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业企业实证分析

2024-06-17

浙江商业企业实证分析(精选四篇)

浙江商业企业实证分析 篇1

浙江社会经济较发达,城镇密布,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已分别达到10 000元和4 500元以上,消费潜力巨大,具有发展商业经营优越的条件。浙江商业企业不仅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就业的重要场所. 但是到目前为止,浙江还没有覆盖全省的龙头商业企业,这与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商业经营发展滞后。发展连锁商业,对促进浙江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浙江省商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展规模参差不齐,竞争力不强。从生产投入要素上建立商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型,来探讨浙江省商业企业生产投入要素的弹性和技术进步问题,对规范和发展浙江省连锁商业,采用合适的投资方式避免低水平的速度竞争,维护连锁商业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持浙江省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由于商业企业是一种基于人力、资本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系统,选择任何单一的评价指标都难以综合反映商业企业的发达程度,在构建评价模型时,要考虑多目标的效益最大化。因此,采用科布-到格拉斯的C-D模型Y=ALb1Kb2eε评价浙江商业企业水平。

(一)指标的数据标准化

对数据的标准化采用极值标准化的方法,按照极性的不同,采用两种公式:对于极性为+的数据,即越大越好的数据,公式为si=(Xi-Xmin)/(Xmax-Xmin);

对于极性为-的数据,即越小越好的数据,公式为si=(Xmax-Xi)/(Xmax-Xmin)

(二)C-D模型Y=ALb1Kb2eε

考虑浙江商业企业的产出与总产值与资金和劳动力不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姑且不考虑线性模型,采用C-D模型Y=ALb1Kb2eε

三、数据收集、整理与模型设想

为研究近十年以来浙江商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建立浙江省商业企业生产模型,笔者收集了1995-2004年浙江商业企业的年总产值、年职工人数、年资金额等相关数据。其中,年资金额采用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之和,能较真实地反映商业企业年使用资金额的情况。模型形式考虑C-D型生产函数,假设企业生产投入主要是劳动力和资金,不考虑其他因素(见表1)。

同时通过文案调研方法,得到近年来最新的浙江本土商业企业和外资商业企业在浙江发展状况的数据。中外资零售商业企业销售状况差距很大。(见表2和表3)

数据来源: 2005年《浙江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数据整理

四、模型的构建

(一)散点图

由TSP对表1数据进行散点图输出可知,总产值与资金和劳动力不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姑且不考虑线性模型,而考虑C-D模型Y=ALb1Kb2eε

(二)C-D模型Y=ALb1Kb2eε

在TSP状态下输入数据,并令Y1=log(Y), L1=log(L), K1=log(K)可转化为线性形式Y1=logA +b1L1+b2K1+ ε, 用LS命令进行回归,可输出线性方程: Y1= 1.74 -0.0356L1 + 0.95994K1,还原得原模型:Y=e1.74L-0.0356K0.95994

(三)技术进步分析

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利用生产函数,可以分析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为研究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要计算技术进步率,采用著名的素洛增长速度方程,即:M=YY-α*LL-β*KK

其中:M——技术进步率,YY、LL、KK——分别是产出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和资金增长率,α——劳动弹性,β——资金弹性。

为便于分析研究,不妨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对劳动弹性和资金弹性作调整如下:

α=b1/(b1+b2)= -0.03851,β=b2/(b1+b2)= 1.038514。设技术贡献率为E(A),则E(A)=M/YY。通过TSP处理,可计算出1995-2004年间浙江商业企业的技术进步率、产值增长率和技术贡献率(如表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数据整理

以上计算所得技术贡献率总体偏低,主要是因为对劳动弹性和资本弹性作了调整以满足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从而将实际上规模报酬递增所带来的产值增长也计入了技术进步贡献中去了。而且其中有几年(2003,2004)的技术贡献率与实际不很相符,主要是因为模型没有考虑近年来浙江商业企业改革这一虚拟变量因素,使技术贡献率有偏。同时由于商业企业技术创新滞后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技术贡献率为负,但是总体上说,是能够反映浙江商业企业的近几年技术进步贡献状况的。

五、模型的意义

由于该模型是C-D生产函数形式的,所以具有C-D生产函数的特点,表现在要素弹性方面即是:(1)不变弹性。产出的劳动弹性和资金弹性分别是b1,b2。(2)要素替代弹性为1。(3)产出弹性之和是函数齐次性的阶。F(λl,λk)=A(λl)b1(λk)b2 =λb1+b2Alb1kb2

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性取决于b1,b2之和与1的大小。

由以上特点可知:

其一,该模型产出的劳动弹性是-0.0356,产出的资金弹性是0.95994,说明该时期浙江商业企业的资金弹性远远大于劳动弹性,也就是在商业企业里,资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总产值的变化程度相对比劳动力要大,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在逐步扩大比例,其对产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劳动弹性为负,说明尽管我国劳动力密集且廉价,且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占主导地位,但是,在商业企业要更加考虑资金投入变动效应。

