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求知欲、活跃课堂

2024-06-15

激发求知欲、活跃课堂(精选九篇)

激发求知欲、活跃课堂 篇1

一、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拉扎勒研究发现, 智商高的学生如果缺少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就一般;而智商一般的学生出于内在学习兴趣的推动, 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经过努力, 却可以获得优异成绩。

因此,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 应该把培养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 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成学习动力, 促进其智能发展, 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怎样调动、吸引学生, 怎样把教材变得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 展现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 在讲“输血和血型”内容时, 先向学生讲下面的事例:十九世纪, 医生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 尝试为伤员输血, 开始就获得了意外成功。可是, 当他们喜出望外地如法炮制, 继续为其他伤员输血治疗时, 却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活, 反而因输血死掉了。这一事实令医生疑惑不解:为什么同样输血, 有的救了命, 有的却送了命?由于把学生引入一个解决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的情境, 学生渴望找出引发结果的原因,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克服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是指学习者由于某些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学习生物的阻力。生物偏重于文科的性质, 许多学生认为生物只要记记背背就行, 却往往因此遭受到了很大失败, 接着就产生抵触情绪。

要知道生物知识是很琐碎的, 很多时候, 正确的记忆就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同时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是否能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们记住,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比较就是其中一种, 在比较中, 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找出知识点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 帮助他们获得、掌握、巩固知识。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对水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等等。比较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而且体现了联想和归纳的思维方式,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 让他们能找到学习的快乐,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除了注意师生情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外, 还要注意激发其学习生物的热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 使学生乐学。

例如, 在讲“顶端优势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时, 可先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两个实际问题:① 校园里的九里香是怎样长成球形的?② 种柑桔时, 为什么要定期对其进行修剪?由于学生急于找到答案, 于是便饶有兴趣地听课, 积极思考, 直到找出答案。这种实用情境的引入, 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学生既乐于接受, 又易于掌握。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除了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课型外, 授课艺术也很重要, 教师要努力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首先在平时学习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课堂提问力求新颖、难易适中、有利于全体参与, 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闻, 避免“形式上的时间分配”, 即自己讲的时候注重师生互动, 而学生自学的时候也应适当点拨。其次, 教师要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提问, 促其参与教学。如我在上基因工程一节时, 有个学生突然提出:“既然目的基因导入的是受精卵细胞, 为什么不是在身体的所有部位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而只在特定的部位才表现呢?”我很高兴这个学生的提问, 因为它使我自然引出了“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内容, 我知道这和课堂氛围的营造分不开。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努力“把想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思维对象”, 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使其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促进学生主体意识觉醒和主体性的发展。

最后, 教师还应幽默风趣。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 其实, 只要具有幽默感, 做到 “雅俗结合”, 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 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 将繁杂化为简洁, 将单薄变为丰富。我在讲生物的进化时, 针对“人类的出现”向学生打比方说:“动物园的大猩猩和我们还是一家子呢!”学生听到这里, 先是一愣, 后又点头称是, 欢笑不已。新颖的课型、幽默的教学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主体原则, 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 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思维和实践,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摘要:新课程的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主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 篇2

