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的毕业

2024-06-28

关于体育的毕业(精选十篇)

关于体育的毕业 篇1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业已证明, 素质教育也需要借助于考试手段, 其目的是使考试服务于整体素质教育,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但必须要有完善的考试制度、内容和方式作保证。因此, 为使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也达到这一目的, 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首先只有认清它的必要性和性质, 才能有良好的实际操作。下面具体谈谈对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认识。

科学分析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性质与必要性, 避免出现两种片面的认识。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是国家教委近年来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采取的重大举措, 它牵动着全国初中学生、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未来的世纪是一个全方位竞争的社会, 这就要求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然而现状告诉我们, 长期以来因为片面追求智育的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身体锻炼,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调查表明, 在某5省市高考体格检查中, 85%的学生复检不合格或专业受限;上海市的体育专家陈丹萍不久前采用测试法对780名中国中学生和891名德国中学生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中国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得分均低于德国学生。初中生升入普高或分流到职业学校学习, 都是为将来走向社会能承担建设祖国的各项重任。学习任务日益繁重, 如果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没有培养一定的运动兴趣和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 无疑高中阶段的压力就更大;再加上体育锻炼本身要求学生付出较艰苦的努力, 持之以恒方能见效。而中小学生的自觉性, 自制力等均处于发展阶段, 具有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 若没有一定的督导机制, 这种自觉性难以长久维持。因此, 采取考试制度势在必行。

然而,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具备这种必要性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性质又如何明确呢?在客观实践中操作这种考试经常表现出两种趋向:要么向素质教育方向健康发展;要么滑入应试教育的轨道。如果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 则是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 选择良好的考试内容与方式, 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勤思多练, 使学生全面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差距,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考试以平时科学的教学作基础, 与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有机地融合于一体, 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品质都得到良好发展。因而这种考试就成了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通过考试, 例如湖南省汨罗市经过12年素质教育的探索, 已经突破“应试教育”的格局, 汨罗市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8%, 音体美特长生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如果向应试教育方向发展, 情况就不同了, 操作者单纯以这次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学校的体育工作, 评价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 说明中小学生整体的健康状况;或者脱离学校教育整体, 不能同其他文化学科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在长期的教学中把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作为首要任务;不能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采取为考试而考试, 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学生就练什么;平时欠功夫, 临时抱佛脚, 压制学生死练、硬练, 这样充其量也只是为学生暂时升学不拖后腿而已, 留下的空白或造成的危害却很多, 这种考试不正是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吗?这绝对不符合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均应高度重视对学校体育综合评估工作的宏观调控, 实行科学管理, 把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成绩和衡量学校体育工作好坏的多项指标有机统一起来。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成绩, 或获得了多少竞赛名次等, 而要从多方面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如课程开设、资金投入、师资结构、教材内容安排、场地器材建设以及全体学生体质提高的程度和全面性等。只有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评估机制, 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衡量学校体育工作, 避免虚报、浮跨现象, 增强各级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 扭转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被动局面, 真正使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得到实现。例如, 汨罗市在素质教育中面向每一所学校, 面向每一位学生, 面向每一种教育, 不设一所重点中学, 连续六年保持高中毕业生合格率98%的纪录。

总之, 对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 如果制定了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 使教考有机结合, 并将考试纳入到素质教育整体结构中, 那么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 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同时学校体育工作的真正价值也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1996年第6期文“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2].《文汇报》1996年6月9日文“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

[3].《新华社每日电讯》1996年6月11日文“变独木桥为通天道”

[4].《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期颜禾文。

关于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求职自荐信 篇2

您好!

