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2024-05-31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精选十篇)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篇1

( 一)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2000年前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全国各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由于社会评价低、高校扩招、学历低、就业难安置、教学质量等问题的出现是许多中职学校面临的严峻考验。制约发展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源年龄不齐,文化素养低,其中大部分是思想品德与学习比较落 后、自身缺点较多的学生。

2. 中职学校教育资源较差,教育设施设备陈旧、缺乏。

3. 学生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因素存在。

4. 师资队伍大多是后期转型的教师,专业教师缺口大。

( 二) 中职学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许多中职学校最初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时候是没有舞蹈课的,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舞蹈房配置不达标、缺乏多媒体配置。

2. 舞蹈专业教师没有经过培训或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转型的。

3. 教学内容单一陈旧,缺乏针对性,与实际需求脱轨。

我校也是在近几年才正式开设舞蹈课的。随着各种技能比赛、舞蹈大赛、演出活动的增加,学校才逐渐开始重视起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来。 我们的学生90% 来自农村,从来没接触过舞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研究舞蹈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研究教学、不断创新,找出适合我们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块的校本教材。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块设计

( 一) 设计理念

改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随意化、内容单一化、舞蹈拔高等现象,让学前教育专业具有明显专业特色,做到因材施教、因专施教、因职施教。让舞蹈教学内容实用化、简单化、趣味化,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升教育平均值。

( 二) 指导思想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中提出的: “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与本领”的指导思想。

( 三) 基本内容

( 四) 实施效果

学生通过舞蹈模块教学的学习后,学习兴趣浓了,学习效率提高了; 上岗工作后能够组织各种演出活动; 有些学生在 幼儿园开办舞蹈特长班,收入提高了; 有些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舞蹈考证和培训; 近些年来各种技能比赛我校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中职学校学前专业舞蹈模块的完善意见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现况分析论文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语数外的教学,而是不断扩展,增加了音体美的教育。音乐的教育尤为重要,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音乐教学是目前我国培养幼师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高职和中职学生的重要的必修课之一,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舞蹈教学又有很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本文主要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并且如何提高舞蹈教学的课堂效益,为中职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提供几点改革和看法。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的建立未来的教育事业。学校通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素养和对艺术的兴趣,去理解生活中美的事物。同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期能够达到创造美的能力,不断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并且促进学前儿童各种因素的发展平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目前国际教育学界非常重视的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主动学习,例如可以创造一些教学情境来协助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中,舞蹈是必修课,通过学习舞蹈学,可以让学生展现形体美以及节奏美,抒发自己的情感,并且也能够陶冶学前儿童的情操。由于学前儿童舞蹈课程的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自身对于舞蹈学理论的素养以外,还要懂得处在学前儿童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多多总结,提升学前儿童对于舞蹈学习的能力。

一、中职学前教育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

1.舞蹈学课程本身的需要。舞蹈学作为一门艺术课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是一门可以展现学生的形体美以及节奏美的艺术课,主要依赖的是人的肢体。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以及肢体的协调情况也不尽相同,或者是力量上的悬殊等种种问题都会影响到一个舞蹈舞姿的美观以及舞蹈形象的塑造。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教学,将课堂效益发挥到最大,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教学质量。2.处于中职学生年龄的生理需要。对于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大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是身体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此阶段不能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可能会导致骨骼发育上的问题,也有可能会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舞蹈教学,这样就可以避免对学生身体上的损害。并且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通常是初中毕业后上中的职业技术学习的学生,年龄大都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他们往往都是生理成熟要先于心理成熟的,这样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教学难度,例如,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产生,自尊心的逐渐发展以及逆反心理的萌生等等一些心理特点,基于这些心理特点出发,要求教师必须要制定适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必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而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教学质量。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舞蹈教学仍处在一个初级的教学阶段,教师的教学实践基本上采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学前儿童舞蹈课程的特殊性,以及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已脱离了学前儿童舞蹈课的实际需求。对于如何合理安排中职学生对于一些舞蹈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舞蹈基本技能并且灵活运用于以后学前儿童的舞蹈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所存的现状来说,首先,中职学校中舞蹈的师资力量过于单薄,并且也存在教师的舞蹈功底不扎实的现象,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对艺术教师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导致一些教艺术的教师资源匮乏,并且中职学校的教舞蹈的教师大部分都是艺术系毕业,舞蹈学这门课只是众多必修课程之一的课,并没有仔细研究过导致教师的基本功底并不扎实;其次,目前所用的舞蹈教学教材的大纲不明确,并没有规范化的教材,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由于每个学校对于舞蹈课的要求和目标都不尽相同,所以适合中职学生学前教育的学生的教材很少;同时课程上的设置也不合理,学习课程地理论知识相对来说较短,中职学生一般在校学习两年,对于之前的学习生涯中有可能并没有接触过舞蹈的学生来讲,由于课程上的不合理,导致对舞蹈学的认识不;此外,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由于中职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所以对舞蹈这门艺术课的接触并不多甚至没有接触过,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的实践活动开展并没有那么顺利。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通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素养和对艺术的兴趣,去理解生活中美的事物。同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期能够达到创造美的能力。由于中职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以及舞蹈学这门艺术课本身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才能够跟更好的促进舞蹈教学在中职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示范教学;教学质量

中職学校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整体素质不高,而舞蹈教学又需要在短时间里完成许多教学任务,给中职学生的舞蹈教学到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育强调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势在必行。现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和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进行探索研究。

一、依据培养目标,分层次进行舞蹈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舞蹈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能力,掌握幼儿舞蹈的表演、创编,以及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根据这一目标,舞蹈教学内容可按层次分为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三部分。

1.第一层次: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

中职生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舞蹈虽然是一种美的艺术,但舞蹈训练却枯燥漫长,充满艰辛。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承受能力差。一开始接触到单一而辛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往往会产生退缩的情绪。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这部分是舞蹈课教学最基础的内容,也是初学舞蹈时的重点,并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2.第二层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

学生通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可以了解和继承我国民族民间的优秀舞蹈,开阔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掌握大量的舞蹈词汇,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组合的反复练习,提高身体各部位的灵活程度,加强四肢的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寻找美的感觉,增强舞蹈感染力。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所以,组合的选择是不容忽视的。

3.第三层次:幼儿舞蹈学习与创编

幼儿舞蹈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幼儿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它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的情趣,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通过幼儿舞蹈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舞蹈表现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习并掌握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逐步提高学生对幼儿生活的观察、积累、提炼的兴趣和能力,为适应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服务。

(1)实践部分。①幼儿基本舞步,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启迪伴奏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舞步教学训练,将有助于幼儿音乐、动作、节奏感等多方面的发展;②幼儿律动,这是幼儿的身心特点,也是感知音乐、舞蹈特点而形成的;③幼儿歌表演、集体舞,这是属于幼儿园面向全体幼儿的普及型歌舞教材。

(2)理论部分。①幼儿园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及组织形式;②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③幼儿舞蹈的创编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动作的发展规律,并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积累幼儿舞蹈素材。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系统地学习幼儿舞蹈教学内容时有更多舞蹈创编的素材。

二、运用示范教学,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

1.示范教学在舞蹈课中的作用

舞蹈的特性是人体运动的艺术、动态艺术,这决定了舞蹈教学离不开“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初学者对舞蹈的概念很模糊。教学时,需要采用示范的方法使学生对动作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进入学习舞蹈的境界。视觉是舞蹈认知的窗口,是对所有动作认知的直接来源。学习舞蹈时,首先是用眼睛观察教师的示范,把视觉感受通过三级神经元传递到大脑,产生视觉形象,对动作进行认知和分析,再用自己的肢体进行实践。所以,在舞蹈教学中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2.合理有效地运用示范教学

