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考查

2024-06-28

考试考查(精选十篇)

考试考查 篇1

关键词:考核方式,考试改革,评价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全方位的开展。其中, 课程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既是考查与评估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程度的主要手段, 同时也具有诊断学生知识点的差错率、引导课程教学优化方向的功能, 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成果、反馈教学信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教学思想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 教学过程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相结合。考核内容除了反映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外, 还应体现与培养卓越工程师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的评价, 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分析课程考核环节, 探讨考试形式创新等问题, 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教学改革的深化, 具有重要意义。

一、考查课抽检统计分析

作者受学校教务处委托, 于2011年12月底, 对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嘉定校区考查课的考试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查, 在3天各4个时段内共抽查了105个考场, 得到了如表1所示的105份统计数据。

(单位:场次)

1. 考试形式的分析。

由表1可知, 有87场次以试卷形式进行书面考试, 占到82.9%, 仅有两成不到的18场次, 采用学生提交论文形式考核, 占17.1%。其中, 以闭卷方式进行的考试有57场, 占考试场次的2/3弱 (65.5%) 、占总样本的1/2强 (54.3%) ;开卷考试30场, 占考试场次的1/3强 (34.5%) 、占到检查总场次的28.6%。

2. 考试要求的分析。

考场座位表的公示能够确保学生座位分开设置, 预防学生前后、左右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无座位表考场容易出现学生紧挨一起就坐而教师未能干预的情况 (笔者在检查中遇到这样的案例) 。在卷面考试中, 公示座位表的考场60场次, 约占七成 (69.0%) , 无座位表的有27场次, 约占三成 (31.0%) 。在监考人数方面, 2位以上老师监考的有81场次, 占到93.1%;仅有1人监考的有6场次, 约占7%。在论文形式考核的18场次中, 老师在教室收交论文的有10场次, 其余8场次考查时间内教室空无一人。

二、考查抽检引发的思考

1. 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

单一的评价机制只看到了考试结果, 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避免考前突击的投机取巧, 促使学生掌握课程体系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其他技能, 全面反映学生学习业绩, 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从图1、图2可知, 目前我校卷面考试的占大多数 (83%) , 卷面考试有其客观、公正的优势, 但也存在不能系统、充分地反映学生学习业绩与能力的问题。学生提交论文并通过PPT进行汇报, 可以弥补单一书面考试的不足, 以考察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但有时其客观性较难把握。因此, 改变以试卷评价为主的单一模式, 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制度, 完善考核机制, 对于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 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2. 对考试目的再认识。

考查或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通常都认为是用来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 不少老师将此作为课程结束的标志, 有时忽视了考试可以反馈教师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表现在: (1) 教师给出成绩、统计了成绩分布后, 很少对考试情况作深入分析, 如成绩反馈出来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调整。 (2) 不少学生只关心课程是否通过, 忽视了考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点的疏漏, 未能重视自己知识的缺陷。加上学业成绩与评奖评优的联系, 学生对考试的功利性趋向往往注重分数的高低, 而不关心是否从课程中学到系统知识。因此, 老师、学生应该重视考试后反馈出来的信息, 并依此判断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否合理, 引导教学改革的深化。

3. 考试内容设置。

除了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关键是对考试内容的合理设置, 除了理论知识外, 还需结合卓越工程师技能培养, 增加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考核。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以致于达不到教学的目的。避免命题人主观上的习惯, 尽量减少试题带有命题人的主观认识。同时, 试命题时除了参考上届试题外, 应作适当的变化, 避免学生只需参考往年试卷, 就能捕捉到考试重点, 容易获得高分, 造成学生的投机取巧的倾向。另外, 在试题中如何体现能够反映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创新能力的考题,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避免追求标准答案, 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三、对考试改革的一些建议

1. 进一步明确考试功能。

由于教师处于考核环节的主导地位, 首先应提高对考试在教学环节中重要性的认识, 从考试过程中诊断学生知识的缺陷, 并利用考试反馈出来的信息, 调整教学方法、弥补教学盲点、突出教学重点, 在平时教学中帮助学生意识到可能存在的薄弱点, 从而更好的发挥考试功能, 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又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 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1) 增强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上提问、参与发言和讨论、测验及课堂作业的综合考察, 对其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判。避免只重视考试结果忽略学习过程, 而造成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现象。 (2) 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 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现象, 避免评价的失真、失实。学生的自我反思有利于促进其对自己认识的不足, 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3) 评价发展功能。评价要承担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除了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 还应关注到学生的未来发展。科学的评价应该有助于让学生发现优点、正视缺点, 激励学生通过努力不断超越自己。

3. 进一步丰富考核形式。

由前文考场抽检的统计数据看, 考核以卷面形式多、论文答辩形式少;考试以闭卷形式多、开卷形式少。除了传统的试卷形式外, 还可以采用以下考核形式: (1) 小论文。可以通过布置专题研究、调查报告等内容, 丰富考核形式, 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论文答辩。如对上交论文辅以答辩形式效果将更好, 学生通过PPT文稿的制作与讲解, 可以提高在规定时间内将问题表述清楚的能力。 (3) 开卷考试。除了闭卷考试外, 还可以采用全部开卷、部分开卷 (如试卷由闭卷和开卷两部分组成) 、限制性开卷 (如老师限定开卷内容) 等形式。在多样化考核方式的基础上设定相应的权重, 进行多元化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平时表现:根据考勤记录、回答问题、讨论参与程度等进行评分; (2) 平时练习:根据课堂练习、平时作业以及小测验等情况进行打分; (3) 论文答辩:根据规定时间内问题表述、逻辑思维、创新因素等进行打分; (4) 期末考核:根据期末综合考试或小论文情况进行打分。

4. 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

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主要是体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效果, 考试内容是否体现了这一要求是关键。因此, 考试内容的设计十分重要, 除了强调知识点的掌握, 还需重视考察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对于由多位老师担当的课程, 可以共同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课程考试题库, 该系统可以有组卷、试题审核、题库管理及反馈功能; (2) 在题型设计上, 增加主观题、综合思考题、分析题等, 以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3) 从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出发, 在原场实践的方法, 在撰写实践报告、心得体会的基础上对学生考察与评价。

5. 进一步加强考试纪律。

除了学生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外, 监考老师更要认真执行考场要求, 如考前公示座位表, 虽然学生基本都能分开就坐, 但不能预防学生前后、左右之间的“关联性”, 要杜绝作弊苗子;监考人数也要符合规定;闭卷考试时应按规定让学生上交所有学习资料等。

参考文献

[1]徐晓娟.对高校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1, (10) .

[2]张红.高校考试改革浅探[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8) .

[3]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2, (1) .

