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以德树人 提高教育质量

2024-04-22

落实以德树人 提高教育质量(精选12篇)

篇1:落实以德树人 提高教育质量

落实以德树人 提高教育质量

张奉明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和中坚,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学校竞争力的源泉。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和提升教师素质,是我们不变的主题,为落实以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深化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不断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中小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开发科技创新教育精品校本课程,开展中小学科技创新网上展示活动,保证中小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

二、全力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推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建设,着力改进英语、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加强对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将科学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落到实处。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落实教学常规,做好个性化特色教师培养工作。完善“全方位立体式”教育质量检测体系,促进师生和谐成长,引领学校在“轻负担”基础上实现育人“高质量”。

三.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深入开展“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积极开展中小学手球运动,举办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篮球比赛,增强学生体质,保障青少年身体健康。引导学校改进美育教学,开发艺术课程,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举办全区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切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四. 重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进家长培训方式,落实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全面贯彻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更加注重用综合改革的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4.9.23

篇2:落实以德树人 提高教育质量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大讨论心得体会

蔺 鹏

(沾化县第一实验小学

滨州 沾化 256800)

摘要: “立德树人”思想的提出,是党中央对于教育新的要求与鞭策,通过对于相关文件的学习与思考,文章分别从落实思想的重要性、新时期面临的挑战、思想品德生态圈的构建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关键词:

思想道德

教育质量

教学

言: “中国梦”思想的提出,让无数国人都欢欣鼓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作为一名刚刚走向教师岗位的我来说同样拥有着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更要在思想教育上时刻关心和爱护孩子。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我党在全国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出,也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纪元。

一、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要以德为先行,这里的德既有个人的“品德”,也有国家层次的民族大义,在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立德实为重中之重,并不仅仅局限于品德课上的教学内容,在其他的学科之中都需要渗透着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谆谆教导。由于学校教育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元素所构成的小型生态圈,教育效果也同样是由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方面来决定的。

小学阶段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是较为宏大的,不仅仅是对于小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习惯的培育与养成,在时间上的跨度也是较长的,六年的时间,占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分之二。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意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整个活动的指导思想,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循序渐进的开展,以教师作为思想引领,通过教学的过程指引学生进行全面发展,通过在校时间的学习,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都要进行相应的强化与拓展。

实行素质教育多年以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引是分不开的,但是在现阶段的情况下还有诸多的不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帮助下,素质得到了拓展,但是“德”的推广并未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新的形势之下“立德树人”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对于学生品德意志的培养应该是首要任务。因为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品德比才能更加的重要。在小学阶段更应该为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的素质将会让学生受用终生的。

二、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的挑战

1、教学中的挑战

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课是作为副课的角色进行出现的,当然也属于九年义务的必修课程,但是课程总量是无法与语文、数学的课时量相较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的教学,质量必然是不能够保障的,所以要增加的品德与生活课的课时量。在增加课时量的同时,在其他课的教材之中逐步引入思想教育环节,逐步的形成以品德与生活课为主,其他学科的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案。

2、考察环节的挑战

总所周知有关于品德的考察评测在之前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我们需要探索的环节。品德的考察评测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同于其他的几门知识技能课程,通过大量的练习与考试就能够逐步的掌握。在考察评测环节,笔试需要占据一部分,但是更多的内容应当占据评测环节,希望通过有关环节的设置,例如互帮互助行动小组的开展、献爱心活动的开展、爱国演讲等等,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可采取等级评价制度,也可才用学分制评价系统。总之,有关于品德素质的的教学回收是较难开展的,不仅仅是跨度时间长,而且相对繁琐,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旦形成了体系就逐渐走入正轨了。

3、教学观念的挑战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学生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需要将学习成绩进行一个比较来作为学校或者老师的教学成果的检验,正是由于这种评比形式的确立,所以相比较道德思想培养,老师更加倾向于应考课目的学习成绩,这种情况的发生并非偶然。现阶段需要做的是转变这种观念,希望老师在教学之中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其次再求学习成绩的优秀。

三、小学阶段思想品德生态圈的构建

1、教师之德在于细节上光辉的闪耀。

教师是学校之中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所以教师的影响将有效的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作为一切事物的本源,在日常事务之中都有它的身影。“立德树人”的要求是在教师群体中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同时兼顾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发展,引导学生逐渐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他们的上学生涯,一切都是崭新的,对于老师的话语格外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善于模仿老师的行为,对于这种特点,就要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细节。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自己最为阳光的一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能将教学之外的情绪带到课堂中去。要尝试着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情感之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坚决杜绝一些不好的习惯展现给学生,时刻以教师的职业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更是要在细节之上好好考究。

