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2024-06-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精选十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篇1

图表式评价法将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理念, 具有强大的导向、激励功能。而且形式活泼、操作简单, 有利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评价的目的, 并逐步学会自我评价。同时, 评价结果便于保存、反馈, 对学生的成长记录有收藏价值。

二、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方式尤其适合以阶段活动为单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让每位学生或者活动小组把活动过程中的计划、任务、日程、日记、资料、图片、感受、建议、表现、体会等随时放入活动记录袋, 这样不仅记录了学生自己活动的过程, 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 而且便于教师和学校的评价。

三、雏鹰争章评价法

“雏鹰争章”是少先队组织特有的评价模式。“雏鹰争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激励的过程, 争章活动通过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等诸环节来实现其教育目标, 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训练式教育, 易于抓到实处, 抓出实效。“雏鹰奖章”重过程、重实践、重体验, 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活动评价体系的难点, 应当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有形的评价新手段。

四、语言体态评价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 特别是当众的口头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不能仅以作品来衡量, 因此, 口头评价尤为重要。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捕捉评价信息, 并以最及时、简便、艺术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制度 篇2

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发挥其推动和导向作用。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遵循《纲要》倡导的精神,又有自己特定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在评价理念上,要坚持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强调多元化,坚持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注重过程性,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因此,我校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课改实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能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方案作为我们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性意见。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的依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依据是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三、评价的特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具有五大鲜明特点:

一、以质性评价统整、取代量化评价;

二、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三、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四、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客观性;

五、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重视学生的学习的过程。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应从发展性的角度探讨评定学生的成果、表现与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2、评价的整体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作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学生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意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设计一件作品时,学生对作品设计的完成,作品本身就应该是评价的依据,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对作品的第二次设计,那么在进行第二次设计时,本身就是对第一次活动的评价。

3、评价的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肯定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反对简单的量化手段划分等级,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设计某一作品时,应从多方面来探讨证明这个构思的合理性,可以从功能、审美、社会、经济或环境的角度,也可以从学生参与热情、重要度、意志等角度来评价。

4、评价的过程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提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过程,注重坚持“学生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或“成人参照标准”,即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学发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认识水平来评价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构的科学性。这是注重过程评价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五、评价的指标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体系中的评价项目主要包括两个纬度与四个经度的评价项目:

(一)两个纬度

1、第一纬度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包括: a、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品质。

b、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2、第二纬度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及创新与发现能力。包括:

a、评价学生的活动兴趣、方法、设计与反思及独立探究等能力。

b、评价学生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及沟通与分享能力。

c、评价学生的创新与发现能力。

(二)四个经度

1、第一个经度是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采用一系列的方式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活动目标以及自我调控进程,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

2、第二经度是小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合作,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离不开小组集体的力量,因此各评价项目的评价首先由小组根据评价原则进行评价。

3、第三经度是教师评价,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是中心,但无论在哪一阶段,教师的指导都是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发展性评价原则,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是正式评价----即量化或分等,更重要是非正式评价。如一句激励性话语或一个符号等。

4、第四个经度是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是跨学科,跨行业的活动的,通过家长和社会人士的一定评价,可给与更深入或更客观的过程活动指导,评价的目的不是分等而是一种对后续活动的一种指导、激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篇3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需要灵活多样,具有开发性的评价方式,要关注学生活动过程,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能力层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推进,离不开教学中的课程评价。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的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对主题活动中学生的评价等,都很好的起到推动课程发展的作用。通过这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践,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就要让一线教师、一线学校或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在实践活动中做好课程评价。我们如何有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评价?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树立新型评价观

把握课程特征,树立新型的评价观。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活动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所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时就不能仿照其他学科,不能用统一量化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整齐划一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要依据课程的目标,教师要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实施情况,结合课程特征,构建有特色的评价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校、教师课程的计划制定、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具有一般学科课程的一般特点,但是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它的课程评价具有自身的特殊之处。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多途径评价、激励性评价等。因此我们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都应凸显并发挥出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体现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二、把握科学的评价原则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科学的评价原则。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布鲁姆曾指出,如果我们的评价不能对学生的发展带来积极地影响,或潜在地对学生存在危害的话,那么这样的评价宁可不要或者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突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等。在实践操作中,可根据不同课型的不同实施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真正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它是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把握好评价中的激励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只有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科学的评价原则,评价结果才有可能获得评价主体的认可。

