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能力培养

2024-05-16

应急能力培养(精选十篇)

应急能力培养 篇1

1 医院护理部的低年资护士培训

1.1 培训内容

医院护理部通过外出学习、聘请专家讲课、开办业务学习班等进行有计划的低年资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礼仪、护患沟通、护理技术操作、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护理记录书写要求、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应急预案、护理安全管理等, 并结合操作训练使每一名护士知晓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通过预警, 使其应急应变能力有所提高。

1.2 培训措施

1.2.1 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 能力和人格特质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突发应急情况下的慌乱、恐惧情绪, 培养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灵活应变的意志品质。首先, 护士对自身心理特征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并对不良个性进行改造。其次, 加强护士行为举止的培训, 要求护士应举止端庄, 动作优雅, 时刻保持乐观精神, 这样长期下去, 就会逐渐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此外, 要求护士进行自我监控, 调节自己的行为, 使行为符合医德规范, 社会道德要求。同时, 要有遭受挫折、抗打击的思想准备。当然, 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一个成长过程, 培训只是为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1.2.2 提高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由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组成。培养有临床护理技术和技能素质并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平时树立预见意识是提高应变能力的前提, 也是减少应变时差错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强护士综合性护理技能训练, 使其掌握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及临床新护理技术, 从而能娴熟使用抢救仪器和各种急救措施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各种意外的现场应急, 同时, 加强培养护士对急救处理的心理承受能力[1]。非专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能迅速观察捕捉病人或灾害事故的信息, 能预感到病人的疾苦和需要以及事态的发展, 善于发现可能酿成严重缺陷或事故的细枝末节, 并迅速采取措施予以消除[2]。其次, 要求护士应具有正确的判断力, 通过针对性询问能正确迅速判断病情或事态的严重程度。另外, 要求护士应具有快速反应力:反应灵敏、动作麻利、操作熟练。此外, 要求护士应具有指挥组织能力, 特别是单独值班时, 自己就是病区主管, 合理使用科室资源, 排除险境。同时, 要求护士应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语言的训练把我们热情、爱心和急切心情以良好的沟通方式传递给对方, 让对方感受到信赖[3]。受理紧急事件时口齿清楚、语言简练、镇定自若。面对病人或家属的不理解、情绪化语言, 甚至恶意漫骂能够勇敢承受, 善意劝解。

1.3 模拟性训练

预设一些复杂多变的情况进行分析及处置, 并定期对护士进行全面的技术考核。可采用情景教学法, 让护士熟悉各种风险预案、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方法, 并通过演练、模式及情形训练加深印象, 如选取出临床上常见有急救病例 (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严重创伤、气胸等的呼吸、循环支持, 心肺复苏、电击除颤、呼吸囊的应用, 气管插管, 心电监护等) 。针对性训练有直观感, 容易理解。另外, 可采用案例剖析、情景再现、问题思考等进行模拟性训练。即在给定的事件如护患纠纷、火险、病人走失、跌倒、自杀等来训练护士发现与寻求问题, 分析与解剖问题, 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还将发生什么?问题及关键性问题是什么?有何借鉴意义或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从而使护士学员从不同角度, 使用不同方法, 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针对性强的内容如有面对一定危险、巨大压力时, 可充分激发自我潜力, 在心理承受力、适应环境力、应变力、创造力和团体精神 (力量) 等方面有突破。感知集体力量, 大家互动学习, 人人做培训员, 人人做监督员, 相互共同进步。

2 临床实践培养

由科室内业务能力强, 思想素质高, 有一定表达能力和带教能力的护士负责培养低年资护士日常的应急应变能力。首先, 可采用现身说教的方法, 向低年资护士讲解实例, 使其充分认识到有备无患、做好预防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同时, 传授一些应急处理的心得体会, 比如缓解紧张压力的方法, 注重聆听、善于忍耐、巧用语言或肢体语言应变等[4]。其次, 放手实践, 当科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突发应急事件或各种棘手问题, 应鼓励并放手让低年资护士独立处理。此外, 应勤于总结, 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环节及时进行总结, 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

3 结语

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能及时调整心态, 从瞬时慌张到迅速转变到积极应变是需要每个人在临床上刻意去锻炼, 刻意去观察别人在遇到相似事件时的应变方法才能慢慢培养出来的。通过综合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提高了工作责任心, 规范了护理行为, 使其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和自我完善。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 在对病人病情的观察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自制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孙一勤, 周瑾, 陈小萍.基于仿真医疗情景下开放式综合性护理技能训练实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7) :70-71.

[2]杨旭希, 陈凌, 林丽霞.CCU专科新护士综合培训计划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研究, 2007, 21 (8A) :2052.

[3]黄蕊.浅谈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家庭护士, 2007, 5 (5C) :66-67.

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 篇2

运用核心能力培养理论从专业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制订培训计划,选择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带教,定期考核的方法,进行规范化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

Lenbur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1]。

为了探讨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最佳办法,我院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对25%中专以上学历、年资在5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制订了核心能力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培养方法

运用核心能力培养理论从专业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制订培训计划,选择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带教,定期考核的方法,进行规范化培训。

2 培养内容

2.1 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

2.1.1 专业思想教育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组织专题讲座,激发爱岗热情,同时明确护士执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开展“我是患者的亲人”、“我为患者想到的”征文活动,帮助新护士建立以人为本的关爱之心,引导新护士关爱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1.2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阅读学习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和交流技巧的书籍。

发现工作中有关交流和沟通技巧成功的典型事例,供大家借鉴。

培养护士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3 培养现代执业意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护士,只有具备形象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危急意识、进取意识、信息意识,才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2]在培训计划中,低年资护士必须参加医德医风教育、护士行为规范、沟通技巧、礼仪服务、礼貌用语、医院感染、法律法规知识等学习,按护理流程操作,系统地学习和有效地鞭策,培养现代执业意识。

2.1.4 培养学习习惯,建立终身学习观念病区内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与护理查房各1次,护理部每季度组织“三基”理论考试与技能培训考核,成绩记入技术档案,鼓励参加继续学历教育,要求5年内获得更高一级的文凭。

2.2 培养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能力

应急能力培养 篇3

摘 要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展开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并且会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中的安全形成良好意识。体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对应急避免的认识,预防学生因安全意识不足受到不同的伤害,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应急避险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的总体效果。本文首先明确指出了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重要性,其次点名应急避险能力的主旨内涵,最后重点阐述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 应急避险能力 研究

现阶段,社会上不乏恶性伤害事件,涉及到学生生命安全的事件也逐渐增多,一系列社会恶性伤害事件引起了国家、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做出了一系列安全制度,社会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而学校则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切实防范了学校里面的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学生应急避免能力格外重要,而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也是较合理的教育途径。

一、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重要性

保护好我国学生在校的安全,保护好学生在社会中不受伤害是学校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缺少任何安全保障的学校显然已经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场所,缺乏安全意识的老师也失去了自身应有的职责。

因此,我国教育法规已经指出在全国各所学校中要展开面向学生、面向老师的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只是进行安全教育知识宣传,并未将生命安全教育理念落实行动当中,普遍欠缺教学实践。学校往往只是通过活动对学生展开的应急避险教育,按部就班宣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为了宣传生命安全教育展开实践演练,误认为只要明白生命安全理论就能够做到应急避险,忽略了应急避免的实际训练性和教学实践性,应急避险要求教师采取适当的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有能力进行自救,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二、应急避险能力的主旨内涵

通常情况下,人类对外界环境做出的反应不同,有自然状态,也有应急状态。自然状态通常是说人们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而应急状态是人们面临紧急事件,比如人身安全遭受威胁、违法犯罪、自然因素导致的灾害等情况下出现的状态,在面临紧急事件时人会表现出激动、紧张、慌乱,身心的行动能力都会发生一定变化,导致人处于非自然的状态。

生命安全教育所说的应急避险能力是说人在紧急状态下能够拥有应对一些紧急事件的能力,通过行动减少紧急事件对自己的影响,使自己尽快脱离险境,包括进行自我情绪的调控、正常的行动能力、对危险源的认知能力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动能力来减少、预防紧急事件带来的伤害,尽量使自己转危为安。此外,还要求学生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保持冷静,努力适应外界环境,合理处理与外界的平衡关系等。

