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

2024-05-05

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精选十篇)

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 篇1

1 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工科教育普遍存在不少问题, 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能力培养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科教育质量, 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师。

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21世纪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目前, 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 其部分专业全面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 取得了良好效果, 按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中国教育部对CDIO非常重视。自2008年起,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牵头组织CDIO在中国的试点和推广工作。至2010年, 已有39所综合大学和理工大学成的为CDIO试点院校, 其部分专业全面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 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和经验。

在该教改项目研究中, 教改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遵循“既从大局规划又能从具体课程着手、既注重先进性又强调实用性”的基本原则。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一些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选择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作为课程教学改革试点, 主要是在课程层面践行CDIO教育理念, 以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后, 再全面推广, 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2 理论教学改革

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根据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立足基本理论, 面向应用技术, 以必需、够用为尺度, 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术并重。按照现代传感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典型应用分门别类展开, 重点介绍传感器集成应用技术, 以信息的传感、转换、处理为核心, 从基本概念入手, 讲解热工量、机械量、几何量等参数的检测原理与技术。在具体内容安排上, 摒弃了常用“传感器结构→原理→调理电路→典型应用”的传统安排方式, 改为按用途分章的方法展开内容, 便于学生对传感器类比和选型, 突出内容的实用性, 且检测参数和检测方法都较多, 应用领域广泛, 知识视野开阔, 从课程层面体现了CDIO教育理念。各章安排如表1所示。

第1章包括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及修正、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标定及传感器的选用原则;第2~8章根据传感器应用分类, 将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信号调理电路和基本用法, 与传感器在工程检测中的常见应用融合一起;第9章包括非线性补偿技术、误差修正技术、抗干扰技术等;第10章包括MEMS技术与微型传感器、虚拟仪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软测量技术等。

研究表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CAI课件优化, 对课程层面践行CDIO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重要作用[2,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CAI课件优化的思路与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课件中插入多张常用传感器、传感器模块、传感器应用等实物彩色照片, 使学生对实际传感器及其应用有直观认识。 (2) 课件中插入多段说明典型传感器工作过程或传感器工程应用的动画, 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使学生有机会了解自动检测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 帮助学生在自动检测系统原理框图与实际自动检测系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 课件中插入数段介绍传感器工程应用的视频, 使学生能全面了解传感器工程应用实例。 (4) 课件中插入少量有关传感器的实用图表, 帮助学生熟悉在应用传感器时, 如何查找和使用这些图表。 (5) 据传感器应用分类, 将常用传感器的原理、结构、信号调理电路和基本用法, 与传感器在工程检测中的常见应用有机融合, 这样更适合主要涉及传感器应用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

在课件优化时, 必须处理好以下3个问题。 (1) 有关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实物彩色照片、动画、视频和实用图表种类繁多, 取舍时怎样兼顾典型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并与现有实验实习条件相互补充。 (2) 插入课件中的每处内容具体选用哪种媒体形式, 怎样与传统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有机融合, 以收到最佳效果。 (3) 怎样以传感器应用分类为基本线索, 将种类繁多的常用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与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有机结合。

3 实践教学改革

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理论教学内容按用途分章的安排, 设置若干应用实践项目。每个实践项目内容安排先简单后复杂、先单元后综合、先低精度后高精密, 采用实践、归纳、再实践的学习方法, 既安排学生独立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又安排学生合作解决较复杂的工程问题, 不断强化学生对现代传感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各个应用实践项目学习,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从课程的层面体现了CDIO的教育理念。应用实践项目安排如表2所示。

总结这些应用实践项目的教学实践, 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经验。

( 1 ) 打好基础、循序渐进。这些应用实践项目应安排在传感器基础实验之后。通过传感器基础实验, 使学生熟悉常用传感器种类、性能、调理电路及基本应用, 为应用实践项目的学习积累必要的基础。

(2) 推广现代检测电路 (系统) 设计方法。对每个应用实践项目, 都鼓励学生尽量选用模块或套件实现设计要求。根据应用需要, 选用合适模块或套件, 整合、实现所需功能, 是普遍趋势。商品化的模块和套件种类多、质量好、价格低。

( 3 ) 鼓励实践、鼓励创新。对每个应用实践项目, 都鼓励不同设计方案, 鼓励大胆创新。例如, 项目1可选用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 也可选用热敏电阻传感器;测量结果可模拟显示, 也可数字显示;测量精度高低也可选择。

(4) 灵活安排训练内容与训练方式。可以结合相关课程设计、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培训、课余兴趣小组活动等, 来安排这些应用实践项目。分学生小组进行, 专业基础好的与专业基础差的组合, 兴趣和特长不同的组合。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不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同样的应用实践项目训练内容 (但须完成基本训练内容) , 并不要求所有应用实践项目都在本学期完成, 允许有的应用实践项目跨学期完成, 给有兴趣的学生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5) 采用恰当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导向是鼓励学生善于实践、大胆创新。对学生的任何新意, 无论大小, 都给予充分肯定。

4 课程改革成效

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工科教育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只是其中大量的具体环节之一。对课程改革成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践行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成效, 可以从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两方面进行评价。

绝大多数学生充分肯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践行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他们认为:这样的理论教学改革突出了课程实用性强的特点, 能更直观体会传感技术在生活、生产、科研、国防等领域重要而广泛的应用, 便于学习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合理选用传感器和科学设计检测小系统;这样的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既培养了个人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他们还认为CAI课件优化, 加强了对传感器及其工程应用的直观认识, 有助于提高实践能力, 有助于开阔知识视野, 是实践环节教学的重要补充。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践行CDIO教育理念, 让学生以主动地、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对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 有重要作用。

经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工科专业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政府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肯定。近几年, 省、市两级政府与学校联合建立了若干重要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平台, 学生在创业、创新、重要赛事等活动中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2014年, 信阳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由我校牵头成立。已研发实用技术11项,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 有的技术和专利已投产。已依托孵化创办了7家科技型小微公司 (主要由在校大学生负责运作) 。已有6家个体科技型小微公司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与孵化园签约, 长期接受孵化园的技术支持。已有多家本地企业接产孵化园的技术或专利, 或长期接受孵化园的技术指导。孵化园已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信阳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基础上, 河南省科技厅批准我校组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5年, 信阳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申报的“南湖创星”众创空间, 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 是2015年度河南省认定的20家众创空间之一, 是我校又一个省级科技创业平台。

2015年,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项、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15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 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加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 河南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参加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机器人竞赛, 获河南省二等奖4项, 三等奖10项。作品《“互联网+”启航电力能耗实时监控系统》获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学生获奖证书

5 结束语

为解决高等师范院校的工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高高师院校的工科教育质量, 探索、实践、推广CDIO工程教育模式, 是一条很好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先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课程为试点, 试行在课程层面践行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 待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行, 是一条可行的技术线路。高等师范院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践行CDIO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表明, 该课程践行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可行的、成功的, 该教学改革经验对其他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和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摘要:为提高高师院校的工科教育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 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总结高师院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践行CDIO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方法以及成效。结果表明, 该课程践行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是必要且可行、成功的, 该教学改革经验对其他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和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都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工科教育,CDIO,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CDIO Initiative[EB/OL].http://www.cdio.org/.

