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

2022-10-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便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现代教育普遍认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只有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 克服传统教育的束缚, 才能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教育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1 改革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改革旧的观念才能不断创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理念的转变, 对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在应试教育及就业形势的影响下, 一些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抱负, 追求莫须有的虚名, 被迫踏上了“考研之旅”。应试的人凑在一起, 话题就只有考试和分数。不会应试的人总是觉得没有会应试的人占便宜,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得到应试技巧。所以像新东方, 启航这样的学校也就随之诞生了。很大程度上这些学校的诞生, 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的应试教育。让本来是社会精英的本科生、研究生成了考试机器。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了解甚少, 实践动手、语言表达能力低下, 社会适应性较差。所谓的“应试成功者”会以自己的高分或考取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为荣, 而“应试失败者”则自暴自弃, 更有甚者造成精神分裂或产生轻生的念头。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应试教育给学生、自身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性。

为此, 教师除了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突出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先进, 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想。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最终才能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出创新人才。高校教育以育人为本, 育人以教学为先[1], 教学以质量为重, 高的教学质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保证。因此, 为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 改革教育理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改革教育理念的途径和方法探讨

从古至今, 教育的本质就是着眼于人本身。成功的教育思想的落脚点就应该体现在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完整人格的“人”字上[2]。周济部长在全国师德论坛讲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百年大计, 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 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 师德最重要。这是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3]。

2.1 教育是一种服务的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就不能成为池塘, 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秘诀是真爱, 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服务”。在商业领域, 强调尊重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并置消费者于整个管理体系的最重要位置, “顾客就是上帝”, 无条件地满足其各种合理要求, 服务至上。这种理念推广至高校, 教育被看作是一种服务。从政治经济学上讲, 教育这种特殊的服务, 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构成了一条服务链, 最终将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学生, 产品是体现在学生身上的生产力增值, 亦即教育质量的提高,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 把学校看成是教育服务的地方, 学校以服务的姿态面向全体学生和教师, 强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和老师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才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把“教育的对象”转变成“服务的对象”是教育观念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2.2 互动教学的教育理念

互动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共享学习过程。在课堂互动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居高临下”权威角色,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和参与者。教师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钻研和思考问题过程中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层面思考, 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设置疑问, 鼓励学生提问题,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感受到参与教学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这将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把学习由“执行任务”变为一种乐趣,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课后互动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作业或实践操作发现问题, 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讨论。其形式有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答疑、发送电子邮件、建立相关论坛、QQ聊天等, 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 教师找到更好的方法去教, 真正达到教书育人, 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2.3“零适应期”教育理念

“零适应期”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在时间上。它期望学生走出校门适应社会当前需求的周期为零, 能迅速产生效益。在空间上。它期望学生在理论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均能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很多工科院校的教育模式相对落后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钩, 致使学生缺乏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毕业后进入企业, 无法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转换, 不知工作的切入点, 感到很茫然, 有的还怀疑大学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到企业需要很长时间的实习和适应, 大大缩短了工作效率。因此, 大学尤其是工科院校应该倡导“零适应期”的教育理念, 使学生进入企业就能成为技术骨干, 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为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形象生动地进行演示, 激发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使学生沉浸在模拟的生产实践中。此外,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开展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 还掌握了所学学科的实际应用技能,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跃了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持久地探索研究问题, 从而使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 结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勇敢面对历史赋予的教育使命, 坚定不移地改革旧的教育观念, 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倾注满腔的师爱, 与时俱进, 甘为人梯,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 要改革教育体制,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教育理念。文章从旧的教育理念的危害性探索入手, 分析改革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得出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是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质量,现代教育,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员.坚决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新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3) .

[2] 刘晓辉.树立新型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14) :100.

[3] 周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J].人民教育, 2005 (2) :3~4.

上一篇: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下一篇:郭嘉琦个人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