毛概考试(考查课程) 篇2

…… ……

…… 考试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装订线(答题不

得超-----------以下是正文部分------------过此 线)

……大学生的“中国梦”问卷调查报告

… …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说“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救。审视现在,全党要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也必须牢记,把蓝图…变成现实,还将走很长的路。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这包括: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权力。

国家强,民族强,我们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才能更加自豪。中国梦的提出鼓舞了无数的年轻人,也在引领着我们大学生的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做出了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调查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梦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体会

调查背景:十八大的召开,还有两会后新领导的上任,中国梦的提出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6月5日—6月17日

调查对象:河池学院大一至大三在校学生

调查人数:54人,男生17人,女生37人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4、根据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

A、基本都有梦想10% B、部分人有梦想20% C、大部分人有梦想,但不够明确70% 因为本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从情况来看,可以知道调查对象自己以及认为他人基本都有梦想的占10%,部分人有梦想则占20%,而有70%的人则认为大部分人有梦想,但不够明确。可见大多数人心中都是有梦想的,只是也许诸多原因使得他们尚处在对自己未来对自己梦想迷惘的状态。

5、你如何理解中国梦?()

A、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的崛起和繁荣90%

B、就是像美国那样称霸世界0% C、就是社会和谐,生活小康,某些方面可以落后10% D、其他,请注明0%

调查情况显而易见,近九成的人认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的崛起和繁荣,也有少部分人(10%)认为当前国内社会环境和国际大环境下,全面崛起太不现实,而能社会和谐、生活小康的就是他们心中的中国梦了,为此,他们认为可以容忍某些方面上的落后,这是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梦,即有对中国未来的展望,也有立足当下,希望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望。没有人认为像美国那样在世界横行霸道、对他国内政指指点点的就是中国梦,也许有人心里会有这样的念头,出于某种原因而没有表达出来,但总而言之,这样的调查结果十分符合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文化思想,即中庸、与和为贵、和气生财等。

6、你对新一代领导班子能够实现中国梦的信任度有多少()A、完全信任,新一代领导班子一定能够出色的实现中国梦20%

B、不是非常信任,国际环境复杂,中国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对国家实现中国梦不是很有自信80%

C、不信任,中国梦只是美好的想望,不会有实现的一天0%

从调查情况来看,所有人对党的领导班子还是持有信任的,这是一个好现象,在党的领导下,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走过来,中国日益强大,这都是我们能亲眼见证到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一届新的领导人带领下,中国能更美好。但信任是有的,信任程度则不同,只有20%的人完全相信,新一代领导班子一定能够出色的实现中国梦,而有80%的人不是非

常信任,毕竟国际国内环境日益复杂,未来会有多少挑战,在挑战中有能发现多少机会,这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这80%的人都保留了自己意见,对国家实现中国梦不是很有自信。

7.您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民生的关注情况是()A 非常关注 0﹪ B偶尔关注90﹪ C不太关注 10﹪

政治、经济、社会与民生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和强弱,身为即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承担起振兴中华伟大复兴的大学生很少甚至没有人非常关注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的情况,而多数是偶尔关注,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少,关注程度不高,甚至有少部分大学生是不太关注,因此,应加强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关注度。

8.您认为当前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 国家能否统一 0% B 经济发展与资源不协调 40% C 环境破坏严重 0% D 人口压力过大与老龄化加剧 0% E 社会矛盾凸显 0% F西藏新疆问题 0% G 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40% H 国际社会动荡不安 20%

当前,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诸多,若能明确主要是哪些问题而重点着力进行攻克,就可以化困难为动力以克服所面临的问题。调查显示,在上述所给的问题诸多答案中,有40%的大学生认为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发展与资源不协调,同样的也有40%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国民素质有待提高,而有20%的大学生则认为是当前的国际社会动荡不安。调查说明了大学生对于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最大问题的不同看法,而每一种观点都恰似有理,大部分则是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不协调以及国民的素质问题。

9.现阶段,您认为发展军事力量对我国中国梦实现的作用()A 很重要,应大力发展 20% B重要,但应以经济民生为主 80% C 不重要,如今世界比较太平0% 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主权能否独立,领土能否完整,国家主权不被受到侵害的保障,但是在军事与国内的经济与民生的投入和发展中应当做到相互平衡,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抓得紧。调查显示,有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军事力量重要,但应以经济和民生为主,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的观点是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关注民生才能体现以人为本。

10.你认为在当代社会,中国在世界中的外交姿态应当如何()A 强硬,坚持自己的立场,绝不退让 30% B 温和,可以在某些问题上退让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 10% C 随世界格局的变化灵活应变,该强硬则强硬,该温和则温和 60%

在当今的国际条件下,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外交姿态,是一个很有争论的问题。有人主张强硬面对,坚持自己的立场,绝不退让,针锋相对;有人主张温和外交,在某些问题上退让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人这样认为,应该随世界格局的变化灵活应变,该强硬则强硬,该温和则温和。谁对谁错,孰是孰非,见仁见智,未有定论。究竟采取何种外交姿

态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大的历史背景,否则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的、历史虚无主义境地。同时采取什么样的外交姿态要结合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还要从事后的外交实践中,确保国家利益不遭受大的损失,所以我认为外交姿态不能笼统地谈强硬和温和,也不能强调外交政策100年,1000年不变的做法,应根据国际形势变化灵活应变,正确采取外交姿态。究竟该采取强硬还是温和应当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从这里我们当中大部分人(被调查者者60%)认为外交该采取何种姿态应该灵活应变;部分人(被调查者30%)采取强硬姿态,小部分(被调查者10%)采取温和姿态,说明我们大学生对外交的看法都有一定的成熟的看法。

11.为了实现中国梦,您认为我国必须(可多选)()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60%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00% C保持和平、发展大局 90% D致力改善民生 70% E致力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爱国热情 40%

F另辟蹊径,探索出更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道路 40% G其它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的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呢?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的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各名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经济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政治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社会方面:重视致力改善民生

外交方面:坚持走和平道路、保持和平、发展大局

文化方面: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并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爱国热情、爱国精神。

调查中我们发现,我们大学生对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对和平的渴望,对民生的改善以及党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同样对文化建设也很重视,也有人认为该另辟蹊径,探索出更适合中国现价段的发展道路。我们大学生都认为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致力改善民生,坚持走和平道路,发张大局。同样要抓紧文化建设,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弘扬爱国精神。然后采取另辟蹊径的做法,探索更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道路。

12.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您的个人梦想是(可多选)()A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振兴国家科技事业 40%

B考公务员,服务广大人名群众 40% C进入国有、国外大中型企业工作 100% D中小学教师、务农、个人做小买卖 60% E出国发展,或者移民 F其它,请注明

中国梦是我们中国人的梦,它是由我们中国人无数个个人的梦想集合而成,然后由这些无数个梦想的实现,最后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的梦想。无论是成为科学工作者;还是成为公务员;进入国有、国外大中型企业成为一名员工;亦或是当中小学教师、务农、个人小买卖;出国发展,或者移民。只要心怀梦想,心怀祖国,在自己的岗位上热爱工作,认真工作都能为实现中国梦这个梦想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调查上来看,大学生都偏向可以进入国有或国外大中型企业里工作(被调查者100%选择该项),也有很多大学生只在当中小学教师、务农、或者自己做个人小买卖(被调查者60%选择该项),当然也不乏当公务员或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服务广大人名群众、振兴国家科技事业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4.你觉得在哪儿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A大城市40% B中小城市或乡镇 40% C农村0% D国外0% E地域并不重要,如果其他方面条件成熟,在哪都可以20% 调查显示很多人选择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或乡镇,选择农村、国外人的都没有,少部分人认为地域并不重要,如果其他方面条件成熟,在哪都可以。分析:有人说大城市竞争大,人才多,小城市人才少,竞争小,觉得不是热门专业、没有工作经验或过硬的学历在大城市找工作压力是很大的,刚刚毕业没多久又没关系没必要来花更多的辛苦换来很少的回报,中小城市或乡镇机会肯定大,所以选择了中小城市或乡镇,对于渴望稳定、平静生活的人来说,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小心情也愉快些,这是不错的选择;而不怕吃苦的年轻人说大城市虽然竞争大人才多,但是机会也多,见得世面也大,小城市虽然人才少,竞争小,但是机会也小,视野也小,虽然压力大,但是还是想去碰运气或是关系。所以选择了大城市;农村和国外没人选,主要是大多数人认为农村交通、信息落后根本没有梦想可言,而不选国外是因为经济问题。对于少部分乐观自信的人来说,能力和条件是最重要的,至于在哪无所谓,是金子的总会发光。

