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化学兴趣培养

2024-06-13

初中生化学兴趣培养(精选十篇)

初中生化学兴趣培养 篇1

1.指导学生科学预习。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 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 常常不能抓住重点, 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 上课时, 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在预习中, 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 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 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 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 学习积极性很高, 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 既有重点, 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 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2.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活动的“主角”。首先, 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 坚持每章复习之前, 发给学生阅读思考题为其导读, 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其次, 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 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 便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 展开讨论, 力求学生自己钻懂。无论是课前自学, 课内讨论, 还是课后整理、运用, 学生都有“演出”的时间和空间, 不仅在掌握双基方面, 更重要的是在能力训练方面, 真正成为复习活动的主角。

3.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 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 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 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 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通过比较, 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 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 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 指出优缺点。

4.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所谓精讲, 既要配合教材内容, 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 设疑破难, 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 练要练到点子上, 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 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 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 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 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 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 等等。

5.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化学中考的考纲和考卷, 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 然而, 一所学校、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 因此中考复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对此, 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 分层指导, 抓住两头, 带动中间”。每个复习阶段, 每一知识单元, 我们都提出教学目标, 从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准出发, 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 规定训练题量。统一要求每位考生都用考纲来规范和检查自己, 努力争取达到复习目标。然而,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 不作统一规定;个别辅导时, 侧重于抓强、弱两头的层次。

6.激励学生在学习思考时发挥主动精神。激励学生在复习中发扬主动精神, 笔者在实践中感到以下的运作比较成功。在基础复习的训练阶段, 鼓励学生面对这些在化学之树上结在高处的果子;学生提高了信心和兴趣, 重要的还应赖于教师坚持做到训练精选, 每练必评, 引导他们学会抽象思维, 不断强化思维品质;课内、课外结合, 利用可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内的启发教学, 本文已另有阐述;课外诸如对待学生的询问答疑, 教师不应就题答题, 而可视学生的水准采取反问、点拨思路、换另外的角度激发思考、启发学生用化学思想分析问题等方法辅导学生;在综合复习阶段, 除了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而外, 还要侧重于组织学生广泛接触不同角度的新题型, 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初中生化学兴趣培养 篇2

福建省诏安霞葛中学林辉祥(邮编363512)

[摘要]兴趣是动机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及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兴趣因素,结合实验、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培养、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初中化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动机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把兴趣比喻成炸药。他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爆炸得干干净净”。兴趣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联,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怀着积极愉快的心情,兴致勃勃地关注它,全力以赴地追求它,直到达到忘我的程度。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十分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拟浅谈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些尝试。

一、贵在平时渗透,春风化雨

在丰富多彩的变化和五彩纷呈的现象之中,要抓住时机,不断渗透有趣成份,使学生在趣味性很强的课堂中愉快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电解水实验中,学生极易混淆哪个电极产生H2,哪个电极产生O2,我们简单而又幽默地说“父(负)亲(氢)”,学生一想而知负极产生H2,正极必产生O2;又如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我们就归纳了一首诗:“左反右生中条件,化学式最为关键,质量守恒要配平,标明气体与沉淀”,这样学生便巧妙地记住了极其重要的步骤„„此外还有许多如实验基本操作、离子符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金属活动性顺序、反应规律等均可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在朗朗上口的“韵文”中愉快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

这样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传递了许多有趣同时又很关键的信息。

二、妙在善于挖掘,形式多样

要渗透兴趣教育,教师就得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趣味成份,不拘一格地传递给学生,既不能冲淡课时的教学主题,又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一种极为有趣的享受过程。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备课时要充分挖掘,精心准备,授课时生动形象地传之于学生。

