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

2024-07-09

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通用9篇)

篇1: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

中国曲阜2011国际孔子文化节策划书

一.市场状况与形象分析

隶属于山东济宁市的曲阜,是泰山脚下的一个县级市,虽然人口仅有64万,却因孔子的故里而名扬天下。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当地最隆重的节日,每年的9月下旬,这个年轻而又古老的节日就会会聚全世界的文人学者、孔子后裔,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氛让人流连忘返。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一项集纪念先哲、文化旅游、学术交流、经科贸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节庆活动,从1984年开始,迄今已举办了25届。20多年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以浓郁的儒家文化特色、丰富多彩的旅游经贸活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活动,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二.目标体系

1总体目标: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旨在纪念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2具体目标;纪念先哲,文化交流,发展旅游,促进开放,繁荣经济,增进友谊。

三、创意说明

1指导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

2活动主题;孔子文化节是一项融纪念先哲、交流文化、旅游观光、学术研讨、经科贸旅合作于一体的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旅游节庆活动。

3活动总名称;201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4详细项目活动名称;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春季祭孔大典2《孔子世家谱》修缮庆典2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旅游奖”颁奖典礼3世界儒学大会4祭孔大典

5宣传作品;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孔子文化周2孔子文化节开幕式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4祭孔大典5尼山论坛6世界儒学大会7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8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总裁孔子文化节“问礼”行

6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饰物;孔子像,碑帖、楷雕如意、龙头手杖和尼山石砚

四媒体策略;媒体分配,主要有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山东卫视电视台。地理分配,中央电视台主要在活动内场,靠近活动的主发生地,山东电视台主要在活动外场,距主发生地较远。时间分配,中央电视台主要负责在活动正式进行时的黄金时间报道,山东电视台主要负责全天候的采访报道。内容分配,中央电视台依靠其强大的转播团队和高超的转播技术对主体活动在黄金时间进行现场直播,而山东电视台凭借其人数上的优势,及对活动地环境的熟悉,在场外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采访和报道,为观众带来第一时间的新鲜资讯。两大电视台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努力为观众带来最新最好最全面的报道。

五.活动方案;1日程安排4月4日 201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春季祭孔大典

(三)9月27日 201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旅游奖”颁奖典礼

(四)9月27—29日 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

(五)9月28日祭孔大典

2活动布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孔子文化周时间:9月6日至10日地点: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主办单位:文化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省政府、教育部活动内容:举办孔子图书图片资料展、世界孔庙文化展、孔府文物展、孔子《论语》主题书画艺术展、孔子思想文化学术演讲会,放映孔子和《论语》题材的影视作品,演出

儒家文化主题剧目等。责任单位: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市文广新局、曲阜市政府。1 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时间:9月27日晚地点:曲阜杏坛剧场主办单位:省政府、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动内容:省政府领导主持,山东省、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领导分别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读第五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获奖名单并致辞;国家领导人,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省、市领导向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友谊奖获奖代表颁奖;济宁市领导、曲阜市领导、孔子后裔代表、孔子研究专家、企业界代表向获奖者赠送纪念品;国家领导人宣布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演出大型剧目《杏坛儒风》。责任单位:开幕式和颁奖部分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市接待处、市公安局、孔子研究院、曲阜市政府等负责。演出部分由市文广新局、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曲阜市政府负责。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总协调。2世界儒学大会时间:9月27日至29日地点:孔子研究院主办单位:文化部、省政府活动内容:开幕式由省文化厅厅长主持,文化部领导致辞,省领导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作主题讲话;儒学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讨和演讲;产生第二届“孔子文化奖”获奖名单。责任单位:孔子研究院、市文广新局。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配合3祭孔大典 时间:9月28日上午地点:曲阜孔庙主办单位:省政府、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活动内容:省政府领导主持,省政协主席恭读祭文,国家领导人、有关领导和嘉宾代表向孔子像敬献花篮,来宾敬献鲜花,乐舞告祭。责任单位:曲阜市政府、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市公安局,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总协调。

六 效果展望;通过这次孔子文化节,极大的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而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以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而蜚声海内外,博得中外各界人士的赞赏,慕名而来者与日俱增,发展了地区旅游,促进了地区开放,繁荣了地区了经济。完美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篇2: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

从2015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筹备工作动员会上获悉,根据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6年,将举办第32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按照提升内涵、扩大宣传、规模适度、务实节俭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经贸活动。

