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2024-06-16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精选九篇)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1

最受幼儿欢迎的电子游戏甚至衍生出了相关的图书、玩具等。在幼儿园课间休息、餐后的自由活动中能听到幼儿谈论与电子游戏有关的话题,有的幼儿将电子游戏图书、玩具等带到幼儿园里玩。而谈论或进行民间游戏的幼儿只有寥寥几人,有时甚至没有。

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对电子游戏和民间游戏的关注,本人对本班38 名大班幼儿在课间休息和餐后自由活动时所谈论或者自行开展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统计。

在对本班共38名幼儿的活动观察、统计中发现,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幼儿都是在讨论电子游戏而且讨论电子游戏的人数明显比民间游戏多好几倍。由此可见,各种电子游戏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大,所影响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广。当幼儿沉迷于电子游戏及其产品时,幼儿虽然获得了一些信息,但更多的是负面效应:(1)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2)幼儿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3)缺少了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环境。(4)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基于上述问题,《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为了减少幼儿对电子游戏的过度喜爱、沉迷,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适时、合理地引导幼儿进行民间游戏。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1.趣味性

民间游戏和它的趣味性密不可分,这使得幼儿在自发的情况下也乐于游戏。这种趣味性往往反映在游戏的内容、形式及过程中。在内容方面一般贴近幼儿生活而且具有情节性,如切西瓜、荷花荷花几月开;在形式方面也非常活泼、轻松,民间游戏中配有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如马兰花、数数歌。幼儿边玩边吟唱,愉快的情绪提高。

2.随机性

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不受局限。只要幼儿想玩、愿玩,幼儿就可以在教室、走廊、操场上,单独玩、一起玩。在幼儿园课间休息、餐前餐后等时间,民间游戏都可以穿插进来,减少幼儿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

3.丰富性

民间游戏的内容非常丰富,根据其特点可分类为:角色类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钟、猫捉老鼠等;棋类游戏:如,老虎吃小孩、飞行棋等;竞技类游戏:如,跳绳、挑棍;语言类游戏:如,荷花荷花几月开、谜语歌等;美术类游戏:如,折纸、编织等。

4.易学性

幼儿民间游戏是民间幼儿自己创编的游戏活动,游戏中规则和内容都很简单、短小,如老狼老狼几点钟,马兰花、石头剪刀布等等。幼儿能够马上理解游戏规则而且游戏的过程中始终是积极、主动的。

二、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1.有助于幼儿健康发展

大多数民间游戏能在户外进行,能促使幼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减少感冒咳嗽率,增强免疫力。从内容看是以动作为主的,不仅有身体大肌肉运动的,而且还有小肌肉运动。如翻绳”中,一根绳子经过幼儿的双手进行饶、勾、拨、翻后,在手中不断变化,变出好多形态的物体。幼儿不仅玩得开心而且锻炼了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能力。

2.有助于幼儿语言发展

民间游戏配有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儿歌,如拍大麦、你姓啥、数数歌等,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放松状态中,大胆表达。

3.有助于幼儿认知发展

民间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如“荷花荷花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至六月(六月荷花朵朵开)。经过一问一答的游戏,幼儿不但在玩游戏,而且懂得了月份的排列顺序,还知道了荷花开放的时间,幼儿在说说玩玩中愉快地间接地接受着新知识,汲取新信息。因此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亲近社会的过程。

4.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

研究表明:积极伙伴之间的社会化更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间游戏中有许多是需要幼儿共同合作的,幼儿首先可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其次,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当幼儿在合作游戏中遇到人数问题、对规则理解不一致等,幼儿间相互模仿、协调学会了遵守规则、商量解决、控制情绪、行为。游戏还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克服任性等不良习惯。

5.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中有一些是带有竞争性的,这使得幼儿在游戏中要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幼儿获胜时,他们体会到的是喜悦和满足感;当他们面临失败,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不过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逐渐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提高了抗挫能力,从而容易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在电子游戏当道的社会中,希望民间游戏能够锋芒毕露。让民间游戏能够得到更好运用,让幼儿得到更好发展,让我们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弘扬、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民间户外游戏改编与创新》 篇2

骨干教师优质课

教学内容:砸易拉罐

教学班级:蒙氏二班

授课教师:刘金霞

授课时间:

2010-11-28

教学内容:砸易拉罐

幼儿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幼儿34名,其中女孩(24)名,男孩(10)名,大班年龄段的幼儿(13)名,中班年龄段的幼儿(5)名,小班年龄段的幼儿(16)名。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处过程中,大孩子会用语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会通过表情、手势和简单的音调作答,并在心中默默地背诵大孩子的话。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会说许多话,会把不同家庭的习惯用语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使其他孩子学会各种不同的讲法和语气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体育活动中将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集中体育活动和自由选择体育活动

相结合,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年龄大的带着年龄小的,学习哥哥姐姐,进行幼儿混龄体育活动。混龄体育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兄弟姐妹的角色,大一点的孩子开发领导能力,培养责任感,而小的孩子可以开发认知能力、学习模仿能力,体会了一下互学互助的快乐生活。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爱护、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幼儿园大的的孩子可享受到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小的的孩子可以感受到作弟弟、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关怀和帮助,还可以从大孩子那里学习知识和生活的技能。而且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运动技能的发展,以及体育运动中他们的品质也得到了发展。