激发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审美情操培养的任务,是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激发趣味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激趣是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美术课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学生没兴趣学,只是为学而学。这样,就不能牢固掌握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也不能提高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次,激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里的有效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西・孛洛维契克曾说:“只要有兴趣,好分数自然会来到。”小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只能通过绘画,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喜爱画画。但由于很多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有“难熬”之感。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激趣,即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兴趣是引发学生内在动机的引信,是求知的前提。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小学美术教育突破封闭的静态结构,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如讲《我爱国旗》一课时,我走进课堂一言不发,打开录音机,播放国歌。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学生不由自主随着雄壮的乐曲唱了起来。然后,我指着课室中悬挂的国旗问学生:“国旗上的五星和红色各代表什么?”学生很快就答上来 。接着,我又问学生:“当我听到奏国歌和听到五星红旗升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各抒已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 二、巧妙设疑,激发兴趣。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比如我在教《怎么画鸡》一课时提出让学生“考老师”,请学生随意说出一种形状,只要老师动几笔,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鸡来。学生被这句“考老师”的言语所激励,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都想以自己的绝招来难倒老师。于是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各种形状,但都被我一一添上了鸡的眼、嘴、冠、尾、翅、腿、爪,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人人投入,并学会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三、教具演示,激发兴趣。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对称式纹样设计》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已剪好的剪纸,在未打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况猜,很快就有同学猜对。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接着,利用这一剪纸,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学生因为在况猜中注意到图案的形状,所以很快就把对称的规律总结出来。这种教具的运用,就起到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活跃了气氛,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得到实施。四、运用竞赛,激发兴趣。儿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如我在讲《怎样画动物》时,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四个组为四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队的其中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一种不同的动物,看哪队画的动物数量多,相貌像的为第一获第一的这个队可得到一颗金星。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获金星,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兴趣越来越喾常常浓。通过竞赛,学生学得生动,也记得牢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的自觉学习的习惯。五、组织讨论,激发兴趣。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学问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萌芽了解决此问题的欲望。比如我在讲《家具模型设计》时,要求学生自由合成4人一组,完成一套家具模型。先让各组讨论所做家具的种类,数量及款式。学生一下子讨论开去了,课堂气氛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之间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然后组内讨论得出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给了学生有互相交流的机会。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采用游戏,激发兴趣。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比如在讲《捏一只小动物》时,我准备了各种动物的布娃娃。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做游戏,干劲就上来了。接着我请了5位同学到讲台来,先把眼睛用布朦上,然后每人发一个而娃娃让他们摸 ,要他们比赛猜出自己拿的布娃娃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什么动物,特点也讲得很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以上几种途径,肯定概括不了美术学科课堂激趣的全部要旨。但我相信,课堂激趣只要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能恰当运用于教学,美术课必然会活起来。

激发求知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篇3

一、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亲切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所以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在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时,笔者创设了看电影的情境: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在大型的电影院一般都有两个入口,你留意过入口上的提示吗·(单号入口、双号入口)座号是多少的应该从双号入口进·大家手中都已经有了一张座位号,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当收票员,从单号入口进的同学把票交给他,从双号入口进的同学把票交给我。这样的情境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

二、巧设游戏,激发兴趣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笔者在课中巧设这样的游戏:让女生头戴(美羊羊)写有真分数的帽子,男生头戴(喜羊羊)写有假分数的帽子。女生说:“看,我們真分数长得多漂亮,分子小、分母大,我们是真正的分数。”男生说:“看,我们长得多健壮,分子大、分母小,我们才是真正的分数。”“你们不是分数,我们是分数”“我们是分数,你们不是分数。”正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我(羊村村长慢羊羊)说:“孩子们请安静,不论是你们真分数,还是你们假分数,大家都是我们分数羊村的成员,都是分数。”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了分数的分类。这样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游戏中,理解并掌握了抽象的数学概念,学得其乐融融。

三、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如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感知1ml究竟有多少,笔者出示一个小量杯,请学生上台指出1ml所在的刻度,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用滴管来滴水,滴几滴水可能是1ml,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并数滴数,发现10滴水的体积正好1ml。为了得出1L=1000ml,笔者让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个500ml的易拉罐,一个1L的水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现1个易拉罐的容积是500ml,2个易拉罐的容积就是1000ml,所装的水倒进一个1L的水杯中正好倒满,所以1L=1000ml。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又加深了升与毫升单位进率之间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预设悬念,激发兴趣

笔者教“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只准备了一套教具,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玻璃杯各一个。上课时,请两位学生到台前做倒水的实验,其余学生是观众,通过观看倒水的过程,得出结论:V(圆锥)=1/3V(圆柱)=1/3Sh.

曾听我校郭颖范老师的“圆锥的体积”公开课让笔者受益匪浅。引课时,郭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猜测一下圆锥的体积和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

生说:“圆柱。”

师问:“为什么·”

生答:“因为它们的底面积都是圆形。”

师问:“什么关系呢·同学们猜测一下。”

生1:“可能是2倍关系。”

生2:“3倍关系。”

师说:“带着这些猜测,以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我们去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吧!”

