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的提问设计

2024-06-16

英语课堂的提问设计(精选十篇)

英语课堂的提问设计 篇1

众所周知,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它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于是, 合理提问就成了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 因此要重视设问的策略, 每一个题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

英语课堂提问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要得体、精巧, 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下面是笔者参加工作多年来的几点心得:

1. 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课有很多内容是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相结合的, 例如:First Aids (急救) 、Dancing (舞蹈) 等, 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如果我们在设计提问时, 加入一些趣闻性话题, 例如, “What dancing do you like”, “Can you dance t o t he musi c”, 就可以把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这样,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具有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有效性, 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 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开放性, 能否拓展学生的思维; (2) 问题的设计是否突出重点, 学习目标是否明确; (3) 能否在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4) 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 最好要能与旧知识相衔接, 增加新的延长点。

3. 课堂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从提问的类型分, 有提问式、描述式、分析式和评论式;从认识目标出发, 提问又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来看, 提问又可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 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

4. 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问题设计也要有所区别, 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 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 学习能力有高有低, 认知能力有强有弱, 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具有层次性,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先易后难, 由表及里, 层层推进。

5. 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有梯度。

对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问一些理解型问题, 并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涵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提问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 判明真伪, 找出原因, 并做创造性回答。

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篇2

关键词:问题 提问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生命活动。合理“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正确地进行英语课堂提问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提问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个体,循序渐进

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

又如阅读教学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和阅读后提问。阅读前提问一般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和导入新课来实现的,所设计问题应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复习旧知识,又了解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在教SEFC第三册Losson34 Gymnastics一课时,可向学生展现著名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图片,并设计以下问题:① Who is your favorite gymnast?② In which type of exercises did he/she win a gold medal?③ How many types of exercises do you know?教师利用了学生喜爱体育明星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再慢慢地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Gymnastics上,这样既科学又自然,学生容易感染。阅读中提问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 并捕捉信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和目的等。阅读后提问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激发兴趣,情意共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学习SBⅡ,Lesson 58-59A Famous Detective一文中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① Why was the young lady worried?

② Why was Holmes worried?

③ Where was the red bell rope connected?

④ Why did Holmes ask if her uncle kept pets?

⑤ Why did Holmes and Wasten sit with the light on for half an hour?

And Why did they turn it off later?

⑥ What did they find in the uncle's room?

Which of them do you think are related to the murder?

⑦ Can you make a description about how the uncle was killed?

这样很快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三、方法多样,灵活妙用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将问题设置作了多种分类。从提问的程式分,提问有判断式(是什么?)、描述式(怎么样?)、分析式(为什么?)和评论式(你认为怎么样?);从认识目标出发,提问又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又可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如提供True or False(判断性提问),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一些介绍人物生平的文章。如Madame Curie, Charlie Chaplin,Gandhi等,以及Office Equipment 等说明文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提纲或图表,即填空性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楚地了解有关顺序、数字、因果关系或获取更多的课文信息。

同时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Why is the invention of paper important?”这类问题易使学生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换个角度提问:“Why can we know what happened a thousand years ago?”如此设问,学生感到特别新鲜,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问题的灵活多样性,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发散思维,挖掘内涵

外语教学要适应改革开放和“三个面向”的需要,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意义,寓思想教育于外语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教育性,以便很好地落实“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这一大纲要求。如在学习SBⅡ,Lesson 35 Animals in Danger一文中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1、What wrong attitude do people have towards wild animals?

2、How can we do to stop animals dying out?

又如:SBⅡLesson 2 Walt Disney 一课,笔者有意识地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y are Disney’s films so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讨论,渐渐得出了结论:其作品充分反映了“智慧战胜强暴”,“邪不压正”、“勤劳才有收获”等这些人类永远歌颂的主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回答,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书目:

李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学英语(高中教师版)》第8期

单凌晨:“提问促进‘互动’”《学英语(高中教师版)》20第47期

雷水蓉:“关于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如何设计英语课堂提问? 篇3

课堂提问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良好的课堂设计具有以下教学作用:

1. 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

良好的课堂提问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促进作用,问题提出后,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自然会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教师巧妙的提问能帮助学生设疑,激活学生思维,能使学生立即进行积极地思考,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利条件。