2009年7月,我将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并获得体育专业学士学位。我了解到贵校是一所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学府,真诚希望成为贵校其中的一员,特向贵单位作个人自我介绍。大学的专业教育,使我获得许多体育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体育学科中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坚信,自己能胜任一名全面而优秀的体育教师。

“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作为农业大学生的我,时刻牢记这一校训,为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我不断磨练自己,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自觉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2008年9月初,我们进行了为期四十天的教育实习,通过实地教学,使我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自己新编了教学方法并参加运动会组织与裁判工作及程序的编排,受到许多老师及校领导的认可和赞扬。

知识就是力量,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大学所学的东西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以满腔热情、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奋斗着。虽然,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教学新手,但我相信,有你们的栽培和熏陶,我也会和你们一样,做得比别人更好,我能用我出色的表现证明我的能力,证明您明智的选择。

下附附个人履历表,如果您对我的申请感兴趣,请在您方便之时与我联系,我正期待您的答复。

此致

敬礼

自荐人:刘敏亮

调查分析体育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篇3

关键词: 体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现状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其中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其中体育专业毕业生直接关系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体育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对于体育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有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促进体育事业稳步发展。

1.我国体育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社会需求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对于体育专业毕业生而言,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从目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其中教育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

(2)毕业生的就业期望。

由相关数据显示分析,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大致有公务员、选调、选聘和学校等,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的就业观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目前较多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发展,更多学生愿意留在大城市发展,有时会放弃自己本专业优势。这种现象影响学生就业,有比较好的工作机会,但是没有从事,导致部分学生处于待业状态。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

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大多希望招聘到德才兼备的体育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是他们是否具备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还有就是他们的个人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这些方面可以反映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

(4)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高,就业口径窄。

从学生的就业情况了解到学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二次就业率还可以,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口径较窄,就业范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就业结构不合理。从单位性质分析,其中教育、体育等单位就业人数比例较大。另外,体育毕业生的继续深造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手段之一,由于理论基础知识的限制,因此目前体育毕业生的继续深造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2.促进体育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1)加强对体育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人的行为受自身思想的左右,加强对体育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家庭及事业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的就业范围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对学生的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起来,逐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学生能力。尤其是对于师范类体育专业的学生,应注意锻炼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体育人才市场的变化,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为自己的就业树立明确目标。

(3)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是学生就业信息的来源之一,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及时获取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校园招聘会的召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学校可以联合多方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招聘会活动,减少了学生的择业成本,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学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及时发布一些招聘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渠道及就业机会。

(4)积极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和创业。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并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创业也是促进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途径,并引导树立正确的自主创业思想,做好创业的各项准备,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讲解创业应注意的事项。

(5)加强就业工作团队的师资力量。

要做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就业指导团队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定期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可以将本校的就业指导人员送到培训机构等进行培训,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另外,可以积极邀请资深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学,为本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建议,指导学校可以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3.结语

目前,我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学校应将促进学生的就业重视起来。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还要不断完善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戴俊.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7:386-390.

[2]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325-1327.

[3]胡雨松.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罗代华,杜华,彭彦铭.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47-51.

[5]雷海林.新形势下我国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

关于体育的毕业 篇4

我国新时期社会的巨大变革,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热点话题, 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文献资料法、电子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成都体育学院2014 届运动训练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探析、讨论, 结果表明:在市场多元化的情况下, 体育俱乐部, 体育培训机构, 各种体育公司等领域也成了我们的主要去向。相对其它专业来说, 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没有的优势, 剖析目前成都体育学院2014 届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期对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成都体育学院2014届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问卷调查法;

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

3.1 成都体育学院2014 届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基本信息情况

总人数701 人, 其中男生563 人, 女生138 人, 其中优秀运动员24 人, 专业分布情况:篮球199 人;田径169 人;羽毛球19人;网球25 人;举重19 人;游泳35 人;乒乓球24 人;足球141人;跆拳道45 人;排球25 人。

3.2 成都体育学院2014 届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

1) 成都体育学院2014 届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果。公务员14 人, 高等学校14 人, 幼儿园、中小学115 人, 科研设计单位1 人, 医疗卫生单位2 人, 事业单位42 人, 国有企业35 人, 其他企业241 人, 自主创业15 人, 占国家计划就业6 人, 入伍12 人, 升学42 人, 灵活就业80 人, 城镇社区2 人, 出国7人, 其他25 人, 总体就业率为93.2%。

2) 成都体育学院2014 届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对口率) 。从统计数据来看, 成都体育学院2014 届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的共计308 人占总人数的43.9%, 其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方向171 人, 体育培训机构和俱乐部104 人, 各种体育公司为33 人。

