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

2024-06-30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精选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 篇1

1.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境的创设应该较好地隐含所要解决的问题, 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有一定的难度, 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那么亲切, 一点也不遥远;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 从世界杯足球赛引入, 在学生完全沉浸在世界杯精彩赛事想象中的时候, 老师说了一句“如果你是教练米卢, 你让谁去踢点球?”在学生争执不下时, 及时出现郝海东、范志毅和祁宏三人踢点球总数和进球数的表格, 启发学生:我们从表中看到了什么?让我们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到此为止, 教师始终没有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什么。在学生的思考中课题“千呼万唤始出来”, 而这恰恰是学生自我的建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整个一节课充满灵气、洋溢着活力, 情境的创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2. 还学生思考的时空。

如前所述, “活动化”教学既包括外显活动, 又包括内隐活动或者叫做内部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内部心理与观念活动。唯有内外相对统一, 有机结合, 双向作用, 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学过程正是学生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 是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内而外的实践活动和观念活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 不乏有为活动而活动的不良倾向, 这是对“活动”片面理解造成的错误做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光有表面的热闹, 没有冷静的思考, 学生所学肤浅, 水平低下。还是在华应龙老师的课上, 老师一句幽默的玩笑:“如果米卢让我去踢, 我只踢一球, 而且踢飞了, 失球数是1, 最少。让我去踢合理吗?”学生们笑过之后便陷入了沉思。如果教师这时轻易打破这沉默, “不使冷场”, 不给学生思考的时空, 学生何以能创生出新知“百分数的意义”呢?

数学的思考包括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就是一种创造思维, 它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直觉猜想, 它是数学发明的一条规律。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没有伟大的发明。”科学研究需要猜测, 数学课堂上要允许、鼓励学生猜测。笔者在教学工程问题时, 设置了一系列准备题, 最后演变成:“学校图书室新买了300本图书, 小赵一人整理需6天完成, 小王一人整理需3天完成。两人共同整理, 几天可以完成任务?”鼓励学生先猜后证, 学生有的猜5天, 有的猜4天、4天半, 有的猜2天, 有的猜1天半。对学生说的, 笔者都微笑不语。最后学生都趋向于认同少于3天的。其实学生已经在整体把握、逐步逼近了, 这给学生进行精确计算提供了一个大致范围。学生的内隐活动, 不仅思考问题本身, 同时也在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修正, 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多元认知能力。

3. 动作思维促内部建构。

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 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 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 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 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皮亚杰认为, 数理经验来自于孩子的活动建构, 数学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 而是对人自身动作的抽象, 数学教学要首先经过实物性操作 (即手动) , 进而感知性操作 (即眼看) , 然后进行表象性操作, 最后才进入符号性操作阶段。外显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年龄小, 生活经验少, 要想在数学学习上获得长足的发展, 直观教学、动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组织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促进外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学生的猜测具有或然性, 结论不一定正确, 是需要动手实验或逻辑证明的。当然, 小学生所学知识有时是暂时无法证明的, 可以通过外显活动直接建构相应的认识。

4. 思维碰撞, 认清本质。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形式。学生需要独立的思考, 但在个人无法独立解决的情况下, 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并与别人进行思维的碰撞。俗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此言不差, 个人的认识有时有所偏颇, 同伴的一句话就能唤醒梦中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特别是教师未进行“权威”论断的时候,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同时, 交流过程本身帮助学生将已经内化的东西再外化出来, 外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再思考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化学习”中, 要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外显与内隐、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条件、创设情境、强化刺激、积极参与、真诚帮助、全力促进、委婉矫正、及时评价。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 篇2

嘉祥县马村镇楚营小学

刘建亭

所谓数学课活动化教学:是指数学课上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探索活动,注重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善于组织学生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这样一种教学形式。在数学课中进行活动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落实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几点思考:数学课活动化教学:是指数学课上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探索活动,注重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善于组织学生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这样一种教学形式。在数学课中进行活动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落实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几点思考:

一、提倡一个“动”字

大家一定熟悉唐代王维写的一首诗《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诗中有这样几句:“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诗人把风中竹的动势,满山积雪的清肃,雪花静花静地飘落,庭院因积雪而显得宽敞、洁净,描写得惟妙惟肖,每一句都是一副画,因此,此诗一向被人们视为咏雪名句。其实,细细推敲一翻,诗人之所以描写到位,是采用了动静对比的方法。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操作活动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我见过一位老师在教学三年级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得出物体的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物体的面积。教师首先出示了学校为每班颁发的路队牌子(长方形的),让学生思考:要给路队牌子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纸,需要多少大?学生说,不知道有多大?随后,老师就告诉同学们,等学完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了。于是,教师进行新课教学,等讲完了面积和常用的面积单位后,他就来完成路队牌子的计算题了。我想,他一定会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谁知道,他只提问了一个学生,就自己拿起手中的小正方形,来度量,学生一看就明白。噢,只要拿手中的正方形来比一比就可以了,学生一下子“全会”了,但真正会了没有?从课的最后,教师设计的一个问题,我才明白学生前面的问题并非搞清楚。“题中,教师出示了小明的房间,量出了一个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让学生算一下小房间的面积,好几个学生不会做-------”我就觉得,若将老师前边的操作改为学生的操作,同学间的交流合作,那么,学生对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就真的明白了。看来,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适时地多动,才能增加他们思维的负担。

二、突出一个“活”字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是引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在数学活动化教学中,我们要突出一个“活”字,即思维活,思路活,做法活。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比如:在六年级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外观察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计算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后来,我和学生共同讨论了这样一个话题。

学生举了很多例子,象造房子后,要粉刷教室和教室外面的柱子,就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有,工厂的烟囱是长方体的,火柴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的,老师办公桌的抽屉等,那么在计算这些物体的表面积时,是不是就照书上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呢?学生马上说不是的。因为教室的柱子比较高,不容易测量,于是,我让学生拿了火柴盒进行试验。我们知道,火柴盒有内外两层,在计算外层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外层只有四个面,而内层呢,有五个面,他们通过实际计算,又发现在忽略火柴盒的厚度时,把外层四个面的面积和再加一个侧面的面积,就是内层的表面积。

再通过观察,学生还发现了工厂的烟囱和教室外面的柱子以及工厂里的通风管(长方体的)都只有4个面,所以在计算时,就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了。--------学生通过出去看一看,想一想,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感和自信心。

三、强调一个“新”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课外拓展

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

一、教学内容灵活化

教材是固定的,但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去钻研教材,发现其中的前后联系,合理、灵活地处理好教材。具体表现在:

1.教学内容的融合

一本教材各个单元间的很多知识点都有内在关联,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将它内化,将它巧妙地融合,那么学生就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获得更多语言操练的机会。以Join In第三册教材为例,第四单元的“What do you collect?你收集什么?”就可以和第二单元的“Mascots福神,吉祥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这样既复习了以前所学的单词,又引出了新授的单词和句型。

2.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如果发现教材内容过难或过易,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删减的。在Join In第二单元有一部分是讲如何购物的,由于我执教的两个班学生水平均属中上等,因此教材上的主要句型显得过于简单,没有涉及这单元的重点句型:How much is it?以及How much are they? 于是我就鼓励学生用这两句甚至可以加入更多的句型去表演这个购物的情境小品,通过课堂实践说明,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很轻松地掌握这个重点句型,而且深切地体会了句型的含义。

3.自编歌曲或chant

chant,琅琅上口,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喜欢运用一些学生喜爱的节奏或者调子来编说说唱唱。比如,在五年级学习句型:I am wearing...She is wearing...He is wearing...这个句型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容易把其中的单复数弄混淆,该加a和an的时候没有加,不该加的时候又加了。为了让学生能突破这个难点,可以编一些chant,不但强化了单复数的问题以及wearing的发音,而且重点句型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效果非常不错。

二、教学方法活动化

1.在游戏中学习

无论是枯燥乏味的词汇教学还是复杂难记的语句教学,都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比如在教授单词的时候,可以采用形象记忆法,单词chill可以让学生说成吃了两根冰棒,单词bloom可以说成6100朵花送给妈妈,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尽可能多的单词。

2.在唱、做、画、玩中学习

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更加易于接受。唱歌和说chant是用更轻松愉快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语言,做是通过做动作以及面部表情加深语言记忆,画是通过学生最喜欢的方式记忆语言。

3.在演中学习

语言学习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完全掌握,无论在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教学中,表演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也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一个环节,他们都很乐于参与,也乐于观赏。