郭老师出示实验步骤,请一位学生大声读给全班的学生听,各小组根据老师分发给的学具,讨论选择水还是沙子或是其他方法。在学生讨论的时候笔者趁机巡视了一圈,发现有几个小组分到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圆锥形玻璃杯,所以他们很快确定选择倒水法或倒沙子法探索圆锥的体积。

有一个小组分到的是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形玻璃杯各一个,该组学生很茫然,笔者当时以为郭老师发错了,赶忙问郭老师,郭老师说没错,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郭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索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不存在3倍的关系。

有一个小组分到的是实心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小铁块和一个玻璃量杯,该小组的学生开始也很纳闷,后来一个学生突然说:“这个玻璃杯肯定是盛水的”,另一个学生赶紧从水壶中倒进量杯中一些水,该组学生灵机一动,很快就找到了方法:先将圆柱形铁块放入量杯中,记下水面上升的高度,后取出铁块,再将圆锥体铁块放入量杯中,记下水面上升的高度,从而探索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整节课,在郭主任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是探究圆锥体积的责任人。学生为经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索出来的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而兴奋,学生的兴奋让笔者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观众。”

激发求知欲、活跃课堂 篇4

好奇心是激发求知欲与创新欲的内在动力. 因此,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 应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 教师在备课时应对讲解的内容有个全面的认识, 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例如, 在学习有关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 我在课堂上这样引入话题:“同学们, 你们爬过大山吗? ”这时很多学生感觉我在聊天, 于是非常积极地回答“爬过”或“没有爬过”, 此时我就说:“我爬过一座大山, 但是我能利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出它的直径, 你们愿意学习这种方法吗? ”此时学生感觉非常好奇, 不少学生认为大山比较大, 竟然能够简单地测量出其直径, 很快便吸引住了他们, 因此纷纷回答:“愿意.”接下来讲解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 学生们听讲十分专心,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唤醒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我在教学活动实践中经常结合所讲知识巧妙编些故事例如, 在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时, 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三户人家 (此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他们的分布位置) , 经常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 由于三户人家都不富裕, 因此没有足够的钱财打井, 最后三户人家商定, 共同出钱打一口井以方便吃水, 不过他们都希望打井的位置离自家近, 为此争论不休. 这时我问:“同学们, 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解决这三户人家的吃水问题? ”其实在我讲解故事时,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全神贯注地聆听. 最后, 很自然地引入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知识的学习上, 由于穿插了故事情节, 学生就不会感觉学习的枯燥. 不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法, 当然最好的解决方法还需要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

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以此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创新欲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 应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 在学习完有理数知识后, 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暑假, 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 他们的汽车顺着公路向南行使10 km后, 又向东行使了10 km, 怎样用公式描述他们的位置变化呢? ”这个问题对一部分学生来讲非常容易回答, 但是部分学生觉得比较吃力.此时我提示说:“同学们可以用刚刚学习过的有理数知识作答.”此时同学们恍然大悟, 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内心十分高兴, 成就感油然而生, 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被顺利地激发出来, 学习数学的热情非常高涨.

四、激发学生学习好胜心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比赛活动, 适当地利用学生的好胜心, 进而不断激发其求知欲与创新欲. 我在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我在每章节数学知识讲解结束后, 都会将一些习题编写在一定数目的卡片上, 然后将全班的学生进行分组并将其编号为A, B, C, D等小组. 通过不同小组轮流抽取卡片的方式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当然为了保证分组的公正性,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不同小组的成员, 保持其整体数学水平相当. 然后我告诉学生:“同学们, 我们来做个游戏, 看看哪个小组解答的问题较多, 我会给予奖励.”这样一来, 各小组成员纷纷进入备战状态, 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不但能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 而且能使其积极思考, 巧妙地借助学生的好胜心理,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五、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 可通过讲解有关数学成功者的实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情感, 让其明白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昌盛, 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通过讲解数学成功者的故事, 学生内心非常想成为那样的数学人才, 进而激发起内心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例如, 我曾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只读过初中, 但是凭借求知的热情和非凡的自学才能, 经过长期的研究, 在矩阵几何学、群论、数论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为我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讲完故事问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华罗庚这样的数学家吗? ”此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那就好好学习数学知识吧.”进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六、总结

初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 教师要想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应充分把握初中数学知识特点, 立足于数学知识内容, 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法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进而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活动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作为重要内容, 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有个性的学习, 以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满足这一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非常有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本文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实践, 探讨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创新欲的相关策略, 以供同行们参考.

