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2024-06-28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1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高校体育观念及体育理论的反应,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它制约着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使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及未来跨世纪人才身体的、精神的需要得以实现,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效果,更对体育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及教学过程起着制约和引导作用,并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成效。

1转变旧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主导思想

高校体育教学应立足现实,面向社会,着眼未来,确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体育是高校和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阶段性教育、教学,改革对一个阶段身体素质的刻意追求,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为体育教学目标的核心,使广大学生认识到高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和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应把体育作为自己终身的需要,使体育教学的价值超出时代,具有终身意义。

2教学内容应着眼未来

2.1 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科学性

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学生对运动的选择自由度愈来愈大。因此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承受能力而选择。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要选择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对增强体质实用性较大、适于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如体育医疗、保健、康复养生等,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还应从学生的个人特点出发。如身体过胖需要减肥等,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应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需要,以及基础科学锻炼方法而设计。

2.2 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高校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同时,还应向学生传授身体锻炼和养护的原理、方法,体质评价和医务监督的方法,以及适合自身特点的各种健身方法。这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也是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建立满足学生终身需要的体育理论知识体系,严格执行《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理论教学时数,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并充分运用电化教学、生理实验、模拟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体育理论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更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的实践。

2.3 系统地形成生活中必需的各种运动技能及有关的体育知识(方法与手段、锻炼和养护等)的个人储备

使体育领域中发展和积累起来的科学实践知识成为每个人的财富,保障合理地形成生活中必需的体育能力和个人储备,并将其提高到必要的完善程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较大收获,步入社会后终身受益,这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过程一样,也必需有计划地传授(教育者)和循序掌握(受教育者)一定的知识总和,系统充实和深入地领会知识。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受教育者掌握宽阔的体育知识,这就是有关体育教育的本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即正确的“体育观”、“健身观”,合理运用体育价值和规则等知识及其他有关的体育理论、体育方法和体育卫生、运动保健知识,并与体育锻炼实践相结合,就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形成生活中必要的体育能力。

3改革教学过程,为终身体育服务

3.1 掌握体育锻炼本领

学校是引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战略的前言阵地。掌握体育教学由传统的为学生打好身体基础,兼顾到使学生掌握几项体育技能,作为终身体育锻炼身体的手段。进而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2 掌握生理负荷调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仅要学会技能,而且还有掌握生理负荷的安排、测定与调控,在今后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运动处方,使之终身受益。

3.3 建立体质测量与评价反馈系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体质与生活实际,使学生领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还要联系本校的实际,增强体育锻炼的责任感以及培养健身能力,其中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的主要指标测量,其结果作为教学与指导身体锻炼的依据,同时,测量资料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既能使学生了解自己体质状况,又能使学生有目标地进行体育锻炼实践,同时学生看到提高的结果,能增强体育锻炼的信心与意识。

3.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课虽然是以学生身体操练为主要手段、以发展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健身方法,也是从感性认识深化到理性认识的一个教育过程。由于体育教学实践性的特点,《纲要》理论部分的比重偏低,现今高校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普遍贫乏,加上当前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封闭、呆板、单调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一种“依赖性”的学习习惯,只知道跟着教师模仿动作,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除了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方法,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理论。体育教学后除了给学生留身体练习和巩固技能的练习作业外,还要让学生追加课堂笔记,把课上学习的内容、动作概念、体育锻炼方法,以及技术原理记录下来,使学生加深记忆,掌握理论知识。这样不但使运动技能得到了巩固,而且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还能在课外锻炼中指导自己。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环节。深刻体会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强调的“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自觉不可”这段话的含义,认清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与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化判定终身体育中的战略意义。利用高校这一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设计、监督、评价,自我组织与管理,自我运用体育环境与条件,组织体育锻炼活动与竞赛,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体育实践等各种体育能力。同时,应力求扩大学生锻炼身体的领域,充分发挥课外体育锻炼这一体系的功能,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多渠道地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爱好,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成为终身体育锻炼者。

3.5 优化身体发育,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完善和提高体育能力,增强并保持健康

把保障最佳的发展高校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由社会的实际需要所要求的。因为人的身体素质构成了人的身体素质构成了人的身体能力和质量基础,身体能力表现在体育活动中作为体育能力。这种能力将通过教学或自我学习过程的方式而获得,并不断完善。另外,这一任务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体育因素增强并保持健康,提高和锻炼机体对环境适应力和对环境不良作用的抵抗力,掌握科学、健康和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实现这个任务最可靠的保证。

