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流资源服务平台

2024-06-18

综合物流资源服务平台(精选十篇)

综合物流资源服务平台 篇1

伴随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 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作为物流信息化其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内容,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的开放、共享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物流资源整合、集约等利好, 获得业界的重视。而经过数年的推广和发展,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日前, 在商务部与国家标准委印发的《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 (下文简称《行动计划》) 通知中,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推广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再度被提上议程。《行动计划》指出要从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和服务规范入手, 增强平台服务功能, 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有利于物流信息的互通互联和共享, 能够实现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乃至更广范围内物流信息的有效衔接。”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解决传统物流资源零散、交易环节闭塞, 以及解决信息集聚度不高的“信息孤岛”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企业、行业乃至政府部门的重视, 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商务部与国标委这次把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将有利于解决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发展和推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加速其发展。”恽绵说。

全面铺开

11月21日, 由徐州市现代物流与产业服务协会牵头成立的淮海经济区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该平台涵盖了网络直报、车辆动态监管、公铁水联运、金融物流、城市配送、广货北上、电商交易等综合性功能, 服务的范围覆盖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作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将打造三个服务网络:与公安、交通等道路运输车辆主管部门对接, 实现对内对外的信息共享、车辆动态监管以及物流实名制管理的智慧交通服务网;以银行为主导、物流企业参与的金融管理服务中心, 为各类企业提供“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的金融物流服务;通过标准化的系统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搭建城市配送网络。

今年8月, 唐山打造了首家城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物流唐山”, 面向企业、个人、政府、协会四类用户, 提供企业展厅、物流资源信息发布、物流资源需求发布、物流资源供需信息智能分析匹配、价值信息短信推送等功能服务, 可为企业用户降低2至5个百分点成本, 有效提升利润率3%到5%。目前该平台已积累1万余家会员企业, 实现了对唐山各县 (市) 区的全面覆盖, 会员数量每月以10%的速率增长。同时, “物流唐山”城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是此次《行动计划》第一批重点推进企业和平台名单中的一员。

当前,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铺开, 其中既有政府主导成立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也有行业与企业主导建设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而在今年10月, 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年) , 指出要整合现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资源, 形成跨行业和区域的智能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电子口岸和大宗商品交易等平台建设, 促进各类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 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以统一物品编码体系为依托, 建设衔接企业、消费者与政府部门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物流信息标准查询、对接服务。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 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等已有平台, 开展物流信息化国际合作。这标志着物流信息平台工程被正式纳入国家物流发展规划。

落地成关键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发展很快、很广泛, 但是在建设标准和信息共享、互通互联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恽绵指出, 由于对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认识和定位不同, 导致了各类平台间缺乏必要的业务交集, 无法实现业务和功能上的有效衔接, 难以在跨区域范围内形成统一、完善的功能体系, 直接影响了各地平台之间的协作, 阻碍了总体服务能力的提升。

对此, 明伦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惠良同样认为, 当前很多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除风格、内容有一定的区别外, 基本特征都是信息发布, 属于媒体型平台。业界专家也分析指出,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互通互联是一种趋势, 而相关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广泛应用是实现平台间互联互通的基础。各类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只有参照一定的标准, 如功能设置、数据采集、存储、应用、交换等标准开展规划、设计和建设, 才能确保各平台之间实现联通, 否则就会导致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而不连、连而不通”, 直接影响了平台各项工作的开展。

“《行动计划》指出要统一平台的技术接口标准, 完善操作流程及服务规范等, 实现可公开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就是针对目前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标准不统一提出的。”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室副所长汪鸣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各类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由于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差异, 在核心建设上各不相同, 例如有以车货交易信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 也有以政务服务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因此, 在建设标准上统一有利于实现这些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但有一点需要注意, 就是这些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互通互联, 其共享的信息是可公开的部分, 这一点在《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来了。这是因为企业有企业的商业机密, 从企业商业运作层面而言, 对信息的传送和接收是有选择性的, 我们应尊重企业的选择。所以这一前提也决定了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信息的传递、共享也应该是有选择性的, 不是无限的。”汪鸣说。

综合物流资源服务平台 篇2

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与构建研究

将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分为微观(企业)和宏观(区域)两个层次构建.着重从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角度,分析研究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和政府等方面对区域物流信息的需求及特点,探讨区域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信息平台功能与结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行与构建模式,进而提出构筑区域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思路和运作模式.

作 者:董千里 袁毅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西安,710064刊 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年,卷(期):2(1)分类号:N945.1关键词:区域物流 第三方物流 信息平台

综合物流资源服务平台 篇3

【关键词】物流源资源;协同服务

1.物流资源优化管理问题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物流资料优化管理主要从物流管理体系和物流功能体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协同角度出发,提高物流资源配置的研究较少。归纳为(1)实施供应链管理,完善电子商务中协同化物流的战略突破口,以客户服务为中心,重新整合物流企业,构建专业化系统,实现协同物流发展。(2)从物流组织的协同性、物流功能的协同性、物流手段的与电子商务协同性探讨物流资源管理。(3)物流企业协同方式、益处、障碍有关论述等。缺乏全面整体的分析,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过于简单。

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趋于明显,产品供应链延伸得越来越长,客观造就物流所涉及到的环节、因素越来越多。当一个物流订单发生,往往要经过取货、仓储、配货、运输、分流、中转等环节。这些物流活动的发生,往往要多个企业参与其中。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在物流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管理理念落后;物流流通渠道不畅,企业分割严重,资源浪费巨大;企业各自为政,服务功能不全,效率低下等。