三、评价方式活动化

1.表演节目活动评价

每节课前五分钟安排一组学生用英语表演对话,并根据对话表演给予评分,在上课过程中小组表演活动也可给予适当评分,并收入个人成长档案中。

2.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表现包括上课的纪律、回答问题的情况、朗读、参与游戏等各种表现情况,我用大、中、小五角星来表示优、良、差三种表现,并随时反应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

3.课后作业评价

作业的布置不仅有单词、词组、句型的抄写,我还设计了多种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回家后读、唱歌给爸爸妈妈听、读后录音和家长比赛背单词、和同学对话表演、办一份英语小报、将我们当天学的内容读给3个人听等等。

四、课外拓展活动化

在英语课后,我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如定点定时开放English Corner,便于学生交流;定期观看英文动画片,调动他们的兴趣;开展各种英语比赛:讲故事比赛、小品比赛、唱歌比赛、书法比赛等。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了他们的潜力,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小学英语采用活动化学习方式是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它能够丰富课堂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调动和延续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下大力气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作者单位 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4

我校新课程实施即将进入第七年,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目标和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 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未得到转变, 主要表现在重书本知识传授, 轻动手能力培养;重间接知识的学习, 轻直接体验的获得;重教师的单向传输, 轻学生的主体探索;重考试成绩, 轻学生兴趣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理念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主动讲, 学生被动听;教师演示, 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出题, 学生练习。

今天的教育要求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的生命体, 构建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活动教学, 让学生以经验为基础, 多感官投入学习活动, 以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我提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行动研究”, 就是想研究如何有效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性, 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活动化强调“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主张, 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 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

二、行动策略

(一) 教学过程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应捕捉生活中地数学现象, 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 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地形成与应用过程, 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 有些知识的学习感到吃力, 而且乏味、抽象。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去体验。学生融入了情境, 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亲身体验的境界。生活化是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促进学生多角度, 多维空间去思考问题, 灵活地处理问题。

(二) 活动空间多元化。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 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践。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除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外, 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 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及充分活动的时间, 凡是学生能操作的, 都让学生去做。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这样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又可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

创造源于实践, 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适当的实践性作业, 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而且会增加他的学习兴趣。

(三) 学习途径合作化。交流的目的, 不在于学生解决多少问题, 获得多少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合作, 学会思考。

课堂交流应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 它比教师讲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 在互相启发中学会更多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想法, 去倾听别人的意见, 学会交流, 增强合作意识。如把课堂搬到公园里去, 使学生在游戏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

(四) 活动思维问题化。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思维活动的教学) 。这种提法是符合数学发展要求的, 因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 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创新。”“问”是一种探究, 教师要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 “释疑解惑”并非将全部问题都“冰释”, 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能有效地使学生产生问题, 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学贵有疑”, 教师启发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 先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然后由教师协助形成完整的答案。这样做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的大门。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打破课堂40分钟的界限, 不能说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

三、结论与反思

研究结论:实施数学活动化教学是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 效果是显著的, 它不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为全面实施“教学活动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1、活动化教学, 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活动中, 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有的还可能走一些弯路, 但他们人人参与了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 亲身经历了探究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真正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素养明显提高。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接近生活的真实情境的活动,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激励学生有序、互动、互助、充满好奇地进行操作过程, 完成一个又一个从感知到表象, 再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 在做数学过程中既学会了新知识、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为学生理解、记忆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堂教学的活动化, 有利于开展学生间有效的合作学习。

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 为了能赢得胜利, 小组同学精诚合作, 合理分配工作, 取长补短, 在合作中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教师多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大胆的参与到小组的交流探索活动中去, 有利于开展学生间有效的合作学习, 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4、课堂教学的活动化, 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的活动化,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 迫使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钻研教材教法, 搜集、整理有关资料, 编写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成功案例, 为今后进一步全面开展研究提供了素材和经验,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5、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施为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现实”不同, 自然“再创造”的过程也有差异, 每个学生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方法, 经历的也是不同的尝试、困惑、坎坷, 获得的是不同的发现, 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自主参与, 各有所得, 都能在参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活动成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这有助于各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 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我的反思:数学活动化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其行为应转向学生的活动, 并从感觉效应转向运动效应, 让学生学会“做数学”,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引导学生经历合作、探索、交流、领悟、应用而真正走进数学、理解数学。

