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

2024-06-18

以德服人(精选十篇)

以德服人 篇1

少年儿童由于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表现, 他们仍然处于一种“哺乳期”, 没有摆脱对父母权威性的依赖, 而上了小学和中学之后, 他们会把对家长的这种权威性的依赖转嫁给教师, 所以在中小学期间他们对教师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们对父母的信任程度。教师说的、做的在他们眼里、心里都被其主观认定为是好的、正确的, 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果教师不能够修德正己, 怎能教人?因此教师必须首先锻炼自己的师德, 然后才能推己及人, 服务于学生、教育于学生, 使广大中小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真正体味到做人的美德、受到陶冶, 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坚固的道德基础, 为社会培养出道德健全、人格高尚、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才而不懈努力。

结合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要想真正地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广大基础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是社会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对于教师, 尤其是中小学教师, 我们国家早有专门的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定) 》, 来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如在其中就有一项“关爱学生”的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安全, 关心学生健康, 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在现实社会当中, 违反这种规定的行为却常有发生, 有的教师不时对学生实施软罚、硬罚和心罚。曾经有一例, 一名小学教师利用上课和自习时间先后猥亵四名学生, 给四名学生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另一例, 在广州某小学, 有6名学生因不做作业, 欺负女同学, 影响了班级争创先进, 而被班主任老师当众罚吃维生素B, 而且吃不完还要兜着走。虽然小学生服用少量的维生素B, 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但是老师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一例, 曾在重庆实验中学, 由于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打骂一名女学生, 致使她一时想不开, 从学校实验楼的八楼跳下, 当场死亡。随着我们现代传媒的透明度的提高, 诸如此类的事情和行为不断被曝光出来。于是乎我们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老师, 您怎么了?”“老师, 您还是我们的那个蜡烛、慈母和可亲可爱的老师吗?”“我们还可以相信、信任和信赖你吗?”……一大堆的质疑、感叹、震撼、恐惧围绕在我们学生、家长周围。我们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经颁布多年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应该“敬业乐业”, 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并用真诚的心去服务于学生, 培育学生, 使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地成长。所以, 在此有必要“老生常谈”, 大力倡导我们的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二、开启新的道德资源

教师的美德不仅表现在其言行举止当中, 还表现在其所具有的广博而扎实的学科文化知识、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上。这种修养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 帮助教师教好功课,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先秦的孔孟教育开始, 中国就有着深厚的师道传统, 所以要想增加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就要从古代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汲取丰富的师德营养。当然我们不是单纯把古代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挖掘出来照搬照抄, 而是把这种传统的资源根据现代的道德教育标准, 赋予它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 并在中小学校的师德建设中加以结合和应用, 这将奠定教师深厚的师德根基。

有了这样的职业道德要求, 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果呢?想要使中小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还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机制。

三、认真抓好师德的典型示范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要让反映教师师德师风的好事广为传播。我们在努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 除了注重理论、文化艺术修养教育之外, 也要真正地树立一些教师身边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典型和榜样:汶川大地震中当地教师为保护学生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 感人至深;胡慧英在孟庄矿学校忍着病痛的折磨, 忍着远离亲人的孤独, 30年默默坚守讲台无私奉献;蒋胜丰和杨学芬一对夫妻教师在山村小学教育了一代代的山里娃, 一串串辛劳的脚印走过了平凡而又辉煌的22年……要真正实施师德师风建设的精品工程, 就要利用现代宣传媒介, 推介教师的高尚道德与先进事迹, 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真实, 真正做到发现一个表扬一个, 发现一个宣传一个, 使广大的教师学有榜样、行有标尺。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争取在全社会、全教育界形成一种唯德是尚、见贤思齐的崇德氛围。

四、建立师生互促、师生互动的制约机制

“制约”是从消极的层面采取的应对措施。“师德典范”则是从积极的层面加以引导。先谈师生互促、师生互动的制约机制。首先注意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这是上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这是中策;出了问题给予积极补救, “亡羊补牢”这是下策。大力提倡民主、平等、互敬互爱互学的师生关系, 使校园和谐;校长、主任、班主任、专任教师之间经常互通信息, 及时表扬好的典型;发现不尊重学生、损伤学生人格的言行、损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 要立即提醒、阻止并加以纠正, 不让事态发展, 不让造成恶劣影响。

师生互动形式多种多样, “友谊信箱”、“相互谈心”等活动使相互了解, 增进情谊, 以爱心融化“冰霜”, 把矛盾和问题用和平友善的方式予以解决。让损坏师生关系的行为不发生、少发生或克服在萌芽状态。

