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瘙痒

2024-06-20

尿毒症瘙痒(精选八篇)

尿毒症瘙痒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们科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0例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透析时间4~46个月, 年龄30~75岁。原发病:慢性肾炎22例, 糖尿病肾病8例, 高血压性肾损害5例, 多囊肾3例, 痛风肾病2例。40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 其中5例皮肤局部出现苔藓样变, 经口服抗过敏药物及外用擦剂治疗, 效果不佳。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和中药外洗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18例, 对照22例。血液透析为尼普诺150G, 碳酸氢盐透析, 血流量200~250 ml/min, 每周2次, 每次4 h。中药外洗方:蛇床子30 g, 苦参5 g, 生艾叶30 g, 地肤子15 g, 冰片3 g, 花椒1 g, 苦楝根皮12 g, 以水1 000 ml浸泡药物1 h, 煎30 min冷却到40℃左右, 以汤液擦洗患处;全身瘙痒严重者可将药液倒入浴缸加水进行泡洗, 每日2~3次, 6 d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HAl30树脂灌流器, 每周灌流1次;透析前、后分别留取血样送检。2 h后暂停血泵结束血液灌流, 重新启动血泵继续透析2 h后结束治疗。观察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 (i PTH) 及皮肤瘙痒、局部苔藓化的变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方法、原发病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观察指标

1.3.1 尿毒症瘙痒评估

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各进行评估一次, 评估内容为瘙痒程度、皮疹分布面积、皮疹形态及症状积分值 (SSRI评分) 。

1.3.2 肾功能血液生化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第4周后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数值。

1.3.3 疗效评定标准:

(1)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 瘙痒症状消失, 疗效率达90%以上; (2)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 瘙痒症状明显减轻, 疗效率达70%以上; (3)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 瘙痒症状有所减轻, 疗效率达40%以上; (4)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 瘙痒未见改善或临床症状加重, 或疗效率未达到有效标准。以痊愈加显效加有效数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两组间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患者共进行4次血液灌流 (HP) 串联血液透析 (HD) 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皮肤瘙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病机理至今未明。与之相关的可能因素有:皮肤干燥, 皮下肥大细胞增生, 血液组胺浓度升高, 高钙、高磷、高镁血症, 继发性甲旁亢, 周围神经病变, 透析中与某些过敏原接触等[2]。从尿毒症的发病机理考虑, 病人体内可能存在某些未明的"致瘙痒物质"由于发病机理不明, 目前尚无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药外洗方中蛇床子温肾止痒, 苦参止痒, 冰片清热解毒、防腐生肌, 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 艾叶、花椒、苦楝根皮止痒去湿, 诸药合用, 解毒止痒, 并可抑制皮肤细菌及真菌生成。中医外洗疗法是将药物通过皮肤透入, 经络传导, 进而激发经脉之气,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促进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 从而协调各脏腑之间的功能, 使之恢复正常和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 起到从外治内、祛邪扶正、治愈疾病的作用。

血液灌流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 引入装有吸附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大、中分子的毒物, 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我们临床观察10例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疗效明显, 可能与HA树脂灌流器能够清除体液中大分子物质有关, 尤其是对中大分子内毒素、尿毒素、炎症介质、过敏毒素及i PTH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3]。HP串联HD治疗后,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清除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使用时的清除率, 且血液灌流对设备要求不高, 只要能做血液透析均能串联。

总之.尿毒症瘙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治疗方面也是多种多样的, 联合治疗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其确切效果及机制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增加透析膜面积应该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其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oiccechea M, de Sequera P, Oehando A, et al.Uremic pruriyus:art un-resolved problem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Nephron, 1999, 82 (1) :73-74.

[2]叶任高, 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554.

尿毒症瘙痒 篇2

【关键词】尿毒症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滤过;皮肤瘙痒评分Clinical effect and nursing care of treating skin pruritus caused toxuria by HDF

CaiShupingZhou Lina Zhu YinglingCheng xin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of hemodiafiltration in toxuriapatients with pruritus. Method Stubborn skin pruritus caused toxuria were treated by hemodiafiltration once a week and by hemodialysis twice a week, compare grade of skin pruritu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Grade of skin pruritus was declined obviously by hemodiafiltration(P<0.001).Conclusis hemodiafiltra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skin pruritus.