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我设计的活动是根据民间游戏《砸砖头》改编的,原来的游戏是小朋友从起跑线上将砖头仍到起跑线内可以跳到的位置上,然后幼儿从起跑线跳到砖头上,再将转头捡起砸向对面的砖头上,最后将转头砸倒小朋友获胜。以此类推

(如图一)因为砖头比较危险,又比较沉重,而且形式单

一、缺少趣味性。所以我将砸砖头改编为砸易拉罐。

(图一)

活动目标:

总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在跑、跳、爬等基本动作方面有所提高。(重点、难点)

3、有很好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

分目标:

1、大班幼儿在单脚跳、四肢着地爬等基本动作方面有更进步的提高。

2、大班幼儿能够主动帮助小班的幼儿。

3、大班幼儿能够遵守游戏规则。

4、小班幼儿在跑、双脚跳等基本动作方面有更进步的提高。

5、能在大班小朋友的帮助下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易拉罐(每组6-10个)、皮球(每组2个)、场地布置

即时贴、篮子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小动物走路>

小狗走路,跑呀跑、跑呀跑,小兔走路,蹦蹦跳、蹦蹦跳,乌龟走路,爬呀爬、爬呀爬,小猫走路,静悄悄、静悄悄。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游戏内容“砸砖头”

(二)、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游戏分四组(如图二)

第一组:幼儿从起跑线上开始跑,跑到中线皮球处停下来,站到线上

拿起皮球砸向对面易拉罐上,砸倒易拉罐的小朋友获胜。到对面将易

拉罐立起,拿着皮球回到起点。依此类推。

第二组:幼儿从起跑线上开始双脚跳,跳到中线皮球处停下来,站到

线上拿起皮球砸向对面易拉罐上,砸倒易拉罐的小朋友获胜。到对面

将易拉罐立起,拿着皮球回到起点。依此类推。

第三组:幼儿从起跑线上开始四肢着地爬,爬到中线皮球处停下来,站到线上拿起皮球砸向对面易拉罐上,砸倒易拉罐的小朋友获胜。到

对面将易拉罐立起,拿着皮球回到起点。依此类推。

第四组:幼儿从起跑线上开始单脚跳,跳到中线皮球处停下来,站到

线上拿起皮球砸向对面易拉罐上,砸倒易拉罐的小朋友获胜。到对面

将易拉罐立起,拿着皮球回到起点。依此类推。

砸易拉罐(图二)起跑线

(三)、教师示范

(四)、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师小结,引出下一次游戏内容提高。(砸到易拉罐后数一数、认一认、算一算等)

三、结束部分:放松运动

活动预测:

民间游戏与班本课程的融合 篇3

一、民间游戏融入班本课程的意义

将民间游戏巧妙地植于班本课程之中, 可以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丰富教学内容,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供可选择的学前资源。幼儿园在考虑课程平衡的基础上, 应从儿童出发, 从教师出发, 从课程文化出发, 并结合自身的的实际, 创造性地将本地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融入课程之中, 加以补充与完善, 使幼儿教育更有个性与特色, 更易于儿童接受。

2.开发儿童潜能, 满足个性需求。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贴近儿童的生活;玩具材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易学、易会、易传, 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与竞争性强等特点, 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 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潜能, 满足其个性需求。

二、民间游戏与班本课程融合的策略

立足于国内一些优秀课程模式和教育共通理念的采用, 依据园本课程建设的现状开发及建设, 我们在将民间游戏融入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 民间游戏的收集和筛选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文化现象不同, 民间游戏各具地方色彩。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的重要价值, 请他们帮忙搜集, 收集到的民间游戏要“安全、健康、实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筛选、整理, 取其精华, 古法新玩, 与幼儿园的课程活动结合起来, 构建具有特色的班本课程, 并引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 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1. 尊重每一个幼儿, 平等对待, 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通过创设民主、宽松的活动氛围, 给他们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 探索规律, 使其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地展现和发展。

2. 重视教师的角色。

班本课程是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 课程应建立在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基础上, 它首先是引发幼儿的兴趣, 将幼儿自发的兴趣和教师引发后的兴趣作为课程最初的内容。老师要与儿童建立一种平等关系, 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到自然规律和生活常识, 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新知识。

如大班幼儿玩“滚铁环”时, 开始不满足于直线行进, 在教师提出谁的玩法更多就可以和老师互换角色当小老师时, 幼儿看到其他班幼儿玩“踩树桩”的游戏, 一幼儿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说:“我们绕着树桩滚, 看谁滚得又快又稳!”大家高声叫好, 这个提议得到了认同。在这样的互动中, 滚铁环有了多种玩法:蛇形走、接力滚铁环、钻过滑梯滚、环形滚……孩子们也在不同难度的挑战中获得体能、智能的发展。

(三) 环境创设中凸显民间游戏氛围

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 通过利用走廊、水泥地等空间, 画上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房子”、布置照片墙, 画面上都是孩子们游戏的场面, 以图文并茂的版面、形象真实的实物展台的形式, 凸显民族游戏主题, 让环境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让孩子时刻都能自由结伴进行游戏, 交流游戏经验, 感受游戏快乐。