[2]周胜海, 涂友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AI课件优化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7) :60-62.

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 篇2

关键词:CDIO;财务分析课程;诚信

1CDIO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

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 篇3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 民俗服饰 课程建设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本世纪初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即为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系统性产品开发、设计、运行的周期为载体,培养学生知识积累、个人能力、 团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005年汕头大学首先引入了该项教育模式并在不断地推进中,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提出EIP-CDIO教育模式。EIP指的是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职业化(Professionalism)强调做人与做事兼具,人文精神与工程实践并存,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2008年12教育部确定了汕头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18所高校为第一批CDIO工程教育试点高校,随后的几年中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不断深入推广。目前有一百三十多个国内高校加入全国 CDIO工程教育联盟,并不断地围绕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 CDIO工程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及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发展。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CDIO教育模式在众多专业和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培养成果显著。但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工程专业,着力于培养工程师。对于工程教育理念与艺术学科的结合与应用还处起步阶段,在学科交叉的今天,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艺术设计学科的民俗服饰课程建设,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师,进一步推进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应用与传播。

一、民俗服饰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民俗服饰课程是服装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程服装设计和中外服装史论的延伸,此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向学生介绍民族民间的人文风俗、服饰艺术特征、手工制作技艺,多层面、多角度的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层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俗服饰的构成要素、风格特征、文化内涵、审美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培养学生延承传统习俗、立足本土文化、挖掘区域特色、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在目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运用以教师理论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并辅助相关动手实践环节的方式。这个传统的教学方式俨然与教育的发展方向不吻合。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长期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重“分”轻“能”难以激励兴趣。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考”的思维并未完全改变,评价方式为平时作业和综合设计为标准,考核形式较为单一。学生为了获取良好的分数和学分,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兴趣与专业能力培养,仅仅在评分的作业上很下功,闭门造车的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的选课学生都是为了获得成绩和学分,在学习之初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教师的教学规划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两个方面来看都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课程考核而言,它本应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信息的一个沟通介质,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程考核来了解与检验教学成果,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学生也可以从考核中看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发展自身的专长。然而目前的课程的教学考核更加关注学习的效果,本末倒置的忽视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了教学主观上的能动性和学习的个人积极性。

重“展”轻“析”难以深度思考。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课程的教学也更多的运用图片和视频来进行讲解,这样的授课形式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方式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能够根据图片的展示而深入的分析艺术表现中呈现出民俗文化的内涵。教师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出更多民俗艺术形式,不自觉的会出现走马观花的授课形式。看似大信息量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重点模糊、没有深入的问题,浅尝辄止的大信息量不利于学生进行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深度的思考。

重“理”轻“体”难以致用创新。就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执行课程课时压缩,部分教师为了全面完成教学内容,就利用课堂三分之二时间进行讲授,只在其中一个民俗服饰材料与工艺一节中穿插了动手实践的环节,并以此辅助课程考核的综合设计。鉴于这种课时分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实践时间就很少,专题体验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这样的情况容易滋生学生安于现状、懒于动手的坏习惯。同时受到学生人数的限制,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过程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广泛指导。也很难洞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思维的拓展,毕竟文化的理解和设计的构思需要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和创新。面对这种问题我们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更多的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学生养成学生勤学好问、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解决和改善民俗服饰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进一步扭转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动手实践;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团队合作精神;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教学现状,将CDIO工程教学模式引入课程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将这种工程教学模式与设计课程相结合,不能是全盘接受,需注意慎重取舍。

二、CDIO工程教学理念与民俗服饰课程的教学目标

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根据我校服装与服饰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具备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构思和产品策划,能从事流行趋势分析、流行时装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结合CDIO工程教学理念所提倡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确定民俗服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有融合性和层次性的。

融合性讲究的是艺术与工程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融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知识的横纵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这样的融合性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广阔的知识积累与技能的掌握,突破教材课程的封闭状态,以开放化、多源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将CDIO工程教学理念应用到民俗服饰课程教学中,要依照从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划分,从学习态度与情绪、学习过程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责任道德呈现三个层次呈现出来。学习态度与情绪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实现对课程知识的兴趣、关心、热爱、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挖掘、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在学习过程与方法层面上要实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自主学习、核心知识的深入分析、高级知识的应用创新。专业能力与责任道德则要求学生通过完整的课程学习之后能够具有系统的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批评性思维的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三、CDIO工程教学理念与民俗服饰教学体系建设

为实现融合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强化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外,还应提升教师的产业实践和教学能力,通过实际性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的判断与研究。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快速有效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层次化、阶段化的知识构架,将课程知识分化为基础型、丰富型、发展型、专长型等四个类型。将这四种类型的知识点融合在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过程中。在一个章节的学习中选择一个专题进行“做”中“学”。在构思阶段,要明确专题训练的要求,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通过改变设计概念、优化设计计划,让学生初步积累民俗服饰艺术形式与文化的认知性知识,为后续的设计开发工作奠定基础;在设计阶段,要制订设计开发所需要的各类计划,借助不同技法的效果图表现,不断创新设计,进一步学习丰富型知识,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设计训练,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直接感受;在实施阶段,要将图纸设计转化为实际作品,在这一过程中,要借助对民俗服饰材料、工艺的发展型知识提升动手实验教学的效果;在最后运行阶段,要完成对设计作品进行完善、优化与改良和淘汰工作,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专长型知识的掌握,提高创新能力,为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经验。

2.优化教学方法与实施

对于民俗服饰的课程教学来说,最终仍然以培养综合型设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CDIO 工程教育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必须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