(1)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舞蹈必须经过认识、模仿和熟悉三个阶段,教师在授课时,应让学生先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和文化背景、动作的韵律风格及特点,再准确示范基本动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动作最初的视觉印象。然后,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完善已形成的动作表现,逐步把动作连贯起来,从而形成动作定型。在舞蹈课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交替进行的方式。整体示范可在最初使用,意在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完整的印象,再采取分解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作的环节,这也是学生掌握动作的必备途径。这样,不仅顺应了学习动作的心理规律,也激发了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轮流让学生站在第一排上课,课堂上分组练习时每组再示范一次,这样学生基本都能在脑海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动作形象。

(2)讲解和示范交替进行。舞蹈靠动作来传达情感,如果只顾示范而忽略了对动作要领的讲解,学生学习时极有可能不得要领,因而舞蹈课上的语言讲解也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示范能力,还要善于使用简洁、明了、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提示、引导,还要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帮助学生把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内容。舞蹈是美的艺术,而舞蹈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舞蹈教师应不断采取各种形式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舞蹈素质,还应懂得提高教学质量的示范教学方式。

(3)示范教学中艺术地运用语言。恰当、形象、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具有很大的魅力,每时每刻都左右着教学进度,成为调节课堂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委婉的语言是内在的关怀,作为教师不仅要用严谨、清晰的讲解,使学生准确领会、掌握动作要领及技术,还要通过不断地赞美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动作时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如果分寸不当很容易伤其自尊,导致学生从此对舞蹈课产生抵触情绪,而形象的语言则能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集体复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体现在教师课堂上的传授,而且体现在学生课后的复习过程。中职生学习自觉性不高,课后往往不会主动复习,而课堂上存在的许多问题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复习时逐步解决。在所有的复习方法中,集体复习是舞蹈课后复习的最佳方法。其优点有以下方面:

(1)它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利用众多人的能力回忆和展现舞蹈的全局;

(2)集体复习会给有舞蹈特长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在复习时起到“小老师”的领头作用;

(3)分组进行,能使学生有间歇缓冲的机会,产生新的力量,把动作做得更加准确。在分组轮换训练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动作更优美、熟练。

另外,集体复习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音乐和节奏对舞蹈不仅起到烘托作用,还具有进一步刻画形象的功能,使回忆更加连贯、准确和完善。

总之,在进行中职学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参与实践,这样才能强化学生文明行为,提到素质教育水平,陶冶美的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出胜任幼儿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林小清.舞蹈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大舞台,2011(06).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篇4

一、舞蹈教师学前教育思想有待提高———加强教师职前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前素养

在教育三要素中,教育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育者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管理风格、人格魅力和气质等都会影响受教育者,因此本文首先从中职舞蹈教师入手,深入了解中职舞蹈教学中有关师资的现状。从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所学专业来看,大多数的舞蹈教师都是从专业的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毕业的,他们虽有过硬的、扎实的舞蹈功底,这自然是有益于学前教育的中职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大都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毕竟学前舞蹈与专业的舞蹈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那么就在这样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理念的舞蹈教师的带领下,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不会太高。

针对这一现状,中职教育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职前培训,其中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将培训重点放在学前教育理念的渗透方面,如果有条件的话,可提供给中职舞蹈教师走进幼儿园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中所需要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懂得专业舞蹈与学前舞蹈的区别。经过这样的亲身实践,舞蹈教师才会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选择更适合学前教育中职生掌握的舞蹈知识和技能,这样舞蹈教学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学生应对未来工作的自信心才会有所提高。

二、生源门槛低,教学质量差———提高招生门槛,改善教学质量

虽说:“没有不好的老师,只有不好的学生”,但是不可否认,生源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比如:很多学前教育中职生先天肢体不协调,无论教师怎么教都教不会,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会大大影响舞蹈教学的质量。此外,部分学生本着“混中专文凭”的态度来上学,不遵守舞蹈课的纪律,不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样都会影响舞蹈教学的进度等。中职学校招生门槛较低,中职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质量较低。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帮助中职教育逃离这种困境,中职学校首先要做的是提高招生门槛,提高笔试成绩,提高面试标准,只有生源质量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升,否则中职将会一直陷入“差者更差”的“死循环”中不能自拔。

三、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职业特点不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职业特点

中职与普通高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的目的不同,普通高中是以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主,它是为进入大学做准备的;而中职是以技术性知识的学习为主,它是以就业为主要目的。因此中职更注重的是学生技能型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突出技术性,“中职”才是名副其实的中职,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教授的理论性知识远远多于技能性的知识,这大大违背了“职业”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在这样主次颠倒的教学模式下,让本来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就远落后于高中生的中职学生更显卑微,使其的行业竞争力更显低下。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舞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在不放弃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着重教授学生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比如:幼儿舞蹈创编的方式,舞蹈队列队形的变化等;或是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去幼儿园见习或实习的时间,让其在现实的幼儿园教学中去掌握幼儿舞蹈的知识,这样才是最适合学前教育中职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本文从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学前教育中职生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角度深入谈论了当前中职学前教学舞蹈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较为粗浅的对策,衷心希望我们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质量能够有所提升,我们的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能够大幅度提升,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幼儿园教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琦敏.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6(6).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篇5

第一年 第一学期

一、舞蹈理论(1/2/3)

学前专业的舞蹈理论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舞蹈艺术的时代特征等问题。舞蹈理论共分两大类:一是舞蹈基础理论,包括舞蹈哲学。舞蹈社会学。舞蹈形态学。舞蹈美学等内容;二是舞蹈应用理论,包括舞蹈编导学,舞蹈表演学,舞蹈教育学等内容。

第一章 舞蹈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节 舞蹈的发生

一、舞蹈从何时发生

二、为什么舞蹈

(一)为求得精神寄托而舞蹈

(二)为得到情感宣泄而舞蹈

第二节 舞蹈的发展

一、从纵向角度看,舞蹈的发展遵循舞蹈要适应时代需求的规律。

(一)时势造舞蹈

(二)舞蹈助时势

二、从横向角度看,舞蹈发展遵循在传播与交流中为我所用的规律。

(一)直接引进外来舞蹈,丰富本国民族舞蹈生活内容。

(二)对其他民族的舞蹈文化进行自我理解,并借题发挥为自我的舞蹈主张。

(三)参考其他舞蹈种类的训练体系,学习他们的创作经验,完善民族的舞蹈教育,提高创作和表演水平。

三、从辩证角度看,舞蹈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第二章 舞蹈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舞蹈的基本载体

一、人体有节律的表情动作是舞蹈的基本载体

(一)舞蹈的物质载体

(二)人体动作的特性

(三)舞蹈动作

(四)人体有节律的表情性动作是舞蹈的基本载体

二、舞蹈语言

(一)舞蹈词汇

(二)舞蹈语句

(三)舞蹈段落

第二节 舞蹈的其他构成要素

一、舞蹈音乐

二、舞蹈服饰

三、舞蹈道具

四、舞蹈灯光

五、舞蹈布景

第三章 舞蹈审美

第一节 舞蹈审美的建构

一、舞蹈审美的历程

(一)在“体悟”中审美

(二)在“观赏”中审美

(三)在“审丑”中“审美”

二、舞蹈美的构成(一)人体美

(二)人体动态美

(三)人体动态意象美

第二节 舞蹈审美的心理

一、舞蹈审美的心理过程

(一)审美客体

(二)审美主体

二、建立正确的舞蹈审美态度

(一)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二)建立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审美心向

1、本篇学习的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舞蹈理论”,使学生初步了解第一章“舞蹈的发生和发展”,第二章“舞蹈审美”,要求学生从中具体掌握更多的舞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舞蹈素质和对舞蹈的认识,目的是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来面对今后的学习生和工作。

