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表达声乐教学

2024-06-24

情感表达声乐教学(精选十篇)

情感表达声乐教学 篇1

一、让学生深度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

每一首民族声乐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 思想情感等。只有在深刻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意图的基础之上, 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真正的理解作者, 才能在演唱的过程中把作者的思想情感演绎出来。因此, 声乐教师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深度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在这里, 我们《孟姜女》为例来说明。

首先, 要让学生深刻了解《孟姜女》的时代背景、作者情感, 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作者创造这一首歌曲的历史背景、目的、思想情感等, 为演唱《孟姜女》做好前期思想情感的准备。

其次, 认真的听取《孟姜女》这首歌曲, 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因素,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到原唱的情感表达方式。在聆听歌曲之前, 教师要给予指导一些聆听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有效的抓住聆听技巧。

再次, 让学生训练, 在学习了原唱的基础上,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同时, 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 互相比较, 共同促进, 共同提高。

最后, 教师要给予学生训练上的指导和评价。教师在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学生情感表达的展现, 告诉学生哪些做的比较好, 哪些做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出不足之处, 并给予纠正, 慢慢的让学生取得进步。

二、激发情感, 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感受到情感

声乐教学有一项重要的功能, 就是让学生表达那些意义深远却又比较深刻的意境, 并进而感受到声乐的情感之美, 特别对那些优美的民族歌曲来说, 更是需要发挥出情感的作用。对于这一点, 声乐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声乐歌曲中的精彩歌词或片段的方法予以实现。

这种方法的作用在于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歌词的过程中体会到声乐的丰富内涵。比如在讲授《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民族声乐歌曲时, 首先让学生充分想象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的韵景, 然后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具体用法, 最后在让学生细细品味绿油油的果树、望不尽的麦浪等丰收景象。经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就能在想象、揣摩和品尝的过程中体会到家乡之美的情感色彩, 因此也就能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情感。实际上, 在教学过程中, 不少教师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 声乐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情感, 比如采用作品比较法、让学生撰写情感心得等,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方法, 都得益于教师的不懈探索和学生的密切配合。

三、教师做好情感表达的典范,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民族声乐课堂教学中, 音乐是情感形式要通过表达才能展示出来。一般来说, 声乐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出发。

一是在课堂中首先对所讲授的声乐歌曲有感情的表达出来, 做好学生的典范。声乐教师在演唱歌曲时, 一定要带着强烈的情感色彩, 对于声乐中的起点、高潮与结尾的情感落差各有不同, 教师要深刻的把握到这一点, 要到该声音洪亮时就要洪亮, 该声音低沉时就要低沉, 让整个情感充实到声乐演唱中去。

二是让学生做示范。声乐教师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之后, 要随机点起个别学生做有感情的演唱示范, 声乐教师可以让那些表现比较优秀, 发音标准, 能够有感情演唱的同学按照情感表达的要求认真演唱歌曲。声乐教师要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注意倾听, 并寻找学生情感演唱的不足。

三是对学生的演唱结果予以评价。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示范完成之后, 声乐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评价, 评价的方式采取鼓励为主,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指出存在的不足, 让全体学生深刻领悟到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点评, 能够让全体学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并进而有效指导自身的歌唱表达能力。

四是给予全班学生一定的时间,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感情的演唱。在完成了上述程序之后, 声乐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来, 让学生在全班范围内有感情的再次演唱声乐歌曲。

总之, 要在声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不但需要教师注重情感表达方式的探索, 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声乐作品的真实内涵, 在声乐中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思想, 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华.声乐教学的技法探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7 (01) :54-56

[2]郑伟.声乐教学语言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05) :87-89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论文 篇2

关键词:声乐演唱 情感表达 意义 处理方法

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演唱者只有用心挖掘歌曲的思想内涵,借助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技巧,将真情实感融入到声乐表演当中,融入歌声中,才能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达到歌曲内容与表现形式高度融合的理想境界。

1 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的创造核心。声乐的艺术魅力及其给人的美感均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失去了情感的能动性和表现力,声乐艺术也就失去了灵魂。

在我国古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阐述,清代王德晖在《顾误录》中也说:“口中有曲,心中无‘曲’者,纵令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可见,声乐艺术不但是通过歌声,而且要通过演唱者的情感、情绪及面部表情等将具有思想内涵的语言融入歌声之中,为人们塑造一种崇高的精神世界。

情感表达的过程也是演唱者再创作的过程,这种再创作是把谱面上的歌词变成有活力的语言,把无声的音符、旋律变成运动的音响,把歌曲中的形象变成感人的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现在,很多优秀的声乐表演家也都反对纯技术、技巧的演唱,而把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其对声乐作品的重要性。

论情感表达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3

那么教师如何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的运用演唱技能技巧并融入情感表达,在演唱过程中动之以情、唱其充实,做到声情并茂、动人心弦,以声化人,自然就成为声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核心目的。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作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高级的语言表达形式,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心灵沟通的重要媒介。音乐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很多语言所不能传递的丰富、细腻的感受。音乐史中也有许多著名音乐家的文字言论都有力地证明了音乐与美学、音乐与情感的密切关系。

声乐主要基于人的演唱来传递人的思想感情以及音乐本身的意境和涵义的,而声音是演唱过程中的情感媒介,通过这个媒介,将音乐作品内在的感情和内涵传递给听众,使听众所产生直接的听觉体验。听众在体验声乐表演者的演唱时,其各种情感波澜起伏、高亢低沉、欢乐悲伤等多种情绪庞杂,跟随表演者的歌声而跌宕起伏,所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就是这个道理。演唱声乐过程中,表演者能够触动和激发听众心灵深处的最真实的情感,在一定程度由表演者对作品演绎所包含的情感拿捏恰当与否来决定。表演者恰如其分的感情传递则可以充分的释放出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使用合适的方式、充分的情感表达演绎的声乐,才能成为真正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优秀声乐作品。