结合我国物当前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服务关键技术是符合我国实情的物流管理方案。

2.协同服务理论体系

2.1协同服务概述

2.1.1协同服务的内容

协同物流( CollaborativeLogistics)是指不同物流企业间相互协作共同组建物流体系, 并实现物流信息及资源共享,以提高利润和绩效。面对以网络、信息、技术、全球化为特征经济时代,物流企业不但要整合内部资源,还要考虑与外部衔接,建立基于“客户服务”理念,形成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实现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四流合一。通过改变物流方式、物化,并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

2.1.2协同服务的特点

物流是复合型服务产业,融合了仓储、运输、贷代、信息管理等。物流协同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协同服务围绕客户的需求,打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边界,不同地方的企业通过协同服务,提高服务的效率,降低服务的成本。

(2)产品链中的“产—供—销”合作伙伴, 甚至同行企业之间,围绕共同市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赢”发展模式。

(3)协同服务推行循序渐进,从局部到整体,最终实现全球范围内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产品供应链。

2.1.3协同服务的基本思想

(1)协同服务成员企业要求在经营决策、企业文化、组织规模等方面相接近或协调。

(2)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协同企业要自觉保护商业秘密,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商机泄漏。

(3)成功的协同合作关系建立在合理的利益分配基础上。

(4)协同服务质量与成本决定绩效水平的高低。

2.2协同理论体系结构的构造

2.2.1过程概念

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企业的协同服务过程就是把相应的人、财、物、方法、规程等进行集成,经过协同管理,从而产生理想的结果。协同过程可归纳为下图。

2.2.2理论方法

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都存在协同作用。20世纪70年代Hermann Haken创立的协同学主要研究系统由无序转变为有序,经过某种方式的合作,从而产生一定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H.Igor Ansoff在《公司战略》中,认为协同效应是一种联合效应,企业协同创造效果大于各自独立创造效果。后来HiroyukiItami把协同区分为“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认为协同可以发挥资源最大效能。

MaikL.Sirower主张协同效应应该放置在竞争环境中,公司合并后的利益大于合并前各公司的利益。

ManteR.Moss坚持多元化公司存在的理由是为了获得协同效应。Bartlett C.AandGhoshalS认为,通过资源共享,公司拥有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大价值。

物流活动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采购管理等环节,每个环节又可以分成若干子系统;物流活动涉及到供应、生产、销售等范围,一项物流活动开展,导致地域跨度大,时间幅度长;另外物流系统静态性差、动态性强,通过开展协同服务,能够使各功能环节有效地工作,实现物流活动合理化,创造理想的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

2.2.3技术支持

协同技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随之产生的。协同技术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围绕“产—供—销”过程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技术与服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协同技术支持包括“软件”与“硬件”,“软件”以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主,“硬件”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经过“软件”与“硬件”驱动,将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形成高效率的供需网,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资源整合,达到协同企业共赢的目的。

3.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体系构建

3.1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持续发展的演变规律与外部动力

我国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受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管理模式的影响,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规模较小,没法实现规模效益,高效的“产—供—销”网络基本没法形成。物流企业注重短期利益,相互竞争,难以实现企业总体利益最大化。物流企业注重内部资源整合,忽视外部资源整合,缺乏动态适应性。物流企业之间信息分离,使企业无法实现高效率的物流作业。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卖方市场已转变买方市场,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以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协同服务可有效地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要注意,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服务并不是泛泛而谈的,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技术,以企业的组织、制度、文化、技术等作为保证。

3.2物流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的物流环节构成与内容分析

协同物流是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发展,是适应多变经济环境服务模式。它的范围包括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实施物流协同服务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供应商与分销商,还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的分销商。

3.3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的运行模式

3.4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实现的途径

3.4.1建立物流信息平台

协同物流是建立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的,信息平台是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的重要手段。

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信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使用信息有如下特点:作业层面信息应用普高,管理层面信息共享缺乏,决策层面信息共享机密,企业注重内部信息共享,忽视外部信息共享。信息的使用停留在层面上,致使供应链上的企业相互独立,资源无法达到最好的利用,物流协同服务流于形式。

因而,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势在必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国家与企业协同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初期,成本投入大,收益小,国家起主导作用,企业积极参与;随着物流信息平台渐渐发挥作用,企业起主导作用,国家加强引导。国家与企业协同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2)企业加强组织、领导。相应设施到位,责任到人,制度健全。

(3)成员企业严格时效,及时把相关信息上传,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4)公平公正的利润分配制度,促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健康发展。

3.4.2商务平台协同

协同服务商务平台把企业管理内延伸到参与协同服务的所有企业,企业通过商务平台完成各项活动。通过协同商务平台,成员企业将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集中到平台上,平台以统一的界面将信息反馈到用户,实现协同企业之间信息的无逢连接。

3.4.3“产-供-销”协同

“产-供-销”包括生产、供应、销售,是供应链的一种。它是以市场导向,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合理安排生产,与消费者建立互动关系是成功关键。

“产-供-销”协同管理要抓住以下几点:

(1)围绕“产-供-销”流程,建立协同团队。

(2)协同管理从目标出发,建立具体的KPI指标。

(3)做好预算,形成统一、集成、联动的计划。

(4)所有部门、外部相关企业共享统一信息平台。

3.4.4核心企业供应链协同

我国物流企业习惯采用“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资源管理浪费严重,效益低。随着产品更新换加剧,产品周期缩短,企业面临更多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合作伙伴身上,通过建立供应链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逐渐形成。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功能体现在:创造新价值,控制竞争环境下的关键业务,协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转。核心企业成为供应链的控制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