【Keywords】Skin pruritus caused toxuria;Hemodiafiltration;Grade of skin pruritus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42-02

尿毒症皮肤瘙痒(skin pruritus caused toxuria)是尿毒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约为58%~90%[1]。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正确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瘙痒症产生原因,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对于提高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我们采用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取得明显效果,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3~68岁,透析时间5~72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小动脉性肾硬化8例,糖尿病肾病5例,梗阻性肾病3例,所选病例均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疾患,而且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

1.2方法:每周进行HDF 1次,HD 2次,HDF采用费森尤斯4008B透析机,费森尤斯F60透析器,采用后稀释法外补液,置换液为乳酸钠林格液,置换量10L,透析液流量500ml/min,治疗时间每次4h;HD采用费森尤斯4008S透析机,费森尤斯F6透析器,透析液流量500ml/min,治疗时间每次4h。患者均为内瘘穿刺,血流量为200~250 mL/min,首次肝素剂量为2 000 IU或50 IU/kg,于透析前10 min从内瘘静脉端注入,而后用肝素泵以1 000~1 200 IU/h维持。

1.3皮肤瘙痒评分:对皮肤瘙痒目前无统一的评分标准。本文根据Dirk RKuy pers的方法进行评分[2],采取问卷交谈进行评分,按皮肤瘙痒程度、分布、频率和睡眠干扰情况分别打分。具体如下:①皮肤瘙痒不需挠抓为1分,需挠抓但无抓伤为2分,挠抓后瘙痒持续无缓解3分,挠抓伤后皮肤瘙痒仍持续4分,出现烦躁不安者为5分;②对分布范围评分:单个部位为1分,分散多个部位为2分,全身性瘙痒为3分;③对发作频率评分:瘙痒每4次短时发作(每次少于10min)或1次长时间发作(每次多于10min)为1分,最高5分;上述3项每周评分1次,分上午(早上醒来至中午)、下午(中午至睡前)计分,最高可能评分为(5+3+5)×2=26分,④对睡眠干扰评分:每次因皮肤瘙痒苏醒1次为2分,最高14分。因此1日24h可能最高总得分为(26+14)=40分。各项得分相加代表各患者的瘙痒程度,每周评估1次,取其均值代表各个治疗阶段的平均瘙痒程度,所有患者均不知晓调查的真正目的。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tata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感觉睡眠、饮食等有明显好转,自觉全身轻松舒适,皮肤瘙痒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有效率100%。其中有14例皮肤瘙痒症状完全消失,8例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4例皮肤瘙痒症状轻度缓解。

2.2皮肤瘙痒评分情况:26例患者治疗前皮肤瘙痒评分为29.34±4.91,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为12.62±7.61,采用配对t检检,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12.39,P<0.001)。

3护理对策

3.1心理护理:由于血液滤过器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透析经济费用的增加,患者常常存在心理变化,如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的顺应性下降。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的疏导, 解除病人的顧虑和紧张心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有效缓解皮肤顽固性瘙痒, 能够降低或延迟长期MHD患者的远期并发症,提高长期MHD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让患者对治疗产生信任,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从主观上能极配合治疗。

3.2病情观察: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出现胸闷、出汗、呕吐等不适症状,因此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等变化,并注意与治疗前的数据相比较,经常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3营养护理:HDF清除大量毒素的同时氨基酸的丢失量亦较大,所以在HDF期间应供给高生物价的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等。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如蘑菇、桔子、香蕉等,并注意多种维生素的供给。

3.4皮肤护理:尿毒症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时,要嘱患者不要抓破皮肤,以免造成感染,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不用刺激性大的肥皂沐浴。皮肤干燥可用含羊毛脂或樟脑的润滑剂涂抹,以减轻皮肤的瘙痒。

4讨论

多数学者提出[3]: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瘙痒的发生率为60%~90%。皮肤瘙痒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与中大分子毒素在体内蓄积有关。目前,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尚无肯定的有效手段,本文26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由于多种原因,尿毒症患者在终末期治疗阶段往往只接受了血液透析这一单一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体内的小分子毒素可以得到了有效的清除,但中分子毒素长期在体内积聚,浓度升高,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血液透析相比,血液透析滤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透析滤过膜来清除中分毒素, 在理论上比血液透析较接近人体肾脏的生理功能,同时还要输入体内一些成分近似于细胞外液的液体,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4]。HDF不仅能清除中分子物质,还能保证不影响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因此,对患者的睡眠、食欲、高血压、皮肤瘙痒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Stahle Backdahl M. Uremic pruritus[J]. Seminars in Dermatology,1995,14(4): 297-301.

