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2024-06-28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精选十篇)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1

一、直接法“直捣黄龙”

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 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 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 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确定选择支.普通选择题我们都采用这种做法.

例1 (2009杭州中考) 已知点P (x, y) 在函数的图象上, 那么点P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解析:由得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0.

又>0, >0, 所以y>0, 故P (x, y) 在第二象限, 选B.

二、筛选法“立竿见影”

根据数学选择题的特点, 一题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筛选法利用题设的条件或已有的概念、性质和法则, 淘汰选择支中的干扰项, 把不符合条件的选项逐一加以否定, 最后剩下一个选项必是正确的.

例2 (2009荆门) 函数y=ax+1与y=ax2+bx+1 (a≠0) 的图象可能是 () .

解析:因为函数y=ax+1与y=ax2+bx+1 (a≠0) 的图象必过 (0, 1) , 所以A是错的;又当a<0时, 直线从左向右是下降的,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所以B是错误的;当a>0时, 直线从左向右是上升的, 抛物线开口向上, D是错的;排除了A、B、D, 所以C是正确的.

例3 (2009漳州) 矩形面积为4, 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大致可表示为 () .

解析:因为, 所以y与x成反比例关系, 故可排除选择支A和D, 又由题意知x>0, y>0, 故图象只能出现在第一象限, 于是排除选择支C, 所以本题选B.

三、特值法“事半功倍”

有的选择题, 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明显, 或题目本身很抽象, 给解题带来困难.此时把满足题设条件的特殊值代入, 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特殊值通常包括特殊数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特殊点、特殊函数, 常与筛选法结合使用.

例4 (2009通州中考模拟) 设x2+3x+c= (x+1) (x+2) , 则c的值为 () .

A.2 B.3 C.-2 D.-3

解析:令x=0, 则由x2+3x+c= (x+1) (x+2) 得c=2, 故选A.

例5 (2009太仓中考模拟) 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象经过点 (-1, 2) , 且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 x2, 其中-2

(1) 4a-2b+c<0 (2) 2a-b<0 (3) a<-1 (4) b2+8a>4ac

其中正确的有 () .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可根据条件取, 则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 0) , (, 0) , 又经过点 (-1, 2) , 用待定系数法可得, c=2, 然后代入上述四个式子检验, 结果都符合, 则选D.

四、定义法“返璞归真”

有些选择题, 无须考虑技巧, 只要运用相关的定义、概念、定理、公理等内容, 便可水到渠成.

例6 (2009厦门) 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买1张这种彩票一定不会中奖

B.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C.买1张这种彩票可能会中奖

D.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有99张彩票不会中奖

解析:中奖机会即为中奖概率, 概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理解概率的意义, 不难作出选择, 答案为C.

例7 (2009北京) 某班派9名同学参加拔河比赛, 他们的体重分别是 (单位:千克) :

67, 59, 61, 59, 63, 57, 70, 59, 65.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

A.59, 63 B.59, 61 C.59, 59 D.57, 61

解析:依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 便可快速选择.答案为B.

五、验证法“双重保障”

有的选择题, 运用直接法较麻烦, 运用筛选法也有困难, 但如果将选择支中给出的答案, 代入题干逐一检验, 可以简洁地确定正确答案.验证法就类似于解方程中的验根.

例8 (2009淄博) 如果□× (-) =1, 则“□”内应填的实数是 () .

解析:将四个选择支逐一验证, 便可发现选择支D正确, 故选D.

例9 (2009漳州) 分式方程的解是 () .

解析:将四个备选答案中的值代入分式方程, 检验左边是否等于右边, 很快得出答案A, 可以省去不少时间.

六、图象法“以形助数”

图象法, 即数形结合法.求解这一类题需借助图象或图形, 再经过推理判断或必要的计算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10 (2009荆门) 若不等式组有解,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解析:由≥得≥因为不等式组有解, 其解集如图所示, 则由图知-a<1, 即a>-1, 所以选A.

