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风靡全球

2024-05-24

孔子文化风靡全球(精选三篇)

孔子文化风靡全球 篇1

一、来自历史与体制的阻力和挑战

美国学者詹姆斯·F·帕拉达斯指出:“中国在21世纪初开始设立孔子学院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令人震惊的。仅在几十年前……孔子仍被贬斥, 被视为社会变革的障碍和历史的倒退。”在讨论了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之后, 帕拉达斯指出, 不少美国学者很警惕孔子学院可能变成侵入美国文化的“特洛伊木马”。这种观点的背后有美国, 乃至整个西方学术界对孔子文化意义的一些具有历史根源的政治定见。这种根深蒂固的成见, 在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中已经成为我们推进传播本国文化的阻力。我们知道, 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方面, 20世纪美国的学术界对中国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 其重要性在二战以后超越了欧洲国家历史悠久的传统汉学。实际上, 美国的中国研究的繁荣跟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以及军方的投入也有直接关系。从建立初期到现在, 美国的“汉学” (或者说“中国研究”) 一直都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从当年以中国为冷战年代的假想敌, 到如今防止中国成为跟美国抗衡的超级政治/经济实体, 有大批的学者和机构不断为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提供信息和建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进行这种政治性很强的学术研究的场所, 经常是各大学的东亚系, 这些院系同时也负责美国高等教育体系里的中文教学。所以, 语言教学跟意识形态研究往往并列进行, 互相渗透影响。从20世纪上半期美国主流中国研究者们的经历来看, 很多重要人物出身外交界 (比如费正清John K.Fairbank) , 或者直接参与过二战 (比如耶鲁的傅汉斯Hans Frankel和哈佛的孔飞力Philip A.Kuhn) , 这导致美国对中国的研究从根源上讲就一直存在强烈的战争思维的影响, 也就是非友即敌的认识态度。所以, 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建立前提之一, 就是把中国作为战略上的潜在敌人来对待。而在1949年以后, 不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具体关系如何, 在意识形态上始终与中国保持紧张的对峙关系。尽管也有很多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的学者, 但从体制上说, 他们并不改变这一总体的倾向。在冷战期间成长起来的美国知识精英们, 往往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看作是儒家思想在中国正式的终结。“五四”时期的知识精英们从现代性的角度否定孔子, 但毕竟没有彻底瓦解儒家思想在政治话语中的地位, 更没有动摇它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力。相比较而言, 共产主义新中国的建立, 让很多西方学者认为儒家的正统已经终结, 他们对当代儒家参与政治文化的讨论已经与中国大陆脱节, 更多地转向中国台湾、日韩以及东南亚国家。基于这种对政治转向的理解, 西方学者长期以来割断了传统儒家思想与中国当代政治话语的深层联系。所以, 他们对孔子学院的广泛而大规模的发展会感到很突然, 并视之为潜在的威胁。更重要的是, 美国在20世纪以来有一直以输出价值观念为既定政策。正如战略研究学者门洪华所指出的, 美国是一个“热衷于输出民主和发展模式的国家, 视之为‘天定命运’。”也就是说, 美国非常重视自己的价值观念输出国的地位, 而孔子学院的出现就被美国知识精英阶层看作一种对美国权威, 及其文化“软实力” (soft power) 的挑战。所以, 在美国学术研究最发达的常春藤名校中, 至今只有哥伦比亚大学与孔子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 在普通民众的层面上, 一般从事汉语学习的人主要是从就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 很少有人对孔子思想在现代世界的意义感兴趣, 对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形象的认识也很模糊。综合起来看, 美国社会上层对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采取警惕怀疑的态度, 而普通阶层对中国的态度更多停留在廉价商品, 功夫电影, 东方情调等浅表的感受上。对孔子学院的发展而言, 这两种认识倾向既是需要克服的障碍, 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文化机遇。这是因为, 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一方面加强了汉语的发展和普及, 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全世界提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即把传统的儒家形象在新的时代重新定位, 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新形象。在知识精英的层面上, 可以通过新的汉语教学模式, 融合传统文化的精华, 帮助一部分人根除多年养成的冷战思维, 加强与我国的合作。在普通民众的层面上, 孔子学院有能力更新各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并进一步理解它在当今世纪上的延续性和发展潜能。对两者的改造和整合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二、来自现实的对策与展望