4结语

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明确体育目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努力培养学生身心自我完善的能力和自我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具有终身体育锻炼身体的欲望。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自我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在智力上和体力上得到协调发展,使高校体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开创一个良好的体质环境。

摘要:终身体育是人类体育发展的方向,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围绕着终身体育这一中心目标,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成为终身体育锻炼者。文章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改变教学主导思想,调整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过程三个主要方面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2

关键词:快乐体育 中学 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引言

快乐体育是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通过课程设计来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思想。

2、快乐体育的实质

快乐体育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快乐体育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或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还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是

在此思想指导下的、富有人文特点的全面教育。

3、快乐体育的目标

快乐体育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将死板的、固定模式的体育教学转变到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上来,作为一种现代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的产生和流行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从长远来看,快乐体育将成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一个巧妙结合点。

4、快乐体育的特点

4.1教学思想:

主张以“以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而面向终身体育,从兴趣入手,抓住学生得体育情感,促进乐教、乐学、会学、勤学,将育体和育心相结合,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4.2教学结构: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高度统一。

4.3教学教法:主张采用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4.4教学组织: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波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4.5教学关系:主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并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5、快乐体育与传统体育的区别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

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以下分别列出传统教学方法模式与快乐体育教学方法模式的对比。

5.1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模式

(1) .教学任务:“三基”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2) .教学特征:系统性、规范性、全面性、程式性;

(3) .教学目标:以体为本、追求健身、掌握技能;

(4) .教学方法:直观法、灌输法、填鸭式等;

(5).课堂纪律:强调集体性、纪律性、划一性;

(6).师生关系:教师为主、师道尊严;

5.2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模式

(1).教学任务: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观念;

(2).教学特征:兴趣先导、参与体育、体验体育、享受体育;

(3).教学目标:以人为本、追求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特长挖掘、情感交流;

(4).教学方法:启发式、游戏法、情景法、竞赛法等;

(5).课堂纪律:变化让你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6).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主导、主体同等重要;

6、快乐教育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以“人”为本的

素质教育被提到了更高的要求。而快乐体育的核心是把全面的育人视为体育教育的目标,强化情感、兴趣、创造,个性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主动学习。

6.1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6.2有利于体育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6.3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6.4有利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双向性;

6.5有利于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7、结束语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3

摘 要 文章结合历史和现状,对中西方的体育教学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和场馆设施、教学方法和手段做了相关的探讨,以图找出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各方的特点,并对我国在如何发扬优势,找出差距,使中国的体育教学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中西方比较 体制与观念 差异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历史、民族性格、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与西方各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中西方体育教学状况进行比较,可以开阔眼界,加深对中国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体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便探索未来的发展的趋势,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中国和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体育教学领域存在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一、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体制的差异。

在中国的教育工作中体育一直被列为德、智、体三者之一,并倡导三者并重,可见受到的重视程度。“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等口号赫然写在各个学校的操场上,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加强管理和落实。应当看到,在这种体制和指导思想的背景下,经过体育教师精心而严格的教学,中国的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学生体质也有所增强。但另一方面,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许多学生是由于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和体育达标的要求而锻炼。

而西方各国的体育教学则更注重人性化、个性化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倡导快乐体育、感动体育,强调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进学生健康和体格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能力,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学生把体育课作为一种乐趣,把体育锻炼活动作为一种主动地学习过程,而体育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调节的作用,把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留给了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自由想象和创造思维也得到发展,同时达到健康体育的效果。当然,西方国家的体育教学的观念和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宏观调控能力不够,学生的个人为中心的倾向及组织管理松散等现象就比较突出。

当前,随着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先进的体育教学观念和管理体制逐步的借鉴。最明显的特征是将中小学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并把欢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新观念引入教学活动中,为中国的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经费投入与体育设施的差异。

体育教学对经费投入和器械设施有较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经济投入做保障,没有先进完善的体育器材设施为基础,体育教学活动必然受到制约,教学质量也不可能达到较高水平。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基础设施薄弱,体育经费不足是长期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大中城市的学校体育设施相对较好,但是运动场地的数量和面积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至于广大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学校,体育器材和设施则更为落后和短缺。虽然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师想方设法、因地制宜的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也收到一定效果,但是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