例11 (2009台州)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y与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抛物线开口向上B.抛物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

C.当x=4时, y>0D.方程ax2+bx+c=0的正根在3与4之间

解析:根据数值对应表知, 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再利用描点法作出该抛物线的大致图象, 便可发现它的开口向下, 与y轴交于点 (0, 1) , 且过点 (4, -3) , 于是A、B、C都不满足, 故选D.

七、估值法“快速得解”

由于选择题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选择支, 解答又无需过程, 因此可以由猜测、推理、估算而获得正解.这样往往可以减少运算量.

例12 (2009义乌) 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 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比.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 则它的宽约为 () .

A.12.36cm B.13.6cm C.32.36cm D.7.64cm

解析:本题只要记住黄金分割比大约为0.6, 便可估算出答案.由于20×0.6=12 (cm) , 故本书的宽应接近12cm, 而选择支A最接近12, 故选A.

例13 (2009苏州中考模拟) 方程的解为 () .

A.x=1B.x=3C.x=4D.无解

解析:本题不需直接求解, 利用估算法很快得出结果.从A、B、C三个备选答案, 可知的差不可能为1, 应选D.

八、综合法“全面出击”

稍复杂的选择题需要综合运用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和其他方法来解决.

例14 (2009杭州) a, b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数, 且满足a+b=2, ab=t-1, 设S= (a-b) 2, 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是 () .

A.射线 (不含端点) B.线段 (不含端点)

C.直线D.抛物线的一部分

解析:先利用直接法算出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S= (a-b) 2= (a+b) 2-4ab, 又a+b=2, ab=t-1,

∴S=4-4 (t-1) =-4t+8, 是一次函数形式, 故采用筛选法排除选择支D.

再利用估算法考察t的取值范围:

因为a, b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数, 且满足a+b=2,

所以t=ab+1=a (2-a) +1 (0

文综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2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问题:主要有五大类

(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5)简述……的启示

答案类型

1、据答案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2、据答案形式分:

(1)列举型:如: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写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

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3

关键词: 高考历史 选择题 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看,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另外,选择题的位置一般处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历史考试的成败。

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下面我结合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从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谈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一、审题思路

审题是正确得出答案的前提和关键。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选择题,审题的内容和方法是相同的。

1.审清题干结构。选择题一般由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制语组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一道选择题都由这三部分组成,有的只有两项,另外的条件限制不只是时间,还有地域、程度、政治力量、属性等方面限制。

2.仔细推敲四个备选项。从备选项的干扰性看,主要表现在: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史实或观点错误;与题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选项。潘煜乾

3.建立试题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

【例题】(2013.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称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审题思路:

审题干:题干叙述了什么?测试要求是什么?“百姓”的含义在战国时期发生变化,由对贵族总称变为民众通称。试题要求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看选项:选项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现象有哪些?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A、D选项不符合史实。B、C选项出现在战国时期。

找关联:关联点是“贵族”成为“民众”。贵族因血缘关系而产生,由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世卿世禄的贵族。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使世卿世禄向赐卿制度转变,宗法制衰落,贵族特权被废除,故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百家争鸣虽出现在战国时期,但与贵族制的废除无直接关联。

二、解题方法

要做好历史选择题,应从基础开始练习,具体表现为:牢记基础知识,挖掘知识的内涵;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注意把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历史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规律;重视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也极其重要,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时段筛选法。所谓时段筛选法,是指解题时首先使用题干所提供的时代限制条件直接限制一些选项,筛选出一些相对符合时代特征的选项进行进一步辨析,以减少审题思路的头绪,从而利于最终确定答案。

【例题】(2013.天津卷)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解析:题干中假设的情景涉及的时间是1520~1820年,故“结尾的简短一章”应该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此相关的只有C项,18世纪60年代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A项发生在15~16世纪;B项发生在16世纪;D项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选C。