3) 成都体育学院2014 届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收入情况以及对现状的满意度。一般满意人数基数较大, 高达226 人, 工资待遇方面2500 元/ 月高达333 人

3.3 成都体育学院2014 届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课程设置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等, 本科四个学年八个学期必修课113.5 分, 限选课37 分, 选修课程必须修满16 学分以上, 必修课为文化课和术科课, 文化课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类 (军训、中国近代史、思想品德修养、政治经济学等) , 工具类 (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等) 、教育类等, 术科类主要包括理论和技术运动实践课。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运动训练专业招生不具有专业针对性, 无法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的需求。

2) 体育专业岗位已不是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就业岗位待遇不理想, 毕业生对就业现状呈现一般满意状态。

3)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基本较单一, 无法达到“一专多能”的目标。

4.2 建议

1) 学生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务实体现个人简历, 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 积极响应国家号多为国家做贡献。

关于体育的毕业 篇5

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龙岩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岩市教综〔2012〕35号精神和要求,现将2012届初三毕业生中考体育现场考试的相关事项告知如下:

1、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县自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以来,收到良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2012年仍将实施初中体育升学考试。

2、现场考试项目:50米跑为必考项目。男生在立定跳远、实心球、一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四个项目中任选二项;女生在立定跳远、实心球、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四个项目中任选二项。

3、考试方式、时间:将在2012年4月18日—4月30日由教育局统一组织到各设考场现场考试。

4、家长应教育考生在考试前必须向所在学校如实通报学生身体情况,既不要隐瞒病情,也不要虚报疾病,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防止伤害意外的发生。

5、考生若由于身体原因,可按相关程序报批办理免考或缓考,免考或缓考的相关条件和程序请及时向班主任咨询。由于中考体育考试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弄虚作假的,一旦发现,教育局将按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等规定从严处理。

6、家长要教育考生在参加中考体育现场考试期间应特别注意安全,听从考场和带队老师的安排,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活动,争取以最好的精神风貌考出最佳成绩。

7、由于本次考试采用相应的电子仪器,现已临近考试,务请各家长协助督促子女熟悉相关规则及要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此致,敬礼!

关于体育的毕业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力

为了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人口竞争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里程碑式的重要决定。1999的高校扩招至2013年高校毕业生己达到700万人,“数字之惊人,队伍之庞大”是对高校扩招规模的总体概括。被誉为“象牙塔”的大学似乎不再那么高不可攀,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毕业生就业压力陡然剧增,“毕业即失业”即成为越发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大背景下,高校“重智商、轻情商”的不合理教育机制依然存在,并且处于主流地位。不难理解,一个人格残缺和心理不健全的毕业生,终将被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激烈竞争的残酷所淘汰。因此,如何化解扩大招生规模与培养合格大学生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每所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人格的培养是值得体育专家、学者和体育教育工作者永远深思的问题。

1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定义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的期望值和程度〔1〕。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指的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主动改变自己以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主动创造条件从而达到较高目标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具体体现〔2〕。

2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高

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是多方能力的综合与融汇,笔者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着重从大学生创新、合作、人际交往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结论性建议。

2.1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包括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一个从己知领域向未知领域不断扩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开展需要不断的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当注重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角色转换上变“学会”为“会学”,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条件与氛围,让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3〕。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提出了“争取八分钟耐力”的目标,有的学生走上操场的跑道,准备通过慢跑来实现这个目标;有的学生则通过跳绳这一活动方式来完成目标;还有的學生通过往返运球上篮来实现目标。所有学生都积极思考,学以致用,根据各自的喜好和自身体质特点,选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最终都完成了“八分钟耐力”这个任务。所以,体育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其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表现力,最终实现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

2.2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逐渐成为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古人曰“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毕业生在择业与就业之时,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态之下才能处于优势地位,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更好地融入新集体中去。而体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诸如篮球、排球、珍珠球等球类项目是团队协作活动的典型代表,没有成员间的分工合作,这些球类活动就无法开展。通过体育教学为大学生灌输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让他们明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合作对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是成就大业的基本能力〔4〕。

