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业街

2024-05-20

文化商业街(精选十篇)

文化商业街 篇1

一、深化对文化地产的理解, 锚定文化mall发展的定位

文化地产是为从事文化事业所进行的地产项目开发。只有基于从事文化事业项目需要所进行的地产项目开发才属于文化地产。或者说, 开发出来用以承载文化事业的地产项目就是文化地产。因此, 以文化事业为先导和最终目标的“文化+地产”才是文化地产。文化地产项目定位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质。当房地产项目被赋予文化的灵魂时, 其与地域文化间的互动关系将被充分发掘, 并通过对项目的物质实体的创造来表达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传承与突破, 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气质, 代表的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地标性建筑。mall起源于欧美, 特指规模巨大、连成一体、包罗众多的店铺, 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商业中心。mall是目前世界上大型商业地产的顶级发展形态, 是现代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产物, 属于一种新型的复合型商业形态。此外, mall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除了购物, 它还提供娱乐休闲一站式服务。文化mall是文化与mall相结合, 将文化产业以mall的方式进行整合, 并与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有机结合, 是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为主的跨行业商业业态, 特别是中国深厚文化底蕴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相碰撞时候, 为文化mall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化mall的定位以文化消费为主, 主力店为书店或者影视城等, 另配有超市、专卖店、茶社及相关配套设施, 按业态数据分析, 凤凰文化mall综合体文化消费占比3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 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文化mall建设, 并将其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措施, 例如, 苏州凤凰文化广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湖西金融核心区, 属于工业园区重点开发区, 距离老城区直线距离约3km, 由凤凰传媒和凤凰置业联合开发, 项目以“文化、生活”为项目基因, 结合文化、家庭、体验、生活、休闲等多元素, 依托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雄厚的文化资源, 打造全新的“文化mall”运作模式, 大大提升了该地区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以及城市的凝聚力。

二、把握文化地产的关键, 打造文化mall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地产项目运营表现出以多种文化行动为载体。通过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动和文化行为, 持续不断地创造文化故事和事件, 使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工程项目, 更成为城市文化行动和标志的体现。通过依托于项目开发的经济基础和表现空间, 有效展示其智慧和思想, 显示出文化作为项目价值提升的经营潜能, 不仅仅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 更变成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 成为艺术创造的常青之地, 从而成为一种最富感染力和持久力的新型人文生态。文化地产拥有的新生活方式的衡量和度量标准, 对居住的创新、细节和审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高要求体现了时代赋予所有参与者的对地产业发展新的责任。

价值链理论认为, 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的战略环节上所具有的优势,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也是企业利润的来源。文化mall的核心竞争力是以出版物销售为平台, 引进多元文化产品及服务, 形成书城、影城、活动城、文化休闲娱乐城、文化商贸城、文化主题乐园等板块的综合文化服务体。给予消费者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和精神享受, 其商业核心在于有效利用书店的聚客能力, 大力拉升店客流量, 以复合业态赚取增值利润, 将客流量转化为现金流, 进而摊低图书零售成本, 培育互动式的营利生态, 建立多种收益方式, 实现项目整体盈利。凤凰集团旗下拥有多家作为文化内容提供者的出版社, 还有作为文化产业终端的新华书店, 且自有产权的地产地段多处于商业中心区, 地产价值巨大, 作为文化mall的运营商可以利用书城为文化mall聚客, 大力拉升到店客流量, 通过复合业态留住消费者, 使得到全新、全面的文化消费体验, 通过充分挖掘并全面满足消费者全方位需求, 建立多种收益方式, 从而提高项目盈利水平。

目前来看, 凤凰旗下文化mall项目主要运作方式看主要有三种, 一是以苏州模式为主的自营团队;二是以姜堰新华书店模式为主的联营模式;三是以南通凤凰投资广场为例的外包模式。不管对于何种运营模式而言, 培育自我的核心竞争力是运营成功文化mall项目的关键。

三、借鉴多种文化地产运行方式, 培育具有江苏凤凰特色的文化mall项目运营模式

目前国内涉足文化地产的保利地产、苏州诚品书店、包括苹果的官方体验店等一批大型文化地产项目, 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具有较好的表现, 并成为文化的中坚力量和以及当地的文化坐标,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 进一步打造具有江苏凤凰传媒自身特色的文化mall建设, 是文化大发展、大提速的需要, 也是凤凰传媒优化结构、加快转型的需要。

(一) 思维与存在

当前, 宏观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情况下, 区域建设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 看起来好像是量变问题、发展阶段问题, 但实际上更是一个质变过程。特别是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宏观调控周期, 文化产业面临的大发展机遇期, 我们思维新的着眼点立足何处?结合江苏凤凰传媒在全省文化企业建设的主力军地位, 通过大力实施文化mall建设战略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做出新贡献, 有利于促使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利益, 和地方政府、人民需求达到同向共振。

(二) 劣势与优势

面对文化mall项目对商业地产项目的客观约束, 突破单一图书销售的模式, 依靠创新驱动, 依靠现代“互联网+”战略的实施, 减少实体物资资源的消耗;面对越来越高的读者体验要求, 加强引导消费者从图书消费转向文化消费, 建立“24 小时”“线上+ 线下”互动体验空间;通过及时实施, 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业务创新增加服务的附加值以及竞争力。当梳理出种种新问题, 在审视凤凰文化mall运营过程, 以创新驱动倒逼发展, 就要我们充分发挥全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扬长避短, 追求卓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错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常州以互联网思维主导转型的升级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 唯有创新是运营成果文化mall项目的唯一路径。没有资源和优势, 大胆解放思想, 采取“拿来主义”, 加工增值, 抢占市场, 制造优势, 创造机遇。

(三) 改革与投入

改革与投入是任何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两个“永动机”。改革的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投入的动力惟有创新, 在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法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营造独具特色的软环境, 充分吸引国际与国内资本、人才投资, 进一步激活文化mall项目的潜在动力, 打造成功的文化mall项目离不开投入, 投入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文化地产建设理念, 善于用市场的眼光和手段, 紧紧抓住市场活动这个经济工作的重要关键, 在抓好人才、科技、信息、资金、基础设施等各项资源投入的同时, 把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实现追赶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大力引入科技含量较高、投资体量较大的项目, 逐步做大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 促进建设全进程。

(四) 产业与品牌

客观的说凤凰置业在地产建设方面有了一定的区域发展优势。新华书店是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金字招牌, 地处省内各地市核心商圈, 对与图书有关联的相关文化商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凤凰文化MALL以新华书店书店为依托, 更容易吸引更多的关联业态, 加强文化商户联盟, 形成合力。理应发挥其整合多方资源, 深度加工, 文化品牌效应等多方面的作用, 形成包括一系列影视、饮食、动漫、数字产品、出版物等在内的文化产品群。新华书店在利用其知名度维持正常经营的同时, 将其产生的文化效应扩散到其他商品。在产品集群、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园区集群上, 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 使凤凰品牌产品团队融入全球文化经济海洋。要搭建一个专业的文化mall平台,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统一包装宣传, 整体策划营销, 以新华书店为品牌核心, 以提供优质的人性化体验产品为内容, 囊括整个文化消费领域为愿景, 先人一步的营销理念为支撑, 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以及经济、社会效益,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五) 融入与折射

文化商业街策划书 篇2

文化商业街品牌定位:文化餐饮、商业长廊

文化商业街是以文化餐饮、商业为主体,知名品牌为代表的追求商业文化底蕴的文化长廊。经营业主在整体设计上以不破坏建筑风格为基础上,系统的、艺术的与楼体结合,达到浑然一体的感觉,真正的体现出房地产开发商所要传递的高贵典雅的艺术风范。从而实现商业文化与地产文化的双赢,同时也是实现了地产商与商家审美的完美统一。

文化商业街的核心: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商业、餐饮街。宗旨:以文化为背景,以特色为代表

