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业务感想

2024-06-28

银行保险业务感想(精选8篇)

篇1:银行保险业务感想

代理银行保险业务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能够给我与大家共同研讨如何作好保险代理业务的这个机会,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作为一名一线人员在代理银行保险业务的时候,所感受到的一点点体会和想法。希以促进我行保险代销工作能够迅速开展。

一、我行保险代销工作的现状

我个人认为:我行尚处于银行保险营销的初级阶段。为什么是初级阶段,而不是发展阶段或加速阶段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我行现阶段的表现就知道了。

表现一:保险代销的投放入力度不够,专业客户经理的队伍尚未建成。根据我的了解,工行和农行的网点都专设了一个柜台,由专人进行保险业务的营销,而且是开放式的营销模式,即在柜台外面增设个柜台,可与客户近距离、手把手的接触,当面交流和沟通。而反观我行,则多是由前台储蓄人员,隔着厚重的防弹玻璃、通过对讲机与客户讲解,连具备保险代理人资格的营销员都凤毛麟角。这样,无论服务水平还是营销效果上看,都明显落后,很难取得客户的信任。并且由于营销的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和缺乏专门的营销队伍,而造成因人力不足而导致需要投保的客户资源流失的现象,在我行屡见不鲜。前面提到的与其他专业行的销售情况所显示的数据进行比较,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表现二: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积极性还不够高.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于在我们员工当中仍存在不少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所以员工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并且加之销售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都是造成销售额度上不去的原因。

研究什么样的储户才能成为银行保险的客户?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客户群体才能给我们带来保费收入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类型的客户供同志们参考:

1、有一定风险意识或遭受过重大损失的客户群体,他们的保险意识强烈,是最佳的人选.2、有定期储蓄倾向的客户群体,他们的资金多数长期不动,放在银行主要是为了保管.那么,什么样的客户不大可能成为银行保险的客户呢?也推荐两种类型客户与大家商讨:

1、活期储户,保险说白了还是有钱的人才能买的产品,对穷人来说(—也就是说最需要做保险投资的人)来说,由于没钱,保险只能是一种奢望。另外,保险是一项长期投资的产品,时间越长收益才能越高。作为短期投资者是不大可能成为保险公司的客户的。这是保险的本质决定的。

2、闲钱不多,但又贪图高收益的客户。

促进代理保险费用收入快速增长,才能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行业竞争力,这不论是长远规划还是近期要求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谈谈个人的几点建议:

1、应提高网点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积极性

2、应提高网点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营销能力和专业技能

3、应加大宣传力度,解决销售手法单一的不利局面

4、应改善目前代销保险业务的运作方式

5、应建立一只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

6、应与保险公司携手开发出具有银行特点的客户需要的保险险种是当务之急

以上,是我个人作为一名一线人员对代理银行保险业务时候,所感受到的一点点体会和想法。

苏庄建鑫园分理处

篇2:银行保险业务感想

敬爱的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呈贡区联社的职员XXX,在参加了XX举办的“XXXX培训班”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自身在投资业务知识方面的不足,但是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这次培训,我在感到压力的同时收获了很多,深受鼓舞。下面是我本人对于这次培训的个人心得。

一是投行业务是银行适应市场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由于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存贷利差缩减,开拓投行业务是目前银行发展的主流趋势,所以本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省联社明年将改制成农商行,而本次培训就是为了省联社明年改制商行提前做准备。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投行主营业务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超前的金融管理体制、先进的经营理念、高效的服务流程和完善的客户维护考核制度对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但开阔了视野,也解决了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更使我深入理解了营销和服务的深层次内涵,增强了营销服务的理念和意识,学习到了更多的客户服务技巧,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同时也对自己从事投行业务更加有了信心。

二是投行业务培训,奠定了发展之基

投行业务处于投资领域的前沿,对于相关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于从业人员专业性要求强。为了银行下一阶段能够开展好投行业务,本公司组织金融业专家对本公司职员进行培训。经过专家的讲评,我了解和学习了投行业务的发展以及现状,对于从事投行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还系统地了解了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改变了以前我对于资本市场的片面认识,以前我只是孤立地将股票、债券、基金等看做金融产品,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了解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在资本供给方和资本需求方之间建立一种信用关系,从而实现资本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投资银行处于资本市场的中心和枢纽位置。由此我对我们即将开展的投行业务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专业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促使我不断给自己压力推动自己学习进步。

三是发掘自身优势,走好改革第一步

投行业务目前是已经是竞争的红海,为此,我行如何在自己的传统领域保持优势,同时又能在投行业务方面独辟蹊径,平稳推进改革进程。经过培训我认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传统优势。我行盘踞农村多年,与农村的乡土情结浓郁,比别人更了解农村,只要是研发出更多更新的贴近农村生活,适合农村现代金融消费需求的产品,就能够有效的保卫农村信用社多年苦心经营的农村品牌,守住自己的农村战略根据地。其次是牢牢把握住当前国家提出的万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号召,与农村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做好精准对接,合理整合信贷资源,加大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在资金上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巩固社农合作基础。