五、创立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运行机制

这是把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与教师道德行为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对中小学教师道德教育工作运行模式的新一轮尝试。道德作为一种调节手段, 它主要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伦理认同、道德评价和社会舆论的作用来维系, 所以对师德的评价相对来说难度就比较大, 问题也比较多, 但这又是不能回避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样的评价制度加以保障, 这种师德作风建设往往会流于形式。近几年在教育界内部经常发生这样触目惊心而且愈演愈烈的假文凭泛滥、盗用学科成果、权学和钱学交易、贪污受贿、考试舞弊、不尊重学生、体罚学生等现象, 有的家长过节都要给班主任送礼, 致使家长们达到十分头痛的地步, 惊叹不知道今后应该再送什么了!这种种现象都说明了仅仅依靠教师人格自律是难以达到抵御这种学术界、教育界腐败的侵蚀和蔓延的。最有效的办法, 就是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教师道德评价机制, 帮助教师防微杜渐, 把住道德审视的第一关。为此, 就要求道德评价运行机制的内容实在、标准可观、手段公开、结果公正, 通过评价使教师道德的自律与他律形成有机结合, 良性运行, 使教师内在约束机制与他们的外在行为表现相得益彰, 实现教师从自觉到自制、自为的螺旋式的攀升。

总之, 只有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才能真正实现中小学“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因为教师是师德作风建设工程的总工程师, 是学校实现治教、育人目标的排头兵。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 真正加固我们崇高的教师形象, 重新拾回极少数教师损害的荣誉, 回归我们教师应该获得的信任和信赖, 并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道德教育的新氛围,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重新掀起一轮全社会爱师敬师的新风尚。

摘要:良好的道德素质要从小抓起, 所以中小学校在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结合我们国家“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中小学校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实现学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基本目标, 创造良好的校风、校纪。而要实现“以德治教”的目标重点就应该落实在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上来。

以德服人原文 篇2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大家知道相关的知识内容吗?一起来了解一下!

作品原文

孟子曰:“以力假①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4):‘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5),此之谓也。”

作品注释

①假:借,凭借。

②待:等待,引申为依靠。

③赡:充足。

④《诗》云:引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⑤思:助词,无义。

作品译文

孟子说:“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所以称霸必须是大国。用道德而实行仁义使天下归顺的人,不用依靠国家的辽阔:商汤王只有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圆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力量不够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是心悦诚服,就像七十个弟子归服孔子那样。《诗经》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读解赏析

与孔子在《论语·子路》和《论语·季氏》中的有关论述一样,都是讲的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

值得提出来略加讨论的是:以德服人到底还要不要力?

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情况来看,似乎还是离不开力。就以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情况为例,当诸葛亮第一次放走孟获后,众将都感到不理解,一起来问诸葛亮。诸葛亮笑了笑说:“我要捉他,就像在口袋中取东西一样容易,但只有使他口服心服,南方才会真正平定。”可见,诸葛亮之所以敢于七擒七纵,还有赖于军事上的绝对优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如囊中取物”般容易。不然是开不得玩笑的,那就很可能成为放龙归海,放虎归山,有自食其果的`危害了。

由此看来,以德服人还得与以力服人结合起来。只不过以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打,是为了谈。”只有以德服人,攻心为上才能长治久安。

作品出处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1]

爱心为先,以德服人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爱心

要创建一个优秀的班级,就不得不首先去了解班级的作用和教师在班级中的作用,以及德育在班级中的功能,这样,溯源追本,方能找到问题的所在和解决的办法。

一、班集体的作用

毋庸置疑,营造一个文明、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作为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传统的观念认为,班级只由学生构成,其实,一个完整的班级还应包括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

班级首先是学生成才的摇篮。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要靠班级的团结协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在班级中不断锤炼;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在班级从点滴的进行积累。

其二是班级对学生团队精神的陶冶功能。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学生的团队精神就是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来达成的。这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求。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只讲求“单干”的人才,而需要的是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

其三的班级教育作用。笔者这里谈的教育分为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引导教育即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带领全体同学向着积极方向发展。而同时,在整个班集体中,学生也会形成一定的舆论方向,这就无形中督促学生对自我的言行进行反省、修订,使之与班级想符合。

二、班主任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羊,班主任工作的好坏觉得着班级的发展。然而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一方面承担着具体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管理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认真、负责地来对待。但笔者认为,要管理好班级,作为班主任,要以爱心为先。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充满活力和感情的学生,教师的言行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言行,教师的爱心,也必定会得到学生的感恩。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

1、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传”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中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好动、活泼是他们的特点。而他们的言行都会无形中以教师作为榜样。比如,这一期我担任七年级的班主任,一开始跑早操时,很多同学就用各种理由来请假。后来我就坚持每天和他们一起跑操,结果,请假的人少了。问及原因,学生的回答是:“向老师学习”。这或许有些“奉承”的成分在里面,但我不得不说,结果达成了。

