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2024-06-01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通用8篇)

篇1: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这学期我虽然资料非常少,但我思想上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在实践过程中我和组员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开始两个星期都没有按计划做事,当我看到其他组已经有了不少成果资料,作为组长感到很失望,在这样下去将一无所获,我和组员商量了几次按计划实践,可是最终大家都没做,于是我决定撤销我们组。

做完课间操,我去找 吕老师说了这件事,老师问我:“虽然解散小组是一个办法,但这是一种逃避,害怕困难。可是你作为组长想没想过,你们为什么都不去做事?只有找到了问题出在哪儿才能找办法去解决。”老师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是呀,我们为什么都不做?后来我按老师的建议在组内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就是懒,想玩!我想:我作为组长一定要改变,于是对大家说:“为什么都想玩呢?这个主题可是我们自愿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到现在怎么又不想做了呢?这样下去别人会很瞧不起我们的,到时成果展示也会很丢人,你们想在台上别人笑话吗?”说的大家都低下了头,这时组员龙天娇说:“对!我们不能丢这个脸!我们又不是做不好,我们一定要打赢挑战我们的7号组。”经这么一说,其他人也抬起了头,很认真的说:“对!我们不能再懒了,赶快行动!我们一定要超过他们,一定要赢!”

经过这次组内讨论,我们组真的行动起来了,而且还重新商量了一个奖励办法,谁表现得好每人给他奖一个小礼物。后来我们做得很好,成果展示时我们终于大获全胜,我们太高兴了!

这一次我深深理解了老师的话:遇到困难不能逃避,要思考原因,共同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这样才会成功!我真的很感谢老师!

篇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我评价评价表评价项目

具 体 内容

评 价 等 级

总 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情感态度 ①积极参与活动

②主动提出设想、建议

③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

合作交流

①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

②乐于帮助同学

③认真倾听,尊重他人

④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学习技能

①选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②活动方案构思新颖

③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活动

①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②主动与人交往

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④发挥特长,施展才能

成果展示

①活动有始有终,成果突出

②及时总结、交流和评价

③学有所获

篇3: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1.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充分体现肯定性、激励性,使语言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鼓励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努力创新。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可以延迟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恰如其分地给予学生公正评价的同时,要注意鼓励性语言的应用,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拒绝指正性、否定性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好表扬性语言的度,防止教师过度的激励性评价造成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产生低估,使激励性评价在学生的心中贬值,使学生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造成情感上的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评价要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正确把握学生自尊心形成的独效性,适当的应用对比性评价。在给予优秀学生高度评价的同时,激励其他学生要向优秀学生看齐的意识,以榜样的作用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另外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本身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如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求学生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进行评价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学生间互评。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人手,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体现个性化和差异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活动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并能给其他课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每个人的天赋、兴趣、爱好、性格、品质都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善于挖掘每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能用固定的尺度和框框去评价学生,不能要求学生都十全十美,那只能培养出平庸的“人才”。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注意评价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深刻地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基本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差异性评价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有言语、数理智力这两种智力以外,还有其他几种智力,即:空间关系智力、节奏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所以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单一评价是不客观的。正如传统的考试、测验也许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对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潜力和表现没有什么预测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对待每名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相对适应的方法,旨在承认差异,相信每个学生独特的智慧和潜能。在评价过程中正确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是评价能否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关键所在。

3.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应突出发展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评价的方式应以学生的发展与评价目标。评价的效果要能产生情感的互动,评价的内容要儿童化、理想化,应努力的体现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现今的评价方法很多,按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评价的参照标准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还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方法。但无论何种评价方法都必须重视一般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考核,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核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综合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求乐趣,在乐趣中见真知,所以要强调形成性评价。评价要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以评价的手段调节和完善实践活动,正确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和人文价值结果,实现情感、态度的重塑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的最终结果,要实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指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绩效的目标,使学生本身建立起“自我剖析系统”。