四是加强投行业务知识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本着“为X行未来而学,为自身发展而学”的学习体念,以“自我加压,自我提升”为指导,面对着专业性极强的投行业务,为了能够在下一阶段的改革中争当排头兵,争创好佳绩。我深感自身专业知识的缺失,通过空闲时间参加网课与夜大,及时补充自己在投行业务知识方面的短板;同时,投行业务涉及着大量的法律法规,业务人员只有熟悉并准确应用,采用顺利地开展业务,因此,我利用自己细碎的时间恶补相关的法律法规,遇到不懂的方面,及时向相关专家请教,不断提升自己关于投行业务的知识水平。

篇3:银行保险业务代表留存率

表1显示2009年4月至12月银行保险业务代表首次登记人数 (FR) , 及不同调查点维持登记人数。由4月至12月共有1084人首次登记。满6个月后, 维持登记982人。满12个月后, 维持登记人数874人, 这留存874人包括于第一个调查点离开后, 再次登记为银保业务代表。满18个月的第三个调查点, 剩下817人登记, 满24个月的第四个调查点, 只有761人登记, 满36个月的第五个调查点, 仅有678人登记, 满48个月的第六个调查点, 只有621人维持登记, 累计减少463人。

表2显示2010年1月至12月银行保险业务代表共有1844人首次登记。满6个月维持登记1572人, 满12个月登记人数1406人, 满18个月剩下1311人登记, 满24个月只有1230人登记, 满36个月剩下1079人维持登记, 累计减少765人。

2011年1月至12月银保业务代表共有2535人首次登记。满6个月维持登记2127人, 满12个月登记人数1827人, 满18个月剩下1638人登记, 累计减少897人。2012年1月至12月银保业务代表共有2036人首次登记。满6个月维持登记1, 715人。

二、各个调查点累计留存率

表3显示2009年、2010年及2011年银保业务代表满12个月累计留存率。2009年4月至12月共有1084名首次登记, 满12个月维持登记874人, 累计留存率81%;2010年共1844名首次登记, 满12个月维持登记1406人, 累计留存率76%;2011年共2535名首次登记, 满12个月维持登记1827人, 累计留存率72%。由2009年4月到2011年12月, 期间共有5463名首次登记, 满12个月后, 维持登记人数4107人, 平均满12个月累计留存率为75%。

表4显示2009年及2010年银保业务代表满24个月累计留存率。2009年月至12月共有1084人首次登记, 满24个月维持登记有761人, 累计留存率70%;2010年共有1844人首次登记, 满12个月维持登记1230人, 累计留存率为67%。由2009年4月到2010年12月, 期间共有2928人首次登记, 满24个月后的调查点, 只有1991人仍然维持登记, 平均满24个月累计留存率为68%。

表5显示2009年及2010年银保业务代表满36个月累计留存率。2009年4月至12月共有1084人首次登记, 满36个月维持登记678人, 累计留存率63%;2010年共1844人首次登记, 满36个月维持登记1079人, 累计留存率59%。由2009年4月到2010年12月, 期间共有2928人首次登记, 满36个月后的调查点, 只有1757人维持登记, 平均满36个月累计留存率为60%。

三、总结

本文经分类、每个调查点搜寻、分析留存及点算后, 总结银保业务代表在各个阶段的留存率。银行保险业务代表累计留存率分别是:满6个月85%、满12个月75%、满18个月69%、满24个月68%及满36个月有60%。基础留存率分别是:满一年年资75%, 满二年年资87%, 满三年年资88%。

笔者亦相信这是对银行保险代表留存率的首次全面研究。

摘要:于敏及方子节 (2004) 认为银行保险是金融服务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产物。Neale&Peterson (2005) 认为取消跨行业限制的法例使银行保险得以出现。Fields, Fraser&Kolan (2007) 认为银保有规模效益的优势。Chen, Li, Liao, Moshiran&Szablocs (2009) 预见银行保险是未来非常主要的保险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于敏, 方子节.对我国银行保险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 2004, (3) .

