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评价方式

2024-06-18

转变评价方式(精选十篇)

转变评价方式 篇1

案例一

“小迪, 今天的日记怎么又写了一点点呀?你瞧瞧小琪的, 满满一页。带上铅笔, 到老师身边来重新写。”

“老师, 不是我不愿写, 而是实在写不出呀, 日记每天写, 我实在不知写什么。”小迪一边挠头, 一边咬住铅笔头, 痛苦地皱起了眉。

日记变为作业, 求量轻质, “被动式日记”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习作表达的兴趣, 学生们越来越怕写日记, 日记变成学生一项沉重的课业负担。

案例二

办公桌上, 每天都叠起厚厚的一摞日记本。老师一边批一边叹气, “唉, 日记天天写, 天天批, 怎么学生还是不会写作文呢?”翻开一篇日记只有短短几行, 老师看也不看, 写了两个大大的红字———“重写”。再打开一篇日记内容挺多, 老师又忙着改错字、病句、标点, 也不管学生能不能看明白, 一篇日记已改得面目全非。

教师重写轻评、重改轻讲, 日记教学对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效果不大, 处于一种零散作业、无序运行、费力低效的状态。

针对现状, 亟待改变的是日记教学的评价方式。给学生戴上“帽子”、送上“法子”, 凸显日记评价的激励性和指导性, 让日记教学真正成为中年级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阶梯。

一、多形式激励, 让学生越写越带劲

兴趣是表达的动力, 激发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中年级日记教学的着力点。运用多种形式肯定、激励、褒扬学生的每一篇日记, 富有生命力的激励性评价仿佛给学生带上了一顶顶“帽子”, 帮助他们树立表达的信心, 激起表达的欲望。

1.发现点滴处的精彩———我 愿写。“大课间时, 我兴奋地拿出绳子, 以百米冲刺的速度, 瞬间漂移到操场”;“奶奶在广场上跳舞, 伴着那动人的乐曲, 将幸福一路跳下去”。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其独特的观察、思维、表达在日记中常表现为独特的一个词, 传神的一句话。片言只语如沙砾中的珠贝, 需要教师去发现、捕捉、呵护。着眼于学生日记中点滴的精彩, 肯定并不断地扬长, 从一个好词到多个好词, 从一个好句到一段美文, 这些充满灵性的语句会带着学生踏上快乐日记之旅。发现和肯定让学生从心理上接近日记, “写日记很简单, 真有趣”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内化于学生心中。

2. 变化评价的符号———我爱写。“姐姐是个吃瓜高手。妈妈买回来一个西瓜, 姐姐马上动手, 一块、两块、三块……霎时, 瓜肉送进肚子, 一块块光滑的瓜皮已叠在手中。再看看那肚子, 圆圆鼓鼓, 直接成了‘西瓜二号’”。有趣的日记旁还画着一个捧着西瓜肚的女孩。图形和文字, 都是中年级学生表达的一种符号。他们在写日记时, 也常常会在文字中穿插一些图画表达心情、再现情境, 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切合学生的表达特点, 在日记批改中也引入图像, 用串串红红的“西瓜藤”表扬好词佳句, 画上可爱的“大笑脸”鼓励进步, 再以高翘的拇指肯定写得特别棒的同学。丰富有趣的“笑脸、拇指”评价具有鼓动性、震撼力, 它会激起学生写日记的自豪之情。“我爱写日记, 我是日记高手”就在这一次次的图像激励中融入学生心中。

3.注入持续的动力———我能坚持写。“瞧瞧, 这星期我的两篇日记都得了大笑脸, 老师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祝贺我获得‘日记高手奖’。一听‘高手’两字, 我兴奋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打开日记本, 赶快写下来。哈哈, 连这硬硬的板凳坐起来也像沙发一样柔软”。写日记如长跑,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 坚持写日记, 需要教师一路的鼓励加油, 方能持之以恒。结合学生每天写日记的表现, 及时地给予不同的奖励:一次有进步, 家长会收到祝贺短信;一周得二个笑脸奖, 获得“免写证”, 可以少写一篇;一周有二个拇指奖, 获得“高手证”, 星期天只写日记, 不写其他语文作业;一个月有五次笑脸或拇指奖, 获得精美的日记本、好看的故事书……鼓励肯定, 给学生的日记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写日记能让妈妈常常夸奖我, 我爱写日记”, 教师、家长的称赞让学生养成自觉练笔的习惯, 天天写日记就不会成为苦事和负担。

二、多形式指导, 让学生越写越有味

爱上写日记是基础, 会写、能写才是日记教学的终极目标。摒弃重批轻评的做法, 以师生共赏、教师点评代替修改;改变讲评课罗列缺点, 暴露问题的做法, 每周以“自荐式讲评、互动式赏读、点拨式指导”为主题上好一节讲评课, 让学生在日记的互动式评价中学习习作方法, 提高表达能力。

1.自荐式阅读, 积累素材。“吃火锅真是件美事。锅里有切得薄薄的鸡肉, 还有绿绿的菠菜, 黄黄的豆腐果, 晶亮的粉条……没一会儿, 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传来, 锅里的小泡泡已经在打架了。香味一阵阵飘过来, 嗯, 大餐开始啦”。每周的日记讲评课, 选择两篇优秀习作, 让小作者自己来朗读讲述。学生用稚嫩的声音朗读着自己的日记故事, 成功之情溢于言表;倾听的同学既羡慕又向往, 自荐式讲评课对每位同学都充满着深深的吸引力。朗读或倾听学生的优秀日记中新鲜的内容, 丰富的联想, 独特的感受, 真切的体验犹如推开的一扇扇窗, 引领着学生去发现熟悉处的风景, 捕捉细节处的精彩, 抒发内心深处的感受……一篇篇例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解决了日记无米之炊的难题。

2.互动式欣赏, 锤炼语言。“大胃王发威啦, 老师领着我们走到食堂门口, 大胃王就急声高呼:米饭啊, 快到我的肚里来吧。他三步并作两步冲进食堂, 一阵风卷残云, 饭盆里已空空如也, 那样子真像好几年没吃饭一样”。教师每天批改学生的日记时, 注重发现日记中的精彩语句段落并及时积累, 录入电脑做成幻灯片。每周的互动式赏读课上进行展示, 让全体学生共读共评。学生在朗读交流中学习贴切生动语言的描摹方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体悟不同句式的表达变化, 咀嚼文句意蕴深化的味道。互动式欣赏引领学生精心锤炼语言, 为日记增色添辉。

浅谈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 篇2

大明镇总校马站小学 代志勇

摘要:新中国体育从成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评价方式也经历了几次变革,但效果甚微。至二十世纪末,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还是没有超越应试教育的控制。本文在查阅、参考了国内体育课程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过去的体育课程评价模式,通过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对我国将来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展望,并对体育课程评价发展中需要完善和继续研究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体育课程;评价模式; 变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课程学习评价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学习评价的定义和功能

(一)体育学习评价定义

体育学习评价是对体育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指依据教育目的对体育教育过程及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以提供信息,实现它的导向,激励、竞争、协调、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体育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体育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和课程建设的评价。

(二)体育课程评价功能

体育课程评价功能就在于可以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借助它有效的改善教学活动,保持教学平衡。同时,它又是破坏这个平衡的手段,在“破坏”中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体育教学发展,从而又建立新的平衡。这就是体育课程评价促使体育教学遵循“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规律。