现代市场环境下,基于核心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能较好地整合供应链的资源,实现供应链的优化管理。但是供应链管理绩效高低决定于协同的紧密程度。开展核心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要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

(1)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

(2)供应链企业之间信任监督。

(3)供应链企业之间协调激励。

4.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关键技术

4.1协同管理的信息共享

经验告诉我们,物流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信息扭曲,“牛鞭”作用放大,企业经营成本高,没法实现资源优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一体化成为可能。条码能存放大量产品信息,条码识别技术瞬间完成信息采集,EDI促进了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发展,POS让企业拿到第一手销售信息,电子商务使企业获得详尽的需求信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点,运用协同机制加强管理,促进物流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优化,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4.2协同管理的成本协调

传统物流企业各自为政,成本管理以企业内部人、财、物为主,难以实现资源优化管理。开展协同管理,企业要放眼于整个“产品链”,围绕产品的研发、供应、生产、销售及售后展开,以更好地利用协同企业的资源,发挥规模优势。

协同成本管理的建议如下:

(1)根据市场需求,改进现有产品设计,优化产品流程,整合协同企业的资源。

(2)加强协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好围绕“产品链”的成本规划管理。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协同技术特点、生产流程认识,做到全员参与。

(4)制订关键绩效指标,避免有质量问题产品进入流通,通过质量控制协同成本。

4.3协同管理的时间管理

在市场瞬间万变的今天,企业能否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第一时间调整生产与供应,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不言而喻,完成一项物流活动的时间越长,造成的资源浪费越大,成本越高。开展协同管理,加强时间管理可分五步走:

第一步:规划作业过程。

第二步:找出时间浪费的关键。

第三步:总结时间学浪费的原因。

第四步:定额工作环节时间。

第五步:工作环节时间具体化。

4.4协同管理的利润分配

协同管理,既要考虑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又要考虑到个体利益的合理性,其中利润分配,是利益管理管理的核心。利润分配是否公平、公正、合理,直接影响到协同存在与否。协同利润分配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分配的合法性。

(2)利润分配注重权利对等。

(3)利润分配突显公平、公正、公开。

(4)利润分配兼顾长、短期利润。

(5)利润分配的激励性。

5.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效能

5.1实施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分析

作为不同经济利益实体,物流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物流企业之间自然产生对抗行为,资源难以实现优化管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物流企业间的协同管理日益凸显。

运用协同管理优化物流企业资源,要求成员之间对立“共赢”意识,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优化整体利益为奋斗目标,加强协同企业成员之间联系,借助协同成员的优势,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从而实现整体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5.2应用效果分析

协同管理是物流企业有效利用资源的一种方式,通常理解为“1+1>2”,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资源共享,有利于优化资源管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市场份;企业之间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企业实现规模优势,分散风险。

6.总结与展望

6.1全文总结

本课题从物流企业协同服务关键因素出发,以物流市场集中度分散、物流资源整合度低、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落后、资源共享服务欠缺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物流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利用物流信息技术,通过多企业、多结构、多业务的信息整合,搭建物流企业信息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加强协同管理,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

6.2研究前景与展望

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约束下,物流资源的割据、分散与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发展,利用协同服务关键技术优化物流资源配置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下一阶段,我们将针对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探索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服务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的报告,加强对物流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景峰,王刚,问晓先等.面向服务架构下协同制造服务链构建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3):281-287.

[2]曾明,杨扬,王元卓等.协同服务模型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5):660-666.

[3]李淑玲,吕高燕.物流网络协同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J].物流技术,2011,(6):62-70.

[4]舒辉,何旭兰.集成化物流的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广州: 科技管理研究,2008,(9).

向物流综合服务迈进 篇4

不久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我国物流运行情况显示, 2013年1~11月全国运输费用4.4万亿元, 同比增长9.2%, 其中铁路运输费用同比增长14.4%。毋庸置疑, 铁路运输作为货物运输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物流体系运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2013年6月15日, 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 推动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 实现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变。这次铁路货运组织改革主要有四方面重要内容: “一是改革货运受理方式, 简化网上受理流程;二是改革运输组织方式, 全面实行实货运输;三是清理规范货运收费;四是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明确了最大限度方便客户、运输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完善铁路货运营销体系以及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等要求。”

铁路货改以拥抱市场的姿态, 朝着现代物流的目标推进, 必然要发展成为系统化和网络化, 信息化和电子化, 服务社会化、反应快速化和柔性化的物流中坚力量, 对于提高我国物流效率,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大有裨益。尤其是长久以来依赖铁路运输的大宗生产资料的运输, 会更加流畅并且运输成本也会有下降的趋势, 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条的生产成本也将下降, 这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

综合物流资源服务平台 篇5

【关键词】现代物流;人力资源;指标体系

0.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全球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但是我国物流业却逆势增长,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之一,现代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进行快速战略扩张,随之而来的便是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加大,原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地域范围广、人员数量众多,组织结构复杂。因此,在与传统物流企业运营要素比试之中, 人力资源质量高低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科学与否就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无疑能够为企业的这一战略目标的达成提供强大动力,帮助现代物流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取得战略制高点。

