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计划成本问题

2024-05-14

施工企业计划成本问题(精选十篇)

施工企业计划成本问题 篇1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 是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它是建立施工项目成本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

1. 编制项目成本计划的程序

(1) 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包括国家和主管部门关于编制成本计划的各种规定和指标;项目部与企业签订的合同、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及其它有关的技术指标;有关成本预测和决策的资料;施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施工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生产能力及其利用情况;施工项目的材料消耗、物资供应、劳动工资和劳动效率等计划资料;计划期内的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和费用定额等;以往同类项目成本计划相关资料 (包括本企业、同行业和国外的同类项目) 。

(2) 估算成本计划, 确定目标成本。根据有关的设计和施工计划, 按照项目应投入的物资材料、机械和各种设施等, 结合计划期内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准备采用的各种增产节约措施, 反复测算、平衡, 估算出生产费用支出的总水平, 从而提出项目成本计划的控制目标, 最终确定目标成本。

(3) 编制计划成本草案。对于大中型项目, 在项目部下达成本计划指标后, 各职能部门应充分发动群众进行认真的讨论, 在总结上期成本计划完成的情况下, 结合本期计划, 找出完成本期计划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并提出控制措施, 形成部门成本计划目标和费用预算。

(4) 综合平衡, 形成正式的成本计划。在各职能部门将部门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上报后, 项目部首先应结合各种技术经济措施, 检查其合理性, 进行综合平衡, 使各部门计划与费用预算之间相互协调;其次, 从全局出发, 分析成本计划与生产计划等的相互平衡。经过多次综合平衡, 形成正式的成本计划, 上报有关部门, 经批准后下达至各职能部门执行。

2.成本计划方法分类

现代管理计划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有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等, 如在材料保存规划确定经济订货量的逐次测试表法、图示法和数学模型求解法等。其中与企业管理相关的主要有进度计划法、费用计划法和组织计划法等。

(1) 进度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是进度计划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利用这一方法, 可进行复杂项目的计划和控制, 获得有效利用资源的各种方案和具有指导作用的成本管理信息。网络图可以对各项工作作详尽的定义, 即通过网络图反映出各项工作所需的时间、人力、设备和资金等重要参数。主要有: (1) 关键路径法。它是当计划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肯定, 且每项工作只估计一个肯定的持续时间的网络计划技术, 通过应用关键路径法对网络图进行分析和运算, 就可为成本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从而保证项目在计划范围内完成。在关键路径法中, 网络图当中的各项工作主要有六个时间参数: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结束时间、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2) 计划评审技术。关键路径法和计划评审技术在基本概念上是相似或一致的, 但也存在重要差别:关键路径法的每项工作只估计一个肯定的持续时间, 而计划评审技术采用三种时间估计 (最可能时间、乐观时间和悲观时间) , 充分注意项目建设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并计算如期完成项目的概率。

(2) 费用计划法。由施工投入的总资源或人力资源费用的累计额与项目进展时间的关系得到的曲线称为项目资源费用曲线。由于资源费用是一个类似于S的曲线, 因此也称为S曲线。资源费用曲线的绘制步骤是: (1) 确定工程项目进度计划, 编制进度计划的横道图; (2) 根据每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实物工程量或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计算单位时间的费用, 在时标网络图上按时间编制费用支出计划; (3) 计算规定时间内计划累计完成的费用; (4) 按各规定时间的计算累计完成的费用值, 绘制S曲线。S曲线还能够直观地反映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 一般先绘制出计划的S曲线, 然后在施工过程中, 每隔一段时间将实际进展情况绘制在原计划的S曲线上直接进行比较, 采取措施对产生的偏差进行纠偏, 把资源消耗控制在计划之内。

(3) 组织计划法。工程项目组织是指在工程项目中的相关人员位置结构, 其目的是按成本管理任务或职位制定一套合适的组织结构, 以使项目人员为实现成本目标而有效地工作。该组织要建立适当的职位体系,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明确权责范围, 对各职位的主要任务、职责应有清楚的规定, 还要明确与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关系, 以便于相互协调。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施工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调整, 它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核心和关键。

成本控制技术主要有:在产品成本控制中采用价值分析方法控制产品设计成本 (这是产品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 , 采用差异分析法控制产品制造成本, 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控制产品成本 (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和成本差异) , 采用定量订货控制法、双堆控制法、ABC分类控制法和定期订货控制法等控制存货成本。具体归纳为:

1.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

这种方法是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 按照“以支定收”的原则控制各项直接费用的支出。

(1) 人工费的控制。使人工费单价低于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费单价与合同规定的人工费单价补贴之和。

(2) 材料费的控制。在实行“量价分离”方法计算工程造价的条件下, “三材”价格随行就市;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 以预算价控制;材料消耗, 通过限额领料制度控制。当材料市场价格比预算价格高时, 应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 同时争取甲方按实补贴。

(3) 钢管、模板等周转设备费的控制。以周转设备预算收费的总量来控制实际发生的周转设备使用费的总量。

(4) 机械设备使用费的控制。由于机械效率和使用率较难达到定额标准, 再加上预算定额所设定的施工机械原值和折旧率又有较大的滞后性, 往往导致机械费超支, 应向甲方申请补偿, 因而一般以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和增加的机械费补贴来控制实际支出。

(5) 构件加工费和分包工程费的控制。在签订整个构件加工合同和分包合同时, 一定要坚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金额”的原则。

2. 以施工预算控制成本

(1) 项目开工前, 应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 并按企业定额或上级统一规定的施工预算定额编制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预算;对边设计边施工的项目, 则编制分阶段的施工预算, 变更或施工方法改变的工程项目, 则对施工预算作统一调整。

(2) 安排生产班组的任务, 应实行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制度, 并向生产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内容应与施工预算完全相符。

(3) 在施工过程中, 生产班组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实耗人工、材料作好原始记录, 作好施工单和限额领料单结算的依据。

3. 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的方法控制成本

这种方法是使用网络图或横道图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和进度进行同步跟踪控制, 具体做法是:在网络或横道图上同时标注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 进行分析比较。在以计划进度控制实际进度的同时, 以计划成本控制实际成本, 从而实现对成本的动态控制。