欧美国家在较为充足的经费支持下,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除了一般的田径场、足球场、体育馆外,游泳池、健身房、人体机能测试设备等也大都有所装备。这些现代化的、多种类型的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进行选择现代体育所有的活动项目。设施精良的运动器材和场馆的活动环境无不刺激着学生进行运动的热情,学生在欢乐的运动中,身心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些条件是中国多数学校近年间所无法企及的。中国的学生要想享受这种体育教学还尚需时日。当然,欧美国家的体育教育资源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的现象,体育教育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是十分严重的,优越条件对学生负面的影响也较为突出。这是中国今后在改善体育教学条件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并引以为戒的地方。

三、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差异。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的功能性部分,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受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体制的影响和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中西方在这方面的差异也是相当明显的。

中国的现代体育教学从新中国建立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发扬祖国传统的基础上,也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并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体系,在体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学体系过分完整、过分系统、过分模式化,所以也存在僵化的弊端。当我们一旦打开国门,发现外界还有更加先进的东西时,竟然不知该如何取舍,致使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进程至今未能完成。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教学的内容一直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们统管制定。全国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落实、统一检查;有严格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具备以上特点的教材内容体系的好处是:计划性强、领导便于检查、教师便于管理。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却被忽视。

国内的体育教学方法历来讲究严格、规范,评价体育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学秩序和整齐划一为重点。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在体育课中状态常常表现为站得直、走的齐、跑的稳、很安静。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上状态已有所改观,人们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已成蓬勃之势,成效也非常显著。

西方国家的体育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多样。除了有与中国相类似的田径、三大球、体操外,一些如棒垒球、网球、橄榄球等百年不衰的时尚运动则更受他们钟爱,另外如划船、赛艇、滑冰、滑雪和滑板、小轮车等极限运动也是许多学校大力开展的项目。以上这些体育项目大多需要专门的场地设施和较为昂贵的器材,是中国近期难以企及的。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方式上,西方各国也较为灵活、自由。学校设有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项目参加学习和锻炼。优越完善的体育设施,诱人兴趣的体育项目,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人生享受,使学生在其中找到乐趣,找到自己所愿意终身热爱并从事的运动项目。至于教学方法,他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趣味性强,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深层次的引导,而不是表面的组织管理。

四、前景展望。

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全民健身运动也大力开展,体育教学的效果也有很大改观,特别是城市的重点学校成效更为明显。但是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情况则有很大差距。

体育教学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为基点。使学生树立体育是生活必需内容,是应该终身享用的健康手段和人生乐趣的观点,并在学校中逐步培养并掌握其中最喜爱的几项运动。发达的经济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他们达到以上目标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对中西方体育教学的差异进行探讨,其目标是为了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在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的同时,吸取西方的成功经验,避免其走过的弯路,决不能一概否定中国的传统并崇洋媚外。当今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有很大作为。而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方面也跨出较大步伐,并已取得可喜成绩。只要我们在认真研究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深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那么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日子就会很快到来。

参考文献:

[1] 谭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陈雪红,陈筑,张虹.学校体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3] 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4] 谭华.20年来我国的体育史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

论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篇4

一、终身体育的提出及其内涵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 法国人保罗·朗格良在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曼谷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提案以来, 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并成为当代国际上最重要的教育思潮。同时保罗·朗格良对体育运动在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强调提出把体育运动和终身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把体育运动与道德、智力、艺术和公民活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此终身体育的概念就相应产生。

终身体育, 概而言之, 是指一个人一生都要接收体育教育和参加体育锻炼, 使其成为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终身体育的这种连续性和广泛性特征, 给高校体育带来了新的理念。终身体育思想的实质就是:着眼于未来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强调体育教育不仅是学龄期人体发展的手段, 而且要为职后体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终身体育活动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身体活动能力, 包括掌握一种以上从事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 (2) 具有基本的体育知识; (3) 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活动与体育欣赏能力; (4) 自我评价身体锻炼效果的能力。②

二、高校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阶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也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青少年时期的体质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民族体质的强弱, 也关系到祖国富强和民族兴旺。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 使人们认识到体育教育是每个人一生的受教育过程, 而不是人生某一时期或阶段的教育内容。它要求人们把体育锻炼纳入自己一生的教育内容之中, 并通过体育教育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手段。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时段也是学生形成终身意识、具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最重要的阶段。因此,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现在”, 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未来”。