二、通过对研读歌谱的训练,夯实学生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基础

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要从良好的习惯培养开始。如果想演绎好优秀的声乐作品,一定要先从对声乐作品本身的研究开始。学校在学生的入学阶段,就应该着手培养他们细致研读歌谱的优良习惯,为以后在上情感表达课程提供条件。研读歌谱一定要细致,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各种维度解读创作者的信息,例如:特定背景、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其创造意识、动机表达、情感内涵,剖析歌曲的语音字意,深入探究作品的文学意蕴,并分析作品的风格流派、结构曲调、旋律分层,甚至感情符号、音乐标记等。通过这些对歌谱的研读和解析,不但使学生从形象认识的层面有感性的认识,又从理性的捕捉音乐的内在发展及逻辑变化的逻辑分析层面,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使这种习惯最终服务于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对于表演者而言,准确、充分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构成演表演成功、演唱到位的必要要素。只有通过这种锤炼,才能让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演绎程度有内涵,做到音由心生、声情并茂,进而到达到更高的艺术之巅。

三、歌唱情境的设置和声乐本身的剖析是孕育情感表达的重要土壤

在声乐教学当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学生理解和把握了作品的风格流派、结构曲调、旋律分层,甚至感情符号、音乐标记等基本情况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剖析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词曲、言语的意义和内涵,强化其情感体验和感情升华,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艺术实践和生活经历,体会作品中不同的人、事、情的组合样式,写实、传情、咏叹的转变,喜、怒、哀、乐的情感展示,领悟音乐作品的内敛的情绪与感情的多种调整,设置歌唱意境、氛围,将创作的声乐作品进行从局部到整体的感情体会尝试,更深入地领悟其真实的情感意蕴和表达目的。

如在刘半农的优秀音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理解创作人刘半农当时的特殊背景:他乡异国的环境,怀着对的浓浓思念,歌词言语简练、清新,浅浅淡淡中却饱含深情厚意,单纯淳朴中浓缩真情表白,使作品更丰富,更内蕴的情感,延伸了更加宽广的美学与哲学意蕴。歌词中的“她”字意义丰富,即可以代指祖国、家乡、亲朋好友,也可以指称是表演者和听众心中的情人。表演者在表演当中,可以通过词曲的表达,自然采用文学手法进行比拟与托物言情,在心中涌现出“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的诗句,构建一幅如诗如画的的美丽图景,最后“天边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这种充满感情地抒发自己对“她”、对美好事物的思念。

四、结合发声练习,融情于声是处理“技、情”关系,为情感表达服务的重要手段

发声练习是声乐训练的基础练习,是声乐课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教条、僵化,应该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传统声乐教学中一般会将声乐训练与歌曲作品的练习分割开来,但是这种的作法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在授课前需要准备开嗓练习,从而进行声音状态的调整,然后进行练声以拓展音域,解决存在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在课前的练习之后,如果可以将声乐作品的紧要内容进行提炼,或者将曲调、语言等稍作调整,转化为适合训练的练声曲或进行半音模进式练习,则将会对学生之后的演唱练习声乐作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声乐教育领域的著名教授沈湘,对艺术表现与声音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为重视,他认为“一个歌唱家需要有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感情的能力,并且会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沈湘教授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演唱技巧的展示,而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段和媒介,是自在地表现人物情感、作品内容和背景环境的需要。

论高中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与表达 篇4

关键词:高中声乐,情感的培养与表达

在高中声乐教与学的过程中, 由于声乐这一艺术形式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 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对声乐技巧的片面强调而忽视了声乐艺术的核心, 从而影响了高考成绩。我通过教学实践得出, 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与表达才是声乐教学的核心。

如何才能在高中的声乐教学中准确把握情感的培养和表达呢?首先要明确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从声乐艺术情感的心理特征来看, “情感”本身就是心理主要品质, 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映。歌唱者只有将情感呈现并和观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声乐艺术表演, 也就是说歌唱者要运用声音和肢体以及表情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转变成人们知觉的东西。这样看来, 我们也可以说, 声乐艺术表演就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2) 从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势来看, 歌唱者歌唱的是情感艺术, 它是针对心情、表现心情的。如歌曲《送别》, 这首歌表现了好朋友离别时伤感、依依不舍的情感。我们的情感肯定不能是欢快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 我们也知道歌唱艺术是通过歌曲的旋律、速度、节奏、声音、力度、音色等演唱要素直接表现情感的, 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的旋律最能生动地传达演唱情感, 在这些音乐要素当中, 速度和节奏是演唱生命的韵律, 速度和节奏的快与慢、张与弛的变化都直接表现着情感的变化, 速度和节奏快就一定可以表现出热情、活泼的情感, 速度和节奏慢就一定是充满忧伤、深沉和悲痛的情感, 中速则表现出雄伟、庄严的情感。由此可见, 声乐艺术的情感是由音乐要素决定的。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节奏表现出的情感各有差异, 歌唱的情感表现是歌唱者的首要任务, 但还要正确理解各音乐要素, 才能够正确地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完成歌曲的情感表现。