1.挖掘知识的社会价值

任何知识都有其社会价值,讲授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现学以致用的价值观,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结合介绍教材隔热效果很好,在航空领域中有很重要地位的聚硅氧烷等合成新材料的神奇作用,给学生展示了化学神话般的彩色,无疑对于十五、六岁的初中生有很强吸引力;结合教材讲解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如:氧气可以供呼吸,液氢可作火箭燃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熟石灰可用于中和酸性废水等等;也可以结合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介绍一些物质的医药作用:如抗酸药有CaCO3、NaHCO3、Al(OH)3等,调节电解质平衡的药物有NaCI、KCl、NaHCO3等,此外还有治疗缺铁性贫血的FeSO4,致泻作用的MgSO4、酚酞等,杀菌消毒作用的H2O2、KMnO4等,这些知识不但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而且容易与立志学医的学生引起理想的共鸣,产生良好的效应。通过这些化学学科特有的教育,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

2.发挥化学实验魅力

化学实验极其重要,要用好这一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往紫色的石蕊试液通入CO2气体时试液为什么会变红色?加热后为什么又变为紫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逐渐滴入稀盐酸时为什么会退为无色„„等等这些奇特的现象容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时可以增加一些趣味实验,如:用无色的澄清石灰水在涂有酚酞的白纸上写出“红”字,学生就感到奇怪,有了求知的欲望。此外,还有“神奇的酒瓶”、“玻棒点灯”、“叶脉书签的制作”、“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另外,还可以用化学实验检验区别一些物质。例如:怎样检验硬水与软水?怎样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怎样区别碳酸钠和氯化钠„„等等这些问题使学生觉得化学不仅有趣,而且很实用。利用这些实验,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品质。既然化学实验的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功效如此丰富,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3.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课内重知识,课外求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不可忽视课外活动这一极其重要的载体。例如:利用教材众多的课外选学阅读资科,如:“绿色化学”、“水煤气”、“温室效应”、“可燃冰”、“水的净化”、“灭火器”、“干冰的妙用”等等,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环境化学等内容举行化学知识讲座;也可以开展利用废电池回收二氧化锰、金属锌等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化学氛围,形成一个兴趣攻势。学生的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悟性很高,有创造性,是实现初中化学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开展这类课外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功在巩固发展,持之以恒

化学科是学生盼望己久的学科,又是许多学生一辈子仅学一年的学科,因此许多学生对化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很珍惜学习化学的机会;但当他们碰到抽象难懂的化学概念原理时,当接触到简单难记易错的化学用语时,当遇到繁纷错杂的化学变化时,他们会遇到许多困惑,会产生失落感,对化学渐渐地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抓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特点,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1.循序渐进、由浅而深,让学生充分尝到成功的快乐。

几年来,我们尝试单元目标跟踪教学法,既要掌握单元目标,又要跟踪管理,实现个案施教,因而无论是课堂抽查提问,还是单元测试等信息反馈手段,都要做到由浅而深,循序渐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当他们回答不准确时,不要一味责怪,要用亲切的语言、关爱的目光鼓励他们,让学生品尝到受人关心的温馨。

几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这种做法,始终保持融洽奋进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勤学好问,劲头十足,效果不错。

2.发挥教师的情感力量,培养学生追求知识的情感。

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爱护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无论是在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还是在日常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师都要树立起对知识的不舍追求的情感力量,以这样情感力量去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对知识的追求。这样的兴趣培养才是更深层次的。例如2008年有个学生化学作业、测试马虎应付,单元跟踪很不理想,笔者找他谈心,通过交流,得知他以为化学有许多危险品,有恐惧心理,就逐步给他启发暗示,使他的看法慢慢发生改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最后在中考时化学取得满分。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回乡看望老师,还津津乐道地探讨化学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一种欣慰。

综上所述是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尝试,从几届毕业生的中考成绩看,所任教班级的高分率、及格率、平均分等项评比均居全县前列。此外,还有许多学生通过自学继续深造化学,也有许多学生进入了工厂在实践中应用化学,可以说兴趣的培养在初中化学启蒙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当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在教学实践还需要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只有如此,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朱嘉泰:《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评价丛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贺湘善:《化学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主编:《中学化学教学问题参考》。

