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务

2024-06-15

保险业务(精选十篇)

保险业务 篇1

表1显示2009年4月至12月银行保险业务代表首次登记人数 (FR) , 及不同调查点维持登记人数。由4月至12月共有1084人首次登记。满6个月后, 维持登记982人。满12个月后, 维持登记人数874人, 这留存874人包括于第一个调查点离开后, 再次登记为银保业务代表。满18个月的第三个调查点, 剩下817人登记, 满24个月的第四个调查点, 只有761人登记, 满36个月的第五个调查点, 仅有678人登记, 满48个月的第六个调查点, 只有621人维持登记, 累计减少463人。

表2显示2010年1月至12月银行保险业务代表共有1844人首次登记。满6个月维持登记1572人, 满12个月登记人数1406人, 满18个月剩下1311人登记, 满24个月只有1230人登记, 满36个月剩下1079人维持登记, 累计减少765人。

2011年1月至12月银保业务代表共有2535人首次登记。满6个月维持登记2127人, 满12个月登记人数1827人, 满18个月剩下1638人登记, 累计减少897人。2012年1月至12月银保业务代表共有2036人首次登记。满6个月维持登记1, 715人。

二、各个调查点累计留存率

表3显示2009年、2010年及2011年银保业务代表满12个月累计留存率。2009年4月至12月共有1084名首次登记, 满12个月维持登记874人, 累计留存率81%;2010年共1844名首次登记, 满12个月维持登记1406人, 累计留存率76%;2011年共2535名首次登记, 满12个月维持登记1827人, 累计留存率72%。由2009年4月到2011年12月, 期间共有5463名首次登记, 满12个月后, 维持登记人数4107人, 平均满12个月累计留存率为75%。

表4显示2009年及2010年银保业务代表满24个月累计留存率。2009年月至12月共有1084人首次登记, 满24个月维持登记有761人, 累计留存率70%;2010年共有1844人首次登记, 满12个月维持登记1230人, 累计留存率为67%。由2009年4月到2010年12月, 期间共有2928人首次登记, 满24个月后的调查点, 只有1991人仍然维持登记, 平均满24个月累计留存率为68%。

表5显示2009年及2010年银保业务代表满36个月累计留存率。2009年4月至12月共有1084人首次登记, 满36个月维持登记678人, 累计留存率63%;2010年共1844人首次登记, 满36个月维持登记1079人, 累计留存率59%。由2009年4月到2010年12月, 期间共有2928人首次登记, 满36个月后的调查点, 只有1757人维持登记, 平均满36个月累计留存率为60%。

三、总结

本文经分类、每个调查点搜寻、分析留存及点算后, 总结银保业务代表在各个阶段的留存率。银行保险业务代表累计留存率分别是:满6个月85%、满12个月75%、满18个月69%、满24个月68%及满36个月有60%。基础留存率分别是:满一年年资75%, 满二年年资87%, 满三年年资88%。

笔者亦相信这是对银行保险代表留存率的首次全面研究。

摘要:于敏及方子节 (2004) 认为银行保险是金融服务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产物。Neale&Peterson (2005) 认为取消跨行业限制的法例使银行保险得以出现。Fields, Fraser&Kolan (2007) 认为银保有规模效益的优势。Chen, Li, Liao, Moshiran&Szablocs (2009) 预见银行保险是未来非常主要的保险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于敏, 方子节.对我国银行保险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 2004, (3) .

[2]Chen, Z., Donghui Li, Li Liao, Fariborz Moshiran, and Csaba Szablocs, 2009, “Expans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bancassur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19, 633-644。

[3]Fields, L.P., Donald R.Fraser, and James W.Kolan, 2007, “Bidder returns in bancassurance mergers:is there evidence of synergy”,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31, 3646-3662。

[4]Neale, F.R., and Pamela P.Peterson, 2005, “The effect of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o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57, 317-338。

[5]Teunissen, M., 2008, “Bancassurance:Tapping into the Banking Strength”, The Geneva Papers 33, 408-417。

保险业务 篇2

保险业务员工作计划篇一

··年上半年,我市个险业务工作在省公司的正确指引下、在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分公司全保会议精神,围绕“抓队伍、促发展,优结构、增效益,严管控、防风险”这条主线,和个险业务工作“扩充人力、提高产能、强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强化营销基础管理建设,紧紧围绕“携手创富”这一主题,大力发展··年期及以上期交业务,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优化险种结构,各项业务指标较上年同期相比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回顾··年上半年个险业务工作,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做好业务企划,有效推动业务发展。

··年以来,按照省公司业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历次业务竞赛活动中突出销售人员创富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分季度策划了··次全市范围内的大型业务企划工作:

一季度,为了实现··年首季,特别是首月业务开门红,我们于··年12月11-13日在延安窑洞宾馆以··年携手创富帮扶团总结表彰大会的召开为契机,邀请田芳老师为全市··余名销售精英和营销主管进行了开门红业务的启动培训工作,统一全员开门红业务思想。借助培训班的东风,我们于··年12月14日,在延安窑洞宾馆隆重组织召开了··年一季度“红牛精耕春满神州”业务竞赛启动大会,会上出台了个人业务竞赛方案。明确了各单位的任务目标及一季度各阶段的实施步骤和实施目标,提出了分段经营、分段考核的办法来推动阶段业务的发展。

二季度根据省公司提出的“时间过半、任务过六五”的目标以及我市加快发展个险1··年期及以上期交业务的发展思路,我们制定了二季度“红牛精耕创富增效” 个人业务竞赛企划方案。为了确保方案目标的实现,期间根据省公司有关培训会议精神,我们又制定下发了《中国··分公司“魅力国寿携手创富”活动企划方案》,通过在全市销售人员中广泛开展销售技能大练兵活动和“百天百人万人万元”活动来营造个险业务发展的竞赛氛围,提高销售人员展业的水平和技能,巩固和发展销售队伍。

通过努力,我们于6月15日,以10年期保费··万元的收入,圆满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半年··年期过六五目标任务,在全省赢得了荣誉。

二、组织召开业务启动会,有效形成思想合力,确保阶段目标达成。

前半年以来,围绕每个业务企划方案的出台,我们都策划并组织召开业务启动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确保各阶段目标任务的达成。期间先后策划组织了一季度“红牛精耕春满神州”开门红业务启动大会,采取单位之间对抗的办法营造竞赛的氛围;2月份春节过后,在延安交际宾馆借助省公司王新生总经理致营销主管和广大营销员的一封信的有利时机,以进一步增强主管自主经营意识为目的,及时组织召开了春节过后的个险业务工作。

3月份在全市兼职组训选拔培训班结束之际启动了全市为期一个月的兼职组训“携手创富”帮扶活动,通过帮扶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兼职组训的基本技能。二季度4月1日在全市系统启动了“红牛精耕创富增效”二季度个险业务工作,通过强化举绩率和创富达标率来进一步夯实基础,盘活低绩效人力。并借助精英高峰会分配名额来激发销售人员的展业积极性,增强其精英荣誉感,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三、加强对销售人员培训,提升销售人员展业技能。

2月份春节过后,为了尽快使销售人员回归到正常的业务工作中来,增强团队主管的自我精英意识,我们在延安交际宾馆举办了全市系统··余名主管和部分精英人员参加的营销主管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到了全省销售精英、优秀主管甄国丽从实战的角度和我市主管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培训使所有的人员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产品销售流程和职业道德,为以后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奠定了基矗截止6月底,我们已经累计举办了四期新人半军事化岗前培训班,参训人数达到··人。每期新人培训班后,我们都出台新人回归团队后为期一个月的业务推动方案,并安排专人进行追踪,通过这些工作的实施,使这部分新人在一季度和二季度的业务冲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抓增员、有效提升销售队伍规模。

自··年1月份以来,在历次业务活动中我们都将增员工作作为一项常态事项来抓,突出增员的长期性。2月份,围绕增强各级主管的自主经营意识,以基本法为抓手,在营销团队中打造“标准化营销组、营销分处、营销处”活动,为使此项活动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我部制定下发了《中国··分公司“携手创天下”标准化营销团队创建方案》,并在2月中旬举办的全是主管培训班上专门进行了培训宣导,力求让每个营销主管都明白分公司推出这一方案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尤其是各级主管达标后的激励措施,让人人都参与到标准化营销团队创建中来。

