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

2024-06-20

银行保险(精选十篇)

银行保险 篇1

银行保险业务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 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是与个人营销、团体直销并列的销售模式。农发行依托自身良好的信誉, 利用遍布城乡的网点和广泛的客户资源, 代理销售保险产品, 可以拓宽业务范围和利润空间,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银行保险不仅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开拓传统渠道难以渗透的农村市场, 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农发行的信贷风险, 形成互补的局面。通过银保合作, 农发行既能够获得可观的中介收入, 又可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有效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 良好的银保合作有利于金融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改进, 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农发行向现代银行的转型[2]。由此可见, 银行保险是不同产品、服务相互整合的金融创新, 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银行、保险、客户的多赢。

一、农发行代理保险业务的现存问题分析

中国的银保合作刚刚起步, 农发行开展银行保险业务也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 农发行的银行保险业务仅仅局限于充当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的角色, 即农发行代理保单销售, 向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比如, 农发行在发放抵押贷款时, 为了降低自身承担的风险, 要求借款方对抵押物进行保险。近五年来, 农发行一直很重视代理保险业务, 代收保费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 但快速发展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 观念存在偏差

农发行的领导层已经意识到银保合作是拓宽中间业务、稳定客户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基层行对该项业务的前景认识不足, 甚至认为代理保险业务超出政策性金融范围, 属于不务正业, 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许多一线员工觉得代理保险业务是增加额外工作负担, 等待心理较为普遍。此外, 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 基层行对代理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 单纯依靠保险公司的宣传品宣传。而且大部分柜面人员和信贷人员缺乏系统的保险知识, 时常夸大和曲解所代理的保险产品, 混淆农发行与保险公司的责任。

(二) 产品同质化

目前, 农发行在银行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参与不足, 银保合作伙伴很少考虑农发行的经营特点和政策限制, 致使双方金融产品的链接性差, 直接影响代理保险产品的销售和后期维护。现阶段, 农发行代理的险种与其他商业银行代理的险种过于同质化, 没有体现出农发行客户群的特征, 无法满足差异化需求, 与农发行的自身产品互补性较弱。

(三) 技术障碍

由于农发行尚未与保险公司联网, 没有构建统一的操作平台, 基层行柜面不能直接出单, 在收费与出具正式保单、入账、资金划拨之间存在时间差, 容易引起投保人、农发行与保险公司三方不必要的责任纠纷和风险损失, 直接影响客户到农发行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农发行推进代理保险业务的对策

农发行与保险公司都是金融机构, 在产品研发、风险防范和营销管理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 农发行应立足现实的政策环境, 扩大银保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 转变对银行保险业务的观念

代理保险业务不是农发行的短期行为, 而是农发行拓展业务范围,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不只是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更是未来拓展银行保险业务的必由之路。

(二) 加强沟通合作和差异化创新

农发行应努力改变当前在代理保险业务中被动接受方的角色, 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主动收集、分析各类相关资讯, 向保险公司提供市场需求信息, 并且积极参与银行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双方分销渠道的链接和客户共享等方面, 充分考虑农发行政策性银行特殊客户的群体需求, 开发差异化的创新型银行保险产品, 提高此类金融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盈利性。

(三) 完善代理保险业务的信息系统

农发行与银保合作伙伴应增加硬件投入, 整合双方科技资源, 在承保、核保、理赔等方面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 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 努力推广“银保通”类的柜面出单业务系统, 实现投保人在农发行的柜面拿到保单时当即生效, 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 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农发行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的构想

从市场前景来看, 农业保险的发展空间巨大, 而且可以防范开户企业的库存风险和信贷风险, 促进粮棉流通领域健康发展。农发行应从代理保险业务开始, 逐步拓展到办理农业保险业务。理论界将农业保险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农业保险, 又称为两业保险, 特指针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的保险业务。广义农业保险则是涵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相关人员与财产的保险。本节主要讨论的是狭义农业保险。

目前, 我国保险公司针对农业和农村开展的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非生产性领域, 如财产险、火灾险、疾病险等, 而农户最需要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却极为缺乏。近年来,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商业化转型, 农业保险业务发展滞缓。究其原因[4], 一方面农业保险的风险高, 费用支出大, 难以支持单纯的商业化农业保险市场;另一方面农业保险赔付高, 收益低, 中长期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仅靠商业保险公司无法维持对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有研究显示, 我国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高达88%, 远高于79%的盈亏平衡点。在这种情况下, 保险资金必然投向其他盈利能力较强的险种, 或向其他产业部门转移。为此, 农发行应向上级部门积极申请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的经营权, 努力拓展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 并与商业性保险公司合作, 逐步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业商业性保险并存的多层次、多渠道、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

从国际农业保险的发展趋势来看, 农业政策性保险与农业商业性保险需相互协调发展。农发行应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首倡引导和扩张性功能, 与银保合作伙伴共建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原保险, 农发行经营农业再保险的多元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农发行和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资源, 而且有利于农发行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与农业政策性贷款的有机结合, 完善支农功能, 更好地发挥政府农业政策性金融政策的整体效能, 填补我国农业再保险领域的空白[5]。对于农业保险中风险巨大、商业保险无力承担的险种, 农发行可以自主经营, 并由政府以农业巨灾保障基金的形式担负。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来看, 保监会已明确将农业保险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四大领域之一。农发行应大力拓展银行保险业务, 积极参与农业保险的经营, 早主动, 早进入, 早受益, 努力实现农业保险业务的市场化运作、政策性扶持和多元化经营。

农发行成立16年来, 一直没有专门的法律为其提供支撑。我国现行的《保险法》也要求, “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因此, 政府应尽快出台与农业保险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农林牧副渔的生产实行强制保险。鉴于农业保险的自身特点, 政府还应对农业保险采取多种形式的政策支持, 比如, 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利率优惠、建立巨灾风险基金等, 从而促进农发行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 代理保险是近年来农发行重点开展的中间业务。目前, 该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不仅帮助农发行拓宽了业务范围和利润空间, 降低了信贷风险, 而且为客户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形成了农发行、银保合作伙伴、客户的多赢局面。农发行代理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包括观念偏差、产品同质化、存在技术障碍等。为此,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现实对策, 通过转变银行保险业务的观念, 加强沟通合作和差异化创新, 以及完善代理保险业务的信息系统等方式, 推进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 农发行可以逐步从代理保险业务拓展到办理农业保险业务。目前, 我国农业保险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表现为“三高三低”, 即高风险、高亏损、高需求、低覆盖率、低供给、低投保率。农发行应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首倡引导和扩张性功能, 构建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原保险, 农发行经营农业再保险的多元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 并对农业保险中风险巨大、商业保险无力承担的险种自主经营, 以农业巨灾保障基金的形式担负, 实现农业政策性保险与农业商业性保险的相互协调, 改变农民“一次受灾, 即刻致贫”的现状, 推动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改革与发展[J].武汉金融2, 007, (07) :4-7.

[2]熊建国, 黄红英.对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模式的构思[J].企业经济, 2006, (11) :164-165.

[3]袁青峰.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现存弊病探究[J].金融纵横, 2010, (06) :44-48.