1、在寻求教学互动的时候, 往往可能造成课堂无章的现象。由于互动是学习生命的自然流露, 具有激情性、冲动性, 教师应该及时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方向, 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控和有效的引导, 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情趣, 避免失去控制, 造成“课堂民主”的假象。这些无疑对我们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活动应具有探索性, 应具有思维价值。我们追求的不是因为活动而做作, 而是因为达成某个教学目的。我们更多追求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真实的体验。避免教师指令性的活动, 毫无意义的操作充斥课堂。否则活动只是浪费时间, 流于形式, 而无一点价值, 学生只充当了“操作工”的角色, 失去活动本应有的意义。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 篇5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小学思品课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科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和提高自己的主体性。因此,小学思品课活动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明确目标,准确把握活动目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所在。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每一课的目标,准确地把握所设计的活动的目的,以便更好地组织活动。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清晰,目标明确。究竟从中要激发学生哪种情感,生成或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使学生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正确运筹、恰当把握。如果活动的过程中偏离了活动目的,活动就会进入误区。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交流而交流,为表演而表演,而是要讲究活动的价值取向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个主题的价值内涵充分地凸现出来。

二、活动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内容应贴近生活。如:一年级上学期的《过新年》一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欣赏活动是一种以儿童的视觉、听觉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

我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把学生带到过年的节日气氛中。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让孩子们置身于过年的真实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过年时一幕幕热闹的情景。

2.游戏活动是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既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课堂上,在学习过年饮食习俗时,我采用了猜谜语的游戏,让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刚学会的拼音识字,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橘子表示“大吉大利”,吃年糕表示“人们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等。

3.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感悟的活动

课堂上,我带领着孩子们踩气球,听着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顿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

4.操作活动,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可亲可爱的人的美好心意

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贺年卡、制作精美的书签、绘制漂亮的图画,表达内心的祝愿。

三、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生活能力

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教师可利用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道德认识寓于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如:教学《学会合作》一课时,学文明理后组织学生做“两人背夹气球”的赛跑游戏,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还从游戏活动中再次强化了道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又如:《品德与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我设计了两项实践活动,意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料理自己事情的好处,锻炼生活技能。第一项活动是比赛,比赛项目有:叠被、穿衣、洗手绢等。比赛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他们很快就从比赛中获得了快乐、感知到了料理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锻炼了生活的技巧,提高了自理能力。第二项活动是将教学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实践。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实践、检查、反省、记录料理自己生活的实况,进行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一周后班内评选“爱劳动小明星”,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生活实践的乐趣,逐渐养成好习惯,感受这些生活实践是自己的责任,应该自己料理。在活动中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参与活动,发展了能力,锻炼了意志,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四、更新观念,把握教师角色变化

新课程新理念,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教师要做到“一条主线,四个解放”。“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的活动为主线。“四个解放”是指:一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教师不仅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的内容,还要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二是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要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和沟通,给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三是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多做一做。教师要坚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做”中感受、体验、领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四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插秧式座位,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 篇6

关键词:经历探索;猜想;尝试解答验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82-01

一、空间与图形的提出及现状

以往有些教师在空间图形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记。”这种死板的方式中进行,缺少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要在学生观察比较、大胆猜测、实验推理、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它不同于印在书上和记在头脑里的东西。既然是活动,它首先是师生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这种活力表现在课堂上应该是教师设法将学生引入到“一种活动中去”,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体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发展欲。使学生在一系列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其个体主体性。

二、活动化的时机

在活动化的时机上,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研究在这堂课的哪个教学环节进行活动最佳,教师怎样把握机会进行有效的活动是研究教学过程活动化的重点。另外还要把握好活动化的力度,要多留学生一些自由的操作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抓住时机对活动的过程进行正确的评价。