15.对于梦想,你是怎么做的()A只是在自己心里想想,什么都不做0% B不会和人谈论,但会暗中努力,争取实现梦想50% C会和周围合适的人谈论自己的梦想,但一般没什么行动20% D会和周围的人谈论自己的梦想,并且付出行动和努力,争取实现梦想30% 调查报告显示,只是在自己心里想想,什么都不做,没人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且会付诸行动,只是现实残酷,他们最终放弃了;50%的人不会和人谈论,但会暗中努力,争取实现梦想,30%会和周围的人谈论自己的梦想,大多数人对于自己梦想的态度是会付诸行动和努力,争取实现梦想。大部分人的态度是不会和别人谈论,怕听到对立面的声音,导致心里有小小的动摇,但自己会暗中努力实现梦想,而一部分人会和周围的人谈论自己的梦想,他们希望听到和自己一致的声音,并且也可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这些声音会给自己动力和信心; 20%的人会和周围合适的人谈论自己的梦想,但一般没什么行动,这少部分人普遍认为梦想实现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大多数情况是得不偿失和不成功,所以没必要折腾,平平淡淡就好。

16.您认为,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的关系是()A紧密联系、高度统一60% B有一定的联系,但彼此之间并不会有太大影响30% C没有任何联系10%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的关系,大多数人觉得是紧密联系、高度统一的,他们认为每个人的梦想的实现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梦想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中国梦是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是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国家强大了,会为所有的国民提供它的安全、提供主权、提供尊严,这也是每个人生活的安居乐业,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自己自我实现的一个基础,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能好,中国梦是个人梦想的坚实承载。一部人觉得有一定的联系,但彼此之间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他们对新时期的中国梦是什么并没有准确的概念,觉得个人太渺小了对国家的影响不大;少数人觉得没有任何联系,他们不了解中国梦是什么,认为就是雾里看花镜中赏月的梦,扯不上一点关系,实现了个人的梦想也改变不了国家。他们不懂国为大家,家为小家,故此国、人之梦是一致的道理。

17.下列关于梦想的说法,您认同()

A现在是个充满机会的年代,很容易实现梦想10%

B通过努力奋斗,梦想可以实现 90% C梦想只是空想罢了,根本无法实现0%

调查显示很多人对梦想的实现持着乐观的态度,但很大部分人认为要实现梦想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充满信心,以及国家未来的希望。18.你认为我国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的“中国梦”还需要多久()

A 20-30年 20% B 30-40年 20% C 40-50年10% D 50年以上50%

对于实现中国梦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个漫长奋斗的时间。实现中国梦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前提,建设廉洁政治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根本。中国梦是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相信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久将会实现中国梦。

19.您觉得目前在中国,是不是有一种人们普遍向往和追求的,可以被称为全部中国人精魂的某种观念,精神、或是信念()A有 60% B没有40%

很多人都有共同追求的民族信念,还有较少部分人未意识到国家的繁荣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共同中国人的精魂。不过总体看到了年轻人都是比较团结的,这让我们看到了实现中国梦并非是难事。

调查结论及分析:

本次调研用问卷调研的方式,调研对象均为在河池学院校大学生,调研历时十二天,从本次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认识和态度,也从中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态度。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听说过“中国梦”,并不是很清楚,更是有一部分人不知道“中国梦”;也有一大部分认为“中国梦”可以实现,只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未必能实现或者直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不得不说明了当代教育体制的问题。少年强则国家强,若是没有一颗诚挚的爱国之心,对国家的未来不抱希望,又何来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又何来国家强呢?对此,我建议多开展一些爱国教育活动,多进行一些时事政治上的讲解,多关注一下国家大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脊梁,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应当做到一下几点:

1.明志,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

料”。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

考试考查 篇3

关键词: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倒装语法 真题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的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该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使用英语处理有关一般业务和涉外交际的基本能力。考试笔试试题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和 写作(或汉译英)五个部分。其中考查学生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的试题占总分的15%,在需要学生掌握的语法结构里就包括倒装语法。本文结合历年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真题,和读者一起学习倒装语序的用法,备战应用能力考试。

英语语法的正常表述和中文是一样的,都依次遵循“主谓宾”的顺序,再根据需要加上定语、状语或补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语境的需要,如强调句中某一成分、注重上下文衔接等,我们会根据语法规则,更改句子的正常语序,把一些本来在主语之后的句子成分提到主语前面,这种语法现象我们就称为倒装。根据句子谓语动词提至主语前面的不同情况,我们把倒装分为部分倒装和全部倒装。在这里我们主要学习部分倒装。

部分倒装,顾名思义,即谓语动词的一部分前置到主语的前面。在做题的过程中,考生要准确把握的是需要把谓语动词的哪一部分提到主语的前面,这主要由句子的时态决定。如果句子的时态是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或者谓语动词部分含有情态动词,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分别将have,has,had或情态动词提到主语的前面,句子的其他成分不变;如果句子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我们就需要根据时态分别借助助动词do,does或did,将它们提至主语前面,这时别忘了将相对应的谓语动词变回动词原形,仍然跟在主语后面。这是部分倒装句的做题基本思路,在掌握此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只需要记牢英语当中在哪些情况之下需要用倒装语序就可以了。

“Only+状语”放句首时,句子必须用部分倒装语序。我们可以看看下面几个真题。

1.Only after the secretary saw the train disappear in sight ?摇 ?摇 the railway station.(2015年12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

A.he leaves B.has he left C.he left D.did he leave

当秘书看到火车消失在视野中时,他才离开车站。“离开车站”这个动作发生在“火车消失”之后,所以我们在选择时态时,前后一致,用过去的某个时态,而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要求,因此选择答案D。

2.Only after we really understand your business ?摇 ?摇 a suitable insurance program for you.(2013年6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

A.can we recommend B.we can recommend

C.recommend we can D.recommend can we

这道题我们只要记住了当“Only+状语”放句首时,句子必须用部分倒装语序,而且部分倒装的语法原则是把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提至主语的前面,正确答案就凸显了,符合条件的答案为A。

3.Only when we hurried to the airport ?摇 ?摇 the flight was cancelled.(2010年6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

A.we found B.did we find

C.have we found D.we have found

正确答案:B

4.Only when we had finished all the work ?摇 ?摇 that it was too late to take a bus home.(2008年6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

A.did we realize B.will we realize

C.we did realize D.we will realize

正确答案:A

固定的连词搭配,如no sooner ....than , hardly/scarcely...when (一……就……), not ..until ..(直到……才……)等引起的主句,而这些连词又在句首时,那主句部分需要用部分倒装。如:

1.No sooner ?摇 ?摇 his job in a small company than he received an offer from a big international firm.(2013年12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

正确答案:C

A.he quit B.he had quit C.had he quit D.does he quit

2.No sooner ?摇 ?摇 than I realized Id left the document at home.(2012年12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

A.have we sat down B.had we sat down

C.we had sat down D.we sat down

正确答案:B

3.Not until she arrived at the meeting room ?摇 ?摇 she had forgotten to bring the document.(2009年6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

A.she realized B.did she realize

C.she did realize D.does she realize

正确答案:B

4.Not until that day ?摇 ?摇the importance of good manners in a job interview (2008年12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

A.did I realize B.I did realize

C.I have realized D.have I realized

正确答案:A

5.Not until yesterday ?摇 ?摇 anything about the project that will be completed soon.

