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课程教学

2024-06-14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精选十篇)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 篇1

一、产品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 全国大部分高校产品设计专业都开设了素描基础课程。然而, 我们看到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没有紧密联系产品设计专业, 只是笼统地画一些素描静物, 比如, 画一些简单的石膏几何体等, 没有真正认识到素描和产品设计专业的联系性。此外, 全国大部分院校招生的设计类专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基本都是经过两三个月的美术突击培训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的, 这就导致了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素描训练, 加上在素描教学中课时较少, 学生还没掌握和理解素描中的一些关键点, 比如, 透视、质感、肌理感等, 素描课程就结束了。学生对于素描的学习也就是大面上认知一下, 没有深入的理解。另外, 部分基础部教师在素描过程中没有实际动手做范画来演示素描中的一些问题, 很多学生对透视、肌理、质感、空间感等组织关系的理解还都停留在高中时代, 使得学生在画素描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素描要素仍然模糊不清, 导致学生在后期不能有效地将自己的产品设计构思表达出来。

二、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既需要感性的思维, 又需要理性的思考,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用理性的方式去理解素描对象的形体、结构、空间等变化。产品设计不但给人们提供物质功能, 也需要审美功能, 给人们带来好的视觉审美方式, 体现了理性与感性及科技与艺术的统一。产品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方法应该有别于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 具备更灵活的教学手段。在两年的素描教学过程中, 笔者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活动总结了如下几点建议。

(一) 增加素描教学开设的课时, 使学生全面了解素描的构成因素

素描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作支撑, 短时间的素描训练不能有效地解决素描中的一些问题。当今, 部分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已开设素描课程课时相对较少, 素描的学习又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充足的时间保证才能对素描中的透视、结构、体积感等因素深入地学习, 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进行产品形态研究。因此, 增加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课时是很有必要的。

(二) 加强素描中的对“形”的认知和练习, 提高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形体捕捉能力

素描是一种视觉艺术。产品是以形态来呈现的。产品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形”的问题, 形体不准确将会对未来所表现的产品形态有所限制。对于产品“形”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关系到产品形态的呈现。产品是依靠形态表达出来的, 形态是产品展现的载体。形态在产品设计中尤为重要。通过素描训练, 在做产品设计构思时, 可以迅速捕捉形态, 或者将大脑思维中的构思表达出来。形态的建构和造型能力密切相关。另外, 还要改变教学思路, 加强对学生眼睛、手、脑一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对“形”有更深、更实质的了解,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

(三) 加强素描教学中质感、肌理的练习, 确保产品设计渲染效果有效呈现

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中质感、肌理的学习是不能忽视的, 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素描训练, 我们可以体会物体的质感、肌理、结构、空间感及存在感等组织关系。在做产品设计时, 徒手绘制形态后用三维制图软件把构思方案建模出来。通过虚拟的方式来展现物体形态, 然后, 结合在画素描物体中所认知到的空间感、体积感对形态空间进行反复推敲, 一直达到合理的最佳状态。最后, 建模结束后进入产品模型渲染环节, 在模型渲染的时候, 我们会考虑到产品用什么样的材质合理。关于材质的选择就要结合素描中的排线训练, 从而认识到的产品的质感、量感、肌理感等。也就是说, 通过画素描, 来研究排线的变化, 通过排线的不同变化来深刻认识物体的材质。通过不同的排线来探知产品质感和肌理感的变化, 才能对材质有清晰的认识。对材质理解后, 就会将合理的材质运用到产品模型渲染上, 从而合理准确地将产品形态效果表达出来。可见, 素描教学对于排线的掌握一直到材质的认知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素描训练中对排线方式进行不同尝试, 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材质的不同表现。因此, 要加强素描中的质感和肌理感训练, 使产品效果得以合理展现。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学现状、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等的反思和分析可以得出, 素描和产品设计专业有着重要的关联。在素描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 听取学生的不同反馈, 积极地做出相关教学调整, 从而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把握能力及对形体结构的分析能力, 为学生学习产品设计专业夯实基础。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特点, 因材施教。另外, 作为设计教育工作者, 我们还需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如何实现合理的素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为产品设计服务, 针对当今产品设计发展形势探索出积极的正确的素描教学策略, 这样方能使学生应对产品设计中的不同问题, 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设计师。

摘要: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和设计专业有着密切联系, 对设计这个专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并提出了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建议及措施,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进一步加强素描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及合理性, 确保素描教学更好地为产品设计研究提供服务。

关键词:素描,教学,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中义, 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5.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2

Course Design of Data Structure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信息计算、信息安全 总学时数:1周编写年月:2004年7月

执 笔:刘科峰、李小英、高学军

课程性质:设计(论文)/必修 开课学期:5 总学分数:1 修订年月:2007年7月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本学院本科专业的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数据结构》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应用练习。其目的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根据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能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出来,并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学时分配

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除了在封面中应有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和课程设计日期以外,其正文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4.调试分析 5.测试结果 6.附录或参考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四、课程设计选题

根据教材《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主编)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或选择下列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较综合性的题目,要求通过设计,在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和物理表示、数据结构的选择应用、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1. 运动会分数统计系统; 2. 停车场管理系统; 3. 民航售票系统; 4. 有理数四则运算器; 5. 文本格式化器; 6. 哈夫曼编/译码器; 7. 教学计划编制; 8. 计算机辅助考核系统;