无论何种评价都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所以发展性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体系中至关重要。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发展性学习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应该淡化学生发展过程终止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评价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它也体现了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正确道德取向的形成。发展性评价的前提条件是要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孩子的价值观去衡量学生,要蹲下来观察学生,要把语言说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去。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评价要拓宽到对学生的情感和日常行为评价的领域,对学生的品德、兴趣、动机、意识、精神、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要准确把握、正确引导、科学指正。

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

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是每一位教者的目标。敏锐的抓住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萌芽,鼓励他们积极投入于实践创新的生活中去,是每一位教者的着眼点。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教者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而积极的、友好的、客观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在活动中大胆实践,勇敢创新,对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创新起到了指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差异性,重视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突出“评价的鼓励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关注“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和活动中的态度,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是否有创新表现,而不要仅仅重视最后的学习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具体应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档案袋评价、设计工具评价几方面入手。

1.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操作如何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的被评价者,也是评价者,他们又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他们活泼、天真、有思想,有着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他们在自评、互评或对小组进行的评价中,充分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体现着自己的价值观。恰当地使用这些评价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一,学生自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成果、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有着自己的观点,或欣赏,或失落,或信心十足,或有点不如意,这些都会以自评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句简短的话语,一句鞭策性的语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个人的自评不相同,一个人不同时刻、不同活动的自评也不相同,这也是一种创新的表现。

学生自评时,应侧重对活动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重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和情感撞击,使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是自评中的一句肯定性的话语、一句激励性的言语,为自己树立了再次实践的勇气,指导学生再实践,再创新。

第二,学生互评。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时间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还会不断接受各种新的刺激,遇到新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从而解决了问题。在次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主动的、而友好的、客观的学生互评正是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肯定,使学生体验到了参与实践的喜悦,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突破提供了动力。学生互评时,要积极地挖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认识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如实的、友善的评价:“你真棒!你的观察能力可真强!”“你设计服装真新潮,色彩鲜明,我很喜欢。”“××最棒,他做事执着,有耐力。”“××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地方口音太重,今后要注意改正。”要让学生积极评价,乐于评价,乐于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可在评价中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乐于挑战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能综合所学知识,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学生对小组的评价。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一过程是一个互学、互教、互帮的过程。因此小组同学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实践能力、有没有创新精神,成了学生对小组评价的着眼点。此外,还应指导学生的态度、动脑筋的程度、合作性、知识性、技能性几方面对小组同学进行整体评价。强调综合性的评价,提倡全面的评价,使学生为自己所在小集体的成功感到喜悦、为小集体的不足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的评价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为以后的实践积累了经验。对于学生的情感来说,这也是一次情感沟通的升华,可有效地指导了今后的实践创新。

2. 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教师评价应强调“两个侧重”

第一,侧重观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着力于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而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在动态地变化和发展着,而教师就应该随着这种动态变化适时地进行评价,这种适时的评价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影响很大。在积极情感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愉快地、积极地、有创意地去完成以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教师的评价应是及时的,关注性极强的评价。这就是要求教师要侧重观察,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注意发现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注意发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注意捕捉学生的创新举措,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他们一起品位成长的快乐。

第二,侧重语言的艺术性,激励学生创造、发展、创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感情沟通、碰撞的过程。这种评价可能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中肯善意的批评……但,这是肯定,是点拔,是启发,是鼓励……他激励着学生的创造、发展、创新、可见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啊!其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作用更是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公正的、公平的、美妙的、坦诚的、富有激励性的,如春风化雨一般细致入微,如动听的琴声一般扣人心弦。这样的语言,可提高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点燃学生的自信之火,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并能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3. 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应建立在持久的、朋友式的家长评价

