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与表演

2024-06-25

主持与表演(精选十篇)

主持与表演 篇1

而电影表演中, 演员在摄影机前以自身为创作手段来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将角色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幕上。它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 通过故事情节的铺展和有生命力的形象来揭示蕴涵在剧本中的深邃的作者意图。

沃尔特·克郎凯特说:“主持人的主要业务是表演。”但和纯粹的表演不同的是, 主持人不仅仅是在塑造典型性格, 而是要体现符合节目特定需要的形象。因为主持人的出现突破了广播电视固有的宣传模式和格局, 使广播电视媒体人格化, 缩短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增强了节目本身与受众的交流感。在本质上是将节目依附于“主持人”形象从而达到传播质量的最大化实现。

由此可见, 主持人在演播过程中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与表演创作有相通处。演员的任务首先是完成导演风格定向, 其次是实现角色风格定向。同样, 主持人的任务首先是完成节目整体风格定向, 其次是将自身的个性化色彩与节目整体风格定向完美结合, 从而在受众心目中留下“主持人”与节目的融合具像, 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节目主持人的创作和演员的创作都具有三位一体的特征, 他们自身既是创作者主体, 有是进行创作的工具和材料, 也是创作完成的作品。所不同的是演员的创作目的是为了最终塑造具体的典型性格, 而主持人的创作则是通过具有某些具体性格特征的形象使受众接受传播内容。由此可见, 在主持人的创作过程中对于表演理念和表演技巧的借鉴非常重要, 可以帮助主持人更好地实现提高传播质量这一最高目标。

那么在主持人的创作过程中都有哪些和表演创作的相通点呢?我想首先应该是行动。

在表演艺术中, 一切都以演员的行动为基础, 并且以自身为创作素材和工具“化身”为人物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明确的指出:“在舞台上需要动作, 活动———这是戏剧艺术, 演员艺术的基础。”黑格尔也曾说过:“能把个人的个性, 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 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强调演员在表演中首先要抓住行动, 但行动究竟是什么呢?《电影艺术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表演艺术把人们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愿望、要求的感官、思维和肌体以及语言的活动统称为行动。

在生活中, 每一个动作或行动都是经过感受客观事物、产生思维进而到语言表达、形体表达。这样的步骤是有机的内部和外部动作的统一。而在表演创作和主持创作中, 演员或主持人的行动、动作的产生必须要符合具体的规定情境, 应该是具体规定情境下的感受、思维的合乎逻辑的自然反应。只是这样的自然反应和生活中的纯自然反应是有很大区别的。在表演和主持人创作过程中的“自然反应”是有设计的, 是为实现最高目标服务的;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原态的、高于生活的。

前苏联著名戏剧学家查哈瓦指出:“行动———这乃是由意志产生的, 由一定目的的, 属于人类行为的活动。行动有两个基本特征:由意志产生的;有一定的目的。行动的目的永远是想要改变行动的对象, 或者如此, 或者如彼地改造它。”

现代表演学将行动分为语言行动, 形体行动以及心理行动三类, 演员在进行心理行动时, 他所依靠的表现手段是形体动作和语言行动。因此, 人们往往说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是演员表演时的两大支柱。相比之下, 常常不被重视的是心理行动。与形体行动与语言行动不同的是, 心理行动的目的不是改变物质的环境, 而是改变人的意志 (心理) 。这种行动的对象不仅可以是别人的意识, 也可以是行动者本人的意识。在表演训练的过程中, 演员时常会和人物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感, 无法准确地抓住人物的心理感受, 从而不能实现性格化的人物行动。这种时候教员通常会告诉行动者———演员———通过有意识的行动去触发下意识的行为。这样的方法很有效, 容易使行动者的心理状态顺着人物逻辑发展开, 从而找到准确的人物感觉, 激发出人物下意识的行为。而这种下意识的行为越多就说明表演创作越成功。这其实是指明了心理行动、语言行动和形体行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演员的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是由心理行动决定的, 但正确的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反过来促进更为细致的心理行动, 于是获得更加准确的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

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表达和信息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以及给受众最直观的印象也是行动。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 语言行动和形体行动 (体态语) 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语言行动,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是借助言语去行动, 用言语去影响别人和自己的思想, 把它作为一种为了达到节目要求的某种目的的手段。而对于心理行动往往由于其隐藏性及下意识的特点而被忽略。但事实上, 任何的行动, 都可以概括为是由心理行动到形体和言语行动的行动,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行动都具有心理和形体两个方面。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体态语也是受到其心理活动的支配。一个成功地塑造自己个性的主持人, 在以上三个行动中, 都可以看见之间的秩序性和合理性, 比如, 中央电视台《非常6+1》主持人李咏, 正是因为他自己独特的心理行动促成独树一帜的形体行动而被受众接受并喜爱。再比如杨澜, 她的语言和形体始终让观众感受到她的自信, 亲切和良好的自我修养。同时这也正是他们所主持的节目所要求的。正是因为他们恰当的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使他们成为主持人的队伍中成功的个体。

在表演学中, 对于行动的要素也已有所总结, 既:做什么———任务;为什么———目的;怎样做———适应。与演员一样, 对于主持人来说, 做什么和为什么, 即行动的任务和目的都带有意识的性质, 他们都是可以受意志的支配的, 是可以预先确定的, 这也就是说, 主持人 (或演员) 可以事先明确行动的任务, 也可以非常清楚的给自己找出行动的目的, 而且还可以事先确定将采取什么行动达到这个目的。但是主持人的事先确定往往是有条件性的。因为, 他还不能完全了解, 在行动的过程中, 他将会遇到些什么样的阻力和障碍, 在他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努力中, 会有些什么样的意外在等着他, 而最主要的是他在主持创作的中, 参与者将会如何的给予反馈。然而在与参与者接触及节目的进行中, 有时往往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情感, 这些情感又会同样不由自主地为它们自己找到各种出人意料的表现形式。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主持人原来所设想的怎么做就可能完全改变了。这就说明, 在主持人行动的过程中, 怎么做本身就带有一种根据外界与参与者的变化而随机应变的适应的性质。这是主持创作与普遍的表演创作在行动上的区别之处, 同时也对主持人提出了一个主持人基本素质要求:那就是临场应变能力。

在具体的主持创作教学训练和实践的过程中, 这种临场应变的行动训练非常重要, 也是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由于个人阅历的积累不足, 往往会出现感觉偏差甚至不知所措的情况。这时候除了多给他们介绍优秀主持人的经验之外, 我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进行心态的调整。其实就是帮助他们分析主持人的心理行动。因为主持人与演员的创作区别在于演员创造的是“这一个”典型性格, 而主持人更多的是站在“这一类”的基础之上。“这一个”的心理行动带有的是典型性格的独特性, 而“这一类”的心理行动带有的是普遍性。主持人在创作中需要调节自身行动的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地将自己的心理行动和受众的普遍心理结合在一起, 同时时刻不忘自身创作的最高目标———提高传播质量, 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只有这样, 才能在创作的过程中实现准确的行动。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创作中的行动, 即是由主持人自身的心理行动及内心视像为基础, 以节目内容需要为出发点, 运用语言行动及形体行动进行信息传播, 交流沟通的一切活动的总和。

摘要:在现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创作中, 从业人员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主持创作和表演创作有颇多的相通之处, 而且也越来越深入地将两者的相通点进行研究。那么这两个艺术门类都有哪些相通点?年轻的主持艺术又该怎样借鉴成熟的表演艺术创作方法?文本针对这些问题吗, 进行分析和阐述。

金言少儿播音主持与表演班招生简章 篇2

您的孩子敢于在公众场合自信的开口说话吗?您的孩子能够面对镜头大方的表现自己吗?您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再害怕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吗?您想让自己孩子的口语表达有个飞跃式的进步吗?您想让孩子在班级各项活动中脱颖而出吗?您想让孩子在艺术熏陶中感悟人生吗?孩子是您一生的事业,培养孩子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鲜明的个性;坚定的信心;创造的活力。这些都将是孩子宝贵的人生财富,对此,我们开设了少儿播音主持与表演班与您携手搭建一个闪耀的艺术平台。