激发学生兴趣 活跃音乐课堂 篇5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强大动力,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 活跃音乐课堂。

一、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虽然没有太专业的音乐知识, 但是识谱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比如, 五线谱的认知。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认知五线谱还是有些枯燥, 且比较难以识记。因此, 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 帮助学生学习, 使学生在唱儿歌的时候, 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音乐知识, 而且由于儿歌容易上口, 也使学生没有觉得这些知识有多难,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在教学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 根据其形象我编了如下儿歌:

张开左手掌, 手心向外翻;

五个小手指, 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 就是四个间;

从下往上数, 一二三四五;

好象上楼梯, 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 易懂易记,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可以边指边读, 使得学生又动手又动脑, 加深了对音乐知识的印象, 对五线谱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学习起来自然就事半功倍。

二、做游戏增加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常观察学生课上与课下的生活情况我发现当学生在课下做游戏时, 常常过玩边念念有词, 像一些顺口溜:“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找到, 找到小松鼠。”比如, 有的学生一边跳皮筋一边合着节拍念:“小汽车, 嘀嘀叫, 阿姨送我上学校, 不调皮, 不捣蛋, 不给老师找麻烦。”或者像是:“请你像我这样做, 我就像你这样做!”这些小顺口溜短小精悍, 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

于是我就想, 如果把这些边游戏边念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效果应该也会不错吧。于是, 我就把一些音乐知识也编成一些上口的小口诀、顺口溜, 来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念,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就会在游戏中学会了音乐知识。

比如, 让学生识记终止线:一根细, 一根粗, 放在曲子最后处;小朋友, 要记住, 看见它俩就结束。再如连线:身子弯弯像座桥, 有长有短有大小;桥下音, 若不同, 千万记住唱连贯;桥下两音若相同, 合成一音飞过桥。反复记号:四条竖线分两边, 每边各有两个点;唱到此处不算完, 回头再来唱一遍。

这些小口诀、顺口溜念起来又通顺, 又上口, 学生唱起来、念起来也不难, 简单易懂,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相联的,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 希望展示自己的心理, 我常常在学完一首歌曲后, 根据歌词内容及乐曲节奏等给学生编排舞蹈, 或让学生自己根据歌曲内容自编自导, 进行律动或表演, 使学生在欢乐的载歌载舞中, 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记忆歌曲。

一般在让学生表演时,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 然后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更好的动作、舞蹈教给学生。在学生表演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因台上学生漂亮的动作而拍手称好, 或被学生滑稽的动作、表情逗得哈哈大笑, 学生被台上的表演的小同学所吸引, 他们也在台上的学生表演完毕后踊跃举手, 要求上台表演。就连平时胆小害羞的学生也在此时跃跃欲试, 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 这样的课堂, 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 在学习歌曲《小动物走路》时, 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先让学生上台表演, 然后再根据学生表演, 创编了一些优美的舞蹈。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 蹦蹦蹦蹦跳, 小鸭走路, 摇呀摇呀摇, 小乌龟走路, 慢吞吞, 小花猫走路, 静悄悄。”

这首歌具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 歌曲中的小动物也是小学生平时常见的, 因此, 在上课开始, 一边教学生唱歌, 一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让学生模仿这些小动物走路。其中一位小学生模仿小鸭走路, 他平时观察肯定非常细致, 把小鸭子左右扭动的样子表现得栩栩如生, 其他学生都被他生动的模仿逗得都笑出了眼泪。而其他的学生也都争着要上台来表演。而且还有些学生创编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甚至表情, 有的学生还加上了对白、造型。学生的主动性非常高, 在学生表演后, 我就综合学生表演及一些常见的动物, 给学生编排了一段生动的舞蹈, 学生学习得非常认真, 热情非常高涨。