三、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由上文可以得出,生命安全教育并不是理论教育 ,而应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拥有应对外界危险的能力,实现加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教育目标具有一定可行性。

首先,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性为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提供了训练平台。体育教学能够传授给学生运动技能,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技能去应对遇到的危险。比如通过跑步速度训练、跳跃弹跳训练、外物闪躲训练、投掷训练、抗击训练、高度攀爬训练等,尽管训练力度不大,并且达不到标准的应急避险能力训练要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应对紧急情况做了准备。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还可以学到危险情况下对外伤进行处理、包扎、止血及人工呼吸、溺水救助、心胸复苏等医疗知识,只有了解了救助知识,才会在危险情况下进行自救。体育老师在处理运动外伤时常常采取以上方法,因此,将方法传授给学生能够增强学生的理疗知识,帮助学生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正确处理伤患。

再次,体育教学还可以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外界对自己的考验。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在参与运动、比赛的过程中丰富自身情感,同时获得坚韧不拔的毅力、自信心、忍耐力、乐观向上等良好品德,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能够镇定自若的处理困境。

最后,在大学、中学、小学中展开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训练,必须要侧重教育的实践性。而体育课程是各所学校都有的课程,通过体育教育进行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展开有层次的应急避险能力教育,还能够保证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论

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工作,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将安全贯穿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有一定推动作用,同时凭借二者具有实践性、体验性等相似之处,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勇气方面,也起到了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作用,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来加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郭凌霞.“紧急避险”游戏[J].中国学校体育.2011(7).

[2] 王强.南京中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避险能力的现状调查[J].科技信息.2010(32).

[3] 陈晓勤,吴丽萍,马俊强,林逸,李鸿宇,许杰州,尹俊.对中学生进行应急避险技能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分析[J].科技信息.2012(4).

浅谈学生干部应急能力的培养 篇4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和分类

高校突发事件, 是指发生在大学生当中的, 由一些不可预知的或不可确定的因素引发的,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的紧急危机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也对高校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成为影响学校和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高校突发事件首先具有一般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急迫性和不确定性等基本特点, 同时还具备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是主体是大学生, 具有特殊性。大学生本身是社会关注的群体, 他们具有一定的成熟度, 其行为方式和思维都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和影响, 导致他们容易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二是参与人数多, 具有群体性。高校的宿舍区居住的学生人数众多, 有的地方还建有大学城等, 学生人数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人。大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容易相互感染, 极易接受群体的怂恿而呈现出明显的从众倾向, 做出一些在独立情况下不会做出的行动, 尤其是爱国、反腐、维权等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发展成为群体事件。三是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敏感性。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家庭、学校和社会高期望的群体, 受到的关注度高。大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备受社会关注, 借助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网络平台, 极易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和焦点。如果处理不当, 很容易在社会上呈现出扩散性的态势。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学生突发事件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常见的主要有安全稳定类、事故灾难类、校园治安类、和公共卫生类等。

二、学生干部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优势

(一) 第一现场、第一时间优势。

任何突发事件的处理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和应对措施, 学生突发事件也不例外。只有及时、迅速地采取措施, 才能将突发事件控制和消除在萌芽中, 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后果。否则, 突发事件很可能扩散或恶化, 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在高校中, 当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 学校领导或班主任、辅导员等老师一般不会在现场。他们得知突发事件情况和获取相关信息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这可能会贻误时机, 导致事态扩大。而学生干部则不同。学生干部也是众多学生中的一员, 他们与广大同学一起, 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很多情况下, 在学生突发事件爆发时, 学生干部就在现场。这就使得学生干部可以更加及时地作出反应, 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这种第一现场第一时间优势, 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无法比拟的。

(二) 学生干部人际网络密切、广泛优势。

学生干部与广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密切, 而且交往的范围比较广等优势。在现代高校, 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辅导员等老师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工作, 除了上课时间和班会等活动时间, 他们和同学接触的机会不多。相比之下, 学生干部大部分时间是与同学们在一起的, 他们在一起上课、一起生活, 共同参加活动, 一起交流思想, 彼此之间有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此外学生干部往往比较积极活跃, 人际交往面广, 在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 学生干部能够通过多个同学、多种渠道, 及时、全面而有效地获得更好的信息。这种人际关系优势是一般领导和老师所不能比拟的。

(三) 同辈心理优势。

学生干部与其他同学是同龄人, 是知心朋友, 这使得学生干部在处理高校的学生突发事件时有同辈心理优势。作为广大学生的同龄人和知心朋友, 学生干部与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相比, 比他们更容易使同学们敞开心扉, 倾吐心声, 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同学们的心理和价值取向。同时, 学生干部经常与同学们一起活动, 一起闲聊, 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到大学生的潜意识, 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态和心理要求。将这些东西经过鉴别、筛选、比较, 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动态, 对于个别同学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说服教育。

三、学生干部应急能力的培养

(一) 注重平时情景观察, 提高学生干部的预防能力。

学生是单纯而又敏感的, 培养学生干部平日即养成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让他们善于通过对自身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 从各个角度感知和发现校园危机事件的潜在隐患, 了解与危机事件有关的微观动向, 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 保证当环境出现不利的因素时, 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 趋利避害。这些都可以在校园的漫步中、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从寝室室友的反常言行中、从班级集体活动中、从同学之间合作关系中寻找预知危机事件的隐患及趋势。在校园里, 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细节变化, 要告诉学生干部随时注意其它同学的情绪起伏。大凡人、事、物之间的互动交流往来, 都有可能埋伏引发危机的因子, 小至同学间争吵、考试失败、上网游戏、管教冲突, 大至天灾意外、疾病传染、校园暴力, 都可能因事先辨识不足, 延误处理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 积极培养学生干部的决断能力。

高校的学生突发事件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具备果断的魄力和善于决断的能力, 以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学习、专门的培训、模拟演练、实际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干部处理问题的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能够对事态的性质作出较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进行果断处理, 力争使事件向良性发展, 将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 培养学生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常识与方法。

应该通过培训、讲座、课堂教学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干部掌握突发事件的常识和处理办法。如火灾逃生、溺水救助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 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资料。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学生干部要发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优势, 控制事态发展, 维护校园稳定。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及时向保卫处和老师汇报, 并决定是否拨打“110”、“120”、“119”等, 把事件尽快平息在校园内。

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是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出现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干部通过努力可以想办法解决, 但也有一些由于客观或主观方面的原因导致无法解决。从客观上讲, 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 大多情况复杂, 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 并且事态发展的影响因素也很多, 仅凭学生干部的力量很难控制住事态的发展。从主观上讲, 学生干部的个人知识、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经验等方面可能存在欠缺, 这些导致学生干部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常常会遇到棘手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 学校除了在日常学习和培训中加强对学生干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以外, 还要建立相应的处突机制, 方便学生干部在遇到问题时, 及时、有效的和学校老师及领导取得联系, 并获得相应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毕敏坚.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J]. 广东建材 , 2006

[2].李建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J].电信之家, 2008

应急能力培养 篇5

商洛市“十一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应急体系建设提出了10个方面工作任务,安排部署了31个重点项目。实施三年来,各级各部门以完善应急运行机制、加强应急设施建设、强化社会公众参与、提升应对处置能力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31个重点项目已实施25个,占总数的81%,有力促进了各级政府应急能力的提高。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监测预警工作快速推进 一是风险隐患排查扎实进行。全市建立了突发事件趋势研判制度,编制完成了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图、洪水风险图、森林火险和重大危险源分布图。建立了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和环境敏感资源等监管数据库。9枚废旧放射源和11户放射源单位得到有效监管。二是监测能力不断提高。气象监测建成了天基监测系统、加密雨温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监测站、生态环保监测站和商南闪电定位仪等地面监测系统建设,“多普勒天气雷达”项目正在实施。水文监测完成了水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建设,进行了4处水文站测验设施改造,水文环境常规监测断面5处、分析项目25个。地质灾害监测站全部建立,森林火险监测完成商州、洛南等4个嘹望台新建和商山嘹望台改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完成了全市疫情网络保密系统、动物检疫设施和丹凤国家级疫情监测站建设。药品监测在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232个。三是预警手段进一步改进。市政府应急平台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地质灾害预警方面,已完成市级和柞水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地震预警平台建成方面,已完成了山阳、商南2个测震台和超低频电磁波地震前兆观测项目。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方面,已完成洛南、山阳有害生物观测场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现了乡镇以上网络直报。市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已完成MICAPS3.0预测预警平台建设,2008年汶川地震应急期间已成功发布预警信息8次。四是关键设施监控力度切实加大。防汛抗旱监测建成了工字型异地视频会议系统、实时雨水情数据库、B/S模式预警平台。沪陕高速和西康高速(商洛段)隧道、桥梁全部建成在线实时监测监控。全市21处尾矿库实现了在线监测。