特聘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央视网主持人、心理专家及各院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孩子进行授课培养,金言艺术播音主持与表演班采用体验式辅导与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培养孩子良好的表达能力、成熟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使孩子丢掉胆怯心理、建立自信心、勇于接受挑战,成长为具有自信和坚强心理品质的的艺术小人才。

师资介绍:周老师

照片

简介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央视网主持人

王老师

照片

简介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电视台 现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陈老师

照片

简介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主持人

张老师

照片

简介

中国教育电视台主持人

路老师

照片

简介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曾出演多部电影电视剧

教授课程:普通话发音 气息训练 口部操

绕口令

诗歌诗词朗诵 即兴口语表达

创编故事

少儿节目主持

表演能力训练

相声小品 儿童剧表演

日常礼仪 辩论演讲

教学特点:

● 互动式教学,小班授课,个案辅导。

● 现场录音录像,全面感受镜头前状态,提高孩子艺术表现力。

● 学习成果将通过光盘记录、节目录制、作品汇报、参加比赛、参加考级等形式全面向家长展示。

●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 学习期间,班里举办的其它活动可享受特别优惠。

招生对象:5--12岁的少年儿童(报名前10名将享受收费8.8折)采取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递进形式授课,逐级强化训练。每班授课人数10—15人。

主持与表演 篇3

一、表演艺术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重要性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播音而言,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时事新闻节目播音(如新闻联播等);另一个是专题性质的新闻播音(如财经新闻和体育新闻等)。就主持而言,目前大体上划分为这样几个类型,即访谈节目主持、综艺节目主持、娱乐节目主持、少儿节目主持和文艺节目主持等等;它们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播音主要用声音传情,主持主要依赖形体和神态表情达意,但两者都建立在声音的基础上,并又共同具有表演艺术的成分。例如:主持人的形体动作不能是纯粹的自然生活动作的直接表现,而应该是被艺术化的,给人以美感的带表演艺术成分的形体语言。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部位就是面部表情,主持人的面部表情是要进入到情景之中,也需要戏剧表演的功底。而播音节目的主播者,虽然他主要不依托形体动作,但在面部表情上却和节目主持人有着相同的一致性,甚至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还要格外的强调面部表情。黑格尔曾深刻地指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的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1]由此可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于表演艺术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首先要树立起一种表演的意识, 一旦建立起表演艺术这种意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会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

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倪萍,她的主持就充满了表演艺术的特征。例如在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倪萍曾有抱起一个小女孩(是节目的小表演者)的动作,并和小女孩有几句新年问候的简短的语言交流,她像一个慈爱的母亲揽着自己的宝宝,犹如母女一般;脸上笑容可掬,亲切而又充满温情的询问女孩子“想家吗?都想谁?”。虽然问话简短,但是,语境却很感人,尤其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人们对于“家”的概念尤其敏感,而抱起一个小女孩儿(不是小男孩儿)就已经具有象征意义了。类似这种表演方面的动作,在倪萍的节目主持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我们知道倪萍的主持之所以能看到这样鲜明的表演成分,是因为倪萍本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接受过严格的舞台表演艺术的训练,并对舞台表演艺术有着深刻的体验,因此,她才能够在自己的节目主持中自然而然的把表演艺术融入进来。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后来人们回忆她历届节目主持的过程时,曾这样评价她,“有人说,倪萍是在电视上流泪最多的主持人,也有人说她过于煽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倪萍真挚的眼泪,中国电视屏幕一定会少了温暖人心的力量。”①无疑这个评价是公正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还可以看到电视台的某些主持人,端着肩,挺着胸,昂着头,目不斜视背读着稿子,带给人一种呆板木讷紧张之感;这表明他们缺少表演艺术的训练,缺少对整档节目总体的把握,还没有找到演播空间和总的舞台自我感觉。“无论和角色进行多么微小的接触,他一定都要处于内部和外部的或总的舞台自我感觉的状态。”[2]节目主持人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运用电视这种大众传媒方式作用于人们欣赏心理的。因此,它要求主持人要有“当众思考”、“当众引发”与“当众得意”的组织者形象,要有独特的个性魅力、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社会信息以及表演学里的技巧、知识和方法,来树立自己与众不同的主持人艺术形象。鉴于此,节目主持人接受表演技巧的训练是必须而有益的。

当然播音与主持一样,但凡一个出色的播音员,都非常重视表演艺术的学习,都重视表演艺术在播音中的融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明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七八十年代中国人几乎都从广播里听到过他的播音和演播的节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2006年中央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颁奖晚会上,朗诵了《对衰老的回答》这首诗,语言清晰,激情似火,加之他所设计的外部形体动作和手势,为他的表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对这位身患癌症刚动完第一次手术的老人,竟然还能如此震撼,真是令人折服!从中“你能感受到他是用自己生命的体验在诠释,它超越了纯粹艺术上的享受,是对人生的升华。[2]”的的确确,只有用情感体现的表演艺术,才是最有力量和说服力的。所以,把表演艺术纳入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训练之中是我们当前塑造这个学科专业学生走向成才之路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

二、表演艺术进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训练的现实意义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进行表演艺术课程的训练不同于戏剧专业的学生,其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安排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也就是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播音与主持方面的人才,而不是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人才,但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应该可以胜任此殊荣。因此,表演艺术训练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需提取能够适用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需要的部分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就可以了。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出发,来设置表演艺术的内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表演教学,强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化的表演,追求现实时空流程中的真实与细腻,并顾及到大众化的娱乐特征,适度变形和夸张训练等。但同时,还要做到虽变形而不做作,要夸张但不虚假,是娱乐并不媚俗,因而在教学中,要尤其强调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身形肌肉与心理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在镜头或观众面前,能够视同现实生活中的“有机活体”,从中还要能够突显自身的鲜明的个性特性,从而真实、有机、准确地为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而积极、自如的实施动态演播(Performance and Broadcasting)技艺。

从这个基本要求出发,就应该从舞台表演艺术的基础课入手,教学内容就是天性解放。之后,让学生学会在规定情境中有机的行动,从而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如果没有天性解放和规定情境中的目的性训练,学生一旦走上舞台,在没有一定经验的前提下,就会因为紧张而惊慌失措。所以,开始时的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把表演意识和理念投入到他们的专业当中去,就需要完成观察生活和交流小品的表演训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模仿身边熟悉的人物,观察他们的生活细节,扑捉微小的习惯动作,抓住人物外部特征和传达出来的信息,使之转化成内心的感受,进行加工塑造,形成一种创作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观察和分析是并存的,其目的是为了和对手交流得更加有机,否则就无法行动。

在探讨主持人和演员创作心理及观众欣赏心理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关键词——交流。“在表演艺术中,演员创造与观众心里接受的媒介被称之为交流。”[3]交流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演员和观众的交流,要让学生明白演员和观众的交流是一种特殊的交流,一般情况下这种心理活动容易被忽视,但是我们在这里必须强调指出,主持人不同于演员,其受众面就是广大的观众,因此,他(她)的交流对象就是观众。这就要通过实践来完成这样的教学训练。接下来就是文学作品改编片段,通过学生选择出来的大量文学作品,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经过教师指导完成。主要训练学生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发现自身的创造力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作品,阐述导演创作意图,形成完整的艺术作品。最后,就是综合汇报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前面较好的作品和他们的特长及综艺晚会形式,进行编导训练。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三、融进表演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市场价值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如果我们给它一个文化上的定位,可以称它是社会前端流行文化。此专业是伴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文明不断提升而产生的,它适应了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短短的十几年里,毕业的大批学生,他们走向社会,奔赴到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并成为那里的骨干力量,在社会前端流行文化领域里开拓进取,为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和视野拓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他们中不乏成为明星式的人物而家喻户晓,为大众所欢迎。