2、从小处着手

很多学生之所以养成不良习惯,都源于一些小事。小事积累的多了,便成了大事。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应着眼于小事。让学生们从点滴中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学会感恩。有时甚至是教师的一个眼神,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督促。如本期我班的一个男同学上课老是精神恍惚,成绩很是不稳定。我并没有在课堂上批评他,而是先找其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原来是父母出外打工了,因为思念父母。于是我找到了该同学,进行心理疏导,然后告诉他多跟父母通过电话等方式多联系,和同学们多谈谈心,和老师多交流一下。结果,该同学慢慢适应了离开父母的生活,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如果采用粗暴、武断地批评、责骂,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后来得知,如果再这样下去,他将退学。可见,做班主任工作,还得从小处着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无道理。

3、多做心理工作

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诚然,中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思想上不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教师不能单纯地采用呵斥或责备的方法来处理。“多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班主任应先从心理工作做起。我班一女生,因人长得漂亮,自然就受到众人的喜爱,于是经常收到“情书”之类的东西,但没有和我说,弄得有时哭成一团,在了解情况后,我进行了思想教育工作,让她正确对待这件事,要告诉了她一些处理的方法,此后,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她都会跑来和我说,甚至还将我当成了朋友。

我想,教师就应是这样,不能只是学生的“老师”,还应成为他们的朋友,多看他们的优点,多一些夸奖,少一些讥讽,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以心换心,共同进步。

三、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年龄的增大,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甚至开始“厌恶”父母的指导。笔者在这里重点要谈的是感恩教育,让学生在班级中学会感恩,学会奉献。要达到此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学教结合

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贯穿着这一思想。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应将生活和书本联系起来。如苏教版七年级上中冰心的《母亲》,我们在教学后,要让学生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帮父母做做饭、洗洗衣服等。我班的同学在做了后发出这样的感叹:“父母太累了”。然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去如何感恩父母,这样,方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正反结合

学生始终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他们一方面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而另一方面容易出错。对于两种情况,教师除了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外,对做得不对的同学也要进行适当的批评,但批评的最大限度是保证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让做得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让做得不对的同学向他们学校。还可以采用比一比、看一看等方式来进行激励,让他们在比赛中去活动成功的喜悦。

经过几年的总结,我发现,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只有做得以诚为本,方能让班级在班级在自己的带领下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对班级管理民主化的管见》,孙灿成,《中学教育》,2005年。

[2]《教育大辭典》,顾明远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以德立身方成大业 篇4

《左传》中说:“德, 国家之基也。”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百年大树, 折于蠹虫。无德之官好比蚁虫, 平时藏于内而不外露, 却啃噬着我们党的肌体。当前,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向中国梦奋进的道路上, 更要以德立身、以德励志、以德谋政, 以德兴业。

《舌华录》十五卷记:明人左英纶在《示儿》一文中叮嘱子女说:“丈夫遇权门须脚硬, 在谏垣须口硬, 入史局须手硬, 拒贿赂赃钱须心硬, 浸润之谮须耳硬。”其意为:大丈夫在权贵门前必须不腿软, 任谏官必须敢于直言, 做史官必须秉笔直书, 拒受贿赂赃款必须态度坚决, 别人向自己进谗言时绝不轻信。左英纶历任知县、知府, 为人正直, 居官有节, 几次调迁, 百姓均用万民伞相送, 无不昭示官德的魅力, 彰显民心的力量。

时至今日, 无数事实表明, 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出问题不是出在才上, 而是出在德上;不是出在做事上, 而是出在做人上。原因何在?关键在精神信仰和为官做人的品德, 节高则气壮, 节破则气消。

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 则虽体魄智力发达, 适足助其为恶。”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没有“德”做基础, 不论领导干部职位多高, 学问多深, 仕途上也不会走多远, 甚至会走上不归路。

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 职位重要, 身份特殊, 要确保做人做事出形象不出问题, 就必须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 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 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 常给自己的欲望浇浇凉水,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深扎爱党的根, 拧紧信念的弦, 做好为民的事。无论职位高低, 权力大小,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行其权就要担其责, 把自己的品德、学知、才干树立起来, 以安其身, 以称其位, 以履其职。

木秀于林靠固本, 人显于众靠立身。党员领导干部的德行操守, 最核心的是政治信仰和做人品德。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共产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政治品德树好, 就会胸中有“主心骨”, 言行有“指南针”, 任何时候都不会迷失方向。