[4]高建民.农发行保险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07) :66-67.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篇2

导语:若以国际上较低的保险费率0.05%作为我国平均保险费率,将使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下降近3个百分点。

经济观察网 滕飞/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中数千家银行倒闭,沉重打击公众对银行业信心,使本已脆弱的金融体系雪上加霜,加剧了经济衰退的程度。大萧条之后,美国于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此后美国银行的倒闭数量大大减少,即使倒闭对经济的破坏性也明显减弱。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已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央行高层人士今年也多次表态,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方案推出时机已成熟。各国经验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公众对银行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制度设计,关键要解决好几个原则性的问题。

1、政策目标及逆向选择问题。需要提高政策目标的效力和影响力,通过风险差别费率及有效监管,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情况。

2、道德风险问题。从利益主体看,存款保险制度下投保人是银行,被保险人是储户,比较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因为银行在投保后有动力去追求更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因此对参保银行的后续监管很重要,这也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重要职能之一。

3、公众教育问题。作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参与方,储户能理解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保障金额、超出范围如何处置等,将为存款保险制度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和群众基础。

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在国家信用隐性担保的制度下,商业银行免费享用国家信用,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则需要缴纳一定保费。2013年末银行业存款总额107万亿,若以国际上较低的保险费率0.05%作为我国平均保险费率,2013年银行业需缴纳存款保险费535亿元,这将使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下降近3个百分点。在整个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3个百分点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使大部分银行失去了国家信用的担保,不同银行的信誉、风险管理能力的差异会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分化。2007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后,“大而不能倒”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这侧面反映了银行规模大所具有的优势,由于规模较大、分支机构多、社会影响力大,大型银行一般在公众心中具有更好的信誉度,更容易获取信任并吸收存款。目前各界普遍预期存款保险制度的赔付上限会定在50万元,对储户而言,储户会倾向于把超过上限的存款存入信誉较好的大型银行,那么中小型银行必须提高存款利率以吸收存款,这会提高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同时,若实行差别风险费率机制,由于中小银行的平均风险要大于国有大型银行,相对较高的费率进一步抬高了中小银行的成本。因此,在存款保险制

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必须依靠差异化竞争策略、增强盈利能力、提高风险管控水平来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对于银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存款保险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新进入者特别是民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可增加储户对银行的信任,给予其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另一方面,准入门槛的降低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管理不善的银行将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有退出的竞争机制有助于银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恰逢其时

横向比较来看,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均成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并且很多国家都是在宏观经济下行、金融体系风险上升的环境下建立的,各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在维护银行业稳定、保障金融体系安全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减速期,银行不良贷款上升,金融体系风险开始暴露,这与其他国家成立存款保险制度时的宏观环境相似。

从纵向来看,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关键期,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08年以来过度膨胀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已扩到27万亿左右,占GDP的47.5%,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相关项目或是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冷却,部分中型房地产企业已经出现资金链问题,其风险最终将传导到银行体系。因此,虽然整个银行体系目前披露的不良贷款率只有1.04%,但是考虑到风险的滞后性,银行房地产相关贷款以及理财产品投资房地产项目的风险还未完全暴露。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提前制定好银行危及应对和风险处置机制,及时出台存款保险制度,以避免重演美国银行大量倒闭后再亡羊补牢的教训。另一方面,央行正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存款利率放开后,由于失去法定利差保护,存款竞争加剧必然会导致部分风险管理能力较差的银行出现倒闭。因此,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避免机构破产给金融体系造成较大冲击,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必须先行出台存款保险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保驾护航。

政策建议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初期,应该重点考虑三方面问题:

一、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保证存款人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由于金融机构之间关联交易较多,必须配套有清晰的退出机制,包括债务清偿顺序、资产处置、破产接管等,以尽可能减少对其他金融机构的传染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避免引起系统性风险;

二、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成立初期,可以先收取较低保费率,以减少银行的负担,提高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国家辅以部分资金充实保费(可以考虑银行上缴税收作为资金来源)。

平安银行:保险人的银行实验 篇3

近来平安银行动作不断:高层调整,首家上调2年期存款利率,把平安信托的私人财富管理团队并入平安银行、并以此为班底成立私人银行部。不久前,“三马”(马明哲、马化腾、马云)已经宣布合作搞互联网金融。这一切都标志着一个带着保险色彩的银行正在艰难“破壳”。

以招行为标杆

平安银行并购深发展原属蛇吞象,而蛇吞象的背后就是深发展的止步不前。

被外资买去把玩几年后,深发展并未像与之同一起跑线起步的招行一样在全国开枝散叶。

“深发展发展不是很顺利,没有像招行和民生一样快速平稳发展。2008年,深发展大量核销历史不良贷款,当年其净利润下滑很严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隽对《新财经》记者表示。

而后起之秀平安银行,虽然规模很小,但在创新方面处处都有招行的影子。

一账通、免开口便笺、挂失前72小时失卡保障承诺、平安银行借记卡全球ATM取款免费、平安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汇款免费以及平安银行承诺个人网上银行“非客户过错损失,我们赔偿”等服务,很多都有招行的影子,而且有的比招行还要超前,但无奈规模太小,短期赶超招行很难,所以就有了“蛇吞象”。

其实,并购也与目前国家限制区域性银行向大城市跨区发展有关,当时国家更鼓励区域性银行向农村县乡镇等贫困地区发展。

“深发展、招行、民生等商业银行,要追求利润,网点的设立自然要去能挣钱的区域,所以,平安通过并购来解决扩张问题,全国性的银行深发展自然成为一个好的选择。”黄隽表示。

而在2010年9月,平深整合预案次第推进之时,平安主导之下的“深发展五年发展规划”也已开始酝酿。平安当时在深发展内部提出将招行视为中期赶超目标,并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达到这一目标。

但目前看来,完成这一指标,还是很困难。“你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不会停下来等你。”新任董事长孙建一说。

到目前,在7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的资产规模、网点数量、净利润几乎全部排名靠后,要想赶超同业,对平安银行而言并非易事。所以,面向未来的调整成为必然。

挺进大城市

离6月7日不到4个月,平安银行首家宣布,将50万元以上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10%至4.125%,达到基准利率1.1倍的监管上限,而5万~50万元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将较基准利率上浮5%~3.9375%。

此举显然是为了将存款规模做大。从统计数据来看,商业银行二季度末的存贷比较上年末下降,甚至很多已降至70%以下。存贷比的下降,说明上半年存款增长有所好转,但与之对比,平安银行的存贷比依然高达70%,这或许是公司短期面临的压力,是上调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一大原因。

但如果注意到50万这个数字,你就会意识到,这也是一场对中高端客户的争夺战。

“平安银行的特色就是高端客户做得比较好,这部分客户主要来源于深发展。”上述交通银行不愿具名的一位人士告诉《新财经》记者。

其实大家都明白,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资金成本将升高,息差所带来的利润会下滑。而没有规模优势,又以高端客户为特色的平安银行首家上调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打的就是不对称手法,自己损失很小,却吸引了更多高端客户。

而且,虽然一浮到顶会牺牲掉部分息差所带来的利润,但会壮大高端客户规模,而高端客户在使用平安集团的其他业务时带来的利润将更多,并且高端客户也是未来其私人银行等业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客户。

但也有观点认为,相对于充分市场化的理财产品,4.125%的收益率显然还非常低,能否吸引来足够多新的中高端客户还很难说,虽然肯定会有些效果。

平安银行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在银行云集的大中城市,出于方便的原因,人们可能不会选择去平安银行,而一浮到顶后,出于收益的考虑肯定有一部分客户会选择平安银行。”黄隽对《新财经》记者表示。

综合金融起步

如果遇到一位平安银行的员工说“信用卡,理财存款,车险,保险,无抵押、无担保贷款都可以找我办理”,你不要吃惊,他们的确能交叉销售。

这也标志着,其正向最佳零售银行的目标前进。

平安银行近日向媒体表示,未来将重点发展贸易融资、信用卡和小微金融三大战略业务,并提出最佳零售银行的目标。

在平安集团三大业务板块———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中,银行业务一直是其一块短板。

之前,平安银行虽然选择了新的业务模式,即利用现有资源发展银行业务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背靠平安集团整合客户与渠道资源,平安银行不缺客户资源和渠道,它缺的是好产品和好服务。但由于网点非常少,不足80家,因此,之前平安银行只能有意识地通过技术实现商业创新,即创新产品。

之前平安银行的创新服务──比如无分行发行信用卡和远程开卡服务就是出自这样的理念,这些服务对于突破平安银行物理网点缺乏的束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由保险公司起家的平安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果说平安集团在保险甚至投资领域都已经拥有自己一席之地的话,那么在银行领域,却是平安集团战略上目前相对的“短板”。