9. 学籍管理系统; 10. 图书管理系统。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数据结构》的配套课程,学完《数据结构》后进行的综合性课程设计。

六、成绩评定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可运行的软件系统(包括源程序)。课程设计成绩:上机情况(20%)包括出勤情况、调试表现。设计报告占40%,设计作品占40%。

成绩评定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有关的考查相关材料(文字材料以及磁盘或光盘)统一妥善保管。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数据结构》,严蔚敏 吴伟民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6-01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已经在中学基本站稳脚跟,如何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规范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仍然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在学习了李冬梅老师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后很受启发。这里结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新课程设计的原则进行一些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最基础的工作。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路,而教学思路必须遵循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原则,这样才能把知识、教材和学生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才能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搞好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实践的蓝本,要搞好教学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与传统文化课程的差异

传统文化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更新,但就总的知识体系而言始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知识系统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教学设计模式也就难有根本性的突破。无论怎么思考,知识的量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都是相对稳定的。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普及现代科技的学科,有它建立的基础体系,但这个系统是不需要普通信息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普通信息技术人员重在对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我们原来选用的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就侧重了前者,而我们现在选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就着重体现了后者,因此我们感觉到人教版的教材更适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和学。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色,不能把信息技术设计成理论课,它的特点就是应用。如果一堂信息技术课走进了传统文化课的设计思路,既失去了课程开设的意义,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是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浪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跳出传统教学设计的思维范畴。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基本目的应该就是在中学阶段普及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传授基本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由此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基本信息理论的介绍,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指导学生对基本信息工具的应用。注重体现“学习——理解——应用——创新”的基本教学设计思路。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喜爱QQ聊天,喜爱玩游戏等等,就是体现在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兴趣。学生对教师按计划准备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就是还没有深入到教师所设计的环境。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爱接受的形式,还要进一步的思考。同时教学设计还要能体现允许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体现学生吸收知识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本课程的发展特色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和突破的学科。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完善,也许今天传授的信息技术知识明天就要被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所取代,就会成为历史。就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理论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存有生命力的只是信息技术的原理,这点现实已经证明了,很多过去的信息技术知识就已经淘汰。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性,要体现指导学生思考原理,而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对已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注意引导学生设想知识的延展性,这同时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结合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组织。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基础条件,一个脱离了基本硬件条件的教学设计,只能是一种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很好落实的。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样是中学,城市和农村就存在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农村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教学大纲有要求,但落实起来同样要因地制宜,不能按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要求学生。

五、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灵活的评价方式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篇4

一、传统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主导的, 一门课一本教材, 教学进度基本就跟着教材的目录走, 在教材的框架下再添加一些案例作为补充。教学方法基本以PPT理论与案例讲解为主, 然后做一些虚拟设计课题来加以实践。这种跟着书本走的教学方法, 有着以下一些弊端: ( 1) 理论讲授为主, 老师与学生互动时间并不多。 ( 2) 学生明白了道理, 但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又茫然了。 ( 3) 图片案例固然精彩, 但学生并没有真切的感受。 ( 4) 虚拟课题, 做过就算, 缺乏成就感。

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探索

基于传统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这些弊端, 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历, 思考并总结出一种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就是将实际的设计比赛项目或企业设计项目引入课堂, 老师以指导设计实践为主, 穿插补充一些理论知识, 将对设计理论、方法的认识, 落实到特定的设计实践课题, 项目结束就是课程的结束, 由设计实践课题完成的质量来评价教学。

1. 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实施流程

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流程来实施:

( 1) 每门课根据开设的年级、学时、教学内容等寻找合适难度和时间点的设计比赛或企业项目, 如低年级、学时短的课程可选择产品相对简单, 注重创意性的比赛, 而高年级、学时长的课程则要寻找相对复杂, 要求较高的企业项目来做。项目数量在1 ~2个为宜。

( 2) 邀请项目方派专业人员到学院来给学生开设宣讲会、培训会。现在多数设计比赛都是与企业合办的, 所以请到专业人员的可能性很大。通过宣讲会、培训会令学生更加明确项目的设计目标, 企业方的设计需求, 认识目标产品。

( 3) 由教师根据课程和项目要求, 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令学生明确整个项目流程, 时间节点、各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内容、课堂与课后的任务安排等。

( 4) 在班级内划分出若干小组, 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前期调研, 资料共享, 共同讨论, 确定设计方向。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重复调研带来的浪费。

( 5) 以个人为单位设计方案, 学生与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讨论。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将普遍问题公开讲解, 并穿插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沟通讨论一直要延续到产品效果的表现阶段, 以控制设计的最终效果。最后以设计版面、动画、报告册或实物的形式展示设计结果。

2. 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 1) 实物教学法。学生对于原始产品的了解、体验是提出新设计创意的起点。老师在平时要搜集或购买一些典型产品, 最好是完整并可以使用的, 以及一些测量工具。让学生多看, 多体验, 动手测量。深入设计项目课题之前, 将相应实物产品带到课堂中, 让学生能看得见, 摸得着, 拆得开, 量得出。从对实际产品的拆装、测量去深入了解现有产品, 而不是对着图片空想。