其二,劳动和资金的替代弹性为单位弹性。

其三,由b1+b2=0.92434 <1可见该时期浙江商业企业生产的规模报酬不是递增的。原因是商业企业在我国发展并不成熟,尽管这几年浙江商业企业发展迅速,可是由于规模扩张的速度超过其管理能力的发展,于是出现了 “规模不经济的”,要求浙江商业企业加强其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

从总体看,浙江商业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商业企业相比差距巨大(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贡献率已达70%-90%),因此浙江商业企业还须利用后发优势,不断改进技术,锐意创新,早日赶上发达国家商业企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长风.经济计量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美]古扎拉帝.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2005年《浙江统计年鉴》.

[4]Barney,J.B.(1991).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7(1):99-120.

浙江省零售商业企业SWOT分析 篇2

[关键词] 零售商业企业 实证研究 SWOT分析

“入世”五年来,浙江零售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外超大型流通企业的进入,既是竞争也是一种动力,在与外资零售同台竞技的同时,原“家友超市”——世纪联华这一杭州本土零售品牌已脱胎换骨成为省内零售业的第一强。在浙江杭州,内资超市和外资超市在卖场布局、商品质量、服务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老百姓对内资品牌的认同度相当高。本文分析浙江零售商业企业,探讨入世后浙江零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促进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还为贯彻“构筑大都市,美化新天堂”的目标,落实我省“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不仅有利于促进我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研究方法

SWOT分析模型建立:通过内外部优劣势和机会威胁分析,结合文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的运用和整理,对浙江零售商业企业实证研究,进而发现可能发掘的细分市场。

二、数据的选取

浙江省规模较大的零售商业公司有:联华超市、宁波三江俱乐部、舟山千岛天天惠超市、绍兴供销超市、宁波中联超市、温州人本超市等。

三、浙江零售商业企业SWOT分析

1.SWOT分析

(1)外部机会(opportunity)

浙江零售商业企业面临的机会主要在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商业连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政府对发展本土零售商业企业日益重视;新的三农政策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刺激了农村消费,一个巨大的新兴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千镇连锁超市”工程的开展为零售商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创造了条件。

(2)外部威胁(threat)

现有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零售业的全面放开加快了跨国零售巨头进军浙江市场的步伐,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卓越的管理水平和先进的技术都非本土企业所能企及;由于过去对流通业重视不够,使得大量国内外连锁企业进入并在中心城市市场抢占了先机,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中心城市市场的瓜分,开始图谋进入中小城市市场;政府进一步支持各类专业市场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流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浙江本土零售商业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

(3)内部优势(strengths)

主要体现在:部分本土商业连锁企业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在区域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本土环境和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更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相比外资企业和省外企业,管理成本较低。具有本土优势和相对区位优势。

(4)内部劣势(weakness)

本土零售商业企业的劣势比较明显:连锁门店少,销售规模偏小,规模效益难以发挥;人员素质低,管理跟不上;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配送还停留在电话订货的水平上。

①规模不经济,难以与大商业资本抗衡

与跨国巨头比拼规模扩张,本土零售企业捉襟见肘。浙江零售企业的股本金最大不过25亿元人民币,且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跨国零售巨头都有着上百亿美元的股本金。中国零售业不缺少商店,缺少的是大商业资本,原因就是上述的长期以来的代销机制,它扼杀了商业资本。

②高级人才的缺乏

浙江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零售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已形成外资零售企业、外省市零售企业、省内零售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现家乐福、麦德隆、欧尚业、好又多、乐购、华润万佳等外资连锁企业已进驻浙江省。随着我省连锁商业的快速发展,各企业网点将遍布城乡,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零售业中中高级管理人才。

通过对表4调研数据可以看出, 从学历层次来看, 浙江省内零售商业企业的水平较低;高级人才、特别是有国际合作经验的高级人才非常缺乏。

③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管理是零售商业经营的核心,离开了信息化经营管理,连锁经营很难健康发展。我省目前只有少数零售商业企业在各连锁店实现了EOS(电子订货)及POS(销售信息管理),许多企业只是做到了统一店面及标识,内部管理仍然停留于人工操作,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偏低。

作者在调查中,世纪联华的有关人士表示:从国内现状来看,信息化建设不是单个企业所能够解决的。由于网点分散,门店规模小,商品配送成本高,经营成本大,由于商品配送中心建设滞后,整体上制约了零售商业企业信息化进程。

2.零售商业企业的SWOT模型合力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浙江零售商业企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区域市场上,尤其是二三线市场,想要进入中心城市难度较高;机遇更多的是在农村市场。因此,浙江本土商业连锁企业应该扬长避短,抓住机遇,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二三线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并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以与外来企业相抗衡。