高中声乐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艺术审美为核心, 以歌曲及其演唱为表现形式的情感审美。内容包括基本发声技能的训练和音乐感觉、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以及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的把握, 等等。其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 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内在情感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因此, 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技能的训练是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然而, 传统的高中声乐教学, 大多从特长生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腔的运用、声音的位置等方面训练学生, 但这肯定是不全面的。我们高中声乐教育的本质是美的教育, 是通过歌唱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技能的前提下提高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正因为以上所说, 情感表达才是声乐教育中美育的核心, 是歌唱艺术的最基本特征。所以, 我们只有把学生的“声”与“情”有机融合于歌曲演唱时, 唱歌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通过自己的高中声乐教学实践, 我得出了在高中声乐教学中正确把握好情感的培养和表达的一些想法, 现写出来, 与同行共享。

第一, 我们的高中声乐教师作为教学的先导者,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 选择不同难度的歌曲, 还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不同风格的经典歌曲作为学生的演唱曲目。为什么呢?因为经典歌曲往往更多地蕴涵着人类更深层次的感情精华。选择好歌曲之后, 教师们还要针对作品的内容对其音乐表现手段给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比如从歌词到旋律等方面, 让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风格, 从而使得学生准确地提炼出作品的情感表现特征。还有就是, 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演唱实践, 辅导学生体会和领略歌曲的风格特征和情感基调, 并相应地得出歌曲的演唱处理。做到以上所说, 学生在演唱中才有可能将歌曲的内在情感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来。

第二, 高中声乐课一般采取小组课和单人课, 上课时间还应特别注意声乐课的氛围营造。统计表明:和谐、亲切、热情的声乐课, 有利于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世界, 对歌曲正确的情感表达提供了基础。

第三, 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声乐教学中, 声乐教师还应特别注意把范唱作为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方法。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 从而激发学生迫切学唱的愿望和欲求。另外, 我们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 在声乐教学示范时, 力求通过自己的范唱诱发学生兴趣, 引起美感, 产生共鸣, 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 那么, 对我们自身修养与欣赏水平的提高不是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高中声乐教学对于教师们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却蕴涵着诸多新的教学理念, 对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特别是情感的培养和表达。本人仅以此文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希望同行们给予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2]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情感声乐教学论文 篇5

一、情感: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艺术大多都是有着生动形象的,能够让听众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以情感人是文艺形象和艺术作品的明显特征,艺术欣赏的过程和单纯知识的获取、道德说教的接受是不同的,在情感得到愉悦的过程中,加深作品的教育意义和思想内涵,使得精神获得升华。声乐的优美之处就是它可以通过演唱者的歌喉将刻板的曲谱变成生动优美的演唱,通过这样激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也把歌曲中的情感很好地抒发出来,通过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表达情感和内在涵义,审美感受更加强烈,这样利于形成心理上的互动,体现和实现了传情表意的审美价值。传统的声乐教学中,训练学生一般通过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多方面来进行,这几个技能主要是从声乐技巧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人们经常以声情并茂来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并以此为标准,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也是以此作为教、学的评价和评估。情感作为歌曲的艺术生命,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就是在歌唱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的,这样情感就可以作为中心,贯穿始终。但是“情”不同于“声”,它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是表达声乐美感的中心,所以说在演唱过程中,要有“声”、“情”的充分融合并且完全体现在歌曲中,歌唱技术就可以转化为歌唱艺术,回归到声乐教学的主题。就像读一篇文学作品一样,断句标准、发音准确是必要的,但是若缺少了情感,就不能让人融入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所以,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节奏和音准的正确是不行的。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充分表达歌曲情感,增加艺术感染力。要分析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通过对不同情感的充分表达,诱发声乐表演的内在体验,深刻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表达,这样就可以更加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作为表演者,把握作品情感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每个音乐创造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埋藏了深刻的情感,好的音乐作品常常是“乐随情起,情由心生”的外化,情感表达的不充分就无法体现作品的优美。表演者在表现音乐时,要正确理解对于感情流露具有记录作用的旋律中蕴含的情感及其变化,将自我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并完美地进行表达,这样就能丰富乐曲的形象,打动并感染听众,促进审美的愉悦。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瞿琮作词、施光南作曲关牧村首度演唱的歌曲,它风靡一时的最主要原因就与关牧村的演唱有关,在演唱时,关牧村把歌曲里面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了除此之外她充分运用强与弱、快与慢、舒展与细腻还有质朴、厚重、豁达的演唱风格等表现手法,使听中国梦能够引起共鸣,让大家都喜欢它,也是因为这样,表演者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作品的情感就会被升华并且完美体现,以美好的形态展现给观众,音乐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绚丽的色彩。即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二、情感教育:声乐教学的本质

对民族声乐情感表达问题的探讨 篇6

【关键词】民族声乐;情感表达;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 61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42-02

一、情感表达的民族性

要想准确地表现歌唱内容的情感,歌者就必须有良好的歌唱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情感的需要,控制声音强弱以及音色的亮、暗,提高声音的感染力。

我国早期的民歌基本上是运用纯真声(即民间所说的大嗓)演唱,这种演唱方式真实自然,听者感觉亲切,而北方个别地方的民歌如青海的“花儿”则在高音区运用了假嗓(民间称为小噪)演唱,很有特色。这种声音由于呼吸较浅,共鸣较少,因而显得不够柔美。近年来,民族唱法大胆地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精髓,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前提下,高音区的发声方法有了新的突破。这种方式注重歌唱的气息,以及喉头的稳定,声音位置的强化,歌唱的共鸣,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化。

金铁霖老师曾谈到,民族声乐的“情”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必须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观众的观赏习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孕育了本民族的艺术特征,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以及艺术遗产必然形成民族歌曲的独特风格,而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历史区别则决定了它们之间歌唱艺术的不同,以及对于歌唱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中国民族声乐来自于我国传统的民歌和曲艺,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个性。