我们回过头来评价那些从这个专业走出来的成功者,就会看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在节目主持中,因表演而获得的光彩和创造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观众,所以倍受欢迎。表演教学训练受到重视,并进入到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实践中,必将使专业的教学走向开放性的态势。正是这样,才使它以前端的流行文化特性而左右人们的视听,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表演艺术的力量在这里面发挥的独有的功能,给声音和语言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可以任其遨游。

由于表演艺术的进入也使得学生打破声音和语言的限制,在心灵上获得现代意识和现代观念。也就是把传统的语言和声音付诸于现代的表演艺术之中,从而声音和语言也就获得了现代性。为此,本专业的定位是社会前端的流行文化,前端的本身置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含量里面,它因时而动,犹如“弄潮儿”一样,引领着时潮的走向。我们说,表演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外部形式,表演从来都是负载着时代的声音和时代的使命,表演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具有时代的规定性。这就像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姿一样,是时代的一个美丽标志。

综上所述,这种纳入表演的开放性教学既符合了当代社会前端流行文化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同时也为他们的自身价值,增添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价值含量。这样的一种现代新兴复合人才在他们完成了既定的学业以后,他们为社会所接纳的适应度将变得更宽广,也就大大提高了就业的机率。“据资料显示全国省或直辖市级广播电台43家,以广播为例,除去中央和省级台,全国还有将近千座省辖市和市级广播电台等;且省级电台将频道细分化,电台数量明显增加,广播发展势头强劲。这也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3]因此,融进表演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更需要得到重视。

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热门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它现实的同步性,以及具有的和大众紧密相连的亲和力,使得这个专业在客观上居于社会价值链的上端。在当代,大众传媒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造成了这个专业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和可以相对自由发展的巨大空间。发展前景的美好,也就促使现在很多院校纷纷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竟争发展的态势更需要专业的建设具有新思路,有引领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有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特色。这样,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将会因为表演艺术的大幅度的投入而使学生走向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未来的职业开拓无限广阔的前景。

注释:

[1]引自乐视网“倪萍历届春晚主持风采录”,2009年5月。http://www.letv.com/ptv/vplay/94379.html

[2]引自沈阳网数字报广告刊例“朗诵是我心灵的净化”2009年5月。http://epaper.syd.com.cn/syrb/html/2009-05/22/content_457477.htm

[3]新浪博客,声缘教育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e6837a0100cnzv.html

[1][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278页。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下卷)318页。2001年中国电影出版社。

主持与表演 篇4

和影视表演不一样的是,综艺节目主持人不需要根据一个既定的剧本,塑造一个假定的角色,影视演员在表演时需要的“忘我”,在综艺节目主持表演时是不需要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必须时刻保持真实的“本我”,因为和影视剧的单向交流不一样,主持人和观众是有互动的双向交流。主持人在演播厅的一举一动都不能脱离节目本身,他们是节目的串联者、传播者,还起着调节节目氛围、节奏等作用。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表演是影响节目的重要因素,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主持人谢娜一直将表演艺术融入到节目主持中,并且形成独特的风格。虽然有人认为她主持时的表演很“庸俗”,但节目较高的收视率肯定了她的表演。谢娜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总是很夸张,而在一些片段表演时又恰如其分,这种主持方式吸引了观众。

主持人的表演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最主要的还是个人角色的塑造,他们始终是“我”这个个体,有自己的观点,给观众很强烈的真实感。影视演员演绎别人的故事给观众看,综艺节目主持人是表演自己给观众看,后者有着固定的自我和为观众所知的固有形象。《快乐大本营》每位主持人都有特定的符合本身特质的定位,何炅负责掌控节目的总体流程,李维嘉负责耍帅和承接的部分,谢娜是把自己放在了谐星的位置在搞笑,杜海涛则是小丑,吴昕是走美女卖萌路线。他们这样的定位非常符合综艺节目需要,也是年轻观众所喜欢的。每期节目主持人所扮演的角色都不同,他们运用了“非角色表演”的方式。

虽然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时运用到的表演是“非角色表演”,但是与影视表演仍有很多的共通点。和影视表演一样,综艺主持表演也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展开的,比如《快乐大本营》在请到小朋友做嘉宾时,主持人变得和小朋友一样奶声奶气,甚至会模仿小朋友的一些幼稚的行为;在请到消防官兵做嘉宾时,主持人是庄严肃穆的,这样的根据情景环境而变化的表演,正如影视剧表演时演员根据剧情的要求控制转换自己的情绪,有着共通之处。综艺主持表演和影视表演一样存在“对手戏”,在舞台上主持人需要相互帮衬,就如同相声中的“逗哏”和“捧哏”,且一样区分出主角和次要人物。例如,在《快乐大本营》节目的录制时,主控现场的主角是何炅,别的主持人配合他。虽然主持人的表演不需要按部就班,但也并非是嬉戏打闹中随意表演出来的。在台下主持人需要对台本,根据台本大纲来进行节目,使得节目紧凑有序。影视表演虽然没有了和观众的互动交流,但是演员并不是在演独角戏,他们需要和其他演员在戏剧中相互交流,在摄像机前对戏,和导演交流怎样表演,并且研究剧本。影视表演和综艺主持表演一样都需要表演天赋以及资质能力,不断地提升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适应不同的环境,感受外界的事物,有激情有幽默感,将自身的魅力透过表演传达出来。

会操表演主持词 篇5

盛开的菊花点缀了靓丽的11月,苍翠的树木装扮了迷人的一高。高扬青春活力,大展团队风采。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策划、汝州市眼科医院的支持下、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同学们的严格训练,我们迎来了汝州市一高“近视准分子杯”“激情阳光,青春飞扬”会操比赛。

在这振奋人心、激情飞扬之时,请允许我代表校委会对本次比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筹备本次比赛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师生表示最衷心地感谢!出席今天会操比赛的校领导有:汝州一高党总支书记张新讲同志、汝州一高副校长闫红敏同志、汝州一高副校长姜建辉同志,汝州一高工会主席杨军伟同志,汝州市眼科医院副院长韩国锋同志,汝州一高政教处主任杨振涛同志

担任今天比赛的临场评委老师有李法伟老师、孙耀峰老师、高世超老师、张耀鹏老师、宋延峰老师、甄喜山老师、彭伟老师、刘高飞老师。

在记录台就坐的评委老师有:石丽娜老师、陈佳佳老师、张玲老师、贾彬权老师 会议进行第一项,全体起立,唱国歌;(请坐下!)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近视准分子杯”“激情阳光,青春飞扬”会操比赛协办单位汝州市眼科医院副院长韩国锋先生致辞

会议进行第三项,由评委组副组长李法伟老师宣布会操表演评分标准;

会议进行第四项,参赛班级学生代表二(11)班郭凯歌代表一、二年级所有参赛班级宣誓;

会议进行第五项,由裁判员代表彭伟老师宣誓;

会议进行第六项,由一(16)程一晨同学带领全体同学宣誓;

会议进行第七项,由张书记宣布“近视准分子杯”“激情阳光,青春飞扬”会操比赛开幕;

会议进行第八项,以级段为单位进行会操表演

会议进行第九项,由学生代表一(13)怯亚东同学谈会操感言;

刚才怯亚东同学的感言发自肺腑、情真意切,真实的表达了自己在训练过程的痛苦、快乐和收获;并号召全体同学要把会操中历练出来的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发愤苦读,永争第一。会议进行第十项,由班主任代表马中立老师发言;

刚才马中立老师从对会操的认识,以及如何把会操练就的团队精神转化到学习中去,讲了自己很好的感受,讲得非常好,很有感召力。

会议进行第十一项,由工会主席杨军伟宣布获奖班级并进行颁奖;

汝州市一高“近视准分子杯”“激情阳光,青春飞扬”获奖班级:荣获三等奖的班级一(9)班、一(14)班、一(13)班、一(4)班、一(10)班、二(15)班、二(10)班、二(7)班、二(5)班、二(4)班;荣获二等奖的班级一(1

2)班、一(1)班、一(15)班、二(16)班、二(11)班、二(1)班;荣获一等奖的班级一(16)班、二(8)班。请获三等奖班级的体育委员上台领奖,请获二等奖班级的体育委员上台领奖,请获一等奖班级的体育委员上台领奖,会议进行第十二项,请张书记作总结讲话;

刚才张书记对会操比赛作了全面总结,号召大家要以会操表演为契机,扎实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巩固会操比赛中取得的成果,坚持把会操训练中养成的好习惯贯穿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张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每一位志存高远的一高莘莘学子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希望同学们铭记在心,付诸行动,狠抓落实!老师们、同学们!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角逐,我校“近视准分子杯”“激情阳光,青春飞扬”会操表演圆满结束,让我们再次为获奖班级表示衷心的祝贺!