2.3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公平竞争能力

市场经济体制最突出的特点是市场运转模式下的客观的、公平的竞争。有了对比和竞争,社会才能向前发展。同样的,高校毕业生在择业与就业方面也面临着市场化的竞争局势,面对就业市场,他们应当具备敢于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竞技赛事中的一些违背体育道德观念的事例融入整个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创造竞争氛围,增强学生公平竞争的理念,激发其积极向上和勇于拼搏的精神〔5〕。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因此将体育竞技规则作为普法的一个载体,从点到面加强普法宣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4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社会适应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养,也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石。当下大学生中90℅以上为独生子女,在实际交往过程中,不和谐、淡漠、郁闷等不良因素在人际关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社会、学校和家庭。体育运动中的团队项目可以增强大学生彼此的信任与了解,同时可以改善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以篮球课为例,针对那些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掌握过于迟缓的学生。老师可以指定一些技术好的学生,分组帮助技术差的同学。在这样的帮扶活动中,参与“教”的同学,由于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他们除了耐心细致地指导技术差的同学,自己也从中受益,技能更加娴熟;而那些被“教”的同学会因为同伴不厌其烦地帮助自己,学习劲头更加十足。这样的帮扶活动使帮助者与受助者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和人之间在相互沟通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基础上形成的。体育运动在促进大学生交往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缩短学生心理上的距离,并能以健康的心态与融洽的手段互相沟通〔6〕。今天你在体育专项技能上帮助了我,明天我就有可能在文化课学习或生活上帮助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交际圈,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友谊更加深厚。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体育课不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更多的彰显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导的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精神。而高校体育教学除了运动性特点之外,集中了合作性和竞争性等诸多社会性特点,为学生体验、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提供了场所。这些社会经验与技能的养成对日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7〕。

3.2建议

3.2.1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

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体育活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和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及时改变教育理念、提升知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理论,还要具备丰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具备竞争优势的合格毕业生〔8〕。

3.2.2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要求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界定既要以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出发点,又要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因此,要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2.3高校体育教学情景的创设

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应当有意识地创设形象生动的活动氛围,用以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中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在跨栏练习中,应创设模拟战场,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伤病员”为目标安全到达终点,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从而提高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

〔1〕甘永祥.青年社会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82-83.

〔2〕陈态著.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77-78.

〔3〕王健,黄爱峰.季浏.实用性与唯理性:体育教师教育实践观辨析〔J〕.武汉体院学报,2007(11):61.

〔4〕方爱莲,陈亮.陈洪等.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80.

〔5〕章建成,杨烨,张晓玲.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1):79-82.

〔6〕卢乃桂.钟亚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7(3):19.

〔7〕周文叶,崔允漷.何为教师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4):33.

关于体育的毕业 篇7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就业

1 前言

目前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的朝阳产业,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发展前景前景十分开阔。据预测,中国体育产业在未来的几年里将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发展的新空间。在体育产业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据说体育院校毕业生将来会非常容易就业。那么如何借助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之际,给体育学院毕业的学生一个就业的机会成为目前首要问题。体育学院毕业生在体育方面懂的较多,如果能够把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发展体育产业上来,这样不仅解决了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能给体育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这样可谓是一举两得,但是老实说如果能够把两者兼顾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相信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下,这样的兼顾局面很快就会到来。这将会给体育学院的毕业生带来一个发展的新天地。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体育院校毕业生。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3 体育产业的概述

体育产业是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两大部分。体育产业包罗万象,它把体育产业范围确定为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11大类。

3.1 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据调查资料所知,目前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就本科学历的体育生来说,毕业后就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现在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就业压力,加上目前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找工作的时候眼光有点高,觉得自己是本科学历应该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因此,在择业的时候难免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体育院校毕业的女生在找从事体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时存在着更大的困难,因为在选择老师方面校方综合所有的利弊难免会偏向选择男生。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女生的就业压力。这就是现在女体育老师较少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就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体育院校学生来说,在学历上虽然说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硕士研究生比较注重学术方面的研究,在专项技术方面难免不如专科毕业的体育生,在教学实践能力有不如本科毕业的体育生,硕士研究生目前就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因此,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谓是非常不乐观的。