4. 建立资源消耗台账, 控制成本

这种控制方法的内容包括材料、施工图预算数、相应时间耗用数、剩余使用数, 通过比较, 控制成本。

5. 加强质量管理, 控制质量成本

(1) 质量成本核算。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成本费用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事故成本和外部事故成本分类归集统计。

(2) 质量成本分析。对质量成本总额的构成内容、构成比例、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以及质量成本占预算成本的比例进行分析。

(3) 质量成本控制。根据质量成本分析资料, 找出对质量成本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质量成本。

6. 成本分析表法

这是目前项目成本控制经常采用的方法, 包括月度成本分析表和最终成本控制报告表。月度成本分析表又分为直接成本分析表和间接成本分析表。

(1) 月度直接成本分析表主要反映分部分项工程实际完成的实物量与成本相对应的情况, 以及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相对比的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 为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针对偏差采取的措施提供依据。

(2) 月度间接成本分析表主要反映间接成本的发生情况, 以及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相对比的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 为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针对偏差采取的措施提供依据。此外, 还通过间接成本占产值的比例来分析其支用水平。

(3) 最终成本控制报表主要是通过已完实物进度、已完产值和已完累计成本, 联系尚需完成的实物进度、尚可上报的产值和将要发生的成本, 进行最终成本预测, 以检验实现成本目标的可能性, 并为项目成本控制提出新的要求。该报告按项目规模大小, 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

施工企业计划成本问题 篇2

一、工序计划成本管理的内涵

计划成本制度就是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成本影响因素的的细化分析,测算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成本,运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并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揭示形成差异的原因,并努力寻找调整差异的方法,着力于成本改善,确保实际成本都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消耗。实施对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对成本中心成本绩效的衡量,并运用计划成本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工序计划成本控制为适应精细管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项目经理层的目标责任成本和作业层工序计划成本的确定改变以往以分项工程或单位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推行以工序为控制点,进一步细化成本构成,确定工序计划成本,然后进行成本核算;施工企业工序计划成本的测定,主要由预算人员或造价人员牵头,结合财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员和统计人员,对照国家、地方和行业定额、标准,以工序为对象,按照施工企业的实际消耗量水平测算,达到先进水平的按实际水平确定工序标准成本,低于平均水平按平均水平确定工序计划成本,按这种方法制定出先进合理的目标成本指标,通过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控制和事后的实际成本核算与目标计划成本比较分析控制,把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项目成本的各种消耗控制在事先预测的成本指标之内,从而确保降低项目成本,实现企业目标利润。工序计划成本提供了成本中心绩效衡量的手段,通过差异分析找到成本变动的直接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起到了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实际上,工序计划成本控制是作业班组负责各类消耗量的控制,项目经理层和企业层负责各种价格和费用计划的控制。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途径

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开源阶段,而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施工阶段,一直到竣工结算阶段等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施工企业节流阶段,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效益的好坏。同时必须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施工企业必须从下几方面的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使施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源头,是开源阶段.在该阶段成本控制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然后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一直分解到工序,结合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按照工序计划成本确定方法预测投标成本,该成本是施工企业的成本期望值,然后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管理水平及其投标技巧等情况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的报价反映了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预测事前的目标成本期望值尽可能底,利润就有较大的弹性空间,竞争力优势明显,而且一旦中标,利润非常客观,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所以投标阶段开好源是非常关键的。

2、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工程中标后,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和目标责任成本分解工作,然后按照工序计划成本制定方法制定好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这样的目标计划成本反映了施工企业先进水平, 用这种标准来进行事中的目标成本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项目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对投标过程中技术方案作必须的技术论证,并结合现场实际,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对当期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方法、质量、安全等各方面作出最优的施工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目标与措施,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使施工过程具有科学性,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合均衡性的相互关系,它是工程施工作业的基本组合方式,是作为计算分析和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为了使建设工程能够最经济地得以实施,从而避免重复施工、突击施工。

(2)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施工企业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工序计划成本确定作业层的考核指标。

项目责任成本是对项目实施总量控制的依据,由项目管理经费和工程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项目一开始,应由公司成本管理部门,根据投标报价中预测的事前的目标成本,该目标成本是预测的,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为了更加切合项目实际,项目部要在预测的事前的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工程特点,掌握现场施工单位情况,

结合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水平确定其目标责任成本,目标责任成本不能突破投标报价中成本期望值,在此基础上做好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

3、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是事中目标成本控制,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 就是要从影响成本的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技术措施。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技术措施来控制成本,技术措施主要是确定施工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技术措施和不同施工工艺组织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的工期,发生的费用也不同,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难易复杂程度、现场情况、设备供应情况和人员供应情况,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然后进行相互对照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此外,及时应用最新和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消耗。(2)经济措施。经济措施推行工序计划成本经济承包责任制,按工序计划成本进行分解目标计划成本,落实到项目经理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审批和支出,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计划成本,同时动态地对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分析找到成本变动的直接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计划成本。同时严格控制间接费和管理费用的支出,把施工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之内。及时做好签证和索赔工作并进行成本分析,同时调整目标计划成本。确保低成本、高效益目标的实现。

4、结算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在结算时,工程造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中标价格、签证费用、索赔费用进行全面的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对比,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项目经理部对班组进行考核,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奖罚

浅析施工企业工程实际成本问题 篇3

关键词:工程成本;实际成本;绩效

施工企业工程实际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按合同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以及协调的方式是向既定成本目标,并最大幅度的实现投入产出比最优的科学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励,对于工程的质量和文明施工的要求不断提升,材料价格的提升,人工费用的增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成本管理在现实运行中面临种种严峻的挑战。因此,合理妥善的处理好工程实际成本问题,是决定施工企业能否在激励市场竞争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关键。

1、工程成本的分类

1.1 工程实际成本

工程实际成本是施工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总和,将他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可以反映工程的盈亏情况。工程的实际成本中包含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五大成本项目。五个项目在具体的核算时侧重点有所不同:人工费的核算方法通常是按照受益原则,直接或合理分配计入工程成本;材料费的核算主要是按用料对象的准确信息计入工程成本;机械使用费的核算分为租赁和自行管理两种,租赁的部分按照凭据账单直接计入工程成本,自行管理的施工机械,根据机械任务单进行进行核算;其他直接费用的核算根据结算账单进行编制,通过记账凭证直接计入成本核算;间接费用的核算是五大成本项目中最难得,因为间接费用包含了其他四项成本中没有涵盖的所有项目,如工资、福利、折旧、差旅等,因此间接费用在核算时应采取相应的分配法,将其通过权重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成本中。