2.史实支撑法。史实支撑法是指选项的辨析和答案的得出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把史实是否正确作为基本标准。从史实出发,让史实说话,作为审题的基本着眼点。一般来说,史实表述错误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选项,正确的选项必须对史实的表述准确无误。

【2013.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解析:(1)题干提供的史实条件: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②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③苏联有过类似尝试;④苏联认为“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2)选项分析: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只有D项,它出现于1958年,符合①条件;当时中国对人民公社的认识与第②项一致;③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类似的尝试;④“人民公社”的实践与苏联的认识是相符的,人民公社造成了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答案选D。

3.排除法。

排除法是各科解答选择题的通用方法。它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的审题方法,从排除的思维得出答案,亦可作为一种验证方法,反证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2013.全国卷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

第一步:先排除最明显错误的选项:C选项是列强侵华战争,与现代化无关。D选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旧式的农民运动,不符合现代化潮流。首先排除C、D两项。

第二步:排除易混易错的选项:A项中的戊戌政变在概念上与戊戌变法不同,易被误认为戊戌变法,它不是现代化的表现。清末新政有现代化的气息,但三者构不成一个现代化的进程。A项可排除。

第三步:确定答案选项,B选项为正确答案。

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漫谈 篇4

一、扎实基础

现代考试模式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对学生素质发展起一定的引领作用。关注双基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前提, 而选择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核, 也就是说它考核的重点在于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这些概念、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简单迁移。它还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 所以现在它备受青睐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尤其是在最后的复习阶段, 对相关政治理论的熟练掌握是解题的最大技巧。

二、审清题意

审清题目的要求至关重要, 因为选择题有单项选择题、组合选择题, 甚至有双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好多种类, 这些在一开始大题项的题干中就会有明确的要求, 首先只有确定要求才可能准确地选择。比如“选择题 (1 ~12小题为单项选择, 13 ~20小题为多项选择。共20分) ”, 还有“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5分, 共45分) ”。这里的区别相信大家一看即明。

再者, 要注意题目本身的关键词,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指题目本身所提出的解题要求, 比如有的题目是这个反映了什么、表明了什么, 符合的选项有哪些;也有的题目是要求找出错误的、不符合题意的, 还有几个选择项都是正确的, 但要你选出最佳的。比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

还有要注意选择项序号的排列方法, 注意总的选择题答题的要求, 比如有要求将所有正确答案写在每一题后的括号中, 也有将所有答案集中在一个表格中的, 还有的是采用答题纸, 甚至是要涂写机读答题卡。

三、直接填空

这里的意思就是对相对简单的题目不去看下面的被选项, 而是自己在读题时将其在头脑中转化为填空题, 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四个被选项中找到正确答案即可。比如“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政治基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 ( ) ”

A.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

D.坚持改革开放

这里如果在四个中去比较倒反而容易出错误, 将自己本来明确的概念搞模糊了。

四、巧用排除

排除就是要找出比较明显的错误然后加以排除。在单项选择中, 如果不能直接给出答案时, 一般情况下可以先找出一个或两个明显错误的选项, 加以排除, 然后在剩余的答案中进行比较, 就可以找出正确答案。

选择题中还会出现组合选择、多项选择或是排序性质的题目,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正反排除法的两次或多次结合, 很轻松地搞定。如赵某持刀抢劫出租车司机王某, ……在搏斗中, 王某奋勇夺刀将赵某刺倒在地, 后赵某在被送往医院途中因失血过多死亡。法院最终判决王某无罪。法院判决王某无罪, 是因为 ( )

(1) 王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2) 王某的行为只是过失犯罪; (3) 王某针对赵某的暴力犯罪, 享有正当防卫权; (4) 赵某失血过多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A. (1) (3) B. (1) (2) C. (2) (3) D. (3) (4)