教师之德,立于教学,传道授业,播撒知识,更在于细节上光辉的闪耀,点亮人性的光亮。

2、学生之德在于不懈的追求。

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受众群体,教学指导思想的更迭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在指导思想之下更好的学习。

在抓好德育的同时,对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方面也要进行全方面的发展。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因为教育直接决定了国家未来的走向,今天培养的学生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提出了“尊师重教”“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的要求。然而在科教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这些思想品德的要求正在逐渐减少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倒退。所以,党中央及时提出了“立德树人”的主导思想,及时制止住了这种缺失,更为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敲响了警钟。

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走向成功的基础,作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更应该以德育作为主要培育目标。全面的发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完善自我的追求,学生之德在于这种不懈的追求,正视这种追求营造了一个更为完善的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之中快乐的成长起来。

3、教材的完善是教学改革的最后一环。

新课标的实施是对于教学理念的实践,教材作为教学实践的终端产品,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否同教材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课程改革的进行是对教学改革的深化,伴随着教材的不断创新将会有更优秀的教学内容充实到其中。不断的教学改革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但是也要对改革的力度有一个把握,不然受到伤害的始终都是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必然伴随着教材内容的改变,以“立德树人”思想为例,在教学的实施环节,就应该慢慢的加入新的课程建设,在这里不建议大刀阔斧的改革,循序渐进是一种很好的教材改革思想。

教材作为教学改革的最后一环,也是确定老师教法、学生学法的关键之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新的教学理念出现在新的教材之中。

至此,小学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生态圈的三个元素:教师、学生、教材都已经分析完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思想道德生态圈会更加的完备与优秀。

四、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

在确立了“立德树人”的思想之后,教育教学质量也需要大跨步的跟上时代的要求。除却在常规的教学基础之上的交流之外,更应该通过网络媒介,更及时、更系统的提供相应的优质课内容的教学,以求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1、创新育人机制

逐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重点到普通的层层递进的模式,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对于新的思想与思路进行相应的研究与整改,并将相关的经验与成果进行推广。对于先进的教学思想要进行重点的推广,只有思想上前进了,在教学实践之中才会有新的突破。时刻践行“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理念,为教育的创新积累原始材料。

2、教育基地的建设

在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建立教育基地,将最快速、最有效的信息在教育基地进行汇总与科研。通过对于学生长期的研究与培养,对于整理的教学资料直接面向其他的教学第一线的学校,形成科研与实施的快速转换。

3、巨大的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的存在为教育信息的快速更新提供了条件,相比于过去邮寄、电话、电报等形式的交流,现如今网络的出现,让资源交流的速度成几何倍的增长。有些优秀的科研学校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任何一个需要资源的地方,有效搭建优质课程交流平台,让所有想进步的老师都有资源挖掘。对于网络优秀课程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将是现阶段教育思想推广的一把利剑。

结语:通过对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学习与思考,让我在对思想的深入理解与践行都有了清楚的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之中进一步贯彻这一思想。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之中,应当以德育为先,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品德的养成将决定其之后的人生旅途的质量。才能决定生存的高度,品德决定生存的质量,我想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相信在未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会发展的更加的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2] 中小学生守则

篇3:落实以德树人 提高教育质量

1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法制教育常抓不懈

学院十分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法制教育, 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观念, 提高依法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能力, 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

(1) 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 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时考察的重要内容。学院按计划定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精读法律原文、学习案例、听法学专家的辅导报告、观看电教片, 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宪法》《高等教育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和其它教育、行政法规、规章, 把法纪教育、廉政勤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列入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计划中, 并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管理学校各项事务。

(2) 始终坚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从严管党、从严治党, 首先就要严明党的纪律。院党委经常在各种文件和会议上强调,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党员意识, 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等各项纪律。学院党委成员带头坚持以党纪国法、校规校纪规范自己, 用群众是否满意警示自己, 结合《党纪处分条例》《惩治和预防腐败实施纲要》的学习贯彻, 模范地遵守和维护《党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内条规以及院党委制定的《党委成员勤政廉洁守则》, 模范地遵守和维护党的决议、决定和方针政策。近年来, 由于党员干部都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严格要求自己, 因此, 学院没有出现过违反党纪、党规现象, 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党委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和奖励。

(3) 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 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学院严格要求每个党员都必须接受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监督。各党支部经常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 监督党员履行义务, 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和校纪校规。同时, 努力完善监督机制, 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 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 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最大程度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 并特别注重保障和尊重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凡属学院的重大决策和决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能公开的都严格依照法律和规定广泛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让这些事项在阳光下运作。