五、狠抓农村标准化营销服务部建设。

在··年农村营销服务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以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农村营销服务部建设继续以“两实一大”为目标,突出一个“实”字,即队伍实、业绩实。为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延安分公司农村营销服务部建设··--··三年规划》,制定下发了《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延安分公司··年农村标准化营销服务部创建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年各单位、各个营销服务部的人力发展目标和10年期业务发展目标。

六、加强组训队伍建设,提高组训工作积极性。

根据业务发展和团队建设的要求,为了更好的突出组训人员的作用和优势,我们先后组织了四次组训例会,分享了组训人员的工作经验,透明了组训人员的收入情况,安排部署了每个阶段的工作。

七、配合财务部门全面推动非现金收付费工作。

在四月份,为了紧跟分公司步伐,配合财务部门做好非现金收付费工作,我部在第一时间先在组训例会上对所有组训及主管个险副经理进行了非现金收付费的宣导工作,紧接着制定下发了非现金收付费营销员宣导胶片和中国··分公司非现金收付费操作指南,并印制成册,下发给每个销售人员,对全市系统非现金收付费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险业务员工作计划篇二

第一、加强业管工作,构建优质、规范的承保服务体系。

保险公司销售业务员工作计划。承保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源头,是风险管控、实现效益的重要基础,是保险公司生存的基础保障。因此,在··里,公司将狠抓业管工作,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1、对承保业务及时地进行审核,利用风险管理技术及定价体系来控制承保风险,决定承保费率,确保承保质量。对超越公司权限拟承保的业务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后上报审批,确保此类业务的严格承保。

2、加强信息技术部门的管理,完善各类险种业务的处理平台,通过建设、使用电子化承保业务处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承保基础数据库,并缮制相关报表和承保分析。同时做好市场调研,并定期编制中、长期业务计划。

3、建立健全重大标的业务和特殊风险业务的风险评估制度,确保风险的合理控制,同时根据业务的风险情况,执行有关分保或再保险管理规定,确保合理分散承保风险。

4、强化承保、核保规范,严格执行条款、费率体系,熟练掌握新核心业务系统的操作,对中支所属的承保、核保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技能和素质,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第二、提高客户服务工作质量,建设一流的客户服务平台。

随着保险市场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各家保险公司都加大了对市场业务竞争的力度,而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不是有形产品,而是一种规避风险或风险投资的服务,因此,建设一个优质服务的客服平台显得极为重要,当服务已经成为核心内容纳入保险企业的价值观,成为核心竞争时,客服工作就成为一种具有独特理念的一种服务文化。经过··年的努力,我司已在市场占有了一定的份额,同时也拥有了较大的客户群体,随着业务发展的不断深入,客服工作的重要性将尤其突出,因此,中支在2017年里将严格规范客服工作,把一流的客服管理平台运用、落实到位。

1、建立健全语音服务系统,加大热线的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将热线推向社会,让众多的客户全面了解公司语音服务系统强大的支持功能,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客户满意最大化。

2、加强客服人员培训,提高客服人员综合技能素质,严格奉行“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宗旨,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实务流程的规定作好接、报案、查勘定损、条款解释、理赔投诉等各项工作。

3、以中心支公司为中心,专、兼职并行,建立一个覆盖全区的查勘、定损网点,初期由中支设立专职查勘定损人员3名,同时搭配非专职人员共同查勘,以提高中支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查勘、定损理赔质量,做到查勘准确,定损合理,理赔快捷。

4、在20··年6月之前完成··营销服务部、yy营销服务部两个服务机构的下延工作,至此,全区的服务网点建设基本完善,为公司的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保险售后服务。

第三、加快业务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公司保险品牌。

根据20··年中支保费收入····万元为依据,其中各险种的占比为:机动车辆险85%,非车险10%,人意险5%。··,中心支公司拟定业务发展工作计划为实现全年保费收入····万元,各险种比例计划为机动车辆险75%,非车险15%,人意险10%,计划的实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完成。

1、机动车辆险是我司业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大力发展机动车辆险业务,充分发挥公司的车险优势,打好车险业务的攻坚战,还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年在车险业务上要巩固老的客户,争取新客户,侧重点在发展车队业务以及新车业务的承保上,以实现车险业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认真做好非车险的展业工作,选择拜访一些大、中型企业,对效益好,风险低的企业要重点公关,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力争财产、人员、车辆一揽子承保,同时也要做好非车险效益型险种的市场开发工作,在··年里努力使非车险业务在发展上形成新的格局。

3、积极做好与银行的代理业务工作。20··年10月我司经过积极地努力已与··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银行等签定了兼业代理合作协议,20··要集中精力与各大银行加强业务上的沟通联系,让银行充分地了解中华保险的品牌及优势,争取加大银行在代理业务上对我司的支持与政策倾斜力度,力求在银行代理业务上的新突破,实现险种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为公司实现效益最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今年,虽然受金融风暴经济方面还是有所影响的,虽然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有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中支将开拓思路,奋力进取,去创造新的业绩,为做大做强公司保险事业而奋斗。

保险业务员工作计划篇三

在公司的领导及全体同仁的关心支持下,在业务的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较好的完成了公司的任务指标,在此基础上,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经验和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严格落实公司各项条款,加强业务管理工作,构建优质、规范的承保服务体系。

承保是公司经营的源头,是风险管控、实现效益的重要基础,是公司生存的基础保障。因此,在13年,公司将狠抓业务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二、规范和落实公司的服务条款,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建设一流的服务平台。

我们经营的不是有形产品,而是一种规避风险或风险投资的服务。在市场逐步透明,竞争激烈的今天,服务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纳入我们公司的价值观。客服工作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在20··年里将严格规范客服工作,建立一流的客户服务体系,真正把优质服务送给每一位公司的客户。

三、加快业务发展,巩固郑州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占有面。

根据20··年支公司保费收入万元为依据,公司计划20··年实现全年保费收入万元,其中:计划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完成。

1、精心组织策划、坚决完成计划指标,为全年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力发展渠道业务,深度拓展··市场,打好··地市业务的攻坚战,有序推进,扩大和巩固··市场占有面。

3、机动车辆险是我司业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大力发展机动车辆险业务,充分发挥公司的车险优势,打好车险业务的攻坚战,还是我们工作的重点,20··年在车险业务上要巩固老的渠道和客户,扩展新渠道,争取新客户,侧重点在发展渠道业务、车队业务以及新车业务的承保上,以实现车险业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4、认真做好非车险的展业工作,选择拜访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对效益好,风险低的单位重点公关,与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力争财产、人员、车辆一揽子承保,同时也要做好非车险效益型险种的市场开发工作,在20··年里努力使非车险业务在发展上形成新的格局。

5、其他方面:深入抓好其他保险业务工作;加强与各保险单位的合作;积极参与各种保险的激烈竞争之中。

四、抓好队伍建设,做好员工和保险推销员工作,继续完善人力资源调配,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20··年在员工待遇上,工资及福利待遇在20··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同时计划为每个员工体检身体,每位员工过生日公司提供一份礼物,举办一些集体活动等,用的好人才,留的住人才,为13年的业务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五、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执行力。

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务经营策略探讨 篇3

【关键词】保险公司 财产保险业务 经营策略

一、保险公司当前的竞争环境分析

(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财产保险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又一直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垄断,这种垄断局面直到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成立之后才打破。保险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陆续成立许多保险公司,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是中国太保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随着保险公司的逐漸增多,保险市场的格局也逐渐从完全垄断型模式转向寡头垄断性模式,因此,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二)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压力大

我国的保险市场在初期形成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以人保为首的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拥有异常明显的优势,太保和平安也同样如此,这三家保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了其他财产保险公司。通过相关的调查,衡量比较下来,大型保险公司虽然在竞争优势上朝着逐渐下降的趋势发展,但是其拥有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这种明显的竞争优势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现状是由于大型保险公司起步较早,发展历史比较久,长期的发展也逐渐提高了其知名度,对社会各界的影响都比较大,加上他们所拥有的产品在种类上十分齐全,同时,不管是销售人员还是服务人员数量都非常之多,并且网点布局十分广泛,接近客户的住所,为客户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另外,大型的保险公司所包含的业务领域更为广泛,能够为客户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险业务,客户可以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购买各种不同需求的保险产品,不需要再跑到其他家保险公司进行咨询。加上大型保险公司这些优势所花费的成本也比较低廉,是刚进入保险市场的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难以模仿复制的。因此,对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不仅难以开拓市场,而且需要承受较高的营运成本,导致他们面临较大市场竞争压力。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务的经营策略