(二)信息指挥系统逐步完善一是应急指挥和组织机构较为健全,七县区政府应急办全部组建。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与省政府互联互通,完成了国家移动指挥平台在商洛山区的技术测试,在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综合协调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搭建光纤信道2条,建成防汛电话专网及网络传真系统,配发偏远乡镇、暴雨高值高频乡镇短波电台3台,实现了防汛指挥联络畅通。三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已建成网络信息联动平台,组建了应急救援处置中心。应急救援设备得到更新,在全市高危行业均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四是公安指挥系统在要害部门、重点部位建成视频监控点133个、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262个、交警视频监控点58个,发挥了应急远程联网监控作用。五是森林防火指挥完成了指挥中心建设,实现了多媒体会商、有线调度指挥和信息数据管理。市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和4个国有林场半专业队营房得到改扩建。(三)应急队伍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应急骨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市级公安特警支队完成组建,武警陕南处突反恐作战协作区基本建成,公安消防特勤站建设已立项,启动了商南、山阳、镇安消防中队营房建设,军分区加强了民兵预备役应急和勤务保障队伍建设.二是应急专业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市级环境污染监测支队配备17人,装备水质监测仪4台,简易防护服40套。市级安全生产救援队伍配备27人,达到三级救援资质。组建森林灭火半专业队81支2348人,群众义务扑火队1767支62102人。组建防汛抢险队伍1215支7.72万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队伍630人,组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38支148人.三是应急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组建到位。市政府聘任了31名应急管理专家。各县区和市级畜牧、防汛、卫生、安监等9个部门分别建立了应急管理专家库。依托市红十字会招募应急救援志愿者2365人。

(四)通讯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公用通信网络安全监测手段得到改善,跟踪处置能力提升。各电信运营企业在总结处置突发事件经验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完善网络装备,提升了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二是电信公司建立了执行突发事件通讯保障制度,配备卫星传输车、移动电源车、车载移动通讯车、应急抢修车18辆,应急发电机40余台、卫星电话10部。三是移动公司对重点流域基站和偏远乡镇基站,预留配置冗余,储备油机油料,在紧急情况下可实现扩容调整。同时配备机动应急通信车1辆,集装箱基站1套,配套4个移动基站(容量各为S888),配备中宇和海事卫星电话3部。四是市政府应急办和公安、民政、水务等11个部门与省级部门建成了应急通信系统,增加了保密通信设备,市政府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已投入使用。

(五)物资保障能力有所改善 一是市级应急物资保障机构已建立,编制了应急物资保障规划。建成市级和山阳救灾物资储备库,洛南和镇安库正在建设中。市级防汛物资库储备冲锋舟、救生衣、编织袋等抢险物资40种计156万元。二是公路交通部门储备的防滑沙、融雪剂等应急物资分布合理、储备充足;安监部门储备呼吸机、气体检测仪、防化服等抢险救援装备达11种计32万元.三是卫生医疗急救中心基本建成,配备了医务人员、急救车辆和药品,组建了万人应急献血服务队。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完成了临床诊断实验室、生物制品保藏运输设施建设,畜牧应急物资储备库和10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部建成。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新建实验室面积1610㎡,新增检验检测设备33台件。配备药品快速检测车1台,与21户企业建立了应急药品调拨制度。

(六)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公路交通、铁路部门应急交通运输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公路通达里程和通达区域得到提高,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5万公里,96%的乡镇通了油路,95%的行政村通了公路,路网基本满足应急需要。在运输能力保障上,组建了应急汽车运输保障队,编制货车120辆、客车100辆,驾驶员320人;在公路抢修保障上,组建了公路维护保障队,编制道工和管理人员300名,配备养护机具50台套,该支队伍在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运输维修保障上,组建了运输维修保障队,编制汽车修理人员50名,配备维修机具30套;在道路交通保障上,组建了运输交通保障队,编制交警50名,配备交通指挥车8辆。

(七)应急演练和培训不断加强 市政府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先后组织了森林火灾、防汛保安、食品中毒、危化事故救援等实战演练6次。全市各级组织进行预案演练1090次,重点中学及城镇以上普通小学普遍进行了火灾及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市、县区政府每年对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进行评估分析,形成评估报告17份。市政府每年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常务市长亲自总结部署应急管理工作。市政府应急办多次举办由部门应急机构、工矿企业和高危行业负责人和乡镇选调生参加的应急管理培训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各部门利用“5.12”防灾减灾日,扎实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向群众免费发放《陕西公众应急指南》5200册,增强了公众应

急意识,提升了公众应急能力。

(八)应急示范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风险隐患排查扎实、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应急队组建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充分的标准,在全市进行了以乡镇、行政村、企业、学校为重点的28个基层单位应急示范建设,其中12个基层单位被省政府命名为基层应急建设示范单位。结合移民搬迁、灾后重建、征地安置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防灾减灾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建成防灾减灾安居示范户216户。以疾病预防、卫生应急、妇幼保健、食品卫生、健康教育为建设主要内容,全市18个村镇被省上命名为卫生村镇。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

总体而言,“十一五”前期商洛市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2008被省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但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体制机制有待继续完善。七县区虽然全部组建了应急办,但仅编制主任1人,无办公人员编制,不能保证应急办职责落实。市级部门除公安局、药监局、安监局、林业局、水务局等部门设立应急机构之外,其余部门没有建立应急机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篇幅繁琐冗长,职责划分不一,缺乏工作衔接,存在应急措施不具体、不明确和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急需组织力量开展预案修订工作。对于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事故灾难,救援队伍、装备资源等没有形成共享机制。二是应急保障能力仍显不足。商州刘湾、柞水下梁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资金筹措比较困难。森林消防应急机具和物资储备十分缺乏。市级防汛物资储备库面积不能保证有效储备,新建重点流域性防汛物资储备库项目进展不快。救灾物资库项目,商州、丹凤、商南、柞水等4个库建设进展缓慢,已建成的市级直属库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单一。应急药品储备库项目,因未批复立项没有实质进展。交通运输保障项目,因缺乏征收、征用和补偿抚恤规定,已建成的“两团两营”人员不稳定。应急信息和指挥项目中的应急指挥车、车载移动指挥系统和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络,由于缺乏项目资金支持,进展比较缓慢。三是监测预警手段仍然滞后。水情信息和水环境监测项目只完成可研报告,农业有害生物控制、洪水预报系统、水文数据库建设因未批复立项,项目没有进展。市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缺乏配套资金,三个子系统实行租用方式,使灾害信息发送不及时。加密自动气象监测项目建成后,缺乏维护经费,运行比较困难。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项目,未完成6县区快速检测设备配备。地质环境预警项目中的地质环境调查和灾害信息系统没有进展,6个县区的预报预警系统未建成。地震应急联动协调系统和地震救援技术平台没有工作进展。森林火险预报监测项目,柞水、丹凤、洛南火情监测站未批复立项,已建嘹望台缺乏设备、电力和道路配置。四是应急队伍建设尚需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因机构编制、经费未落实,队伍建设缓慢。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县区专业队未完成建设任务,半专业队缺乏装备和补贴等预算,人员流动性大;农村义务队因人员外出多,导致火灾时拉不出、用不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因救援队员不足、无调度大厅、救援装备落后等,没有达到国家二级资质;小岭铁矿、黄龙钼业、商南钒业、中村钒矿和市级危化应急救援队建设迟缓,均未达到国家四级资质。五是应急演练和培训亟待推进。市政府28个专项应急预案,仅有防御洪水、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电力事故、食品安全、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6个专项预案进行了演练,占预案的21%。部门和单位经费充足的,演练活动开展好、效果明显,经费少的没有组织演练,同时部分演练存在技术含量不高、部门联动不够、与应急实战不紧密等问题。六是投入不足制约了应急能力提升。市级31个应