(四) 与主题活动亲密融合

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进入课程, 不但可以发挥本身民俗文化韵味, 也可作为载体, 丰富的教育活动, 并在这个领域让孩子们知道民俗文化。

如:大班开展的“红红的新年”主题单元活动。为了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我们首先从孩子们的关注点———“我的生肖”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自己及父母的属相以及有关十二生肖排序的故事, 我们还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 鼓励、帮助幼儿进行创新:角色区———初三老鼠娶新娘、动物渡河比赛、老猫睡觉醒不了等等玩得不亦说乎;户外活动区———龙和蛇的竞赛、小兔子种萝卜、舞龙舞狮、猴子摘桃等气氛热烈;赶小猪, 捉龙尾、老鹰捉小鸡等多种户外活动各显神通, 在民间游戏的舞台中, 孩子们玩着与背景相同的民间游戏, 尽情的舞动和表现, 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 使幼儿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精深。

(五) 家庭、社区的配合

家庭不仅要单独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儿童在家庭内实施教育活动, 还应当积极支持与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社区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系统之一, 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它是比家庭更大的社会环境, 如果能“与地方社区机构和服务提供者进行合作, 从而使家庭可利用的各种资源最大化”, 民间游戏具有地方特色, 家长和社区内的居民对其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所以要共同利用民间游戏来开发幼儿的智力, 培养他们的兴趣。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4

一、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的内涵

文化是课程的母体,文化不断构建课程,课程作为一种文化,也在不断对文化进行创新。文化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化的概念,是一种复合体的存在。当中包含知识、信仰和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广义上讲,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合,同时是人在社会中发展所形成的一种非物质的成果。民俗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域内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当中包含这个民族的历史和传承,是当地与其他地区不同之处,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质。将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师课堂当中,一方面能够促使幼师在民俗文化上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能促使他们的民族情感得到提升,这对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1]。

二、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中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多元文化

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通过相互渗透和交融才得以更好地发展。虽然每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之间都有着不同,在民间游戏上也各具特点,但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吸收,能够促使本土文化更进一步得到发展。将民俗文化内容和民间游戏内容融入幼师的课堂中进行传承和创新,一方面能促使民俗文化得到碰撞和交流,另一方面能促使幼师在民俗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意识,开阔视野,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奠定稳定的基础。

(二)促进教育顺利发展

我国有很多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严重缺少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民俗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缺失好的条件情况下将难以得到普及。每个民族的人民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游戏方式,例如过家家、放风筝和抽陀螺等游戏,都是各族儿童所喜爱的游戏方式。在这些游戏当中,幼儿能够主动进行参与和学习,并体验失败和成功,这对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心灵健康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将这些内容融入幼师课堂中,幼师将更加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民俗等所起到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育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2]。

(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所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任何一种文化,只有不断汲取不同的营养因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而封闭的文化将逐渐遭到灭亡。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促使民族文化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当中蕴含了大量的和谐因素。因此,继承和创新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技能保持文化多样性,同时能有效促使社会向和谐方向发展。

三、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中的传承和创新

(一)遵循开放原则

幼师课堂中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传承和发展,首先,应当认识到教育的目标,应当明确幼师未来的工作岗位和责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设计,并遵循民族文化的教学开放性。尽量开发一些有利于教学活动发展的民俗资源,将民俗资源融入课程活动中。同时,应当保证对课程资源不断地创新和拓展,从而真正展现出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科学管理资源

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中的应用和创新发展,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教育数据库作为主要的资源库进行管理[3]。将课程资源的类型和所有者等采取动态登记的方式女性分类,一方面便于查找,另一方面能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民俗资源,实现对幼师的知识拓展。

(三)养成好的习惯

在幼师的课堂教育中,应当帮助幼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是古老的礼仪之邦,举止得体和谈吐上的文明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培养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为日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将自身的素养传递到幼儿身上,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社会发展中幼儿的教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对于幼师来说,一定要重视他们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根本的素质提升,将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融入课堂中,从而实现未来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万莉.守望民间游戏打造快乐童年[J].江苏教育研究,,(11):410-45.

[2]杨智慧.民间游戏与自制玩教具园本课程活动探究[J].科技风,2016,(08):66-63.

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篇5

一、利用自主改编法,开发民间游戏

所谓自主改编法就是教师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由、主动地对原有的游戏进行改编,它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通过这个重新改编的过程,不但可以赋予民间游戏新的含义,而且更能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如原游戏“占四角”的游戏方法是:每组游戏有5位幼儿,4位幼儿站在四个角落做准备,其中一位幼儿站中间。口令一响,幼儿根据节奏或音乐快慢跑动,音乐一停,就要找个角落站好。教师可据此开发游戏的新玩法:有一只小狐狸找不到家了,小兔子谁都不愿意让它到自己家里去。于是,小狐狸不断地追逐小兔抢家。可让幼儿学小兔子跳动,随音乐争抢自己的家。新的游戏添加了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并且让幼儿模仿它们的动作,幼儿会更感兴趣。还可以根据幼儿人数的情况将游戏变成占5角或占6角等。

