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学习

2024-06-04

韩国语学习(精选十篇)

韩国语学习 篇1

韩国语属中亚乌拉尔—阿尔泰语系, 字母由古朝鲜国王世宗大王于15世纪创建。作为朝鲜半岛南部的一种方言, 韩国语不仅在语音和语调上与北部的朝鲜语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且由于外来词汇的不断涌入, 在词语的写法及选用上也有着自身的特点。据说韩国是世界上文盲率最低的国家, 这一方面无不得益于良好的教育机制, 更能说明韩国语其实是一门很容易掌握的语言。

近年来, 随着韩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韩国娱乐文化一度盛行, “韩流”风暴势不可挡, 与之相伴的则是中国大陆韩语爱好者热情高涨。然而, 目前大多数韩国语教程仅仅停留在简单重复的说教上, 有的甚至只是国内朝鲜族学校教材的翻版, 并没有很好地阐明该语言的内在规律性, 科学方法的缺失直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鉴于当前的不利局面, 完全有必要研究出一套适合国人的学习方案, 以期有效改善学习效果。

与日语相比, 韩字没有直接使用汉字, 而是参照了汉字的书写结构, 同时采用了汉语的部分古音;不过在语法句式上, 却与日语如出一辙。因此对于熟悉日语的中国人而言, 学习韩国语是具有先天优势的。如果说词汇是语言大树的根基, 那么语法则是枝叶花朵, 事实上完全可以通过这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些被人忽略的问题, 从而真正领会到韩国语这门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对策

1.词汇方面

韩汉对照熟记汉字词。所谓汉字词, 意指由古代中国引进的汉语词, 韩语单词有80%的词汇都是来自汉字词。但需要指出并说明的是, 在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的时代, 很多日语词用韩字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如映画 (电影) 、会社 (公司) 、運転 (开车) 等等, 这部分词语虽然可以用汉字书写出来, 但词义依旧不便于大多数中国人理解, 因此将其称为“汉字词”更为妥帖。对于这类词汇, 应该着力背诵韩字汉字对照表, 将一个韩字与若干个汉字串联起来, 从而达到迅速扩充词汇量的效果。

对比联想强记固有词。固有词是韩民族所自创的词汇, 和汉字没有丝毫关系, 但在韩国语中依旧占有一席之地, 不可小觑。有了良好的汉字词基础, 可以尝试着把汉字词和固有词, 或者固有词之间通过同义或反义的纽带联系起来归纳式记忆, 如 (清扫) , — (老人) , (多) — (少) 等, 当然这就完全取决于平日的积累了。

追根溯源速记外来词。受舶来文化的影响, 开放的韩国语中外来词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 在韩国日常生活中经过渗透沉淀, 不仅有效填补了表达上的空白, 像 (salad) 、 (drama) 、 (homepage) 等, 而有的甚至已经替代了原有的汉字词和固有词, 成为了正统的说法, 如 (interview) 代替了 (面试) , (game) 代替了 (游戏) 等等, 基本上就是用韩字写英语单词。归根结底, 如果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就可以找到其词源, 结合韩国语特殊的读音规律, 将此类词语一举拿下, 收入囊中。

2.句法方面

推究理解巧记句型语法。首音的“”作为一个形式上的辅音, 是一种使字形看起来整齐、美观的符号, 只有在韵尾时才发后鼻音, 通常情况下并不发音, 但在发音体系甚至句法中, 它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 在韩国语的句子结构中, 主格助词, 宾格助词和结尾词等接续词中经常要区分是开音节还是闭音节, 而几乎所有的闭音节的接续词几乎都带有, 例如: (老师买书) , 该句读作:“”。其实就是通过连读把前面一个词的韵尾给读出来, 使得听者能够辨识出其具体词形;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 如: (多行不义必自毙) , 该句中虽然是闭音节, 后面所接却并不是的助词形式;还有 (和) 这个助词只用在开音节词后面, 这算是两个最大的特例了。

另外, 韩国语中的语法项目不少, 但很多都是各类词性的变化, 如果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转换, 写错用错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如: “~ (~, ~) ”是出现在标韩第一册中的语法, 文中仅仅提到表示“好像”, “似乎”的意思, 但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 探察其中的玄机。“”的字面意思是像……一样, “”是韩国语中最常用的一个指示代词, 词性可以视为一个名词, 前面接一个从句, 起到了修饰的作用, 相当于英语中的定语从句, 最后再根据句末的词语的词性和时态, 来决定实际形式, 因此该句型表示某个事物的动作或状态与另一个事物的动作或状态一样, 表明说话人主观的推测语气。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韩国语是非常具备科学规律性的, 与亚洲汉字圈的语言相比, 它没有汉语书写麻烦, 没有日语语法繁琐, 更没有越南语发音困难, 只要从词汇和句法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并掌握一些窍门, 每个韩国语爱好者都能写一手流畅的韩字, 讲一口流利的韩语。

参考文献

[1]标准韩国语 (第3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韩国语学习计划 篇2

中级

如何让自己的韩语水平更上一层楼?小编个人认为,语法学习是快速学会韩语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不管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语法学习都是不可以丢的。因此教材的学习还是得继续。但是这时候我们可以开始不局限于教材,而是涉及更多能增加学习乐趣的东西。比如韩国的流行文化。其实对于比较喜欢日韩流行文化的同学来说,学习这两种语言的过程会比学习其他语言愉悦得多。

我们可以通过看韩剧听韩语歌曲,拓宽自己的词汇量和韩国背景文化知识等,而不是单单埋头于枯燥的教材中。

在词汇量和语法知识量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口语和听力的锻炼,记得每天去零基础社团练习一下吧!锻炼听力还要记得经常去听写酷做听写哦!