2015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将于9月26日晚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剧场举行。届时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致辞,并宣读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获奖名单。今年开幕式、颁奖及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融为一体,注重仪式感,使整个开幕式、颁奖仪式更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乙未年祭孔大典将于9月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在此期间,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5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于9月27日至29日在济宁圣都国际会议中心、孔子研究院举行。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部长刘续兵介绍,今年的儒学大会主题是儒家思想与当代价值建构。

儒家思想的价值所在就是从来都与社会密切相关,而并不仅仅是书本中的学问,它包含了人的修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刘续兵说,当今社会要建立今天的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

文化惠民活动本月中旬启动

围绕今年的孔子文化节,相关的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也已经确定将于8月中旬启动,并将一直持续到10月底。

2015济宁市文化惠民文艺精品巡演活动,包括在市运河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各县市区城区文化广场组织专业院团、优秀业余群众文化团队进行文艺精品汇演。同时,济宁还将组织部分新创音乐、曲艺、舞蹈精品节目进行巡演。

此外,还将以全市各级图书馆尼山书院为主阵地,广泛开展国学普及、经典讲座、传统礼仪培养等活动,并举行走近孔子儒学季全市青少年经典颂读大赛。而各镇、村也将广泛开展乡村儒学普及活动。

篇3:中国古典文化宝库孔子劝学

一次,孔子正在学堂里给学生上课,突然,一个年轻人舞动着宝剑,大吵大嚷地闯了进来。只见他帽子上插着鸡毛,腰里挂着剑套,那来回舞动的剑头,有几次差点儿刺着孔子。

孔子非常镇静,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笑眯眯地看着这个舞剑者。等他舞完剑,孔子大声对他说:“好剑法!小伙子,你舞得真不错,我想收你做我的学生,你愿意不愿意呢?”

谁知,小伙子一听,竟板着脸说:“哼,我才不想读书呢,您瞧我的身体,就像一根笔直的竹竿,生来就是一支利箭,读书有什么用呢?”

孔子听后,笑着说道:“你可知道,读了书才会有知识,好比是竹箭前面安了金属箭头,这样一来,箭不就更锋利了吗?”

篇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

本届孔子文化节将开展两大主题活动。一是201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于9月27日晚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剧场举行。“孔子教育奖”是2005年10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批准设立的国际大奖,是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来自南非、塞内加尔和印度三个国家的基础教育项目将获得今年的孔子教育奖。二是丙申年祭孔大典,将于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是孔子文化节中的“重头戏”。祭孔大典主要包括开庙、启户,敬献花篮,乐舞告祭,恭读祭文等。

此外,本届文化节还重点设计了以下五项主要活动:“孔子的世界”国际学术高峰论坛,2016中国(济宁)国际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峰会,知名商会会长“东方圣城行”,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农村社区扫盲后教育、继续教育及技能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国际研讨会,山东社科论坛——儒学与当代诚信体系建设。此外,文化节相关系列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如2016世界儒商大会、首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暨“孟子大讲堂”之《孟子》七篇开讲启动仪式、2016中国任城任子文化论坛、海外华侨华人侨胞故乡行——走进济宁、《崇礼先师》中国鸟虫篆书法艺术展以及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等。

篇5: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时间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6年,济宁市将举办第32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近日,记者获悉,目前有关文化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已经出炉,主题敲定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首善之区”,本届文化节开幕式将于9月26日晚举行。

据介绍,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将于9月26日晚在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剧场举行。届时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致辞并宣读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获奖名单。乙未年祭孔大典将于9月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在此期间,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暨“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将于9月27日至29日在济宁圣都国际会议中心、孔子研究院举行。

除了以上主题活动,文化节期间还将开展相关系列活动。9月25日至28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国际研讨会将重点交流全民教育工作经验,探讨全民教育发展问题。9月26日至28日,将举行中国儒商圣城行,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儒商赤子、知名企业家,将在济宁考察对接洽谈新兴产业项目。9月27 日,在济宁圣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智慧城市与机器人系统”院士论坛,以“智慧城市与机器人系统”为主题,探讨智慧城市与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9月 24日至29日,举行“中华诗赋联名家 孔子故里行”开幕式暨诗歌朗诵鉴赏会,圣地诗赋联论坛,“大哉孔子”诗赋联书画颁奖典礼。9月26日至10月5日,举行孔孟之乡文化产品博览会。此外,第六届中国健康产业儒商峰会和第三届美丽经济与儒家文化论坛,还将邀请医药界、艺术界人士参与经济、文化交流。