2. 提示课堂教学重点,降低教学难度

一连串的环环相扣的提问能有效地把课堂教学重点有序地展示出来。学生对于长且难的文章可能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处才能理出头绪。如果教师能把课堂教学重点设计到问题中,抓住重点难点进行层层递进地提问,就能很好地化难为易,有助于学生把握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

二、 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的类型

1. 课堂导入型提问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就得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提问,很好地制造悬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渴求新知和探求奥秘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模块3 Unit 2 Language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兴趣,本人先作如下提问: What languages can you speak? 这个问题很简单,每个学生都会,学生也都踊跃发言。接着,在投影仪上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卡片,上面有中文、英文、俄语、法语、韩语还有西班牙语的“新年快乐”的祝福语,然后我问: What are the different languages on this card?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讨论发言。接下来我又问了如下几个问题:

a. Can you think of other ways that information can be exchanged?

b. Do you think English is important? Why or why not?

这几个问题同样受到学生的欢迎,讨论很热烈。

2. 新课传授型提问

在新课传授过程中的提问要特别注意突出重点的提问和化解难点的提问。抓住重点进行设计课题提问,对整节课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后,能以此为主导,把整节课很好地串联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例如牛津英语模块七Unit 2 Reading: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的重难点是:

a.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fluently.

b. 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medicines.

针对上面的第一个重点,我首先把新单词和重点词组写在黑板上,对于较难的还注上音标,然后问Can you read these words and phrases? 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开始拼读,遇到不确定的还相互讨论,这样做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然后我再教他们读两遍。经过这一过程,大多数学生对新单词和新短语就有了初步印象。对于第二个重点我设计了下面的两个问题:

a. Can you find out what happened to aspirin in 1900, 1971, 1977 and 2003 respectively?

b. Can you find out what happened to penicillin in 1928, 1940 and 1944 respectively?

针对这两个问题学生开始读课文,找答案。学生根据问题,迅速找到相关的年份。本来这是一篇说明文,比较枯燥,且生词多,但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年份把整篇文章串起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又让他们大声朗读含有重点生词和短语的句子和段落,找到答案后让他们把答案大声朗读出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有效地化解了难点。

3. 巩固复习型提问

在一节课快结束时,通过提问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述、总结,从而达到锻炼能力、巩固知识的目的。巧妙的提问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三、 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的原则

1. 在英语课堂上,提问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英语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的放矢。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目的一定要明确,要有针对性,首先要自问这些问题:导入新课时如何提问?突出重点时如何提问?化解难点时该如何提问?如何组织提问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如何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而提问?等。

2. 对于较难的教学内容,课堂提问要有梯度

当一节课的内容较多较难时,课堂提问一定要有梯度,即提问要有层次性。本来,在学到较难的或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时,学生大多有畏难的情绪,对之缺乏兴趣,甚至有厌学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提问尤其重要。课堂提问设计地不好会使教学内容更加晦涩难懂,反而弄巧成拙。而好的课堂提问则能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

3. 课堂提问要尽可能地生动有趣,形式多样

充满趣味性的,形式多样的课堂提问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钻研教学内容和思考问题。

提问: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篇4

课堂提问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等。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阅读教学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和阅读后提问。阅读前提问所设计问题应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复习旧知识,又了解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再慢慢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入课文内容,这样既科学又自然,学生容易感染。阅读中提问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并捕捉信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和目的等。阅读后提问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激发兴趣,情意共振

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方法多样,灵活妙用

从认识目标出发,提问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又可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如提供True or False(判断性提问),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一些介绍人物生平的文章。如Madame Curie, Charlie Chaplin等文章,以及说明文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提纲或图表,即填空性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楚地了解有关顺序、数字、因果关系或获取更多的课文信息。问题的灵活多样性,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发散思维,挖掘内涵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意义,寓思想教育于外语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有意识地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根据提示进行讨论,渐渐得出结论。通过问题的讨论回答,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方略 篇5

摘要: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积极提问,但很多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有效提问的方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有效提问 方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潜力。进行课堂提问,不仅对学生有好处,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能够在提问中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

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学生都会积极完成。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师应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兴趣,然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一系列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问题,并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融入问题中,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从教学内容出发

英语是一门灵活的语言,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英语的灵活性特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并且包含英语知识的问题,让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更好地沟通与交流,营造出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二、提出不同类型的英语问题