二、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一)人体自身及各部位运动

(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

兰花掌、虎口掌、巴掌、半握拳、实心拳

单指、剑指

勾脚、绷脚、脚

山膀位、按掌位、托掌位、提襟位、扬掌位

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弓箭步、虚步

(三)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基本姿态和动作

1.手臂的基本姿态,这是手臂的完整姿态,也是做各种动作和物资时不能离开的基本手臂姿态,它是在单手臂基本位置上由双手配合而成,它已经包括完整的身体方向,头,眼,和动作的韵律。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托按掌、山膀按掌、斜托掌、冲掌、提襟

2.单手基本动作;无论手臂怎样移动,动作路线要圆,臂行呈弧线。动手先动腕,以腕带动手,这是很重要的规律。

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晃手、摇臂、云手、盘手、小五花

(四)达标要求:了解人体自身及各部位运动规律,掌握舞蹈动作术语。舞姿时动手先动腕,先由手腕拎起,以腕带动手,强调手眼、身法的配合,动作刚柔相济。

三、基本动作、技能训练

(一)身体各部位的中间活动训练

使学生学会动作自然,协调,并同音乐和谐一致.促进全身的发展,增强所有动作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节奏感和对动作的敏感.头颈部、肩带、腰部、胯部、腿部柔韧练习

达标要求:掌握正确的压腿、踢腿姿势和下腰姿态,做到横叉、竖叉、下后腰。

(二)把上基本动作训练:是为了克服学生自然体态,使学生在舞蹈时具有正确姿势,规范动作,为今后幼儿舞蹈的表现,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打下身体基础

基本站姿:收腹提臀两肩下压.擦地勾绷脚 :锻炼脚背脚腕的力量,后背的正直,从脚尖到大腿肌肉收紧,把全身稳住.小踢腿:急速的踢起,在25度时有力的顿住.对于锻炼腿部肌肉,后背的力量很有作用.蹲:应在一种内在的对抗力中进行,蹲起力量必须是平均的连贯,具有柔软性.腰:把上腰的训练主要增强腰的软度和控制能力及灵活性.大踢腿:强调动作的软度和爆发力

达标要求:培养健美体态,动作规范、准确、优美。

(三)舞蹈技巧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为今后的舞蹈学习打下基础.从单一动作训练过度到动作组合训练.转——是舞蹈技术领域中非常富有表现力的一部分技巧动作,注意身体的平衡,控制动力,留头甩头。

1.旋转;上体特别是后背保持挺直,立腰提气旋转。

2.平转;两脚上步要一样大,始终在半脚掌上进行,身体重心不能起伏,偏倾。

踏步翻身;横踏步的脚位要准确,翻身过程始终靠双脚掌碾转。注意头一直看前下方,先留头后甩头。

基本舞步——舞步是对舞姿,舞蹈技巧动作具有连接和辅助作用的动作,舞步本身就具有艺术的表现力。

1.云步;移动时双脚力量要均衡,臀部和胯不要左右摆动。正八字时两脚脚尖里膝关节放松,上体正直保持平稳。

2.圆场:动作时后背控制,上体不许前后摆动,上下颠伏,走动前要深吸气,然后尽量屏住气息,走动时慢慢呼出。

3.花帮步:小腿放松,移动时要连惯、轻巧、平稳,上体不能抖动,上步的脚不能托地。

达标要求:动作准确,优美.作业要求:每堂课后复习,每月一次随堂考试.(1/2/3)

第一年

第二学期

幼儿舞蹈(1/2/3)

一、幼儿基本舞步

幼儿基本舞步是根据幼儿动作发展一般规律和我国幼儿舞蹈中实际运用的步法,只是基本不是全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基本舞步的速度,重心,节奏,行走方向,步幅大小等不同的变化,以及舞步的分解和交替综合运用

1.走步 :一拍一步,手臂可前后交替或左右横摆。

2.碎步:动作时,双脚跟抬起,双脚掌快速均匀交替,膝关节要放松.3.进退步 :动作时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向前上一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同时左,腿屈膝,左脚离地,后半拍左脚掌落地,身体重心移植至左脚,同时右脚离地 .

4.错步:要求双脚掌做错步,走出舞步的咐点节奏

5.十字步 :训练时注意身体重心的平稳饿双臂上身,腰的协调配合。

6.踵趾步 :第一拍左脚向右斜前方伸出,脚跟落地。右腿向2点屈膝,身体向左后群斜,面向2点上方。第二拍右腿直立,左脚向6点撤步,脚尖点地,脚面向外,身体稍前。

7.点步:动作时主力腿膝关节 随音乐节拍原地曲伸。

8.踏踮步 :膝关节曲伸要柔和,身体重心随膝关节曲伸上下自然起伏,不可左右摇晃。

9.交替步:训练时起步脚绷脚,脚面向外侧,三步的节奏要均匀,上身腰注意协调配合,舞步动作优美,挺拔。

10、小跑步:做小跑步时两腿交替向前提膝,脚尖自然下垂,前脚掌落地,给人以紧张轻盈之感

11、后踢步:原地或行进间双脚交替匀速后踢小腿,蹦脚面。

12、跑跳步 :左右腿起步都可以,跳起落地时应用脚掌,后背要立住

达标规定:除了单一的动作练习,还要原地、变换方向、旋转或加入上肢动作进行综合练习。要求四肢与身体协调动作规范,并能加入各种舞蹈形象练习。

完成作业量:除每节课后复习所学舞步之外,每人创编2—3个新的幼儿舞步组合,音乐不限。

幼儿律动:

幼儿律动是根据幼儿心理和生理及动作发展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舞蹈动作。是指在音乐或节奏乐器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做有规律的动律动作。

1、拍手:练习过程中,注意由易到难,主要培养幼儿音乐和动作的节奏感。

2、走步:训练幼儿行走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以及随音乐节奏变化,调整自己动作速度的能力,和表现不同情绪的行走。

3、开火车:训练过程中加强游戏性,提高幼儿学习律动的兴趣。

4、鸟飞:训练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即兴表演能力。

5、兔跳:练习时可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即兴表演兔跳。

6.马跑:在单独马跑练习的基础上,可加入各种骑马的模仿律动,如:勒马、加鞭等动作。

7、狐狸走: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创造性的表演狐狸动作。

8、小海军:在幼儿熟悉了解一些海军的模仿动作后,在律动组合练习时,个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音乐表演各种模仿海军的律动动作。

达标规定:准确而形象的模仿各类律动。

完成作业量:除掌握以上几个幼儿律动外,每个创编2个幼儿律动。

幼儿歌表演、集体舞

(一)中国不同年龄班、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歌表演和集体舞作品。

小班歌表演:《摇呀摇》

小班双圈集体舞:《小蜜蜂》

小班邀请集体舞:《找朋友》

小、中班歌表演:《小弟弟,早早起》

中、大班歌表演:《蝴蝶花》

中班双圈集体舞:《友谊花开万里香》

中班邀请集体舞:《猜拳游戏舞》、《火车舞》

大班双圈集体舞:《拍手舞》

大班歌舞表演:《成长在社会主义花园里》

10、大班集体舞:《嘀哩嘀哩》、《小鸭子》、《黄牛与铁牛》

(二)、外国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儿童集体舞蹈作品。

兰鸟(美国)

旋转木马(瑞典)

鞋匠(丹麦)

蜗牛(法国)

七步(澳大利亚)

伦敦桥(英国)

铃儿响叮当(美国)

幸福拍手舞(日本)

三套马车(俄罗斯)

达标规定:要求动作与音乐表现和谐一致,提高对音乐形象、舞蹈动作的理解、感受、想象和表现的能力。

完成作业量:除掌握以上所列儿童集体舞之外,每人创编2—3个幼儿歌表演、集体舞。幼儿表演舞

幼儿童话舞剧《白雪公主》

舞蹈主题:通过幼儿熟悉的童话故事,歌颂真、善、美。教育幼儿只有团结友爱、真诚帮助,才能中用邪恶。

舞蹈动作提示:

公主独舞

七个小矮人与公主的舞蹈

公主与皇后的舞蹈

小矮人与公主的舞蹈

达标规定:掌握对不同角色情绪表达的创造性动作和形象设计与表现。

完成作业量:创编一个童话舞剧或舞剧片断。

幼儿舞蹈基本理论

(一)舞蹈教育与幼儿发展:幼儿舞蹈就是用幼儿身体,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歌舞,富有感染力易于幼儿接受。

(二)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目标: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优良心理品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想象力,提高审美力。

(三)幼儿园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律动 歌表演 集体舞 表演舞 即兴舞蹈

(四)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提示:示范法 练习法 分解组合法 观察模仿法 游戏法 语言提示,讲解,口令法

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选材 备课 舞蹈动作有易到难

幼儿舞蹈的创编知识;应善于从幼儿实际生活中提炼加工,多形象模仿动作,可以从其他形式的舞蹈中借鉴,改编为幼儿舞蹈。

达标规定:全面了解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完成作业量: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写一篇幼儿舞蹈课教案,内容要求新颖、有创意。

舞蹈基训

舞蹈基训,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人们具备较强的舞蹈表现力和动态美,为学会和熟练求胜舞蹈艺术语言打下基础。本部分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扩展舞蹈艺术语言,进一步开发学生潜能,解放身躯,提高舞蹈表现力等方面,不但作了详细深入的讲解,而且还吸纳安排了多种科学有效的实际训练方法,包括中国古典舞地面、把杆、身韵、技巧训练。第四章 中国古典舞训练

第一节 软开度训练

脚——绷脚、勾脚、半勾脚、另脚、环绕脚

(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胯——坐开小胯、坐开大胯、俯开小胯、大胯环动、(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腿——前腿、旁腿、后脚

(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腰——上腰(胸腰)、旁腰、中腰、拧腰、板腰

(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综合训练

(一)跳法说明

(二)教学建议

第二节 扶把训练

一位擦地组合二、蹲组合小踢腿组合四、单腿蹲组合五、腰组合六、控制组合七、大踢腿组合(二)教学建议

第三节 身韵训练

地面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中间综合训练

(一)跳法说明

(二)教学建议

第四节 技巧训练

转圈——平转、吸腿转、射雁转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跳跃——射雁跳、前端腿跳、吸腿跳、单腿变身跳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翻身——踏步翻身、点步翻身、吸腿翻身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三)教学建议

目的要求:第二篇舞蹈基训其中只有一个章节《中国古典舞训练》共分四个小节,即“软开度训练”,“扶把训练”、“身韵训练”、“技巧训练”。

1、软开度训练是幼师舞蹈基训课的组合部分,是对学生身体各关节的运动幅度的练习。通过训练可使身体各关节从自然僵硬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完成舞姿造型等动作时达到高质量的要求。

2、把杆训练中,吸收了芭蕾的许多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在力度、开度、直立感,动作伸展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3、身韵训练,使学生对舞蹈的韵律、感受有更深刻的感受。

4、技巧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技巧的运动规律、丰富其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舞蹈中的能力。

作业布置:每周一至二次抽查、学完一个单元测验一次。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所学舞蹈组合。

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汉族五大民间舞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四至六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动作基本韵律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和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舞蹈,表演舞蹈的能力,丰富和发展我国幼儿舞蹈的表现力.藏族舞

简介藏族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藏族生活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善于以歌述怀,借舞抒情,歌舞在他们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特点是歌与舞的联系十分密切,多是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体态动律特点

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而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如:踢踏舞中的第一基本步和踢踏步、弦子舞中的平步、靠步和拖步。体态动律练习可结合基本舞步进行练习。

三、基本舞步

1、踢踏舞:身体动律重拍向下,双膝始终要保持松驰状态,随步法每拍自然颤动二次。

(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抬踢步

(4)嘀嗒步(5)连三步(6)七下退踏步

2、弦子舞基本舞:身体动律是重拍向上,膝关节的屈伸应有韧性。

(1)平步(2)靠步(3)单撩步(4)拖步

臂基本动作

撩袖

2、摆袖

3、掏甩袖

组合训练

踢踏组合2、弦子组合达标要求

通过藏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藏族舞的风格动 作特点、基本舞步、舞蹈造型、动律特点等。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

蒙古族民间舞

简介蒙古族民间舞的确风格和动作特点

在辽阔草原上,世代蒙古族人民“逐水草而居”,从事狩猎游 牧劳动,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创造了蒙古族人民古老而灿烂的草原文化。蒙古族民间舞蹈就是草原文化园地中一支奇葩。几种蒙古族民间舞形式和特点:

筷子舞是男子舞蹈,样式多样。

盅碗舞一般属于礼仪舞蹈,多出现在庆典、酒宴上、是女子舞蹈。

安代舞是一群大众性的即兴舞,人数不限。

体态动律特点: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明显,女子舞体态为后点部位,男子舞为前点步,上身稍后,颈部稍后枕。造型动作典型,在动作流动中也不失这一基本特点。

常用手位,脚位:前侧位、鹰式位、叉腰位、勒马位。点步位,踏步位。

三.基本舞步平步 蹋垫步 马步

四.基本动作硬腕 揉腕 硬肩 耸肩 笑肩 圆肩 颤肩碎肩

五.硬腕手位组合

达标要求:通过蒙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蒙族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动律特点

维吾尔族舞

风格和动作特点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开朗、奔放,舞蹈造型优美、挺拔,舞蹈中擅长运用手和头的动作,通过移项、头部的摇动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动作,在加上昂首、挺胸、立腰等姿态,并且与眼神巧妙配合。“微颤”是维吾尔族舞蹈中富有特色的动作。

体态动律特点

腰背挺拔是贯穿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始终;摇身点颤是女性舞蹈中的一种基本动律。

常用手型:女,立腕,手指松弛,中指、拇指靠近

常用手位:叉腰位、提裙位、山膀立腕位、双托位、双按位、托按位、顺风旗位、脱帽位、敬礼位等。

傣族舞

风格和动作特点

舞蹈中膝部匀称颤动,上身随之左右微摆,抬脚时有力、落地时轻稳。“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舞姿有雕塑感、动作优美、灵活、朴实、矫健,情感含蓄。

基本手型和脚位、手位、掌型、冠型、爪型、嘴型、叶型、曲掌

正步、丁字步、之字部

低展翅、平展翅、高展翅、顺展翅、侧展翅、双合翅、合抱翅、双抱翅

手、头、肩的基本动作

翻腕、内曲、外掏、晃手翻腕、轮手左右动头、左右歪头、碎抖肩、单耸肩、双耸肩、单转肩

基本舞步

平步、踮步、三点步、嘎点步

组合训练

达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基本舞步、动律特点。

汉族民间舞蹈

风格和动作特点

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纷繁的舞蹈体系。

东北秧歌体态动律练习

1、双压脚跟:压脚跟的腿要求直膝,音乐强拍时压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长.2、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膝,软屈膝.3、上体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由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既为常用的稳相.常用手巾花

挽花、片花、碎绕花、小五花、单臂花、交替花、双臂花、十字花、展翅花、扁担花

基本舞步

前踢步、后踢步、走场步、秧歌垫步、墩步、踢毽步 组合训练

达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动律特点、基本舞步。

作业要求:每堂课后复习,每月一次随堂考试.(1/2/3)

第二年 第三学期

幼儿舞蹈创编(1/2/3)

训练项目:

一、幼儿舞蹈创编基础知识

1、舞蹈编导与幼儿舞蹈编导的含义

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的作者。幼儿舞蹈编导除了具有成人编导相同的职责之外,还须按幼教专业的特征及其自身发展的工作规律,尊重幼儿发展特征,心理、生理特点进行舞蹈创作。