( 2) 角色扮演教学法。将实际比赛项目和企业项目引入课堂, 是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核心。在这一基础上, 还可以进一步邀请企业型教师进入课堂, 让学生们了解在企业里实际的设计流程以及职业角色, 在教师和企业型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 模拟实际的项目流程, 完成课程设计。让学生有直观的职业体验。

( 3) 课堂不仅是在教室里, 教室不一定像教室。如前所述, 产品设计课程强调互动性, 另外情景也十分重要, 设计讨论的氛围非常重要, 产品调研期, 教师可以带学生去企业, 去工厂, 去卖场; 进入方案讨论期, 课程进行的地点可以改在专业图书室, 一边查资料, 一边想方案, 一边与老师讨论。

( 4) 案例教学法。这里的案例并不是指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图片案例, 而是指教师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教学案例。比如, 带学生做完比赛后, 应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挑选做的效果比较好的学生作为典型案例, 将其从前期调研开始, 到方案发表, 与老师讨论, 草图修改, 模型修改, 版面修改到最终完成的一步步过程用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 给以后的学生做讲解, 这将是从学生角度来讲最生动的案例。

( 5) 团队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 并相互讨论方式确定设计方案, 并加以现场陈述, 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 最后由教师讲解和评价方案。

( 6) 问题式教学。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改传统的老师教, 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 形成教师与学生并肩作战, 共同努力的双向互动。

3. 教学效果的考核

产品设计课程无法像其它专业课程一样, 以一份试卷确定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水平; 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水平, 更多地体现在其设计作品中, 相对而言其主观性比较强。为了严谨、公正、科学地对教学质量、学生成绩做出评价, 在课程结束时, 成立包括任课教师甚至是企业专家在内的三人以上评价小组, 通过答辩的形式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评分。另外, 非常看中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态度、进步幅度、团队精神等, 将平时成绩的比例设在40% 左右, 最终课程成绩由答辩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

三、小结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 学生和老师一样享受着无限的网络资源, 产品设计教学必须告别纯理论、纯案例式的教学方法, 以实际设计项目为主导来完成教学, 使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实战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这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摘要:随着产品设计课程的逐步发展, 原有的教学方法弊端一一暴露。在此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项目为主导的产品设计课程特色教学方法, 思考并总结了实施这一方法的流程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 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效果考核办法。

关键词:产品设计,项目,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 篇5

为了了解同学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习指导、个人发展工作。本组设计了这份问卷。本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您所填写的任何信息我们都将保密,请您放心填写。请您在所列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谢谢!

1、你目前对《教学系统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状况是怎样的?

A. 对所学的内容没一点印象

B. 浮于表面,未深入理解

C. 对所学内容比较熟悉了,能对以后自己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D. 对所学内容很熟悉、通透

2、课前你有进行预习吗?

A.从不B.偶尔C.经常

3、你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都有清晰认识吗?

A.不知所云B.模糊不清C.清晰认识

4、课堂中,你希望老师对你经常提问吗?

A.希望B.不希望C.无所谓

5、学习过程中,希望以何种方式与老师、同学交流?

A.面对面B.电子邮件C.在线讨论D.其他

6、学习过程中,希望课后获得哪些帮助?(多选)

A. 图书资料B.电子教材C.在线讨论D.课件下载E.在线视频F.其他

7、你认为以下哪种动机是你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动力?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8、希望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A.课堂讲授B.自主探究C.小组讨论D.小组协作

9、学习理论知识时希望老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

A.教师主讲型B.课堂讨论型C.案例分析型 D.其他

10、你喜欢进行案例学习吗?

A.喜欢,学习时就没有那么枯燥了

B.不喜欢,不知道有什么用

C.说不清楚,看老师讲的好不好了

11、希望在哪种教室学习我们的课程?

A.普通教室B.多媒体教室C.多媒体网络教室 D.无所谓

12、你觉得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清晰地将课本内容陈述出来吗?

A.能够清晰地呈现课本内容B.不能完全呈现课本内容C.不知道

13、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练习?

A.简答题B.讨论题C.论述题D.其它

14、你希望以什么方式对这门课程进行评价? A.试卷考试B.写课程论文C.其它(并在横线上注明)

15、你认为怎样才能将这门课程学好?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篇6

【关键词】服装设计 教学设计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整合了服装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与制作、面辅料选择等课程的内容,把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通过实际应用来学习知识点,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完成项目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1.“项目课程教学”的推出

“项目课程教学”就是以任务驱动为目的的项目化教学。本课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中放入项目课程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合作,承接企业的产品开发任务,在教学中由学生完成开发任务。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按照企业的设计流程来做,根据企业的设计风格和品牌定位要求,让学生直接进入实际操作,由各个课程的教师交叉授课和指导,共同评价。

2.社会用人需求分析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中,集中反映了以下问题:1)综合能力薄弱。2)敬业精神较差。3)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不够。其中团队协作能力差的表现尤为突出,表现为不懂得与人合作交往,集体凝聚力不够,主动参与活动意识不够。很多学生从主观意识上并不是轻视这方面能力发展,而是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得学生重视个体发展而轻视合作,缺乏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3.前期教学现状分析