1.根据学生的记忆提问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学生从前学过的英语知识的小问题,能很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2.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提问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以及句型等知识点。

三、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的注意事项

凡事都有主次之分,初中英语教学也有主次之分。《矛盾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这充分说明了初中英语教师只有抓住了教学工作的重点,才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1.注意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营造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2.尊重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自尊意识,如果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否定学生的回答,或者指责学生的错误,就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极大地打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

四、结语

在英语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能在很大限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与教师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膀上的重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提出有效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篇6

关键词:问题提问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中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生命活动。合理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方法。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正确地进行英语课堂提问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提问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个体,循序渐进

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

如:阅读教学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和阅读后提问。阅读前提问一般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和导人新课来实现的,所设计问题应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复习旧知识,又了解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在学习SBIIILesson34 Gymnastics一课时,可向学生展现著名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图片,并设计以下问题:

①Who is your favorite gymnast?

②In which type of exercises did he/she win a gold medal?

③How many types of exercises do you know?

教师利用了学生喜爱体育明星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再慢慢地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Gymnastics上,这样既科学又自然,学生容易感染。阅读中提问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Fast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并捕捉信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和目的等。阅读后提问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激发兴趣,情意共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学习SBⅡLesson 58 59A Famous Detective一课时,可以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①Why was the young lady worried?

②Why was Holmes worried?

③Where was the red bell rope connected?

④Why did Holmes ask if her uncle kept pets?

⑤Why did Holmes and Wasten sit with the light on for half an hour?

Why did they turn it off later?

⑥What did they find in the uncle’s room?

Which 0f them do you think are related to the murder?

⑦Can you make a description about how the uncle was killed?

这样很快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三、方法多样,灵活妙用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将问题设置作了多种分类。从提问的程式分,提问有判断式(是什么?)、描述式(怎么样?)、分析式(为什么?)和评论式(你认为怎么样?);从认识目标出发,提问又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又可分为导人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如提供True or False(判断性提问),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一些介绍人物生平的文章,如MadameCurie,CharlieChaplin,Gandhi等,以及OfficeEquipment等说明文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提纲或图表,即填空性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楚地了解有关顺序、数字、因果关系或获取更多的课文信息。同时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Why is the invention of paper important?”这类问题易使学生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换个角度提问:“Why can we know what hap-pened athousand years ago?”如此设问,学生感到特别新鲜,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问题的灵活多样性,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重点和难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发散思维,挖掘内涵

英语教学要适应改革开放和“三个面向”的需要,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意义,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教育性,以便很好地落实“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这一大纲要求。如在学习SBⅡLesson 35 Animalsin Danger一课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①What wrong attitude do people have towards wild animals?

②How can we d0 to stop animals dying out?

又如:在学习SBⅡLesson2 WaltDisney一课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y are Disney’s films so popular a11 over theworld?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讨论,渐渐得出了结论;其作品充分反映了“智慧战胜强暴”,“邪不压正”、“勤劳才有收获”等这些人类永远歌颂的主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回答,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英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设计技巧 篇7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1. 缺乏新意雷同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样的,都会被硬塞在同一个框架之下,以相同的模式来进行授课。在此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学内容中的教学提问也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无论什么类型、什么重点的问题,最后都可以加上“是不是?对不对?”的后缀,让课堂教学变得死板而乏味。

2. 漫无目的满堂问。

在当今教学模式下,有很多老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常常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所理解的文本内容,通过叙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叙述过后往往就跟出了他们对“这个句式弄懂了么?”的提问,在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与消化时就继续进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吃不消,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厌倦的情绪。

3. 毫无准备盲目问。

有个别不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并没有对教学文本进行充分的理解与分析,然后凭借自己仅有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盲目地进行提问,例如“这篇英语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认为英语课堂学习是沉闷而无趣的。

二、优化提问设计

1. 紧扣教学主题,增强问题的针对性。

没有明确引导性的问题,会造成学生思维方向的混乱,不知如何进行问题延伸的思考。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要做到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将主体很好地凸显出来,做到每次提问必有收获,或引发思考,或强调重点;其次要注意英语单词的准确性,准确的用词加上恰当的句式,再通过教师合理的表达,把想要表达的内容正确地传递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问题的内容与侧重点,进而从容地抓住问题的主干,合理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的。