四、自制乐器提高学习兴趣

打击乐也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且学生在打击乐器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审美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是不可能人手一件打击乐器的, 这样的状况使得学生的情绪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且本着多让学生进行实践的原则, 我发动学生, 让学生自己制造打击乐器, 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 或是教师的帮助下, 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上沙子做成简易的沙捶, 用铁丝把金属瓶盖串在一起当串铃, 或者用硬纸盒做小鼓等。当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时, 一个个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比如, 在学习《过新年》这首歌时, 我就让学生自制了小鼓、串铃等等, 然后给学生安排进行集体表演。将要表演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第一组敲鼓, 第二组摇铃, 第三组唱歌, 第四组表演。在这样的集体练习中, 学生边唱边奏边舞,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了艺术熏陶。

综上所述,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 根据教授内容, 积极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 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 使学生乐于参与,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通过自身的活动, 在各种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 充满活力,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 培养审美能力, 感受美的熏陶,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如果小学生对音乐有兴趣, 就会乐在其中。因此,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我们应利用各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 调动学生兴趣, 活跃音乐课堂, 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体育课堂 篇6

现在许多学校都倾向于提升学生在文化方面的素质, 往往容易忽视运用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积极性及兴趣性, 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方面的学习缺乏兴趣性及自主性, 如果心理身体方面的素质无法有效地训练及提升, 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体制比较差、意志力比较脆弱, 这样就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所以想要全面有效地实现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素质教育, 那么就要做到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情绪的训练和培养, 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投入到体育训练中来, 达到心理身体方面的素质及文化方面的素质互相和谐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强调学生做到亲自投入到体育活动训练中来, 并且要求学生将体育锻炼变成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项目。如果没有重视小学生的体育锻炼, 忽略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兴趣、爱好、及已经形成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那么则无法让学生有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 所以在体育教材新的课程改革变化下,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不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 锻炼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 还需要把室内体育及课外体育这两方面的活动相互结合贯通, 着重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及形成体育运动锻炼的习惯。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 确定学习的目的, 便于学生自主锻炼。目前, 有许多的小学生都不太确定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大部分的小学生仅仅是为了玩、随意运动、不受约束, 但是这些都只是对表面的认识, 并没有了解得很透彻, 往往容易忽略了体育运功锻炼的真正意义, 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就必须增强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方面的教育,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增强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知识技巧, 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提升锻炼自身的意志, 不单单是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 同样也是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 怎样才能拥有强壮健康的身体, 增加营养并不是长久之计, 更需要我们注重的还是加强在体育运动方面的锻炼。从而在集体的讨论及自我的反思过程中认识到体育运动锻炼的重要性。然而也需要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实行教育, 使得体育教育思想能够充分地渗透与吸收。

(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1) 教师要树立好自身形象, 以身作则。教师是往往能够起到带头的作用, 能更好地引领开导学生的学习, 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到老师的反应行为, 就算自身没有实际锻炼, 同样也能够受到其中的影响, 从而产生相对应的行为习惯。比如, 老师在课余期间通常会参与到跑步、羽毛球、篮球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锻炼中, 学生虽然没有实际操作, 但是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从而慢慢地也能够在空余时间自主地投入到体育运动锻炼中, 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体育运动中来, 便于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2) 过程变得新颖多样, 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强调课程教材的重难点及关键部分, 与此同时也需要注重课程教材的编排系统性, 思维逻辑性及新的旧的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样也要清楚学生在兴趣方面的倾向, 参考依照大部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从而再调整课程的密度及活动量, 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精练、能够很好地突出课程教材重难点, 区分清楚层次, 形象具体, 给学生示范要做到正确美观, 从各个方面进行解释说明, 把技巧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展现给学生。比如有一次在公开课上, 我想给每个学生都发一个器材, 于是我将器材给了听课的老师, 他们拿在手里, 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得到器材, 学生都感到有趣及刺激, 可想而知这种方式比教师按照次序发放器材的效果要好得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轻教师的压力负担, 还能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体育游戏的形式, 激发学生运动欲望。小学生往往都具有好奇的特点。然而好奇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小学生如果对生活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心, 通常学生会想要亲自参与, 这样会使小学生在不经意间慢慢学习。教师应该在上课期间, 尽可能多地进行各种不同的体育运动游戏, 从而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提升自身的活跃度, 能够使学生保持对游戏运动的兴趣, 通过在各种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中, 利用学生在游戏过程的好奇心, 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4) 得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相信自己。通常小学生在收获成功喜悦的时候, 能够体验到一种开心的积极情感情绪。通过这种情绪的形成, 能让学生的信心倍增,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 从而形成一种上进心, 可以对自己产生激励、要求的心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 用这种方式让学生都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并且激发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兴趣。