二、利用拓展延伸法,开发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可利用拓展延伸的方法开发民间游戏。通过此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领域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地领悟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例如,“拔河”游戏的传统玩法是:幼儿分成两队,手用力抓住绑着红丝带的粗绳两侧站好,每队最前面的幼儿站分界线两侧,口令一响,两队用力拉绳,进行比赛,哪队身体或脚超过分界线的另一方者为输家,另一队就是赢家。教师可利用拓展延伸法开发出以下游戏:1.两队抱腰站在分界线上听口令,比赛胜负!2.幼儿依次抱腰坐在分界线两侧、腿伸直,两队前一位幼儿脚对脚,听口令,用力拉倒对方分胜负!3.每两位幼儿一组,在分界线两侧分别坐下,脚对脚,听口令用力拉倒或拉翻对方为胜利!

三、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一物多玩”开发民间游戏

传统的游戏有的玩法比较单一,幼儿玩久了就不感兴趣了。比如“跳绳”,传统的玩法是幼儿手拿跳绳,双脚站立,并将绳子放在身体后面,有节奏的从后往前连续跳动,规定的时间中跳的多者为胜利。教师可据此开发新的玩法:1.“跳高”,让两名幼儿手拿跳绳的两端拉展,离地面的距离根据幼儿跳的实际情况而定,其他幼儿依次跳过绳子。2.“抓蛇”,让一名幼儿手拿跳绳的一端在前面跑,另一名幼儿追,抓到跳绳的另一端就算赢。3.“乌龟爬”,让两名幼儿一组,一共四组,每人手握跳绳的一端拉展,跳绳离地面50公分,其他幼儿扮演小乌龟,爬过绳子,要求身体不能碰到跳绳。

四、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开发民间游戏

教师在组织幼儿玩游戏以前,可根据游戏的内容进行场地布置,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的心情愉悦,对将要玩的游戏产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感觉。例如,在玩“老狼老狼几点啦“的游戏时,给扮演“狼”角色的幼儿戴上头饰,幼儿会感觉像身临其境一样,兴趣很浓。

民间儿童游戏的玩具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之中。如水、沙、石、泥、废饮料瓶、易拉罐、奶粉桶等,这些材料许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幼儿在游戏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地将材料加以创造想象。如我们幼儿园新创编的器械早操,就是把收集的奶粉桶当做道具,时而当小鼓拍,时而当高跷踩,时而当小树林绕着跑。以往单一的跑、跳、徒手操等系列早操活动变成了幼儿喜欢的器械早操,在这里小小的一个奶粉桶,都会给幼儿每天的早操活动带来无限的欢乐。

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探讨 篇6

一、民间游戏的筛选与改进

1.民间游戏的传承。

对于当前的教育事业来说,游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做好相关的措施,会对孩子们的茁壮成长带来非常好的影响。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期望能够家园合作,利用各种手段对当前所知道的民间游戏分析与筛选出适合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游戏。

2.游戏素材的整理。

民间游戏集聚丰富的民间内涵,形式喜闻乐见,深受儿童喜爱。对于民间游戏的素材整理是十分关键的,有许多游戏会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有一些游戏会对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有所影响,所以适当地选取游戏是对孩子们更加愉快游戏的前提。游戏要尽量保持原汁原味,以保证文化的传承,但是也要以安全、有实际意义、、有趣、幼儿理解较容易为基本。

3.民间游戏的作用。

无论是民间游戏还是现代化的游戏,,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们从中愉悦心情,,健康成长。幼儿时期处于发育的时期,如果能够做好娱乐项目的锻炼就会对幼儿的发育起到良好的作用。其次游戏对于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启蒙的作用,也许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团队合作,但是在无形之中就对孩子们进行了培养。比如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都是从中进行团队合作锻炼的游戏。

二、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探讨

1.游戏与教育相融合。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对于教育来说,幼儿的教育以入门为基本。我园对于教育与娱乐相融合的观点的理解就非常深刻,园方对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并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表示非常赞同,鼓励教师在备课的同时把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并对传统的民间游戏进行分析与整理出一系列的针对当前儿童的游戏。

2.游戏的作用。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玩是非常痴迷的,并且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的能力并不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与引导,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得到身体的锻炼,并能够与小伙伴们在集体活动中形成集体意识概念,进行一个锻炼雏形。对于游戏当中涉及到的游戏用具也要进行改善,民间游戏当中的沙包、陀螺等都是可以手工制作的,这样就可以继续开展手工制作课程,幼儿可以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游戏器材进行游戏,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地做到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进行游戏的开展。

3.开展动手设计比赛。

动手设计实践对于开发大脑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正是出于最懵懂,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此时如果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想象力加以创造,会对其进行很好地锻炼和开发。如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鼓励,可以设计光荣榜,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荣誉意识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4.游戏的不断设计。

民间游戏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幼儿教学上,合理地利用民间游戏,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孩子们永远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对于一种游戏产生了厌倦可以适当地对其进行改良,以孩子的兴趣为考虑的第一要素,研究孩子的兴趣所在,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跳格子的游戏,可能孩子长时期玩会对其产生了厌倦的情绪,这时候就可以对其格子中的符号进行调整,激发孩子们的新鲜感。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又是需要进行传承的,此时就需要适当地进行改进,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当前的幼儿教育的开展进行游戏的不断改编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游戏中加强动手创作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既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能让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并有利于成长发育。加强民间游戏与现代幼儿园游戏的衔接与融合,挖掘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提高学前教育效果,是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使命。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让民间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之源。

