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行业

2024-07-03

中国证券行业(精选十篇)

中国证券行业 篇1

关键词:证券行业,发展,中国

一、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史及对外开放的不利因素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证券行业起起伏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7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为自由放任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末是法治建设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迅速发展阶段。

中国证券行业国际化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要看到中国证券行业对外开放目前还存在以下四大不利因素:证券行业是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条件下运行的;相关法律、会计准则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缺乏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投资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监管水平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二、中国证券行业的前景及未来发展的影响因素

未来三大行业前景是:互联网金融+场外市场+大资管。互联网金融引发行业革命,变者胜出;新三板开启爆发式增长;未来三年挂牌公司数量有望突破万家;大资管时代,券商资管将成为全方位资产配平台[1]。总之行业趋势为以下两点:第一,回归金融本质;第二,直接融资的提升行业空间。

未来发展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分别是明确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利的产业政策导向;持续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行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发生根本性变革。不利因素是资本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行业开放加速,国际化和混业化竞争带来巨大压力。

三、中国证券行业竞争结构及未来人才的需求

一般而言,行业内公司数量越多,竞争往往会越激烈。证券行业是一个知识、资本密集型行业,随着创新的不断深入,证券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只体现在现有业务的竞争上,还将体现在未来创新业务的竞争上。

证券行业的替代品威胁主要来源于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以及信托与保险业带来的竞争,可以将替代品归结为两大类:一是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各类基金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等;二是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信贷,信托类产品。如果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作为一个需求方,作为供给方的证券业、基金业、银行业、信托业及保险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证券业很大程度受到此类替代品的威胁[2]。

目前,我国证券人才市场总体状况是:需求总量日趋增大,迫切需要新型人才。证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带来了证券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需要大量金融人才;而金融开放和竞争要求各类人才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将更宽,具有一技多能,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更是备受欢迎。

高端人才备受青睐,中低端人才竞争激烈。随着交叉业务的不断增多,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减少中低端人员的数量。与其他行业相比,证券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也较高。

四、小结

证券行业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证券行业发展过程和对外开放的不利因素,其次是我国证券行业前景以及未来发展影响因素,最后得出中国证券行业竞争结构及以及未来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岚.券商是金改背景下最大的受益者[N].信息时报,2015-02-14.

中国证券行业 篇2

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于1991年,历经短短的十年发展,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已达到1100多家,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近9000亿元人民币。通过股票市场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仅2000年印花税收入就达486亿元,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日益加重。

国内券商的IT设备应用及系统建设状况

中国证券市场从成立以来,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千百万投资者的参与,发展十分迅速。其间,证券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发行、交易、清算、信息披露、技术监控、信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IT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极大扩展。各证券经营机构已全部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设施。

由于目前国内券商大都以分散式交易模式为主,证券营业部是券商的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表现在IT投入方面,就是对营业部的IT投入占券商IT总投入的绝大部分。因此,本报告以证券营业部为主考察了国内证券行业的IT应用和系统建设状况,兼顾证券公司总部的IT应用,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全面反映国内证券行业IT应用的实际水平。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0年1月到2001年10月期间,按照变动幅度计算,西北地区证券营业部的数量增长幅度最大,达到18.6%,数量增加了18家。华北地区增长了11.7%,数量增加了32家。华南地区虽然增长幅度只有8.8%,但增长的数量却是最多的,达到39家。而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因为证券交易开展较早,营业网点分布密集,竞争激烈;所以在这些地区新开设的证券营业部数量很少,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营业部数量仅增加了9家。

国内营业部的地域分布状况决定了证券行业的IT投入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即华东地区的IT投入最多,西北地区最少。

从图2可以看出,2000年7月到2001年1月证券营业部的数量增长得最 快,达到65家;而从2001年7月到2001年10月,国内证券营业部的数量不增反减,少了3家。这与2001年6月以来,沪深两市大幅滑落有关,市场的赢利机会明显减少,导致券商的佣金收入下降,许多营业部入不敷出,难以维持。国内证券经纪业务的“软肋”开始暴露。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再加上中国“入世”,国外券商即将涌入国内市场参与竞争,国内券商已开始放慢了开设营业部的速度。

券商开展的核心业务种类及收入构成

券商目前涉及的核心业务主要有交易委托、股票承销和自营业务。

2000年国内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构成中,佣金收入占了一半以上,达到53.5%,其次是自营收入,占21.9%。可见,国内券商收入来源还主要是以传统的经纪业务为主,因而在成交萎缩的状况下,其佣金收入迅速减少,对券商的生存影响很大。国内券商普遍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

券商对营业网点的数据信息处理方式

目前券商对于客户交易和账务信息处理的方式基本相同。其中,分散处理的比例高达82.4%,部分集中和大集中的占17.6%。目前信息处理采用大集中的 3 券商分别是:申银万国、广发证券、上海财政证券(现更名为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证券、中国东方信托、长城证券、西南证券、新疆金新信托、辽宁东方证券、天同证券等。

根据调查,2002年和2003年国内券商将掀起集中交易/管理系统建设的高潮,这方面会带动未来的IT投入走出低谷。

营业部的网络节点数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营业部的网络节点数是位于201~500的区间内,比例占43.43%;也就是说,国内绝大多数的营业部是中小营业部,节点数在1000以上的大型营业部占的比例是7.14%,有34.29%的营业部的节点数是在501~1000之间,属于中型营业部。节点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营业部应用终端数量的多少和投资规模的大小。