高级

相信到这个水平的同学对韩语学习已经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了,剩下的就是拓宽加深自己的水平,小编认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大量阅读,增加词汇量!还有美文欣赏、童话故事、韩语诗歌、韩语笑话、一天日记漫画……等等。如果遇到不懂的生词,在听力方面也可以尝试听一些无字幕的韩国影视剧和新闻。

韩国语学习 篇3

关键词:广东地区;韩国语学习者;汉字词;学习优势

韩国语汉字词是指从汉语借入的词汇。准确地说是从古代汉语或日本汉字词借入的词汇。借入古代汉语词汇的当时是既借义又借音。因此,在义的方面,保留了原来汉字的意思,即使随着汉韩两种语言的发展,语义有所变化,中国人韩国语学习者也能从汉字很容易掌握其意义;在音的方面,发音上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特点。

广东地区的韩国语学习者母语是汉语的粤方言、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和雷州半岛方言属闽方言)(以下简称“三大方言”),这三大方言也同样都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特点。而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和古代汉语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韩国语汉字音和三大方言都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的特点,因此它们在发音上有很多的共同点或者是形成对应关系。以三大方言为母语的广东地区韩国语学习者在韩国语汉字词学习中利用这些共同点或对应关系会很容易掌握韩国语汉字词。而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由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韩国语汉字音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通过发音掌握韩国语汉字词方面,广东地区的韩国语学习者比北方的韩国语学习者有很大的优势。

本文以三大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的声母为中心,通过比较三大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的声母,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对应关系,以此来阐述广东地区韩国语学习者在韩国语汉字词学习方面的优势。

古代汉语的声母是用三十六字母标记的,即从发同一个声母的众多字当中选一个代表字做声母字母。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有“五音”、“七音”、“九音”之说。本文以“七音”为例。“七音”是指古人按照发音部位将声母三十六字母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类音。

古代汉语发以上三十六声母的汉字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在三大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的发音当中,要么没有发生变化,要么发生相同的变化,即使发生不同的变化,也能找到对应关系,这些

对广东地区韩国语学习者韩国语汉字词的学习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1牙音声母汉字

古代汉语牙音声母汉字在三大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当中保留得很完整、也有很强的对应关系。有的声母的发音是一样的,比如下列牙音声母汉字的发音:

以上的汉字在三大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当中发音一样,都是发[k]音。这样的汉字还有:各、阁、肝、敢、纲、盖等等很多。

韩国语谚语的学习方法 篇4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工作、生活中得出的知识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包含着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道理,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一个国家文化、历史、社会、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特点。韩国语中的谚语形象生动,内涵深刻,包括了人生、家庭、社会、心理、行为、饮食等人类生活中几乎所有方面的内容。韩国人说话时,几乎到了十句离不开一句谚语的程度。因此,只有理解和掌握一定的谚语,才能正确把握韩国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意思相通。在近几年的韩国语能力考试中,无论是中级还是高级,谚语都是必考题,这也反映了谚语在韩国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不同于单词简单直观,也不同于语法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可把握,谚语是用非常简洁、洗练的语言表达出某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心理状态、自然规律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且多借助比喻的手法来表现,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所以对很多学习者来说,谚语部分是韩国语学习过程中一个令人头痛的难点。那么,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如何才能学好和正确运用韩语谚语呢?

二、韩国语中谚语的学习方法

1. 比较中韩两国相同相似的谚语,联想记忆。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流频繁,在长期的互相交往渗透中,产生了很多相似的谚语。这些谚语在用词、用法等方面非常相似,所以理解和运用起来相对容易。如:

有些谚语,虽然表达方式与中国的谚语稍微不同,但其所表达的内涵和用法是一样的,只要理解了谚语的表面意思,通过联想汉语中相似的谚语,就很容易记忆。如:

2. 多了解韩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社会情况。

虽然韩国与中国的交流源远流长,但韩国文化、历史、风俗、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与中国不同,而谚语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所习惯的风俗和所熟悉的历史是分不开的,所以有些谚语必须要了解其所包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生活风俗才能够理解。如年糕()是韩国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食物,所以年糕在谚语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

———自作多情 (注:在韩国, 吃年糕的时候同时喝辣白菜汤, 这样吃起来口爽, 且不噎, 比喻一厢情愿地琢磨好事。)

———借花献佛 (注:祭祀是韩国从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纪念祖先的一项重要的活动, 而年糕是祭祀时必需的食品, 比喻不要错过好机会。)

像这样必须了解韩国的地理、文化、历史、风俗才能够掌握的俗语还有很多, 如:

———目不识丁 (注:是韩文的头一个字母, 形状跟镰刀差不多, 比喻一个字也不认识。)

———民以食为天 (注:金刚山被认为是韩半岛境内最美丽的山, 金刚山也是要吃完饭再欣赏, 比喻吃饭的重要性。)

———石沉大海 (注:“咸兴”是地方名, 现在位于北韩境内, “差使”是指以前的使臣。朝鲜时代太祖李成桂禅位之后去了咸兴, 他把儿子太宗派遣过去的使臣全都杀掉了。所以后来就用咸兴差使来比喻一去不复返, 没有消息。)

3. 通过影视剧学习谚语。

随着“韩流”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大量韩国电视剧和电影涌入,通过电视剧和电影中的对话来掌握谚语也是学习谚语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电影和电视剧不仅反映了韩国人的思考方式和文化,而且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如前所述,韩国人说话时,几乎到了十句离不开一句谚语的程度,所以,选择一些反映韩国人的日常生活、对话较多的影视剧,可以帮助学习者正确地理解谚语的使用场景,使学习者在观看影视剧的同时,不知不觉就熟悉了很多谚语。深受欢迎的韩国电视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就出现了大量的谚语。如:

再如:

4. 重视对谚语的总结和归纳。

韩国语中的谚语虽然十分繁多,但是总结起来,其素材不外乎动物、植物、自然、人体、人物、饮食、文化、信仰几种。在平常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善于归纳相同素材的谚语。如关于动物的谚语:

三、结语

学习韩国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谚语更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理解和掌握。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学习者在学习韩国语谚语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要注重在日常的韩国语对话和写作中对掌握的谚语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学习谚语,进一步提高韩国语实力的目的。

摘要:韩国语中的谚语非常丰富多彩, 韩国人在日常表达中经常使用谚语。但是对韩国语学习者来说, 谚语是韩国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就韩国语谚语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韩国语,谚语,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12

[2]郑凤然.中韩谚语比较.苏州教育学报, 2000.06, VOL17, (2) .