2、幼儿舞蹈编导的专业要求

作为一个幼儿舞蹈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了解幼儿思想、生活规律,掌握幼儿生理与心理特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创作适合幼儿需要的舞蹈。

3、舞蹈创作和演出的四个阶段

创作演出工作的四个阶段分别为:

A、准备阶段

首先做好一切排演的案头工作。例如:确定演员及排练日程表等。

B、排演阶段

与演出讲述作品意图,分析舞蹈中的情节、主题与音乐舞美等方面人员进行讨论,提出具体要求。

C、合成阶段

舞蹈排练完毕,让演员合乐、走台、试穿服装等各方面工作。

D、演出阶段

演出之前,编导要落实与演出有关的事宜。

达标规定:以上章节的学习达标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础知识,明确要做一名幼儿舞蹈编导所应完成的几个阶段,为创编舞蹈作品打下基础。

二、幼儿舞蹈创编技术过程

1、构思

A、触发灵感

灵感是从生活中来的。多了解幼儿,深入幼儿的情感世界中,捕捉有创作潜力的 形象。

B、展开想象

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思维活跃起来。

C、找出形式

儿童舞蹈丰富多彩,找准最适合作品主题的形式很重要。

2、题材

A、题材的基本概念是指舞蹈作品所反映和表现的生活材料。

B、选择题材、发现题材的方法:

准确地判断,善于捕捉生活形象中与题材所要表现的寓意吻合的创意。对生活观察体验要敏感。面对生活,应注重自己的情感和发挥情趣的作用。

3、结构

A、结构的基本概念

结构分为两大类:纵向结构法和横向结构法。

B、常见结构形式及内涵:情节结构、情绪结构

C、结构三段体、结构再现、结构的展开、结构中的并列、结构中的环节、结构中的结尾。

4、编舞

A、从观察生活中找形象

B、从生活中提炼和组织动作

C、舞蹈时序处理

D、编舞常用手法:重复、对比、夸张、美化。

5、构图

A、舞台线条和舞台画面的情感性问题。

B、舞蹈编导的画面处理技巧:均称、聚散、对比、纵深。

达标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理论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幼儿舞蹈创作构思。

三、幼儿舞蹈创编技法——课堂教学范例。

训练项目:

步伐变化练习

曲步、跑跳步、踏随步、交叉步、跺步、单、双脚跳步等。

动作变化练习

节奏变化练习

造型变化练习 音乐即兴练习

音乐结构练习

舞句接力练习

舞蹈小品练习

达标规定:从理论到实践,加强创编实践性。使学生艺术潜能得到充分调动。在实践中加深对舞蹈创编规律特点的理解,基本掌握编导能力。

舞蹈赏析: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

训练项目:

舞蹈赏析是舞蹈传播和美育交流的艺术感化和教育过程。通过对舞蹈的欣赏,从中认识到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之美,体味出人们对自然、社会、艺术之美以及人体、人性、人格之美的不断探索和追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掌握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欣赏舞蹈是作为幼儿教师的一个最基本的素质。

一、古典舞的特征

各地区、国家或民族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加工整理,留传下来的许多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

(一)中国古典舞蹈特征

明丽雍容,精神严谨,手、眼、身、法、步高度统一,具有鲜明的造型性,节奏上注意内外统一,形成曲、圆、收的审美特征。

(二)西方古典舞特征

1581年诞生于法国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西方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古典芭蕾以其向外伸展的舞姿,形成了开绷直的审美特征。

(三)中国古典舞作品赏析

A、《霓裳羽衣舞》

B、《小溪、江河、大海》女子群舞

C、《江河水》女子独舞

D、《春江花月夜》女子独舞

E、《金山战鼓》三人舞

二、民间舞蹈赏析

民间舞是指在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传承流传至今的舞蹈形式。其特点是:

1、继承性

2、群众性

3、自娱性

4、即兴性

5、适应性

表现形式:

1、汉民族舞东北秧歌、云南花灯、江西采茶等。

2、少数民族舞朝鲜族舞、藏族舞、蒙族舞、维吾尔族舞等。

三、外国民间舞特征

1、俄罗斯民间舞、西班牙民间舞、墨西哥民间舞

特征:舞蹈以各种形式,表现了本国的习俗、风尚、性格、生活方式、服装特点,东方国家的民间舞上身上肢动作多,西方国家的民间舞强调下肢动作和肢体表情。

2、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

A、《一个扭秧歌的人》独舞、群舞

B、《奔腾》群舞

C、《月牙五更》民间舞蹈系列剧

D、《母亲》独舞

E、《丝路花雨》民族舞剧

四、芭蕾舞赏析

芭蕾舞是指一种形式感很强的舞蹈样式。风格特征主要在腿、胯动作运用,其方法尖、开、直、绷。结构形式: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

芭蕾舞作品赏析:

A、《仙女》舞剧

B、《天鹅湖》舞剧

C、《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

D、《天鹅之死》独舞

五、现代舞赏析

(一)现代舞特征

现代舞追求创新,以个人真实感受为依据,强调空间过程,身体重量,韵味的顿挫。这些特点都是对西方传统舞蹈审美形态的背离。

(二)现代舞蹈技术原则:能量、空间、节奏和形式。

1、现代舞中的能量表现。

2、现代舞开辟了新空间。

3、现代舞的不均匀节奏,不协合节奏与节奏断裂。

4、现代舞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代表人物

1、现代舞之母:依沙多拉.邓肯

2、新先锋派代表人物:默斯.坎宁汉

3、粉碎了舞蹈剧——德国先锋派皮娜.包希

(四)现代舞作品赏析

A、《绿棠》(死神之舞)

B、《炫耀与变化》群舞

C、《本体》群舞

达标规定:通过赏析课程,使学生们从不了解到精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用科学分析方法看待舞蹈艺术。(1/2/3)

第二年 第四学期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篇6

一、言传:用教学语言移情

在高度熟悉教材、在高度熟悉学生、在高度重视配合的氛围内,语言的发挥是达到移情的重要手段。言传,包含了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涵义,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动作、传递知识、渗透思想。因为舞蹈教学既是形体动态的传授,也是舞蹈文化内涵的传授过程。

比如教学藏族舞。教师首先要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依据不同地方文化,呈现出不同的舞蹈特征,各具特色,各有风采。而藏族民间舞蹈的训练,是学习我国民族民间舞的一块“敲门砖”。继而,教师结合认知内容再向学生介绍有关藏族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藏族服饰、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通过移情来促进其技能的掌握和表演能力的提升打好情感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经常告诫学生:“要会用心去跳舞”,也就是“以情带动,动中有情”。因为藏族舞是以情感宣泄为主要目的,是情感发展到极致时身体的表现,所以它必须是由真实的情感贯注始终的,而真实的情感是引导藏舞表演不断获得美感的源泉。通过启发学生自身的美感意识,使他们情绪激动起来,思考下去,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然后回归课堂,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严密系统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成为一体。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要常常强调学生“要听音乐做动作”、“要寻找舞蹈的感觉”、“联想表演的情境”,“以境带情,由情入境”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移情暗示,可以使师生一直处在一个情感的交流中,无论是融洽的顺向交流、还是严厉要求所形成的逆向情感刺激,都是为培养美感所采取的一种移情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活跃的思维和艺术联想的移情,可使教学達到“看景有景、看花有花、看河有鱼、看山有岭”的至高境界。

二、身教:用肢体语言移情

舞蹈是身体的语言、动作的艺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肢体语言亲自塑造让学生最容易效仿的形象,并把舞蹈动作全面示范、完美演绎,要求学生模仿得越象越好。