服装设计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向学生介绍服装设计原理,再进行市场调研,绘制效果图,三四门关联的课程往往独立授课,缺乏综合训练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未曾安排企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综合能力的训练只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以实施,没有接触企业的产品设计流程,缺少感性认识。

专业没有进行过以团队为工作对象的教学项目的实施,毕业设计是每个人根据毕业任务进行,由学生个体完成,缺少团队精神的培养的途径。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把前期的专业课程以项目课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联合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方案设计,在实践教学理念、实践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学生作品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并逐步把学生成果推向市场。

4.项目课的教学环节

1)对服装设计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方案设计

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课程能力、知识目标、内容设计、能力训练目标项目设计,以及作业设计和考核方案等进行设计。

2)项目内容选择

我们以缺乏设计力量的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进行校企合作,签订横向合作项目合同。由企业提供面辅料和产品开发要求,由课程教师团队实施合作项目。在大三第五学期,选择企业产品开发项目进行课程教学,完成了美欣达北京订货会产品设计与制作,湖州电视台主持人服装设计与制作,湖州青青果服饰有限公司2013年产品开发方案,湖州宝帛服饰有限公司2011年款式开发设计等项目。

3)教学过程的组织

(1)人员组织: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设立小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市场经理四个岗位,由学生竞争上岗。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充分显示自己的组织才能,竞选合适的岗位。由辅导老师团队进行考核打分录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企业招聘员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推荐能力。

(2)项目内容落实任务下达:教师将该任务分成若干个主题,由小组来选择主题进行设计。

(3)市场调研阶段:调研2013年春夏流行趋势发布内容,调研相似童装品牌3~4个,内容包括产品概况、市场定位、设计风格特征、色彩款式面料特征、店面陈列特点等各个方面内容,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的方式方法和进行的过程,锻炼学生资料整理总结的能力。

(4)设计阶段:根据企业要求和老师的主题表现,根据自己对该品牌的解读,进行款式设计,要求每人设计20款,由小组的设计总监把关,统一自己成员的款式风格。选择其中40款和老师沟通修改。在和企业沟通,选择款式进行制作。该环节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品牌驾驭能力,还有个人服从团队的精神。

(5)打樣和制作环节:由技术总监牵头,带领大家进行样板设计,遇到具体问题由负责人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商讨解决办法。也可以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碰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适当给予表扬和加分。样板由指导老师确认后进行工艺制作,并由市场经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产品验收。

5.项目课的意义

1)解决了以往学校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矛盾

深化工学结合内容,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本项目由企业提供面辅料,确定设计范围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产品设计,最后由企业来选择评价。

2)加强了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以往的教学课程中,每个科目都是单独开设,缺乏综合训练的过程。本次成果围绕服装设计师职业能力目标,从服装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养成出发,按照服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来组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款式设计创新与系列拓展能力,注重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能力的培养,强化设计的创新意识。

3)解决了学生作品缺少行业生产实际评价的矛盾

学生的学习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点评价学生对设计资讯的收集分析与应用能力,重视设计理念的形成、设计的实现(样衣的制作)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4)营造了工作环境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 篇7

关键词:Edexcel BTEC,教学模式,课业设计与评价

目前, 国内和英国Edexcel BTEC职业资格的合作教学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BTEC教学是一种国际认可学历、国际标准资格、统一标准课程的职业教育模式, BTEC证书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BTEC中外合作教学, 学生可以取得国内的学历证书与BTEC职业资格证书, 可以凭借BTEC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留学机会。对院校来说, 中外合作教学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教学内容、思想和理念, 对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相关学科的建设,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极大的作用。

BTEC课程旧课程大纲分为文凭课程 (Diploma) 和证书课程 (Certificate) 两类, 从级别上分为初级 (First) 、中级 (National) 和高级 (Higher National) 三个级别。而BTEC (HND:Higher National Diploma) 属于高级文凭类的职业资格证书。从2011级学生开始, Edexcel BTEC改用了新的大纲,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由课时制改为学分制。

一、BTEC教学模式的特点

BTEC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非常明确,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 其特点主要如下:以课业为主要的考核手段,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传统教学模式较高;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对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鼓励学生的潜能的开发;要求课业有特定的职业的背景, 最好是当地企业或其他工作领域的实际问题, 尽量使学生完成的课业具有商业价值;将学术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兼顾升学和就业, 完成课程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同时获得继续攻读本科以上学位的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BTEC教学的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BTEC教学过程, 我们对BTEC教学模式和要求有了一定体会, 取得了丰富的BTEC教学经验, 下面将按照教学流程逐项对相关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1. 安排专业教学计划。

BTEC教学有一个完整的BTEC教学大纲, 同国内的教学大纲相比, BTEC教学大纲除了列出学习内容外, 还列出了课程的考核要求和评估原则, 而且要求非常细致。开展BTEC教学, 需要相关系部先根据大纲安排教学计划。在进行BTEC学习前, 学生需要明确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的内容是什么, 针对目标去学习, 才能达到合格要求。