然而, 据调查, 我国大学生毕业离校后, 大部分都不再从事经常性体育活动, 特别是不再进行经常性的身体锻炼, 由于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环境的污染, 现代文明病与传染病的蔓延, 加之缺乏体育锻炼, 因而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特别是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中, 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体育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与培养。高校体育教育应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工程, 进行体育教育不仅是增强体质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健康的生活, 这正是体育的社会价值所在。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逐步确立, 高校体育发展的目标将立足于长期效益的追求和探索, 并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系统学习和接收体育教育的时机,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形成自学、自控、自练的能力, 逐步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从而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长期以来, 高校体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过分注重学生的现实阶段, 追求体育教育的近期效益, 从而造成体育目标狭窄, 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脱节, 缺乏延续性。终身体育作为现代体育教育的思潮, 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是把人的一生的身体 (锻炼) 问题看成一个系统, 把学校体育看成人的一生身体发展 (锻炼) 的子系统。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的当前扩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 甚至终身。可以说现代体育教育不再仅是满足学生在校期间, 使身体得到锻炼, 增进健康, 而且要考虑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仍能坚持体育活动, 锻炼身体, 使学生终身都能从体育中受益。③为此,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要确立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增强体质能力, 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这样不仅能顺利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而且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扎实基础, 使之终身受益。

(二) 重视学生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

现代高校体育的最大问题之一是, 多数学生离开高校以后, 便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相告别, 很多传授的运动技术、方法, 在一个人的体育生涯中仅是匆匆过客。为什么学生通过系统的体育学习, 一出校门, 便与体育再见呢?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所学内容繁杂而不实用;二是忽视了对体育兴趣与习惯培养。④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爱好和习惯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凡一个人对某项活动有了兴趣, 并且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 他才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执著地去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好和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如此,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才能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 变高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在今后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必须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放到首要位置, 才能保证终身体育的实现。

(三) 加强学生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就是从事身体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身体素质、技能和方法。没有体育能力, 体育活动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甚至适得其反。为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和终身体育以达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目的, 必须加强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而体育能力主要包括认识、实践、调节等方面的能力。 (1) 认识能力。对体育的目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具有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对各种体育竞赛有一定的鉴赏、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 实践能力。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 运用到锻炼实践中去, 用科学方法进行自我锻炼和指导他人锻炼的能力。 (3) 调节能力。是指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具有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姿势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 是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为此, 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不仅在学生时代, 而且在进入社会的任何时候和各种条件下, 都能独立、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并具有良好运动习惯和较强的运动能力。

(四)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的发展

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 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只强调国家与社会需要, 很少考虑学生个体的体育需要、体育基础与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绝对权威, 忽视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围着老师转, 围着教材转, 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在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下, 学生“身顺而心违”, 成为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容器, 课堂气氛沉闷, 严重地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的培养及发展, 终身体育就是把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人格,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很难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就会扼杀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和生动的创造性。为此, 这就要求改革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高校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 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 重视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 尽可能地为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应是:首先要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如何为全民健身运动和实现终身运动理念服务。既注重大学生近期效益, 又着眼于长期发展, 使大学生对体育价值有一个较高认识, 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启发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终身体育的要求, 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 加强学生体育能力,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注释

1席冲.终身体育理念的实现与高校体育的改革[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 (7) 159-160.

2陈晓蓉, 朱保成.以终身体育为指导, 正确定位高校体育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 2003, (2) 20-21.

3张志远.我国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2, (4) 94-96.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篇5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29

体育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对于现代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来说,往往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经过长时间的改革研究发现,如今的高校体育教学效率是比较高的,但还存在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措施研究。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现代高校已经增设了必要的体育教师培训机构,且有充分的研究人员进行体育课程研究,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制度和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很多大学生不注重体育锻炼和知识学习,毕业前未深刻掌握和理解体育概念,也没有掌握良好的体育技能,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如今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比较低的。

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降低的原因比较多。第一,因为高校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教学枯燥。很多高校体育教师仍旧应用以往的体育教学方法,没有加强体育实践教学,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身心需求。第二,高校体育教师没有注重体育分层次教学,没有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且没有注重增强大学生们的终身体育理念。②第二,针对如今的高校,虽然体育实践研究力度是比较大的,但体育基础理论研究是非常不足的。很多高校体育教师没有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性功能,无法将其运用到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上;无法全面了解体育运动规律和运动锻炼控制方法,无法创新和完善体育教学实践模式。总之,对于我国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理论创新来说,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2.1 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措施