目前,随着深发展和平安银行的合并,这块短板正在被逐渐补上。来自平安集团内部,曾出任合并前原平安银行董事长的孙建一担任合并后的平安银行董事长,也再次印证了平安银行对平安集团的重要性。对于平安集团而言,拥有了一家中等规模的上市银行后,他们的金控梦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熟悉平安集团战略的人都知道,马明哲要打造的是一个像花旗集团一样的金融帝国。在平安集团下的三个功能模块——保险、银行和投资,正是马明哲玩转这个帝国的几个魔方。三者之间互为命脉,缺一不可。

而新平安银行将使得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架构更趋完善。

未来,随着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平安将从资本、客户资源、渠道、后援、品牌等多方面持续强化与银行的协同效应,致力于为中国金融业的综合化经营探索一条有益的路径,也为广大的客户提供更加专业、方便、快捷的多元化、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

黄隽对本刊表示,融合性金融产品,比如,包含贷款、PE(私募股权投资)参股、辅助上市等全套融资解决方案的金融产品以及对小微企业来说,融合了贷款、财务管理、代发工资、企业主信用卡、应收账款管理、企业财产险等全套服务的融合性产品,都会深受企业欢迎,这也会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

布局私人银行

多位接近平安银行的人士向《新财经》记者证实,目前平安银行正筹建私人银行部门,并计划整合平安信托的私人财富管理销售团队,而零售部门的部分团队已迁至上海,负责开拓华东财富管理市场。

在其他银行已经成立私人银行部好几年的情况下,平安银行目前才筹建私人银行部显然是晚了点。但如果把深发展考虑进去,也许并不算晚,深发展本身具备丰富的高端客户私人银行业务运作经验。

其实,无论是之前的深发展,还是平安集团入驻后的新发展,其高端客户发展一直非常迅速。就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的2008年,其高端客户规模还增长了30%,高端优质客户已经成为对其贡献最大的零售客户。

作为中型银行,与工行、建行等大银行相比,深发展资源有限,但同时又要增加银行利润,因此就产生了面向高端客户服务的财富管理中心。

当大多数银行还停留在卖产品和“带客户玩”的阶段时,深发展就为高端客户推出了综合性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纯地卖投资产品或零星的增值服务。其综合理财规划服务除了投资理财服务之外,还提供包括退休、旅游、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而这次酝酿成立私人银行部之前,平安集团是由平安信托牵头服务“金字塔”客户的。平安信托的业务也被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平安集团的非资本市场投资,包括在物业、基建和PE领域的投资;

二是传统的信托业务,平安信托的机构业务部相当于一个传统的信托公司;

三是财富管理板块。在财富管理板块内,有产品部门和渠道部门,渠道部门又包括私人财富渠道和综合拓展渠道,前者负责信托产品直销,后者负责发动平安集团其他子公司的营销团队销售信托产品。

要成为真正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具备两大要素:一是产品,丰富的金融产品线是资产配置的前提;二是客户,掌握客户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如此看来,掌握大量客户的深发展与具有丰富产品的平安信托的整合势在必行。

机制再造

作为国内首家综合金融概念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十分关键。目前国内不少银行已有自己的信托、证券、租赁等业务平台,而平安银行则仅集中于传统的业务平台。中国平安旗下的各种金融专业平台虽已齐备,但毕竟不是平安银行自己的,不能做到如臂使指。

这时作为平安集团的二号人物孙建一出任整合后的平安银行董事长就变得十分重要,这可以大大降低内部协调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孙建一和邵平的到任,意味着“平深恋”的整合发展到了更深的实质层面。这种深层次整合对原深发展员工来讲,目前已经进入阵痛期。

平安银行对着装、工作邮件回复速度的规定,要求员工早上集体听公司司歌等过于形式的教育令原深发展的人难以适从。保险企业式的考核制度,也让他们倍感压力。这种阵痛整合预计将持续到明年1月份。

作为平安高管空降到银行系统的第一人,曾任马明哲秘书的谢永林在平安集团曾主掌人事、员工激励考核等核心文化制度建设。2012年7月加入深发展后,坊间纷纷推测谢永林在平深整合的管理体制改革中,很有可能复制平安集团内的某些管理模式。

“最直观的莫过于考核体系。相比起原深发展,更严格绩效考核标准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植入,让部分原深发展员工‘压力陡增’。银行业务有别保险,更看重团队间的配合,应辅以多维度指标的考核。”一前深发展金融市场部人士称。

的确,从富国银行等先进银行的经验来看,要执行好对最佳零售银行来讲至关重要的交叉销售,团队的配合显然更重要,这对从平安集团复制过来的考核体系是个大考。

购买银行保险5大要点 篇4

上海保监局局长孙国栋在日前的上海保险工作会议上说:“虽然2007年以及今年初的两个月来, 保险行业发展情况非常喜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中国的金融行业仍然没能摆脱大银行、中证券、小保险的格局。”

孙国栋这番话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现在保险与银行合作中, 保险还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几乎就是保险公司借助银行的信用优势、网点优势、客户优势拓展业务。甚至有人用“傍大款”这个词来形容目前的银保合作。

对于客户而言, 购买产品的第一步就是搞清楚, 这个产品是谁发行的。

除了银行自有产品, 代理最多的就是基金和保险。基金从名称上很容易分辨, 消费者容易明白。但保险产品往往冠之以某某理财产品的名字, 消费者自然而然地觉得, 不是基金应该就是银行产品。甚至将保险产品看作是新型的储蓄方式或是基金产品的也大有人在。

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 客户对于银保产品不理解, 以及销售人员有意无意隐瞒银保产品的保险本质, 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客观因素。去年, 投连险大热之时, 以上海和北京两地保监局为代表的监管机构就下发过条例, 对于以基金名义误导消费者的销售行为进行惩罚。

而从客户方面来看, 银行的客户, 尤其是中资银行的客户, 往往以年龄较大、理财知识较少、资金较充裕的人群为主。这些消费者资金宽裕, 本身对保险也有一定需求, 却对保险认识不足, 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特征都不清楚, 这样就很容易被一些银行销售人员“忽悠”。

因此, 客户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 如果首先问上一句“这到底是保险产品, 还是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往往能够“震慑”到销售人员, 让你从一开始就能够买得明明白白。

预期收益不代表肯定实现

对于理财观念刚刚觉醒的大众来说, “收益”就是硬道理, “收益”也是激发其进行投资理财的引路者, 大多数客户在咨询理财产品时首先询问的也是收益率。

“这种情况挺无奈的, 摆在一起销售的产品, 客户当然会比较收益率, 还不仅仅是各家公司银保产品的比较, 甚至还要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进行比较。”保险行销集团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宏斌先生说。

虽然保监会早有规定, 不允许保险公司以“收益比较”来推销产品, 但是邮政、银行的银保产品广告上常将收益水平的内容尽量放大以吸引客户的眼球。

“不要轻信销售人员口中的预计收益、过往收益之类的数据, ”业内资深人士王先生说, “过往的收益数据只能代表当时的情况, 保险公司并不会保证这个收益。多数情况下, 分红类产品的收益与保险公司经营情况直接挂钩, 如果保险行业环境发生波动, 产品分红必会受到影响;万能和投连则挂钩国债、基金、资本市场, 因此还会受到投资大环境影响。”

用高收益吸引顾客并不一定是恶意误导, 这与银行保险的销售特点有很大关联。“如果跟保险代理人购买, 他们一般会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解释分红、投连产品, 尤其是在分红收益方面, 合同上都会以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收益率来进行演示。但是银行销售人员则没有那么多时间, 往往就挑吸引人眼球的高收益举例。”一位姓杨的资深代理人说。

投资期限是把双刃剑

银行保险产品的年限从一年到十年不等, 究竟应该选择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产品呢?