1.2 预算成本

预算成本指的是依据工程预算的单价和取费标准,所计算出的预计应支出的施工费用。他是控制成本、衡量、考核企业实际成本控制效率的标尺。

1.3 计划成本

工程的计划成本是建立在预算成本之上的,是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在实现各种指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花费的成本进行预算,之后将其与预算成本想结合,成为对工程用工、材料和其他费用进行控制的依据。

1.4 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

从性质上来看,实际成本反映的是企业具体的支出情况;预算成本反映的是企业预计的费用支出;计划成本是加上了预测的企业预计费用支出。

但从本质上看,三者都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而存在的,可以相辅相成,互通有无。以便企业更好的发展。

2、工程实际成本的现存问题

2.1 计算标准不统一

通常施工企业用预算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绩效考核,然而二者的计算口径不统一令执行者不慎烦恼。工程实际成本的计算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五大项;而预算成本在计算时只包含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不含临时设施费)三项。在实际成本计算中临时设施费被列入直接成本进行计算,而在预算成本中临时设施费被作为一项独立费用单独列示。

2.2 工程实际成本没有可靠监管依据

工程实际成本是施工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总和,将他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可以反映工程的盈亏情况。可是由于工程实际成本的计算和预算的口径不一致,导致预算的结果不能够准确、正式的对实际成本中发生变动的因素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与监管。让工程实际成本缺乏可比性同时也失去了经济责任考核的准确依据。

2.3 反馈信息缺乏真实性

因为工程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可比性的大大减弱,导致了二者比对下的成本指标不准确,如因为计算口径的不一致,二者比对下,工程成本降低率较高,企业应该着手进行相應的调控,然而反馈信息的失真,导致了企业下达了错误的调控措施,造成了企业蒙受损失的后果,这样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2.4 绩效考核标准笼统

为了符合大环境的发展趋势,施工企业也加入了绩效考核的行列,通过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的方式让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加强。然而,一味的借鉴其他行业中成熟的考核技术并不能够解决建筑施工单位自身的问题,因为相较于其他行业的绩效考核而言,建筑施工单位的绩效考核应该划分的更为细致,笼统的绩效考核标准无法达到考核评估的目的。

3、工程实际成本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建立单项成本核算机制

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建立单项的成本核算机制其目的就是将庞大的工程实际成本管理分解成为五个具体的部分进行控制、管理。

3.1.1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的控制主要是从用工数量的控制着手,按照企业施工的具体需要招聘相应的人员进行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约了人工费。

3.1.2 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的控制主要做到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和对材料价格的控制两方面。在对材料用量实施控制是要按照科学进行理论消耗量的计算,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还应该推广高效低耗的材料。对材料价格的控制首先要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了解;其次要选用运输成本较低的材料;再次要考虑资金周转链的问题。

3.1.3 机械费控制

对于机械费的控制主要分为租赁和自行管理两部分。在进行机械租赁前,要制定合理的租赁设备计划,以便管理。对自行管理的机械进行使用时要加强维修和保养,让机械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3.1.4 制定最优施工计划

制定最优施工计划的目的是,合理有效的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控制。施工方案的优劣,在影响工期长短的同时,也会导致投入的不同,因此要制定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以此来确保按质按量的完成施工工作,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为结算和造价调整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建立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以单项成本核算为技术前提,具体施工企业的自身情况为载体,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优质绩效管理体系,并将其与薪酬进行联系。在实现对员工激励的同时,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姚剑明. 浅议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 2008,(27)

[2]胡季英,冯英浚. 建筑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05)

施工企业计划成本问题 篇4

实际成本核算方法, 是传统的企业原材料的核算方式。这种核算方式是指企业的资产状况和实际负债情况都是以经济事务实际发生时的真实收入和支出的数量作为核算的价值依据。也就是说, 这种核算方式以实际发生的价值产生为依据, 不管市场价格是否发生变化, 无论各种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怎样的调整, 都不改变已经发生的经济事务的账面价值。

实际成本核算方式的特性, 决定了它只能适用于规模较小、原材料吞吐量较少、流转速度不过于频繁的中小企业。因为实际成本核算中对实际的要求就是客观事实发生时的价格, 这就是说每一笔材料的进出或者流转都必须详细的记录在案, 这种记录和计量工作的繁琐与机械, 只能运用在小规模的企业中。在市场经济中, 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对信息的反馈和灵敏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简单机械的记录已经不再满足企业在原材料控制核算方面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按照实际成本来对材料进行核算, 在大型的企业中已经无法胜任。这是实际成本法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端。

二、计划成本核算法

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是指在收发的过程中按照材料的计划成本进行计价, 原材料账目中的总分类账和各项明细的账目都按照计划成本来进行计价。要做好计划成本的核算, 企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 企业制定的计划成本的内容应该与实际成本的内容在构成上一致, 如果在内容上不一致, 就会对企业后期的材料核算工作带来阻碍。按照实际成本涉及的方式和种类, 计划成本也应当保持一致的进行规划。其次, 采用计划成本应当最大限度地贴近客观实际。虽然计划成本的一个显著优越性就在于它的自身规划和计划, 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一种计划都是积极可行的。如果一个计划完全脱离客观实际, 那么对于企业的原材料核算来说, 这种计划的存在时没有必要的, 反而会给企业的各项工作带来障碍。所以, 企业在制订计划成本时, 应该尽可能的参照客观实际情况, 是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不过于严重。一旦二者之间的差异巨大, 并且外部环境没有重大改变时, 应该对计划成本及时地做出调整。

三、优劣势比较分析

第一, 计划成本法中的差异核算能够使材料的核算更为科学。计划成本法语实际成本法有一个显著地不同, 就是对材料成本差异进行收集管理和分配, 通过这种差异管理, 将众多的材料从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来进行核算, 是企业的存货管理更为健全。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的核算, 能够有效地简化会计工作, 特别是当前信息化办公的环境越来越普及, 会计管理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核算可能在优劣性上表现得不很明显, 但是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说, 材料的种类、运转的频繁都决定了不可能按照实际成本法来进行核算, 因为会影响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使用计划成本的方法来进行核算就显得更为合理, 可以对材料进行分类, 对价格波动的幅度进行差异管理, 分类计算可以对同种类材料产生的材差在同种类材料的发出金额中分摊, 使材料成本更接近实际成本, 达到按实际成本简化核算的效果。