[2]Chen, Z., Donghui Li, Li Liao, Fariborz Moshiran, and Csaba Szablocs, 2009, “Expans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bancassur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19, 633-644。

[3]Fields, L.P., Donald R.Fraser, and James W.Kolan, 2007, “Bidder returns in bancassurance mergers:is there evidence of synergy”,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31, 3646-3662。

[4]Neale, F.R., and Pamela P.Peterson, 2005, “The effect of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o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57, 317-338。

[5]Teunissen, M., 2008, “Bancassurance:Tapping into the Banking Strength”, The Geneva Papers 33, 408-417。

篇4:浅谈我国银行、保险的业务合作

关键词:银行 保险 合作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经营方式受到猛烈冲击,银行、保险业务相互交叉与渗透成为必然。

一、我国银保合作的现状。

自1996年以来,我国银行连续八次下调利率,使保险公司以固定利率为主的传统业务出现明显下滑,再加上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步进入,保险公司迫切需要通过险种创新不断拓展新的市场,同时,银行也在想方设法提高利润增长点。1999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推出分红保险并在上海、深圳两地银行试点,成功地拉动了业务的增长。随后,太平洋、泰康、新华人寿等公司相继推出分红产品在银行销售,从而拉开了银保合作的序幕。2002年上半年,平安的分红保险等银行代理业务保费收入46.6亿元,占该公司总保费的16.81%,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0%。可见,我国银保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逐步深化,银保合作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银保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向有关部门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的业务运行分别受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保监会的监督,监管内容主要为传统业务,但随着双方合作的日益深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业务和替代性产品,双方也可能在资金及资本市场上经常使用同样的金融工具,由此可带来新的问题,也对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有关部门的观念及监管模式也需做出及时的调整,若政府有关部门因循守旧、职能定位不准,就可能成为银保合作的潜在危机。

2、银保配合仍显不足。

目前,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仍处于初期,双方在人员、技术、营销手段的配合方面都未实现“无缝链接”,而双方的从业人员对于对方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操作惯例等方面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了合作效率较低、丧失市场机遇等问题的出现。合作内容仅局限在保险代理、保费结算范围内,而在客户共享、产品互补、电子网络等方面仍未开展有效配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全面合作。

3、产品开发与服务有待加强。

现在我国银保合作的产品品种不够丰富,产品趋同现象严重,保险产品一般局限于银行柜面交易范围,缺乏与银行业务,如银行卡等相结合的品种。此外,在产品的配套服务方面也有待加强,如客户购买银行保险时在银行办理,而取款或理赔时要在保险公司办理,为客户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对策。

1、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加强和改善政府监管。

实践证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的态势也比较好。因此,在新形势下,势必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在不断更新传统观念、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规范市场、改变监管模式和内容的同时,保证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的业务创新,以此促进银保合作的健康发展。

2、加强银保配合,提高合作效率。

虽然我国银保配合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应该看到,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都是金融企业,其在产品、管理、营销对象、风险防范等方面有着相识之处,具备广泛、深入合作的条件,双方应立足长远,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人员素质和机构效率。保险公司应加强售后服务这一形式,共同积累优质客户群,实现双赢。双方还应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在客户共享、电子网络等方面开展有效合作,实现双方合作效率和整体效率的提高。

3、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针对我国银保合作产品趋同这一现象,银保双方应从人员、技术和市场着手开发出既大众化又具有差异性的产品。保险产品的创新具有独特的作用,整个行业可以由于创新成果的广泛传播而分享创新受益。同时服务又是金融企业永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只有从国情出发,从优化产品结构入手,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才能提高银行保险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盈利性,促进我国银保合作的向前发展。

总之,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银行业、保险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对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的结果将形成银行、保险、客户“三赢”的局面。随着市场日趋成熟、产品与服务不断完善,我们必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银保合作之路。

作者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1]乔桂明.中国保险业发展战略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01

[2]吴红军.银行保险应倡导深层合作[N].金融时报 2005-8-25

[3]谢柳.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合作[N].中国保险报2005-8-25

篇5:银行代理保险业务

什么是银行代理保险

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或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依靠传统销售渠道和现有客户资源销售保单。此类保险产品不允许保险公司直接销售。

最直观的解释为:借助银行卖保险,即银行作为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实现保单分销。开办代理保险业务的意义

 使商业银行实现与保险公司资源共享,扩大银行客户和资金来源

对保险公司:借助银行完善的市场网络及广泛的公司、个人客户关系,增强市场渗透力,拓展销售渠道

对商业银行:一是可扩大其客户资源。二是扩大资金来源。

 使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促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增加银行手续费收入

常用的保险名词

 保险人: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投保人: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被保险人: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

为被保险人。

 受益人: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

 趸缴:即一次性缴清所需全部保费。

 期缴:即分期缴纳保费,一般有按月、按季和按年三种方式。

第二部分 农行代理的主要产品:

一、投资理财类

(一)两全(分红型)保险集保障、储蓄、投资三种功能于一身

 保障功能:在保险期限内不仅提供死亡保障,而且提供生存保障。

 储蓄、投资功能:除固定收益外,还根据公司每年的实际经营效益,将可

分配盈余以红利形式返还客户。(客户与保险公司共享收益和风险)

决定分红水平的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经营盈余,具有不确定性。

两全(分红型)保险产品目标客户群体

①适宜风险承受力偏低,又有一定投资回报期望的人群;

②有一定的收入结余,因工作繁忙无时间、精力进行投资运作,钱大多存在银行的人士; ③性格较保守,对股票、期货、房产等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心存疑惑者;