歌唱是表现艺术,其表现方式与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密不可分,而每种演唱风格都应具有鲜明的特点,韵味独到。中国的文化背景、民族习惯、语言环境、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赋予了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在演唱中表现歌曲的情感时,必须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民族风格,突出其特色。

二、细致地处理歌曲

(一)歌词的咬字和吐字

歌词是作者抒发心怀的文字表述,具有情感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歌词就是一首歌的情感灵魂的载体。因此,在歌曲进行演唱前,必须首先熟读歌词。运用歌唱的咬字吐字的规律进行指导,纠正自己的读音,力求逐字逐句唱得准确,遇到有难点、疑点的字词,必须查字典弄清它的读音与含义。由于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在演唱时的咬字吐字都应各有特色。通常在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演唱节奏欢快;演唱情绪热烈的歌曲时,吐字要较快、敏捷,又要字字清晰;而唱一些委婉、深情的歌曲时,咬字则应柔和、连贯。而在演唱一些地方民歌时,我们则应学习并运用一些地方方言,从而使我们的演唱更加生动,增强演唱的感染力。

在民族声乐的很多歌曲中有很多的衬词,虽然它们没有实际的语意,但是在歌曲中既能反映出民族的特点又能巧妙地推动音乐的发展和情感的表达,起到发挥和升华主题的作用。如藏族歌曲中经常出现的“呀拉索”,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中的“罗儿”、“欧朗罗”、“朗朗扯”等,都让歌曲充满了灵气。

歌唱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字的生动处理,使歌唱能够流畅,才能使观众受歌曲的感动、感染,歌曲的喜怒哀乐才能得到淋漓的表达。

(二)音律的力度、强度

音律的起伏变化,不仅丰富了歌词情感的内涵,还创造出了更生动、多彩的音乐艺术形象。只有把握住歌曲的音域特点、旋律、节奏,才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情感、速度、力度去塑造音乐形象。

在演唱曲调的过程中,要唱准音高、节奏、节拍,并注意乐感和曲调、音律的变化。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在掌握歌曲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但看似简单的节奏,还要精心处理好快慢、强弱的关系。总之,节奏鲜明地显示了各个民族的民族个性,表现出不同民族的声音情态。

(三)把握作品的风格

每个民族的音乐作品都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因此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演唱风格都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一首歌演唱风格的确定,建立在对歌曲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对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其在歌曲创作的选材、创作个性、创作的时代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表现。

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有的古朴浑厚,有的炫丽优美,有的豪放,有的委婉。南方的民歌细腻,曲调悠扬柔和,北方民歌粗犷奔放,旋律刚健流畅。平原民歌舒展宽广,高原山歌高亢明亮。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要求来演唱,这样才能使演唱者声情并茂,听者身临其境。

三、情感的真情投入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乐论《乐记》就提出了“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观点,并描述了音乐表达衷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的不同方式。

歌唱的情感要求真实、投入,要求表演者善于调动自己的情感,唤起真实的情感投入,以情导声,情真意切才有美感,才能使听众受到感染。再好的声音,缺少表情的投入,歌声也是苍白无力的。

演唱一个声乐作品,只有声情并茂的歌唱表演才能赋予它生命活力。歌唱是情感的升华,要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要进入角色,要设身处地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而这传情的声音又只有在歌唱者动情的前提下,情牵声,声传情,声情交融,作品的形象和思想才会活生生地展示出来。

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一)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

一首声乐作品凝聚着曲作者和词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为了准确地表达演唱中的情感,歌唱者必须更好地了解词曲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含义。所以,作为声乐演唱者应该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

歌曲是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结合,所以声乐也具备很高的文学性。歌唱者的文化素质及修养直接体现在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表达上。中国的民族声乐广泛地涉及了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如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元代及明清的诗词都进入了声乐。歌词的文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

文学使我们丰富,历史使我们厚重,哲学使我们睿智,艺术使我们触类旁通而富有灵感与激情,我们的文化积累越广博越深厚,声乐艺术的境界才会越高。

(二)情感表现的修养与个性

音乐表现的是情感,歌曲的情感既属于作品本身,也必然有表演者的个性色彩。相同的一首歌,经过不同的演唱者的艺术创造,便会出现不同的艺术形象。因为每一个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文化层次、对歌曲的理解以及个人的性格、习惯、生活条件、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创造出的艺术形象便不相同。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而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进行创造。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乐府传声》中谈到,“歌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重。”“唱者不得真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而会使听者索然无味。

音乐是心灵化的艺术,“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是声乐艺术追求的目标,也是民族声乐的要求。目前学习民族声乐的人越来越多,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声乐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我相信,中国民族声乐必将走向世界,在世界声乐之林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金铁霖.论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探索.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

[3]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

[4]王小明.浅谈民族声乐中咬字与吐字对情感表达的意义.