摘要:时代不断在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也在蓬勃不断地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已经取代了旧时期的教学方法,虽然在教学改进当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得以传承,不应该遗忘。对于幼儿教育更是需要传承。下文就对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探讨进行具体分析。

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的挖掘与应用 篇7

一、挖掘传统民间游戏的价值

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是生来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游戏。”传统的民间游戏是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民间创编、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 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简单易学, 种类繁多, 不受场地、时间限制, 材料携带方便。因此, 挖掘和应用传统民间游戏对于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活动, 不仅可以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 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 还可培养幼儿民族文化意识,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活动, 有利于《纲要》的贯彻落实, 有利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增强创造力、想象力、交往能力、情感和个性品质。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活动, 经济、实用, 游戏趣味性和娱乐性强。从教育的层面上来看, 传统民间游戏还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因此, 将传统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中, 与幼儿日常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形成整套的模式, 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传统民间游戏的开发

(一) 收集整理传统民间游戏

坚持以《纲要》为指导,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文化, 收集传统民间游戏, 并进行分类整理。

1. 广泛收集传统民间游戏

教师组、家长组分头收集民间游戏, 如“跳房子”“找东西南北”“卷爆竹”“三角板”“老鹰抓小鸡”“滚铁环”“蚊子叮手”等经典的传统民间游戏。

2. 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分类整理

将收集的传统民间游戏资料进一步精心筛选和整理分类, 从空间活动形态上可分为室内游戏如:“捉迷藏”“拉大锯”等和室外游戏如:“滚铁环”“拔河”等。从性质上可分为智能游戏、体能游戏和智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游戏。如体能类:“滚铁环”“拔河”“跳房子”等;智能类:“抓子”“打珠子”“弹杏子核”等;体智相结合类:“打野鸭”“官兵打贼”等。从活动形式上可分为规则性游戏如:“木头人”“跳房子”等;竞赛性游戏如:“踢毽子”“拗手劲”等;合作性游戏如:“舞龙”“官兵打贼”等。

(二) 创新传统民间游戏活动

1. 扩展传统民间游戏内容

民间游戏活动的内容直接引起孩子的兴趣, 针对一些传统的民间游戏, 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进行整合和创新。如:中班的传统民间游戏“荷花几月开”, 在游戏中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及四季的变化, 投放多种花来进行游戏, 可从单一的“荷花”变为“桃花”“桂花”“梅花”等多个游戏。

2. 丰富传统民间游戏材料

在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 丰富民间游戏的活动材料,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传统民间游戏本身就具有就地取材、简便易行的特点, 在开展民间游戏中努力做到变废为宝、一物多用, 充分挖掘游戏材料的活动价值。如:球可以用废旧报纸、旧布条来做, 可以用来踢、夹、投掷、赶等形式进行多种游戏,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 使幼儿乐于参与游戏活动。

3. 创新传统民间游戏玩法

不少传统的民间游戏在形式上和玩法上都比较单一, 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在开展传统民间游戏过程中, 应充分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相互交融, 让游戏的玩法从不断生成中挖掘出来。如:幼儿在小班时玩“拉大锯”游戏时, 当孩子们熟悉原来游戏的玩法后, 这时就要对游戏的内容和玩法进行改变, 游戏的形式也不拘一格, 幼儿时而两个人拉, 时而一大群人拉;在“推铁环”游戏中, 幼儿也有不同的推法, 走着推、跑着推、直线推、曲线推、绕障碍、跑接力, 其他游戏也是如此。幼儿在自己创新玩法时, 会玩得更自主、更充分、更快乐。教师在充分鼓励幼儿玩法的同时, 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场地、丰富的材料, 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也就充分体现了《纲要》的思想, 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三) 注重传统民间游戏的拓展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现代幼儿教育强调父母的参与性, 从原来的被动观看活动变成主动体验活动, 在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活动期间, 通过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家长交流, 让家长重温童年的生活, 回忆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 走进农村孩子家庭, 了解他们现在玩的有哪些民间游戏, 并详细记录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以及所需材料。

有的家长每天在接孩子时, 还把部分传统民间游戏带回家, 全家一起玩, 有的幼儿还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玩, 充分发挥了传统民间游戏的作用。