这里首先将错误选项 (2) 排除, 剩下答案A和D, 反过来找我们可以确定正确的。A和D中的 (3) 是共同的, 所以没有问题, (1) 和 (4) 中我们可以确定 (1) 是正确的, 这时根据题目本身的总要求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就可以不必去理会 (4) 怎么样了, 将D再次排除, 就得出答案A。其实在很多时候, 只需要一次排除就可以解决问题。

五、了解错误

我们如果能对选择题中所存在的错误的种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就可以在答题时有较强的针对性, 尤其是在遇到难以决断的题目时, 可以想一想大概属于哪种类型, 相信对我们的解题有所帮助。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归类综合。

一般来说, 选择题设置陷阱时大致有这么几种方法:鱼目混珠 (以相类似的排在一起) 、切断关联 (被选项本身是正确的, 但与题干无关) ;添加限定成分 (如全部、所有等字样) 、片全混淆 (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整体代替部分) ;多项颠倒 (比如因果、主次、前后等) ……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 篇5

1.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珍惜第一印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你躺了几个?)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何处容易设置陷阱:

(1)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完整阅读

例1、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和革命派

(2)设问为否定式:标记设问关键词

(3)相似题:见到似曾做过的题不要兴奋浮躁,应该一喜即冷静,审题看条件及要求,选项认真判断。

(4)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

四、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2、材料型选择题(所选答案就要注意全面、准确的反映材料原则。)

(1)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文字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历史文献、考古报告、文学作品等;另一类是图表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各种地图、图画、照片、统计图表等。

(2)解法:①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②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③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④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图表型选择题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总之,要将教材、图片、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3、概念阐释型

(1)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4、比较异同型

(1)特点: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 承了┄”、“发展了┄”等。有些选择题要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所给选项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有的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比较,但作出正确判断需要以比较为基础。

(2)解题方法:

一、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二、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四、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5、程度型选择题

(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2)解法:(1)明确确定最佳选项的基本依据是:

就历史原因而言,所选的选项应对历史事件的产生有决定性作用,其他选项或由这一选项而存在,或只是对事件发展起到加速、延缓的作用;

就历史内容而,所选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或表述更全面、更确切,或对历史事件的最终结局有决定性作用;

就历史影响而言,所选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是主要影响,或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其他影响或从属于主要影响,或处于相对次要的层面。

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6、分析评价型选择题

(1)特点: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2)解法: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五、选择题备考意见

l 1、不要纠缠太偏太怪的题目

l 2、放稳心态,坚持背书,回归课本。(时间表、知识点对比表)

l 3、错题集(小心陷阱)

l 4、在以后的练习中继续强化标注设问关键词和寻找有效信息

浅谈高中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篇6

考点判断法。此方法几乎适用所有的题目,因为每一道选择题都有自己的考查点,能准确判断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和要考查什么,就很容易做对题目了。

例:(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本题的考查点罗斯福新政中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失业保险制度。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中,通过1935年《社会保险法》建立职工养老金制度,显然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故选B项,A和D项是工业方面措施,C项是农业方面措施。

直接排除法。直接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准确掌握知识的前提下直接选择,不需要拐弯抹角。这类题目在考试中是属于送分的题目。当然要求对基础知识有准确无误的掌握。

例:(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本题考查点是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汉代外戚干政。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B项错误;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项正确;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D项错误。

比较分析法。很多考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即排除两个选项后,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选哪个更合适。實际上对这种那个题目我们可以结合题目要求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从而找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例:(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本题的考查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题可以明显排除B、C两项。D项容易错选,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标志。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故A项正确。

常识判断法。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考生平时除了学好本学科的知识外,对本学科课本以外的知识以及相关学科,包括一些社会生活常识都要有积累。

例:(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本题的考查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唐代三教合一潮流。材料中唐高祖、武则天和唐武宗三个时期只谈到道教和佛教地位的变化,而未涉及儒学地位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

求异思维法。所谓求异思维换言之就是发散思维。即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

例:(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的考查点是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一般词的句子是长短参差不齐,故②错误,可排除带②的选项,故选C项。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篇7

通过观察,获取直接或间接信息,从而找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称为观察法.观察法主要用于选择具有某些特殊规律或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例1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 B.k≤1 C.k>1 D.k<1

解析:观察可知,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故原方程为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k-1≠0,k≠1,可排除A、B;又因为被开方数非负,即1-k≥0,k<1,可排除C.故选D.