1.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描述

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描述。

现代物流企业作为一个兼具知识、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的服务行业,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但是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总体状况并不乐观,主要变化表现在几个方面。

1.1物流企业人力资源量上不足

我们物流行业现在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物流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公司员工是物流公司的主要资产。但是,我国物流企业整体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且现代物流企业从事业务涉及面广,业务活动繁多,工作时间不确定性大,人员层次多,对人才需求量大。从业人员的待遇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再加上现有的人才自主择业、自主流动政策,一般技术人才都不愿意进入物流行业,甚至出现本行业专业人才外流的现象。物流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思想观念一直比较落后,自身发展的意识淡薄,忽视对人才的引进,因而长期得不到人才的补充,使得整个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和高端知识型人才匮乏的现状。

1.2人员组织结构不合理

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不仅需要进行简单重复工作的体力劳动者,也需要有进行复杂工作处理的脑力劳动者。主要体现在以需求众多不同岗位的要求上,例如,既有多层次化从搬运、仓储、单据整理、运输等等简单体力操作;也需要能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各种仓储和运输业务,深知物流运作规律,制定物流规划方案、 物流软件开发等复杂脑力劳动,它容纳着多层次的专业人才职种,由于企业招聘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国内很多物流企业人员组织结构不合理。

1.3后期培养力度不够,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

我国物流人力资源开发刚刚起步,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而且物流企业的职业教育也较贫乏,短期培训仍是目前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主要方式。 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突出表现为企业在人才管理上视员工为蜡烛,不停地燃烧直至其退出社会舞台;而现代人才管理把人才看作资源,人好比蓄电池,需要不断对其充电,他也才能不断放电。据了解,目前还有相当多的物流从业人员对现代物流概念缺乏深刻理解和完整认识,很多人仍然持有物流就是“物资流通”,或物流就是“储运”的错误观点。这些都反映出许多企业缺乏对员工后期知识培训和再教育的必要人力资源投入。

1.4人才流失严重

员工流动包括自愿流动和非自愿流动,其中非自愿流动原因大多是被企业解雇或被迫辞职,而自愿流动则是出自员工个人的原因。不论是什么原因员工流动都会给企业带一定的影响,根据调查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责设计不合理、负担过重,难以承受延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超时或超强度劳动问题,对基层员工是按量计酬增加工资为最有效的方法,而加班工资过长时间发放,严重挫伤基层员工积极性

(2)处罚严重、工作压力大。从管理状态上看大致两种状况:一种太缺乏有效管理,另一种则是制度化管理。缺乏制度的企业处罚是随机的,制度健全的企业,其制度条款往往处罚多于奖励。

(3)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一般来说,应聘者到企业工作,最初动机是获得较高薪金,但工作稳定后,就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和前途问题。作为公司员工,其职业发展的途径,通常是从低级岗位或职务向高级岗位或职务升迁,从简单工作向复杂工作过渡,或从不喜爱的工作岗位到喜爱岗位等。如果员工发现在公司无法实现其职业计划目标,其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单位。

2.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初始指标体系的构建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基于对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并同时注意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且参照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企业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国内赵明曙教授的“人力资源指数”和张国初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定量测度与评价指标,上海交大系统工程研究所高宏的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西南民族学院朱文的企业总体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外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会1994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标体系、美国 “人力资源关键指标”。以上指标体系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但是总体来讲,构成了完整全面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指标体系。我们遵循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评价原则,本着指标体系选取和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2.1客观性原则

评价目的是为了分析,因此评价的质量影响着分析的正确性,所以必须弄清物流业评价指标是否全面、正确、可靠,并注意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

2.2可行性原则

在保证实现物流业人力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整体评价方案的设计要有对比性,避免强行把不相关联或关联度太低的指标纳入其中,并考虑到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

2.3系统性原则

物流业人力资源评价指标要包括物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可能涉及的一切的方面,但是又不能过于繁杂,否则散失课操作性,而且数据间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现象。

2.4国际性原则

构建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必须放眼世界与国际同步。我们在设置指标时,既要联系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水平,更要参照国际相应的技术标准,遵循国际惯例以更好的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并为经济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结论

鉴于我国物流行业处在行业发展初期,一个科学且系统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必定会对国内物业企业的告诉发展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碧琳,李涛.基于网络联盟环境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网络组织效率的关系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36-43.

[2]余东华,芮明杰.基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知识流动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4):11-16.

[3]罗仲伟,罗美娟.网络组织对层级组织的替代[J].中国工业经济,2001(6):23-30.

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篇6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商贸企业转型而来, 企业业务单一, 难以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多数物流企业的竞争不是体现在服务上, 而是价格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国外物流企业不断涌入, 物流企业的竞争会很快由价格竞争向服务质量竞争转化, 而服务质量评价能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优化和决策提供依据。

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质量, 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判取决于他们预期的服务水平同实际所感受到的服务水平的对比。由于服务的无形性, 服务质量比有形产品的质量难以量化, 也就更加难以进行客观评价。目前, 针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 多是借鉴其他服务业的做法, 计算过程需要用到高深的数学知识, 评价比较复杂繁琐, 可操作性差, 给实际应用增加了一定难度。本文以某物流公司服务质量评价为例, 给出了一种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定量指标标准化, 并且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简单易行, 便于物流企业采用。

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建立指标体系是基础也是关键, 应以顾客作为指标体系设计的核心, 以服务实现过程作为体系建立的主线。指标体系既要涵盖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 又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本文在走访多家物流公司, 充分听取物流经理意见, 并整理以往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指标后, 从企业应用方便、实用这一大前提出发, 建立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中包含Ⅰ级指标、Ⅱ级指标和Ⅲ级指标。

