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

2024-06-07

以德为先(精选9篇)

篇1:以德为先

(一)首

在今天物质横流的社会里,幸福仿佛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被繁华和绚丽包装起来的现代人。太多的诱惑勾起了他们过多的欲望。而过多的压力又塞给他们过多的烦恼。在名利的面前,做人的道德被颠覆。在私欲的面前,处世的修养被抛弃。而幸福感也在人们心目中日趋淡化,道德的修养更是与人们渐行渐远。因此对于沉迷于自私欲望里的现代人和困顿在唯我桎梏中的大部分人,就应该认识到道德修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重要性。

常听人语:“种树者常养其根,种德者常养其心。”由此可知,以德养心,以德为先,以德为人处世。,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和心理养料。拥有健全的人格,重视道德修养的人,他们的生命可能平凡但绝对不会平庸。他们的人生或许平静但觉得超然脱俗。

一抬头便度过十几年岁月,一回首便失去二十年光阴。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们成为了当代的一名大学生。一路行进,我们来到了这个灿烂的年纪,我们也算行过了一段不太短的距离。在这段道路上,我们互相支撑着艰难行进。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我们习惯了患得患失。在与他人相处之中,我们不经意间就用自己的自私将利益的天平向自己倾斜。许多事情困惑着我们的内心,吞噬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许多人开始怀疑社会,抱怨生活甚至堕落自己。因此当我们审视现实的自己,打开内心深处的灵魂,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仍需要从各方面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我们仍需要从内心到外在,以道德来规范与培养自己。

(二)谦虚淡泊 知足感恩 由内育德

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需在内心深处要拥有一个有道德的灵魂。要塑造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促进精神文明。谦虚低调的品质,宁静淡泊的心境,学会感恩的精神,知足常乐的态度都是从内心深处提高道德修养所不可缺少的。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可为良师益友。一代学大师孔夫子曾曰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众所周知,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这些人的学识都不如孔子,但孔子仍虚心请教,不耻下问。早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圣人用一种谦虚的姿态来修养道德,而反观今天浮躁的社会风气,让我们越来越高调,自以为是。用骄傲的姿态指责别人,用自负的眼光审视自己。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这种骄傲自满的心态根本不利于我们学习,修身养性。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能够拥有一颗沉静的心来审视自己与他人,能够以淡泊的态度来面对浮躁的现实社会,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外物所虚。这样在这个名利充斥的社会里才能得到自己正确的人生选择。陶渊明隐居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饮酒

赏菊。这种生活是人生的一种享受,这种境界是人生最美的追求。虽然我们现代人无法隐居南山,潇洒与自然之中。但我们可以拥有一个淡然的心态,一颗宁静的心灵。纵是外面名利诱人仍坚持自己的立场。纵是世间多少不如意,依旧平常心待世事。知足者常乐,感恩者有福。懂得知足感恩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把握生命中的点滴幸福。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渔夫和金鲤”的故事吧。其中的渔夫贪婪和不知感恩而使他原本实现的梦想都落空。我们知道那位渔夫的内心一定是丑陋的,因为他的欲望和自私吞噬他应有的善良。知足可以提升自己的灵魂,感恩能够温暖自己的心灵。我们的内心经常有一条残缺的尺子,用来丈量别人的幸福测量自己的痛苦。我们总是仰起头去羡慕别人的幸福却不肯低头来寻找自己的所有和快乐。我们总是这样把自己弄得很疲惫,孤单甚至绝望。我们总是不懂得感恩,习惯忽视周围人对我们的疼爱和关怀,一个人躲起来自哀自怜,自暴自弃。没有阳光,心灵之树就会折枝。没有温暖,灵魂之花就会枯萎。若一个人不知感恩,不懂知足,那他的心也会被蒙蔽,他的道德修为也得不到提高。

气忌盛,心忌满,谦虚低调。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淡泊宁静。懂得知足才能常乐,懂得感恩才会明白幸福。以德养心,从内心处提升道德修养,拥有一份追求,打开自己的心境。于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从生活中明白生命的伟大。谦虚为人,知足常乐。常养其德,常养其心。