针对我国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来说,由于受到相关管理体制的影响,相关经济类体育项目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也成为核心教学内容。在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内容不衔接、过于陈旧等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来说,目标也不够明确,往往定义为学生体质提升,却没有重视深化学生的终身运动理念,不符合如今的体育教学要求,要想解决相关问题,必须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尤其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③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必须掌握多种健身技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明确终身体育的理念。必须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体育教学改革目标,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学习。

2.2 教学目标改革措施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必须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要想达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的,必须首先实现小学和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大学时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前期,是关键阶段和基础阶段。因此,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终身锻炼和科学运动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大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改善大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最终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让大学生真正热爱体育运动和锻炼。

2.3 教学项目改革措施

在现代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项目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大学生更加喜欢娱乐体育项目教学以及休闲体育项目教学。所以,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课程种类、教学项目等推进改革,丰富高校教学内容项目,还要大力提倡多个课程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增设健美操、交谊舞、太极拳、跆拳道、国标舞、瑜伽等多种选修课程,这样不仅能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出他们的运动兴趣和活动参与兴趣,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④因此,针对高校体育教学项目改革来说,实际作用和价值是非常显著的。2.4 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要想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要进行目标和内容改革,还要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长期稳定发展,不仅能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还能增强大学生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具体来说,第一,要实现以往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多开展娱乐活动;第二,要实现主要教材和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注重对大学生兴趣的培养;第三,要实现课内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第四,要大力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第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凸显出学生的核心主体地位。此外,还可以采取社团组织、竞赛组织以及俱乐部开展等模式,激发出大学生们的体育运动兴趣。

2.5 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必须促进三大方面的转变。第一,要实现传统式讲授式教学向现代化引导式教学的有效转变;第二,要实现形式化教学到实质性教学的有效转变;第三,要实现枯燥性教学到趣味性教学的有效转变。要想实现以上目标,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在加强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开拓新课程和新学科。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凸显大学生的核心主体地位,大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等,赋予体育教学课堂趣味性和动态性,营造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⑤

2.6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措施

如今,在很多高校当中,对应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都是不完善的,必须创建出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根本性作用,不仅包括良好的反馈作用,还包括良好的督促作用。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标准化要求和原则,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必须同时注重“教”与“学”的评价,还要加强价值判断。

具体来说,针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来说,不能单纯对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以及运动技能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和活动参与态度进行评价。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必须实现多种评价方法并存,包括教师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相互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评价,加强自我评估,并加大教学总结力度,及时明确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明确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

2.7 加强教学设备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培训

要想保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还必须大力应用现代化的新型教学设备和技术,同时要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足够高的师资力量。只有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设备和技术足够完善,才能保证高校体育教学效率足够高,高校要保证体育设备、器械足够多,还要保证体育活动场地足够广。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来说,教师改革是核心内容。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必须明确终身体育理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完善自我,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和体育技能。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必须增强教学责任感,提升自我文化素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长期稳定发展。

结语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6

一、正确认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关系国家的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水平。全面小康必须全民健康,必须把加强青少年体育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还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极端重要性、强烈紧迫性和现实针对性,切实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近20年来,中国青少年学生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根据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体育社科研究中心主任刘德佩教授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的下降,已经到了很多地方因大量适龄青年体检不合格而完不成征兵任务的程度。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以“健康第一”为总旨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干预措施。200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提出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目的是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

二、正确理解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全民健身工程新时期的具体体现,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正确理解和掌握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是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的前提条件。

第一,阳光体育运动是要和学校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紧密相连,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磨练意识;每人掌握至少2项日常身体锻炼技能;培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二,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通过锻炼,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的学生,将获得“阳光体育证章”;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将获得“阳光体育奖章”。增加荣誉感、激发自觉性。第三,努力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掀起人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潮,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推动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全体网

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师是关键。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当前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高尚的品格修养、过硬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以及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综合知识。

2.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学长效机制

学校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校长的重视程度、全校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决定了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情况。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基层学校的积极性,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还需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学生体质不是一朝一夕事情,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专项督导,增加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各项督导、评估体系中的权重,全方位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在巩固和创新体育教学特色模式中,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内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使学校体育教学、阳光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三者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学生活动平台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7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其改革的迫切性

(1) 高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是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的教育指导方向, 且对如何发展体育和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要求。在教学中应当始终切合时代和教育“以人为本”的改革教学理念和方向, 不仅要通过教育实现学生体魄强健, 而且要通过培养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运动与自我健身的习惯, 同时还需要重视体育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的结合, 推进高职体育教学的革新发展。