设计团队的创意思维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划分为不同的设计团队,要求每个设计团队以竞争的形式来完成每个章节专题的学习与设计开发。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不同团队的设计方案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对每位学生专长的掌握,便于进一步进行点拨与指导。设计团队完成最后任务之后会有一个集中式的交流学习,这样学生设计团队之间也可以在竞争中交流,取长补短。这种教学方法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工作室课题研究教学法。鉴于我校工作室制的培养形式,民俗服饰课程的教学有效的融入其中。以不同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定位或教师研究课题为依据,同一工作室的学生成立设计团队运用课程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服饰产品开发研究,促进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掌握知识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级科研项目或课题下达后,工作室可召集学生设计团队进行设计构思,制定设计方案。在课程授课教师和工作室指导教师的多重辅导下进行设计与实施。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资料检索能力与专业应用能力,专业教师也可以研究个人感兴趣的项目,拓展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师也可以从中体现组织管理能力,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直接起到传承帮带的作用。

以赛促学的教学法。课程中的任务可依托不同载体,例如服装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力求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主动性与探索性增强。

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中通过大量直观式、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学—练”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及研究探索的能力。

3.优化教学评价标准与实施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转向CDIO工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能力评价标准。对学生知识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对各民族各类民俗的来源、内容与表现、特点是否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对能力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能否把传统的民俗服饰艺术形式与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否参考相关材料对各民族服饰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能否通过独立思考, 制定出各民族服饰民俗文化开发方面较为具体的方案;能否通过口头、文字、图表、图片、课件、作品集、手工模仿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获得的相关成果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程度、合作态度和探索精神。除了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教师、企业导师共同参与评价, 形成多元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

四、结语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民俗服饰课程的融合需要不断深入实践和完善,以新的教学模式保证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逐步实现。走出去、请进来,做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年轻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训练,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破封闭式教育方式,发挥个人主动性,创造条件,不断地完善教学研究团队,利用团队合作优越性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内容;努力进行艺术和工科的合作,多方位、多视角的展开教学研究,促使课程的内容能够不断深化落到实处;构建网络教育平和台民间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与实践平台。形成多方位、多主体的评价体系,使课程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孔令奇.基于多维化活动的《民俗服饰》课程的实践与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8-40.

[2]杨菊英“三段式”CDIO 教学模式在专业入门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6 (1): 114-116.

[3]王丹萍,何咏明.CDIO在项目式教学中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9):223.

[4]崔巍.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 求知导刊,2016(1): 143.

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 篇4

1 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

1.1 不同课程教学的对接与支撑

我校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都在大二第一个学期开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是相互独立的, 解决问题时, 思维受到限制, 不能很好地将各门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推行CDIO教育模式后, 对两门课程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次序进行了调整, 无论是案例与例题分析还是设计性的实验或作业, 学生都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如设计信号产生电路时, 有的同学用555来实现, 有的同学用运放来实现,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法设计的电路的成本、准确度和稳定性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设计方法。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1.2 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

随着团队在组织中的广泛应用, 人们提出“团队, 而非个体, 是现代组织中最基本的学习单位”, 个体创新行为往往是在团队工作背景下产生的。 (4) 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个人能力以及个人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学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方法, 也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手段。团队学习则比较注重的是培养团队精神。创建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和学习化团队, 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效率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而且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协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强调个体学习还特别注重团队学习。个体学习主要在课堂进行, 团队学习除了课堂时间还有课余时间。将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团队, 上课的时候各组同学坐在一起, 方便课堂的团队讨论, 也有利于促进团队作业的顺利完成。

1.3 教师讲授与学生讲授及讨论

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说教”的形式, 由于学习内容比较枯燥,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低。虽然对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有所掌握, 但却不能灵活运用, 缺乏系统项目的训练。课程组通过分析课程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讲授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 通过具体案例来讲授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一章结束以后, 布置几个设计性的实例, 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自己设计, 并安排两到四节课的时间供学生讲授设计思路、所涉及到的知识, 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理论联系了实际, 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兴趣, 这种组织方式能让学生体验了过程的艰辛以及探得结果的成就感。

1.4 教学反馈机制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来反映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的反馈机制不仅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打击。因此, 必须建立更加合理的教学反馈机制来监控教学质量和效果。图1可以用来概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过程管理。

本反馈环中小节的反馈主要采用提问复习知识点的方式进行, 一般在讲授新内容之前进行;小节结束以后通过作业来巩固知识点;章结束后通过设计型电路来测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全部章结束后, 采用一次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来测试学生对所有已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各反馈环节中, 除了作业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不同难度和学习目标的考核内容;在成绩计入方面, 有区别地对待。对于特别有想法, 设计思路特别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

与一般的教学模式相比, 该反馈机制更加关注工程推理, 可以训练学生的系统思维模式, 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方法

2.1 演示教学法与案例法的灵活运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复杂枯燥, 掌握程度依赖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演示教学法就是将特定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介绍给学生。 (5) 如在讲解器件时, 为了避免了抽象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器件;在讲解PN结时, 可以采用flash多媒体演示, 将半导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直接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 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对于具体电路的分析, 如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研究时, 采用Multisim软件仿真对于元件参数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则显得更直观, 更有说服力。在分析各种电路时, 教师还要选择好案例, 最好同一个案例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或是同一个案例经过小小的变化以后变成另一个例子来分析。这样学生就对同一电路的不同分析方法或是不同组态电路的分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2 项目驱动与问题引导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选择合适的项目, 比如一个具有电子混响、音调控制, 并可实现卡拉OK伴唱的音响放大电路。音响放大电路可以分成几个小的模块, 比如话筒放大电路, 电子混响电路包括滤波电路、延时电路、时钟脉冲产生电路、混响前置放大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在讲授相应内容时可以作为案例, 也可以作为章结束后的设计性电路。课程结束后, 学生整合并适当调节参数就可以设计出音响放大电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多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去摸索, 教学效果更好。

3 实践教学改革

我校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课时安排为:理论72课时, 实验18课时。为了在实验中体现模拟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在实际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采用验证性实验在课堂或课后以仿真的形式进行, 在实验室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方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按“设计目的及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实验方案设计—计算机仿真—元器件选择—实验室实施”过程完成实验。前面四个步骤在课后进行, 最后两个步骤到实验室完成。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电路及调试能力, 另一方面也熟悉了从理论到工程实践的流程。

4 结束语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我们发现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后, 逐渐建立了以往教学中缺乏的工程观念,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同时对教师自身的水平也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改革永无止境, 是一个需要一直探索的领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注释

11 华成英, 王红, 叶朝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1 (4) :41-43.

22 许庆亚.企业对当代大学生素质要求的调查与思考[J].文教资料, 2013.10:151-153.

33 胡雄心, 姚远, 高红俐.CDIO模式下模电授课模式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4 (30) :106-108.

