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2024-06-10

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精选六篇)

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篇1

一、基于儿童立场激发学习兴趣

1. 读懂学生,立足于儿童的已知、已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网络、电视以及书刊……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渠道,现在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往往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案例: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角的度量”。

师:(出示第一个倾斜度比较小的滑梯)玩过吗?

师:(出示第二个倾斜度稍大的滑梯)想玩哪个?

(生大多选择第二个,师出示第三个倾斜度很大的滑梯。学生先说“第三个”,然后大多数又改成选“第二个”。)

师:为什么又改选第二个呢?

生:第三个滑梯坡度太大了。

师:这三个滑梯都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生:三个滑梯有高有矮。

师: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的倾斜得小,有的倾斜得大。

师:你们说的都很对。我们只用眼睛观察就可以看出,每一个滑梯都有一个倾斜度对吧,那么数学中我们把这个“倾斜度”称为什么呢?

生:角度。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角度到底有什么不同。

(教师将滑梯的三个角分别画在黑板上。)

生: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师:看来大家都有很仔细地观察,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对于一个滑梯来说,到底多大的角度合适呢?这就要求我们一起用一种方法来测量角的大小,即角度的大小。

这节课的精妙之处在于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三个滑梯,但是这三个滑梯之中却有两个是我们生活中没有的,这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没有那两种滑梯呢?学生开始积极地思考,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由选第三个又改为第二个滑梯时,说明学生已经感受到角的大小———角度不同。教师提出的问题正好切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迫使学生自己去积极探索,寻求解决的方案,运用已知的知识进行思考,初步了解了角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了对数学学习的良好体验。

2. 尊重学生,关注儿童的想法和需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和需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教师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过程中传授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案例:在教学三年级的“认识小数”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法、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当基本的教学目标都已经达成时,笔者突然想起了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认识百分数”一课。于是灵机一动,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撇开课前想好的几个问题,问道:“关于小数,你还有什么疑问?”没想到,就是这样简单的一问,竟激发起了学生浓烈的兴趣,“是不是所有小数的小数部分都是一位数字?”“小数是谁发明的?”“小数和整数、分数有什么联系?”“是不是小数都比整数小?”“小数点有什么用处?”“为什么会出现小数?“小数有加法吗?”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问题让笔者始料未及。不可否认,这其中有许多问题也正是教学所需要的。笔者暗自高兴,随即说道:“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教师要将普通的讲授课变成解决学生问题的答疑解惑课,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提问———解答———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教授方式,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迎合学生的想法和需要,给学生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让课堂充满自由、轻松、民主的氛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3. 理解宽容,尊重并利用个体的差异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育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且毫无激情的行程。”学生是有差异的,可贵的是教师要能够善待差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能够理解、尊重,注重激励性的评价,评价要紧扣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心理倾向,激活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思维的推进器;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资源,并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利用资源,巧妙引导、智慧点化、生成精彩。

案例:一次听“认识两位数”一课,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1)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9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师:前两个问题大家都很快给出了答案,那么第三个问题呢?

生:随便填什么数都可以。

师:那么你们自己试一下,看看能有多少种答案。

生1:(很迅速地给出答案)99个。

师:那你能跟老师说说你是怎么得出的答案吗?

生1:因为两位数中最大的就是99,所以有99个。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方框,分别代表十位和个位。)

生2:老师,他说的好像不对。十位数如果是零的话,就不对了。

师:那么谁能说说这两个方框中到底能填入多少组数字呢?

生3:应该从10开始,一直写到99,一共有90个。

……

当教师将抽象的文字说明变成形象的两个方框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马上就开始了重新思考,这个简单动作充分证明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学生自己给出的答案,由自己推翻,进行再探索,这才是数学教学最需要的教学方式,也是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需要有不同的声音,异样的火花才能闪现出课堂的精彩。有些时候,学生甚至会出现一些错误,但这些“小插曲”可以显现出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在建构知识和建构体系中的障碍,教师要巧妙利用,充分挖掘蕴藏在错误背后的内涵,化错误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化错误为教师教学的智慧,教学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科学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数学教学需要着力思考并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鼓励并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数学教学需要展开各式各样的数学活动,其中,既有外显行为的操作活动,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儿童的天性是喜欢探究的,所以,精心设计并科学组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学生在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发展思维。

案例:一次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笔者先出示了教材的问题情境。

1. 引导

师:观察所带的罐头盒,你有什么发现?