“时间越长, 收益就越好, 这一点是肯定的。银行利率、国债收益不都是这样的规律么?”一位马姓精算师说。

但是这个时间对于客户而言却是一把双刃剑。长期可以带来更高收益, 但同时也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尤其是保险产品, 退保成本比较高。因此, 客户必须在高收益和低流动性之间做出选择。

“所以, 客户最好明确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消费计划, 是否有买房、买车、留学等大笔开销, 只有那些闲散资金才能购买银保产品, 因为退保的成本实在太高。”王先生建议说。“当然了, 流动性低其实也有它的另外一个好处, 那就是它可以强制性地帮助客户守住这笔钱。我有几个朋友就对我说, 好在他们前两年买了银保产品, 不然可能去年第四季度就进入股市了, 恐怕现在就跌惨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保险产品“缴费期限”和“满期时间”是两个概念。

现在一些保险公司推出期缴型的银保产品, 例如缴费五年, 十年后满期领取生存金。一些客户就会把五年当成产品的期限, 但五年后提取时发现仍然属于退保, 很可能仅拿回本钱。“满期时间”一般比“缴费期限”要长很多, 因此, 客户在选购银保产品时必须问清楚满期时间, 也就是开始领钱的时间。

被保险人也要签字

其他理财类的产品只需要客户自己签字就可以完成手续, 但是保险产品因为涉及到多个个体概念, 因此根据规定, 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个人的话, 所有保险合同上必须有两个人的签名。而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往往会忽略这一点。

“被保险人签名主要是为了抵御道德风险和未如实告知风险。”业内人士说。

“国外经常发生为获得理赔金而杀害被保险人的事件, 所以要求被保险人自己必须知道保单的存在, 以防万一。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但道德风险还是要尽量规避。”上述人士称, “由于购买保险一般都要如实告知其身体状况, 而如今一些银保产品也开始附加简单的健康保障, 因此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保险公司是否承保。如果投保人不了解被保险人的情况, 那么很有可能发生保险事故却无法得到理赔。”

通常一些长者会在银行选购保险作为送给子女甚至是孙辈的礼物, 根本不会想到带着被保险人去签名, 此时销售人员会让投保人代替签名。

“这种做法很普遍, 其实属于违规操作。虽然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一旦发生保险事故, 保险公司完全有理由拒绝赔偿。”王先后提醒说。

读懂合同是最大的权益保障

客户在签订合同前, 或者是签订合同后的七天犹豫期内, 必须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

“一定要拿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清楚保险合同中的规定, 因为一旦保险生效, 所有的处理都会按照合同办事, 以后觉得自己吃了亏也很难解决。”业内人士指出。

银行保险场景 篇5

Bank 银行

Branch 分公司,分行 Account账户

savings account 定期账户 current account 活期账户 open an account 开户 teller 出纳,柜员

account 会计

insurance 保险

withdraw 取钱,萎缩 deposit 存入;押金

balance 余额

cash现金

credit card 信用卡

debit card 借记卡

ATM 自动取款机

Check 支票

Password 密码 = PIN = code Change 零钱,小费;改变 Currency 货币

foreign currency 外币 interest 利息

charge 费用;收费,充电 cash 现金

service charge 服务费 rate 比率

exchange rate 汇率

interest rate 利率

loan 贷款;借出

mortgage 抵押

debt 债务

refund 退款

refundable 可退回的,可偿还的 stock 股票 = share 股份 extension 延期

overdraw透支 = overdraft value 价值;评估

amount 总额

银行/保险等 篇6

渣打签署设立渤海银行发起人协议

9月6日,渣打集团宣布完成签署关于设立渤海银行的发起人协议。渣打通过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成为渤海银行唯一的外资战略投资者,持有渤海银行19.99%股份,约为1.23亿美元。渤海银行是自1996年以来首家获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心动民生”——民生银行推出银行卡刷卡商奖活动

自9月初开始,民生银行推出刷卡有奖活动。凡持卡在民生银行ATM机上成功取款的消费者,即可凭交易凭条参加“心动民生”刮卡兑奖活动。

此次刮奖活动设特等奖10名,奖励价值5000元数码相机一部;幸运奖100名,奖励价值500元进口榨汁机一台;美食奖10000名,奖励麦当劳20元就餐券一张。刮开兑奖位置后,可拨打“95568”进行兑奖查询。

兴业银行推出“自然人生”家庭理财卡

9月20日,兴业银行推出“自然人生”家庭理财卡。此卡是国内首套家庭系列理财卡,它利用电子货币综合理财工具和综合性个人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集存取款、转账结算、自助融资、代理服务、交易消费、综合理财于一体的多账户、多功能的集中管理服务。

建行个人活期存款改为接季计息

9月21日起,建设银行调整部分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规则。其中个人活期存款由按年计息调整为按季计息,按计息日挂牌活期利率计息。此外,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定活两便、存本取息、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等其它存款种类计结息规则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保险

阳光财险在京正式开业

9月6日,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总部设在北京,由原广东保监局局长张维功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会上张维功表示,要在10年内打造出全国最具实力和品质的保险品牌。阳光财险公司注册资本金11亿元人民币,是去年我国18家获筹建的保险公司中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一家,公司发起人主要以特大型企业为主,中石化、南方航空、中国铝业、中外运、广东电力5家公司各出资2亿元,分别持有18.8%的股份,其余股份为两家民营企业所持有。

40家

上半年保险中介被罚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共有40家保险中介机构受到49次行政处罚。这些保险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主要行为包括财务管理不规范、业务档案记录不全、委托非法中介机构实施转代理、违规支付手续费、拒绝接受监管等。受到的处罚包括罚款、警告、监管谈话、下达监管意见书以及注销许可证。

24.7%

上半年全国征收社保费增长

国家税务总局9月15日宣布,2005年上半年全国税务机关共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收入1206.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收239.04亿元,增长24.7%。从整体上看,上半年社保费各项收入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888.94亿元,失业保险费收入68.3亿元,基本医疗保险费收人230.91亿元,工伤保险费收入12.45亿元,生育保险费6.39亿元。

北京保协招募车险服务义务监督员

近日,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向社会招募车险服务义务监督员,只要是在京财险公司车险保户均可报名。监督员的主要职责主要是及时向北京保协反映车险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协会将与各公司协调解决,每月汇总一次,每季度开一次分析会,每半年编制北京各财险公司车险服务分析报告在行业内通报,同时上报北京市保监局。另外,协会每年还将对优秀监督员进行表彰。有意者可通过电子信箱fennylee@sohu.com或电话010-68330565报名。

基金

招商优质成长基金将发行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招商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只LOF基金——招商优质成长基金即将发行。招商优质成长基金的特点在于它将投资于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EVA(经济利润)、且价值被低估的优质成长型企业的股票。该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为75%~95%。

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基金发行

富国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第5只开放式基金——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于9月19日~10月25日通过深交所挂牌发售。同时,天惠基金也将通过工商银行、海通证券、申银万国等多家券商代销渠道和富国投资理财中心公开发售。富国天惠成长基金是一只主动投资的混合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具有良好成长性且定价合理的股票。

建信基金管理公司获准设立

由中国建设银行主发起设立的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于目前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在办理完其它相关部门手续后,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即可正式成立。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设于北京,注册资本为2亿元,由中国建设银行、美国信安金融集团、中国华电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其中,建行持股65%,信安和华电分别持股25%和10%。

信诚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开业

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业申请日前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这是今年继两家“银行号”基金公司之后拿到开业牌照的第3家合资基金公司。目前,该公司正积极筹备推出首只产品。

信诚基金公司由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英国保诚集团等合资组建,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中信信托和英国保诚各持有33%的股权,中新创投和苏州高新则分别持有18%和16%的股权。

债券

250亿元 央行票据发行

9月2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250亿元央行票据,期限为1年。本期央行票据为第92期中央银行票据,缴款日和起息日为2005年9月21日,到期日为2006年9月21日,到期按面值100元兑付。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正式出台