二、体育课程评价过去及现状的分析

在我国的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场地、器材、理论研究及历史问题等方面的原因,使体育课程评价在很长时间处于滞后状态。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

育课,“带着镣铐的舞蹈”可以形象代表学生处于消极状态时的情景。现在这样的现象在我国某些地区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体育学习评价过去及现状的分析

1、在评价主体上,过去绝对是以自上而下的教师评价学生,而且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虽有一些学生的自我评价,但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忽视了同级、自下而上的多元评价。

2、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侧重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忽视对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体能健康的科学精神、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定。重在评价的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3、在评价方法上,注重“量性”而忽视“质性”的评价;采用传统的运动成绩方式,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过程比较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4、在评价结果上,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体能进步状况和评价结果的科学反馈,因此削弱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教师教学评价过去及现状的分析

在传统体育教育评价中,人们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是运动技能,无形之中把此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水平也就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甚至以点盖面,如:区、市级运动会上的名次靠前学校的体育教师,就是优秀体育教师。这种唯“竞”仕途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等往往流于形式,因而直接影响体育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现在这一状态也未曾(或不完全)改变。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已根深蒂固,我国体育教师在面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出现无从下手或盲目表面化的局面。

1、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着问题,致使学生内在情感和体育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

(1)一些学校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观念和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致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目前体育教师工作量大,有些学校每周多则20节,少则十几节,再加上

课余训练,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都带有演戏的味道。

(3)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号召和检查,又要教好书育好人,所以只好无奈的从形式上摆出一幅改革的模样。

2、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选择无法走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缺乏现代教学理念,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力求改革和体现改革,但实质上所运用的仍然是以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还是“老三样”。

3、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能具体量化考核学生,操作起来较简单,所以不少体育教师仍在延用它。这样不但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三)课程建设评价过去及现状的分析

过去的几十年里,课程建设评价也很欠缺。大纲相同、目标一致,教材的使用都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可以说全国上下,无论地域有何不同,教材都是相同的。由于目标、教材的一致,甚至教师用书中都附带完整的教案,教师上课千篇一律。而且师资配备、师资培训、场地器材和经费方面也没有很好的保障。

现在新课标的实施,把内容的安排,教材的选择等方面的权利都下放给了教师,国家只制定了相应水平的目标和实施建议。如今也在施行三级课程管理,在各地方和学校也开始逐渐的开始地方教材、校编教材的研发。但在课程评价制度、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先进性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三、体育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研制和在全国进行课程实验,我国的体育课程评价也拉开了新的篇章,这也必将成为中国体育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一)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趋势

体育教学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评价的方法。在教学评价上要主张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的评价学生的学习。

1、对学生要全面、综合的评价,既考查知识,也考查技术和能力;既考查学习

结果,也考查学习过程;既有主观评价,也有客观评价;既有定性评价,也有定量评价;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

2、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运用诊断性评价(前置性评价),这种评价学生的成绩与事先指定好的目标和标准进行比较,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3、要有特点地进行评价,它是指在对学生评价时,既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使不同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4、学习评价具有导向作用,由于现代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所以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的评价,应是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二)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育评价注重他人评价,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对教师评价中,任课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教学活动的情况最为了解,对教学质量的优劣也较为清楚,所以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离不开任课教师的自我评价。任课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是明显的,但任课教师由于评价的心理压力,以及主观因素,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教学工作,评价的客观性不够。因此还需要他评,如同行教师评价,他们熟悉业务,结合任课教师提供的信息,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能较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既要同行教师参与评价,也要任课教师参与评价,把他评与自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评价顺利地进行,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一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一种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其目的是确定达成目标的程度;而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事中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方案的实施及学生的学习等情况进行的评价,以明确下一步应如何调节教与学的活动,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好。对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就是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而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由于终结性评价侧重于教育活动的总体效果,而对教学过程缺乏及时的评价,因而不利于对照教学目标及时地调整教学。所以评价模式应是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终结性评价。

(三)课程建设评价发展趋势

制定了课程规范性文件(包括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方案、班级教学计划)以及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完善程度;建立了课程及教材的审查管理制度和课程评

价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实行情况;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程度和保障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做好教材建设评价,包括教材建设的完善程度,教材在使用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学生和学科专家对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反应等;完善的课程实施保障,包括合格师资配备、师资培训、场地器材和经费方面的保障状况等。

四、变革后的体育课程评价

素质教育需要的评价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而不是选拔式的评价。要求体育教师注重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把体育学习评价作为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必需多元化,体育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还十分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综合评价在评价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采取了三个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制定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衡量学生整体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还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各方面的评价,以便于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然后再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作一个终结性评价。还应将绝对性与相对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倡导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或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等,从而实现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五、体育课程评价发展中需要完善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一)有许多要培养学生的东西无法用体育考核评价方法全面衡量,如与运动有关的心理素质,体育的道德观念,终身参加体育的态度(不等于上体育课的态度,更不等于出勤率)、体育实践能力(不等于100M跑和跳远的技能)、体育文化素养(不等于体育常识,更不等于体育基础知识考试的成绩)、学生对运动乐趣的理解和体验,还有学生在体育课中形成的自信和成功的体验等等。

(二)考核中的知识考试及技评部分及以教师主观评定为主的内容,这些内容

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公正精神有很强的依赖性,从而使评价学生的客观性具有不稳定性,使得通过体育考试成绩对体育教学和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更加困难。

(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各种评价方法的比例如何分配。

六、对策与建议

(一)体育课程评价的变革,是搞好课改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要做好及时性自我总结和评价,每堂课后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案评述。教师必须学会及时总结,及时分析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哪些是值得发扬或应该纠正的,教师在课后要坐下来认真思考、总结,这对上好课是大有益处的。

(二)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三)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体现平等、自主、互动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 学 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3] 汪晓赞.《中国学校体育》[J]《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2003.3

[4] 万伟.《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

[5] 黄慎 .《体育教学》[J]《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困惑及对策》

转变评价方式,让学生爱上日记 篇3

案例一

“小迪,今天的日记怎么又写了一点点呀?你瞧瞧小琪的,满满一页。带上铅笔,到老师身边来重新写。”

“老师,不是我不愿写,而是实在写不出呀,日记每天写,我实在不知写什么。”小迪一边挠头,一边咬住铅笔头,痛苦地皱起了眉。

日记变为作业,求量轻质,“被动式日记”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习作表达的兴趣,学生们越来越怕写日记,日记变成学生一项沉重的课业负担。

案例二

办公桌上,每天都叠起厚厚的一摞日记本。老师一边批一边叹气,“唉,日记天天写,天天批,怎么学生还是不会写作文呢?”翻开一篇日记只有短短几行,老师看也不看,写了两个大大的红字———“重写”。再打开一篇日记内容挺多,老师又忙着改错字、病句、标点,也不管学生能不能看明白,一篇日记已改得面目全非。

教师重写轻评、重改轻讲,日记教学对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效果不大,处于一种零散作业、无序运行、费力低效的状态。

针对现状,亟待改变的是日记教学的评价方式。给学生戴上“帽子”、送上“法子”,凸显日记评价的激励性和指导性,让日记教学真正成为中年级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阶梯。

一、多形式激励,让学生越写越带劲

兴趣是表达的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中年级日记教学的着力点。运用多种形式肯定、激励、褒扬学生的每一篇日记,富有生命力的激励性评价仿佛给学生带上了一顶顶“帽子”,帮助他们树立表达的信心,激起表达的欲望。