生1:商标纸在罐头的侧面上,是一个曲面。

生2:它们的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

师:这样一个曲面,你有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生: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根据以前推导圆的周长的方法,可以把商标纸剪开,摆平。

2. 探究

师:同桌相互合作,动手实践。思考:剪出来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生1:我把商标纸“竖直”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就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以得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追问:把商标纸“竖直”剪开,也就是沿圆柱的……剪开?(高)

生2:我把商标纸沿高剪开,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正方形,正方形横着的边长相当于……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有个别学生跃跃欲试。)

生3:我把商标纸沿斜线剪开,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

3. 总结归纳(略)

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圆柱侧面积的公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经历了既有外显的“剪开”的行为操作又有内隐的思维层面操作的探究活动,在探索与交流中逐步建构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界流行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我做了,我懂了!”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由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而且这种发现最深刻。“做中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智慧。

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本来枯燥的学生知识更儿童化、更生活化,将生活中和数学知识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数学家康托儿说:“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大课堂,数学中的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再现生活中的道理,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激发他们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吴存明.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顾文敏.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7).

[4]刘大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3).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 智慧课堂 教学理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17

智慧课堂是近段时间广大教师提及较多的一个词,因为智慧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我以数学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构建数学智慧课堂。

一、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

数学课堂中只有一个主体,那就是学生,但很多时候教师占据了中心地位,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传统教学的误区。智慧课堂则要求教师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因为教师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具智慧。

2.教学要从知识走向智慧

长久以来,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其实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智慧,成为智者,才能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做好准备。因此,教师应该形成构建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使教学从知识走向智慧。

(1)以学定教。

智慧课堂应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因为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使学生的能力获得最有效的提升。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梳理对圆的已有认知,再问学生对于圆都有什么理解。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新内容的教学,会更有重点和方向,教学也会更充满智慧。

(2)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而智慧课堂更是不能欠缺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树立合作的意识,在合适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与智慧的发展。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给每个学生小组不同的圆柱和圆锥,有的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有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有的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还有的圆柱和圆锥不等底不等高,让学生探究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有何关系。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先将圆锥中的水倒入圆柱,再将圆柱中的水倒入圆锥,然后仔细地观察着,热烈地讨论着,并且详细地记录着。在这样的合作探究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得出不同的结论。最后,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发现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的结论。我要求这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进行实验汇报,最后学生恍然大悟: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这样教学,既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更有效,又使课堂教学更具智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保障智慧课堂的构建

1.利用翻转课堂保障智慧课堂的构建

翻转课堂具有以下四大优势:用视频进行教育教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将“最合适的教学过程”安排在“最合适的时间”;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因此,翻转课堂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智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利用翻转课堂来确保智慧课堂的构建。例如,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为了构建智慧课堂,教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了解与感知平移和旋转。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对平移和旋转有了初步的认识。新课开始教学时,教师所做的就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这样,教师的教学变得更有效率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更有重点和方向。

2.利用微课保障智慧课堂的构建

智慧课堂应当是高效的、互动的、快乐的、开放的、信息化的。微课是新的现代化教学的产物,是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呈现学习内容,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图文并茂,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主动思考,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得知识。微课的出现和运用,使教与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既使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又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和探究知识。因此,利用微课开展数学教学,能够为构建数学智慧课堂提供教学手段方面的保障。例如,教学“认识时、分、秒”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认识钟面”的微课视频,先介绍钟表的历史,再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制作钟面?”接着,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制作钟面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操作的步骤。最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动手制作钟面。这样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总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智慧课堂,开启数学课堂教学新篇章。

构建数学智慧课堂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篇3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在多年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认为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数学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课堂, 要以情促智, 以智生情。教师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开启学生心灵闸门, 不断点燃孩子们的智慧火花。只有课堂“活”起来了, 才能把学生引入到不断地问题探究中, 在数学知识海洋中自由翱翔, 真正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 强化信心