如何让群众更多地受益是每届孔子文化节突出的重点,在今年文化节的活动方案与实施措施上,这一点也得到充分体现。围绕今年的孔子文化节,相关的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已于8月中旬启动,并将一直持续到10月底。在济宁市运河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各县(市、区)城区文化广场,专业院团、优秀业余群众文化团队将进行文艺精品汇演。同时,济宁市文广新局和济宁演艺集团还组织部分新创音乐、曲艺、舞蹈精品节目进行巡演。

篇6:从孔子透视中国文化

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孔子》受到了各种不同的褒贬之议,电影主要情节是描写他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隳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影片中虽然注重孔子在仕途方面的经历,但还是大致真实地遵循了《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一生的描述。影片中向我们重现了德才兼备的孔子坎坷的仕途之路和不得志而一生流浪的生活。

当然影视作品毕竟作为人们消遣的一种方式,为了达到大众化和引起观众的兴趣的目的,影片中大量添加了许多战争场面和勾心斗角的利益斗争,甚至夸大或改写某些故事情节,我觉得这都是情有可原的。例如齐鲁峡谷会盟,影片中注重展现了孔子过人军事谋略和才能,这与《史记·孔子世家》略有不同,据里面记载: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1]可见,孔子是凭借着君子之道令齐景公恐惧和折服了,使齐景公自愿归还汶上三城以此道歉。

而电影中主要是通过孔子精密的军事策略和外交手段保证了会盟的胜利结束和讨回了汶上三城。还有对于一些虚构的情节如颜回之死,我们或许不应该去追究其虚假性,而应该把它作为影视作品在原著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当然影视作品中很多细节与历史记载略有出入,无论怎样,这些误点、瑕疵也难以否定这部电影的内在价值。作为观众的我们,我们应该看到电影中更深沉的文化内涵,去挖掘电影中努力给我们呈现的孔子的主张和精神魅力,让我们在孔子带领下重新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一、中国的 “礼”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文化丰富而又深奥。在这里,孔子将“礼”作为一种社会准则来教导人们,孔子通过对周礼的损益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与“礼”配合,在修己的同时治人,在人的伦理道德完善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良好秩序。无论是电影里还是在《史记·孔子世家》里面,我们都感到中国 “礼”文化的深沉内涵,看到孔子在个方面努力去实践“礼”这种文化。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即他儿时经常把祭祀时盛放祭品所用的方型、圆形器皿摆设出来, 模仿成人磕头习礼,这说明孔子在儿时就对 “礼”有一种喜爱和重视。无论是执政,或是自身修养上,还是与家人朋友相处,孔子始终主张以“礼”为核心。

在影片中,鲁定公向他问政时,他说到:“齐国的老百姓不犯法,是因为他们害怕刑罚,如果人们不犯法,是因为他们讲礼仪,知廉耻,有品格,那不是更好么?”这里正是对《论语为政篇第二》中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阐述。我们还可以看到电影中孔子每次进朝的跪拜礼仪都是严肃认真的,这正是孔子自己将“礼”作为自己的准则认真实践着。

对待君臣关系时,正如《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论语·八佾篇第三》中“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说明君臣必须按照一定的礼仪制度来处理,也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在自身修养方面,提到要“克己复礼”才能达到仁的地步,正如《论文》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篇第十二》)也就是说约束自身, 使言行合乎礼, 就是仁,一旦能做到这一点, 天下就归依于仁。以礼作为行为的准则, 不能有半点含糊, 他认为不掌握礼仪, 很难做事合理,行为得体。这表明了“礼”成为孔子的仁的重要体现和前提,正如他说的:“不学礼, 无以立”。这也作为他教导学生时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要求。

在对待父母上,《论语 为政篇第二》提到:“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我们侍奉他以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他死了,我们则在埋葬他时也按照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举行祭奠的仪式时也遵照祭祀仪式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行了。

当然,我这里谈到的也只是礼的一部分,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我只能在其中一支文化来分析这种礼文化而已。当然,在孔子对礼的发展和继承的基础下,各朝代对 “礼”也都非常的重视。例如,孔子向齐景公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八字方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汉代时儒家学派代表董仲舒借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提出“三纲五常”,促使汉武帝独尊儒术,并成为沿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影响深远。