证券营业部网络系统现状

券商及其下属营业部采用的业务系统是与其所从事的具体业务密不可分的。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承销、自营、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和基金管理等项业务,其下属的证券营业部则主要从事证券经纪业务。

证券经纪业务由行情服务和资金管理服务两部分组成。与证券经纪业务中的行情服务和资金服务相对应,证券营业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按其功能分成行情服务系统及交易服务系统。

由于国内证券行业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IT应用也经历了明显的几个时期,加上IT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因而造成国内证券业IT设备的更新速度很快,主要设备一般2~3年就需要更新一次。因为不同厂商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可能同时在一个证券营业部内使用,导致国内证券网络系统的复杂程度十分高。

目前影响国内证券网络系统复杂程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种网络协议;(2)不同的设备供应商;(3)网络设备的类型差异;(4)分布式系统平台的使用;(5)Client/Server应用;(6)网管应用;

(7)网络规模非规则递增。

行情分析软件在证

券行业的应用

目前,国内证券行业应用的行情分析软件中,钱龙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占67.7%,但其市场份额较以前有较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深圳市场,下降的幅度更大。市场上新崛起的宏汇软件,功能强大,很受专业分析人士的推崇,但因为界面与人们习惯的钱龙有很大差别,所以投资者的认可程度还不是很高。此外,像汇金、大智慧,应用也很普遍。

券商在保障交易安全中所采取的措施

证券行业由于涉及到投资者的交易数据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对系统安全保障的要求十分突出,要求系统具有容错能力并对数据进行在线备份。同时,由于证券业计算机化程度较高,系统一旦出错,很难用手写方式恢复,要求备份系统能够有一套自动恢复的机制,在系统出现错误时无需过多人工干预就能够恢复整个网络系统。

为此,券商一般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1.服务器容错

由于证券行业的特殊性,其在交易时间内不允许出现宕机,因而对整个系统的实时处理数据能力和系统可靠性的要求甚至超过银行业,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目前国内券商还是以PC服务器为主的情况下,为了给营业部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行平台,服务器必须具备容错能力。

目前,国内许多证券公司采用Novell公司的NHAS构建行情服务器容错系 6 统,采用NCR LifeKeeper进行交易服务器系统双机集群容错,以上措施为营业部提供了一个安全级别较高的平台环境,实现了计算机系统服务器99.99%的高容错,使营业部网络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安全容错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变。

2.存储和备份

存储设备Compaq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其次是HP和IBM。

“9·11”事件后,灾难备份的概念受到重视。对证券行业来说,即要建立券商容灾系统或灾难备份系统,也就是要建立具有灾难备份能力的存储系统。当灾难出现时,位于同城异地的备份系统能保持灾难发生日前半天的数据完整,并在灾难发生后一天内结算业务能正常运行工作,同时还要能够实现远程异地备份。

3.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软件和防病毒软件

由于证券行业的特殊性,在其数据库服务器中存有大量客户的交易信息和个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在券商开展网上证券委托交易以前,营业部大多不提供上网手段。出于保证交易安全考虑,证券同银行一样,网络都是专用网,其内网在物理上是不与互联网连通的。同样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证券营业部为客户提供的交易终端都是无盘工作站。

在越来越多的营业部给投资者提供上网功能后,安全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为了保证证券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目前券商主要是利用防火墙、采用物理隔离、内部局域网、防杀病毒软件及专业网络公司维护等办法来加强证券网络的安全防护。

此外,有的券商还采用了CA身份认证技术、128位数据加密技术等确保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在系统安全方面,应用提供商大多使用防火墙,使用的产品主要有CA、盛润、PIX的checkpoint等产品,也有一些应用提供商自己开发的软件。这方面产品的种类很多,有NetScreen、Kill、nethunter、安氏、网屹、儒信、核新和金山等厂商的产品。

券商的IT设备采购流程

目前证券行业设备采购的方式为营业部自主选型和证券公司总部统一选型各占一半。其中由证券公司统一选型的都采取招标的形式,由证券公司总部选出每种设备中标的前几名厂家(一般选前2名),然后其下属的营业部可以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中标的设备厂商中进行挑选。但对于大的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出于统一管理、统一规范、整体布局的需要,许多券商都采取统一购买的方式,保持本系统内骨干设备的一致性,以方便今后系统的升级、管理以及系统的兼容性。而对于UPS等小型设备,一般由营业部自行决定,但要上报总部。

随着国内证券营业部集中程度的提升,国内证券巨头将会出现,今后统一采购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证券行业选择系统集成商的标准

从图7可以看出,证券行业选择系统集成商的标准第一条是技术,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系统集成商能否中标;排在第二位的是行业经验和成功案例,行业经验对于任何厂商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熟悉行业才能为用户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而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对于吸引客户十分重要;排在第三位的是服务;价格被排在最不重要的位置。因为对证券行业来说,系统和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在国内行业应用领域,系统集成商向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不够全面、不够完整,大都是以自己代理的产品或自己的产品为核心,而不是以满足用户真正需求为核心。从长远来看,这一策略最终将会失去客户。