9月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在两家证券交易所相关操作指引出台后,上市公司全面股改就可以正式进入实施程序。

沪深交易所发布指引股改保荐工作步入规范化

沪深交易所日前正式颁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保荐工作指引》,以规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保荐工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指引》自9月16日起正式实施。

沪深交易所发布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

上证所、深交所9月19日发布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以统一股改操作标准,规范业务办理秩序,提高审核效率。备忘录明确规定承诺人应该补充承诺,如果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股改承诺的,赔偿其他股东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国泰君安“君得利一号”发行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于9月7日~10月13日在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正式发行“君得利一号货币增强集合管理计划”。

“君得利一号”只投资低风险证券品种,不投资二级市场股票、股票型基金及其它权益类资产,属于低风险品种。该产品的封闭期为30个工作日,进入开放期后,委托人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目前,该产品免收认购费、申购费和赎回费,托管费、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的费率共计0.68%,与货币市场基金相同,是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中最低的。“君得利一号”收益分配以份额(红利再投资)的形式进行,每日计提,每月结转。

期货

瑞富集团牵手经易期货首家合资期货公司酝酿设立

美国瑞富有限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瑞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月12日宣布,准备在北京与经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一家合资企业。这是中国证监会公布港澳机构参股内地期货公司细则以来,首家宣布与内地期货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的境外中介机构。

汽车

环保总局对“限小”政策表态

9月12日,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限制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负责人赵英民表态说,小排量汽车并不是“劣质车”的别名,“限小”不够科学,环保总局鼓励发展高质量、低污染、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车。排量大小并不反映车辆质量好坏及安全性能和排放性能的优劣,人们不应以排量来评述一辆汽车的各方面性能。

首家 国内汽车“5S”店开业

宝马旗舰店于9月23日在北京金港汽车公园开业。这家投资6000万元的新店在国内首次打出汽车“5S”店的全新概念——在提供4S服务的同时,还给需要休息的车主提供单独的睡房以保证其行车安全(save)。

年内暂停汽油、石油出口退税

近日,为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发改委表示今年年底前暂停汽油和石油出口退税,原则上不再批准新的原油加工贸易合同。

房产

成交均价5956元/平方米

北京秋季房展落幕

9月8日~11日,2005年北京秋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据组委会统计,4天的成交均价为5956元/平方米,低于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1~5月商品房成交价格6795元/平方米,也低于市建委公布的1~7月全市商品住宅期房买卖价格6599元/平方米。

2种

建行新添房贷还款法

9月21日,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推出了2种更加灵活的房贷还款方式——等额递增还款和等额递减还款,现在借款人可以自主同银行商定还款的间隔期和每期归还的本金数额。这样加上原有的等额本息还款和等额本金还款,目前建行北京分行在个人住房商业贷款业务上已经有4种还款方式可供客户选择。

广州单位降公积金须职代会批准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日前明确规定,9月起,单位提出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缓缴住房公积金申请的,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并需要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

浦发银行首推房贷按季还款

近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开始在上海试点“按季还款”等除按月还款以外的房贷还款模式。这是上海首家推出按季还款房贷业务的商业银行。

在该行理财房贷业务之下,购房者可以选择多种时间间隔的还款方式,包括按照季度还款、在每月还款基础上年底再集中还款等。按年还款的方式也进入备选方案。

其它

《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全面加强个税征管

推动银行保险主体平等发展 篇7

关键词:银行保险,模式,金融制度,问题

一、概述

银行保险是在金融服务融合、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 Bancassurance一词说明银行和保险的融合才是真正的银行保险。具体的说,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或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 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 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 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 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从不同的角度划分, 银行保险的主要模式有销售协议、战略联盟、兼并收购、合资公司和金融集团等模式。销售协议模式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签订代理销售协议, 银行作为保险产品的兼业代理人, 利用其经营网点销售保险产品, 取得中间业务收入, 保险公司负责产品开发、理赔服务, 取得保费收入。战略联盟则是销售协议不断发展的产物, 在此阶段, 保险公司与银行往往通过协议发挥各自的优势, 风险共担, 使银行保险合作关系长期化、固定化, 银保双方建立的通常是紧密型的“一对一”合作关系。兼并收购模式是说银行或保险公司通过资本运营进入各自的经营领域。典型的是银行出资收购或控制保险公司, 实现进入保险领域的目的。金融集团化模式主要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交叉持股、合作及融合, 或者通过保险公司设立银行、银行设立保险公司等新创设方式, 来实现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更高程度一体化的经营方式。

目前, 从国际国内的银行保险的实践和运营成果来看, 银行保险的多种模式各有千秋, 是银行保险主体适应性行为选择的结果, 无所谓先进与落后。各国及地区的金融环境、法律政策和消费习惯等的差异性就要求各银行保险的主体积极适应市场的需要, 选择能够给合作双方带来持续经济效益的模式就是恰当的模式, 而不是说银行保险一体化的程度越高, 其发展就越成功。

二、背景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制度。在这种制度安排下, 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无法很好的进行资本的融合, 银行保险组织模式的创新缺乏相应的制度基础。同时, 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银行和保险尚不成熟的特点也使银行和保险间资本融通受到了限制, 导致了现期我国银行保险形成了以合作层次较低的兼业代理、协议销售为主的合作模式, 且未来短期内不会作出太大的变化。在这种模式下, 保险公司仅把银行保险当作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同时, 银行也只是将其视为一种中间业务, 其结果则是银行与保险合作关系不稳固, 容易发生短期行为, 无法获得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中国目前金融业竞争的基本环境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 银行业强大, 而保险业相对弱小。银行具有庞大的渠道优势、巨大的信息和客户资源、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在金融业中处于垄断地位。保险业虽然近年来快速发展, 经营主体不断增加, 但保险公司急于扩大市场份额, 相互间竞争激烈。

由于银行在我国的金融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 控制着绝大部分的销售资源和力量, 在分销协议中处于强势地位, 这种双方地位的不对等容易埋下合作失败的隐患。从银行来讲, 迫于竞争加剧, 对于银保合作具有较高的热情。但短期来看, 因为代理保险业务不能融入到银行的整体战略, 银行也不能分享保险公司的利润, 所以就可能利用网点的资源优势获取尽可能高的手续费, 而不会去配置较多的优质资源与保险公司进行深度合作。而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 在这种松散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 话语权的缺失使得保险公司很难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银行。相反, 保险公司为了争夺稀缺的销售渠道资源, 还要竞相抬高“手续费”及提供更多的好处, 以争取银行的支持。其最终的结果是保险公司的合作动力受到削弱。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手续费恶性竞争

随着银保业务的不断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 手续费逐步攀升, 银保业务对保险公司的利润贡献并不高, 好比“鸡肋”。尤其是国内银保市场上形成的一些手续费支付的“潜规则”, 使得各保险公司犹如进入了“囚徒困境”, 为银行保险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大账、小账现象目前是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心照不宣的合作潜规则, 银行代销保险产品的手续费属于据实列支的“大账”费用, 但保险公司要想推动业务发展, 还必须在私底下向银行网点、柜面人员等终端环节支付更多费用, 包括旅游、奖励等在内的业务推动费, 被业内统称为“小账”。实际运行下来, 保险公司最不堪负荷的其实是潜伏在水下的“小账”。对于“小账”的处理, 一般是列进管理费用, 用别的票据抵消。由于各保险公司在抢占市场份额方面各自打算, 很难团结一致, 达成自律联盟, 最终导致的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二) 银保双方对合作的认识存在偏差