2. 教师设计课程课业。

BTEC对学生的教学和考核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完成课业, 每门课程要做2~3个课业, 要求学生完成的课业能覆盖BTEC教学大纲中本单元所要求的全部内容。课业是以一系列任务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活动, 由教师设计、布置、指导和评估。学生在自主完成课业任务的过程中, 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若干项的专业学习成果。同时, 课业规定了学生必须发展的通用能力领域及应取得的成果。BTEC把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通过课业的方式把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发展了通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设计课业, 设计学生在怎样的环境下, 通过怎样的学习过程, 有效地掌握知识, 并将相关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经验和能力训练;学生在围绕完成课业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中, 得到相关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训练。课业要求完全覆盖教学大纲的每一点要求, 同时要求只要覆盖一次。所以BTEC的教学设计体现在课业设计中, 课业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课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是考试、作业、报告、设计等形式。可以设计探索性课业, 即只给出课业的任务, 不给出课业的操作和实现步骤, 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查资料以及讨论, 通过探索性学习完成课业;也可以设置成设计类课业, 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 学生根据相关的条件和设计方案, 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

3. 完成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和设计好的课业, 教师就可以进行课程教学了, 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 BTEC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的指导与教学为辅, 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完成课业。学生在完成课业的活动中要做好记录, 收集并保存“证据”。学生用“证据”来申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证据有多种形式, 如工作日志、报告、总结等文件资料。学生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成果证据, 制作自己的学习证据汇编。学习证据汇编除了可以用来申报学习成果, 评定学习成绩及通用能力等级外, 还可以在求职时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4. 教师进行课业评估。

课业的评估包括对专业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对通用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评价的依据就是学生提交的取得“成果”的“证据”。评价等级有P (通过) 、M (良好) 、D (优秀) , 不合格的要重做。评价标准在教师布置课业任务时就已向学生公布。

BTEC课程课业成绩可以根据几个部分来评定, 包括问题, 设计, 实验, 演讲, 教师提问等, 其中问题与设计需要有纸质课业和相关的电子资料作为学习成果证据, 如果涉及到实物的制作还需要提供实物作为证据, 来实验、演讲, 教师提问需要有观察表来证明, 教师还可以拍摄照片, 制作录像录音作为相关内容的证据。

课业评分需要有三个阶段:首先,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缴课业, 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业进行评价, 给出成绩和详细的评语, 并给出改进的建议;其次, 学生拿到初次批改的课业后, 可以和教师进行沟通, 根据教师的建议对课业进行补充和修改;最后, 如果学生的课业至少满足了BTEC要求的通过的标准, 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 如果没有达到最低的通过的标准, 学生还需要再三修改以达到要求。

5. 进行BTEC教学质量监控。

进行BTEC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包括内审和外审两个部分, 不同的教学系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加监控环节, 但是内审和外审是必须进行的。内审员主要为校内的监督, 需要通过听课, 教学计划检查, 课业检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并要求教师限期改正问题。其中课业检查是内审重点之一, 课业需要两轮审查, 在上课前对课业的设计进行第一轮审查, 在课业完成后需要对课业逐份进行第二轮审查, 不但要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大纲要求, 也需要对教师的评审进行检查, 保证课业成绩的公平公正。外审是由英国BTEC总部派来的外审员执行, 主要通过课业审查, 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对专业教学进行评估, 不合格会给出不通过的建议。

三、BTEC教学的课业设计与评价

下面将通过一个多教学单元 (unit) 一体化教学的课业设计来谈谈BTEC教学设计的重点, 所用的例子为项目, 项目管理与工程设计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 这门课程将完成三个单元, 分别是项目, 项目管理和工程设计, 最终将达到这三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教学单元共有两个课业, 课业1要求选择项目, 完成项目说明, 课业2要求完成项目报告和实物设计。

课业1要求选择项目, 完成项目说明, 下面即项目选择的流程图。

四、BTEC教学总结

综上所述, BTEC教学课程建设以职业为导向, 兼顾通用能力;教育理念现代化, 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考核评估以课业 (课业) 为依据。在实践教学中引入BTEC理念, 进行BTEC职业资格教学, 有助于体现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能使我们对职业能力内涵的认识更加全面, 使得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连青.BTEC课程教学实践与回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 (11) .

[2]王珑.借鉴英国BTEC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考核评价方法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01) .

[3]罗晓蓉.BTEC课业教学本土化的实践探索[J].教学研究, 2006, (11) .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刍议 篇8

一、概念元素的了解及应用

首先让学生学会创建一个设计大纲, 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提出问题, 再解决问题。如出版物的主题是什么?这些信息可能被分割成多少部分?这些部分都是什么?主题是系统性的还是人为的?具体的还是抽象的等等。世上万物的形态千变万化, 归纳这些空间的形态, 均属于点、线、面的分类构成。它们彼此交织, 相互补充, 相互衬托, 有序的构成缤纷的世界。

