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平台

2024-05-30

内部管理平台(精选十篇)

内部管理平台 篇1

2007年,原国家建设部开始试行《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拉开了全国建筑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工作的序幕。当时的统计工作基本以人工调研为主开展。2008年,住建部科技司发布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开始了建筑能耗数据动态监测平台的建设。随后全国各省又陆续出台了地方的建设技术规程和工程技术规范等来指导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目前建筑基础能耗数据已初具规模。截至201 3年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公共建筑能源审计10000余栋、能耗公示近9000栋,对5000余栋建筑进行了能耗动态监测;在33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开展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试点。

住建部主导建设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以电能分项计量功能为主,其中电能分项包括制冷主机、空调循环水泵、分体空调、照明插座、电梯、特殊区域用电等。以统计建筑的历史能耗为目的,旨在制订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的用能基准,分析不同技术措施的节能潜力,为政府制订建筑用能政策作指导。上海等地已经在此平台基础上开始试行建筑能耗定额管理。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建筑业主或者物业运行更为关心的则是:一方面为设备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包括设备与环境的监测参数、设备的安全保护与联锁控制和设备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另一方面为运行费用的收取,相关的则是按照建筑区域和用户划分的水、电、冷热量表的远程抄表。因此,在新建建筑的能耗管理平台中往往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常所说的楼控系统)、水/电/冷热量/燃气表的远程抄表系统和中央空调计费系统等;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能够统计分析能耗指标和运行效率等指标,针对其中能耗较高、能效较低的部分,提出优化运行策略,指导各设备、多系统协调工作。目前,优化运行策略等在工程中还很少有实现的,单体建筑的业主对于能耗数据上网不够积极甚至有些抵触。

从技术发展来看,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等手段和产品都已经具备,只是住建部能耗监测平台和建筑业主能源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不同,在选用产品和通讯网络等方面实现的技术路线也有所不同。比如:从数据采集环节来看,计量、收费系统必须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的表具,而环境和设备监测只要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传感器即可;从数据传输环节来看,计量、收费系统对实时性要求不高,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则对实时性的要求很高。从能耗分析诊断等功能需求来看,评价建筑能耗高低的指标不仅仅是能耗数据本身,还要与建筑的使用人数、配置设备和环境参数等相关,上述两类系统的监测数据都应纳入宏观的能源管理平台,否则目前的分析评价还需要另外附加很多人工工作。平台是开放性的,底层负责数据采集的物理层产品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有相应的协议能够解析即可;上层的应用也是需要根据应用对象和功能需求来开发不同的软件。用技术热点词汇来讲,能源管理就是“大数据”在能源领域的一个应用,不同技术、产品是导致目前不同系统、平台之间不够开放、不能通用的重要技术障碍;然而更深层的技术问题在于数据来源多种多样,是否需要采用新型的非关系型数据库以及不同数据库之间如何数据交互等。

根据我们几年来对建筑节能的研究和节能服务的工程经验,数据量更大的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实时运行记录,对于分析节能潜力和制定优化策略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而计量表具的输出结果为累计值,在避免因计算导致的累计误差和网络中断导致的数据错误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两者优势互补、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将两部分的数据统一到一个平台来进行分析处理,一种方法是楼控系统上位机为能耗监测平台提供OPC接口,另一种方法是新开发出一款可以读取电表数据的DDC模块,电表可以像传感器等元件一样连接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来;同时在楼控中也可以根据电流、电压等数据为设备的故障报警和维护信息等提供依据;根据具体项目情况选用针对性的技术手段。

在平台的界面展示方面,用户登录后根据其权限可以浏览到不同的分类分区分项能耗统计分析图表和节能诊断分析报告等内容。对于普通的建筑业主来说,提供出本楼的能耗数据,可以看到本楼在同类建筑中的能耗排名、分项能耗等对比情况,可以开拓节能改造的思路,同时能够参考其他楼的先进经验对本楼的运行策略进行优化,大数据和联网平台的好处触摸得到,使其有一定的积极性。政府部门需要对纳入平台的建筑分行业进行均值统计和正逆序排名,进而建立健全并实施能耗定额、节能奖励和费能惩罚等管理制度。

建筑能源审计工作,主要是了解建筑基本状况、能源消耗情况等,计算出能耗强度等标准化指标,与同行业的建筑能耗平均值对比,判断是否有节能潜力、有多大节能潜力;分析建筑内主要耗能系统的能耗数据,找出应该在哪方面进行节能改造。这部分工作以往多由人工完成,随着数据标准化和指标标准化工作的进行,可以将专家形成的一些经验规则编入平台软件,减少人工工作量。而专家能通过平台得到大数据,有利于新指标、新判据的提出和验证,这样才能使展示的结果更加丰富和深入。当数据量累积到足够大时,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等工具的引入,才能发挥出效果,而专家们又可以做更有创造力的技术创新,促进技术的不断进步。

内部管理平台 篇2

一、安全技术管理

(一)建筑施工现场使用悬挑式卸料平台。严禁不搭设卸料平台而直接将物料放在脚手架上吊装,严禁将钢管作为悬挑式卸料平台的支撑系统,严禁搭设简易悬挑式卸料平台与脚手架相连接。

(二)悬挑式卸料平台在搭设(安装)之前,应由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方案应对卸料平台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计算,对悬挑卸料平台悬挑梁与建筑物的结构连接、卸料平台钢丝绳与结构的连接等关键部位绘制施工节点大样详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经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与审查,经审核合格并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方准实施。土建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节点大样图的要求做好预埋和预留工作。

二、搭设(安装)安全管理

(一)卸料平台在搭设(安装)之前,搭设方案的编制者必须参加对搭设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履行好交接底签字手续。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的专业架子工。

(二)卸料平台搭设(安装)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搭设。搭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进行监护,监理公司派人员到现场旁站监督,发现违章操作和事故隐患及时给予制止和纠正。

