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门

2024-07-01

打开心门(精选八篇)

打开心门 篇1

而在教学实践中, 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绝对权威现象并不少见。老师的付出, 成为学生必须偿还的回报与尊重的债务。这种世俗的债务偿还观, 势必使学生感到压抑。长此以往, 学生会变得感情枯竭, 精神堵塞, 进而师生之间形成隔膜, 成为生生、师生交流的屏障。学生在对教师威严的敬畏和知识的崇拜中, 束缚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说过,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智力发展。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在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都发生变化, 把情感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中, 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与信念, 产生正确的行为。那么, 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师表垂范与人格学识

叶圣陶先生说:“老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良好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的人格力量的体现, 高尚的师德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要用它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诚心得“生”, 以心换心, 让学生感受到“师心之诚”, 缩小师生之间的感情鸿沟, 达到师生心灵的沟通与情感共鸣。教师应热爱生命、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热爱自然、热爱周围的一切, 以饱满的生活激情感染学生, 引导学生, 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笔者多年的从教生涯中, 自己一直就践行这一观念, 在炎炎烈日中的军训、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研究性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高三学习与毅力的比拼中, 笔者都以全身心的投入去感染他们, 使他们在班级中“同唱一首歌”, 明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道理。在高三毕业后的班级聚会上, 一位男同学深情地说:“也许您不是我求学生涯中水平最高的老师, 但一定是最让我信服的老师。”他的肺腑之言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身为人师, 有这句话足矣。由此可见, 学生心中的那杆秤时时刻刻都在衡量着我们, 只要你真心付出, 你平日的点点滴滴都会投映在他们的心里。

一个行为端正、人格高尚、心地善良的班主任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 一个学识渊博、谈吐文雅、兴趣广泛的教师会让学生由衷地敬佩。学生产生的这种亲师情感, 会激发他们形成一种自觉、积极、健康的心理与情感。教师只有依靠情感的力量, 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改善自己的人格特征, 用自己的人格和灵魂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才能以一颗充满智慧的心把传承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任担负下去, 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他们的情感的同时, 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只有具备符合要求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审美情趣的教学风格, 才能使自己的实力与魅力得以充分显示。不管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 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教育语言的运用, 都有机地结合知识传授, 这样, 不仅展现了教师的学识魅力, 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受到美的熏陶。

二走近学生与走进学生

由于各种原因, 一些学生难以向老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 时常观察学生, 注意学生的情绪动态, 了解学生,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做到“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 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然后通过个别谈心, 发现、掌握某些学生的不健康心理, 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 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课堂上走近学生, 走到学生中间去, 去近距离地倾听学生的话语, 近距离地和学生讨论交流, 这样有利于心灵的靠近。在课间活动时, 作为老师, 更应多与学生们接触, 走进学生的生活, 走进学生的心里, 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 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 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 对症下药, 进行个别心理指导。

曾有这么一件事情:在高三的某次联考分析会上, 有两位女生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 对老师给他们的原因分析颇有微辞。可明显看出, 这是有理想但缺少自我约束、对自己认识不清、怨天尤人的类型学生。所以, 在某次上课她们开小差的时候, 我把她们叫了出来, 让她们说说自己的高三冲刺目标以及实现途径, 自己现实的差距与努力方向。在心悦诚服的交流后, 她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改观, 最终在高考中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其中一位学生说:“以前, 自己总是像刺猬一样竖起尖尖的刺, 唯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其实是在自我封闭的圈子里自怨自艾。是老师您不惧被我们扎的鲜血淋漓, 剥去了我们厚厚的伪装, 让我们正视自己, 正视困难, 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三创设情境与情感教学

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影响学生, 让他们体验激情,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与情感距离。

在课堂上, 教师若能恰当地应用体态语, 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 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 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运用身体语言传达亲和力, 适当缩短与学生交流时的距离, 以增进情感交流。运用眼神, 起到提醒或鼓励的作用, 这种无言的关注方式可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也可以在讲课中慷慨激昂, 这势必会影响学生, 使学生也产生相同的或类似的情感。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创设必要情境, 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 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 这样才能根据教学预期目标来触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平等沟通与爱的奉献