情感表达声乐教学 篇7

一、声乐教学中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相构合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中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相构合,是当前素质教育推行下美育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声乐教学中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相构合,有利于学生声乐水平的有效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两者的相互联系和有机构成,提高学生音乐发声技巧的同时,能为学生构建声乐的整体框架,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中形成较为统一和具象的艺术形象。进而更加准确的掌握情感表达的广度和深入,在气息、共鸣、音色等方面的控制与强化,将声乐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科学把握落实到实际的声乐教学工作之中,技能应用的整体上得到极大的提升,训练学生对声乐曲目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心理体验能力。此外,声乐教学中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相构合,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实现声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声乐作品传递的最好精神状态是,能够引发欣赏者的精神共鸣,将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内容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传递出音乐作品的本质精神,以一颗虔诚而炽热的心演唱并表现声乐作品中的情感,通过这一途径获得声乐表演的最终成功。由此可见,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相构合是声乐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居于重要地位,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完美诠释声乐表演的艺术性。

二、声乐教学中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的辩证关系

声乐教学中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寓于同一个有机整体之中,是整体与部分、主体与从属的辩证关系。技能应用是情感表达的手段与途径,情感表达是技能应用的最终目的,声乐作为一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掌握声乐表达能力的基础是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巩固和夯实声乐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情感价值与声乐作品精神主旨的高效凝结2。在声乐教学实践与声乐表演过程中,要做到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的统一联系,在强调声乐技巧提高、应用能力的同时,重视情感的高效传递与表达。并且,通过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不断在声乐教学中获得新的认知感悟,反作用于声乐技能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之中,实现声乐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的有效构合。

三、声乐教学中的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之构合途径

(一)科学掌握与应用声乐技能

要科学掌握与应用声乐技能,将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落实到实际的应用活动之中,进而提升自身的技巧应用能力。声带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要素,高品质的音质,能够将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特性传递的淋漓尽致,实现语言艺术到声乐艺术的高效完美转型。声乐技能的训练一般包括气息控制、共鸣震动、音色质感和语言咬字等几方面,在声乐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气息调整学生对声乐的整体把握,及时有效的控制气息的力度和层次,将气息控制在小腹部分,科学利用气息与声带的关系,实现音质效果的最大化3。同时,要重视呼吸对声乐技能应用的积极作用,控制呼吸部分的肌肉,保证音色的浑圆厚重,通过气息的科学把握,完美的诠释音乐作品。

(二)夯实音乐基础

要不断夯实音乐基础,巩固和强化声乐的技能应用,为技巧的提高奠定重要的核心基础。掌握基本能力训练,如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心理机能、分析能力及综合艺术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培养,视唱练耳能够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和视听能力,基本乐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结构感和乐感,对音乐作品中的相关基础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强化对声乐作品的科学化理解,积极有效的解读作品作品中的精神主旨。同时,要重视对声乐作品节奏、速度及力度的相关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剩余作品的速度,掌握其潜在的发展规律,充分结合声乐作品中的乐谱内容,同时融合演唱的实践效果,正确区分节奏和音准,对每个音符的变动、情感交流进行细致的把握,实现音乐作品的真正价值。

(三)提高声乐歌谱的研读能力

要提升学生对声乐歌谱的研读能力,实现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之构合。在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的分析,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和了解声乐作品中的潜在情感,对其中的内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这就需要学生的读谱能力。声乐教师要积极有效的了解和研读声乐作品中的旋律特征、曲式结构,并对音乐作品中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解,探究作者的声乐作品创作动机,通过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认识,对声乐歌谱进行研读和分析,以便实现逻辑分析效果的最大化,以便更为准确的把握作品中的整体感情基调。

(四)形成以情感表达为内容的声乐思维

要形成以情感表达为内容的声乐思维,引导学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并与技能应用相结合,最终实现声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声乐教学是一种艺术创造类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对声乐作品进行再次创作,不断创新其中的内涵及精神,形成具有自身特性的新声乐作品。声乐作品是思想意识、文化理念、时代背景等方面的精神传递,以独具艺术感召力的方式将其中的文化气息进行有效传递,引导欣赏者形成的思想感悟,并对音乐作品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保证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之构合。

综上所述,若想实现声乐教学中的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之构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科学声乐技巧的基础上融入情感的无形思想,实现歌曲打动人心的最终效果。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美育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声乐教学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技能应用和情感表达,技能应用是情感表达的手段与途径,情感表达是技能应用的最终目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整体,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重视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的有效构合,进而实现声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基于此,本文以声乐教学中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相构合的重要性为主要出发点,分析声乐教学中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的辩证关系,重在探讨声乐教学中技能应用与情感表达之构合的途径。

关键词:声乐教学,技能应用,情感表达

注释

11.曹文文,朱先华.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02:131-133+140.

22 .常露.声乐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和情感培养[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4,08:79-80.

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研究 篇8

整个歌曲在原有的词语意义的上主要是设立为了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就可以将整个歌曲看作为带尾声的二部曲式, 这种风格是适合于这种具有朗读性质的歌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主要发挥的, 因此, 在一种主要以叙事性语调为基础的演唱中能够非常有气势的展示出宏伟豪放的基调和旋律, 保证吐字的清晰和情感的呈现。歌词伴随着背景音乐的烘托以及发展, 将词中恢弘的气势以及开阔的情怀都通过演唱展示出来, 在断句和气息的转换之中, 把握好重要的关机那的节点, 做好共鸣的处理, 保证在发音吐字上的清晰, 传达乐曲中壮观豪迈的气象。

在这个部分的第一句歌词的演唱处理上, 可以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法主要是利用胸廓下部的肋肌的运动产生力量, 通过向外扩张来调节横膈膜, 然后通过腹部的外扩, 带动小腹的肌肉收缩, 产生护呼吸的力量, 在呼吸的时候, 需要保证气息的均匀呼吸, 表演时, 肋肌和上腹腔仍需保持住扩张后形状, 气息均匀地气吹出。