浙江零售商业企业实施其发展竞争战略中,对其竞争优势、劣势、机会、风险综合考虑实施,同时, 要兼顾社会声誉和本土消费者的认同感,利用本土优势,实现关键个人的价值。

四、对策思考

“入世”五年来,浙江商业企业,一要学习,二要自强。对浙江省内零售企业来说,竞争已经走向国际化、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竞争,还要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因此,零售企业要通过企业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求得生存和发展。

1.大力发展商业连锁经营模式,发挥联盟优势

伊芙·多兹和加里·哈默在《联盟优势》一书中明确指出了建立联盟的必要性。构建联盟的核心是在参与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关系契约,或是在参与者之间达成约束相互行为的默契。对于商业企业而言,构建联盟的战略主要表现为两种——提高议价地位,获取规模效益,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费用,带来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大零售商业企业的整合和发展力度,通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实现经营业态、企业管理和技术的全面升级;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形成百货业、超市连锁业、专业连锁业三个板块、12家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实践证明,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经整合后,实力大大提升。如西友集团目前的净资产达13.3亿元,比整合初期翻了一番。而在内外资企业有序竞争的拉动下,今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将增长10%以上,有望首次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达到国际大都市的标准。

2.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商业人才

人力资本是商业企业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浙江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要大力引进优秀国内外商业人才,虚心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理念、促销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优秀商人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零售企业人才培养和输送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实现双赢。美国的沃尔玛、西尔斯、泰盖特、J.C.彭尼、联邦百货等大型连锁企业都设有综合性培训机构,或委托具有职业培训性质的高等院校,如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其企业的经营骨干,必须经培训才能上岗。重视引进优秀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是国际大型商业企业成功的法宝之一。

3.物流配送业亟待发展

在生产制造环节日益趋同的趋势下,统一采购、统一分销是零售商业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只有解决物流环节的滞后问题,零售企业降低成本的瓶颈才能真正得到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企业自建物流体系。目前,拥有数百家连锁超市的上海联华、华联、农工商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商品基本上做到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途径之二是第三方物流。通过将物流环节的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一方面能提高物流的效率,另一方面又能节省企业资源用于核心业务,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4.开拓二三线市场,抢滩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

在农村市场的流通体系,浙江省内零售商业企业拥有他外资商业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资源,同时,二三线市场经营成本较低,目前竞争还不充分,发展的良好前景较好。以开设1万平方米的大卖场为例,一线城市经营场地租金约为800万元,设备装修约为1200万元,铺底商品资金约为1000万元,首期至少需投入3000万元,这还不包括运行成本和人工开支。而在二线城市开设同样店,三项费用最多在2100万元左右。所以我们要开拓二三线市场,抢滩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通过集中(渗透)战略,步步为营,搞好农村连锁经营的网点开发,强占农村商业经营发展的制高点,利用本土优势,来加快本土商业企业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3~2006 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5

[2]胡祖光:“上海一百”与美国“沃玛特”的比较研究及引出的思考.世界经济研究,2006

[3]李曙明:浙江连锁商业的竞争态势与基本对策.浙江经济,2006,12

[4]Micheal Levy, Barton Weitz. “Retailing Management” third edition,2002

[5]张 宏:外资进入我国流通领域的影响.中国经贸导刊,2007,3

浙江商业企业实证分析 篇3

1文献回顾

1. 1创造力

创造力 ( creativity) 作为创新的组成部分, 是持续地发现、解决问题并实施新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 Basadur, 2004) 。有关创造力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以前, 而科学的创造力研究却始于本世纪年代初。1950年, 美国心理学家首次对创造力概念进行了讨论, 并产生了 “创造力研究”这一术语。沿袭个体心理学研究传统, 创造力研究开始一直侧重个体层次, 形成以创造技法为基本内容的创造心理学, 并构成心理学重要应用分支学科 “创造学”。 到80年代前后随着科研管理基金的普遍推行和规范化, 团队创造力研究也随之兴起。

1. 2团队创造力

团队创造力的相关研究, 最初是起源于70年代初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动的创造性领导中心的活动。然而, 迄今为止, 学者们对团队创造力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基本的共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对团队创造力的界定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Kirk, Kent. F . S认为, 团队创造力就是许多个体一起, 以集体思考方式尽可能地多提出设想, 然后从中挑选一个满足需要的答案。他从创造过程视角将团队创造力界定为, 一种集体式的创造性思考的过程 ( Kirk, Kent. F . S, 1988) 。

Woodman, Richard W. Sawyer, John等认为, 团队创造力不是所有团队成员创造力的简单总和, 此外, 它还受团队构成, 团队氛围, 团队过程和来自组织的氛围所影响。 ( Woodman, Richard W. Sawyer, 1993) 。