1.发现点滴处的精彩———我愿写。“大课间时,我兴奋地拿出绳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瞬间漂移到操场”;“奶奶在广场上跳舞,伴着那动人的乐曲,将幸福一路跳下去”。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其独特的观察、思维、表达在日记中常表现为独特的一个词,传神的一句话。片言只语如沙砾中的珠贝,需要教师去发现、捕捉、呵护。着眼于学生日记中点滴的精彩,肯定并不断地扬长,从一个好词到多个好词,从一个好句到一段美文,这些充满灵性的语句会带着学生踏上快乐日记之旅。发现和肯定让学生从心理上接近日记,“写日记很简单,真有趣”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内化于学生心中。

2.变化评价的符号———我爱写。“姐姐是个吃瓜高手。妈妈买回来一个西瓜,姐姐马上动手,一块、两块、三块……霎时,瓜肉送进肚子,一块块光滑的瓜皮已叠在手中。再看看那肚子,圆圆鼓鼓,直接成了‘西瓜二号”。有趣的日记旁还画着一个捧着西瓜肚的女孩。图形和文字,都是中年级学生表达的一种符号。他们在写日记时,也常常会在文字中穿插一些图画表达心情、再现情境,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切合学生的表达特点,在日记批改中也引入图像,用串串红红的“西瓜藤”表扬好词佳句,画上可爱的“大笑脸”鼓励进步,再以高翘的拇指肯定写得特别棒的同学。丰富有趣的“笑脸、拇指”评价具有鼓动性、震撼力,它会激起学生写日记的自豪之情。“我爱写日记,我是日记高手”就在这一次次的图像激励中融入学生心中。

3.注入持续的动力———我能坚持写。“瞧瞧,这星期我的两篇日记都得了大笑脸,老师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祝贺我获得‘日记高手奖。一听‘高手两字,我兴奋得心都快跳出来了,打开日记本,赶快写下来。哈哈,连这硬硬的板凳坐起来也像沙发一样柔软”。写日记如长跑,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坚持写日记,需要教师一路的鼓励加油,方能持之以恒。结合学生每天写日记的表现,及时地给予不同的奖励:一次有进步,家长会收到祝贺短信;一周得二个笑脸奖,获得“免写证”,可以少写一篇;一周有二个拇指奖,获得“高手证”,星期天只写日记,不写其他语文作业;一个月有五次笑脸或拇指奖,获得精美的日记本、好看的故事书……鼓励肯定,给学生的日记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写日记能让妈妈常常夸奖我,我爱写日记”,教师、家长的称赞让学生养成自觉练笔的习惯,天天写日记就不会成为苦事和负担。

二、多形式指导,让学生越写越有味

爱上写日记是基础,会写、能写才是日记教学的终极目标。摒弃重批轻评的做法,以师生共赏、教师点评代替修改;改变讲评课罗列缺点,暴露问题的做法,每周以“自荐式讲评、互动式赏读、点拨式指导”为主题上好一节讲评课,让学生在日记的互动式评价中学习习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1.自荐式阅读,积累素材。“吃火锅真是件美事。锅里有切得薄薄的鸡肉,还有绿绿的菠菜,黄黄的豆腐果,晶亮的粉条……没一会儿,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传来,锅里的小泡泡已经在打架了。香味一阵阵飘过来,嗯,大餐开始啦”。每周的日记讲评课,选择两篇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来朗读讲述。学生用稚嫩的声音朗读着自己的日记故事,成功之情溢于言表;倾听的同学既羡慕又向往,自荐式讲评课对每位同学都充满着深深的吸引力。朗读或倾听学生的优秀日记中新鲜的内容,丰富的联想,独特的感受,真切的体验犹如推开的一扇扇窗,引领着学生去发现熟悉处的风景,捕捉细节处的精彩,抒发内心深处的感受……一篇篇例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解决了日记无米之炊的难题。

2.互动式欣赏,锤炼语言。“大胃王发威啦,老师领着我们走到食堂门口,大胃王就急声高呼:米饭啊,快到我的肚里来吧。他三步并作两步冲进食堂,一阵风卷残云,饭盆里已空空如也,那样子真像好几年没吃饭一样”。教师每天批改学生的日记时,注重发现日记中的精彩语句段落并及时积累,录入电脑做成幻灯片。每周的互动式赏读课上进行展示,让全体学生共读共评。学生在朗读交流中学习贴切生动语言的描摹方法,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体悟不同句式的表达变化,咀嚼文句意蕴深化的味道。互动式欣赏引领学生精心锤炼语言,为日记增色添辉。

3.点拨式评价,谋篇立意。“《老师,百变魔术师》———人们常说,老师是园丁,用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人们还说,老师像红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我说,我们班的须老师像一个‘百变魔术师,施展着她的魔法,在许多个突然之间给了我们许多的意想不到的东西”。一篇文章,仅有充实的材料,生动的语言,还不能算好文章。鲜明的主题,合理的布局,才能解决学生日记中最大难题———“怎样表达,如何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因此,教师的点拨式日记评讲课作用尤显重要。每次讲评,观照学生的日记中存在的问题或每单元的习作教学要点,选取一个谋篇立意的方法,如“推敲文眼,巧拟题目”、“写好开头和结尾”、“尝试在文章中加过渡与照应”等方法,以学生的日记为例,讲述方法,及时修改,再通过朗读对比体会。方法的讲授揉在表达的实践运用中,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出,这样的点拨式评讲才会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区块采油方式转变评价及周期优化 篇4

1.1 生产及工艺概况

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茂72区块于2007年投入开发, 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葡一组, 油层颗粒细, 泥质含量高, 储层物性差。投产初期采用抽油机方式的机械采油, 其中有直井47口、斜井25口、水平井11口, 累计采油7.459 4×104t, 采用300×300 m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同步注水开发, 累计注水1.207 3×104m3。在工艺流程上, 茂72区块中有55口抽油机井, 采用井口电热集油工艺, 由2条电热集油管道进行外输, 管道呈串联树状布局, 末端管段以加热为主, 主管道以伴热为主, 茂72区块2条伴热管线总功率为195 k W, 55口井安装井口电加热器39部, 总功率为265 k W, 全年平均耗电量为667.7×104k Wh, 全年运行费用为397万元 (运行电费按电力集团运行电价0.594 6元/k Wh计算) 。

1.2 提捞采油概况

自2011年1月, 对茂72区块55口电热集油井, 实施转套管提捞采油方式, 注水工艺及注水方式不变。截至目前, 已经实施提捞采油转换44口, 井口加热器关闭39部, 2条伴热管线已全部关闭, 关闭线路23.8 km。其余10口井, 计划转提捞采油1口, 9口水平井采用罐车接油。

目前平均捞油周期为4 d, 平均每天捞油井数10口, 2011年3月份捞油量为33.5 t, 平均每天捞油量为1 t, 碰撞液面深度为680 m, 平均捞油深度为850 m;4月份捞油量为100 t, 平均每天捞油量为3.3 t, 碰撞液面深度为870 m, 平均捞油深度为1050 m。月度捞油量增加66.5 t, 捞油深度下降200 m见表1。