2. 引发认知冲突,增强问题的挑战性。

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往往是通过思想交流而碰撞出火花的。课堂的提问要在学生理解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开动大脑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并提出质疑,当遇到自己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就会主动与同学合作,通过相互之间的探讨与交流,合作解疑疑难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主动性,还能够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去进行团队协作,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3. 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问题的开拓性。

问题的类型应该新颖别致、灵活多样,且不可死板机械,杂乱冗长。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时段的不同,提出不同重点的问题,初读时的疏导性提问、深入研究时的探讨性提问、升华品味时的鉴赏性提问等。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意课堂上师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情况,当学生出现思想偏离或错位时,应当进行灵活的处置,把学生引导回正确的思路上,来继续教学活动。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正确回答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他们是求知者,在此之前他们对此不甚了解,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迅速准确地判断学生出错的原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引导问题,从而化解学生心中的疑难。切不可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或诸如此类对学生发展有不利影响的行为,否则会对学生造成心理阴影,使学生面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恐惧感,不仅不会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反而会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不利影响。

4. 针对学生特点,增强问题的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由此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到教材内容的问题,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本身的对知识接纳能力和掌握能力的不同,设计出专属与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融入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当,做到既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范围之内,又引起学生头脑中的“思维风暴”,发挥学生解答问题的主动性。在问题的设计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问题,就是如何掌握问题的难度,超越学生认知水平的设问,会给学生造成畏惧感,还没有进行过思考,就已经被问题“吓到”,进而丧失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过于简单的设问,学生则不用经过思考就能够轻易得出答案,又会使提问丧失其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教师对设问难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设问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其“度”的问题,既要做到融合知识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从而达到设问教学的最终目的。

有效设问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做好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与分析,立足于教材之上,精心设计问题,做到每一个问题都有其潜在的目的性与引导性,把握好问题的思维深度、范围广度和方法效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有效的课堂设问不仅能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教学活动在愉快而热烈的氛围中开展。课堂提问要在对文本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精心设计,让学生问有所思、答有所悟、学有所获。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提问,设计技巧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0(34).

[2]刘福柯.创建英语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0(Z1).

浅析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设计原则

提问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调动学生的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班型大、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 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提问多了, 教学进度难以保证;提问少了, 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很难了解;问题过难, 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问题过于简单, 则会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因此, 课堂提问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要问得新、问得巧、问得有深度, 必须下一番工夫。本文将就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设计原则的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分析。

一、目的性原则

某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 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 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 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有些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有些问题却又过于深奥, 学生无从答起, 课堂出现冷场。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设计的目的性, 一是指问题设计要针对教材, 在教学的关键处反复设置, 始终围绕教学的重点层层展开, 即从温故知新的复习到新课的导入、从语言知识的理解到言语技能的运用、从归纳总结到触类旁通的发散, 教师的设计应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和突出重点展开;二是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现阶段的所学知识和技能, 遵循教师的思路理解语言现象, 解决语言问题, 并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

二、科学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 保证科学性。问题的设计不能过深, 令人生畏;也不能过浅, 索然无味;不能过偏, 抓不住重点;也不能过泛, 内容空洞。要掌握好尺度, 运用“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原则。

此外, 设计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顺序和层次, 即要符合教材知识结构的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事实题到理解题再到综合归纳题。

因此,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 应全盘考虑, 注意提问的梯度, 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 要设计辅助性提问, 即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

三、趣味性原则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愉快的状态, 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 他接受外界信息的速度就会非常快。这就是说,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 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 还要善于在解决问题中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 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 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积极思维。

如在讲授Music一课时, 可以先抛出问题Do you like music?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 步步深入:

1.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2.What is your favorite song?

3.Who is your favorite music star?

4.Why do you like him/her?

