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成本

2024-06-15

双重成本(精选六篇)

双重成本 篇1

随着北部供暖季节的到来, 占原料成本约50%的煤炭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南方地区通过限量保价, 推高水泥价格, 消化成本压力。如此脆弱的供求关系基础上, 水泥企业未来能否通过推高水泥价格消化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 成本需求双重重压, 未来盈利水平存疑。

2010年1~9月水泥产量还算平稳, 虽然增速有些回落, 但全国水泥产量仍保持了同比增长15.95%的稳定增长水平。中国水泥协会会长认为, 这其中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 东部地区的水泥需求量大, 其中城际铁路建设对水泥需求的拉动效应更为明显。“例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城际铁路可以发挥连接纽带作用, 也推动了各地的水泥需求。”另一方面, 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仗的背景下, 一些重点地区针对水泥等高耗能行业采取了限电措施, 导致部分地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价格随之提升。“两方面的因素相互叠加, 对大水泥企业形成利好。”中国水泥协会会长分析说, “一方面是多点布局的大企业相比单线企业水泥的供应能力强, 特别是对重点工程的保供能力更强;另一方面, 大企业通过管理整合, 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比如南方水泥, 在初步完成并购之后目前已进入整合阶段, 通过规范管理使各项成本大大降低, 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但不可忽视的是, “在国家多项调控政策的作用下, 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增速开始明显回落。”中国水泥协会会长认为, 2010年7~9月, 水泥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上2010年4~6月仍有所增加, 主要是由于前期水泥行业大规模投资的延续造成的。

2010年以来全国水泥出厂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 尽管从2010年8月份开始, 价格有所回升, 但这种回升的态势能否维持, 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中国建材联合会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表示, 受水泥产量的过快增长以及市场需求的相对不足的影响, 预计后几个月水泥价格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随着北部供暖季节的到来, 占原料成本约50%的煤炭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南方地区通过限量保价, 推高水泥价格, 消化成本压力。2010年10月25~31日, 全国P.O42.5散装水泥均价环比上涨1.95%, 至391.6元/t。而煤炭价格, 素有全国煤炭价格风向标之称的秦皇岛动力煤中大同优混、山西优混, 该时期分别上涨2.20%、3.38%至812.5元/t、765元/t, 涨幅超过水泥价格。

进入2010年11月, 受北方供暖期到来的影响, 供暖用煤量将大大增加。同时随着天气转冷, 占我国电力发电量20%的水电发电量下滑, 火电需求量上升, 将带动电煤需求和价格上涨。为保证用煤, 电厂也在加紧存煤。全国进一步出现煤炭供应紧张, 山西甚至出现手持现金都难求电煤的现象。这加强了市场上对于2010年10~12月我国煤炭供应趋紧的预测。

双重成本 篇2

孩子都是非常单纯而直接的,他们希望自己能讨好身边多有的人。对于一些看似有“双重性格”的孩子,其实他们只是为了讨好性格有所差异的两个人所作出的表现而已。所以,如果要避免孩子形成“双重性格”,首先家里有机会教育孩子的成年人要好好沟通,统一教育标准。对于妈妈、爸爸、奶奶、爷爷……无论每个人的性格有多大的差异,在小孩面前,最好尽量的统一一下标准,避免孩子为了讨好而人前人后一个样。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没有太多的是非观念,他们的出发点全是依据家里成年人的标准,所以只有统一教育标准,才是避免孩子形成“双重性格”的有效方法。

(二)教育孩子要客观,孩子做对了称赞,做错了批评,绝无例外。

作为家长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要就事论事,绝对不能让孩子左右自己。对于孩子而言,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欺善怕恶,在严厉的家长面前,他就会表现得十分乖巧,而在比较慈善的家长面前,他们就会表现得比较任性。为什么这样?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孩子知道有什么人面前哭闹会起到作用嘛!所以,如果要避免孩子在不同的人面前有“双重性格”,那么家长就要订立一个价值标准,然后客观的执行这个标准,不给任何机会孩子钻空子。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对事不对人,不能让孩子左右自己,孩子做对了就给与相应的称赞,孩子做错了就给与批评教育。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自然的就事做人,而并非就人做事了。

(三)孩子还是尽量由爸爸妈妈带,避免隔代教育。

双重身份 双重用法 篇3

之所以说这类动词与众不同,是因为情态动词有着自身的特点,比如:

1. 情态动词后面只能用动词原形,如I can swim.