证券行业采购硬件设备标准

从图8可以看出,证券行业在采购硬件设备时,最先考虑的是稳定性,其次是品牌和安全性,但对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考虑得不够。这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 9 来加以解释:

(1)券商对于业务的核心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业务的核心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引发需求,才能够引导IT投入。新业务必然需要新的投入,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以随时根据增加的业务增加新的模块,还要使原有的投资得到保护。

(2)国内从证券市场设立之初,证券经纪业务模式走的就是高成本、低服务的道路,其可以一直延续至今的理由,就在于垄断的保护和全球最高佣金超额收入的支撑体系。

由于国内证券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牛市长熊市短,券商在推广经纪业务的时候不怕投入高,只要营业部面积足够大,设备足够豪华,客户就会蜂拥而至,就会带来很高的成交量和回报。这反映在IT投入方面,也是追求高档,不在交易软件上做提升,优化软件结构,而是一味地追求高档配置的设备。其实,只有在软件上进行改进,增加中间件方面的投入,才可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券商的垄断和垄断的券商带来了投资的浪费和目光的短视,只重视眼前利益,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希望的。

可扩展性应该是仅次于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非常重要的一项采购硬件设备的指标。

证券行业关注的服务内容

在给出的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的三个选择项里,技术水平被列在第一位,投票率是41.9%,响应速度被列在第二位,投票率是29.0%,服务态度被列在第三位。与上面的证券行业选择系统集成商的标准联系起来,技术在证券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技术是应用的铺路石。

在券商最看重的服务环节中,售后维护和售前方案咨询被列在前两位。

目前,有些国内的证券应用提供商使用专用的远程维护系统,通过电话线将公司电脑与券商网络连通,这样,应用提供商的技术人员就可在远程进行操作,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

影响证券业未来

需求的因素

经济因素对证券行业未来需求的影响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预测,200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会保持在7%的水平,与2001年基本持平,大的宏观环境给证券行业的平稳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政策因素对证券行业未来需求的影响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施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经过人行审查批准后,可开办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以及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证监会也颁布了《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证券公司未来可以是一个集团公司,它可以从事期货、经纪、承销、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一系列重要业务。以上政策都表明,国内的金融业将开始逐渐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今后国内证券业将受到来自银行业的巨大冲击,因为将来银行除了不能做承销和自营之外,什么业务都能做,尤其在投资银行领域会与券商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就为整个证券业迎来了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这也将改变以往证券行业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历史,它对证券业的IT采购投入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技术、系统平台对证券业未来需求的影响 目前,国内证券行业IT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1)运行环境不统一

各证券公司营业部都有Novell和NT两种环境并存的现象。

(2)软件接口和数据交换格式不统一。

12(3)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规则、委托方式、清算方式、通信协议、数据接口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上述诸多不统一的因素带来的后果是:

(1)业务的增加、管理、统计比较困难。

(2)对软件厂家依赖性增加,要求厂家能在各种系统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厂商实施的难度增大。

(3)对于大型证券公司,新增业务的建设周期拉长。

(4)各营业部防灾以及系统实时备份与切换难度增大。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券商在推广集中交易应用时困难重重。

为此,在证券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原则:前瞻性、标准化、模块化、高效性、可扩展性(伸缩性)、安全性和兼容性。当然,证券信息系统建设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任何项目的建设都必须考虑成本收益比,应该用较低的费用规划出适合该行业应用的信息系统。

在考虑技术方面,系统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考虑到今后系统扩容的需要,以及混业经营条件下与银行、保险公司系统的对接和增加新的交易品种的问题;为此,必须统一交易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和证券公司代码、股东代码和证券代码编制标准。可扩展性要求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每个模块的可扩充接口,保证系统能随时加挂各种应用模块,容纳新兴业务,券商可根据业务增长情况分阶段升级系统,达到降低整体风险,边建设边应用以及避免一次性投资过大的问题。系统设计还要考虑到兼容性,但兼容性有时与系统的性能会产生矛盾,兼容性好的产品往往在处理速度上会有所下降。这些都需要通盘考虑。入世对国内证券业的影响

依据中美世贸双边协议,入世后我国在证券业方面的承诺共有4项:

(1)入世后,外资券商有资格获得各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席位。入世3年后可交易B股、H股、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包括新产品)。

(2)外国股权占少数的合资券商(最高不超过33.33%)可以从事证券发行业务,包括A股、B股、H股、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

(3)外国股权占少数的合资券商(最高不超过33.33%,入世3年后可达到49%),可以从事资产管理业务。

(4)允许合资券商开展咨询服务及其他辅助性金融服务,包括信用查询与分析,投资与有价证券研究和咨询,公开收购及公司重组等。

另外,对所有新批准的证券业务给予国民待遇,允许外资券商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在谨慎性基础上按规定授予经营许可证。从以上承诺来看,国内证券业的开放是相对慎重的,即入世后A股市场暂不对外资开放,这使中国证券市场不会受到较大冲击。允许设立合资证券公司,适当引入竞争,有利于改善国内证券市场结构,促进国内券商提高管理水平,加快业务创新步伐。

佣金调整对证券行业IT投入的影响

中国证券行业 篇3

相关承诺

关于证券业,中国加入WTO的承诺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外国证券机构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经纪业务。