关于学习韩国语心得 篇5

大声说、读、念。念的时候要大声,说跟磁带一样的声音,发音。注意!听写的时候不要一个生词一个生词写。多写。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开始学韩语的时候。开始写然后记最后才开始说。所以学得很无聊。没有进步。对于想更好的学习好韩语的话,就需要我们多多的写、练习,给自己准备一个韩语本子,听的时候也要多多练习写,这样的话,我们之前写的就不会生疏了。

多表达、多描叙。每天利用几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想怎样用韩国语表达东西、行动、感觉等。多多加强自己的韩语表达能力,这样对提高韩语有着相当大的帮助。增加韩语的词汇量。想要更好的学习好韩语,词汇量是很重要的,如同学习英语一样,词汇量对于各们语言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习韩语,我们需要不断的增加我们的词汇量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韩语的能力。

多结交韩国的朋友。学习韩语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更好的运用到,那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结交一些韩国的朋友,对我们的韩语发音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是有一个非常大的提高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加以朋友的帮助,我相信那将是个很大的提高,对于我们学习韩语这门语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让学生唱主角。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出色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二是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心慌,怕批评,怕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相互提问回答,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打消了胆怯心理。

三是使学生不断进步、奋进、成才。分层次抽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重新认识自我:后进生开始起步,步入知识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奋进,努力提高自我;出色生则更加出色。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实践也证明:分层次抽查、学生互问互答,使课堂提问充满艺术性、灵活性,能真正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边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性。

韩国建立开放式学习园地 篇6

2016年,开放式学习园地在韩国首尔推出,来自20个不同组织的参与者出席了这一重大活动。在分享知識和共同价值观的同时,开放式学习园地必须在其学习平台上体现特定的国家、文化反应方式。

开放式学习园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开放、互动、利用网络,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汲取相关知识,解决他们最棘手的发展挑战。

开放式学习园地得到了许多合作伙伴的捐助。韩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通过财政支持,分享韩国的发展经验,丰富课程,在推动开放式学习园地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韩国发展研究所(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KDI)与开放式学习园地进行技术合作,在2016年10月推出基于韩国经验开发的慕课。韩国发展研究所所长金俊炅(Joon-Kyung Kim)说:“韩国凭借独特的发展经验开发网络学习内容,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数以千计的人将有机会学习这些内容。”

韩国国家信息社会局宣布,该部门将在全世界43个发展中国家的46个信息存储中心(IAC)推出开放式学习园地平台以及内容。韩国国家信息社会局负责人说:“国家信息社会局在信息存储中心网页上为开放式学习园地提供链接,让世界银行的各种学习产品能够被利用起来。”

韩国语学习 篇7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韩国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 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是推动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强大的内驱力, 是行为的源泉。学生一旦对韩国语产生了兴趣, 便会产生积极的动机, 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去学习中, 发挥自己富有创造的特征, 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甚至会达到乐此不疲的程度;而没有兴趣的学习, 无疑是一种苦役。

二、学习动机是韩国语学习的关键

首先让学生认识学习韩国语的重要性。学习动机推动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一般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动机是为了找心中的那份职业, 为了这一目标, 学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环境对韩国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给学生创造环境, 并利用这个条件, 让他们处在韩国语语言环境中。目前的外语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得多, 学生练得少”的问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口语能力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活动时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场景, 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 具有趣味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让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 在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下, 随时随地与韩国语打交道, 养成主动开口说韩国语的习惯。

1、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如何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内在动力, 从而提高外语的教学质量, 是我们外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直接的问题。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教学, 同时采用引导教学、角色扮演、交际教学, 任务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 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 使学生将韩语交际当成今后工作必须具备的一项职业技能。

充分利用课堂上,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课, 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进行分组角色扮演, 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单词、语法、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课文内容具体实践化,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所在, 也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表现空间。比如几个人为单位组织一个小组, 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行会话练习, 完成节目。过程中用韩语进行评价, 就要求有一定的韩语口语能力。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往往表现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教师学生采取积极评价,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 培养开口说话有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使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其次, 开展第二课堂为提高学生韩语交际能力搭建平台。比如开展韩语技能竞赛, 包括单词比拼、韩语演讲比赛、韩语歌曲演唱比赛、韩语写作比赛等, 并组织学生们积极参加省市级韩语竞赛, 比赛中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差距和不足, 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动力。除此之外, 通过平日里举行的一些短剧表演等学生活动, 也可以把韩剧活学活用起来, 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韩语的表达能力, 使语言真正成为彼此相互交流的工具。

2、开展了校内外专业岗位实践, 让学生对就业有信心

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辅相成, 让韩语学习轻松自如, 知识学习与岗位实践有效结合, 让就业目标触手可及。从实际出发, 开展了校内外专业岗位实践。例如, 假期时, 让学生到与韩语相关的单位去锻炼、学习。从而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领悟到自已的不足, 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为韩语专业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平台。

三、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韩国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韩国语都是从零开始学习, 韩国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任重道远,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它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因此, 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韩语人才。

四、改变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不当严重影响学生的源动力。有的学生想学好, 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又缺少科学的引导, 耗费了时间, 成绩并不理想, 久而久之, 会产生自我否定, 产生挫败感, 丧失自信心。学习不是简单的“做题”、“背”就可以了, 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 就是不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感悟与体验, 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学生自身要强化学习策略意识, 积极主动构建自己懂得学习策略。学校教师在强化学习动力指导中, 要特别关照那些智力一般的学生, 对他们的努力与勤奋着重给予鼓励和信任, 用以引发及强化他们内在的勤奋性格和顽强毅力。要让学生知道, 勤劳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智力发展中能起到以“勤”补“拙”的特殊作用, 持之以恒同样可以使他们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五、结尾