44 王莉红, 顾琴轩等, 团队学习行为、个体社会资本与学习倾向:个体创新行为的多层次模型[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1.4 (23) :11-18.

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 篇5

CDIO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以《财政与金融》课为例

CDIO教学模式是一种源于国外的`工程教育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那么,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又该怎样实践CDIO教育理念呢?笔者以<财政与金融>课为例,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作 者:金淑彬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经济学,四川,成都,610103刊 名:文学界・人文英文刊名:LITERATURE HUMANITIES年,卷(期):“”(4)分类号:G642.3关键词:CDIO 教育模式 教育理念

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 篇6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8.3;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81-01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集宁师范学院是一所师范类专业为主的高等院校,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校有部分专业正向应用型方向进行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讲授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变,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计算机课程是全校学生都开设的基础课程,包括有《计算机应用基础(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二)》等必修课以及《网页制作》和《多媒体制作》等选修课。目前,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大部分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者都存在学习目的不清晰、不明确的问题,只是机械的重复教师的操作,不理解学习相关计算机课程对自己有何影响和意义。在进行《计算机基础(二)》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学生会随着课程内容难度的增加而逐渐放弃对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数据库和二维表等知识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任何的作用,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会出现明显的降低。当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只是会创建一个二维表或数据库文件,但是对于为何要学习这些内容却不理解,认为本课程开设的意义不大。

2.教学方法和实践应用不匹配。目前,教师在进计算机课程的讲解时主要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先将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课堂讲解,然后在上机课时让学生根据指定的方法和步骤继续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只能根据固定的方法解决特定的问题,不会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3.教学内容程序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大都是按照教材上的章节顺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的,并且没有根据不同专业和方向进行分类讲授,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

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只是为了考计算机等级证书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和学习的学以及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存在严重脱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各类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中,对现在的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CDIO教育理念概述

CDIO工程教育模式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工作,重视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显然是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契合的。

CDIO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四个单词,即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和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CDIO主要是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化的教学”,该理念强调学生自主的进行实践学习,并且强调课程之间应该是存在有机联系的,最终培养学生的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而计算机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通过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CDIO教育理念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契合的,CDIO非常重视实践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提高,然后将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升华转变为理论知识,最后在到具体的实践中通过完成一个项目和具体的产品来实现教学目的或目标。

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1.调整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多媒体制作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通常是相互独立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实践技能的训练则相对较少。这与社会需要是不相符的。

按照CDIO教育理念,我们按照不同的课程进行具体教学目标的调整,如在使用Excel制作表格处理数据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会使用和制作相关的数据表,但是不一定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如一张表最多有多少行等内容了解多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项目实例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增强技能。

针对不同的专业,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内容的调整和重新编排、整理。如汽车和数控等相关专业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硬件等相关知识进行讲授,而会计等專业我们需要对相关的软件进行较为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并通过项目实例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CDIO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应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学习的完成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和协作学习来进行的,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监督和控制方向的作用。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如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然后学生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

2.改革计算机课程考核方式。在CDIO教育理念指引下,对学生的计算机课程进行考核时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例如,我们可以从技术能力、工程素质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几个不同的方面综合性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每个方面都应该能够进行量化,并且按照不同的权重形成最终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辉. CDIO教育理念下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2]王改霞. CDIO理念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陕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马永强(1982—),男,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集宁师范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 篇7

1 项目化课程现状分析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涵盖建筑入侵报警系统、卫星系统及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等13个相关专业内容, 这些专业内容分散到安全防范技术, 建筑电气消防工程、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等多门专业课当中。在职业学院的发展建设中, 已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课程项目化改革,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模式大多是在针对于学习领域的单门课程开展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而非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即:将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工程项目、工作任务进行知识重组, 采用企业项目团队管理模式组织教学。

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做中学”的职教办学理念, 但专业学习领域中课程之间整体的安排与规划不够, 专业课内容彼此孤立, 课程内容的重叠设置现象普遍。仅针对于一个消防工程施工岗位来讲, 一个智能楼宇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工程项目涉及如电子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配电、防雷接地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应用。在单门学科的项目化教学中, 各专业教师之间各守阵地, 各课程中虽设有针对课程的单项技能训练, 但学生难以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识, 缺乏知识的融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简介

CDIO教育教学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工具, 它所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施” (Implement) 和“运行” (Operate) 等4个环节是企业在真实工程项目环境中对系统和产品的开发流程。它以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使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获得从知识到技能全方位的训练, 强调在真实的环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系统构建能力。

3 CDIO理念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 共同分析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 确定楼宇智能化行业中楼宇自控技术、楼宇安全防范工程技术、通信工程与综合布线技术、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预算及工程管理4个职业核心技术, 围绕职业核心技术, 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 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 形成三级式项目, 构建CDIO项目导向式课程体系。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将建筑照明工程施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二级拓展项目。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 是与企业联合开发的综合项目, 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终极项目。一级项目从“用户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装配———调试、运行”, 经历CDIO理念的整个过程, 提供全过程经验。重构的课程体系中, 包含了两个一级项目, 第一个一级项目是“5A”商住大厦机智能化工程设计、安装项目, 该项目要完整、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将一个真实的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作为教学过程, 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 采用企业项目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让学生以企业工作人员的角色参与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通过岗位角色的扮演, 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第二个一级项目是以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形式出现的毕业环节项目, 该项目安排在第5—6学期,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工程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完成对一个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 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思维和CDIO能力。

二级项目是以课程群为基础的学期项目,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 将相关学习领域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融合, 贯穿于围绕主题内容进行组织的课程群的学习过程中, 是项目化课程体系中一级项目的支撑。每个课程群都设有一个二级项目, 相当于针对课程群的综合性课程设计, 通过工程项目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效地结合, 使学生学习到的不是孤立的知识点, 而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相互关联的知识群。二级项目的设置目的是强化课程群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 最终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该领域涉及的工程实践活动, 实现技术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系统构建能力的提升。本课程体系模型包含五个二级项目, 即楼宇自动控制工程项目、智能楼宇安全防范工程项目、通信工程与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项目, 一级一个专业拓展项目建筑照明安装工程, 五个二级项目分别以相应的课程群为基础支撑。

为了保障二级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项目课程的组织与设计上, 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按照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了组合, 每个主题的选取都对应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个职业行动领域, 同一主题的学习周期一般会是一个学期或是连续的两个学期。主题内容所对应的课程群的学习与二级学期项目同时进行, 实现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双重效果。课程体系模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及技能大赛项目, 分布在不同的课程群中, 断续相联, 其中包含的职业态度、工程管理能力、人文素养, 为专业领域工程活动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另外, 在课程群的学习中, 应保持适当比例的选修课程,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课程学习, 促进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级项目是单门课程内的小规模设计实践活动, 因此又成为基石项目, 它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普遍模式。三级根据单门专业课程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点来安排课程项目设计, 划分项目任务, 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每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提升单项操作技能, 三级项目推动和支撑二级项目的开展。

4 结语

本文以CDIO理念为指导, 探索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旨在提升教学效果, 发展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满足企业工作现场对人才的需求, 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然而, 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 比如典型工程项目的提取、课程群项目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团队的项目构建能力等问题, 亟待深化完善。可见, 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之路,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硕旺, 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0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04) :116-119.