文化理念:建筑与商业在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在突出商业文化背景的同时与建筑浑然一体。

设计定位

由吉林省平面设计协会资深设计专家把握整体设计风格,在突显经营业户文化内涵的同时,要与整体商业街的主调相得益彰。做到每个经营业主在施工前把设计图交由总设计师把关,从而保证商业街整体性,达到商业街所要传递的文化、高贵、典雅的境界。

市场分析:力旺名都所在区域是中高档社区,小区居住人群文化素质较高,追求的不仅仅是菜品的味道,更注重环境的选择和商户的文化气质。文化商业长廊的兴起正满足该左右小区的消费人群所需要的。让他们的生活更有质量。

组织构成

泰森成员:具有新识、创新精神的有活力的企业家。长春市烹饪协会:酒店经营管理者及高级厨师 吉林省平面设计协会:品牌打造、形象设计、跃升

招商定位

招商有代表性的商户,文化属性突出商户。广告定位 统一 合力 特定经营商户

茶啊冲饭店:以长春城市文化为背景的餐厅,餐厅装潢典雅,给消费者有回忆历史的感觉,穿梭在餐厅里,美好的回忆历历在目,就餐者谈资丰富,思想互动感强。菜品的出品也是依据老长春东北的菜的味道为传承,开业以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早以成为宴请宾朋的首先之所。

车之谷餐厅:汽车文化主题餐厅,餐厅收藏了三千多辆中外知名的汽车模型。在餐厅就餐,仿佛走进了汽车的博物馆。开业三年来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福林石锅鱼:全国六十多家连锁店,是国家高级营养技师、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饭店协会会员张福林独创的特色餐饮机构。餐厅以特有的石锅为烹饪器皿,以鲜鱼为主材,鲜香可口,早以成为长春人喜爱的特色餐饮。

小马哥融合菜:小马哥,著名餐饮管理机构董事长。资深厨师。融合东方与西方的饮食文化,开创长春的融菜的先河,至今以在长春开了两家连锁店。

幸福侠感恩粥厂:一个全素时代的主题。是吃素的人的一个理想选择。原生态,没有任何食物添加剂。

缇香艺素馆:是长春最有意艺术感的素食餐厅,餐厅提倡健康的饮食理念受到了长春素食者的喜爱。

文化商业街 篇3

关键词:商业街;植物文化性;佛教空间

引言

如今中国具有特色的商业街数不胜数,但是它们大多是从建筑的风貌改造和对传统街道的仿古重塑,形成旅游景点或休闲娱乐的场所。所以在景观造景中,植物的配置和文化性的体现并不完整,造成了很多仿古商业街地域性丧失,失去城市的自我,空间体验只是在无限的复制中。要突出商业街的特色,除了依靠具有特色地域性的经济运营系统之外,应该更注重景观空间的人文内涵和空间体验感。依靠建筑群落的布局和景观植物的巧妙搭配能改善商业街所带来的纯经济性功能,这些是现代特色商业步行街越来越注重的部分。景观的格局大多是通过植物的配置组合而成,了解和掌握植物的文化性是塑造空间性格和空间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

1.景观植物文化性的表现

1.1景观植物的文化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植物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不仅再是具有美学价值,也赋予了丰富多样的人文内涵和历史背景。不同民族、地域、宗教和文化之间对植物的理解不同,其植物的人文内涵也不同。每一种植物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在历史的潮流中逐渐积淀下了属于其特定背景下的文化意义。日本研究院香西克彦认为,所谓“风景”,就是指在这种特定的文化圈中对特有自然的文化反应这一历史产物,因此,风景体验不仅是全世界共同的普遍的东西,还是具有历史特性的概念。因此,现代景观植物文化性应该包含物质和情感两个方面,物质即植物本身所带的属性,如美学、生态等;情感即人通过植物所感受到的历史、文化等。

1.2景观植物文化性对环境空间氛围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中,不同类型的园林其植物搭配各有讲究。皇家园林常用牡丹、海棠等植物来彰显皇家的气派和雍容华贵;私家园林则是选用梅、兰植物来代表园主人的高雅和闲情野趣;寺观园林则会采用松柏、竹菊等植物来体现古刹的寂静和与世无争。这些都是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只在当地形成的文化综合而成。场所精神需要通过建筑和周围的景观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植物的一系列的形象变化,凭借它们构成的园景也就能随着季节和年份的推移而有多样性的变化。就是在这些变化中,植物塑造了园林的个性,赋予了园林丰富的内涵。

2.现代商业街植物文化的设计

2.1特色商业街景观空间植物的作用

近年来步行商业街作为拉动城市经济、改善商圈景观环境的一大亮点,受到了城市建设的重视。现代商业街不仅是单纯的购物商圈中心,同样也是一个良好的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化的场所。在这些特色的步行商业街中,植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性能有助于表达商业空间中休闲游乐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植物在商业街景观中,和商家店铺的相互依托尽心设计,呈现良好特色商业街购物环境.

2.2现代商业街植物文化的设计应用

商业街景观空间的设计首先要结合街区背景文化进行研究,对需要的空间氛围进行分析。然后再联系历史文化背景找出该地域的具有该文化内涵的植物进行搭配。符合建筑群落的总体特点,以建筑物的总体特点为主,以景观植物配置烘托空间的氛围。现代商业街需要轻松愉悦的购物氛围和休闲体验。不同色相的树种能带来一年四季不同的感官体验.

3.成都高新区铁像寺水街景观植物文化性分析

3.1寺庙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商业街景观空间特点

佛教由印度引入我国,带来了异国植物文化,给我国的植物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并最终融入我国的植物文化中。寺庙园林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其植物配置是烘托寺庙气氛和意境的最重要的部分。现代景观中体现寺庙园林影子的则是依托寺庙或者传统宗教建筑为背景,利用建筑和景观相结合,营造出特色的宗教文化街区空间。是将古代的寺庙内的园林景观逐步过渡到公众共享的景观空间,或者是形成景观街区。寺庙文化,需要面向更多的大众去感受去体验,这些情感不需要是神圣不可窥视的,而是需要融入尘世的“境生与象外”。下面将根据四川成都高新区铁像寺水街特色商业街区的景观植物配置,来分析景观植物文化性的宗教体现的基本特点。

3.2铁像寺水街植物文化性体现

铁像寺是四川内地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比丘尼金刚道场[1]。铁像寺水街建筑群落主要是新中式和传统建筑(木质艺坊、水榭)相结合的群落建筑形态。以简练、富有质感的建筑外立面,加上低调的建筑手法,传承传统建筑的韵味。延续传统的城市肌理,借助肖家河的自然景观,运用自然草坡、叠石等驳岸造景手法,并且与临水建筑景观植物构建了多层次街道景观。

在植物配置上要运用植物的文化性,体现寺庙景观的清幽,以物象生意象,同时注重植物的美学价值,就需要对寺庙植物的内在含义进行深刻的理解。古语有云“菩提树下好参禅”,菩提树是南亚次大陆的一种热带雨林乔木。铁像寺位于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南郊,而成都的、海拔以及气候条件并不适合种植菩提树,所以水街的造景上采用的是与佛教相关的植物进行代替,银杏、玉兰等。在依托一个文化做主题的时候,植物配置应该归向于那个文化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