(三)卸料平台搭设(安装)完毕,必须经施工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并签署意见,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检查验收中如发现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应立即落实整改。对检查验收的结果及整改情况,应按实记录,并由验收人员签名留档保存。

(四)卸料平台悬挑结构的安装、斜拉钢丝绳的固定及预埋件的施工验收应单独进行,悬挑结构预埋件的验收应作为隐蔽工程进行验收,验收表和验收单要作为安全资料经监理单位确认归档。

(五)卸料平台验收合格后,应在架体醒目处悬挂验收合格牌和限载标志牌。

三、使用管理

(一)卸料平台投入使用后,现场相关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要定期组织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进行登记、存档。

(二)卸料平台使用过程中,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破坏连墙件、立杆、防护栏杆、钢丝绳等杆件和设施。

(三)严禁超载,吊运物料时,禁止长料夹短料,对穿入钢管一端的顶托必须拔出,单独装入吊篮内吊运。

(四)工人在平台上作业中,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严禁在平台上戏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五)每班工人上平台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许开始作业。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

(六)平台上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到平台上的材料,不得超载堆放物料,不得让物料在平台上放置停留超过2小时。

四、监督管理

内部管理平台 篇3

一、何为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某一企业在保证会计记录和诠释的信息可靠和保障其资产的安全的基础上,为确保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运转,实现其发展目标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规划发展、评价反馈和有效调整等措施的总称。因此,内部控制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套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制度,它的真正目标是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提升其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由五大部分组成:控制内部环境、开展风险评估、控制可控活动、有效信息与沟通、有效监控。

在坚持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内部制度的设计原则:第一,政策性原则,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和国家会计制度,并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企业目标,因此每一项内部控制的措施都应该有效,切实改善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第三,严格执行企业中的账日、钱财、实物分开管理的原则,让每一项财务支出都严格按照特定的程序办理,让更多的人经于这笔钱,让经于人共同担负责任,有效防止资金流失,保证财产安全。

通过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实现以下目标:首先,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效率与经营效果,提高经济效益;最后,保证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都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综合办公系统的四大模块

1.办公管理

主要功能由公文处理、经费审批、项目预(决)算审批及考勤管理组成。通过该模块,把单位经济活动与公务管理相嵌在一起,起到经费开支“事前有审批、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检查”和“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实行集体联签的作用,为加强财务监控提供可靠保障。同时,把行政管理综合在一起,实现考勤管理、公文处理、协会办公、车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采用工作流的概念,使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单位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资产管理

主要功能由同定资产、耗材耗品两大模块组成。其中:同定资产具有采购审批、资产转移、资产报废、计提折旧、维修审批、进出库审批功能;耗材耗品具有采购审批、入库管理、领用管理、库存管理功能。采购审批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采购管理规定和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设定审批权限,既不能越级审批,也不能一人审批,确保物资采购公开透明。同定资产管理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从资产购人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使资产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

3.广告管理

主要功能由合同管理、开票到款、广告监播组成。合同管理功能实现了广告价格管理、客户管理、合同签订与合同审批目的,环环相扣,合同价款严格按照广告价格清单执行,赋予广告经营者一定折扣权限,以适应广告市场;又实行限低政策,低工规定的广告价款,实行集体联签制度,确保了广告经营既灵活又不违规,既保护了广告经营者不违规经营,又保障了单位利益。开票到款功能实现了合同价款、合同开票与合同到款“三位一体”的管理功能,任意调用一份合同就能清楚地了解该合同开票时间、票据号码、发票金额及到款时间、到款金额,监督合同履行全过程。广告监播功能实现了每天通过广告合同播出明细自动编排广告播出串联单,防止漏播、偷播等违规违纪现象,起到了较好的广告播出监督作用。

4.绩效考评

主要包括考评系统和绩效发放两大功能模块。其中:考评系统由考评项目、评分项目、考评监控组成,实现了对各部门负责人的月度考评自动化,考评系统根据各被考评人提供的相关考评资料,由评委通过系统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电子评分,考评过程保密级别高,保证各评委公平、公正评分,从而促进了中心考评工作顺利进行。绩效发放采取统一的模式,根据考评结果,核定各考評部门的绩效基数,由人事部门根据考评结果统一核定,结合部门核定的总分数确保部门绩效工作总额;部门编制绩效工资时,坚持两低工编制原则即部门绩效工资总额不能高工核定总额,也不能高工部门考评分值,切实做到绩效工资与工作情况紧密挂钩,极大调动了各部门工作积极性。

内部管理平台 篇4

但单纯的能耗监测平台所提供的数据无法满足现场对能源管理的需求,无法进一步直接降低能耗,需要将监测和控制综合在一起完成能源管理和控制。

能耗监测平台向能源管理平台发展,逐渐完善众多功能将监测管理综合到一起,实现综合管控。从独立软件监测和管理控制进行建立到一个体系之中,完善数据从监测到节能管理数据传输。我公司研发的能源管理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界面图如图3所示。

现阶段尤其是能耗监测同设施管理控制完全是独立分开的,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控制体系。根据现有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 建设整体的能源管理体系“PMAC”模型

能源管理体系“PMAC”模型如图4所示,详细介绍如下:

(1)能源规划(Energy Planning),完成整体能耗数据分析规划。

(2)能耗监测(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完成能耗数据,环境参数及设施参数等各类综合数据跟踪,并根据相关属性完成数据处理。

(3)能耗分析(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完成能耗数据各类对比和指标分析,实现综合数据相关性完善,建设能效模型。

(4)节能控制(Energy—saving Control),将建筑设备监控管理同能耗进行闭环管控,实现最大能效比的实施。

2 完善数据采集的完整性

(1)能耗数据参数采集:水电暖等各类能耗数据,可以完成手工填报部分手工数据,同时可以通过数据集成完成其他相关能耗数据采集。通过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大数据模型处理分析。