[2]崔军, 汪霞.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案例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3:194-207.

[3]牛换霞.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读:课程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6) :41.

[4]张英.基于CDIO理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4.

[5]崔艳雨, 解本铭, 丁清苗, 等.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19) :11-12..

[6]杨延冲.浅论高职院校“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J].时代教育, 2013, (09) :152.

[7]陈丽婷.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 2010, (03) :78-81.

导入CDIO理念创新物流本科教育 篇8

关键词:CDIO,物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满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求, 迄今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本科专业, 物流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已陆续走向社会。但物流专业本科毕业生正面临着就业困境, 一方面社会物流人才紧缺, 而另一方面部分物流专业本科学生又找不到合适的物流工作岗位。究其原因, 现行的高校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学生处理物流领域现场事物的管理能力或工程能力较差, 创新能力弱, 难以适应市场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因此, 改革高校物流本科教育模式, 加强物流专业内涵建设, 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物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 是工程教育的创新模式, 笔者认为应用CDIO重塑物流专业教育理念, 革新物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是提升高校物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1 CDIO的内涵

CDIO是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施 (Implement) 、运行 (Operate) 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所创立的“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 (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 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它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性的、注重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知识。体现的是培养现代工程师所应具备的能够服务于现代工业产品生产, 从构思、研究、设计到运行、改良的全过程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管理或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迄今为止, 全世界已有几十所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 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 取得了良好效果, 按CDIO理念培养的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学生普遍受到了企业与社会的欢迎。

2 物流本科教育推广CDIO理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CDIO教育理念尽管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但其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教育教学模式对物流本科人才培养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1 物流领域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呼唤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变革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等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 运作理念新颖, 应用技术变化快, 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在物流运作链上, 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其中, 物流运营管理与系统规划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如2008年年底, 在上海举行的首届物流人才招聘专场上, 100多家企业竞相觅才, 尽管像中海航集团上海国际运货有限公司等许多公司开出了10万至50万元年薪甚至更高的薪酬, 可仅有1%的岗位找到了合适人才。具备先进物流理念与较强物流运作管理与规划实务操作能力的人才缺乏现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作为物流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 培养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特别是具备物流各环节系统实操能力的管理与工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自我国物流专业恢复以来, 我国大部分高校物流本科专业仍普遍采用“理论+案例”的传统教学模式, 从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现状来看, 这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已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物流系统环境的变化。为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应用创新型物流人才的要求, 高校物流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改革已势在必行。

2.2 物流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物流专业本科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应用创新能力

物流学科融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工程技术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 既是一门新兴的复合性交叉学科, 同时又是一门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综合应用于物流实践领域, 研究物品实体移动规律及其运行组织、控制与改进的应用型学科, 其理论创新性、实践操作性均非常强。它要求物流从业者不仅应能从宏观的角度对物流经济活动进行技术分析、管理决策与战略规划, 同时还应能从企业微观应用的角度对具体的物流作业活动进行计划安排、实施控制, 因此基于物流学科的性质, 物流专业教育改革必须集专业基础管理理论知识传授与专业实践工程能力培养于一体, 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物流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物流实际操作技能。物流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物流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与CDIO工程教育有着一致的理念。

3 物流本科教育CDIO理念的导入

基于物流学科的应用性与物流工作的操作性, 将CDIO理念融入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整个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 即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设计、实践环节的安排到具体每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均围绕物流领域项目方案的构思、设计、仿真模拟到最后的运行效果评价, 整个过程的训练以脉络为主线来展开,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而且可以让学生得到专业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更好地适应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3.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导入CDIO岗位操作与应用创新能力教育理念

CDIO理念的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选取工程项目创设情境, 通过协作学习开展教学, 通过完成项目达到科学与真理意识的建构,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以充分体现物流理论教学与物流作业现场需求的匹配性, 体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因此各高校在进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学生就业市场细分时, 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或所处的行业背景, 结合学生的培养方向, 按照就业的可能去向, 针对相应就业岗位, 构建能力规格要求, 并将CDIO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就业市场细分指导思想之中。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理解其相互联系, 还要能通过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 使学生具备人才培养目标所设计的岗位所需的业务运作综合管理及工程规划能力, 同时具备参与物流项目方案的策划、实施与创新的潜能。

3.2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中充分体现CDIO综合与特色并行的教育理念

在制订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时, 可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 将物流专业本科生的能力培养分为基础与专业基础知识、个人人文与品德修养、人际交往与团队沟通和物流专业知识与综合运用四个层面, 并通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外活动的安排、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的设计、校园文化氛围营造, 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时既基本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功底与较强的降服物流领域现场随机扰动的管理和工程处置能力, 又具有良好人文素养与交际沟通能力, 成为综合素质良好、专业特色明显的适用与创新人才。特别是专业特色技能的培育,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得以充分体现, 如物流信息化技术、国际运输与货代、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专业特色技能可以说是各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背景、相关专业支撑、企业依托、师资力量、实验与实训条件、校园文化、区位优势来思考, 以确定物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亮点。

4 物流本科教育CDIO理念的实施

4.1 课程体系的CDIO设置

根据目前高校物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与知识结构体系, 物流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仍可按各高校通行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人文素质五大课程模块来规划课程体系, 但应着眼于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充分发挥各课程体系在人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与功能。

公共基础与人文选修课程应重点培育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职业道德、逻辑思维、数学运算、语言文字表达、工具软件运用的基本能力、创新思维与综合人文素养。专业基础课程的重心应是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应用数学和机电工程的一般知识, 使学生具备通用管理或设计能力与跨专业知识的自学能力。如开设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运筹学、计算机基础、机械制造原理等课程。