1、设疑加鼓励,激活学习兴趣

设疑加鼓励是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良好的手段之一。它是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之前,设置疑障,让学生大胆猜测结果,它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对于猜测中不时出现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明确鼓励,使他增强自信心,学习的劲头会更大。教学《什么是面积》时,设疑让学生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面积的大小,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选择、实验来完成学习。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几枚五角钱的硬币,或是画格子,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来探讨哪个面积大,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会学得很主动,在交流信息时,会有不同的见解,能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学具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说可以摆硬币,长方形中可以摆10枚硬币,正方形中可以摆9枚硬币,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学生说可以画格子,长方形中可以画10个格子,正方形中可以画9个格子,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有的学生会通过动手撕补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大。实践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开放而且有效,学生学得很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思疑,引导学生随时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动手操作是较为理想的可行办法,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会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时,理解“对称”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剪纸,让学生发现这些剪纸的美丽和奇特,猜测老师怎么会剪出来的,跃跃欲试的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着剪,允许他们率性而为,允许他们失败,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尽量多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对称”的意义,并不断尝试着得出对称花纹的正确剪法。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理解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判断它们的对称性和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可以讨论,可以求助,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了上面的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马上可以得到验证,并及时得到反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

三、活动化的方法

活动化的方式有多样,如:观察、猜一猜、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议一议等。具体要研究哪些课的活动要用哪些活动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1、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设置情境,贴近生活

《标准》中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呈现大都采用直观几何、实验几何的方式,在教学中,设置情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2、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运用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的基础上,是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应当多种多样。这些途径包括:生活经验的回忆、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想像、描述、联想、模拟、分析和推理等。其中实物观察和动手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如在“估一估 量一量”的教学中,安排多种活动,如测量讲桌的长,黑板的长……,引导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从测量活动中,感受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又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从生活中拿学具——小汽车、玩具熊、茶壶……等,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去观察这些物品,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再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物体的面,有哪些是正方形、长方形……,从生活中发现图形,找图形,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描述出图形的基本特性,并猜出图形的名称。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如何构建活动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游戏

活动化的数学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打造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活动化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当中,以使学生能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自主探究活动的实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认真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2+16)+14与12+(16+14);(320+140)+265与320+(140+265)是否相等?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总结规律,进而使学生明确(a+b)+c=a+(b+c)。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游戏活动的实施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将游戏活动引入数学课堂不仅符合学生现阶段学习的特点,而且也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组织有效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轻松地学习。

例如,在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时,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采用了游戏活动的模式。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组织了“找错”游戏。具体游戏事项:列出“乘法口诀”表,并将顺序打乱,接着,将一些错误的计算替换一些正确的。 之后,让小组之间进行比拼,看哪个小组找出的错误最多。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又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 篇8

一、充分性融入, 与学生平等交流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英语活动时, 会沿袭传统教育理念, 把这当成是一项任务布置给同学, 自己却并不参与, 无法做到很好地与学生沟通和互动, 导致最后的课堂效果并不理想, 这样显然违背了教学活动化的初衷。在组织课堂活动时, 教师应当充分融入其中, 适时引导学生并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 与大家平等交流,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make a fruit salad时, 在课前我和学生们说:“咱们回家为父母做一道水果沙拉, 把父母喜欢的水果都放进去, 然后拍下照片, 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解好不好?”同学们听到这个提议, 都非常兴奋。在课堂上, 我先给同学们展示了我的作品的照片, “我的是用grape、apple、nuts和yo-gurt做的。Very yummy! How about yours?”有的同学说:“我的是blueberry和banana做的。”“Oh, it must bevery delicious.”我和同学们一起回答。

在这次课堂活动中, 学生们都踊跃发言, 他们感受到我不再是严肃的老师, 而是他们的成员和伙伴, 与他们一起参与活动, 因此学生们便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学习效率也随之提升了。

二、多媒体辅助, 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纪尚幼, 注意力差, 但好奇心强, 有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小学英语的教学活动应当注重其趣味性、灵活性, 从而激发和挖掘学生对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多媒体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辅助工具。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时, 我没有用传统的读课文形式来为大家介绍圣诞节, 而是挑选了关于圣诞节的视频进行播放, 学生们都看得十分入神。在播放视频之后, 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 咱们来玩个小游戏好不好?”“太棒了!”大家兴奋地说。“大家刚看完了视频, 那么我们现在用电脑玩个装饰游戏, 屏幕上是一个空房间, 现在旁边有许多东西, 咱们要挑出和圣诞节有关的东西放进去, 来装饰圣诞节。”“太好玩了!”“好的, 首先过圣诞节会有什么呢?”“AChristmas tree!”同学们回答。“非常好, 那么树上要挂些什么呢?”“Ur...a lot of cards!”“Many bulbs!”“很好!”我把大家说的都用鼠标拖进了房间。“好了, 现在房间装饰好了, 咱们要等谁来了?”我一步步地引导。“FatherChristmas!”“他会在在哪放presents呢?”“A stockingon the bed!”“现在我们拿到了我们的presents, 要去吃大餐过节啦, 我们要吃什么呢?”“A big turkey andChristmas pudding!”“同学们回答得真棒。So, this isChristmas Day! 大家了解了吗?”“了解了!真有趣啊, 希望下次还能这样上课。”同学们纷纷说。