二、中国的 “孝”文化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说过:“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从古到今,孝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尔雅·释训》中说:“善事父母为孝”。孔子则是对西周以来的孝道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发展。孔子以自己为准则,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从孔子葬母这件事情我们能看到孔子是一个严格遵守孝道的人。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主张孝,并将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品德的根本所在,也是仁之本。在怎样孝敬父母时,《为政篇第二》中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里仁篇第四》中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的时候要好好照顾父母,即父母在的时候要恭敬的奉养,更加不应该远游,死后也要按照礼节来安葬和祭祀。孔子对“孝”的规定,不仅包括“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而且还包括“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劝谏和帮助父母发现和改正缺点错误。

《学而篇第一》中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里说明了孝的重要性。《为政篇第二》中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如果养活父母没有诚敬之心,那么和养活动物义能有什么区别呢?孔子主张孝是做人的根本前提,也是实现仁的基础所在。孔子的这种把父母之意愿、奉养视为高于一切,然后将家庭之孝推及社会,从而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理想社会的思想,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孝文化所视为的最高品质和精神。

孟子也对孝进行了发展和补充,孟子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强调“事亲,事之本也”。孔孟对于孝的含义更加加深了,也为后世的孝道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盛行,孝道也理当成为教化民众的内容之一,孝道成为统治者治国安民的重要手段。“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也逐渐走向系统化,理论化。汉代许多皇帝都以“孝”为谥号,孝文帝,孝武帝等都是受孝道影响的结果。同时,西汉首创“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孝道与取得功名利禄紧密联系起来。“举孝廉”作为察举的主要内容之一,一直为后世所沿袭,直到清代。汉代出现了很多孝子,例如孝女曹娥和缇萦,他们分别被记载《后汉书·列女传》和《汉书·刑法志》中,他们的孝都为后世所赞叹。直到元明清的时候,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他们进一步将孝道作为强化君主独裁、父权专制的工具。元代郭居敬编著的《二十四孝》,成为当时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它也是统治者维护礼教秩序的工具。随着专制的需要,愚孝思想极度地泛滥和膨胀,也使孝道畸形发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好的现象。正如鲁迅评论《二十四孝图》说道:“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这就是后来孝道畸形发展的表现和结果。总的来说,孔子宣扬的伦理观内涵丰富多样,而礼和孝只是其中之一。就孔子伦理思想而言.其内在的核心目标是将孝和礼作为评价一个人品德修养高低的基础,从而达到“仁”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对于“仁”的追求,要通过礼和孝来“教化”人民,使人达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的崇高境界,从而达到“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世家》)的和谐天国。

三、天命思想

天命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和西周。据《尚书·召诰》记载:“有夏服天命”。《礼记·表记》记载孔子说夏代尊天命,即是说夏王朝是受天之命来统治万民的。因此,天命思想在夏代就有了,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一种有神论的宗教思想。

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却渗透着一种天命思想,无论是电影中还是在《史记·孔子世家》、《论语》中,都展现了孔子在潜意识中的一种天命思想。这也许是归结于古代道德根源的唯心主义色彩吧。

《孔子世家》记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于匡地的时候,他说道:“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就是上天打算毁灭这周朝文化,我这个后来人便不应该掌握周朝的文化。上天不想毁灭周朝的文化啊,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当宋国司马桓魋想拔掉大树来杀死孔子时,他说道:“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即上天把德行降生在我身上。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当子路责怪孔子不应该见南子时,他否认道:“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虽然是一种发誓诅咒,但不乏有主宰在天之思想观念。当颜回死后,他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因为当心爱的学生比自己早死后,内心极度痛苦,这难道不是上天要亡他么?孔子这样指责上天。

在《论语》中,《八佾》孔子回答卫灵公的大臣王孙贾:“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得罪了上天,连祈祷也没有用的啊!《子罕》孔子批评子路时:“吾谁欺?欺天乎?”《宪问》当公伯僚诋毁子路时,孔子说:“道之將行也与,命也;道之將废也与,命也。公伯僚其如命何!” 意思即我的道德理想將会施行,那是天命決定的;我的道德理想將会被废弃,那也是天命決定的,公伯僚能把天命怎么样呢!他认为“道”是否行得通,都是由命来决定的,这是人们阻碍不了的。这里可看出孔子将天命看得如此重要。