④关心自己退休生活的中老年人群;

⑤子女尚小,想为子女未来教育、立业、婚嫁积蓄资金的父母

 两全(分红型)目标客户适应的产品:

鸿丰两全、红利发、红双喜、千里马B款、盈丰两全、盈盛两全、金玉满堂等。

(二)万能保险

 万能保险的概念最早由国外传入,指的是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

险金给付金额的人寿保险。特征如下:

 交费自由:万能保险的保费缴纳方式灵活,在缴纳首期保费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

况选择任何时候缴纳任何数量的保费。

 费用透明:保险公司每月(有的公司为每季度)公布当月(当季)的结算利率。 保证收益:有最低的保证利率(每年2.5%左右),保证了最低的收益率。投保人所

交保费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

万能保险目标客户群体及适应产品

①中高阶层,平均家庭年收入在4万以上。②养老和保障需求较大,投资偏好稳健的客户。③主要客户年龄在30岁至50岁。④适应的保险产品:放心理财、太平盈利多等。

三)投资连结保险

 是一种既具有保险保障又有投资理财功能的险种。

 与传统寿险产品相比较,投资连结险不承诺保底收益,投保人的未来收益取决于保

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赚赔都是自己的。

 可以实现不同风险帐户之间的转换,即在市场低位时将资金从高风险账户转移到低

风险账户,避免更大的损失,市场行情向好时,将资金从低风险账户转回高风险账户,获取更高收益。

投连险目标客户群体及适应产品

 适合于收入较高、具有理性的投资理念、追求资产高收益同时有具有较高风险承受

能力的激进型投资者。

 适应的保险产品:泰康人寿的赢家理财

二、保险保障类

(一)年金保险

1、年金保险的特征

以保险客户的生存为给付条件;每次给付的时间间隔相等;

给付方式,给付金额的大小比较灵活。还可以参加分红。

2、年金保险目标客户及适应产品

适合各类关心自己退休养老问题的人士。

产品投资年龄宽泛、缴费、领取方式灵活及缴费起点低的特点对中低收入阶层也很适用。适应的保险产品:红福寿。

(二)健康保险

健康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因意外或疾病的发生,而导致在医疗上的费用支出,保险公司负责给付保险金,又称为医疗保险。

2、健康保险目标客户及适应产品

主要是城市工薪阶层,收入偏低,医疗、疾病保障偏低或无保障的人士。

适应的保险产品:太平附加安顺住院医疗保险,太平附加安心住院收入保障保险

(三)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保险客户由意外伤害事故所致死亡或残疾,按合同约定,给付全部或部分保险金的保险。

1、意外伤害保险的特征

①伤害必须由外界原因造成;②事故具有突发性,受害人对事故的发生无法抵抗; ③事故的发生为非本意的。④客观上必须造成客户身体的伤害。

2、意外伤害保险目标客户及适应产品

意外伤害保险的目标客户群体非常广泛,适应各层次各年龄段的人士。

适应的保险产品:太平洋短期意外保障卡、太平完全(交通)意外伤害保险等。第三部分业务操作流程

“银保通”系统实时出单业务操作流程

客户咨询——填写投保单——柜员初审——收费——录入投保信息——计算机自动核保——打印保单及收据——保单和收据交客户——传递保险公司归档

“银保通”系统实时出单步骤

 第一步: 9041 中间业务票据入库(管理行)

 注意:作为银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的单证包括:

太平洋人寿、太平人寿的保险单,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的保险单和发票。泰康人寿的保险单和发票全部纳入重空管理,但仅将保险单进行系统维护,发票要手工核销。

 第二步: 9044 柜员领入中间业务票据

 第三步:进行投保交易

当日抹账

 什么时候使用抹账交易(交易码9099)?

当承保交易完成后,发现保险单上投保份数、其他信息等输入要素柜员输入有误时使用此交易。柜员在记账凭证上获取交易流水号,通过该交易将原承保交易撤销,再重新做承保交易。

 此交易当天有效。

1.原承保交易记账凭证上的流水号。

2.抹账后查客户的存折或卡,看资金是否已经

返回。

并将原保单、发票盖作废章

第四部分 营销注意事项

一、不要误导客户

客户问:“分红保险产品是银行自己的,还是银行代理保险公司的?”

柜员:我们向你推荐的这种银行保险产品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的专供银行销售的一种新的理财产品,一定要强调是银行柜台“专售”的,客户到保险公司根本买不到。这就是一种储蓄、投资型的产品,太复杂的保险产品你只有到保险公司去购买。在此需注意:不要说是银行自己的产品,这样说是误导客户,又不能简单说就是保险公司的,与银行无关,只能如实忠告,并且要强调这是一种“银行保险产品”,只有在银行才能买到。

二、不得将保险产品作为储蓄产品介绍。

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可故意夸大

保险的分红等不确定收益,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 合理推介保险产品的投资功能和保障功能。

目前银行销售的大部分银保产品具有一定的储蓄投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和优势在于其保障功能。在推荐主险种的同时,尽量争取让客户同时购买附加险,如附加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附加险价格较低,一般10或几十元,保障功能较强。

三、在客户购买保险前,要提醒客户特别强调保单的长期性以及期缴中途失效或退保的有关情况。

从帮助客户理财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向客户介绍代理保险产品,并说清“犹豫期”、“现金价值”等概念。

什么是犹豫期?