物流专业课程可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务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应体现物流发展动态与趋势、物流运作机理、物流管理原理与优化方法, 如开设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装备与技术等课程, 使学生能把握物资实体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规模与速度的经济性等客观规律, 培养学生系统整合与综合运用的业务创新潜力。专业实务课程则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与最新科技成果, 分析处理物流活动, 设计建立物流系统, 对物流问题进行科学的决策与规划, 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因此可以借鉴CDIO模式, 本着“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以具体物流业务管理与系统规划方案 (包括不同产品、物流活动环节、企业经营阶段和供应链物流系统集成) 从构思、设计、仿真模拟到评价的整个项目周期 (管理对象) 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思考与实践, 准确把握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物流专业业务知识及其相关知识, 落实学生专业业务处理与规划能力的培养。如开设运输、配送、仓储、采购、货代等物流实务类课程, 以及开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分析与诊断、物流运作方案策划、物流项目管理等规划设计类课程。

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各类课程设计、实验,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各课程的理论知识后, 通过“虚拟作业”或模拟操作、现场实践等方式而使知识“内在化”, 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际或现场操作及改良能力。

4.2 课程教学方法的CDIO改革

对于物流专业的专业课程来说, 除了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外, 也可与技术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一样, 以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式教学, 能使学生亲身经历管理或工程项目方案构思、设计、运作、实现的项目开发生命周期, 在与课程紧密联系的项目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与效果。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对于管理实务性与规划设计型的专业课程, 除教师通过理论讲述与案例启发外, 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进度计划时应留出部分课时给学生实践练习, 以达到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课程练习, 可分两种情况:一般涉及运作管理、业务处理的实务类课程都可以利用电脑模拟软件或模拟沙盘来进行操作演练, 以模拟操作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实务课程的理解和相应业务处理能力的锻炼;涉及系统分析、方案设计、项目规划类课程可以安排相应内容的课程设计、小型方案可利用不同软件工具以项目的形式来加以强化。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项目完成后, 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情况的及时反馈与点评, 也有利于学生分享和积累相应的经验。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相应的实践项目, 也有益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须根据教学章节内容与物流业务流程逻辑主线构思设计、组织小型的课程教学练习所需的项目方案背景材料, 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设计经验和教学组织能力, 同时也会促进教师对所教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进而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

将CDIO理念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时,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重视项目的完成, 但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 要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学生分小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要防止学生出现依赖思想, 应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避免两极分化;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教材可以实践项目为主线进行改革, 项目的合理选取是关键;课程考核机制应着重于实际应用能力, 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计划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3 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CDIO安排

在物流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安排大型项目实践, 是将CDIO理念教学模式所贯彻的“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教育理念落到实处的最佳手段。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将不同专业课程有机联系起来、不同知识点由点到面串起来, 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整体思维、系统整合、综合运用能力得以锻炼。同时, 通过个体和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实训, 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精神、沟通组织能力。学生在大型项目实践中, 理解并把握多门课程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应用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并在乐趣中培养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大型综合实践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比较多, 并且难度比较大, 大型综合项目实践的安排应考虑设置实践教学周, 以比较充实的时间保证学生能完成设计任务。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 对于物流业务的综合处理, 可采用模拟实训周的形式, 大型综合实践项目教学设计可从物流活动环节或业务流程角度来考虑, 如采购供应、综合运输、仓储配送、国际运输与货代业务流程模拟, 可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考虑, 如供应链物流管理模拟, 也可从第三方物流角度考虑,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模拟等。有物流硬件实验条件的高校, 还可以将软件模拟与实物演示结合起来, 验证软件操作的正确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有管理策划、系统分析规划类大型综合实践的安排, 可采用综合实验周、方案设计周的形式, 可以就某一个物流环节、几个环节或某个企业物流系统, 设计一些背景材料, 要求学生做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优化方案、运行策划方案、系统分析报告或系统规划设计方案等, 如有系统仿真实验条件的院校还可以让学生到实验室仿真运行结果。

在学生毕业实习阶段, 各高校应依托当地的物流企业或大型企业的物流部门, 为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为CDIO的实施创建综合应用平台。特别是有物流科研实力的学校, 还可以校企合作项目来带动物流专业的师生更广泛地参与到企业物流运作管理策划或规划方案的实践项目中去, 给学生更多真实的体验, 让他们更早地展露策划设计才华, 激发致力于专业创新的热情, 同时也为区域企业输送合格物流人才, 形成产学研联盟的良性互动。

4.4 专业教材的CDIO编写

CDIO的实施, 教材的匹配也非常重要。目前在物流本科专业中, 实践CDIO教育模式的院校几乎还是空白, 再加上我国企业物流运作与工程实践滞后理论教学, CDIO所需的项目素材相对缺乏, 物流专业CDIO教材编写难度比较大, 还需做许多基础工作, 如项目背景材料的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的优选, 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等。因此, 建议有条件与意向实施CDIO的院校可以联合起来, 成立物流CDIO教学研究机构, 先从部分物流专业课程开始整理出相应项目指导的活页讲义, 构思设计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特色性的物流管理或工程项目包, 将课程所有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 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设计可以由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综合应用三块构成。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 实验教学则精讲多练, 在完成一定量的理论教学和基础实验后再引入综合训练项目, 如配送方案设计、物流中心仓储规划等。在讲义试用一段时间后, 再补充完善修改编制正式的CDIO教材出版。当然教育部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可以将CDIO模式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作为一个教学研究课题来研究, 并组织有关高校尝试物流专业CDIO教材的编写。

5 结论

CDIO是以育人为中心, 以设计为导向, 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 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 实行整体化的一种知识教育理念。在物流专业本科教育中导入CDIO理念, 推广应用CDIO教育模式, 对物流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有 (下转P18) (上接P8) 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 我们应该注意到, 物流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新兴交叉学科, 具有管理学科、工程学科与人文社科等多学科属性, 用单一的项目教育的方法会有其局限性, 因此, 在应用CDIO理念的过程中, 应根据课程特点有选择地实施。另外由于物流理论体系与实践教学经验还不是十分完善与成熟, 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尚未规范, 各高校物流专业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 在物流专业本科教育中实施CDIO改革, 加强CDIO教学改革研究, 培养教师CDIO教学能力, 建立CDIO教学激励机制, 营造CDIO学习氛围也非常重要。

5 结论

(1) 针对交通流短时序列提出利用时间序列法, 非参数回归法和RBF神经网络预测法分别预测交通流量, 经过定权重和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进行仿真和详细的对比分析, 验证了组合预测模型相对单项模型的优越性, 变权重预测模型相对于定权重预测模型的优越性。

(2) 短时交通流状态具有复杂, 时变性, 尤其是信号交叉口信号周期的影响, 交叉口进口道处的交通流也就具有时变性和周期性, 这在图2和图4中可以明显的看出。

(3) 由于交通流的周期潮汐性和受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且城市交通具有明显的时段性, 具有早中晚三个高峰期, 所以预测模型用于全时段的预测就不一定很可靠, 为此应该考虑分时段预测, 这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刘静, 关伟.交通流预测方法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

[2]郭敏, 肖翔, 蓝金辉.道路交通流短时预测方法综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9, 28 (6) :8-9.