这是一次团结的盛会,也是一次胜利的盛会,本次会操比赛是对我校全体学生基本素质和精神风貌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我校两操活动质量的一次大检阅…… 在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一个个表现出一种顽强拼搏的意志、斗志昂扬的豪情、团队合作的精神、遵规守纪的作风。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化和巩固会操成果,贯彻长期训练思想。级段和班级要把巩固会操成果工作纳入日常教育管理,要齐抓共管,通过升国旗、出操、大型集会等形式,不断深化和巩固这一成果。把巩固会操成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我相信,同学们在比赛结束后,也一定能够把这种拼搏精神和会操水平继续保持下去,一定能够把这种精神自觉迁移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相信,不远的将来在你们身上必定能绽放出绚丽的成功之花。(加重声音,烘托气氛)最后,我宣布汝州市一高“近视准分子杯”“激情阳光,青春飞扬”会操比赛圆满结束!

祝同学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祝全体教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维度、叙事与表演 篇6

一、 电视动画艺术特质的维度特征

电视动画作为一种融合了文、理、技、艺等多重处理维度的学科,其产生本身就具有不同维度的艺术特质。随着电视传播媒介和表现技法在动画中应用的不断普及,电视动画逐渐综合了戏剧、文学、美术以及音乐等维度的艺术元素,并将摄影、计算机等部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元素融入其中,这些都使得电视动画表现出了综合性的、多维度的艺术品质。此外,电视动画的多维度性还有一个涵义,即有机地融合了艺术和科学技术,进而形成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本文以运动维度和造型维度为例分析电视动画的艺术特质。

“运动维度”是电视动画艺术领域的一大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在电视动画艺术维度中必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电视动画是通过对时间轴上帧的序列顺序,使特定视窗中画面逐帧快速转换而产生运动的视觉艺术效果。若丧失了画面的逐帧运动,这些画面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静态美术作品,就不可将其称为电视动画了。[1]传统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强调是对某一个事物特定运动瞬间的刻画,并通过这一瞬间让受众产生对事物完整运动情景的想象。电视动画本身也具有绘画性,但是电视动画对运动的表现和纯粹的绘画完全不同,电视动画能够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运动形式通过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加以呈现,将运动的过程、时空变化等产生的美完整地带给观众,而这些都是绘画、雕塑以及摄影等平面艺术所不能达成的。正是因为具备运动维度的独特艺术表现品质,电视动画才能表现出与其他艺术门类差异化的运动性。电视动画所呈现的运动,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同时,这些运动性的存在使得电视动画能够在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作品意蕴传递等方面表现出独有艺术品质。

“造型维度”也是电视动画的另一重要的艺术维度,其对于展现动画艺术特质十分重要。动画艺术在电视媒介的融合下,表现出了显著的活动性特征,这一特征取决于其对美术、影视、计算机等技术在视听领域的融合。在电视动画中,全部的人物形象、剧情背景、角色定位等都离不开各种造型手段、夸张、变形、寓意以及象征等手法的主观塑造。从表面上来看,这些都属于美术形态的范畴,但是若缺乏了电视处理手法和处理技术的参与,仅以美术技艺和手法所创造出的这些夸张的造型、寓意以及象征等都无法被充分展现出来。基于此,我们可以将美术视为动画影像成形以及导演创作的基础,而电视则为了这些基础发挥应有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同时也构成了电视动画艺术特质展现的一大重要维度。电视动画中所呈现的人物、景色、动作都是虚构的,并非现实存在,因此,假定性则成为了电视动画的主要艺术维度,也是动画艺术基本特征。动画创作者可以借助这一维度来让作品中的人物及其人物行为活动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者不仅根据角色需要任意设定人物造型,同时还可以对动作、景色、背景等一切动画元素进行假象艺术造型设计。具有极大艺术想象空间的造型设计赋予了电视动画无限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创作者们可以不受任何束缚,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想法以及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达成的理想,这种无拘无束的表达让电视动画表现出了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比拟的艺术特质,而这些假定性功效的实现也离不开电视媒介这一重要的平台支撑。

二、 动画文本叙事分析,凝止电视动画艺术时空

电视动画片本身存在的内部时间凝止性衍生出了电视动画片开放性的叙事形式,这种具有显著开放性的叙事形式,对动画文本外部叙事时间延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电视动画片创作者借助对叙事时空的假定,实现了对动画文本剧情、角色的定位,使不同的事件能够在同一时空中得到呈现,不用过于担心叙事的整体性。这样,电视动画片就能够尽情利用“细水长流式”的时空变化来与观众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基础。在电视动画片几乎停滞的时空推移过程中,观众对于故事和角色的情感倾注逐渐加深,直至难以自拔,让电视动画片中这种原本虚构的故事和角色映射到了观众真实生活情境中,于是,电视动画片中的虚构的人物则成为了观众可心灵互通的朋友,同时也续写了他们人生某一阶段成长的点点滴滴。2015年上映的日语动画片《宠物小精灵XY&Z》动画讲述小智与皮卡丘来到了位于卡洛斯地区中央的都市米亚尔市,在那里,小智遇到了从没见过的口袋妖怪,结识了新的同伴。想成为口袋妖怪MASTER的小智参加了卡洛斯循环赛,期间小智经历了种种惊险和新奇,而所有的时间几乎都专门为这个循环大赛而停止前行。这在真人影视剧里是无法想象的但动画片能够几乎保持完全一致,真人演员为生物人无法逃离成长衰老的变化。

动画台词为同龄的受众群体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常用话语,熟悉的动画音乐则深深镌刻于他们的记忆当中,成为了他们行为动力的源泉。动画片中虚拟叙事时空的凝止性让观众的主观感受能够得到长时间的持续,社会前进过程中的繁杂和人生成长的无奈,这些都能够在动画片中被忽略,在动画的世界中时间可以是停滞不前的,而电视则让这种凝止被无限制的放大。另外,在电视动画片中还可以将不同的故事主题和故事题材等融入到相同或相似的叙事结构当中,并借助不同媒介的差异化叙事手法满足不同观众的差异化视听需求,这也是电视动画片在叙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有的艺术品质。创作者通过对剧中人物诸多生活事件进行甄选和战略性的序列组合,从而产生一种具有特殊性、实质性的情感,并向观众诠释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电视动画片在结构处理方面几乎和真人电视剧完全相同,电视剧为了保证能够给观众带来整体上的真实感,在分集中对不同人物的性格、行为以及情感等进行塑造,在满足完整剧情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电视剧对观众的吸引力,电视动画片也是如此,也十分强调结构的整体性和分集的构成性,通过对各分集的有效的处理来保证其整体性,进而在观众心中建立其一种真实感,增强电视动画片对观众的吸引力。