如教学幼儿舞蹈《迷路的小花鸭》时,教师示范:一位小朋友,无意中看见一只小花鸭,顿生惊喜、欢欣之情;接着,轻轻抱起迷路的小花鸭,四处望望,到处找找,终于将迷路的小花鸭送回了家,露出满脸的欣慰和开心。教师通过“看、抱、望、找、送”这一系列的行为动作,加上“惊喜、欢欣、焦虑、欣慰、开心”等神态表情,恰到好处地用肢体语言具体而又细腻地表达了纯真可爱的小朋友爱护小动物的过程。学生被深深感染了,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的情感之中,积极模仿、练习,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舞蹈是一门最擅长抒情的艺术。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运动规律后,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这时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学生就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她自己,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角色情绪之中,散发出舞蹈独具的顺达、流畅的艺术感染力了。

三、实践:用教学成果移情

舞台实践,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舞蹈技能将在舞台上得到最充分的检验。而舞台上的成功体验,又将反过来成为学生学习舞蹈的最大动力。因此,用教学成果移情,教师可收“一箭双雕”之奇效。

以组织学生创编大型幼儿情景剧《拳击大王》为例。我给出了第一场的情节:红蓝两组小猪们进行拳击比赛,蓝队战胜了红队,获得了冠军;接着,大灰狼突然来袭……要求学生续编第二场的情节。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意见集中于两种:其一,“红蓝两队协作,战胜了大灰狼”;其二,“蓝队在危机关头只顾自己逃生,而红队却与大灰狼展开了英勇搏斗并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听到这里,我继续启发学生们:“节目最后要让观众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拳击大王呢!”经我提示,学生们继续展开热烈讨论。最终大家一致推选出最富启迪意义的结局应该是:“蓝队逃跑,红队战胜大灰狼。最后,大灰狼把头饰卸下。原来,大灰狼是猪爷爷假扮来试探红蓝两队小猪的。所以,真正的拳击大王属于红队小猪们!”经过学生们积极思考、用心演绎的这两段舞蹈,运用出人意料的对比手法,将蓝队的怯懦和红队的英勇进行对照,将武力的胜利和本性的强大进行对照,创新设计情节,大肆渲染情感。演出的学生更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舞蹈表现手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猪们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带给观者情感上的强烈震撼和思想上的高度共鸣,使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成功的舞台实践让我们看到:移情不光是教师移学生之情,同时也是学生移教师之请,两者之情同时移到一条路子上,移情的教学成果便显而易见了。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舞蹈教学中合理运用移情法,对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舞蹈内涵、掌握舞蹈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舞蹈艺术等都有积极意义。移情,既为学生创设了艺术的情境,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篇7

一、为人师表, 熏陶感悟

1. 作为舞蹈老师要不断自我提升、树立良好的榜样。

来中职学校学习舞蹈的学生, 大多是对舞蹈很有兴趣的。所以当他们看到老师流风回雪、曼妙轻盈的舞姿时自然会心跳加速, 血液沸腾, 激起他们的求学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舞蹈的热忱会引领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领悟和学习舞蹈的真谛, 也会为了练好舞蹈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更优雅标准的舞蹈动作, 舞蹈老师不仅要做好授课准备, 更要通过学习优秀舞蹈视频、向优秀舞者学习动作等方法不断地提升自己, 让自己的舞蹈动作看上去更加优美、流畅、轻盈, 做学生更好的模范。

2.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

舞蹈练习必然会伴随着汗水和泪水, 为了让身体更加灵巧纤细, 动作更加轻盈飘逸, 舞蹈老师只能狠下心地要求学生做更多的动作去伸展和拉筋。但是身体在疲惫状态下不仅受伤的机率会增大而且练习下来收效甚微, 反而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们做一个正确的判断, 在大部分学生身体已经处于疲软状态的时候及时喊停, 稍作调试。在休息间隙可以给学生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她们放松心情, 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一段金星老师的《这么近那么远》、刘岩老师的《胭脂扣》或者是杨丽萍老师的《孔雀舞》, 在舞蹈结束的时候跟学生分享一下这些名人背后付出的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汗水, 让学生知道努力不一定有收获, 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有收获。要想在人前显贵, 必先在人后遭罪。一段短暂而有意义的放松之后, 她们将会更加投入练习,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1. 提高学生文化内涵, 提升文化软实力。

丰富的文化涵养和知识储备不仅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结识更多朋友,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学校和老师要重视文化专业课, 通过灵活多变、新鲜有趣的活动比如诗歌朗诵、名人名言分享、文化常识普及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 因材施教, 重视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天赋和领悟能力都不一样, 实施情感教育时切记不能一刀切, 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进行引导。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对那些自身条件优良、天真聪颖的学生不能时时夸赞表扬, 也要适当地让学生知道“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的道理, 教导学生要时刻保持初心, 可以自信洋溢但绝对不能得意忘形, 不进步就等同于退步, 要持续努力直到巅峰;对于那些资质平庸领悟能力差的学生也不能一味责罚, 更重要的是要让她们明白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在龟兔赛跑中获胜的永远是那只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的乌龟, 只要她们能够坚持梦想, 不断付出, 依然可以获得成功, 鼓励学生为了实现梦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为了了解学生的情况, 要多跟她们做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帮助她们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三、寓教于乐、强强联合

1. 定期开展爱国爱民、团结友好、扶弱济贫等活动, 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 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 磨炼自己的职业道德。

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等进行文艺汇演, 通过自己的表演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带来欢乐, 从中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的民族精神。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十多岁的孩子, 是祖国未来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祖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2. 加强校际合作, 强强联合共同进步。

学校是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 学生在学校里就有如坐井观天, 不知道外面竞争究竟有多大。舒适的温床容易滋生懒惰, 很多学生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了, 就开始自我放松、自我满足, 所以定期与同类型学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显得非常必要。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扩展学生们的人脉。对于舞者来说机会很重要, 更多更广的人脉也就意味着更多更好的机会, 大家在交流中学习, 在以后工作中也可以互相帮助。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去为了争取表演机会而努力。对那些进步明显的同学优先采用, 努力做到雨露均沾, 给更多人机会, 要让学生们相信, 成功就在前方, 努力垫高脚尖就有机会够到。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篇8

1.中职舞蹈教学情感教育的综述

相对而言, 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 同时也是舞蹈演员同观众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 舞者通过肢体语言完美的诠释了在特定的环境下所要表达出的情感。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载体, 而中职中的舞蹈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传递。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话语以及演示为学生展现美的含义, 而学生则通过对肢体语言的学习表达其所领悟到的情感。

然而在现代中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很多因素制约着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学生的思想也逐渐向着开放的方向发展, 部分社会因素对学生以及教师的思想以及学校的教育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进而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间以外很少出现在学生周围。部分学生向往没有束缚的自由生活, 而教师管理的放松给了其发挥的空间, 部分学生沉浸在网络等世界里。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最终使得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

第二, 学生数量的激增。目前国内各个高校实施扩招的政策, 这就给了多数高中生深造的机会。然而学生的数量在飞速增长的同时, 教师队伍的数量却保持在最初的状态, 这就使得师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在日常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一个教师往往要面对数以百计的学生, 这就让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日常的舞蹈教学也只能停留在基础教育的层面上, 师生之间很难有情感交流的机会。

第三, 学生压力的增加。步入大学, 学生所肩负的责任相对有所增加, 其面临的压力也将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 约有20%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的问题, 其心理将会产生焦虑, 甚至抑郁的情况。而随着这一情况的不断发展, 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

2.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建议

笔者对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教师应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其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升, 也集中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日常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切实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实际情况, 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训练强度。除此之外,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方式, 从原来单一的形体训练等基础上, 重视综合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 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对学生的舞蹈理念进行转变。相对于高中教学, 中职教学每节课教师向学生所传递的信息相对较多, 然而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辅导的时间相对较少, 对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较少。因而教师因把握中职教育的特点, 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 对舞蹈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理解, 拥有属于自主的想象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在原有对舞蹈认识的基础上, 发扬探索的精神。