课堂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自已个性化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韩国语没有捷径可走, 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 而最关键的还是学生如何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作为韩国语教师, 应当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潘国强.高职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的途径[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2

韩国语学习 篇8

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评论说:“韩国人有柔弱的一面,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表现方式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相符。”换言之,中韩两国国民所具有的情感很相似,所以中韩两国的大众文化很容易为两国国人接受。文化交流是中韩两国关系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中韩两国关系发展顺利,文化交流功不可没。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对发展两国的关系,增进中韩民族的互信,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修身养性、天人合一、 崇礼明德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它对人的身心健康、防身自卫、 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韩国民众的尚武情结由来已久,“跆拳道”是韩国民众非常喜欢的一项技击运动,可以说是韩国的全民运动,中国武术和跆拳道在运动形式和理论基础上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在韩国龙仁大学共发放119份问卷,回收119份,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为100%。调查韩国在校大学生学习中国武术的现状,并希望了解韩国在校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武术,是否能够加深对中国、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的了解,是否更加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等问题。

1龙仁大学开设武术课程及选修武术课程的学生情况

龙仁大学坐落于京畿中部地区中心龙仁市,是拥有半世纪以上历史的首都圈私立综合大学。龙仁大学从过去一直将武道、 体育做为特色,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极高的认知度,也在奥运会和世界柔道、跆拳道锦标赛上获得了傲人的成绩,以此为基础, 跃升为世界名牌大学。龙仁大学共有武道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文化艺术学院、行政管理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及保健福利学院等6个学院,共35个系。学生在校总人数为6163名(2010年)。[3]

“中国武术课程”是2014年9月开始在龙仁大学开设的新课程,是通过教养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本课程总共16次课,每次课3小时,教学内容主要是第三路初级长拳和24式简化太极拳等中国武术基本内容。其中选修本课程学生基本情况如下:男生76名,占63.9%;女生49名,占36.1%。19岁—23岁的有95人 , 占79.8%;24岁—30岁的24人 ,占20.2%。从学生的不同学年情况来看,第1学年的有48人,占40.3%;第2学年的有34人,占28.6%;第3学年的有25人,占21%;第4学年的12人,占10.1%。在不同专业方面,其中警察行政、警护、军事等学科的人数是23人,占19.3%;跆拳道、柔道、体育学科、东洋武艺学科、特殊体育等学科的人数是52人, 占43.7%;其它学科人数是44人,占36.7%。这些学生中没有去过中国的有88人,占74%;去过1次及以上的有31人,占26%。有6名学生对中国非常了解,占5%;对中国文化了解一点点的有80名,占67.2%;对中国文化完全不了解的有33名,占27.8%;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的有13人,占10.9%;有兴趣的有93人,占78.2%;没有兴趣的有13人,占10.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更喜欢武术课程;在学科方面,警察、军事相关的学科学生更喜欢武术课程;韩国一直受到来自中国强有力的文化影响,韩国文化是在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改造而成,它符合韩国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再创性。[4]因此,选择武术课程的大部分学生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希望通过武术课程来了解中国文化。

2学生对中国武术的了解情况

在调查中,学生曾经接触或学习过中国武术的学生有6名, 占5%,其余有113名,占95%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中国武术。 对中国武术非常有兴趣的有16名,占13.4%;有兴趣的92名, 占77.3%;不感兴趣或完全不感兴趣的有11名,占9.3%。韩国在校大学生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中国武术的呢?笔者调查发现, 有85名学生是通过“中国电影中的武术明星”认识中国武术的; 有31名学生是通过“电视等媒体的中国武术信息”认识中国武术的;至于“互联网中的中国武术信息”、“武术书籍”、“朋友介绍”、“观看武术比赛和表演”等其它途径认识中国武术的人数较少,加起来只有20名学生有过这方面认识中国武术的经历。

学生学习武术之前对武术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国武术是“中国电影中的武术动作”、“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种体育项目”、“有强的健身功能”;认为“武术有很强的观赏性”的学生只有13人,而认为“练武术的人可以飞来飞去、刀枪不入”的人很少,只有4名学生。

学生学习武术之后对中国武术的认识,比学习之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认为武术是“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能强身、健体”、“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认为“武术有很严格的武德和礼仪要求”、“武术有很强的技击性,能防身自卫”等方面的学生人数较少,有26名学生认为“武术有很强的观赏性”,比学习武术之前的人数有一定的增加。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韩国在校大学生没有接触过武术,并对中国武术感兴趣,韩国的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是通过“中国电影中的武术明星”和“电视等媒体的中国武术信息”认识中国武术; 在学习武术之前,只是认为中国武术就是中国电影中的武术动作,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健身功能的体育项目,学习武术之后,大部分学生认为,武术运动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能强身、健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但认为武术有很严格的武德和礼仪要求、有很强的技击性,能防身自卫的人数较少,说明他们学习中国武术的时间短、内容少,没有充分了解中国武术的内涵和特点。“武术有很强的观赏性”这个问题,武术课程学习前后回答的人数都不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3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情况

“通过目前的武术学习,对了解中国文化有帮助吗?”的问题时,有87名学生回答“有帮助”,占73.1%;有9名学生回答“没有帮助”,占7.6%;有23名学生回答“不清楚”,占19.3%。“通过武术学习,您了解中国文化有哪些?”的问题时,通过目前的武术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对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民俗风土人情”有帮助,其它方面有帮助的人数较少。

可以看出通过武术学习能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民俗风土人情”,这是因为中国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是完全浸润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之中的,它具有典型的区别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差异的显著特征。它完全不同于西方人所创造的 “体育运动”,而是一个能够通过身体运动实践,来获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八卦”的熏陶和认知,来把握中华民族所主张的“内敛、和谐”的文化要义,来体认中国人所倡导的“伦理、 教化”的文化内核的一种文化形态。[5]但是学生了解到的是一种模糊的中国文化,谈不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这与中国武术推广的形式和手段有关。中国武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广而泛、大而全、单兵作战的方式,这势必造成中国武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外表看似很光鲜,内容却空洞。