[2]邹贵勉,车文体,睦维国,等.中药熏蒸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瘙痒[J].中国血液净化,2006,5(1):56.

[3]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3-223.

尿毒症瘙痒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间维持性血透伴皮肤瘙痒病例。入选标准:尿毒症诊断标准符合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 皮肤瘙痒诊断标准符合《现代皮肤病学》, 所有入选患者已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 且皮肤瘙痒持续2周以上, 排除其它病因引起;年龄18~80岁之间, 透析规律, 至少每周2次, 依从性佳, 能自愿参加本研究者;近1周内未用新的皮肤瘙痒药物或疗法。排除标准:依从性差, 不愿配合本研究者;病情严重, 一般情况差或预期寿命不足3个月者。退出标准:中途因意外事件死亡或不能按规定完成试验者;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加重或自觉难以忍受无法完成本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随机分成低温透析组和对照组。低温透析组每次透析时采用透析液温度为35.5℃, 如患者不能耐受, 出现畏寒或其它不适, 则上调温度至36℃, 如皮肤瘙痒1周内不能缓解, 则透析液温度降为35℃。对照组采用常温37℃透析液, 其它治疗方案两组无差别。采用透析机为贝朗或费森尤斯公司, 所有透析机均具有精确监测和控制透析液温度功能, 透析器为金宝公司8LR或费森尤斯公司F60透析器, 透析液速度500ml/min, 血流量200~280ml, 既往既定透析方式不改变。总观察时间为4周。如2周内患者皮肤严重瘙痒无缓解且不再能忍受则认为单独低温透析疗法无效, 加用其它治疗方案。疗效判定:采用Dirk R Kuypers的方法[1]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 (1) 根据抓挠后瘙痒程度进行评分:不需抓挠为1分, 需抓挠但无抓伤为2分, 抓挠后瘙痒持续无缓解为3分, 抓挠后瘙痒仍持续伴皮肤抓伤4分, 出现烦躁不安5分; (2) 按瘙痒分布范围评分:单个部位1分, 多个部位2分, 全身瘙痒3分; (3) 对发作频率评分:瘙痒每4次短时发作 (每次至少10min) 或1次长时间 (≥10min) 为1分, 最高分5分。上述3项每周评分一次, 分上下午评定, 最高可能得分为 (5+3+5) ×2=26分; (4) 对睡眠干扰评分, 因皮肤瘙痒而醒来每次为2分, 最高14分。各项得分相加代表患者瘙痒程度。24h可能最高分为26+14=40分。另以瘙痒消失为显效, 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为有效, 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所有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前后对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病例65例, 其中男性41例, 女性36例, 年龄19~78岁之间, 平均年龄 (52.8±19) 岁, 平均透析时间 (3.5±1.9) 年, 每周血透 (2.3±0.4) 次, 每次4小时, 透前生化示血磷 (2.5±0.9) mmol/L、PTH (230.6±67.5) ng/L。两组基线资料及透析前后血常规、血肌酐、磷、钙磷乘积、β2-微球蛋白、透析频率、透析器、血流量、透析方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因篇幅有限数据未列出) 。低温透析组33例患者中, 皮肤瘙痒完全缓解6例, 部分缓解17例, 无效10例, 其中2周内提前退出7例, 总有效率69.7%, 起效时间为当次-2周, 平均起效时间5.7天, 部分缓解和无效病例大部分是严重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 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透析时间长、透析不充分、仅普通透析、严重高磷血症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 部分缓解者中加用其它疗法后其中10例达完全缓解, 无效者加用其他治疗后有5例能达部分缓解。对照组仅2例症状改善。症状的改善以透析当时及透析后1-2天改善最为明显。低温透析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按Dirk R Kuypers评分方法分别为 (25.2±3.6) 、 (14.5±2.8) 分, 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24.6±3.9) 、 (22.9±3.2) 分。低温透析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 (P<0.01) , 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整个试验过程中低温组、对照组各1例不能耐受35.5℃低温, 自觉寒冷而改为常温后消失, 未出现严重副作用。对照组32例中16例2周内因皮肤瘙痒持续或加重患者不能忍受而提前结束研究开始其它治疗, 仅2例症状好转。但其后追踪观察发现也观察到, 体温透析组有效病例停用低温透析后有5例瘙痒复发或恢复至研究前程度, 部分恢复使用低温透析疗法后效果欠佳。