2. 情态动词有一般助动词的特点,如构成否定句和疑问句,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助动词,因为其本身有具体的词义,如may意为“可以”或“可能”,must意为“必须”或“一定”。

3. 情态动词没有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动词不定式形式。

4. 情态动词总是和其他动词搭配使用,而且总是在其他动词前面,如She must be at home.

5. 情态动词之间相互排斥,不能有两个情态动词一起使用,如表达“或许能做……”可用may be able to do sth,但不存在may can do sth。

6. 情态动词的过去时形式未必表示“过去”的概念,很多情况下是委婉地或不确定地表达“现在”,如Would you please come earlier next time?

除了上面这些共同的特点,每个情态动词还有着自身特有的用法,尤其是其中的need,dare,have to,will/would,used to等几个所谓的半情态动词。它们因为具有实义动词和情态动词的双重身份,用法更加复杂,因此更容易成为各种考试的考点。

下面我们就看看这几个半情态动词的庐山真面目吧。

一、 need的用法

(一) need的情态动词用法

need意为“需要”,作为情态动词的用法如下:

1. 没有分词形式,没有过去式形式,第三人称单数不加s,need not缩写为needn’t。如:

① She said she need be afraid of nothing.她说她无需害怕什么。

② He needn’t tell you that he loves Mary.他不必告诉你他爱Mary。

2. need一般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如:

① You needn’t stay long.你不必呆太久。

② Need we leave so soon?我们需要这么早就走吗?

事实上,在有些肯定句中和all,only等搭配时也可以使用need。如:

① All he need do is state his opinion clearly.他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② One need only consider the facts.只需要考虑这些事实。

3. needn’t have done意为“本不必做”,言外之意是“做了本不需要做的事”。如:

① You needn’t have spent all that money.你本不必花完那笔钱。

② We needn’t have hurried. Now you see that this was unnecessary.我们本不必那么匆忙。现在你看,没必要。

4. 在反意疑问句的附加问句中使用need进行反问。如:

You needn’t go yet, need you? 你还不必去,是吗?

5. 一般疑问句的回答有两种情况。如:

—Need you go now?

—Yes, I must./No, I needn’t.

(二) need的实义动词用法

1. 作为实义动词,need的现在分词为needing,过去分词为needed,过去式为needed,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为needs。和普通实义动词一样,need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须借助助动词。如:

① The man needs a new wife. 这个人需要一个新妻子。

② Here are the pages needing attention.这是需要注意的页码。

③ More blood donors are urgently needed.急需更多的献血者。

2. need sth和need to do sth是need作为实义动词的典型用法。如:

① The garden needs rain.花园需要雨水。

② He didn’t need to be reminded about it.他无需被提醒那件事。

3. need doing和need to be done含义相同,意为“需要(被)做”。如:

① My watch has been losing time for the past week. It probably needs repairing/to be repaired. 我的表上星期一直慢,可能需要修理了。

② The coffee is very cold. It needs heating/to be heated.咖啡很凉了,需要加热。

(三) 用法小结

正确使用need的关键在于区别其用作情态动词还是实义动词,用作情态动词则应符合情态动词的常规用法,用作实义动词则应符合实义动词的常规用法,这两类用法的的区别见下表:

二、 dare的用法

(一) dare的情态动词用法

1. 和need一样,dare通常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如:

① She dare not say what she thinks. 她不敢说出她的想法。

② Dare he tell them what he thinks? 他敢告诉他们他的想法吗?