(三)处事公正 处人诚实 有容为大 从外显德

要做一个有德之人,从内心之中提升道德修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在外在将我们的道德修养显现出来。用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德来为人处世。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家傅雷的父亲曾对他说过:“先学会做人,再谈艺术,最后才考虑做个音乐家。”可见“做人”是为人处世,道德修养的必经过程。而要“做好一个人”我认为必须做到公正,诚实和宽容。

共生明,公正的为人处世可以使人严明。古有包拯,对待事理,公正严明,不徇私枉法。他破了历史上许多疑案,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伸张正义,发扬公道。因此公可生明,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不因一己之私欲而破坏天下大同。这样的品质这样的人是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福利。诚生信,以诚待人,人必信之。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美好的境界和状态。信任他人与被他人信任是一件幸福的事,但这件幸福的事必须托付给个人的诚实。诚实的人给人一种敦厚的感觉。诚实的人,让人有一种厚实的安全感。诚可生信,诚生信者,不杂于伪者也。诚实的品质会解除我们的信任危机,会让我们友好的坦诚相待,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容生义,俗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秉着一颗宽容之心,愿意原谅他人的过错,那一定会让因隔阂而凝结的冰川融化。同时宽容是体现一个人高尚品质,气度宏量,心胸广阔的最好方式。“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能容纳他人的过错,或许在生活之中他不一定是个大人物,但在精神上,他一定会是个高人。古语有曰:“海纳百川,以容为大。”宽容之心就像碧空大海,广阔宏大,容下整个世界,创造数不尽的珍宝。有容则德大,有忍则事济。宽容之人就入珍宝金器,即使在毫不起眼的地方也能熠熠生辉,他们有高尚的情操,也有过人的本领。中国历史生唯一的女王武则天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曾宽恕过一个上书辱骂她的大臣并委与重任,以一颗宽容之心换取了他人的忠心。宽容可以产生义气亦可以产

生道义,能够宽容他人的人有难处时必有人挺身相助,能够得到人心。许多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学会宽容他人的错误也应该懂得原谅自己。要做大事之前,先学会拿得起放得下,懂得慎独反省,懂得学会忘记,让自己不要活的那么累。容生义者,不困与祸也。用自己的宽容之心来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崇敬,用自己的宽容之心鼓励自己爬起来继续前行吧!

(四)尾

谦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养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谦虚,淡泊,知足,感恩是人的一种内心状态。公正,诚实,宽容则是表现在外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重视道德修养,我们不仅应该从内净化自己的心灵也要从外用德来感染他人,将自己的德显现出来。临事需为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时时思考道德规范,日日想想修养行为,达到老子所说的“天人合一”的理想道德境界。从内到外而后从外到内审视自己,增强道德修养。以德养心,方能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德为先,方能收获幸福人生。

篇2:以德为先

一、做人以德为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3.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丁丁现象”

某报就一次救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过一场“丁丁现象”的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在人车如流的街头,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扬长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轻人拨开围观的人群,将老人扶起,询问伤情,和母亲一起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亲属。谁知当老太太的亲属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竟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他们的理由是:现在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医院不说,还自愿领着病人检查,连住院的押金都给垫上。老太太摄于其家人的压力,竟然也坚持说就是丁丁撞的。

报纸针对丁丁的遭遇,就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了一场大讨论,通过丁丁与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强烈对比,对丁丁行为的赞扬与激励,对老太太及亲属的批评与谴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善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就连当初撞倒老太太后逃之夭夭的那个年轻人也给报社写了信,承认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行为。【引思明理】

探究问题①:大家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生活现象的?

案例分析提示:“丁丁现象”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肇事逃逸者因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个人良心的谴责而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这说明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来维系的。(幻灯片)探究问题②: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由“丁丁现象”拓展开来,由学生列举,然后分类归纳,概括为五大方面:(幻灯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板书: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探究问题:上述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理解并掌握教材关于诸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存在的突出的思想现实,设置以下几个辩题:

辩题①:讲爱国是唱高调,与我无关,我只想做好本职工作。辩题②:礼仪过多太古板、不实在,现代人要自由、随便一点。

辩题③:我靠自己能力做事,团结与否无所谓;办事得靠关系,自强没用。辩题④:多劳多得,凭本事吃饭,奉献观念已过时。

这些问题多数要在后面解决,所以在这儿,只需议一议,明白道理即可,不要过度展开。通过辩论,解决以下问题,达到以下共识:

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学会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认同“无论古代还是现在,做人都要明礼,做事都要合礼”这一基本要求,养成依礼而行的良好道德习惯;认同“团结”和“自强”的道德要求,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培养自强意识和团队精神;明确“多劳多得”与“敬业奉献”并不矛盾,培养敬业奉献的道德信念。案例2:谢延信与罗映珍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在妻子去世后,担起了照顾瘫痪的岳父、病弱的岳母和痴呆的妻弟的责任,无微不至,精心照料,33年如一日,用一颗赤子之心演绎了一段家庭美德佳话,被评为“中华孝老敬老之星”,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罗映珍的丈夫是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因公负伤昏迷不醒。在守候丈夫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罗映珍用爱和信念书写了一曲呼唤生命的动人旋律。在罗映珍的感召和呼唤下,她丈夫终于站了起来。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

探究问题①:在谢延信、罗映珍身上体现出哪些家庭美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二人身上体现出的家庭道德。

探究问题②:说一说家庭美德还包含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列举。最后,教师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归纳概括出五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板书: 2.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探究问题: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可以从教材上找到。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尊敬老人、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作为重点。为此,设置三个活动:

首先,互动在线:讲一讲《我的敬老故事》。交流问题:如何与老人沟通?

通过此活动,从情感到理性,认同和接受“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学会与老人交流沟通,强化亲情。互动过程中,为增强情感渲染效果,可以使用手机与家长即时沟通。然后,组织一次辩论:

正方:勤俭持家应提倡;反方:勤俭持家已过时。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懂得“勤俭持家”与追求幸福生活并不矛盾,认同“勤俭持家”的道德要求。

最后,互动在线:小组合作,总结一个《和睦邻里十宜十忌》。谈体会:处理邻里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其中蕴涵的“尊重、友善、关心、谅解、互助„„”等道德要求。案例3:四幅漫画

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学生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③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板书: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首先,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社会公德诸规范的基本要求。

探究问题①:谈一谈我的公德表现。探究问题②:议一议公德意识与人品。;通过谈一谈,反思自己的公德表现及公德意识;通过议一议,把公德意识与人品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1)餐厅里,大家有秩序地排队打饭。这时,一个男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径直挤到售饭窗口。队伍一下子骚乱起来,后面的往前挤,队伍乱了套。

①请你评论一下夹塞儿的男生的行为。

②结合此事,说明在公共场所和公共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

(2)周恩来的七条修身要则:①加紧学习;②努力工作;③习作合一;④要与自己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⑤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⑦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①说一说同伴在个人品德方面有哪些让你赞赏的亮点。②找一找自己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2.课堂小结

运用“盘点收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3.布置作业

(1)你认为自己在家中做的哪件事情最能体现何种家庭美德,写下来。

(2)为教室、餐厅、公寓、广场、操场、公厕等场所设计几条社会公德警语。

③小组合作,开发一份《个人品德修养计划》。

六、教学反思

(1)德育目标明确,德育效果好。

这节课扫除了学生观念中的一些盲区,对道德的内涵、各种道德规范有了全面的认识,使学生从感情上认可道德,拉近了学生和道德认识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行动的自觉性,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德问题,教师自身如果没有研究思考,没有深刻理解,没有把追求崇高道德作为自己的价值观,那只能是照本宣科,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首先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坚定自己的信仰,学生才可能“信其师,信其道”。

(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这一节的设计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接受。这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和讲解、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手段,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整节课就像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在不经意间开始,又一步步走向高潮,环环相扣,使人不能放弃,最后又似春风化雨般结束,可谓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以人为本,使学生爱上德育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升德育的实效。

这节课的开始通过设疑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他们急于知道道德是什么,有哪些内容?但教师没有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告诉学生,利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更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具体,深刻领会道德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发言,自己提出疑问,教师在此基础引导分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使学生在主动的研究过程中掌握道德规范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4)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实际,找到德育的切入点。