(一)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财产保险业务

从本质上来说,财产保险业务不仅是一项保险业务,而且更是一项投资理财业务。大部分的客户在购买财产保险时,主要是想利用闲置的金钱去获得更多额外的投资收益。归根究底,保险公司开展财产保险业务其实就是从客户手中筹集一部分资金,用来投资到相关国家项目中,等到项目结束收回投资本金和收益时,支付给客户更高的投资收益,相当于一项成本较高的负债。保险公司通过这种途径能够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公司的实力。然而,保险公司的投资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成熟情况息息相关,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时刻关注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抓住好机遇进行投资,提高自身的投资收益。

(二)合理选择市场发展策略,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根据经济不同的发达程度选择不同的保险发展模式,对于财产保险来说,至关重要的是选取好适合的发展策略,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的不同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比如,在经济相对来说发达的地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比较高,人们拥有的闲置金钱也随着增多,因此,这些地区的居民对财产投资的需求也较强,所以,保险公司在该地区应该积极加大对理财型产品销售的力度。另外,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保险公司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居民经济能力接受范围内的保险产品,满足客户的相关需求,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根据公司的战略,选择合适的财产保险产品

在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上,财产型保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固定利率型,二是浮动利率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也存在不同的差别。固定利率型产品是指同时兼具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产品,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经济的好坏直接挂钩,当处于良好的资本市场时,在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能够获取超额的利润;一旦资本市场较差,而利息承诺是固定的,导致保险公司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而浮动利率型产品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收取管理费,客户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收益,保险公司仅是收取稳定的管理费用,对于市场的变动所带来的随机风险是不需要保险公司来承担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保险公司在开展财产保险业务时,不仅获得很大的投资收益,而且也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加上现在保险市场环境的多变,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保险公司务必认清保险市场的现状,及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的状况,为财产保险业务开拓更多的经营策略与渠道,同时联系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爽.我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战略的研究——基于波特竞争理论的视角[J].南方金融.2012(02)

[2]林文春.浅谈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风险研究 篇4

关键词:银行,代理保险,风险

一、引言

当前, 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实施经营战略转型, 转型的核心内容是调整业务与收入结构, 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各商业银行尽显神通, 开展了品种繁多的“金融创新”, 其中银行代理保险公司在柜台销售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就是其中之一。调查发现, 即使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一个银行网点一年的代理保额就高达数百万元之多, 在业务量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对于由此带来的风险却少有人关注。

二、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意识薄弱。

银行机构人员对代理保险业务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 认为代理保险业务是一项中间业务, 不会对其资产负债构成直接影响, 疏于对该业务的管理和风险防范, 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同代理保险银行业务操作不一致, 没有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二是代理银行内部监管不到位, 没有如其它主业一样形成辅导检查制度。三是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主要由侧重储蓄和投资性质的寿险产品构成, 但在银保合作协议中只是明确了由保险公司承担还本付息 (分红) 责任, 没有形成确保还本付息 (分红) 实现的具体措施。

2、违法、违规操作突出。

一是直接代理保险业务的营业网点 (分理处、储蓄所) 没有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 大部分代理人员没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二是未按规定建立统一规范的兼业保险业务台账, 也没有逐笔登记保单流水号、代理险种、保险金额、代理保费、代理手续费等相关信息。三是未严格按规定宣传代理保险产品, 大多数客户对投资保险的风险知之甚少。四是代理人员及管理人员变相接受保险公司合作协议规定之外的其他利益。五是变相强制投保, 银行机构将代理保险业务与贷款业务挂钩, 通过这种信贷制约关系来强制客户投保。

3、风险隐患较多。

一是操作风险隐患, 由于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存在较多违法、违规操作, 加之相关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有关风险防患措施缺失, 当与客户出现纠纷时, 代理银行就可能因自身的过错承担民事责任。二是道德风险隐患, 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缺失必要的内部监督, 代理业务全为手工操作, 这就为少数代理人员挪用 (盗用) 代理保险资金留下了可乘之机。三是信誉风险隐患。不少客户以为从银行购买的保险产品就是银行产品, 相关的责任理应由银行承担, 当保险产品的分红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时, 客户就会对银行的信誉产生误解。

4、外部监管缺失。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监管, 对于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 一方面由于是办理的保险业务, 银行监管机构往往难于对代理银行实施有效监管, 另一方面由于是银行机构办理的业务, 保险监管机构也难实施有效监管, 特别是由于目前保险监管机构并没有设立分支机构, 这也是当前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存在较多违法违规操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对未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代理保险业务情况, 由于《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是由保险监管机构发放的, 银行监管机构并不能及时掌握该信息, 即使银行监管机构现场发现了商业银行无《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办理保险业务的情况, 商业银行也会编造其他理由 (如年检等) 来应对银行监管机构, 甚至少数银行监管机构也会认为这应该是保险监管机构管的事, 从而放弃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三、银行代理保险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1、规范销售资格。

银保专管员必须由保险公司正式员工担任, 且必须通过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同时, 保险公司应加大产品培训, 加强公司新契约回访工作, 减少承保风险。同时应加大对银保销售人员的培训。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共同加强对辖内一线员工、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的保险产品、营销技巧、营销手段以及保险兼业代理人资格与考试的培训工作, 提高银行一线人员保险业务的专业水平, 重点培养保险理财经理, 以促进业务的持续发展。对保险代理人的职业培训时数、内容等等也应当做出明确的规定。

2、提高保险公司研发产品的能力。

在银行销售保险的过程中, 保险公司通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弱化, 且保险公司不容易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 不利于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是银保联手创新产品, 不能完全由保险公司闭门造车、独家开发。保险公司应通过银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并使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 以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针对保险公司服务创新不足, 产品同质化问题, 监管部门应当鼓励保险公司产品创新, 保护创新成果, 促进银行保险业务开展。

3、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通过加强客户服务, 除可以维护已有的客户外, 还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动, 并通过带动效应, 拓展新客户, 促进产品开发和保证客户利益。应该消除消费者对银行保险产品存有的搭配销售的心理障碍, 要让消费者感到银行保险产品提供的附加服务是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的。

4、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机制, 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

保险公司和银行应从风险防范出发, 立足长远, 避免短期行为。保险公司要加强银行网点的人员培训工作, 提高银行网点人员的专业性和代理保险的积极性。对银行柜台人员作出适时、客观、公正的奖惩, 有效化解银行保险的操作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保险公司和代理机构内部代理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 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手续。

参考文献

[1]、张明进,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隐含洗钱风险——以济宁市为案例[J].银行家, 2009, (3) .