加入WTO时,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

加入WTO时,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设立合营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加入WTO后三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

加入WTO后三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营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以下业务:A股的承销,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基金的发起和管理。合营公司享有国民待遇。

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可以根据审慎性原则发放金融服务业营业许可证。

除了履行上述承诺外,还应遵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规定。《服务贸易总协定》是针对包括证券业在内的服务业的一个基本规范,对证券市场开放的要求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国民待遇、透明度及自由化原则等方面内容(当然,这些也都是与WTO基本原则的要求相关连的。读者可参阅本刊正在推出的“WTO基本原则介绍”系列文章——编者)。

短期影响有限

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贸组织的,在开放市场方面享有三至五年的缓冲期。因此,短期来看,入世对证券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具体来讲,由于B股市场在整个证券市场的份额较小,并且从今后发展趋势看,要与A股市场合并,因此,允许外国证券商设立特别席位,直接从事B股经纪业务,对目前国内证券业的冲击不是很大。相对来说,国内证券业受冲击较大的是国内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基金管理业务。然而,由于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因此,国外证券经营机构和基金管理公司要想进入中国证券业和基金管理业,必须按照中国的法律、符合一定的条件、经过有关主管机关的批准才可进入。并且,承诺中规定,营业许可的发放要遵循审慎性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讲,外资进入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业务领域不会是放任自流的,而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

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入世后,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国内产业必然面临国际跨国企业集团的强大竞争,尤其是处于相对弱势的金融服务业,由于外国券商的加入,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所受到的冲击将是前所未有的。与外国券商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着许多弱势。

首先,证券公司规模过小。我国证券经营机构1999年的平均资产规模尚不足国际大型投资银行1998年资产规模的1/10,而资本实力更是只有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的3.95%。

其次,各证券公司业务结构雷同、单一。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承销、经纪和自营等传统型业务方面,企业并购重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与交易等创新型业务开展得比较少。与此相比,国外投资银行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其业务构成已完全突破了三大传统业务的框架,业务领域广泛、品种繁多,以投资咨询、公司理财、企业购并、项目融资、风险投资、资产及基金管理等为代表的新型业务已逐渐成为国外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其利润来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到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1)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之后,国际投资银行和中介服务机构将逐步进入,经过与国内市场的不断融合,其丰富的业务品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必将对国内市场投资者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国内券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随着业务监管和规范化的进一步加强,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三大传统业务的利润正逐步趋薄,如果国内券商不大力拓展业务领域,则其利润来源将受到挑战;(3)业务结构单一使得我国券商提供的证券服务种类欠缺,并且处于一种无差别状态,没有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在机构投资者逐步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券商将很难应付客户日益增加的新的个性化非常明显的服务需求,进而影响到自身的业务开展。

第三,人才流失问题。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后,国内证券公司首先面对的将是国外证券公司对证券业人才的争夺,采取提供高薪、出国培训机会、优越工作环境等条件吸引国内证券公司的优秀人才。

怎样求生机

★通过多种途径,迅速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

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公开发行上市、合并重组、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来进行。事实上,近年来国内证券公司主要采用了增资扩股方式来扩充公司资本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过,这一进程应是不间断的,因为证券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证券公司的资本金也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而不断增加。与增资扩股相比,公开发行上市和发行公司债券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它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为公司获取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而且有助于我国证券公司股本结构的调整,改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规范化经营。国际经验表明,证券公司通过发行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已是一个全球性趋势。如,美国排名前十位的投资银行都是上市公司。

当然,任何一种方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在扩大证券公司规模的问题上,也应该采取一种超常规的发展思路,采取多种方式,快速有效地扩大我国证券公司的规模。如,允许证券公司成立控股子公司,可使券商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进入证券业,形成证券类金融控股公司,通过杠杆作用以较小的资本达到控制较大的资本的目的,迅速增强我国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又比如,允许证券公司发起设立或参股其他证券公司以及发起设立或参股境外中资类证券机构,有助于发展证券公司间的战略联盟,也有利于开展证券公司间的合并重组,打造我国证券业的“航空母舰”,为其进入国际市场、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国际券商展开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展传统业务,加强新型业务。

从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来讲,长期以来,业务领域主要集中于为国有企业的改制服务。但是,随着中国入世和新经济的成长,资本市场中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将逐步加大,并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资本市场十分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应高度重视这一发展趋势,及早提出应对策略,调整业务重点领域,加强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业务渗透,增加证券公司新的利润来源。

从经纪业务来讲,应该重视网上证券交易。打破时空限制的网上交易方式已成为国际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的方向。未来十年,网上交易有可能成为主要的交易形式。

从外国证券公司的利润构成看,我国证券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将会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此外,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证券公司在开拓收购兼并业务方面也具有广阔的空间。因此,证券公司必须加强和重视研究工作,建立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平台,为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委托资产管理业务以及收购兼并业务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证券行业 篇4