孔子在《季氏》里提出了“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尧曰》里说道:“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这里面,显然是要被统治者安于自己的地位,服从统治,要尊天命。可见,孔子重视天命的程度是多么的深。他还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认为“道”是否行得通,都是由命来决定的,这是人们阻碍不了的。可以这么说,孔子是维护传统的天命思想的一个集大成者。西汉中期以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董仲舒建立了一套所谓的“天人感应”说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思想体系。他主张君权神授的“天人感应”神学理论。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至高无上的神,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和最高主宰,皇帝受命于天,体现天的统治权力,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董仲舒还认为,天和人具有相同的气质和情感,因此,天人之间可以感应,达到他所说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可见董仲舒将天命思想被定格到了一种神圣的地步,也被专制统治者用来教化人民的一种工具。

在宋元明清时期,天命思想则发展为一种哲学范畴。在后期封建社会的危机中,程朱理学出现是为了维护地主阶段的永恒统治的思想工具,也是为日益加强的君主专制而制造的一个理论。从理学思想的来源来说,它是儒家孔子、孟子以来唯心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程颢和程颐则将天理强调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他们认为:“万物皆是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这个天理被二程说成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东西,它不仅是自然界,而且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理存在于人和世界万物之中,是无所不在的。理或天理就是天命,体现于人的心、性中,因此天与人事之间就有“感应”。这样天命思想彻底地被改造为一个思想统治工具。

篇7: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孔子饮食观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孔子饮食观

孔子是长期受到人们推崇的杰出人物,他倡导的饮食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说,食物原料要选择优质的(精食),肉要切得细细的(细脍),做饭菜应该讲究选料、刀工和烹调方法,饮食是不嫌精细的。 “割不正不食”意思是说,宰杀猪、羊时割肉不合常度,是失礼的,食物形态也被弄坏了,所以不吃。 “席不正不坐”意思是说,筵席的四边应与屋子的四边保持相应平行,铺放端正,如果席子摆得歪歪斜斜的,有损于饮食的形制,那就不能入席了。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意思是说,在人家用丰盛的肴馔招待自己时,必须肃然起立,向主人答谢致意。(以上见《论语.乡党》) 在孔子生活的“三礼时代”(三礼指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烹调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宫廷里已能烹制“八珍”美食;这时期的.饮食礼仪也制度化了,

《礼记》所载“进食之礼”,连座位怎么排,盘碗怎么放,吃饭时不许“反鱼肉”(不许把咬嚼过的鱼肉放回到共食的食器中),不许“扬饭”(不许用手散其热气),不许大口喝汤,不许剔牙齿等细微末节都作为礼仪加以规定。 孔子虽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自己却崇尚俭约,反对贪食。他注重美与善的统一,即使是一餐饭的时间,也不能背离“仁德”(《这就是所谓“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论语.里仁〉)。“精食细脍”不能实现的时候,宁可饭蔬食饮水,也不能“违仁”。正是这样,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安贫乐道风格(〈论语.雍也〉)。

篇8: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

自2004年11月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挂牌起,截止2015年底,全球共有孔子学院500余所,分布在134个国家中。国家汉办设立孔子学院的初衷,意在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语言文化思想,在此基础上,传播我国的语言教育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全球范围内学习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孔子学院在推动我国语言文化走向全球,体现中国文化软实力上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为此,探究孔子学院在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中的方式和作用,对于研究孔子学院的语言文化教育价值,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孔子学院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方式

(一)印刷媒介方式

印刷中国语言文化的书籍、教材,并以此为媒介,传播语言文字知识,也是孔子文化传播中国语言文明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印刷和传播直接带有中国语言文化、孔子思想的书籍、图片、报刊等,向国外人民直接传播孔子学院的教学理念、思想,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创办至今,10余年时间内,由孔子学院组织印刷的类似书籍、教材已达500多种,例如,《快乐汉语》、《论语解析》、《中文百宝箱》、《长城汉语》等,第二,间接传播方式。通过印刷和传播间接带有中国语言文化、孔子思想的书籍、图片和报刊,进行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方式。例如,孔子学院推广的一些印刷品种,很多是关于中国人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的介绍,如,《中国历史常识》、《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地理常识》、《中外文化交流故事丛书》等。

(二)电子媒介方式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媒介这种新鲜事物也逐渐成为孔子学院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新方式。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种渠道:

第一,传统网络媒介传播方式。例如,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官方网站www.hanban.edu.cn,便是全球最大的孔子学院网络媒介传播平台,该平台上,有关于孔子学院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汉语考试、新汉学计划、孔子学院发展新闻等多元化的信息资源。第二,移动网络媒介传播方式。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设备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作用,在此背景下,孔子学院管理方也采用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构建了移动网络媒介语言文化传播体系。2016年1月份,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与东南亚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同研发了一款手机孔子学院APP语言文化教学软件。这款软件是全球首个应用于孔子学院语言文化教学的软件,目前,这款软件已经研发成功,顺利通过测试阶段,并将于2016年初正式上线推广使用。