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过程, 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当师生间的感情和谐融洽时, 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会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当教师的教学魅力得到了学生认可时,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自然会爱屋及乌, 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 把学生当作朋友去交往, 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 力求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还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想法, 不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而是用一种带着期盼、鼓励的眼神与之交流, 并可用关心的话语来鼓励他们, 如“慢慢来, 别慌, 你一定能行”“下次还请你, 相信你能做好”等。当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 就会努力尝试, 不怕失败, 自由发挥, 充分交流, 激发创新。

“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渴望被人赏识。”人需要被赏识, 小学生尤其渴望获得老师的赞许、肯定。班上有一个女生, 起初每次上课举手都很积极, 可是一站起来便不知所云, 数学成绩总在及格线附近徘徊。我就采用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做法:听懂了就举左手, 听懂又会说了就举右手。此后, 这位学生一举右手, 我便立即请她发言, 以后她一次又一次地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在群体之中, 自信心得到大大地提高, 上课越来越积极, 效率也越来越高。经过一学期的努力, 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采用有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抽象、枯燥是数学自身所存在的一种不可掩饰的“短板”, 又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 其自控能力相对较差, 能聚精会神集中精力听课的时间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班上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特点, 借鉴多媒体、微课及有效的教具,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 学习分数的意义时, 教师把课前利用Flash制作 (把三块不同颜色的圆饼叠加在一起, 再平均分成4份) 的内容用PPT课件精彩展示。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明白每个人分得其中的1份, 即3块圆饼的1/4;接着我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再把这1份的3小块不同颜色的饼分开来, 然后合并成1块圆饼的3/4。有效借鉴现代化媒体手段, 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3块圆饼的1/4=1块圆饼的3/4”, 这样就成功突破了思维困惑, 化难为易, 化隐为明,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媒体的助力,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信息化的进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 我们也不要忽视实物教具的作用。实物教具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拼搭》这一节课时, 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 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或积木作为学具, 让学生在“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中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各自的特点;通过游戏“摸一摸”, 让学生蒙上眼睛从布袋里摸物体, 并说出所摸出的物体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规定学生从布袋中摸出长方体或圆柱体。这样的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学生对这些新认识的立方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 都是在“动作思维”中实现的。这样的活动与游戏的安排, 符合了低年级小朋友好奇、好动的特点, 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 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就不再那么单调、乏味, 而是变得轻松、有趣。

课堂的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方法, 也需要实物教学方法,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优化的整合, 充分发挥两者在我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让我们的学生获取最大的益处。

三、善于设置悬念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 创造一种特殊的“空白”, 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积极地表达、质疑、讨论, 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 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 我先出示一个长方形, 学生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摆放在长方形上, 数出正方形的个数, 从而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在表扬的同时, 我接着再问:“哪个同学用这个方法量一量学校的篮球场?”有的同学愣住了, 有的叫起来:“老师, 太麻烦了!”“那该怎么办呢?”大家的好奇心马上就来了。此刻, 我又乘机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图, 问:“要知道游泳池的面积, 能把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不行”“不可能”……此时此刻, 学生的思维运动达到了巅峰。老师再适当点拨, 学生就能明白摆、数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计算方法, 有时甚至还用不上。这种悬念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像这样, 教学中故意通过问题制造“悬念”, 让学生的求知欲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 使学生在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面积时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课堂教学反馈

及时、全面、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也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从而根据反馈信息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 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而达到课堂最优化。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 (如观察、提问、讨论、练习等) 捕捉来自学生各方面的反应, 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调节。

例如, 课堂中学生的表情、神态、动作、回答问题的声音等, 能反映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学生眼神的变化, 我们要从中读懂他们无声的语言:迷惑的眼神、紧锁的眉头, 说明遇到了困难正在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目光呆滞、默不作声, 则可能思绪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神采飞扬、眉开眼笑, 说明理解掌握了知识而充满了成就感。

结语

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曾说过, 知识只有插上了智慧、情感的翅膀, 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要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就必须了解学生, 吃透教材,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信息中自主探索分析, 自主得出结论, 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摘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智慧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追求智慧教学、创设智慧课堂是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所努力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能与时俱进、用心引领, 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智慧化的学习平台, 在拓展学生知识面, 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智高.我的课堂教学——浅析课堂教学机智[J].小学教学参考, 2015 (10) .