Leonard和Swap认为, 团队创造力是团队经过准备、创新聚焦、发散性思考 ( 创造选择) 、孵化和收敛性思考 ( 选择) 的创意产生过程。Barlow也认为团队创造力是团队所有成员思考问题角度的一种 “顿悟式转换”。在此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West给出了一个较为综合的概念, 认为团队创造力是在外部需求的影响下, 通过一些列团队过程, 将团队任务特征和团队知识、多样化和技巧转化为创造性的产品、工艺、服务或工作方式等。

国内学者丁志华、李萍、胡志新提出创新团队创造力是指创新团队在团队领导人的协调下, 凭借团队合理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组织结构、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积极的创造行为, 顺利进行群体创新, 产生具有新颖行、独特性、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创新成果的能力。本文研究将团队创造力概念形容为: 团队创造力是指团队成员在一定的任务环境下, 相互之间通过团队内部的互动产生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整体特性和在创造性成果中的体现 ( 丁志华、李萍、胡志新, 2005) 。

2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2. 1研究工具

本问卷调查采用的主要调查方法是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样本来自宁波、海宁、杭州、余杭等的浙江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团队。共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问卷290份, 有效问卷为283份, 有效回收率为80. 9% 。使用SPSS16.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

2. 2数据收集

除企业、部门和个人的基本情况外, 本研究所用的问卷采用Likert - 5进行测量, 按照1 - 5依次表示 “完全不符合”到 “完全符合”。通过受访者自评的方式收集信息。问卷的来源及各部分测量结果如下:

第一部份是所在团队的基本情况调查, 包括团队的规模、性质以及组成年龄等, 共4题。第二部份是对团队创造力水平的评估, 有10题。本问卷第二部份国直接引用了Edward Classman的量表, 在此基础上, 针对浙江企业实际情况需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该测量工具通过团队创造力的四个维度来进行, 即团队政策、团队学习机制、团队沟通以及团队成员参与来评价团队的创造力水平。本研究分别对这些维度进行了信度检验, 其中由于沟通维度只有一个问题, 可不作信度发析。其他维度的信度都大于0. 60, 总的信度大于0. 09, 说明信度水平较高。因此本研究可以直接引用该量表进行实证研究。

2. 3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6. 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用Cronbach’ s alph系数来衡量量表的可信度的高低。 由于衡量团队创造力水平的沟通维度只有一个问题, 可不作信度发析。因此仅对其他三个维度作分析。 三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 828、0. 751、0. 668, 而总的量表信度系数是0. 923。三个维度的Cron- bach’ s alph系数均在0. 6以上, 表示量表的信度可接受, 而且团队政策维度和学习机制维度Cronbach’ s alph系数达到了0. 7以上, 说明这两个维度个有高信度。量表的总Cronbach’ s alph系数达到了0. 923, 说明该测量的一致性较高, 并且内部结构很好, 可以用来作实证调研。

3结果

3. 1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团队创造力水平处于中等有效阶段

从样本得出的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团队创造力水平的平均值为30. 19, 说明整个浙江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团队创造力水平处于中等有效状态。但分值在中等有效段时处于偏低阶段, 说明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团队创造力水平不高。

3. 2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团队对团队内部的沟通工作和员工参与活动的提高团队创造力水平的关注度比较差

调查问卷的每个维度的平均分值为3, 从上述各维度的平均值看, 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员工参与度较少, 员工之间的沟通较少。

根据T检验结果, 各维度的T统计量分别为2. 131、1. 908、 - 2. 261和- 4. 785, 双侧显著性水平的P值 ( Sig. ( 2 - tailed) ) 分别为0. 034、0. 057、 0. 025, 均大于0. 05, 也就说明在0. 05的显著性水平下我们可以认为该测法得到的均值偏高。因此可认为实际的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团队创造力平均水平还应偏低一些。

3. 3团队成员的年龄越年青, 团队创造力水平就越高

通过上表, 可以得到不同年龄团队的团队创造力水平平均值的结果, 本调查样本中, 41 - 50岁的样本的数量太少, 其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而平均年龄20 -30岁段的人组成的团队创造力水平明显高于平均年龄31 -40岁段的人组成的团队。这个结果有助于企业在组织团队进考虑团队成员的年龄因素。

3. 4如果团队中的男性成员多于女性成员, 其团队创造力水平高于女性多于男性成员的团队

表4看出, 在一个团队中, 男性职工比女性多的, 其团了创造力水平比女性职工较多的团队的水平要高。最好特别的, 当一个团队男女人数一样多时, 其团队创造力水平高出了很多。这里由于样本数量偏少, 而进一步论证。

3. 5团队的规模也对团队创造力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表5显示, 团队规模的大小跟团队创造力的水平的关系。人数越少, 和人数越多, 团队创造力水平就高, 团队人数在11 -15人这个规模时, 团队创造力水平最低。

3. 6企业的规模大小对团队创造力水平也有关系

表6显示, 50人以下的企业由于规模小, 灵活性大, 其团队创造力水平较高。而且51 - 100人的企业, 由于人数增加, 但规模仍未上去, 反而团队创造力水平较差。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 上了一个台阶, 人数达到了200人以内时, 其团队创造力水平达到了最高阶段,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 可能由于多种原因, 其团队创造力水平逐渐下行。