(2007年6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

A.did I learn B.have I learnt C.I learnt D.that I learnt

正确答案:A

考试考查 篇4

近年来, 小说考查日益受命题者青睐, 2013年高考18套试卷中有9套考查小说, 而“情节”类试题作为其主打题型则常考不衰。命题者以《新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为依据, 着力突出新课改的评价思维与角度, 注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品的能力,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考查呈现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及多维探究三个维度。兹以2013年高考为例试述之。

一、梳理基本情节

“情节”被高尔基称为文学的第三要素, 它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行为事件。情节的基本模式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四个环节。有时前有序幕, 后有尾声。这种考查属于文本阅读中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分析综合”维度。

【连线高考】 (2013年高考重庆卷第16题)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相关语段】这是1944年的8月, 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 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 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 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 只得举起双手, 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 全城都解放了, 现在, 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 冲上去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 然后傲慢地说:“先生, 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 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 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 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 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 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 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 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 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 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 霍夫曼盯着贝尔蒂, 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 现在, 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 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尔蒂得救了, 虽然他不怕死, 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就在这时, 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 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 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 揪出迈尔,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 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 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 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 大叫的人是贝尔蒂。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 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 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 无力地回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 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 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枪响了, 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 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徐树建《枪口下的人格》, 有删节)

【解析】梳理基本情节, 就是理清小说中所叙内容的先后顺序。通常可以从时间地点变换、故事发生发展、人物心理变化、主要矛盾冲突等角度加以梳理。对于本题而言, 以事件发展为脉络, 以贝尔蒂为标杆, 就不难梳理清楚, 梳理时要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参考答案】基本情节: (贝尔蒂) 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

二、考查辅助情节

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鉴赏》中引入了“辅助情节”这一概念, 这一题型同样属于“分析综合”维度。围绕小说核心情节展开, 使核心情节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的情节, 称为辅助情节。辅助情节的作用在于设置悬念, 使作品一波三折, 内容丰富, 富有张力, 能够推动情节发展, 增加阅读情趣。如果只有核心情节, 没有辅助情节, 小说就变成了故事大纲。辅助情节在时间上有“停滞”的特性, 在空间上有“扩散”的特性。反复出现的物像、穿针引线的人物、插叙补叙的内容都是辅助情节。

【连线高考】 (2013年高考湖南卷第15题) “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相关语段】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 我要回巴黎了。当我走进车站, 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 有一个空座位, 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 里面的鸡和鸭把头伸在篮子外面。我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 决定走进车厢。我说, 很对不起了, 让我来把篮子移开。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 请等一等, 我就把它们从这里拿开。”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 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我坐下以后, 坐在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不是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农民回答说:“先生, 不是的。后天, 我的儿子就要结婚, 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他看了看周围的人, 仿佛要向所有的人表达自己的快乐。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 他们听了之后都感到很高兴。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 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将和一位小姐结婚, 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 问道:“未婚妻美丽吗?”农民说:“不知道, 我还没有见过她。”这个旅客有些惊讶, 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 使你不喜欢, 将怎样办?”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 但我相信, 她会使我们喜欢, 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 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 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 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 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赌, 这位小姐就是你儿子的未婚妻, 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 我羞得面红耳赤, 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 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 好像我是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所有的人都笑起来, 我在困窘中解释说, 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 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 对农民夫妇说:“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当你们到达巴黎时, 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他说完后, 放声大笑一阵, 便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 (法·奥杜《未婚妻》, 有删节)

【解析】“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属于辅助情节。设置这一人物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 可从人物本身的作用与推动情节的作用两个方面作答, 既要用相关术语, 又要援引文本, 不能架空分析。

【参考答案】 (1)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 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 从而推动情节发展; (2) 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 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 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三、鉴赏情节安排的艺术性

小说情节具有审美的特质, 小说写作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是作家根据自己的美学原则和生活理想进行艺术概括的创造性劳动过程。作品的成败得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构思;作者的艺术才能、技巧和修养, 也往往在构思的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鉴赏评价”维度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连线高考】 (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11题)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 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语段】森森冷气漫出峡口, 收掉一身粘汗。峡口处, 倒一棵大树, 连根拔起。峡顶一线蓝天, 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 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 昏死在峡壁根, 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 眼睛眨也不眨, 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 与石头们赛呆。因有人在峡中走, 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 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 阴气浮开, 地气熏上来, 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 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 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 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 直腿走来。愈来愈近, 一到上坡, 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 马上了石板, 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 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 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 慢慢移来移去。骑手走过眼前, 结结实实一脸黑肉, 直鼻紧嘴, 细眼高颧, 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 胸微敞, 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 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 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 脸一短, 肉横着默默一笑, 随即复原, 似乎咔嚓一响。屋里极暗, 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 三四把长凳, 墙里一条木柜。骑手走近柜台, 捉出几张纸币, 撒在柜上。骑手喝一口酒, 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 将肉丢进嘴里, 脸上凸起, 腮紧紧一缩, 又紧紧一缩, 就咽了。把帽摘了, 放在桌上, 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 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地散着, 一般长短, 并不拢。一刻工夫, 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 一仰头, 喉节猛一缩, 又缓缓移下来, 并不出长气, 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不多时, 骑手立起身, 把帽捏在手里, 脸上蒸出一团热气。阳光已移出峡谷, 风又窜来窜去。骑手戴上帽子, 正一正, 解下缰绳, 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 紧一紧皮袍, 用腿一夹, 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 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 越来越小, 越来越小。

(阿城《峡谷》, 有删节)

【解析】本题从鉴赏评价维度出发考查考生对作者艺术构思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要从情节构思、形象塑造和主题思想等方面去考虑, 要紧扣原文作答。

【参考答案】 (1) 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 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 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 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 (2) 从形象塑造上看, 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 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 (3) 从艺术表现上看, 峡谷的描写, 使人与物有机融合, 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 互为比照映衬, 产生了更好的艺术效果; (4) 从思想内涵上看, 峡谷的描写, 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 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四、探究情节设置的合理性

孙犁在《论情节》中说, 小说的情节, 就好像人的脉搏, 它表现着作家和作品的健康与气质。合理的情节能把那杂乱无章的一大堆想法、观察到的东西及所获得的东西编制起来。小说情节设置要周全考虑情节发展的合理性因素, 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合乎事理的、真实可信的小说情节, 才能客观显示人物性格演变轨迹, 反映社会生活。从这一维度考查往往题型开放, 要求考生有相当的识见及开阔的视野。

【连线高考】 (2013年高考辽宁卷第11题) 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 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相关语段】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他每天拼命赚钱, 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三个孩子出生后, 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 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圣诞节那天, 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奔忙了一天的他, 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 他禁不住想:过节了, 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买三份, 花销太大;只买一份, 又不公平。想来想去, 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知道吗?今天是圣诞节!今晚不干活了, 我们好好乐一乐!我来教你们一支歌, 非常好听的歌, 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孩子们欢呼雀跃, 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在这个温馨的夜晚, 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 从婉转到高亢, 一遍又一遍……然而, 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 一位富有的老爷。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 此刻他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 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楼下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响, 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 他再也无法忍受, 循声找到靴匠家。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 可他瞬间改了主意, 说:“哦, 你有这么多的孩子!”“是的, 老爷, 唱歌, 嘴多声音大。”“吃起饭来, 恐怕嘴更多吧。听着, 亚诺什, 我给你带来了好运———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 我来养, 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 谁还能不动心呢?面对这样的诱惑, 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 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 谁也不吱声, 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富人无奈, 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作为补偿, 他给靴匠1000本戈。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 藏好钥匙, 内心五味杂陈。孩子们噘着嘴, 不说话。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亚诺什坐下, 又习惯性地做起靴子来。拿着皮料, 他裁着, 削着, 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抬头一看, 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 正围着他小声哼唱。他一脚踢开椅子, 打开木箱, 翻出那1000本戈, 三步两步跑到楼上。“老爷, 请收回您的钱, 让我们唱吧!我们高兴, 这比1000本戈重要啊……”没等富人反应过来, 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 转身跑回了家。他挨个亲吻孩子, 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匈牙利·莫尔《圣诞夜的歌声》, 有删节)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和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要结合原文, 也要联系现实和自身感悟, 加以探究。题干中“他是否应该还钱”实际上就是要考生就其行为的合理性作出个性化的解读。答题时先要亮出观点, 比如说:应该还钱, 然后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为什么应该还钱, 之后再通过这一情节揭示文章的主题:快乐是钱买不来的, 鞋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最后联系现实谈谈这一情节对自己的启示。