4学生对中国武术课程的学习情况调查

4.1对武术课程开设形式和内容满意度的调查

学生对目前开设武术课程的形式,认为“非常满意”的有33名学生,占27.7%;认为满意的有64名学生,占53.8%;认为“一般”的有21名学生,占17.6%;只有1名学生认为“非常不满意”。可以看出,占81.5%的学生非常满意或满意目前龙仁大学开设的中国武术课程形式,目前龙仁大学是以教养选修课的形式来向全校本科生开设武术课程,这样的开设形式能够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学习中国武术。

对目前武术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认为“非常有兴趣”的有22名学生,占18.5%;认为“有兴趣”的有58名学生,占48.7%; 认为“一般”的有35名学生,占29.4%,有3名学生认为“没有兴趣”和有1名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兴趣”。可以看出,和目前开设的武术课程形式的满意情况调查比较来看,对武术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的学生人数明显有所下降,只有67.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兴趣和有兴趣。由于绝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中国武术,没有任何武术基础,而且学习的课时较少,学习武术内容主要是 “第三路初级长拳”和“24式简化太极拳”,而这两种教学内容只是中国武术非常基础的部分,既缺乏中国武术套路的表演性,也缺乏中国武术的技击性,肯定会影响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兴趣和认识。

4.2学生选择武术课程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调查

韩国学生是在自己国家的文化背景下选择完全不同于本国文化特征的武术课程学习,肯定有各自不同的选择动机,在“影响你选择武术课程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什么?”有72名学生是对中国武术感兴趣选择武术课程的学习;有29名学生是想了解中国文化选择武术课程的学习;有23名学生是希望通过与本国跆拳道进行比较选择对武术课程的学习;选择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韩国学生选择中国武术学习的人数较少。

韩国学生在学习中国武术过程中,由于受到两国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不同的运动特点和文化理念的影响,因此韩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你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有63名学生认为 “武术动作太难、太复杂”;有35名学生认为“中国武术太枯燥、 实用性不强”,这两个问题正是中国武术“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两个最大的障碍。

可以看出,韩国学生主要是对中国武术感兴趣和想了解中国文化才选择中国武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武术动作太难、太复杂”和“中国武术太枯燥、实用性不强”。 因此,中国武术对外推广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武术的推广形式, 我们应该转变思路,设计适合不同人群学习和练习的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不同拳种的套路,既要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点, 又要能够激化所有外国人学习中国武术的兴趣,真真实实的学到中国武术技术、明明白白的了解中国文化。因此应该从“武术文化”向“文化武术”的观念转变,从“文化武术”层面去设计和推广中国武术,注重武术的整体性、品牌性、文化性、社会性、实用性和市场性等特征,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空手道就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4.3学生是否继续学习中国武术的情况

中国武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很多路径可以选择,其中在国外高校的体育课教学中引入中国武术教学内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体育课堂教学具教育性、稳定的课时、规范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强制性等特点,能够确保中国武术的规范和稳定推广, 在韩国龙仁大学开展中国武术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范例。

“你是否希望继续学习中国武术”,回答希望继续学习中国武术的学生有73名,占61.3%;回答不愿意继续学习中国武术的学生有46名,占38.7%。从图6可以看出,在这46名不愿意继续学习中国武术的学生中,有19名学生认为“没有条件学习”;有10名学生认为“没有时间”;有8名学生认为“武术动作太难太复杂”、有6名学生认为“中国武术太花哨实用性不强”、 有5名学生认为“对中国武术不感兴趣”。

可以看出,学生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中国武术,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对中国武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希望继续深入学习中国武术。在不愿意继续学习中国武术的学生中,主要是受到由于“没有条件”或“没有时间”的影响,说明学生主观上还是愿意继续学习中国武术,只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由于认为“武术动作太难太复杂”、“中国武术太花哨实用性不强”、“对中国武术不感兴趣”等因素而不愿意继续学习中国武术,这是中国武术对外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5结语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再现。我们可以说,武术文化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 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中国武术国际化,就是与世界文化共存的问题。中国武术作为一个异文化被世界文化所认识和接受的过程,最终达到世界多种文化共存。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性重要性,因此文化传播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任务。[6]中国武术在“走出去“的战略过程中,进入国外高校的体育课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推广途径。学生在选择中国武术学习的过程中希望学习到实用的武术技术,希望通过武术学习了解中国文化,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两国文化差异性影响,不能够很好的理解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运动特点和要求,特别是认为中国武术缺乏实用性,动作繁琐、难度大。因此必认识到中国武术在对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内容和形式上的问题,做到对症下药、知己知彼,中国武术才能走向世界舞台,被世界接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武术必须向“文化武术”转型。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韩国龙仁大学在校本科生选修中国武术课程的现状。从调查中可知韩国高校大学生希望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是学习中国武术的主要动机之一,但是中国武术动作太难、太复杂、太枯燥、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也是中国武术对外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中国武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只有知己知彼、对症下药,中国武术才能走得更远和更长久。

韩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学习账户制探析 篇9

世界各国为了提升本国劳动力素质, 英国于2000年提出个人学习账户 (Individual Learning Accounts) , 美国也于2007年提出终身学习账户法案 (Life Long Learning Accounts Act of 2007) , 另外新加坡、瑞典等国也有类似法规, 这些个人学习账户制对于提升各国民众终身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7年12月14日, 韩国《终身教育法》全面修订, 新增学习账户的法规, 这也是学习账户首次被纳入法律范畴。根据《终身教育法》第二十三条的学习账户规定:“国家必须为了促进国民的终身教育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积极推动学习账户制度 (包含国民个人的综合性学习经验, 以集中管理) 。”这次修订规定了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发展方向。2008年, 韩国总统李明博将终身学习账户制列为其核心教育政策之一, 在2009年5月8日再次修订中, 又增加了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实际施行内容, 将此制度作为科学教育技术部的主要工作, 并提出课程认证的注意事项等, 这就使学习账户制的法制化更加完备。