4研究结论与讨论

4. 1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团队政策、团队学习机制、团队沟通和团队成员参与为四个维度来评估团队的创造力水平。以团队的规模、成员性别差异、团队的职能、 团队所在企业的性质、规模、行业等为8个变量, 建立了评估团队创造力的模型。研究发现: 第一, 目前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团队创造力水平处于中等有效阶段, 平均分数为30. 19, 而中等有效阶段的分值区域为30 -39, 可见处于中等有效阶段的下沿, 提高企业的团队创造力是当前迫在眉睫任务。 第二, 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团队对团队内部的沟通工作和员工参与活动的对提高团队创造力的水平的关注度比较差。第三, 团队成员的年龄对团队创造力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团队成员的越年青, 团队创造力水平就越高。第四, 团队中男性与女性的人数比例与团队的创造力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一个团队中, 如果男性成员多于女性成员, 其团队创造力水平高于女性成中多于男性成员的团队。第五, 团队的规模也对团队创造力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人数越少 ( 不能低于2人) , 团队创造力高, 人数在10 - 15个之间团队, 团队创造力水平较差, 当人数多于25人以上时, 团队创造力水平又得到提高。第六, 企业的规模大小对团队创造力水平也有关系。 它跟团队规模具人相似性, 当企业规模由小变大时, 中间一段时期的团队创造力水平较差, 过了这段规模, 其团队创造力又得到提升。但是如果企业的规模达到了一定大的情况, 其团队创造力水平会下降。

4. 2对策建议

当前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着经营困难的形势, 通过研究调查发现, 浙江省大多数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仍然处于依靠消耗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型低成本竞争的状态。只有全面加强企业的创造力水平, 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经过前文的资料总结及实证分析, 本文认为提高浙江民营企业团队创造力水平的对策主要有:

4. 2. 1营造易于形成团队创造力的组织氛围。组织氛围包括组织的创新态度、学习机制和团队政策。 组织氛围会显著影响团队的创造过程, 进而影响团队的创造力。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发现浙江企业的组织氛围的平均得分仅达到了中等有效阶段的最低边沿。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 我们应该从组织氛围的几个维度出发。

( 1) 组织在创新态度上要从企业高层开始支持创新, 对新创意要有公正、一致的评价, 并对团队成员的创造性工作进行肯定和奖励, 在比较高的风险项目上要容忍和接受创新失败。

( 2) 组织为团队成员提供知识培训的平台。建立共享知识库、定期进行业务交流、设立专业的培训部门。通过这些途径, 不同专业领域的团队成员也呆以获得相关知识, 为相互之间的沟通提供知识基础和共同语言。

( 3) 鼓励创新的政策在团队创造活动中, 非常受到成员的肯定, 它包括奖励机制、给创新团队较大的自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提供便利的获得信息的条件等。

4. 2. 2鼓励员工参与团队创造过程中去。本研究结论显示, 关于浙江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的团队创造力水平评估的几个维度, 其中沟通维度和成员参与维度的得分值较低, 这说明我们的企业要想提高企业团队的创造力水平, 必须把这两个维度上提升上去。

( 1)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目前比较有效的沟通渠道主要有开展座谈会, 讨论会、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如发邮件、聊天工具, 轮流主持会议等方式。 首先作为公司高层, 应将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 让员工了解和参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制订过程, 听取员工对公司的建议以及员工心里的想法, 使公司的使命和员工使命达成一致, 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其次团队领导应定期与成员进行沟通, 可书面, 也可口头。

( 2) 让员工成为主角。团队的发展关键在于成员的参与, 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韦尔奇认为, 解决团队创造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让公司的全体员工随时都可以向本部门的经理提出任何与公司有关的问题, 并允许员工参与决策的每一个细节。

浙江商业企业实证分析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 获得行业先进生产力和开拓自身发展新局面的有效策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国有企业一直充当着海外并购主力军的角色。而今, 我国民营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走出国门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00年10月, 万向集团并购美国舍勒公司, 由此开创了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随后全国各地又有多家民营企业进行了尝试, 华立收购飞利浦在美国的CDMA芯片设计研发中心;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雅格尔集团并购美国著名大型服装企业Kellwood公司旗下男装核心业务部门——新马服装集团;苏宁电器收购日本家电连锁公司Laox株式会社27.36%的股权;浙江吉利收购沃尔沃等。金融危机爆发后, 正在崛起的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变得更为活跃和进取, 这种具有海外“抄底”倾向的投资热情, 将掀起新一轮的并购热潮。

但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并非所有的海外并购都会取得成功。大量的民营企业怀着美好的愿望进行并购, 结果却差强人意。非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反而陷入各种困境之中,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并购整合阶段的风险管理绩效评估, 缺乏科学有效的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方法。民营企业在采取各项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措施的同时, 更应该注重对整合风险管理绩效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的管理水平, 实现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后的可持续发展。