2. 和need一样,dare没有分词形式,第三人称单数不加s,dare not缩写为daren’t。如:

I wonder whether he dare try. 我想知道他是否敢于一试。

与need不同的是,dare有过去式形式dared,这和can,may等情态动词是一样的。如:

I dared not quarrel with them. 我不敢和他们争吵。

3. 关于I dare say/I daresay

I dare say/I daresay本义为“我敢说”,不过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更多情况下意为“我想,也许,我猜测”等。如:

① I dare say you’ve spent all your money by now. 我想现在你们已经花完了全部的钱。

② I daresay you are in favor of his suggestion. 我猜你赞成他的建议。

(二) dare的实义动词用法

1. 和need一样,dare用作实义动词有第三人称单数形式dares,过去式dared,现在分词daring,过去分词dared。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dare要借助相应的助动词。如:

He dares to behave like that in my house! 在我家他竟敢有如此行为!

2. dare作为实义动词的典型结构是dare to do,如:

He does not dare to fight. 他不敢斗争。

(三) 用法小结

事实上,dare在实际使用中并非完全遵守上述的规则,把dare的情态动词用法和实义动词用法混合使用的情况并不鲜见。如:

① I don’t dare speak to him. 我不敢和他说话。

② How do you dare laugh at my poor sister? 你怎么敢嘲笑我那可怜的妹妹?

据调查,这种混合用法在美国英语中比在英国英语中更为常见。不过,虽然有这类混合用法的存在,最典型、最基本的语法形式仍然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主要方向,也是高考设题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还是要把dare的这两种用法区别开来。

和need的用法一样,正确使用dare的关键也在于区别dare是用作情态动词还是实义动词,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其语法结构。两类用法的区别请见下表:

三、 will/would的用法

will与would也有着双重身份。这两个词既可以用作助动词构成各种将来时,也可以用作情态动词表达“愿意,会”等含义。

(一) will/would作为构成将来时的助动词的用法

作为助动词,will和would可以和其他动词构成各种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如:

① The doctor will examine the boy soon. 医生很快就要为这个孩子做检查。

② The engineer said he would come to repair the car in two days. 这位工程师说他会在两天内来修车。

(二) will/would作为情态动词的主要用法

1. 表达“愿意”,可用于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如:

① If you will help me, we can finish early.如果你愿意帮我,我们可以早点干完。

② If they would help us, we could finish early.如果他们愿意帮助我们,我们就能早一点干完。

一般来说,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是不能使用将来时的,但是上述if从句中的will并非构成将来时的助动词,而是情态动词,意为“愿意”。此外,和will相比,would表达的含义更加委婉或不确定,实际上并非表达“过去”的概念。

2. 意为“习惯,常常”,用以表达习惯性的或规律性的动作。如:

She will sit there for hours, waiting for her son to come home. 她常常在那里坐几个小时,等儿子回来。

(三) 用法小结

与need和dare一样,正确使用will/would的前提仍是确定其是情态动词还是构成将来时的助动词,这两种用法的区别见下表:

四、 used to的用法

used to意为“过去常常,曾经”,和would作为情态动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如:

He used to play football before his marriage. 结婚前他常踢足球。

used to既可用作实义动词,也可用作情态动词,因此其疑问和否定结构各有两种形式。如:

① Fred used not to rise at six every morning. Fred过去不常在早晨六点起床。(用作情态动词)

② Didn’t you use(d) to live near me? 你过去不住在我附近吗?(用作实义动词)

③ She didn’t use(d) to do it, did she? 她过去不常做那种事,是吗?(用作实义动词)

④ There used to be some trees in this field, usedn’t there? 这块地上以前有几棵树,是不是?(用作情态动词)

五、 have to的用法

中学英语教材一般把have to也归为情态动词,其实have to只是含义(“必须,不得不”)像情态动词。它在使用中所遵循的语法规则表明它其实是个实义动词,它的疑问句和否定句形式很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如:

① Do you have to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你每天早晨必须早起吗?