作者:林辉祥

通联:福建省诏安霞葛中学(邮编:363512)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篇3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原因、归纳总结知识点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學试验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制法,大多化学规律的形成,一些化学理论的建立,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会截然不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做好演示实验,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在课堂或者课余选做的趣味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验能力,比如增加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燃烧实验等,都会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深化课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现实”的理解:这些知识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美国加州大学的G.C.皮门特尔教授、美国斯特里普斯研究所医学家R.勒纳教授,都不约而同的做出科学判断:化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心科学。如讲到乙醇时,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关酒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何会醉酒;酒精对人体的刺激作用;饮酒过量有那些坏处;为何混有工业酒精的假酒会造成死人”等等知识。在许多枯燥的理论教学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生产生活事例,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加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学习原子、分子的知识时,许多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微粒之间有间隔。那我们就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一碗大豆,一碗芝麻,在盒中混合后再盛放在两个碗中,还有两碗吗?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结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适当的引入这些知识,并适当的讲解一些,会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浓厚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的喜欢化学,了解化学,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三、设计优美的电脑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把图片、声音、文字、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会在教学中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内容、学习规律,变二维目标为三维目标,制作合适教学课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的选择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的有机整体。

三、利用化学游戏,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既简单又有乐趣。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突破难点。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比英语单词还难记。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就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戏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采用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咚咚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把纸片打开迅速阅读有关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合价,在两分钟内,把所有的能拼写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全对者为胜。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后积极准备,同学之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掌握了化学式的书写。

四、注重师生情感,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语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才能听从他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收、理解、记忆和运用。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爱满天下”,这样才能医治好他们的“厌学”、“逃学”之病,使他们变得“敏而好学”,“学而不厌”。从而引导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对真理百折不挠地探求,使他们的灵魂达到高尚的境界。这也是我们现代教师对现代学生应尽的责任。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4

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对化学学科每个单元、每个课题的开场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场白这个引子利用得好不好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

利用开场白进行情感教育,缩小师生间的思想距离,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一个小实验,一张挂图,一个化学小故事,都可以是成功开场白的引子。

二、以实验多媒,提高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但现如今,一方面可能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农村学校根本不愿投资添置易耗药品,另外一方面毕竟有些实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危险,教师也索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实验不如说实验了,但这样一来,化学就少了许多趣味,学生也少了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在辅助教学方面,它有许多自身优势,它可以将教学中很多抽象的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变得直观形象、浅显易懂,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分子与原子》这课中,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PPT中展示了分子的模型,把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及受温度的影响,还有分子间的间隔等性质展示出来,再结合具体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一下子就牢牢地记住了。

三、以赏识教育,浓厚兴趣

在课堂中,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赏识,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家都有同感,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关注,教师的一句鼓励、一次表扬也许会让学生内心的小宇宙燃烧起来。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方式尽可能多样化、有针对性,如,“做得不错”“你的方法很好,你的想法有新意”等语言经常应用,要知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善于运用恰如其分的夸奖, 无疑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以个人魅力,巩固兴趣

一个注重师德的教师很受学生的尊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浅谈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不是天生具有的,对某学科产生兴趣有一个过程,它是逐渐形成的。如何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厌学情绪的产生,毫无疑问地成为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一.上好绪言课

(一)化学史教学

化学史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破了创造的神秘感。化学史上关于化学家们的趣闻轶事、重大发现、著名实验等都能创设愉快学习的教学情境,如介绍波义耳是第一个把植物浸取液做酸碱指示剂的化学家,指示剂的发明缘起于赠送给波义耳的紫罗兰不小心被盐酸飞沫沾上而变色。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发明可以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原来化学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出现过分偏科现象,如果介绍化学史,文科生也许会被化学史料所感染,也许就会喜欢上化学,就不会出现过分偏科,例如在学习氮的化合物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化学史开展如下研究性学习活动:人类在解决粮食问题时,化学家做出了哪些贡献?化工论文发表人类固氮经历了哪些阶段,并谈你对固氮的前景。