“严师出高徒”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而师生之间构建对话平台, 与学生平等对话, 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一名指导者和引路人, 充当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因而, 在教育实践操作中, 要注重解放学生的空间,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要倡导学生的创新精神, 明确教育之美在于过程, 在于怀疑、批判和探索的精神;更要引导学生去创造, 给他们几把钥匙, 使他们可以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爱是心的感应, 是情的体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与学生平等相处,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 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引导学生, 就是爱的付出和实施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博大的爱, 只有源源不断地给予, 没有回报, 没有索取。而奉献需要动力, 这动力就来自崇高的理想, 来自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教师的牺牲与给予, 会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与正直的态度, 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就是选择了乐于奉献的生活, 自己也从奉献中获得了给予的幸福。记不清多少次为学生的深夜晚归牵肠挂肚, 多少次促膝长谈而废寝忘食, 多少次为家境困难的学生先垫上学费, 多少次在梦中与学生对话, 多少次对特殊学生的走访与探望, 多少次在业余时间为孩子义务补课, 多少次听到老人因自己无暇照顾孩子的责备。而在努力与付出中, 自己却收获了学生沉甸甸的信任与感激。

打开心门的句子 篇2

2、远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当你受伤的时候,别人的心或许也在痛。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引起一场争斗,一句残酷的话可能会毁坏一个人的生活,一句及时的话可能会平复波浪,一句充满爱心的话可能会治逾别人的伤口。

3、人生不能没有希望,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假如真有人生活在绝望之中,那么他只能是失败者,身处逆境的人,只要不失去希望就能打开一条活路。

4、只要我们心中存在希望,只要我们心中有一颗希望的种子,那么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希望带来美好,美好的希望更是让激动,让人无限向慕。社会能进步几乎是希望的功劳,是它让会思考的生命去奋斗、拼搏,让社会天天在进步。同时,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希望只是希望,只有用勤奋去浇灌,才能盛开希望之花,得到希望之果。

5、人心像一道门.如果我们不断敲门,它也许会打开。

6、读书会告诉你,这个世界很大--你把这本书看完了,等于把它装在心里:有一天你走遍所有地方,就等于把它踩在脚下。

打开紧锁的心门 篇3

经过苦涩的初恋,为了不触景生情,我毅然选择了转学。同时,我将自己的心门紧锁,像一只受伤的刺猬一样防备着,我不敢与人交流,因为我怕自己再受到伤害,而对于那些只会玩些写情书小把戏的男生,我总采取漠然的态度,而左左木却例外,因为……

“右右林,我已帮你打听到了,上回给你写情书的‘衰神’叫左左木,你们好有缘,一个叫左左木,一个叫右右林,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颖颖,我对他没兴趣,以后别跟我说这些,顺便帮我把这封信搞定。”說完,我把那个所谓的左左木的第二封信递给了颖。“但是,这次这个不一样,年级大帅哥,篮球打得……”“颖颖,别再说了,去吃饭吧!”颖颖知道这是我的致命伤,便不再提了。

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之中溜走,而我的心被锁着。

一天,我意外的发现一个帅哥,黑色的球服,红色的汗巾。只要他在球场上,你一定要捂好耳朵,免得被女生们的尖叫声震坏耳膜。颖颖察觉到了我的变化,便一改往日的嘻皮笔脸,一本正经地说:“右右林,那个男生很帅对不对?他就是上回说的那个左左木。”这时,我瞪着一双铜铃般眼睛看着颖颖:“你说的就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取名和我相反的左左木?”颖颖奸笑了两声:“Yes!”“好,我决定去会会他!”颖颖高兴得又跳又叫,“你终于想通了,这样才像右右林嘛!”我勉强的笑了笑,其实颖颖哪里知道,我根本就没想通,只是我觉得那个左左木的身上散发着一种让我无法抵挡的魔力,好像我们上辈子就认识一样。