(2)环境数据参数采集:温湿度、CO2、压力等环境参数数据,动态实时有效跟踪整体建筑相关环境参数,结合天气预报进行数据跟踪。

(3)设施运行参数采集:运行状态、运行时间、电流等设施运行参数,实时跟踪相关设施的运行情况,提高用电设施自我诊断和分析。

(4)特殊参数采集:人流量,车流量等各类特殊数据参数。完成相关行为数据参数,将行为管理和设施管理相结合。

3 完成数据分析相关性的大数据分析

(1)完成实时数据和差值数据分析和相关性对比,实现环境参数和能耗参数相关分析。

(2)完成设施参数,环境参数同能耗数据相关性对比。

(3)完成能效数据跟踪和设施运行模式跟踪,建立能效模型。

(4)完成行为节能和设施节能分析和模型建立,找到行为节能和设施管理划分点,最大限度进行节能监管。

4 管理控制体系建设

该体系建设主要完成能耗监测分析同建设设备监控系统的对接和联动,将数据指标同设施控制完成整体跟踪。

(1)能耗指标管控,实现分时、分类、分项的各类指标分解和管理。

(2)管理行为管控,实现数据指标和行为指标对比策应,完成指标联动。

(3)设施管控和环境管控,完善设施运行效率的跟踪和运行联动。

(4)能效指标跟踪管控,提高整体系统的能效指标跟踪和控制,调整整体系统能效指标分析。

5 动态设施ERP管理建设

(1)设施运行指标数据对接。

(2)设施故障指标数据对接。

(3)设施效率指标数据对接。

(4)设施维保指标数据对接。

6 能源价格体系和计费系统建设

(1)建设能源价格指标体系。

电教平台管理制度 篇5

一、教室的电教平台由各班主任负责管理,班主任为班级财产的第一责任人。

二、使用者应爱护电教平台的一切设备,不准随意改变设备配置,开机、关机及其他操作都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三、注意用电安全,使用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学校,由学校安排人员做相关处理,严禁私自进行操作。

四、教室的电教平台是为教学服务的,非教学需要不得使用,不承担其他任务。严禁学生私自开启电教设备,更不允许利用电教设备听音乐、看影碟、玩游戏等。

五、使用完毕后必须对所用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设备数量与卫生,并执行正常的关机操作及关闭展台电源,同时锁好平台所有的柜门。

六、做好卫生保洁工作,不得在平台内放置杂物,擦抹设备时不要使用太湿的抹布或带腐蚀性溶剂。

七、因违章操作或学生私自使用电教设备造成人为损坏的,学校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视损坏程度要求责任人照价赔偿,无法查明责任人的由该班集体赔偿。

方集镇中学中学

网络印刷平台的颜色管理 篇6

网络印刷平台的印刷质量控制难点

采用传统印刷生产方式,印刷厂接收原稿和设计稿后,会先由印前部门完成分色和打样,再由印刷车间完成颜色复制,整个过程可通过闭环的色彩管理实现有效控制,即使没有做色彩管理的印刷厂,在长期的磨合过程中,也能使印刷效果与原稿、打样实现较好的匹配。而网络印刷平台面向众多的客户和加盟印刷厂,印前制作由不同的客户完成,印刷生产则分发到不同的加盟印刷厂完成。由于不同客户的印前处理不同,不同加盟印刷厂的印刷效果不同,再加上缺乏起颜色沟通作用的硬拷贝样张,使得印刷质量控制更加困难。

1.客户印前处理方式不同

在网上下单的活件,通常印前制作由客户自己完成,包括彩色图片的颜色模式转换,以及页面上色块和文字的颜色设置等。但许多客户对印刷色彩管理的理解不深,往往会根据屏幕显示效果进行颜色的设置和调节,按照图像处理软件的默认设置进行颜色模式的转换。由于客户电脑上默认的印刷特性文件与后期加盟印刷厂的印刷特性文件严重不匹配,往往导致最终的印刷效果和客户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颜色效果存在很大差距。

2.缺乏合格的硬拷贝样张

网络印刷平台的客户一般只提供电子文件,没有硬拷贝样张,且网络印刷平台也不可能制作样张,快递给各地的加盟印刷厂。在没有合格的硬拷贝样张的情况下进行印刷,印刷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条件和印刷工人的偏好,最终的颜色效果可能与客户原本的意愿相差很大。

3.印刷厂的印刷特性不同

为网络印刷平台提供生产服务的加盟印刷厂,所使用的生产设备、材料不同,加网方式、印刷压力大小、水墨平衡等工艺条件的设置也可能存在差异,使得印刷时的印刷网点增大、叠印效果等各不相同。加之没有硬拷贝样张,印刷过程中主要依靠印刷工人的经验控制颜色,使得同一电子文件在不同加盟印刷厂的印刷结果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从而造成颜色质量不稳定。

网络印刷平台模式下的印前制作和印刷生产是分散、随机组合的,不可能像传统印刷那样实现闭环色彩管理,只能以网络印刷平台为发起人,通过规范客户的印前制作和加盟印刷厂的印刷生产,使其遵循同一印刷标准要求,才能实现颜色的正确复制。

印刷生产标准化的瓶颈及对策

印刷生产标准化是指给定的CMYK模式的电子文件经印刷后,印刷品上的颜色都符合标准要求。反映到印刷呈色上,是指印刷品上的原色、间色的色度值要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四色的网点增大值也要符合标准要求。标准化生产方式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对碎片式的订单生产,效果更为明显。

如何使网络印刷平台加盟的各印刷厂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呢?现有的标准化校正,如G7、GMI等,过程过于复杂,需要印刷专门测试版以及检测和分析大量数据,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太高,只有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印刷厂才能实现,而大部分与网络印刷平台对接的印刷厂都是小型企业,网络印刷平台强制要求各加盟印刷厂按照G7、GMI等进行标准化校正,显然是不现实的。