(二)密切联系生活

每个人都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是社会的一分子,周围的许多变化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自行车圈生锈,为什么会形成酸雨,玻璃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漂白粉为什么可以起漂白作用,食盐的作用,“钡餐”在医疗中的作用,照片的产生原理,等等。课堂上这些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化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又如在申奥期间,结合“绿色奥运”的口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什么是白色污染,能不能简单地烧炼处理,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为什么汽车要使用无铅汽油等。通过这些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凡是课本上规定的实验,我都努力做好,同时还增做了一些趣味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千变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化学做好铺垫。

(一)做好演示实验

通过对感官的刺激,使学生产生探索本质的兴趣,如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一系列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反应的实质如何,问题的逐步解决,加深了对反应的理解,对钠的性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即用水来点火的实验,学生听起来真不敢相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感觉到学化学并不枯燥无味,而有无穷的趣味。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也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一、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

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们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诱导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新知识,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日、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六章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司一涂了油漆则小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三、巧设疑问,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和推理,一些疑问己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史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高锰酸钾代氯酸钾制取一氧化碳,为什么?2KC103==(KMnO4催化剂,加热)2KC1+302?;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不是熄灭CaCO3+2HC1==CaCl2+CO2? +H20;实验实常用氯酸钾和高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还有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2H20==(通电)2H2?+02?;加热过氧化物,如,2Na202 =2Na20 +02?电解水制氢气的副产品;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2 Na202+2C02=02?+2Na2CO3。

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篇6

[关键词]兴趣;实验操作;换位思考;方法

现在很多教师都在探索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不管什么教学模式都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那就得让学生有持续的动力。对初中生来讲,这种动力更多的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到了初三学习任务比较重,又增加了化学这门学科,作为教师,在引导过程就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上好化学第一课,深化学生第一印象

学生进入初三学习化学时第一印象的效应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如果第一节课就能捕获学生的心,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更加顺利。笔者通过第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两点:学化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有很多发明和创造可以服务于人。

由于是化学的第一课,学生以前对化学没有接触,教师做的事情可能会多点。在第一堂课教师可以尽量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与生活有关的实验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是一件有趣的事。一般情况下事先收集好几种学生常喝的同一品牌不同口味的饮料和饮料的成分说明,通过学生品尝以及成分说明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这是化学物质让饮料产生了差异,让学生感觉化学物质能为我所用。同时,通过网络报道了解身边化学物质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在第一堂课上还可以做几个小实验:豆浆变豆腐脑,课堂上用豆浆机打好豆浆,然后加入明矾或石膏,让学生见证形成豆腐脑的过程;用西红柿给没有电池的贺卡供电;用白磷制作“鬼火”。通过上面几个小实验或来自生活的其它实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生活问题。而这些实验通过今后的学习又能一一解释其原理,这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明白化学现象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可以通过化学学习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改变我们的生活。有时还可以向学生谈一些最为常见的词语中也蕴含着化学知识,比如“百炼成钢”“釜底抽薪”“水滴石穿”等,让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科间存在一些知识的关联,让学生不会感到化学很陌生。

二、利用实验课,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知识通过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尽管初中化学的知识都已经通过科学家反复实验论证,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同时可以通过亲手实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这样就会产生探究化学问题的趋动力。充分利用好实验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

到了初三,很多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有些实验不做或是略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是把完成实验教学作为一个重点,不但要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而且要对实验加以强化,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对课本实验的改进或是寻找课本实验的替代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找一些针对性和趣味性强的实验进行改进,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设计方案,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例如实验室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学生课后实验的操作性比较强。对课本实验的探究延伸,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探究的兴趣,对课本上某些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延伸。例如在学习酸碱盐之后,学生对家庭中很多物质的化学性质产生好奇,这时可以让学生从家里拿一些物品来学校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对习题中的探究题进行实验,在讲解一些试卷上的探究习题时,总感觉像是纸上谈兵,笔者有时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一些试卷上的探究习题进行实验探究,这样有助于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解答探究题的理解能力。例如试卷上经常出现探究A和B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而且这种题型学生又难理解。笔者就让学生动手探究一些物质反应之后溶质的成分,让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设计,认真实验,同时分享探究的收获。通过实验课的顺利开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大增。