根据美国当前教育界和媒体对于孔子学院的反应, 以及我们已有的经验, 笔者在此尝试提出几点应对方案, 希望有助于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在这方面, 笔者认为, 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对美国不同层次的高校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在美国近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美国高等教育中资金削减程度最大的是政府的公立大学和更低一层次的社区大学。在当前政府投入已经削减了47%的情况下, 聘请高水平的中文教师已经成了这些学校的严重负担。随着中文在美国流行程度的提高, 这一缺口越来越明显。尤其具有吸引力的是, 汉办为孔子学院提供资金的支持, 这对此类学校建立或扩大中文教育是很大的帮助。所以, 在这些学校建立孔子学院的阻力相对较小, 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相比之下, 传统私立名校资金相对雄厚, 也接受大量的社会捐款, 它们一般并不急需孔子学院提供的资金。同时, 这些学校本身的东亚系有自己的一套相对成熟的中文教育的方法, 对孔子学院的教学模式并不认同。如前所述, 这些学校的中国研究者和校方对孔子学院也会有意识形态上的争议。此外, 美国还有很多私立的文理学院 (Liberal Arts College) , 这类学校规模较小, 但非常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和特色, 尤其崇尚小班教学, 以及创造性的精英教育。对于这两类学校, 与之直接进行中文教育的合作是相当困难的。所以, 我们需要探索更符合现实情况, 而且比较有建设性的解决办法。比如, 我们可以立足于在公立大学的孔子学院, 以此为圆心辐射其他的教育机构。对于教育水平较低的社区大学, 可以更多地组织普及性的语言教学, 帮助它们建立中文机构;对于抵制孔子学院的私立名校, 则应更多地进行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近年来, 俄勒冈大学的做法很值得推广。该校是公立大学, 其孔子学院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 并加强了跟私立名校的合作, 比如邀请哈佛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教授举办讲座。这种文化交流上的加强, 迟早会改变私立院校对孔子学院的抵制态度。此外, 虽然建立孔子学院的尝试在这些学校尚有阻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孔子学院不能以其他方式参与这些学校的发展。比如, 大量的中国研究项目受到来自台湾的基金的支持, 比如“蒋经国基金会”就支持了很多美国学者的研究计划。如果孔子学院能够设立更多的研究基金和奖学金, 鼓励学者和研究者的申请, 并为他们赴中国做研究提供帮助, 这些人所在的学校将会对孔子学院的实力和发挥的作用有更深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是如何通过孔子学院来促进我国正面的国际形象。孔子学院引起美方不满和抗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在其管辖领域内禁止讨论某些敏感的政治话题。比如台湾和西藏问题, 以及在国内禁止的某些邪教。这种做法往往在美国一般的知识分子被视为干涉学术自由的表现, 如果在美国学校里强力推行必然制造阻力, 并产生负面的新闻效应。我们知道, 美国普通学生拥有一定的信息渠道去了解这些问题, 仅靠禁止课堂讨论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对于此类敏感问题, 比较合理的方式是用文化讨论进行“去政治化”, 比如在讨论台湾与大陆关系的时候, 指出台湾文化尽管具有其地方特色, 总体上仍在中华文化圈之内。第三, 我们不应该忘记, 孔子的精神遗产在千百年来对亚洲其他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将来, 我们可以加强孔子学院与其他亚洲国家在美国的文化机构的合作, 通过对“儒家文化圈”的探讨来寻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参与。比如, 可以把商务中文的教学与儒家思想对亚洲经济的促进结合起来, 提供一套高度整合的文化/语言教育的方式。当然, 在这方面, 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地方, 也有很长的探索道路要走。

摘要:近年来, 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巨大影响引起了西方学者和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 由此引发了一些讨论和争议。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状的实例分析, 尝试提出一些有助于孔子学院发展的具体策略, 并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讨论孔子学院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孔子学院,全球化,语境

参考文献

[1]Paradise, James F.China and International Harmony:The Role of C onfucius Institutes in Bolstering Beijing’s Soft Power[J].Asian Survey, 2009, 49 (4) .

澳大利亚咖啡文化风靡全球 篇2

澳大利亚人喜食澳洲肉饼,但是澳大利亚同时也拥有市值32亿美元的庞大咖啡消费市场。人均咖啡豆的消耗量高于任何一个国家。

上个月,星巴克首次开发名为白咖啡的饮品,据说这款咖啡饮品是由澳大利亚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发出来的,灵感来自于拿铁咖啡。22年前,麦当劳在墨尔本开设了全球第一家McCafe,2004年,美国市场上才开始出现McCafe这一饮品商标。