[2]、陈黎峰, 商业银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J].浙江金融, 2008, (7) .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 篇5

什么是银行代理保险

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或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依靠传统销售渠道和现有客户资源销售保单。此类保险产品不允许保险公司直接销售。

最直观的解释为:借助银行卖保险,即银行作为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实现保单分销。开办代理保险业务的意义

 使商业银行实现与保险公司资源共享,扩大银行客户和资金来源

对保险公司:借助银行完善的市场网络及广泛的公司、个人客户关系,增强市场渗透力,拓展销售渠道

对商业银行:一是可扩大其客户资源。二是扩大资金来源。

 使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促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增加银行手续费收入

常用的保险名词

 保险人: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投保人: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被保险人: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

为被保险人。

 受益人: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

 趸缴:即一次性缴清所需全部保费。

 期缴:即分期缴纳保费,一般有按月、按季和按年三种方式。

第二部分 农行代理的主要产品:

一、投资理财类

(一)两全(分红型)保险集保障、储蓄、投资三种功能于一身

 保障功能:在保险期限内不仅提供死亡保障,而且提供生存保障。

 储蓄、投资功能:除固定收益外,还根据公司每年的实际经营效益,将可

分配盈余以红利形式返还客户。(客户与保险公司共享收益和风险)

决定分红水平的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经营盈余,具有不确定性。

两全(分红型)保险产品目标客户群体

①适宜风险承受力偏低,又有一定投资回报期望的人群;

②有一定的收入结余,因工作繁忙无时间、精力进行投资运作,钱大多存在银行的人士; ③性格较保守,对股票、期货、房产等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心存疑惑者;

④关心自己退休生活的中老年人群;

⑤子女尚小,想为子女未来教育、立业、婚嫁积蓄资金的父母

 两全(分红型)目标客户适应的产品:

鸿丰两全、红利发、红双喜、千里马B款、盈丰两全、盈盛两全、金玉满堂等。

(二)万能保险

 万能保险的概念最早由国外传入,指的是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

险金给付金额的人寿保险。特征如下:

 交费自由:万能保险的保费缴纳方式灵活,在缴纳首期保费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

况选择任何时候缴纳任何数量的保费。

 费用透明:保险公司每月(有的公司为每季度)公布当月(当季)的结算利率。 保证收益:有最低的保证利率(每年2.5%左右),保证了最低的收益率。投保人所

交保费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

万能保险目标客户群体及适应产品

①中高阶层,平均家庭年收入在4万以上。②养老和保障需求较大,投资偏好稳健的客户。③主要客户年龄在30岁至50岁。④适应的保险产品:放心理财、太平盈利多等。

三)投资连结保险

 是一种既具有保险保障又有投资理财功能的险种。

 与传统寿险产品相比较,投资连结险不承诺保底收益,投保人的未来收益取决于保

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赚赔都是自己的。

 可以实现不同风险帐户之间的转换,即在市场低位时将资金从高风险账户转移到低

风险账户,避免更大的损失,市场行情向好时,将资金从低风险账户转回高风险账户,获取更高收益。

投连险目标客户群体及适应产品

 适合于收入较高、具有理性的投资理念、追求资产高收益同时有具有较高风险承受

能力的激进型投资者。

 适应的保险产品:泰康人寿的赢家理财

二、保险保障类

(一)年金保险

1、年金保险的特征

以保险客户的生存为给付条件;每次给付的时间间隔相等;

给付方式,给付金额的大小比较灵活。还可以参加分红。

2、年金保险目标客户及适应产品

适合各类关心自己退休养老问题的人士。

产品投资年龄宽泛、缴费、领取方式灵活及缴费起点低的特点对中低收入阶层也很适用。适应的保险产品:红福寿。

(二)健康保险

健康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因意外或疾病的发生,而导致在医疗上的费用支出,保险公司负责给付保险金,又称为医疗保险。

2、健康保险目标客户及适应产品

主要是城市工薪阶层,收入偏低,医疗、疾病保障偏低或无保障的人士。

适应的保险产品:太平附加安顺住院医疗保险,太平附加安心住院收入保障保险

(三)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保险客户由意外伤害事故所致死亡或残疾,按合同约定,给付全部或部分保险金的保险。

1、意外伤害保险的特征

①伤害必须由外界原因造成;②事故具有突发性,受害人对事故的发生无法抵抗; ③事故的发生为非本意的。④客观上必须造成客户身体的伤害。

2、意外伤害保险目标客户及适应产品

意外伤害保险的目标客户群体非常广泛,适应各层次各年龄段的人士。

适应的保险产品:太平洋短期意外保障卡、太平完全(交通)意外伤害保险等。第三部分业务操作流程

“银保通”系统实时出单业务操作流程

客户咨询——填写投保单——柜员初审——收费——录入投保信息——计算机自动核保——打印保单及收据——保单和收据交客户——传递保险公司归档

“银保通”系统实时出单步骤

 第一步: 9041 中间业务票据入库(管理行)

 注意:作为银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的单证包括:

太平洋人寿、太平人寿的保险单,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的保险单和发票。泰康人寿的保险单和发票全部纳入重空管理,但仅将保险单进行系统维护,发票要手工核销。

 第二步: 9044 柜员领入中间业务票据

 第三步:进行投保交易

当日抹账

 什么时候使用抹账交易(交易码9099)?

当承保交易完成后,发现保险单上投保份数、其他信息等输入要素柜员输入有误时使用此交易。柜员在记账凭证上获取交易流水号,通过该交易将原承保交易撤销,再重新做承保交易。

 此交易当天有效。

1.原承保交易记账凭证上的流水号。

2.抹账后查客户的存折或卡,看资金是否已经

返回。

并将原保单、发票盖作废章

第四部分 营销注意事项

一、不要误导客户

客户问:“分红保险产品是银行自己的,还是银行代理保险公司的?”

柜员:我们向你推荐的这种银行保险产品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的专供银行销售的一种新的理财产品,一定要强调是银行柜台“专售”的,客户到保险公司根本买不到。这就是一种储蓄、投资型的产品,太复杂的保险产品你只有到保险公司去购买。在此需注意:不要说是银行自己的产品,这样说是误导客户,又不能简单说就是保险公司的,与银行无关,只能如实忠告,并且要强调这是一种“银行保险产品”,只有在银行才能买到。

二、不得将保险产品作为储蓄产品介绍。

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可故意夸大

保险的分红等不确定收益,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 合理推介保险产品的投资功能和保障功能。

目前银行销售的大部分银保产品具有一定的储蓄投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和优势在于其保障功能。在推荐主险种的同时,尽量争取让客户同时购买附加险,如附加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附加险价格较低,一般10或几十元,保障功能较强。

三、在客户购买保险前,要提醒客户特别强调保单的长期性以及期缴中途失效或退保的有关情况。

从帮助客户理财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向客户介绍代理保险产品,并说清“犹豫期”、“现金价值”等概念。

什么是犹豫期?

犹豫期也叫冷静期,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签收保险单后10日内,万一感到后悔,或是对所购买的保险不甚满意,可以无条件要求退保。

1.如果客户在犹豫期内退保,保险公司应退还投保人缴纳的所有保费,并不得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一个保险业务员的自白 篇6

这段对于保险的精妙议论,是我在接受某保险公司入职培训时读到的。我突然发现保险公司还挺有文化的,不像传说的那么不堪。我自诩多少读过一些胡适的著作,这段话却闻所未闻。

我转变了轻慢与不屑的态度,决定认真对待保险公司的培训,不落课,不迟到,不早退。就像很多业务员推销保险时常说的“强制储蓄”那样,我开始强迫自己了解保险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前或多或少接触过励志课程,从早先的拿破仑•希尔、卡耐基到现在的安东尼•罗宾等,成功学和行销密不可分。有为青年也许是看不起这种学问的。加入保险行业以来,我隐约觉得,这些训练有实用之处。不妨换句大多数人都认同并爱对保险业务员说的话:被“洗脑”了。

结束培训,正式成为一名保险业务推销员时,我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是肯定的:需要。细细想来,从小到大,自我激励或受到的激励实在令我们不胜其烦。

为什么这些激励没有丝毫用处?可能是我们太懒惰或过于自以为是了吧。

保险业务推销员经受了这个世界上最多的白眼和误解,我作为新人,还没有尝到过这样的滋味。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经常能看到一些年轻的面孔,穿西装打领带挎公文包,一脸的谦逊微笑,不用问,准是推销保险的。遇到他们,作者总是尽量保持笑容,三言两语婉言拒绝。

她说她很不愿意与之遭遇,一是耽误时间,二是不想伤人,谁没点儿自尊呢?每天这样堆着笑卑微地面对众多陌生人,遭受的多是白眼和不耐烦,心里一定不好受。做爹妈的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游街走巷,风吹日晒,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失望多于希望地工作,该多么心痛。

我相信没有人敢站出来说保险不好。保险是人类科学理性和道德良知的结晶,很多人会说不是保险不好,只是中国的保险不好。说这些话的人几乎和别人一问起保险就说保险公司都是骗子的人一样,既没买过保险,也没仔细了解过保险。