② We don’t have to go to school on Sundays. 星期天我们不必去上学。

此外,have to可以和may,might等情态动词连用,这也表明have to其实不是情态动词。如:

He may have to cancel the plan. 他或许不得不取消这个计划。

have to还可用于将来时,这也是情态动词没有的用法。如:

He told us that he would have to say goodbye to his sweetheart tomorrow morning. 他说明天早晨他将不得不和他的爱人告别了。

除了了解have to的这些常规含义和用法之外,还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 have to与must的区别

have to常常表示客观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常理解为“不得不”,must常常表示主观上要做的事,所以常理解为“必须”,不过在许多语境中二者的区别并非泾渭分明。

2. don’t have to与needn’t的区别

二者均表示“不必”,一般可以互换。如:

① They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money. 他们不必担心钱。

② They needn’t worry about money. 同上。

3. don’t have to与mustn’t的区别

虽然have to和must都表示“必须”,但是二者的否定形式的含义完全不同。don’t have to意为“不必”,而mustn’t意为“不许,禁止,绝不要”。如:

① If you want to be a nurse, you must be patient, and you mustn’t be lazy. 如果你要做护士,你必须耐心,而且绝对不能懒。

② You don’t have to go swimming today. 你今天不必去游泳。

4. have to与have got to

英语中,特别是美国英语中,常用have got表达have的含义。自然地,have to也常常用have got to表示,二者含义基本相同。如:

① We have to work this weekend. 这个周末我们不得不加班。

② We have got to work this weekend. 同上。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实际使用中确实存在着将have to作为助动词使用的情况,如使用haven’t to或hadn’t to形式,但是研究表明,have to的否定和疑问形式在85%以上的情况中都是借助助动词do构成的,因此have to作为助动词使用并非主流,中学英语教材也基本避免了这种用法。

即学即练

1. They had already finished, so I_____anything and was able to leave early.

A. needn’t have doneB. didn’t need to do

C. needn’t doingD. didn’t need do

2. Some birds_____fly away to the south when the weather turns cold.

A. wouldB. will

C. mustD. used to

3. What should she do when she is faced with some embarrassing questions she_____ask.

A dare not toB. doesn’t dare

C. dares notD. dare not

4. There used to be a map of the world on the wall,___________?

A. was thereB wasn’t there

C. used thereD. didn’t there

5. That’s very kind of you. I wish I_____give you so much trouble.

A. don’t have toB. haven’t to

C. mustn’tD. didn’t have to

答案与解析

1. B 句意为“他们已经完成了,所以我不必做什么了,可以早走。”A项意为“本不必做但是做了”,C项意为“无需被做”,D项混淆了need作为实义动词和情态动词的用法。

2. B 句意为“天气转冷时,有些鸟常常飞到南方。”will意为“常常”,表示规律性的动作。would与used to表示“过去常常”之意,和句中returns表达的“现在”的时间概念矛盾。

3. D 句意为“当面对一些令人尴尬的不敢问的问题,她该怎么做?”A、B、C项均混淆了dare的实义动词和情态动词用法。

4. D 句意为“墙上以前有幅世界地图,不是吗?”used用作情态动词时附加问句应使用usedn’t there,用作实义动词时应使用didn’t there。

构建双重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因素分析 篇4

路桥施工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特殊行业,其建筑产品本身、施工生产过程及其经营管理都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的特点。计划经济时代,路桥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侧重于内部的成本管理, 利用规模经济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路桥施工行业迅速发育,交通基础建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改变路桥施工企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1996年路桥施工企业对工 程项目施工 引入项目法管 理。作为配套的管理制度,标后预算管理制度顺应时代的需求而产生。 发展至今日, 路桥施工企业实行标后预算管理制度已经有十八年, 该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但由于路桥施工企业传统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理念所限, 致使路桥施工企业的标后预算管理已不能适应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 不能适应路桥施工企业外部承揽工程项目的需要, 传统的标后预算管理制度需要向精细化方向迈进。