3 讨论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生率可达50%~90%[2],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病因仍未明确, 现有观点主要包括:尿毒素刺激、皮肤肥大细胞的增殖释放组织胺、皮脂腺萎缩、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周围神经病变、钙磷沉积、血浆P物质、内源性阿片样肽、透析时伴有过敏反应以及透析膜等因子刺激有关[3], 多种药物、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已被广泛研究及报道, 但因尿毒症皮肤瘙痒病因的复杂性, 单独应用均效果难以满意, 有的还价格昂贵。低温透析既往研究多集中在改善心血管系统稳定性, 防止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方面, 已被证明其安全有效。本研究发现低温透析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 且安全、经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可作为轻度皮肤瘙痒的主要治疗方法和重度顽固皮肤瘙痒的辅助治疗方法, 但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 以后部分研究提示复发表现等, 考虑长期单独应用疗效可能欠佳, 患者本身需加强透析充分性特别是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等治疗。其机制也暂不明确, 可能与低温透析降低皮肤瘙痒传导神经纤维的敏感性, 增加内源性鸦片样物质 (OLS) 如内啡呔、脑啡呔及5-羟色胺以参与镇静作用等有关, 具体需待今后进一步研究阐明。

参考文献

[1]Kuypers DR, Claes K, Evenepoel P.A prospective proof of concept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tacrolimus ointemet on urae-mic pruritus (UP) in patients on chronic dialysis therap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4, 19 (7) :1895-1901.

[2]Natalia CV, Joao E, Rosilene M.Pruritu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The problem remains[J].Hemodialysis International, 2009, 13:242.

尿毒症瘙痒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皮肤瘙痒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 女性18例, 年龄30~80岁, 平均年龄 (59.8±3.5) 岁, 透析时间为5个月至12年, 平均透析时间为 (4.1±2.1) 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5例, 女性19例, 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 (58.6±3.7) 岁, 透析时间为7个月至11年, 平均透析时间为 (3.9±2.0) 年, 两组患者均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所致的皮肤瘙痒, 其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止痒,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制中药水 (由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白癣皮、大黄、生百部、浮萍、丹皮、麻黄等多种中草药煎制而成) 进行洗浴, 中药煎制去除残渣后取药汁加入35L42~45℃的温水, 为患者进行全身洗浴, 每次20min, 以全身潮红出汗为主, 1周3~4次, 治疗2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5]

按瘙痒的程度、睡眠质量和频率对皮肤瘙痒进行评分。瘙痒程度:皮肤瘙痒但不需要抓挠来止痒为1分, 瘙痒需抓挠来止痒但没有死皮脱落者为2分, 抓挠后仍存在瘙痒没有得到缓解者3分, 抓挠后仍存在瘙痒并有死皮脱落为4分, 瘙痒即使抓挠也会使人坐立不安为5分。睡眠质量:按次数进行评分, 每次因瘙痒而醒为3分, 最高为15分。频率:短时间瘙痒 (时间<15min) 或1次长时间的瘙痒 (时间>15次) 评为1分, 最高分为6分, 瘙痒程度最高为26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皮肤瘙痒评分, 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为 (7.56±2.04) 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 (13.24±2.17)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身体皮肤局部或全身瘙痒难忍, 且瘙痒持续时间不定, 常常呈阵发性, 发病率高。研究者认为该病的发病原因为尿毒素刺激、皮肤肥大细胞增生及透析膜等, 尽管对人的威胁较小, 不会有生命危险, 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使人坐立不安, 心烦意乱, 睡眠质量差, 该病在夏季更为严重[6,7,8]。

本研究显示, 经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中药洗浴水由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等多种中草药自制而成, 中医学认为瘙痒是由风邪所引起, 属于虚病[9,10,11]。由于缺血导致皮肤失养, 而自制的中药水具有养血祛风、润燥止痒的功效, 能清洁滋润皮肤, 促进汗液分泌, 使聚集在皮肤处的尿毒素等有害物质及时排出, 达到止痒的目的, 且中药成分对人体无副作用[12]。

综上所述, 中药洗浴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瘙痒情况, 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朔, 周继刚, 龙红琼, 等.中药洗浴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 2011, 33 (12) :30-31.

[2]苏慧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20例临床观察[J].右江医学, 2011, 39 (1) :107.

[3]索武.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14) :613.

[4]谭菲.40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31) :6508-6509.

[5]VILA T, COMER J, SCARES AC.Clinical study of gabapentin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uremic pruritu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0, 26 (5) :335-337.

[6]胡乃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5) :127-128.

[7]陈连华, 庄凌, 张丽琴, 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 22 (12) :760-761.