关键词:银行业,现状,预期,建议

一、目前中国证券市场银行股的现状

1. 上市银行的历史由来及现行经营状况

建国后, 中国经济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我国的银行业也经历了相应的改革, 从计划经济时代银行业的政企不分开始改革, 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为市场行政监管机构, 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政策性银行为市场运行主体的银行业运行机制。但由于我国, 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企业在都是国企, 没有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运作, 经营效率非常低下, 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们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路障, 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重要的国企改革。作为为企业服务的中国银行业, 由于受到国有企业坏账的拖累, 他们资本金严重不足, 按照国际标准, 他们在技术上已经破产, 为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金融改革, 具体步骤: (1) 资产剥离, 让银行业有一个干净的壳。国家于1999年成立了四家直属国务院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专门对应负责解决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 (2) 注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 实现银行业的上市融资。通过以上改革, 我国银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受益于地产市场的繁荣, 我国银行业出现了2003年~2013年的“黄金十年”。我国目前共有16家上市银行, 他们的利润总和占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40%多。表1是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各项财务指标。

通过表1我们发现, 他们银行业的市盈率在平均5倍左右, 按照国际标准13倍以下的标准都是低估的;再看看其市净率平均不到1, 说明其股价是在其净资产之下的, 这种情况只有在危机情况下的行业才会出现。银行业的经营表现和股价表现是一对矛盾, 是很多经济学家都很难看懂的迷。

2. 我国银行业的目前股票价格表现

我国银行业在本质上是属于与经济周期正相关的行业, 我国的经济虽然从2007年的高点开始下滑, 但最低仍然能够保持在7.5%以上的增长, 在世界上仍属于高增长表现。在2013年的9月中国A股市场, 创业板已创出了新高, 但银行业的股价仍然处于最低点左右, 严重拖累上证大盘。在9月份中报已全部披露完毕, 银行业的利润仍在增长, 仍然是在西方投资者的角度看是低估值板块和价值洼地。

上图是我国A股市场的价格指数走势图, 从这张图上可以充分看出我国我国证券市场上的银行业股票的价格走势, 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述, 那就是“低迷”。是市场失灵了还是我们错了?经济学家和市场从业者都在问。笔者认为市场是对的, 银行业的定价至少在目前来说是对的。

二、银行业股票价格低的原因分析

1. 当前世界主要股票价格的决定理论及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适应性分析

在现在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 价格定价理论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理论:CAPM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APT (套利定价模型) ;股利和折现模型;其中很多学者将CAPM归纳为APT的特殊形式。

CAPM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是由美国学者夏普 (William Sharpe) 、林特尔 (John Lintner) 、特里诺 (Jack Treynor) 和莫辛 (Jan Mossin) 等人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支柱。E (ri) =rF+[E (rM) -rF]βi就是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主要从风险 (市场风险和公司特别险) 和预期收益两个角度给资产定价。

APT (套利定价模型) 由罗斯在1976年提出, 实际上也是有关资本资产定价的模型。模型表明, 资本资产的收益率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线性多因素模型的一般表达为:

其中:r= (r1, …, rN) T代表N种资产收益率组成的列向量。

股利折现模型是国际价值投资派根据财务报表分析进行定价, 其公式如下:

其中, V代表普通股的内在价值, Dt是普通股第t期预计支付的股息和红利, y是贴现率, 又称资本化率。

根据对上述以上理论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他们有共同的核心因子, 那就是收益。这里的收益的涵义不是简单的过去和现在的收益。而是预期收益, 换句话讲, 某资产将来的发展将影响它现在的定价。预期是现在价格的决定因素。所以银行业股票的价格是由未来预期决定的, 而不是由过去的经营业绩决定。我国银行业的在过去十年间发展良好, 但笔者认为将来银行业的发展预期并不好, 是导致现在定价低的主要原因, 故银行业的定价是正确的。

2. 银行业的不良发展预期导致低定价

(1) 信贷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其现行业内竞争, 利润下降。众所周知,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因为资金市场的不开放, 已严重阻碍了我国改革开放, 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在我国的资金市场上, 货币和国债市场已实行了利率市场化, 只有信贷市场利率没有市场化。目前银行业暴利的原因之一是源于信贷市场的非开放。一旦信贷利率市场化后, 在存款市场上银行间为了吸引储户, 就会竞争提高利率;而在贷款市场上同样为了竞争客户, 他们会不停的降低利率。目前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存贷差款, 根据现行资料统计国际上一般银行业的存贷差是在1%以下, 而我国却维持在2.8%~3.5%左右, 他们是绝对的暴利, 这也就是我国16家银行业占2000多家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40%左右的原因。

由于银行业的暴利, 在经济学上已形成了挤出效应, 它吸取了制造业企业利润空间, 目前, 我国制造业的处境非常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信贷利率不开放。目前我国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具备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实际上利率市场化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多好处, 例如:首先, 有利于推进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因为贷款利率放开以后, 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利益和责任都会增强, 既可以推行不同的贷款组合方式, 也可以按客户的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的利率, 进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形成较为合理、规范的市场行为和资产结构。其次, 有利于提高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水平。中央银行必须随时关注和认真研究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变化, 并通过调节再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 借以影响基础货币和市场利率, 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 实现金融宏观调控。只有利率市场化了, 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效果才能真正地显示出来, 其政策操作水平才能受到检验并得到提高。最后, 由于利率市场化, 银行业会充分竞争, 贷款利率必然下降, 会给我国企业减少很多财务费用, 改善其经营业绩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利率市场化除了对银行业有冲击, 是对其他行业都会带来利益的举措。