古代贤人志士把“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作为自己的责任和追求, 生死以之, 鞠躬尽瘁, 为世代所景仰。公其心, 万善出, 无偏无私, 王道荡荡。明永乐十二年 (1414年) , 山西霍州学正曹端的学生郭晟乡试中试, 授西安同知, 临上任前, 去拜别曹师并讨教为政之道, 曹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 廉则吏不敢欺”。这句话后改为:“吏不畏吾严, 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 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 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 廉生威”。当今共产党人更应该有这样的品质, 有这样的官德和境界。

以德修身 以德立威 以德服众 篇5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这既是对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谆谆教诲。

正人先正己,心正则身修;德高则望重,德高以率众。我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修身正心”“德行天下”。如《礼记·大学》中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贞观政要》中也提出:“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重视道德修养的作用,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奋斗目标,把对党忠诚作为党员党性修养的根本要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同志要向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讲话中,引用王阳明“身之主宰便是心”和龚自珍“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佳句后,精辟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进一步明确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党员干部立根固本之道。

以德修身,培养高尚情操。“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想要成为好干部,首先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党员干部若是自己缺少诚信、无德失德,又怎能引领和团结群众干事创业?品德不仅是党员干部立身做人的根本,也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作为党员干部,以德修身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只有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做到以诚信为本、以正直为贵、以律己为要、以宽厚为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为人民干实事、办好事。

以德立威,彰显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个人来讲,只有修身正心,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受人尊重,树立威信。党员干部的威信,既是自身人格魅力的真实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崇敬佩服。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拥有群众信服、称赞、敬佩的威望和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信誉,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职责。因此,以德立威应成为党员干部道德实践的努力方向。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不可懈怠的人生必修课,坚定理想信念、追求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真正做到心正、言正、行正、身正。

以德服众,凝聚民心民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表明,力、才、德都可以服人,但只有高尚的道德才能真正使人心悦诚服。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要想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绝对不能以权压人,而是要慎独自律,注重修身养德,坚守为民情怀,这样才能以德服人,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拥戴。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实践中锤炼党性、端正作风,以良好品行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官德不仅影响民风,而且关系国家的兴衰。作为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坚决用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自觉守住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真正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张伟 胡贞)

以德修身 以德立威 以德服众

治国治军,要在用人。以什么样的标准用人、树立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这既是对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谆谆教诲,为新形势下培育、选拔和使用好干部指明了方向。

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崇德修身的民族,为政以德,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仁人志士终身恪守的行为准则。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共产党人保持思想和行为上的纯洁,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我军历来是立德树人的摇篮和沃土,战争年代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救民于水火为己任、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好干部。承平日久的今天,却有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操守不严、品行不端,最终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一个缺乏道德修养的人,势必失去做人的基石;一个整日尸位素餐、中饱私囊的干部,早已背离了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成长成才,只有按照“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培塑过硬作风,在实际工作中践德向善,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凝聚力感召力,为强军兴军集聚强大精神力量。

饱于学而深于理。党员干部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对做好工作十分重要,而高尚人品官德的形成,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读书学习。通过读书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领悟人生真谛,进而实践人生追求,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我们要主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做到知廉耻、懂荣辱、辨善恶,吸收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涵养浩然正气,从而夯实成长进步根基。古人说:“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把崇德向善这把尺子始终装在心里,时时校正人生方向,处处把握行为尺度,就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短板,看到修养上的不足。所以,要常除心灵杂草、常清思想垃圾,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把组织的纪律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不为物欲所惑、不为私心所扰,积小德养大德。要用党章党规这面镜子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提高对是非曲直的辨别能力,提高面对利益诱惑的自控能力,管严手中权、管住心中欲,时常反躬自问,严格自律克己,以高尚品德在官兵中立起威信,做一名襟怀坦荡、清正廉明、让官兵信服的好干部。

以德服人 以爱育生 篇6

【关键词】教学 尊重 正确引导 德育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大国,从教师的开山鼻祖孔子,到现在人们眼中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说》中提到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青少年一代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中学的班主任教师尤其承担着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和知识教育的重任,需要悉心对待学生们的教育问题,以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尊重并且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1 没收财物问题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生活用品,在学生当中更是屡见不鲜。有的学生不顾学校规定私自把手机带到学校,而有的班主任发现有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时便把手机没收。课后学生去领被没收的手机时,班主任就以影响学习为由不再把手机归还给学生,甚至有的班主任还会在生活中使用没收的手机。如果有学生在课堂接通了电话,就会被叫到办公室遭到训斥。这样的现象在我看来是一种对学生不平等对待的现象,是在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训而不是教育学生,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不利于班主任对学生们的道德教育。