之所以出现手续费“大小账”问题, 关键原因在于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还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仅仅是竞争性的合作伙伴。二者都急于从合作中追逐各自的当前利益, 而缺乏一种长远互利的可持续发展眼光来看待这一业务合作。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活力的业务, 能够为银行带来稳定的手续费收入, 可以丰富银行的服务产品种类, 提升银行影响力, 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银保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产品销售渠道, 有利于降低营销成本, 增大市场份额。银保双方应当倾力合作, 高度重视并把握这一合作机遇, 打造双赢。

(三) 技术落后

获取服务的便捷性是客户进行金融消费的基本要求, 能够及时快速地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目前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信息系统尚未实现联网操作, 电子化建设相对滞后, 降低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处理速度。银行网点受理客户业务后, 保单流转缓慢, 导致投保到承保的周期较长, 影响了客户到银行购买保险的积极性, 同时也不利于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和风险防范。

(四) 部分网点存在销售误导行为

由于部分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或者说是由于急功近利的心理, 导致在销售银保产品时片面宣传, 没能够客观实际的将产品的功能和收益问题向顾客阐释清楚。甚至存在着为了更多卖出产品, 而夸大或歪曲产品功能的现象, 为保险公司的后续理赔等相关工作埋下了隐患, 不利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形象的维护和提升。

四、解决的对策建议

正如前所述, 银行保险的发展成败, 并不是完全由其一体化的程度高低而定的, 可以说银保合作没有固定的模式。银行保险成功的关键不是跨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而是在既定的经营模式内进行整合。即银行保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 如组织结构、信息系统、销售人员的培训等。鉴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和监管环境的特点, 对于国际上出现的金融业务一体化的热潮, 要理性借鉴, 而不是盲目追随。

(一) 整治市场, 规范兼业代理活动

在我国当前发展的银保合作模式下, 银行只是作为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 代理保险公司向个人客户、公司客户销售保险产品。在其合作过程中, 银行往往与多家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签署不同的代理协议代销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由于银行面临着众多家保险公司合作的平衡问题, 则其本身显现出一定的主导地位, 有着一定的话语权。为了实现银保合作主体的平等对话, 避免手续费大战, 应引导兼业代理模式向前发展, 如排他代理。即商业银行选定一家保险公司作为其长期合作的伙伴, 与其共建项目、产品乃至渠道方面的排他关系, “一对一”合作。排他代理是建立在银保双方合作基础良好, 实力比较匹配的基础上的, 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此时已不再是松散型的兼业代理合作方式。例如, 香港渣打银行和保诚亚洲就属于这一阶段的合作。

同时可以加强行业自律, 形成共商共议、相互监督的良好市场氛围。积极引导银行和保险公司树立以优质服务和产品取胜的现代竞争意识, 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 有效抵制各种“潜规则”, 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

(二) 积极推动银保产品的转型和创新

转型目标是销售适合银行渠道、与银行业务互补的长期储蓄产品, 增加期缴业务比例, 加大风险保障功能。期缴型产品不仅可以稳定银保业务的营销员队伍, 还有助于分散资金运用风险, 从而规避投资波动。

双方应从“保险公司提供什么产品, 银行就销售什么产品”的被动代理模式, 到积极倡导“银行出需求、保险出产品”理念。银行和保险公司都要加强对客户需求的研究, 加大联合开发新产品的力度, 降低银保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同质性, 增加与其他金融产品的互补性。在继续加强理财型产品的市场营销基础上, 必须加快推进保障型产品销售的步伐。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理财中心、自助终端等不同渠道的特点和客户的保险消费特点, 分销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销售差距, 提高业务的综合效益。

(三) 提高银行保险的信息技术水平

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 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 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 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业务的联网操作。加快业务信息的处理速度, 为银行保险的发展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四) 完善激励机制, 提高银保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

银行发展银保以拓展中间业务, 但基层管理者多以存款多少作为被考核的重要指标, 因此基层人员办理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可以提取银保手续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销售人员的奖励。

银保代售人员综合业务知识的熟练和完备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 可以加大对从业人才的培训, 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提升客户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五、结语

期待保监会及同银监会尽快出台有关银行保险业务的相关规定, 从而在制度上对银保业务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规范。银保双方在逐步完善的外部环境下, 规范业务行为, 加快合作和创新步伐, 共同推动我国银保业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辉.银行保险—国际经验及中国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2]字兰.黄儒靖.我国银保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现代商业, 2009.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风险研究 篇8

关键词:银行,代理保险,风险

一、引言

当前, 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实施经营战略转型, 转型的核心内容是调整业务与收入结构, 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各商业银行尽显神通, 开展了品种繁多的“金融创新”, 其中银行代理保险公司在柜台销售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就是其中之一。调查发现, 即使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一个银行网点一年的代理保额就高达数百万元之多, 在业务量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对于由此带来的风险却少有人关注。

二、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意识薄弱。

银行机构人员对代理保险业务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 认为代理保险业务是一项中间业务, 不会对其资产负债构成直接影响, 疏于对该业务的管理和风险防范, 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同代理保险银行业务操作不一致, 没有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二是代理银行内部监管不到位, 没有如其它主业一样形成辅导检查制度。三是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主要由侧重储蓄和投资性质的寿险产品构成, 但在银保合作协议中只是明确了由保险公司承担还本付息 (分红) 责任, 没有形成确保还本付息 (分红) 实现的具体措施。

2、违法、违规操作突出。

一是直接代理保险业务的营业网点 (分理处、储蓄所) 没有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 大部分代理人员没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二是未按规定建立统一规范的兼业保险业务台账, 也没有逐笔登记保单流水号、代理险种、保险金额、代理保费、代理手续费等相关信息。三是未严格按规定宣传代理保险产品, 大多数客户对投资保险的风险知之甚少。四是代理人员及管理人员变相接受保险公司合作协议规定之外的其他利益。五是变相强制投保, 银行机构将代理保险业务与贷款业务挂钩, 通过这种信贷制约关系来强制客户投保。

3、风险隐患较多。

一是操作风险隐患, 由于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存在较多违法、违规操作, 加之相关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有关风险防患措施缺失, 当与客户出现纠纷时, 代理银行就可能因自身的过错承担民事责任。二是道德风险隐患, 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缺失必要的内部监督, 代理业务全为手工操作, 这就为少数代理人员挪用 (盗用) 代理保险资金留下了可乘之机。三是信誉风险隐患。不少客户以为从银行购买的保险产品就是银行产品, 相关的责任理应由银行承担, 当保险产品的分红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时, 客户就会对银行的信誉产生误解。

4、外部监管缺失。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监管, 对于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 一方面由于是办理的保险业务, 银行监管机构往往难于对代理银行实施有效监管, 另一方面由于是银行机构办理的业务, 保险监管机构也难实施有效监管, 特别是由于目前保险监管机构并没有设立分支机构, 这也是当前银行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存在较多违法违规操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对未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代理保险业务情况, 由于《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是由保险监管机构发放的, 银行监管机构并不能及时掌握该信息, 即使银行监管机构现场发现了商业银行无《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办理保险业务的情况, 商业银行也会编造其他理由 (如年检等) 来应对银行监管机构, 甚至少数银行监管机构也会认为这应该是保险监管机构管的事, 从而放弃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三、银行代理保险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1、规范销售资格。

银保专管员必须由保险公司正式员工担任, 且必须通过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同时, 保险公司应加大产品培训, 加强公司新契约回访工作, 减少承保风险。同时应加大对银保销售人员的培训。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共同加强对辖内一线员工、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的保险产品、营销技巧、营销手段以及保险兼业代理人资格与考试的培训工作, 提高银行一线人员保险业务的专业水平, 重点培养保险理财经理, 以促进业务的持续发展。对保险代理人的职业培训时数、内容等等也应当做出明确的规定。

2、提高保险公司研发产品的能力。

在银行销售保险的过程中, 保险公司通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弱化, 且保险公司不容易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 不利于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是银保联手创新产品, 不能完全由保险公司闭门造车、独家开发。保险公司应通过银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并使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 以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针对保险公司服务创新不足, 产品同质化问题, 监管部门应当鼓励保险公司产品创新, 保护创新成果, 促进银行保险业务开展。

3、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通过加强客户服务, 除可以维护已有的客户外, 还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动, 并通过带动效应, 拓展新客户, 促进产品开发和保证客户利益。应该消除消费者对银行保险产品存有的搭配销售的心理障碍, 要让消费者感到银行保险产品提供的附加服务是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的。

4、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机制, 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

保险公司和银行应从风险防范出发, 立足长远, 避免短期行为。保险公司要加强银行网点的人员培训工作, 提高银行网点人员的专业性和代理保险的积极性。对银行柜台人员作出适时、客观、公正的奖惩, 有效化解银行保险的操作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保险公司和代理机构内部代理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 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手续。

参考文献

[1]、张明进,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隐含洗钱风险——以济宁市为案例[J].银行家, 2009, (3) .