为此,我们研究了胶印质量检测与分析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利用扫描式检测结合软件智能分析,使标准化校正简单、易用,印刷厂乐于接受。具体校正方法为:通过印刷测试图(如图2所示),扫描检测后,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并自动生成建议控制的最佳密度(使青、品红、黄、黑、红、绿、蓝偏离标准的平均色差达到最小)和CTP网点增大校正补偿值,如图3和图4所示。按建议值调整后,即可达到当前纸张、油墨条件下最接近标准要求的印刷效果。该方法不需多次印刷测试版,不会占用大量时间去逐点检测、分析,只需快速扫描测试图,利用软件自动分析,根据结果进行校正即可,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

网络印刷平台作为标准化生产的发起人,既可以让加盟印刷厂采用该方法对印刷生产进行校正,也可以让加盟印刷厂印刷图2所示的测试图,然后将测试图样张快递到网络印刷平台,网络印刷平台使用该方法对测试图样张进行检测,并把胶印质量检测与分析系统提供的建议反馈给加盟印刷厂。与其他印刷评分软件类似,该系统还具有印刷质量评分功能,通过标准化校正和评分相结合的方式,使各加盟印刷厂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

规范印前文件制作

实现了印刷生产标准化控制后,网络印刷平台才能对印前客户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网络印刷平台根据印刷标准化特性制定“印前颜色设置方案”和“印前检查配置文件”,提供给客户下载,并要求其对生成的PDF文件采用规定的印前检查配置文件进行预检。此外,网络印刷平台还可以对收到的印前PDF文件进行自动的预检过滤,防止有重要缺陷的文件进入生产流程。

利用优化的屏幕软打样控制颜色

基于网络印刷平台,印前制作人员和印刷厂没有直接沟通的渠道,传统利用数码打样来确认印刷效果的做法显然不符合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而屏幕软打样能让客户和印刷厂各自利用显示器进行软打样,符合基于网络印刷平台的新型生产模式。

采用Photoshop或Acrobat等图像工具或PDF浏览器观看电子样张,不同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会有明显不同。虽然依据色彩管理方法,借助ProfileMaker、EyeOne等软硬件设备对显示器进行颜色校正后,显示器显示的颜色准确性会有明显改善,但实际上,采用现有的基于开放式色彩管理技术校正的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还是不能与硬拷贝样张接近,原因是现有的色彩管理方法对观察环境、显示器的色域等有严格的限制性要求,实际生产环境很难满足。

为此,我们研究了一种高精度的软打样新技术,如图5所示,其能根据环境光、显示器的特性及印张的光谱特征,对显示器特性文件进行精准修正。相比现有屏幕软打样方法,其能够实现屏幕色和印刷色的高精度匹配,较好地满足印刷打样要求。

网络印刷平台可按标准化生产要求印刷一批标准样张,分发给各加盟印刷厂和业务量较大的客户,要求各加盟印刷厂采用高精度的软打样新技术优化屏幕软打样的呈色效果,使其接近网络印刷平台分发的标准样张,这样在后续的印刷生产中,加盟印刷厂就可以放心地以屏幕软打样效果作为印刷参照标准。

印刷网络化是大势所趋,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印刷平台出现,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随着人们对印刷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产业的升级,网络印刷平台之间的竞争一定会从开始阶段的以价格取胜,逐渐过渡到以性价比取胜。以标准化生产方式取代传统定制式生产方式,能管控好分散生产的印刷品质量。而协助客户和加盟印刷厂实现生产标准化,可使网络印刷平台在性价比竞争中最终胜出。

创新现场管理的六大平台 篇7

关键词:企业,作业现场,环境,管理

企业生产作业现场, 是产品的诞生地, 是三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也是一项永久性“工程”。如何经营企业生产作业现场, 全过程管理到位, 进而创造一方和谐环境?福建省三钢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三钢)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针对冶金企业环境条件差, 生产作业现场“老面孔”, 不断完善作业现场管理, 以创新为抓手, 营造和谐、安全、文明、有序、洁净、美化的生产作业环境。

一、以完善物流管理和强化保洁为平台, 改善生产作业环境

在生产作业场, 物品的日常流动方向、流动数量、流动时间, 既有规律性, 也有不确定性;为了改善现场作业环境, 必须对日常流动物品实施定置管理。三钢作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生产过程物流量大, 且多数原料呈粉状和小块状;废渣、粉尘等伴生物多, 导致环境治理工作量大, 现场管理难度也大。三钢占地面积仅2.72平方千米, 为有效利用生产作业现场资源, 将完善物流管理和日常保洁作为现场管理的平台, 有效地促进了生产作业环境建设。

首先, 制定物流管理规则, 对生产现场定置图绘制、区域划分、通道设置、标志牌设计、区域界线标识、物品存放数量和方式等作详细规定。同时, 各二级单位以改善作业环境、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 从理顺物流、完善设施、优化空间利用、改进人机关系、加快生产节奏、实现均衡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等多角度、多层面的要求统筹规划和优化物流管理方案。各单位根据各自情况, 在生产现场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地制作可供大型备件存放的货架、可移动的小件物品货架、多层立体式货架等, 要求各类物品按物料的形状、大小、轻重、使用频度、防护标准合理存放, 方便物料的存放和取用, 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其次, 通过明确生产作业卫生责任区、完善日常清扫保洁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措施, 提高各类场所的洁净度, 对各类场所实行分层次差异化管理, 对不同的场所提出不同的管理、考核要求。加强技改竣工项目、公共场所、交叉交界场所、公厕等区域的文明卫生协调与管理, 促进这些场所清洁状况的有效改善。针对一些生产场所边技改边生产, 交叉作业导致现场管理滑坡、环境卫生不整洁的现象,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类会议、宣传报道、现场交流等方式及时将有关要求传达到位, 提高广大职工对现场管理的认识;并召集各二级单位专业人员分析、查找现场管理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问题, 要求各单位对显性问题及时纠正, 对隐性问题加强日常监控和管理;同时, 树立现场管理样板单位, 召开现场管理现场会, 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 统一认识, 制定现场管理深入整改方案, 加大现场管理监控和整改力度。

