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研究论文

2022-04-25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及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教师提问及其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师提问口语输出教师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互动模式,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输出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研究论文 篇1:

线下教学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的教师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更好的实现语言输出,更好的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对于英语课堂提问的研究,课堂提问的定义和作用,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类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策略,有效进行课堂提问,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提问;策略

一、国内外对于英语课堂提问的研究:

当前课堂提问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教师提问的类型,功能;提问的技巧;等待时间;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等问题上。很少从用语用角度对课堂提问进行分析评价。然而,语用学的理论实际上潜在地影响着教师课堂提问,采用适当的语用策略。可倾听学生的弦外之音,使学生能以言行事,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提问在教师课堂话语中了相当的比例,教师课堂话语是国外语言学家近年来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unan 1990)。White and Lightbown (1984)用录像设备摄录一个外语教师的一堂课的活动,其中观察在一堂50分钟的课堂中教师提问了427个问题。Tsui(1993)分析了香港的英语课堂教学情况,发现70%的课堂话语活动是:老师提问学生—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供一定的反馈。因此,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外语课堂教学的提问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国外对于课堂提问的研究:

Richard 和Lockhart(1996)提出课堂提问的六条理由:(1)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2)可鼓励学生集中思考课堂的内容。(3)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的话语。(4)有助于教师阐述某些结构和词汇项。(5)教师能通过学生的回答核查学生的理解情况。(6)有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

Long and Sato(1993),Brock(1986)和Nunan(1987)等对提问的分类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与论述。他们提出了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与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的划分。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經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Long and Sato(1983:280)发现在他们研究的课堂中,需要学生作答的问题有79%为展示性问题。他们提出,“这一结果表明,与许多二语教学专家所建议的相反,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很小一部分”。Brock(1986)的研究说明,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Nunan(1987)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当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语境的话语。

教师在提问以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长短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目的语言的提问进行处理。Rowe(1974) 提到,在他所观察的课堂里,总体说来,教师在指定一个学生回答提问时,等待的时间还不足两秒钟,如果三秒钟后学生还不能回答,教师就要干预了。因此他强调,当教师确实有耐心将等待的时间延长到三到五秒或更长时,更多的学生会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提问分配是指教师均等的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思考的提问技巧。Nunan(1991)观察到,教师更倾向于将提问的范围集中在教室的一个特殊的区域,通常是集中在教室的前面与中间部分,越到后面与两旁,教师的提问就越少。

国内研究: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涉及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文章与调查并不多,内容涉及教师话语的形式、功能及效能优化等方面。近几年国内还出现了一些实证研究。胡青球等(2004)调查与分析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四位外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模式,揭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模式特点。吴霞辉(2003)在她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部分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几乎100%的学生认为老师都有他们最偏袒的学生,在课堂上频繁的叫这些学生回答问题。这些研究为广大一线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研究是借用国外的已有理论,重复研究多,结论创新性不大,预料范围有限,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仍需进一步验证。

二、课堂提问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提问也属于课堂互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也可以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很好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Richard 和Lockhart(1996)提出课堂提问的六条理由:(1)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2)可鼓励学生集中思考课堂的内容。(3)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的话语。(4)有助于教师阐述某些结构和词汇项。(5)教师能通过学生的回答核查学生的理解情况。(6)有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

在英语课堂上,提问能给予学生动力和机会来产出语言,它可促进师生互动,并让教师及时从学生中得到教学反馈。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处于和谐的英语交流互动状态,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当今盛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正如郑树棠(1997)所说,“课堂提问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还以通过提问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Richards & Lockhart 1996:185)。课堂提问也是教师话语的主要组成部分。香港中文大学的Amy Tsui(1995:23—51)就把教师话语分为三部分:1,教师对课文、语法等的讲解;2,教师对学生的提问;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反馈。她指出,教师提问在教师话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当前课堂提问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教师提问的类型,功能;提问的技巧;等待时间;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等问题上。很少从用语用角度对课堂提问进行分析评价。然而,语用学的理论实际上潜在地影响着教师课堂提问,采用适当的语用策略。可倾听学生的弦外之音,使学生能以言行事,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类型