终身教育账户制的实行具有三点原因:第一, 建立组织性系统, 为学习者管理个人的终身学习经历、学历、资格证书、就业等相关社会学习经验;第二, 为了提高国民的终身学习参与率, 推行终身教育账户制以提供更多的终身学习资源与信息;第三, 为了帮助弱势群体参与终身学习课程, 通过这项制度鼓励其继续进修并补助相关教育费用, 减少社会上因为收入或学历导致的弱势循环。韩国政府根据《终身教育法》规定, 为了提供民众各年龄段的终身教育, 并且帮助其管理个人的终身教育经历, 设立了在线综合信息系统以集中管理全国的终身教育课程与相关事务, 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运用国家人力资源, 并进行开发与管理。目前, 终身教育账户制的管理由韩国终身教育振兴院负责, 该院的终身教育政策本部设有学习账户制组, 专门负责终身学习账户制的相关事项。2008年4月组成的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负责协调终身学习账户制与工人教育账户制度之间的联系, 确保两种制度之间的衔接。

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期间, 教育科学技术部在韩国7个城市施行终身学习账户制示范开展工作 (以下称示范开展) , 共投入2.8亿韩圆的特别教育经费, 尝试多样化的学习课程及方式, 为终身学习账户的正式开展做示范和试验。最后总计认证了27个标准化课程, 共计1 277位参与者, 并且为了学习结果的标准化认证, 教育科学技术部组成了认证委员会, 构建了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到2009年, 共有17个终身学习城市实施了示范开展计划, 其计划重点有三个:第一, 构建信息策略计划和终身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第二, 构建咨询及相关信息的系统;第三, 设立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标准机制。

根据2008年及2009年的终身教育白皮书, 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方案目标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终身学习账户制通过人生各年龄阶段多样化终身学习结果的积累管理, 加以认证并灵活运用, 提高终身教育的参与率。二是各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需申请认证, 课程按照领域及层次作整合管理, 学习者自行参与课程并且开设学习账户记录, 同时终身学习账户制也能整合终身教育机构的学习课程, 给予咨询及提供信息的服务。三是对专为社会弱势群体开设的课程予以帮助, 以帮助弱势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各项示范计划以及整合工作完成后, 教育科学技术部于2010年10月10日正式推行终身学习账户制, 为韩国民众提供学习经验的整合及终身学习计划的服务。

二、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与计划的推行

终身学习账户制, 从2008年正式纳入《终身教育法》后, 教育科学技术部作为推动制度的负责人, 开始带领各单位, 列出每年的工作计划, 让终身学习账户制能够在充足准备之下正式开展实施。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以及推行计划如下:

(一) 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

根据《终身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终身学习账户制由教育科学技术部负责, 因此教育科学技术部是此制度的主持单位, 负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如起草基本计划、确保预算及经费补助以及设立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 进行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合作与协调工作。终身教育振兴院主要执行教育科学技术部制订的计划、学习课程评估认证并且负责评估认证审议会的运作, 以及学习经历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而地方政府则负责地区内的统筹工作, 如各地区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的运行以及接收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申请书。各终身教育机构则负责提供与学习课程相关的信息。学习者在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必须自行主动申请终身学习账户, 并参与终身学习课程。只有学习者的参与配合, 这个机制才能顺畅运转, 制度才能更加完善进步。

(二) 计划的实行

1.基础建设期 (2008-2009年)

此阶段作为基础建设时期, 要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不仅要考虑到相关制度的协调工作, 更要确实反映国民需求。首要工作是使终身学习账户制法制化, 通过立法的力量有效推动;教育科学技术部开始发展学习历史管理系统, 及设立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 进行与学分银行、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等的整合与合作。在建立基本架构之后, 便开始在不同的城市展开示范开展工作, 以确定运行系统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再根据示范开展结果进行讨论与修订, 使终身学习账户制更符合需求且顺利运行。

2.施行期 (2010年)

终身学习账户制从2010年10月10日正式实施。这阶段主要有两项工作:第一, 加强倡导, 以增加使用者以及强化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第二, 集中实施终身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工作。在施行期中, 首先要对社会民众广泛宣传制度的内容, 增加学习者的申请应用, 并针对终身学习课程的内容建立具体标准, 侧重终身学习课程的认证工作。2010年达到1000门课程的认证工作, 建立评估认证课程的数据库, 并继续完善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衔接工作。

3.推广期 (2011-2012年)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推广终身学习账户制, 并且扩展每一层面的工作内容。针对终身学习课程的计划提供支持及强化, 并预计在此阶段能完成3 000门课程的认证工作, 并扩充学习课程及学习者的数据库内容;确保终身学习账户制与国家资格体制及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制的衔接;并连接初、中等学历以及高等教育学分认证的工作, 扩充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的学历信息。

4.稳定期 (2013-2014年)

最后一阶段为稳定期, 希望终身学习账户制在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之后, 能够进入完善且稳定的制度开展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质量以及确保实施上的安全, 保障学习者的隐私。针对终身学习课程提出的质量稳定要求, 以及提供学习者学费补助, 预计此阶段要完成5 000 门课程的评估认证, 通过此制度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 并与其他相关的国家资格认证或学习制度达到合作互通的效果。

三、终身学习账户制实施主要内容

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开展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 进行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 将认证的课程输入学习历史数据库, 作为课程基本资料;第二, 构建学习历史管理系统, 此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主体, 个人可自行申请学习账户, 开始积累个人学习经验;第三, 活用学习结果, 学习者可利用此系统参照学习历史与结果, 规划未来学习计划或是申请学习履历证明材料用于应聘或者考试。

(一) 终身学习课程的认证

由各种终身教育机关所提供的终身教育课程, 需通过教育科学技术部的公开审查, 确保课程具有一定的标准程度后, 并登录到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数据库, 才可以使用或登记。根据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的统计, 仅2009年就有128门终身教育课程开设, 2010年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施行期, 第一步即为对各学习课程的认证工作, 先从示范开展的城市再到76个终身学习城市, 最后再接受全国各地方自治单位的申请, 达到1 000门课程的认证。