三、通过多样的活动, 激发学生自主性

在平常的课程教学中, 可以通过改变原来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教学课程的创新改革, 用游戏等活动,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中来, 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相对的学习, 用这种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总之, 体育锻炼在学习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 只有让小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运功锻炼的意义, 才能激发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 从而达到加强身体素质, 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提升锻炼自身意志的作用。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新的教材课程改革的持续进步, 学生在教育中的质量水平也有所提升, 学校及家长在学生的课业学习方面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然而在素质方面的教育并不单单指的是知识的素质, 在心理身体的素质同样是素质教育内容中的要点之一, 在体育运动中进行教育就是学校锻炼学生心理及身体方面素质的主要方式, 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 只有让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有兴趣地学习、自主地学习, 才能够提高身体素质, 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范煜华.让词汇教学动起来[J].考试周刊, 2009 (30) .

激发求知欲、活跃课堂 篇7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听、说、读、写、演、唱、画”的形式, 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生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 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动机, 需要和欲望,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书育人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课堂形成乐、活、实的特色, 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 他们就会带着积极的情绪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 并在学习中克服多种困难, 专心致至地追求新知识, 并能促使他们把学习活动坚持到底,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从成功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调动学生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乐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比如: 学习现在进行时让学生看大屏幕播放的踢足球、画画、爬山等各种动作问学生Can you play football? What are they doing这种直观的画面学生一看就明白, 都争先恐后的回答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 Han Mei is drawing…Is she drawing? Yes, she is. 这样不但增加了兴趣, 也使学生非常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会了我们所要讲解的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特殊问句、和一般问句。就学习来说, 学生在课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 反复实践, 学用结合, 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一般在课堂上学生的心境有三态: 精神涣散, 主观上不想学;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集中, 但精神紧张, 主观上想学好, 客观上效果欠佳; 注意力集中, 情绪放松, 只管认真活动, 不计成败得失。可以说, 第三种心境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三、利用情感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有情感的, 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他们的兴趣及学习效果, 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时时地给予肯定及表扬使学生产生自信心, 增加学习兴趣, 同时师生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 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新单词的教授中, 也可进行师生互动“你中我英, 你英我中”这个游戏就比较适合, 既能让学生明白单词的准确意思, 也能锻炼学生, 从教以来, 我始终坚持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 处处尊重理解学生, 使他们对老师有亲切感, 与老师一起在欢乐的气氛中愉快地上完每一节课, 学生自然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利用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情况、性格特点等分成五个小组, 充分发挥小组的学习优势, 给全体学生创造自我表现、学习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玩中学, 学中玩, 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新课, 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同时师生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 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还可以五个人一组做游戏活动, 其中一个抽签, 用肢体语言向另一个同学表演他所抽到的动作, 一个传一个的到最后一名, 这名同学根据另一名同学的表演用现在进行时说出他正在做什么?有时肢体语言传到最后一个同学那里就走样了, 这样其他同学看了非常着急, 都争着表演, 气氛非常活跃, 效果很好, 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教师也可以重点点拨, 这样使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实现了共同提高与进步的目的。

五、加强复习, 强化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复习巩固, 学生边学边忘, 知识得不到积累, 也会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快速抢答, 也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在复习中介入竞争手段, 在比赛中每个学生寻找自我,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学生在竞争中得到培养锻炼。英语教学中活动多, 一堂课教师不妨将对子活动 ( Pair work) 、小组活动 ( Group work) 与全班活动科学安排巧搭配, 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实现“不以学为苦, 而以学为乐”的境界。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

我还利用英文歌曲活跃课堂, 加深记忆又使人心情愉悦, 给人以美的感受, 将重点句型谱成一首英文歌曲, 学生既爱唱又学得快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听力,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轻松的就掌握了英语知识, 学生一定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 采取多种形式的复习活动, 也是强化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手段。