2 电热集油与提捞采油效益对比

2.1 电热集油2011年效益预算

茂72区块的电伴热流程55口油井, 自2007年投运至今已超过3年, 正进入故障多发阶段。统计2009年和2010年两年电伴热集油流程发生故障率及停井时间, 年均停井139井次, 按递增20%测算, 预计2011年停井167井次, 考虑土地、资金及技术等各方面问题, 维修时间20 d, 单井产油量按目前平均0.7 t/d测算, 则年影响产油量预计为2338 t, 按照目前的电热集油设备故障率及损耗, 预计2011年将维修800个终端, 人工费用和土地赔偿费用将在20万元左右 (不含厂家维修加热设备费用) 。

2.2 采油方式转变经济效益对比

实施提捞采油后, 加热设备的电量费用、加热设备维修费用以及因加热设备维修造成的产量损失将全部避免。统计茂72区块3月和4月共计捞油133.5 t, 成本3.738万元 (厂捞油280元/t) 。在不考虑注水以及道路、站库建设投资、提捞管柱作业等与采油无关直接费用前提下, 提捞采油同抽油机采油费用进行对比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产油量在1 t以及1 t以下时, 电热工艺流程抽油机采油吨油成本增加较大, 在1.5 t及以上时提捞采油吨油成本高出油机采油。

茂72区块, 44口井实际产油情况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 茂72区块产油量小于1.5 t井41口, 适合采用套管提捞采油, 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3 提捞周期优化

对提捞采油井, 当油井捞油后需关井恢复液面, 当井筒储集一定油量后, 再进行下次捞油。若油井捞油后关井时间过长, 累积捞油量将大幅度降低;相反, 关井时间过短, 随着捞油次数的增加, 捞油成本将大幅度上升。

由于每种提捞设备的承载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同时, 井深、井身结构和原油性质也是一定的, 因此提捞设备每捞1次油的时间和每次捞油的次数是不变的。

3.1 注水受效和不受效井周期优化

由于茂72区块储层不发育, 砂体连续性差, 一部分提捞井与注水井连通, 收到注水效果, 有稳定的供给边界;另一部分提捞井与注水井不连通或者连通性差, 无法收到注水效果, 这部分提捞井地层压力不断下降, 主要靠弹性能量开采。根据44口提捞采油井的连通水井受效情况, 采用注水受效井合理周期为5 d, 注水不受效井合理周期为7 d。部分单井注水收效情况见表4。

3.2 根据井筒液面恢复深度确定捞油周期

根据液面恢复速度及提捞设备利用率, 对茂72区块4 d提捞采油周期进行优化。根据提捞井实际生产情况对注水受效的提捞采油井逐口摸索液面恢复规模, 制定出单井捞油次数、下入液面深度、1次最多捞油量及定点深度, 制定出合理的捞油周期为5 d。液面恢复高度与液面恢复时间的关系见表5。

3.3 经济最优捞油周期

每次提捞过程的费用基本上不变, 其收入与提捞的产量和当前的油价成正比, 与提捞次数成反比, 所以在所给定的评价时间 (30 d) 内, 不考虑吨油价格、人工操作费以及各种税费的情况下, 存在一个合理的提捞周期, 使得纯收入最高。

设每次单井捞油产量一定, 单井距离收油点路程为15 km, 每公里耗油0.3 kg, 按照目前大庆原油价格117.12美元/桶计算, 提捞周期T与在给定时间 (30 d) 内的净收益R关系见表6。

根据表6可以看出, 当捞油周期为5 d时, 净收益值最大。

由于以上三种方法都是从单一的方面来考虑的, 即地层因素和经济因数。故综合考虑茂72区块注水受效井合理提捞周期为5 d, 注水不受效井提捞周期为7 d。

4 结论及认识

1) 对于边远零散井, 采用提捞采油方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途径。

2) 综合考虑地层因素和经济因素, 72区块注水受效井合理提捞周期为5 d, 注水不受效井提捞周期为7 d。

3) 合理提捞周期与油价和生产阶段有关, 油价越高合理提捞周期越短;生产时间越长不受效井合理提捞周期变长。

参考文献

[1]田静.提捞技术在油田建设中的应用及认识[J].国外油田工程, 2003 (7) :12-13.

转变评价方式 篇5

之后,自2010年12月22日至2011年1月21日河南日报陆续刊发了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争论文章,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何平九论”紧扣河南发展脉搏,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8个方面,深入地阐述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在中原经济区起步之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何平九论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省委的重要精神,黄钟大吕,鼓舞人心,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次较好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引起了前列的社会反响。、领导方式转变是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加以细化、深化、并内化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二是要强化忧患意识。要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强化攻坚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要有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一场攻坚战,把基础打牢,一步一步往前走,而不能为了出成绩走捷径,从而给经济发展留下毒瘤。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一要勤于学习。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迫切需要。实现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要从学习入手。端正态度,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时刻增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要学好理论,打牢理论功底,始终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要钻研业务,提升服务方式、增强领导能力;要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的科技、经济、文化、专业知识等;要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变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二要善于思考。能否善于思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转变领导方式中,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经济趋势、市场规律、社会热点、思想潮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加工,不仅善于发现新特点、新问题,而且能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真正通过学习思考,使自己成为爱学习、善思考、会工作的新型干部。

浅谈幼儿教师评价方式的几点转变 篇6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96

长期以来,评发小红花、小红星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评价方法。那么这种方法是不是真正对幼儿起到客观评价作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帮助呢?笔者通过对“小红花”等一系列评价活动的观察思考和实践,尝试转变一些评价方式的观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评价的转变

1.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如每到周末,得到小红花的孩子喜气洋洋,没有得到的孩子愁眉苦脸。教师往往以“表现好”、“很听话”、“发言积极”等单方面来评价幼儿。对幼儿来说,这种评价方式很容易使孩子的自我评价僵化抑或极端,即当某种表现好时就是全好(好孩子),某种表现不好时就是全不好(坏孩子)。这种不准确的好或坏的概念在幼儿早期一旦形成,就会很容易给幼儿的思维带来凝固、刻板及僵化等不良影响。这样的评价方式掩盖了孩子真正的成长细节过程,只注重结果忽略幼儿发展过程。因此,小红花的评价应设置多方面的评价标准。如:可将红花分支成蓝花、黄花、紫花、绿花,分别代表卫生、礼仪、勇敢、勤劳等多种不同的方面,多元化地评价幼儿。一方面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由主观性向客观性转变。

心理学研究指出,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最大特点是外控性,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不自觉的表扬和批评会直接影响幼儿对他人的评价。如:在评价环节中,孩子对一位幼儿是这样评价的:“她上课老是讲话被老师批评。”“她让老师操心,是个坏孩子。”“她不能得到小红花。”老师很诧异,为什么孩子对这位小朋友的评价是这样的,老师及时进行反思,原来是自己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批评这位小朋友,使班级幼儿对该幼儿的评价产生了影响。以后,该老师注意到在幼儿集体面前不轻易评价一个幼儿的好与坏,在发小红花时多听幼儿的发言,避免老师主观的言行影响幼儿对他人客观的评价。

二、幼儿评价的产生

1.学会自我评价。

到了中班末期,随着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幼儿的自我评价尚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幼儿如果过低地评价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产生自卑感。如果过高地评价自己,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就表现出自以为是,过于自负,让别人服从自己,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个时期,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如:教师在班级为每位幼儿创设成长树,每根树枝代表一个方面(吃饭、游戏、睡觉、学习等)在晨间谈话、点心时间、离园活动中,教师可以按每天5人一组的形式进行一天自我评价活动,说一说自己今天表现好的方面,想一想自己什么方面做得不够好,在相应的树枝添上一片树叶,久而久之,幼儿能从自己的成长树中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哪一方面的进步,并开始对自己的评价初具客观性。