二、以专项管理为平台, 深化生产作业环境建设

定置管理和日常保洁对环境建设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要全方位实施环境建设, 解决环境建设深层次的问题, 抓好专项管理尤为重要。如设备现场管理的改进, 提高了设备完好率, 减少了跑冒滴漏, 改善了设备周围的环境。工艺现场管理的改进, 能够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 减少了不合格品的数量, 各种不合格品占用的空间也减少了。工艺和设备的改进, 还可以减少“三废”的排放量, 是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环保措施的完善, 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安全现场管理的加强, 能减少各类事故隐患, 提高了生产现场的安全系数, 而“安全”是环境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生产过程各环节、各工序的优化组织和合理调度, 可以实现生产的协调、均衡和高效, 大大减少各种物料的存放空间。

为更好地控制环境污染, 三钢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系统实施一系列方案。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各个环节;在组织机构、资金保障、技术措施等方方面面, 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技术、管理和资金等方面每年加大投入力度, 使环境建设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坚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原则, 积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 防治工业污染。仅“十五”期间就投入环保治理资金2.8亿元。投资5284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0万吨以上的总排污口污水处理厂, 实现了污水闭路循环处理、达标排放。投资1500多万元的焦化地面除尘站, 每年捕集焦粉和煤尘1200吨, 为焦炉环境污染治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焦化厂以创特级焦炉为契机,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现场管理, 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烧结厂的烧结车间, 原先是粉尘排放的要害部位, 近年来, 该厂加强环保管理, 通过对除尘设备的改造和添置, 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粉尘排放。炼钢厂深化现场管理, 硬件方面, 加大环保设施的改造力度, 建设封闭式的转炉烟尘回收装置, 除尘效果显著改善;软件方面, 把生产环境建设融入到企业形象战略中, 通过强化现场管理, “创一流水平, 树一流形象”, 扩充环境建设的内涵。棒材厂和两个高线厂这几条现代化生产线更是以高标准抓环境建设, 在生产准备和试生产期间, 即同步规划现场管理方案, 构建了高起点的现场管理框架, 为生产环境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技术创新为平台, 提高生产作业环境建设的层次

多年来, 三钢坚持清洁生产, 依靠技术创新, 倾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依靠新技术、新装备、将炼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和其它副产品进行回收和深加工, 年年创效益, 2006年产值达l.63亿元, 对1050m3高炉采用于式除尘新工艺, 除尘效果大大改善。将转炉除尘污泥取代铸铁屑作为脱硫剂, 用于地方煤气公司煤气脱硫, 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减少二氧化硫污染, 实现了环保、节能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高炉除尘灰、烧结除尘灰、转炉污泥、轧钢氧化铁皮、钢渣等含铁废物, 年回收量达26万吨左右, 全部进行循环利用, 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年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除了将焦炉、高炉、转炉产生的煤气用于轧钢、烧结矿、石灰的生产和民用外, 三钢将富余的煤气用于发电, 日发电量达70多万千瓦时, 年创经济效益上亿元, 又大大减少了煤气放散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以结合各类场所的特点为平台, 美化生产作业环境

各单位的生产特点不同, 现场管理与环境建设的方式也不同。为了使生产环境建设上台阶, 三钢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办法、新经验。焦化厂机动车间创建的花园式车间远近闻名, 走进车间庭院, 映人眼帘的不仅有一盆盆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盆景, 还有喷泉鱼池、美不胜收。这里成了员工生产工作之余的休闲场所。在炼铁厂高炉出铁平台, 铁渣总是与铁水相伴而生, 一日不清就会堆积如山, 为了炉前平台的整洁, 该车间设计了十几只方形大渣斗, 定位整齐摆放, 所有铁渣及时入斗存放, 炉前平台定期冲洗, 时时保持洁净状态。炼钢厂转炉平台的定置管理从原材料的有序堆放入手, 将合金、补炉材料、保温材料、测温棒等分别装斗存放;各种合金料的品名标示清晰, 入炉合金用电子称精确计量, 准确投用, 地面上再也看不到散落的合金了, 整个平台显得宽敞、洁净;车间通道一侧摆放了一排排的鲜花绿叶, 令人赏心悦目, 在两个连铸车间, 浇铸平台十分整洁, 见不到任何多余的物料, 品种繁多的备件全部定位摆放, 整齐有序;在几条棒材和高速线材生产线, 整洁光亮的绿色安全通道十分醒目, 周围地面也是一尘不染;在装辊作业区, 地面油污总是用木屑清理得干干净净;高线厂从提高职工素养入手, 把全线禁烟作为强化现场管理的切入点, 在作业场所设置许多充满人性关怀、温馨感人的标语和口号, 令人精神振奋, 心情舒畅, 运输处以铁路维护为重点, 结合线路改造, 加大整治力度, 通过创建文明站场、文明站区等活动, 带动了铁路环境建设;在煤化工公司, 到处是管道、化学罐体和容器, 但不见一处跑冒滴漏, 现场管理细致入微;在冶金建设公司的几个安装制作大厅, 大型制作件常能挤满整个空间, 材料种类多, 但他们精于空间规划, 作业现场忙而不乱规范有序;锭坯场场地小, 钢坯周转量大, 安全要求高, 各类坯料堆垛码放得整整齐齐, 一丝不苟, 确保安全。

五、以提高职工素养为平台, 规范生产作业环境建设成果

实践水平的提高, 总是伴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从长远看, 要使现场管理与环境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和深化, 变被动为主动, 职工素养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根本所在。为此, 三钢编定加强现场管理宣传手册, 开展多层次的现场管理知识培训, 系统地学习现场管理的原理、方法、作用和意义, 提高了职工的思想意识和管理技能。利用会议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媒介大力宣传现场管理和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最新成果, 宣传强化现场管理对改善工作环境、塑造企业形象、创造企业文化的重大意义, 对职工现场管理意识的树立和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把企业文化渗透到现场管理中, 在生产现场张贴宣传三钢文化、振奋职工精神的图片、标语。现场管理意识的树立, 使职工比较自觉地参与现场管理。环境塑造人, 作业环境面貌的改观, 鼓舞了职工投身现场管理的热情, 又促进了职工对现场管理的再认识、再审视、再探索、再改进, 实现现场管理、环境建设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六、以生产作业环境建设为平台, 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经营原则