[8]高进.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3, 17 (11) :1936-1938.

[9]朱小生, 方长太, 白兆青.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1, 15 (10) :1277-1278.

[10]华青, 陈强, 计文明, 等.加巴喷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 2012, 32 (1) :125-127.

[11]刘瑞, 赵静, 柯昌云.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 10 (2) :56-58.

尿毒症瘙痒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8年2月~2010年6月的透析患者60例,均为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串联组和对照组。串联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8~80岁,平均52岁。透析时间8个月~7年,每周透析2~3次。对照组30例,性别、年龄及透析时间与串联组配对。

1.2 方法

串联组采用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串联德国Fresenius F7透析器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灌流器在前,透析器在后,以免经透析器脱水后,血液浓缩,使血液阻力增大致灌流器凝血。先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灌注灌流器、透析器和管路,继而用每瓶含20 mg肝素生理盐水3瓶,以200 ml/min的速度冲洗,同时用手轻拍灌流器以排除气泡及除去微粒。血流量180~200 ml/min。先灌流、透析2 h,达到饱和后取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2 h,总共治疗时间为4 h。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血压、脉搏、血及凝血情况。治疗前后查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磷(P)及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等。串联组每周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次单纯血液透析。对照组除未串联血液灌流器外,其他条件及检验指标同串联组,每周进行3次单纯血液透析。上述治疗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连续治疗3个月。

2 结果

2.1 串联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睡眠、皮肤瘙痒、高血压等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5)。从治疗后的血PTH、β2-MG和P值来看,串联组的PTH、β2-MG和P值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的BUN和CR均显著下降,两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串联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浆ALB、Hb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但两组之间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体液内有200多种物质的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其中有一些物质具有明显毒性作用[1]。这些代谢产物在体内的积聚可以引起各种尿毒症并发症。尿毒症毒素按其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小分子毒素、中分子毒素和大分子毒素[2]。小分子物质的分子量小于500 Da,以肌酐、尿素氮、尿酸为代表。中分子物质的分子量为500~5000 Da。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大于5000 Da。PTH为甲状旁腺分泌的由84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9500 Da的直链多肽。β2-MG为11815 Da,是由9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的小分子球蛋白。普通的血液透析只能清除小分子毒素,大中分子毒素不能得到有效的清除。因此,长期单纯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往往存在皮肤瘙痒、顽固性高血压、心包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与合并症,而这些并发症与合并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3]。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串联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合型人工肾,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症疗效优于传统的单纯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技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灌流器,清除患者血中的外源性毒素及内源性毒素,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灌流器中常用的吸附剂有吸附树脂和活性炭两种。树脂血液灌流器中常用的吸附剂为人工合成高分子吸附材料,是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多空、高比表面积等特性。它的特点是吸附快,吸附量大,并具有相对吸附特性、可吸附分子量较大的物质,但它对肌酐、尿素氮以及钾、钠、钙、水等无吸附作用,因此,血液灌流一般不单独使用。血液灌流联合1血液透析,利用优势互补的两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能全面地、更加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代谢产物、毒素,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防止患者近期与远期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及长期存活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临床上易于实施,综合经济消耗、实施难易度、患者接受度,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尿毒症的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串联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30例,每周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次单纯血液透析;对照组30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 串联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串联组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磷(P)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疗效确切,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不足。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

参考文献

[1]郑法雷,章有康.肾脏病临床与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39.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11.

尿毒症瘙痒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 且经口服抗过敏药和外用止痒剂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过敏或皮肤疾病, 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心、肝脏等疾病。男21例, 女13例, 年龄29岁~71岁, 平均年龄 (51.4±7.8) 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为6个月~30个月, 平均 (13.5±7.2) 个月。原发病中, 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 糖尿病肾病8例, 高血压肾病3例, 狼疮性肾炎和梗阻性肾病各2例。