三、传统民间游戏的应用

(一) 合理选择传统民间游戏

1.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

托班、小班幼儿刚上幼儿园, 总会表现出对老师的依恋。民间游戏中很多游戏都有身体的接触和碰撞, 它让孩子有了更多与老师亲昵的机会, 给孩子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 能让小班幼儿很快建立起对教师的亲切感和安全感。如:游戏“拉大锯”, 可以面对面玩, 也可以坐在教师膝盖上玩。中班幼儿思维具有独创性, 活动量也有所加大, 但是合作性较差。针对这一特点, 可选择合作性强的民间游戏, 幼儿可以自主地参与到富有特色的民间游戏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发展了幼儿的动作, 更培养了幼儿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极大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如:游戏“赶马车”, 幼儿自己组织, 召集伙伴, 并且分配角色, 让孩子体验新的玩法、新的花样, 让他们不断体味到创造的乐趣。大班有丰富的游戏活动, 开展创造性游戏、竞赛性游戏、合作性游戏为主。大班幼儿自主性较强, 户外活动时常常喜欢追逐打闹, 活动量大。在进行幼儿民间游戏活动时, 以幼儿自主开展的民间游戏为主, 如:“地雷爆炸”“跷跷板”等, 或提供一些简单的玩具进行“翻花绳”“四角包”等游戏。许多民间游戏以合作、比赛的形式进行,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胜心, 培养了幼儿的进取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 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选择

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还不是很完善, 动作协调性也相对较差;中班、大班幼儿的肌肉和骨骼发展比小班幼儿要好一些, 下肢的发育较快, 肌肉的力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灵活性也强。在选择游戏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幼儿身体发育条件的不同, 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存在的差异, 针对每个人的发展情况, 灵活进行选择。小班可以开展比较简单的“拉大锯”“捉迷藏”等游戏;中班开展“跳房子”“打野鸭”“踩高跷”等游戏活动;大班开展“花样跳绳”“舞龙”“跳皮筋”等, 使每个孩子都能开心地游戏, 并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3. 根据幼儿男女性别选择难度

男孩子比较好动, 动作力度也比女孩子大, 但是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比起女孩就相对要差一些。如:在开展“跳皮筋”“踢毽子”的活动时, 只要求男孩子掌握基本的动作和样式, “跳皮筋”只要会简单的开合跳、交叉跳就可以了, 女孩子则在教师的带领下, 学习“马兰开花”“在北京的金山上”“玉兰花”等花样跳法, 女孩子们经常一边唱着儿歌, 一边灵活地变着花样跳, 男孩子有时候看着也来学一学, 但就是学不会全套的跳法。男孩子跳绳, 只会单人双脚跳、跳人绳, 而女孩子就厉害了, 她们还会抬腿脚尖跳、交叉手跳、后踢触臀跳、单脚跳等花样。

4. 根据季节和时间段选择内容

在选择民间游戏时, 需要考虑季节和时间段因素, 选择符合季节需求的最佳游戏内容。如:在冬天, 就选择活动量相对大一些的跳、跑动作的活动, 如:“滚铁环”“官兵打贼”等民间游戏;在夏天, 就会选择运动量相对小一些、娱乐性比较强的游戏, 如:“抓子”“打珠子”等民间游戏。这样, 可以避免孩子满头大汗, 既保证幼儿适宜的活动量, 也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 科学开展传统民间游戏

1. 安全性

在传统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方面, 一定要加强安全性的检查。

2. 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由于传统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 流行于口头, 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 因此在对收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 对不符合时代精神和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 或者重新编写, 赋予新的含义, 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 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

在具体运用传统民间游戏时, 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 根据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 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传统民间游戏, 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

传统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 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活动, 能使幼儿的体质、个性、意志品质和社会性等得到良好发展。同时, 也使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民间游戏永远地流传下去, 培养了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情感, 传承了祖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教师们通过合理科学地挖掘和应用传统民间游戏,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谭星.幼儿园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1.

[2]汪超.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5.

[3]杨玉英.浅谈民间游戏与幼儿的全面发展[J].才智杂志, 2008 (6) .

[4]刘婧.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1.

论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篇8

民间体育游戏设有发展幼儿灵巧机能的内容和机制。这是针对幼儿机体能力的发展需要提出来的。学前儿童的走、跑、跳、投掷、攀爬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即缺乏灵巧性,动作的整体形态还显得较为笨拙。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民间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使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从而形成正确、合理的动力定型。灵巧性原则要求民间体育游戏的设计必须有机动应变的可行性存在。

2民间体育游戏必须体现智慧性原则

民间体育游戏过程能够体现幼儿智慧的闪光点。通常在民间体育游戏中,都存在一个怎样完成游戏才能做到最快、最好,或者请幼儿自己讨论设计不同的游戏玩法、编游戏歌谣等。故意给幼儿留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促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以最佳的方式完成游戏。民间体育游戏也只有体现出较多的智慧性,才有可能显示出较多的趣味性。而“好玩”则是促使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性原则,教师在设计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留有完成游戏的多种方法的选择余地,这样就能不断地开拓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如果说一种民间体育游戏只有一种玩法,就很难说它是一则好的民间体育游戏,同样是“跳格子”、“打沙包”、“贴膏药”,就应该有不同的“跳”法、“打”法和“贴”法。这正是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所在。

3民间体育游戏必须坚持教育性原则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竞技性、趣味性,除了能发展、完善幼儿精细动作和局部机能之外,更能在心理上使幼儿体验各种感受:或成功,或失败;或欢乐,或痛苦;或希冀的实现,或期望的落空。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自信、自强的品质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风貌的塑造上。一个好的民间体育游戏应该既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为此,在设计民间体育游戏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不搞单一的个人项目的游戏,也不搞纯粹的集体项目游戏。换句话说,所有表现个人技能的游戏最好都用组队的方式来进行。