三、孔子学院在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一)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向全球

孔子学院创办的宗旨,便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己任,以中国文化、汉语语言,作为架起中外人民之间的桥梁,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孔子学院也一直以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向全世界作为主要任务,可以说,孔子学院是当代中国“走向全世界”的文化符号。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建成后,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的数量,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通过组织多元化的汉语言文化讲学活动,引领外国留学生参观中国文化基地活动,组织外国人学习和报考汉语资格证书活动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孔子学院了解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化,可以说,孔子学院将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源远流长展示在世人面前,为推动我国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被世界接受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语言文化传播的作用,异常卓越。

(二)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国际影响力

十余年的发展中,在孔子学院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语言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华语言文化的认知度,接受度也越来越普及,而由孔子学院发展,所带动的中外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语言文化合作交流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国企业开始透过孔子学院,了解中国,并建立起了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浓厚兴趣和强大信心。应该说,在多年的经营发展中,孔子学院在提升我国语言文化国际影响力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语言文化的全球化传播道路上,孔子学院所起到的作用十分大,在未来的发展中,孔子学院要在发挥自身语言文化传播、文化交流职能的基础上,多探寻一些更为创新的发展形式,不断提升自我的语言文化传播生命力,紧紧围绕“建构世界和谐,传承中华文明”的梦想,将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传递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底。

摘要: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道路上,孔子学院的作用功不可没,进入新世纪后,孔子学院依托人际、印刷、电子媒介三种传播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新的中国语言文化学习风。本文在分析孔子学院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方式的基础上,从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向全球,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国际影响力两个方面出发,深入分析了孔子学院对我国语言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关键词:孔子学院,语言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刘丽平,蒋鑫鑫.从歌德学院看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之路[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5):86.

[2]国家汉办.2011年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会议纪要[J].孔子学院,2012(1):10.

[3]李香.借鉴歌德学院浅析孔子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文化,2010(4):51.

篇9: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

在全球发展合作日益深入的时代,国际教育援助已经成为促进一个国家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外部因素,以及减少人类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关键驱动力量。作为具有跨国性、公益性、基层性、文化性的国际公共产品,广义的“国际教育援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以援助投资、技术援助、发展援助和国际发展教育等名义,向贫穷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领域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进而帮助其改善生产、经济、卫生、公共福利等。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到国际局势缓和、对外战略调整、民间力量成长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日益成为各国实施教育援助的重要载体,其中功能属性与教育援助密切关联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在新中国国际援助事业当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孔子学院创建后又是如何参与我国的国际教育援助工作的?国内外文化推广机构在该领域的有益探索对于教育发展合作又有何意义与启示?基于历史回顾和国际比较,本文将尝试对以上关键议题进行分析。

一、平等互信:汉语教育配合中国国际援助的最初尝试

总体而言,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开展国际教育援助,但事实上我国推行国际教育援助的历史要更为悠久。为了获得稳定的周边发展环境并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便开始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及第三世界国家实施国际教育援助,国际汉语教育由此成为我国国际援助事业启动时期的首选领域。早在1950年,我国首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在清华大学筹建开班。1957年,蒙古国立大学外语系首次开设了汉语课程,培养了该国最早的一批汉语人才。此类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多属于双边援助项目,绝大部分资金投入来自政府财政拨款,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给教育科研机构下达行政指令来完成。然而,受限于综合国力与国内外形势等因素,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的国际教育援助实践以培养成套项目和物资设备的技术管理人员为首要任务,汉语文化较之农林、水利、轻工、纺织、交通、卫生等领域仍未能真正凸显其战略价值,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受援国部门机构的参与积极性也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20世纪80年代后,大国关系与国际局势逐渐趋于缓和,意识形态因素对于国际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弱,国际教育援助的技术功能和发展效益备受重视。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的深刻影响下,中国开始积极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国际机构针对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多边教育援助项目,我国的国际教育援助重点逐步向农技推广、国际贸易、临床医学、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延伸,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技术培训等“软援助”活动得以广泛开展。这一时期,我国派往国外的专家规模持续扩大,各省纷纷设立“对外援助局”,如果某个发展中国家需要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中央政府就会指派国内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省份征集一批专家迅速前往受援国。在这个过程中,汉语教学对于推动我国的国际教育援助及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文化支撑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于社会公益部门的资金援助投入达到整个发展援助总额的一半以上,教育部门获得的援助支持则稳定在此项开支的12%左右,而流向基础教育的援助资金又占到其中约40%,国际教育援助无疑已成为官方发展援助(ODA)密切关注的领域之一。特别是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世界教育论坛《达喀尔行动纲领》正式提出之后,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力建设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倍受国际关注,近10年来此类援助项目所占的资金比例是最大的。作为曾经的受援国和如今日趋重要的援助国,中国理应在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等关键领域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并分享更多发展经验,而伴随着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文化在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正式建立。自2004年底起,孔子学院总部、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便开始承担汉语文化类国际教育援助项目,“除了技术层面的语言教学和大众文化传播之外,关注的焦点是它在教育、合作及发展等领域的国际作用”,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成为新时期我国“官民并举”推进国际教育援助事业的有益探索。10余年来,全球孔子学院正式注册学员已达百万人,累计为外国培训本土汉语教师10万余名,全球汉语学习者从2004年的不足3000万人猛增至2014年的1亿余人。