二、直接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应用所学过的定义、定理和公式,经过严密的推理和正确的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对照题目所给的选择支作出相应的选择,这种方法称为直接法.

例2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BC=5,DC=7,AB=13,点P从点A出发,以3个单位/s的速度沿AD→DC向中点C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s的速度沿BA向终点A运动.在运动期间,当四边形PQBC为平行四边形时,运动时间为().

A.3s B.4s C.5s D.6s

解析:可以通过推理判断四边形PQBC为平行四边形时点P满足的条件,再直接计算求解,显然当点P与点D重合时,四边形P(D) QBC不是平行四边形,只有当点P运动到DC上时四边形PQBC才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此时必须满足PC=BQ.设当运动时间为ts时,四边形PQBC为平行四边形,则有5+7-3t=t,解得t=3.故选A.

三、特例法

根据“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这一重要信息,在含有一般元素的选择题中,结合选项的特点,利用符合条件的特例,代入题干中,分别进行计算,其中数值相等或符合条件者,就是应选择的答案,这就是特例法.

例3已知a、b、c、d都是正实数,且,给出下列四个不等式:

正确的不等式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解析:由已知a、b、c、d都是正实数,且,取a=1,b=3,c

四、图解法

根据题目中给定的函数解析式或某些式子的几何意义来画出函数图像或集合图形,然后借助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这就是图解法.

例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和另一腰的夹角为25°,则该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A.32.5°B.57.5°C.65°或57.5°D.32.5或57.5°

解析:本图可以通过画出图形,分情况进行讨论,当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2,∠ABD=25°,则顶角∠A=65°,底角∠ABC=∠C=57.5°;当等腰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如图3,∠ABD=25°,则∠DAB=65°,顶角∠BAC=115°,底角∠ABC=∠C=32.5°.故选D.

五、逆推法

当题干提供信息较少,难以入手,而结论较为具体时,可以从选项入手,一一代入题干中检验是否与题干相容,这种方法称为逆推法.

例5下列各点中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的是().

A.(-2,-3) B.(-3,2) C.(3,一2) D.(6,-1)

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中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在A中,∵(-2)×(-3)=6,∴此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故本选项正确;在B中,∵(-3)×2=-6≠6,∴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在C中,∵3×(-2)=-6≠6,∴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在D中,∵6×(-1)=-6≠6,∴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

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篇8

一、求解法

直接从命题给出的条件出发, 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 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确定选择支的方法.比如, 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 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 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性质、公理、定理、法则, 通过准确运算、严谨推理、合理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确定选择项的方法.

例1:方程的解是 ( )

A.x=±1B.x=1C.x=-1D.x=0

解: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 (x+1) , 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 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方程的两边同乘 (x+1) , 得x2-1=0,

即 (x+1) (x-1) =0, 解得:x1=-1, x2=1.

检验:把x=-1代入 (x+1) =0, 即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把x=1代入 (x+1) =2≠0, 即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则原方程的解为x=1.故选B.

二、排除筛选法

对于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选择题, 根据数学知识或推理、演算, 把不正确的结论排除, 余下的结论再经筛选, 从而作出正确结论的解法叫做排除筛选法. 可通过筛除一些较易判定的、不合题意的结论, 缩小选择的范围, 再从其余结论中求得正确答案.

例2:若a>b, 且c为实数,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ac>bcB.ac<bcC.ac2>bc2D.ac2≥bc2

解:由于c为实数, 因此c可能大于0, 小于0, 也可能等于0.

当c=0时, 显然A、B、C均不成立, 故应排除A、B、C.对于D来说, 当c>0, c<0, c=0时, ac2≥bc2都成立, 故应选D.