有人这样评论,国人缺乏的不是理性思维,而是用理性思维来指导行为的能力,正如我们从来不缺文化,但缺乏基本的文明素质一样。不遇事千好万好,一遇事理性全无,恨不得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别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做单子时,客户总觉得是我把他的钱拿走了。为什么人们买电器不觉得是导购拿走了钱,吃饭不觉得是服务员拿走了钱,偏偏会觉得买保险是把钱交给了业务员?我思来想去,终于知道原因在于客户拿钱买了一纸承诺。保险是无形产品,它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客户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毕竟是业务员伴随着一张保单核保承保的始终。如果不是理性战胜感性,我们如何相信一个不可知的未来几十年内的承诺?所有人都会提到保险合同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有人戏称,除非你是法学专家,否则你看不懂保险合同。

真是这样吗?风险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基本不会发生,保险是一个在风险来临时可以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机制。当风险真正发生时,保险的理赔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艰难。可惜,我们总是容易记住少数理赔的负面新闻,看不到大量获得赔付的出险人脸上欣慰的表情。

在中国保险业急剧扩张的今天,似乎每个人的朋友圈中,都至少有一个做保险的人。有些丧失职业道德的业务员对这个行业并未起到促进作用,相反,他们欺骗客户,损坏了所属保险公司及行业的声誉。记得在接受入职培训时,所有人曾被清楚地告知:“保险业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诚实守信,对客户负责。”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每个业务员都能遵从这样的操守。所以,有人戏称:在保险行业,人品比学历重要。

都说这些年国人对于保险的观念在改变,我看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真正的进步,大约是全民族都接受这样一种理性、稳妥的对于人生责任、对于财务规划的观念。罗斯福曾说,拥有相当规模的寿险,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也是大部分国民应负的义务。当业务员和客户谈起保险就像谈起白菜一样稀松平常时,才真叫进步。

保险业务 篇7

一、房地产价值的构成

在我们看来, 之所以在房产保险上产生误区, 实际上源于对房产与房地产概念的误读与混淆。物理上, 房屋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土地却是可以单独存在的。由于两者的密切关联, 实践上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将两者捆绑, 有时候甚至重合。应该明白, 房产与地产是有联系有区别的概念。如果建立这样的认知, 那么对于房产的保险利益就容易分别了。根据《宪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实行国家、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制度, 禁止一切形式的土地买卖。土地使用权交易就是为了因应法律要求而采取的可行方式。除了农村集体房产完整拥有土地使用权与房产所有权, 其他企业、个人, 包括国有企业都不拥有都土地所有权。也就是说, 只能对房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进行处分, 这种处分是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房产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是两个并行的财产权利, 只是由于管理方便起见, 将两者归并。两者的法律关系也不一样。土地使用权受《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管辖;房产受《物权法》、《建筑法》、《房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管辖。因此, 在法律关系上很明显的区隔的。房产所有权人虽然支付了土地出让金, 该土地产生让金价值也同时包括在房产的价值之上, 但是他不拥有土地所有权, 这是一种不完整的所有权。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决定的。

理解土地使用权与房屋产权是并行的两个权利主体这一点对讨论主题很重要。很明显, 无论自建或购买房产的, 其价值是由两部分构成, 即土地使用权价值, 直接转让或分摊, 与建筑物即房产的价值。为了叙述方便, 我们举例, 某人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购入价值100万元的房屋, 其100万元价值并非单指上盖建筑物的价值, 而是由土地使用权50万元与上盖建筑物50万元组成。

有时候, 同样结构的房屋, 因所处的位置不同, 其市场价格往往有巨大的落差, 而房屋的建造费用不会有多大的差距, 说明价格差距的原因在于土地使用关权价值的差异。房屋在经济学上属于不可贸易商品, 即不能通过套利活动使得两地的价格趋于均衡。因此房地产及时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段, 价值也是有巨大的差异。在金融业务的抵押贷款中, 抵押物的价值可以是它的全部价值为基础, 但是在保险业务中, 保险标的物虽然是同一建筑物, 而保险价值却不能以房产价值的全部来计算。因为土地使用权价值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属于管理范畴, 而权利作为保险标的是值得商榷的。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应该具有保险利益

在《物权法》里土地使用权被称作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有没有保险利益, 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根据这一规定, 表面上理解, 建设用地使用权从法律上似乎应该具有保险利益。不过我们仔细研读该条文, 并运用专业立场与专业背景, 从保险学原理出发, 就能发现这一条规定是很不完整、不全面、狭隘的, 存在着明显的专业上的瑕疵, 因为它所包含的对于保险利益概念仅仅停留在法律权利的层面, 完全忽视且不提保险学意义的保险利益。法律条文规定当然局有它一定的法理上的基本依据, 法理依据就是它要规范的主体的学理基础。但是从保险专业基础出发, 对保险利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法律上的权利主张, 即权利人拥有对权利的占有和支配权;二是保险行为能够产生经济上的利益。即投保人能够因为发生保险事故获得一定的经济上的利益。显而易见此规定没有顾及经济上的利益而导致模糊与局限。

在保险学原理中, 保险利益特指可保利益, 不仅仅指投保人具有标的物法定的利益, 同时还包括投保人的投保行为能够使得投保人与保险标的物之间因这一投保行为而产生一种经济上的利益关系, 即投保人若因保险标的物的风险而遭受损失, 以及因为保险标的物没有遭受风险而获得收益。人们之所以投保财产, 是因为在保险标的物未来可能遭受一定的不可预估风险而使标的物灭失或价值较大程度减少时获得相应的资金上的救济。如果投保人知道自己的财产在发生风险时, 保险公司无论如何不必也不会理赔时, 他也无论如何不会进行投保的。因为投保行为对他来说是没有任何经济意义的, 因此不存在保险利益。对保险利益概念的准确理解, 是问题的核心。

通常情况下, 建设用地使用权灭失存在以下的三种情况:使用年期届满和政府土地征收及自主转让。这些情况是可以提前预知的, 不存在任何意外风险, 并且除年期届满以外, 都能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保险的意义是对意外风险而言, 没有意外风险发生, 保险事业也不会存在, 当然应该把以上情况排除在保险之外。另外因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产生商业上价格下跌, 使建设用地使用权价值减少而这却不在商业保险责任范围之内。

从土地所有权属性来讲,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土地所有权的衍生物, 是一种从属权利, 不能离开他的主体单独成为保险标的。《保险法》规定土地、矿山因没有保险利益而不能是保险标的物, 毫无疑问, 依附于其所有权之上的权利也当然的不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总之, 不管从保险利益的角度还是建设用地使用权灭失和遭受风险情形的角度来分析, 建设用地使用权都不应该具有保险学意义上的保险利益。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一种权利不会发生意外风险, 而市场因素导致其权利价值减少也不在保险责任之内。故此将一个不会发生意外风险的事物硬作为保险标的物, 捆绑在保险价值中违背了保险学基本理论。

另外一个支持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具有保险利益的理由, 体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会计准则中。根据我国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的《会计准则》, 建设用地使用权计入无形资产。对于有形资产来讲, 权利自可以作为保险标的, 如应收账款等。但是对于无形资产来讲, 是不能成为保险标的的。无形资产附着在相应有形资产之上, 有形资产灭失, 无形资产亦归于消灭。各国的保险实践中是没有无形资产保险的事例的。其原因在于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是受它本身决定的, 而且其风险损失程度不能有效评估。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承受这类风险。

三、房产保险理赔

由于房产保险中, 对保险价值的认定存在着有利于保险公司的情况, 使得房产保险损失理赔与保险理论存在一个明显的矛盾。《保险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 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 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 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 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 超过部分无效, 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 除合同另有约定外, 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我们一套市场价值100万元的房产为例来说明问题。因为100万元的价值中包含了50万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价值, 其上盖建筑物价值部分是50万元。投保人若以100万元作为保险标的进行投保, 他在房产发生风险以后所能得到的最大赔偿金只能是上盖建筑物部分, 而不包括减少一定属于权部分。投保人若认为建设用地使用权不会发生意外而不必投保, 选择50万元作为保险价值, 即最大可能风险损失范围投保, 保险公司就获得一种有利于己的优势解释, 它可以认定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 发生风险时只要赔付一半, 承担50%的责任。如果投保以100万元作为保险标的, 发生事故时, 又可援引法条以损失超过保险价值为由拒赔50万元以外的部分。