1.“点”的表现

在版面中的点, 由于大小、形态、位置不同, 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心理作用也不同。点的缩小起着强调和引起注意的作用, 而点的放大有面之感。它们注重形象的强调与表现, 给人情感上和心理上的量感。学生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可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 当点居于几何中心时, 考虑点所带来的影响, 如上下左右空间对称, 视觉张力均等, 显得即庄重, 又呆板。第二, 当点居于视觉中心时, 练习使点具有视觉心理的平衡与舒适感。第三, 当点偏左或偏右, 使画面产生向心移动趋势。最后, 将点作上、下边置, 有上升或下沉的版面练习。在设计中, 将视点导入视觉中心的设计, 如今已屡见不鲜。为了追求新颖的版式, 更特意追求将视点导向左、右、上、下边置的变化已成为今天常见的版式表现形式。另外, 准确运用视点的设计来完美地表述情感和内涵, 使设计作品更加精彩动人, 这正是版式设计追求的更高境界。

2.“线”的表现

实际上, 在我们阅读一幅画的过程中, 视线是随着各元素的运动流程而移动的, 只是人们不习惯注意自己构筑在视觉心理上的这条既虚又实的“线”。实质上, 对于每位学生的设计来讲, 这条线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线可分为形态明确的线和空间虚线, 空间虚线指的是视觉流程线, 这个部分的知识是学生练习中较难把握及难以运用得当的部分。人们一般对线的概念, 都仅停留于版面中形态明确的线, 而对空间的视觉流动线, 却往往容易忽略。而对于形态明确的线, 在进行版面分割时, 既要考虑各形态元素彼此间支配的形状, 又要注意空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 巧, 使高师小提琴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改正缺点,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要通过左右手技术的平均发展, 才能将高超的技术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表达出乐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感受。

参考文献:

[1]田康.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反馈[J].艺术百家, 2005, (6) .

[3]张以一.小提琴教学的新探讨[J].黄钟 (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保证良好的视觉秩序感, 这就要求被划分的空间有相应的主次关系、呼应关系和形式关系, 以此来获得整体和谐的视觉空间。学生可通过不同比列的空间分割, 使版面产生各空间的对比与节奏感。在骨骼分栏中插入直线进行分割, 使栏目更清晰, 更具条理, 且有弹性, 增强了文章的可视性。另外要提醒学生注意“力场”。“力场”是一种虚空间, 是对一定范围的空间的知觉或感应, 所以, 也称“心理空间”。在版面中所产生的“力场”, 首先是在空间被线分割和限定的情况下, 才能产生“力场”的感应。

3.“面”的表现

面也称为“形”, 是由长度和宽度共同构成的“三度空间”, 也是线的移动轨迹。面分为几何形及自由形两类, 而富有创意的几何形、不规则形和偶然形, 在平面的设计编排上常常被采用。

而本身的形态中包括了大小位置、面积、色彩肌理等多方面的变化, 在视觉设计要素中, 面的视觉影响比点、线的效果大的多。

二、综合运用的方法

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 可不先带入具体的图形或文字进行排版练习, 用最简单的草图先勾勒出可想到的任何的排列布局方式。首先, 排版并放置第一条直线。画一条直线代表标题, 将直线四处移动, 改变直线的比重和长短, 制作最具动感的布局, 调整直线在设计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其次, 为你的直线选择适当的面积。放大和缩小你的直线, 平衡空间和直线的比例, 让学生重新考虑他的直线的位置, 做广泛的实验。这些排版的例子可以给学生一些概念, 让他们了解如何放大或缩小直线来填入设计区域。再次, 在排版中运用更多直线。区别代表标题和文章的直线, 利用直线周围的空间, 进一步探索直线的用途, 在这儿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在一些较大的元素和一些较小的元素之间取得平衡。增加你排版中直线的数量, 比较不同排版, 重新评价他们最初的选择。然后在排版中运用图形, 这些图形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为图形选择适当的比例, 在这里的首要任务是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再将图形和直线结合起来, 探索两者之间的平衡与不平。最后, 运用文字作为标题, 直线作为文章, 对想象产生的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估, 尝试每个方案。如果涉及到副标题的话, 需要决定标题和副标题以及正文之间需要留出多少空间, 另外正文是否要分成两列甚至更多。

在这些版式练习结束后可要求学生完成三张分别以点、线、面形式表现的练习, 要求版面中除图形外还要有文字的出现。另外要求用相同的图形和文字元素进行编排, 将学生逐渐带入到更深层的理解运用中。

[4]宋比多.小提琴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右手握弓[J].四川戏剧, 2006,

[39]黄晨星, 黄忠伯.试论小提琴弓对弦压力的物理特性——兼议《关于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几点新想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 篇9

现在市场上的有关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材种类比较多, 但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都是专业通用类的内容。在名目繁多的教材中, 大多只是互相借鉴, 真正有创新有个性特点的教材比较罕见。教学内容也往往是一套标准化的流程, 这种课程很难体现不同专业的“个性”需求。针对这一现象, 就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增补, 删减一些过于专业, 理论性很强的内容, 增加一些个性化的内容。像一些平面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 三大构成教学的每个知识点都要为平面专业服务, 教学内容应为后期平面专业教学服务, 以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关注“构成”原理本身, 而要考虑构成学原理如何与平面设计相结合的问题, 更要考虑这些构成学原理将会对未来的专业课程产生怎样的渗透作用, 可以针对性的分析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的应用, 如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

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变革十分重要,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 培养艺术设计能力的最基础阵地, 也是学生进入艺术设计领域的基本功, 优秀的艺术设计教材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料, 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探索能力, 丰富教学模式。