三、特殊值法

所谓特殊化, 就是将原问题化为其特殊形式, 通过特殊性的研究寻求原问题的答案或解决办法. 特殊值法旨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 抓住问题中变量的一个特殊值, 从而简单、快捷地解决相关问题.

例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 则a2+b2-c2-2ab的值 ( )

A.大于0B.小于0C.等于0D.无法确定

解:∵a、b、c为△ABC的三边, 于是令a=2, b=3, C=4,

∴a2+b2-c2-2ab=22+32-42-2×2×3=-15<0, ∴a2+b2-c2-2ab的值小于0, 故选B.

四、列举法

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 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4: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 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 1元的人民币, 换法有 ( )

A.5种B.6种C.8种D.10种

解: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 1元的人民币y元, 不难列出方程, 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 故选B.

五、代入法

将选择支中给出的答案或其特殊值, 代入题干逐一去验证是否满足题设条件, 然后选择符合题设条件的选择支的一种方法.在运用验证法解题时, 若能据题意确定代入顺序, 则能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例5:列各点中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上的是 ( )

A. (-2, -3) B. (-3, 2) C. (3, -2) D. (6, -1)

解:A.∵ (-2) × (-3) =6, ∴此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故本选项正确;

B.∵ (-3) ×2=-6≠6, ∴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故本选项错误;

C.∵3× (-2) =-6≠6, ∴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故本选项错误;

D.∵6× (-1) =-6≠6, ∴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故本选项错误.

六、待定系数法

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 可先假设待定系数, 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组) , 通过解方程 (组) , 求得待定系数, 再确定函数关系式, 该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例6: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A (2, m) 在第一象限, 若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在直线y=-x+1上, 则m的值为 ( )

A.-1B.1C.2D.3

解:根据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可得B (2, -m) , 再把B点坐标代入y=-x+1可得m的值.

七、图像法

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 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例7:若点 (-2, y1) 、 (-1, y2) 、 (1, y3) 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则 (%%)

A.y1>y2>y3B.y2>y1>y3C.y3>y1>y2D.y1>y3>y2

解:画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草图.在此图像上标出点 (-2, y1) 、 (-1, y2) 、 (1, y3) , 观察图像便知:y2>y1>y3.故应选B.

总之, 有关选择题的解法的研究, 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当然, 要想解具体的题目, 还要有科学、合理、简便的方法,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运用.

摘要:选择题是近年来数学题中用来考察基础知识的一种题型, 具有概念性强, 灵活性强, 逻辑严谨, 覆盖面大, 且评分标准统一, 阅卷容易等特点.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的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 选择题是给出条件和结论, 要求根据一定的关系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类题型.本文具体谈谈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例谈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篇9

纵观近年来的考试试题, 选择题不仅占有很大篇幅, 分值较高, 而且难度较大.目前, 很多学生对解答选择题缺乏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 既费时又容易出错.由于选择题的特点是在已经给定的选项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因此在解题方法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技巧性.下面, 我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典型例题, 谈谈选择题的几种巧解方法, 希望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解题能力会有所帮助.

Ⅰ.正推法将选择题按常规题的解法求解, 把所得的结果与供选择的答案进行比较.

例1:在直角坐标系中, 已知A (1, 1) .在x轴上确定点P, 使△AOP为等腰三角形, 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 .

A.1个B.2个C.3个D.4个

分析:当OA为腰时, 由OA=OP, 得, 由OA=AP, 得P3 (2, 0) ;当OA为底时, 得P4 (1, 0) .因此共有四个点满足条件, 故选择答案D.

一些定性型的选择题, 如求方程的解的个数、符合条件的点的个数之类的题目, 一般都用正推法求解.

Ⅱ.筛选法由于供选择的答案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 因此, 我们先将较易判断是错误的答案排除掉, 缩小范围, 然后求得正确答案.