三、掌握多元的评价艺术

把握多元评价关注点,掌握多元的评价艺术。进行多元评价时关注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注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信息兴趣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个体、不同的学习时间段,体现不同层次的,多元的评价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领域,采用不同的评价角度,设计不同的评价维度,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关注学生价值观、态度、情感的变化,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发展性评价。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可以由相关活动涉及的主题、如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从而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评价过程不再是教师发表专制的结论,学生和评价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活动的开展。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一般包括:学生的评价、生生间的互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小组间的评价、他人的点评等较规范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们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有时也包括一些随意性较强的评价,如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段肯定的评语、一张特殊的奖状、一份小小的奖品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普遍运用及时评价策略,看到一些现象及时进行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学有榜样,另一方面及时告诫违规者,对于一些能力不是很强的同学,如果发现闪光点就及时表扬,以示激励。才能使评价能够真正促使学生的发展,使评价活动收到最佳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篇4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作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发课程。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这为农村中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资源分析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在目前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应立足本土,充分开发当地农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整合本地区有利的社会资源,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城市农村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且现阶段农村各地的特色经济又发展迅速,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乡镇里的图书馆、工厂、民办企业、文化站以及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等,只要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涉及的,都是课程资源的范畴。

二、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新一代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非常强,农村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希望主导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自己的个性,提高能力。因此,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应充分满足中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多样化。

1. 组织形式多样化

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且切实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课题调研、劳技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选择实践活动类型,多方位接触综合实践。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要多样,实现教育方式多元化。

2. 时间安排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时间安排合理化,如寒暑假,周末、节假日、课余时间等,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3. 实践内容多样化

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安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应立足于农村学校的实际,注重层次性和探究性,如自护自理能力教育、种养业调查、农村志愿者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

三、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

1. 计划详细周密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制订活动计划,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做到人人目标明确、任务明白、时限明了,保证逐步实施,层层落实。

2. 指导实践探索

(1)组织。理论指导课以班级为单位,便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户外实践探究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分组,路程短,不需要交通工具,可避免许多路途上的安全问题,便于周六组织开展活动和小组监控;以村为单位,学生所接触的都是身边熟悉的人和事,降低了活动难度,便于组织实施,体现了实践探究的可行性。

(2)指导。在活动中,教师适时、适度、适当地指导学生选择实践探究的方法、步骤和途径,使他们心中有想法,口中有说法,做中有方法。保证在实践活动中活而不乱、动而有序、有条不紊,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始终保持疏而不漏,密而有格,步步跟踪,环环紧扣,层层落实的良好态势,体现了指导老师的引导性。

(3)实施。采取组长负责、组员分工的运作机制。从组长到组员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探究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参与、有实践、有探究、有收获、有发展,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如《走进白水寨——乡村旅游发展前景与对策》的调查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历史追溯组查阅客家文化的历史演变,采访景点传说,整编景点故事;市场调查组调查开发价值,调查游客来源及数量,预测旅游收入;设计规划组设计旅游规划图,进行投资的估价;广告宣传组动手制作宣传海报,并身体力行进行宣传活动。这些都体现了组织的严密性和分工的明确性。

3. 组织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小结,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它对促进学生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必须重视成果交流这一环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应根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针对活动主题、活动主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采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辩论会、实物展览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交流活动过程的体验,交流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交流探究的方法和途径,使成果交流得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所追求的价值。

四、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评价

1. 评价的原则

(1)参与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学生的活动参与过程,肯定学生的参与价值,不过分强调结果。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2)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在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使评价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3)激励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以激励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和个性品质的提升,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纵向评价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进步。教师要有意识地放大实践中的体验,淡化最终结果,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体会到收获,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 评价的内容与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内容与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内容应从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内容,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方法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取得的成果等,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人士评价等,具体内容见下表。

3. 评价的方法

(1)档案袋评价。以档案袋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将自己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材料不间断地收进自己的档案袋中。如活动过程的材料、应用资料、自我反思的材料、成果展示的材料,等等。利用这种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档案袋中的每一份资料都很清楚地反映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所取得的各种成果,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发展轨迹和活动的全程性。

(2)实时性评价。教师、同学、家长等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给予恰当评价,促进活动的开展、深入、创新。实践证明,采用实时性评价其操作方法便捷且非常有效。

(3)描述性评价。描述性评价是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反思等,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较好地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可描绘活动过程、兴趣特长、方法能力……也可以通过“老师的建议”“精彩亮点”“我的观点”等表现出来,以便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反映学生实践活动的结果。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加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规范课程管理,丰富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红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5.