2.产生他人评价。

同伴交往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对彼此的表现有目共睹。《指南》中提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为幼儿创设充分管理和评价的学习的机会。我们做了这样的尝试,如在中班的发小红花环节中,教师请幼儿围坐一圈,从教师左边的幼儿开始说起,请大家说一说该名小朋友这个星期的表现如何。刚开始有孩子说:“他表现好应该得小红花。”这时老师紧跟着说:“他表现好在哪些地方呢?”问题导向更加详细具体的方面,有孩子说:“他今天儿歌学得快,老师表扬他。”有孩子说:“他上课认真听讲。”有孩子说:“他吃饭不挑食。”等等,有意识地让幼儿不再被动地接收教师对同伴的评价,学会主动地评价他人,并逐渐学会从笼统不分化的评价到细致的评价。

三、家长评价的参与

《纲要》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应积极建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所以,仅仅有教师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必须联合家庭教育共同评价,才是对幼儿起到科学客观的评价。如开学初教师将各色的花朵发给家长,留心观察孩子一周的表现情况,在周五上午让孩子带一朵颜色的花带进幼儿园,这样,教师就能掌握幼儿在家的情况,结合幼儿在园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又如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开展的集体活动准备中来,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家长知道怎样帮助幼儿找出最合适的资料或材料,怎样记录孩子的见闻,怎样鼓励孩子等等。再者,通过家长反馈、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以及家园信息平台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评价中去,这不仅可以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还可以使教师不断看到孩子的进步,形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观念,促进家长采取更优质、更科学、更艺术的教育方法。

转变评价方式 篇7

1.1 生产及工艺

茂72区块2007年投入开发, 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葡一组, 油层颗粒细, 泥质含量高, 储层物性差。投产初期采用抽油机为方式的机械采油, 其中直井47口、斜井25口、水平井11口, 累计采油7.459 4×104t, 采用300×300 (m) 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同步注水开发, 累计注水1.207 3×104m3。在工艺流程上, 茂72区块中有55口抽油机井, 采用井口电热集油工艺, 由2条电热集油管道进行外输, 管道呈串联树状布局, 末端管段以加热为主, 主管道以伴热为主, 茂72区块2条伴热管线总功率为195 k W, 55口井安装井口电加热器39部, 总功率为265 kW, 全年平均耗电量为667.7×104k Wh (运行电费按电力集团运行电价0.594 6元/kWh计算) , 全年运行费用为397万元。

1.2 提捞采油

自2011年1月, 对茂72区块55口电热集油井, 实施转套管提捞采油方式, 注水工艺及注水方式不变。截止目前, 已经实施提捞采油转换44口, 井口加热器关闭39部, 2条伴热管线已全部关闭, 关闭线路23.8 km。其余10口井, 下步计划转提捞采油1口, 9口水平井采用罐车接油。

目前平均捞油周期为4 d, 平均每天捞油井数10口, 2011年3月份捞油量为33.5 t, 平均每天捞油量为1 t, 碰撞液面深度为680 m, 平均捞油深度为850 m;4月份捞油量为100 t, 平均每天捞油量为3.3 t, 碰撞液面深度为870 m, 平均捞油深度为1 050 m。月度捞油量增加66.5 t, 捞油深度下降200 m。

2 电热集油与提捞采油效益对比

2.1 电热集油2011年效益预算

茂72区块的电伴热流程55口油井, 自2007年投运至今已超过三年, 正进入故障多发阶段。统计2009年和2010年两年电伴热集油流程发生故障率及停井时间, 年均停井139井次, 按递增20%测算, 预计2011年停井167井次, 考虑土地、资金及技术等各方面问题, 维修时间20 d, 单井产油量按目前平均0.7 t/d测算, 则年影响产油量预计为2338 t, 按照目前的电热集油设备故障率及损耗, 预计2011年将维修800个终端, 挖坑人工费用和土地赔偿费用将在20万元左右 (不含厂家维修加热设备费用) 。

2.2 采油方式转变经济效益对比

实施提捞采油后, 加热设备的电量费用、加热设备维修费用以及因加热设备维修造成的产量损失将全部避免。统计茂72区块3月和4月共计捞油133.5 t, 成本3.738万元 (厂捞油280元/t) 。在不考虑注水以及道路、站库建设投资、提捞管柱作业等与采油无关直接费用前提下, 把提捞采油同抽油机采油费用进行对比,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产油量在1 t以及1 t以下时, 电热工艺流程抽油机采油吨油成本增加较大, 在1.5 t及以上时提捞采油吨油成本高出抽油机采油。茂72区块, 44口井实际产油情况如下, 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茂72区块产油量小于1.5 t井41口, 因此适合采用套管提捞采油, 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所以, 确定最佳的提捞周期对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提捞周期优化

对提捞采油井而言, 当油井捞油后需关井恢复液面, 当井筒储集一定油量后, 再进行下次捞油。若油井捞油后关井时间过长, 累积捞油量将大幅度降低;相反, 关井时间过短, 随着捞油次数的增加, 捞油成本将大幅度上升。如果仅凭经验捞油, 既影响油井产量, 又影响提捞效益[1]。

由于每种提捞设备的承载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同时, 井深、井身结构和原油性质也是一定的, 因此提捞设备每捞一次油的时间和每次捞油的次数是不变的[2]。

3.1 注水受效和不受效井周期优化

由于茂72区块储层不发育, 砂体连续性差, 一部分提捞井与注水井连通, 收到注水效果, 有稳定的供给边界;另一部分提捞井与注水井不连通或者连通性差, 无法收到注水效果, 这部分提捞井地层压力不断下降, 主要靠弹性能量开采。所以根据44口提捞采油井的连通水井受效情况资料统计, 建议注水受效井合理周期为5 d, 注水不受效井合理周期为7 d。

3.2 根据井筒液面恢复深度确定捞油周期

运用经验公式制定茂72区块提捞采油周期为4 d。根据液面恢复速度及提捞设备利用率, 对茂72区块提捞采油周期进行优化。对注水受效的提捞采油井逐口摸索液面恢复规模, 制定出单井捞油次数, 下入液面深度, 一次最多捞油量及定点深度。根据茂72区块提捞井实际生产情况建议合理的捞油周期为5 d。

3.3 经济最优捞油周期

每次提捞过程的费用基本上不变, 其收入与提捞的产量和当前的油价成正比, 与提捞次数成反比, 所以在所给定的评价时间 (30 d) 内, 不考虑吨油价格、人工操作费以及各种税费的情况下, 存在一个合理的提捞周期, 使得纯收入最高。

设每次单井捞油产量一定, 单井距离收油点路程为15 km, 每公里耗油0.3 kg, 按照目前大庆原油价格117.12美元/桶计算, 提捞周期T与在给定时间 (30 d) 内的净收益R关系见表3。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 当捞油周期为5 d时, 净收益值最大。

由于以上三种方法都是从单一的方面来考虑的, 即地层因素和经济因数。故综合考虑建议茂72区块注水受效井合理提捞周期为5 d, 注水不受效井提捞周期为7 d。

4 结论及认识

1) 对于边远零散井, 采用提捞采油方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途径。

2) 综合考虑地层因素和经济因素, 建议72区块注水受效井合理提捞周期为5 d, 注水不受效井提捞周期为7 d。

3) 合理提捞周期与油价和生产阶段有关, 油价越高合理提捞周期越短;生产时间越长不受效井合理提捞周期变长。

摘要:茂72区块部分油井投产时运用电伴集油流程, 单井产量低、产量下降快、电热集油流程故障多, 维修成本高。为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及区块产能, 从2011年开始进行转提捞采油生产。文中结合茂72区块电热集油以及低渗、低压、低产的特点, 对提捞采油的举升方式进行经济评价, 并对提捞采油周期进行优化, 进而提高单井经济效益。

关键词:提捞采油,经济评价,周期优化

参考文献

[1]田静.提捞技术在油田建设中的应用及认识[J].国外油田工程, 2003, 19 (3) :21-22.