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 课堂气氛随之活跃。

接着提出:What do you want to see today?给学生造成悬念, 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学生渴望破解疑问, 很快地就融入当堂课堂教学使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学习劲头十足,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整体性原则

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要尤其注意提问对象的整体性。在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不能只顾及积极举手的学生, 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学生。因为被提问的次数和频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被频频点名的学生很有可能对英语学习兴趣倍增, 学习进步明显;而被冷落了的学生, 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 从而导致班内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因人而异, 区别对待。对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性或记忆性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性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 甚至连所问问题准备请哪些学生回答,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五、启发性原则

教师应注意的是, 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 只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在哈佛大学的师生中流传着一句话:Th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 (教育唯一真正的目的是让一个人进入这种状态:即不断提出问题。)

许多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也往往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 但这些问题主要以机械性问题为主, 大多数不需要积极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这样, 设疑的目的———激活思维就无法实现, 设疑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如果教师巧妙地设置激励性问题, 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则会提高, 所以教师提问应力求精简实效, 适当提一些启发探究性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灵活性原则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提问也是一样, 要有灵活性。课前要精心准备问题, 但不能为完成提问而完全按计划机械提问, 因为课堂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教师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 一旦出现应灵活处理, 随时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 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的, 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缺乏答题的关键信息, 此时教师应设法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学生, 来帮助他们去思考问题, 而不是直接提供正确答案。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用另一种表达方式重新提出问题, 使问题便于理解。有时由于学生对正确答题缺乏信心而放弃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时, 教师应设法鼓励学生大胆预测问题的答案。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灵活提问, 注意因势利导,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 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注重提问的目的性、科学性、趣味性、整体性、启发性和灵活性, 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竞争的课堂气氛, 让一个个闪烁着奥秘之光的问号转化为学生智慧的火花。那样, 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 英语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魅力和光彩。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英语课堂提问设计艺术探究 篇9

一、当前英语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为此, 教师应科学的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拓宽学生的思维, 及时、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双向思维交流活动, 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但当前, 在英语课堂提问中, 仍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有待改进和优化。例如:

1. 提问方式单一, 展示性提问过多

研究显示, 在英语课堂中, 大部分的问题为展示性问题。教师为了练习语言而采取让学生用yes/no来回答问题的单一提问方式, 这样一来, 就无法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 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就大大减少, 使得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2. 问题设计的难度大, 思考问题的时间短促

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提出的问题难度偏大, 致使学生无法回答完整, 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很容易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失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 教师主导过强, 学生丧失提问权

在日常教学中, 许多教师居主体地位, 霸占了话语权, 对学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丧失提问的权力,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降低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使课堂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4. 提问的覆盖面小, 学生回答的机会不均等

提问的覆盖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情况。成功的课堂交流应该覆盖尽可能大范围, 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堂参与的机会。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知识面、参与的生数覆盖面小, 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勤于动脑的习惯难以得到培养。

5. 教学评价不够积极和肯定

课堂提问后, 许多教师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全面、认真、恰当的评价, 使学生无法获得成就感, 因而丧失自信心, 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优化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恰当的提问, 对于准确检查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有着积极作用。因此, 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提问, 采用有效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学好英语。

1. 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提问时不应过于盲目, 应随时注意学生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 正确把握提问时机, 及时提问, 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所以正确把握提问时机, 巧妙设问, 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 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2. 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

针对班级大, 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 英语教师应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 使优、中、差学生在回答提问的过程中, 都可以获取知识信息, 起到“优生能吃饱, 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 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 从易到难。

3. 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驾驭学生思维,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提问的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 (1) 单个回答, 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 (2) 小组讨论, 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 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其他成员补充。 (3) 全班讨论, 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 各抒己见, 最终得出统一答案。尽管提问方式有很多种, 但关键是运用恰当, 灵活运用, 不要让它成为一成不变的提问方式。

4. 适当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概率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 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因此, 教师要适当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概率,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说英语, 参与英语教学活动, 使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英语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事项

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做到因人施问

课堂提问要本着分层次提问的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可提一些浅显的表层性问题, 而这些问题直接引用课文信息就可回答, 这样易使他们产生参与感和成就感。对于中等生则可提一些深层次的细节性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归纳, 并根据个人经验补充相关信息。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提一些概括性、评价性问题, 从而给他们提供向更高层次冲刺的机会。

2. 及时评价和处理课堂提问

首先, 教师要先提出问题, 然后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准备, 接着再找学生来回答。其次, 学生回答问题难免出错, 教师不可见错就纠, 否则易打断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也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不完整或有错误的答案可采取课堂讨论式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 必要时教师应给予启发帮助。对于回答基本正确的学生, 则要及时鼓励表扬。