1.2 治疗方法

均使用HA130型一次性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 (珠海健帆医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 德国费森尤斯4008S、4008B型透析机及F6透析器, 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灌流器用连接管串联在透析器之前, 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冲洗灌流器及管道, 再用3瓶500 m L生理盐水 (每瓶加入20 mg肝素) 冲洗, 流速为150~200 m L/min, 用手轻拍灌流器以去除气泡及微粒。预冲完成后建立血管通路, 给予肝素抗凝, 首次剂量为0.5~0.8 mg/kg, 之后每小时追加8~12 mg, 于透析结束前30 min停用。开启血泵进行透析串联灌流, 灌流速度为150~200 m L/min, 持续串联治疗2 h后取下灌流器, 再继续行单纯血液透析2 h后结束治疗。每周串联治疗1次, 单纯血液透析每周1~2次, 每次4 h, 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患者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 、甲状旁腺激素 (PTH) 、β2微球蛋白 (β2-MG) 、血钙 (Ca) 、血磷 (P) 等生化指标变化以及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皮肤瘙痒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白天无瘙痒, 夜间偶有瘙痒;有效:皮肤瘙痒有所减轻, 可有轻微瘙痒,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与睡眠;无效;皮肤瘙痒无改善, 白天和夜间均有瘙痒, 日常生活与睡眠受影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情况

本组34例患者经过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后, 绝大多数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其中显效19例 (55.9%) , 有效13例 (38.2%) , 无效2例 (5.9%) , 总有效率为94.1%。

2.2 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经治疗8周后, 患者除了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外, 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 (P<0.05) 。见表1。

3 讨论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其发生率约为35%, 在接受单纯透析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发生率可升高至60%~90%, 发病后持续时间较长, 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4]。引起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原因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 周围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 引起神经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皮肤瘙痒; (3) 血浆组胺浓度异常升高, 其升高程度与瘙痒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4) 尿磷排泄减少、钙吸收降低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另外钙、磷等二价离子沉积于皮肤内引起皮肤柱状细胞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等致痒物质; (5) 有研究认为维生素A、血中胆酸水平升高、必需脂肪酸异常等也可能在皮肤瘙痒中起到一定作用[5]。PTH是一种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激素, 不仅可对周围神经产生毒性作用, 还可促进组织胺释放及钙、磷等二价离子在皮肤内沉积, 被认为是引起皮肤瘙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6], 体内大多数器官、组织均是其靶目标。此外有研究发现血清β2-MG高水平状态是重度皮肤瘙痒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7]。目前很多研究将PTH和β2-MG水平的测定作为评价尿毒症皮肤瘙痒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尿毒症皮肤瘙痒发病机制复杂, 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包括静滴利多卡因或肝素、口服药用活性炭或考来烯胺、紫外线照射等配合抗组胺药, 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常规血液透析清除小分子毒素效果较好, 而清除PTH、β2-MG等中、大分子效果差。HA型血液灌流器采用经独特工艺处理的新型中性合成树脂, 对尿毒症患者体内有关的难透性中大分子毒素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包括PTH、β2-MG、瘦素等吸附效果十分显著, 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及缓解全身皮肤瘙痒症状。但血液灌流不能清除小分子毒素, 因此需与血液透析联合使用, 两者相互补充, 利用各自特点和优势提高大中小分子毒素的清除率。本研究中我们应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34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进行治疗, 总有效率达94.1%, 与徐红芳等[8]报道相近;另外对于尿毒症相关的各种毒素清除效果极佳, 与治疗前相比, PTH、β2-MG、P、BUN、SCr等水平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全面发挥两者的清除作用, 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程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而且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设备要求均不高, 可作为尿毒症皮肤瘙痒理想的治疗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治疗, 本组34例患者中显效19例, 有效1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1%;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血磷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 (P<0.05) 。结论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 明显改善皮肤瘙痒症状, 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显著。

关键词:尿毒症,皮肤瘙痒,血液灌流,血液透析

参考文献

[1]Narita I, Iguchi S, Omori K, et al.Uremic pruitu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patients[J].J Nephrol, 2008, 21 (2) :161-165.

[2]任中杰, 鲍晓辉, 吴佳丽, 等.血液灌流加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浆瘦素清除效果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 10 (6) :539-540.

[3]肖力, 刘伏, 陈星.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 (10) :1694.

[4]黄涛, 周忠荣.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10) :1716-1717.

[5]张冬云.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瘙痒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22) :112-113.

[6]肖东星, 王惠萍, 陈孟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 2011, 33 (8) :720-722.

[7]刘玉, 林丽蓉.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50 (11) :31-33.