(2)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高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突飞猛进, 社会对人才定义、需要和要求的转变, 也推动着高职体育这一具体学科的不断深入创新变革和提高发展。而就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阶段来看, 其仍处于探索创新的初级阶段, 如何在高职教学模式、体系越来越符合时代要求、教育规律、教育思想、教学要求的今天, 更加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相结合的根本要求, 是今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创新改革高职体育教学的具体思路

(1) 高职体育教学要在思路上创新改革。在高职体育的创新改革上, 一方面应当模仿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模式, 同时坚持以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为立足点;另一方面, 高职体育课程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院校体育教学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建立全面综合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运用项目教学、过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 开创高职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新教学模式。

(2) 对高职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特色创新。高职体育教学首先应当关注课程内容设置上的趣味性, 关注学生的兴趣, 在兴趣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 应当从所在地区和学校的特点出发, 发展、推广一些具有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大众娱乐体育运动, 弥补器材不足和突破教学场地限制等, 让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 也能更好地发现这些娱乐运动中的实用性。

(3) 坚持特色的同时, 也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高职体育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但其课程的参与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参与, 这是由于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运动天赋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客观上影响到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因此, 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要从体育自身的特点出发, 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以及体育教学的规律, 尽量减少体育教学班级的人数, 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也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使用体育器材, 尽可能地降低主观因素对学习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 高职体育改革要结合院校和地区实际情况。我国地域广、民族多, 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直接导致不同地区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尤为明显。为此, 高职体育的教学改革必须要与地区和院校的实际结合, 具有针对性,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体育的改革取得实效, 才能真正与时俱进地促进高职体育的健康发展。

(5) 体育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大众对体育运动越来越关注、需求越来越多的今天, 校园体育教学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要想取得较好的体育教学成绩, 除了国家政策和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之外, 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关键性因素之一。

总之,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大工程。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 要打破现有的传统的教学体系, 建立能够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系统, 使教学目标从“体制教育”逐渐向“健康教育”转变,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摘要:高职体育教师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它的独特作用在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以及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肖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J].现代妇女 (下旬刊) , 2013 (05) .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8

几年来, 兴才学院体育教研室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及民办学校的实际, 进行了一系列体育教学改革的尝试, 逐步形成了具有兴才特色的体育教学新格局。

1 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院体育课程改革遵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针对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和高职学生素质层次的现状, 本着“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改革, 使我们高职学生在体育课不仅懂得欣赏体育文化的能力而且在亲身体验的体育运动中锻练成长。

2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方案

2.1 教学模式

采用“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即在学年初对学生进行宣传、调查等。了解学生对各体育项目的兴趣程度。并根据现有师资的专业情况、学院的场地、器械情况, 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的体育选项班。并对于报名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然后组成各个体育项目选项班进行教学。

2.2 课程改革的意义

(1) 从学生的兴趣着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而学生也希望能从体育课中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而不是没完没了的体质锻炼。

当前, 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建立终身体育观念和育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思想, 已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 逐渐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 围绕这一体育教育思想, 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终身体育意识, 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掌握终身锻炼方法, 发展终身锻炼的能力, 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已成为体育课程的目标。

(2) 一般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均是传统班级式或男、女分班式。据了解厦门海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在体育教学中已开始进行选项式上课法, 而厦门民办学院中采用选项式上课模式的学院还没有。

3 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效

3.1 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观念极大转变、身体素质全面提高

随着选项模式的实施, 近几年我校学生课外活动出勤率保持在90%以上;在实施新教学模式的同时, 按照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颁发的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作为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体育教研室把《标准》实施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测试, 学生《标准》的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

3.2 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大幅度提高

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的总体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学生选课的机制使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品德素质、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良好的敬业精神以及再学习的和创新能力。每年在岗教师积极参与省、学校、体研部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 基本上教师都具备有开设二门选项课的能力。

3.3 体育社团群体、竞赛活动蓬勃开展,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群众性体育活动生机勃勃, 体育教研室针对学生人数多, 场地狭小的特点, 确立以学校组织的大型高水平活动为龙头, 以院系活动为主体, 鼓励协助小型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促进和带动各项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各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的作用, 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安排各种不同项目、规模、类型的比赛, 教师进行指导、规范、协助和检查, 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知识、技能得以发挥。

3.4 体育运动会代表学校外出比赛成绩斐然

由各体育选项课选拔的人才组建的各体育俱乐部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获得较好的成绩。