通过对预算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对预算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 可从理论上弥补我国预算管理理论研究系统性的不足, 从应用上为路桥施工企业建立双重成本预算管理模式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指导, 在此基础上促进对预算的分析和考评, 以推动具备条件的路桥施工企业在实践上广泛应用。

二、路桥施工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对标后预算管理制度的认识没有统一。 从集团公司成立合同成本管理部开展标后预算管理以来,标后预算管理理念并没有在集团公司得到统一的认识,没有真正把标后预算作为管理理念提出来,没有进行标后预算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没有对标后预算管理制度在集团公司范围内进行贯彻。

(二)对标后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彻底。公司合同成本管理部不只是侧重于标后预算的编制和下达,对项目经理部如何分解标后预算、划分责任中心和签订责任承包合同没有出台指导性意见。 标后预算的考评效果不明显,该奖的未奖,该罚的未罚,挫伤了项目经理部和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三)公司内部施工定额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公司编制标后预算使用的内部定额基本上都是3年前的标准,虽然中间做过一定的修改, 但基本上没有新的变化。 公司应该建立内部施工定额,内部施工定额要细致和精确。 细到每一个工序、 每一个台班的消耗量、每一种材料的损耗系数;精到与施工方式、先进的工艺以及各种地质、地势、工程量的大小相结合。

三、基于项目成本为核心的双重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由于路桥施工企业具有资金规模较大、劳动力密集、受自然条件和其他宏观因素制约较大的特点,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路桥施工企业在满足总承包合同约定的前提下,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要以项目成本为核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控制成本支出,这就决定了路桥施工企业应以项目成本为核心,建立以项目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而双重成本预算管理模式是重点强调预算的起点是成本控制,强调以成本为核心,并且是将标后预算与清单预算两种预算模式融合为一体的新型预算管理模式。

(一)双重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的特征

1.层次性。 从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来看, 双重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这表现在经营决策层、施工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共同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 只不过各自控制成本的范围不同, 经营决策层所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 施工管理层所关注的是企业切块后的工程成本, 而劳务作业层所关注的是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的成本。 2.整体性。 整体性表现在工程项目是一个持续循环的作业过程,其成本控制应注重整体的效能,不能只注重对项目经理部标后预算的管理,而忽视企业层面对整个项目预算的管理。 3.周期性。 企业以项目管理为核心, 项目经理部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归根到底,企业也是以成本管理为核心。 对项目成本的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在项目的准备、实施、竣工等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周而复始的特点, 成本预算编制、分解、控制、分析和考评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 4.适应性。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双重成本预算更能适应于项目管理的需要, 在工程资金的使用、合同的管理、设备材料的采购、劳务作业队伍的选择等方面,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实施双重成本预算的条件

1.建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机构。 根据分权管理理论, 扁平化管理是企业在现代环境下解决层级结构组织形式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对现有的子公司进行撤并, 路桥施工企业组织形式变直线型职能为矩阵型组织机构,建立横向的以项目经理部为基础的组织架构,以项目管理为管理导向,集团公司决策层直接面向项目经理部, 保留职能部门行使日常行政职能, 企业职能部门要加强服务功能, 为项目服务创造便利条件。这样就减少了企业管理的内部层次, 降低了管理成本, 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如图1所示)。2.建立“施工管理层”和 “劳务作业层” 相分离的项目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推行“施工管理层+劳务作业层”的承包模式,实行施工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分离, 建立起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 劳务作业层就是直接参与现场施工的工区、班组或专业协作队。施工管理层和劳务作业层是双向选择的合同关系, 这对于项目经理部来说减少了管理成本, 对于劳务作业层来说更加趋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3.建立“工、料、机”全额承包的风险承包模式。 路桥施工企业从推行项目法施工以来, 承包模式一直主张实行“工、料、机”承包,这种总承包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把材料、 机械等风险全部转嫁到承包单价中。 在对项目成本的历次考核中, 发现不能只看合同单价, 还要看合同单价包含的主要内容和实际结算过程中的执行情况。 有些承包合同, 单价都在标后预算控制范围内, 但如果把项目经理部提供的机械设备、模板等所有内容加在一起,将远远超出标后预算单价。 这种承包模式是对成本预算的片面理解, 实质上掩盖了项目真实的承包单价。 成本预算的职能是指导承包, 服务于承包, 堵塞成本管理漏洞,建立公平考核机制,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单项单价都不超预算,而是总体控制, 灵活掌控。 因此,要正确理解标后预算,承包要与风险挂钩。