犹豫期也叫冷静期,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签收保险单后10日内,万一感到后悔,或是对所购买的保险不甚满意,可以无条件要求退保。

1.如果客户在犹豫期内退保,保险公司应退还投保人缴纳的所有保费,并不得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篇6:关于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思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银行、保险和证券正在逐渐融合交叉,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模式的方向迈进。其中,银行、保险业的合作尤其突出,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很快。本文首先分析了银行保险发展的概况,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就银行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银行保险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内涵:

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银保合作,银行与保险公司以共同客户为服务对象,以兼备银行和保险特征的共同产品为销售标的,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为共同 的客户提供共同产品的一体化营销和多元化金融服务的经营策略。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概况

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在市场上占有着业务的较大份额的公司,为扩大业务和占领市场,与银行的合作签订相关的保险代理协议与销售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银行保险收入已成为我国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012 年银行保险业务达 3 436 亿元,占全年人身险保费的 33.8%,占所有保费收入的 22.2%。银行保险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后,业务发展呈现停滞和下滑的态势。2009 年银行保险收入的增长速度从 2008 年的 107.36%增幅猛然下降到3.39%,而且下滑态势近年一直持续。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进入了转型阶段,各种矛盾与冲突接踵而来,银行保险业务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三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层次低,合作模式单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保险已由单一的代销业务合作模式逐步发展到保单质押贷款、联名信用卡业务及个人理财等业务合作领域。但大部分的银保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的“代理协议”模式阶段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处于松散型状态。从国外的成功经验考虑,银保之间的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利润共享的关系,但现在国内大多数银行与产险公司之间的代理协议期限短,费用的规定有着比较强的任意性,很难保证产险公司未来稳定的保费收入来源。

2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吸引力弱化

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方式决定了银行保险产品缺乏有效地研发,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是基于短期性合作、短期性利益来发展银行保险业务,不注重银行保险产品的开发以及创新,所推出的银行保险产品不论是分配型、万能型、投连型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以获得收益为目标的产品,保险保障功能较低,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差异化不大。据统计寿险业务中98%以上为分红产品,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真正意义上的保障类险种还未形成。产品的同质性,使得现有银保产品与银行自有产品之间存在竞争。这种银保产品的结构对于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银保制度起到了限制和制约作用。

3代理费不规范

保险公司与各家银行之间进行博弈,从而扩大业务量达到本身利润的最大化,由于保险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银行收取的代理手续费不断的攀升。保险公司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已经从最初的 1%上升到 3%—4%,有的甚至达到 6%。这必然导致银保产品成本大幅上升,收益率严重下滑。另外,寿险产品普遍期限较长,其代理费可以在较长的保险期限内分摊,而产险产品的期限普遍较短,代理费难以维持在较高水平。代理费的差异使产险与寿险相比缺乏竞争力。代理费的差异造成银行代理人员更偏向于销售寿险产品。4银行保险人才培养相对落后

伴随着行业内部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加,使得对于银行保险相关的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但是银行保险业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比较大的缺陷。缺乏科学系统地培养人才体系,并且使得绩效考核以及资源分配方面漏洞不断。保险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总之,保险队伍的人才的素质相对比较低,而且业务人员的人力资源后背力量不足,银行保险业务机构的专业人才的贮备以及人才之间的竞争日益突出,但是银行保险人才的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还处于较低层在次。在银行保险业务之中,市场营销人员短缺,整体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银行保险业的有序发展。

5.销售误导损害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的信誉 目前,我国的老百姓大多有“银行情结”,对银行非常信任。于是,一些保险公司的缺乏系统的保险知识的培训的销售人员和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客户的这种心理合谋误导客户,容易误导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理解,造成误导宣传的问题出现。销售人员夸大利益,混淆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但银行只是作为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而消费者购买的保险产品实际上只是与保险公司发生了经济关系,这使得日后引来更多的纠纷,而银行不对此负责,导致客户得到的服务质量较为低下。

6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制度不完善 监管制度跟不上银行保险业的发展。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作监管相对落后,各监管机构一般依照自己的监管职能进行监管,尚未对银保业务开展合作监管进行更明确的规范。我国金融业目前仍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银行保险业务既要受到保险业监管也要受到银行业监管。这种监管看似严格,实际上存在真空、重复、脱节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一个业务要两个监管主体认可,导致经营主体无所适从,大大限制了银行保险的经营力。四银行保险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1经营模式创新:促进资本融合,使银行与保险的合作模式多样化