2 坚持院务公开, 强化内部管理,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师生员工的利益

把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理念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师生员工的利益, 是学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1) 在每年的招生工作中, 学院都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招生政策和《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等, 明确主管领导、招生部门、招生工作人员的责任, 建立权责一致、严密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 强化招生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遵纪守法与廉洁自律意识, 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干扰和侵蚀, 杜绝招生工作中违规行为的发生。在收费方面, 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收费项目和标准都通过网站、招生简章等形式向考生和社会公示,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把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充分体现在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办学环节中。

(2) 紧紧围绕教学、科研、服务等工作, 把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学院的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学院办公室、人事、财务、后勤、纪检等部门以人、财、物的管理、使用为重点, 坚持院务公开;学院各项决策、规定、重点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有监督检查;财务管理全面、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干部选拔、教师录用、职称评聘、奖金分配、评选先进等严格坚持公开、公正、平等、透明的原则;基本建设、仪器采购、大数额的经费支出等都坚持集体讨论、公开招标;各部门负责人不定期深入到师生员工中倾听意见、建议,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并受到师生员工的好评。

3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全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大战略选择。建设和谐校园, 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和谐校园建设, 并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努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近年来, 学院党委先后在学院组织开展了“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目标, 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院发展”“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力加强学院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做好本职工作”“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多项教育活动。活动的开展, 有效整合了学院内部各种力量和资源, 形成了全院师生各尽所能、和谐奋进的发展合力, 营造了催人学习、激励奋进的学习型组织气氛。使广大教师自觉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育人能力;管理和服务人员以真诚管校、拿真诚助师, 对事公平、遇事不推诿, 努力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 创造科学、民主、和谐的管理服务氛围。校园环境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特点, 为学生创造了和谐的发展空间,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个性的充分发展。通过开展构建和谐校园活动, 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不竭动力, 有力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院的发展。

4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大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学院把法制教育作为十分重要的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 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

一是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法》《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各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以及学院关于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 科学制订教学计划, 充实教学内容。将法制教育寓于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中, 使法制教育从单线型转变为网络型, 构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 多方面、多渠道增强法律意识、渗透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 巩固法制教育效果。

二是根据不同年级, 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在低年级, 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包括治安管理条例、民法、刑法等教育) , 使低年级学生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在高年级, 开展劳动法、合同法、市场经济法等法律教育, 使高年级学生走出校门后, 在就业、创业过程中, 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在正当、合法权利和利益受到侵犯时, 能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同时, 坚持把固定的课堂教学与灵活的专题讲座相结合, 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坚持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方法上着眼于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并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 抓住大学生心理特征, 采取观看案例展览、组织模拟法庭、开展知识竞赛和辩论赛、主题班会等教育教学方式, 并发挥职业道德、创业教育、形势政策等有关课程在法制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熏陶。

四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自我教育。在法制教育中, 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学生的潜力, 开展一系列文明、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包括组织学生参观监狱、开展社会调查、法律征文、开设法制宣传园地、与校广播站联合开办法律专题栏目、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使其深刻理解法律的本质、作用和社会价值, 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明确纪律与自由、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 敢于同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维护自己、集体和国家的合法权益, 增强法制教育的效果。

五是坚持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使《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得到全面贯彻。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 坚持“三贴近”原则,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为重点, 通过学习道德模范、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广泛、深入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养成教育活动, 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 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做到知行统一、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积极进取。

5 坚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篇4:落实以德树人 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班级管理

凡是担任过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大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班主任工作难就难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上,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是阻碍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诸多因素之首。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有智力和非智力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的原因。所有学困生,不是品德差就是学习不好,有的两者兼而有之。不少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感到头痛,他们宁肯多教几个好学生,也不愿带一个学困生。但是,作为一个班主任,面对学困生是一个绕不过的坎,所以班主任必须能做、会做、善于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面对学困生,作为班主任该如何运用德与法的力量,来达到转化他们并促使他们成长为学优生的目的呢?我主张多用积极诱导、少用消极防禁。即多从正面说明各种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努力践履,这样日积月累,道德修养自然形成,各种违纪违规的念头自然减少甚至消退。学困生一般存有三种心理:一是自卑,认为自已好不起来,对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表示不满。二是多变,他们容易满足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时好时坏,控制不住自己。三是他们思想深处都有一个敏感处,怕谈过去,怕想过去。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管理和疏导:

一、严中有爱,不宜来硬的,用心感化,多些细心,少点粗心

想当初我对待学困生时,如果发现他们犯了错误,我就会对他们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但结果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我就纳闷了,他们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对我的说教无动于衷?苦思多日,终于我大概总结出了原因:就是我不了解他们,我并没有走进他们的心中,他们根本感受不到我的爱!甚至把我当作对手,对我充满了防备!慢慢地我决定放下架子,在同他们谈话时,以平等的平和的心态,不论在语气、动作、表情上,都充满着对他们的鼓励、信任、宽容和接纳,对他们的错误给予足够的改正机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我的关爱,领悟我的一片玉壶之冰心。

二、转变观念,平等对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总是洒向那些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以前我也有过,但后来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学困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学优生”,“学困生”更需要关心。对学优生来说,老师的爱是锦上添花,而对学困生而言,老师给予的哪怕一点儿关爱,都是雪中送炭,他们记忆最深刻,更懂得知恩图报。我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观念来转化学困生。

三、鼓励表扬,挖掘闪光,勤于帮扶,甘为阶梯

大多数学困生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对某个问题,尽管你反复强调,但他们仍没能记住,你的话就如同“水过鸭背”,对他们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学困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难度。后来我想,如果换个角度来审视,假如这是自己的孩子,会发现这些“学困生”他们其实也有很多可爱、可贵之处。所以“学困生”并不是就没思想、没知觉、真的“无药可救”之“废材”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渴望,也有做人的自尊。学困生不等于是品劣生。其实,学困生内心往往是很脆弱的,他们有时只是用一些行动来掩饰自己。

四、家校结合,单位共建,同育明日之花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首先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的德育队伍的建设,在班级中成立家长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各家长代表组成,一般五到七名,家长委员会成员代表所有本班学生家长,从各学生家庭情况出发参与商议班级学生管理与班级建设事宜,家长委员会成员必须对本班学生一视同仁,特别对学困生要更加关注和关爱,必须跟班主任、科任教师一起同心协力为所有学生服务。有了家长委员会,学生才感觉到家庭的重要与家长的重视,特别对学困生尤其如此。其次,每学期学校均聘请本地司法局、检察院、派出所、交警大队、关工委等共建单位的校外辅导员到校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安全教育讲座、爱国主义教育讲座等,利用这些讲座活动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有可能,我甚至把这些校外辅导员请到班上来跟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通过实践我发现这类活动尤其对学困生的内心触动很大,能更有效地促使他们从思想上向好的积极的方面转化。

在这些年的实际工作中,我深深體会到,转化学困生一定要落到实处,持之以恒,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讲究科学和艺术性,只有不断地对学困生进行客观了解和心理分析,才能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想活动规律,从而坚持不懈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对一个教师来说,“学困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吧。

篇5:落实以德树人 提高教育质量

木贾办干沟小学 陈贵菊

2014年3月28日下午,在颜佳校长的主持下,我们全校教师一起探论了《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以德熟人》这个话题,同事们各抒己见。我也深有体会: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以德树人。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以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做教育的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以德育为先。

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

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以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其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最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6:简谈以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一班

侯明月

20111154020114

简谈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讲的“德”,当然包括学生的道德操守、独立人格、健全心理等传统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灵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心领会。

而人们在经过长期蕴蓄形成了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即德育理念,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就有重立德的传统。《大学》第一章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修明最高最大的德行,“止于至善”是要把这种高尚的道德修明到最完美的境界。孔子也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些都是把道德放在首位,把立德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师德,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熏陶和培育出怎样的人的问题。作为教育对象的主要对象 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很大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需要有人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品行修养必然会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所以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教师的修养、人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成长,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未来乃至终生。

篇7:以德树人 与爱同行

与爱同行

师德,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更是教师的自身修养的体现。对于师德,我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第一,带好班级,德育先行。

德育最好的钥匙是“爱心”。只要我们用爱心关怀启导学生,与其交心交友,就一定能使每个孩子有所进步。

我班学生李文,是转来的学生,也是班里最让人头疼的孩子,打架骂人,顶撞老师,简单的常用字都不会写,别说其他科了。面对这样的学生,简单地说教根本不管用,只能慢慢地去感化。一次某个老师让他写检查,他写了几个字就停了,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老师,发出怪声音的‘声音’怎么写?”当时我心里一惊,这么简单的字都不会写!但我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耐心地一点一点得教他把检查写完。还有一次,天气有点冷,我问他怎么只穿一个半袖,他说校服外套挂开了一个大口子,没法穿。于是我给他缝上了,看着脏得不成样子的校服,我感觉这孩子真可怜,他住小饭桌,平时也没人给他洗衣服什么的。他小声说:“老师,我还以为你们都很嫌弃我呢。”我说:“怎么可能呢,在老师心里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有时候不知道一些事怎么做而已。多跟别人学学,你会变成一个人人喜欢的孩子。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正是这种公平的师爱,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使他有了改变的动力。现在经常听到他说:“老师,你们的垃圾桶用倒吗?老师,我去帮他们扫楼梯„„”看到他的进步,我由衷地高兴。