3. 课堂提问要适度、多样

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 要本着必要、适度的原则提问, 因为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满堂问”其实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 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 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 还要注意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除了“教师问, 学生答”模式外, 也可尝试“学生问, 学生答”或“学生问, 教师答”的形式,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

英语教学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篇10

一、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

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 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 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 有所发展和提高。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

例如, 九年级第15单元是一个有关保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话题。在通过上节课对濒危动物海牛的生活环境的了解, 引导学生对保护动物这个话题进行思考。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 教学目标是进一步了解动物们的生存环境和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对于动物园存在的优劣进行辩论。

首先用濒临灭绝动物图片让学生了解目前动物们和人类自己的生存状态;并由此思考动物园存在的优劣。其次, 课文阅读分三步走: (1) 默读一遍, 回答浅层问题。默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加快主要信息捕捉能力。在核对答案之后, 小组讨论解决知识点, 这以便让他们知道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 从而学会合作学习, 而不是不懂了就永远关上了思考的大门, 一味的等待老师的答案。 (2) 细读, 回答深层问题。这是第二遍阅读这篇文章, 可以问学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设计表格填写赞同的观点和反对的观点。 (3) 根据表格复述课文。我深知, 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复述课文可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这样设计之后激发了学生兴趣,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并作创造性的回答,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要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但在激发趣味的同时, 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 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例如, 我在教Schools in the U.S.A.一课中, 我以中国现实的小学、中学、大学、私 (公) 立学校为主题提问学生, 了解本国国情的学生们易如反掌地回答所有问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我也同时完成了单词教学) 。而后, 进入本课课文, 了解美国教育。学生们理解课文极快, 二节课后, 学生自己能将课文叙述出来, 有的学生还会进行中美两个国家教育对比叙述, 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独立表达并理解了课文, 而不是死记硬背。一次, 回收课文默写测验卷, 全班只有一个学生与课文相同, 一字不差, 其他所有学生通过自己语言及学会新句型, 理解性记叙这篇课文 (这是三个教时的测验结果) 。作者认为这样即能学会课文, 又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生也不会害怕背课文, 轻轻松松地完成英语学习。如有一个学生被同学戏称他为“猩猩”, 某同学与他对话, 故意问他“Would you like bananas?”“I think you like them very much.”听到这话全班哄堂大笑, 连我都忍俊不禁。一篇课文, 就在这热闹声中结束。学生们即快乐, 又学到了新知识。一个优秀的教师, 就好比是一个好导演, 他不应该在课堂上滔滔不绝, 一言堂, 应该充分发挥其才智,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导演好每堂课, 甚至是每一句型训练,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英语水平才有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三、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语法教学师生都感到枯燥乏味, 气氛沉闷。语法复习课要上得生动活泼更非易事。如复合句中的状语从句种类最多, 共有九种。用法也较复杂, 如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并利用记忆法中的首字缩略法, 即:时地原条目, 比方让结, 分别代表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目的、比较、方式、让步和结果这九种状语从句。

但上面这一缩略句也不太好记, 教师可以再发散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设想一种情景帮助记忆。如你正在编一本书, 书中要用到许多有关时间、地点的条目, 但原来的一些条目编排没规律, 你现在用比较的方法, 按一定的规律让它们结合在一起, 这样就好记多了。

复习用法时, 教师可按照上面的次序,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哪些从属连词, 常用的有哪些, 分别可以引导哪 (几) 类状语从句。教师可以写出或打印出一些句子叫学生辨别说明在用法和意义及结构上有何不同。这里以as为例, 如:

(1)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in the evening as people were travelling home. (时间)

(2) As he is too young, he can’t dress himself. (原因)

(3) Child as he is, he has written several poems. (让步)

如要进一步复习、比较, 归纳as的用法, 可以启发学生突破状语从句的框框, 引导学生说出诸如:

(1) As I know, what he has said is not true.

(2) He’s bought the same dictionary as I have.

(3) I’ll tell him such a story as you’ve told me.

这样, as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as作介词的用法也得到了复习巩固, 学生的思路, 始终处于兴奋点, 活跃了气氛, 提高了效率。这一方法用在复习句型转换上效果也很好。这里由于篇幅所限, 不再举例说明。

上一篇:大作用下一篇: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