第二, 计划成本更具有可行性。计划成本的一大特点就是要进行计划、规划, 这也就说, 对材料的核算不一定非要等到已经进行实际的购买或者运转阶段才能进行材料的核算, 在时间上更具有灵活性, 可以根据整个公司的发展需要来进行材料的核算工作。计划成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材料进行合理的价格预算, 在这个基础上, 就可以在材料的收发和核算环节上正常的运行。而实际成本既要使用到人工的操作而且还要依赖整个原材料管理的软件进行工作。这种方式对计算机进行核算的要求很高, 既要保证录入的价格是严格按照发票的实际结算价格为准又要保证原材料出库时的价格计算准确, 在物资频繁进出的情况下,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无论是在操作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并且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纰漏都会导致整个核算结果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这是使用实际成本核算法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第三, 计划成本法的管理水平更高。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虽然繁琐, 但是他的精准度相对较高。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 信息设备的广泛运用也为实际成本的核算提供了方便。但是, 与实际成本核算相比, 计划成本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通过计算机对各项材料的核算工作进行管理。计划成本法是在实际工作尚未发生的情况下就对全局的材料的预算和核算进行分析, 对各项成本的控制比例和收益状况在大局上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这种从全局出发的核算方法能够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帮助, 使企业的各项战略计划、投资规划都能有一定的参考依据。这是实际成本法这种比较严格、僵硬的核算方法所不能取得的一种全局效果。采用计划成本法的方式对企业的材料进行管理和核算是一种更加贴近时代潮流的运作模式。

摘要:企业的原材料核算, 一般包括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两种不同的方式。这两种核算方式也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规模和程度来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核算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各自的优劣性, 通过比较, 达到效果。

关键词:原材料,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参考文献

[1]谢梅, 许璞.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毁损及减值的账务处理[J].财会通讯, 2005 (10) .

企业中非会计成本问题分析 篇5

【关键词】非会计成本;成本核算;企业管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消耗的资源日益增加,成本核算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受到货币计量、信息可靠程度以及财务人员的主观意识等因素影响,忽略了企业对时间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等隐性成本因素的考虑。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对经济学意义上的非会计成本等隐性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企业成本核算中的问题,进而对企业非会计成本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引导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一、企业非会计成本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非会计成本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经济成本进行控制,主要的含义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内部资源消耗、时间消耗等隐性信息的计量和核算,即根据货币的计量、历史投入成本、信息可靠程度等综合因素进行内部审议和核算。非会计成本在经济学上的内容主要包括机会成本、企业内部因沟通问题成本、重复性活动成本、制度漏洞成本等方面。由于非会计成本既没有实际的发生,又不能具有可靠性来加以系统性的统计和核算,因此很多时候被忽视。但是它的存在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核算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对机会成本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对企业经济投资和日常运营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二、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并不健全,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不够完善,没有相应的成本核算监督管理机制,很多时候企业的成本核算受企业的主观意识影响较大,甚至有时候完全忽视非会计成本的因素,最终严重影响到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完善性。

(二)企业成本核算范围存在局限性

企业成本核算必须遵循会计学的基本原则,要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四大因素为前提,同时要求成本核算的信息必须满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较性、谨慎性等主要的质量要求。而在企业成本核算范围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时候在货币计量、可靠性质量以及会计人员本身主观局限性等方面存在不足。

货币计量假设有利于不同企业在统一标准下,通过共同的标准反省和考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事实上,由于企业内部存在很多货币计量不到的资源,例如企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备情况、员工的素质情况、客户满意度情况等反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隐性资源。由于这些资源无法通过货币数字进行考核,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确性、系统性和完善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真实、内容完整,即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满足可靠性原则。而这一原则没能涉及到非会计成本相关的概念,虽然机会成本等非会计成本不是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但非会计成本对企业未来的决策及资源利用率的最优化影响巨大。在成本核算中忽视非会计成本因素,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决策,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的企业会计工作中,有些数据只能根据会计人员的经验和对未来的预计进行相关的核算工作,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平衡和选择等,很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产生影响。而且很多会计人员在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很容易形成定向思维,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制度的完备情况等无形资产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核算工作的范围进一步受到影响和限制,严重影响着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善性。

(三)会计人员财物核算流程问题颇多,监督流于形式

根据有关的数据分析来看,在很多非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中,由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拥有的知识体系与新时代下的非会计成本运算的要求有所脱节,导致某些时候非会计核算流程出现不规范和不安全的隐患,这正是非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不规范所产生的不良效果。同时由于相关监督机构的不全面和监督过程的流于形式,导致非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

(四)工作人员非会计成本相关专业素养不足

在新时代下,由于非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相关的会计核算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非会计核算过程中也存在欠缺。同时,由于工作人员对非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认识缺失和专业素养不足,因此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大打折扣。由于很多会计核算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处理非会计成本问题和应对一些专业的紧急问题时明显感觉力不从心。

三、解决企业中非会计成本问题的重要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日益发挥出作用和效果。非会计成本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战略决策、选择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尤其对企业是否加大投资和融资等关键性的考虑、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对企业整体经营的系统规划等关键性因素的考量和审议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加强对企业非会计因素的重视程度,能够使公司在各个方面的财务收支情况通过财务核算工作一目了然,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非会计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决策、分析、选择,确保公司在非会计成本上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对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四、针对企业中非会计成本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提高管理能力、增强先进管理意识的培养工作,是实现施企业会计管理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各个管理部门、单位之间的联系,进行交流活动、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和辅导工作,使非会计因素核算向系统化、专业化、高效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二)树立正确和先进的财务会计知识意识

要加强企业在非会计成本问题的核算工作,就要在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观念,做好全体员工的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否则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要求企业从上到下时刻树立强烈的财务核算意识,将非会计核算工作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时时处处做好企业非会计核算工作的教育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因为忽略非会计核算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使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三)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相关的管理制度

加强和改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除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外,更重要的是制度规范的执行力。制度规范主要指的是在实际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验形成的特有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主要起到了规范企业财务核算和调节各方面关系的作用。制定令行禁止的规章制度,是保障企业财务工作能否系统运行的根本所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建设能有效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集体之上的原则,坚持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将制度建设融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设中去。

(四)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机构和体制

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机构,是保证更高质量的财务核算工作的条件,也是检验各项财务核算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就要求相关企业成立相关的财务核算机构,通过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指导,明确非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使下属各部门各司其职,全面保障非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落实和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管理者都能明确非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对企业公司的重要性,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和责任,这对企业的更快更强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中非会计成本问题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以及营运安全管理等都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都被企业所忽视。本文通过对企业中的非会计成本进行简要的概括,强调非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作用,进而指出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概述,引起相关企业对非会计成本问题的重视程度,打破传统审计和统计工作的不足和束缚,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升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斌.企业“非会计成本”问题初探[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6).