(2)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和国有企业的亏损, 或将增加银行业的坏账, 减少银行业的利润。众所周知, 我国银行业在其经营战略上有“所有制”歧视的倾向, 他们喜欢向国有企业、房地产企业和中国政府贷款, 不喜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 因为他们觉得其无论是经济风险还是政策风险都比较大。我们首先看看国有企业的情况。在2008年发生了世界级的金融危机, 为了救市, 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就是我国中央政府实行了4万亿的投资为核心, 各级地方政府实行几十万亿的投资作为配套, 开启中国经济刺激之旅。其结果我国的GDP数据如下:从6.1% (2009年3月) 开始飚升, 在2010年3月达到高点11.9%。在短暂的1年上升以后, 中国宏观经济就一路下滑, 分别是2010年底的9.8%, 2011年底的8.9%, 2012年底的7.9%, 2013年中期的7.5%。作为经济刺激的副作用, 我国在许多行业已形成了巨大的产能过剩。

在宏观经济下滑的过程中, 由于产能过剩, 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越来越糟糕, 我们以在A股上市的大型企业来分析, 如果他们的经营状况很差, 那说明其他规模稍小的企业困难更大。

表2中公司都是上市公司, 都是我国的大企业的代表, 他们的经营状况都很差, 如果他们的经营趋势不能够扭转, 对他们的偿债能力难以乐观。换言之, 银行贷款的坏账率会很高。他们的盈利能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 再看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经营状况。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很多人难以看懂的市场, 房价高的出奇, 房价与收入不对称, 房租与房价不对称, 如果以国际惯例为标准去衡量,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早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中国的地产究竟危险与否, 笔者从下面两个方面去分析。首先从供给方面:资料显示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0%, 而国家的城市化率达到70%就算完成城市化, 因为农村总要住人, 从事农业生产, 不能所有的人都住城市。换句化说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有10%多点空间。另一方面, 我们从需求的角度去分析, 经济学界已形成一致的看法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劳动力市场已迎来刘易斯拐点。我国的人口将呈下降趋势, 而房地产市场的最重要因数是人口,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上去分析,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就算现在不盖新房, 在将来也会完成城市化。所以现在所有的房产开发都会形成明天的产能过剩。是泡沫就会破, 不同的是所需时间和方式而已。中国银行的资金很大程度上带给了开发商或购房者, 而这是他们目前巨利的来源, 同时也是将来巨大危机的开始。

(3) 金融改革导致民间金融市场开放, 将使银行业面临更多的对手。目前、中国银行业在中国的信贷市场绝对是垄断者, 很多其他金融机构都不具备吸纳资金的资格, 同样更不具备发放贷款的资格, 很多社会大型企业更不具备这样的资格。但是这种情况必须改革, 因为中国资金市场在这种体制下, 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需要资金的找不到资金, 不需要资金的地方钱太多, 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同时, 作为这种体制的派生物, 资金价格已严重不合理, 体制内的资金价格一般贷款市场6%~10%。而民间市场的资金价格在25%~100%之间, 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另外, 在这种体制下, 作为民族之本的制造业已陷入了困境。

笔者始终相信一句话, 错误的将来必须被更正, 惟一不同的是所需时间而已。所幸的是这一天可能比我们预期来得更早些。今年在李总理的推动下, 上海自贸区在8月份获批。自贸区的试点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破冰之旅, 自贸区的设计是依据自由市场的原则进行设计, 政府的归政府, 市场的归市场。而且, 自贸区的设计是遵循充分竞争的原则进行, 不允许在制度上制造人为垄断, 而目前情况下我国银行业是人为垄断, 他们连市场垄断都谈不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银行业不仅会向其他金融机构开放, 而且会向其他非金融企业开放, 迎接大批竞争者, 那时我国资金市场将是有效市场, 在经济效率上达到最优。

(4) 地方政府债务的技术性破产将是引发银行危机的导火索。在中国, 在十八大之前, 考核地方的主要指标就是经济增长速度, 所以各级地方政府将GDP放在第一位。为了追求高的GDP, 他们一贯的思路是:搞基建;搞经济开发区和招商引资;造新城。但所做的这一切, 都需要钱, 钱从哪里来呢, 当然是银行贷款。但中国预算法规定不允许政府向银行贷款。怎么办?办法来源于2009年, 为了抵抗经济危机, 我国政府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 即地方政府可以将事业单位或其他基建项目化装成企业向银行贷款, 并以政府信用为担保。这种办法的出台导致了我国的地方政府疯狂的融资, 他们的债务已越来越超越了他们偿还的承受力。

据统计、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分为几种以下几种类型:银行贷款资金;理财产品;养老金的亏空;民营企业的BOT项目。据郎咸平的统计:地方政府银行贷款资金40万亿, 理财产品9.85万亿中70%借给了政府, 养老金的亏空18万亿, 民营企业的BOT项目5万亿, 合计约70万亿。地方政府的债务沉重很可能带来坏账。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的冲击。当然上述数据和官方有出入, 我国官方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约20万亿。就是按官方数据我国地方政府贷款大概50万亿左右, 同样超过其偿还能力, 诱发银行危机。

三、关于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软着陆这次或将爆发的银行危机, 将损失降到最低, 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基础