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物质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特别关注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除来自于学校、社会外,还来自于家庭,学生更需要来自家庭的关爱。因此,家长评价是指导学生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因素。这种评价应是持久的,因为长期的观察可以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个性进行评价,可对孩子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这种评价形式应是朋友式评价,因为孩子们更喜欢与家长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提倡互相关心、平等互爱和坦诚沟通,不喜欢封建的“家长式的管理”。有了亲情做基础,再用友情去浇灌、去沟通,这样的家庭才是最融洽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有“亲和力”的,这样的评价也才是最有指导性的。

4. 设计工具评价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

评价工具可以是教师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设计的。都是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我们倡导以档案袋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将自己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材料不间断地放入自己的档案袋。如:活动成果的展示材料、应用资料的展示材料、自我反思的展示材料等,以此来展现活动的全过程。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这对以后的发展也是一个激励,一个促进。从而使自己更加热爱学习,热爱探索,热爱实践,热爱创新,愿为自己的档案袋中装入更加璀璨的一页。这实现了档案袋评价的指导性。但我们更提倡学生独立动手设计评价工具。因为设计工具本身就是动手实践,设计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在实践中创新的一种表现,评价中所使用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践创新起到了促进、指导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激励学生创新学习和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的评价都是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持续健康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励学生的创新学习和创新实践为目的的。

1.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无论是活动主题的提出,活动目标的确立,乃至整个活动的过程都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创新的意识及开放性的思维,而教师起到组织、引导,指导和评估的作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似乎学生在“动”而实际上从活动的设计,每个过程的进行都是老师在“导”,如何引导、指导、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情感,教师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应是心中有数的。

学“方法”重“体验”。转变落后的评价理念,不再以单纯的考试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再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和成果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2.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满足学生积极创新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采用的是教育性学生评价模式,既以促进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以个体的健康发展与成长为评价标准的学生评价,强化了学生评价的教育功能,侧重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在验收“成果”时要融入欣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本展示、实物展示”,诸如:图文并茂的展板,多媒体演示,网页以及小创造、小制作等物品。而当我们验收实践活动的成果时远不止这些,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主题,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孩子会产生出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我们要学会欣赏,善于欣赏,在评价孩子的实践活动成果时,要更新观念,要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孩子作品中所渗透的个性化的哪怕是非常微弱的星光。

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时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满足学生创新心理需要,如“实际操作”、“制作科技作品”、“开展小发明”、“科学调查”、“组织考察”、“撰写科学论文”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创新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我们又以某一具体的细小实验,“一个小作品”或“一个简短的小报告”中观察、发现、比较、评估、欣赏,在肯定中去欣赏,在评估中提出建议,创新意识往往随着实践的过程产生突破旧的习惯思维障碍,找出新的、更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只有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促进了学生手脑并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在验收成果时融入欣赏,满足了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第二,在评价中注意引导反思。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学生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互评,创新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得到了满足,这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研究的自主性,使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在展示“实践成果”时,会对自己的所得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精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对实践活动进一步总结和反思,我们在评价时积极鼓励,肯定成果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反思。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从实践活动的设计、主题的选择、活动过程、活动所得和评价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表露感情,表述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树立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教师在评价中也应及时反思,即要以一个欣赏者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又要以不同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既激励创新动机和情感,又要防止学生自我陶醉和盲目乐观。教师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的反思,使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又从未来社会需要发展出发,评价学生不求全责备,简单套用标准,而是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发展学生的天赋和特长。

四、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如何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改进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进步

1.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改进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活动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在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凭借反馈反思,挖掘新的课程资源。评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它不再是外在于教学与学习的环节,它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三者是同时发生和发展的。课程展开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的过程。在每一次活动领域结束后,通过讨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反思在实践中的得失,教师则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并依据反馈信息,恰当地规划未来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在不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中可能会产生新的主题与挖掘新的资源,而且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难以预设的问题,将会形成更多的探索的空间,这样无疑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领域与时空更加广阔,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与生成性,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富有成效。