这一句中由弱到强再到弱的演唱方式, 充分表达了演唱者的情感跌宕起伏。对于这部分演唱的处理上, 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吐字发音特点。流行音乐唱法重视吐字的清晰和灵活, 在演唱首歌曲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吐字的清晰和灵活。在演唱过程中, 随着音乐以及整体节奏的变动, 吐字的力度和气息都会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歌曲的情感节奏也是具有影响的。音乐的不同节奏会使旋律的速度快慢、声音强弱、音量大小产生有机的变化。表演者才能正确地表现或者抑扬顿挫或者轻重缓急等不同情感特征的声音。出现对声音的强弱快慢的组织和对节奏的运用可以表达强烈艺术气氛。这种良好的结合, 更加有利于作品的推广。

在这一部分的表现中可以使用到的就是胸式呼吸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呼吸的时候, 要将胸部的肌肉力量往胸腔收缩, 通过这种收缩的方式, 实现将肺部的气挤压到上来, 然后通过有力的节奏控制来实现。这样的呼吸方式就能将气息快速的实现传递。

这部分的处理可以可以采用的就是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阀主要是通过横膈膜的调节, 来实现上下腹腔的空间的调整, 来实现气息的变化, 在这句的断句以及节奏控制下, 只要通过上下腹腔的调整和用力就能实现气息的不同传递, 能够实现锯气的整体有效的表达。这这部分的锯气处理上, 就是要重视调式的整体特点, 这个曲调的特点就是整体的节奏有力和强劲, 整个曲调相对的明快, 在激情氛围中展开了乐曲的表达。

第二段是主要采用的是咏叹调的歌唱技巧, 利用起伏的气息以及音调还有气息来实现歌曲气势的呈现, 见歌词中开阔的情怀与旋律的表达都融合起来。这一段极富歌唱性的段落。在这段的气息和节奏表现中, 重视的是呼吸的把握, 在呼吸的力度上需要重视均匀有利, 在呼吸的节奏上要保持与曲调的分风格的一致。

第一句是以相对平和与和缓的音调呈现的, 在第一句的第四个字之后采用了停顿的处理, 在这个手法的处理上就可以主要是起到一个强调作用, 强调歌曲意象中是用的歌唱主体的对照关系, 强化歌曲的主体意识。在整个低音的铺垫下, “”在恬静的音乐衬托下, 使用舌颤音的技巧, 将主音以及属音中的不同音展示出来, 在这个时候还要注意嘴型, 正确的方式就是脸部两颊要用力往嘴内收紧, 在口轮咂肌的动力作用下, 是的嘴唇的上下相互紧靠, 带动牙床的压紧, 在这个时候, 松开一个小口, 将嘴唇挤成椭圆形, 然后在笙嘴处, 挤压一下就可以发出想要的音调, 达到想要的音乐效果。

在这两句歌词中, 整体也是一种较为缓和的音调娓娓道来。在这部分歌词的处理中采用的停顿手法就是句末停顿和小停顿的方式, 通过延续拍子以及延续小节音符的方式来体现, 在这个停顿的强调中, 突出的是现实主体。通过图例分析可以看出, 此处的旋律在适应歌词长度增加的基础上做出了扩充和延展。在音乐的处理上主要采用了弱起、大跳以及乐句的高点音这三重手法来加强。在这部分的歌词与音乐的处理上主要是将两句歌词做了重复, 而感情在一次又一次的基础上叠加和升华。事实上, 作品本身就是音乐与伴奏的结合, 有了节奏、音乐的重要发挥, 还要重视伴奏的重要性。伴奏的不可或缺在作品演奏中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的, 根据乐曲中和声的变化来不断更换吐字发音以及力道和速度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马迪.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5) .

[2]陈静.分析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达与声乐技巧的关系[J].魅力中国2013 (19) .

浅析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篇9

一、情感与声音、演唱技巧的辩证关系

众所周知, 歌唱是用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在歌唱艺术中, 声音是歌唱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是借以唱字、行腔来表现感情、体现感情力量的手段。完美的声乐演唱是由三种要素构成的:一是演唱的音色美;二是演唱的音乐声音技巧美;三是演唱中表达的人的丰富的情感美, 这三种要素是缺一不可、辩证统一的。如果只注重前两种因素而忽略了第三种因素, 就成了通常所说的“唱声”, 这样的演唱枯燥无味, 无法感动听众, 也不可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很多演唱者最常犯的错误。这样的演唱就等于失去了灵魂, 失去了声乐演唱的魅力。

1. 情感与声音的关系

歌唱的艺术是一种听觉的艺术, 人们依靠听觉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和熏陶, 它的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也就是说, 人的声音是声乐演唱的基础, 是情感表达的手段, 是保证情感表达的条件之一, 是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人们都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们在演唱某个声乐作品时, 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的深度与幅度都需要用与之相符的声音来体现, 比如说, 我们不能用明亮华丽的声音来演唱悲伤的歌曲;不能用沉重的声音来演唱欢快的歌曲。如果是欢快的歌曲, 我们就要多用一些明亮靠前的声音;如果是悲伤怀念性的歌曲, 就要用一些深沉浑厚、带一点胸声的声音。一般来说, 欢乐而激动的情感需要响而有力的声音来表现;忧愁与悲伤的情感则需要弱而低的声音来表现。声音的音色对于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明亮的音色适合表现活泼与热情的感情, 高亢而嘹亮的音色可以用来表现一些比较大气的、雄壮的、豪迈的歌曲情感, 歌唱通过声音来表现情感, 所以说不同的歌曲也就需要不同的声音来表现。

“声”和“情”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感依附于歌唱声音的基础, 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 有声无情肯定令听众索然无味, 把声音作为表达情感的载体来与听众交流。一个好的歌唱家, 在唱欢乐的歌曲时可以让听众跟着高兴;唱到悲哀时也可以让听众心情悲伤。这是因为演唱者在演唱时投入了感情, 以情动人的效果。这样才能把歌曲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展现出来, 才能真正地让听众得到艺术的享受。所以说在歌唱时, 既要注意声音的完美表现, 又要讲究情感的表达, 只有声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歌唱才能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这才是真正的歌唱。