2 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核心

从课程体系角度来说, 建立与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 既是“三大构成”教学的立足点, 也是“三大构成”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停留在对原理的模仿式实践层面, 需调整好模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注重创新意识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挖掘艺术设计潜力, 自然过渡到设计专业课程。因此, “三大构成”教学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 因为教学理念指引教学模式变革的方向, 这就要求艺术设计教学领域的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教学理念。

“构成”的重点在于“造形”。它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 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去组织与创造, 在反复的创作经验中积累创造力, 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三大构成”教学的关键。因此, 教师除了讲解基本知识外, 还要给学生提供探索、表现的空间,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进行“三大构成”的课程设计时, 善于将构成原理的讲授过渡到主题构成的训练, 进一步提升到平面设计作品的分析与运用上, 要善于利用课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进而上升为创造力。如在讲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时, 在诠释构成形式理论知识与布置相应的构成训练后, 更要具体分析这些原理在平面广告、包装设计等设计实践中怎样实现个性化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楚这些构成形式在专业设计中的具体用途, 强化课程学习目的。

3 多重教学目标

3.1 专业技能

平面构成强调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强调原理与案例相结合的讲解, 循序渐进, 就每一个知识点做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重在指导应用, 逐步提高学生的打散、重构能力;色彩构成致力于认知色彩、联想色彩、组合色彩、表达色彩, 来启迪色彩设计灵感, 提高驾驭色彩的能力。教学过程侧重色彩创造性思维的开拓, 从色彩基础理论和形式美感入手, 导入专业主题设计, 提高学生色彩审美、准确表达色彩的能力;立体构成旨在训练空间构成能力, 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解构、重组, 创造出新形态, 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创造能力, 为后续的二维、三维结合转化、空间造型、包装结构设计方面打下基础。通过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三大构成体系的学习,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构成形式, 完成二维空间内的元素布置、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转化设计, 并针对不同的设计课题能创造性的应用, 解决不同的设计元素构成难题, 能在综合考虑材料及实施工艺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色彩, 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空间展示设计等领域。

3.2 方法能力

要使学生从第一学期的设计构成基础课程开始就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使其具备较强的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 逻辑分析能力, 能够突破创新, 从某种构成规律中找出共性, 举一反三, 以理论为支撑, 指导实践, 积累创作经验, 并能把三大构成的各种理论知识串联起来, 灵活运用于各种设计实践。

3.3 职业素质

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 积累团队合作的经验, 提高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 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自我发展的同时, 能组织协调好各种关系, 适应各种人际环境, 促进集体的良性循环。此外, 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能吃苦耐劳, 用良好的心态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4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电脑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日益实用化, 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教学手段的进步, 信息化教学, 数据教学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数据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于课程设计, 遗憾的是高校现阶段的“三大构成”教学尚未与相关信息技术优化结合, 技术滞后。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绘画功底固然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 但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 “三大构成”的教学不要过分纠结于传统的那种“功底”, 要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更加有效的表现手段去完成课题任务, 但是也不完全抛弃手绘。可以先用手绘构思画草图, 用电脑制作成品, 这样既发挥了现代化设计手段的优势, 又没有丢掉传统的功底, 还能缩短了手工制作的时间, 提高了作品的精细化程度, 最重要的是, 可以避免学生因手绘基础差而对实践产生厌倦甚至恐惧感, 失去对构成课程学习的热情, 进而可能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失去信心。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而且如果运用得好还可以大大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5 总结

综上所述, 本文从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核心、多重教学目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四方面为设计构成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思路, 这几个方面几乎包含了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 相信会对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当前我国高校转型变革的时期, 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 希望能在发挥三大构成基础课的作用的同时, 更能让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相连接, 为培养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 “三大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 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笃实基础,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架设牢固而通畅的桥梁。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三大构成”往往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甚至有点脱节, “三大构成”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基于当前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这种问题, 本文从设计构成课程中设计的参与来谈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设计构成,基础课程,设计的参与,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群, 刘朝辉.浅析艺术设计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的困境[J].教育与职业, (687) .

[2]刘文良.“三大构成”教学的困境与超越[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04) .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 篇10

因此, “卓越计划”, 提升教学质量, 使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真正为交通土建专业的特色课程, 兼顾交通工程和道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内容体系

1.“卓越计划”的特点。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 “卓越计划”的特色点为: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从交通工程专业的特性来看,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本身是主干课程, 而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是要求学生对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教学内容的综合运用, 所以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需要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熟悉道路设计规范的基本能力。

2.交通工程专业特点。交通工程专业属于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交叉复合型工程领域。该领域的特点是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 重视研究对象的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和综合原理。因此, 领域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数学、系统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 综合采用规划手段、工程设计手段、管理手段来解决交通系统的问题。

从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看, 大部分学生就业于道路设计、道路施工和监理工作, 而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和这些实际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甚至是一致的。所以, 实践性是本课程的最大特点。故而, 本课程应完全围绕卓越计划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形式的展开。