一切比计划中更顺利,我如愿地约到了他,晚上八点在枫树林见面。我还特意为这次约会精心打扮了一番。

我到的很准时,而他已早早地等在那里。“你来很久了?”我羞怯的问道。“嗯,来了一会儿。”就这样,我们漫步在枫树林,从东边走到西边,再由西边折回来,我们聊了很多,在他送我回寝室的路上,通过昏黄的灯光,我发现他是很帅气的男生,有着漂然不定的眼神,深邃的眼睛里藏着许多秘密。这时,一阵冷风袭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他连忙脱下外套为我披上,“多穿些衣服,别着凉了。”我笑着低下了头。

枫树林之约让我对左左木产生了好感,但我的心结仍未打开。

一天晚自习下课后,我听见楼下有人大喊:“林儿,林儿。”我一惊,除了那个让我忘不了的他这样叫我以外就没人这么亲昵的称呼我了。难道……我冲下楼,跑近一看,原来是左左木,没等我开口,他已拉着我来到那边枫树林。

我顿时呆住了,蜡烛摆成了一颗心,火焰在我眼里跳动。我情不自禁的走近那颗心。他微笑着,“让我走进你的心好吗?我知道它很脆弱,但我会好好保护它,不会让它受到任何伤害。”我咬住嘴唇,没吱声,他有些失望,“难道你真的不喜欢我?那算了吧!”他转过身,刚准备走。我不知从哪里找到了勇气,叫到:“左左木。”他回过头,凝望着我。我伸出手,他握住我的手,走到了我身旁,为我理了理刘海儿,伏在我耳边轻声地说:“让我做那把开启你心门的钥匙好吗?”我挣脱了他的手,边跑边说:“除非你追到我!”他边追边说:“林儿,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我也一样要追到你。”

我的心,在这一刻融化开来,忘记过去所有……

(编辑 乔恩)

激励:打开学生心门的秘钥 篇4

一、任务驱动, 调动学生学习动机

音乐课程不仅兼具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特征, 而且更具实践性, 小学生只有在不断鉴赏作品、演唱和演奏曲目以及识谱中, 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才能形成基本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而小学生正当幼年,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低, 自身缺乏音乐学习的自觉, 再加上音乐课程本身较为抽象和专业, 小学生往往在音乐的殿堂外望而却步,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从而不断激励学生沿着学习目标前进。而这种引导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从而驱动内心学习音乐的动机和热情, 不断培养起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慢慢打开心灵中的音乐窗口。

例如, 在教授《雨天等妈妈》时, 本课以拟人的形式让学生觉得更加亲近, 旨在通过歌曲的学习, 增进学生对自己妈妈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因此, 教师首先结合春天的季节, 让学生聆听《三月里的小雨》, 之后以“春天的小雨说下就下, 要是妈妈上班没带伞, 那该怎么办呢?”这个亲昵的情境来勾勒出学生脑海中的画面, 而这个情境又包含了这样一个任务驱动因素, 即促使学生主动焕发出心中对妈妈的担心, 并为解决“妈妈没带伞”的问题畅所欲言。而待学生都进入到本课所教授的主题后, 教师及时转换情境, 让学生说说“下雨天等妈妈送伞”的真实体会, 让学生对母亲的热情和感激之情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最后, 再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和体验《雨天等妈妈》这首歌曲, 并设置一个现场表演的情境, 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身情感的舞台。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能够明白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 而且充分焕发出了学生的情感,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二、奖赏及时, 守望学生进取之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周弘赏识教育虽已历经多年的洗礼, 但今日细细读来, 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它强调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激励的手段来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 促进学生实现自身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 奖赏就有如雨后甘霖, 深深地滋养着学生心中的那片净土, 守护着学生纯洁无瑕的进取心。但奖赏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 它非常讲究时效性。研究表明, 对表现优异或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奖赏, 比任何其他时机更能守住学生的进取心, 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地向着所被奖赏的方向前行。而小学生刚开始接受正规化的音乐教育, 在音乐学习上基本还是一张白纸, 虽然这张白纸最终可能成为名画, 也可能只是一番涂鸦, 但一笔一画都是学生成就的体现, 每一笔, 每一画, 都应该获得及时的奖赏。所以, 为了永葆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和活力, 及时奖赏是最为坚固的“护城墙”。