3.2 体育产业发展下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契机

目前体育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较多的具有相关体育知识的人才。在没有体育市场时,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还有一部分从事与体育无关的职业。但是随着社会的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毕业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可以通过以下的职业体现自身的价值。(1)健身娱乐市场,能够给体校毕业生提供的工作机会是:可以创办健身俱乐部,可以从事制定运动处方和进行体育健身的指导教练。(2)竞赛表演市场,能够带来的就业机会是:可以从事体育表演培训班的教练,可以成为运动队的教练,可以从事裁判员的职业,可以成为专业的运动员等等。(3)体育博彩市场,能够带来的机会是可以从事体育福利彩票的经营。(4)体育中介,能够带来的工作机会是;成为体育经纪人,可以成为体育赛事的管理者,可以经营与体育相关的素质拓展训练等等。(5)体育媒体市场:可以从事体育杂志的经营,可以从事体育影视传播。(6)体育用品市场可是现在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市场,它可以提供的就业机会是:经营体育户外用品,经营运动服装,经营运动所需的器材。(7)体育旅游市场,可以成立户外旅游团队。还有很多体育市场比如体育保险市场和体育建筑市场,这些市场都需要体育毕业生。因此从长远来看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开阔的。

4 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增加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离不开三方面的支持

4.1 社会的大力支持

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离不开社会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扶持。社会各界在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无形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政府出台发展体育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这个时候正是体育院校有想法的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绝佳机会。如果能够抓住机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会给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这将会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社会各界有投资眼光的人士,抓住开发体育产业的机会,这在无形中也能够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如果社会能够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那么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就会大大提高。

4.2 体育院校的大力支持

尽管现在的体育产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能够给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是关键。这就需要体育院校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现在社会不仅仅需要能够从事教学的体育老师和能够进行训练的教练,更需要的是能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体育院校可以开设体育营销学,体育产业学,体育旅游学,拓展训练学,等等能够为体育产业服务的学科。只有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的人才才能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无形中不仅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4.3 体育院校毕业生自身的支持

大多数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就连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也毫不例外。现在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是往往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工作是否和自身的专业对口,工作是否是自己喜欢的职业,工作的福利待遇如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毕业生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就业观。目前,毕业生首先应考虑的是先就业,再择业,在有工作有基本保障的情况下,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除此之外,毕业生自身也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多关注有关体育产业方面的动态,自学相关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无形中既增加了自身的见识,也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尤其是这体育产业发展繁荣的大背景下,毕业生一定要抓住大好的机会,积极的就业。

4.4 思考和建议

关于体育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体育生自身应该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和政府应该关心重要问题。虽说现在体育产业在不断发展,需要相关的人才。但是仅仅依靠一个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解决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毕业生自己除了要学会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学习其他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这样在面临就业机会的时候会有更多的选择。对于体育院校而言可以联合社会各界的事业单位,在院校毕业季进行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这样在无形中既可以使毕业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对于即将毕业的体育生而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学习与自己学业相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拓展自身的视野。除此之外,在选择工作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适当降低自身的要求。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和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之际一定会有体育生就业的机会,只需做好准备,抓住机会,做一个能够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黄勇.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3):107-109.

[2]戴俊.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7):389.

[3]冯文广.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1996(4):122-123.

[4]翟振元.2000-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杨铁黎.中日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学,1997(5):16-21.

[6]李振斌.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建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体育学刊,2002(2):16-18.

关于体育的毕业 篇8

实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促进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关心、关注、重视学生体质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方面。

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6个部门组织了自从1985年以来第6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出现好转;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出现好转;中小学生的耐力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已经得到遏制;力量素质—“握力”继续提高)。

1990年,国务院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1992年全国有9个省市进行“中考”试点;1997年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或部分地区)进行“中考体育试点”工作;1998年“体育考试”正式被定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各省市、自治区、各相关部门,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以及本地区的实际制订了相应的考试内容。2007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通过“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增强了学生体质,强化了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和重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同时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中考也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

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重要作用。

体育中考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升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激发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尽管其中有很多辛苦),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同。