确定指标权重

各指标对于总目标来说, 其影响大小和重要程度是不同的。为了体现各级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在指标体系确定后, 对各级各指标应按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 具体权重的确定采用专家评判法。我们选取的专家既有物流公司经理也有高校从事物流教学与研究的学者, 并且考虑不同专家对评价内容的熟悉程度的差异, 最后对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 处理结果见表2。

服务质量评价

由于服务质量的特殊性, 指标体系中既包含定量指标, 也存在着许多无法准确量化的指标。在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 应首先使得难以定量的指标尽可能定量化, 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的影响, 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为此, 我们从Ⅲ级指标入手, 将12项Ⅲ级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 并对两类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最后进行两级指标加权。

Ⅲ级指标评价

对7项定性指标 (订单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反馈及时性、紧急订单处理效率、一般订单处理效率、顾客满意、接答电话、增值服务) , 进行定量化处理。设计顾客满意调查问卷 (具体内容略) , 调查问卷共有7项, 分别代表7项定性指标。对公司顾客进行问卷调查, 剔出不符合规定的问卷, 并随机抽取1 0 0份有效问卷。对问卷进行统计, 每指标项总分为100分 (每份答卷占1分) , 评价实行扣分制, 选B扣1分, 选A不扣分。100分减去100份问卷中某指标选B的份数, 即为该指标项得分。

5项定量指标评价。在指标体系中, 各定量指标间由于在内容、量纲及取值优劣标准等方面均有不同, 因此也无法直接进行评价, 必须首先进行标准化处理, 即把各种定量指标值转化为相对统一的尺度。标准化的方法就是将本来没有可比性的指标值与其标准值相对比形成比率, 消除量纲影响。有些是正指标值 (如准时交货率) 越大越好, 有些是负指标值 (如货损率) 越小越好。对5项定量指标 (货损赔偿率、货损率、准时交货率、帐货相符率、货物收发准确率) 评价采用百分五进制。评价依据表1所示的评分标准进行。

Ⅱ级与Ⅰ级指标评价

从Ⅲ级指标开始, 依次将Ⅲ级指标与Ⅱ级指标评价结果分别加权, 最终得到公司的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下面以某物流公司年度服务质量评价为例对本文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对7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发放顾客满意调查问卷, 对顾客满意进行调查, 并随机抽取100份有效问卷, 每项指标总分为100分, 分别统计7向定性指标选B的问卷数, 100分减去100份问卷中选B的问卷数, 即为该项得分。

例如, 调查问卷中:“1.您认为订单信息准确吗?A准确B不准确”, 100份有效问卷中有24份选B, 则“订单信息的准确性”得分为100-24=76, 其余类推。

对5项定量指标进行评价。公司的货损赔偿率实际为1.3%, 根据表2的评分标准, 货损赔偿率得分为85分, 其余类推 (见表2) 。

将12项Ⅲ级指标的评分值分别加权, 得到5项Ⅱ级指标的分数。例如, Ⅱ级指标“可靠性”共有3个Ⅲ级指标, 分别为“准时交货率、账货相符率、货物收发准确率”, 它们在“可靠性”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0.59、0.28、0.13, 所以, Ⅱ级指标“可靠性”的分数为:80×0.59+90×0.28+85×0.13=83.45。

将5项Ⅱ级指标的分数分别加权得到Ⅰ级指标, 即综合服务质量分值79.021。

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建设研究 篇7

一、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体系结构

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依据社会需要,集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根据物流自动化的原则,包括三个层面上的内容,硬件支持层、功能层和应用层,该实验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1. 应用层。

应用层是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的最高层,教师,实验员,学生或员工可以通过这个界面直接进行物流各环节的实验处理,真正实验物流产品的管理,分流,货物的跟踪等业务性实验。

2. 功能层。

功能层是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的中间层,实现综合物流管理系统的各项具体功能,实现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对接,真正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与物流过程的交换。该层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物料追踪,物流分析,工艺路线,仓库管理,质检管理,条码设计,仓储管理,生产库存,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业务预测,客户管理和商务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帮助学习学习物流过程和生产过程。

3. 支持层。

支持层是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的最底层,通过计算机系统来维护和支持物流系统下正常动作。该层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从生产库存到仓储管理到第三方物流的各项功能,通过信息交换或数据共享,加强对货物的追踪和运输,有效管理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二、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的构建

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包括了生产物流管理子系统、仓储物流系统和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相辅相成,涵盖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整个环节。

1. 生产物流管理系统。

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是货物生产制造加工环节的纽带,通过该子系统实现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输送、装卸、出库/入库等任务。该子系统包括产品加工区,该区域由工位工作台,运送小车,机器人,转角设备,生产物流线等设备,另一个是产品装配区,该区域由工位工作台,流水装配物流线。该生产物流管理子系统实现生产、装配物流教学环境,让学生熟悉货物的生产,装配的真实过程。

2. 仓储物流系统。

仓储物流系统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中心,通过电子标签拣选配货,实现仪仓储管理和物流运输等功能。仓储物流系统由立体仓库、堆垛机、出货台/入货台、出库输送链/入库输送链和转角机构等基本设备组成。堆垛机实现零件、半成品及成品的摆放。仓储中心的立体仓库实现企业内部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系统的接口,为第三方物流的一部分与拣货专用输送链、流通加工工作台、射频标签管理系统、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条码识别器等其他设备服务,实现真实的仓储物流管理,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真实的仓储物流环境。