急设施建设项目,已建和在建的25个,还有6个进展缓慢。主要在于项目资金未落实,一是向省上争取的项目资金,因争取力度不够大,项目得不到批复立项;二是部分项目配套资金落不实;三是虽然市、县区把应急管理专项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但资金管理办法未出台,没有形成资金拨付机制,对应急设施项目建设支持不够;四是个别部门至今没有对项目进行规划论证。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项目实施进度,制约了政府应急能力的提升。

三、对策和建议

当前,商洛市应急体系建设应重点强化应急机构建设,加强救援力量增配,提升救援装备水平,推进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指挥和通信能力。

(一)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结合机构改革,加强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和专家组建设。增加市、县区政府应急办编制,使编制水平与其承担职责相适应。市级相关部门也要结合机构改革,建立专职应急办。预算应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监测预警项目、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应急队伍装备配套等,以解决这些项目前期费用缺乏、资金缺口过大、项目建成后维持运行经费落不实等问题。当前应急管理要重点健全排查监控机制,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处置联动机制,建立社会动员机制,完善趋势分析和信息报告机制,推进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评估机制。

(二)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依托武警部队、公安特巡警,组建集处暴反恐、群体事件、抢险救援于一体的处置社会事件、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攻坚力量;依托公安消防、安全生产救援中心,加强小岭铁矿区、中村钒矿区、黄龙钼业区、商洛炼锌厂等应急救援队建设,使之成为事故抢险救援的专业力量;依托林业、水务、国土等部门,组建集森林火灾、防御洪水、地质灾害于一体的专业救援队伍;依托疾控中心、急救中心和畜牧疫情中心,组建卫生事件应急快速反应队伍。2010年底前,各县区完成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组建。

(三)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加强政府财政投入,重点对公安消防特勤队伍所需的救援抢险防护装备、雷达和视频生命探测仪、切割扩张起重等破拆设备,以及处置危化事故所需重型防化服、移动供气源、有毒(可燃)气体持测仪和9个类型堵漏装备,进行全力保障,提高装备水平,加强实战演练,使其成为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生命抢救的中坚力量。加强市应急救援处置中心装备建设,采取企业出资、政府补贴等方式,落实井下救援无线通讯、阻爆灭火装置、支护破拆、分离剪切等救援设备和防护装备。

(四)加强应急保障制度建设。民政部门要制定突发事件生活必须品实物储备和市场储备保障制度;水务、林业部门要分别制定防汛抗旱、森林火灾应急救援物资实物储备和市场储备保障制度;安监部门要制定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实物储备和市场储备保障制度;卫生部门要制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装备和救援物资实物储备和市场储备保障制度;交通部门要制定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和补偿办法;公安部门要制定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通信部门要制定应急状态下,社会通讯设施和工具征用程序和补偿办法。

(五)加强预案修订和演练。经过4年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或实战演练,市政府28个专项和60个部门应急预案,需要结合实战进行修订改进。按照《陕西省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年内启动应急预案修订工作,专项预案修订实行部门牵头负责,政府应急办审核,常务会议审批;部门预案实行部门负责修订,向政府应急办备案。修订预案坚决做到职责明晰,简明扼要,好记易懂,真正管用,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工作。同时在修订中演练,在演练中修订,用五年时间使预案演练率达到70℅。

应急能力培养 篇6

【关键词】应急体系 应急管理 应急演练

四川家益石油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属后勤辅助专业,主要担负职工住宅项目建设和前期物业管理工作。为更好地推进生产建设,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归口管理、信息及时”的应急管理原则,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有关管理规定,围绕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把应急处置工作与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突发事件风险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公司的安全穩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合理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长期以来,公司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始终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司所处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高危行业特点,强化各项预案在生产实际中的适用性,如:开展了建设项目、自然灾害、火灾事故、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各类风险隐患的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应急准备和响应等工作。并从实际出发,合理编制公司应急管理各项突发事件预案中的内容,如:编制目的与编制依据、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程序、应急响应与应急保障等体系建设内容。为提高各项目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容纳能力、功能布局和物资配备等建设。搭建了以“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六个专项预案为指导,现场处置预案为支撑”的公司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二、持续改进、使应急预案更具实效性

依据《西南油气田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家益公司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了与公司相适应的各类预案简明手册;定期修订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项预案、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建设项目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火灾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物管小区突发事件专项预案。

公司针对编制后的各项应急预案全部在公司HSE委员会办公会上进行了分专业评审,会后,通过OA系统广泛征求专业人员和一线员工的意见,力求编制和修改后的各项应急预案及简明手册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预案适用范围和事件分级,明确了应急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保障等要求,用于指导各项事故事件的响应、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员工应急演练处置能力

公司通过各种会议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员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是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加大应急管理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收看与安全有关的安全警示录和其他单位安全事故的真实录像;利用专栏普及预防、避险和应急知识;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及一系列安全知识读书活动等。

二是公司与四川省武警总队消防培训基地联合举办了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培训、火灾应急疏散训练、结绳自救高楼逃生训练、交通事故应急训练、生命急救训练、灭火器准确使用等应急救援培训。有效地提高全员的应急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提升了员工对消防器材和安全设施的掌握熟练程度及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全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操作技能。

三是公司为检验工程项目总体应急指挥、信息报送、应急救援等程序的可靠性以及检验应急队伍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公司每半年都开展1次联合应急预案演练或桌面演练,演练内容是根据各专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简明手册内容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如:实战性的消防防火紧急避险;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救援桌面演练——物管小区突发暴雨引发地下车库进水;建设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项目发生人员高处坠落事件等演练。在模拟场景下,参加人员就部门应急职责结合应急预案进行了口头描述,并接受了现场提问。

四是通过演练加大应急管理理念的宣贯;明确了职责任务,理顺了工作关系,完善了应急机制,加深了相关人员对应急处置程序、应急疏散处理知识了解,提高了应急处置、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使应急程序清晰、具有实战性、指导性、针对性;不断丰富和积累应急处置的经验做法,确保了演练效果。

四、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推进应急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屏障,应急管理是筑牢这一屏障的基础。应急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使应急管理,深入到工程实际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同时,加大应急演练频次,增强对预案的熟练程度,才能发现预案在制定过程中存在哪些缺陷,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根据险情和上级要求不断调整应对方案。

总之,只有不断加强应急培训、演练、宣传工作,努力做好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分析、并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以点带面、采取多种演练形式,促进应急演练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推进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司应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HSE管理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汇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1

2、从推进到提升——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与指导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06

应急能力培养 篇7

关键词:体育学力,应急能力,高校体育教学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稳定、健康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校内外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类突发事件在校内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校园危机事件的不可避免性、时间的突发性、结果的灾难性和学生应对的盲目性,暴露出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缺乏,也进一步表明加强危机教育,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是当今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旨在从理论上阐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纳入教学活动中,在发展学生体育学历的同时探讨学生的应急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 学力、体育学力概述

学力是具有典型日本教育文化特点的术语和理论。学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能力,狭义指借助学科教学而形成的能力[1]。现代学力观的内涵由“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组成。所谓显性学力就是能用教学活动的成就度来表示,可以借助分数评定的方式做出客观计量的能力,以学生的“知识、技能、理解”为代表。而隐性学力则是作为支撑显性学力而存在的“思考力、判断力”和“关心、动机、态度”。“显性学力”是靠了“隐性学力”的支撑才能存在与发展的。现代教学,“隐性学力”倍受重视,因为它有可能使个人终身获得“显性学力”。体育学力是指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所形成的能力。按照现代学力观的划分,体育学力包含了“显性”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和“隐性”的体育态度、动机、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的本质任务就在于通过“显性”教学,发展学生的“隐性”能力。体育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学生要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在心理上、态度上、社会适应方面的改变。