通过各类比赛为学校争取了荣誉, 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多数民办高校都面临着诸如缺乏场地、器材, 师资力量不足等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把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和学生个体的体育需要结合起来;把追求高校体育的健身价值和人文价值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结合起来;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拓宽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史立峰.高校体育选项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

[2]张娜.影响我校学生体育选项课选择倾向的因素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 4.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篇9

1 终身体育的内容

什么是所谓的终身体育呢?在我国, 终身体育是在国家新的体育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理念, 它是指人在具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 受到体育方面影响的思想和自己具体从事的体育活动的总和。而高校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理论的教育, 又是其重中之重。如果我们把大学的体育教育看的无足轻重, 不注重对学生们体育方面的教育与培养, 那么, 一旦他们踏入社会工作以后, 由于工作压力的不断加重, 空余的时间也就不断减少, 他们的体育活动就会渐渐的不复存在。因此, 高校的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兴趣和习惯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关键时期, 我们一定要加强学校对他们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结合体育教育的改革, 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 高校体育的教学现状

2.1 体育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 我国的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单一, 陈旧, 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一来, 体育课的课堂效果就将大打折扣。我们不难看到, 如今所有的高校体育教育都是以体育课作为唯一教学手段, 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眼里, 这是学校的一门课程, 他们必须要上, 要接受, 但没有几个学生是真正喜欢上体育课的。其实并不是他们都不爱运动, 而是他们都上课的内容和形式从本能上感到反感和厌烦。教材要多样化, 教材的创新, 教材的适应性, 而不是教材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越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多样化建设, 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灵魂,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体育课程教材改革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 适当降低难度, 删除了原有的课程内容中偏深、偏难和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部分, 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其次是增加了与学生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 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

2.2 体育教育手段缺乏创新

在教师进行体育课的教学中, 他们往往侧重于技巧的传授, 然后让学生反复的操练, 要求刻板, 趣味性极差, 很多学生对一味的进行跑步, 跳远等项目的训练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于是, 很多时候是教师在主动的教, 学生们却在被动的学, 这样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讲也很难使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 大量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如街舞、啪啦啪啦舞等) 迅速地走进高校校园。这些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但是, 由于这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没有系统的、成熟的理论与方法, 因此, 仅能用不多的学时向学生介绍, 还有24式简化太极拳、软式排球等项目也不需用很多学时。为了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求知特点, 我们可以在一学期内开设这类项目的小型化课程。

2.3 学校重视不足

因为体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在短期之内, 又看不到明显的效益。基于这样的矛盾, 很多高校并不重视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 这样一来, 就算有了新的项目, 学校的硬件设施无法跟上, 学生们还是只能学习一些陈旧的项目, 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长此以往, 是不利于他们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的。

3 高校体育改革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高校的体育教学在终身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上的现状, 我们一定要大力推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因为改革的好坏会对终身体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强化了对终身体育意识, 普及扩大终身体育的宣传力度,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使其养成自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特别是注重和强化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独立进行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和体育锻炼的能力的培养, 方能达到终身受用和终身受益。

3.1 重视课程选择

高校体育改革, 为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 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 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增强体质,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首先我们要在课程的相关选择上进行改革, 大学体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一个拓展, 其相关的教学内容我们在中小学的时候都已经学过, 因此没有必要在大学阶段再进行重复性的教学, 所以取消基础课程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 如果还是根据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 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无法提起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我们取消这种重复的课程, 直接的开设选修课, 有利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 这样一来, 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们进行相关项目学习的时间, 也可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2 重视个体差异

学校一定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学生, 他们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在体育的先天素质方面是有所差异的, 我们高校在体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应因材施教, 给学生以人性的关怀。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班教课, 不同的班级按学生实际的情况, 教授不同的内容, 这样才能达到不同的锻炼要求。对于低级班, 我们可以从简单的认知开始, 对于中级班, 我们可以通过理论上升到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 而如果是高级班的学生, 那么我们要多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比赛和活动。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分段式的培养, 从而提升整个体育教育的整体效应,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重视导向功能

我们在进行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发挥其具体的导向功能, 培养一些对体育感兴趣的积极分子, 通过这样一个小团体来带动更多的人。剧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 如果我们身边有一群喜欢体育的学生, 受到他们的影响, 其他的人也会随之加入其中, 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集体。因此,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一理论来培养学生们的体育习惯。但是, 这种导向作用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最关键就是要看这个小的团体中的积极分子是否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有这种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 那么整个高校学习体育的气氛就会变的越来越浓, 身体素质和合作能力都会相应的增强, 学习的劲头也足。因此, 重视导向功能, 培养积极分子, 是发展终身体育的重要条件。