在铁像寺后门设计了紫藤园,将桂湖紫藤王分株种植于此,藤蔓从寺内空间攀爬着院墙延伸到院外的商业水街上,延续墙内外的禅意。在街区建筑物周边,黄金香柳依附着现代混凝土建筑缓缓的生长,硬质与软质相融合,无机和有机想渗透,符合着禅宗思想的无和空寂情感。水街两旁是新中式建筑群落,水街北入口是美人蕉芦竹和再力花垂柳,柳树可以说是观音之树,选择柳树就比别的乔木更加适合这个空间想要表达的禅意;美人蕉的高度和芦竹相印成趣,据说美人蕉是佛祖脚趾所流出的血变成的;水街两旁是种植的银杏,银杏在佛教文化中也叫圣果树,且银杏的古老正似佛寺文化的古老,夏季,绿叶茂密遮阴,冬季树叶变黄掉落,也正是象征生命的回环往复;木栈道周围种植了耐荫的鸡爪槭,成都常年并无长时间的烈日,所以用季相变化的明显的鸡爪槭能在一年四季中调节景观中的色彩。而且,鸡爪槭的深红色也和寺庙的红墙黑砖远远的辉映,并和水的绿色也形成互补。水街空间里面的现代建筑主要是灰色的色调,为了弱化它的钢筋混凝土的质感,在其周围种植的是竹子。竹,本来在佛典里面就有“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用竹柔化了建筑和水街空间的生硬,稀稀疏疏的种植,可以使人们透过疏斜的竹影,看到建筑的落地大窗和里面坐着饮茶的客人,反之,饮茶的人透过竹节的缝隙望着窗外的过客,在建筑物中感受室外景观的和谐和参悟时光的秘密。

以上的植物都能在成都当地良好的生长,同时他们也都是具有与佛寺文化相近或者相同内涵的植物。在这些植物搭配组合的空间中,游览的人们,或者是感到舒适,或是感到静谧,又或是能静心下来体验古老佛教文化带来的情感。这些都是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考虑的,不仅仅是美观,而且也是强化植物的生长历史和情感的过程。

4.总结

古人在造园的时候通过植物配置来表达自己的向往或者是内心情感,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再去寓情于景,更不说托物言志了,所以应该运用空间的氛围去唤醒人们的美好品性和情感。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应该借用植物的文化性来表现空间文化性,运用植物配置和建筑群落的各种组合方式,来达到景观设计师想要表达的空间情感。

商业街要具有活力,除了高明的运营手段,更重要的是依托场地的文化精神,去营造一个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营造属于该场地的特色的景观空间,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除了空间功能的完整,建筑物的和谐,还应该注重景观植物配置的文化内涵,挖掘植物所能表示或者激发的情感。当然依托佛教背景的商业空间毕竟是大众消费的空间,不管是物质上的消费还是精神上的消费,它不需要完整的寺庙园林的严谨感,和神圣感,他需要融合现代景观和寺庙文化再加以提炼,注重触景生情意境之外,但是并不缥缈和难以捉摸,应该是现实的,对生活充满向往和灿烂的。

参考文献:

[1]妮玛娜姆.成都市藏传佛教尼众寺院——铁像寺调查[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2]王继红,熊唱,.乐水新天府——以成都高新区铁像水街特色街区为例浅谈场所精神的时空再造[J].建筑与文化,2012,(1).

[3]尹丽,.浅析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现代园艺,2012,(4).

[4]管欣,.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试论商业街的文化性 篇4

文化是历史的缩影, 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进入新世纪, 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强大与否, 既取决于经济实力, 同时也取决于文化的实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 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较量。而且更主要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较量。城市文化中存在着多种文化, 有企业文化、社会文化、校园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等, 其中的商业文化可分为商业街文化。

商业街的文化, 既有源远的历史性, 亦有新世纪的前卫性和新潮性。

商业街的文化性, 对于我国这样的文明古国, 早有历史。历届朝代, 均有记载。其中最著名的有《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画面利用散点透视, 将大街小巷繁忙的购物景物、买者与卖者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表现得惟妙惟肖, 体现出繁荣的同时更体现出文化性。商业街的文化性主要是商业街面的构造布局等体现出的文明文化, 还有商品本身的品位性, 也包括商业街人气光临的文化氛围。商业街街路的布局、店面广告、路牌广告以及新兴的亮化工程, 华灯初上, 灯火辉煌, 步行在夜市商业街人气光临的文化氛围。商业街街路的布局、店面广告、路牌广告以及新兴的亮化工程, 华灯初上, 灯火辉煌, 步行在夜市商业街上, 在心情豁然开朗的同时, 你怎么能不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吗?商品本身的文化性。琳琅满目的商品, 有精致细腻, 做工精巧的工艺制品, 有包装考究、色泽高雅内容实用的日常用品等等, 足以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还有一点, 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商业街的人文景观, 即商业街的整体环境中的群众性。各种各样的人甚至有的街路上还有各种肤色的人在街上穿梭, 千姿百态, 神态各异, 都构成了一道风景线。这种文化性里包含了明确的群众性, 无论你是所谓的阳春白雪, 还是所谓的下里巴人。因为整个街景中的人是以群为单位, 他们虽然汇聚成群, 来自四面八方, 各具典型特色。这种混杂、聚集、繁华的特色, 均体现出大众性、群众性。这种群众性恰恰体现出了文化性。如果没有这种群众性, 商业街就不成其为商业街了, 也更谈不上文化性了。

在我国十大城市中最著名的商业街中, 有北京的王府井大街, 尤其是丽人首富刘丽华投资40亿的王府井文化街, 以及上海的南京路、武汉的汉正街、南京的长江街、沈阳的太原街、天津的文化街、大连的天津街等等, 这些商业街的兴起多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几乎与共和国同生长。单就从商业街的命脉来看, 足以证明与旧中国的息息相关。还有这些商业街的命名, 同时说明统一的国家之间的联系性。上海却有南京路, 大连还有天津街, 给人一种同在一个国家的亲密性, 同时又给外乡的流动人口一种亲切感。至少乡音无改的人身在异乡能走在以家乡名字命名的商业街上, 虽然没有回归故里的感觉, 至少亦有离家很近的错觉。

商业街的文化包含着艺术特性。艺术性中无不体现出音乐、美术、文化性, 对于商业街的作用和意义。商业街的选址多数在一些城市的中心。它首先必须交通便利, 再就是机构密集或写字楼或商业网点居民区附近。 (在古代, 人们把逛商业街叫赶集。当时赶集虽不如赶庙会热闹, 但赶集的“赶”字也是以让人猜到那种迫切和激动的心情。集自然是热闹的、繁荣的。但赶集的双重意思包含着赶急者既可能是买主又可能是卖主, 又有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商业街音乐性主要体现如下几点。首先从古代说起, 那时的商业街主要是卖主和折押韵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那腔那调, 不难想象, 古时长安城内的不似音乐胜似音乐的叫卖声是怎样的叫人心旷神怡, 相声演员的模仿的的确确惟妙惟肖。而今的商业街音乐性的体现却是以音乐的播放、礼仪小姐、导购员、售货员银铃般的礼貌用语等取而代之。心情不错的你, 左耳听着悠扬乐曲, 右耳听到了好听的时尚的流行歌曲, 还有时不时出现流行摇滚乐, 还真能让人想起白居易的“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窃窃如丝语, 大珠落玉盘, 嘈嘈窃窃错杂谈”。而且, 为了产品的促销或者某些纪念日, 有些家电厂家、医药商店、电信销售门市、超市有奖赠送等都在请乐队、请演员, 边唱边售, 好不热闹。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没有音乐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吗?”而我想说:“如果没音乐, 商业街还会体现出文化性吗?再让我们体味一下商业街的美术感觉。美术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商业街的布局及建筑物本身造型。二是商业街的路牌广告及店面门脸装修。三是商品橱窗的设计及商品自身的外包装。商业街的布局是对称性的, 因为既然叫商业街, 必须中间的过道是宽敞的, 但不该太宽, 才能顾此及彼, 能看见对面的店面招牌为宜。建筑物本身的造型要谈一下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的建筑, 这些建筑高低错落, 高的直冲云霄却不失沉稳, 矮的轻巧俊俏却不失挺拔。而且多数建筑的侧面或地下都建有大型停车场, 这既符合人性又与国际接轨。王府井商业街的建设总体看来奔放、平直, 既无哥特式的繁华也无罗马式的浪漫却不失京城的传统的中华民族特色。再论商业街的路牌广告及店面的装饰装修。走在整洁光亮的王府井大街的路面上, 举目四望, 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身在一片广告的海洋中, 各类广告载体, 由远及近尽收眼底, 有灯箱似的, 电子屏幕似的、P O P立体的, 五光十色高低错落, 视觉冲击力竞相夺目, 让你浏览, 逼你记忆, 我想即使购物不成两手空空, 也会满脑子新时尚、新产品、新信息。再说店面装修门脸装饰。这种外包装的整体性和特色性非常重要和必要。王府井大街著名的上海李氏婚纱影楼, 贵夫人影楼、千禧儿童影楼, 这些影楼的店面都设计的准确而又各具风格。其中大型样片的悬挂和巨型玻璃橱窗的展示却是店面装修的实用性。大型商场、劝业场、茶馆、美食府等有的京味传统味十足, 有时则西方色彩突出, 宛如进入异国他乡, 有的则中西壁合, 总之这些成功的店面装饰装修, 在表现商业实用性的同时均体现出了浓浓的艺术性。二是商品橱窗设计及商品自身的外包装。商品首先通过透明的玻璃材料或有机板的透明材质展示在人们的眼前。隔着透明物的商品无形中增添了产品的光彩档次, 当然, 最优秀也是最应该展示的, 其中不同产品的摆放, 正如一幅画的构图, 满有学问的。例如王府井一家摄影照相器材、文化体育用品器材商店的产品展示橱窗, 三脚架、长镜头、广角镜头的错落摆放, 完全吻合了黄金分割的美。运动鞋及球类、球网的巧妙交叉摆放则很有人情味和风情味。最后在商业街包含的艺术性这一章里再谈一下商品自身外包装的美。产品外包装随着包豪斯运动的开始, 一些高等院校艺术类的专修课程。改革初期, 由于我们对产品的包装的不重视让日本人足足钻了很长时间的空子, 那就是低价买了我们的产品, 然后拿回去进行包装, 最后再运回中国来出售, 价格要高出我们当初售价的好几倍。这怎么能不让我们国人感到尴尬。尴尬过后, 我们终于开始了对产品外包装的重视。外包装的成本亦在逐步升级, 由纸升到纸板、再由纸板升到塑壳, 再由铁制外壳升至银制、钢制, 甚至出现了极品中的K金外包装。图案造型亦由单一向多元化抽象化转变。正如那英歌中所唱“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你能分辩哪个真哪个假,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国产的进口的商品的丰富性和多彩性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程度。