3. 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

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承担生产过程向流通过程的转换,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包括第供应商工作站、零售商工作站、客户服务工作站、销售工作站和仓储配送中心,及其它物流输送设备,通过真实的第三方物流设备与软件实现实践实战教学。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包括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业务预测,客户管理和商务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三、结语

总之,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实验平台,通过构建一个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物流行业的真实环境。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融合现代物流技术,自动化过程控制技术,生产制造技术等,通过开设贴近现实物流实际的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先进的,完整的物流实践知识,为未来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传统的物流专业实验教学都在校内实验室进行,这种方式适合基础实验内容,不能满足真正社会需要。本文提出建立一个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形成一个集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实验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这种平台,接洽社会业务,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获得社会职业能力。经实验表明该实验平台可以为物流专业相关实验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利地促进物流专业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物流实验平台,物流专业,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远远.“三位一体”现代综合性物流实验平台建设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4):121-124.

综合物流资源服务平台 篇8

一、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功能要素与资源要求

现代物流服务业属于综合型的服务业, 涉及多种服务功能, 与众多资源有紧密的关联。按照通常的划分方法, 现代物流的服务功能主要包括运输配送、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等, 涵盖产业发展及供应链过程的多个方面, 涉及运输配送设施设备等硬件资源和物流技术、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等软件资源。在物流服务业实际运行过程中, 运输配送、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功能是运用最为广泛的, 成为现代物流服务业中的核心要素, 重中之重, 需要特别重视, 此类功能对于相应硬件、软件资源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功能要素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伴随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 市场及客户对于物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促使物流服务业必须不断强化设施设备方面的资源建设投入, 优化其物流硬件、软件资源, 不断提高满足市场及客户物流需求的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2]因而, 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功能要素要以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为导向, 在充分借鉴和吸收物流技术和物流知识发展的同时, 注重资源配置和优化, 提高物流服务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 以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为基础, 赢得更多的市场及客户的认可, 提高物流服务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才能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服务业的服务特征及其竞争力的体现

作为具有典型服务特征的现代物流业而言, 其具备了服务的重要特征:一是服务的无形性, 二是服务的异质性, 三是服务的易逝性, 四是服务在生产与消费方面的同时性。上述特征是服务业的重要表现, 也是现代物流服务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 需要特别予以关注和重视。

1、物流服务的无形性与现代物流服务业竞争力。

现代物流是为市场及客户提供与之要求的物流服务, 与制造业及工业产品相比较, 物流服务是无形的, 无法以具体的实物形态加以展现的。物流服务的无形性就决定其所要表现的产品难以用通常有形产品的衡量方法, 而是更多地取决于物流服务的功能是否健全、物流效率的高低, 以及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因而, 现代物流服务业的竞争力并非有形产品的比较和抗衡, 而是无形服务之间的竞争, 更多地是物流服务提供所获得声誉的竞争。现代物流服务业的竞争力是无形的竞争力, 是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等无形产品所体现出来的市场竞争力。根据物流服务的无形性特征, 现代物流服务业需要着力于强化物流服务的建设, 提升物流资源状况和水平, 促进其为市场及客户物流需求匹配能力的增强, 进而获得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2、物流服务的异质性与现代物流服务业竞争力。

物流服务的异质性决定现代物流服务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很难对产品进行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同时物流服务会受到环境、技术、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提供类似物流服务所产生的效用会有产生较大的差异, 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市场及客户的效用和满意程度。[4]物流服务的异质性导致物流服务在提供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波动。现代物流服务业的经营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物流服务异质性的存在, 强化物流服务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物流服务异质性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以资源优化为基础, 提高物流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 提升市场及客户的满意度。因而, 现代物流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把握物流服务的异质性特征,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不断提高对外在因素的反映能力, 增强市场的敏锐性, 并且能够及时地做出调整和应对, 化解异质性的影响, 提高市场及客户的效用水平和满意度, 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物流服务的易逝性与现代物流服务业竞争力。

物流服务的易逝性主要体现在物流服务是不能像有形商品一样进行储存和保管的, 这就要求现代物流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 特别需要重视物流服务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高效运用。现代物流服务业是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 需要不断强化硬件、软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为市场及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不断提高物流服务与市场客户需求的对接, 减轻物流服务易逝性的影响和制约, 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水准, 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为现代物流服务业竞争力提升提供扎实的资源支持和帮助。现代物流服务业所体现出的物流服务易逝性的特征, 要求更加注重资源的及时利用和高效利用, 特别是在物流组织个体资源难以满足市场及客户的物流需求时, 需要寻求外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或者采用物流资源引进、外购等方式解决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 通过组织内外部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4、物流服务的生产消费同时性与现代物流服务业竞争力。

物流服务的生产过程即是其消费过程, 两者具有同时发生及作用的特点。在物流供应链环节中, 物流服务的生产环节输出相应的物流服务类资源产品, 同时在供应链的另一环节进行物流活动的资源消费, 是相继发生但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和过程, 具有十分重要的密切关联。物流服务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服务功能一方面为市场及客户提供相应服务的过程中, 体现了物流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这就要求现代物流服务业着眼于物流服务的资源基础优化, 改善资源水平, 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提高物流服务的提供能力, 体现出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响应水平, 获得市场及客户的认可, 从而提高现代物流服务业的竞争力。