2 大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随着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来紧密,我国高校的内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我国高校的校园危机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然灾害(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学生伤害(自残、砍杀等)、学生意外(车祸、运动伤害、疾病身亡等)、校园犯罪(偷窃、恐吓勒索等)、管教冲突(师生冲突等)、突发公共卫生类危机(疫情、食物中毒等)、事故灾难危机(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校车交通事故等)以及波及到校园的政治、社会危机(游行、示威、静坐等)[2]。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学生应对危机处理能力较差,大学生在校园危机中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危机意识淡薄,缺乏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不能事先预见,心理素质较差,无法沉着应对;二是缺乏自救和他救的常识与技巧;三是事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足,不能再危机后尽快恢复心态。由于校园危机事件本身的不可避免性以及结果的灾难性,加之学生暴露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缺乏,高校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也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当务之急。

3 体育学力发展与应急能力培养结合的现实意义

对于校园突发事件,我们除了组织一些常规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训练和模拟演练,还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穿插渗透相关的危机应对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预判危险,预防危险,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进行自救或是争取他救。从本质上来讲,学生体育学力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显性体育学力”发展,包括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学生体质的增强,身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隐性体育学力”是对学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团队协作、思维判断等方面的培养。可以说,学生体育学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应对危机事件做好了身体和心理准备。而且,利用体育教学开展学生危机应对训练,从形式上来讲,体育教学具有教学场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是适合开展危机应对训练教学的。利用体育教学开展危机应对训练,一方面不仅能开拓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促进学生体育学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能为学生应对危机事件打下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基础,从身心两方面提高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

4 体育学力发展过程中应急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4 . 1 “显性体育学力”的发展为学生应急能力培养创造身体和技能条件

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显性体育学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学生对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从应急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讲,身体健壮,身体素质较好,在面对某些危机事件时,身体对于危机的“抵抗程度”就较强。而某些运动技能在生活中的“迁移”(尤其是一些体操技巧类动作),对于我们应对某些危机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4 . 2 “隐性体育学力”的发展为学生应急能力培养创造内部条件

校园危机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急迫性、危害性、传播性等特征。面对突发事件,良好的心理素质,快速的应变能力,是应对危机事件的“心理保障”。学生“隐性体育学力”的发展主要是在发展学生“显性体育学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以及“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的培养。其中,除了有对学生体育兴趣、动机和态度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个体本身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表面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获得了体育技能,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也有所改变。其内在的“身体”也得到了提高,因为我们知道,大多数运动技能的掌握都是“体力活”,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完成,十分有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沉着、冷静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完成运动学习,运动竞赛的重要条件。团结协作是在团队项目中每个成员的重要领悟。可以说,这些“隐性的体育学力”——沉着、冷静、坚强、团结、勇敢等,正是我们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所需要的能力。

4.3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发展体育学力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

目前,尽管有不少学校开展有相关应急避险教育,但采取的多还是张贴挂图、发放资料、开展专题讲座等仅凭说服、告诫等手段提醒大学生规避危险,学生缺乏直接的参与和实际演练,这种结果只能使学生尽量的回避潜在的危险,而对于无法回避的局面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伤害和降低伤情[3]。应急能力教育讲究实践操作,除了理论讲授,更多的应该进行实际操作。学校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在教学中开展应急能力教育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布置场地、器材,设计教学程序,安排模拟应急场景,进行危机情景演练,如创伤救护、心肺复苏、野外求生等生存技能的学习;地震、火灾、爆炸、雷雨等事故现场的逃生与救护;生活中常见意外的紧急处理等。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不同的应急情景,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体育学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学习相应的应急措施,掌握应急技能,培养良好的应急心理素质,提高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4.4 加强体育教师应急专业知识培训,保证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尽管在应急能力教育上有优于其他学科的优势,但体育老师因为术业专攻不同,并不能最佳的诠释应急教育。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应急知识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培训与训练来提升体育教师的应急技能,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延伸其本职专业。

5 结语

应急能力培养 篇8

1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现场工作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发生频率高,新发传染病危害严重,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容忽视等特点和趋势,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十分重要,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经过专业培养后,应具备如下应急能力与现场工作能力。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首要任务是对已知和潜在的危害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如果对突发事件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要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不可能的,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处置时用得最多的就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因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应急技能。通过网络模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手段,让学生知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首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该调查什么内容、哪些是调查重点。

现场处置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核心任务是及时、准确、全方位的现场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实践教学对学生现场处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应急现场模拟处置系统了解现场处置基本情况。鼓励实习带教教师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应急现场,让学生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概念、特点、基本程序、应急防护措施;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流程和心理干预措施。

组织协调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努力,寻求最大限度的执行力。因此,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模拟演练、突发公共卫生实践案例教学、组织学生深入公共卫生机构等实践教学内容,让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熟悉现场应急处置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运行机制;掌握与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组织、媒体、公众、同事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口头和书面有效沟通和互动的基本技能。

健康宣教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危害的严重性,往往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突发事件发生后,群众往往会由于缺乏有效的防范知识和技能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不愿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从而影响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健康宣教能力和应急技术一样重要。学生应具备提出健康促进策略、开展社区咨询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

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事前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准备往往不够,需要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广泛查阅文献和资料,以找到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为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和实习基地多媒体教学设备、局域网交互式教学手段、湖南省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网站(南华大学主办)等多方面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应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网络信息,从各种数据源检索和分析卫生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比较不同来源和性质的各类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并在分析或解决问题中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撰写报告、网络直报能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过程中,需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相关信息,如情况简报、疫情报告等,并按照要求及时进行网络直报。通过组织学生进入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实践教学,协助实习基地带教教师进行报告撰写,或是在实习基地开展专题论文撰写工作,提升学生科研写作能力。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阶段安排学生进入应急办公室实习,让学生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概念、构成、运行机制,熟练掌握网络直报所需的计算机处理能力。

2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应急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应急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教学体系在理念、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都比较陈旧,实践教学内容与公共卫生现场脱节较为严重,教条式的内容多,涉及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培养的内容较少[3]。二是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适应当前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前的高等预防医学教育机构与实践基地的融合性不强,进入高校的教师没有定期在现场锻炼或参与应急事件的机会,具有丰富经验的预防医师一般没有担任高校教师,导致现场教师的理论水平及高校教师的现场工作能力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单一。三是预防医学实践平台建设资源分散,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实习基地与学校实践属于松散型,关系没有像临床附属医院与大学之间的关系那么密切,因资源共享、师资交流、团队建设等方面不适合时代需求。四是教师队伍的聘用模式有待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聘请公共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习阶段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该单一模式实行了较长时间,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的身份和待遇得不到保证。因此,如何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及现场处置能力培养体系,加大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力度,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预防医学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3 创新师资-平台建设模式,加强应急能力培养的实践

3.1 从师资队伍应急能力建设着手,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应急能力培养的源头工作,一流的师资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应急能力就必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随着疾病谱的转变和公共卫生应急教育强化的需要,公共卫生机构兼职教师在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承担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的核心力量,我们在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应急能力培养着手,通过人才的选、育、用、留人才,调整师资结构,培养师资能力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在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做了大量尝试性工作。一是通过定期派遣教师参加地方CDC部门传染病应急、公害病应急等现场工作培养教师的应急能力;二是加强与省市CDC、卫生监督等部门联系,寻求合作培养师资渠道、探讨其机制;三是通过设置本科教学基地、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科研合作、地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联合攻关及学术讲座等合作形式,增加教师与现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合作。定期安排预防医学专任教师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公共卫生机构进行交流;鼓励教师与公共卫生机构联合申报项目,开展科研、教研合作;遇到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第一时间委派相关专业师资协助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工作,或邀请一线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4];增加高校教师的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经验;四是聘请现场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应急能力培养。兼职教师除了业务知识精湛外,还必须品行端正、治学严谨、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因此,兼职教师的筛选除考虑职称、学历、业务水平外,还要考虑工作作风、责任心、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5]。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实习阶段配备优秀的实践教学师资。五是积极探讨从制度和经费上来加大兼职教师的聘请力度,不断扩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比如加强政府、学校、学院、实习基地等机构在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经费、政策、制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增强人才队伍培养的科学性。