第二, 研发针对性的情感教育措施。在舞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也应充分的对此进行利用,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期间, 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者失误, 教师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 应本着“对事不对人”的理念, 避免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伤害而使得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 当学生对错误进行及时改正之后, 教师应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 从而使其能够更加刻苦的投入到舞蹈学习和训练当中。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 应对自身言语的表达进行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放松状态。

第三,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中职舞蹈教学期间,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修养。教师不仅应对学生进行舞蹈课程的教授, 同时也应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行提升。在授课之前, 教师应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 对舞蹈动作进行刻苦联系。进而能够在课堂教学师范当中, 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舞蹈动作持欣赏的态度, 并能够意识到自身同教师之间的差距, 从而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而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喜爱也往往是由对任课老师的喜爱开始的。所以教师应充分的发挥榜样的作用, 致力于打造师生之间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同时, 能够为学生主动领悟舞蹈的真谛以及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舞蹈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对情感进行表达, 对舞蹈中所蕴含的社会现实, 人类情感进行反应。因此在中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正确的实施情感教育,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舞蹈演员。

参考文献

[1]熊黎明.放逐与回归:传统民族艺术的精神重建——兼论传统民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J].保山学院学报, 2011, (04) :81-82.

[2]李鑫, 沈畅.简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 (8) :108-109.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篇9

中职舞蹈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 其中心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一定舞蹈技能与舞蹈艺术知识的基础性舞蹈人才;我们国家的中职舞蹈教育不仅承担着舞蹈职业训练的任务, 还要承担许多普通教育的任务。多出人才和出好人才的含义, 就不仅局限于舞蹈方面, 还需要在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投入许多精力。与此同时, 我们也认识到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会围绕着对人的教育的这个永恒的主题或者说教育是使一个无知的自然意义上的人成为一个能够融入社会生活并有益 (至少是无害) 于社会的社会意义上的人。学生心理的发展也和其他事物一样, 是一个矛盾统一, 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就必须显现出阶段性。学生在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即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 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反思当前的中职舞蹈教育, 我们必须承认, 许多学校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关注还十分欠缺, 或者说师生心理沟通在教学中应用的较少、成效不明显。基于此, 强调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运用心理学方法有效地进行心理沟通, 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为了能对师生心理沟通有个准确的把握, 笔者对其进行了文献检索, 主要是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相关师生心理沟通文章的收集。同时, 采用提炼总结法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做了回顾与总结, 并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教学实践的实验与验证, 笔者对师生沟通对舞蹈教学的作用和策略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特撰写成文, 旨在交流共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师生沟通对舞蹈教学作用 (1) 高一阶段师生心理沟通

高一段的学生, 年龄多为十六七岁, 在舞蹈课堂上表现为有浓厚学习兴趣, 较强的求知欲, 并且对学校、教师和集体生活等都抱有不同的幻想, 心理上有种想尽快地投入新的学习环境的迫切感。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 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 将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愿望, 保持到每一节舞蹈教学中, 那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心理沟通, 学生能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通过心理沟通, 学生能更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梦想, 并为之奋斗;通过心理沟通, 教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其继续保持着强烈的热情和坚定的毅力学习舞蹈知识与技能。从生活角度来讲, 高一学生大多是第一次过“吃大锅饭, 睡集体宿舍”的生活, 第一次“独立”面对学习与生活, 在一段时间内必然存在种种的不适应。新鲜感会支撑他们一段时间, 但很快地, 疲倦、烦躁、消沉就会席卷而来。况且身为独生子女, 他们已经习惯了娇生惯养, 养成了极强的依赖性, 而如今自己要面对一切事情自己独立去完成, 其心理上的变化是非常大的, 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心理上沟通,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因此, 可以说高一阶段师生心理沟通对于学生快速的适应学校环境, 快速适应舞蹈学习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高二阶段师生心理沟通

高二阶段已经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个年度了, 通过第一年的适应, 他们对学校、老师、同学等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心理上也变得成熟了。在舞蹈学习上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 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自信心, 但心理上仍然还是“半幼稚”“半成熟”。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 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个“小孩子”, 而成为“小大人”了, 导致其自我意识急剧发展, 处处以“成人”自居, 对摆脱成人“约束”的欲望也越来越强, 厌烦家人和老师们的管教, 课堂上老师的耐心讲解也会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或“反抗”。学生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喜欢争论、探讨、追问、批判地对待一切。但是, 他们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够成熟, 且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虽然学生在意志品质上有明显提高, 但并不完美, 仍然具有较大的受暗示性、模仿别人, 易冲动、任性、固执已见, 时常产生蛮干的行为。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她们, 由于性腺机能开始趋于发育成熟, 性意识觉悟, 因而容易兴奋冲动和神经过敏, 对待异性关系也产生了爱恋好奇的感情, 男女少年都有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 有引起对方注意的愿望。由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 对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既感到好奇又感到神秘, 容易产生一种“害羞”和“恐惧”的心理。因此, 高二阶段师生心理沟通的作用就在于更深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给予指导与引导, 在教学上更重要的是疏导学生浮躁的心理使其顺利度过反抗期。

(3) 高三阶段师生心理沟通

高三段的学生, 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已经成熟起来, 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在学习初期不明显的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渐渐明朗起来。根据舞蹈教学大纲要求, 高三段的舞蹈课堂学习内容更注重艺术表现力, 所以高三的舞蹈课上, 学生更容易体现水平, 拉开差距, 这就加深了学生间的攀比心理。有些在高一、高二时运动能力表现较强的学生, 因表现力不佳而出现成绩下降的趋势, 这使他们有些苦闷, 外在往往表现为因心理紧张状态, 舞蹈表现不尽如人意, 担心动作出错而羞于表现, 怕被别人取笑而放弃练习等, 心理上出现了较重的负担, 严重的甚至会开始破罐子破摔, 认为上课就是受罪, 恨不得马上毕业 (实习去) 。渐渐地, 学生就会缺乏理想, 意志消沉, 胸无大志, 鼠目寸光, 整天为自己升学、就业担忧, 用偏见来看待社会现实生活, 产生不信任和悲观情绪, 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在校学习。同时, 临近毕业时, 学生都在忙着找工作, 为以后打算, 加上课程的减少, 一天要做的事又比较杂乱繁多, 有的同学已无心上课, 以为反正在学校也呆了这么多年了, 不上课也好说话, 上课的积极性一步步减退。因此, 高三段的师生心理沟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对学生正确引导, 如何面对毕业、升学、就业, 如何顺利地完成舞蹈学习。

2. 师生心理沟通的策略

(1) 以首因效应为契机, 打开心理沟通之门

“首因效应, 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 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1换句话讲也就是指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所留下深刻印象。不要小看这个第一印象, 其具有作用强, 持续时长的特点。俗话也说:“万事开头难”, 如果基础打得牢固, 那么以后的沟通就会变得畅通和有效。舞蹈教学的第一课, 就是我们进行有效心理沟通的产生首因效应的最佳平台。从学生踏入舞蹈教室的那一刻起, 教师就应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温暖的, 老师是和蔼可亲的, 舞蹈是优美的, 学习过程是有趣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也通过这些完成首因效应的首因部分。

(2) 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保持师生心理沟通渠道的畅通

俗话讲:“入情才能入理, 入理才能入心。”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增加双向沟通渠道, 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 有助于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在生活上成为学生的朋友, 帮助他们料理生活上下班锁碎小事, 在学习上成为学生的好帮手, 循循善诱将其引入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 但同时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地位, 不能违背教育性原则。教师对自己喜爱的学生有私心, 而忽视其他学生的存在, 就会引起学生间的相互忌妒, 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厌恶老师的情绪。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 教师必须以一颗公正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 使他们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学习上, 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尤其是高二段的学习期间,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转折点,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 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关心和疏导, 却又排斥教师的刻意关注和过多指导。教师必须在这个学生心里充满矛盾的时期, 帮助他们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障碍, 使其向着身心健康的道路成长发展。