例如, 在教学《童心是小鸟》时, 本课主要是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 要细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注意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 如当教师分别呈现2/4拍和3/4拍, 让学生进行辨别, 以帮助学生掌握本课歌曲的拍子“3/4拍”时, 有的学生完全区分出了这两种拍子之间的强弱规律, 并能进行辨别, 这时教师就应当毫无保留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如圆珠笔、橡皮擦或者一颗巧克力等等;有的学生只能辨别出24拍, 对新知识3/4拍还需要继续学习, 这时教师应当给予同样的物质奖励, 并激励其“你表现得非常好, 只是你可能没注意听3/4拍的节奏和旋律, 请你接下来认真听, 老师相信你待会儿肯定能够学会它!”, 这样一来, 学生为了表现得更好, 便会接受此激励, 更加注意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妙用惩罚, 止住学生任性步伐

调查发现, 大部分小学生对音乐、体育以及信息技术这种长期被视为“次科”的课程, 表现出了比语文、数学更为高昂的学习热情, 究其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语文、数学的学习压力过大, 且这些课程本身较为枯燥, 无法吸引学生足够的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较多学生将此课程视为可以放任自我的阵地, 身心在此较为自由, 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 虽然自由的氛围可以催生创造性的思维, 但过度的放任自己以致脱离课程学习的时空, 则会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因此, 适当的惩罚, 即负激励, 是保证学生学好音乐的最好监督者, 教师同样应当及时对与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不相适应的行为表现进行惩罚, 例如对于喧哗、打闹等扰乱课程的行为, 教师必须及时制止, 又如做与音乐学习无关的事情, 教师可以以提问暗示或者表扬认真参与者等方式来提示学生及时改正等等, 适时止住学生放任自我的步伐, 将学生拉回音乐学习环境之中, 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属于自身的完美发展。

打开心门的作文 篇5

我们的心不是冰冷的荒漠,而是充满生机的大草原;我们的心不是一堵冰冷的砖砌成的墙,而是总有一支红杏会出来的那个温暖的墙;我们的心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刺,而是令人怜爱的光滑的球。

听,远处的朋友在呼唤你,快把心儿打开,去接纳他们,和他们一起玩吧;看,你身边的人都在怜惜你,快把心儿打开,把笑容挂在嘴边和他们一起高兴吧。

从你来到世上的这一刻起,你就并不孤独,因为你有亲人陪在你身边呵护你,爱你;上学后,你也不孤独,因为有同学陪着你学习,使你不感到乏味;长达后,你也不孤独,因为你有了很多朋友,陪你哭,陪你笑,陪你不睡到天亮。但以上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把自己的心儿打开。

不要总是一个人闷着头学习啊学习,读书啊读书,适当的时候放下笔,出去走走,看看蓝天。外面的鸟语花香是为了谁?原来是为了打开心儿的你。

为什么别人有那么多朋友,而你却寥寥无几?不是别人不愿意和你做朋友,而是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先否定了别人,所以别人不会靠近你和你做朋友,因为他们打不开你的心门,无法读懂你的心。难道你愿意和一个自己、他人都不了解的人做互助一生的朋友吗?

因为把心儿打开了,所以我们才能收获朋友间的友谊,亲人间的关爱,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助。

打开心门 放飞思绪 篇6

关键词:学生;口头作文;能力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33-01

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要说就能说的通,要写就能写的通,或说或写都要能表情达意,准确无误,生动感人。但是,农村初中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且相关的课外活动较少。由于缺少锻炼的机会,导致部分学生不自信,不爱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即使是上课回答问题也是支吾其词,脸红心跳。为了不让语文课成为少部分学生的阵地,培养口头作文的能力很有必要。另外,因为平时说话缺少逻辑,随性者居多,直接影响了书面的表达。作文时没有中心,条理,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这也成为一个严峻的现象。其实说是写的基础,如果平时注意说话训练,把话说得中心明确,首尾完整,条理清晰,通顺明白,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稍加整理,适当加工,就是文章了。所以说,说话训练也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经过严格的说话训练,那么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将逐步得到提高。