转变评价方式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学分制,评价方式,实践研究

引言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在课堂中运用竞赛激趣、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会话、专题采访、模拟辩论、故事接龙、猜谜、游戏、抢答等教学手段, 但这些激励手段大多数都是即时的激励机制, 难以形成一种长效的激励。笔者一直在思考, 有没有一种评价方式 (手段) 既能激发学生持续性的学习兴趣, 又能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并最终把学生的这种持续性学习兴趣转为学习的生产力, 达到教学评价能起到的最高境界。

一、实施初中英语教学学分制管理与评价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 学分制评价实施的背景

传统英语学业评价普遍运用终结性评价手段, 以测试为评价的形式, 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应试教育占据了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大量时间,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要么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厌学;要么硬着头皮在撑着, 苦学;即使应试过关, 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欠缺, 离课程目标和要求相差甚远。

传统的英语学业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第一, 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英语的学业评价几乎只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很少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第二, 评价内容较为片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通常只局限在知识的层面上, 对英语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却很少顾及;第三, 评价方式比较单调。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一般只局限于测验和考试的分数;第四, 评价功能比较低下。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分数给学生排队, 通过学业评价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 学分制评价方式实施的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明确指出,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特别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 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强调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使评价在培养学生自信和保护学生自尊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 学分制操作的可行性

学分制是我国为推进高考改革而实行的学业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 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模仿高中学分制,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把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当作必修来抓, 学生课外的阅读、听读、预习、复习、测试等作为学生的选修;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积累学分, 作为平时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的记录。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 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 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分制评价的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丰富英语课程评价方式。

二、英语学分制评价制的实施过程与具体做法

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 综合运用观察、记录、交流、测验、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 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 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长历程。

(一) 学分制评价基本原则

1. 多元性原则

学分制的制定必须坚持以英语学习行为为核心, 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因此, 英语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在学分 (卡) 制中均有体现。学期学分是各项学分相加之和, 分多为优, 这使学生必须重视英语学习的每个过程。

2. 主体性原则

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国家规定的英语学习任务。在以模块学分为基础的学分认定工作中, 充分重视学生的评定 (尤其是互相检查背诵, 签名作证, 获取学分) , 必须要有学生自我评定和学生互评。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 形成个性特长。

3. 激励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学分设置实行“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的策略, 使评定面向全体学生, 保证大部分学生能获得合格成绩, 同时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奖励学分的设置, 鼓励了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4. 选择性原则

教师需要关注和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为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 才有可能使教学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效益, 而这个整体效益的标准是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及意愿选择学分、获取内容, 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 确定管理和评价方案, 制定学分评价细则

1. 多种类的学分卡设计方案

在实践中, 笔者主要设计了1分卡、2分卡、5分卡、10分卡、20分卡等5类学分卡, 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学习中使用不同的学分卡来激励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学分卡, 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例如1分卡与2分卡, 统称小分卡, 主要用于课前值日报告、课中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奖励;5分卡、10分卡统称为中分卡, 主要用于学生课外阅读、周末听读和较高层次上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激励;20分卡属于高分卡, 主要用于奖励那些在英语综合性活动如口语演讲、课本剧表演、作文比赛、中学生英语能力比赛等大型活动中有突出表现或取得重大成绩的学生。学分卡设计时, 笔者充分考虑了学分获取途径多元性, 对奖励项目和分值实行留白, 以便于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处理, 同时在学分卡上印上不同的英语励志谚语, 让学生们真正喜欢学分卡, 以获得学分卡为荣, 让小小的学分卡真正发挥其激发兴趣、激励上进的作用。 (如图1)

2. 多元化的学分卡颁发主体

由于英语学习可以存在多种形式, 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因此, 学分卡颁发权有必要实行多元化。如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表现, 可由教师通过观察评价或知识与技能的测评颁发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由组长或同学评价后经过教师认可颁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外及家庭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可由同学或家长建议, 并说明相应的理由, 由教师确认颁发。

3. 多渠道的学分获取途径

涵盖了学生听、说、读、写、练等各方面的学习活动。

(1) 英语背诵积累分:学生背诵完成课本中的单词、对话或短文, 均能获取相应的学分。学分标准详见背诵学分统计表。 (不发学分卡, 直接统计计分) 以七年级上册部分学习内容的学分转换为例:三衢中学七年级 (3) 班英语背诵个人学分储蓄登记表。 (如表1)

(2) 作业表现分:学生作业根据完成情况和作业的正确度, 打A、B、C等级, 每个A级奖励1分, 累计获得10个A, 可换取10分卡, 以此类推。每个B级奖励0.5分, 累计获得10个B, 可换取5分卡, 以此类推。C级不给分。

(3) 课堂表现分:在课堂中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思想活跃, 奖励学分卡1~2分不等。

(4) 考试表现分:根据考试成绩换取相应的学分 (按比例, 如平时考试评价记20%, 期末考试记40%计入总分) , 考试有进步的同学奖励进步学分5分、10分。

(5) 主动学习分: (1) 预习复习分。预习:整个模块换取5分。要求:预习单词, 要会读要知义;预习课文或对话, 要划出生词、词组及新句型, 标注出意思;课本中的配套练习用铅笔试做。复习:做模块复习试卷可根据难易度和题量换取学分5~10分。 (2) 课外练习分:课外自己主动做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练习10篇, 奖励10分。课外英语作文练笔1篇2学分。

(6) 竞赛活动分:编写手抄报或参加其他英语竞赛活动, 参加对象可获学分5分, 如获奖, 在5分基础上, 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5分、4分、3分;县级获奖乘以3倍。

(7) 周末学习分:周末在家听英语磁带30分钟或大声朗读英语30分钟及以上的同学, 由家长证明 (签字并写下联系电话) , 可到老师处领取5分。

(8)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学分, 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早读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上课积极举手;作业清楚准确;助人为乐, 在学习中经常帮助他人等。

4. 多功能的学分卡评价的评价激励方式

把学分与英语学习星级学生评比挂钩, 进一步发挥学分的激励导向作用。模拟银行储蓄功能, 每个月末都要进行学分卡储蓄的统计, 并与上个月进行比较, 很容易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 而且这种学分卡记录的进步是全方位的, 不仅仅是考试内容的进步, 还包括学习态度、方法、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把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 学生行为产生的结果 (如背书、作业、测试、考试、竞赛等) 进行量化, 根据积分的多少来评定星级, 积分满100分者为一星级, 积分满200分者为二星级, 以此类推, 最高级为10星级, 往上再设英语学习标兵等称号。每周统计一次分数, 分数最高者为班级周冠军, 每月作一次统计, 本月分数最高的就是月冠军, 以此类推, 还有学期总冠军。每月积分前十名为班级“英语学习能手”, 评到星级和周、月、学期冠军者张榜公布。月冠军、学期冠军者发给奖状和喜报并拍照留念, 以及其他奖励。 (如表2、表3)