中考项目的设置和内容安排经历了:从跑、跳、投到在此基础上的增加技能考试内容(篮球运球过障碍,排球垫球、发球,足球运球等),有些地区增加了游泳;再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成绩评定。在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过程中,从横向的角度看:在现阶段的一定时期内,学生相关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提高(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缓解了学生体质下滑的现象;从纵向的角度看:存在初中学生通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过程,通过考试项目和内容的学习,学生“中考”的成绩提高了,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没有培养起来,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不够全面,学生的体育能力仍然欠缺。

因此,仍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深度研究的问题:考试项目设置的类别有待完善;过程性考核的监控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操作性和真实性值得关注;考试测试方法及手段的公平性、合理性有待研究;考试标准设定的难易程度值得反思;考前训练的有效性、中考学习内容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有待论证等。从综合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角度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终生体育意识及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违背了体育中考的“本意”。

三、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理性思考

基于目前体育毕业升学考试面临的问题,构建全面、综合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体育学习的效果、体育学习的成绩,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及围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活动的参与,培养其体育意识和能力,提升其运动技能,形成健康行为,培养其成为具有体育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青少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和内容的设置思考

1.根据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需求,在体育毕业升学考试过程中,应设计理论考试和运动实践考试,将理论知识、学生的体能,以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评定,同时按初中“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过程性考评。

2.考试项目设置、考试内容要求,应基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特点、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体能增长的特点综合评定。

3.基于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因此体育毕业升学考试应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获得一定的运动技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心态,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能够调节个人身心状态的阳光少年。

4.基于《课标》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体育毕业升学考试项目和内容应基于《课标》要求,设置一定内容的初中学生应该基本掌握和运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泳及冰雪项目、武术类、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当然技能考核的可操作性及自主选择性非常重要。

5.基于《标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与考试项目和内容整合,既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又要针对初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规律,研究、提取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同时也便于操作、统测的内容作为测试、评价的内容。

6.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和内容,基于学校的学习生活。针对考试内容设置、考试评价方式,以及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持续的运动兴趣的角度,评价应是立足:体育课、体育竞赛(省市区校级,既真正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在学校的体育学习状态,又真正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态度、体育品德等综合评价,既体现了学生在学校的体育学习过程,同时又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形成稳定的运动兴趣和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有一定的意义。

(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过程性考试的操作性、真实性

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考试,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历程的体现,也能针对性追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指导性调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

过程性考试强调学生学习与评价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强调学习过程评价的过程性、动态性、发展性和真实性,是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的记录,是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自我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体育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参考依据,如果过程性考试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过程性考试的价值和意义。

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学校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思想理念,其次要有一定完善、公平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评价机制,保证学生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真实性,真正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

(三)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测试方式与方法的准确性

目前有部分省市运用了电子设备,2016年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全部启用电子设备计时,避免手动操作的误差以及保证考试记录过程的准确和公平。

(四)基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和体育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名学生都有特点和优势,因此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评价应是多元的、多样的、多形式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体育的毕业 篇9

关键词: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选题

1、研究方法

1.1、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的著作和文献资料。

(2) 访谈法。

对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2004-2008届毕业生和部分体育学院毕业论文的导师进行访谈。

(3)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需要, 随机抽取体育学院2004-2008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55份、收回55份、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90.9%。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态度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 愿意自己拟定毕业论文题目的人数占26%, 所占比列比列略低, 表明有一部分学生愿意自己拟定毕业论文题目的, 其次是无所谓的态度占30%, 表明这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够重视, 不愿意自己拟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占44%, 这部分学生大多是由导师定的题目。

由表1可知由导师定的毕业论文题目占56%, 高于自己定的, 导师加以修改所占比例34%, 而其他只占10%, 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跟导师有很大的联系, 要么由导师定要么自己定由导师加以修改。

2.2、毕业论文选题的意义

由表2以看出认为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很重要的高达78%, 表明大多数同学都意识到了选题的重要性, 因为好的选题不仅能体现学生课题的研究能力, 也能增强后期论文写作的信心。