【参考答案】观点一:亚诺什不该把钱送回去。他本来可以用这笔钱给孩子们买些可吃可玩的圣诞礼物, 仅有歌声的圣诞节是不圆满的。观点二: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快乐是钱买不来的, 穷人也有尊严, 靴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观点三:亚诺什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例如他可以邀请富人跟他们一家一起唱歌过节。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快乐是较为圆满的。

总之, 对比近几年相关情节类考题, 可谓稳中有变, 守正出新, 万变不离其宗, 不变的是“情节”固有的模式或作用, 变化的是命题的角度及表述问题的方式。明乎此, 考生答题时就会游刃有余, 稳操胜券了。

GRE考试结构及考查能力简介 篇5

考试结构

GRE Analytical Writing CAT

包括:Present your perspective on an Issue写作时间为45分钟

Analyze an Argument写作时间为30分钟

GRE Analytical Writing CBT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GRE General考试的总共考试时间不定,一般不超过4个小时。考试整个过程如下:

・Verbal语文部分:两个30分钟的部分,每个部分38道题。

・Quantitative数学部分:两个30分钟的部分,每个部分30道题。

・Analytical Writing(AW)分析写作部分:75分钟,两个写作

1.对一个问题发表你的观点-45分钟;

2.分析一个论点-30分钟。

分析写作部分总是作为考试的第一部分出现。

而且,可能包含一个并不记入你的成绩的不确定的语文部分(V)或者数学部分(Q)。所以你要确定完成所有V或者Q部分,因为你并不知道哪一个将不记入你的成绩。

考题具体分布情况:

・Verbal

第1题~第7题:句子填空,每题有1至2个空项

第8题~第10题:类比,有5个选项配对

第17题~第27题:阅读(一长文,一短文)

第28题~第38题:反义,从5个单词或词组选项中过滤

・Quantitative

第1题~第15题:2个数比较大小

第16题~第20题:计算及应用

第21题~第25题:图表分析推理

『语文部分』

・句子填空题(Sentence Completion)

通常出现在词汇部分(Verbal Section)的最前面,一共七题。句子填空考的`是对英文句子整体性的了解。考生不但要懂得串联上下文和辨识文法结构,还要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大多数考生一般是把答案带入空格去做拼图游戏,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无效果。

在做填空题时应该注意:

(1)判断题目究竟是哪种类型,例如有因果型、对比型、平行型、补述说明型和分号型。

(2)找出答案关键字。遇到有主要子句和附属子句的多复合句,如果空格在主要子句,那么答题的关键字一定是在附属子句中。

(3)句子填空题有时是一个空格,有时是两个空格。如果是两个空格,则选题时先做由关键字决定的那一个格。

(4)由题型和题意,判定空格内的字应该具有正面还是负面意思。

(5)根据关键字,采用排除法剔除一切不可能的选项。

(6)如果时间允许,将你选择的答案代入空格,再重读一次。

・类比字(Analogies)

类比字试题每次出现在词汇部分(Verbal Section)的第二节,共九题。

类比字部分需要六分钟的时间。

类比字考的是认识一对两个字之间关系的能力,也就是需要考生判断出题目的类比关系,再找出具有相同类比关系的答案。但是,由于类比字考的范围包罗万象,用字错综复杂,因此如果考生一般没有接受过指导,就很难窥其奥妙。

类比字的解题技巧有:

(1)先判断题目中两个大写字属于何种题型,例如功用型、因果型、反义型、同义型、程度强弱型、部分与整体型、大小型、人与所做事型、人与工具型等,然后用题再去套解答案。

(2)仔细阅读全部选项,千万不要在还没有读完全部选项时就确定答案,因为有可能下一个答案更好。

熟语考查新动向 篇6

本考点的传统考查形式主要是辨析熟语,尤其是成语使用恰当与否,考查考生能否辨别出熟语运用中望文生义、轻重失当、敬谦误用、搭配不当、感情色彩误用等问题。不过,分析近三年高考尤其是2009年高考全国十多套试卷,对熟语的考查,除以上病因辨析仍是考查热点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下面分别举例分析。

一、胡乱穿插,事理不通

有些熟语的使用表面看起来精当巧妙,但结合语境细细琢磨,容易发现有时是只追求了语言的雅致,熟语意义与整个句子并不符。例如:

(1)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裹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2009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解析](1)中“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或泛指各地方言。句中意思说电视剧加入太多现代元素,很明显未涉及到方言不方言问题,结合句意,可用“洋腔怪调”。(2)中“匪夷所思”意思是“不是根据常理所能想像得到的”,“非常离奇”,而“他们”的生活方式特意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加以强调,刚好说明很平常,哪谈得上“离奇”?

二、辞不达意,前后矛盾

有些熟语的适用对象有特殊要求,传统的熟语考查会在对象误用上设题,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此句中“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原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夜景观建设”,属于用词不当。可见辨析这种病因,只要记住熟语意义就可以准确判断了。但是现在设题不仅仅要求通晓熟语意义,还必须紧密结合语境,防止因文内前后矛盾而辞不达意。例如:

(1)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最敝帚自珍的意味。(2009年高考辽宁卷)

(2)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2009年高考江西卷)

(3)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2009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1)中“敝帚自珍”的“敝”是“破的,坏的”;“珍”是“爱惜”。意思是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首先语境中作品是作家的不是编辑的,不算“自珍”,能出版的作品不算是不好,所以不算“敝帚”。所以语境中的成语与文内信息前后矛盾,明显使用错误。(2)中“死得其所”,是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而前面就评价他“一生恶贯满盈”。这儿用“死有余辜”才对。(3)中“耳提面命”是指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贴近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对人教诲恳切。不过。这一成语却用“不尊重学生”作定语,制造了内部矛盾。

三、辞虽达意,不合语法

每个成语都有自身约定俗成的意义以及语法功能,有时在一个句子中,熟语的意义讲得通,但却不一定合乎语法规则。如果对一些常用熟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

(1)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2007年高考安徽卷)

(2)包圆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2005年高考湖南卷)

[解析](1)句中的“完美无缺”是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很明显是形容性短语,一般作补语或谓语,不能作状语。即使不考虑其语法功能。它的意思是晦涩不清的,此处讲化石的取出应该用“完好无损”。(2)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旬中应充当谓语,而句子却把它充作了“成为”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名词性短语“瓮中之鳖”。

四、形近义殊,混淆使用

有些成语与另一些形体接近,或只一字之别,或只语序有别,由于读音相差不大,在使用时极易忽略意义差别而混用错用。例如:

(1)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2009年高考四川卷)

(2)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2009年高考湖南卷)

[解析](1)中的“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结合上文“实践能力不足”,发现与“小试牛刀”混用而造成了前后矛盾。(2)中“一挥而就”意为一动笔就完成,形容写文章、写字、绘画很快就完成。这里陈述对象是计算机的工作,不可能“一挥而就”,属对象运用不当,可改为“一蹴而就”。做这道题,在积累理解词语含义的前提下,一定要通观选项的整体语境。

五、不分对象,表述错乱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主观扩大其使用的范围。例如:

(1)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2009年高考安徽卷)

(2)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2008年高考重庆卷)

(3)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2008年高考四川卷)