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一般有四种分类。1. 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指的是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的问题,比如:Does the moon revolve around the earth? 而开放式问题指的是有多种可能答案的问题,比如:What qualities does a good teacher need? 2. 展示型问题(display questions)和真实型问题(genuine questions),展示型问题指的是:老师 3.低层次问题(lower-order questions)与高层次问题(higher-order questions) 4.由Bloom提出的问题分类:(1)知识型问题,即需要回忆的基本概念、术语、事实等相关问题;(2)理解型问题,即通过比较、翻译、解释、描述要点来理解事实与观点的问题;(3)应用型问题,即需要再不同的情境中应用已有知识、事实、技巧与规则的问题;(4)分析型问题,即通过识别关系、原因、动机、寻找证据来支持主要观点的问题;(5)综合型问题:用不同的方式综合各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或创新想法的问题;(6)评价型问题:在一系列标准基础上通过对想法信息做判断来证明或呈现新观点的问题。

四、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策略

1.预先设计好问题

精心的问题准备是进行有效提问的前提。教师在上课前需要事先设计好问题并且注意考虑下列几点:

(1)确定提问的目标

(2)选择提问的内容

(3)  组织提问的语言

(4)写下要提问的问题

2.设计问题的策略

Sanders提出“好的问题能包含更广发的想法,是围绕各种思考方式设计的。好的问题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性及评价性思维而不是只注重所学知识的考查”。

可以设计一下类型的问题:

(1)引发思考的问题

(2)有挑战性的问题

(3)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4)参考型问题

3.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包括控制提问的顺序、时间、步骤、难度等。

(1)提问顺序

一般来说提问问题是由易到难,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封闭式问题到开放式问题,从聚集型问题到发散型问题。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慢慢增加难度。比如,刚开始由低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礎上,增加挑战性,开始提问高层次问题,需要把知识运用起来,需要运用高阶思维能力,真正理解运用、拓展。

(2)调整转换

每个学生水平不同,在提问时如果有学生答错或不会回答,老师可以先提示,如果还是不会,那么老师要及时调整,换另外一位同学来回答或者来补充。让课堂更加有效,并继续顺利展开后续教学活动。

(3)追问

追问主要指的是当学生回答比较单一时,老师可以继续提问,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让学生表达更多一些。当老师提问“What are your hobbies?”,学生只回答“I like swimming.”,这时,老师可以追问以下问题:“Why do you like swimming?” “How often do you swim?” “Can you swim well?”,这样学生能更好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更好的进行描述。

(4)重复

老师可以再重复问题,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保全班同学都能听懂问题,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答案。特别是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重复策略,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延长时间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非常重要,不能太短,太短了,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无法给予较好的答案,研究表明很多老师课堂提问后等待时间过短,一般来说等待时间在5-8秒比较恰当,具体等待时间还取决于问题的难度。

4.评价策略

评价也是教师提问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的反馈与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回答是否准确,正向反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正向反馈包括表扬,如“excellent,wonderful,well done,very good,great,terrific....”,这些话语可以激励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反馈也包括纠错,可以先肯定学生,然后委婉的指出他的错误,帮助学生进步。

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增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不只是表现在语言准确、词汇丰富、表达能力强,更表现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恰当的表达,有效进行交际。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构建一个语言环境使得教、学、用三结合。课堂提问体现了会话的语用意义。“意义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动态地生成的”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构成语用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对话中准确把握语言意义,逐步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教师在提问中解惑、授业、传道;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培养语用意识,练就语言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能力。恰当运用提问策略可以更好的发挥提问的效果,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清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

[2]吴霞辉.Uneven allocation of teachers’attention to             students[J].中国英语教学,2003(4).

[3]吴冬冬.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提问模式的可行性探究[J].英语广场,2019(10)

[4]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话语分析[J].中国外语,           2007(1).

[5]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北京.