假定有人将价值100万元的房产进行投保, 在保险起见发生了完全损失, 我们来分析一下理赔结果。房产保险的赔付标准是其重置价值进行的。保险作为金融行业, 发生损失时, 是必须进行现金赔付的, 不存在食物置换。若投保金额超过重置价值的, 超过部分不赔付, 而保险金额小于重置价值的则以保险金额赔付, 这是保险行业特性所决定的。100万元的房产, 在出险时的市场价值只有80万元, 赔付金额只能是80万元。现在假定发生全损事件, 保险公司便要以房产的重置价值进行赔偿。再假定类似地段房地产价格也是100万元, 于是保险公司赔付了100万元, 使投保人得以重新购买相应的房产。似乎保险公司是按保险价值进行理赔的。不过《保险法》第五十九条又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 保险人已经支付了全部保险金额, 并且保险金额相等于保险价值的, 受损保险标的的全部权利归于保险人”, 也就是说, 投保人名义上得到100万元, 利益没有受损, 但是此时原有房产的并未灭失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因之归于保险公司, 这部分的价值并没有相应减少, 保险公司名义赔付额100万元, 同时获得价值50万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实际赔付仍只有50万元。由此观之, 保险公司在房产保险中, 以50万元的最大赔付责任, 却向投保人以100万为保险价值收取保险费可能构成一种商业欺诈。因为投保人因此多支付给了保险公司一笔保险费, 且并没有相应增加任何保险责任范围。

综上所述, 因为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一种无形资产, 在保险业界的房产保险中将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也作为保险标的物是不合理的, 应予修正。

摘要:本文探讨一个保险实践中存在的普遍性的认知上的误区, 即房地产保险价值的确定问题。房产保险的保险价值中不应该包括与标的物有关额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土地使用权价值是一种完整的价值转移, 它不依附于房产价值本身, 而是一种独立存在的价值。将土地使用权价值作为房产保险标的的做法于理无据, 实践上也是严重侵害投保人利益的行为。

关键词:房产保险,土地使用权价值,保险利益

参考文献

[1]张东风.借鉴美国家主保险浅谈我国家庭财产保险的发展途径[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1998, (6)

[2]刘平.保险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曹建元.房产保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4]成欣荣.西方房地产保险业务概述[J].中外房地产导报, 1998, (1)

[5]宁河.美国房地产保险[J].中国房地信息, 1996, (12)

保险业务 篇8

共同保险业务中一般份额最大的保险人被称为主承保人, 即首席承保人, 是指在财产保险承保条款上带头接受保险的人。

其他共同保险人又称为非主承保人。

主承保人一般负责投保资料的收集、协议签订及保单出具, 负责提供对客户的保险服务, 负责处理赔案并告知非主承保人按比例分摊赔款等。

共同保险业务所涉及主体及资金流动形式较为复杂, 对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提出更多的要求, 为确保合理、准确的进行共保业务相关账务核算, 现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保险行业特殊的监管制度要求进行详细分析。

一、共保业务保费收入确认分析

(一) 保费收入确认时点确定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及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核算要求, 保费收入确认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 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 (2) 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 (3) 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是保费收入确认最核心条件。根据《合同法》、《保险法》等有关规定分析, 保险合同成立条件为保险当事人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表现为, 共同保险人、投保人及经纪公司等就保险相关条款达成协议, 各共同保险人签订共同保险协议, 并由主承保人向被保险人出具相关保险单后, 保险合同成立。在通常情况下, 保险合同的承诺生效日期即保单起保日期与保险合同签订日期一致。

根据保险原理的有关解释, 保险合同成立后, 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 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承担保险责任, 即保险合同生效是以保费缴纳为生效条件的。

综上, 结合会计相关准则中收入确认的三个基本条件, 保费收入确认条件在保险合同成立日即保单起保日即已经满足。因此在一般条件下保单起保日确认保费收入, 除非无法在保单起保日期获取相关信息, 无法可靠计量等特殊情况。

对于保单签发日期早于保单起保日期的, 保单签发日, 投保人缴纳保费后, 确认为预收保费, 保单承诺生效日即保单起保日, 确认保费收入。对于保单签发日期晚于保单起保日期,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应于保单起保日起即确认保费收入。

(二) 保费收入确认金额确定

根据会计准则及相关解释的规定, 非寿险原保险合同, 应当根据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确定。即保费收入的确认依据为满足保费收入确认条件, 是否一次性收取或分期收取不构成对保费收入确认的影响。

分期保费如果在保险起保日即承担全部保险风险, 就必须根据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确认保费收入;如果仅是部分承担风险, 应在承担相应保险风险时确认相应保费收入。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涉及共保业务中保险分期情况较为普遍, 但这种分期通常仅为保费缴费金额的时间分期, 并非对保险责任的分期, 故对于存在分期收取保费的合同我们应该在保险合同成立日, 即满足保费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下, 根据合同确定的各期应收总额确认保费收入, 并非按照发票实际开具及收付金额确认保费收入。

各共同保险人应根据共保协议约定的承担份额比例分别确认保费收入, 涉及到相关保险合同修改的, 主承人必须以书面方式通知非主承保人并得到相关书面确认。

(三) 保费收入会计处理

业务实践中, 保费收取一般由主承保人统一向投保人或者代表投保人利益的保险经纪公司收取。同时, 按照发票相关管理办法的要求, 发票的开具原则上要与资金流的方向一致, 即主承保方向投保人出具发票, 其他共保方向主承保方出具发票。

按照保险合同成立条件及保费收入确认的时点、金额确认并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记载会计分录。

1.主承保方应当根据实际收到投保人或经纪公司支付的保费后借记“银行存款”等;根据应承担保险份额贷记“保险业务收入”, 剩余的代非主承保方收取的保费贷记“其他应付款/代收共保保费/XXX公司”。

涉及到保费分期的, 主承保人应当在收到首期保费后借记“银行存款”, 剩余期间的份额内应收保费借记“应收保费/分期付款应收保费”;根据保险合同确定的份额内各期应收保费总额贷记“保险业务收入”, 代非主承保方收取的首期保费金额贷记“其他应付款/代收共保保费/XXX公司”。

主承保方依据各共同保险人承担的保险比例划出代收保费后应当借记“其他应付款/代收共保保费/XXX公司”, 贷记“银行存款”等。

2. 非主承保方根据实际收到的份额内保费确认保险业务收入。涉及保费分期的, 非主承保人应当在收到首期保费后借记“银行存款”, 剩余期间份额内应收保费借记“应收保费/分期付款应收保费”;同时根据保险合同确定的份额内各期应收保费总额贷记“保险业务收入”。

二、共保业务中的保单费用确认分析

保单费用一般包括经纪费、出单费、营业税金、咨询及防灾防损费等, 应当依据共保承保比例及权责发生制等要求据实入账确认。

(一) 共保经纪费业务处理

一般情况下, 大型财产保险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会委托专业的保险经纪公司为其拟订投保方案、办理投保手续、协助索赔, 或者为其提供防灾防损、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等保险中介服务。保险经纪人则基于投保人的利益, 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相应中介服务, 并依法收取相关经纪费佣金。这是共保业务中经纪费支出发生的主要内容。

目前保险经纪费的主要结算形式分为主承保统一结算及各共保方单独结算两种, 同时严格禁止与保费轧差后净费结算。

票据开具与资金流的方向一致。即主承保方统一向保险经纪公司支付经纪费同时, 保险经纪公司统一向主承保方开具全额经纪费发票。非主承保方向主承保方支付保险经纪费时, 由主承保方向其他共保方出具经纪费发票。

按照保险行业的相关规定, 主承保方出具经纪费发票不符合相关制度规定, 但是由主承保方负责相关资金的统一收付已成为该类型业务处理的行业惯例, 我们按照事实重于形式的原则, 也基于发票及行业合规要求, 可在保险经纪公司统一出具发票时提供列示各共保方经纪费比例金额的详细发票明细单给主承保方;主承保方在收取代付的各承保方经纪费时提供相关复印件、收款收据、分割单等。

主承保人与非主承保人依据权责发生制及与保费收入相关性原则记载会计分录。

1. 主承保方应当根据实际支付经纪公司经纪费后借记“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

主承保方根据份额内承担经纪费借记“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代其他共保方支付的经纪费借记“其他应收款/代付共保经纪费/XXX公司”;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