(三)责任中心的划分。 根据路桥施工企业变革后的组织机构, 不同责任中心的控制范围和责任主体的特点, 进行责权利重新界定和安排, 可分为三种责任中心: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 如图2所示。

划分责任中心的原则:1.以路桥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为基础。责任中心要尽量与企业现有的组织机构相适应。 2.责权利相结合。 责任中心要能够独立承担预算任务, 相应具有执行预算的权力,并与业绩考评的结果相结合。 3.可控性。责任中心承担的预算责任,必须与其组织职能相符,在其职能的可控范围内。

路桥施工企业总部是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 一方面因为它担负着整个企业的投资战略规划、战略管理、市场开发和承揽工程项目等任务, 其预算目标即为企业的整体目标, 具有投资决策权和经营决策权, 另一方面它也是利润中心,要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 企业总部批复的项目成本预算是项目经理部的目标成本, 项目经理部是成本中心, 其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费、 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综合经费负责。 劳务作业层是更低一层次的成本中心, 它要对其承包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负责。

论企业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机制的建设 篇5

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机制的建设,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 企业在积极的实践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新的内容, 传统的成本控制标准方法, 有的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企业内部环境。2010年经济学者在企业的管理上提出四点, 如基于设计和工程研究方面的内容、试运行经验标准、工作研究技术和历史标准平均值的相关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成本控制的绩效, 还要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逐渐形成一系列的体系建设, 形成一套成本控制的标准。

在市场竞争的背景下, 随着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和劳动者的技能等因素的变动性, 导致有些成本控制标准, 常常失去其应该有的效力, 企业要想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 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 对成本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不仅从员工的成本控制能力方面, 还要依据管理者设置一定的成本管理控制标准, 这些都可以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 简单的成本管理, 不仅有内部员工的阻力, 还有内部环境等的原因。所以, 改变固有的成本管理的模式, 建立双重的动态成本控制标准是管理的关键。

二、双重成本控制的动力机制

曾有学者研究得出结论, 有些员工不愿超额完成任务, 也不愿成本定额的慢手。他们在生产的工作中, 逐渐形成了默契的行为规范,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出, 员工的心理, 他们不愿因超额完成任务而提高管理的标准, 给自己和同伴增加压力, 同时也害怕企业的绩效差, 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等, 这样的行为心理, 使得管理者很难制定良好的成本控制标准进行管理, 真实的反映员工的真实能力, 因此这种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员工一方面不愿企业制定过高的标准, 他们希望自己的就业环境相对比较轻松, 在适当轻松的环境下, 努力完成个人任务, 所以, 员工不会在没有报酬的前提下展示技能, 管理者只有真正掌握好员工的真实能力, 进行双重动态管理才是关键, 产生自觉性和能动性是关键, 最终实现企业能够运用成本核算系统进行输出反映, 真实的反映员工真实的能力和成本控制的效果。

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机制的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性化管理, 完全的激发员工的控制成本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要建立很强的成本约束力度, 还要对员工能够产生激励的作用, 在现实生产管理的过程中, 员工要对成本控制持有积极的态度, 员工个人在成本控制的能力方面, 只有设置好基准和标准, 才能有效控制好成本费用。

成本控制的标准完全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态度, 只有高效的基准管理, 才能形成企业良好的成本管理模式, 员工可以按照要求对其进行管理, 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的是最近员工的成本控制成本的最佳水平, 目的是建立好榜样, 在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使员工积极的完成目标, 向标准看齐, 做好成本控制, 努力将使企业获得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基准的建立, 使员工在获得激励时, 能够产生有效的荣誉感, 为员工指明了方向。