2. 情感与演唱技巧的关系

歌唱情感的内心体验与声音技巧的协调与平衡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技’为‘情’而存在, ‘情’因‘技’而升华, ‘技’是手段, ‘情’是目的, ‘声情并茂’才能达到‘情’与‘技’的完美统一”。在声乐演唱中, 情感和技巧是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情感是歌唱的最终目的, 占主导地位, 技巧是手段, 占次要地位。在声乐演唱中我们不仅要有美妙的声音, 还要有能够驾驭各种声音变化的技能,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演唱技巧,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演唱技巧是完美歌唱的前提和条件, 它是为歌唱服务的。如果没有精湛的演唱技巧, 无论多好的声乐作品也不可能得到展现。大多成功的歌唱家都拥有一套高超的演唱技巧, 善于运用技巧来演唱歌曲, 并且与歌曲的情感内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才能成功地演绎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

实践中, 人们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感情, 主要是通过艺术性的嗓音和不同音质与音色的变化来实现的。也就是说, 沟通是连接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的桥梁, 乃是有感而发的美妙动听的声音, 其通过情感 (歌唱者的体验) —声音 (情感带动所发) —感情 (作品的表现) 来完成, 使歌唱的技术与歌唱的艺术蕴涵其中。歌唱是用充满情感色彩的声音表现感情的, 其中必有技巧, 但又不唯技巧, 又使技巧在情感的炽热中得以充分发挥。

所以在我们的声乐演唱中要深刻了解声音、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之间的重要关系, 并将其正确运用到声乐演唱中去, 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二、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是实现声乐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 演唱者则是实现其审美价值的桥梁, 它通过演唱者的演唱, 把乐谱上的音符转化为实际的声音音响, 让人们对静止的东西产生动的感觉。演唱者是声乐演唱的主体, 在演唱中演唱者必须掌握熟练的演唱技巧, 理解音乐作品和表达歌曲情感的能力, 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是最重要的方面, 只有把感情融入声乐演唱中, 做到“声情并茂”, 歌唱才会有无限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1. 情感的界定

情感, 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 是一种高级的心灵表现形式, 它主要通过人的动作、语言、表情、声音等载体来表现, 主要是人们在对外界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活动中出现的心理体验。

2. 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

歌唱的主要内容就是情感的表达, 声乐演唱之所以比别的文化形式更能影响人的情感和心灵,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声乐演唱包含了人类最真实的情感, 演唱者在演唱欢乐的歌曲时可以让听众眉飞色舞;唱到悲伤情节时也可以让人戚然泪下, 这是因为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有了感情上的波动、起伏, 从而使歌唱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若演唱者在演唱的同时再加入情感的表达, 这样往往更容易将听众的情感激发出来。一首歌曲是否能够打动听众, 除了有好的嗓音和熟练的演唱技巧以外, 最重要的还是演唱者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托斯卡尼尼曾说过:“任何一个学音乐的人, 不管他在音乐上的演唱技巧如何高明, 如果缺乏情感的表达, 他不是艺术家, 而是艺术匠, 匠人满街都是, 而艺术家却在百万人中难找一个”。所以说声乐演唱的实质就是情感的表达, 在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的投入, 它不仅可以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技能, 还可以使演唱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声乐的艺术不是单纯地追求歌唱技巧的艺术, 它更重视歌唱的感染力。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是感动人, 是一种更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 只有声情并茂的演唱才是动人的, 也只有声情并茂的演唱才能感人。情感是影响演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黑格尔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声乐的魅力也取决于声音的情感表现。声是情的根本, 需要声音来表达;情是声的灵魂, 是它赋予声音以丰富的内涵。”

俗话说:未成曲调先有情。声乐演唱的魅力取决于情感的表现, 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同时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没有情感的歌唱犹如失去了灵魂的躯体, 毫无生气;没有情感的演唱就缺乏表现力, 无论演唱者还是听众都容易被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所感染, 所以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如歌曲《沁园春·雪》, 演唱者在演唱前脸上就充满了感情, 眼神里也流露出无限的激情, 通过演唱者的表情首先就让听众对她的演唱充满了期待, 随着后来的演唱, 听众的眼前将出现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祖国的四季景色、大好河山仿佛就在眼前, 令人陶醉。歌唱虽然不像电影、电视、录像等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但通过听觉和感受演唱者的情感也能够引起听者内心上的视觉因素。如唱海见海, 唱山见山, 唱云见云。这样演唱者最终通过歌声所要表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所以说在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是很重要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受到世界各地各民族人民的喜欢,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成就呢?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完美的音色、卓越的演唱技巧和演唱时投入的完美的情感表达。

歌唱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 是人们外在的生理活动和内心情感紧密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用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完美的声音、高超的演唱技巧和充分的情感表达来展现作品的思想内涵, 从而感动听众。其中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条件, 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和生命, 所以我们的声乐演唱要充分重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不能只有声音而没有情, 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人”,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声乐演唱的魅力。