三、现代物流服务业资源战略联盟平台构建及其竞争力提升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物流服务业竞争力, 是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综合竞争, 也是物流资源体现的能力的竞争。物流硬件、软件等资源是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由于市场及客户的物流需求不断变化, 要求不断增高, 使得提供物流服务的个体组织难以满足较高的物流需求, 物流资源不足导致物流服务功能欠缺, 从而影响和制约竞争力的提升。在现代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下, 现代物流服务的发展必须树立系统化思想, 强化拓展思维, 正视自身物流硬件、软件资源不足的缺陷, 多方位寻求优化物流资源基础的措施和途径, 从而改进物流组织个体的资源水平, 不断获得物流服务能力的增强, 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1、重视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能力外购。

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资源战略平台构建是以其系统资源为中心, 强化物流组织个体对于战略联盟平台整体资源的依靠性。物流资源战略联盟平台自身并非有形的资源平台结构, 而是组织之间以契约方式所形成的资源联盟。在物流战略资源联盟平台中, 物流组织个体因资源不足或短缺所需要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更为便利, 能力外购成为资源战略联盟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物流资源战略联盟平台中, 物流组织之间的相互协作更为紧密, 实现资源能力外购, 获得双赢和多赢的目的更为突出, 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导向, 注重战略联盟中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 即是对物流服务能力外购,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物流资源战略联盟平台中, 能力外购需求下物流组织之间的分工和合作要求更为突出, 在强化物流组织合作的过程中, 更要重视各个物流组织所擅长的功能, 强调物流服务能力的扬长避短, 通过有效的物流分工是为实现更佳的物流资源方面的合作, 从而提高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能力外购水平。

2、突出资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

物流资源战略联盟平台的实质就是利益共同体, 必须重视资源战略平台内部的协调合作, 具备团队合作竞争, 突出资源利益的共享, 强化利益共同体的合力建设。[5]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资源战略联盟平台, 以资源为核心, 强调物流组织之间的战略协作, 通过组织个体资源及力量的整合与共享, 实现战略联盟平台资源条件的整体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资源战略联盟是为了适应不断高涨的物流市场需求及物流服务要求, 以实现物流硬件、知识、技术、管理等资源的整合共享为目标, 提高物流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为资源利益共同体, 所达成的资源方面的长期互利协作关系, 是一种资源方面的契约式关系。

3、强化战略联盟平台中的知识信息资源共享。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知识资本和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必备前提和基础。知识信息资源属于软件资源, 与硬件资源相辅相成, 成为物流资源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资源战略联盟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作用下, 以优化资源基础平台, 强化资源水平为目标导向, 依据现代物流服务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知识信息资源, 强化知识资源互补, 优化信息资源共享, 以增强物流服务的核心能力, 提高知识信息资源在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物流战略联盟平台中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避免和减少物流活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良影响, 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 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物流资源战略联盟平台中, 合作各方可以充分利用整体平台构建所形成的优良的知识、信息资源, 相互学习先进的物流技术和成功的物流管理经验, 加强借鉴和吸收, 从而提高现代物流服务业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和掌握水平, 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秉镰, 林坦.制造业物流外包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9) .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3]Susanne Hertz, Monica Alfredsson.Strategic development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3, 32 (2) .

[4]C.K.Prahalad, Venkat Ramaswamy.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Co-Creating Unique Value with Customers[M].Boston, Massachusett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4, 156 (2) .

综合物流资源服务平台 篇9

(1)物流

物流,简单来说就是是指物品在运送的过程,物品的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包装、装卸、运输等环节,其中包括一系列的流转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加工就是物流需要做的。

(2)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指在物品流转的过程中对其一系列的环节进行处理的过程,物流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计划管理、信息管理、控制管理等等,通过这些管理,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物流的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

(3)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的是指能够提供或支持物流信息服务的网站,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过程中的效率,根据物流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种平台,一是主体自身运营的信息平台,另一种是第三方运营的信息平台,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的目的是为物流的供需提供信息,而在这过程中一般不会涉及物流的集体操作服务。

(4)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因为处理不了太多的事情,于是通过合同的方式将原本属于自己负责范畴之内的事交给其他的物流服务企业去办,两者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从而保证物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松懈,若第三方物流出现不负责任的行为,原企业有权力追究第三方物流的法律责任,这便是第三方物流。

(5)第四方物流

由于物流信息量之大,光靠第三方物流无法做到最好的组织整合,此时便要由第四方物流来对第三方物流安排之外的工作进行整合,既要保证物流的速度,同时又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性质进行,两方之间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相反是通过合作的手段来获得此能力。

2 Java 语言

目前市场上可以选购的应用开发产品有数十种,而其中比较受企业欢迎的便包括SNN公司的java,一些程序开发工具往往注重语言的弹性和执行的效率,另一些则偏重于可视化程序的开发,而java语言在这些要求中应运而生,以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分布式的安全结构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他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简单,相比于C的风格来看,java作了进一步的改进,C中那些容易引发错误的缺点java进行了进一步的处理,比如指针和内存管理便被java摒弃了,与此同时,java还提供了大量的类库。

(2)语言设计面向对象

Java可以说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这是java的一个重要也是特有的特点,此外,静态和动态风格的代码java也一并继承和重用。

(3)分布式结构

Java支持http和ftp等子库,所以这就赋予了java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直接打开并访问网络上的对象,方式如同访问本地文件系统一般。