人性本善,只要我们用爱心滋养学生,他们心中那颗小小的爱的种子也就会生根发芽,慢慢长成大树,他们的优秀品质也就逐渐成形、坚固。这正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收获。

第二,师德修养还表现在以仁爱为出发点的教育机智上。

教师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也必然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我们要机智面对,巧妙化解,不能简单粗暴。这使我想起了网上流传的群殴教师事件:某老师要求学生交卷遭拒,双方发生争执,多名学生围殴老师。毋庸置疑,这个老师的出发点是完全正确的,可是为什么还出现这种事件呢?现代社会早已不是“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时代了,面对一群被社会大环境浸染过的学生,我们能做的只有以仁爱为根基,以沟通为前提,恩威并施,宽严相济。这才是教育管理的不二法门。

我班学生小凯,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在屡次教说之后,收效甚微,我决定稍微惩罚他一下:让他抄写《中学生行为规范》,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并对照自己的行为一点点改正,如果能坚持一周就有奖励,就这样他慢慢改变了,各方面都有进步,我及时表扬了他,他信心更足了。

其实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们沟通,调整自己的频率,和他们产生共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第三,师德修养还表现在教学中艰苦付出,一丝不苟,并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任初一数学,坚持周周清的原则,每周至少测试一次,加班加点批改,争取当天出成绩。在学生还沉浸在对试卷问题的讨论和渴求答案的氛围中时,就及时反馈给他们。虽然有的孩子因为得高分而喜笑颜开,也有的孩子因为马虎丢分而惋惜心痛,但他们肯定会互相看看卷子,问问这个题你是怎么做的,那个题我为什么错了„„此时此刻每个孩子求知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真诚,都要强烈!他们都在下决心下一次一定考好!

老师持之以恒的坚持,争分夺秒的工作,都是孩子们的榜样,促使孩子们的这种求知心态不断被激励、被强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学习品质,这正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篇8:落实以德树人 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道德规模

“百年树人, 以德为本。”德是思想, 是灵魂, 是一个人成才的内在保障,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要素, 是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人之初, 性本善”, 要保持善良的天性, 德育必须从孩子抓起, 从启蒙教育开始。

一、道德教育应该结合历史典故说渊源

泱泱华夏民族绵延几千年, 我们的祖先不仅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 也给了我们遗存了丰富的道德文化。“行可行之路, 勿行于邪;为可为之事, 勿违于心。”“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困乏起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直到今天, 这些铮铮警言仍然在牢牢束缚着我们时时上窜的私心杂念, 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处世。

古代的道德故事不胜枚举, 孔融让梨、仲由负米、闵损芦衣、曾参养志、老莱斑衣、郯子鹿乳、汉文尝药、泰伯采药、赵孝争死、许武教弟、龙逢极谏、比乾死争、张良复仇等等。这些故事有的感人至深, 有的发人深省, 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极好教材。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都含着至善、至敬、至爱、至仁、至慈。只有真正做到“孝”, 才能奠定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二、道德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的道德教育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基本素质的培养, 各国道德教育的实施, 也都有各具特色的举措和标准。

日本的学校在德育内容和课程安排上极具针对性, 例如教育小学生不说假话, 不欺骗他人;与同学友好相处, 互相帮助;关心集体, 爱护公物, 遵守纪律, 热爱劳动;爱老师, 爱父母等等。而对中学生则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过有规律的生活, 具有自律精神;在人际关系方面, 教育他们对同学要相互理解、信赖和尊重;在社会上, 要求他们具有法律意识和公德心,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社会秩序。

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目的明确: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公民。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注重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 创设一个德育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好的家庭成员的同时, 也培养了好的社区成员、好的世界公民。美国学校的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 要求具备以下基本素质:自律, 守信, 诚实, 坚持正义, 不损人利己;勇于承认错误, 自信心强;谦虚, 有礼貌, 尊重他人, 与他人和睦相处;勇于承受挫折, 面对困难冷静、理智, 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养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良好习惯, 保持健康体魄;生活作风正派, 遵守法律。

英国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对少年儿童基本素质的培养, 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学校德育工作循序渐进, 从整体上体现了其系统性的特点。