任何国家都经不起危机的冲击, 一旦发生危机, 与之伴随而来的不仅是经济危机, 社会危机也会同时发生, 而发生社会危机反过来加深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又会进一步作用于社会危机, 如此重复。所以在某国在濒临危机的时候, 他们都会千方百计的阻止危机的发生, 因为软着陆对经济的伤害永远比硬着陆都经济的伤害要轻。

虽然我国银行业有很多不良预期, 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努力经济危机就不会发生, 在上面的四大不良预期当中,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冲击是很大的, 它会大大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 但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步骤是不一样的, 它可以很快, 也可以很慢, 根据美日韩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经验都是16年, 而我国从规划改革至今已有16年。国际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是先外币后本币, 先大额后小额, 先贷款后存款。我国利率市场化也是严格按照这种思路进行的。

16年的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剩下最后一步, 那就是存款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这一步是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一步。政府如何控制这最后一步的改革节奏是影响银行业经营的重要因素。相信我国政府能够控制好节奏, 来软着陆这次改革。

房地产泡沫和国有企业贷款的坏账在很大程度上取绝于经济形势的发展。而经济形势的发展又要受市场和政策两个因素影响。如果从该逻辑上我们可以得出, 只要我们的政策正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银行业贷款坏账的程度。

在面对更多竞争者的进入, 银行业惟一要做的是如何进行改革来增强其竞争力来保持其主导地位, 同时可以利用其资源、资金优势参与金融创新、尽最大能力减轻竞争者的压力。

2. 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是银行业的新生之路

(1) 盈利模式的创新。金融创新的内容很多, 包括: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技术的创新。其中又以金融产品的创新为重点。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笔者认为应该朝银行盈利模式创新的方向去努力。

目前我国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时代已过去, 他们过去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管制的市场利率, 利用存贷款利率差 (一般在280~350个基点差) 来生存。在面对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他们的盈利模式将不可持续。笔者认为我国银行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金融创新。

一是加强服务意识, 创新金融产品, 加强表外业务收入。虽然我国银行业目前的中间业务已有很多, 但仍不够全面, 例如:支票业务在我国仅面对法人开放, 而我国个人业务仍无支票服务, 如果某银行率先发展该项服务将为银行业增加很多利润。所以加强中间业务, 如何提高表外收入是每个银行都要思考的内容。

二是积极适应经济与环境形势, 发展互联网金融, 融合金融技术创新。2013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年, 阿里巴巴集团利用支付宝推出“余额宝”, 据统计我国居民在银行业的零星存款未享受定期利息的资金达到20万亿, 他们只能享受活期利息, 我国银行业在这一块的获取了很大的利润。在推出了余额宝以后, 只要在支付宝的余额零星资金都和定期存款一样的利息, 相信老百姓都会将余钱存进支付宝。这样一来, 一年银行损失的利润至少在5000亿以上。东方财富网推出了“活期宝”, 深圳华强公司推出了“华强宝”……。在面对这些企业的竞争, 只有适应和加入, 别无他法。

三是抓住上海自贸区机遇, 进行金融业务试点, 融合国际金融。上海自贸区的设立, 使我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在自贸区里的经济运行方式是依照自由经济的方式进行的, 企业的运行和监管都区别于我国既定模式。自贸区里金融业的视角更加国际化, 他们完全利率市场化, 也无结汇制, 管理更加科学化, 在传统环境里成长的银行业, 更应借鉴自贸区的改革经验, 赚取改革红利。

四是内部升化科学管理制度, 迎接民营银行的竞争。2013年9月, 中国资本市场刮起一阵民营银行的旋风, 很多企业涉及民营银行, 苏宁云商、红豆股份、凯乐科技等上市公司也纷纷传出申请民营银行的消息。9月13日, 早盘民营银行概念股全线大涨。有消息称苏宁云商欲设立苏宁银行, 红豆集团正在申请设立苏南银行。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已来临, 传统银行业面临竞争。笔者认为传统银行业应深化改革, 在内部控制方面进一步加强, 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和管理成本;在客户服务和产品创新上要花更多精力去研究, 以抢占市场, 获得更多的客户。

(2) 加强监管是控制风险重要保证。商业银行在本质属性上属于企业, 追逐利润是任何企业的属性。在实际经营中, 有时为了追逐利润, 而忽视了风险, 我国银行业也如此, 在2013年6月份爆发的钱荒就是很好的证明。银行业监管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讲, 银行业监管是指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组织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总称。广义的银行业监管不仅包括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或他律监管, 也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或自律监管。

狭义角度上银行业监管的传统方法包括:银行的各项报表和附表进行场外监管, 资本 (如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和各种准备情况 (如不良贷款、清偿能力、盈利能力、运用能力、) 的重点监管, 分部报表分析监管, 现场监管。但随着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我国的监管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如:银行的理财项目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方式;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成立, 国际离岸金融经营如何监管;在利率完全市场化和在资本项目开放环境下的银行业的经营行为与方式的监管。笔者认为, 只有不停地继承、发展和创新监管方式, 才能有效地监管银行业, 将金融风险降低。

广义监管除了上面监管还包括银行的内部控制和自律监管。笔者认为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是企业,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他们为了利润, 会不顾一切。但中国银行业主要是国有银行并且行长都是国家干部, 如果行长能负责, 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和自律监管就不是一句空话。但行长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上的委托和代理关系, 在效率上就是无效的, 他们为了奖金可以不顾一切。奖金的前提是银行有利润, 为了利润他们能够忽视内部控制和自律。所以, 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和自律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对行长的考核和教育上, 如果银行的经营和内控指标不正常, 要对行长进行处罚,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监管目标, 维护金融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海军, 姜磊.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J].区域金融研究, 2011, (1) .