[2]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篇5

一、活动主题

1.选题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2.选题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或地方资源。

3.选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研究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

4.选题要适切,要适合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水平。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分解细致,步骤清晰。2.活动方法选择恰当、科学,能达实现预期目标。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具体,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活动任务。3.活动条件利用合理充分。4.时间安排明确。

(细致、具体、完善、科学)

三、活动实施

1.教师的指导恰当、科学、有建设性。2.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高、充分、深入。3.学生的主题探究有一定深度,过程记录详实。4.学生的收获实在、具体,有成长感。5.活动过程完整,环节紧凑,能完成计划内容。(有内容、有深度、有收获)

四、活动成果

1.活动成果内容具体、有创新。

2.活动成果内容丰富,依据翔实,逻辑严密,有说服力。3.活动成果能反映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4.活动成果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或指导意义。(科学、有意义)

五、申报材料完善真实

附: 1.研究性学习成果类需提交的资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成果完成小组长是学生)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

(3)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老师个人填写,每人一份,内容包括活动次数、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时间安排)(4)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含申报成果的教案)(5)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课题题目、背景、目的意义)

(6)制定的研究方案;(课题题目、研究的内容、步骤、方法、时间、条件、分工等);

(7)实施的研究过程;(查阅资料、调查走访、讨论分析等活动的图文、视频资料);(照片的背景最好能显示活动的四个环节:主题生成、方案制订、活动实施、成果展示)

(8)研究成果;(论文)

(以上4至8条是上交申报的这一个活动的资料)

(9)教师撰写的经验总结性材料;(老师个人总结,每人一份)

(10)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的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成果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3)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每人一份)(4)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案;

(6)组织学生实施活动过程的视频、照片、体验心得等档案 材料;(7)所实践、服务单位的证明材料;(8)学校教师的总结性材料;(每人一份)

(9)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效果的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3.技术教育类成果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3)一学年技术教育课程规划。(每人一份)(4)一学年技术教育教案。(5)教师指导方案。

(6)学生作品的构思设计方案。(7)制作或创意作品(图片)。

(8)活动过程的视频资料及教师评价意见。(9)申报人撰写的经验总结性材料.(每人一份)(10)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4.社团活动类成果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2)学校制定的社团活动考评细则。(3)社团章程。

(4)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方案(三年)。

(5)书面汇报材料:材料内容包括社团创建宗旨、机构设置、日常管理工作、社团主要活动、成果图片、活动过程的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及指导教师评价意见。

(6)申报人撰写的经验总结性材料。(每人一份)(7)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商丘市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价标准(试行)

1.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2.编写者自主开发,具有原创性、地域性、教育性、实用性,系统讲解某一领域知识。

3.从校本实际出发,有利于促进中小学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4.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生的发展需求。5.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行文流畅,用语规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便于讲解或自学。

6.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7.不存在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附:校本课程教材优秀成果参评材料:

(1)申报人员填写《商丘市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申请表(教材成果类)》。

(2)提交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3)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纲要并附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结果。

(4)文本教材。

(5)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每周的教学活动次数、教学活动形式、教学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篇6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性评价;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S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5-111-02

生物类综合实践课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设置的必修课程,但随着综合实践课的推进,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如何制定综合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成为课程深入推进的瓶颈。

1 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

目前,档案袋评价和评价表评价是我国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生物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的评价方式。档案袋也是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档案袋评价优点是让学生拥有了自我评价、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档案袋评价符合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可以对学生的活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但是它有2个主要的缺点,一是“档案袋”核心内容不一致,很难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教学评价;二是档案袋评价要花费学生及家长大量的实践,评价面比较广,很难有效实施。评价表评价是在活动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评价表进行评价。如大家常用《课堂教学评价表》来评价课堂教学。在听评课时,听课者每人拿着一张并没有经过专家充分论证的评分表:一、二、三、四,A、B、C、D,条条款款,分项打分,总分作为对教师这堂课的评价。而事实上,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很难拆分成一个个的评价表。

以上这2种评价方式均忽略了生物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理念的一个核心点,即将课程、教学和评价融合为一体。如何在生物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该课程的深入改革,同时也影响着广大学生、教师素质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 学习性评价的优势

评价不在教学过程之外,而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效的教学依赖于高质量的评价[1]。如何实现教学和评价的有机统一,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的动力,成为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学习性评价是由形成性评价发展而来的。学习性评价的优势主要有:(1)学习性评价融评价于教学过程之中。在学习性评价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确定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什么位置,需要达到什么目标,并判断采取何种教学措施使学生更好地达到目标。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的信息,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如何学习的,如何在对教师所提供的信息做出反馈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并找到如何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的途径,主动自觉地去达到教育教学的要求,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2)其二,学习性评价是重要的反馈机制[2]。与教学过程有机融为一体的学习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学习性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可以使教师、学生、知识等教学要素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从而保证教学信息流的畅通无阻,实现信息的有效反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同时,学习性评价并不排斥对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的关注,可有效地强化认知。通过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的检查,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印象和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另外,传统的带有等级的评价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降低,等级和分数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很熟悉的评价代码,但是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则主要起到阻碍的作用。例如,引起学生放弃学习或产生绝望等不良后果的量化的考试分数就不能被认为是高质量评价,因为它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要大于积极影响。而学习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学生经常接受对自己积极、正向的评价信息,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也会趋于积极,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强度就会相应提高。