可见, 通过适当的多媒体工具辅助, 可以为学生们的课堂活动增光添彩, 让教学过程进行得更加顺畅有效率。

三、以学生为本, 进行合理性分组

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时,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 在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New Year时, 因为涉及到中国的节日, 在教学完书本上的知识后, 我便让学生们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 并根据讨论结果将他们分成“The Mid-autumn Festival /Teacher’s Day / National Day / Children’s Day”四组, 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出理由。学生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 互相补充, 讨论地非常热烈, “The Mid-autumnFestival”组说:“因为我们可以eat mooncake, 并且亲人们可以get together。”“Yes, it’s very moving.”同学们说。“Teacher’s Day”组说:“因为老师们very nice, 并且teach us a lot of knowledge。”“Oh, thank you.”我回答。“National Day”组则说:“因为on National Day我们可以有一个long holiday, 而且We all love our coun-try。”而“Children’s Day”组则说:“因为we are all chil-dren, 并且在这 一天we receive presents and playgames.”“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咱们这次的讨论很好地总结了各个节日的特点, 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我总结道,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 学生们有效地进行了合作学习, 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团队的力量,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 篇9

一、目标明确化, 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指向标, 是教学顺利而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因此,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来制订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以有效调控课堂, 为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指明方向。如教学《我随爸爸去做客》时, 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会跟随家长到亲朋好友家做客。然而, 当前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其较为宠爱甚至溺爱, 这使得孩子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霸道、不尊重他人感受。所以, 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需要由知识、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交际品质, 学会做文明小客人。

1.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懂得做客的基本礼节, 如道别、问候、谈话时, 应礼貌周到, 做文明小客人。 (2) 过程方法:经过讨论、表演、辨析等活动, 获得体验, 提高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 (3) 行为习惯:通过多种活动, 懂得做客礼仪, 形成礼貌而文明的行为, 树立正确人际交往观。 (4) 情感态度:通过情境模拟表演等活动, 唤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会尊重他人, 乐于交往。 (5) 重难点:将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组织“学做小主人”的实践活动, 或者和家长联系, 构建反馈卡, 以便考察孩子们的变化。

2. 课前准备。

把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为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动手 (或在家中帮助下) 制作熊大婶、鹿大叔、乐乐猴的头饰;设置几个“文明小客人”奖、“诚实奖”等。

3.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 适应力不强, 缺乏稳定性。因此,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 教师应注意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采取情境模拟、谈话、动手操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学模式, 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与感悟, 自主构建知识, 形成人际交往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正确的行为习惯。 (2) 学法: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主动融入活动为主, 创设和谐轻松、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二、教学活动化, 体验知识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 倘若教师只是单一讲解, 整个学习过程会显得沉闷呆板, 这又怎能唤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愿意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呢?因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 紧扣教学内容, 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开展活动化教学,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与学习思想品德知识, 触摸世界, 获得情感体验, 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般而言, 课内活动包括课前、课中与课后活动。其中, 课前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与把握有关素材, 做好学习准备;激活与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中活动, 主要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主体性,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真正“动”起来, 激活课堂。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应巧妙地将所学内容融入到各种活动中, 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知识。 (1) 游戏娱乐活动。如引导学生在猜谜、搭积木、表演等游戏娱乐类活动中快乐体验与学习。 (2) 受体验活动。这主要是巧设情境, 诱导学生入境入情, 感知与体验。 (3) 行为操练活动。如训练学生在人际交往时, 引导学生根据特定情境来学习说“对不起”、“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规范学生行为。 (4) 动手制作活动。如围绕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这样,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知识, 提高道德认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教学《家里来了客》第一课时,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特定精心设计多种学习活动, 实现寓教于乐。