三、以物质构成的奥秘激发兴趣

学生对初中化学前两个单元学习兴致还是比较高,由于物质构成奥秘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为了防止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那就要帮助学生渡过这一关。

对于物质构成奥秘的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通过flash等软件,利用动画效果将分子原子离子等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建立起形象的概念,有助于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转变思维角度,化学微观方面的知识相当抽象,如果不改变思维角度,学生就没有思考和理解的支撑点。比如讲到分子原子时,会跟学生打一些比方,如果在太空中看地球,那么地球上的人无法看到,这时我们可以认为人就是微观上的“分子”,通过一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去理解抽象的知识。让抽象知识生活化,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理解抽象的知识。讲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本质时,会用学生玩的积木搭模型来分析,积木相当于原子,搭建的各种模型相当于分子,只有将一种模型拆了才能用这些积木搭建另一模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积木的种类不变,不但有助于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也有利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相信这样一来,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就不难,而且是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来理解化学中抽象的知识,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

四、充分结合练习课巩固知识结构

“温故而知新”,任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离不开合理的练习,搞题海战术又很不受学生欢迎,只有通过合理的练习才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的目的。如何才能让学生接受练习又不弱化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作为教师一定要对练习的目的十分明确,不是为了布置练习而练习,要认真分析每道题的难易、考点。教师应该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做到“少量多餐”“步步递进”。这样学生花少量的时间能巩固大多数的知识,就不容易引起学生因做大量习题而引起反感。把班上的学生分成3到4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感,不会因为太难而放弃。经常深入学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参与到选题过程中,让他们将不熟悉的知识、题型勾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能让学生有主人公的成就,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笔者认为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诱惑学生的东西太多,要想让学生的心从网络世界走出来,就要让学生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笔者不给学生分数上的压力,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不给学生太多答案性的知识,让学生自我探索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如何培养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 篇7

一、缩小师生距离, 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 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 融洽的师生情感, 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 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 真挚的师生情感, 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 会使学生精神振奋, 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 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 我认为, 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 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 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缩小师生距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教材出发现在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 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 与以往的教材不同, 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 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书不是耍贫嘴, 说笑话, 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一切脱离教材, 不切实际的调侃, 都会有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 只有博览群书, 深挖教材, 不断研究新课标与考试说明, 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 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 披文人情, 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 才能理清教材思路, 融会贯通, 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 灌满“一杯水”。

二、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初学化学, 急切期望了解何谓化学?化学有何用?怎样学化学?等等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发学生兴趣, 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以下几点:

1、示范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 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 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 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新奇性

新鲜的教学内容, 新奇的仪器实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师的服饰、体态和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 增添学生上好化学课的乐趣。

3、游戏性

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 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 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爱好适当操作。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作为教师, 只要吃透教材, 把握要点, 做教学的有心人。实践就能揭示许多兴趣爆发点。

三、兴趣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 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 一个定理的形成, 做不做实验, 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 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 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 补充一些趣味实验。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做好学生的“知音”, 才能因材施教, 真正做到“知其心, 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 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 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

兴趣, 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化学兴趣, 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这些话都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 要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 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摘要: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 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 应设法激趣, 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 深掘教材知识精髓, 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积极性和自觉性, 从而, 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提高教学成绩,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8

初中化学课程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教育, 学生刚接触到化学, 对于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往往存在较大的疑惑, 从而引起强烈的探究兴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化学是有兴趣的, 原因有二: (1) 化学有用, 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 化学有实验, 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如何从课本的特点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下面我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实验, 采取直观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手段

初三学生刚开始学化学, 一般都有较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学生接触到的概念逐渐增多, 加上分子、原子的运动看不见、摸不着, 学习上的困难使一部分学生的兴趣下降, 这时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抽象思维, 用直观的方法理解抽象的概念, 充分发挥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所以,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变抽象为直观。其方法可用些活动挂图和电教仪器, 如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如在讲分子间有距离这一问题时, 利用注射器封口后, 里面的空气在外力作用下体积可以变化的实验, 使学生理解了抽象的概念。由于化学实验对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把教材上要求的实验做全做好, 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教学中, 老师要起主导作用。对于实验的先后、操作的注意事项、发生的化学现象,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启发学生自己总结, 然后因势利导, 得出规律。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重视。要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如家庭小实验、化学游艺晚会等, 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合理处理教材内容, 分散难点是巩固兴趣的必要环节