[3]高慧, 赵建玉, 贾磊.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综述析[J].济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2 (1) :88-93.

[4]李振龙, 张利国, 钱海峰.基于非参数回归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8, 6 (4) :34-38.

[5]刘国林, 高放, 李俊芬.最优组合预测及其在短时交通流预测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8

[6]郑建湖.基于最优加权的道路交通事故组合预测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 (7) :38-40.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90414162) , 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 (2009-

硕士生;章洵 (1985—) , 男, 江苏涟水人,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

参考文献

[1]张奇, 唐奇良.高等工程教育CIO-CDIO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与教育, 2009 (1) :32-34.

[2]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3) :1-9.

[3]Bankel J, Berggren K-F, Crawley E, et al.Benchmarking engineering curricula with the CDIO syllab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5, 21 (1) :121-133.

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 篇9

工程教育是目前很多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方式, 工程教育主要是以在实际操作能力为主、重点考核的是工程师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我们国家, 虽然培养出的工科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但能够在毕业后就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真正具有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还相对匮乏。近年来我校通过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不断研究和探索, 结合我校的实际, 形成了具有本学校本专业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方式。

一、CDIO工程教育理念简介

在工程教育中, 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之间的差距, 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近年来, 为适应现代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国内工科院校对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了研究和应用。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施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CDIO工程教育理念就是要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包括学生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 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在社会和企业环境下的建造能力。

二、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目标具体来说, 就是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较为完备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可实施的教学目标, 将社会对工程人才的具体要求与系统的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基本原理相结合, 充分体现工程教育的理念。

具体的实施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课程体系改革, 以社会对工科人才需求为导向, 以项目的形式来进行一些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在教学计划中体现CDIO技能教育的思想;课程设置实现系统化, 模块化;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及公共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三种教育类别和18个课程模块组成。通识教育及公共基础教育包括7个模块化课程, 专业教育包括7个模块化课程, 综合教育包括4个模块化课程。二是师资队伍建设, 让教师具有工程应用的实际经验, 注重教师工程师资质的培养, 按照“优化结构、强化素质、提升层次”的方针, 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职结合的具有工程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三是完善了突出工程教学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了以实验与工艺作为基础, 以设计和实习、工程训练为主线, 以创新实践为拓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建立了仿真实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中心, 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培养动手能力;四是改善评价体系, 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 将CDIO技能评估的指标体现在评价体系中, 增设创新学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改革

1、课程实验改革改革以往课程实验只以服务于本门课程为主, 专业内各课程之间的实验缺少系统性联系的缺点, 提出课程实验的“阶梯化”设置。强调基于小的项目的实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 设置不同级别的工程项目训练。在专业基础理论的实验设置中, 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科学、规范的研究习惯与方法, 了解工程技术创新的方法和过程, 而更重要的是, 通过验证基础科学原理和技术科学原理的动手过程, 切身体验科学发现与工程创新的方法与历程, 转化为其自身的工程师素养。在专业课程实验设置中, 从工程的角度设置实验项目, 尽量缩小与工业企业需求的距离, 通过完成小的项目的实验, 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将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相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改革传统的课程设计与实习一般是按照各专业主干课分别进行设置的, 各课程之间缺少系统的联系。为进一步提高课程设计的效果,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将课程设计和实习的内容及方式进行了改革。按照专业方向、知识体系的要求将部分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进行了重新组合, 以一个较为完整的项目设计过程完成几门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或实习。比如, 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中, 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与matlab仿真课程设计相结合, 构建一个电力系统的模型, 运用matlab软件实现模型的建立, 潮流的分析, 系统的仿真等,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毕业设计改革毕业设计是进行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前得到较为完善的工程应用锻炼, 我校加强了毕业设计的改革力度。大幅度增加了与工程项目、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毕业设计题目, 增设了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性培养要求的个性化题目, 鼓励学生做出设计实物。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能够直接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选题、论证、设计和研究工作, 有了完成工程程设计与应用的初步能力,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兴趣和自信, 增强了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缩小了学生能力与工业企业需求间的距离, 使本专业的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上与同类型学校的学生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四、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能力,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合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及反馈, 均认为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 并且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意识。此外, 本专业在2011年再次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这也对本专业实施CDIO工程教育的模式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让我们有信心继续进行尝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1。

CDIO教育理念生物技术 篇10

CDIO工程教育模式[1,2]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000年起, 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 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 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 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 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的理论、技术与经验。其教学大纲满足美国、加拿大和其它华盛顿协议国家职业工程师组织对工科教育的要求, 其教学框架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思想[3,4]。商科概念源于欧美, 包含会计和金融方向、金融及其衍生专业、管理及其衍生专业、市场方向[4,5]。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国际社会, 所面临的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过去那种只注重个体单方面素质的狭义人才观已被不仅注重人才个体的学识和经验, 更注重人才的合作与沟通、创新与决策能力的广义人才观所取代。因此, 创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已成为包括商科教育在内的高校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民航商科教育是有行业背景和行业特色的商科教育;从国外情况看, 这种商科专业中的课程往往不是单纯学科意义上的, 而是与行业特有专业相结合的, 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可以在一定理论基础奠基下, 通过观摩、模拟和项目参与方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提高学生兴趣, 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民航商科由于其行业教育的很强的实践性特点, 决定了商科教育侧重点还是更加注重工程特点, 因此, 某些民航商科课程能够应用CDIO教育理念进行理念创新和教法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 论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创新性地对民航商科课程的CDIO教育模式适应性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改革思路分阶段实施举措。

二、民航商科课程的CDIO教育模式适应性评价

为了更好地推广运用CDIO教育模式, 首先对这些课程进行CDIO教育模式适应性评价。适应性评价按照CDIO基本环境、方法体系性、项目规模难度适中性和基础知识集中度四类指标进行。