成本的动力研究, 主要产生于员工的需求和动机, 企业的出发点是要充分的满足其要求和需求, 其主要倾向于物质的奖励和激励, 伴随着员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他们控制成本的动机和需求不简单的只是为了物质方面的奖励, 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

三、双重成本控制的分析评价机制

成本控制分析评价机制的建立, 主要目的就是发现控制的差异, 分析成本控制方面的相关问题, 总结成本控制经验, 评价其控制的效度, 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标准, 对其进行有效的动态化管理, 成本控制标准的设置是在一定时期不变的标准, 是一个不断的优化管理的过程, 双重成本控制分析评价机制的建立, 需要积极完善的成本控制分析评价的体制, 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分析评价制度。

成本控制涉及到的部门很多, 划分的责任中心, 规定了相关的责、权、利的关系, 积极开展了成本控制分析评价的机制建设, 主要相关的领导者要积极的协调, 此管理的模式不仅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 还要积极找出成本控制差异产生的原因, 确定相关责任的归属方向, 要求企业积极构建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完成。

成本控制分析评价的建立, 主要的管理要素在时间和内容上进行制度化管理, 才能充分的保证评价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时间计划上要坚持与成本核算的周期保持一致, 保证成本控制分析评价工作的开展和全面性, 以及具有可比性等。成本控制分析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完全的坚持先进性和适用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 分析和评价相关数据的可靠性, 分析各项费用的单位消耗量指标的先进和可靠性, 制定好各项指标的变动情况, 如果周期性的成本控制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分析评价, 制定好成本控制标准的基础资料。

成本控制标准的适当性与适用性, 要积极进行分析和评价。积极分析和评价相关数据的成本控制标准, 分析相关数据的可靠性, 分析评价制定所涉及的指标标准, 制定的基准能否依据实际的生产经验进行变动,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控制标准的适用性, 通过积极的分析和评价, 才能提供好的基础资料。

建立成本双重动态控制机制, 主要从成本项目的差异上出发, 运用好系统进行自动的生成数据, 真实反映成本的差异, 分析其真正的原因, 才能制定优化的成本控制标准, 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其中的差异, 才能进一步的分析企业激励政策的科学性。差异的计量要实现具体的量化管理, 具体到每个元素和项目上, 评价控制中心的内容, 分析好关键环节的作业消耗问题。

四、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生成机制

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机制的建立, 是新时代下课题研究的新生理念, 在制定标准时, 应该积极做好生产要素数据的收集和评价工作, 对相关环境和控制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 设定相关成本控制标准的基本模型, 制定内部激励政策和外部市场机制, 由于成本的技能和相关的生产要素价格经常的变动, 没有及时进行修订, 所以就会产生失效的作用, 必须及时进行适时修订, 并坚持动态管理。例如进行的动态优化过程如下。

首先, 压缩企业成本核算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 进行成本信息的动态优化支持。其次, 优化成本控制标准。在信息中及时发现问题, 树立切合实际的新样板。通过技能水平和生产要素关键的内容, 作为计量参数, 进行控制标准的设定, 进行优化的成本控制标准化管理, 最终实现合理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单纯的成本核算方法仅仅是提供成本财务成本信息, 缺乏成本控制方面的信息, 不利于企业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机制的建设, 不利于提高成本控制的效度, 研究学者泰罗创立的标准是管理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应该在成本核算系统中设置双重成本控制标准, 给出工人的控制成本的底线, 鼓励员工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成本计量时, 量度损益, 揭示成本控制差异, 对各个计量核算体系进行成本控制差异分析, 和绩效考评管理, 评价相关考评指标的预算执行情况。

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 成本核算系统输出的信息, 能够给企业的员工工作给予一定的成本控制激励作用, 导致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高, 政策的作用结果更能够激发员工, 要求企业制定激进的激励政策。最终顺利实现企业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机制的建设。

五、结论

依据以上相关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 单层次的企业成本控制机制的建立, 很难实现企业人本管理的管理理念, 不利于充分的调动企业员工的能够性。建立双重的成本控制标准能够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为员工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提高成本控制绩效。使成本控制标准得以动态优化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文辉.《道德经》中的现代人本管理理念诉求[J].求索, 2009 (06) .