[2]邹利芬.论企业中非会计成本问题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

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6

一、现行计划成本分配法中出现的问题

计划成本分配法突出的特点是单位计划成本已知,各个部门能够及时反映生产费用的分配情况,便于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和日常的成本控制,但计划成本是企业根据以往的消耗情况做的预估,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实际的耗费。一旦企业出现突发情况或者为了隐瞒成本而调整单位计划成本(在没有良好监督的情况下),采用此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就偏离了实际情况,对以后期间的成本分析与考核也容易造成误导。此时,核算产品的实际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是计划成本无法代替的。在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之后,企业应该把计划成本调成实际成本。由此,笔者认为计划成本分配法还存在一些疑点。

疑点一:根据上面的公式可知:辅助生产实际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的计划成本(公式2)。基于对成本会计的理解和对张培荣、冯述娜《对〈再谈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之计划成本分配法〉一文的商榷》(以下简称“张文”)的研读,本文认为教材中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差异额的计算公式即公式1是基本正确的,计划成本的分配范围包括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等,实际辅助生产费用是通过实际直接费用加上转入费用归集,分配范围也是所有受益单位,不存在之前张文中的混淆之感。但在计算实际成本时,公式2的左边是实际成本,右边分配转入的费用却是计划成本,左右口径不一致,因此计算出来的不是实际成本。

疑点二:对于材料成本差异处理的第一种方法,也是企业日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把材料成本差异计入管理费用,计算比较简便。与此同时,这个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直接把差异额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一方面,要么是管理部门来承担着全部的差异额,要么就是生产车间,这样的分配方法并不合理,从另一个角度讲企业也可能利用管理费用随意调节利润;另一方面,在核算产品成本时,企业计入某产品成本里的辅助生产费用为计划成本,不能核算出产品的真实成本。

二、计划成本分配法之改进

例:启迪汽车有限公司有供电、锅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假设供电车间计划单位成本为0.2元/度,6月份供电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为1 300元,锅炉、生产用、车间一般消耗、厂部管理人员电费的耗用量分别是2 000度、5 000度、600度、400度。锅炉车间计划单位成本为0.6元/吨,6月份锅炉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为1 500元,供电车间、生产用、车间一般消耗、厂部管理人员电费的耗用量分别是300吨、1 200吨、900吨、600吨。采用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供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该车间计划单位成本=8 000×0.2=1 600(元),辅助生产费用的实际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锅炉车间分配转入的计划费用=1 300+180=1 480(元)。因此,成本差异额=1 480-1 600=-120(元)。

同理,锅炉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成本=3 000×0.6=1 800(元),辅助生产费用的实际成本=1 500+400=1 900(元)。因此,成本差异额=1 900-1 800=100(元)。

根据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车间1 72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80、——锅炉车间400,制造费用660,管理费用44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 600、——锅炉车间1800。借:管理费用2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20、——锅炉车间100。

甲产品实际耗用的辅助生产成本=计划成本=1 000+720=1720(元)

(1)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成本并不是实际费用,因为转入的那部分是计划成本。由此笔者认为,要保证核算的正确性,转入的那部分费用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计算公式为:供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实际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分配转入实际费用

供电车间的分配率=1 300÷8 000=0.162 5

锅炉车间的分配率=1 500÷3 000=0.5

供电车间转入的费用=0.5×300=150(元)

锅炉车间转入的费用=0.162 5×2 000=325(元)

供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实际成本=1 300+150=1 450(元)

锅炉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实际成本=1 500+325=1 825(元)

供电车间成本差异额=1 450-1 600=-150(元)

锅炉车间成本差异额=1 825-1 800=25(元)

(2)在教材中,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时,直接把分配入某产品的辅助生产计划成本计入企业本月的生产费用里,比如企业编制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时,某产品的生产费用包括基本生产车间的消耗和辅助生产车间分配来的费用,但加上的辅助生产费用是计划成本。究其原因,企业在处理辅助生产费用差异额时是按照第一种方法,即把差异额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在这个例子中,把供电车间(-120元)和锅炉车间(100元)的差异额列入了管理费用中,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消耗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成本(1 720元)计入了产品的成本中,并未调整成实际成本,核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自然不是实际成本。而我们所需要的是产品的实际价值,笔者认为需要把辅助生产成本差异额按受益对象结转出去,采用教材的第二种方法即将差异额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部门进行二次分配,经过材料成本差异的调整(计划成本+成本差异额),辅助生产计划成本也就调成实际成本,然后再把某产品辅助生产实际成本计入其本月的生产费用中。这里的受益对象分别是甲产品、车间一般消耗、管理部门。

供电车间差异分配率=供电车间的成本差异额/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耗用的劳务量=-150÷6 000=-0.025。甲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5 000×(-0.025)=-125(元)。制造费用应负担的成本差异=600×(-0.025)=-15(元)。管理费用应负担的成本差异=400×(-0.025)=-10(元)。

同理,锅炉车间差异分配率=供电车间的成本差异额/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耗用的劳务量≈25/2700=0.01

甲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1 200×0.01=12(元)

制造费用应负担的成本差异=900×0.01=9(元)

管理费用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5-12-9=4(元)

会计分录如下:借:基本生产成本——甲(-125+12),制造费用(-15+9),管理费用-10+4);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锅炉25。

甲产品实际耗用的辅助生产成本=计划成本±差异额=1 720-113=1 607(元)

三、结论

为了正确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笔者认为公式2“转入计划成本”需调整成转入实际成本,在采用计划成本分配完后也要把公式1成本差异额进行分摊,使转入产品成本的辅助生产费用是实际成本。这也体现了成本会计的实际成本核算原则。只有按实际成本计算,才能减少成本计算的随意性和随意调整利润的现象,才能保证计算出的成本信息保持其正确性和可比较性,为企业进行成本分析提供准确的依据。因此,按照成本核算的实际成本原则,企业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时在月末应尽量把计划成本调成实际成本,反映出产品的实际成本。

摘要:通过对成本会计教材的梳理及前期研究成果的总结,本文就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的计划成本分配法出现的两个疑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成本,实际成本,成本会计

参考文献

张培荣,冯述娜.对《再谈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之计划成本分配法》一文的商榷[J].财会月刊,2013(8).