[解析](1)中“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洒脱,不能指“明星的逸闻”。(2)中的“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只能修饰或陈述女子,不能作“民族歌舞”的定语。(3)中“焕然冰释”,“焕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出自《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而句中“焕然冰释”陈述对象是“烦恼”,对象不当。

六、概念外延,或缺或赘

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不合语境,可能是由成语的概念外延,在句中找不到对应信息,或句子信息超出了概念外延。例如:

(1)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2009年高考山东卷)

(2)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2008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1)句中的“左右为难”指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只是单方面的事情,不存在正反两方面。可断定此句“左右”滥用,直接去掉就可以了。(2)句中的“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的意思。而且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而“报纸为了招徕读者”去编造的消息不一定是坏消息,好消息、离奇消息也可以,所以这一成语的使用缩小了概念外延,应用表意更宽泛的“耸人听闻”就可以了。

七、不合习惯,违反常规

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用于其他句式,如“同日而语,一概而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都只能用于否定句中。如:

(1)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2007年高考辽宁卷)

(2)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2007年高考辽宁卷)

[解析](1)中否定不当,“无可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前面加“不应”就把意思弄反了,应去掉,再说,它已经表确定无疑了,习惯上也没有再次否定的。(2)句属违反常规,“大人不见小人怪”旧指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语境中“小人”是自己,非“你”。

扫描“中和滴定”考查 篇7

例1准确量取30.00 mL 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 50 mL量筒

(B) 25 mL量筒

(C) 50 mL酸式滴定管

(D) 50 mL碱式滴定管

解析:量筒只能读到0.1 mL,滴定管能读到0.01 mL KMnO4为强氧化性物质,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选(C).

小结:中和滴定所用主要仪器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等.注意滴定管和量筒的区别:一是精确度,二是0刻度位置,三是容积与刻度的多少关系.

二、滴定原理的考查

例2用0.1 mol·L-1的HCl分别与20 mL的NaOH、20 mL的氨水反应,均消耗10 mL HCl则NaOH(aq)和氨水的关系为()

(A) c(OH-)相同

(B) pH相同

(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均是0.05mol·L-1

(D)氨水电离的OH-浓度与NaOH(aq)的浓度相同

解析:由于NaOH和氨水(一水合氨NH3·H2O)均为一元碱,二者与HCl反应时耗用HCl量一样,则两者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选(C).

小结:中和滴定原理是:n(H+)=n(OH-)即用一种己知物质的量浓度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或碱物质的量的比值,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三、滴定操作的考查

例3在中和滴定中,下列操作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滴定管时,滴定管必须用待测液润洗2~3次

(B)酸式滴定管不能盛碱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酸液或强氧化性溶液

(C)盛装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锥形瓶预先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终点时,若不慎滴入过量标准溶液,可用装有待测液的滴定管再滴入一定量进行调整

解析:这四项操作中只有(C)是错误的,因为待测液的润洗会增大待测液的量,而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选(C).

小结:滴定操作要点有:滴定前滴定管用水洗净后要用所装溶液润洗2~3次,且滴定前要将滴定管中下端的尖嘴处充满液体,液面也调到0刻度以下,记录下读数,而锥形瓶洗净后,既不用干燥,更不能用待装液润洗.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开关,右手振荡锥形瓶,同时,眼睛要注视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滴速要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改变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即为滴定终点.

四、指示剂选择的考查

例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图1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解析:图中甲为酸式滴定管,乙为碱式滴定管.若按(A)、(C)装液,应用甲管,(A)错(C)对;若按(B)、(D)装液应用乙管,(B)错(D)对.而强酸强碱的滴定选用甲基橙或酚酞均可.选(C)、(D).

小结:指示剂的作用是通过其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选择上应考虑: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终点时溶液的越接近越好,且变色范围窄,现象明显.一般,强酸强碱之间的互滴,选择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强酸滴定弱碱时.选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时选择酚酞.

五、误差分析的考查

例5用已知浓度的HCl滴定用NaOH固体配成的碱溶液时,下列操作使滴定结果偏高的是()

(A) NaOH固体称量时间过长

(B)盛标准盐酸的滴定管用碱液润洗

(C)用酚酞作指示剂

(D)固体NaOH中含KOH杂质

解析:(A)项中NaOH固体有少量变质,生成Na2CO3,而等质量的Na2CO3消耗HCl比NaOH少,会使滴定结果偏低,(A)错;(B)项中做法会使HCl变稀且减少了.导致消耗HCl偏大,使测得结果偏高;(C)项是正确操作;(D)中固体NaOH含有KOH时,会使消耗的HCl变少,因为等质量的KOH比NaOH耗酸少,而使测得结果偏低.选(B).

小结:以标准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液时,引起结果偏大的错误操作一般有: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②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③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未排净;

④滴定前读数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⑤滴定过程中有标准液损失了,滴到锥形瓶外或滴到其内壁而未冲下;

⑥滴定已达到终点,滴定管下端又悬挂了一滴标准液.

而造成偏小的错误操作一般有:

①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②滴定前读数仰视或终点时俯视;

③锥形瓶摇动时有溶液外溅;

④滴定终点立即读数,结果溶液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六、有关计算的考查

例6从酸式滴定管中准确放出25.00 mL某未知浓度的HCl于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0.20mol/L的NaOH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的有关数据如下

第一次:NaOH(aq)初读数为0.20 mL,终点读数为18.70 mL;

第二次:NaOH(aq)初读数为0.30 mL,终点读数为18.60 mL;

第三次:NaOH(aq)初读数为0.20 mL,终点读数为18.60 mL.

由以上数据计算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待测的HCl溶液浓度计算式为

其中V(NaOH)取三次平均值为:

小结:中和滴定的计算,基于n(H+)=n(OH-),计算公式为:

听力考查如何拿高分 篇8

一、做题前的准备

“磨刀不误砍柴工”, 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 做听力考察题之前,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 勾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只有知道针对这则材料设计了哪些问题, 听材料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带着问题去听, 而不是盲目地听。

其次要准备好草稿纸。在听材料时, 边听边记, 写出来的答案是凌乱的, 有时甚至只听到了几个短语。这就要求在听的时候, 把听到的重点记在草稿纸上, 听完录音再进行整理, 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二、听力考察题有哪些类型

1. 写出你听到的成语

听力考察第一题, 一般是让你写出材料中听到的两个甚至三个成语。写出的成语一旦有错别字, 该成语不得分。有的同学平时词语积累比较少, 拿到这类题往往容易紧张, 有的找到了材料中的成语, 但有几个字不会写。一般来说, 材料中所给出的成语往往要比题目要求填的成语多, 所以只要在听到的成语中, 能写出其中的两、三个, 这道题就可以拿满分。

具体该怎么做呢?在听材料时, 先把自己认为可能是成语的词语写在草稿纸上, 听完录音之后, 从写出的词语中选择最有把握的填在卷子上。这里的“最有把握”有两层含义, 一是自己能确保没有错别字的;二是能肯定这个词语是成语而不是四字词语的。

有一点要提醒注意的是, 写成语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 不要多写, 写多了不加分, 写错反而容易扣分。

2.给材料拟小标题或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这类题目答题时尽量做到语言精练、简洁, 尤其是拟小标题, 字数不宜过多。如果你仔细听材料, 有时候材料中甚至有原句可以直接用来概括主要内容。

3.写出材料中听到的句子

这类题往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句子开头的短语, 要求同学们将句子补充完整 (例如:用原文填空:“______________ , 但是我们却往往会对自己或别人找借口。”) ;另一种是提出一个问题, 要求同学们用原文回答 (例如: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 但为什么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 (用原文回答) ) 。