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策略

“智慧课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创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教会孩子学习的思维方法而非单纯的知识定理。而“微课程”则是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大班课堂而言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们的课程时间大多数在10分钟左右,并且采取数字化授课模式,利用网上平台进行高效率的专题学习。我校选取了一个初一教学班作为基于微课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实验班,并最终取得了一些研究结果。

一、微课数学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实例

1.微课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首先智慧课堂里的所有教学框架依然来源于传统课堂中。将课堂的主体分为三类,分别是“新课讲授”“练习与强化”“知识复习”。通过微课程要求将它们分别制作成长度大约为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或者是完成时间在20分钟以内的测验文件。同时在授课方式上,采用有别于讲解式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视频的学习,自主探究然后小组讨论得到正确的知识定理。通过随堂的视频学习,将课程测验发到学生的终端机上(PC、平板)。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测验的完成。然后发回教师的反馈收件篮中。最后通过简短的“复习视频”对上一讲所讲解的知识进行快速梳理。课程的反馈和作业的完成交给课下的时间,由学生和老师自行在课下完成。

2.微课数学智慧课堂的实例

通过调研,我校由初一数学组牵头,以二班为实验班。选择了“平行线”这一知识点作为本次智慧课堂的微课内容。上课地点位于我校的微机室,通过将视频文件发送至学生的电脑桌面。由学生打开文件进行学习。在“课程新授”这一板块的视频中,我们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实例由浅入深地生动讲述了平行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相关定理。而在课件二“练习与强化”中,我们通过将知识新授里的知识点制作成填空选择题为辅、开放式问答为主的解答题。例如“如何判断家中的毛巾挂杆是否平行”或是“如何通过手里的基本测绘文具画出两根平行线”等需要自主思考,但是回答方式多样的开放性问题。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将长度大约在5分钟左右的复习视频按要求播放,最后再由随堂教师抽取5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一个大体的评价与梳理。

二、微课数学智慧课堂的发展

1.研究结果

我们通过将平行线这一知识点同样在同年级三班由同一代课老师进行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讲解式讲解,得到了如下的反馈。采用新模式教学二班中,50人里有47人表示课程很有意思,内容新颖不枯燥。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三班里,同样总数50人中只有17人表示有上述想法,之后通过匿名调查反馈。二班中有48人表示已经了解本次所学内容,但在三班中仅有34人。通过笔者随堂听课,观察发现二班基本全员参与程度高,学习专注度高。而在三班,虽然在课程开始的十分钟内基本听课认真,但在十分钟过后,有部分学生存在开小差、讲话以及犯困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象越发明显。而通过对授课老师的走访,老师表示,二班的学习氛围和劲头明显好于三班,其次是在作业方面,二班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和正确率明显高于三班,并且意外的是,二班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回答,思维面比三班学生明显广阔一些。

2.研究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调查,的确证实了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将会比传统课堂更加有利于孩子对于知识的吸收。笔者认为,由于微课的性质缘故,使得学生的精神能够保证在一个高集中状态下,所以听课效率高。其次,基本全员都可以理解教学内容也在于:大多数是因为微课程的模式可以等同于一对一授课,无视教室内座位的限制,而且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同样做出了不小的改变。通过将传统的讲解式模式转为探究式模式后,学生带有明确的目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从而在讨论上能够集思广益,一起推导出正确的答案,使得每个人都有较高的参与性,这是传统课堂所不能顾及到的。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通过在我校的实验,表

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篇5

1.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式不同于初中和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方式, 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把握, 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影响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1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虽然小学低年级只是启蒙阶段, 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 只要初步加深数的认识及简单的加减法就满足要求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乏味,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难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要对数有初步认知的目的。

其次, 教师单一的授课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依赖课本, 照本宣科, 然后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高年级或者初高中的学生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对于刚刚从幼儿成长为学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却很不适合。毕竟,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心智、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行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也会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2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 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是一成不变的, 很少有创新。其次, 教师缺乏改革的动力, 缺乏激励机制和相应环境,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2.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的活动能够很好地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1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的相关情况。