实验中心管理平台研究 篇8

C/S模式和B/S模式是当今实验中心管理平台的两种基本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如何将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是当今实验室管理平台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S及B/S模式的实验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两种模式的互补作用,使得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运行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成为可能。

该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在实验室内部,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的计算机开放实验室,使用C/S模式,以便于对实验室的多台计算机进行管理。而在实验室以外,包括校园局域网及Internet则使用B/S模式,以方便各种用户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远程管理及信息查询,二者的服务器可使用同一服务器,也可使用独立服务器,通过定时和不定时的查询来更新实验室仪器的当前状态。

2 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

能对与实验室相关的教学人员、教学对象、仪器设施、实验教学等信息进行管理;适合多级用户在Intranet或Internet上对某个实验室或是院校多个实验室的相关信息进行用户权限范围内的查询和管理;能按要求生成所需报表。

2.2 性能需求

操作方便灵活,适合一般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与管理;系统可配置,适合不同学校、不同实验室对系统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即特定的用户给予特定的权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较为方便的扩充,并为学校其他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接口。

2.3 用户分析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面向三类用户:实验室管理员、实验课教师和参与实验的学生。实验室管理员又可分为超级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三类用户对于系统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不同的要求。

3 功能设计

如图1所示,系统由实验中心管理系统和实验室管理系统两大系统所构成,前者使用B/S模式,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子系统、实验项目管理子系统和人员管理子系统、设备共享子系统、基础课评估子系统五个部分。实验室管理系统则使用C/S模式,由学生登录模块、群组学习模块、远程控制模块、查询统计模块四大模块构成,两大系统面向的用户身份不尽相同,使用方式也各有差异。下面将分别予以介绍。

3.1 仪器设备管理子系统

主要功能是实现实验中心仪器设备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以及仪器设备的图像处理。此子系统包括设备信息处理模块和设备摆放信息处理模块。

3.2 实验项目管理子系统

实验室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实验室的信息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实验安排模块: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对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等情况的查询,进行实验课程的安排,它包括手动安排和自动安排两部分。

3.3 人员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包括教师信息模块、班级信息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其作用主要是对教师信息、班级信息及用户进行管理,如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该模块对用户的级别进行分层管理。实现思想是:不管在哪一层,级别高的用户能够管理级别低的用户,在同一层次上,级别相同的用户无权相互管理。

3.4 设备共享子系统

设备使用情况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是通过与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通信,以及对设备信息表和实验预约表相关信息的查询,获得设备使用情况。

3.5 基础课评估子系统

课程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对课程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对课程相关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评估标准模块:主要负责对该门课程进行评估。通过调用数据库中设定标准,进行网上打分,再与数据库中预设模式比对,获得相应的评价和结论。

3.6 实验室管理系统

主要对学生上机进行管理和记载,对学生上机操作进行监控、跟踪和控制;记录学生运行的应用程序名称,对学生上机情况和机器的使用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实现远程的开机、关机;对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机器检测,记录有故障的机器和向管理人员报告,实现远程机器锁定、文件、数据的传送,起到一定的网络教室作用。并将各实验室的仪器使用情况即时地传输给实验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4 实现技术

4.1 系统体系结构

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系统体系结构是按层次安排的。最底层是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0 Server:第二层是数据库系统层SQL Server2000:第三层是数据库接口层,通过应用服务器将数据信息采集到各接口系统中;第四层为服务层,通过JSP与应用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通过HTTP与Browser进行信息交换;第五层为用户层,它面向最终用户,通过用户页面与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因此该系统设计包括用户页面设计、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位于该系统Web站点的数据库服务器上,用户界面位于Web浏览器上,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可同处于同一物理服务器上。整个系统由Web服务器统一进行管理和发送,用户界面均以网页形式显示。对于实验室管理系统则采用Delphi来进行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的开发。

4.2 多线程及连接池技术的使用

系统中,客户端所需要的数据都是通过网络从服务器中获取的,而服务器则根据客户端的要求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读取相应的数据,并把所读取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客户端。在客户端与服务器间进行通信时,若需传输的数据量较大,或是网速较慢时,在客户端上等待的时间会较长,在单线程应用程序上会表现出长时间的类似死机现象(窗口失去响应)。因此在本系统的客户端程序中,采用多线程技术和在服务器端建立连接池的方法来实现对服务器的访问,可使系统的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4.3 用户权限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由于系统面向的用户较多,操作权限也大不相同,因此系统应能根据不同登录用户提供其权限范围内的信息查询和操作权力。把权限分为两大类,即用户权限和信息权限,用户权限包括添加用户、删除用户、查看自己权限、设置权限、修改用户名、修改密码等;信息权限包括查看、添加、修改、删除数据等。系统的权限管理采用类似MS SQL Server的权限管理模式,但没有利用到它的角色管理,所以在界面呈现和操作上更形象、更方便。

4.4 实验课表的生成

实验室的实验安排因涉及到的要素较多,目前还难以完全依靠计算机来自动完成,因此实验课表的生成采用自动排课和手动排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整班的实验课,通过查询该班的课表和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后自动生成课表,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手动调整。其它情况则由实验室管理员根据学科教师的要求和各班级的空余时间及实验设备情况等综合考虑而安排出来。

4.5 综合查询的实现

在一般的MlS系统中,对多个数据表的信息查询,通常是由用户选择数据表、字段、关系运算符及字段值等信息,系统根据这些信息生成SQL语句,最后把返回的结果集显示在客户端界面上。这种方法要求用户对系统数据库结构非常熟悉,若数据表较多,表间关系复杂,则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而本系统则对查询信息进行分类,在用户需要执行某类信息查询时,服务器提供必要信息(如过滤字段、可输出的字段等),客户端根据这些信息动态生成查询界面。