由此可见, 德育并不是哪一个国家和哪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教育, 而是全球整个人类社会所必修的公共课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可以不尽相同, 但是对道德规范的要求从来都是一致的, 是相通的。

三、德育是我们人生的共同命题

人从降生的那个时刻起, 道德就将伴随自己, 终其一生。有研究表明, 呱呱坠地的婴儿, 哺乳是本能, 而他最初的嗅觉、味觉产生的同时, 已具有了一定的道德意识。正所谓“人之初, 性本善”, 要保持善良的天性, 德育必须从孩子抓起, 从启蒙教育开始。

道德教育有很多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终其一生呕心沥血为教育, 他那与众不同的德育方法仍然为人津津乐道。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给学生奖糖块的故事。陶先生当校长的时候, 有一次, 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学生, 便将其制止, 并让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陶先生回到办公室的时候, 男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陶先生掏出一块糖奖给学生:“这是奖励给你的, 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 我不让你打同学, 你住手了, 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块。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 你打学生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我再奖给你一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 我错了, 同学再不对, 我也不能采用那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你已经认错了, 我再奖给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 但又意味深长。最主要的是, 这个故事有可能随时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德育跟学科教育不一样。数学中的1+1永远只能等于2, 而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很多时候并不像1+1=2那么简单明了。陶行知的德育故事, 开阔着我们的视野和心胸,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 也在丰富我们自己的人生。

四、德育是社会安宁和谐的基本保障

哪个父母不希望有孝顺的孩子?哪个单位不渴求忠信的员工?哪个政府的运作不需要清廉之风?哪个国家不需要知礼行义的好公民?德育从小的来说事关一个人的社会评价, 从大的来说事关一个国家的兴旺和民族发展, 德育是社会安宁和谐的基本保障。

不同的道德水准, 其表现也是千差万别, 甚至大相径庭:道德高尚的领导会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道德沦丧的领导会任腐败之风恣意蔓延, 祸国殃民而被万众唾弃;道德高尚的企业家, 会视质量信誉为生命, 为大众提供合格的产品;道德沦丧的企业家, 则会拜倒在金钱之下, 任意践踏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道德高尚的学生, 会严格约束自己, 成长为品行优良、受人尊敬的仁者;道德缺失的学生, 则会形成损人利己的思维定势, 从而成为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由此可见, 道德对个人、对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都影响巨大。

面对家庭、社会共同的需要, 我们应该深明光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这是为师者春风化雨的神圣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2002年版中华德育故事集

[2].世界道德教育发展趋势

篇9:以德润生 立德树人

全员德育,以德树人。学校全员德育的核心举措是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高中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多,有的生活习惯差,抗挫折能力不强;有的亲情缺失,情感淡薄;有的出现自闭倾向,影响身心健康成长。在此背景下,学校于2011年元月起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全校所有教职工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

为顺利推进全员德育,学校集思广益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学生导师考评方案》,本着“学习上指导,生活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的原则,要求教职工与所辅导的学生进行常态化的真诚沟通与交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成长进步。为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学校特别成立了家长学校,并将家长会的召开确定为学校工作常规:每天晚上一个班级的走读生家长会;每学期一次年级走读生家长会;每年一次高一新生家长会,请家长进校观摩教学活动,到食堂与孩子共同进餐,全面感知学生校园生活;坚持开展暑期“课外访万家”活动,通过家访和家长会,深化“四个一”建设:送去《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讲孩子一个真实的成长案例,送一本《家校联教手册》,写一份家访心得体会。

活动德育,以德润身。学校注重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让活动过程变成德育过程,把“活动德育”贯穿于每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的真谛,体验成长的快乐,让“德”字浸润其身,感化其心。学校德育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形式多样的校外德育活动基地,如三峡大坝、屈原祠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福利院敬老教育基地,消防、监狱等警示教育基地。其中,以走进大自然的远足采茶活动规模最为浩大。每年4月,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分三批开展“亲近自然、远足采茶”活动,让学生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在青青茶园中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自主德育,以德正身。学校信奉“生活即德育、德育即生活”的理念,改变过去一味说教、管束的传统做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养成好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让习惯成为美德,力求让所有学生都成为谦谦君子、大家闺秀。

自主德育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全体学生轮流参与的值周班工作。每周一个班利用课余时间承担学生管理工作。值周班有三大任务:榜样示范、信息反馈、日常保洁。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只要是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重点地段都有值周班学生的身影。值周班既展示了学生青春、文明、阳光的风采,又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加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值周班现已成为学校展示文明成果的窗口。