[6]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作者简介:邵理燕(1983.10-)女,汉,江苏泰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语言教学。

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大学基于 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项目批准号:2020SJA2422

作者:邵理燕

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研究论文 篇2: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及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教师提问及其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师提问 口语输出

教师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互动模式,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输出能力。教师提问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对于学生口语输出的研究较少。口语输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外在因素。本文研究目的是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现状,并探讨改善初中英语教师提问是否会对学生口语输出造成影响。

1 核心概念阐述

1.1 教师提问

问题是任何带有疑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提问是为了引发学习者的口头陈述或手势表达的反应。Kathleen Cotton 认为在课堂环境中,教师提问指的是一种传达给学生学习的内容的教学提示或刺激,并指导他们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教师观念中的提问,仅仅是从句子中是否包含问题这一角度来考虑的,而不是从能否引起学生的反应这一角度来考虑。在瑞格看来,只要学生发生了思维反应,能引起学生的讨论,都可以算做是提问。

有学者认为,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若干问题用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还有学者明确指出课堂提问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是“对话”。提问是一种交往过程,交往的目的在于理解,因此提问的过程是教师通过问题的展现,促进学生进行的理解的过程。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把“教师提问”界定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以期得到学生的反馈的一种教学行为。

1.2 学生口语输出

有效语言输出是指由教师提问引出、由学习者完成的,符合或稍稍超出学习者语言水平且有重点结构、语义准确、交际功能完整的语言表达,其中包括口头输出和笔头输出。

口语输出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口语输出一般指的是在二语课堂的互动活动中,由输入和输出产生的一种形式。口语输出不仅是二语习得的产物,而且是二语习得的有效动力。强调其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注意他们语言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口语水平。 关于口语输出没有确切的定义,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中的口语输出是指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情况。

2 教师提问对学生口语的影响

(1)初中英语教师对教师课堂提问有着足够关注,但对口语输出缺少关注

在访谈中,当问及被访教师“是否在课堂上经常提问”,教师们异口同声回答经常。当被访教师又被问及“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被访教师说:就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还有教师认为提问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避免学生走神。可以从教师的话语中看出,教师们都意识到了提问重要性,并积极实施。随后研究者又问被访教师如何看待课堂提问与学生口语之间的关系,教师们都一致认为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提问使学生不得不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必然会对口语输出水平有积极影响。当追问及被访教师“那您在课堂上是否特意注重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教师回答“没有,中考又不考口语”。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虽然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但并有注重学生口语输出的重要性,更没有注重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口语输出。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口语输出缺少关注。

(2)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单一

所有教师都反映他们会提前设计问题,特别是开放性问题,都会提前设计好。大多数教师表示会课前设置一些问题,不过只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但是课堂上是否提问开放性问题要取决于教学时间。从课堂教学情况看,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中很多不是教师备课时准备的问题。研究者问到“课上提问的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回答:回忆性问题,或者是在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也会提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有老师说一般不会提问开放性问题,因为预想到学生不会,怕耽误太多教学时间。结合 10 节英语课堂观察结果来看,教师课堂上大多提问的是回忆性或事实性问题,综合性和评价型问题很少。这说明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单一,促进学生口语输出的推理性和开放型问题偏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口语输出,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教师课堂提问后候答时间不够充足

当问及“提问后,您一般怎么做?”被访教师回答会给予学生思考时间,随即追问等待时间是多久,大多数教师表示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简单的问题会不给思考时间,稍难的问题会给1 到 2 分钟的时间思考。对比课堂观察结果,教师行为有很大差异,在课堂上教师不给学生思考时间,或者给 1 到 2 秒的时间。从中看出,教师为了把握教学时间和完成教学内容,不会在等待学生回答上给予太多时间,使得学生思考时间减少,口语输出相对减少。

(4)教师课堂提问后反馈内容过于简单,反馈方式以简单性正反馈为主

当问到“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您通常怎么做?”大多数被访教师回答会鼓励表扬学生。只有2 位教师表示除表扬肯定学生回答外,还会追问一个“why”,当被追问缘由时,两位教师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说一些。当问到“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您通常怎么做?”所有老师都说不能批评学生,那样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老师会直接给学生纠正,自己说出正确答案。有的老师不会直接自己纠正,而是让其他学生纠正。有的老师表示会引导学生自己纠正,但是会考虑学生程和教学时间,引导似乎做的不充分。结合 10 节英语课堂观察结果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正确回答采用简单的表扬肯定,比如说 GOOD!GREAT!等。对学生的错误回答,大多教师会直接改正。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任何反馈。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虽意识到应该对学生回答进行反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忽略这个教学行为。由此可以得知,教师对于学生回答倾向于简单性的正反馈,纠正性反馈采用较少,其中直接改正采用较多。