2 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2.1 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海外并购整合风险是指存在于海外并购整合阶段的各种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差异、民族和企业文化的冲突, 人力和财物资源整合等各方面, 很可能造成未来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或变动, 即海外并购后企业各方面业绩的表现不佳, 甚至导致整个海外并购战略的失败。本文根据整合风险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五类:战略整合风险、公司治理整合风险、人力资源整合风险、文化整合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

2.2 指标体系的确立

如前对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的分类结果, 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 一级指标因素集:U={U1, U2, U3, U4, U5}={战略整合, 公司治理整合, 人力资源整合, 文化整合, 财务整合}。

二级指标因素集:U1={U11, U12, U13}={战略目标的统一, 战略实施的效果, 战略能力的增强};U2={U21, U22, U23}={组织结构的重置, 利益相关者的保护, 信息披露的完善};U3={U31, U32, U33, U34}={员工流失的防范, 泄密风险的管理, 招聘机制的完善, 培训机制的完善};U4={U41, U42, U43}={价值观的统一, 有效沟通的建立, 员工认同度的提升};U5={U51, U52, U53, U54}={融资整合, 资产整合, 生存能力整合, 整合成本管理效果}。

三级指标因素集:U5={U51, U52, U53, U54}={U511, U512, U513, U521, U522, U523, U531, U532, U541} ={财务杠杆系数, 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固定资产收益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无形资产收益率, 权益净利率, 总资产报酬率, 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3 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

3.1 综合评估方法的选择

本文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阶段风险管理的实践情况, 以风险基础评价法为主要评估思路, 根据上文设立的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 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 构建一套可行性强的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3.2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模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我们按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首先确定评判因素集和评判集;然后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搜集模糊评价数据,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权重;最后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并评价结果数值化, 算出模糊综合评判的最后分值。

4 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在实务中的应用

2007年10月22日, 浙江三花斥资1600万美元收购英维思集团旗下兰柯公司的四通换向阀全球业务。此次收购, 包括美国、日本“兰柯”的资产及市场、中国常州“兰柯”的全部股权以及兰柯在四通换向阀业务领域的品牌及人才, 是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领域内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本文以此作为实践案例, 尝试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公司此次海外并购的整合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价。

4.1 定性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估

4.1.1 确定评判因素集

对定性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估, 主要选取战略整合, 公司治理整合, 人力资源整合, 文化整合作为一级指标, 确立战略目标的统一, 战略实施的效果, 战略能力的增强, 组织结构的重置, 利益相关者的保护, 信息披露的完善, 员工流失的防范, 泄密风险的管理, 招聘机制的完善, 培训机制的完善, 价值观的统一, 有效沟通的建立, 员工认同度的提升为13个二级指标。

4.1.2 确定评判集

将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划分为5个等级, 及V={V1, V2, V3, V4, V5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并分别赋予对应的分值F={10, 8, 6, 4, 2}, 以此开展评判工作。

4.1.3 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搜集模糊评价数据

本文根据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结果设计调查问卷, 以此搜集模糊评价的数据。调查问卷的受访对象主要为浙江三花集团和兰柯公司中参与实施海外并购整合工作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相关负责人以及高校教授等, 他们具备较为专业的企业评估和管理经验, 符合调查的资格和条件。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5份, 回收问卷32份, 回收率为91.4%。其中, 2份问卷由于调查对象对诸多问题未给予回答, 从回收样本中予以剔除, 实际有效问卷30份。

分析调查问卷, 获得二级指标因素集中前4类风险的管理绩效评估结果, 建立模糊映射, 得单因素评判矩阵Ri= (rij) =1/30 (Cij) (i=1, 2, 3;j=1, 2, 3, 4, 5) , 其中Cij是对Ui评价为Vj的票数。

undefined

4.1.4 对二级指标因素集作综合评判

先用专家估测法对二级指标中的每一个因素给予权重评估, 然后加权统计得出结果。按公式undefined计算 (其中s为序号数) 得U1, U2, U3, U4的权重为A1=[0.4 0.33 0.27], A2=[0.39 0.31 0.3], A3=[0.26 0.29 0.22 0.23], A4=[0.37 0.32 0.31]。

再对二级指标因素集作综合评判Bi=Ai*Ri (i=1, 2, 3, 4 )

B1=A1*R1=[0.140 0.340 0.394 0.099 0.027],

B2=A2*R2=[0.030 0.322 0.587 0.016 0],

B3=A3*R3=[0.103 0.194 0.450 0.201 0.052],

B4=A4*R4=[0.101 0.225 0.512 0.162 0]。

4.1.5 对一级指标因素集作综合评判

用相同的方法得出U={U1, U2, U3, U4}={战略整合, 公司治理整合, 人力资源整合, 文化整合}的权重为A=[0.3 0.23 0.19 0.28], 总判断矩阵R是以B1, B2, B3, B4为行的模糊矩阵,

undefined

作综合评判, 有

B=A*R=[0.0968 0.2759 0.4821 0.1272 0.0180]