不管是哪种类型, 答题时, 写出来的句子不能跟原文有差异, 也就是说不能多字、少字或有错别字。这就要求在做题时, 对这个句子保持足够的敏感度, 如果一遍不能把句子写完整, 在播放三遍录音的过程中分三次把句子写完。第一遍录音可以试着写出句子的开头、结尾和中间的一些短语, 第二遍录音补充空缺的部分, 第三遍录音检查之前的答案, 补充个别字词。

4.结合材料谈启示

这类题常出现在听力考察的最后, 让学生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等等。听力材料中往往会出现总结性、评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 学生在听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记录下这些语句, 答题时可以结合这些语句, 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 再联系生活谈谈感受。

5. 其他类型

这类题往往是根据材料设置的问题, 比较灵活, 比如要求学生写出材料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 写出材料的体裁等等, 有的会根据材料中的一个细节进行提问, 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做题之前仔细审题。

附:

请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以下听力考察 (10分) 。

1.写出文中你听到的两个成语。 (2分)

2.事的起因是什么? (2 分)

3.狗最后有没有追上兔子?为什么? (2 分)

原文填空:“__________ , 但是我们却往往会对自己或别人找借口。” (1 分)

5. 个故事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3 分)

听力材料:

一天, 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 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 兔子跑不见了, 猎狗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猎人身边, 猎人开始骂猎狗:“你真没用, 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 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跑得很快呀!你又带了伤, 怎么跑得过它的?”

“它是尽力而为, 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 最多挨一顿骂, 而我若不全力地跑, 早就一命呜呼了呀!”

人本来是很有潜能的, 但是我们却往往会对自己或别人找借口:“管它呢, 我们已尽力而为了。”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

问问自己, 你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 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

参考答案:

1.闷闷不乐、尽力而为、全力以赴、一命呜呼。 (写出任意两个即可)

2.猎人打猎时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 猎狗飞奔去追赶兔子。

3.没有, 因为猎狗追赶兔子只是尽力而为, 而兔子逃命则是全力以赴。

4.人本来是很有潜能的

同一实验题材不同考查特色 篇9

综观2014年高考, 全国大纲卷、福建卷、北京卷及全国新课标卷Ⅰ不约而同地考查了学生实验“测 定电源的 电动势和 内阻”, 试题出于同一实 验题材, 但考查各 具特色.下面, 对这四道实验 考题进行 分析比较, 以期在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命 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方面对大家有所启迪.

【例1】 (全国大纲卷第23题) 现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可利用的器材有:电流表, 内阻为1.00Ω;电压表;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1、R2、R3、R4、R5;开关S;一端连有鳄鱼夹P的导线1, 其他导线若干.某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

(1) 按图1在实物图2中画出连线, 并标出导线1和其P端.

(2) 测量时, 改变鳄鱼夹P所夹的位置, 使R1、R2、R3、R4、R5依次串入电路, 记录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 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 在图3中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 并画出U-I图线.

(3) 根据U-I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___V, 内阻r=________Ω. (保留两位小数)

解: (1) 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图略) .

(2) 由列表数据画出U-I图线 (图略) .

(3) U-I图线为一倾斜直线, 其在U轴上的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E,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r, 故E=2.90V (2.89~2.91V均可) , r=1.03Ω (0.93~1.13Ω均可) .

点评:本题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伏安法)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与课本实验中的测量电路不同的是, 将滑动变阻器改成了几个串联的未知定值电阻, 通过改变鳄鱼夹P所夹的位置来改变串入电路的电阻, 其作用与滑动变阻器类同.

本题第 (1) 问, 考查了正确读取电路图与连接实际电路的能力.第 (2) (3) 两问考查了实验数据的图象处理能力.

【例2】 (福建卷第19题)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原理如图4所示, 其中, 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改装的电流表?, ○V为标准电压表, E为待测电池组, S为开关, R为滑动变阻器, R0是标称值为4.0Ω的定值电阻.

1已知灵敏 电流计?的满偏电 流Ig=100μA、内阻rg=2.0kΩ, 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mA, 应并联一只_______Ω (保留一位小数) 的定值电阻R1.

2根据图4,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5连接成完整电路.

3某次试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试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逐差法) , 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____Ω (保留两位小数) ;为减小偶然误差, 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_____.

4该小组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 为探究图4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池组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后发现: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 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若测量过程无误, 则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是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 .

A.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C.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

D.R0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大

逐差法处理数据的主要优点是: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 减小实验误差.

4由U=E-I (r+R0) 可知:若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 导致改装后的电流表读数I偏小, 则得出的r值偏大;若R0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小, 则按R0的标称值算得的r值偏大.电源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应选CD.

点评:本题也是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伏安法)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与课本实验中的测量电路不同的是, 电流表由灵敏电流计改装, 从而增加了对电流表改装实验的考查.

本题第1问, 考查了对电表改装实验原理的理解和理论计算能力.第2问, 考查了正确读取电路图与连接实际电路的能力.第3问, 考查了对伏安法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推论能力, 以及对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方法的迁移能力和评价能力.第4问, 考查了实验误差的分析能力.

【例3】 (北京卷第21题) 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1) 应该选择 的实验电 路是图6中的________ (选填“甲”或“乙”) .

甲乙

(2) 现有电流表 (0~0.6A) 、开关和导线若干, 以及以下器材:

A.电压表 (0~15V)

B.电压表 (0~3V)

C.滑动变阻器 (0~50Ω)

D.滑动变阻器 (0~500Ω)

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 (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3) 某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7的坐标纸上, 请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 并画出U-I图线.

(4) 根据 (3) 中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V, 内电阻r=_______Ω.

(5) 实验中, 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 电压表的示数U以及干电池的输出功率P都会发生变化.图8的各示意图中正确反映P-U关系的是______

解: (1) 电流表内阻与电池内阻相差不多, 若用图乙电路误差较大, 应选择图甲电路.

(2) 干电池的电压一般为1.5V, 为减小误差, 选择量程为3V的电压表B;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可知应选择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C.

(3) 第三个点误差较大, 应舍去, 画出U-I图线 (图略) .

(4) U-I图线为一倾斜直线, 其在U轴上的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E,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r, 故E=1.50V, r=0.83Ω.

(5) 电压表测出的是路端电压U, 其随外电阻即滑动变阻器电阻R的增大而增大.而当R=r时, 电源输出功率P达到最大;且R趋于无穷大时, P趋于零但不等于零.所以, 正确反映P-U关系的图象为D.

点评:本题仍是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伏安法)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与课本实验要求不同的是, 在实验基础上增加了对电池输出功率与路端电压的关系P-U图象的研究.

本题第 (1) (2) 两问, 考查了对实验电路与器材的选择能力.第 (3) (4) 两问考查了实验数据的图象处理能力.第 (5) 问考查了对新问题的探究与图象分析能力.

【例4】 (全国新课标卷Ⅰ第23题) 利用如图9所示电路, 可以测量 电源的电动势 和内阻, 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待测电源, 电阻箱R (最大阻值999.9Ω) , 电阻R0 (阻值为3.0Ω) , 电阻R1 (阻值为3.0Ω) , 电流表 ? (量程为200mA, 内阻为RA=6.0Ω) , 开关S.

实验步骤如下:

1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 闭合开关S;

2多次调节电阻箱, 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

3以1/I为纵坐标, R为横坐标, 作1/I-R图线 (用直线拟合) ;

4求出直线 的斜率k和在纵轴 上的截距b.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则1/I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

(2) 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0所示, 读出数据, 完成下表.

答:1______ , 2________ .

(3) 在图11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 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______A-1Ω-1, 截距b=_______A-1.

(4) 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______V, 内阻r=_____Ω.

解: (1)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分配关系, 可得

点评:本题采用电流表和电阻箱 (安欧法)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与课本实验中的测量电路不同的是, 增加了与电流表并联的定值电阻, 实质上是扩大了电流表的量程, 对“化曲为直”的实验数 据图象处 理能力要 求有明显提高.