篇3:中职教育以德为先

一、树立观念, 开展活动

1.树立观念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体, 就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既不善于与他人合作, 又不懂得关心班集体。针对这些特点, 当班主任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 便可提出以热爱班级为主题的口号, 以使学生明白, 班级是大家共有的, 每个成员都要维护它的荣誉。另外, 班主任平时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彼此沟通, 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班内的人际关系。还有, 为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班主任可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 这样, 既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 又激发他们自觉、自主地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2.开展活动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 就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例如, 在班级开展“我为人人”的活动。现在的学生比较缺乏助人为乐的精神, 开展“我为人人”的活动,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精神。当然, 班级的活动也可与学校、社会的活动相结合。比如, 班主任响应学校、社会的号召带领学生到福利院、孤儿院等机构, 帮助那里的老人和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具体来说, 在开展活动时, 可采取分小组的形式, 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相互评比。在活动的过程中, 班主任应及时地给予指导和总结。

二、融合学科, 渗透德育

作为班主任 (班主任也往往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 比如教语文) , 应注重德育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以使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时, 获得思想品德教育。例如, 在作文教学中, 指导写作的过程也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在以“我的理想”为题教学写作时, 一个平时学习不太认真的男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想挣很多的钱, 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因此, 在作文讲评课上, 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有责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你的孝心令我们感动, 追求金钱不是坏事, 但必须取之有道。如今, 最值钱的就是知识, 如果你能好好学习, 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 就容易找到比较好的工作, 就能凭借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更多的收入。”又如, 在以“记一次参观活动”为题的作文教学中, 有几个学生同时写了一件事:“在参观完博物馆后, 我们来到滨江公园, 虽然那里的风景很美, 我们也玩得很开心, 但有一件事令我们不快。滨江公园的水池里有很多金鱼, 游客可以买饲料喂它们, 我们也去买饲料喂它们。李阳同学的手脚很麻利, 望着可爱的金鱼, 他禁不住抓了一条, 可是管理员不让我们把金鱼带走。我们真的很生气, 鱼是我们抓的, 凭什么不让我们带走?”显然, 这几个学生没有意识到随便抓公园里的金鱼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他们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因此, 在作文讲评课上, 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有责任教导学生:“公园里的花是供人们观赏的, 而不是让人们摘的, 同样的道理, 面对公园里的金鱼, 可以买饲料喂, 但不能随便抓。如果喂金鱼的人都像你们一样, 每人抓一条, 那么你们还能看到成群的金鱼吗?你们不该责怪管理员, 而应反思自己的行为。”

实践证明,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因此, 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可通过作文教学, 完成德育渗透的任务。

三、建立友谊, 成为朋友

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的好老师, 更要和学生建立友谊,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有这样, 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了深入了解学生, 班主任可在班级建立QQ群, 并在闲时上线观看。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经常会通过QQ, 向班主任倾诉。相关的谈话内容非常广泛:有的涉及学生之间的矛盾, 有的涉及父母之间的关系, 还有关于爱情方面的问题咨询,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曾有个女学生在QQ倾诉:“我觉得我融入不了班集体, 同学们都好像在针对我。”很显然, 这是一个敏感、孤僻、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对此, 班主任应耐心开导:“其实要融入班集体并不难, 就看你有没有热情, 是不是诚心和其他同学交往。确实, 现在其他同学对你有误会, 不过, 消除误会并融入集体最好的方法在于你的实际行动。只要你有真心和诚心, 大家一定会接纳你。”通过多次耐心开导, 这个女学生终于消除了与其他学生的隔阂, 愉快地融入班集体, 并真切地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其实, 在QQ的世界里, 班主任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 又是朋友关系。因此, 班主任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朋友关系,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四、悉心聆听, 治疗创伤

今天, 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 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尤其是中职生, 他们面对更大的竞争和压力, 因此, 作为班主任, 必须真诚、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 并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 从而巧妙化解外界因素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压力。例如, 有个女学生患上了某种妇科疾病, 需要输液。面对这种情况, 班主任必须关心。在询问过程中, 女学生哭了, 她谈起自己的男朋友以及父亲。当然, 更多的, 她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一次谈话, 班主任可以相信, 女学生学会了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确, 每个错误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 因此, 班主任必须走近学生的心灵, 寻找他们错误思想的根源, 以帮助他们走出思想的迷雾。