3.2 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着手,强化了预防医学专业应急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多次组织专家讨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能力与应急能力培养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为强化预防医学专业应急能力培养,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组改革了传统的“验证性”实践教学模式,作了系列研究工作,提出三早(早进实验室、早进社区、早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三层次(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性型实验)和三环节(校内实验、校外实习、论文专题实习)“三三”实践教学新模式[6]。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急能力。近年来,学校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以下系统研究工作:①整合相关实验仪器、设备、人员和机构,成立“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践教学中心”,该中心根据预防医学专业应急能力培养的要求,设置了数据统计与信息处理、健康促进与卫生保健、卫生监测与防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模拟等相关功能实验室,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和“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②从应急能力培养出发,重新规划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内容,开设省级精品课程“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该课程打破传统预防医学各门类之间的壁垒,整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的实验理论、方法和技术构成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课程。③为强化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以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手段为主,丰富了创新性实验教学与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内容,拓展了网络教学及社区实践教学的内涵。④组织编写了适合公共卫生基层需要的应急型、实用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教材,并交付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⑤构建了网络实践教学课程网站,完善和丰富了与应急能力培养对应的多媒体课件、网络版电子教案和讲稿。

3.3 从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着手,强化了现场应急能力的培养

生产实习是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了解社会、熟悉应急现场工作程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应急能力的重要平台。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性医院一直是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典”后,公共卫生机构进行了比较大的重组和分流,原来的卫生防疫站分成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部分公共卫生职能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部分人员还被调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要求高校也要与时俱进,调整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在学生应急能力培养方面寻求新的切合点。经过多年的实习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经验探索,认识到临床实习阶段,强化学生应对常见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和重大中毒事件的处理措施和急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强化了疾病监测与控制、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防护、处置、流行病学调查等内容的实习[7]。部分实习基地已建成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以及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

总之,培养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是当前预防医学高等教育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应急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应急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正确实施“人本管理”[8],全面考虑教师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需要,实现应急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对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一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常宪平,郭文瑞.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模式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5):1053-1054.

[2]杨一风,范晨芳,曹广文.危机管理在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3):268-271.

[3]傅华,叶细标,陈平,等.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J].中国卫生资源,2003,6(5):196-198.

[4]李乐,唐双阳,杨科,等.后“非典”时期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和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7):989-991.

[5]傅行礼,魏海霞,李常淳,等.加强驻点教学医院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4):11-12.

[6]让蔚清,何淑雅,王永生,等.创新预防医学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21-22,115.

[7]李乐,让蔚清,唐双阳,等.对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2-873.

应急能力培养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4年1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急诊室工作的低年资护士14名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名,女13名,年龄24岁~25岁,大专8名,本科6名。将2015年6月—2015年11月在急诊室工作的低年资护士16名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4岁~25岁,大专10名,本科6名。入组标准:①均为注册护士;②无外院工作经历;③出勤率≥95%;④所有护士均经历内外科的轮岗。排除标准:不能参加正常轮班护士。两组护士年龄、学历、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实境的案例分析法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培训。

1.2.1. 1 传统培训法

将低年资护士分别置于7个抢救小组,每个组长负责该组2名低年资护士培训考核工作,护士长及抢救组长采用情景模拟培训,选择床边护理查房及抢救病例讨论对低年资护士实施培训及考核。

1.2.1. 2 案例分析法

①案例选择。根据我院急诊科特点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要求》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创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中毒8个重点病种,最终经过急诊主任医师及主任护师共同确定。②培训时间。培训总时间为6个月,每周1个案例,每个月4个案例。将16名护士分为6组,每组2人或3人,设组长1名。讨论时间为每周四早交班结束后进行,每次60min。由8名带教老师每人负责1个病种,轮流负责编写抢救案例,并主持讨论。为确保每名低年资护士均能够参与该病种的讨论,每个病种讨论3次,每次2个小组参与讨论,每2个月1个轮回。③师资选拔。急诊科8名带教老师担任培训老师,带教老师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抢救小组组长;2年内出勤率≥95%;2年内专科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经过案例分析法的培训且考核合格。④具体实施。讨论前准备:带教老师讨论前一周通过微信平台告知低年资护士讨论的案例,同时布置学习任务,低年资护士在讨论前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编写案例:带教老师收集案例资料并进行整理,围绕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全部问题针对低年资护士在病情观察及应急配合方面存在不足进行设计,同时体现深入浅出,紧扣案例。编写的抢救案例资料由主任医师及主任护师共同审核确定。案例分析:由带教老师主持讨论,护士长补充完善及总结。带教老师与低年资护士共同回顾抢救案例资料,时间为5 min。50 min进行讨论,从该案例的病情诊断及依据入手,通过对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情观察、应急配合以及相关专科知识点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采取带教老师提出问题、低年资护士进行讨论的形式,对低年资护士回答不出或有疑义的问题由其他人员进行补充。整个过程带教老师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引导低年资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在提高专科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病情观察及应急抢救的能力。最后带教老师针对本次讨论中重点内容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对参与讨论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打分,护士长补充完善,时间5min。

1.2.2 效果评价

1.2.2. 1 理论考核成绩

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于培训结束后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理论考核,理论考核内容以《急危重症护理学》第3版、《内科护理学》第5版、《外科护理学》第5版为蓝本,结合《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应知应会》,重点考核病例相关理论知识。题型分为案例分析题40分,其他题型60分。最终考核成绩占80%,平时考核成绩占20%,两者综合评分。

1.2.2.2医生对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满意度自制问卷调查,包括病情观察及应急配合两大方面,其中病情观察包括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应急配合包括应急速度、应急主动性、急救技能、抢救程序应用。采用Likert 5级评分,非常不满意为1分,不满意为2分,一般为3分,满意为4分,非常满意为5分,得分越高说明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越高。调查急诊科30名医生对低年资护士工作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将原始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人核对。对资料进行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2.2 医生对两组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满意度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满意度按照Likert

5级评分,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专业知识(Z=4.794,P<0.001),发现问题能力(Z=4.389,P<0.001),分析问题能力(Z=3.573,P<0.001),解决问题能力(Z=3.295,P=0.001),应急速度(Z=4.595,P<0.001),应急主动性(Z=4.643,P<0.001),急救技能(Z=3.827,P<0.001),抢救程序应用(Z=3.97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提高低年资护士专科理论及急救技能水平

急诊是医院危重病人集中的场所,具有病种繁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要求护士具有丰富扎实的专科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急救技能[5]。目前低年资护士学历大专以上居多,普遍存在专科理论水平欠缺的特点,加之初涉临床不久,尚不能将现有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本研究通过对低年资护士亲自参与的临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前要求低年资护士复习教科书相关章节,查阅文献,初步总结案例中的护理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讨论过程中带教老师进行引导式提问,低年资护士将各自收集的知识和信息与组员分享,相互补充完善。低年资护士在查找及讨论过程中获取大量信息,巩固现有的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专科理论水平及急救技能水平。

3.2 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急诊护理队伍日益年轻,低年资护士在抢救护理工作中表现为全面的病情观察能力不足,从而影响抢救效果[6]。本研究以临床典型抢救案例为基础,结合低年资护士在实际抢救时病情观察方面存在不足提出问题。讨论时带教老师引导低年资护士对案例进行病情判断,分析病人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现有护理措施进行反思及总结,减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与遗漏,提高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的能力。

3.3 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配合能力

护士应急能力是衡量急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7]。低年资护士因抢救经验不足在面对紧急状态时显得紧张忙乱,不能有效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本研究中案例为低年资护士亲身参与抢救临床典型案例,带教老师采用由浅入深的方法,对低年资护士在应急反应速度、应急主动性以及急救技能方面进行提问,低年资护士通过主动思考和讨论,发现自身存在不足,达到掌握应急配合技巧、提高应急配合能力的效果。

3.4 医生对低年资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

国内外研究表明急诊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危重病人抢救中起到很大作用,直接影响抢救时效性[8,9]。低年资护士因专科理论知识及抢救经验不足,当病人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并积极配合医生实施应急抢救措施。本研究通过基于实境的案例分析法巩固并提高低年资护士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提高识别危重病人病情变化能力,并且能够配合医生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医生对观察组的应急能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4 小结

基于实境的案例分析法能有效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及应急配合能力,得到低年资护士的认可,通过培训医生对低年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低年资护士通过对抢救案例进行主动思考及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提高,为今后学习及抢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已在我院低年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中应用,通过培训使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提升了临床护理内涵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急诊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5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室工作的14名急诊低年资护士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6月—2015年11月在急诊室工作的16名低年资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实境的案例分析法培训,比较两组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及医生对低年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价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医生对低年资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案例分析法能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专科理论水平,提高医生对低年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实境,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爱梅,陈良英,葛永春.规范化培训对低年资护士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A):75-76.