[2]魏立江, 汪家常, 陈国荣.标准成本管理中基准制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宝钢股份公司成本管理创新为例[J].财会通讯, 2009 (11) .

[3]孟凡生, 张高成.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 2011 (11) .

[4]张明明.基于双重控制标准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内部构成及耦合机理研究[J].情报科学, 2013 (06) .

双重成本 篇6

关键词:双重成本,预算,实例,构建

双重成本预算管理模式是以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是清单预算和标后预算两种预算模式结合在一起, 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成本预算体系。

1 A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 标后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在集团公司得到统一的认识

从集团公司成立合同成本管理部开展标后预算管理以来, 标后预算管理理念并没有在集团公司得到统一的认识, 没有真正把标后预算作为管理理念提出来, 没有进行标后预算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没有对标后预算管理制度在集团公司范围内进行宣贯。

1.2 标后预算的编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标后预算的考核不但要关注预算的执行过程, 而且更应关注标后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公平性。编制标后预算不应该一刀切, 执行一个模式。例如借土填方, 不管什么地质状况、工程量有多大都是每方10.5元, 但是粘性土和沙性土对于机械的消耗不一样, 粘性土需要机械犁耙、翻晒, 比沙性土机械消耗量大, 而沙性土只要把含水量控制好, 机械碾压起来就很快能达到压实度标准。所以标后预算应该结合项目的地质、地势、工程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工期的要求、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具体情况进行编制。

1.3 内部管理体制不利于标后预算推行

由于集团公司组织机构目前是三级管理体制 (集团公司—子公司—项目经理部) , 而标后预算管理的模式则是二级管理体制 (集团公司—项目经理部) 。子公司在标后预算的管理上处境很是尴尬, 由于它处于两级之间, 在标后预算管理体制中没有自身的位置, 其工作思路则一直摇摆不定, 一方面帮助所属的项目经理部与集团公司在标后预算的单价上讨价还价, 另一方面则对集团公司已与项目经理部签订过的标后预算进行二次切块, 从中获利。

2 双重成本预算管理模式构建实例

2.1 项目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高速公路路线工程, 路段全长15.50km, 起点桩号K23+000, 终点桩号K38+500, 路基平均填土高度0.8m, 共有大桥2座, 中桥4座, 涵洞8道, 工期24个月。

2.2 主合同工程量清单

根据主合同所列示的工程量清单, 主要包括工程量清单汇总表和工程量清单分项工程表, 如表1~表4, 主合同清单列出的工程量和有效合同价是双重成本预算计算和编制的依据和基础。

3 双重成本预算具体编制

为简便起见, 双重成本预算的各子目工程量计算和编制过程略去, 只列出双重成本预算编制的结果。与主合同中的工程量清单章次相对应, 项目双重成本预算表主要包括项目双重成本预算汇总表、项目双重成本预算分项工程表 (包括路基、路面和桥梁) , 见表5、表6、表7和表8。

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并不难, 难的是其应用和实施。路桥施工企业如何采用双重预算管理模式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 与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相结合, 在成本预算的执行、分析与业绩考评方面多下功夫, 是路桥施工企业下一步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课题组为路桥施工企业建立起来的双重成本预算管理模式有待在具体的预算管理实践中完善。

参考文献

[1]薛随云.公路施工企业标后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1)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1)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双重成本】相关文章:

双重05-11

双重转型05-02

双重价格策略05-11

双重主保护05-31

双重血浆置换06-20

双重报告制度06-21

双重股权制度06-23

双重忠诚的范文04-08

安全双重预防体系06-22

双重预防机制汇报05-17

上一篇:设备管道布置下一篇: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