[2]、陈黎峰, 商业银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J].浙江金融, 2008, (7) .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趋势探讨 篇9

关键词:银行保险,发展趋势

银行保险起源于20世纪的法国,之后为欧洲乃至全球金融业效仿,是一个集渠道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模式创新为一体的综合体,目前,欧美的一些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甚至超过600,6。在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和台湾地区等,银行保险也已成为银行业和保险业发展的新亮点。银行保险是银行与保险两大金融行业相互结合的产物,银行机构主要是提供自身渠道以及客户的资源,增加收入来源并且重新改善收入的结构。在整个过程之中,保险公司可以有效利用银行固定而且广发的网点扩展自己的业务。银行自身拥有着比较优质而且较好的客户群体,着一点可以有利的解决目前分支机构不足的问题,从而能够降低销售成本以及管理的成本,然后更加借助银行的品牌以及形象自身的优势,使得保险公司能够有效的缩短产品和广大客户之间的距离,等同于对于银行自身已经有的客户群进行了再开发以及管理。

一、国内银行保险发展概况

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在市场上占有着业务的较大份额的公司,为扩大业务和占领市场,与银行的合作签订相关的保险代理协议与销售产品。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缝济快速发展,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呈不断上升趋势,居民对银行储蓄之外的其他盘融工具产生了大量的需求。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对于没有经营风险的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盘融监管在不断放松。这就为银行保险发展创造了有利蒂件,促使我国银行保险快速发展。

当前的全球经济日益深化,并且银行保险业务不断发展的后危机时代,我国近年来也对金融业管制放松了不少。但是,相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行业间竞争加剧,人口老龄化的趋向对储蓄养老的需求增加,消费者意识的逐步提高。在新的形势下,保险公司为了能够改变依赖代理人的倾向加重的趋势,从而不断寻找新的销售渠道,扩大客户群,降低成本,选择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

二、目前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限制因素

(一)合作程度较浅,方式单一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考虑,银保之间的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利润共享的关系,但现在国内大多数银行与产险公司之间的代理协议期限短,费用的规定有着比较强的任意性,很难保证产险公司未来稳定的保费收入来源。就目前我国开展的银行保险来看,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销售方式,大多依然是根据银行的信贷的制约手段,银行内部向贷款企业以及个人的保险进行保险推销的强制性措施。银行保险是新兴的领域,此种的业务形式给银行带来了比较稳定的手续费用,但是与传统业务相比,银行内部对于保险业务的认识存在偏差,因而银行在与保险机构的台作中常常将短期手续费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缺乏对银行保险业务的规划与规范。

(二)代理费不规范

寿险产品普遍期限较长,其代理费可以在较长的保险期限内分摊,而产险产品的期限普遍较短,代理费难以维持在较高水平。代理费的差异使产险与寿险相比缺乏竞争力。代理费的差异造成银行代理人员更偏向于销售寿险产品。

(三)同质化严重

银行保险主要是以寿险为主,健康险、意外险和财产险只是占到比较少的部分。投保人在取得了分红投资收益的同时,获得保险金额却不高,并且投资分红收益并不能够得到相应的保证。分红的压力比较大,并且保险功能不足的产品,与银行自身推出的理财产品有着很多的相似的地方,从而使得目前的银行产品不能够与银行和保险产品形成互补的关系,相反却具有着比较明显的同质趋势。

(四)银行保险人才培养相对落后

伴随着行业内部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加,使得对于银行保险相关的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但是银行保险业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比较大的缺陷。缺乏科学系统地培养人才体系,并且使得绩效考核以及资源分配方面漏洞不断。保险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总之,保险队伍的人才的素质相对比较低,而且业务人员的人力资源后背力量不足,银行保险业务机构的专业人才的贮备以及人才之间的竞争日益突出,但是银行保险人才的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还处于较低层在次。在银行保险业务之中,市场营销人员短缺,整体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银行保险业的有序发展。

(五)保险公司为扩大销售渠道,往往采取恶性竞争

目前为止,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主要是以分销协议为主,合作层次较低,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大多采用了多对多的合作的模式。多对多的合作模式,即是一家保险公司可以针对多家的银行进行产品的销售,一家银行也可以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这种松散的合作模式随意性强,约束力弱。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增加了保单的成本,使投保人的利益缩水。

参考文献

[1]时真.泰康人寿吉林分公司银行保险调研报告[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2]陈之衡.我国银行保险新动向与发展趋势探究[J].新金融,2013

[3]李鸿媛.人保寿险北京市场银行保险产品调研报告[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江苏省银行保险发展研究 篇10

关键词: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分销协议

作为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以及金融服务融合和创新的产物, 银行保险是指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一种相互融合渗透的战略, 是充分利用和协同双方的优势资源, 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为共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兼备银行和保险特征的金融产品, 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的一种综合化金融服务。

一、江苏省银行保险发展的特点

1、江苏省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迅速

处于东部较发达地区的江苏省, 在全国保险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保费收入位于全国前列。2006年原保险保费收入5028315.9万元;2007年原保险保费收入5766382.3万元;200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754056.7万元;2009年原保险保费收入9077307.31万元;2010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1626736万元。这与近年来,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迅速, 业务量大的原因是分不开的。

资料来源: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

2、银行保险在各保险公司间的发展不均衡

随着银行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 各家保险公司都将银行邮政代理渠道列为公司重点发展对象。2008年, 我国大中型保险公司各种销售渠道发展比较全面均衡, 银行邮政代理渠道占比一般在50%左右, 小型保险公司和新成立保险公司, 为抢占市场, 银行邮政代理占所有渠道的60%以上, 但仍有一部分保险公司并未开拓此渠道。

2009年, 江苏省各家保险公司都着力加快银保业务发展, 经营效益明显增高。中国人寿银保首年期交保费8.94亿元, 增长164.7%。平安人寿银保实现保费收入26.43亿元, 较上年增长108%。新华人寿银邮代理业务逐步调整结构, 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稳定业务增长的同时, 努力实现业务转型, 2009年新华保险江苏分公司银邮代理业务占新华江苏分公司总保费的半壁江山, 全年实现规模保费24.6亿元, 期缴保费完成5.4亿元, 江苏市场排名第二。信诚人寿2009年实现了银邮代理渠道的新单标准保费在各渠道中的策略占比从2008年的30%提升到60%以上, 合作银行也从2008年的工行、交行, 新增了中信、农行、渣打、宁波等, 并与中信建立了较为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3、邮储渠道银行保险业务量占比大

江苏省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成熟, 且网点分布广,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优势明显。各家保险公司正是看中这一点, 纷纷通过此渠道销售银保产品, 与邮储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 代理销售其产品。在邮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这六大主要渠道中, 邮储位居第一, 占比30%。农行24%, 建行17%, 工行13%, 中行11%, 交行5%。见表2。