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篇5

金融业的基本宗旨是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是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企业管理文化,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从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出发,在战略选择上,既要抓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又要抓人本制度文化的建设,使之互补互动,相互融合。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业务经营中心。

一是坚持企业文化为业务经营服务的原则。应当把企业文化植根于农村商业银行浓厚的业务经营土壤。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和岗位目标实质是以经营指标形成表达的一种观念文化。因此,应把它作为一种意念、符号、信号传达给全体职工,并在职工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岗位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既经营目标数量化、战略指标成果化、发展指标观念化,使职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在具体业务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成长和发展。二是坚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升华的原则。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来源于业务经营,又反过来对业务经营起促进作用。要将这一辩证过程引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三是坚持企业文化与业务经营一体化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与业务经营的最终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致的,应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体系上,在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应把“质量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生命”这种理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控制风险,稳健经营,强化管理,自觉约束,规范运作”的行训去渗透影响干部和员工的行为选择。在经营原则上,要坚持“稳健发展,规范服务,严格管理,尊重科学,扎实工作”。在企业精神上,还应特别赋予那种“励精图治,同舟共济,奋力拼搏,与时俱进”的新内涵。要用文化的思路来解决任务观念和自我加压的矛盾。通过农村商业银行核心价值观的构筑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1、逐步实施人本战略和人本管理。通过激发员工潜能。发挥员工的最大作用,让农村商业银行的每一个员工通过服务在获得社会认可和信任中实现自身价值。

2、农村商业银行核心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通过设计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把核心价值观植入到每位员工的心田,尊重员工的个人选择,使之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趋于一致,在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员工之间培植一种荣辱与共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大力倡导“热爱农商行、效力农商行”的团队精神的团队文化,让每位员工切身感受到“行兴我兴,行衰我衰”,企业利益逐渐于员工利益趋于一致,企业向心力得到增强。

3、工作效率和员工前途发展逐渐相结合。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建立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以价值观、才能和业绩为标准招聘和选用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实行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向员工提供教育培训、提升职位、岗位交流等均等发展的机会,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励机制,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将能干、工作效率高的人才留在农村商业银行。

4、积极建立职工之家。以人为本是农村商业银行职工之家建设的中心理念。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关心员工疾苦,为员工做实事,办好事,送温暖,献爱心,用健康的文化引导员工,用真诚的温暖关心员工。

(二)企业文化建设应贴近基层员工。

1、用先进的文化思想熏陶员工。坚持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员工头脑,使其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精神实质,帮助员工确立远大的共产主义思想,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借助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载体,用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去影响大环境,去占领企业内外的阵地。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感染力,不仅有助于帮助职工接受并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对培育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奉献意识,也大有裨益。

2、有效激励,严格约束,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竞争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实行公开竞聘制,确立知识人才观,破除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歪风,让每一个员工通过能力的竞争找到合适的位置。彻底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聘任试用制、任期制与限龄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重视管理人才库入库人员的思想引导和调动未入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全系统、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岗位流动制,通过流动发现、培养各类人才,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队伍。二要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付酬。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考核的标准全面客观,定性定量相结合;考核的内容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根据员工对激励的价值观点,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激励方式,把激励赋与更多的内涵,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奖励方式。如:目标激励、文化激励、情感激励。三要建立留人机制。规范员工价值取向,依托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自我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用事业、感情、制度、待遇拴住人心。对招收的大学生,采用定向、限期锻炼和培养的方法。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财力不许可的条件下,在政治、工作、生活上加大关心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要开展文化稽核,对不重视文化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处罚。

3、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教育员工。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树立先进典型,在全社上下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全体员工中坚持开展外学全国劳模、内学省级模范、身边学本行的先进人物的活动,使广大员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使劳模的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勤奋敬业、埋头工作的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那种勇挑重担的高尚品质和大无畏精神在职工中取得移植和发扬。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立体式全方位持久抓。

1、树立“大文化”观念,建立大文化宣传格局。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把创建金融品牌、展示形象的文化宣传摆在议事日程上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立体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不断完善宣传工具,作为宣传企业文化知识、研讨文化建设理论、交流建设经验和信息的阵地。在宣传内容上实行新闻文化、营销文化、视觉标识文化三块并进,在宣传形式上,实行系统文化宣传与地方板块文化宣传相结合、内部文化宣传与社会文化宣传相结合、文字与声相相结合,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整体联动。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全员学习,系统思考。农村商业银行全体员工都是企业文化的参与者、实践者,每个人的行为都在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轨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位员工都是企业文化的被升华和熏陶的对象,又是企业文化的推动者。新形势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成为一个学习气氛浓厚、能充分发挥员工创造性思维能力,能继续创新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要建立共同愿景,把个人愿景整合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共同愿景,将全体员工凝聚同一旗帜下,形成农村商业银行强大的生命力。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通过专题讨论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社际交流与本单位业务岗位交流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资质考试相结合等形式,倡导全员学习,把个人学习、部门学习和全社学习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结合起来,把领导学习、互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进行系统思考。既要改变我们传统的思考模式,又要发动员工调查研究,献计献策,集众智于一体。鼓励大胆创新。用新观念、新思维,大胆地进行体制、机制、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创新。通过学习、思考、培训,使全体员工懂得什么是企业文化,个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促进员工把握、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提高参与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团队精神得到弘扬,企业向心力得到增强。

文化符号与商业符号 篇6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重农轻商是传统,所谓“士农工商”的排序,商排在最后一名,受社会轻贱。但社会又离不开商,尤其是小农经济,一家一户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自给自足,就离不开交换,离不开流通,商人阶层也就逐渐膨胀起来。