尿毒症瘙痒 篇7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皮肤瘙痒

导致尿毒症的原因有很多种, 但是不管是何种原因, 血液透析都是目前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今尿毒症病人生存期正在逐年延长, 因此皮肤瘙痒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这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尿毒症病人经常同时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高、钙磷代谢紊乱等问题, 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瘙痒及肾性骨病等[1], 而血液灌流是血液通过体外循环, 用吸附装置清除血液中大中分子物质, 从而血液得到净化。我科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HP/HD) 治疗皮肤瘙痒病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6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病人, 男33例, 女27例;年龄34岁~76岁, 平均46.6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 IgA肾病13例, 糖尿病肾病15例, 高血压肾病9例, 高尿酸性肾病2例, 多囊肾2例, 肾盂肾炎2例, 均进行维持性透析, 每周3次。全部病人均符合《现代皮肤病学》皮肤瘙痒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使用F6型聚风膜透析器 (膜面积1.3 m2) 及德国4008B血液透析机, 加上碳酸氢盐透析液, 将血液透析器、血液灌流器串联行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的皮肤瘙痒评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尿毒症皮肤瘙痒病人容易有悲观、焦躁的情绪出现, 常常缺少睡眠, 精神不振。同时, 由于对灌流缺少认识而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2]。治疗前, 医护人员应向病人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 包括治疗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 也可以让病人和康复的病人进行沟通, 减轻病人的疑虑, 树立病人的信心, 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由于治疗需要连接大量的管路, 病人很容易被感染。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管道要严格消毒后才能与动脉、静脉连接, 以无菌纱布覆盖, 注意紧密连接, 保持血路密封无菌, 同时还要防止管道折叠[3]。

2.3 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

由于HP/HD联合治疗体外循环的血容量大, 血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血流量50 mL/min为起点, 观察脉搏、心率和血压, 10 min内提高至100 mL/min, 若血压稳定, 可提高至200 mL/min~250 mL/min, 过程中若血压下降, 可以使泵速减慢, 停止补液、超滤, 如果必要使用升压药。

2.4 加强巡视, 防止凝血

随时观察HP/HD治疗中灌流器和透析器的情况, 若透析器、灌流器中跨膜压、静脉压升高, 血液的颜色变深, 警报响时, 要注意是否是滤器凝血。维持充足血流量及稳定的血压[4]。密切注意机器的转动, 防止血液停滞导致凝血。每半小时到1 h记录生命体征1次, 还有各项监测数据, 同时密切注意病人穿刺部位有无外渗、血肿, 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做出准确处理, 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2.5 生活护理

HP/HD治疗过程中病人流失了大量维生素、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 因此要注意加强病人全面营养。指导病人及其家属遵医嘱进行合理饮食, 调整饮食结构, 制订健康食谱, 鼓励病人进食优质蛋白, 高热量、高钙低磷、低钾、低脂低盐饮食, 除此之外, 注意作息规律, 适当锻炼身体, 保证充足的休息。

3 结果

本组病人60例, 经过血液灌流5次或6次后, 42例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 18例明显有改善,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过敏、凝血等不良反应。

4 讨论

皮肤瘙痒时病人难以安然入眠, 影响情绪和生活。引起尿毒症瘙痒的可能因素有很多, 确切的病因还不太清楚。虽然治疗方法不计其数, 但大多缺少医学根据[5]。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病人症状有明显缓解, 再加上精心全面的护理, 使病人的痛苦减轻, 提高了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不过, 想要提高多数病人的生活质量, 还需要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关玉珍.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J].中国血液净化, 2006 (3) :85.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35-436.

[3]段晓峰, 王开颜.尿毒症病人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净化, 2003, 2 (12) :669-671.

[4]王成, 娄探奇.常用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 (1) :61.

尿毒症瘙痒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本院的90例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低通量透析组) 45例和观察组 (高通量透析组) 45例。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 男性25例, 女性20例, 年龄44~69岁, 平均年龄 (58.5±7.5) 岁, 透析时间1.0~11.5年, 平均时间 (5.7±0.8) 年。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 男性26例, 女性19例, 年龄44~70岁, 平均年龄 (58.7±7.3) 岁, 透析时间1.0~11.8年, 平均时间 (5.8±0.7) 年。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及透析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其中对照组以低通量透析进行治疗, 观察组则以高通量透析治疗, 其以1.4 m2的表面积, 而超滤系数分别为10和52.0 m L/ (h·mm Hg) 的合成膜透析器进行透析治疗。每次透析治疗4 h, 而每周透析治疗3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进行评估。主要为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及皮肤瘙痒情况进行分别比较。