[2] 许素芃,刘晓为,李桂宝,等.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22-924.

[3] 胡霞,顾晓菊,潘红宁,等.PCMC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2):1294-1296.

[4] 李青,王艳娜,秦殿菊,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28-31.

[5] 宋杏花,王世英,邢黎艳.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在急诊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81-83.

[6] 黄亚青.案例教学法在年轻护士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76-77.

[7] 谭丽萍,蒋银芬.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及提高途径[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61-1562.

[8] 徐金梅,卢惠娟,刘桂娟.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3):62-65.

应急能力培养 篇10

应急准备任务设置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前置条件和主要内容。是情景-任务-能力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法中一个必备的中间环节。任务来源于重大突发事件情景, 能力是应急准备的核心目标。系统地梳理应急准备具体职责与任务, 并有针对性的规划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对于提高应急预案的一致性和实用性都十分重要[1,2]。任务设置与能力建设两者之间联系紧密, 互相呼应, 可以将其看成为一个整体, 所有应急管理的工作人员, 尤其是直接参与应急预案编制的专业人士应该更清楚的理解和把握不同应急岗位的职责、任务和能力, 以更有效地应对情况复杂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实际情景[3,4,5,6]。

1 应急准备任务设置

1.1 突发事件应急任务设置概述

重大突发事件情景中规划了应急准备的目标, 为了确保目标实现, 应调动和整合国家、地方、各部门、各类组织和社会公众各方面力量, 明确其具体职责任务, 实现并保障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具备预防、保护、响应与恢复的能力, 使突发事件的强度、范围和复杂性得到有效管控, 把可能造成公众生命安全健康损伤和社会经济影响降到最低。应急管理任务设置通常是以通用任务一览表 (UTL) 或任务清单的形式体现, UTL依据突发事件情景明确设置了各级政府、各类部门与单位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同时也保留了任务执行人员原有组织形式和行动灵活性, 每个部门或个人需要依据自己的职能和责任, 在UTL或任务清单中选择自己应承担的任务, UTL还为各类人员与活动规范了统一的术语与参考依据, 使之与国家相关的法律、规章和应急预案等文件在概念上保持一致, 并提出通用的交流表达方式[4,5]。1.2通用任务设置的结构与内容

应急准备通用任务主要包括:共同任务以及预防、保护、响应和恢复具体职责任务, 共五类。在每一类任务内又逐层划分为:目标、功能、母任务和子任务四个级别。这种分类、分级方法可以使各类使用单位与人员能够采用最简明的路径, 在最短时间里准确找到适合于自己应急职责的各项任务, 以便采取特定的行动, 完成特定的功能。这些任务、行动和目标都与各自承担的法定职责密切相关, 基于各类风险的应急准备任务主要源于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相关文件与标准, 应急准备任务设置就是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把这些应急法定职责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更便于理解和执行。

表1-5列出共同任务和职责任务设置主要结构与内容。

文中所列这五个表格只是给出了通用任务设置的框架结构, 即标示出了职责、目标和功能这三个层次, 再下面的才是具体的任务与子任务级, 是实质的操作部分。

2举例

本文以共同任务中的应急准备为例, 对该目标的功能、任务和子任务进一步展开。其中“共同任务”层面内容是职责, “1.应急准备”层面内容是目标级, “1.1应急预案”层面内容是功能级, “1.1.1制定国家......”层面内容是任务级, “1.1.1.1制定更新......”层面内容是子任务级, 后面部分均依此定义。

1.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定义:建立并维持各类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响应、及恢复能力的各项工作。

1.1 应急预案

1.1.1 制定国家应急规划, 相关法规制度, 以支持应急管理要求

1.1.1. 1 制定更新应急响应预案

1.1.1. 2 促进应急响应预案实施

1.1.1. 3 制定并完善突发事件管理系统

1.1.1. 4 促进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实施

1.1.1. 5 依据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制定紧急状态下行动方案

1.1.1. 6 建立实施应急准备评价与报告制度

1.1.1. 7 制定并推广应急准备安全指导原则, 对行动、政策和遵守情况进行评估

1.1.2 制定应急预案, 规定如何配置人力、设备、物资、其它政府与非政府资源, 满足应急管理要求

1.1.2. 1 开展风险评估与脆弱性分析, 早期发现危害、威胁、脆弱点以及潜在风险

1.1.2. 2 在预案编制过程中, 协调整合参与应急行动各单位力量

(1) 明确应急管理系统预案的职责和企业力量使用标准;

(2) 整合协调非政府组织;

(3) 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职责。

1.1.2. 3 制定综合应急管理预案

(1) 制定并维护应急行动预案;

(2) 建立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级别;

(3) 明确应急响应能力, 并划分重要度;

(4) 识别、评估应对事故灾难脆弱性;

(5) 为实施应急行动预案制定准备行动程序和准备行动指南;

(6) 为执行应急行动预案制定相应程序;

(7) 识别所需资源;

(8) 编写人员防护装备清单及相关培训清单;

(9) 编制相应程序, 准备随时把职责单位的任务转化为便于执行应急管理的行动清单和为特殊需求人群制定相应计划、流程与规程;

(10) 编制全风险和危险源清单及附件, 制定各类应急响应行动附件以应对各种风险, 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危害;

(11) 编制预案支持附件。

(1) 为军方支援地方政府制定相关预案;

(2) 制定可以满足应急准备需求的培训计划。

1.1.2. 4 更新并维护各类应急预案, 为维护相关行动预案制定相应流程

1.1.3 协调辖区应急准备规划

组建地方或单位应急准备规划组织

(1) 确定应急准备规划及其评审周期;

(2) 评估社团、社区及企事业团体应急响应能力;

(3) 贯彻国家有关法律和指导原则; (4) 准备好支持应急救援合同;

(5) 建立政府与各方面多边决策模型;

(6) 确保政府工作计划连贯性, 下达并执行延续性指令;

(7) 制定行动连续性计划 (CODP) , 确认备份工作场所及其基本职责;

(8) 争求科技专家意见。

1.1.4 明确联络人员在预防和响应行动方面具体职责

1.1.4. 1 在救援单位建立联络机构

1.1.4. 2 为突发事件管理组织指派联络员

1.1.5 协调交通运输资源

1.1.5. 1 明确公共运输代表参与各级政府应急规划与应急预案活动

1.1.5. 2 确保产出具有连续性的运输资源使用计划

1.1.5. 3 制定紧急运输计划、制定通报流程

1.1.5. 4 为可能受影响的所有部门提供指导

1.1.5. 5 对食品、医疗物资和农产品等必需品的运送形成联合运输协议

1.1.5. 6 推进运输企业、管理部门 (交通局) 及应急管理部门安全保护计划落实

1.1.5. 7 确保交通运输全体员工都要接受安全素质培训

1.1.5. 8 推进国家对重要运输装备资源项目拨

款落实, 推出并实施重大项目, 向用户介绍构成交通安全主要问题和基本规律

1.1.5. 9 为地面运输业员工设计全国统一的安全意识培训课程

1.1.6 制定社区减灾、恢复及稳定经济社会计划、方案及流程

1.1.6. 1 制定灾难恢复援助计划

1.1.6. 2 制定并实施灾难恢复减灾计划

1.1.6. 3 制定食品恢复重建计划

1.1.6. 4 制定公共卫生防疫计划

(1) 预防传染病、保护水源卫生工作计划、流程与规程;