1. 说一说, 体会接待礼仪。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几段视频, 思考:小朋友们, 视频中外宾都是客人, 那么怎样接待这些客人呢?为何要如此做呢?当客人们受到热情接待, 他们会如何想呢?引导学生回忆: (1) 你们去过别人家当过客人吗?主人是怎么接待你的?你当时有怎样的心情? (2) 你家是否经常有客人来?怎样接待的?通过这一活动, 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 自然导入课题。

2. 看一看, 学习待客方式。

展示图片, 创设情境: (1) 盼盼将小朋友请进了自己房间, 与小朋友一同搭积木。 (2) 盼盼跟着爸妈送客, 向客人说再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家里来了客, 盼盼是怎样做的吗?当客人离开时, 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评价下盼盼的表现。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待客方法吗?

3. 待客情境模拟。

(1) 倘若今天是某位小朋友的生日, 同学与好友到他家祝贺, 他应该如何接待这些客人呢? (2) 在日常生活中, 还有哪些特殊客人?又该如何接待呢?

4. 玩一玩, 感受待客乐趣。组织学生玩过城堡游戏, 相互交流游戏感受。

5. 议一议, 陌生人来我家。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 篇10

一、以提高乐趣为动力, 让练习内容“活”一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 它有着实在、生动的生活背景, 因此, 活动作业的设计, 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

1. 趣味化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数学作业是否感兴趣取决于数学作业是否有趣, 因此, 教师设计的作业应该灵活新颖, 吸引学生。

2. 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要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 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因此, 在低年级数学活动作业设计时, 要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 促进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 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而且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蕴藏于我们的生活中, 生活离不开数学。

3. 层次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 不催促学生, 不追求解题数量, 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有的学生“吃不了”, 有的学生“吃不饱”, 我们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在设计数学活动作业时, 要有选择性, 针对这种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 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在练习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以培养能力为原则, 让练习形式“新”一点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完成数学活动作业, 在作业形式上, 还要突出“新”, 恰当的动手操作、实践探索、调查访问等练习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活跃学生的思维, 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1. 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型作业是让学生通过剪、画、走、折、拼、量等实际操作完成作业。例如, 在学习二年级《角的认识》时, 让学生用牙签、正方形纸、小棒、钉子板或硬纸条等不同的材料动手制作角, 当同学们制作出大小不同的角时, 可让他们动手指一指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进一步体会出从顶点出发, 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相互比一比角的大小, 进一步体验和巩固角的特性。又如认识七巧板后, 让学生用一副七巧板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此类作业, 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 在操作中去思维和学习, 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关于量的认识非常抽象, 要学生对量建立准确的观念有一定的难度, 光凭教师的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后应做到人人练习, 加强实践, 增加感受, 建立表象。

3. 调查访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调查访问不能浮于表面, 应有学生深入的思考, 使学生体会调查的乐趣和意义。调查访问的重要内容———统计, 培养了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意识, 学生在统计过程中能学会分析数据和提取有用信息。调查和访问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以激发合作意识为目标, 让练习方式“奇”一点

低年级的数学作业可以是孩子独立完成, 也可以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也能增进学生与同伴和亲人之间的情感。

1. 培养友情, 激发合作意识

例如,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后, 让孩子回家后给自己的物品贴上价格标签, 开一个“小小商店”, 与小伙伴们一起来游戏, 一人充当营业员, 其他人当顾客来买东西, 在与伙伴们的游戏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人民币的简单使用。友情型的合作作业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 因为他们在游戏中经历了知识应用的过程, 体会到了合作的魅力, 解决了实际问题,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2. 增进亲情, 享受游戏乐趣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枯燥的计算练习很容易使孩子厌烦, 因此, 可以改变练习的形式, 增加一些亲子趣味练习。

如学习了乘法口诀后, 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速算24点, 每人出两张牌, 边出牌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在只使用一次的情况下, 怎样算可以得到24;认识了《长短》后, 让学生回家与家里成员比比手臂, 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学习估算知识后, 可以和父母一起玩个猜数的游戏, 抓一把花生、玉米、瓜子等, 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

这样在互动和游戏中完成作业的方式, 学生怎么会不积极主动地参加, 怎么能不兴趣盎然地完成呢?

上一篇:流向分析下一篇:自动化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