二、合作共赢:孔子学院参与国际教育援助的全新探索

海外孔子学院由国内承办方与国外合作方共建、共管、共享,在各级政府和孔子学院总部的积极协调下,众多教研机构源源不断地将丰厚的教育资源投向目标国受益群体。首先,就教育物资的供给而言,中方不仅通过给孔子学院配备教学设备、宣传资料、图书报刊、多媒体制品等必要“软硬件”来完善和推广汉语国际培训,还与承办孔子学院项目的教研机构合力开发本土化教育产品来增强其服务当地基础教育的能力,一大批以英、法、德、俄、西班牙、阿拉伯国家等地主要语言为媒介的汉语教材及出版物应运而生。其次,就教育资金的供给而言,孔子学院总部除了依据共建原则向孔子学院持续提供启动经费和年度经费之外,还长期向合作院校汉语教师、科研人员、在校学生等众多群体提供各类品牌项目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资助国外开展中国语言文化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的“汉语桥基金”、资助中外联合培养或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的“孔子新汉学计划”、资助国外知名教研机构人员来华开展学术研究的“理解中国”项目、资助国外精英学子和青年企业家的“青年领袖”计划等。这些项目的开展,有助于弥补某些发展中国家教育体系对汉语中国文化等学科专业的投入不足的问题,不同类型的援助投入有助于形成辐射效应与发展合力,得到了国际教育界的充分肯定。

国际教育援助不仅包含了援助双方之间的资金和物资转移,同时意味着知识和技术及其他相关教育资源的转移,这对于受援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种子”“催化”及“示范”作用。以孔子学院为纽带和桥梁,国内外参与方积极发挥人力、技术等优势,开展教师能力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政策变革等高层次的互利合作。一方面,全球孔子学院积极推动国内外教育主体“走出去”和“引进来”,参与专业化的研修、访学、调研、竞赛等跨文化交流合作。例如,除了向孔子学院选派中方院长,孔子学院总部自2003年起向各国输送了大量优秀教师及青年志愿者,支持其完成与汉语教育密切相关的培训和研究工作,汉语教师志愿者已成为当前我国国际教育援助的主要形式之一。截至2009年底,我国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7590人次。10余年来,孔子学院已累计为100多个国家培训本土教师20万人次,通过实地考察、人文交流等活动,合作方众多参与主体能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而我国的教研机构则借此机会提升了自身国际化程度。另一方面,孔子学院还努力建设国际汉语教学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其他新媒体平台,并长期向国外教研机构提供汉语学历/非学历教育等方面的咨询。为丰富合作方国民教育的层次与内涵,孔子学院数字图书馆自2013年5月建成以来,向海外民众提供了大量便捷的数字化资源服务,一批特色型孔子学院不断面向基层社区开设饮食、中医、武术、书法、剪纸、刺绣、茶艺、民歌、戏曲等传统文化通识课程,从而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相比之下,在一些汉语文化基础已初具规模的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共建双方的合作重点已逐渐转向教育改革探索和联合研究攻关。例如,日本爱知大学等知名高校已将汉语学分课程正式纳入本科生培养体系,瑞士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等持续资助学界和媒体,积极推进汉学、历史学、东方学等学术研究,以期持续提升合作方汉语教育的机制建设能力和管理规划能力,有效强化孔子学院汉语国际培训与汉文化研究的品牌效应。