(3) 以细致了解、区别对待为方法, 提高心理沟通的有效性

教育教学提倡因材施教, 心理沟通讲求个例研究。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 细致了解学生心性, 区别对待个人个事, 更有利于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例如, 现在社会上离婚率大幅度提高, 很多学生失去了家庭的温暖, 性格孤僻, 教师应给予他的更多地照顾、体贴和关心, 多与其交流, 了解其内心世界, 填补她们其心灵上的空缺, 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可以依赖和依靠的。个别学生反应迟钝, 属于慢智型, 教师不能一概否定他们, 要做有心人, 认真掌握他们认知活动的特点, 制定一套训练计划, 逐步增强其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也可以采用辅助课、吃偏饭等方法加以解决 (在一定条件下) , 慢智思维型的学生也可以向快智方向转化。有的学生因结识社会一些不良人士而影响了学习, 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思想上的教育, 让他们真正懂得学习的目的,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凡此种种, 都需要教师平日里的细心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目的, 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4) 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托, 保障教师心理沟通的主导性

教师要进行学生心理沟通, 自身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舞蹈方面, 还包括心理方面。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效应叫“马太效应”, 实际上就是由于“好生好对待, 差生差对待”造成的。而其结果是, 学生看不到“好生”的优点和长处, 只看到教师的“偏心”, 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好生”的“示范效应”, 而教师因材施教的初衷被大打折扣。其实教师如果认识到这一点, 完全可以通过对教学组织方法和情绪态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尽可能地减少“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 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5) 以豁达的心胸对待学生, 拓展心理沟通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自觉地对学生的某一缺点产生反感, 内心里不喜欢这个学生。时间一久, 这种心理就导致教师心胸狭窄不能容忍学生所犯的一丁点错误。例如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成熟感”和“评价能力”的偏颇。“成熟感”是学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都极力模仿成人, 常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成熟”。如果教师仍当他们是小孩子, 用婆婆妈妈的方式说教, 就会引起他们反感, 与老师对立。因此教师既要尊重学生, 又要适当地监督、指导他们, 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 给他们留一片自由的“天空”。教师有了一个豁达的心胸, 可以包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观点、行为, 这些都将有利于师生间的心理沟通, 最终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讨论与建议

1. 心理沟通的基础是情感投入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是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提, 任何人群当中缺乏了情感基础, 将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从舞蹈的原生态意义上说, 舞蹈是一门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 无论是自娱自乐, 还是哲学意义上的生命探索, 都离不开人类的情感因素。在舞蹈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使其由被动发展到主动, 最终实现有效的教学, 都缺不了学生的感悟与实践。因此,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师生心理沟通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这种情感投入, 不能只局限于舞蹈的本体, 还应把舞蹈与学生集合在一起。虽然师生的心理沟通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但不能把对学生的心理沟通庸俗化, 片面地理解为是简单地与学生交朋友、搞好关系, 而应强调的是以情感交流作为纽带进行学生心理的交流。

2. 心理沟通的关键是用心交流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非常关键, 但更关键的是教师要用心去和学生交流。因为, 学生入学的时候普遍只有十五六岁, 离开父母的日日呵护, 独立面对几十个不同的人一起生活、居住、学习, 这必然会在其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心理力。此时若能得到教师及时的心理疏导, 那么必将对学生心理稳定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有极大的帮助。在舞蹈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心理沟通多数是身体语言的交流, 通过教师身体语言展示以实现心理状态的沟通与交融, 为此, 笔者建议我们每一个舞蹈教师都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舞蹈教学作为一种群体状态下的个体教学, 教师要特别要注意与每一个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虽然我们无法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管到”, 但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在不影响自己教学安排的前提下, 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关注, 并辅之以适时适当的激励, 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督促的效果。

3. 心理沟通不等于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所说的在舞蹈教育当中强调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绝不是要把舞蹈教育变成心理健康教育, 而是要求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心理教育丰富教育的手段, 达到辅助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目的, 最终为舞蹈教育的总体目标服务。实际上, 在任何教育理论中, 心理教育都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传统意义上的舞蹈教育, 基本上是以技术动作作为核心, 情感交流与心理沟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方法、手段如果能够真正地进入到舞蹈教育的思想体系当中去, 并且得到贯彻, 就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上只是对师生心理沟通在舞蹈教学中的初步研究与尝试, 在其观点和策略上可能存有不成熟, 但笔者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 任何一种观点和策略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对象, 不可能是万能的, 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找到合理、有效的对接点。师生心理沟通研究的领域很大, 其内容也比较多, 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的重点应落脚于沟通的策略和操作上。

参考文献

[1].什么是首因效应http://baike.baidu.com/view/120073.htm1.

[1].董立言.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2002, 12.

[3].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编.论中国民间舞艺术[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9.

舞蹈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与实用 篇10

(一)舞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舞蹈是可以激发灵感、情感与想象的艺术形式。将舞蹈教育引入到中职教育中,可以丰富中职院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个体素质全面提高。再则,舞蹈还是一门极具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动作、节奏和音乐来塑造美的形象、传达美好的情感,能引起观众思想共鸣,起到愉悦身心、升华心灵的效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舞蹈教学充满情趣和艺术性,舞蹈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非常符合中职学校年轻学子的心理特点,学生在舞蹈学习和欣赏中,不但能感受到舞蹈的丰富情感和艺术内涵,获取积极的精神力量,还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

(二)培养学生健康行为,提高其道德水平。自古以来,德育就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舞蹈可以将人的审美情感内化为道德情感,进而作用于个体道德,使其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且,与其他德育形式相比,舞蹈的德育作用,是理性、柔性的,不带有任何的强制性,舞蹈艺术中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可以给学生的心灵带来美的熏陶,协调的舞蹈动作可以影响学生的形体气质和行为习惯,如借助统一的集体舞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对社会公德、组织纪律的认识,养成良好的集体行为习惯;而舞蹈中蕴含的饱含勇气、奋进精神的情感,则可以唤醒学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感,提高其精神境界。

(三)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在舞蹈欣赏和学习中,学生如果想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必须对音乐、文学、美术等舞蹈所涉及的知识有所了解,这就促使学生去了解、学习更多的东西,扩大知识面。此外,年轻人大都喜爱唱歌、跳舞,舞蹈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宣扬、发泄情绪的机会。在舞蹈学习和表演中,在欢快的旋转和动人的音乐旋律中,学生们不但可以忘却烦恼和忧愁,消除疲劳和紧张,还可以补充正能量。

二、舞蹈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形式及注意要素

(一)在舞蹈教育中突出中职特色。我国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在中职学校,受技术教育思想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对舞蹈教育并不重视。近年来,教育部门多次强调职业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示中职学校要加强艺术素质教育,这才为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中职学校都响应教育部号召,建立舞蹈教室,添置舞蹈教学设备,招聘专业舞蹈教师,迅速建立了完善的舞蹈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舞蹈理论基础、专业的舞蹈技能,还要加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重视学生舞蹈技能训练、审美训练、动手与协调能力训练,以突出舞蹈教育在学生知识结构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二)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舞蹈艺术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带有时代色彩的舞蹈作品也不断出现。因此,中职学校的舞蹈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加强教材遴选工作,确保舞蹈教材能反映时代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受年龄、知识层次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舞蹈欣赏、鉴赏、学习和表演上,个人理解能力、感觉能力难免会有所欠缺。针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教辅资源和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影像观看、示范演示等真实感受到舞蹈的形态美、内涵美,以便让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上加深对舞蹈作品的了解,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学习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何进行作品改编,开展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上一篇:体系作战下一篇:问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