3 学习性评价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对接

从学习性评价的核心理念可以看出,学习性评价是一种将课程、教学和评价融为一体的评价方式,它注重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它提倡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的价值取向都是多元的。学习性评价的理念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是不谋而合的[3-4]。以生物类综合实践课程“校园植物检索及分类”为例,我们探讨了如何将学习性评价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合理的对接。我们将评价主题分为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2部分。

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的评价人包括学习小组、教师本人、生物类综合实践课程组和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组。其中:(1)学习小组为评价人的主要评价标准为:老师是否全程参与校园植物调查、检索及分类识别;是否积极与小组成员探讨遇到的植物检索及识别问题;是否积极与其他老师经常探讨遇到的问题,如如何解决植物特征不全时的植物的检索方法;是否积极查找资料(如安徽植物志,植物检索表等)以解决遇到的问题;老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对学生有评价;活动目标和评价标准是否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制定的;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是否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间是否对同伴的观点有口头评价和争论;学生是否觉得活动很有意思并且很愿意参与类似的活动。(2)教师本人主要评价标准为:指导态度积极主动;善用启发式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积极与其他教师探讨遇到的问题;活动过程中自己有所收获;活动后积极主动改进方案。(3)生物类综合实践课程组主要评价标准为:积极与导师组成员探讨遇到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充满热情;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4)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组主要评价标准为:活动设计、步骤;探讨问题记录;学生活动表现的观察记录;活动反思;活动成果。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确定了参与主动性(是否愿意承担不认识植物的检索识别)、方法掌握程度(是否熟练掌握植物的特征,是否熟练掌握检索表及检索工具)、实践程序(植物检索观察是否规范)、口头表达(遇到困难学生能否简洁清楚地表达)、学习效果(是否能快速检索常见的校园植物)、团队精神(遇到困难是否能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成果展示(编制的校园植物目录是否合理正确)、自我期待、教师期望等评价项目。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之中,具体的评价标准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协商制定。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学习性评价:涵义、方法及原理[J].比较教育研究,2006,2:1-6.

[2]孙玲.学习性评价: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2:33-35.

[3]杨承印,杨洁,张迎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性评价[J].课程教材改革,2009,10:17-19.

[4]奚玲玲.论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与评价过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76-7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篇7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主要以应用性教育为主,以知识的应用为培养目标,以知识的应用研究为前进动力。把人才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是应用型大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正常运作的控制措施,是引导、鉴定实践课程的开设、建设、实施的重要和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学校实践教育的基本环节,它能够保证学校实践性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二、应用型大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依据的问题及依据

应用型大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现有的问题可以分为:学生的、教师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四个方面。首先,对于学生来说,课程评价成为了一种形式。学生不能正确、科学的了解课程内容,对课程评价只是一种对上级硬性要求的服从。其次,对教师来说,教师认识不足,对于课程评价的重要性就不够重视。第三,对于学校来说,课程评价的形式没有明确的规定或制定的不够科学,对于课程评价的回馈没有落实。最后,对于社会来说,这个评价可以来源于某企业或家长。要想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应该重视社会上的企业、家长对课程的评价,使评价的内容更全面、更合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各阶层考虑更多的是学生的升学去向,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存在地位较次。但进行应用型大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有助于自觉地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与发展从而寻找一种更适宜的评价依据。

1、传统评价依据

中国最久远的评价可以追溯到古代汉朝的科举制度。千百年来,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就已经确立,并且这种制度沿袭、改善至今,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以试卷考量人才,对学生、教师,甚至是全国都产生了影响。应试教育实行多年,有利有弊。它的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若过分的强调传授这个过程,就容易忽略实践过程。除此之外,每个学生的经历、生活不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培养、评价,不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和权力主义。

传统的评级依据采用以分数定高低的方式,这种方式产生于中国的现状。建立在人口大国的基础上,不采用以试卷形式选拔人才的方式,将较难做到相对人才尽快走向岗位。无论是中考、高考、考验等考试形式都是以分数高低裁定优秀或不优秀的重要凭据,这种长期形成的评价依据逼迫着学生、家长、教师等身受其中或相关联的对象都会专攻知识,促使“高分低能”不断出现。不过现有的传统评价依据,却能够较省时省事的筛选出人才。

2、现有评价依据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对于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果只按照试卷评分、以分数较高低的层面,将不能很好的兼顾各方。评价应随发展的多元而多元化。在课程评级理论的深入研究中,无论是评价的主体,还是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都打破了一元化、统一化的界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基于这种多元化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营运为生。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评价应该在更接近“实际工作情况”的条件下进行,即情境化评价。对应的应用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与教学。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数理智力为核心的智力,而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跨时空用统一标准来衡量的某种特质。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就要有不同的对策。多元智能理念就对应了多元评价理念。