1. CDIO基本环境。

CDIO基本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实验室所能提供进行管理项目教学的上机条件、案例教学的讨论环境和资料查询条件;软件环境包括教师贯彻CDIO的能力和意愿、CDIO所需的竞赛环境和师生交流环境。打分标准:完全符合条件5分, 比较符合条件4分, 基本符合条件3分, 不符合条件2分, 条件极差1分。

2. 方法体系性。

CDIO教学模式需要将方法讲授融合在项目或案例中, 开始时单个方法与单个项目结合, 在提高阶段将多个方法与单个案例结合, 在综合阶段将课程所有方法与单个综合案例结合, 这就需要课程所讲授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体系性, 即可结合性和完整性。打分标准:方法体系性好为5分, 方法体系性较好4分, 具有一般方法体系性3分, 不具备方法体系性2分, 方法体系性极差1分。

3. 项目规模难度适中性。

在实施CDIO项目教学法时, 还得注意应用的环境是课堂教育, 项目实施不具备实践环境中的数据资源和人财物资源, 因此要求课程项目和案例的规模适中、难度适中。例如, 对于“构建管理高效的机场运营流程”这个项目, 实际课堂中无法提供学生应用理论仿真、操作和检验的环境, 因此机场运营管理课程就不具有项目规模难度适中性。而“构建某某管理信息系统”这个项目, 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开发方法和工具, 在现有环境下完成项目, 这类课程就具有项目难度适中性。打分标准:项目规模难度适中性好为5分, 项目规模难度适中性较好4分, 具有一般项目规模难度适中性3分, 不具备项目规模难度适中性2分, 项目规模难度适中性极差1分。

4. 基础知识集中度。

在实施CDIO项目教学法过程中, 需要循环反复地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方法的学习、运用和综合, 这就需要前期尽量精炼基础知识内容, 要求基础知识教学有一定的集中度。打分标准:基础知识集中度好为5分, 基础知识集中度较好4分, 具有一般基础知识集中度3分, 不具备基础知识集中度2分, 基础知识集中度极差1分。各评分标准的权重均按0.25计算, 各项评分加权求和, 即得总分。中国民航大学作为行业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 目前民航商科专业集中在四个专业, 分别是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如表1所示:

根据表1, 管理信息系统总得分为5分, 属于当前最适宜进行CDIO教育模式改革的, 可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CDIO在商科类运用的改革试点课程;分值在3.5~5之间, 可以考虑第二批试点推行;分值超过3~3.5分, 也属于比较适合进行CDIO教育模式改革的民航商科课程, 可以经过试点后, 分阶段实施;其余课程总得分不超过3分, 进行CDIO教育模式改革较为困难, 当前以思想借鉴为主。

三、基于CDIO的民航商科教育改革总体思路及分步实施举措

改革思路及分步实施举措为:构建基于CDIO的民航专业知识教育体系, 加强民航商科CDIO教学模式基础建设, 选择典型课程试点推进, 确立三维教学模式, 进行五层次实验教学改革。

1. 构建基于CDIO的民航专业知识教育体系。

CDIO强调教育的预期成果, 包括个人的、人际的、产品 (系统) 建造的学习成果。 (1) 个人学习成果主要指学生个体的认知和感性发展, 如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实验与知识发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 (2) 人际的学习成果是指关注个人和团体的互动, 如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和沟通交流; (3) 产品建造的学习成果是指关注在企业、行业和社会环境中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管理流程和管理系统的能力。可以看出, CDIO强调的是从个体能力到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系, 而无论是个体能力还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 特别是综合能力更需要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学院依据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结合中国民航大学的具体实际, 建立了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以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优势和教学条件的完善为支撑, 以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为保障, 以学习辅导、心理辅导、文体活动和职业规划等作为促进, 完成了专业知识教育体系的建构。

2. 加强民航商科CDIO教学模式基础建设。

学院首先进行民航商科CDIO教学模式基础建设, 针对民航特色化教育和CDIO模式对师资的特殊要求, 派出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 督促青年教师利用暑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一线实习, 鼓励青年教师采取各种方式自主提高教学规范水平和创新能力。学院针对CDIO模式对教学环境的特殊要求, 将大力开展实验室软环境和硬环境改造, 使之初步达到相关课程对CDIO教学模式的要求。

3. 选择典型课程试点推进。

根据课程CDIO教学模式适应性评价结果, 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示范点, 通过大型项目 (作业) 串联知识体系, 通过实验加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加强进行试点课程的CDIO教学环境建设、教案编写工作、课程考核改革、CDIO教学素材收集和教师能力培训等工作。CDIO教学模式适应性评价结果, 将在第二阶段再根据评价结果遴选市场营销、民航经营决策与计划、航空公司收益管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机场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民航服务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业务流程重组、航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工程等课程为展开面, 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示范改革的经验, 进行课程推广试点, 定期组织对试点课程的教学成果的研讨和观摩, 制订课程自身的改革计划。

4. 进行五层次试验教学改革。

进行试验教学的五层次改革, 突出CDIO理念中的实践性和注重预期效果的特点。

五层次试验教学改革包括:掌握开发工具、进行专业性试验、小项目综合试验、系统性试验、大系统综合试验。第一层次是入门阶段, 通过这一阶段学习, 使学生对课程有更深的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第二层次是专业基础性实验, 也是验证专业基础理论和开发方法的实验, 项目设计时可以有多个方法的集成;第三层次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进行的小项目综合实验, 包含所学的完整方法体系, 实验相对简单, 是学生从基础到综合的一个过渡阶段;第四层次是系统性的实验, 是由若干小项目组合的综合实验, 它与第三层次一起构成了实验教学的提高教育阶段, 并且实验相对复杂, 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和设计能力;第五层次的大系统跨课程综合实验, 则体现了不同课程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是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阶段, 主要培养学生融合多专业知识、自主思考并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能力。五层次实验教学改革将非常有利于CDIO理念的体现, 突出教学效果的直接验证。

借鉴CDIO教育理念进行民航商科本科教育改革是目前国内进行民航商科本科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上述改革, 预期得到如下成果: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促使教师深入民航、提高自身科研和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院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打造一批精品特色课程, 在行业内形成特色鲜明和质量卓越的教学和培训品牌;提高学生就业率, 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并适应行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陶勇芳, 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 (11) :81-83.

[2]张慧平, 戴波, 刘娜, 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化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 31 (suppl.) :138-141.

[3]朱张青, 赵佳宝.以学科渗透思想建设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实验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1) :44-45.

[4]张璇, 李彤.结合CDIO教育理念与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 (24) :155-157.

上一篇:后方油库安全管理下一篇: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