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探索化学规律的仅是一部分学生。为了使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和稳定, 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 合理处理教材内容, 分散难点, 化难为易。学生难记的地方:一是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的记忆和书写;二是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三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根据反应物的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 判断一组反应能否完成。所以, 这几部分内容就是难点。如果这些难点突破了, 其他问题就好解决了。元素符号、分子式出现以后, 学生往往视之为“第二外语”, 如果把元素符号、分子式经过梳理分类, 可以减轻记忆的压力。在介绍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有关百分比浓度的计算, 应抓住典型例题进行透彻地分析, 多做一些练习。酸、碱、盐的溶解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酸、碱的性质, 结合金属活动顺序, 规律性地记忆。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这方面知识记忆的难度, 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记忆与遗忘的规律, 结合化学易学难记的特点, 采取单元过关, 其方法是:单元内容授完课以后, 留下一定的时间用于复习, 结合单元内容, 印发一定量的系统练习题。主要目的放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上, 难度要适中, 覆盖面要广, 为后面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做, 可以弥补差生的知识缺陷, 起到稳固基础的作用, 以免学生碰到难点搞不懂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叶澜在《教育概论》一文中指出:“发展兴趣爱好与特长, 不仅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而且是使青少年旺盛精神得到最佳发挥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策略……人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活动中, 才会感到真正的满足, 消除心理上的压力与疲劳, 获得自我肯定。”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由一无所知到惊奇, 继而激发他们对“不可思议”的实验现象产生兴趣, 从而为今后学习化学的历程起一个很好的开头。

如在上化学第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 什么是化学现象, 我们可以设计几个实验, 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到无色的氢氧化钠中, 在滴的过程中, 让学生观察杯中液体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学生说发现杯中的溶液变红了, 我们可以试着问学生, 为什么两种无色的液体在一起会变成红色呢?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加红色的东西呀。最后给学生解释, 这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而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化学反应的现象。接着设计另一外实验, 让学生自己上来亲手做, 就是将小铁片放到一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结果发现小铁片慢慢变成浅绿色的了, 问学生:“铁片是不会溶在水里的, 为什么会溶在这种液体里呢?”此时学生大脑里已初步形成了“化学反应”这个概念。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浅谈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9

一、上好第一堂课, 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 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 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堂课, 首先要精心设计, 认真准备。老师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 抛开书本, 讲一些生活中喜闻乐见又与化学有关的现象, 如“鬼火”现象、假酒事件、绿色食品等, 并用化学知识予以解释, 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非常有用, 化学知识高深莫测, 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再做几个化学小实验, 如“烧不坏的手帕”“白纸显字”“魔棒点灯”等, 让学生觉得化学太“好玩了”, 天天盼望上化学课,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加强情境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 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课堂活动的主体, 这已毋庸置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 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 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 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奇怪的“死狗洞”与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 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 走着走着, 几条狗便瘫倒在地, 四肢抽搐, 相继死去, 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 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求知欲大大提高。

三、充分发挥实验魅力,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 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起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中会感受到巨大的乐趣, 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化学, 而许多教师也正是由于实验设计、组织得好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一位教师讲初中化学“碳酸钙”一节时, 他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 而是组织了一个随堂实验:让学生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他们看见石灰水变浑了, 让他们继续吹气, 发现石灰水又变清了。他们大为惊奇, 急于知道原因。这时教师才讲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知识才记得牢固。

四、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 所以设计与生活有关的实验, 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酸和盐后, 布置了两个实验, 一个是清洗热水瓶胆内的水垢;一个是把鸡蛋壳变软。大多数同学马上想到, 醋是一种酸, 具有酸的通性, 可以与水垢及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 很快就拿出了设计方案。这时, 我告诉学生, 人牙齿的成分之一也是碳酸钙, 如果不及时刷牙, 会产生什么后果呢?通过几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实验,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现象处处存在, 激起他们学好化学的愿望。