1.2.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 主要是相关知识的宣教, 及针对患者的问题进行个性化处理。皮肤瘙痒: (1) 轻度皮肤瘙痒者以温和的肥皂和沐浴液进行皮肤清洗后涂润肤剂, 指导患者修剪指甲, 防止皮肤瘙痒时抓破皮肤。 (2) 中、重度皮肤瘙痒者嘱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勤换内衣内裤, 防止皮肤感染发生。 (3) 注意调整饮食, 减少磷的摄入避免进含磷高的食物如牛肉、坚果、动物内脏、鱼子等。睡眠: (1) 重度失眠者嘱患者白天勿睡觉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做头部按摩, 睡前躺在床上读书报, 促进入睡。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日给自己定点睡眠, 防止不良因素刺激过度兴奋影响睡眠。

1.3 评价标准:

(1) 睡眠质量以AI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其中包括8个睡眠质量相关指标, 8个指标总分在3分及以下为无睡眠障碍, 4~5分为可能存在一定睡眠问题, 6分及以上表示存在失眠方面的问题[3]。 (2) 皮肤瘙痒:以患者存在明显的痒感, 持续抓挠, 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等为重度皮肤瘙痒, 以患者存在明显痒感, 伴有一定程度的抓痕, 但未达到严重影响日常状态的程度为中度皮肤瘙痒, 以患者存在一定的痒感, 但是未对日常状态无影响为轻度瘙痒[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为年龄及透析时间, 计数资料为男女比例、睡眠质量及皮肤瘙痒情况, 其分别采用软件包SPSS16.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AIS评分中3分及以下者2例, 占4.44%, 4~5分者25例, 占55.56%, 6分及以上者18例, 占40.00%;观察组患者中3分及以下者2例, 占4.44%, 4~5分者24例, 占53.33%, 6分及以上者19例, 占42.22%。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AIS评分中3分及以下者15例, 占33.33%, 4~5分者18例, 占40.00%, 6分及以上者12例, 占26.67%;观察组患者中3分及以下者25例, 占55.56%, 4~5分者12例, 占26.67%, 6分及以上者8例, 占17.78%。干预前两组患者3分及以下者比例无明显差异, P>0.05, 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3分及以下者比例高于对照组,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皮肤瘙痒情况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患者中无瘙痒者0例, 占0.00%, 轻度瘙痒者4例, 占8.89%, 中度瘙痒者25例, 占55.56%, 重度瘙痒者16例, 占35.56%;观察组患者中无瘙痒者0例, 占0.00%, 轻度瘙痒者4例, 占8.89%, 中度瘙痒者24例, 占53.33%, 重度瘙痒者17例, 占37.78%。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中无瘙痒者11例, 占24.44%, 轻度瘙痒者20例, 占44.44%, 中度瘙痒者10例, 占22.22%, 重度瘙痒者4例, 占8.89%;观察组患者中无瘙痒者24例, 占53.33%, 轻度瘙痒者12例, 占26.67%, 中度瘙痒者8例, 占17.78%, 重度瘙痒者1例, 占2.22%。干预前两组患者中无瘙痒者比例均为0.00%, 无明显差异, 而干预后观察组无瘙痒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较多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等情况, 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尤其是重度皮肤瘙痒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影响更大, 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 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皮肤瘙痒及睡眠质量方面的干预极为必要。临床中近年来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多, 其中关于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的相关干预效果研究并不少见, 但是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 且较多研究认为护理是对其影响较大的方面, 故对护理方面的细致干预也极为必要。本文中我们即就高通量透析对改善尿毒症患者睡眠、皮肤瘙痒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并探讨其护理方法, 结果显示, 高通量透析治疗的患者其睡眠质量及皮肤瘙痒情况改善更为明显, 且配合细致的针对性护理对于配合治疗护理也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高通量透析对改善尿毒症患者睡眠、皮肤瘙痒的效果较好, 配合以针对性的护理受到广泛肯定。

摘要: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对改善尿毒症患者睡眠、皮肤瘙痒的效果, 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本院的90例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低通量透析组) 45例和观察组 (高通量透析组) 45例, 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及皮肤瘙痒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 同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及皮肤瘙痒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P均<0.05, 且两组患者均对护理满意。结论 高通量透析对改善尿毒症患者睡眠、皮肤瘙痒的效果较好, 配合以针对性的护理受到广泛肯定。

关键词:高通量透析,低通量透析,尿毒症,睡眠质量,皮肤瘙痒,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凌琳, 周采平, 齐永扎, 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4, 36 (13) :1973-1975.

[2]鲁振强, 吴兴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5) :141-142.

[3]Susel J, Batycka-Baran A, Reich A, et al.Uraemic pruritus marked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J].Acta Derm Venereol, 2014, 94 (3) :276-281.

上一篇:元认知与高职英语写作下一篇:茶黄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