1)多元评价理念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应用型大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课程编制主体,开发与实施的一门课程,学校拥有很大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自主权,所以必须对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果负责。因此,评价内容就应是全面的,甚至是评价的再评价。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应用型大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生成性的特点,不能按照预期的进行评价。既然,内容是多元的,只有标准也是多元的才能满足人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多样化的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多样化的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教师由学校走向社会、由工作走向休息日,活动的领域变大了,内容丰富多彩。为了适应这种灵活性课程,评价标准就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学生充分参与的课程,在整个课程的编制都有学校各方面的人士参与。除此之外,校外的家长、相关的企业,都会参与到评价中来,所以主体应是所有参与人员。学生、教师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不断调整、反思与改变,来自家长、社会的反馈也能全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从而使课程得到完善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2)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

每一名学生、每一名教师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心理学指出: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它是由低向高渐进的过程。在认识与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对象,对于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要学会去尊重和接受。注重评价对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使评价促进评价对象、评价主体等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准工作者”,教育过程就是使学生走向为了工作岗位的过度和转变过程。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大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去评价大学生。

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与时俱进,在我国的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和摈弃传统的评价。发展性教育评价注重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包括情感、态度的转变。为了使应用型大学综合实际活动课程评价更好的落实、发展,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应当受到重视。

三、应用型大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依据的注意事项

由于受到传统评价的影响,在实施中会有许多漏洞。应注意:

1)评价指标不能模糊:基于多元化的评价依据,应用型大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活动要确立、拟定科学且详细的评价内容。由于涉及课程评价的相关人员对此新生的教育改革产物不够了解、熟悉,容易对评价对象的评价方面考虑不周、落实不详。因此,评价指标的模糊在实施中很容易出现。

2)不能过分强调过程评价: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中的发展就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进步过程。整个评价体系中,过程评价的反馈极其重要,只有得到具体的反馈,才能促进课程评价的发展。但不能重视过程评价不与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相悖。首先,过程评价需要“度”,无论何种的评价依据,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其次,能认识到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固然好,但不能忽视学生基本的能力问题。

3)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质性评价:“量变引起质变”,发展性教育评价是需要时间去见证学生的改变,如果没有一定的“量”就无法使学生从本质上转变。因此,对于学生量性的评价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应用型大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的建立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它的出现及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相关人员的正确认识,需要科学理念的支持。为使课程评价标准发挥所长避它所短应正确认识其存在、正确对待其弊端。

参考文献

[1]李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篇8

1.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充分体现肯定性、激励性,使语言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鼓励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努力创新。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可以延迟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恰如其分地给予学生公正评价的同时,要注意鼓励性语言的应用,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拒绝指正性、否定性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好表扬性语言的度,防止教师过度的激励性评价造成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产生低估,使激励性评价在学生的心中贬值,使学生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造成情感上的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评价要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正确把握学生自尊心形成的独效性,适当的应用对比性评价。在给予优秀学生高度评价的同时,激励其他学生要向优秀学生看齐的意识,以榜样的作用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另外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本身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如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求学生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进行评价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学生间互评。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人手,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体现个性化和差异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活动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并能给其他课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每个人的天赋、兴趣、爱好、性格、品质都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善于挖掘每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能用固定的尺度和框框去评价学生,不能要求学生都十全十美,那只能培养出平庸的“人才”。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注意评价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深刻地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基本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差异性评价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有言语、数理智力这两种智力以外,还有其他几种智力,即:空间关系智力、节奏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所以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单一评价是不客观的。正如传统的考试、测验也许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对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潜力和表现没有什么预测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对待每名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相对适应的方法,旨在承认差异,相信每个学生独特的智慧和潜能。在评价过程中正确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是评价能否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关键所在。

3.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应突出发展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评价的方式应以学生的发展与评价目标。评价的效果要能产生情感的互动,评价的内容要儿童化、理想化,应努力的体现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现今的评价方法很多,按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评价的参照标准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还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方法。但无论何种评价方法都必须重视一般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考核,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核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综合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求乐趣,在乐趣中见真知,所以要强调形成性评价。评价要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以评价的手段调节和完善实践活动,正确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和人文价值结果,实现情感、态度的重塑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的最终结果,要实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指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绩效的目标,使学生本身建立起“自我剖析系统”。

无论何种评价都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所以发展性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体系中至关重要。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发展性学习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应该淡化学生发展过程终止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评价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它也体现了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正确道德取向的形成。发展性评价的前提条件是要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孩子的价值观去衡量学生,要蹲下来观察学生,要把语言说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去。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评价要拓宽到对学生的情感和日常行为评价的领域,对学生的品德、兴趣、动机、意识、精神、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要准确把握、正确引导、科学指正。