4.6 数据的安全性保障

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是本系统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当数据库遭到破坏时,系统根据破坏的不同程度使用不同的恢复办法,具体的方法有:使用SQL Server2000的企业管理器来进行恢复;利用事务日志备份进行恢复;利用文件或文件组备份进行恢复;使用存储过程进行恢复等等。同时,在实验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中,还以校园网为基础,在校园网络中心设立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存放系统运行所需的数据库信息。同时,在每个院(系、所)的实验室设立一台数据库服务器,通过SQL Server的复制技术,各实验室的数据库服务器与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保持一致,即通过系统程序来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等操作。

5 结语

开放式实验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以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使学生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和学科集成度较高的具有一定开放能力的实验室中学习和提高。体现了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满足了现代化教学与管理的要求。但是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继续探索,比如实验中心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但它也应是整个校园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如何与整个校园管理系统进行衔接,比如与人事管理部门、教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怎样进行资源共享,这些都是需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家国,杨竣辉等.基于B/S与C/S结构高校实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2):291-294.

[2]万利梅.基于B/S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新西部,2008,(6):197-199.

[3]张松,陈志刚等.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比较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3):229-131.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研究 篇9

1 网络安全和J2EE概述

1.1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分为被动防御和主动检测。防火墙是被动防御的技术,而入侵检测可以对网络进行动态分析,发现潜在的威胁。我们在应用中应该结合两者的优点,构建更安全的网络。

从网络安全角度上讲,防火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范技术,是访问控制机制、安全策略和防入侵措施。防火墙还包括了整个网络的安全策略和安全行为,是一整套保障网络安全的手段。它是通过在内部受保护网络和外部公众网之间的界面上建立起来一个相应网络安全检测系统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以确定哪些内部服务允许外部访问,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访问。

入侵检测目的是尽可能实时地提供对内部或外部的未授权的使用或滥用计算机系统的行为进行鉴别和阻止。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1.2 J2EE介绍

J2EE是一个平台规范,平台规范是一个用于简化分布式企业级应用开发与部署的基于组建的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技术规范,它已经称为当今企业web应用开发的标准,从逻辑结构上分为客户端层,J2EE服务器层和EIS三层,

在J2EE架构中主要包括两种客户端,即Web客户端和应用程序客户端。web客户端通常是由多种标记性语言完成的web页面和web浏览器构成,web浏览器主要用来显示该页面。Web客户端通常将数据库和复杂的业务逻辑操作交给J2EE服务器完成,这样就减轻了客户端的工作负担和减少存储内容,而应用程序客户端主要用在复杂界面的实现,也是采用很多组件来完成的。

J2EE服务器层由两个层次构成,分别是web和业务层。Web层是以servlet和JSP为基础进行开发的,将它们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JSP调用servlet引擎服务。业务层实现具体业务流程和特定的功能,采用EJB组件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以方便被web层访问。它的主要核心技术包括JDBC、EJB、JSP、Java Servlet、XML、JMS等。

2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系统设计

2.1 需求分析

为了明确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系统的需求,使最终的系统可以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提供最便捷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确定下一步开发的具体目标,特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需要实现如下功能:采集防火墙设备、入侵检测设备、防病毒系统、终端监控系统的安全事件信息。显示防火墙设备、入侵检测设备、防病毒系统、终端监控系统安全事件信息。

生成数据统计报表包括:安全事件统计报表、IDS事件统计报表、防火墙事件统计报表、病毒事件统计报表和设备信息报表。

性能上需要满足精度需求,时间需求和灵活性需求。

1)精度需求:在用户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不能因为系统产生采集和应用错误,从而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

2)时间特性:完成安全事件信息采集到安全事件信息入库的延时小于5秒和对安全设备工作状态监控时间灵敏度小于1分钟;

3)灵活性需求:可以通过定制数据,形成每个二级网络的定制系统。可以通过二级网络数据集成,形成以一级网络为中心的网络群定制系统。

2.2 系统设计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系统采用B/S和C/S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事件处理和展示部分采用B/S结构以增加系统的可扩展性,事件采集部分采用C/S结构以提高事件采集的效率和稳定性。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系统由产生安全事件的安全设备和安全系统、安全信息数据库系统、安全事件采集子系统和数据管理子系统四部分组成。

作为系统安全事件来源的安全设备和安全系统,包括:防火墙设备、入侵检测设备、防病毒系统、服务器、主机等,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系统采集来自这些安全设备和安全系统的事件、日志、报警信息。而安全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安全事件数据和其他安全数据。

安全事件采集子系统采用C/S结构,包括安全事件采集和安全事件格式化处理两部分。安全事件采集部分通过SYSLOG协议、SNMP协议采集安全事件。

数据管理子系统采用B/S结构,包括显示、告警管理、设备管理、事件管理、应急管理、报表管理、系统管理、扩展管理等功能。

3 总结

该文深入分析了网络安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利用现有技术构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方法,提出了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一般架构模式。网络安全管理平台进行少量的投入,即能大大提升网络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刘文涛.Linux网络入侵检测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杜文艺.基于struts和Hibemate的web应用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

[3]唐正军.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商务合同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篇10

1 公司的商务合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 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由商务部门、采购部门、建造部门和办公室按照各自业务分工分别承担, 各个合同承办部门的工作接口、职责分工不够清晰, 尚待进一步梳理及明确;其次, 各个合同承办部门分别建立各自的合同管理台账, 数据库结构不统一, 不利于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全面及时地了解公司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此外, 各个合同承办部门对合同收入支出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例如资金支付到账情况、项目业主资金审批和拒付情况等信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掌握, 信息交互效率低下, 有时为了对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公司合同管理仍然采用手工管理方式, 产生大量的纸质文件, 费时费力, 容易出错, 急需合同管理信息化手段, 提供强大的标准化定制流程, 并对合同执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2 研究内容