三、学分制的优点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 笔者觉得学分制评价方式不但能起到即时的激趣效果, 而且学分评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突出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分制下,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背书、记单词、做作业, 而是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分 (卡) , 学习不再是无痕的、无偿的行为, 而是让学生看到和记录了他的学习过程。人们常说付出必有回报, 但究竟付出了多少, 与回报是否成比例, 却常常心中无数;有了学分的存在, 学习过程就变成了真实的存在, 到学期末一统计, 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笔者觉得采用学分制评价有以下的优点:

(一) 评价效果持久化

从唯成绩论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情感得到了提升, 态度有了转变, 学生学习更主动了, 背课文、记单词、预习、复习成了一种自主的行为, 教师不再担心学生周末是否会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进行预习复习, 相反学生还会去主动地增加学习时间和内容, 然后周末回校到老师处换取相应的学分。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课堂上人人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而且学习的动力持久。学分卡量化学习过程强调“宽容学生的失误,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获得成功, 多元化、多角度地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愉悦, 从而满足学生健康的心理需求。”

(二) 学业评价体系化

实施学分制管理后, 从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反馈、课外学习、竞赛参与、考试成绩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或结果进行量化, 以一学期为基本统计单位, 根据学生学习完成情况, 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综合评价, 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如图2)

(三) 评价激励显性化

实施学分制管理后, 用学分确认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性, 学分卡的操作过程重在关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进步。对一些英语学习优秀、个性健康发展突出的学生激励性明显加强, 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实效的加强。对于那些成绩稍差的学生, 如果用试卷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 他们永远不可能排到班级的前几名。但是设立学分卡后, 每次的进步都可以获得学分卡, 进步越大获得学分卡也越多, 这对于中等学生和后20%的学生更是一种很强的促进。

(四) 学业负担减轻化

实施学分制管理后, 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 学习兴趣性、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较充分的体现, 因为这些都能得到学分评价弹性制度的保证, 使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得到明显的减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增多, 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过重的学业负担, 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 学生发展个性化

实施学分制管理后, 对学生个性特长都有特定的评价措施加以认定、发扬,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各自的潜质, 通过积极引导, 使学生在自我调节、完善中, 不断积极开发各自的潜质, 初步确定自我发展方向, 个性特长较充分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证。

四、问题和思考

(一) 学分制的实施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待加强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以及评价的实施等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各类评价活动中, 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笔者实施学分制的目的除了激励学生之外, 还要充分挖掘学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评价、推进作用。在目前实施学分卡的过程中, 评价权、学分卡的发放权还过于集中在教师手中, 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在今后的实践中, 应该注意放权, 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将学分卡由教师主导逐步转变为学生的自主行为。这样, 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提高教师宏观调控能力, 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才是我们实施学分卡的真正意图和目的所在。

(二) 充分发挥学分卡的正能量, 适度使用惩戒

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与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为了避免学生因赞美、激励而造成自我感觉太好, 功利性太强的倾向, 克服过度激励所造成学生经不起挫折的负面影响。目前主要还是只奖不罚, 对于学习不主动的学生还是采用“推一推、走一步”的办法, 今后可以适当采用扣回分数来惩罚学生的过失, 帮助学生改正过失, 从而鞭策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明辨是非, 找准努力的方向, 具备更强的自律能力。

(三) 家校合作, 让家长参与学分的评定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主动争取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目前, 虽然实行了学分卡制, 但主要还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家长并没有真正的参与。目前家长起到的只是签字证明, 很少有家长向老师主动反馈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家长对学分的评定办法并不了解, 对学分卡使用的具体作用也不十分明确, 因此, 还应该就学分卡使用的问题同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 向家长宣传好学分卡的作用和意义, 取得家长的支持。同时, 设计一些项目, 如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表现等由家长负责发卡, 让家长真正参与进来, 使学分卡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英语学习学分制的评价方式, 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差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的进取性、作业的正确性、情感态度的发展性、能力的发展性等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指标, 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性特长的发挥, 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美) Ellen Weber.2003.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瞿葆奎.2006.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4[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俞潇俐.2010.学分卡——一种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 (4) .

周为勇.200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转变评价方式 篇9

进入20世纪以来, 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调整, 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开始步入全面振兴的新阶段。辽宁省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 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 在发展中促转变, 在转变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同时, 以创新精神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充足的动力。辽宁省委、省政府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度重视, 明确了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调整中求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1]坚持抓投资与促消费、扩内需与稳外需“两个并举”, 推进需求结构调整;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壮大现代服务业为重点,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开发人力资源和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 推进要素投入结构调整;以发展社会事业为重点, 继续改善民生。

当前, 辽宁省正处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对辽宁省来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近些年, 辽宁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作为传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其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标选取原则与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选取原则

(1) 指标适量原则。选取指标时要以目的性为出发点, 指标体系应尽量涵盖达到评价目的所需的主要内容。[2]按照指标适量原则选取的指标, 既能使所选取的指标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同时也减少了评价过程中的时间和成本。

(2) 系统性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所以, 评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所选取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 又彼此联系,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3) 动态性原则。为了增强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反映能力, 使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选取指标时应遵循动态性原则, 从而也保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连续性。

(4) 可操作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应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 并且要考虑所选指标能否进行定量处理, 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 从而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5)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在选取指标时, 要做到以客观数据为依据。为了增强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效应, 要保证所选指标能够如实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状态。

2.评价指标选取

根据目前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 遵循指标选择原则, 本文构建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4个主要领域, 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涵, 包括经济增长、自主创新、服务经济和资源环境, 是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 也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出发点和支撑点。

第二层次为10个一级指标, 包括规模速度指标、财政收入指标、创新投入指标、创新产出指标、服务业发展指标、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能源承载力指标、环境承载力指标、综合指标和就业指标。它们是对五大领域的细化, 也为具体指标的确定提供了范围和方向。

第三层次涵盖13个二级指标, 包括GDP增长率、人均GDP、财政收入增长率、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万人从业人员拥有科技活动人员数、专利授权量、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废水排放量、单位GDP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它们是评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指标。

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 (见下表) 。

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数评价

1.计算方法

(1) 构成指标的标准化。由于本文所使用的指标既包括了人均GDP这样的绝对指标, 又包括了GDP增长率这样的比率指标, 因此, 为了能反映各类不同指标对指数的影响, 需要对指标做标准化处理。其标准化的公式为:单个指标的标准化= (实际值-最小值) ÷ (最大值-最小值) ×100%。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选取依据辽宁省历史数据, 以及与辽宁省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各省经验数据。

(2) 各指标的权重与计算过程。在选取各指标权重时, 每一级指标的合成都采用等权重方法。

2.指数评价结果分析

(1) 本文根据2005~2011年的数据, 计算了辽宁省经济增长指数、自主创新指数、服务经济指数、资源环境指数和社会建设指数, 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辽宁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主要得益于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持续快速增长, 而社会建设指数明显下降, 资源环境指数也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在2011年大步提升, 有效缓解了下降趋势。经济增长指数在2009年提升速度明显加快, 说明在金融危机后, 经济内生性拉动力增强, 辽宁省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复苏。自主创新指数一直稳步提升, 虽然增速逐渐减缓, 但仍保持增长状态, 说明辽宁省正一步步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服务经济指数一直处于大幅度波动的状态。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尽快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是推进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减少能耗和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资源环境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说明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变,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得到缓解。社会建设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说明在社会建设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认识。