本题第 (1) 问, 考查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推理能力.第 (2) 问, 考查了基本仪器的读数及实验数据的列表处理能力.第 (3) (4) 两问考查了实验数据的图象处理能力.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是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学生实验考点.上述试题显示, 对于此类实验考点, 命题者往往不再拘泥于课本, 而是在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操作方法、数据处理乃至问题讨论等方面, 对其适当改编, 在考查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同时, 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 高考命题还进一步要求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 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甚至触及课堂演示实验与历史经典实验.这就告诫我们, 必须以课本实验为基础, 勤动手, 多思考, 深探究, 注重综合实验能力的提升, 切不可掉以轻心.

物理中考注重方法的考查 篇10

一、图示法

例1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 如图乙) ,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__性质。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 从甲图观察口看到的是方格子,而从乙图中可以看出,观察口正前方没有方格纸,因此它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得到的,故像刚好成在观察口的正前面,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45度; 而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

故答案为: 45; 直线传播的。

点评: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从该题中我们认识到了魔术的虚幻以及知识的重要性。

二、推理法

例2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物理方法. 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A. 现象: 初春的湖边,柳絮飘扬推测: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 现象: 某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推测: 该物体可能是晶体

C. 现象: 将磁铁靠近矿石,磁铁被排斥推测: 该矿石为磁体

D. 现象: 阳光普照大地推测: 太阳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 ( 1) 本题用到物理学方法“推理法”即: 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 2)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1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以及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4光的传播。

解: A. 柳絮飘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是可见的,而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不符合事实;

B.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就是是否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物体在熔化时只要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物质就一定是晶体,符合事实;

C. 磁极间具有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性质,因此只要磁铁和矿石相互排斥,就可以判定该矿石是磁体,符合事实;

D. 太阳和地球之间没有空气,太阳光能传播到地球上,说明太阳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符合事实。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推理法”的实验过程,然后回忆所学内容,得到答案。

例3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 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水面下降了h1; 然后取出金属块B,水面又下降了h2; 最后取出木块A,水面又下降了h3。由此可判断A与B的密度比为( )

A. h3∶ ( h1+ h2) B. h1∶ ( h2+ h3)

C. ( h2﹣ h1) ∶ h3D. ( h2﹣ h3) ∶ h1

分析: 线未断开时,GA+ GB= F浮A+ F浮B,当细线断开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减小,减小的浮力等于金属块B的重力与金属块B所受浮力之差,根据此关系列出等式( 1) ; 木块在水中最后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F浮2= GA,根据此关系列出等式( 3) ,二式相比较即可h2得出结论。

解: 设两个物体的体积为V,细线断开后,木块减小的浮力:

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F浮2= GA

点评: 本题表面考查对物体密度的大小比较,实际上考察了力的平衡的知识和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只有对AB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才能推理出AB所受浮力与液面降低的关系,突破本题的难点。

三、控制变量法

例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 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 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 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 可能与物体浸在中液体的体积有关;E. 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右下图所示的实验。

器材: 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 1) 分析比较实验34,可以验证猜想__是正确的; 分析比较实验45,可以验证猜想__是错误的( 选填“A、B、C、D、E”) 。

( 2) 分析比较实验15与26,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 选填“A、B、C、D、E”) 。

( 3) 分析比较实验__可得: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 4) 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

解析: ( 1) 在实验34中,都是浸没在水中,液体密度相同,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同,V排3< V排4,利用F浮= G﹣F' 可计算浮力得到: F浮3=1. 0N < F浮4= 2. 0N,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即猜想D是正确的;

在实验45中,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都是1. 0N,计算可知,F浮4= F浮5= 2. 0N,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即猜想A是错误的;

( 2) 在实验15中,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计算可知,F浮5= 2. 0N,

在实验26中,铜块完全浸没在水中,计算可知,F浮6= 2. 0N。

比较可知,铁块和铜块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受到的浮力相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即猜想B错误;

( 3) 研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需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浸没在不同液体中; 实验67中,铜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浸没在不同的液体( 水、盐水)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即浮力不同,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 4) 当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则采用控制变量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故答案为: ( 1) D; A; ( 2) B; ( 3) 67; ( 4) 控制变量法。

点评: 1这类试题是以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点,从较高的尺度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等进行考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创新能力。

2要针对实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当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则采用控制变量法。

四、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5若图甲的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中的效果与图乙一个电阻接入电路的效果相同,请你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及欧姆定律推导出R与R1、R2的关系式。

分析: 本题先利用欧姆定律得出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然后将各电阻上的电流值,代入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式中,结合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即可导出R与R1、R2的关系式。

解: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并联电路中两个电阻上的电流分别为:

点评: 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强化了学科间的渗透。

例6测电功率

现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各一只,单刀单掷开关和单刀双掷开关各一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一只,6V电源一个,导线若干,请你设计测额定电压为3. 8V的灯泡额定功率的电路图,并用所测物理量表示出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要求写出两种设计方案)

解析一: 测量电功率的原理是Pe= UeIe,我们要通过伏安法测出灯泡两端的额定电压以及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就是额定电流,就可以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因此,我们要设计出一个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的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测量其电压。实验中我们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Ue= 3. 8V,此时的电流表读数即等于灯泡的额定电流I,即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e= UeIe= 3. 8VIe。

答案: Pe= UeIe= 3. 8VIe,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解析二: 因为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 8V,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变阻箱来进行实验。将变阻箱与灯泡并联,通过单刀双掷开关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置于B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电压表读数等于灯泡额定电压3. 8V; 再将S2置于B端,调节变阻箱,使得电压表读数再次等于灯泡额定电压3. 8V。此时变阻箱的读数等于灯泡的电阻R,由此可以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e=Ue2/R,即Pe= ( 3. 8V)2/ R。

答案P = ( 3. 8V)2/ R。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点拨测量电功率,我们当然首先要从常规方法开始思考,因为这是我们解答相关变式题的基础。但是对于题目中提供多种实验器材时,我们还要从侧面进行思考,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方法也能完成测量任务。

本题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个要求是一样的———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等于额定电压3. 8V,因为此状态下的数据才是额定功率的数据。

五、类比法

例7小光同学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他猜想1油的沸点比水高; 2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 1) 能够支持他的猜想1的事实是__。

A. 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

B. 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

C. 油能漂在水面上;

D. 油比水难蒸发;

( 2) 为了验证猜想2,小光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__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们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__℃。

( 3) 在同样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25℃,油的温度达到30℃,由此可得油的比热容为__J/( kg·℃) 。〔水的比热容为4. 2×103 J/( kg·℃) 〕

分析: ( 1) 根据生活经验,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变焦,主要是因为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油沸腾后,会保持沸点温度( 远大于水的沸点100℃) 不变,饺子内的水分会很快蒸发掉,而变黄变焦。

( 2) 温度计读数时要先判断零上还是零下,读数时,视线和液柱上表面垂直相平。

( 3) 相同条件加热相同时间,表示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是已知的,根据公式解方程得出油的比热容。

解: ( 1) 平时生活中,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说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高温把饺子炸黄。

( 2) 通过温度计的数据可以判断玻璃泡在下方,现在是零上的温度,所以度数是20℃。

故答案为: ( 1) A; ( 2) 质量; 20; ( 3) 2. 1×103.

点评: 此题考查了液体的沸点与比热容的不同。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大小。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较温度升高的度数,二是在在升高的相同温度时,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同时,解决物理问题时也需要借助一些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把物理问题有机的与物理知识结合在一起,做到学以致用。

上一篇:基于NLP的电力营销下一篇:三维立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