五、家长配合, 抓好德育

的确, 在德育过程中, 班主任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等既决定班集体的好坏, 又影响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 仅凭班主任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因此, 班主任需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现在的中职生, 不仅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而且他们来中职学校读书的目的也各有不同 (有的是学生本人考不上理想的高中, 无可奈何地来中职学校读书;有的是家长不支持学生读中职学校, 但学生本人坚持要读;有的是学生本人不愿意来中职学校读书, 家长硬逼学生来读) 。针对这些情况, 班主任就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具体有两点:一是向家长宣传就读中职学校的有利之处, 以使家长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二是让家长鼓励、督促学生在认真学好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 学会做人做事, 并提高自我修养。总之, 只有各方面积极配合, 才能把德育工作做实、做好。

篇4:教育应以德为先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是德育。什么样的人才叫人才?关于人才的定义,《现代汉语辞典》的注释是:“德才兼备,有某种特长的人”。由此可见,“人才”,最大的特征是“德才兼备”。有德无才算不上理想的人才,有才无德同样称不上是合格的人才,只有德才兼备才称得上真正的人才。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司马光告诉我们: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其次政事,其次艺能。孔夫子教导我们:先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最后才是游于艺。评价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有用,关键不在于他有多大的技能,而在于他的道德修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能为社会接纳并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古往今来,许多具有优良品德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社会需要优良品德,对于每一个组织,对于每一名员工,好品德都是成功的坚强推动力。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所以无论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用人都必须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例如,三星集团,从1957年就开始提出公开甄选人才的依据为人品、智能和健康。董事长李秉哲在用人时,首先看中的是人品,然后才是才。他们要求员工首先要学会做人。北京罗麦科技有限公司的用人原则是:有德有才者重用,有德无才者培养用,有才无德者限制用,无德无才者坚决不用。照此,如果我们的教育仍然把培养学生智摆在第一位,忽视德育,我们的学生将难以就业。

中国有句古话,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都做不好,难免做坏事。古人又说过:“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若是品德高尚之人,即使在智力上、学习上比不上别人,但也必然会给社会增加温暖、带来和谐。相反,即使是一名优秀的高材生,若是品德败坏,那么不但不会造出福音,反而会祸害社会,成为害群之马。例如2001年7月郑州某校的一名学生因一门功课考核不合格,将两瓶硫酸泼向校长等人,造成3 人被严重烧伤;近日,某公司遭举报,由该公司提供服务器服务的15家政府网站被侵入,政府信息发布很受影响。警方调查发现,武汉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小君有重大作案嫌疑。经审讯,小君交代了作案动机和过程。原来,小君因失恋,便想报复社会泄愤。但生性胆小的他不敢采取暴力方式,就想到了做网络“黑客”。于是,他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专门找到挂靠政府网站较多的服务器,通过ADSL拨号上网的方式,非法侵入服务器,破坏政府网站。

当然,我绝不否认才能在发展和成就事业中的重要性,但是对学生来说,品德比能力更胜一筹,好的品德对他一生受用,它就像一粒有生命力的种子,最终能让你品尝到成功的果实,而品德拙劣的人,一有机会就很可能做出有损于社会的事来,有这样的人在,社会、单位都不会安宁,这样的人注定难以收获信任与成功。

在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渴求和呼唤中,我们的教育应以德为先,着眼未来,严谨治学,谆谆授教,教育就必然结出累累硕果。

(贵州省沿河县官舟中学教师)

篇5:转变作风 以德为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转变作风 以德为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就是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教师的道德影响能够贯穿学生的整个生命历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在当今社会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式下,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必须成为为师之首备。

师德是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对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教师本身的职业特性,要求他必须能以其“德”为“本”,以其“德”为“先”作为教师,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也就是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教师就是他们潜意识中的榜样。师德不仅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起决定性作用,还会通过学生辐射其家庭,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新华网湖北频道报道: 郑奇是湖北当阳市庙前镇井岗小学的退休教师,他长期扎根山区,自1980年以来,无私关爱、帮助未成年人1200多人。为了学生,他丢了15年的“饭碗”,为了孩子,他放弃了舒适的生