邹金伶,李树战,王东.再谈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之计划成本分配法[J].财会月刊,2011(3).

施工企业计划成本问题 篇7

一、计划成本综述

计划成本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 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其主要基于企业的消耗和费用进行预先成本计算。计划成本是企业阶段性的成本目标, 反映出企业成本控制的意志。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定额成本不同, 计划成本是基于定额消耗的预算, 是一种平均消耗水平的反映。并且, 成本计划立足于企业成本标准化, 进而形成阶段性的经营计划。

计划成本主要涉及企业各类资源的影响因素, 诸如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运输距离等因素, 都是计划成本的预算依据。企业产品的计划成本, 主要基于依据材料、运输、人力资源等因素的消耗, 进行预先成本的计算。而且, 这种计划成本的模式, 反映了企业在以降低成本输出为目的的情形下, 进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较, 进而便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计划成本的编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其涉及到企业的各类资源的预算。尤其是基于各类资源的影响因素, 进而人为的价格控制, 是计划成本编制中最困难的一点。而且, 计划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因而, 在进行成本计划的过程中, 需要防止如下问题的发生, 进而确保计划成本的有效性。

(一) 控制成本差率, 尤其是人为因素下的成本差率。

企业的成本计划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因而企业为了控制成本管理, 人为因素的提高企业的成本预算。尤其是基于产品材料的计划成本提高, 是企业在日常成本核算中最为常用的手段。同时, 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应, 往往通过控制成本差率的方式, 逃避所得税。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进成本管理中, 为完成企业的管理任务, 人为的压低成本差率, 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创造”。这种人为因素下的计划成本, 严重影响到成本控制, 尤其是基于成本管理下的企业产业调整, 在计划、决策上存在潜在的风险, 这是现代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难点问题。

(二) 控制计划成本的有效性, 尤其是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偏差。

计划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其在进行计划成本的过程中, 需要控制好其有效性, 尤其是基于市场价格的变动, 对企业的计划成本进行精准的评估和编制, 进而减小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间的偏差。同时, 这点也是计划成本有效性的直接影响因素, 在其编制工作中, 需要注重工作的严谨性。

二、计划成本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计划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因此, 计划成本对成本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基于成本计划, 明确了企业的成本控制的重点, 以及经济效益的奋斗目标, 这点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 无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 明确成本控制目标。

计划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种目标程序, 其起到明确成本控制目标的作用。企业计划成本的编制中, 需要基于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全面的预算。尤其是基于各资源的影响因素, 进行计划成本的编制, 可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性。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其在控制管理中, 需要基于计划成本、成本预测等环节。因而, 计划成本是后续成本控制的基础。同时, 成本计划注重目标成本的体现, 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的核心, 其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起到指引性的作用。

计划成本是阶段性经济效益的体现, 表达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意志。因而, 在阶段性的成本计划中, 形成的成本目标更加的具体。而且, 计划成本的编制, 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 进而在计划成本中, 体现了企业管理层的成本控制意志。这种基于级别式的制定模式, 强化了成本管理结构的监督和交流,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成本控制, 使得成本管理的目标更加地明确。

(二) 完善企业成本制度, 强化成本控制。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基于计划成本可以完善成本制度, 尤其是实现责任制的成本管理,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成本控制, 包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审核等环节, 因而管理机构比较庞大。所以, 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基于完善的成本制度, 进而规范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计划成本的有效编制, 基于全面的财务因素, 进行科学的预算, 这就强调了指定工作的严谨型, 也就是说, 基于严谨的工作需求, 其在整个成本控制中, 起到强化的作用, 便于责任制管理模式的形成。

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强调控制手段的完善性, 尤其是基于各环节部分的控制。计划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其在成本计划工作中, 强化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计划成本的强化作用, 主要体现在完善的资源预先核算, 有助于后期成本审核、成本管理等环节。而且在对于成本控制的各环节管理工作中, 完善的成本制度, 是实现成本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基于计划成本的工管理体制、行为规范, 对后续的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强化作用。

(三) 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尤其是成本业绩考核制度的标准化。

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其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基于有效的管理力度, 也就是, 基于标准化的业绩考核, 提高成本管理的内部效率。在成本控制的机构比较复杂, 分工明确, 因而在进行成本业绩的考核中, 需要对对各管理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主要基于计划成本, 给予了良好的标准尺度。在进行各管理机构的业绩考核中。计划成本就是良好的蓝本, 而且以计划成本为标准尺度,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控制的管理效率。

成本控制注重工作的有效性, 而其有效性要以计划成本为依据。因而, 在成本控制中, 需要完善计划成本, 这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各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中, 其工作需要以计划成本为目标, 进而在明确的目标之下, 可以优化成本控制, 对成本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 基于合理的管理目标, 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尤其是基于核心成本内容的完成, 是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

三、结语

基于上述, 我们知道: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计划成本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成本管理。尤其是基于计划成本下的制度、评价机制等, 都对成本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在现代化的建设中, 强化计划成本的有效性, 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叶强.小议计划成本法在成本分析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 2010.9