第二,全方位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要改变长期以来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改变学校教育始终围绕考试转、只以分数定成败的局面,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重大挑战。同样的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下上课,前一节的教师还在为学生不举手发言而发愁,而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却争先恐后地研究讨论,各抒己见。只所以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能够充分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评价也不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是强调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动手实践的能力,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教师提供一个专题让学生研究,专题涉及的知识广泛,学生围绕专题搜索信息、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专题性的研究和团队式的成果汇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他们会积极地寻找所需要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只要条件适宜,这种潜力就会释放出来。这时加上自评、互评、档案袋评价及教师的、家长的、社会上的评价,使学生有效的发现和发展潜能,自然使教学实效显著。

2.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强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目标,而在多元化的评价下,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参与学习的热情特别高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综合性评价拓宽学生的视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表达和交流,它能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观察、去思考,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而综合性的评价从学生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是否主动提出设想,从学生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重视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只要学生在活动的过程总,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而这些更激励学生将生活世界中的个人、社会、自然等要素彼此交融,汇织成一张网,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有机联系和内在整合,涉足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融合。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的发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必须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改进和学生全面发展,并促进其他课程不断完善与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要确立正确的评价取向,注重主体性人格的张扬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自信。要把评价作为学生感受成功、烦恼和挫折的主要参照物,要充分的认识到积极的评价会有效的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增强。

关键词:综合实践,综合素质,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光富,李森,金玉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11-01.

篇4: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意义;原则;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基本学习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超越了单一学科的限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的问题或者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进行研究,促成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单一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有效结合,避免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两张皮”的情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是一举多得,好处多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的意义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能帮助老师认识到课题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让教师认识到,课程内容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帮助教师明确课程目标是否达到;同时也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教师能尽快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是调整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的需要。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活动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活动方式是否高效;活动内容是否切合选题要求。这样更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真正能得到锻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的原则

1.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改变传统的仅仅用单一的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情况的分等分类的做法,应该关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体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自然、社会和自身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就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的手段应该把学生自评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和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

2.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方法要科学且简单易行,既让评价者便于操作,又要让被评价者能够接受,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往的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一言堂”难免使评价带有了主观色彩,使得评价缺少了公平。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参与评价的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是领导也可以是家长。这样的评价才客观全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可以指导自己以后的发展。

4.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同时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具有创新的精神,是否具有实践的能力;是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学会了合作和分享等等。这也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所在。

5.评价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难免有失误和不知。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多激励学生,避免批评指责。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指导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6.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自我评价也是能力之一。学生应该是活动课的主人,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具有第一发言权。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不能缺少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学会积极的科学的自我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的方法

1.成长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袋已经成了很多教育工作者首选的评价工具。里面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史,是教师客观评价学生的总依据。成长记录袋可以记录学生在某一时期的成长情况;可以记录学生的作品或反思;可以记录学生的创新设计、研究报告、实践活动的收获和经验教训;可以记录自己曾获得的奖励资料;可以记录老师或同学对自己所做出的评价;也可以是家长了解子女,评价子女的最好的依据。可以说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了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了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成长记录袋应由学生自己管理。学生翻阅这些记录材料,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与评价,以简单的描述语言评价为主。每一个主题活动在最后都设立展示和评价环节,引导学生从我的收获、我的优势、我的不足、我的进步、我学到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操作,学生不但学会了自我评价,而还能更好地发现、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实践能力。学生自评之后由同学互评。 建议由活动小组的组长为组员作活动表现的评价,而组长则由其组员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督促完成工作,又可以树立起组长的威信,同时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师评价。

3.被访者及家长评价。在访问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以及学生的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和探究精神,都可让被访者或校外辅导员进行评价。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总结、交流和展示活动,并对自己子女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总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既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目标达成情况,又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为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依据,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学生有激励的作用。但是对活动课的评价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合理地方法。

参考文献:

[1]《新世纪教育现代化的使命》 楼世洲 主编.