银行保险业的合作,必须创新银保合作机制,通过资本的相互渗透,业务相互交叉,文化相互交融,产品相互融合等,最终过渡到银保综合经营。在欧洲国家,银行保险呈现一体化趋势,银行、保险公司除了在业务上合作外,还有资本上的联合,甚至两者本身就是一体的,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有利于形成长期的、互利的合作关系,避免了许多利益冲突问题,也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保险的发展。因此,从长远来看,“一对一”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应是最佳的合作模式。

2银保产品创新:加大银行保险产品的开发力度,突出保障功能。

篇7:银行保险业务感想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代理关系 第一节 合作对象 第二节 代理资格 第三节 代理协议 第三章 经营规则 第一节 保险产品 第二节 代理费用 第三节 销售模式 第四节 销售行为 第五节 财务核算 第六节 应急机制 第七节 同业交流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经营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中华人民共

第1页(共12页)

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保险公司委托,在保险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代理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及提供相关服务,并依法向保险公司收取代理费用的经营活动。

第三条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双方开展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保险消费者创造价值。

第四条 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根据《保险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国务院授权,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履行监管职责。

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责。

第二章 代理关系

第一节 合作对象

第五条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及对方的资本状况、资产规模、管控能力等因素审慎选择合作对象,合理确定合作对象的范围和数量。

第2页(共12页)

第六条 保险公司选择合作商业银行时,应当充分考虑其资本充足率、风险管控能力、营业场所、代理保险业务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近两年受监管部门处罚情况等。

第七条 商业银行选择合作保险公司时,应当充分考虑其偿付能力状况、风险管控能力、业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近两年受监管部门处罚情况等。

第八条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选择和评价合作对象,应当参考监管部门、外部审计、评级机构以及行业协会披露的信息,确保获取的有关信息真实可靠。

第九条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应当保持合作关系和客户服务的稳定性。单一商业银行代理网点与每家保险公司的连续合作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合作期间内,如果一方出现对双方合作关系有实质影响的不利情形,另一方可以提前中止合作。对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网点已经中止合作的情况,商业银行应配合保险公司做好满期给付、退保、投诉处理等保单后续服务。

第十条商业银行不得将保险代理业务转委托给其他机构或个人。

第二节 代理资格

第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网点代理保险业务实施资格管理。

(一)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每个营业网点在代理保险业务前应当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并获得商业

第3页(共12页)

银行一级分支机构(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分行)的授权。

(二)保险公司不得委托没有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的商业银行网点开展代理保险业务。

(三)商业银行网点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的使用和管理,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保险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四)商业银行网点应当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张贴统一制式的投保提示。

第十二条中国保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人员和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实施资格管理。

(一)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按照监管部门有关规定,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人员和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商业银行从事代理保险业务的销售人员,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保险销售从业资格条件,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其中,投资连结保险销售人员还应至少有1年以上保险销售经验,接受过不少于40小时的专项培训,并无不良记录。

(三)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应当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每年应接受不少于36小时的培训。

第三节 代理协议

第4页(共12页)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委托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原则上应当由总公司和总行统一签订代理协议。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的一级分支机构(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分公司、分行等)确需签订代理协议的,应当事先分别取得总公司和总行书面授权,并在代理协议签订后及时向总公司和总行进行备案。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委托区域性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可以由区域性商业银行总行同保险公司总公司或其业务开展地的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签订代理协议。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应当事先取得总公司书面授权,并在代理协议签订后及时向总公司进行备案。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签订的代理协议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要条款:代理产品种类,代理费用标准及支付方式,单证及宣传资料管理,客户账户及身份信息核对,反洗钱,客户信息保密,双方权利责任划分,争议的解决,危机应对及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合作期限,协议生效、变更和终止,违约责任等。

第三章 经营规则

第一节 保险产品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委托商业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应当是按照中国保监会保险产品审批备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经过中国保监会审批或备案的保险产品。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委托商业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保单封面主体部分应当以显著的字体印有“保险单”或“保险合同”字样、保险公司名称等内容,保险合同中应当包含保险条款及其他合同要件。

第5页(共12页)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充分发挥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风险保障的核心技术优势,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发挥销售渠道优势,在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中大力发展长期储蓄型和风险保障型保险产品,持续调整和优化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结构,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在合作过程中,应当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推进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金融资产管理需求。

第二节 代理费用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协商代理费用时,应当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共同促进商业银行代理保险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向商业银行支付代理费用,应当通过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向代理商业银行一级分支机构或至少二级分支机构统一转账支付,具备条件的要实现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统一向代理商业银行总行支付;委托地方性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应当由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向地方性商业银行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统一转账支付。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财务制度据实列支向商业银行支付的代理费用,不得账外核算和经营;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代理费用集中管理,从代理费用中列支代理保险业务销售人员的业务激励费用。