浅谈声乐艺术的情感与表达 篇10

声乐艺术本身归属于直觉艺术的范畴, 在这个领域当中, 其魅力主要体现在有声的情感表达上。然而, 仅仅凭借作曲家们创作出来的音乐旋律中的美以及演唱者嗓音特色等客观方面的因素, 是很难达到感动听众的艺术效果。当一名演唱者能够将歌曲内在的情感以及艺术特征准确表达出来时, 对于曲风的体现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若是演唱者对于作品的感知不足且缺乏对歌曲进行再创作的热情, 即使歌曲的旋律再优美、歌词再精彩, 也很难使歌曲当中的情感和歌词的深意完整地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不会使听众被歌曲所感动, 反而会让他们歌曲的演唱枯燥乏味、无任何特色可言, 曲风的特点更是无从分辨。而在文学语言的帮助下, 使得声乐这门艺术具有了思想上的细腻性以及情感上的确定性, 这成为现代声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 也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都望尘莫及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应当能够在声乐艺术的表演中, 将这种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相应的艺术创造和适当夸张后, 运用到歌曲的语言表现中, 由此便可以使歌声当中具有感动听众的情感魅力。想要真正将歌曲当中的情感完整的表现出来, 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润腔技巧, 简而言之就是对唱腔的润色, 这属于一种技术性的修饰, 它对于演唱者唱腔语言的情感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声乐艺术中情感与表达的实现路径

(一) 深入分析作品的涵义

由于作品的词曲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在作品之中, 所以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成为了演唱的前提和基础。歌曲创作的灵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作曲家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 同一作曲家的声乐作品风格也会不尽相同。所以, 演唱者要想准确表达歌曲中蕴藏的真正涵义, 就应当先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而后再寻求自己情感与歌曲涵义的契合点, 使歌曲深邃的内涵能够在演唱者的情感表达中得以再现。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反复揣摩歌词, 运用自己的内心去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起伏, 通过了解词曲作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环境, 加深对作品中情感的认知, 这样才能做到演唱时歌声与情感的统一, 使两者在相互交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增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 《我住长江头》中的歌词, 原本表达的是北宋词人李之仪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但是作曲家青主在创作这首曲歌时却处于北伐战争时期, 他是借《卜算子》的词意寄托对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战友怀念之情。若演唱者不能了解这首歌曲的真正涵义, 那么就会运用委婉、柔美的情感表达这首歌, 而不能准确传达歌曲内在亢奋的力量。

(二) 发挥演唱者的想象力

想象力不但能够加深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理解, 同时也是演唱者表达情感的主要来源, 恰当的想象既可以使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又能够让演唱者将歌曲当中的情感完整地表达出来, 这会让表演更具魅力、更能打动观众。为此, 演唱者应当在演唱不同题材的作品时, 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 尽可能将自己融入到作品描绘的情景当中, 并将自身所体会的内容展现给观众。例如, 在演唱与歌颂父亲有关的作品时, 演唱者可以尽量让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浮现在脑海当中, 同时想象着父亲为自己和家人做出的无私奉献, 将自己对父亲的情感从歌曲中表现出来。我国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刘和刚演唱的《父亲》这一作品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 情感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刘和刚在演唱时, 他想到了父亲为自己求学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对父亲的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正是这种内心情感在歌曲中的完整表达, 感动了台下所有的观众。

(三) 灵活展现演唱者的演唱技巧

艺术所要表达的目的并不在于如何惊人, 而是要能够感动人。在声乐艺术的表现中需要歌唱者用娴熟的技巧将作品中的意境表达给观众, 以达到感动观众的目的。由此可见, 技巧对于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 歌唱者应当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各种技巧, 以求将声乐艺术的情感完整表达给观众。首先, 演唱者应当控制好歌曲的整体节奏。对于节奏较快的歌曲, 需要演唱者的内心有稳定的节奏感, 而节奏相对较慢的歌曲, 则应当重点注意流动感的表达, 以免将观众带入到沉重的意境当中;其次, 发声技巧。情感本身对于歌曲的音色就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在某些特定情感的表达上, 演唱者应当按照艺术表现的具体需要, 对自己声音色彩中所要表达的各种情绪进行调节, 这就要求演唱者应当掌握发生技巧, 能够运用呼吸气流对发声器官的作用, 形成不同的音色, 借此来表达各种情感;再次, 动作与表情应当自然和谐。欢快、愉悦的情感可以用欢乐的眼神来表达, 再配以相应的动作, 可以使情感与艺术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四) 提高演唱者的艺术修养

歌唱的目的是运用熟练的发声技巧, 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中的思想内容, 以触及心灵深处的歌声去感染听众。演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 不仅要理解歌曲作品的内在涵义, 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 使得歌唱成为了对歌曲作品的再创作过程。由于不同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有着各自的特点, 在艺术审美意识、观点和能力上也存在差异, 所以演唱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丰富文学、历史、音乐方面的知识, 使自己在演唱时能够准确表达歌曲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增强歌唱的艺术感染力。

总而言之, 声乐艺术实质上是声音与情感的结合体, 在演唱时要做到“声”与“情”的相互交融, 通过演唱者丰富、准确、感人的情感表达, 从而赋予声乐表演以灵魂, 更好地诠释声乐意境, 达到震撼人心、引起共鸣的声乐艺术效果。

摘要:声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衡量艺术创作的内在价值和声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演唱者只有深入发掘作品的内涵与外延, 体会作品传达的思想情感, 才能在演唱时做到“情”与“声”的完美结合, 通过将真实情感融入到歌唱中, 从而再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产生震撼人心的声乐艺术效果。本文对声乐艺术中情感与表达的重要性和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声乐艺术,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崔姝祎.声乐艺术的情感理解与表现[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 (11) .

[2]苏军.论声乐艺术表演中歌声与情感的统一[J].商洛学院学报.2010 (4) .

[3]张孟炜.黄凯霞.对声乐艺术的理解与鉴赏[J].旅游纵览.2011 (3) .

上一篇:教师形象管理下一篇:灌区节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