[2]《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 张华 著.

篇5: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更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课程意识。首先,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生产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预设课程,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那种寄希望于依据某一“教材”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惯性行为,可能是与新课程有距离的。

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地位。

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在意大利瑞吉欧幼教模式里被形象地称为“打乒乓”这一“打乒乓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既不是学生中心,也不是教师中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也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第三、要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再聚焦到教师指导所需要的能力,再具体一些,那么以下四种能力是教师做好指导所需要的:

1、问题预测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预测,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当然,要做到充分的准确地预测是不可能的,需要教师以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出现问题,在不断的设计、实施、指导过程中提高预测能力。

2、观察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础。

3、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蹲下来,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切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确定或转移话题,切忌变成简单的告诉。

4、组织交流的能力。在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民主的活跃气氛,并注意运用引导性提问,促进学生讨论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总结性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反思自己及小组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在协商中找到解决办法。

篇6: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目标、依据、方法概述(一)、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定

1、能力目标:

①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②社会交往能力

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与创造能力。⑤管理能力

2、情感目标:

①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②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道德。③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④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⑤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⑥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爱劳动的思想感情。⑦初步了解自我,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知识目标:(略)

(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评价的几个维度

1、自主性

2、可行性

3、开放性

4、实践性

5、综合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

1、评价理念(1)、整体观(2)、多元化(3)、过程性

2、评价方式

3、评价方法(1)、自我评价(2)、观察评价(3)、民主评议(4)、成果展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策略(一)、丰富多样的成果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1、充分利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2、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

3、开展讨论会,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

4、随机展示,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

(二)、利用活动过程档案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怎样引导学生创造性的使用好活动过程档案袋,通过它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呢?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随意放。

2.指导教师对学生放入的作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感受最深的一次采访,“我的新发现”,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有选择地放入一些作品,引导学生开始审视自己的作品。

3.有展示性的放。

4.成长记录袋中老师设计一些小栏目。如收获园、新发现等,让学生根据小栏目自定目标、自设标准、自选形式、自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独立性。

(三)、设计评价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四)、放手让学生设计自我反思性评价方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开课

(二)开发了一批课程产品,获得了初步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

1、探讨了融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2、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一般的实施流程。

3、初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设计了一些评价工具,获得了一些评价经验。

(三)促进了学科教学的改革

(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五)引起家长、社会的良好反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反思

(一)综合实践活动如何与学科课程的实践活动进行整合(二)怎样将信息技术教育有机地整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怎样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需求与指导教师精力、专业水平不够的矛盾(四)如何处理好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展开过程的生成性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发策略(专题讲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综合实践活动作了如下阐述:“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活动的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如何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这是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总结老师有关内容开发的经验,将内容开发的具体方法呈现给大家。下面,从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怎样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如何整合四个指定内容领域,如何处理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如何与校本课程整合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1、立足兴趣

2、着眼生活

(二)、充分利用学校传统特色,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1、利用学校传统特色活动

2、充分利用学校及少先队组织团支部的活动。(三)、立足社区实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1、充分挖掘社区课程资源。

2、开展社区活动具体方法(1)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2)学校将社区专业人士请进课堂

(四)以学生为核心,围绕三条线索选择与组织活动内容

二、如何选择确定活动主题

(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选择确定活动主题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知识、能力基础、确定好主题。

2、通过社会调查,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3、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提出主题。

4、捕捉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瞬间,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5、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受到点拨、确定主题。

6、综合、重组、延伸学科知识、确定主题。

(二)、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确定多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三)、分组从不同角度共同探究与实践一个大主题的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课程,它本身具有综合性,因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一)综合实践活动各内容领域整合的基本方式

1、从课程开发的三个维度出发,全面切入主题,融合四个指定领域。

2、以“一拖三”,融汇贯通。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的整合还可以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某一领域为主,构成核心主题,在实施过程中,关照其他领域的要求与活动来设计。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技术校本课程打通进行,并与“绿色证书”教育相结合。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