例2:在下列四边形中, 是轴对称图形, 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矩形B.菱形

C.等腰梯形D.一般平行四边形

分析:由于此题要作出双重判断, 因此可以先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再排除其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显然, 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应排除D.而在A、B、C中, A、B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也应排除A、B.那么剩下的C符合是轴对称图形, 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应选择答案C.

例3:在Rt△ABC中, ∠C=90°, AC=15, BC=8, 则sinA+sinB+sinC= () .

分析:由∠C=90°可得sinC=1.又A、B均为锐角, 所以sinA、sinB均为正数, 从而sinA+sinB+sinC>1.而A、B、C三个选项中的值均为小于1, 于是排除A、B、C, 故选D.

Ⅲ.特殊值判定法对于条件和结论中都含有字母的选择题, 一般可令字母为一些特殊值, 代入条件和答案中进行计算.

例4:设a、b为满足ab<0的实数, 那么 () .

分析:取a=1, b=-1, 经验证A、C、D均不成立, 故选择答案B.

Ⅳ.验证法是将供选择的答案代入已知条件中检验, 即去伪存真.

例5:用15根火些摆成一个三角形, 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不可能由几根火柴拼成的是 () .

分析:当第三边长分别是5、6、7时, 其他两边之和分别为10、9、8, 都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当第三边为8时, 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故选答案D.

例6:下列各组线段中, 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 .

分析:经验证, B、C、D均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而A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故选答案A.

总之, 解选择题时应注意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 灵活采用适当的方法, 迅速作出判断, 以便尽可能地提高解题速度, 寻求出正确答案.

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篇10

一、开拓思维,明确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选择题不同于一般传统题,它不需要写出解题根据和解题过程.现在的初中数学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就是在四个选择项中把其中唯一的一个正确答案选出来,这就决定了它的解题思路既有直接思路,又有间接思路.换一句话说,它的解法既有直接法,又有间接解法.如果学生能从题目实际出发,大胆去猜想,去筛选,去判断,做到用最简便的方法去求解,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素质教育的主导者,教师要努力克服在长期传统教学模式上形成的定势,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要把数学的精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放到首要地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解选择题的基本方法.

下面以典型例题为例加以说明,把初中数学选择题解法归纳成以下五种,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1. 直接法.从题设的条件出发,通过推理、演算、直接得出正确答案.

例1:关于x的方程3x2-2x+m=0一个根是-1,则m的值是 () .

A.5 B.-5 C.1 D.-1

解:把x=-1代入原方程, 解得m=-5, 故选B.

例2:二次函数y=ax2+bx+c, 如图1所示, 则点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由图像可知, a<0, c>0, >0, 得b>0, 即>0, 故选B.

2. 筛选法(排除法).从题设的条件出发,把不正确的选择项逐个剔除,最后剩下的一个便是正确答案.

例3:若a、b是实数,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若a≠b, 则a2≠b2 B.若a>∣b∣, 则a2>b2

C.若∣a∣>∣b∣, 则a>b D.若a2>b2, 则a>b

解:举反例,如取a=-2, b=2,即a≠b,但a2=b2筛去A,取a=-2, b=1,可剔除C、D选项,故选B.

例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一组对边平行, 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一组对边平行, 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一组对边相等, 而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以等腰梯形为例,可剔除A、B、D选项,故选C.

3. 特殊值法.选取条件上允许的特殊值(或图形),进行检验,选出正确答案.

例5:直线AB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点P位置如图2所示,坐标为P (a, b),那么().

A.a-b>0, a+b>0 B.a-b<0, a+b>0

C.a-b<0, a+b<0 D.a-b>0, a+b<0

解:由题意,可令a=1, b=-2,可否定A、B、C选项,故选D.

例6:若a、b、c都不为零, 但a+b+c=0, 则的值 () .

A.-1 B.0 C.1 D2

解:此题若按传统方法进行通分, 将非常麻烦, 并且不易求解, 若采用特殊值法, 则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令a=1, b=1, c=-2.代入原式得, 故选B.