五、结合教材进行化学史教育, 强化学习兴趣

一部化学史是极其生动有趣的。初中化学课本里这方面内容很少, 教师可适当增加有关的化学史, 如, 氧化燃烧学说史、重要元素发现史、重要化工历史、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史、卓越化学家认真学习的事迹。介绍化学史可采用多种形式, 有的结合绪言课, 有的穿插在相关章节里, 有的在课外进行专题讲座。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能激荡青少年的心灵, 他们认识到化学研究成果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 逐渐萌发亲自参加化学研究的愿望, 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就日益强烈了。

六、重视化学用语教学, 突破学习难点, 强化学习兴趣

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用语因其数量多, 且比较枯燥无味, 因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如果这个难关过不去, 整个化学学习将难以进行下去, 学生就会掉队, 化学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消失了。因此, 必须重视化学用语教学。为了使教学获得好的效果, 一般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 提早识记, 分点过关, 激活兴趣。 (2) 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含义, 做到“名”与“实”结合。 (3) 分散难点, 合理安排。 (4) 在理解记忆中生成, 在读、写、应用中巩固提高。在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时, 把握好这几方面的教学, 就能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好化学用语, 强化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践证明,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是课程标准赋予的任务之一, 而且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一条有效措施。学习上的成功, 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使之努力奋斗。尤其是青少年, 当经过努力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他们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马宏伟.化学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 2001 (06) .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0

一、设置“疑问”, 激发求知欲

学习兴趣是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和条件, 需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只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就能满足这种需求。当一个学生面对疑问产生想要解决疑问的动力时, 他总是积极主动去探索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 而且不视身边的条件如何, 他们也都会想方设法去完成。也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他的认知困惑得到解决后, 他会感到满足, 产生成功的愉悦, 并且增强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 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 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劲头更足。因此, 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进行设疑、讲述化学史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尽快让学生入门, 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做中学”, 体验成功

兴趣的品质之一———持久性, 即持久的兴趣是取得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 我努力寻找适当的时机, 促使学生的短暂兴趣转变为稳定的兴趣。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成人或他人的帮助与启发可以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 就是“最近发展区”。他主张教学应当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 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因此, 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出发, 设置一些教学活动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变枯燥无味知识为多姿多彩的世界, 让学生“从经验中学”。如让学生搜集苏丹红、三氯氰胺的用途在食品中的危害;怎样预防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引发的煤气中毒, 在发生火灾时怎样救火、自救;“赤潮”“白色污染”发生的原因与防治等。考虑到学生的特长和各自的特点, 我会主动与之交谈、讨论、合作, 让学生把教学活动按照自己的理解, 用自己的特长———绘画或写作, 设计成学具或调查给同学展示, 让学生“从活动中学”,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愉快心情。这样, 我不仅把理论性强的知识很容易转化成了学生的“活”的知识, 而且, 实现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确实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三、关爱过程, 做好归因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要过分追求知识的掌握, 而是注重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不过分看重结果, 而是关心学习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过程中的个人经验、过程中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在马卡连柯的道德教育中, 他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 相信通过教育, 能够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 相信他们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潜能的人、完整的人, 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合理要求, 能真正地融入集体的生活中。因此,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 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学生的每次活动之后, 教师不要急于对其活动结果作出表态, 而是首先帮助学生寻找每次失败或成功的原因, 做好归因分析树立成功的信念。在探究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分析:是方法选择不够合理、自己实验设计不够完善;还是操作不够仔细、态度不够端正等。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慢慢引导, 使其逐渐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 形成严谨、科学的求知精神, 这样就逐步提高了他们的自信, 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同时, 能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仅学习了知识与技能, 掌握了方法, 经历了过程, 而且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是终生受用的学习能力和经验。

上一篇:诚信建设与市场秩序下一篇:手持机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