[2]林善珍.计划成本分配法及其改进[J].财会通讯, 2011.3

[3]薛飞.信息化环境下计划成本法的适用性分析[J].财务与会计, 2010.7

[4]杜鹏.试论企业计划成本控制的目标[J].现代企业文化, 2009.26

[5]孙延京.试论计划成本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15

施工企业计划成本问题 篇8

关键词:桥梁施工,物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地位已经在我国社会中确立起来,并日益发挥着基础性的引导作用。 建筑企业纷纷涌入市场,它们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桥梁施工企业同样面对着众多的竞争对手,生存与发展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当前,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日益增多, 我国政府已开始在建筑市场上全面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度, 以规范建筑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但由于竞争的惨烈,在桥梁招投标活动中往往导致中标价格偏低,中标企业实际获得的经济利益不景气。 与此同时,随着材料、人工、机械等成本在不断上升, 桥梁施工企业的成本也不得不同步上升, 但经济效益却扔处在下滑的边缘。 这种状况严重威胁着桥梁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 已成为建筑工程企业的面临的当务之急。

通常来说, 一个桥梁施工项目所耗费的物资要占到该项目总成本的60%-80%,这就意味着如果物质成本失控,那么桥梁施工企业的利益就必然会遭受重大的影响。 所以,物质成本控制是桥梁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桥梁施工企业如何不断降低工程成本,使企业实现盈利最大化,从而确保企业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竞争力,这是一个事关桥梁企业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 因此,对桥梁施工企业物质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找出有效提高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这对桥梁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桥梁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特点及其物资成本控制的复杂性

(一)现代桥梁项目施工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公路桥梁交通的压力不断增大,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的高速公路和大型桥梁应运而生。 在这种形势下,桥梁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 以下对现代桥梁施工企业所承接的工程项目特点分析如下:

首先,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现代桥梁施工的规模越来越大,桥梁建设向着大跨径、高难度和群集工程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桥梁的跨径不断增大。 目前,钢梁、钢拱的最大跨径已经超过500米,斜拉桥最大跨径已经突破1088米,悬索桥甚至已经突破1991米。 无疑,这对桥梁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物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桥梁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在不断增加。 如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总长约35.578公里,是集桥、隧、岛于一体的世界超级大工程,技术含量复杂,地层分布差异大,环境保护要求及抗震防设标准高,其设计施工难度世界第一。

其次,城市铁路桥梁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且多为双层交通。 众所周知,铁路专用桥梁对施工技术的要求非常苛刻,设计和施工所要考虑的问题也比其他桥梁类型要繁复得多。 而且,通常来说,现在的铁路桥往往都是公路铁路两用桥:铁路要求双线,公路一般要求四车道,铁路桥的长度一般是公路桥的近两倍。 这些特点对桥梁施工企业的施工与管理无疑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二)桥梁施工物资成本控制的复杂性

桥梁施工物资成本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控制过程, 它需要从组织、人员、制度三个方面来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这套管理体系设计施工前的预算控制、 施工过程的材料控制以及施工结束前的核算控制。 从成本管理的途径上来说,成本控制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其一,需要从施工内容和工序上进行成本控制。

其二,需要从施工质量和进度上控制成本。

二、桥梁施工企业物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引入竞争机制 ,改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的现状

由于建筑招投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加上一些企业缺乏严格的成本管控,一些桥梁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顾成本盲目承揽工程项目,导致企业财务运转难以为继陷入窘境。 基于此,必须在企业管理层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成本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密切监控实际成本的支出状态,使成本管控贯穿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工程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针对偏差扩大的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把实际成本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完善奖惩制度,健全物资成本管理体系

目前由于施工企业各部门之间、项目部与分包商之间权责不明,程序混乱,手续不全、奖罚失据,甚至部分企业存在只罚不奖的单纯惩处的管理机制, 这些不仅影响了管理人员及分包商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也使得成本管控不时出现各种纰漏,造成工程成本超出预算,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给桥梁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深入分析则会发现, 整个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是桥梁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开展不力的根本原因。

(三)加强物资管理的前期策划

由于物资成本占项目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 物资管理前期策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进度、质量、安全以及利润的实现。 因此,必须注重加强物资需求、采购、运输、使用及存储保管的策划。 只有科学、系统的做好项目物资管理的前期策划, 才能将工程成本增加风险消除于萌芽阶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桥梁施工企业要不断深化对施工物资成本管理的改进工作,依照以上成本控制的针对性措施,努力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完善员工的奖罚制度,加强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才能不断提高桥梁施工企业的物资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施工企业计划成本问题 篇9

通常来说, 一个桥梁施工项目所耗费的物资要占到该项目总成本的60%-80%,这就意味着如果物质成本失控,那么桥梁施工企业的利益就必然会遭受重大的影响。 所以,物质成本控制是桥梁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桥梁施工企业如何不断降低工程成本,使企业实现盈利最大化,从而确保企业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竞争力,这是一个事关桥梁企业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 因此,对桥梁施工企业物质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找出有效提高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这对桥梁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桥梁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特点及其物资成本控制的复杂性

(一)现代桥梁项目施工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公路桥梁交通的压力不断增大,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的高速公路和大型桥梁应运而生。 在这种形势下,桥梁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 以下对现代桥梁施工企业所承接的工程项目特点分析如下:

首先,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现代桥梁施工的规模越来越大,桥梁建设向着大跨径、高难度和群集工程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桥梁的跨径不断增大。 目前,钢梁、钢拱的最大跨径已经超过500米,斜拉桥最大跨径已经突破1088米,悬索桥甚至已经突破1991米。 无疑,这对桥梁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物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桥梁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在不断增加。 如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总长约35.578公里,是集桥、隧、岛于一体的世界超级大工程,技术含量复杂,地层分布差异大,环境保护要求及抗震防设标准高,其设计施工难度世界第一。

其次,城市铁路桥梁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且多为双层交通。 众所周知,铁路专用桥梁对施工技术的要求非常苛刻,设计和施工所要考虑的问题也比其他桥梁类型要繁复得多。 而且,通常来说,现在的铁路桥往往都是公路铁路两用桥:铁路要求双线,公路一般要求四车道,铁路桥的长度一般是公路桥的近两倍。 这些特点对桥梁施工企业的施工与管理无疑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二)桥梁施工物资成本控制的复杂性

桥梁施工物资成本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控制过程, 它需要从组织、人员、制度三个方面来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这套管理体系设计施工前的预算控制、 施工过程的材料控制以及施工结束前的核算控制。 从成本管理的途径上来说,成本控制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其一,需要从施工内容和工序上进行成本控制。