第6页(共12页)

第二十三条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在账外直接或者间接给予合作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合作协议约定以外的利益,包括支付现金、各类有价证券,或者报销费用、提供旅游等;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收取、索要合作协议约定以外的任何利益。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教育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防范商业贿赂风险。

第二十四条 保险业协会和银行业协会要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十五条监管部门对通过给予、收取或索要合作协议约定外利益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

第三节 销售模式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代理协议约定加强协作。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当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商业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负责向银行提供培训、单证交换等服务,协助商业银行做好保险产品销售后的满期给付、续期缴费等相关客户服务。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保险产品的复杂程度区分不同的销售区域。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不得通过商业银行储蓄柜台销售。对于保单期限和缴费期限较长、保障程度高、产品设计相对复杂以及需较长时间解释说明的保险产品,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开拓理财服务区、理

第7页(共12页)

财专柜、财富中心、私人银行等专门销售区域,通过对销售区域和销售队伍的控制,提高销售品质,将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人员销售给合适的客户。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加强战略性合作,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作开展电话销售、网上销售等创新销售模式。

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通过电话销售保险产品的,应当先征得客户同意;销售人员应当是具有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的商业银行人员;销售行为应当按照统一的规范用语进行,明确告知客户销售的是保险产品,销售过程应当全程录音并妥善保存。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通过网上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应当有醒目的风险提示,销售过程中的各项风险管控措施不得低于商业银行网点的标准,且销售过程应保留完整记录;保险公司应配合商业银行提供电子保单,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高风险的复杂保险产品应确保销售给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合适客户。

第四节 销售行为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作为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实施主体,应当加强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管理,加大内部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对误导销售、错误销售等违规行为的内部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和处罚制度。

第8页(共12页)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使用保险公司总公司或经总公司授权的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统一印制的保险产品宣传资料,不得擅自印制代销产品的宣传资料或变更产品宣传资料的内容。

第三十三条 销售人员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投保人提供保险监管部门要求的投保提示书、产品说明书,应当引导投保人在投保单上填写真实完整的客户信息,并在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投保书上抄录有关声明,不得代抄录有关声明或代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签名;对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保人还应当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不得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销售给未经过风险测评或风险测评结果显示不适合的客户。

第三十四条 销售人员负责在销售过程中全面客观介绍保险产品,应当按保险条款将保险责任、责任免除、退保费用、保单现金价值、缴费期限、犹豫期等重要事项明确告知客户。

第三十五条 销售人员不得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使用“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行推出”、“银行理财新业务”等不当用语,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承诺固定分红收益。

第三十六条商业银行网点及其销售人员不得以中奖、抽奖、送实物、送保险、产品停售等方式进行误导或诱导销售。保险公司不得支持或鼓励商业银行采取上述行为。

第9页(共12页)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向保险公司提供全面、完整、真实的客户投保信息,确保保险公司承保业务和客户回访工作顺利开展。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投保单信息审查机制,对投保单信息不全、捏造变更客户信息的保险业务不得承保。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逐步统一投保人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体系,为客户投保提供便利。

第三十九条 对于保险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中国保监会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通过公司官方网站或指定媒体进行统一披露。

第四十条 保险公司应当对通过商业银行渠道销售的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投保人进行犹豫期内回访。对于到商业银行申请退保、满期给付、续期缴费业务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相互配合,及时做好相应工作。

第五节 财务核算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司开展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应当建立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财务独立核算及评价机制,做到对新业务价值、利润及费用进行独立核算。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审慎原则,科学制定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财务预算政策和业务激励政策,防止出现为了业务规模不计成本的经营行为,防范费差损风险。总公司应切实承担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责任,监管部门将依法严厉查处银保业务恶性价格竞争行为,加大对法人机构和各级高管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

第10页(共12页)

第四十三条 商业银行对代理保险业务取得的代理费用应当如实入账,对不同保险公司的代收保费、代理费用进行独立核算。

第六节 应急机制

第四十四条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应当将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中出现的群访群诉、群体性退保等事件作为重大事件,建立重大事件联合应急处理机制。应当共同制定重大事件处理办法、指定专门人员、成立应急处理小组、建立共同信息披露机制,在出现重大事件时及时妥善做好应对工作。

第四十五条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应当在客户投诉、退保等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积极处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度,不得相互推诿,避免产生负面影响使事态扩大。按照双方共同制定的重大事件处理办法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

第四十六条对于出现的重大事件,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总部应当及时向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报告;事件发生地的分支机构,应当及时向当地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七节 同业交流

第四十七条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定期交流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信息。

第四十八条保险业协会和银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定期交流行业间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信息及自律情况。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11页(共12页)

第四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进行现场检查。

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可以进行联合现场检查,依法对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追究相应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五十条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或者其从业人员违反本指引,由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加强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的沟通交流,定期沟通和交流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信息,及时向对方通报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现场检查及处罚情况。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邮政公司代理保险业务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指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篇8: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风险研究