1.2 体罚学生的问题

早些年代里学生们在学堂读书,有的时候犯了一些错误或者学习上的一些过失,教书先生会拿戒尺打同学们的手心以示惩戒,现代社会随着文明意识的增强,体罚学生的现象已经很少见到。但是依然有一些班主任为了让学生们长记性而去体罚学生。班主任在学生们犯错误的时候必须要给予制止和纠正,但一定不是以这种体罚的形式来让学生们长记性。这样做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青少年学生年轻气盛,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抵触心理,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教师对学生的体罚,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增加负面情绪,这是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十分不可取的行为。

2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

2.1 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现在的初、高中的学生已经到了特殊的敏感阶段,已经不再是会把心事都和父母老师吐露的年龄阶段了,初、高中的学生都会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开始逐渐丰富起来,个人思想观念正在成形期,正是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引导形成良好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教师对于学生们的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孩子们更多关注和关爱,设身处地地去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而且,每个人在成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阶段是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是那么容易接近或者袒露心扉。在这一时期,班主任在对于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不侵犯他们的个人权益,给孩子们保留一定的自我空间。同时,班主任又在学生们的发展成熟期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青少年发展的这一阶段除了父母之外的真正关注孩子健康发展的人,所以在对学生们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更要以德服人,把爱心倾注到学生们身上,以德育生。

2.2 以德服人,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除了是教授学生们知识的学科老师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老师,而职责就是关注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和成长。由于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当中,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当中度过,加上这一时期的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对学生们的身心教育中,要更加的投入情感,对孩子们的教导要宽容和理解孩子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同时,班主任一定要注重以德服人,而不是把自己的观念和规章制度强加到学生身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管教学生们。

2.3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引导学生

班主任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们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以德服人的同时,一定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引导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同时更要以积极地心态去培养学生们乐观生活的观念,坚持以德育人,坚持培育学生向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发展。

作为班主任,不仅仅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生们的心理积极态度,要给予学生们一个积极的心理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多进行鼓励式引导,给予更多的赞扬,给予学生们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比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加重要。

3 结束语

班主任是在对学生们的教育过程中影响深远的人,班主任对于一个学生的态度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长时间,我们现代教育要做到给予孩子们积极健康的生活引导,班主任更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德服人,以爱育人,把更多的尊重和宽容带到师生交流中,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香姣. 以德服人 以爱育生——浅谈班主任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几点看法[J]. 新课程(教师),2010,12:124-125.

[2]金桂华. 以德服人,以爱育生——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探究[J]. 新课程(下),2013,01:17-18.

中职教育以德为先 篇7

一、树立观念, 开展活动

1.树立观念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体, 就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既不善于与他人合作, 又不懂得关心班集体。针对这些特点, 当班主任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 便可提出以热爱班级为主题的口号, 以使学生明白, 班级是大家共有的, 每个成员都要维护它的荣誉。另外, 班主任平时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彼此沟通, 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班内的人际关系。还有, 为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班主任可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 这样, 既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 又激发他们自觉、自主地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2.开展活动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 就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例如, 在班级开展“我为人人”的活动。现在的学生比较缺乏助人为乐的精神, 开展“我为人人”的活动,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精神。当然, 班级的活动也可与学校、社会的活动相结合。比如, 班主任响应学校、社会的号召带领学生到福利院、孤儿院等机构, 帮助那里的老人和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具体来说, 在开展活动时, 可采取分小组的形式, 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相互评比。在活动的过程中, 班主任应及时地给予指导和总结。

二、融合学科, 渗透德育

作为班主任 (班主任也往往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 比如教语文) , 应注重德育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以使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时, 获得思想品德教育。例如, 在作文教学中, 指导写作的过程也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在以“我的理想”为题教学写作时, 一个平时学习不太认真的男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想挣很多的钱, 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因此, 在作文讲评课上, 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有责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你的孝心令我们感动, 追求金钱不是坏事, 但必须取之有道。如今, 最值钱的就是知识, 如果你能好好学习, 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 就容易找到比较好的工作, 就能凭借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更多的收入。”又如, 在以“记一次参观活动”为题的作文教学中, 有几个学生同时写了一件事:“在参观完博物馆后, 我们来到滨江公园, 虽然那里的风景很美, 我们也玩得很开心, 但有一件事令我们不快。滨江公园的水池里有很多金鱼, 游客可以买饲料喂它们, 我们也去买饲料喂它们。李阳同学的手脚很麻利, 望着可爱的金鱼, 他禁不住抓了一条, 可是管理员不让我们把金鱼带走。我们真的很生气, 鱼是我们抓的, 凭什么不让我们带走?”显然, 这几个学生没有意识到随便抓公园里的金鱼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他们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因此, 在作文讲评课上, 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有责任教导学生:“公园里的花是供人们观赏的, 而不是让人们摘的, 同样的道理, 面对公园里的金鱼, 可以买饲料喂, 但不能随便抓。如果喂金鱼的人都像你们一样, 每人抓一条, 那么你们还能看到成群的金鱼吗?你们不该责怪管理员, 而应反思自己的行为。”