其二,需要从施工质量和进度上控制成本。

二、桥梁施工企业物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引入竞争机制,改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的现状

由于建筑招投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加上一些企业缺乏严格的成本管控,一些桥梁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顾成本盲目承揽工程项目,导致企业财务运转难以为继陷入窘境。 基于此,必须在企业管理层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成本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密切监控实际成本的支出状态,使成本管控贯穿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工程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针对偏差扩大的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把实际成本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完善奖惩制度,健全物资成本管理体系

目前由于施工企业各部门之间、项目部与分包商之间权责不明,程序混乱,手续不全、奖罚失据,甚至部分企业存在只罚不奖的单纯惩处的管理机制, 这些不仅影响了管理人员及分包商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也使得成本管控不时出现各种纰漏,造成工程成本超出预算,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给桥梁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深入分析则会发现, 整个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是桥梁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开展不力的根本原因。

(三)加强物资管理的前期策划

由于物资成本占项目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 物资管理前期策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进度、质量、安全以及利润的实现。 因此,必须注重加强物资需求、采购、运输、使用及存储保管的策划。 只有科学、系统的做好项目物资管理的前期策划, 才能将工程成本增加风险消除于萌芽阶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桥梁施工企业要不断深化对施工物资成本管理的改进工作,依照以上成本控制的针对性措施,努力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完善员工的奖罚制度,加强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才能不断提高桥梁施工企业的物资成本管理水平。

摘要:施工企业要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经营好施工工作的每一个项目,尽量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物资消耗,尽力把各项耗费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实现本企业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竞争力的目的。在所有建筑施工企业中,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物资成本管理问题最为复杂,控制起来也最为困难。本文介绍了桥梁施工企业的特点及其物资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桥梁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提出了有效控制成本的对策。

关键词:桥梁施工,物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篇10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 成本管理 改进措施

1.引言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迅猛,可是就整体的发展而言,我国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上与国际上先进建筑企业相比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存在着弊端。加强成本控制对整个施工企业来说有巨大的意义,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并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施工并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施工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

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很多,概况起来有一下几方面:

(1)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团队性、沟通能力等都会对施工项目的产生影响,其中施工技术高低是关键的因素。

(2)机械设备情况:机械设备情况主要考虑设备状况、运行功率以及设备能否在施工过程中安全运作。

(3)材料供应是否及时:在建设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如果材料供应不及时,会造成拖延工期,也可能因为个别专业材料供应不足,造成交叉作业的专业被迫停工等待,进而影响整个工期。

(4)施工质量:在施工期间,确定建设项目的质量水平,按照合同要求,是必要的,合理的更好控制成本,一面过度要求成本而导致质量不足发生返工,而导致返工过程中增加施工成本这样的恶性循环。

(5)施工进度:成本和施工工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某些项目中,缩短了施工工期,该项目的总成本将增加,而在某些情况下,缩短了施工工期将减少该项目的总成本,那么就必须有一个最佳的时间表,它对应于该项目的总成本最小,这就是这项工作的最佳优化时间项目成本。

3.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3.1 将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要经过几个阶段,分别是开工前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施工中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完工后成本分析、成本考核阶段,在以把握好各个阶段为前提的基础上,方可有效的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首先要明确整个施工阶段的重心,要把成本控制的核心放在主要的施工阶段上,使得成本管理行程一种动态管理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有一定的优势。在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各个业务部门要配合密切,加强横向业务的联系,使得成本管理部门的管理作用,只有各管理部门加强措施才能保证成本控制系统顺利的运转下去,也能使得成本管理运作能力不断完善和巩固加强。例如:工程的总承包商应在人工费工资问题上,采取调查市场方法了解行情,之后对工资波动作出预测,制定合理工资表。其次考虑一些其他因素以及是否会存在一些施工间歇,预测是否会存在窝工等现象,避免资源浪费。材料方面,预测施工材料用量,堆放量,运输量等,看是否需要二次运输等问题等。在机械方面,施工单位提前进行事前分析,能够有效的控制机械的进场,节省机械使用费。

3.2 加强与业主方、各分包单位密切合作

一個工程项目的组成是由业主,承包方,监理方三方面组成的。只有三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使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应该加强业主方联系以及各分包单位配合,即业主方和总包及监理应该多次开会协调,最终一致采取决定定妥改为全为总包分包。在工程项目中,各方的配合至关重要,如果一方不妥就有可能对工期或者其他方面产生影响。

3.3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我们所选择的施工方案不同,最后计算工期也随之不同,而需要的机具也有不同,最后发生的费用会不同。正确的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核心,制定施工方案的依据要以合同规定工期和上级下达要求为标准,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装备情况、现场条件、人员素质等因素综合考虑。也可以选择通知定制多个施工方案,听取现场施工人员的建议,经调查研究从多个施工方面选择一个最合理、经济的。

3.4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成本管理的具体基础工作是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最重要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提高定额管理,预算管理,测量和检验系统和各种台账,根据劳动定额发放任务书。尤其是应该制定并不断完善的内部建设定额,因为这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成本控制和评估小组的标准依据。所有企业都应增强管理体制,管理机制,施工技术水平,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改进,以确保施工技术水平的先进性。

3.5 工程变更资料及时准确补充

随着工程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工程量的变化内容和建设工程流程的变更,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成本的支出。因此,项目经理应努力改变既定的方法,对建筑、机械设备、材料、物资、劳动分配和进度目标的影响程度,以及所需要的资源建设的内容进行修改的合理评估。及时办理增减帐手续,并按照手续及合同从甲方得到补偿,增加施工单位的收入。并且在对变更设计等方面也要有效的控制,这就与上述的事前控制等方面有着相应联系,要对成本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要提前考虑,不能等到变更资料的下达,要减少变更资料也是对成本管理方面的一种考核。

4.结束语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建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成效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润,因此通过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缩减企业中的浪费现象,节约有限的资源。本论文通过对施工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有助于企业更长远的发展,改进和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姚丛斌.浅谈项目的费控管理[J].设计技术,2006,(3).

[2]黄得承.建设项目的费用控制以及项目费用管理系统的需求[J].管理工程学报.2005,(8).

[3]王炜.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J].建筑.2002,(6):8-11.

上一篇:棍球活动下一篇:诱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