三、 虚拟化的角色表演,活化电视动画角色形象

电视动画本身并不具备语言的能力,也不会自己发出任何声音。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视听艺术,电视动画必须同时具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构成。因此,对于电视动画片声音的把握十分微妙。在所有影视作品中,声音对于影视作品场景氛围以及情感色彩的营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观众听觉的主宰者,电视动画片也是如此。所有成功的电视动画作品对声音的把握都十分精妙,都能够有效地把控观众的情绪,甚至使之成为观众对作品的主要记忆。[3]例如,由北京燕城十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团队倾情制作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了让这些虚拟的角色更加活化,导演在选择配音演员是可谓是“步步精心”,经过再三斟酌最终确定了孙悟空(张磊 配音)、山妖(吴迪 配音)、八戒(刘九容 配音),这些配音演员出色的表演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让剧中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真实、生动,为这部作品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电视动画片中,所有的表演都是由幕后的动画艺术家和配音演员完成的,动画艺术家通过对动画角色形象外观的打造,让动画人物有了喜怒哀乐,配音演员通过对动画人物声音的处理,让他们拥有了语言,拥有了真实的性格和情感,让这些虚构的角色“活”了起来。电视动画角色的成功取决于动画艺术家和配音演员让电视动画中虚构的角色在其生命的世界中创造了能够让观众信以为真的“事实”,当这些角色生命世界中的“事实”与观众现实世界不谋而合时,电视动画中的虚拟世界则会变得精彩纷呈,观众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观众的现实世界和电视动画所虚构的世界就建立起有效的关联,观众就会对电视动画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倾注更多的情感和信任,在这些角色生命发展中,观众的情绪就会被电视动画片的故事所牵动。

在电视动画片中,其剧情信息的传递、人物性格的刻画、角色心理活动的描述、角色群体之间的互动、故事氛围的营造等都离不开配音。在如今的大部分电视动画片中都存在配音环节,特别是对于有限动画来讲,配音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限动画在视觉养料方面的固有不足可以借助配音进行有效的弥补。声效能够对观众的知觉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譬如,由韩国EBS教育台联手RG动画工作室制作的三维动画短篇喜剧《倒霉熊》,这部动画从头至尾几乎听不到任何角色之间的交流,但是其中融入了大量的声效音,这些打击声、倒霉熊的憨叫声、物品的撞击声等与画面的巧妙配合,却能够很好地向观众叙述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让人们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也能够被倒霉熊的单纯所感动。当画面中出现了某种物品从高空坠落,必然会引起观众对该物品坠落声音的期待,若适时地添加合适的声效,让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合拍,那么,这一事件就具有了真实感,进而赢得观众的信服。另外,在电视动画片中,声效还是激发观众想象的重要手段。例如,当观众看到倒霉熊陷入“险境”时,画面中并未对倒霉熊置身险境的囧态进行完整地刻画,而是通过对在一旁带着墨镜的库拉卡休闲地听着各种繁杂的声效并不时地飞出一些散落的部件加以呈现,这样观众就能够轻松地想象出倒霉熊当时的遭遇了。电视动画片中声效的应用让电视动画有了与观众交流的语言,让电视动画表达变得更加完美,通过声效和动画的有效结合,赋予了电视动画片与众不同的艺术品质。

综上所述,在电视媒体技术发展多元化的背景下,动画艺术作为文化与商品传播的有效视角,电视动画作品受到了儿童等受众的广泛青睐。提升电视动画片的艺术特质,是实现电视动画作品收视率与经济效益的基础。对电视动画片的艺术维度拓展、动画文本叙事的分析、角色表演的活化成为电视动画艺术特质塑造的基本抓手,也是探索电视动画艺术制作与应用的永远追求。

参考文献:

[1]孙淑华.论宫崎骏作品解读与分析[J].电影研究,2006(1):28-29.

[2]邱裕.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研究[J].电影评介.2012(11):16-17.

主持专业表演课与“天性说” 篇7

一、主持艺术与表演艺术的关系

主持人需要表演吗?这个多年争论不休的话题, 困扰着我们好多年。主持人的定义为“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出现, 代表群体观念, 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 驾驭节目流程, 直接面对观众, 平等地传播的人”。我理解的“代表群体”观念是指代表栏目组, 是栏目的代言人同时也包括主持人自己, 这也就意味着主持人要面临着“塑造形象”的问题, 这个形象要完全符合栏目风格, 从外部形象包装到语言表达, 以至于价值观和思想的传递。“塑造形象”就要允许主持行为中有表演性, 于是乎, 我们看到《星光大道》上能歌善舞的老毕, 《非常六加一》中和选手打得火热的李咏, 在综艺类节目中加入脱口秀表演的周立波, 纯娱乐类节目《快乐大本营》、《百变大咖秀》中将模仿表演融于一身的谢娜、何炅。他们无疑都在栏目所允许的范围内将表演发挥到了极致, 做出了栏目经典, 更培养出了栏目的固定受众群体, 多年来受到了观众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 以前认为不相容的观点, 在当今的理论背景下可以达到某种辩证的统一,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主持人需要表演, 更准确的表达是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创作行为需要“表演性”。在电视节目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主持人培养不应只注重语言的训练, 而更要兼顾主持创作行为表演性的训练, 这也是主持专业表演课设立的意义所在。

二、“天性解放”是表演和主持艺术创作的基础

“表演专业的解放天性”这一说法来自于戏剧理论大师、表演体验派创始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机天性”学说。这里说的“有机天性”与人的本能性的天性区分开来, 它是指演员在创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种规律、以及在这种规律指引下产生的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 他主张演员表演的状态应该是自然、和谐、顺畅。

“天性解放”是表演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是一整套训练手段的总称, 十几年前从欧美等国家传入中国。以往的表演教学, 基础课阶段只有小品练习这一教学模式, 手段单一, 形式呆板。“天性解放”训练加强了形体表现力的运用, 同时强化了与内心感受相对应的形体表现力, 活跃了内心的想象力以及用即兴多变“规定情境”来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这种训练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天性解放”是表演艺术创作的基础, 演员在舞台上最佳的创作状态是“身心”完完全全的放松, 只有这样, 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才能处于敏感有机状态, 精神处于高度集中、亢奋状态, 这种状态是演员灵感迸发的基石、激情四溢的河床。同样绘画、音乐、舞蹈等姐妹艺术无不需要创作者“有机天性”彻底的解放, 它是艺术创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创作元素, 所以说“天性解放”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基础。

上海戏剧学院张仲年教授指出“我们对主持人的表演课进行仔细研究, 认为表演训练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学生的身心, 使学生当众在镜头前放松自如, 建立自信。”主持人自身只有调整到这种状态, 在演播现场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凌驾于节目之上。准确感受到现场气氛, 把握节目“脉搏”, 组织好语言, 表达好意思, 才能“势如破竹”完成好自己的“角色”。主持人用来借鉴的表演训练手段很多, 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天性解放”训练。

三、对“天性”本质的把握

“天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性格和品质, 由于生长环境中各种思想观念的束缚, 部分天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因此, 要把这部分被束缚的天性解放出来, 没有“束缚”就谈不上“解放”。

国内外的哲学家、美学家对“天性”有着不同的解释。我国古代《三字经》也有着精辟的论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教之道, 贵以专。”说的是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 天性相近, 只是后来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淮南子》中也说到:“人之性本无邪, 只因久湛于物, 故忘其本。”也说的是外因对人的影响。天性是人的“本能”, 是一种天然的本性, 如人有贪婪的本性, 也有善良的一面, 但做为一名社会的人, 被“道德”的绳索制约着、禁锢着, 做为一名演员要扮演各种角色, 体验不同的内心世界, 这就要求演员首先要恢复天性, 自自然然在人物的生活中去行动。同样, 主持人也要作到自然、和谐, 将自己融入到节目中去。“人的天性”受到的束缚包括这样三方面内容:观念的束缚、习惯的束缚和外界杂念的束缚。

(一) 观念的束缚

观念是指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 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

(二) 习惯的束缚

俗话说“积习难改”, 说的就是“习惯”的顽固性。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 不良的习惯不及时改正, 会毁了一个人。习惯包含着很多内容:逻辑思维习惯、语言组织、语言表达习惯、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等。