4民间体育游戏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

安全第一是学前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在民间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过程中应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难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的情绪,再加上有允许自由发挥来完成游戏的余地,因此每个幼儿完成游戏的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老师也就无法完全事先预料游戏过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比如,游戏要求的场地、设施没有任何尖棱角和较硬的物体,不会产生撞击,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等。这就要求游戏应在有草坪或有木地板上进行;应采用质地轻柔、棱角圆滑的材料或塑料、橡胶、泡沫、海绵等制作的游戏道具;游戏材料的立体高度不能太高,坡度不能太陡,诸如“独木桥”、“跷跷板”、“平衡木”之类的安装设计高度离开地面十五———三十厘米即可;民间体育游戏还要特别防止人为的伤害。因为有时在比赛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教师应及时进行疏导、调解,简要地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及时化解矛盾,继续游戏,直至完成。

5民间体育游戏的指导必须强调科学性原则

要尊重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游戏对于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在民间体育游戏中,随意性较强,幼儿可以自主的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独特途径和方式,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媒介。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确保民间体育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依据游戏计划,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是保证幼儿充分活动的物质条件。

要尊重儿童是完整的个体。儿童除了有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有效指导,关键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要学会识别孩子的情感并接受他们的情感,营造起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心理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游戏,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游戏中应用提问或建议的方法去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而不要一味地命令或责备他们。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9

(一) 民间游戏实施的理论依据

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一书中认为, 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 俗称“玩耍”。游戏是最有趣、最常见、最普遍的娱乐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幼儿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创编的, 内容趣味性强, 贴近自然, 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 能满足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民间游戏种类繁多, 内容广泛, 对促进幼儿发展, 充实幼儿生活, 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 民间游戏背景分析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 现代化进程加快, 幼儿园教学从传统快速向现代化发展, 多媒体教学、绘本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广为应用, 传统的幼儿玩具被高档玩具所取代。作为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民间游戏, 渐渐被人们遗忘, 因此,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 对幼儿教育有极大的作用。

二、民间游戏的特点

(一) 民间游戏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各民族劳动人民自发创编的。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各地、各民族生活环境、区域环境不同, 传统民间游戏表现的内容是人们日常的生活, 表现的语言也是当地语言形式, 所以传统民间游戏彰显了本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如《顶锅盖》既贴近幼儿生活, 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 民间游戏趣味性、娱乐性强

民间游戏创编时语言诙谐、情境生动, 有浓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如《炒蚕豆》, 幼儿边说边玩, 儿歌节奏感强, 语言形象生动, 趣味十足。趣味是游戏的基础,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 幼儿在自发的民间游戏中无须道具, 无须干预, 自由组合, 自娱自乐, 在活动中情绪稳定, 心情愉悦。民间游戏对充实幼儿生活, 促进幼儿良好情感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 民间游戏具有易学、易会、易传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人们自发的活动, 所用语言朗朗上口,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玩具材料, 人数的多少、角色的分配、游戏情节的发展由幼儿决定, 幼儿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因此, 民间游戏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一个简单易学、易会、易传的活动。

(四) 民间游戏的随机性

民间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束缚, 时间可长可短, 场地可大可小, 可以在室内活动, 也可以在室外活动, 人数可多可少, 一两个人可以玩, 多一些人玩起来特别有趣, 只要孩子想玩, 那么操场、草地、花园边、走廊、教室、家里, 都是他们自由嬉戏的地方。

(五) 民间游戏的活动材料简单、廉价

民间游戏的活动材料来自日常生活, 有的是自然物品, 如小石子、瓦片、豆子、沙子, 有的是废旧物品, 如废旧纽扣、几粒木珠, 有的是自制的简单物品, 如小沙包、骰子等, 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形式, 幼儿在游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充分发挥想象, 促进发展。游戏时, 甚至可以不用游戏活动材料, 只要用自己的手、脚或身体, 就可完成某一活动。

三、民间游戏在农村幼儿园实施的作用

(一) 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民间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基本的动作。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 需要幼儿在活动中反复练习,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 自控能力弱, 同样的动作会让他们觉得乏味。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幼儿在不断游戏中, 获得基本体能的锻炼。如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 让幼儿奔跑能力和反应的灵敏性得到锻炼, 平衡、跳跃、协调等能力得到提高。《跳方格》、《跳皮筋》、《城门几丈高》、《新娘坐轿》等, 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身心得到发展, 培养了参与游戏的兴趣, 养成了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

(二) 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 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的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 有意注意刚刚形成, 他们的活动是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知识, 民间儿歌清新稚拙, 直观形象, 幼儿容易掌握。民间儿歌节奏感强, 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儿歌《拉大锯》, 幼儿两人一组, 相互拉手, “拉大锯, 扯大锯, 奶奶门前看大锯, 你也去, 我也去, 大家一起去看戏”。语言形象, 趣味性强。民间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 能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变被动为主动,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如《拍大麦》:“一箩麦, 两箩麦, 三箩开花拍大麦, 劈劈拍, 劈劈拍”, 幼儿互相击掌, 气氛热烈。在互动的游戏方式中, 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三) 民间游戏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强、枯燥无味的学科,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 把民间游戏融入数学活动中, 有效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在进行数的学习时, 自制了具有民间特色的骰子, 让幼儿在玩骰子时学习数学。活动时幼儿抛骰子, 抛下后, 根据骰子上点子, 找相应的数字。幼儿在玩中, 形成点与数的概念;在点兵点将民间游戏中, 进行创新游戏, 用数字或点子贴在幼儿身上, 点到谁, 就找对应的点子或数字。学习6的相邻数时, 把民间游戏《跳格子》和相邻数结合起来, 在地上画一些与6有关的相邻数, 边跳边念, “6有两个好邻居, 就是5和7, 5是6的小邻居, 7是6的大邻居”, 将抽象单调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有节奏的儿歌, 幼儿在说说玩玩中巩固数学概念, 使传统民间游戏在运用中创新。