白咖啡的创始人之一澳大利亚人Peter Hall在伦敦开了2家咖啡店,他致力于在伦敦普及澳大利亚咖啡。Peter Hall于1996年来到伦敦,他一直不喜欢伦敦的咖啡,他认为咖啡的品质和口感非常重要。20年后的今天,澳大利亚白咖啡在伦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澳大利亚白咖啡的普及意味着澳大利亚咖啡正在受到人们的认可,澳大利亚白咖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咖啡市场中脱颖而出。澳大利亚全国只有24家星巴克,而在纽约,步行10 min的范围内就可以看到20多家的星巴克。澳大利亚的咖啡市场与其他国家的咖啡市场不同。澳大利亚人希望他们喝到的咖啡是经过严格的程序、精心制作出来的,而不是像星巴克那样,只需简单几步就可以制作出一杯咖啡。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初引进高级咖啡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平均每年会消耗1.3 kg的咖啡豆。

(汪汇源摘译自www.intellasia.net,2015-5-20)

孔子文化风靡全球 篇3

1 穿越剧的风靡体现出的大众文化欲望

1.1 何为穿越剧

穿越剧是对穿越时空这一类题材电视剧的简称。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 通俗来说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 经过某过程 (也可能无原因无过程) , 从所在时空 (A时空) 穿越到另一时空 (B时空) 的事件。穿越剧即是以这样一个时空交叉为故事矛盾而展开情节的影视作品。

1.2“穿越”包含了怎样的文化欲望

穿越类题材红火的根源, 是穿越形式本身内在的魅力, “现代人处在过去的时空中, 就有了预知能力, 这种预知能力在另一个时空中带来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差别, 永远都是吸引人的戏剧冲突”。

纵观近年来风靡的穿越情节, 多为一个现代人, 由于某种机缘巧合, 来到了古代, 利用他/她所掌握的现代基础的医学、物理和历史等知识, 以及现代人的思维和见识, 在古代的环境趋利避害、游刃有余, 体验着各种浪漫、自如和刺激, 也让身边的古人对自己叹为观止。在《穿越时空的爱恋》中, 女主人公仙仙, 就用对生理盐水的基本了解, 救活了王爷, 得到赏识, 而后更是用现代人的方式为皇帝庆祝生日, 又是做蛋糕, 又是唱生日歌, 龙颜大悦, 一步登天;在《宫》中, 女主人公晴川, 总能利用自己未卜先知的神奇能力和现代技术解决古人的困境, 还把轮滑、轮椅、刨冰等现代的生活和游戏物品变成了令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 并由此受到皇子、妃子和皇帝的赏识。这就满足了现代人的一个浪漫的想象:带着现代社会的知识和体验, 回到古代, “小小的现代人”摇身变为“伟大的古人”。心理咨询师王怀齐谈道:“通常情况下, 一些流行的现象往往都跟集体无意识有关, 像这种对过去和未来的穿越, 超越正常人的水平, 往往来源于我们内心的英雄情结。”

这种童话故事般的想象, 充分表达了现代人“掌控生活”的浓烈欲望, 种种对于生活游刃有余的能力是何等的吸引人,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实现,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大众文化如此青睐穿越剧的情节, 是由于人们对于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 喜欢从幻想的虚拟情节中得到些许的满足。归根结底, 源于人们心底深处的美丽“白日梦”。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默默无闻、平凡无奇, 但是内心深处却充满英雄情结, 渴望出人头地, 渴望成功。然而现实往往平淡而苍白, 于是人们会将情感寄托或者转移。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加深, 生活的复杂性已经令现代人的生活永远处在渴望掌控世界而又总是缺少掌控感的矛盾之中, 没有心想事成的游刃有余, 更多的是疲于应付平凡生活中的种种变故与琐碎。穿越剧里面那种自由挥洒的美妙想象, 想象性地解决了这样的矛盾。穿越剧中主人公从现代踏入历史, 见证其间的世道险恶、弱肉强食, 满足了其对历史的好奇, 同时还享受现代人可以来去自由的游戏心态和隔岸观火的优越感, 就像是一场自设规则并随时可以清零重启的人生游戏。对于失败感的克服和对于主体感的塑造, 正是大众痴迷穿越的心理秘密之一。

显然, “穿越”的魅力, 来源于无法摆脱的现实, 然而, 现实中无法克服的种种困境, 恰恰可以在“穿越”中一一解决。另一个原因, 很多人希望时间能够倒流, 回到过去, 是为了“追悔”, 去弥补昔日的遗憾。另一部分人则渴望穿越到未来, 则是想提前见到未来发展成为何种状貌, 从而满足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2 穿越剧中体现的女性主义