自主德育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文明示范寝室的创建。政教处通过寝室长培训、寝室文化评比、展示寝室幸福公式等活动,每月开展示范寝室、“十佳”寝室、“十佳”寝室长评选、表彰,形成健康、文明、进取的寝室文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未来,学校将继续落实“让每一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高举素质教育旗帜,走“德育为先办教育,特色引领促发展”的办学之路,让学校更有朝气、让师生更有活力、让校园更加美丽、让教育充满智慧、让师生更加和谐。

(作者单位: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

篇10:仁爱——以德为先,立德树人

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讲话稿

间:2014年5月26日 地

点:学校操场 主讲人:支小磊

题:“仁爱——以德为先,立德树人” 内

容:

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仁爱——以德为先,立德树人”。

做人德为重,做事德为先。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输。俗话说的好,“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毒品。”少德之人,纵有经纶满腹,也不能成大事。所以,同学们,现阶段的学习,品德修养是第一要务,要德才兼备,又要以德为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杜邦公司的一位面试官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年轻人。这位年轻人经过多轮角逐超过了许多竞争者,可是在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却很遗憾地被淘汰了。虽然心里十分难受,可是他还是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把沮丧的心情表现在脸上,而是礼貌地向面试官们表示感谢。当他起身离开的时候,椅子上一个突出的钉子把他的裤子划了一道小口子,面试官并没有发现,可是年轻人还是走上前去,拿起桌上的镇尺,把突出的钉子给钉了回去,然后给面试官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可是此时,面试官却拦住了他,问:“为什么你都已经知道自己被淘汰了,却还会在意椅子上一颗小小的钉子?” 年轻人笑着说:“这和面试毫无关系,我只不过是不想让后来坐这把椅子的人和我一样把裤子划破了。” 面试官握着年轻人的手说:“恭喜你,你被录取了!”年轻人正惊愕的时候,面试官解释说:“专业知识的欠缺并不可怕,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可是职业道德却是一个员工最宝贵的素质,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故事中这个难能可贵的年轻人就是具备了“仁爱”美德的年轻人。自己裤子被划破了,就想别人的裤子会不会被划破呢?所以就将突出来的钉子给钉了回去。事能推己及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这就是心有仁爱的人。雷锋是仁爱之人,是我们一直学习的榜样。

篇11:加强“两史”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

制定实施方案,周密部署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制定了《宜昌市中小学党史国史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对全市“两史”教育活动做出全面安排部署,确保“两史”教育活动有序推进。各县(市、区)教育局关工委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行动,成立了“两史”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县(市、区)、校实施方案,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召开动员会议。年初组织召开了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工作。今年四月,举行全市中小学“两史”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全市“两史”教育活动全面展开。加强活动宣传。各地、各校充分运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以及校园宣传栏,大力宣传“两史”学习教育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营造学习“两史”、弘扬爱国正气的良好氛围。市教育局关工委在宜昌教育网等媒体上报道活动进展情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营造全社会学习“两史”、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宣讲活动。制定宣讲活动方案。各县(市、区)、各学校根据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专项经费,确保活动正常开展。精心组建宣讲团。市教育局关工委精心挑选,聘请精通“两史”的教师、专家学者、“五老”志愿者等组建了“两史”教育宣讲团,市直学校聘请了“两史”教育“五老”宣讲员,当阳市教育局关工委组建7人“两史”“五老”教育宣讲团。适时开展宣讲活动。“五老”宣讲员根据各自的经历和实际,确定主题,深入学校,以亲身经历,宣讲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和崇高精神,宣讲国家的发展史和自己坚定的爱党之情、报国之志,宣讲几十年来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的经历,极大增强了“两史”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紧密结合实际,切实提高成效。立足课堂教学开展“两史”教育。将“两史”学习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与语文、历史、政治课程紧密融合,并修订完善《长在宜昌》地方课程,设置“两史”教育章节,确保每学年“两史”教育不少于4课时。同时,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课,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两史 话两史”主题活动,“两史”成为所有学校的必修课。长阳县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结合校本课程,以地方史、家乡史为补充,进一步丰富“两史”教育内容。宜都市贺炳炎红军小学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学生社团,通过小小宣讲员开展“两史”教育,取得了突出效果。开展主题活动深化“两史”教育。将“两史”教育与“我的中国梦”“三爱”教育、朝读经典、“中华魂”等结合起来,将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清明节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网络向革命先烈鞠躬、敬献鲜花、留言;制作清明小报,到革命遗址参观学习,表达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与怀念。2016年,全市清明网络签名寄语活动参与人数达到60余万人次。开展“道德模范进校园”活动,全国孝心家庭罗必炎、湖北省首位少年楷模师楠等道德楷模走进校园,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截止目前,全市各地已邀请道德模范进校园120余人次,受众学生8万余人。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开展“六一”慰问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活动。市教育局筹资30万元帮助学校建设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悦读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目前,全市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89所,实现乡镇全覆盖。