(四) 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包含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 幼儿在游戏中丰富自然、社会知识, 扩大知识面, 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如《荷花荷花几月开》, 幼儿在一问一答的游戏中, 轻松掌握荷花开放的时间。

(五) 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发展

民间游戏具有娱乐性, 但有一定的竞争性。幼儿在游戏中, 必须想方设法地争取胜利。如《跳绳》, 幼儿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幼儿胜利后,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游戏中, 孩子常常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 幼儿需要从挫折中反思自己, 找到自身弱点, 寻找取得胜利的突破口, 争取在以后的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幼儿在一系列活动中, 对个性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六) 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进行民间游戏时, 一般需要若干名幼儿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这种自然的伙伴关系有利于社会性的发展。如《跳竹竿》、《小鱼网》、《抬花轿》、《推小车》、《城门几丈高》、《炒蚕豆》、《拍大麦》等游戏, 有约定的规则。幼儿在游戏中, 像人员角色的分配、材料的分配, 必须按照事先的约定, 游戏才能顺利开展。因此, 幼儿需要和同伴协作, 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解决人际矛盾, 了解在游戏中自己的角色定位, 培养责任感、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四、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运用的方法途径

(一) 民间游戏使晨间活动充满乐趣

晨间活动是幼儿园一天中最早的活动, 良好的开始能使幼儿愉快进入一天的集体活动。晨间活动以自由分散活动为主, 孩子到园时间有早有迟。民间游戏材料简单, 具有随机性、灵活性, 能发展幼儿的动作和协调能力。如《跳绳》、《脚尖脚跟脚尖跳》、《跳皮筋》、《抬花轿》、《石头剪刀布》、《滚铁环》、《踩高跷》、《挑花担》、《挤油渣》等晨间游戏, 玩起来其乐无穷, 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活动。为了充实幼儿的活动, 我们还自制一些晨间活动器械, 如小沙包、陀螺、毽子、布袋、花担、渔网等, 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 调动幼儿积极性, 激发幼儿想玩、愿意玩、会玩, 使晨间活动其乐无穷。

(二) 创新的民间游戏早操

早操是幼儿园重要的集体活动之一。我们在民间游戏的基础上, 根据幼儿兴趣,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把民间游戏加以改进创新, 编排具有民间特色的早操, 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花鼓操》、《拉大锯》、《套圈》等。幼儿在做操时, 融合民间游戏的元素, 在快乐的民间情调里, 享受做操的乐趣, 体验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 创设民间游戏区域环境材料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 创设良好的民间游戏环境, 投放足够的民间游戏材料, 保证幼儿随意自如地开展民间游戏活动。在益智区投放七巧板、找东西南北、跳棋、骰子等;美工区投放剪纸、编织、棒针、十字绣、泥塑、中国结等;科学区投放捻捻转、绕绕转、陀螺、瓶盖等;表演区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小乐器、民间服装、腰鼓等;体育区投放沙包、高跷、皮筋、梅花桩、独轮车、花桥、毽子等;民间文化展示区摆放风筝、风车、水车、纺车、中国龙等。丰富的民间游戏材料的投放, 既方便幼儿取放材料, 又让幼儿了解民间游戏的瑰丽。

(四) 民间游戏充实课间零散时间

在一日活动中, 各环节中有些短的零散时间, 孩子来园后、饭后、离园前, 各活动的过渡时间。选择不受时间、地点、玩具限制的民间游戏, 充实幼儿生活, 愉悦幼儿身心。来园时间, 是新的一天良好的开端, 在营造温馨环境的同时, 选“挑棒”、“捉猴”、“翻花绳”等, 发展小肌肉群,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离园前, 选择“拍手游戏”、“手指游戏”稳定幼儿情绪。零散时间开展民间游戏活动, 使一日各环节过渡自然, 动静交替得以落实。

(五) 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园和家长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 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具细微任务。”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 许多家长都会玩, 在开展民间游戏的活动中, 我们整合家长资源, 摄取有益教材, 通过家访、宣传栏、微信等, 向家长请教, 征集民间游戏。在元宵节、端午节、六一节、中秋节、庆元旦、迎新年等活动中, 请家长参加民间游戏亲子活动, 增进家长和幼儿的感情, 加深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 使家园关系更融洽。

民间游戏以独有的方式, 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无论现代化发展多么迅速, 民间游戏都能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发展, 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民间游戏资源, 让民间游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生队伍建设下一篇:温度裂缝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