关键词:银行,代理保险,风险

一、引言

当前, 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实施经营战略转型, 转型的核心内容是调整业务与收入结构, 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各商业银行尽显神通, 开展了品种繁多的“金融创新”, 其中银行代理保险公司在柜台销售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就是其中之一。调查发现, 即使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一个银行网点一年的代理保额就高达数百万元之多, 在业务量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对于由此带来的风险却少有人关注。

二、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意识薄弱。

银行机构人员对代理保险业务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 认为代理保险业务是一项中间业务, 不会对其资产负债构成直接影响, 疏于对该业务的管理和风险防范, 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同代理保险银行业务操作不一致, 没有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二是代理银行内部监管不到位, 没有如其它主业一样形成辅导检查制度。三是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主要由侧重储蓄和投资性质的寿险产品构成, 但在银保合作协议中只是明确了由保险公司承担还本付息 (分红) 责任, 没有形成确保还本付息 (分红) 实现的具体措施。

2、违法、违规操作突出。

一是直接代理保险业务的营业网点 (分理处、储蓄所) 没有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 大部分代理人员没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二是未按规定建立统一规范的兼业保险业务台账, 也没有逐笔登记保单流水号、代理险种、保险金额、代理保费、代理手续费等相关信息。三是未严格按规定宣传代理保险产品, 大多数客户对投资保险的风险知之甚少。四是代理人员及管理人员变相接受保险公司合作协议规定之外的其他利益。五是变相强制投保, 银行机构将代理保险业务与贷款业务挂钩, 通过这种信贷制约关系来强制客户投保。

3、风险隐患较多。

一是操作风险隐患, 由于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存在较多违法、违规操作, 加之相关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有关风险防患措施缺失, 当与客户出现纠纷时, 代理银行就可能因自身的过错承担民事责任。二是道德风险隐患, 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缺失必要的内部监督, 代理业务全为手工操作, 这就为少数代理人员挪用 (盗用) 代理保险资金留下了可乘之机。三是信誉风险隐患。不少客户以为从银行购买的保险产品就是银行产品, 相关的责任理应由银行承担, 当保险产品的分红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时, 客户就会对银行的信誉产生误解。

4、外部监管缺失。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监管, 对于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 一方面由于是办理的保险业务, 银行监管机构往往难于对代理银行实施有效监管, 另一方面由于是银行机构办理的业务, 保险监管机构也难实施有效监管, 特别是由于目前保险监管机构并没有设立分支机构, 这也是当前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存在较多违法违规操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对未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代理保险业务情况, 由于《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是由保险监管机构发放的, 银行监管机构并不能及时掌握该信息, 即使银行监管机构现场发现了商业银行无《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办理保险业务的情况, 商业银行也会编造其他理由 (如年检等) 来应对银行监管机构, 甚至少数银行监管机构也会认为这应该是保险监管机构管的事, 从而放弃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三、银行代理保险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1、规范销售资格。

银保专管员必须由保险公司正式员工担任, 且必须通过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同时, 保险公司应加大产品培训, 加强公司新契约回访工作, 减少承保风险。同时应加大对银保销售人员的培训。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共同加强对辖内一线员工、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的保险产品、营销技巧、营销手段以及保险兼业代理人资格与考试的培训工作, 提高银行一线人员保险业务的专业水平, 重点培养保险理财经理, 以促进业务的持续发展。对保险代理人的职业培训时数、内容等等也应当做出明确的规定。

2、提高保险公司研发产品的能力。

在银行销售保险的过程中, 保险公司通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弱化, 且保险公司不容易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 不利于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是银保联手创新产品, 不能完全由保险公司闭门造车、独家开发。保险公司应通过银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并使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 以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针对保险公司服务创新不足, 产品同质化问题, 监管部门应当鼓励保险公司产品创新, 保护创新成果, 促进银行保险业务开展。

3、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通过加强客户服务, 除可以维护已有的客户外, 还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动, 并通过带动效应, 拓展新客户, 促进产品开发和保证客户利益。应该消除消费者对银行保险产品存有的搭配销售的心理障碍, 要让消费者感到银行保险产品提供的附加服务是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的。

4、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机制, 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

保险公司和银行应从风险防范出发, 立足长远, 避免短期行为。保险公司要加强银行网点的人员培训工作, 提高银行网点人员的专业性和代理保险的积极性。对银行柜台人员作出适时、客观、公正的奖惩, 有效化解银行保险的操作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保险公司和代理机构内部代理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 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手续。

参考文献

[1]、张明进,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隐含洗钱风险——以济宁市为案例[J].银行家, 2009, (3) .

[2]、陈黎峰, 商业银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J].浙江金融, 2008, (7) .

上一篇:大学生青春励志的演讲稿下一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