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

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是每一位教者的目标。敏锐的抓住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萌芽,鼓励他们积极投入于实践创新的生活中去,是每一位教者的着眼点。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教者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而积极的、友好的、客观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在活动中大胆实践,勇敢创新,对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创新起到了指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差异性,重视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突出“评价的鼓励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关注“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和活动中的态度,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是否有创新表现,而不要仅仅重视最后的学习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具体应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档案袋评价、设计工具评价几方面入手。

1.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操作如何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的被评价者,也是评价者,他们又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他们活泼、天真、有思想,有着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他们在自评、互评或对小组进行的评价中,充分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体现着自己的价值观。恰当地使用这些评价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一,学生自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成果、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有着自己的观点,或欣赏,或失落,或信心十足,或有点不如意,这些都会以自评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句简短的话语,一句鞭策性的语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个人的自评不相同,一个人不同时刻、不同活动的自评也不相同,这也是一种创新的表现。

学生自评时,应侧重对活动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重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和情感撞击,使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是自评中的一句肯定性的话语、一句激励性的言语,为自己树立了再次实践的勇气,指导学生再实践,再创新。

第二,学生互评。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时间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还会不断接受各种新的刺激,遇到新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从而解决了问题。在次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主动的、而友好的、客观的学生互评正是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肯定,使学生体验到了参与实践的喜悦,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突破提供了动力。学生互评时,要积极地挖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认识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如实的、友善的评价:“你真棒!你的观察能力可真强!”“你设计服装真新潮,色彩鲜明,我很喜欢。”“××最棒,他做事执着,有耐力。”“××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地方口音太重,今后要注意改正。”要让学生积极评价,乐于评价,乐于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可在评价中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乐于挑战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能综合所学知识,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学生对小组的评价。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一过程是一个互学、互教、互帮的过程。因此小组同学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实践能力、有没有创新精神,成了学生对小组评价的着眼点。此外,还应指导学生的态度、动脑筋的程度、合作性、知识性、技能性几方面对小组同学进行整体评价。强调综合性的评价,提倡全面的评价,使学生为自己所在小集体的成功感到喜悦、为小集体的不足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的评价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为以后的实践积累了经验。对于学生的情感来说,这也是一次情感沟通的升华,可有效地指导了今后的实践创新。

2. 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教师评价应强调“两个侧重”

第一,侧重观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着力于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而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在动态地变化和发展着,而教师就应该随着这种动态变化适时地进行评价,这种适时的评价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影响很大。在积极情感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愉快地、积极地、有创意地去完成以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教师的评价应是及时的,关注性极强的评价。这就是要求教师要侧重观察,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注意发现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注意发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注意捕捉学生的创新举措,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他们一起品位成长的快乐。

第二,侧重语言的艺术性,激励学生创造、发展、创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感情沟通、碰撞的过程。这种评价可能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中肯善意的批评……但,这是肯定,是点拔,是启发,是鼓励……他激励着学生的创造、发展、创新、可见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啊!其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作用更是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公正的、公平的、美妙的、坦诚的、富有激励性的,如春风化雨一般细致入微,如动听的琴声一般扣人心弦。这样的语言,可提高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点燃学生的自信之火,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并能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3. 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应建立在持久的、朋友式的家长评价

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物质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特别关注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除来自于学校、社会外,还来自于家庭,学生更需要来自家庭的关爱。因此,家长评价是指导学生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因素。这种评价应是持久的,因为长期的观察可以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个性进行评价,可对孩子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这种评价形式应是朋友式评价,因为孩子们更喜欢与家长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提倡互相关心、平等互爱和坦诚沟通,不喜欢封建的“家长式的管理”。有了亲情做基础,再用友情去浇灌、去沟通,这样的家庭才是最融洽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有“亲和力”的,这样的评价也才是最有指导性的。

4. 设计工具评价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

评价工具可以是教师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设计的。都是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我们倡导以档案袋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将自己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材料不间断地放入自己的档案袋。如:活动成果的展示材料、应用资料的展示材料、自我反思的展示材料等,以此来展现活动的全过程。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这对以后的发展也是一个激励,一个促进。从而使自己更加热爱学习,热爱探索,热爱实践,热爱创新,愿为自己的档案袋中装入更加璀璨的一页。这实现了档案袋评价的指导性。但我们更提倡学生独立动手设计评价工具。因为设计工具本身就是动手实践,设计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在实践中创新的一种表现,评价中所使用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起到了促进、指导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激励学生创新学习和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的评价都是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持续健康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励学生的创新学习和创新实践为目的的。

1.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无论是活动主题的提出,活动目标的确立,乃至整个活动的过程都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创新的意识及开放性的思维,而教师起到组织、引导,指导和评估的作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似乎学生在“动”而实际上从活动的设计,每个过程的进行都是老师在“导”,如何引导、指导、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情感,教师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应是心中有数的。