终身教育机关的课程认证程序, 首先由教育科学技术部公告当年终身学习课程评估的日程与办法, 并且根据《终身教育法施行令》第十四条第二项所定的认证指标:“课程名称、教育设施与设备、教育目标、学习课程的内容与施行时间、学习者人数、教师/讲师、教材与教学方法、学习者管理方法、其他课程运行的必要事项。”终身学习课程详细认证标准参见表1。

按照九个项目制定能够适用于各类型课程的基本标准, 每个项目评分都要达到70分以上才算及格, 如果评分结果有六个项目达到70分以上的课程, 将被列为预备认证课程, 可等待下一次的认证, 而没有达到以上标准的课程则为不合格。

终身教育机关或地方自治单位收到公告后, 即开始填写申请书以及准备相关数据以参加审查, 相关资料将统一送到终身教育振兴院, 同时终身教育振兴院组成评审团, 进行课程的评估工作, 将合格、不合格及预备认证三种结果写成报告书, 提交认证审议委员会, 认证审议委员会针对审查课程的结果进行审议, 并上报教育部, 由教育部核准发给合格证, 之后再由终身教育振兴院向各教育单位通知审查结果以及给予课程发展的建议。最后通过认证的课程, 将正在学习该门课程或是曾经学过该课程的学习者的数据输入学习历史管理系统 (需取得学习者的个人信息保密同意书, 或由学习者自行申请填写) 成为课程数据库的一部分。

(二) 学习历史管理系统

由终身教育振兴院所构建的学习经历管理系统, 是终身学习的综合数据库, 数据库存有所有经过认证的终身教育课程与相关资料。学习历史管理系统中的终身教育课程在申请认证时, 分为六大类:基础识字教育、学历补救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公民参与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以及职业培训教育等。个人可以申请账户来管理记录个人的学习经历, 记录曾经参与的课程, 并且可以利用系统查询各种不同类别的课程, 作为未来的学习计划。此系统还可以和国家其他相关资格证制度如国家资格系统、学分银行制、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等衔接, 提供给学习者全方位的终身学习信息, 以及提供给国家完整数据, 用于终身教育的统计和政策制定。民众可以通过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申请个人账户或是通过终身教育振兴院申请, 再根据《终身教育法施行令》第四条的规定输入个人信息, 终身教育振兴院也会与各教育机构确认个人信息的有效性。登陆后, 学习者便可利用这个系统进行个人学习历史的积累与管理, 该系统会根据学习者参与的课程类别做个人的统计表, 学习者便可按照这个表格去规划未来的学习计划, 并通过这个系统查询终身学习课程的开课机构、场所、内容等信息, 如果学习者有学习上的困扰, 也可利用系统的咨询功能解惑。

(三) 灵活运用学习结果

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可以针对个人的学习经验进行管理并发给履历证明书。履历证明书内容包括学习者的正规学历、终身学习课程、资格证书等所有详细的个人信息, 个人也可以自由挑选需要证明的部分。个人除了通过履历证明书了解以往的学习经历及资格取得成果, 例如, 学分银行及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的情况, 学习者也可以用此证明书积累学分获取学位。除此之外, 学习者还可以使用此履历证明书应聘, 作为个人经历证明, 学习历史管理系统与工作网等招聘网站链接, 可以让学习者和公司企业利用数据库的信息分类寻找合适的工作或是人才。教育科学技术部及终身教育振兴院也可以利用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数据库获得学习者的统计资料, 如国内学习人口的基本资料、学习趋势、学习需求等信息, 作为未来发展终身教育政策的建议。

四、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启示

终身学习账户自2008年立法、2010年正式全面开放申请, 在政府由上而下的推行倡导之下, 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即成型。2009年韩国终身教育白皮书提到, 这个政策是一项综合教育及经济的综合制度, 开放给所有国民申请账户以管理个人学习经历, 并和相关制度连结。虽然前期工作存在着如课程认证与其他相关制度的衔接、网络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使用人数亟待提升、评估认证课程数不足等亟待解决问题, 但是一旦完成后将会是政府推行终身教育最有效且省时便捷的方法。

我国《教育法》及党的十七大都提出类似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等要求, 但是我国的成人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诸如缺乏指导和规划、规模与质量缺乏监控、认识滞后、培养目标和规格缺失特色等, 尤其是各种制度和体系不能够有效地衔接和利用, 缺乏非正规学习与正规学习体制之间的连结渠道。韩国的终身教育体系的账户制, 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国在构建自己的类似学分账户制时, 建议拟从管理权力下移、学分互认、改善现有自考体系、构建标准化学习课程等方面入手, 并以此作为我国在非正规课程认证或个人学习成就认证工作上的借鉴和参考, 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发展。

2010年是韩国终身学习账户制的第一年正式开展, 此制度对韩国社会的影响值得我们持续观察, 也期待这项制度未来的良性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终身学习领域的发展。

摘要:韩国终身教育振兴院于2010年10月开始施行终身学习账户制, 其起源与内涵、推动体制与计划和活动开展内容, 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终身教育体系,学习账户,启示

参考文献

[1]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 (2010) .韩国教育统计[EB/OL].http://www.mest.go.kr/me_kor/inform/science/science/general/index.html.2011-04-02.

[2]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 (2010) .韩国的学校体制[EB/OL].http://www.mest.go.kr/me_kor/inform/2/2b/study/stud-y02/index.html.2011-04-12.