(2) 预防传染病、防止药品污染工作计划、流程与规程;

(3) 需要制定长期心理康复计划。

1.1.6. 5 开发社区关系项目

1.1.6. 6 制定商业恢复计划

1.1.7 提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心理保健建立流程, 确保在紧急状态下, 公共卫生、医院和采供血等资源单位保持联络畅通

1.1.8 形成并保持各种响应能力专业技术人员 (例如:受过专门培训的防爆、防化、防生物、防辐射和核爆炸的军方与非军方专业人员) 的储备

1.2 培训

1.2.1 为提高事故风险管理能力设计并组织相关培训

1.2.1. 1 分析差距与缺陷, 明确培训需求

1.2.1. 2 设标准化系列培训课程

(1) 为预案编制、应急管理、应急指挥、组织结构、协调流程及规程等方面, 有针对性设计标准化培训课程。

(1) 编制有关应急管理培训及演练的国家标准、指南和规程, 并广泛推广;

(2) 审批各专业相关培训需求与课程;

(3) 通过培训, 提供如何联系专家或使用政府资源的信息与方法。

(2) 设计重点适用于各级政府, 各个行业应急管理, 各个部门专业技能的标准化培训课程。

(3) 为应急管理安全官员设计并组织培训, 重点是在各种危险情况下如何保障应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4) 为非应急人员设计培训。

1.2.1. 3 安排标准化培训

(1) 协调应急管理人员、救灾人员、卫生保证服务等人员的应急培训工作;

(2) 协调应急行动中心工作人员培训;

(3) 与互助组织、志愿者组织及志愿者协调培训, 更便于协助应急响应服务;

(4) 为负责官员提供应急指挥组织结构和应急管理职责培训;

(5) 以变更或增补内容为重点, 尽快组织安排复习培训课程。

1.2.1. 4 对标准化培训课程进行评估

(1) 针对应急响应与救灾人员的应急准备情况进行评估;

(2) 通过多种方式评估培训效果, 包括演练与实战;

(3) 针对应急管理新出现关键问题, 对现有培训内容进行修改, 并整合到培训计划清单中。

1.2.1. 5 为确定基本培训要求和适合与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全体用的培训课程提供支持

1.2.2 提供应急人员资质要求及相关资格认证

1.2.2. 1 建立和推进应急人员资格证书制度, 制定和推广相关标准、指南和规程

1.2.2. 2 审批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及协会上报的各类要求

1.2.2. 3 推进各级政府建立数据系统, 为应急

管理人员提供授权人员必须具备的要件、经验和培训, 以及具体信息

(1) 建立相应制度, 提供高效的临床急救医生注册与授权途径。增强医院等医疗单位能力, 以满足紧急医疗峰值需求。

(2) 建立应急工程技术人员高效注册与授权制度, 为各级政府与建设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1.2.2. 4 对突发事件管理系统中规定各项职责, 建立相应的人员资质及其认证机制

1.3 演练与评审改进

1.3.1 充分开展各种演练活动, 检验各项应急

管理功能和应急响应行动, 测试应急响应人员专业知识、技术与能力

1.3.1. 1 制定并实施演练计划, 测试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方案

1.3.1. 2 参加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

1.3.2 制定总结经验教训及行动总结报告的制度与规程

1.3.2. 1 编制经验教训报告及相应规程

评审应急行动总结报告, 提供更新应急预案修改建议

1.3.2. 2 编制、审议应急行动总结报告, 发现存在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1.3.2. 3 为解决存在的问题, 评估应急行动报告中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制定相应工作计划

1.3.2. 4 跟踪检查改进意见落实情况

1.3.2. 5 从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征集评审

改进意见, 汇编好的做法, 进一步巩固提高安全防护工作水平

1.3.2. 6 制定改进的措施, 完善减灾计划

1.4 装备

制定应急装备采购及认证标准

(1) 宣传推广国家应急装备认证标准、指南及规程;

(2) 制定和颁布应急装备认证国家标准指南和规程;

(3) 审批符合国家认证标准的应急响应装备清单;

(4) 确定并整合参与应急装备认证的组织机构, 确保及时有效地为新标准完成相关规程的修订。

1.5 互助救援

1.5.1 推进国家省、市、县、社区各地方政府之间签定互助协议

推进省与省、市与市等地区之间签定互助协议。

1.5.2 在政府与企事业、社团之间签定互助协议

1.5.3 制定互助发展规划

因篇幅所限, 只能对共同任务中的应急准备任务做了简要描述, 在共同任务的其他三个目标, 以及预防、保护、响应和恢复其它四个职责任务, 也可同样做在各个目标下的功能、任务与子任务的纵深展开, 所有这些具体任务全部展开后, 就形成结构严整、内容清晰的任务设置清单系统。

通用任务设置一览表形成后, 能够对有效执行任务和评估提供通用的表达方式, 通用任务设置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共同的参考依据, 这种基于任务分析的方法, 为建立确保任务顺利有效执行的培训和演练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有助于组织和开展风险评价、应急能力评估和脆弱性分析, 对于解决在复杂条件下各个地区和部门如何配合、协调和支援建立了一致的基础。在大规模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时, 一般都需要多级政府、多个部门、多个辖区的联合响应, 一方面要求承担任务的单位与个人必须清楚了解并有效执行本职任务, 另一方面, 实际上任何一个辖区或单位也并不需要执行任务清单中列出的所有任务。另外, 还有很多任务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随时出现, 并在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互相协助支持下共同完成, 这就要求各方面应急管理人员要善于理解、识别、筛选和明确既定和预期的职责任务。

通用任务设置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有助于制定培训计划和演练规划, 应急准备任务设置内容为制定具体的培训和演练计划提供了依据。培训的目标是确使参加培训人员了解、熟悉、掌握和执行应急响应任务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而演练的目的是检验各级政府与部门在应急准备中对所承担的职责与功能的执行能力和效果, 通过脆弱性分析环节, 查找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为今后的培训、演练提出指导意见, 并对完善应急预案提出修改建议[2,13,14]。

通用任务设置通过界定有效实施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所必需执行的各项任务, 为应急管理工作的评估与改进提供了重要工具, 它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各单位或个人如何形成达到目标的能力, 也能够为各单位开展应急准备自评估提供了依据, 通用任务设置的衡量标准也可以在演练与实战过程中用来评估各项任务执行的质量。

通用任务设置并非一成不变的文件, 一方面要积极拓展, 另外, 还要依据各个使用单位提出的建议不断修改完善。

应急准备是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基于能力的规划流程能够有助于提高辖区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响应、和恢复能力[10], 编制和实施通用任务设置是实现基于能力的规划流程一个关键环节。

3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基于情景—任务—能力的应急预案编制方法, 其最终核心目标能力建设, 只有具备了应对重大事件的响应能力, 才能有效完成各项应急响应任务。所有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任务也必须由具有能力的单位和人员去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 所谓能力就是为完成各种应急准备任务提供方法的能力[7,8,9,10,11]。通用能力是执行所有任务都要具备的素质, 而另一些职责任务则是需要完成特定的预防、保护、响应和恢复能力。在表6-10中分别描述了五种能力的具体内容, 包括能力的类别及其主要产出结果。

通用能力一览表不仅仅是执行应急准备任务应具备各种能力的综合目录, 同时也是衡量任务完成情况的主要指标。另外, 基于能力的应急准备策略有助于确保全国范围内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和应急管理工作者在制定预案、组织培训演练、生产应急装备物资和进行相关投资时能够使用同一的方法和程序, 能够测量到一致认可的结果。

应急任务设置和应急能力一览表是重大突发事件情景的后续性延伸, 也是实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前置条件, 三者互相紧密联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 缺一不可, 而应急准备任务设置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不但承前启后, 而且贯穿始终。

摘要:应急准备任务设置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是应急管理中重要内容, 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前置条件和基础。基于情景-任务-能力应急预案管理思想, 描述了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任务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概念、方法和内容, 提出了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的共同任务和职责任务的一览表, 并对共同任务中应急准备一项的内容做了具体介绍。在提出应急响应能力一览表的同时, 论述了其功能及发展。

上一篇: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下一篇:华沙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