三、包容互鉴:文化机构促进教育发展的前景展望

传统国际教育援助的主要提供者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自19世纪起便陆续建立了一批使命明确并且分布广泛的文化推广机构,例如闻名于世的歌德学院(Goethe Institut)、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觭aise)、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塞万提斯学院(Instituto Cervantes)、但丁学院(Società Dante Alighieri)等。西方许多现任或卸任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均兼任此类机构名誉主席,并时常将其海外文化推广机构纳入外交出访的重要行程,外交、教育、外援等部门则尽其所能给予此类机构各项授权支持。例如,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CO)成为英国文化协会的直接发起与监管机构,而来自技术合作部(DTC)的强大支持则使该协会得以承担教育项目及学生训练计划的责任。正因为如此,西方文化推广机构的宗旨使命往往紧密依附于国家的战略及核心利益,普遍寻求以语言普及为突破口,推动主流价值观输出和文化教育合作,积极协调所属国及所在国政府部门、教研机构、市场主体等利益攸关方,共同推进教育要素的跨国流动。这些国家往往首选其前殖民地或双边战略伙伴,实施了一系列专业性强、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教育援助项目。例如,英国文化协会与微软公司曾联合斥资200万美元启动了一项旨在改善非洲信息通信技术的援助计划,仅2013年便建成90多个数据处理中心,培训校长和教师3500多名。北京法语联盟长期面向法国航空、阿尔卡特公司、阿尔斯通公司、中国武术协会等企业团体提供高质量的定制培训课程。通过将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成长潜力的高层人士作为教育公关对象,某些文化推广机构甚至能够获得高达100%的自筹经费。然而,这种国际教育援助模式却未能超越以工业化、经济增长、单向赠予等为核心的现代化理论。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教育援助项目多为单方面的援助,不仅排除了相互学习与双向合作的可能性,而且忽视了边缘群体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因意识形态对抗减弱而对教育发展等议题呈现出“援助疲劳”(Aid Fatigue),其国际教育援助活动的政策工具属性恰恰因此显露无遗。

尽管孔子学院参与国际教育援助的实践起步较晚,却在短短十多年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孔子学院为纽带,国内外参与方积极发挥自身教育优势持续开展互利合作,努力寻找与所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契合点,注重教育技术理念的本土化再创造,并在政策设计连贯性、资源配置有效性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比较优势,这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孔子学院创设运转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国际援助方式调整的全新背景下,孔子学院正紧密结合“弘义融利”原则和“民心相通”目标,尝试在全球现有布局下对孔子学院设置和援外资源配置进行统筹规划,探索构建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深度依存的互利合作网络。

综上所述,孔子学院参与中国国际教育援助进程的种种实践充分证明,“新兴援助国”(Emerging Donors)已经开始在国际教育发展合作领域崭露头角。正如美国国际援助署(USAID)副署长弗雷德里克·希克所言,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走出依赖他人的教育发展模式,开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组、新兴援助方-受援方-传统援助方关系调整、国际教育发展理念变化等因素影响,方兴未艾的国际教育援助“中国模式”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2015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施期限的到来,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正在引发国际社会新一轮的广泛关注。就此而言,文化推广机构参与国际教育援助模式的包容互鉴不仅对推进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教育发展议程(如普及初等教育、消除教育性别差异等)产生了关键的示范效应,而且对于全球新型教育发展伙伴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UNESCO.2013 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hieving Quality for All[R]. Paris:UNESCO, 2014:127.

[2]British Council.British Council Annual Report (2012-2013)[R]. London: British Council, 2013:10.

[3]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R].2014.

[4]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R].2014:27.

[5]靳希斌、安学慧、严国华等.国际教育援助研究——理论概述与实践分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66-74.

[6][8]李军,田小红.中国大学国际化的一个全球试验——孔子学院十年之路的模式、经验与政策前瞻[J].中国高教研究,2015(4):37-38.

[7]管秀兰.孔子学院在中国海外形象建构过程中的作用[J].世界教育信息,2015(21):58.

[9]刘宏.孔子学院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成就与挑战[J].公共外交季刊,2012(4):81.

[10]王明利、戚天骄.法语联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法国研究,2012(1):81.

[11]董璐.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不同理念下的跨文化传播[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4):105.

[12]韩映雄、石梅.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海外办学——以孔子学院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41.

上一篇: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暗示下一篇:老妈的漫画像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