实践证明,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因此, 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可通过作文教学, 完成德育渗透的任务。

三、建立友谊, 成为朋友

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的好老师, 更要和学生建立友谊,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有这样, 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了深入了解学生, 班主任可在班级建立QQ群, 并在闲时上线观看。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经常会通过QQ, 向班主任倾诉。相关的谈话内容非常广泛:有的涉及学生之间的矛盾, 有的涉及父母之间的关系, 还有关于爱情方面的问题咨询,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曾有个女学生在QQ倾诉:“我觉得我融入不了班集体, 同学们都好像在针对我。”很显然, 这是一个敏感、孤僻、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对此, 班主任应耐心开导:“其实要融入班集体并不难, 就看你有没有热情, 是不是诚心和其他同学交往。确实, 现在其他同学对你有误会, 不过, 消除误会并融入集体最好的方法在于你的实际行动。只要你有真心和诚心, 大家一定会接纳你。”通过多次耐心开导, 这个女学生终于消除了与其他学生的隔阂, 愉快地融入班集体, 并真切地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其实, 在QQ的世界里, 班主任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 又是朋友关系。因此, 班主任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朋友关系,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四、悉心聆听, 治疗创伤

今天, 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 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尤其是中职生, 他们面对更大的竞争和压力, 因此, 作为班主任, 必须真诚、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 并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 从而巧妙化解外界因素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压力。例如, 有个女学生患上了某种妇科疾病, 需要输液。面对这种情况, 班主任必须关心。在询问过程中, 女学生哭了, 她谈起自己的男朋友以及父亲。当然, 更多的, 她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一次谈话, 班主任可以相信, 女学生学会了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确, 每个错误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 因此, 班主任必须走近学生的心灵, 寻找他们错误思想的根源, 以帮助他们走出思想的迷雾。

五、家长配合, 抓好德育

的确, 在德育过程中, 班主任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等既决定班集体的好坏, 又影响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 仅凭班主任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因此, 班主任需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现在的中职生, 不仅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而且他们来中职学校读书的目的也各有不同 (有的是学生本人考不上理想的高中, 无可奈何地来中职学校读书;有的是家长不支持学生读中职学校, 但学生本人坚持要读;有的是学生本人不愿意来中职学校读书, 家长硬逼学生来读) 。针对这些情况, 班主任就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具体有两点:一是向家长宣传就读中职学校的有利之处, 以使家长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二是让家长鼓励、督促学生在认真学好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 学会做人做事, 并提高自我修养。总之, 只有各方面积极配合, 才能把德育工作做实、做好。

教师评价要以德为先 篇8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既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 更担负着启迪人的智慧、塑造人的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的劳动, 同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紧密相连, 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密切相关。因此可见,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以德为先, 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首先, 要教育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明确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师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因此, 每个教师必须明确, 教师道德有着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先进的要求。“师者, 人之模范”, 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 乃至气质、性格等, 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进而以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来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是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 一定要树高尚情操, 传中华美德, 育时代新人, 促民族振兴。

其次, 要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弘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是师德的灵魂, 是增强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原动力。要把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作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 努力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感情基础, 是对教师的本质要求, 要把以学生为本, 理解、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最高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道德行为予以倡导, 要求教师把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转化为关心爱护学生的具体行动, 把自己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 “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严谨治学是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的前提和基础, 是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关键, 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刻苦钻研业务, 不断学习新知识,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依法执教是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保证, 也是正确处理学校与社会、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等方面关系、维护各方面权益的必然要求, 要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 使其增强法制观念, 掌握法律知识, 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施教。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则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必须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从而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风尚和育人环境。

从内溯因,以德育人 篇9

有道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的师德,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体现为“人之楷模”,他们的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中影响、熏陶着学生,如教师自身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则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应有的信赖和尊重,无法起到教师应有的示范作用。由此,需要高校教师塑造高尚的师德,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1 常见的溯因思维

由于年龄、经验、知识、环境的不同,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摩擦,长辈之间、平辈之间都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分歧,而当分析事件的始末、寻找过错源头时,往往会惯性地、单方面地找寻对方的失误、扩大对方的不是。这种常见的溯因思维,会将过错的矛头一致对准对方,一味涌现对方的过错,这种思维方式的最后归结是自己不会轻易认错,因为自己是正确的。但如此单方面的、错误的归因方式思考问题,得到的结果必然是片面的,不仅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反而将事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悲剧的发生。