新课程实施以来,多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皆将实践活动纳入其中。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

如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进行社会调查,这就将语文学科中“口语交际”运用到活动中。数学中学到一些统计知识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运用。

篇7: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目的

l.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三、评价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 1.注重过程

评价时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而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

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

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

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

2.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有效的掌握学生发展的情况,并且采用有效的革新措施巩固评价成果;建立积极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能激励他们超越自己。

3.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趣而有效的结合。

4.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资源。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及研究者。

5.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能灵活地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和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让学生能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

四、评价方式:

(一)学生评价: 1.学生自评 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个人评价细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

2.小组评价 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针对小组成员合作情况、解决问题能力及改进方面等内容进行评价。

3.家长评价:根据孩子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及能力发展及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价。

4.指导教师评: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努力方向。

(二)教师评价:每学期结束后,由教师以总结的形式写出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

(三)学校评价 :由学校校长牵头,教务处具体落实,每学期对每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次评价。

方式:

1.审阅师生自评材料。

2.展示主题活动成果。

3.现场考查学生的技艺、技能等。

4.发放学生调查问卷或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活动实施情况。

总之,学生、教师、学校是评价方案的主体,而评价方案的实施实际上就是一次活动效果的考评与检测。

篇8: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网络建构式评价既是我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管理手段, 也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的一个研究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的实践行动规范化和科学化。

首先, 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专业网站, 发挥网站的资源服务和工具化作用, 为这门课程提供专业支持和全息管理服务。我们要求全市各高中学校都要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下的新思考成长博客上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 每学期初各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计划 (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 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环节的材料, 包括研究性学习的选定课题、课题研究计划、课题实施记录、研究性学习评价、课题总结、成果展示交流等全套资源, 与研究性学习展开的同时, 传送到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博客上, 我们统一将各校的博客连接到“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网站 (http://blog.cersp com/40092.aspx) , 网站对各校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建立电子档案, 作为课程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证材料。

第二, 制定建构式评价方案与评价标准, 对全市普通高中进行评价。2005年9月, 在项目研究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我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式评价方案 (试行) 的通知》 (海教研[2005]26号) 。“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式评价方案”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和《海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课题研究方案》为依据制定的, 它是对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评价的依据。“方案”对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的内容、方法、标准及其评价结果的运用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1.建构式评价方法

实行网上专家组评价与实地考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做法是:

(1) 网上建构式评价: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材料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传到海南省综合实践网, 由市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与实施项目组组织有关人员, 根据《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网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并及时公布评价结果和反馈评价意见。

(2) 实地考查评价:不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深入各所学校进行实地考查, 考查评价结果作为网上专家组评价的参考依据。

2.评价结果的运用

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的主要依据, 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单项评比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作为评价各普通高中学校课改实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 将课程建构式评价纳入全市综合实践课程的全员培训。《方案》下发前, 2004年10月13日, 我们在样板校召开了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现场观摩研讨会。2005年4月30日, 我们召开了“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式评价”研讨会, 对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领导和电脑教师, 就有关操作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培训。在样本建模的基础上, 用样本校的案例, 开展建构式评价培训, 并及时抓好各校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站的落实。

第四, 成立专业评价小组实施评价。评价采取自评与他评、平时分散评价与集中评价相结合。学校和教师要结合课程实施指导, 分别抓实对班级、对学生日常的课程评价。市评价小组除了平时分散抓点外, 定期对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网上评价, 《方案》下发后, 2006年3月, 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市24所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第一次网上评价;迄今为止, 我们已经进行了五次网络建构式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 以教育局文件的形式在网络上公布。