在数千年的商业历程中,所谓“字号”,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品牌”,何止千万,经过沧桑历练,风雨如磐地屹立着的,人们谓之“老字号”。如果在20年、30年前,“老字号”的号召力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过去在北京想做一身质量上乘的衣服,男的进“红都”,女的进“造寸”。想理个有档次的头,就上“四联”排队去。

时至今日,能够立得住,还效益不减的老字号,恐怕不多了。比如“全聚德”,改革开放初期,吃一顿全聚德烤鸭太费劲了,排队、拿号,人山人海。现在全聚德的分店越开越多,需求和供应大致平衡,吃上也就不困难了。类似的,“东来顺”也一样。

老字号有两层含义,一个层面是文化上的,看到老字号的产品,就油然有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的馨香味道飘过来。比如,现在的人都用折叠伞、化纤面料伞,但式微良久的油纸伞又悄然出现了,要的就是那股土味儿,当然,买来不是雨天打,而是挂在屋内增添一种文化气息;另外一个层面是商业上的,就是说,人们至今需要老字号的产品,不但不淡化,而且还不断强化,比如茅台酒,原先两三元钱可以买到普通的,八九元钱可以买到上乘的,现在动辄几百元一瓶,好的上千元上万元,商业价值高得不得了。

当然,也有逐渐式微的老字号,比如传统北京小吃,给旅游者或者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的印象就不怎么有吸引力,焦圈儿、豆汁儿等老套路,恐怕青年一代去光顾的欲望还不如去麦当劳、肯德基的多。当然,也有坚持得住而且还不错的,比如北京的“庆丰包子铺”,口味儿适中,价格也还大众化,生意就一直都还算不错。

老字号是一种文化符号,骨子里是中华民族各种行当里头能够代表民族特征的精英层。老字号又是一种商业符号,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被认可度。

能够把商业符号和文化符号结合起来,才是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所在。如全聚德,如果大家都不去吃,这个字号离当摆设也就不远了。还有同仁堂,哪怕是在西医所向披靡的今日,也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老字号在今日商业竞争如此惨烈的环境下,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比如,一直被洋品牌如P&G、联合利华的众多产品线所霸占的洗发液市场和化妆品市场,一些60年代、70年代很流行的,80年代之后被洋品牌完全挤出市场的产品,比如上海的“蜂花”洗头液加护发素,又悄然回来了,价廉物美,价格只有洋品牌的几分之一,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不单是被唤起了温馨记忆的中老年人,连一些青年人也乐于一用了。

商业文化决胜千里 篇7

恪守商业信誉

因为犹太民族自诞生以来就长期流动不定,在经历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中,犹太人不断适应所在的生活环境,同时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形成各种行为规范,而且有的制定成犹太教义、案例汇编、法典。犹太人普遍都很注重商业诚信,恪守人和人之间的契约。犹太民族认为契约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是不能随意变更和侵犯的。如果一旦和别人签了契约,犹太人不论发生任何情况他们都决不会毁约,同时他们也会要求对方严格遵守合同。例如在海湾战争期间,发生了不可抗力情形,但以色列企业也恪守着商业信誉,按合同办,从未落下一个订单。

犹太民族深信:人活在世上的最大意义,就是要履行人和人之间的契约,决不可以毁约。犹太民族流传三千多年的羊皮卷《塔木德》,就是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塔木德》就是一部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是仅次于《圣经》的典籍。这本书不仅教会了犹太人思考什么,而且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塔木德》用一种始终如一的声音,构建了犹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是这种契约精神使犹太民族确立了平等观念和交换意识,它也教育犹太人重视公平竞争、公平价格、合同至上、正当利益、诚信经营等商业规范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生产经营中犹太民族特别重视创新性的方法和能力,犹太人认为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灵魂和本质,如果总是机械地模仿就是愚蠢。致富的秘诀在于眼光独到、大胆创新。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犹太人的故事。在二战时,在纳粹德国设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自己的儿子说:现在我们身上虽然一无所有,但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一加一有大于二的可能性。后来虽然纳粹德国在奥斯维辛迫害致死了数十万人,但父子俩最后仍然存活了下来。

二战结束后,父子俩去了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经营着铜器的买卖。有一天,这位父亲问儿子一个问题:一磅铜价格是多少?儿子回答:一磅铜价格是35美分。父亲说:说得对,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这是整个德克萨斯州的人们都知晓的事实,但是作为一名犹太人,你尽可能想到把每磅铜的价格变成3.5美元。你可以试着把铜做成门的把手看看,这样每磅铜的价格可能会提高。过了二十年,父亲死后,儿子继续经营铜器店的生意。他把铜加工成铜鼓,加工成钟表上的零部件,加工成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奖牌等。他曾把铜的价格卖到一磅3500美元,他就是美国著名的犹太人企业家卡尔·麦考尔,后来成了麦考尔公司的总裁。

注重效率

犹太人认为,只要有意识,处处都会充满商机。他们往往觉得,赚钱的机会非常多,但最关键的是必须练就一种商人的眼光和意识,才能成为成功的商人。否则即使身边埋藏着一座金矿,自己却不会挖掘,这才是可悲的。在犹太人的眼里,做生意只讲利润和资金的效率,不论是做钻石业务或做棺材生意,本质上并无差别。因此,犹太人这种以利润、效率为中心的潜意识,练就了犹太商人在经营上具备的火眼金睛,反应敏锐,常常能抓住商机。在众多稍纵即逝的机会中,犹太商人更能轻而易举地抓住。例如在1984年以前,各国举办奥运会都是一项赔钱的赛事。但是,即使是赔钱的赛事,在犹太商人尤伯罗斯看来,却是一次重要的商机。

尤伯罗斯出任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组委会主席后,通过出售奥运会各种项目比赛的电视转播权,从中就获得了3.6亿美元的许可费用;通过与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签订赞助合同,获得860万美元赞助费;同时,对只愿意出价200万美元的柯达公司和愿意出价700万美元的日本富士公司竞争为广告赞助商,尤伯罗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出价更高的日本富士公司。正是尤伯罗斯的精明,采取一系列措施,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举办奥运会是一项赔钱赛事的历史。

重视教育

由于长期失去家园的苦痛、过着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生活,这使得犹太人较别的民族更重视教育、文化和知识。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智慧是一种永恒的财富,知识是一种“随身携带、别人抢不走的财富”。因为重视教育,犹太人的文化素质普遍都较高。犹太人认为,智慧、知识、经历就是一种资本,是一种最可靠的、终身都受用的宝贵财富。只有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才能变成更聪明、更能干的商人。犹太人都非常地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他们把知识和文化当成上帝一样地尊敬。

有关数据表明,在美国的犹太人当中,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所占的比例,是全部美国人平均所占比例的五倍以上。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犹太人认为应当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经常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并以此为突破口,才能真正地领会和掌握,不断地创新。有关数据表明,只要是年满18岁的以色列人,不论男女都要去军队服兵役,服兵役的时限为2-3年,当服完兵役后,大多数以色列人都会去读大学。有了服兵役和上大学的经历,年轻的犹太人更加成熟和充实,在学习上、生活上、事业上更会思考、充满活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将来工作后对犹太人卓越的商业文化、价值体系、经营哲学和伦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并且能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大潮,开展各种商业经营活动。

团队意识强

在中世纪以前,在欧洲各国,犹太民族在社会上、经济上、政治上受到了普遍的排挤,也许正是这种排挤,反而成为犹太人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价值理念的一种外界促发力量。当犹太人纷纷被夺去土地后、又被挤出当地的手工业领域,成为散居在欧洲各国的无业游民时,这时的欧洲社会上出现了放债业的真空,正好由这些苦难的犹太人去填补。也可以这么说,正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排挤、迫害才推动了犹太人走向从事商业的道路。因而商业成为最适合犹太人从事的职业、成了犹太民族谋生的最理想的手段。也因为受到排挤,形成了犹太人相互之间需要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心理意识,使得犹太人具备更强烈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由于犹太人所处的地域分布的分散性,这些营造了犹太人从事商业、诚信、团结经营的氛围。到了中世纪早期,犹太人经过长期的商业经营和洗礼,犹太民族积累了从事商业、贸易、金融等经营活动的丰富宝贵经验。