在高校中,教师是高素质群体,但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此片面、偏激的溯因思维,如在授课过程中、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时候,当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时,高校教师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因素,而仅仅将误解的源头放在学生身上,简单地归结为学生方面的他因,却忽略了自身的因素也是原因之一,更甚者是主要原因;与学生交流时,由于年龄、知识层次的不同等而出现误区、分歧,此时,教师也会错误归因,而没正视分歧所存在的客观因素,此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不用提教育、引导的成效如何了。如此常见的溯因方式,在高等教育中是非常不利的,妨碍正常的教学,更甚者破坏师生之间的和谐,因此为人师者应正视溯因思维。

2 正确溯因,以身作则

唯物辩证法中,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可能只由内因或者单纯由外因来主宰,内、外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同样的,人与人相处之时出现矛盾、摩擦时也不可能单纯是一方的过错,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过错、误解不会完全是对方造成的,自己也不可能绝对的正确,在追究事情源头时,应学会客观地分析,尤其是要考虑到经常会被忽略的“内因”。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从自身溯因显得更为重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如果教师自己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首先自省,而后找他因,这样,学生也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为己所用。但如果高校教师遇事不能正确地溯因,那么所得出的判断是草率、片面的;或者正确归因后却碍于“为人师表”的“尊严”,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误,而将错误归咎于对方(大部分是学生)身上,如此,会导致结果是错误、片面的,不仅不利于正常的教学,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和谐,而令人担忧的是会造成恶性的循环,影响学生的溯因思维,他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不会先分析自身,而会一味地追究对方的失误,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非常不利的。

3 从内溯因的培养途径

社会赋予高校教师以“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以身作则,从自身抓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正确溯因,是一种客观分析的思维方式,掌握它并灵活运用它,能让国家、社会和人之间真正做到和谐,因此,高校教师应培养从内溯因的思维方式,以己之高尚师德培育学生。

3.1 为人的态度

古代素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自古就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从传统的思维中教师的地位绝对凌驾于学生之上,因此,高校教师也容易滋生“教师高于学生”的思维,认为学生应该听从自己的;再者,教师认为自己经验丰富,而学生不懂事,是“小不点”,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态度有了“高傲、清高”等不平等的因素。

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要在态度上更新观念。固然,师生间确实存在“师”“生”之间的差别,但并不意味双方之间不平等。作为个体,大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和是非判断能力,他们不会接受颐指气使的高傲,即使“服”,也是暂时、口是心非的服从,但内心却不认同,这种教育效果是差劲的。如此,教授首先要做到在态度上认同学生,将学生置于平等的个体位置与之沟通、交流,学会认同、尊重学生,那么师生之间彼此的尊敬比存在芥蒂要“真”的多。如果师生之间沟通出现问题时,教师要一改以往分析问题的角度,学会首先自省,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态度、言行举止等是否得当等,而后才考虑他因。

3.2 说话的语气

说话时平缓、有亲和力的语气总比急促、咄咄逼人的语气让人更容易接受些。当误会产生的时候,要自省一下自己说话的语气,是否自己说话时不自觉的短促给人造成指手划脚的感觉,还是自己的语气迟疑不决造成对方的不解而误事等此类因素。因此,高校教师应在平时(尤其跟学生沟通时)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当交流效果达不到预期成效时,反省自己说话的语气,是否容易与人亲近、容易让学生放下戒备来交心。

3.3 授课的方式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高校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堂上,授课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当看到学生迷茫的眼神表示不理解或学生反映课程内容深、难的时候,高校教师首先应考虑自身的授课方式、手段等,是授课方式不妥,还是应加一些实证材料加以辅助解说,还是其他,进而调整一下自己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提高课堂效率。

3.4 办事的手法

每个人办事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色,或稳健、或急促、或粗心……人与人之间适应或不适应对方的处事方式,因此,当摩擦发生时,首先从自身出发,思考一下,是否自己的处事方式、方法让对方不适应而导致理解的不同,自己稍作调整,或缓缓、或换一种方式、方法来商讨,以寻求共同的切入点,共同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3.5 理解的误差

当师生之间出现芥蒂的时候,教师应静下心来思考,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分析一下自己的出发点、过程等,当确定无误但学生仍不理解时,想想,是不是师生之间理解存在误差,出发点的失误?分析问题时的角度误差?或是其他导致彼此之间理解的一个误差,此时,教师可以用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分析一下学生的思考角度和自己原因的理解,找出双方之间的分歧出现在何处,找出分歧,调整自己分析问题的角度,尽量与学生的理解一致以求共同点。

以上所讲的培养途径不尽其然,尚有许多方法可以培养,在此,只是想探讨一种思维方式,当摩擦、误会发生时,先寻内因,而后找他因。从内溯因,让高校教师学会自省,由他律转为自律;通过从内溯因,学会正确地、客观地分析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师德情感,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自内溯因,找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捷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进而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名副其实的“为人师表”、以德育人。

摘要:教师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肩负着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艰巨任务。社会赋予高校教师以重任,期望他们能培育出优秀的接班人,而最好的教导办法莫过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本文从高校教师的自身着手,探索一种溯因思维方式来进一步修师德、升魅力,以期更好地教书育人。

关键词:内因,溯因,育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会议时强调把教育放在优秀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N].光明日报,2006-08-31(1).