2.3、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分析

(1) 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项关联的调查分析。

从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中显示, 毕业论文的选题跟专项有关联的占42%, 比例较高, 密切相关的占30%, 而没有关联只占28%。数据分析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都跟自己所学专项有关, 因为选择自己熟悉的课题, 有利于后期论文的写作。

(2) 对体育学院历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方向的比较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毕业论文的选题大多是体育人文方向的, 占48%, 其次是关于运动训练的占30%, 民族传统研究方向的相对较少占10%, 运动人体科学也之占12%, 表明大多数学生所选的课题都是自己比较了解的, 体育人文和运动训练贴近实际和生活的, 而民族传统和运动人体科学相对比较陌生, 研究这些方面的相对较少。

(3) 对毕业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的了解程度。

通过对毕业生调查表明有17%的学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不了解, 说明有较大的一部分学生选题之前盲目, 没有方向, 没有搜集资料和查阅文献对课题进行了解, 容易导致选题的可行性不高, 不利于论文后期的写作。有50%的学生对自己毕业文的选题是了解的, 仅有16%的学生对自己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很了解, 表明我院的学生对学术研究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欠缺。

2.4、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可行性分析

(1) 毕业论文选题中遇到的困难。

由表4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担心选题的研究意义不大, 占64%, 说明学生平时的知识储备比较欠缺, 48%的学生担心选题重复, 不够新颖, 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查阅的参考文献较少, 没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创新, 而且在选题之前没有对历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了解 (由表4可知) 。还有少部分学生盲目没有方向的选题占34%, 容易导致选题没有可行性。

2.5、选题对论文完成质量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选题后论文完成质量的分析, 可以看出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论文成绩优良的只占百分之10%, 比例偏低。论文成绩在合格的占43%, 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都合格。不及格的也不乏其人, 占4%。

3、结论

调查显示我院44%的学生都不原意自己拟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这部分学生的论文题目都是由导师定的, 自己没有参与选题, 过于依赖导师。调查还显示我院2004-2008届毕业生60%学生选题时跟自己专项有一定的联系。一部分学生在选题时没有从专项范畴内寻找方向, 而是凭自己业余阅读的兴趣。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选题缺乏创新性, 大多数学生选题没有对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了解, 没有对所选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容易导致与历届毕业生的选题出现相似或相近的现象, 缺乏创新性, 也就失去了实际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颜敏, 张永国, 叶忠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4.

[2]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 2002, 8.

关于体育的毕业 篇10

一、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行的困境与不足

课程改革后的体育中考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 很多学校及体育教师为了取得很好的体育中考成绩, 体育教学内容围绕“中考体育”项目开展, 通过针对专项专练, 极有可能又让我们的体育教学钻入“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而新课标强调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素质, 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既要提高学生中考成绩, 又要有效地开展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势必会造成体育中考和新课标思想的冲突。正确认识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把握好体育课中的育心、育体、育人的过程, 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中考体育的指导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比较分析

通过从近几年全国各地市的体育中考的再度改革可以看出, 现在一些地方体育中考更加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这一些改革深深地呼应了新课标的明确规定:到了初中阶段, 学生通过走与跑、跳跃、投掷的学习与锻炼, 在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 要学习有关田径的基础知识, 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要基本掌握一二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二套健美操或舞蹈等。改革后体育中考方案更坚定了运动技能的教学, 也顺应了新课标的理念。只有通过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学生体育锻炼的真正目的, 以温州市为例:前两年的体育中考只考游泳、立定跳远、篮球, 由考生选考两项, 男子1000m/女子800m为必测项目, 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对运动技能没有过多过硬性的规定, 这样的体育课虽然都是在快乐中进行, 学生也很乐于参与到这样的体育课中来, 但学生的运动技能单一。2008年中考体育改革后, 增加了男女跳绳、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一些运动技能项目, 使我们体育教师更有头绪, 能更好地把握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 避免了枯燥教学、单一教学的现象。