自从中世纪以来,欧洲和世界各地犹太商人普遍都为自己的同胞互相提供帮助视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每当别人有困难时也会出手援助别人并且为此感到自豪,例如对于那些生活困难、流浪的犹太人,商人除了免费为他们提供吃的、喝的、住的,甚至犹太人还采取为自己“开分店”的独特办法来帮助那些暂时出现困难的犹太同胞发展。从而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思想、精神、意志非常高度的统一和团结,各地的犹太人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彼此之间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和互助,无形之中又形成了全世界的犹太民族的超国籍的信息网和保护网。

勤勉、忍耐、乐观

在历史上,犹太人四处流散、饱受苦难和迫害。但《圣经》的教义一直告诫着犹太人,一定要能忍受眼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和苦难,才能看到光明的未来。当前所受的困难和痛苦只是暂时的,要坚持得住,上帝最终会来解救他们。因此,犹太民族在困难和危险的面前总能始终勤劳如一、乐观向上、自强不息。不论之前所遭受的苦难有多大,还是当前现实生存状况多么恶劣,犹太人总会不停止地努力抗争、改变、奋斗,却从来不放弃、不退让、不颓废,犹太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总能不断求生存、求改变、求发展。勤勉、忍耐、乐观,这正是从历史中诞生的犹太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从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之囚”到二战时期的德国纳粹集中营,犹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犹太人血泪史,犹太人虽然不断遭到奴役和蹂躏,但是他们一直在民族危险和生死存亡中而不断地挣扎。从犹太人创造的奇迹中,充分显示了犹太人的民族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犹太人屡遭磨难却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执着,他们悲惨地流散、失去家园仍然灵活自救、顽强生存。

犹太人互相帮助、共存共荣并乐善好施、以善为本、回报社会。正是犹太教义倡导的善恶观使得犹太人更能领悟人性,练达人情,在商业经营和公关上更能把握尺度和分寸。犹太人非常讲究慈善和爱心,热衷于施舍济贫、乐于助人等。犹太社会中,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捐献自己约1/10的财产为社会公益,甚至连那些贫穷的受施者都会毫不例外地捐献。

正是这种心态、境界和意识,犹太人宁愿尝试在市场的风险中去赢利和赚钱,形成“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经营和投资策略,造就了犹太商人独特的竞争意识和冒险,使得犹太商人在市场营销、经营策略等方面能打破常规,引领世界经济舞台。

商业管理问道儒家文化 篇8

周北辰说:“人类文明史上, 从来不存在抽象的‘管理’, 一切管理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中对特定人群的管理, 不同的文明形态有不同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

他的新书《儒商管理学》就旨在探讨在中国文化下如何建立属于中国的商业管理模式, 立足儒家传统文化精神, 阐述儒家传统文化精神, 进行现代创制实践的尝试。作者将儒家经典和管理案例巧妙结合在一起, 以期帮助中国企业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 建立儒家传统的管理之道。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中国商业文明的危机。作者写道:“相对于西方系统、完备、自足、有机的现代商业文明体系而言, 中国的现代商业文明体系由于简单移植于西方, 因而明显发育不成熟, 不具备系统性、有机性和自足性。”在痛斥传统文化, 盲目效仿西方文化之后, 中国的确没有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商业文明。

今天是昨天的延续, 历史是无法割裂的,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 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所以要想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商业文明, 有必要去回望历史, 站在传统文化的肩膀之上继往开来。

“一百多年来所形成的反传统的文化激进主义, 掏空了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文化价值基础, 捣毁了中国现代商业文明模式建构的文化软实力资源, 使中国的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 要建构中国式的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 要建构中国式的商业文明模式, 就必须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培育并提炼出中国的现代商业精神, 并形成相应的‘治理结构’。”对于作者这样的主张, 我是认同的。

而要供养中国现代文明, 儒家文化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尽管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儒家人文 (道义) 主义价值观、道家自然主义价值观、佛家出世主义价值观、法家权势功利主义价值观和墨家兼爱功利主义价值观等, 各价值存在相互排斥、抗争、借鉴、融合的关系。但是, 以仁爱为中心, 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规范, 把“忠、孝、节、义”作为处世标准的儒家价值观无疑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倡导的道德价值观在汉代以后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轴心。牟宗三说, “开辟价值之源, 挺立道德主体, 莫过于儒。”在中国, 尽管很多人都没有读过《论语》,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身上有儒家思想的影子。如“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言必信, 行必果”, “有教无类”,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父母在, 不远游”, “礼之用, 和为贵”, 等等, 不胜枚举, 有许多至今还是人们为人处事的准则。中国儒家学者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 都有充分的论述, 这些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作者从儒商的信仰体系、儒商的核心价值观、儒商的理想人格、儒商的道德规范、契约精神与礼乐精神的区别等几个方面阐述儒商精神。作者认为儒商的核心价值为义利合一、创业垂统、以财发身, 儒商的道德规范为仁义礼智、忠孝诚信、敬恕勤俭。作者写道:左手拿《论语》, 右手拿算盘,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儒商企业家, 是儒商的理想人格。这样的人格, 是在现实商业环境中通过努力学习、修身能够达至的可为的人格。

接着, 作者以大篇幅文字论证了他提出的儒商管理模式—“王道管理模式”。作者认为, 在儒家看来, “管理”这一概念的内涵要广泛得多, 不仅关系到效率和利益的实现, 还涉及人的生命信仰、精神归宿与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管理涉及宗教与历史文化的问题, 不完全是一个理性问题及效率和利益问题。

中国人理解的“管理”比西方人理解的管理要更周全, 更圆融, 更符合人性。西方理解的管理是极端理性化、工具化、世俗化、功利化的, 是排斥神圣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儒家王道管理模式则是将神圣性、历史文化与人性民意三重价值圆融地统一起来, 是比西方现代管理模式更优越的管理模式。

在商人价值观建设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财富观。作者认为西方科学化管理以利益为目标, 以物欲为动力机制, 人在这一管理过程中被异化为赚钱机器和消费工具, 财富成为目的, 人变成了手段。而儒商王道管理模式则以“安人、安天下”为目标, 物质财富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人成为真正的目的。当下, 西方文化的确也面临着出路的困境。所以, 曾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的泰勒博士这样评价儒家思想:“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 在很大程度上, 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 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 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 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 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 其富之涯乎!”叔本华说, 财富犹如海水, 一个人喝的越多, 他就会越渴。

而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在家书中写道:“如果我们透视财富的本质, 它终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 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面对财富问题, 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正确予以认知, 并且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营造充实的人生……我日益坚定的相信, 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 能够对于社会做出实质贡献, 为人群创造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唯有建立这样的观念和人生目标, 才能在漫长一生当中持续不断自我期许勉励, 永不懈怠, 并且凭以缔造若干贡献与成就, 而不虚此生。”

初读王永庆辞世前留给儿女们的这封信,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遗书太过冠冕堂皇了吧。其实, 细品, 句句是真言。财富, 人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它是为人所支配的工具, 而非人生之目标。人生的追求, 应当高尚一些, 更有意义一些。正像王永庆对子女的要求那样:“在创业与日常生活中, 不忘以服务奉献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 而非只以私利作为追求目标, 如此才能建立广阔和宏伟的见识及胸襟, 充分发挥智能力量, 而不负于生命之意义。”人要充满理想与抱负, 而不能活在金钱和物欲里, 但是弘扬儒家思想应切合实际符合人性, 恢复到孔孟时代, 去掉宋理时期的不合情理的成分。