让学生愿说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不管表达的好差,老师都应给予鼓励,并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与时间。切勿因为课堂的顺畅和任务的多少而让老师代替了学生。满堂灌式的方法出已过时。只有学生充分表现的课堂才能更显智慧的碰撞,教学效果显著。

口头作文灵活而简单,既不要事前充分准备,也不需要纸笔文具,只要课堂上安排时间,就可以进行练习。时间充裕,可以练习说成篇的话;时间不多,可以说小段的话。学生叙事不清楚,可以多练口头叙事;学生不会写人,可以多练口述人物;在学习议论、抒情、说明、描写等等写作方法时,也都可先进行专门性的口头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教师可以当堂进行批评,并且指导全班。讲评指导后,又可以让学生把它改为书面的写作练习。总之,又灵活,又简便,还能够比较快的看到效果。

既然如此,口头作文的练习不仅简易且灵活性大,值得练习。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此项训练,认为说话谁不会。这是大错特错了。我认为要想让学生真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用以下训练方式进行:

一、课堂问题练习

与课文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它不仅是对课文的概括与理解,更要注意问题的灵活性与知识的扩展联想。这需要老师设计有效而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教学《黄河颂》时在课堂延伸环节,我设计了“在你心中哪样东西能代表我们的民族,简单说说原因”学生就愿意展开联想并流利表达出来。创设表述的机会至关重要。

二、复述课文

针对小说及有丰富故事情节的课文,可让学生采用复述的方式,概括内容并能将故事的情节清楚的表述出来。以此提高记忆力与在复述中清楚文章的脉络。让学生明确怎样记叙才是完整,故事怎样展开,都为表达的逻辑作了很好的模型。这可以在学习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时加以练习,也可以举行相关的故事演讲赛、小故事你说我说等活动。

三、片断练习

设计专门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口头作文并授之以方法。出示有故事情节的图片,根据图片展开联想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出示一句话让学生加以扩写,补充中间环节及续写结尾。总之内容容易激起学生兴趣就可。并以记叙的六要素及详略的安排得当作为基本要求。有正确的评价与引导,让学生不仅愿说更能说好。

四、课前即兴演讲

课前用三分钟的时间,根据学生的课堂内容或最近的大事等,邀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作出激励人心的三分钟演讲。可首先教师示范,优秀学生示范,再鼓励大多数学生走上讲台。当然即兴为最高要求,针对部分学生的情况可以规定内容事先准备。例如:“祖国我对你说”、“我最棒”、“我的理想”等话题让学生准备,并达到一定水平后可即兴演讲。

五、阶梯训练

对于学生的训练不可操之过争,要求过高,否则将会让大部分学生失掉自信,不敢表达。训练应由简易到难的进行。首先可进行句子的表达,词语的概括;后则进行片断的练习,文章的复述。内容也应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为主。总之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日之功。

其实,口头作文的练习并无定法。只要让每位学生愿说,敞开心门,便成功了一半。“言为心声”让每一位学生能说出心里话,没有困顿。这才是为教欣慰的地方。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提高作文水平。通过训练,学生会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表达生动。这些都将得到很大提高。

当然,口头作文也给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教师必须语言敏感,还要熟悉每个同学语言表达的情况,能立刻听出学生说话中的毛病。同时,教师应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并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同学的示范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地积累词语,丰富词语,为口头作文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打开心门 篇7

关键词:赏识,成功,秘诀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读了一篇《欣赏, 打开学困生心门的金钥匙》的文章, 感触很深, 也颇受启发, 真正领悟到了:赏识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何正状这个顽皮、做事拖沓、课堂纪律差等有很多坏毛病的典型例子。作者经过细心观察发现他有不少优点:课外知识丰富、对班级的事热心、喜欢看航空航天的图片和连环画。于是作者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喜欢读书, 说老师欣赏他的知识储备, 并叫他小宇航员, 给他封了个头衔———班级公物委员, 负责关窗锁门。细致的教育和鼓励、不断地去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赏, 最后使何正状慢慢地改了自己坏毛病, 学习劲头也越来越足。正是赏识教育使何正状从一个学困生变成一个好学生, 作者就是以欣赏作为打开学困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