(三) 外界杂念的束缚

人生活在社会当中, 无时无刻都要承受来自外界带来的压力, 这种外界压力像一张无形的网, 往往能彻底摧毁一个人的斗志, 甚至让你身败名裂, 阮玲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压力来自于社会、单位、家庭乃至于自己, 这种无形的力量很容易左右人的行为, 改变人的选择甚至让你裹足不前。

总之, 彻底摆脱以上三种束缚不是十个、八个“解放天性”练习所能解决的,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人自我的修炼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让学生树立“解放”自己的意识。

四、主持人“天性”的培养

“天性是最优秀的创造者、艺术家和技术家, 只有它才能完全掌握体验和体现的—内部和外部的创作器官。”可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它的评价有多高, 他认为天性不能强制, 只能引导, 在他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最终总结出“通过演员的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有机天性的下意识创作”的理论。他的理论主要是指一种有机、自然、和谐的创作状态。创作状态是演员表演的基础, 没有好的状态, 是无法进行复杂的人物塑造的。面对台下无数双眼睛, 演员在台上要在假设的情境中生活, 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这种“当众孤独”的紧张感也是正常人的正常表现, 这是心理杂念使然, 演员经过反复的专业训练, 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一系列训练内容包括:适应不同的规定情境、真实有机地在舞台上行动、组织行动内容、强化适应和行动能力。每一位教师的训练手段不同、进入角度不同, 但教学目的是一致的, 即把学生从“杂念”中解放出来, 恢复人的自然“天性”。

对于初学者来说, 完全可以借鉴表演训练手段来开掘这方面素质, 使自己做到面对各种场合都不怯场, 调整出好的心理素质, 自然、真诚、互动有机。有许多学生受益于这种训练, 尤其对于那些平时生活状态过于严肃、呆板、性格内向、内心压抑不敢释放自己的学生来说, 表演训练是使他们尽快走出“自我”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五、主持人“天性”与“即兴适应”能力

“天性解放”训练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即兴适应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衡量优秀和一般主持人的一个重要标准。节目在录制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面对突发事件, 主持人要学会机智地处理, 优秀的主持人会让事件化险为夷, 并利用这个机会“大逆转”, 为节目锦上添花。著名的节目主持前辈倪萍老师, 在主持生涯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她在主持一场大型晚会的时候, 请上了一位老母亲, 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 老人的耳朵已经听不到声音了, 然而这是在直播进行前没有考虑到的。当倪萍问老人, 此时此刻最想对驻守在边疆的儿子说些什么的时候, 老人愣在了那里, 整个场面瞬间安静下来, 倪萍看着老人, 老人也慈祥地看着倪萍。这时候导演组都为倪萍捏了一把汗, 场面空了将近3、4秒的时间, 如果空白出现达到1分钟以上, 这在直播过程中将是绝对的事故, 倪萍见状马上接过话语, “虽然老人已经年过古稀, 但是对儿子的想念依然浮现在她的眼前, 今天虽然不能在现场看见自己的儿子, 但是她并不孤独, 因为我们在老人的身边, 儿子永远是她心中的骄傲, 让我们一起为这位老人鼓掌, 一起为那些千千万万的驻守在边疆的战士们的父母们献上我们最诚挚的祝福。”说完这句话后, 倪萍面向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现场的气氛瞬间被推向了高潮, 老人似乎已经明白了倪萍的话语, 立刻热泪盈眶, 全场都被主持人的话语所感染, 很多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随即响起的《母亲》乐曲更是将整场晚会推入了高潮。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会将危险化为动力, 实现播出的大逆转, 然而能力欠缺的主持人会使整个事件陷入尴尬境地, 严重者会影响节目的质量和进程。

在表演训练中有许多培养主持人即兴适应能力的训练, 它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规定情境, 让学生即兴组织舞台行动和语言, 训练学生即兴反应、判断和处理事件的能力, 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和驾驭作品的能力。

总之, 表演课与主持专业学科交叉不过是十几年的历史, 许多观点和内容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天性解放”训练某一方面能解决主持人的“状态问题”, 但解决不了“社会的人”最本质的问题, 即“精神的解放”。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在“压抑”之中、被精神枷锁禁锢的人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 中国人活的很累, 社会无形中会给我们套上许多“枷锁”, 我们往往又强加给自己很多“枷锁”。做为一名表演教师, 要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去掉不必要的“捆绑”,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只有冲出“精神”桎梏, 才能真真切切地获得心灵上的自由。

摘要:在对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进行调查时发现, “表演因素”在他们的主持技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的广泛思考。本文从“主持艺术与表演艺术的关系”、“哪些表演训练手段有助于主持人素质的开发”及“主持人培养对表演专业‘天性’解放训练的借鉴”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主持专业表演课,“天性说”,“天性”的培养,即兴适应能力

注释

1赵玉明, 王福顺:《广播电视辞典》,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年版。

2张仲年:《富有个性的独特开创 (代序) 》、《主持艺术》,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7年版。

3阮青 (注释) :《淮南子》, 华夏出版社。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

浅谈“表演元素”对主持人的作用 篇8

关键词:表演元素,创造性,综合能力,应变力,想象,主持人

随着现代化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身处这种环境的传媒人必然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海量信息的选择取舍,对传播环境的敏锐感知,对新闻事件的思考判断,对现场直播的即兴应变,同时还要增强身心德行的修养,提高创造性,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表演艺术是分不开的。说白了,学习表演就是对主持人的一种隐性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所谓“表、播”不分家,就是这个道理。

表演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即兴性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针对主持人能力的需求,重点应放在表演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上。

一、表演元素中的应变力

表演从字面意义上来讲,“表”,外部的,表面的;“演”,动词,演绎;“表演就是由演员当众扮演角色并通过舞台行动而创造人物形象的过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它是由人的心灵和形体相结合而完成的。“表演的工具是身体”。要建立内心和外部肢体的有机和谐,达到一定掌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比如表演元素的即兴反应训练——数字应变练习:首先规定数字相应的动作:1代表向前走;2代表向下蹲;3代表向后走;4代表向左走;5代表向右走;6代表拍掌。这种有机的训练可以培养我们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敏捷、快速的反应,同样这也是作为主持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现在广播电视的许多节目都是现场直播化的趋势,面对现场意外的情况,主持人首先要处乱不惊,并能巧妙地转化现场尴尬局面。

二、创造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在荧屏上,主持人与观众交流时除了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还需要创造性极强的副语言。一把折扇、一杯水、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种种创造性的外部动作可以营造出亲切、自然、平和的氛围,使整个节目内容接地气、贴观众。当然,创造力也包含在表演元素之中,有效的训练对主持人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动作模拟训练:需要在音乐中几个人围成一圈,大家在排头的带领下走,音乐停止时,所有人要摆出排头的姿势,然后音乐再次响起,排头到排尾,由第二个人再继续带领大家按照刚才的形式进行练习。这个训练比的就是思路的开阔,动态的生动,样态的鲜明还有大胆的创意,在不断的练习中突破自己内心的束缚并释放出创造的能量。

三、观察是节目主持人语言的源泉

艺术需要去创造,而创造最重要的源泉是观察。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它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对演员来说,不同的环境观察体验越深刻、形式越丰富,创作就越真实、越富有表现力。由此可以看出观察是创作不可或缺的能力。同样,“观察是节目主持人言语的源泉”,主持人应该是个杂家,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对事件的敏感性要求主持人不能人云亦云,因此,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逐步提高对生活的感知,才能在广阔的生活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素材。作为表演元素中观察力的训练则是对主持人意识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技巧。例如:由表情到肢体的信息传递训练,通过观察每人做的不同表情后进行模仿、传递。不断提高观察细致、再细致的能力。在形体传递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细节的观察,而这种训练也是一种关注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挑战自己的过程。当然,我们所接触的大众媒体属于视听艺术,“口耳之学”,因此除了视觉观察培养,听觉锻炼也很重要,音乐可以激发出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智慧,适时选择一首有特点的曲目,听完后根据记忆描绘出在此曲目下的一段经历,或者创造想象出一种相对应的情景,这种适时的口耳训练对于观察想象以及不断增强记忆力有很好的作用。