(1) 梳理公司商务合同相关程序, 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梳理公司商务合同相关程序、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旨在明确合同承办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接口, 全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清晰的业务职责, 健全的管理程序是建立合同管理系统的基础。通过分别与各个合同承办部门进行面对面访谈, 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 从而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 细化实施细则, 提高管理程序的可执行性。例如明确各个合同承办部门的业务范围;各合同审批部门的职责;细化合同类型分类标准, 完善合同类型分类实施细则, 确保合同分类准确等等。通过访谈和研讨, 同步完成相关管理流程和程序的新增或升版, 从而建立合同管理平台的纲领性程序文件和具体实施文件,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使现行程序体系覆盖合同全过程各个阶段的管理内容及标准。例如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合同中止"、"合同解除"、"合同争议"等内容纳入合同制度, 并优化合同签约及审批授权制度等;统一合同管理业务表单格式, 提高标准表单的使用率;统一合同评审会签表、合同付款申请表等业务单据格式;建立标准合同模板库, 提高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率等等。

(2) 以信息化手段搭建商务合同管理平台

以信息化手段搭建商务合同管理平台旨在根据合同管理流程和程序以及实际业务特点建立开发合同管理系统。在对业务需求进行详尽调研, 认真组织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平台建设思路, 配合技术人员完成需求分析、软件选型、项目开发等工作, 达到信息化管理目标:实现合同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覆盖合同准备、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及合同关闭各个环节工作;规范固化合同管理业务流程, 加强合同执行监控防控风险;实现合同数据多维度快捷查询、统计与分析, 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实现与公司相关信息系统如财务系统、采购系统、门户系统、文控系统、各成员单位合同相关业务系统等的有效衔接, 确保信息共享、数据同源;统一规范管理合同数据, 一次管理重复使用。

(3) 明确商务合同平台的使用责任, 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培训的成功与否是合同管理系统能否成功上线的关键因素。培训工作首先将系统用户进行细分, 然后针对不同层级的用户进行深度培训, 从而最大程度确保各层级的系统用户都可以有针对性的了解系统设计理念并熟练操作系统。通过定期组织培训, 在公司及项目部营造了学习和使用商务合同平台的良好气氛, 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合同意识。

3 研究成果

(一) 梳理公司商务合同相关程序, 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1) 合同管理平台信息化总体需求分析

从问卷调查反馈的统计结果来看, 各个合同承办部门普遍认为, 尽早实现合同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十分重要, 合同管理信息化和合同申请/支付管理信息化对工作效率提高最显著, 对业务增值贡献最大, 也较容易实现, 同时也是上线需求最迫切的两项业务, 希望合同管理平台的操作能够较为简捷, 方便查找和使用。

(2) 明确合同承办部门职责, 完善合同管理程序体系

经程序文件查阅及与相关部门访谈, 明确公司合同承办部门共有四个, 分别为商务部门、采购部门、建造部门和办公室, 各个合同承办部门所对应的项目部部门也有合同承办的职责。经与各个合同承办部门沟通, 系统性的将合同管理相关程序、制度, 从合规性、适应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 促使合同承办部门完成了相关管理程序的新增/升版工作。

(二) 以信息化手段搭建商务合同管理平台

(1) 成立合同管理系统实施工作团队

稳定的、分工明确的工作团队是确保合同管理系统得以成功开发的保障。在集团合同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实施工作组的领导下, 公司组建了合同管理系统实施工作团队, 团队成员由相关部门领导指定, 彼此相互配合,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 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有计划地实施系统开发。

(2) 合同管理系统目标需求及建设内容

通过调研和讨论, 课题组总结出合同管理系统如下目标需求, 并由此分析得出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内容。

(1) 合同全过程管理

通过合同准备、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合同关闭四大环节, 实现了合同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合同准备阶段, 通过与相关系统进行接口集成, 确保合同相关数据同源, 避免重复录入;合同订立, 系统提供范本的管理, 使得标准合同的起草更加方便快捷, 减轻承办人员的工作量;合同文本的在线审查审批, 通过多级规范的审批流程, 进一步防控法律风险;合同文本在线打印, 加密防伪, 确保合同的唯一性;合同执行中的支付申请, 变更申请等, 及时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 确保合同信息的完整性;合同关闭, 是合同的终点, 最终实现了合同的闭环管理。

(2) 合同范本管理

通过系统, 建立合同范本及合同制度文件的管理, 通过系统对合同范本、相关制度文件进行管理, 实现了各种范本制度升级后的版本控制管理, 并通过线上范本发布审核, 确保范本及制度文件的及时性、准确性, 为合同创建提供便捷, 促进并提高合同标准文本的使用频率, 减少审查审批工作量, 降低合同签订中的各种风险。

(3) 合同对方管理

建立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对方库, 并通过与采购系统对接, 可接收供应商信息, 合同管理系统可自行录入供应商及客户信息, 实现完整的合同对方管理, 对合同对方的相关资质等进行管理, 有利于确保合同管理系统信息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也确保了合同对方信息的统一和规范。

(4) 项目信息维护

对项目进行基本信息的维护管理, 实现项目信息与合同的关联, 并作为查询统计分析的支持, 满足通过项目进行合同数据的汇总与分析的需求。

(5) 合同监督检查

集团及公司合同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及相关领导具备相应权限对管理范围内的合同进行监督和检查, 可以查询与追踪合同的审批情况及履行状态, 也可以对当前的合同流程相关人员进行预警提醒。

(6) 合同监控追踪

集团及公司合同管理部门及领导, 可以实时查看与监控权限范围内的合同运行情况, 包括查看所有运行中的合同总数、异常情况及重点关注的事项, 实现合同运行信息的及时反馈、异常监控与全面管理。

总之, 利用该平台最终达到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从而加强对公司经济活动的监控和跟踪, 同时为公司的运行管理提供强大稳定的决策分析支持。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小美容院下一篇:监督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