(2) 从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的结果来看, 近几年来, 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转变, 但其转变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而是呈现出波动和反复的状态, 但大体上呈现较稳定的状态。具体见图2。

如图2所示, 2005~2011年, 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大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波动状态。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辽宁省经济有一定影响, 但通过加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视, 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速。

对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场攻坚战、持久战, 必须决胜。[3]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 辽宁省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上, 切实提高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通过以上对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体系的分析,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以期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促进内需

扩大消费, 是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一个重点, 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有很大差距, 另外, 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偏低, 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直接因素。因此,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 才能扩大消费。政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深化收入分配的改革直接依赖于政府, 要素市场价格扭曲、行业行政性垄断、投资领域限制等都与政府改革息息相关。因此, 应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 特别是通过深化政府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而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加快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 要依靠创新推动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优化创新环境, 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加强自主创新, 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原始创新, 能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强集成创新, 能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有机融合, 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积极消化吸收, 可以达到再创新, 获得更多的科技成果。[4]因此, 应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通过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等途径, 努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辽宁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带动“辽宁制造”迈向“辽宁创造”的新高度。

3.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 努力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牢实体经济根基, 把实体经济增长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点。加快发展服务业, 应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辽宁省应立足于自身优势, 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咨询中介等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物流配送、商务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4.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粗放的问题, 是严重制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而要发展就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应扭转目前这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同时, 保护资源环境又是转变发展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统一协调的有效措施。

5.加强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民生, 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 是以人为本理念最朴素和最直接的表达。这就要求政府重视服务业的发展, 因为服务业的发展与社会建设也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扩大城市居民社会化的服务性消费, 促进市场活跃繁荣, 促进商业和社区等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 将会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秉铸.两个根本转变与辽宁经济振兴[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薄涛.我国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9.

[3]张焕波, 张永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J].中国经济年会 (2010-2011) 会刊, 2011.

[4]本刊特约评论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科技创新支撑辽宁制造[J].辽宁经济, 2006 (3) .

转变评价方式 篇10

正确地认识到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这对于“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全面实现资源利用的供需平衡”的战略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 这也是立足中国的实际国情的基础之上所做出的战略判断, 这就需要我们要能够加强对国土资源的创新管理,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

1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战略构想

落实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 这是鉴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科学规划的准确把握, 同时这也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资源的瓶颈, 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发展, 这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 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 如果我们还是沿袭传统的现行资源利用方式, 这就很难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从短期来看, 我国的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之间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并且从资源的短缺将很难改变, 也就意味着人们资源的短缺正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地少人多的情况, 我们就必须要能够逐渐转变国土资源的利用方式, 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此, 需要加快各种建设资源的管理方式转变, 就必须要能够加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管理方式的有效转变。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 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但是, 这种传统的资源开发观念和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中的发展需求, 亟需要对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彻底改革和创新。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经济资源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2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 实现资源的节约发展

在今后的一段发展时间, 实现资源的管理工作重点就要实现战略上的转变, 为此, 就需要实行优先发展的战略, 不断提高资源节约利用率。并按照科学发展的指导下进行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在清晰地认识到本国的国情基础上, 要能够切实根据不同的地区发展规律实行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这样也就符合“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 同样的, 要能够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作为当前资源建设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并能够将资源的高效利用当成当前的今后资源发展的趋势, 改变传统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现象。从而能够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树立全新的资源管理和开发系统。

2 建立资源开发利用高效观念

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尤其是我国资源开放所得的经济效益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对于资源的管理意识还不是很强, 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为此, 这就必须要能够创新节约有效的发展战略, 树立科学的资源节约发展观念。

2.1 加强对各种矿产资源科学管理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 我们要能够树立全新的资源管理机制, 在另外一方面, 我们还要能够加强对于资源科学管理意识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发展。但是, 我国还有一些矿产开发企业至今都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开发方式, 没有意识到资源稀缺的重要性。这就必须要能够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着手落实, 并不断加强对于各种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管理。还要能够加强和改进资源的供需方式, 让资源的结构调整来持续推动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全方位的调整, 实行差别化的资源管理方式, 相关的领导者要根据产业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资源需求实行差别化的供需方式, 从而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2.2 加紧树立整体观念

在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 必须要能够加强对资源利用的整体观念, 充分意识到国土资源是数量和质量以及生态三方面的结合, 这就对现代的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要能够加强对于资源的监督和管理, 从制度设计、市场调节、宏观管理等方式进行改变, 严格控制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 领导者要能够重视农田质量建设、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资源质量的管理, 不断拓展资源的利用和服务领域, 从而更好地协调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 在对资源的后期过程中, 切实注重国土资源生态建设, 对相关的矿山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引领资源创新发展方向, 更好地发挥好资源生态的功能。

2.3 树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观念

在以往的传统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要能够切实转变资源单向管理的方式, 逐渐转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转变, 树立资源的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 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持续推进资源、资本、资产等三方面的管理创新, 全面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益和资产的收益以及资本增值的功能, 同时, 还要能够加强市场化的改革, 相关的企业树立市场经营的观念, 不断拓展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益, 推进城乡的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开发的资源市场体系, 以及科学有效的矿业权市场, 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

3 全面建立国土资源科学管理体系

3.1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 确保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一方面, 要能够贯彻落实好相关的法律政策, 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水平, 从而能够建立科学有效的矿产资源生产储备体系。不断深化基础地质调查研究, 对我国的各种资源丰富地区开展有效的科学探查, 实施地质矿产保障工程, 从而能够形成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后备基地, 并详细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规划, 有效地融合矿产资源。抓紧建立地质找矿工作的推进, 加紧地质勘探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并确立全球化的资源战略观念, 从而实现资源的多元化供应渠道。

3.2 加强对资源的高效利用, 并健全市场化的机制管理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并抓紧落实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和措施, 从而能够形成土地节约的倒逼机制, 一方面, 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来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和范围, 抓紧落实好城市开发边界, 同时, 还要能够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 不断调整和加强资源的结构优化, 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土地政策, 从而能够进一步发挥好土地宏观调控的作用。并实施区域性的资源开发管理, 对城市用地规模要能够严格控制, 抓紧落实和制定科学的农村用地规划, 持续推进国有化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完善一系列的矿业产权, 持续深化资源性产品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并建立科学高效的市场供求体系, 并对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等方面形成有效的机制。

4 结语

在对于资源节约的发展战略上, 要能够加强对资源节约和管理, 是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所以这对于国土资源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于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加强对资源节约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地质勘查, 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还要能加强对资源节约的利用, 并健全市场化的机制管理。在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 从而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摘要:在新时期下, 如何通过国土资源的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发展成为当前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 我们就必须要能够对国土资源的创新, 构建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的体系为此, 本文就需要从国土资源的利用方式为出发点, 加强国土资源的节约型管理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 持续推动国土资源的科学发展, 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资源方式转变,发展创新,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课题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历程[J].中国土地.2007 (06) .

[2]张琦, 金继红, 张坤, 许再超.日本和韩国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及启示[J].资源科学.2007 (02) .

[3]刘玉峰, 张亮, 刘丹.我国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形成机理与区域性特征[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 (04) .

[4]曾红霞, 张岳君, 曾向阳.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与防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02) .

上一篇:汽车营销课程教学下一篇:东北中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