四、记忆力是主持人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大众传播是一种集体艺术,遵循密切的合作机制,而主持人快速备稿的职业素养,深入浅出的职业要求以及博取众长的职业特点要求主持人拥有比常人更优秀的记忆力。尤其是随着媒体直播形式越来越多,主持人即兴和应变能力比声音、外貌更重要。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储备和记忆。记忆力决定知识储备的深度、广度、长度。首先要在短时间把海量信息“吃”进去,再通过分类选择把有效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吐”出来,这一“吃”一“吐”之间的考验就是主持人记忆力和运用记忆力的能力。记忆力的培养在表演元素中主要通过外部动作来表现。例如:物品携带的无声训练:去某地方旅行需要携带衣服、裤子、书籍、生活用品等,这些物品不需要用嘴说,而是用动作来表现,在练习中,第一位训练者拿衣服,第二位在第一位训练者拿的东西的前提下再多拿一件物品,以此类推……这种训练具有丰富的形象感和直观性,包含了不同的记忆方法:动作记忆比语言记忆更直观,视觉顺序比听觉顺序更形象。

五、主持人的情感调度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情感”是人际交流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工具,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情感传播,相比其他传播形式要更人性化,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而这种过程则是需要主持人在对稿件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沿着主题思想的指引展开想象,去体验创作者和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设身处地的为受众着想,从而产出内心的真实感情。这种展开想象的能力是一种后天开拓培养的结果。可以通过环境和物体的联想来训练这种能力,首先环境的想象,对一处从未去过的地方进行一分钟想象描述,然后其他人对所描述的环境进行想象的补充描述,这种无空间限制的想象可以让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而对于物体想象则可以体现的更具象些。一个矿泉水瓶根据它的特征进行想象,寻找相近物件的合理联系,杠铃、遥控器、板砖、手机等等,通过一系列肢体、语言的表现从而达到表演元素想象力的训练目的,更直观开发出想象潜能。

六、没有信念就没有一切

近年我们倡导实现“中国梦”,就是对于未来梦想的追求和实现。它源于一种信念和真实,这种真实感和信念感存在于生活中,同样融入于艺术里。在舞台上,演员所面临的环境全部都是假设的,床是简易的,墙是泡沫的,窗户是没玻璃的,花草是塑料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通过想象和情感记忆,在假设的环境中真的去生活,这种真实感离不开坚定不移的信念感。同样,主持人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面对空旷的演播室、冰冷的镜头、诸多没有经历的串联台词,需要坚强的信念推动和促使,才能让受众从节目中获得真实感。“信念感”不是掩耳盗铃的假信念,而是需要对生活有充分的感悟和观察体会后产生的一种感觉积累。这种感觉积累叫感知力。在信念感的训练中,感知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这句话充分体现出视觉感知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比如眼神的平移、旋转、收放以及情感通过眼神的表现:喜眼、怨眼、惊眼、泪眼、慌眼、醉眼等,这些训练可以让我们学会用眼睛去说话,以此来丰富语言表现力,增加感知力和真实感。

主持与表演 篇9

一档综艺节目是否成功, 主持人在节目中拥有准确的角色意识十分重要。电视综艺节目的核心就是娱乐, 博得观众一笑、制造笑点是主持人的主要任务。另外, 主持人在节目中与观众的语言交流, 眼神或动作都包含一种信息与情感, 这些都是一种表演元素, 其在综艺节目主持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表演元素在综艺节目主持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二、表演元素在综艺节目主持中的作用

(一) 提升节目的可视性

在节目主持中适当加入一些表演元素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使主持人的才艺更好地展现出来, 还能从现场观众与嘉宾身上寻找有趣的话题, 以此增强节目的可视性, 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轻松活跃的氛围, 提高节目的关注度与收视率。

(二) 确保主持人在镜头前的真实性

从我国综艺节目主持来看, 节目之所以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主要是主持人将真实的情感引入其中, 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形象。[1]但对于将信息传播作为主导的主持人, 在观众面前则难以呈现出真实感。著名主持人朱军曾在采访过程中说过, 自己在主持过程中的语言、动作、神情都与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差别。在主持过程中, 如何快速适应新环境至关重要。主持人受到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以真实的情感面对观众。

(三) 满足了受到对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期待

大多数观众把收看电视综艺节目当成一个减压的途径, 通过观看电视综艺节目来从中获得快乐。从受众的角度来分析, 受众对节目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 综艺节目要尽量“求新求异”, 只有增加节目的趣味性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例如, 《康熙来了》具有的娱乐性受到众多观众的追捧, 其主要遵循了大众文化创作的快乐原则, 真实又疯狂的爆笑贯穿于整个节目, 主持人的提问与无底线的话题给现场观众带来众多惊喜与搞笑情节。

三、表演元素在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中的体现

(一) 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指的是表演中的语言应用,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运用表演元素是一个重要的手段。[2]主持人在节目中都成为语言的杂家, 笑话、自嘲、隐喻等会给节目效果加分。电视综艺主持人在运用语言表演元素时, 要表达自然, 坦率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调动观众的热情, 绝不能忸怩作态, 这样会适得其反, 甚至导致冷场的情况发生。因此, 电视综艺主持人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灵活的思维反应。

(二) 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包括体态语言、服饰语言, 其中体态语言是用表情和动作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主持人应用体态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体态语应用得当, 不仅能够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还能够起到补充、修正的作用, 将会在节目中发挥着特殊意义。如果运用不恰当, 将会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 破坏节目的整体质量。在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中, 主持人要保持大方得体、端庄优雅的体态, 肢体语言的表达要根据节目的风格进行设计。

服饰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 其与电视主持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电视节目中, 主持人的服饰要遵循“和谐”的理念, 根据节目的整体风格来选择服装。例如, 在蔡康永主持的《康熙来了》节目中, 右肩落着的黑色乌鸦成为他的标志性服装, 在众多男明星中脱颖而出。

(三) 主持人之间的合作性表演

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 就体现了主持人的合作性表演, 多名主持人共同主持一档节目成为当前的趋势。[3]主持人的表演风格灵活而丰富, 主持一哥汪涵以其理论睿智而又不乏幽默的主持风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演员出身的钱枫则以帅气的外表、儒雅的气质赢得众多女性观众的厚爱。另外几位各具特色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发挥自如, 使整个电视节目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四) 与观众的互动性表演

一档受欢迎的综艺节目必定有一位成功的主持人, 其在节目中会根据需求与现场观众、嘉宾交流互动,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营造良好的氛围。这种主持风格看起来比较随意、洒脱, 凸显嘉宾和观众才是主角, 整个节目呈现出轻松、热闹的氛围。

四、如何将表演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主持中

(一) 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率与主持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持人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根据节目的整体风格真情实感的表达, 与节目达到一致。[4]因此, 主持人在节目中要适度地进行表演, 体现出良好的角色意识。首先要有自我角色意识, 在主持中要发挥创造力, 给观众呈现出自然、幽默的形象。总之, 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对主持人十分重要, 其能够为观众呈现自然的感觉, 为整个节目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 加强对主持人表演元素的基本训练

在综艺节目的主持中, 可以引入一些游戏, 游戏能够使节目更加轻松、愉悦。例如, 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 在表演节目时就呈现了游戏感, 谢娜蹦蹦跳跳的主持风格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 他们轻松、自在的将观众玩的行列, 使观众真正感到快乐。另外, 还要培养主持人的幽默感。幽默的主持人能活跃气氛、调动观众热情, 永远都不会出现冷场、尴尬的情况, 具有更高的可观赏性。增强感受力对于主持人也十分重要, 要求主持人要有敏锐的、强烈的、亲历的感受能力, 将亲身体验的感受表现出来。例如, 娱乐访谈节目《超级访问》, 主持人主要对明星进行现场访问, 明星在成名之前也体验过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态, 主持人李静对演艺圈十分了解, 其能够真正体会到演员的心情, 从而在提问方面会更有价值, 以此受到观察的喜爱。