儒商文化与商业诚信 篇9

关键词:儒商文化,诚信,价值

诚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 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儒家伦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最深邃、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 千百年来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诚信”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个基本美德, 是儒商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 诚信仍然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中国的儒商文化与诚信经商的内涵

旧时的中国商人常常在自己的店铺堂内悬挂“陶朱事业, 端木生涯”八个大字, 陶朱指的是范蠡, 端木就是子贡。他们两个可谓中国民间最早的两位“儒商”。晋商、徽商、浙商、苏商、鲁商、港商、台商, 到当代的陈嘉庚、李嘉诚等, 都是儒商文化的杰出代表。儒商文化中关于诚信经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修身为本, 诚信经营

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孔子还说:“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至诚则无他事矣。”子贡“庐墓三年, 凡六年”。可见对夫子至孝至诚。在儒家学说中, “诚”就是真实不欺, 既不自欺, 也不欺人。“信”是五常之一, 指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当遵守诺言, 实践成约。

我国自古以来经商者就讲诚信为本, 货真价实, 言不二价, 重视信誉。信誉乃经商者立业之本。“货之粗精好歹, 实告经纪……若昧之不言, 希为侥幸出脱, 恐自误也” (《商贾一览醒迷》) ;“赊须诚实, 约议还期, 切莫食言” (《工商切要》) 。可见, 儒学的诚, 指的是胸怀坦荡, 真实无伪。荀子也极力推崇良贾, 他说:“商贾敦悫无诈, 则商旅安, 货财通, 而国求给矣”。我国自夏末商起, 经商就以诚实不欺为德, 古之良贾早有“布帛狄来表粗不中数, 幅广不中量, 不鬻市”的经商规范。晋商之所以能几百年雄视海内、阔步天下而不衰, 正是将儒家活学善用在了贾道上。清人郭嵩焘撰文赞曰:“中国商贾夙称山陕, 山陕人之智术不能望江浙, 其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 而世守商贾之业, 惟心朴而实也”。

儒商在经营过程中, 较好地贯彻了儒家的这一主张, 奉行诚信为本, 表现为诚实经营、信守承诺、童叟无欺。他们特别强调以诚待人, 认为“惟诚心待人, 人自怀服”, 他们的经营原则是“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

2. 义利并举, 责任至上

司马迁说,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儒家鼻祖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论语》中许多论述, 如“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等等, 都是主张义利并举, 将经济与伦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子贡就是一个善于经商而致富的“儒商”, 孔子赞赏说, 他不愿意当官, 而要经商, 在经商中又会把握时机, 从而赚钱致富。应当理直气壮地讲, 经商要赚钱, 并且要多赚大赚, 争取利润最大化。问题是如何赚钱?赚了钱如何花?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这就是说, 赚钱必须用正当的手段, 取得正当的利润, 或者说赚钱必须是“义利并重”、“合义取利”, 通过勤俭致富、智慧致富、信誉致富、互利致富等。在“义”和“利”不可兼得时, 要舍“利”而取“义”, 绝不可以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利益去致富, 以违法乱纪去致富等。“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的这个“道”就是“取财有义, 用财有礼”, 不能靠诈伪等歪门邪道谋利。

儒家不仅提倡以正当的手段赚钱, 还倡导有了钱要“经世济民”、“乐善好施”、“为富而仁”, 用现代话来讲, 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中国战国时期的儒商范蠡“十九年中, 三致千金”。屡聚屡散, 散给了贫穷者, 送给了国家, 为商人树立了一个“为富而仁”的榜样, 人们尊称他为“陶朱公”。为了塑造“企业公民”的积极形象, 可口可乐对公益活动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可口可乐加入了赞助“希望工程”的行列, 10多年来始终如一。通过赞助公益事业, 可口可乐成功的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树立起“认真、积极、负责”的企业形象。

二、商业诚信的当代价值

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 又正确反映了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中华传统道德认为, 不讲诚信的商人不能从事商业, 以商谋生。中华传统商业“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诚信美德, 虽然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但即便在今天, 诚信也是从事商业兴旺发达的道德保证, 是无价之宝, 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1. 诚信是企业生存和良性发展的基石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码应该包括3个方面的因素:即一个企业能不能和社会协调发展, 有没有口碑良好的品牌, 有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毫无疑问, 这些都和诚信息息相关。

诚实信用准则在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在经济领域, 诚信是“看不见的手”的内在驱动力和制导力。诚信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企业的有序发展需要诚信的支撑, 企业的凝聚力更需要诚信的维持。诚信作为一种看不见的理性力量, 能有效促进企业成员之间的相互融合, 大大增加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亲和力。诚信也能促使企业和社会同步前进, 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一个失信的企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曾说过:“假如一场大火把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的厂房全部烧毁, 我也可以凭‘可口可乐’这四个字很快重建帝国, 赢回营地。”为什么?因它是靠诚信打造出来的品牌。因为有了诚信, 便可以有贷款、有市场、有一切。

2. 诚信是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基础

企业总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而真正持久的经济效益来自于诚信经营。一方面, 一个企业内部真诚相待, 员工的积极性就能提高, 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方案也能得到员工的支持和认同, 企业凝聚力就得到增强。另一方面, 企业对外诚实守信, 就能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不断赢得创业和发展的机遇。一个讲诚信的企业, 其资信度就会高, 从而就能较容易地获得银行的贷款, 股民也愿意为其投资入股。同时, 诚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提高其交易效率, 从而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诚信也是企业最好的竞争手段。现代企业的竞争, 不仅依靠商品的质量和价格, 更要依靠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以及企业的信誉。同样的产品, 如果质量、价格和服务相差无几, 那么信誉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个诚信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并与其建立良好持久的合作关系。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所说:“当市场流行欺诈行为时, 诚信便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根据经济学一般规律, 越是稀缺的东西越值钱, 所以讲究商业信誉的商号此时反而能赚更多的钱。因为消费者害怕上当受骗, 宁可价钱高一点, 也要找信用可靠的商号打交道……” (注: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7.131-132.) 。

3. 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共同价值观

诚信能使员工在观念上确立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 并自觉地遵纪守法, 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 积极努力地作好本职工作。如果企业内部上下之间, 左右之间, 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 相互猜疑, 同床异梦, 企业就没有凝聚力。只有建立了充分的相互之间的信任机制, 才能团结一致。在管理中建立起信任机制, 其前提是对人的尊重。

参考文献

[1]兆明.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J].学术研究, 2002.4

非商业不文化 篇10

关键词:商业注入,文化设施,文化建筑,政府投资,私人及企业投资

似乎一提到文化和商業,人們總是將兩者完全對立起來,認爲銅臭與藝術是背道而馳的。懷有這樣想法的人十之七八,所以故宫裏面開了個星巴克,有的人就坐不住了:一是在故宫裏如何能賣美國咖啡?要賣也衹能賣中國茶,即使是中國很多景點裏100元一杯的茶渣子;二是文化與商業如何能够共生?故宫就該陽春白雪,衹能有出售高出市場價格若幹倍的面包加礦泉水的小賣部。這樣的質疑聲比比皆是,搞得很多中國人以爲參觀博物館就跟逛景點一樣,一兩個小時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就得了,一出門就帶着面包幹糧,想多看會兒衹能坐在臺階上啃面包。

先舉兩個例子:作爲一個學過一點美術(建築學專業必修課程)的琴棋書畫無一通的建築師,我是完全不懂藝術的,所以每次到國外考察博物館或美術館都是衹看建築。所以我突然發現在那不用帶幹糧,渴了累了有餐廳,想買資料有書店,到紀念品商店一逛,裏面的小玩意都令人愛不釋手,然後還有很多有趣的場所。所以我上次在大英博物館真是在裏面呆了一天,吃得舒服買得歡樂,順帶把展廳都看了一遍,不懂藝術的我也發現瓷器原來還是歐洲做得更精致。前年在紐約參觀第五大道旁的MoMA,日本建築師的作品,庭院那叫一個漂亮,我坐咖啡廳就不想走了,順便把午飯也解决了。回到上海,對博物館提起興趣的我就去了上海博物館,中午餓了,不想啃面包就衹能忍,因爲中途出來就再進不去了,自然,也再不想去了。