4. 逆推法:假设供选择的答案成立,则从此答案出发逆推,检查逆推的结果是否与题设条件一致,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7:在同一坐标系内,函数y=ax+b与 (ab≠0)的图像的形状大致是().

解:假定A成立,从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 b>0,则ab<0,但从反比例函数图像可知ab>0,矛盾,故排除A.

假定B成立,从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 b>0,则ab>0,但从反比例函数图像可知ab<0,矛盾,故排除B.

假定C成立,从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 b>0,则ab<0,从反比例函数图像可知ab<0,故选C.

例8:在Rt△ABC中,∠C=90°,下列式子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cosA=cosB B.cosA=sinB

C.sinA=cosB D.sinC=sin (A+B)

解:假定A一定成立,则∠A=∠B,但只有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情况下才成立,故选A.

5. 图像法.根据已知条件,作出相应的图形,利用图形选出正确答案.

例9:已知四个函数:(1) y=-x; (2) y=x+1; (3) y=-; (4) y=-x2,其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共有()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可把各函数图像一一画出来如下:

从图像可知,只有y=x+1这个一函数,其y值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而第3个函数,虽然分别在第二、四象限,随x的增大y也增大,但若分别在x轴左右半轴各取一点x1、x2,可知x2>x1,但y2

例10:点A (1, y0)、B (3, y0)是二次函数y=ax2+bx+1的图像上的两点,那么当x=4时的函数y值是().

A.0 B.1 C.2 D.3

解:不妨令a>0,画出左图,直线x=2是对称轴,由对称性可知当x=4时的y值与x=0时的y值相同,令x=0可得y=1,故选B.

三、冲破思维障碍,讲究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首先,上述几种解法是初中阶段常见的几种解法,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也可以多法并用,有些题也可以一题多解.其次,我们不要把选择题的间接解法看成是投机取巧,认为是“不正道”、“靠不住”的,而应把它看成是一种充分吸收和利用信息,有效快速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反映.

下面再举两例.

例11:若实数a、b、c满足a2+b2+c2=9,代数式(a-b) 2+(b-c) 2+(c-a) 2的最大值是().

A.27 B.18 C.15 D.12

解:本题若按传统方法,不论是解题思路,还是具体解法,对于一般初中学生来说,都是难度很大的.若冲破思维障碍,讲究技巧,则能提高解题速度.

解法一(直接法):

由a、b、c为实数,而(a+b+c) 2≥0,又a2+b2+c2=9,则

原式=2 (a2+b2+c2) -2 (ab+bc+ca) =3 (a2+b2+c2) -[ (a2+b2+c2) +2 (ab+bc+ca) ]=3 (a2+b2+c2) - (a+b+c) 2≤27

故选A.

解法二(特殊值法):

令a=1, b=0, c=,则原式=(1-0) 2+(0+) 2+(-2-1) 2=1+8+8+4+1>18,故选A.

例12:如果关于x的方程x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之差的平方小于1,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m>0 B.m≤C.0

解:若把直接法与筛选法同时使用,可节省不少时间,因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而△=1-4m>0,即m<对照选择项,满足m<,用筛选法可筛去A、B、C,故选D.

若用直接法做到底,则要:两根为x1、x2,则由两根之差的平方小于1,则(x1-x2) 2=(x1+x2) 2-4x1x2=1-4m<1,得m>0结合上面m<.故得0

这里要用到韦达定理,而这后半部分正是本题的难点,这也充分说明,若多法并用,则能化难为易.

由此可见,初中数学选择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阅卷速度快,且可减少评分误差等优点,又是中考和竞赛的基本题和常见题,可见分量不轻,且这些题一般都属于中低档题,所以学生要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要开拓思维,讲究技巧,才能又准又快地解题,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8) .

[2]冉龙彬.浅谈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J].数学教学通讯, 2003, (1) .

上一篇:个性化习作指导例谈下一篇:经典诵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