(三) 把握大众化的审美倾向

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是一种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类型。在综艺节目中, 主持人如果一味追求嬉笑怒骂, 将直接降低节目的文化品位, 使整个节目缺乏人文内涵。因此,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思想及审美要大众化, 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综合素养, 准确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发挥独特的魅力。主持人独特的主持风格、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更容易让观众喜爱、接收。例如, 《非常6+1》节目中的主持人李咏, 其独特的主持风格与节目的成功有着直接联系, 其在关键时刻能控制现场, 在节目中起着主导作用。

五、结语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信息的传播者, 表演元素在综艺节目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不仅能提升节目的可视性, 确保主持人在镜头前的真实性, 还能满足了观众对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期待。[5]要想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率, 促进电视节目健康、繁荣的发展, 电视节目主持人就要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加强对主持人表演元素的基本训练、把握大众化的审美倾向。主持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才能促进我国综艺节目更好的发展。

摘要:电视综艺节目具有的艺术精华, 体现了游戏、艺术样式的创造性。对于综艺主持人来说, 不仅要掌控节目, 还要融入舞台当中, 充当舞台的参与者和表演者, 其特殊性给他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主持过程中加入一些表演元素十分有必要, 其能够提升节目的可视性, 确保主持人在镜头前的真实性, 满足广大观众对节目的期待。本文主要阐述了表演元素在节目主持中的作用, 分析了表演元素在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中的体现, 探讨了如何将表演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主持中。

关键词:表演元素,综艺节目主持,运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唐衍欢.浅谈表演艺术在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中的传播效果[J].视听, 2014 (07) :85-86.

[2]杨施敏.主持人在综艺节目中巧用表演元素的作用——以《康熙来了》为例[J].新闻战线, 2015 (14) :110-111.

[3]徐海龙, 王艳, 衡珊.真人秀环境下的我国益智类电视节目的综艺化趋向[J].文艺评论, 2016 (04) :124-128.

[4]傅婷玉.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综艺娱乐节目中口语表达的要求[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9) :34.

主持与表演 篇10

一、表演元素在非娱乐类节目主持中的表现

1. 生活服务类节目

北京电视台的《档案》节目, 在1000平方米的摄影棚里设置了不同的场景, 有LED屏幕区、幻灯区、档案区、16毫米放映区、沙盘区等。《档案》节目的历任讲述人几乎都是演员, 惟一学播音主持出身的谭江海也是一个善于模仿的主持人。这个节目的主持人, 既是客观历史的呈现者, 又是对史料有着一定见解的讲故事的人, 甚至有时候, 他需要跳进故事里, 成为自己要讲述的那个人。主持人要适应节目中的每个场景和道具, 随着讲述的深入和它们产生自然的关系。在《溥仪的复辟梦》中, 谭江海坐在还原的北方农村土炕上说了这么一段开场白:“说起今天的生活, 刘大妈很是满足, 如今家家户户不愁吃, 不愁喝。”说话间, 谭江海随手抓起了身边米缸里的大米, 自然而生动, 主持人通过符合故事情节的肢体语言给观众营造了一种逼真的意境。节目中, 主持人有许多充满角色感的身体语言。比如:主持人走到幻灯区手拿遥控器播放幻灯片、关掉幻灯片机走到16毫米放映区打开开关、戴上白手套从文件袋中拿出文件边讲述边展示、站在开盘录音机旁侧耳倾听……这些表演元素有力地烘托了故事的讲述氛围, 甚至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成为节目与众不同的符号。

2. 新闻节目

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风格受新闻语体的影响很大, 什么样的新闻语言决定什么样的播音主持方式。从“三贴近”到“走转改”, 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亲民, 越来越接地气。而挖掘新闻的趣味性, 增强新闻主持人表达的幽默感和形象感, 是新闻节目创新的一个方面。地方媒体受众范围相对固定, 以当地观众为主, 可根据目标受众群进行针对性的尝试, 在新闻语言表达和形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和突破。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用杭州话播报杭州本地新闻, 首先在语言上就拉近了和受众的距离。穿着唐装、会表演的“阿六头”还会在说新闻中注入表演元素, 如说唱、FLASH等。东方卫视曾推出一档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 由海派清口的创始人周立波主持, 对新闻事件进行娱乐化解读。周立波穿着得体西装配上白衬衫和领结, 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常常掺杂着上海方言, 模仿热点事件中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惟妙惟肖, 让人忍俊不禁。主持人对新闻事件戏剧性的还原, 使平淡的新闻事件活色生香。周立波模仿背后隐含的态度, 则是对被模仿者的一种嘲讽和揶揄, 这种方式的调侃传递出的态度和观点, 比主持人严肃认真的评论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传播效果大为提高。

3. 访谈节目

《有请当事人》是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的一档现场访谈节目, 走进演播室的当事双方大多存有纠纷、矛盾重重, 常常会在演播室里发生激烈争吵甚至不欢而散。为了能让当事人双方坐下来谈, 主持人方方往往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甚至运用表演元素。比如:一期节目中, 儿女不赡养生病的母亲, 老母亲生命垂危, 儿女仍在演播室里争吵不止。为了缓和气氛, 主持人转换角色, 以不能到场的老母亲的口吻跟当事人对话。主持人问:“你怎么能不养我呢?”儿子马上说:“妈, 你不晓得哦。”当事人很快进入了主持人营造的情境中, 主持人又转而问另一个儿子:“老大讲过了, 来, 老二你说说看呢。”老二接着说:“老妈呀, 我跟你讲你就是不听, 我叫你到敬老院吧你又不去。”主持人继续角色性主持:“我就不去, 我就爱在家呆着, 这是我的老宅, 我死也要死在这儿, 你们怎么弄?”主持人适应访谈情况的变化而转换角色, 从第三者变为第一者直接交流, 有利于控制谈话进程, 而当事人在进入自己熟悉的情境后也容易表达真实的想法, 问题谈开后, 矛盾化解, 节目效果也更精彩。

4. 社教节目

《智力快车》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青少年益智类节目, 摆脱了单调的问答形式, 将知识点巧妙地蕴含在一个个小品中。在某次广州站的节目中, 主持人方琼变身为操着一口广东味普通话的家庭主妇“方嫂”, 两位选手则充当“方嫂”的助手。在小品表演过程中, 主持人很自然地串联起了考察选手的问题, 面对选手的错误回答, “方嫂”会幽默地调侃一下, 把原本比较严肃的问答环节变为了富有趣味的小品。益智的内核加上娱乐的外壳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宗旨, 形象化的角色化主持让幽默穿插其中, 主持人根据规定情境的即兴发挥带给观众意想不到的主持效果。

二、非娱乐类节目主持运用表演元素的误区

非娱乐类节目主持人恰当运用表演元素可以为节目锦上添花, 收放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动作和情绪, 突出主持人的个性特色, 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但运用表演元素不当, 也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 表演过头, 失去真实, 混淆工作性质

主持人在运用表演元素时, 应注意分寸感的把握, 尤其是角色化主持, 要准确、适度。分寸不够, 会让观众觉得不够味儿, 表现力不足, 但不会影响可信度;分寸过了, 会让人感觉虚假。非娱乐类节目承载着信息传递、服务受众的责任, 真实性是节目被观众信任的基础。当运用表演元素来辅助主持时, 牢记初衷, 分寸感的火候才会掌握得恰到好处。

运用表演元素可以让主持人生动传神地完成节目主持, 突出主持人的个性特征, 但主持人和演员是不同的职业。无论怎么变化, 主持人依然是在完成节目规定的任务, 不能像演员那样虚拟角色。

2. 形式大于内容, 缺乏内在支撑

上一篇:高中英语的作文教学下一篇:使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