在日本,美術館一類的文化場所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獨立的,如MIHO:一種是在城市綜合體裏面的,如MIDTOWN。我很好奇日本爲什麽要在商業綜合體裏面做美術館或者博物館,而且大型綜合體裏基本都有這類空間。原來在日本,私人博物館、美術館是很普遍的,很多開發商都有自己的相關文化産業,而且日本人喜歡逛文化場所,所以在商業設施裏引入這類空間還可以吸引人氣。我專門去MIDTOWN的美術館看了看,人不少,美術館在樓上,要經過位于四層的專用電梯廳上去,靠近電梯廳的店鋪基本都是設計店,參觀美術館的人也成爲這些店的主要客户。把文化與商業結合起來,日本是典範。“森”在日本的大項目裏面基本都開設美術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也是其開發的,我依稀記得KPF的設計方案裏,裙房就是一個“森”美術館,但我上次去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全變商場了。

上述第一個例子是想説明,政府投資的公益性文化設施應該做到宜人,并通過引入商業吸引人氣,讓更多的人走進并使用這些文化設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的補貼。否則投入巨資建設的文化項目就衹能是個擺設,除了虧還是虧。

第二個例子是想説明在私人以及商業投資領域,文化設施并不是注定賠本的買賣。除了能給商業帶來文化氣質從而提升商業檔次以外,文化設施還能够給商業運營帶來一些新氣象。

政府投資的公益性文化設施

一直以來,伴隨着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文化建築作爲最能體現政績的物質載體之一,遍地開花,北京上海至于三、四綫城市,大劇院到處都有。但這些投資巨大的文化建築自建成那天起,大部分就成了政府的一大負擔,昂貴的演出成本導致了超高的票價,高票價以及中國特有的贈票行爲導致了票房的不景氣,從而建築運行進入了惡性循環。博物館、美術館也大多如此,都成了城市中的擺設,建了這麽多文化建築,市民能參與的總是極少數。作爲公益事業,政府補貼這些建築無可厚非,但在此基礎上,能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使用這些文化設施從而提高全民文化素質;能不能通過適宜的商業活動减少虧損甚至實現盈利呢?我認爲至少有以下兩個可能性:剥離商業設施與主體,通過空間組織避免商業對核心文化功能的影响,改變目前商業配套以旅游紀念品銷售爲主的現狀,强調體驗型文化設施;商業的介入必須面嚮大衆并且符合文化設施的氣質。

臺北故宫有一個銷售紀念品的商店,幾乎每個去過的人都會購買裏面出售的仿真畫。蘇州每一個園林的出口都是一條旅游紀念品商業街,裏面出售的紀念品千年不變、價格高昂,這樣的商業怎麽與文化相結合?所以文化設施裏的商業首先一定要與文化設施相匹配,在此基礎上,與主體文化功能區相剥離,不影响主體文化功能,從而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筆者2005年參與安徽省博物館建築設計競賽時,將主要展示空間集中設置,商業與博物館之間通過院落連接,流綫暢通,但管理可相對獨立。展廳關閉後,商業部分可以獨立對服務,類似于高層建築與裙樓的關系(圖1)。這個思路在方案評審的時候得到很多專家的認可,不過入圍後未能中標。

在營口鮁魚圈區保利大劇院(圖2)設計之初,筆者就提出要充分利用大劇院的前廳。劇院一般是下午排練,晚上演出,有一大半的時間空置。前廳一般宏偉巨大,但從疏散考慮不能設置商業配套功能,而且一般來説,管理方不希望在平時開放前廳。因此首先設計要保證前廳的人流在平時就限定在前廳,其次一定要爲前廳設計吸引人的功能以及提供舉辦活動的場地。劇院是從二層和三層進入,所以四層空間可以獨立對外。我們將主要交通體系設置于劇院右側,這樣二層以及三層都可以通過管理控制人流,三層與四層設計了挑臺直通外墻,解决了結構要求,同時順着挑臺走到墻邊是一片落地玻璃窗,外面公園景觀映入眼簾。在這兩個挑臺上設置咖啡茶座并不影响劇場疏散,據説雖然價格不菲,但衆多婚禮、公司慶典及銷售活動都已預定在這裏舉行,劇院爲此多投入的管理成本幾乎可以忽略。有效的商業活動加上政府的一些補貼,150元的最低票價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大劇院觀看演出,加上白天的商業活動以及參觀人流,劇院真正成爲城市的名片。

大劇院一側的圖書館是完全免費對外開放的,是政府公益性項目(圖3)。設計時即考慮引入與之相匹配的商業活動。一層報告廳前廳使用率并不高,在其内設置了一個咖啡廳,人氣很旺,每天能賣1 000多杯。三層貴賓閲覽區,我們結合室外的平臺設計了一個茶水吧。2 000多平方米的平臺面嚮二道河公園,屋頂緑化植好之後已經成爲當地最時尚的去處,由于具有單獨的後勤流綫,所以下午圖書館關閉之後,這裏是組織露天活動的絶佳場所。經營活動帶來的經濟收入可以滿足圖書館1/3的日常支出。

私人以及商業投資領域的文化設施

全球由私人及公司投資的文化建築與産業其實占據着過半的文化建築領域,私人博物館/美術館是主要的投資對象,著名的MIHO美術館就是家族投資興建的。這些私人的文化設施追求的是個性化以及主題化,由公司或財團投資的文化設施則更强調體現企業文化以及注重商業運營,日本三菱總部旁邊的三菱美術館就是利用三菱最早的企業總部改建的,“森”美術館更是開設于幾乎每一座“森”大厦的頂部,而圍繞這些文化場所也展開了一系列的商業活動。

在中國,特别是北方,一些主題化的、以個人收藏爲主的小型博物館—缺乏商業運作,其實與私人會所相當—已經遍地開花,但面嚮公衆、私人投資的文化設施幾乎没有。不過,慢慢開始有一些企業和個人希望通過建設文化設施來擴大知名度以及回饋社會。

筆者兩年前開始與一位企業家策劃一個私人投資的美術館,美術館的規模不小,近萬平方米。作爲一次性投入,資金并無問題,但是如果每年都需要持續投入千萬元左右的資金來維持其運行,對任何個人或企業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美術館本身的造血能力在一綫城市還算可觀,但在其所在地營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却没有這樣的市場,最後在政府的支持下,這個策劃没有作爲獨立的美術館立項,而是計劃設計建造爲一個文化藝術園區。我們策劃了三個子項—美術館、文化交易中心、温泉度假酒店,共同構成了“盼盼江南文化園”。項目位于當地的温泉度假區,缺乏高端酒店,已有的四星級酒店年平均入住率在80%以上,因而高端的温泉酒店是有可行性的。經過財務模型分析,酒店每年的盈利除了支付貸款利息之外尚有盈餘,可以支持美術館的日常運作,而文化交易中心每年也可以提供約500萬元的盈餘(圖4)。

三個功能體塊有機分布,通過水系區分,整體上仿佛一座園林。温泉酒店充分體現美術館的氣質,大堂旁邊也布置了一個小型的展廳,而美術館的一些大型活動也可以使用酒店的配套設施,入住酒店的客人都可以免費參觀擁有上千幅名畫的美術館。

在這個項目的設計中,規劃和酒店的設計是難點,文化氣質要貫穿于每一個角落,所以空間感營造和流綫設計需要投入很大精力,以使美術館和酒店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私人投資的文化設施要避免過度商業化,其配套的商業需要與文化設施實現氣質上的統一,避免喧囂嘈雜,因此以園區的方式平衡未來的運行成本是比較現實的道路。

結語

上一篇: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下一篇:草原的沙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