韩国语学习 篇10

一、动量补语的位置偏误

(1) 来中国以后, 我两次到长城去了。

正:来中国以后, 我到长城去了两次。

(2) 每个星期老师都给我一次辅导。

正:每个星期老师都给我辅导一次。

“‘量’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范畴, 这种认知范畴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就形成语言的范畴。” (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第11—17页, 《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 具体的动作行为也涉及量的范畴, 因为动作行为本身具有反复性和可持续性, 反复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长属于动量的范畴, 所以可以用表达量范畴的语言手段把内在的可度量性形式化。量范畴的语言表达手段很多, 数量短语就是其中之一。用来衡量动作延续时间长短的数量短语为时量短语, 用来衡量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的数量短语则为动量短语。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在时间轴上或人们的意念中有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终止点。这样的动作必然产生一定的结果, 时量、动量则是诸多结果表现形式之一。动作和结果在时间上很显然有前后的必然序列, 这和人们的感知顺序是一致的。根据象似性原则, 表示结果意义的动量短语必然选择补语位置, 以此符号顺序来对应事件在客观实际和概念领域中的时间顺序。而韩国留学生把动量补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出现错序的偏误, 主要受母语的影响造成的。在韩语中, 若要表达动作行为的数量, 应把量词短语放在动词前面, 形成“数词+量词+动词”的格式, 也就是说, 韩语没有动量补语的形式, 取而代之的是动量状语的形式。受母语负迁移影响, 留学生使用汉语的动量短语时, 常常把它们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因而产生了动量短语错序的偏误。

二、专用动量词与共现动词的搭配偏误

(3) 妈妈批评我一遍。正:妈妈批评我一顿。

(4) 这是他第二遍结婚。正:这是他第二次结婚。

传统语法把动量词分为两大类: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专用动量词主要是“下、回、次、遍、顿、趟、场、番、通”等。动量词的语义特点决定了与之搭配的动词类型。

下、回、次:与一般的的动作动词都可以搭配。“下”强调动量小, 如:“点一下头”;或强调两个或几个短时动作连续进行。如:“咳嗽了几下”。“回”和“次”的基本语法意义都是对动作发生次数的计量。但在使用中存在着语体适用范围的区别, 表现为“回”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而“次”经常用于口语。

遍:和“遍”搭配的动词一般包含[+过程性]、[+完整性]。动词所表示的事件都具有一个随时间展开的内部过程, 侧重动作涉及的对象或动作过程的完整性。如:“数了一遍”。

顿:与“顿”搭配的动词多表示饮食、打骂等行为。如:“吃一顿”, “骂一顿”。

趟:与之共现的多为移动动词, 具有行走义, 都表示空间的移动。如:“走一趟”。

场:搭配的词语多具有[+长时], 如:“下了一场雨”, “放了一场电影”、“大干了一场”。

番、通:表示费时费力的复杂行为的动词, 主要适用于言说动词。但二者仍有差别:表现在褒贬倾向。“番”表示花很长时间或较多精力去做某件事, 并尽心尽力, 力求完美, 因而带有褒义倾向。“通”虽然也表示费时费力, 但动作比较随便, 具有贬义倾向。

分析上述偏误, 误例 (3) 中, “说”是批评的意思, 这类动词应与“顿”搭配。误例 (4) 中, 量词“遍”强调动作过程的完整性, 而句子着重说明的不是完整性, 而是动作的次数, 因此应用“次”而不能用“遍”。

三、借用动量词与共现动词的搭配偏误

(5) 他打了我一手。正:他打了我一拳/一巴掌。

(6) 我夹了三口菜。正:我夹了三筷子菜。

借用的动量词包括借用器官名词和借用工具名词。这些具有器官论元和工具论元含义的名词, 在事件具体化过程中语义贡献小, 因此有量词化的倾向, 又因为本身的论元含义没有完全消失, 因此, 它们与数词构成的数量结构在表示动作的量时, 总带有事件本身的特征。借用动量词包括借用器官名词, 如“眼、手、巴掌、拳、脚、口”等;借用工具名词, 如“刀、筷子、笔、棍、针”等。无论是人体器官还是工具都有发出动作行为的潜能, 动作行为是器官和工具潜能的外显。因此, 和借用动量词搭配的动词应包含[+器官]或[+工具]的义素特征。如:“看”包含[+眼]义, “打”包含[+手]、[+巴掌]义, “叹、吸、吃”包含[+口]义, “缝”包含[+针]义, “写”包含[+笔]义。

分析误例 (5) , “打”人一定要借助人体器官手, 而一般都是把手握紧用拳头打或用巴掌打, 因此和“打”搭配的借用器官量词应为“拳”或“巴掌”。误例 (6) 中, “夹菜”这个动作必须依靠的工具是“筷子”而不是“口”, 所以应把“口”换成“筷子”。

四、动量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偏误

(7) 小狗咬了一口他。正:小狗咬了他一口。

(8) 我打电话了四遍, 没人接。正:我打了四遍电话, 没人接。

(9) 我和他见面过一次。正:我和他见过一次面。

受动量补语修饰的动词若带宾语, 宾语由代词和名词构成。代词宾语和名词宾语的位置受语义篇章因素的制约。一般说来, 代词往往是前指话语中已出现过的或已知的人或事, 对于听说双方来说, 这些人或事都是旧信息。汉语信息排列的规则之一是旧信息倾向在前, 新信息倾向在后。动词后动量短语和代词宾语共现时, 这两个体词性词语相比较, 代词所指的信息比动量短语所指信息要旧, 所以要放在动量词语之前。而一般名词性成分表示的是新信息, 是句子的自然焦点, 整个句子要凸显的不是动作的数量, 而是动作的对象, 因此, 在没有上下文或其他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名词性宾语一般位于句末。这一规则也同样适用于离合词。离合词的宾语一般是名词成分, 因此, 动量词语放在离合词中间。分析误例 (7) , 宾语为人称代词, 应该放在动量补语之前。例 (8) 宾语为一般名词, 应当放在动量补语之后。 (9) 中“见面”是离合词, 动量补语应放在“见”和“面”之间。

参考文献

梅立崇《也谈补语的表述对象》,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2期

齐春红、邱渊《谈动词到介词的虚化和介宾短语入句的位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钱旭菁《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1期

任玉华《“动、补、宾”句式分析》, 《汉语学习》2001年第4期

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 《中国语文》1996年第2期

上一篇:分流教学下一篇:小儿胸腺的X线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