料来源:平安人寿江苏省分公司银保部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问题及成因

1、银保双方合作模式单一

银行保险发展的优势在于发挥协同效应, 这就要求银保双方进行长期规划、共同投入, 在分析客户需求、开发产品、整合销售渠道、融合业务流程等方面做出共同努力。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基本上都和商业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然而, 在对银行保险的认识上, 银保双方仍然停留在“银行保险就是银行帮保险公司卖保险”的水平上,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的单一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的基本特点有三:其一, 银行在合作中主要是为了获取手续费收入;其二, 银行只负责销售, 对保险产品的开发很少或没有介入;其三, 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采用“一对多”模式, 即一家银行与多家保险公司签订销售协议, 不具有排他性。银保双方都将银保业务合作短期化, 缺乏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价值的动力, 松散的银保合作模式制约了银行保险业的纵深发展。

2、银保产品设计缺乏创新

由于银保双方缺乏沟通, 产品缺乏个性特色。保险公司大多选择现有的保险产品委托银行代理销售, 而较少专门针对银行客户的特点设计开发真正的银行保险产品。新产品的开发需要高额成本, 新开发的产品很快被零成本复制, 是各家保险公司所不愿意看到的, 但这种现象每每出现, 监管部门又无法禁止, 这就导致各家公司不愿意开发新产品, 产品雷同性高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银行销售的寿险产品大多为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和投连险。风险保费只占保费的很小的比例, 提供的保障一般仅限于死保, 如果不附加保障型保险, 就无法享受疾病、养老金等保障。如果被保险人遇到伤亡, 领取的保险金数额很少, 很难发挥保险作用。在“收益率说明一切”的中国投资意识影响下, 除了投资连结险以外, 银行保险产品中收益型产品受到了股市繁荣带来的巨大的挑战。由于万能险的收益率无法事先确定, 而分红险的收益分配又不透明, 这与近年资本市场强劲的收益走势相比, 明显缺乏吸引力。从目前情况来看, 各家商业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以寿险产品为主, 只有少量财产险公司的旅游险、车险、交强险等少量险种销售, 而且销售额并不高。财产险公司并没有将银行保险作为自身业务增长的重要渠道, 没有花大力气开发出适合银行柜台销售的“卡式”产品。

3、银保手续费恶性竞争

由于各保险公司在抢占市场份额方面各自为战, 相互竞争, 很难结成自律联盟, 最终导致手续费恶性竞争。从保险公司角度看, “大账、小账”现象目前是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的潜规则。银行代销保险产品的手续费属于据实列支的“大账”费用。2009年江苏省银邮渠道手续费11.4亿元, 手续费率由2008年的2.92%上升到3.66%, 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保险公司要想推动业务发展, 还必须在私底下向银行网点、柜面人员等终端环节支付更多费用, 包括旅游、奖励等在内的业务推动费, 被业内统称为“小账”。实际运行下来, 保险公司最不堪负荷的其实是潜伏在水下的“小账”。部分保险公司在银保市场上通过会议费、公杂费等方式套取资金暗中支付银保手续费, 业务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当前, 保险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 但以手续费名义操作的各种不正当交易行为还时有发生。保险公司通过报销通讯费、办公用品、汽油费等各类费用发票的方式虚列业务及管理费, 虚报餐费的形式套取现金, 对银代客户经理的直销业务支付佣金形式的“业务奖金”, 用以支付额外手续费。

4、银保专业人才培养缺乏

银行从业人员必须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产品的功能、特点、操作规程以及营销技巧的专业人才。然而银行员工接受的培训十分有限, 对保险产品的条款以及相关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在销售保险产品的过程中将保险与储蓄相比, 盲目套用银行“本金”、“利息”等概念。部分从业人员在销售银保产品时, 未按保险条款对重要事项进行如实告知, 随意夸大银行保险预期分红, 混淆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责任, 没能够客观实际的将产品的功能和收益问题向顾客阐释清楚。有的营销人员长险短作、期交趸卖、影响产品的实际价值和盈利能力。比如, 保单必须在第四年才可以退保, 否则要收取罚金。营销人员往往解释为“三年就能取”。再比如, 对于未来收益的保证, 营销人员大胆描绘未来美好景象, 对其中的风险避而不谈。这直接导致了保单犹豫期内契撤率的提高,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为保险公司的后续理赔等相关工作埋下了隐患, 不利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形象的维护和提升。

5、银保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不完善

保监会和银监会于2008年1月16日签署了《中国银监会与保监会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 对有关针对银行的银保业务监管方式、两会沟通协商机制做了明确规定。但是, 目前保监会和银监会尚未对跨越两个行业的银保业务开展深层次的合作监管, 银行和保险相关监管机构联合监督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对银行、保险机构的业务、行为没有更明确的规则和程序性规定, 银保合作责任承担机制也不完善。虽然保监会颁布的《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自律公约》 (简称《自律公约》) 规定了不同保险产品手续费率的上限额度, 颁布的《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 (简称《通知》) 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向代理机构、网点或经办人员支付合作协议规定的手续费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手续费的恶性竞争, 但是这两个法律规范性文件效力层次偏低, 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自律是行业协会的基本职能, 徐州保险行业协会多次召开行业自律协调工作会, 研究签署了《徐州市银行、邮政代理业务自律公约》。但目前, 江苏省尚未设立专门的银行保险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 而保险行业协会对银行保险机构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协调, 未能对银行保险市场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发挥应有的协调功能。

三、对银行保险发展的建议

1、优化法律监管环境

建议出台《银行保险业务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主要应当调整从事银行保险业务的任何主体的业务资格、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对违法行为的处理等属于市场行为监管等方面的内容。保险业协会和银行业协会应当在尊重市场创新、加强行业自律的前提下, 在金融监管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 共同制定和发布相关的规划性和自律性文件。

针对江苏地区部分保险公司财务数据不真实, 违规支付银保手续费等行为, 江苏保监局应结合保监会现场检查工作安排, 全面开展整顿规范人身险市场秩序工作。严格执行《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开展对销售误导问题的专项检查, 加大处罚力度, 打击恶性竞争, 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2、深化银保合作发展

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短期化不稳定的合作关系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银保双方只有转换经营意识, 以合作共赢的态度面对市场, 才能从战略的高度推动银行保险市场保险业务的创新发展。银行保险建立长期合作战略联盟是以银行与保险公司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银行保险产品开发战略为基础的。在银保模式的选择上, 银行和保险公司均应立足长远, 树立全方位、现代化的经营观念, 推动合作模式的纵深发展, 其中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是不违背现行分业经营体制下的一种现实选择。

3、创新银保产品设计

积极倡导“银行出需求、保险出产品”的理念, 改变目前银行被动代理保险产品的模式。银行和保险公司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增强产品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继续拓展集保障性、投资性、储蓄性于一体的适合银行柜台销售的银行保险产品 (如投资联结险、分红险、万能险) , 其期限由短期变中长期, 缴费方式由趸缴变期缴。另一方面要适当细分潜在客户, 销售多样化有特色的保险产品。银行和保险双方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和特点, 对银行客户进行市场细分,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 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研究开发出既能满足客户金融消费需求, 又适合银行网络销售的新产品, 尤其是与银行业务相关的保险产品, 提高银行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和成功率。

4、提升银保人才素质

2008年底, 江苏省保监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 明确了评审委员会的职责、公司继续教育培训资格申报方式、培训课时的具体安排以及后续管理措施。2009年, 江苏省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9485人, 平均持证率97.19%, 应紧抓从业人员持证工作, 争取做到所有银行保险的销售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江苏省的高校中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财经大学、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大学均开设了保险专业, 有着较强的师资力量。在新形势下, 银行、保险公司应与这些高校联合, 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浩.银行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2]杨军.银保业务:深化合作谋双赢——国内银行保险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几点对策[J].金融广角, 2009, (12) .

[3]刘天宇.我国银行保险发展问题探析[J].保险研究, 2009, (05) .

[4]查金梅.浅析分业经营下银行保险实务操作中的几个问题[J].上海保险, 2009, (12) .

上一篇:甲基阿魏酸下一篇:体育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