学“方法”重“体验”。转变落后的评价理念,不再以单纯的考试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再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和成果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2.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满足学生积极创新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采用的是教育性学生评价模式,既以促进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以个体的健康发展与成长为评价标准的学生评价,强化了学生评价的教育功能,侧重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在验收“成果”时要融入欣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本展示、实物展示”,诸如:图文并茂的展板,多媒体演示,网页以及小创造、小制作等物品。而当我们验收实践活动的成果时远不止这些,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主题,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孩子会产生出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我们要学会欣赏,善于欣赏,在评价孩子的实践活动成果时,要更新观念,要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孩子作品中所渗透的个性化的哪怕是非常微弱的星光。

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时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满足学生创新心理需要,如“实际操作”、“制作科技作品”、“开展小发明”、“科学调查”、“组织考察”、“撰写科学论文”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创新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我们又以某一具体的细小实验,“一个小作品”或“一个简短的小报告”中观察、发现、比较、评估、欣赏,在肯定中去欣赏,在评估中提出建议,创新意识往往随着实践的过程产生突破旧的习惯思维障碍,找出新的、更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只有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促进了学生手脑并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在验收成果时融入欣赏,满足了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第二,在评价中注意引导反思。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学生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互评,创新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得到了满足,这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研究的自主性,使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在展示“实践成果”时,会对自己的所得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精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对实践活动进一步总结和反思,我们在评价时积极鼓励,肯定成果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反思。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从实践活动的设计、主题的选择、活动过程、活动所得和评价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表露感情,表述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树立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教师在评价中也应及时反思,即要以一个欣赏者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又要以不同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既激励创新动机和情感,又要防止学生自我陶醉和盲目乐观。教师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的反思,使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又从未来社会需要发展出发,评价学生不求全责备,简单套用标准,而是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发展学生的天赋和特长。

四、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如何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改进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进步

1.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改进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活动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在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凭借反馈反思,挖掘新的课程资源。评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它不再是外在于教学与学习的环节,它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三者是同时发生和发展的。课程展开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的过程。在每一次活动领域结束后,通过讨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反思在实践中的得失,教师则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并依据反馈信息,恰当地规划未来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在不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中可能会产生新的主题与挖掘新的资源,而且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难以预设的问题,将会形成更多的探索的空间,这样无疑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领域与时空更加广阔,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与生成性,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富有成效。

第二,全方位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要改变长期以来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改变学校教育始终围绕考试转、只以分数定成败的局面,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重大挑战。同样的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下上课,前一节的教师还在为学生不举手发言而发愁,而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却争先恐后地研究讨论,各抒己见。只所以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能够充分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评价也不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是强调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动手实践的能力,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教师提供一个专题让学生研究,专题涉及的知识广泛,学生围绕专题搜索信息、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专题性的研究和团队式的成果汇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他们会积极地寻找所需要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只要条件适宜,这种潜力就会释放出来。这时加上自评、互评、档案袋评价及教师的、家长的、社会上的评价,使学生有效的发现和发展潜能,自然使教学实效显著。

2.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强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目标,而在多元化的评价下,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参与学习的热情特别高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综合性评价拓宽学生的视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表达和交流,它能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观察、去思考,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而综合性的评价从学生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是否主动提出设想,从学生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重视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只要学生在活动的过程总,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而这些更激励学生将生活世界中的个人、社会、自然等要素彼此交融,汇织成一张网,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有机联系和内在整合,涉足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融合。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的发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必须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改进和学生全面发展,并促进其他课程不断完善与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确立正确的评价取向,注重主体性人格的张扬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自信。要把评价作为学生感受成功、烦恼和挫折的主要参照物,要充分的认识到积极的评价会有效的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增强。

关键词:综合实践,综合素质,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光富,李森,金玉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11-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篇9

一、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在课程开展的初期,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讲, 如何将课程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2004年,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的出版, 为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单元主题, 而每个主题之下又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小主题, 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示内容, 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同时, 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观察法、采访、问卷、演讲等许多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方法指导。这就使得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依托, 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得到教材的“扶助”, 从而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启动、开展下去。

例如,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七年级上有一单元主题《寻找身边的绿》, 在做这一单元活动的时候, 我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 并联系我区实际, 共同商量定出了《关于宣化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宣化区初中学校校园植被的调查》、《水污染的研究》三个小主题, 并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确定了适合的研究方法。这时, 教材中研究方法的提示又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 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 就可以明白各种方法如何去应用,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 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可资借鉴的过程, 并不代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实施中应注意不能把这本教材当作学科教材去教, 以至于会出现黑板上种庄稼、做实验的现象。而是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去使用。