(4)健全

Java对于检查程序在变异和运行是的错误非常重视,或者说致力于这一方面,java通过自己操纵内存的方式减少了内存出错的可能性。

(5)安全

Java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针和释放内存等C功能被删除,这样就避免了非法的内存操作这一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当java用来创建浏览器时其自身的语言功能和浏览器所提供的功能相结合会更安全。

(6)结构中立

Java的编译程序与其他应用程序不同,通过采用结构中立的文件格式,使java的应用更加方便。举个例子,只要具备java运行系统,就可以执行这种代码,同时,java源程序还通过被编译成一种高层次与机器无关的格式语言的方式在虚拟机器上运行。

(7)可移植性

Java的可移植性是java能够屹立与这一产业不倒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程序设计师们的精神指标。

(8)性能强大

Java可以将机器代码直接翻译成指令,包括在运行的时候,,SUN可以用直接解释器调用300000个过程翻译,这一过程时间仅需要一秒,这与CC的性能没什么两样。

(9)动态特征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发展是java的动态特性,程序可以动态的装入运行过程中,如此一来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这一特性是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无法达到的。

3 java 的物流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实现的可行性

(1)现如今,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空前扩大,服务水平也伴随着提升,物流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可谓是越来越好,但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物流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行业的供应链中信息传达的不及时、环节过多等问题都亟待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物流成本较高。

(2)从需求层面上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物流业的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撑,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物流业对于现代的管理信息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信息、第四方物流信息也应该不断完善。

(3)java的物流信息系统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自从物流产业迅速发展以来,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物流产业中的一大热门话题,建设和运行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企业也应运而生,java以物流信息网络为依据,包括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模块,能够做到有效的衔接。

(4)对于物流信息管理方面来讲,信息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为实现这一目标,业务系统采用B/S结构,这样一来信息的安全性便得到了保障,B/S结构能有效的保护服务器的数据库,尤其是在java这一程序出现后,B/S结构显得更方便、快捷了。

4 结束语

综合物流资源服务平台 篇10

关键词: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6.068

国土资源综合平台的建设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对国土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然后绘制图纸,以便于对国土的综合利用与管理。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将分散复杂的国土资源信息进行综合、科学的整理,有效的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土信息系统,更利于相关部门对国土信息的监管,为科学规范利用土地提供保障。

1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背景

国土资源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组成的实体。国土部门资源管理人员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国土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整理,有效的提高了对国土地管理和利用。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和互联网互相联通,打破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区域限制,使国土资源的管理深入到每一个管理环节和领域中。通过使用科技化手段,不仅提高了对国土资源的监管控制能力,而且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效能的同时,也完善了国土资源监管方法的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国土资源监管的科技化含量,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奠定基础。

2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的体系构建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以数据为依托,然后全面的对国土资源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规范、转换、集成等操作,最后输入到一个系统当中,形成中心化的数据管理系统。一般而言,国土资源数据主要分为专业数据、基础数据、管理数据三种。通过集成开发数据管理平台,然后运用该平台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质量检测、查询、浏览、入库等处理,该平台中的内容不仅可以为内部人员提供监管依据,同时也可以发布相关的数据为其他的应用服务。

3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的数据总体框架设计

3.1 数据的整理分析

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首先要收集现有的国土资源数据和相关资料,然后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对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处理,然后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精准、规范的数据库,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制作。在制作图像数据时首先要确定分界址点坐标和坐标值,然后根据矢量化之后的图形和坐标,推算出未知坐标。转换坐标之后将坐标、项目、批复文件等需要补全的信息,按照相关的规定和逻辑关系录入系统。按照不同的录入要求对各个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整理,对已知数据结构进行改造和管理,然后按照数据模型的相关要求建立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涉及数据库项目成果更新时,还应按照相关规定对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和核查,然后才能进行综合集成操作。一般来说,检测的数据资料主要是对文件命名规范、数据数学基础、数据内容、数据编绘那规范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规范的检测。对各种不同的国土资源数据进行综合检测之后,就可以按照数据的类型进行分别入库操作。

3.2 业务数据的集成

业务数据的集成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土地供应、土地规划、矿产储量统计等方面产生的数据自动化集成子系统。国土资源监管人员在进行国土资源的监管时,可以根据监管所需的数据,通过联网的方式在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当中抽取出相应的数据,然后按照相关的监管规定对数据进行重构和清洗,确定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之后生成全新的监管数据,然后在录入数据库当中。

3.3 数据的采集

国土资源的管理涉及的空间和领域相当广,在国土监管数据当中,大部分的数据来自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中还有电子文档,纸质报表数据、Excel等。这些数据当中,有的数据是不符合录入规范的,也有受到网络限制无法录入系统的数据,还有的纸质材料因为才知道原因无法直接进行数据的录入,国土资源监管人员可以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辅助完成数据的集成入库。

4 结语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是需要国土监管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技术的使用,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形成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之后,才能为国土资源监管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监管途径,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从根本上提高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参考文献

[1]赖学强,张江辉,徐海涛.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构想[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14(04):94-99+88.

[2]屈晓波,杨德生.省级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探讨[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04):16-19.

[3]薛玮.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与共享服务平台构建策略[J]. 吉林农业,2013(12):92.

[4]李峰,信小伟基于云服务的综合监管系统建设[J].西部资源.2014(01):34-36.

[5]密长林,姚敏,刘廷祥,孙景广,马爱功.建设用地动态监管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3(04):105-107.

上一篇:实践主题下一篇:和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