1活守在乡下。退休后他掏出所有积蓄成立了桐树垭青少年活动中心,吸引农村青少年前来参加课外活动达1.5万人次……。郑老师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不愧于我们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中国教育报报道: 2005年3月7号中宣部、教育部、中共重庆市委联合组织的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先进事迹报告在河南省人民会堂成了上下互动的情感场,2000多名听众心中掀起情感波澜,他们关爱学生、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深深打动了河南师生。报告团成员、开县教委主任姜伯成,在井喷和洪水两次特大灾害中,带领全县优秀教师群体,将近万名学生安全转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开县高桥初中教师陈善知讲述了教师们舍生忘死保护学生的英雄壮举。当青年教师谭世明烈士的妹妹讲述哥哥为救师生和群众而不顾家人,最终全家只有她一人幸存时,许多听众早已是泪流满面了。我们的师德楷模不仅感动了河南,而且感动了整个中国。还有哈尔滨通河县清河镇中心小学杨东茹老师自一九八六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十几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她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因为她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的她首先自己做到,所以她所任教的班级班风正,学习风气浓,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曾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她也曾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县级德育骨干教师。为了让每名学生都能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她每天利用放学时间为后进生补课或组织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对学生教会知识的同时,她也从不放松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各种时机渗透德育教

育,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培养典型,推广典型,使学生能向典型看齐,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集体观念,她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学生身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以德育人,表现出了师德的熠熠光辉。试想如果我们不把师德建设放在第一位,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篇6:以德为先心得体会

----刘斌

通过学习“以德为先”主题教育,深入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倡导以德为先、讲感恩、讲城信、讲规范、讲效率、提高执行力和执行能,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德”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在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自律意识和纪律观念等,坚持以德为先,就是要把“德”作为“第一素质”,立德在前,修养在先,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德。锦涛总书记说 “是有百行以德为先”。道德品质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成败,邮政银行人犹是如此。德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根本,更是一个职能部门发展之前提,德高则人气聚,人气聚则形象佳,形象佳则社会效益好。一个银行如果不重视德的培育,这个银行一定举步维艰很难远行,参天大树的枝繁叶茂,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支撑,凌云大厦的气势逼人,靠的是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支撑,邮政银行事业的长远发展,靠的是力量无穷的“德”静静支撑,德犹如灯塔,为国家,为银行,为个人的发展指路引航。德标志着人的品质,充斥着人的心灵,它无处不在。我坚信,哪里有德的沐浴,哪里就有鲜花盛开。要充分展现个人的德。一是应从履行岗位职责中表现出个人的德。要在履行岗位职责中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效以及工作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等,全面展现出个人的德。二是应从完成重要任务中展现出个人的德。要能冲在一线、沉着应对、坚韧不拔,始终站银行的立,按照总行的

要求做好工作。三是应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个人的“通过学习“以德为先”主题教育,深入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以德为先、讲感恩、讲城信、讲规范、讲效率、提高执行力和执行能力,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德”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在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自律意识和纪律观念等,坚持以德为先,就是要把“德”作为“第一素质”立德在前,修养在先,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德。锦涛总书记说 “是有百行以德为先”。道德品质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成败,邮政银行人犹是如此。德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根本,更是一个银行发展之前提,德高则人气聚,人气聚则形象佳,形象佳则社会效益好。一个职能部门如果不重视德的培育,这个部门一定举步维艰,很难远行,参天大树的枝繁叶茂,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支撑,凌云大厦的气势逼人,靠的是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支撑,邮政银行事业的长远发展,靠的是力量无穷的“德”静静支撑,德犹如灯塔,为国家,为单位,为个人的发展指路引航。德标志着人的品质,充斥着人的心灵,它无处不在。我坚信,哪里有德的沐浴,哪里就有鲜花盛开。要充分展现个人的德。一是应从履行岗位职责中表现出个人的德。要在履行岗位职责中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效以及工作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等,全面展现出个人的德。二是应从完成重要任务中展现出个人的德。要能冲在一线、沉着应对、坚韧不拔,始终站邮政银行的立场上,按照总行的要求做好工作。三是应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个人的德。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要