激活英语课堂气氛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英语学习, 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树立新型观念, 用心做教育, 不断的丰富专业知识,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 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 把握重难点, 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英语课堂气氛。

摘要: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学好英语,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是英语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一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 往往取决于学生的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是否能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迫不及待的想举手发言, 可以设想, 学生不感兴趣难以集中精力, 纵使教者水平再高, 其效果也是不敢恭维的。

激发兴趣让思想政治课堂活跃起来 篇8

一、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 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可以起到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果比喻恰当,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加深印象, 加强巩固。

二是以优美感人、生动幽默的语言激发兴趣。

政治课总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 要改变这种局面, 生动幽默的语言自然起着极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语言干巴, 学生听来, 味同嚼蜡, 久而久之就失去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反之, 如果语言生动幽默, 达情达理, 就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讲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每年净增1500万人, 相当于荷兰人口数或两个瑞士的人口数。”如把“相当于”换成“生”等于说“我国每年要生出一个荷兰或两个瑞士, 照此速度下去, 只要再过几年, 我们就能生出日本、英国等。”使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 达到教学目的。

三是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这里的态势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身体语言, 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这种身体语言, 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 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容易引起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 还恰当运用身体语言, 用亲切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 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 使教学有张有弛, 富有节奏, 有声有色, 妙趣横生, 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原理、观点, 使学生把政治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二、融合运用教育手段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借助教学幽默。

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材, 可以运用的教学幽默素材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在, 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插图都富有幽默感, 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 促使学生去探索, 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 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格言、警句等, 无不妙趣横生。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时, 可以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 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 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3) 生活中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 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心运用。

二是借助寓言、典故。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 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 在剖析观点时, 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 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 做到寓教于乐。

三是借助音乐。

用音乐导入新课, 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时, 先播放音乐《说句心里话》, 接着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我为什么还要出来当兵?我和妈妈之间, 家与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这样导入, 形式新颖,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 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 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于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三、注意优化师者形象, 多下心思研究讲功

激发求知欲、活跃课堂 篇9

首先,激发趣味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也就是让学生先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再就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即学生常常对新奇的、相互矛盾的、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际问题感兴趣,对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的东西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培养兴趣为核心,为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数学课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只是为学而学,就不能牢固掌握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也不能提高创造能力和数学审美能力。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积极地探索教学方法,讲究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的质量。

其次,激趣是增强数学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兴趣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引信,是求知的前提。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因此兴趣是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一旦有明确的目标,并得到满足,不仅不会消除,反而会更加浓厚,所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学习起来会乐此不疲。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故而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其潜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在学生的心理设置“悬念”,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引起总是由认知需要而产生的,如果没有了解新知识的求知欲,就很难形成学习的气氛。而教学活动的开始,正是诱发学生认知需要、启发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导入过程中,教师采用恰当又适宜的方式创设学习的情境,常常能获得师生思维共振的效应。如讲《变化的水位》时,我创设了如下的情境:

同学们:请大家猜,我今天带大家到哪儿去玩儿呢(做出很神秘的样子)?一边放映情境一边说:我要带你们到水库去玩玩(展示情境)。

小明家住在流花河旁,他查阅了历年来的水文资料,看到流花河的一些水位数据:最高水位:75.3米,警戒水位:73.4米,平均水位:62.6米,最低水位:51.5米。然后让学生观看展示的数据和图像,并进行思考。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各抒己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进入了新课。实践证明,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认识过程,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的实际,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这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并活跃数学课堂。

二、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动机

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结构和思维,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设置探索性问题,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提出的问题要适时,要有启发性,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数学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探索的兴趣,从而推动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实现。

三、采用游戏,激发兴趣

做游戏可以满足学生爱动的心理,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比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跟学生们玩一个数字游戏:随便想一个自然数,将这个数乘5减7,再把结果乘2加14,无论开始想的自然数是什么,按照上面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数的个位数字都是0,你相信吗?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来实践一下,并验证这一游戏的正确性,然后提出一个设问:你知道这些是为什么吗?我们来学习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后就知道了。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态度。可以说,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励学生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也能够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积极地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开拓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摘要: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能在学生的心理产生“悬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上一篇:供电企业的文化模式下一篇:甲供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