3.课程内容设置。由于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 既包含基础知识也包含计算绘图知识, 既要懂理论也要懂技术, 而且很难通过教材将设计知识讲得很透彻。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路的选线与定线, 主要包括:道路的总体布局与方案比较、道路选线的要求与步骤、自然条件对公路路线的影响、平原区道路选线、山岭区道路选线和丘陵区道路选线、道路纸上定线和道路实地定线;第二部分内容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 主要包括:文件的管理、数字地形模型的应用、平纵横设计工具的使用;第三部分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山区低等级公路的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 达到实际道路建设工程中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要求。

二、教学形式

1.现状分析。以往的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形式主要为:让学生独立在一张1∶2000的纸制地形图上进行一条山区公路的纸上定线和道路平、纵、横设计, 设计路线的长度约为1.5km~2.2km。所有计算和绘图工作要求手工完成。期间, 教师对主要设计方法进行讲述, 并对主要设计过程进行监督。通过多年教学, 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为: (1) 学生初次接触设计问题, 从原来的习题式作业变为了实际工程作业, 非常不适应。 (2) 学生之间要么缺乏相互交流, 要么交流过足直接抄袭。 (3) 手工绘图工作量大, 不利于反复修改提高设计经验, 并与实际工程设计方法脱节较大。

2.完善课程实践形式。完善课程实践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PBGS, 即Project-based Group Study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 , 在西方国家属于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 就是将学习内容与带有复杂性与实用性的项目结合起来,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忙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题, 进而能够了解和认识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链, 在学生的锻炼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然而, PBGS在国内本科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个障碍, 即工作最终落到组内一个优秀学生的工作, 而且其他组员却很少干活儿, 反而起到了不好的教学效果。故而, 必须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对PBGS进行改进, 本课程提出:PBGS (Project-based Group Study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 的设计校对审核制度。选择新疆G207国道实际工程作为设计背景, 每3个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 每个学生单独完成一个设计, 其他两位学生分别担任这一项目的校对和审核工作。如此, 不但保证了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了设计, 还保证了团队内的充分讨论。进而, 这与设计单位的实际设计工作的步骤也是一致的。根据道路几何设计的特点, 平纵横设计的每一环节息息相关, 如放坡方案不合理, 直接导致导线方案不合理, 也就不会有好的平纵横方案。为保证学生设计工作的质量, 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的关键环节进行一一把关, 这些关节主要为:放坡方案、导线方案、平面方案、纵断面方案。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的理论教学环节主要是道路的选线和定线, 一般为6~8个学时。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规划路线, 初步确定路线总体布局, 拟定路线的基本走向, 如何选定路线的有利地带, 决定路线分段布局, 选定轮廓线位;如何按照选定的路线方案, 在地面上确定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就是道路定线。在此期间, 须引入大量的实际工程, 让学生讨论每个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以此, 为后续的实际设计提供经验和帮助。同时在课堂教学方面教授学生设计实践时基本步骤, 即对山区复杂路段及重要路线, 可利用1∶500~1∶2000比例的地形图先在纸上定线, 最后实地现场布线。纸上定线时, 先按路线平均纵坡拟定导向线 (零点线) , 再拟定交角点及曲线半径, 具体布设路线。同时绘出导向线的纵坡线, 比较研究最后确定路线方案。另外, 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目前, 国内常用的道路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纬地道路、路线大师、EICAD、海地等。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 (Hint CAD) 是路线与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大型专业CAD软件。该系统具有专业性强, 与实际工程设计结合紧密、符合国人习惯、实用灵活等特点。系统使用Object ARX及Visual C++编程, 支持Auto CAD R2000-R2012平台Windows XP-Windows8等操作系统,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公路路线设计、互通立交设计、三维数字地面模型应用、公路全三维建模 (3DRoad) 等适用于高速、一级、二、三四级公路主线、互通立交、城市道路及平交口的几何设计。在学生设计实践时, 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软件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考核方式

当前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与其他各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几乎类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平时成绩, 主要包括考查学生课程出勤情况、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依据课堂记录和作业情况评定分数;二是最终设计成果的评定, 主要是由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文件进行评阅, 主要包括:设计说明、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及其他设计图标等, 以此判定学生对山区道路几何设计的掌握情况。而在上述两方面考核环节中, 最终设计成果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重远大于平时成绩,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平时教学环节的考核以完善课程的考核机制。平时成绩的考核不能仅局限于学生的出勤和最终设计完成情况。最好能够将案例教学及课程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考查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及课程实践的表现,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例如, 可以将学生最终方案演讲和讨论的成绩计入课程成绩。总之, 这些课程考核的改革措施不仅能够激励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 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基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 分析了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 并进一步探讨适合交通工程专业和道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以期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康晶, 冀鸿.多元化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7, 2 (4) :131-133.

[2]刘赞英, 王岚, 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难点和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3) :40-42.

[3]沈洋.浅析PBGS教学法在应用性本科专业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0, (13) :74-75.

[4]张兰芳.面向交通工程专业的《机场运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0) .

[5]王青, 陈志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 2010, (12) .

[6]互联网文档资源, http://wenku.baidu.com/view/59a4d978168884868762d6ba.html[DB/OL].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百度文库.2012.

[7]辛嵩, 刘音, 陈静.“知行合一”思想在高等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07) .

[8]王家臣, 钱鸣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科学采矿人才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 2011, (09) .

上一篇:现实批判主义下一篇:桥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