我们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到欣赏的力量是何等神奇, 有时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个赏识的微笑, 就像阳光照耀在含苞待放和花束上。对一个渴望赏识的孩子而言, 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老师的一句肯定的话语、欣赏的语言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可以使教育走出困境, 峰回路转, 这就是赏识教育的作用。著名教育家林肯说:“人生最美好的东西, 就是别人给予你的赏识。”

教育活动中, 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长处, 不断地加以赏识、激励、引导, 使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激发学生内在的强烈追求知识的欲望, 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 使学生的内在潜能迸发出来, 从而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 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要求, 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将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要从关心、爱护、挽救、帮助学生的角度出发, 通过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激励学生不断发扬优点长处, 学会赏识自己, 使学生不断奋发向上。这样既能使学生容易改正错误, 接受老师的教育, 搞好师生关系, 又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赏识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这就是赏识教育给我带来的收获, 正是赏识使我的教育教学获得成功, 赏识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我尝到了赏识教育的甜头, 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更坚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把赏识教育进行到底!

我们作为中职的老师面对的都是一些素质不是很高的学生:纪律性、行为习惯等较差, 像何正状这样的学生普遍存在。如何把这些学生改造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赏识教育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多鼓励赏识、少批评讽刺, 要用放大镜、显微镜从他们身上找优点和长处,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如特长、兴趣爱好、与人合作精神等, 并找机会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可是有的老师面对学困生总是抱怨、批评, 有的甚至讽刺挖苦, 粗暴对待。其实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看过周弘所著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 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 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庄稼种不好, 我们未看到哪位农民双手叉腰, 怒不可遏地在田边抱怨:‘我起早贪黑, 吃了多少苦, 流了多少汗, 仁至义尽了吧!你们为什么长不高?’”老师就像农民, 学生就像庄稼, 学生出问题, 我们不应一味地去责怪学生。我奉劝这些同行们: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尝试赏识教育吧。

一句鼓励的话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生, 一句贬责的话则可能毁掉一个天才。一句理解鼓励的话, 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这不是神话也不是童话, 适时地关怀, 呵护和鼓励, 就宛如给他一团火焰, 温暖地感染他, 让他产生努力奋进、积极向上的力量, 请给他一句发自内心的关怀鼓励的话语吧, 照亮他的内心, 也照耀他的前程。

找到打开心门的钥匙 篇8

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的习作目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涌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写,必须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获得宝藏。在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积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多读书,写读书笔记。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韩愈曾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非家之编”,杜甫也曾经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们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多读书,持之以恒,一定能采集到很多珍珠美玉,使自己的“资源宝库”蔚成大观。每个学期,除了书后要求学生必读的书目读完,还要带领学生去读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而且适合他们读的经典作品,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好句好段的摘抄,也可以是好词好句的赏析,亦可以是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或者是兼而有之。对于摘录的内容,也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如,写景的、状物的、写人的、抒情的等。

其次,写日记,品生活之美。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在发生着有意义的、值得学生思索记录的事情,写日记能够及时地把这些事情积累下来为日后所用。当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就要让他们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为了改变学生写日记的恐惧心理,日记可长可短,不要有字数的限制,不要有内容的限制,让学生完全自由发挥。想写的时候就多写,不想写的时候即使是一句话也可以,主要是要坚持下去。只要学生写了教师就要坚持批阅,给学生写上鼓励性的话语。在这样的要求与鼓励之下,学生都会坚持把日记写下去。

再次,多背诵,悟美之组合。古人很讲究“厚积薄发”,特别强调背诵的重要作用,有句古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他们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今天学生仍然需要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通过多背诵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为自己以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当学生处于特定情境或氛围中时,才更容易有所感悟,有所触动,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就像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的那样:“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这需要教师营造情境,精心设计,巧妙布局,引导学生再现审美经验,重温审美体验,让学生主动拿起笔来,描述美,抒发美,倾吐审美情感。

上一篇:抓好起步训练下一篇:胫骨内侧钢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