4.1.6 将评价结果数值化

为了使企业海外并购战略整合, 公司治理整合, 人力资源整合, 文化整合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估结果更为直观, 需要将评估结果数值化。

对于评判集V={V1, V2, V3, V4, V5}={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我们分别赋予对应的分值, 并构成一个列向量

F=[f1, f2, f3, f4, f5]T=[10 8 6 4 2]T, 利用公式Q1=B×F, 算出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定性评价分值为6.6126, 其中战略整合, 公司治理整合, 人力资源整合, 文化整合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价分值为6.934, 6.642, 6.19, 6.53。

4.2 定量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估

与前四种整合风险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主观评估风险管理绩效不同, 财务整合风险部分的定量评价指标需要采用趋势分析法来了解其变化情况, 由此将整合效果和模糊评估相结合给出评判集, 获得最终得分。

4.2.1 确定评判因素集

根据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定量评价指标主要以财务整合为主, 选取财务杠杆系数, 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固定资产收益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无形资产收益率, 权益净利率, 总资产报酬率, 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作为三级评价指标。

4.2.2 确定评判集

将企业海外并购财务整合风险管理绩效划分为5个等级, 及V={V1, V2, V3, V4, V5}={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并分别赋予对应的分值F={10, 8, 6, 4, 2}, 以此开展评判工作。

由于采用趋势分析法来了解定量评价指标的变动情况, 我们将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与评判集的5个等级相对应, 即在变化幅度与评语集之间建立起一种映射关系。以并购年度为基准, 变化范围为正负100% (-100%-100%) , 则总的变化区间为200%;再将其平均分布于评判集的各等级, 可得如下映射关系表:

由于各项财务指标根据自身特性可以划分为成本型指标和效益型指标两类, 因此本案例中财务指标并购前后的变化幅度所反映的整合效果也各不相同,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2.3 采用趋势分析法进行模糊评判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企业持续几期的会计报表或财务指标, 来了解财务指标变化情况, 并以此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此处采用趋势分析法是因为企业海外并购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财务整合风险部分只有准确分析各项财务指标若干年的变化趋势, 才能客观的评价风险整合的效果。

浙江三花海外并购兰柯公司发生在2007年, 因此以2007年为基准年, 分别列出07、08、09年度的9项三级财务指标, 计算其变化幅度, 具体见下表。

(1) 财务杠杆系数。

并购整合期间财务杠杆系数逐年下降, 说明企业的筹资风险在下降, 财务风险也随之降低, 可能是企业并购后合理安排了资本结构所致。由于2009年的指标值比并购基准年下降了15.30%, 给出融资整合风险管理效果“一般”的评价。

(2) 流动比率。

并购三年来, 企业的流动比率逐年提高, 变化幅度为上升了27.20%, 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在逐渐增强, 该指标显示出企业对融资整合风险的控制效果较理想, 给出融资整合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的评价。

(3) 资产负债率。

从2007年的47.67%变化至2009年的42.2%, 并购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每一年都略有降幅, 该指标越小, 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这可能与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有关, 也说明企业加强了整合阶段财务风险的控制, 根据11.48%的变化幅度给予融资整合风险管理效果“一般”的评价。

(4) 固定资产收益率。

并购后的固定资产收益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007年为30.6177%, 2008年略有上升, 说明企业对被并购方的资产进行了有效地整合, 2009年略有下降, 可能是企业对无效资产进行了处置。变化幅度27.71%证明企业利用并购所得资产获利的能力在增强, 给予固定资产整合效果 “较好”的评价。

(5) 流动资产周转率。

虽然2008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比07年有所上升, 但是到了2009年又下降到1.1374, 比2007年降低了18.05%, 说明企业对流动资产的利用率降低了, 可能是整合期间生产经营环节工作效率不高造成的。但下降幅度并不是很大, 给予流动资产整合效果“一般”的评价。

(6) 无形资产收益率。

与固定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无形资产收益率在并购之后也大幅提升, 说明浙江三花并购兰柯在四通换向阀业务领域的品牌之后, 利用无形资产获利的能力增强了, 其对核心技术、品牌等的整合比较有效。根据42.53%的变化幅度, 给予无形资产整合效果“较好”的评价。

(7) 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在三年的整合期中从2007年的11.17%上涨至09年的18.97%, 变化幅度达到69.83%。由于其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综合性指标, 所以可推断此次并购后企业的运营效益较好, 生存能力增强, 这与企业全球行业地位和市场谈判优势的形成有关, 给予整合效果“好”的评价。