涉及到保费分期的, 在支付首期保费相关经纪费后, 将份额内各期保费对应经纪费总额借记“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代其他共保方支付的首期经纪费借记“其他应收款/代付共保经纪费/XXX公司”;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 剩余期间份额内应收保费对应经纪费贷记“应付手续费/分期付款应付手续费”。

收到非主承保方划来经纪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 贷记“其他应收款/代付共保经纪费/XXX公司”。

2. 非主承保方应当根据所承担份额保费支付对应经纪费。

涉及到保费分期的, 非主承保人应当在支付首期保费时将份额内各期保费对应经纪费总额借“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 剩余期间份额内应收保费对应经纪费贷记“应付手续费/分期付款应付手续费”。

(二) 共保出单费业务处理

一般共保协议中, 主承保人会向非主承保方收取一定比例的出单费, 用于保单出单打印, 与经纪公司、投保人日常业务交流中的相关费用支出项等。

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要求, 在主承保方向非主承保提供出单费发票并收取相关款项后确认相关收入、费用。

主承保方出具出单费发票后应当贷记“其他业务收入”, 只有在实际发生相关出单费用支出时借记相关“营业费用”科目。这种收支两条线的会计处理模式更加及时准确的反映出经济业务实质。

非主承保方收到出单费发票后借记“营业费用”等科目。

(三) 共保业务营业税金处理

通常情况下, 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的保险业务收入确认是一致的, 按照相关性原则共保业务的营业税金计提与保险业务收入完全配比, 各共同保险人按照各险种份额内保费收入确认的期间、金额, 根据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比例自行计提和缴纳。不按照一般意义上的“以票定税”计提和缴纳, 考虑经济效益原则, 也不采用主承保代缴和划收等方式处理。

(四) 共保业务咨询及防灾防损费业务处理

按照共保协议约定, 主承保人或者经纪公司会按被保险人的要求, 组织专业机构为其提供保险咨询服务或防灾防损服务。该类服务按照共保原则需要各共同保险人按照共保业务比例承担。

在实际咨询或防灾防损发生时, 由专业服务机构按比例出具发票划分至各共保方, 由各共保方凭借相关票据分别支付确认相关费用, 借记“营业费用出单费或防灾防损费”, 涉及代收代付的各共保方之间进行相关资金划转。

(五) 共保业务退保费业务处理

涉及到保险合同提前解除的, 共保业务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约定, 提出退保要求时, 由主承保人依据合同自行处理, 并将有关业务处理单据副本递交非主承保人, 非主承保人依据承保比例向主承保人划付应退保险费及相关费用等, 按原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应退还投保人的金额, 借记“保险业务收入”, 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具体情况下的会计业务处理与上述相关处理形式类同, 会计处理方向相反, 不再赘述。

目前, 财产保险共保实务中常遇到的会计处理情况基本上为以上几种, 但由于各公司具体业务流程、管理水平及会计二级明细科目设置等不同, 会计业务处理上会有细微差别, 只要掌握了这些会计业务处理的相通原则, 通过对业务情形的层层分离, 必定能找到科学、合规、准确的会计处理办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行业迅猛发展, 同时各行各业的公司管理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 其对风险安排及保险需求也明显加大。财产保险公司也势必将以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及大型企业公司财产为风险标的保险项目作为其重要的业务方向, 但受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承保要求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 无论是作为投保人的大型企业还是作为承保人的保险公司大部分都会选择共同保险的形式。随着共同保险业务的不断开展, 基于投保人对资金、账务等处理的管理要求不断升级, 出现了不同于一般财务处理的形式, 势必要求共同保险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能够适应其变化。鉴于此, 文章从共同保险的不同财务业务形式分析入手, 结合保险行业制度法规及新会计准则等以确定创新、准确、合规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共同保险,主承保,保费收入,经纪费,出单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财产保险共保业务管理的通知 (保监发[2006]31号) [S], 2006.

[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保险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事项的通知 (保监发[2009]1号) [S], 2009.

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趋势研究 篇9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全球保险业保费收入总额平均每年增长4-5%, 1998年全球保费收入总额为21550亿美元, 比1997年的21310亿美元增长了1.1%。其中, 寿险业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4.4%, 达12649亿美元。非寿险业保费收入则比上年减少0.8%, 为8910亿美元。寿险业保费收入占全球保费收入总额的比重已上升至59%。

发达国家继续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长期以来, 北美、西欧和大洋洲的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在世界保险业居于支配地位, 1998年他们实现了全球保费收入总额的90.7%。目前, 全球保险业明显呈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日本两国合在一起的保费收入超过全球保费收入总额的一半;整个欧盟的保费收入约占全球保费收入总额的三分之一, 其中主要来自英、法、德三国。

新兴市场加速发展, 但很不平衡近10年来, 全球保险业的新兴市场发展速度有所加快, 但地区间很不平衡, 有的地区保费收入年增长率超过20%, 而有的地区则不升反降。各国保险业发展水平差距依然显著。

2 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整体实力、发展动力和内在活力明显增强。2007年, 我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035.8亿元, 是2002年的2.3倍, 世界排名第9位, 比2000年上升了7位, 自十六大以来保持年均18.2%的增长速度;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 是2002年的4.5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 比2002年增加68家。与此同时, 我国保险业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较弱。我国保险业在社会和人民急需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业务领域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 在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三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二是发展粗放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 普遍存在重业务规模扩张、轻价值管理和效益增长的倾向, 很多公司通过铺设机构、跑马圈地实现外延式、粗放型规模增长, 产品服务创新不足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费用支出居高不下, 盈利能力不强。三是在金融竞争的基本格局中处于劣势。当前, 我国金融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 金融市场新格局形成的步伐正在加快。保险业整体规模虽然显著扩大, 但在金融资产增量中获取的份额仍远低于银行业和证券业, 竞争实力和业务规模相对薄弱。要从根本上逐步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充分认识国际保险业发展新趋势,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在保险业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中把握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未来。

3 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

入世后, 对我国保险业既有积极的影响, 创造许多新的机遇.也有许多不利影响, 带来客观挑战。据中美商会提供的文件显示:作为中美WTO协议的内容之一, 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取消全部外资保险公司的地域限制, 同时, 未来2至3年间, 中国将开放主要城市, 并允许外资财产险和意外险保险公司为全国的大规模风险承保。中国同意仅基于审慎原则授予营业执照, 不在数量上予以限制。中国将在5年内逐步扩展外资保险机构的业务范围至团体险、健康险和养老险。中国同意外资可在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中拥有50%的所有权等。由于中国保险业尚处于不发达阶段, 全面开放之后, 中国保险市场不得不面临着外资保险公司涌人的挑战。第一, 原有的保险市场格局将被打破。第二, 民族保险业势必受到一定的冲击。第三, 保险监管面临改革。外资保险公司的进人, 使我国保险市场上竞争主体不断增加, 成份愈益复杂, 给政府部门对保险业的监管造成一定的困难。第四, 要求现行的有关保险的法律法规作出修订并予以完善。第五, 资金外流面临潜在可能危险。第六, 保险人才的流失将趋于频繁。第七, 电子商务对找国传统保险业的挑战。

4 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趋势

保险业的分工更加专业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和加入WTO, 现代化的、完全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将逐步建立。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 保险公司在有限的资源下, 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除了保留公司中的关键资源和经营功能, 将经营重点放在风险管理和发展决策上, 而将某些其它功能如展业、定损等业务, 通过发展中介组织如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行、保险代理人公司, 借助外力对此类业务功能进行整合弥补, 自身则专心进行险种开发, 基金投资等决策规划和保险业务的控制选择及风险管理。

以创建核心竞争优势为目标, 通过实施后援集中、共享服务、外包等, 实现保险运营模式的不断优化。全球性金融保险集团都在世界各地拥有强大的后援服务系统, 通过搭建统一、集中、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 统一作业标准及服务标准, 进行后援集中, 建立统一的后援中心, 在业务品质、成本控制、服务时效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 实施后援集中改变了服务模式, 许多公司由“多站式”服务升级到“一站式”服务, 并逐步向“无站式”服务过渡, 提升了服务手段, 大大提高了服务能力。在优化运营模式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选择将保单数据录入、保单打印装订、保单寄发等技能要求较低的非核心辅助性业务环节外包给专业服务商, 以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保险经纪公司, 拓展营销渠道