篇12:以德树人,以质立校

金秀民中刚成立时,校园总面积仅有1700多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是2300多平方米。当时,学校的各项设施极不齐全,受场地和资金的限制,学生没有实验室。没有上体育课的场地,没有足够的学生宿舍,只能容纳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初三年级也只能交给“老大哥”金秀瑶族自治县中学代管。学校周边全是居民楼或是单位办公楼,声音嘈杂,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带来极大的干扰,其办学条件之差和管理的艰难可想而知。许多有条件的家庭根本不放心把孩子送来这里读书,而是在孩子小学毕业后就直接送去外面读了,学校生源大受影响。

面对这些困难,金秀民中的领导和教师们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发扬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决一切困难。

为了解决课桌椅和床铺严重不足这一难题,民中全体教职工亲自动手,利用暑假时间,除把原镇中的桌椅板凳和床铺床架搬来外,还从别的单位要来了弃置不用的桌椅板凳。他们打扫卫生,修理桌椅,辛苦了整整一个暑假,终于把学校整理得初具规模,保证了学生的正常开学。

开学后,考虑到学校周边环境极差,学生经常受到附近村子社会青年的干扰,为确保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学校便实行值周教师轮流守校制。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全住到学校,教师们住的是学生宿舍,师生之间一丁点的动静都可以互相听到,学校每天还安排2名男教师晚上通宵值夜班,巡逻校园……对这一切,教师们没有半点抱怨。

由于学校的条件太差,许多家长和学生见到学校的现状后非常失望,可民中的教师们用自己的勤劳和奉献精神感染着他们,坚定了他们在校就读的决心。班主任平时勤跟班,勤与学生交流,勤与家长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并能真诚地帮助他们;任课教师勤下班级辅导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领导勤检查、勤督促、勤指导,不做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对于辍学的学生,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带领教师,不顾山高路远,利用休息时间亲自到流失的学生家里做动员工作,把“普九”的流失率降在最低限度。在学校领导的带动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民中校园虽然处境艰难,但还是顽强地成长起来了。校园秩序井然,从未发生过重大的安全事故,不少学生家长悬着的心也逐渐平稳了下来。

金秀民中的领导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他们清醒地知道,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学校的生命力,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全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于是,民中领导在狠抓校风学风的同时,在学校经费捉襟见肘的窘境下,仍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培训,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学校常常外派不同学科的教师出去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以期通过培养骨干教师来带动全学科教师的成长,提高整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本校教师去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校内也经常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观看光碟和学习理论知识等方式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在学校领导的严格要求和统一指挥下,各教研组的教研风气非常浓厚,教师们通过听课、评课、集体备课、集体培训等多种形式,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探讨,迅速成长起来,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学校的成长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的指导和帮助。在山区经济极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投入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帮助学校建校舍、添硬件、完设施,并根据瑶族地区的特点,充分运用民族教育政策,为学校争取民族经费,鼓励学校开办民族班。如今的民族中学,各项建设有了极大的改观,校园总面积已经扩展到5337.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8214平方米,学生住上了公寓楼,宿舍楼还装有了太阳能,保证各楼层都能用上太阳能热水,极大地便利了学生的生活。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6人,瑶族学生占95%以上,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民族中学。

短短几年,金秀民中收获颇丰。2004年民族中学第一届毕业生参加中考,一炮打响,考上柳州地区民族高中的学生有18人,占全县上线人数的一半,雄居全县中考榜首。接下来的2005和2006年中考,尽管在生源很不理想的情况下,还是均有13人被柳州地区民族高中录取。2007年中考,学校荣获来宾市“中考突出贡献二等奖”、“录取县高二等奖”。2008年学校荣获来宾市“中考突出贡献一等奖”、“录取县高二等奖”、“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实践基地”。到了2009年的中考,全校有29人上柳州地区民族高中录取分数线,上市高录取分数线的突破了68人,再创历史新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落实以德树人 提高教育质量】相关文章:

用心教育以德树人07-26

以德树人立教圆梦07-24

立德树人以德为先05-05

简谈以德树人05-14

诚实守信 以德树人05-02

以文化人以德树人07-25

论文-故本溯源以德树人06-08

道之以德教育原则06-28

立德树人落实机制07-08

落实立德树人工作07-09

上一篇:从西边出来的太阳:期盼亲情作文下一篇:吴潜《南柯子·池水凝新碧》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