【参考文献】

[1]周军平.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2006,3.P69-72

[2]刘雄姿.外语课堂教学中纠错性反馈研究综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5.P74

[3]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P34-37

作者:陈璐

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研究论文 篇3:

小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行为研究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通过在课堂中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做出预期的回答,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大问题,如:提问过小、过浅、过易;提问的学生面不够广;教师课上提问的技能欠缺。

关键词:提问;频次;候答;理答

课堂提问是小学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1.概念

在《西方教育词典》中,对提问的概念界定主要从提问的意义角度进行阐述,即“提问既作为了解学生学到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的手段,又可作为教学技巧的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逐步做出教师预期的回答,或鼓励学生为了培养他们自己的洞察力而对他们的亲身经验进行考察。另一个意义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不仅能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且能自己组织问题并求得答案”(心理学百科全书199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通过在课堂中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做出预期的回答,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其中,提问的过程主要包括发问环节、候答环节、叫答环节以及理答环节。

2.研究过程

本研究向学生发放问卷270份,收回247份,回收率91.5%,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98%。通过听6位教师的常态课,对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行为观察、分析并与学生问卷归类,整理得出以下结果。

2 . 1 提问的频次

如表1所示:6位教师上一堂课平均提问了82次,大约用了4分钟,占整堂课时间的11%。如表2所示:被提问1~2次的学生较多,共有42%,3次及3次以上的有19%,提问覆盖面达61%,但是班上还有三分之一多的人(38%)没有被提问,而被多次提问的学生有32%。而这些复答率高的学生中没有一个是“差生”,他们一般是班长、课代表、英语组长、成绩好或较活跃的学生。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在学生的座位中前四排是提问易发区,坐在那里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提问,前四排学生被提问次数占教师总提问次数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教师在提问分布上,偏爱让某一些学生或某一区域的学生回答。

2 . 2 候答时间

候答是教师给学生回答问题的停顿时间。通过课堂的观察发现,如表3所示:63%的学生认为有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37%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大多数学生还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问题的,但还有37%的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这些学生在班上的成绩基本上属于中下水平,说明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关注不够,缺少耐心。

2 . 3 提问的类型

通过本人的课堂观察发现教师缺乏提问的技巧。教师的提问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事实的事实性问题和封闭性的问题,而推理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发散性的问题几乎没有。

2 . 4 理答行为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反馈。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学习是通过教师与学习者的交往互动而进行的。”而教师与学生互动主要通过提问和反馈进行,即大都遵循IRF模式,首先教师启动(initiation),然后学生回答(response),教师再反馈(feedback)(Holland, Shortall 1997)。通过观察发现(见表3),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以口头表扬为主(61%),有时让全班学生表扬代替教师表扬(19%)。发小贴纸奖励(47%)主要在低年级采用。研究也发现,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扬语比较单一,主要是:yes、good、very good、O.K.。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会继续提示的占70%,叫别的同学回答占57%,会批评、训诉的只有10%,说明教师还是比较尊重学生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适应,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就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产生自豪感、成就感。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大问题。

(1)提问过小、过浅、过易,有些根本没有提问的价值。因为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造成表面“积极”与“热闹”。许多教师片面理解问题教学理论,整堂课都是用问题来教学,但是 “满堂问”其实是“满堂灌”的翻版,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负担。这与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相悖的。虽说学生参与了,但思维实际上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上,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启动,长此以往,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2)提问的学生面不够广。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与班级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由于每个班级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教师所提的不同问题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对于认知水平低的学生而言,问题的设计应符合他们的知识水平,而对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应设计难度高的问题让其回答,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英语课上都有收获,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提高思维能力。

(3)教师课上提问的技能欠缺。教师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掌握和运用提问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叫答方式单一、候答时间过短或缺失,以及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过于简单笼统、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教师提问技能的不足,从而导致了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提问,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M.N.马赫穆托夫曾提出“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如何提出问题。然而,现在课堂提问已被“师问生答”“一问一答”“分组问答”的陈旧模式所垄断,形成了千人一面、约定俗成的固定模式,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催眠曲,课堂提问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和作用。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艺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编委会.1996.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Holland, R. Shortall T. 1997. Classroom research and research methods[M]. Birmingham: The Center for English Language Studies.

作者:胡小萍

上一篇: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研究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