新课标提出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教学目标,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增强体质。新课标提出后, 如何对待技能教学是问题的焦点。新课标的提出, 很多教师自言很难把握新理念, 例如如何把握“淡化运动技能”的尺度, 体育中考改革后增设了系统的体育中考运动技能项目, 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最好的回应, 所以技能教学是不能忽略的。我们要有效地把新课程理念融入到体育中考的指导思想当中, 这两者表面看起来有所冲突, 前者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而后者更多地强调专项技术, 但实际上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不能靠牺牲技能教学来实现, 而是依靠强化技能教学来实现, 中考体育的理念只是新课标理念里的一个分支。试想, 如果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 又怎么能够发展学生的体能?随便玩玩就能锻炼身体?这似乎说不通。因此在实行体育中考改革后我们的体育课绝不是削弱运动技能的教学, 而是要进行有效和实际的运动技能教学。但不是说我们体育课只能一味地强调技能教学, 而是全面发展学生, 通过运动技能的传授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通过技能教学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技能教学让学生领会共同合作的集体感等, 通过运动技能的传授延伸到各个层面。以往的体育技能教学中的确存在无效无味的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新课标的理解, 充分体现身体运动和健康的两条主线, 明确教学要达到 “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 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没有体育中考改革要求的这些专项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哪来的成功喜悦感, 没有成功喜悦感学生就没有兴趣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 当然也就不能带来新课标“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其他目标的实现。所以笔者认为体育中考改革要偏向于运动技能的学习, 不能单纯地考察学生的体育自身的运动能力强弱, 应该顺应新课标的理念, 为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我们学校及体育教师不能单纯为了提高中考成绩而扭曲了新课标的理念。我们要对新课标理念背景下, 中考体育压力下的体育课进行改革, 不能考什么练什么, 集中强化专项训练, 使得因为实行体育中考让我们新课程改革成为“两张皮”, 这样会使“素质教育”又走向“应试教育”。如何搞好双重压力下的体育课, 是值得我们体育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方向。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新课标和中考体育的关系, 重新认识和理解中考改革后的体育课, 才既能搞好学校体育, 又能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三、对体育中考改革后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及策略

为了体育中考成绩的提高, 势必会造就体育中考与新课标的相互冲突。如何有效突破技能教学的枯燥、突破体能训练的痛苦, 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值得探讨与面对的问题。我们的体育课要真正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 不能为了考试去锻炼。以往的课堂基本上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进行专项训练, 使得课堂教学很死板、枯燥、无味, 成了应试教育, 扼杀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违背了我们的新课程思想。如何结合新课程思想进行一种积极的体育中考,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探索。

1.建立科学评价手段

首先无论是在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学校方面, 要减少相互之间的比较, 过多的比较势必造就应试教育, 所以要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手段, 评比要适度。在学生方面,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 我们要科学地进行评价, 分等级进行评价, 不能搞“一刀切”, 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在学校这层面, 往年体育考试结束会对各个学校进行排名, 而体育这项目又比较特殊, 相差0.1、0.2等根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谁强谁弱, 如果这样进行排名, 教师为了出成绩将无形中助长了“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走的趋势。当然不是说不要进行评比, 而是要进行适度的评比, 适度的比较会起正面作用, 反而能推动我们的体育教学, 能推动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所以建议行政部门将中考得分分为若干个等级, 以整分为准, 这样就相对减少了学校之间的相互比较, 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这也是新课标下体育中考首要解决的问题。

2.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以往的体育教学更多的强调传授运动技能, 教师进行传授, 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这样的体育课实在枯燥乏味, 学生不愿意上, 教师每堂课都是按照规定的模式上下来。现在体育中考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如何能让学生乐于去体会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的成功感呢? 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这就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和形式来进行技能教学,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技能的学习当中来。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在新授运动技能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多种教学手段, 这也需要教师课前要花足时间进行备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采用动作要领口令化、比赛法、游戏法等进行身体练习, 为学生营造乐于学习的环境, 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增强了学生练习的效果。如:在耐久跑训练中可在操场上摆设很多字母或数字, 距离拉长, 教师报英语单词或电话号码, 学生进行练习、比赛, 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练过后, 学生体能自然而然会得到发展, 训练一段时间后再将学生拉到跑道上跑, 成绩不会比枯燥的耐久训练差。

上一篇: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问题下一篇:广告语言与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