第五, 加强研究, 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方案。第一次评价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 参加评价的学校14所, 其中公办学校12所, 两所未参加。方案初稿在课程设置 (15%) 和活动方案 (10%) 两项设置较大分值, 目的是引导学校把课程列入课表, 学校要制定课程实施方案, 主要是针对课程实施之初的实际, 规范学校的课程开设。2005年年底, 我们组织了“综合实践项目组成员”对我市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第一轮评价, 评价报告以教育局的文件发到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 我院的主管领导还在高中校长会上对这项工作作了具体讲评。

第一次评价后, 我们到样本校中调研, 发现他们的研究性学习非常规范, 有很多创新的思路和做法, 比如通过实施过程管理解决诚信问题。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分散实施的特点, 过程管理又不可能依靠跟踪检查来进行, 他们的做法是通过严格规定结题时应该提交的物件和严格规定结题报告的规范来确保课程实施过程的完整性和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对于结题时应该提交的物件, 他们规定, 除了有体现研究成果的结题报告, 还应该要有与研究成果相一致的原始材料。与研究成果相一致的原始材料包括开题报告、采访提纲与采访实录、调查问卷及其统计分析、小组活动过程的详细记录、小组成员的自评和互评材料、小组成员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参加指导老师对课题实施情况的分析等, 还可以附上收集来的文字材料。如果只有一篇小论文, 将被认为是抄袭的而拿不到学分。对于结题报告, 他们规定, 结题报告在内容上要体现出活动的主要过程、相关的主要事实和得出的主要结论。具体内容可包括你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做它、采取了什么样的研究步骤、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认识到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结论是什么、我们有什么主张或建议。规定结题报告中一定要有“我”, 不能只见相关知识不见研究者本人的活动, 也就是说结题报告是要用第一人称写的, 要反映出从选题到结题的整个过程的基本情况。结题报告的篇幅要有3000字左右;结题报告在格式上要符合科学论文的规范, 要有标题、摘要、关键词、索引等构件。以上几条, 既是对学生的活动的规定, 更可看做是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可以说, 必须踏踏实实去实践, 才能提交以上的物件。他们印发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结题报告样式》给每个学生, 所以, 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被认为是真搞比假搞容易, 假搞比真搞还要辛苦,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诚信问题。

借鉴样本校研究性学习的经验, 我们在第二次评价时对评价方案进行修改, 对研究性学习的规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从初稿的“上传课题组的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课题组内有代表性的学生研究过程的表现记录以及研究课题综合评价表。”修改后变成:1.研究性学习覆盖率 (12%) 2.按照《海南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规范实施课题研究, 提供的材料包括: (1) 开题报告 (5%) (2) 翔实的研究过程记录 (12%) (3) 结题报告 (11%) (4) 对该课题的评价情况 (自评、互评、师评) (5%) (注:研究性学习的分值占评价项目的45%) 。评价指标修正后, 我们和各个学校做了沟通, 各学校也能够按照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训, 这样, 对研究性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质量。

经过五年探索, 网络建构式评价方案从初稿到现在实施的方案, 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 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和修正方案, 我们增加了学校课程管理记录等评价标准。我们强调学校要上传课程管理记录, 目的是引起学校对日常过程管理的重视, 这个指标也能反映学校的课程管理水平。

在我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式评价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 2008年4月海南省教育厅印发《海南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方案》 (琼教研[2008]5号) , 2008年11月开始对全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网络建构式评价。我们的探索和实验对全省的综合实践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事实证明, 网络建构式评价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 我市正是通过建立网络建构式的评价制度, 有力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

我市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网络建构式评价的实践研究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

第一, 网上建构式评价有力地促进了课程的开展。

公办学校已全部上网, 每所学校有专人负责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设置有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博客网站, 能够认真领会评价方案的精神, 按照评价要求设置栏目, 上传相关的过程性的资料。我市正是通过建立建构式的评价制度, 有力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 真正把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弱势课程变成了常态课程。

第二, 网上评价在管理上起到了很好的激励、监控作用。

上一篇:中班个人美术计划下一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