之前已经提到过, 这类穿越剧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女性。情节也大致类似:一个妙龄女孩, 凭借着简单而脆弱的现代科学知识, 总可以让她在关键时刻破除艰难、崭露头角、技压群芳, 也总是会让古代诸多王孙贵族帅哥爱上这个女孩子, 为之神魂颠倒、明争暗夺, 使原本清晰的历史发展必然随着感情的掺入而变得错综复杂;而这个女孩, 也总是可以在诸多男性之间自由暧昧, 如鱼得水。有趣的是, 穿越剧毫不吝啬地都会把女主人公作为一种支配性的符号来进行刻画, 她们在历史的发展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不仅仅是男权社会下不起眼的陪衬。更有趣的是, 剧中各种位高权重的帅哥对女主人公俯首称臣, 纷纷拜倒在石榴裙下, 个个都有为美人甘愿放弃江山的诚意。这与一直以来刻画古代的小说情节有着巨大的不同, 像金庸的武侠小说中, 男性是绝对的核心和主导, 女孩子总是千方百计讨好男性, 同时, 美丽的女性也总是作为“奖品”最终奖励给勇敢正直并取得了胜利的男人。

《穿越时空的爱恋》中的女主人公穿越回到了明朝, 凭借着聪明伶俐和把现代的气息嫁接到古代的本事, 迅速得到了皇帝朱元璋、皇长孙朱允文等权贵的器重和喜爱, 在得到了朱允文的爱和依赖的同时, 也受到多个皇子的追求。《宫》中, 晴川刚刚穿越时, 浑身散发的是现代女孩那种放肆不羁、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 管他是几阿哥, 只要不对付, 就要战斗到底。正是这种跟宫中其他女子完全不同的个性, 使他得到了众阿哥的爱慕, 最后成为了四阿哥和八阿哥结仇的重要原因。女性被设计为支配历史发展的地位可见一斑。

更加有趣的是, 穿越剧中女孩子最终选择的男性, 往往不是传统意义上那些处处赢得上风的“理性”和“严谨”的成功者, 而恰恰是那些看起来比较“靠不住”的男性, 尤其是体现在那些在政治上注定的失败者身上, 这完全违背和辜负了女主人公知道历史结局的本领, 就像《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在和八阿哥相爱后感叹道:本以为知道历史, 就可以趋利避害, 没想到还是卷入其中。《穿越时空的爱恋》中, 女主人公爱上了最终被赶下皇位、生死不明的朱允文;《宫》中, 晴川先是果断地选择了注定成功的四阿哥, 但最终, 还是毅然决然地爱上了结局悲惨而性格浪荡不羁的八阿哥。所有的矛盾最终归结为一个:女主人公将带谁回到现代。换句话说, 是女主人公往往会选择放弃唾手可得的幸福, 决定拼死拯救历史上注定悲惨结局的那个人。《穿越时空的爱恋》的结局, 是历史上失踪的朱允文来到了现代;《宫》则是安排让幽禁致死的八阿哥穿越到现代和女主人公相聚。

以上谈论的种种, 都体现出了很强的女性主义色彩。中国著名的女性社会学家李银河对女性主义的概括为:“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 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穿越剧很好地满足了女性观众的这种心理欲望:在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和男性一样, 起到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是主导者, 甚至做到对事态的驾驭和使男性拜倒。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穿越剧吸引大众, 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原因:女性主义所宣扬的意识的崛起和现实的不满足。这原理跟几年前韩国偶像剧的风靡是一个道理, 韩剧中善良美丽的灰姑娘总能有白马王子的痴情守候, 不过比起纯属美好梦想的韩剧, 穿越剧中体现的女性主导意识, 更加吸引现代观众, 因为这种愿景似乎不仅仅纯属娱乐, 而代表了压抑已久的现代女性所渴求的心理满足。

穿越剧的主打观众是女性, 打动的也是女性, 尽管在情节的设置和剧情的发展上都有一些强词夺理和不合逻辑的地方, 但这似乎并不影响那些女性观众观看此片的心情。因为她们看的不是细节, 而是感受, 是看一个女人被身边所有男人宠爱的感受, 是看女人也可以改变历史的感受。在近几部穿越剧中, 女主角的作用何其之大, 几乎能说是一个女人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她们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变迁中, 轻松地与诸多皇子贵戚周旋, 享受优厚的待遇。能够用一人之力去改变历史的发展, 同时还能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得到诸多帅哥的围宠和追求, 又有哪个女人能抵挡这样的诱惑?女人看穿越剧看的不是细节, 是感受, 只要她们能在剧中看到自己期望的故事, 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

[1]宋冰, 刘一桥.电视剧向《宫》看齐“穿越”能解决现实问题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05-25.

[2]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3]刘彬彬.“穿越剧”到底穿越了什么[J].剧影评综, 2011 (4) :64-67.

上一篇:免费WIFI下一篇:小学生作文的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