(8) 总资产报酬率。

并购三年来, 总资产报酬率逐年升高, 2008年较07年有较大涨幅, 2009年逐渐放缓, 但较2007年仍有74.51%的变化幅度, 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提高, 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强, 给予生存能力整合效果“好”的评价。

(9) 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理想的并购整合成本管理效果应该是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整合的几年里逐渐下降, 以此说明企业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效率。但从表中可以看出, 并购整合的三年里该比例不断上升, 2009年较2007年的变化幅度达到了69.12%, 说明企业对该项风险的整合效果不佳, 给予“很差”的评价。

通过对上述9项指标的分析评价, 可得模糊评判集合P={一般, 较好, 一般, 较好, 一般, 较好, 好, 好, 很差};同时对评判集合赋予分值, 可得财务整合风险单因素评判矩阵R5=[2,6,7,8]T。

4.2.4 定量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判

定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主要参照《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 (修订) 》。首先与《细则》中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比照, 找出相同指标在百分制权重中所占的权数。经过对比, 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权益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在《细则》中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权数, 分别为12、9、25、13。对剩余的5项指标则通过查找与其相似的指标来确定权数, 如流动比率在《细则》中并没有直接涉及, 但可比照《细则》中的速动比率, 因此将速动比率的权数作为流动比率的权数, 即为10。同理可得财务杠杆系数、固定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收益率以及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的权数, 分别为12、13、13、10。因此对应的权数集为C=[12 10 12 13 9 13 25 13 10]。

然后对C进行归一化处理, 可得U5中9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权重为:

A5=[0.1026 0.0855 0.1026 0.1111 0.0769 0.1111 0.2137 0.1111 0.0855]

根据公式Q2=A5×R5, 算出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定量评价分值为7.5732。

4.3 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综合评估模型

由于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两类, 因此可以构建一个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综合评估模型:

Z=mQ1+nQ2 ( 代表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综合评估的得分;Q1代表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的得分;Q2代表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的得分;m代表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的权重;n代表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的权重。)

对于定性评价指标的权重m与定量评价指标的权重n的分配, 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标准, 还需要根据行业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赋值。通过专家讨论分析, 我们确定浙江三花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定性评价指标的权重m为0.6, 定量评价指标的权重n为0.4时比较合理。通过计算可以得出Z=0.6× 6.6126 + 0.4× 7.5732=6.9969分。

5 评价结果分析

基于本部分的实证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浙江三花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综合评估得分为6.9969分。从评估结果来看, 企业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大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说明现阶段采取的各项整合风险管理措施基本有效, 但在个别风险的管理方面相对薄弱, 可能是由于整合时间过短, 整合措施不全面等原因造成。

(2) 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定性评价分值为6.6126分, 低于综合评估得分, 说明这是造成并购整合风险管理总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战略整合部分和公司治理整合得分为6.934分, 6.642分, 整合效果相对较好;人力资源整合得分为6.19分, 整合效果较差, 证实海外并购对企业人力资源及相关方面的冲击较大, 企业需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加大整合力度;文化整合部分为6.53分, 说明企业对此风险的管理已给予了重视, 但仍需完善。

(3) 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定量评价分值为7.5732分, 高于综合评估得分, 这是海外并购带来的良好经济效应的初步体现。浙江三花通过此次并购获得的核心技术促使其生产力不断提高, 市场份额也持续扩大, 企业的盈利水平节节攀升;同时企业还采取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规避资金风险, 缓解偿债压力。但整合成本的持续高幅上升还需引起关注, 企业应采取更为有效地措施予以降低。

6 结论与展望

通过案例分析, 证明本文设计的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企业整合风险管理绩效的提高将提供有益的参考。但这只是对该领域的初步探索,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 结合计算机技术或系统辅助, 来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操作的便利性;同时将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模型运用到更多的企业中, 通过实践不断调整使其适应不同的行业和企业, 分析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失败的原因, 为更好的实施海外并购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以民营企业为研究核心, 分析海外并购整合阶段的各项风险因素, 在此基础上确立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出一套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模型, 通过实证检验其可行性。

关键词: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管理,绩效评估

参考文献

[1]Haspeslagh P D.Jemison, Acquisitions:myths and reality[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7.

[2]David J.B.D.&Arthur H.R.International M&A, Joint Ven-tures&Beyond:Doing the Deal[M].John Wiley&Sons, NewYork, 1998.

[3]Jeffery S.P.&Thomas J.H.Mergers and acquisitions:Reduc-ing M&A risk through improved due diligence[J].Strategy&Leadership, 2004, 32 (2) :12.

[4]Louise Esola, Roberto Ceniceros, Regis Coccia, Dave Lenckus.Concentrated Risk of Merger[J].Business Insurance, 2006, 40 (43) :23.

[5]王长征.企业并购整合——基于企业能力论的一个综合性理论分析框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6]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4.

[7]姚水洪.企业并购整合问题研究:面向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并购后整合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树木智能建模下一篇:工程接地技术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