篇7:企业用人以德为先1辩稿

主席,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也就是说“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者之间,德才兼备,但“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因此企业用人以德为先,是指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先考虑这个人德,然后再考虑这个人的才,也就是说,企业用人是德才兼备的,只是德是首要的考虑因素。请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辩论过程中不要乱扣帽子。下面,我将从3个方面来论证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第一,企业用人以德为先是造就高材精英之根本,也就是说道德是一个人才的根本.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道德、健康和知识,而其中道德尤为重要,为巨人的竞争核心力之首。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因此,德是才的根本,德者才比高,才者不一定高德。

第二,企业文化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一个必要因素,而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可以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狭义上讲也是企业的价值观。好的企业文化下,工作效率、成本节约、品牌的价值以及企业自身的价值等等都大大的提高。但无论多么严谨的管理制度都会有其疏漏,当疏漏产生后果后,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良好的企业文化下的员工,其对公司的认同,忠诚度也相对是高的。

第三,企业用人以德为先是社会对企业的必然要求。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若想要更好更长久的发展,必定要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而客户更看重企业的诚信道德。而企业是否真的拥有良好的企业道德,关键就取决于员工的道德素养。各位试想,两家业务都很出众的公司,一家以社会利益至上,诚信经营,而另一家则为了牟利,不惜出卖伙伴,损害群众,这两家公司那家是我们的社会需要的,那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篇8:教师评价要以德为先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既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 更担负着启迪人的智慧、塑造人的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的劳动, 同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紧密相连, 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密切相关。因此可见,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以德为先, 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首先, 要教育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明确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师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因此, 每个教师必须明确, 教师道德有着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先进的要求。“师者, 人之模范”, 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 乃至气质、性格等, 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进而以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来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是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 一定要树高尚情操, 传中华美德, 育时代新人, 促民族振兴。

其次, 要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弘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是师德的灵魂, 是增强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原动力。要把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作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 努力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感情基础, 是对教师的本质要求, 要把以学生为本, 理解、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最高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道德行为予以倡导, 要求教师把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转化为关心爱护学生的具体行动, 把自己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 “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严谨治学是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的前提和基础, 是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关键, 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刻苦钻研业务, 不断学习新知识,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依法执教是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保证, 也是正确处理学校与社会、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等方面关系、维护各方面权益的必然要求, 要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 使其增强法制观念, 掌握法律知识, 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施教。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则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必须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从而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风尚和育人环境。

篇9:记者要以德为先

这个德指什么?即尽职尽责,遵纪守法,以诚为本。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面临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与此同时,媒体的发展也正进入一个充分体现媒体社会责任的伦理时代。媒体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又承担着社会公器的角色,对整个社会负有教育启发引导的功能。由此可见,媒体担负起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需要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不断锤炼自身的德行和操守,来保障这份崇高使命的圆满完成。

应该知道,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一大标志。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信用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思想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新闻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以什么样的作品来引导人的问题。如果媒体失去了维系其公正性的真实性,就意味着媒体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然也就不可能得到受众的认同。所以,恪守媒体信用既是对媒体的伦理道德要求,也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媒体道德实践是以具体的媒体活动的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只有建立完善的自律机制,才能为媒体的道德实践提供可靠的保障。

近些年来,社会上浮躁的物欲化的不良思潮对新闻界的冲击、干扰和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新闻队伍中的个别编辑、记者的人格失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记者不记”等现象随之浮于世面,由此产生的“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屡禁不止,这些社会公害直接损害新闻取信于民,严重损害媒体的形象,扼杀了新闻媒体的自身公信力。

因而,严厉杜绝虚假新闻报道就应从记者守德抓起。每个新闻工作者须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把自己的视、听、言、行都纳入道德规范,做一个受人信赖、德性高尚的人。在遵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上,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来看待新闻工作,来认识新闻现象,来确立符合人民利益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和新闻传播自身规范的职业情感和职业作风。时时自尊、自爱、自省、自悟,严格审视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限制和自我约束,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做一个有良好道德操守的人。

“以正確的舆论引导人”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做到不辱使命,就必须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真实、客观、公正地写好每一篇新闻报道;自觉克服主观主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写出切准时代脉搏,扣住人们心弦、表达群众要求,反映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

上一篇:提前祝新年快乐的语句下一篇:自己家的家谱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