在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活动并不是首先在我国开展的。早在19世纪末, 外国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了传统对教学的认识, 教师方面, 要求教师从会教过渡到教会, 乐教;学生方面, 要从学, 转换到会学, 愿意学习。这已经不仅仅是对教和学简单的对应关系探讨了, 而是教学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 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创了一条新路。近年来, 我国在有效教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虽然起步比较晚, 但是取得的成就还是令人瞩目的。

2.2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的核心。

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的活动的核心是学生进步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考试成绩的提高上, 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看学生学习愿望增加的程度。只有通过智慧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学生才能够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并且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爱, 才能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 促进有效学习的实现。同时,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并不单纯是指数学成绩的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人才的目标。

2.3开展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活动的方式。

要开展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活动, 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素质,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学校的主人是学生和教师。从实践经验方面来看, 教师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对学生能够发挥启迪、引导作用, 但是从个人成长方面来讲, 教师也需要不断进步, 不断充实自我, 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教师就应该改变一旦成为教师, 并且现在的课本、教学方式改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不进行职业素质规划, 得过且过的思想。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 自己也积极地学习, 不仅仅是参加各种培训, 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积极地汲取营养, 提高自己, 充实自己。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更多的人才,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总之,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的活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以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校在改变办学思维和提高素质教育方面有效的探索, 而且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摘要:小学低年级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 它在幼儿到学生的转换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活动, 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性格品质及生活习惯的形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的活动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慧课堂,师生共赢,低年级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沈艳.初任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 2001 (12) .

[2]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 2002 (10) .

构建智慧课堂 篇6

一、智慧的课堂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会敏锐地观察,积极地探索,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就会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中,我通过与学生一起玩“猜球”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预先在一个长方形纸盒中放了一串按“黄、黄、白”规律串起来的乒乓球,课始,我逐个拉出乒乓球,让学生猜乒乓球的颜色。开始学生猜不准,但随着拉出的乒乓球,学生感受到了乒乓球的有序排列,能准确无误地猜出乒乓球的颜色。这个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下子切入了本课教学内容“寻找有序排列的物体的规律”。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学生在这种迫切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运用各种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智慧的课堂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质疑是创造的起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展开学习活动;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教师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问题,不要怕“节外生枝”,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耐心地予以修正、解答,对于那些有创意的开拓性的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解答疑难,获得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让学生勇于向书本、向老师挑战。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注和表扬,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他们共同研究探讨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例如,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后,书上用“(a+b)+c=a+(b+c)”来表示加法结合律,可是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疑问:“a+b+c就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书本上为什么要加括号,写成(a+b)+c呢?我认为这个括号没有必要加。”我立即表扬了这个学生大胆提问的行为,并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三个数相加时,前两个数加上括号或不加括号,表示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书本上把前两个数加上括号,只是为了强调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我还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重新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的运算定律,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诠释了加法运算定律,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但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要靠后天的培养。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不懈的训练,让学生在提高质疑能力的同时,智慧也得到增长。

三、智慧的课堂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中,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有时过程甚至比结果更为重要,因为智慧往往生成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因此,充满智慧的课堂,其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走向智慧的过程。如在教学“小数除以小数”一课中,有这样一道例题:“鸡蛋每千克4.2元,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了鸡蛋多少千克?”学生列式:7.98÷4.2。师提问:“有什么办法求出7.98÷4.2的商?”生1:“把7.98元和4.2元都化成用角作单位的数,变成79.8÷42就会计算了。”生2:“根据商不变规律,把7.98÷4.2转化成798÷420也可以计算。”“79.8÷42和798÷420我们都会计算,小数除以小数是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还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成整数呢?上面两种算法中哪一个更简便一些呢?”我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中,学生发表了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79.8÷42简便,因为除数是两位数;观点二:整数除法比小数除法简便,因为798和420都是整数,所以798÷420简便一些。面对这两种争论,我还是没有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们试着算一算。通过计算,学生很快发现,虽然798和420都是整数,但计算798÷420仍然要用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它的商是小数,而且420是三位数,所以798÷420不如79.8÷42简便。因此,计算7.98÷4.2只要把除数变成整数,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可以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己找到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智慧去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发展自己的智慧。

上一篇: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体现下一篇:语文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