二、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因此, 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理想境界。在课程启动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在师生基本能够依托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完成活动之后, 教学的重点就应该进行转移, 即由选择教材单元主题转移到紧密联系学校实际, 立足社区实际, 开发当地资源, 自主开发教材主题中去。这时候, 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过程中, 对学科知识有所感悟、反思、质疑, 或者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延伸、拓展, 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有利契机,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进行深层创新、研究, 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语文学科在教授了以“故乡”为主题的单元后, 在实践课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名片———京西第一府宣化”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 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 去探索、体验、创造, 从而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主题, 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几年来, 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特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先后做了《校园安全面面观》、《可爱的宣化》、《传统节日》、《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综合实践活动, 并在每个主题之下形成了系列的小主题供学生选择, 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以校为本开发活动内容的做法, 克服了活动场地、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有利于把活动落到实处, 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校本研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流方向, 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践, 开拓校本开发的新路。

三、以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为主深化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亲历亲为, 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的激励者———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活动中, 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形形色色的, 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支持、协调。教师还需要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 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文科、理科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在活动中, 既要动脑, 又要动手, 而我们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单一的, 在活动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造成了活动指导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的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为主设计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而学科教师均承担相关内容的指导,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指导教师群体, 使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了有力的指导师资保障, 促进了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 (语文专业) 承担指导的《我心中的偶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 就同时聘请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学科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指导《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 又聘请了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为指导, 有效地完成了这一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课程, 唯其新, 才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唯其新, 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校为本, 多维指导, 多方开发资源, 全力做好活动指导, 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门课程健康地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推进这门课程是课改研究的新课题。宣化第二中学依托教材开展教学, 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以多学科指导教师协作完成活动指导, 为推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了尝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篇10

展示活动在青山区教育局贺皖龙.副局长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拉开序幕。青山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罗敏首先作了题为《探究体验, 释放综合实践活动情结》的主题报告, 介绍了该区的在领导的支持下、在专家的引领下、在老师们的努力探索下综合实践活动从无到有、从有到专、由点及面, 喜获丰硕成果的经验。接下来是各实验学校介绍经验:红钢城小学魏玉妮老师以《红蕴童年钢城致远》为题介绍了该校开发综合实践系列校本课程的经验;钢花小学刘潇副校长以《国球润童心特色促发展》为题介绍了该校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为抓手, 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国球文化特色, 取得了不俗办学业绩的经验;吉林街小学冯青副校长以《玩在吉小乐在其中》为题介绍了该校满足孩子玩的兴趣, 玩出了名堂、玩出了国门;青山小学魏嘉副校长以《阳光下的精彩》为题, 介绍了该校弘扬“快乐独轮车”文化传统, 积极打造以独轮车为亮点, 以“小小科学家”、“七彩生活馆”、“走近石化”为辐射点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新沟桥小学王云芳主任以《借OM创新竞技之力展综合实践别样风采》为题介绍了该校以头脑奥赛选拔为引擎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情, 从而拉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经验。

最激动人心的是孩子们的现场展示, 青山区的综合实践活动可谓一校一特色, 展示活动异彩纷呈:青山小学的每个孩子都会骑独轮车, 表演的孩子们还加上炫伞、丢帽、转球、舞旗、顶竿、飞盘等戏法, 博得了嘉宾们一阵一阵的掌声;钢花小学的IPAD乐队演奏了一串经典乐曲;钢城一小表演了航模;钢城九小表演了魅力排球;钢城十小表演了足球;钢都小学表演了篮球;武东小学展示了玩偶纸花;新沟桥小学展示了纸浆画陶泥:红钢城小学展示了雕艺;钢城十九小展示了百变丝巾秀;钢城十一小展示了泡沫仿真制作;钢城二小展示了魔方挑战;桥头小学展示了十字刺绣;青翠苑小学展示了塑料瓶DIY;钢城十二小展示了巧手编制工艺品;吉林街小学展示了DIY饼干;钢城十七小展示了水果沙拉。这些活动综合了孩子们平时的实践, 彰显了学校特色, 体现了青山区小学师生的力量与智慧、实践与创新。

展示活动结束, 红钢城小学的魏玉妮老师带着她的学生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动画探秘。孩子们通过动手玩双面绘画的小扇子发现了动画的秘密, 进而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动画, 结果画面真的动起来了, 而且越来越流畅, 这让孩子们充满了成就感, 越玩越有味。下课铃声响了, 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员徐宜汉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他认为, 此次展示活动较好地诠释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本真意义, 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各实验校不仅认真实践着综合课程, 而且综合着学校的、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生展示异彩纷呈, 成长了学生, 锻炼了教师队伍, 发展了学校特色, 可谓一举多得, 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上一篇:婚前一方购房下一篇:儿童游戏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