3.4 重视全程教育

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一般都只开设两年, 到了大三大四就根本没有体育课了, 除了那些体育专业的学生,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再进行相关的体育活动。短短的两年时间, 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是很有限的, 如果我们在大三, 大四不继续开设体育课, 那么前两年学到的知识就会荒废, 使得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 从而产生严重的断档, 会对终身体育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 我们的高校在大三大四的时候一定要继续开设相关的体育课程, 加强体育的课外活动环节, 开展一系列的比赛, 通过多样的形式, 使学生们对大一大二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不断地改革, 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为终身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较大发展, 终身体育才有较大突破。我们高校的体育教学只有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才能符合如今的社会需求, 才能真正的提升终身体育的整体效应, 为我国终身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有关体育文化和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篇10

(一) 体育锻炼中的精神鼓舞

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的锻炼, 其实在实际的锻炼和运动中糅合了一种内在的精神美和强劲的张力。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 我们需要的也并非是仅仅肉体素质的锻炼, 更重要的是精神意志和忍耐力的培养, 只有如此, 才能够充分地发挥体育训练的精神意义。

(二) 体育本身具有的实用性

体育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 体育锻炼最直接意义是为了锻炼身体, 培养健康的体质,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这决定了体育本身的实用性是很强的, 进行体育锻炼后培养出来的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够有效地转化成自己身体中的能量, 强化自己的能力, 这个过程是不断地从运动中吸收营养的过程, 这体现着体育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有利于高效地促进能力的提升。

(三) 体育运动中综合能力的提升

体育的唯一形式是锻炼, 但是体育锻炼后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不仅仅能让学生的体质大大地增强, 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本身享受到奋斗、拼搏带来的鼓舞,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决心, 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抗压意识和抗挫折的能力, 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探讨

(一)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

体育的教学内容多为各种各样的活动项目, 包括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等。这些体育项目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参加过, 能够进行简单的训练。所以在体育的教学中要将这些知识的学习系统化和专业化, 老师要善于掌握这些项目本身的难点和易错点, 加强细节的培养, 而不能只是简简单单地训练这么简单。要在具体的活动中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 着重加大难点的训练力度, 学生要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加注意, 培养自身的能力。

(二) 灵活体育教学中的训练方式

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这样对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是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的。灵活多变的体育教学还体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上, 老师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 要善于给学生演示, 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细节, 减少训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烦, 另外要与学习积极地进行探讨,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问题, 促进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在体育的课堂上更好地进步。

(三) 均衡技能和素质的关系

体育中技能的培养是指在具体的运动项目的锻炼中所需要的具体方法, 而体育中所说的素质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它涉及到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很多的学生不适合进行高难度的动作, 在参加这些活动中会产生身体不适的症状, 这就需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减少此类动作出现的频率。在实际的体育项目的训练中要善于均衡这两者的关系, 不能一味地追求技能的提高反而忽视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基本素质, 这样是极为得不偿失的。

三、以篮球为例展开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篮球的教学中要善于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指导, 以便提高教学的质量, 提高课堂的效率。在篮球的教学中, 要掌握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上篮的基本方法, 学会正确地运球, 包括低运球和高运球, 学会运球急停疾起、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技巧, 持球突破中学会顺步、交叉步持球突破, 传球掌握双手胸前传球、单手胸前传球及体侧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等基本的步骤。比如在单手肩上投篮时, 要注意上下肢协调用力, 抬肘伸臂充分, 手腕前屈, 体验食指、中指的最后发力。注意站位及持球方法、发力顺序的连贯和出售角度要合适、不能出现球在飞行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旋转的情况。在课堂上要按照持球——举球——出手——接球的顺序进行练习, 逐渐地培养自身的技能。

四.结语

体育本身的意义是多重的, 既有其本身的对于体能的锻炼, 还有更多的精神上的鼓舞和感召, 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 首先能够保证要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教学, 多种方式并行地进行训练, 增强素质和技能两方面的共同提升, 才能够保证体育改革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钟璞, 冉峰.体育文化与体育建筑[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3, 25 (6) .

[2]唐炎.主体性与社会身份:关于体育文化认识取向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6 (2) .

[3]周丽萍, 田雨普, 李如密.体育教学美理论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12) .

上一篇:学生自我评价下一篇:冲孔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