(1) 个人代理。个人代理人素质不高, 行为不规范, 缺乏相应的知识, 恶意招揽, 保费回扣, 携款私逃等现象严重。个人代理是保险营销中的重要一环, 从事保险营销的个人要具有必要的保险知识, 营销技巧, 实践能力, 以及对这一行业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2) 保险中介。银行代卖保险存在很多问题, 寿险代理险种较少, 支付渠道单一, 宣传不充分, 当银行作为中介渠道的主要垄断者时, 佣金和手续费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发展保险经纪公司是一个趋势, 保险经纪人在保险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英国有32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 其保险业务收入的60%以上是通过保险经纪人取得的。保险经纪人的出现会促进我国保险市场的公平交易, 被保险人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在一定条件下, 可提高保险需求的数量, 解决保险供需矛盾。对保险代理人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弥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不足。

(3) 互联网营销。近年来宽带网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已为各行各业进军电子商务奠定了物质基础, 保险业涉足电子商务也是大势所趋。基于互联网的保险销售模式可以消灭中间人佣金, 大大降低销售网点的维持费用及许多其他相关开支, 通过大力发展此种保险模式可以降低保险价格、刺激保险需求。此外, 通过互联网, 访问相关保险网站, 客户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得保险信息, 了解保险品种, 避免了个人查找保险信息的不便。

保险业的分工更加专业化。面临顺县变得市场和激烈的竞争, 保险公司在有限的资源下, 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除了保留公司中的关键资源和经营功能, 将经营重点放在风险管理和发展决策上, 专心进行的险种开发, 基金投资等决策规划和保险业务的控制选择及风险管理。

摘要:现代保险业是经营与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 是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深入到社会生活诸多层面, 保险逐渐被赋予社会保障管理、社会风险管理、社会关系管理和社会信用管理等多项功能。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保险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将日益提高。

关键词:保险业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蒲成毅.世界保险产业结构演化的特征及趋势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 2007, (07) .

提升保险业务的数据挖掘方法 篇10

一般来说, 保险数据具有以下特点: (1) 数据类型多。保险市场的不确定性来自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自然的、心理的等等。数据的类型既有数值型的也有大量非数值型的, 如分类数据。传统的基于统计学的粗略的分析, 往往都是分析人员对大量统计数据凭经验做出决策, 因而受分析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分析结果也非常粗略。数据挖掘技术则对分类数据的适应性很强, 比如神经网络、决策树等都特别适合分类数据。 (2) 动态性。保险数据中特别是财产保险所包含的规律时效性往往非常强。随着时间、经济环境的变化, 规律也不断更迭。采用某些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不断获得新数据后自动对模型进行动态更新, 适应新的环境。 (3) 数据量大。保险领域的数据量非常庞大, 每天都会涌现出大量新的业务保单。传统的分析方法即便采用计算机来进行, 其分析处理能力也非常有限。而数据挖掘技术, 我们从其定义可以看出, 它面向的就是大量数据, 特别是它与数据库的结合更是加强了其海量数据处理能力。

利用这些数据, 保险企业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利用:

1.分类方法。分类是数据挖掘中应用得最多的任务。分类是找出一个类别的概念描述, 它代表了这类数据的整体信息, 即该类的内涵描述, 一般用规则或决策树模式表示。该模式能把数据库中的元组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个类的内涵描述, 分为特征描述和辨别性描述, 前者是对类中对象的共同特征的描述, 后者是对两个或多个类之间的区别的描述, 其中辨别性描述用得更多。分类是利用己知数据库元组和类别所组成的样本, 通过有关算法而求得建立分类决策树的方法、建立分类规则的方法等。例如, 通过分类方法挖掘得出的信息, 客户服务部门就知道一个新客户的潜在价值, 在客户服务投入上就心中有数了。

2.聚类方法。聚类分析根据“使类内的相似性最大化, 而类间的相似性最小化”的原则, 对数据进行聚簇分组, 形成的每个组就看作一个类。聚类增强了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通过聚类建立宏观概念, 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方法、机器学习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等。比如, 对保险客户数据库中“投保额”、“投保频率”、“收人水平”等多个评价指标, 没有办法按照一个指标去分类, 就可以通过聚类按照数据间的自然联系把分散的记录按照一定的距离标准将数据“聚”成几“簇”, 然后再对每簇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聚类方法, 我们可以发现诸如保险客户的投保模式、客户群体以及每类群体的特征等决策知识。

3.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关联分析是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若两个或多个数据项的取值之间重复出现且概率很高时, 就存在某种关联, 可以建立起这些数据项的关联规则。例如, 当保险公司通过对客户数据进行挖掘后, 发现一个客户突然关心房屋价格和有关保险条款, 并且确认该客户是第一次申请购房时, 保险公司会推断该用户可能要结婚了, 它就会向该用户定向推销用于购买房屋、支付子女学费等长期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甚至可能将该信息卖给专营婚庆商品和服务的公司等获取信息服务费。由此可见, 从保险客户数据中发现关联规则, 对于改进保险业决策非常重要。

4.偏差检测。这也常被称为孤立点分析或异常检测。数据集经常存在这样一些数据对象, 它们与数据的一般模式存在较大偏差, 称之为孤立点。这些孤立点即偏差包括很多有用的指示, 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模式的例外、观察结果对模型预测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例如高额投保行为, 这种现象相对于正常的投保行为来说是很少出现的, 属于孤立点, 只要找出这些孤立点, 就可以预防或发现一些骗赔的保单。偏差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观察结果与参照之间的差别。观察常常是某一个域值或多个域值的汇总。参照是给定模型的预测外界提供的标准或另一个观察。

从具体的应用领域来看, 保险企业数据挖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客户关系管理。就当前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实践来看, 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较成熟的应用包括: (1) 客户获得。对保险运营公司来说, 保险公司的增长需要不断地获得新的客户。新的客户包括以前没有听说过保险公司的人、以前不需要服务的人和竞争对手的客户。客户数据挖掘能够辨别潜在的客户群, 并提高市场活动的响应率, 保险公司还可以使用Marksman数据挖掘工具, 根据客户的消费模式预测何时为客户提供何种产品与服务; (2) 交叉营销。交叉营销是指向已购买某险种的客户推荐其它保险产品和服务。这种策略成功的关键是要确保推销的保险险种是用户所感兴趣的。有几种挖掘方法都可以应用于此问题:关联规则分析能够发现顾客倾向于关联购买哪些险种, 聚类分析能够发现对特定产品感兴趣的用户群, 神经网络、回归等方法能够预测顾客购买该新产品的可能性; (3) 客户保持和流失分析。随着各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获得新客户的成本不断地上升, 因此, 保持原有客户, 减少流失, 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分类等技术能够判断具备哪些特性的客户群体最容易流失, 建立客户流失预测模型从而帮助保险公司对有流失风险的顾客提前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

二是用异常数据挖掘反保险欺诈。自保险产生以来, 保险欺诈便伴随而来。以保图赔或以保获利已经成为一些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畸形心态, 其目的就是通过保险获取保险单项下的额外利益。近十几年来, 因欺诈而导致的支出占总赔款支出的比例不断攀升。有关资料表明, 在国际上因保险欺诈导致的某些保险险种的损失高达50%的保费收入, 平均保险业务的欺诈损失在10%~30%左右。目前, 国际上对保险欺诈的定量研究主要有保险欺诈的测量、保险欺诈的识别和保险欺诈的防范。异常数据挖掘是保险欺诈识别中发现索赔数据奇异点的重要方法。对于异常数据的挖掘, 主要是使用偏差检测。在数学意义上, 偏差是指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 或者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不一致等。偏差检测的基本目标是寻找观测结果与参照值之间有意义的差别。除了识别异常数据外, 异常数据挖掘还致力于寻找异常数据间隐含模型, 用于智能化的分析预测。通过异常数据的检测和建模分析, 可以发现保险欺诈的行为特征。这些特征既包括保险欺诈的一些表面特征, 也包括一些不能通过直觉发现的特征。识别出这些特征, 能为保险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上一篇:头颈CT血管造影下一篇:传染病的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