为师从教,以德修行 篇1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因此, 教师的道德品质决定着教师工作的态度和效益, 也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江泽民同志强调:“首先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 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在此我谈谈师德与教育工作的关系。

一、为师从教, 以德修行

师德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对待事业的道德:热爱祖国、奉献事业和不断进取。

教育是神圣的, 赋予了教师职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古人云:“达天下之治在人才, 成天下之才在教化, 行教化之业在教师。”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 更是明天。”“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师对祖国、人民和社会主义的热爱, 就是工作的最强大动力。爱国敬业, 爱校重教。

教学是艰难的, 折射着教师智慧的灿烂和意志的光芒。正如赵朴初同志的《金缕曲》:“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 平时辛苦, 晚眠早起?!燥热寒温荣与悴, 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 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 无穷际。”教师常常被誉为“春蚕”、“蜡烛”和“人梯”, 而爱就是奉献。

教学是神奇的, 演绎出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 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要做到厚积薄发, 深入浅出, 就必须谦虚谨慎, 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教学能力, 勇于创新, 与时俱进。

2. 对待学生的道德:热爱和关心、尊重和信任、公正平等和严格要求。

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 师德的核心应是对学生的爱, 是一种师爱。教师只有首先热爱学生, 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 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和、友好感情的双向交流, 而这正是教育获得成功的保证。所以,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 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他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热爱, 他将成为一位好的教师。如果教师只有像父母一样对学生热爱, 他会比一个读遍所有的书, 但既不热爱事业又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可是如果教师既热爱事业又热爱学生, 就是十全十美的。”

教师对学生有原则性、诚实正直, 能调动学生进步的积极性。有一位学生写道:“当老师信任我们的时候, 把我们看成真正的人的时候, 在我们身上找到发展潜力的时候, 当我们的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时候, 我们就能够大步前进。”

3. 对待集体的道德:尊重和信任同事、支持和配合同事工作、尊重和依靠教师集体。

要搞好教育事业, 培养好学生的人文素质, 引导好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忠诚, 而且需要团队的智慧, 更需要行业的意志。教师应团结互助, 包容民主, 顾全大局。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因此, 教师为人处世, 更应以身作则, 以德修行, 牢记温家宝总理的教导:“以教育为职业者, 必须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 刻苦勤学的精神, 诚挚友爱的感情。”

二、为人师表, 德高为范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他把“以身作则”作为“无言之教”。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 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 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他的一言一行, 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德上、学识学风上, 全面以身作则, 自觉率先垂范, 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这些精辟阐述都充分说明, 师德蕴涵着巨大的教育力量。正所谓“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教师无小节, 处处皆楷模”。

三、教书育人, 平凡伟大

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 温家宝总理重申:“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在科技兴国、教育先行的新世纪里, 教师工作平凡又伟大。

30多年来, 我坚持用自己严谨、温和又耐心的治学态度, 用自己真诚、热情又浪漫的快乐童心, 来感染学生, 热爱生活和学习。因为我希望我们的相聚能因快乐而精彩, 能因进步而闪光。

无论是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抚平学生卷曲的书角, 还是陪护夜半进院的手术、挽救厌学轻生的学生, 事情不管大小,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我都视为己任, 言传身教。因为我的世界与学生的世界会相切相环相重, 我们注定会彼此影响;这世界会因我的变化而变化:动静圆缺, 虚实长短, 大小明暗, 高低冷暖。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现在, 我们就是要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我们就是要“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看到学生一次次转变的进步, 看到毕业生一批批就业的笑脸, 感觉是种劳动的奖赏和欣慰, 体味着传道者的自信和耕耘者的成功。这种师生携手共进的真诚友谊, 也一定是种职业的高尚和幸福。教师, 好像铺路石, 春去秋来挺拔负重;教师, 好像螺丝钉, 寒往暑返固守光荣。

摘要:本文从教师职业道德内涵角度, 强调教师工作的神圣、艰难、神奇和师爱的伟大;用古今中外名人的语录, 解释德高为范的哲理, 说明师德蕴涵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谈实践体会, 说明教师工作平凡却光荣。

关键词:师德,教育工作,关系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温家宝.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 2010, 7.

[2]周济.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10.

[3]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4]孙非, 彭高清等.社会心理学教程[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7.

上一篇:校长的用人艺术下一篇:中专语文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