[2]张细松.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基于美国金融危机分析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 .

[3]陈强.后金融危机时代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J].价值工程, 2011, (33) .

[4]韩骏.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J].投资研究, 2010, (10) .

中国证券行业 篇5

2013-2018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章 证券交易软件概述 第一节证券交易软件定义

第二节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证券交易软件市场发展概况 第四节证券交易软件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证券交易软件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二章2009-2013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09-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工业形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证券交易软件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二、其他相关政策

三、出口关税政策

第三节2009-2013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中国证券交易软件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证券交易软件行业总体规模 第一节证券交易软件产能概况

一、2009-2012年产能分析

二、2013-2018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证券交易软件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9-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三、2013-2018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证券交易软件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证券交易软件产业供需情况

第四章 证券交易软件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09-2012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2013-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2011-2013年我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一、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证券交易软件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证券交易软件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证券交易软件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中国证券交易软件产品技术分析

一、2011-2013年证券交易软件产品技术变化特点

二、2011-2013年证券交易软件产品市场的新技术

三、2011-2013年证券交易软件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第三节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证券交易软件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证券交易软件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

三、证券交易软件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 第四节对中国证券交易软件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证券交易软件市场特点

二、证券交易软件市场分析

三、证券交易软件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七章 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证券交易软件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证券交易软件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证券交易软件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证券交易软件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我国证券交易软件市场竞争趋势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证券交易软件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3-2018年证券交易软件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证券交易软件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2011-2013年证券交易软件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1-2013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1-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1-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1-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证券交易软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证券交易软件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证券交易软件模式

三、2013年证券交易软件投资机会

四、2013年证券交易软件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证券交易软件市场的发展前景

二、2013年证券交易软件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九章2013-2018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证券交易软件发展分析

二、未来证券交易软件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渠道重心下沉

第十章 证券交易软件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 第一节主要原材料

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08-2012年价格及供应情况

第三节2013-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

第十一章 证券交易软件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 第一节上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证券交易软件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证券交易软件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下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证券交易软件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证券交易软件行业的意义

第十二章2013-2018年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当前证券交易软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证券交易软件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证券交易软件发展方向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规模

三、2013-2018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十三章 证券交易软件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A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二节B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三节C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四节D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五节E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六节F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十四章 证券交易软件地区销售分析

第一节中国证券交易软件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 第二节证券交易软件“东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东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东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东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三节证券交易软件“华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四节证券交易软件“中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中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中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中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五节证券交易软件“华东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东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东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东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六节证券交易软件“西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西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西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第十五章2013-2018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证券交易软件投资策略

二、证券交易软件投资筹划策略

三、2013年证券交易软件品牌竞争战略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品牌建设策略

一、证券交易软件的规划

二、证券交易软件的建设

三、证券交易软件业成功之道

第十六章 市场指标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第一节中国证券交易软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证券交易软件产品投资机会

第三节证券交易软件产品投资趋势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项目投资建议

一、行业投资环境考察

二、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产品投资方向建议

四、中金企信项目投资建议

1、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2、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3、生产开发注意事项

4、销售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证券交易软件企业制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意义 第一节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二节企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第三节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第一节科学性 第二节实践性 第三节前瞻性 第四节创新性 第五节全面性 第六节动态性

三、“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依据 第一节国家产业政策 第二节行业发展规律 第三节企业资源与能力 第四节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图表......网 址:

煤炭行业 资产证券化提速 篇6

煤炭行业地位提升

2001年起我国煤炭行业终于摆脱了多年亏损的困境,近两年行业景气度更是在下游相关产业强劲需求、国际能源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的带动下持续上升.2004年1-10月32户煤炭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同比增利超过100亿元,前10个月累计实现利润163.6亿元,增长1.8倍。预计煤炭未来市场价格可能短期会有所反复,但中长期仍将呈波动上升趋势,煤炭行业整体效益将得到持续改善,煤炭资源项目投资前景有着良好的盈利预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壁垒逐渐消融,各方资本对煤炭行业的投资热情目前十分高涨,代表我国经济最高市场化程度之一的证券市场,煤炭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也正在加速推进。

由于行业效益的逐步好转,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不少业内优势企业已经达到国内主板上市(IPO)的要求。2004年相继有开滦股份、恒源煤电登陆我国A股市场,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生产技改、收购或新建煤矿项目,凭借证券市场这一良好的融资平台,煤炭企业有望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实现企业的跳跃式发展。据了解,目前山西省的大同、潞安两家煤炭尖兵的首发申请已经过会,成功上市后又将为现A股市场的煤炭板块增添新的生力军。

就2004年煤炭板块再融资情况来看,7月份兖州煤业完成2.04亿股H股的增发配售,8月份金牛能源7亿元可转债成功发行,兰花科创于今年9月底提出拟10配3的再融资议案。除此3家以外,目前煤炭板块还有上海能源、西山煤电、神火股份、煤气化、国阳新能5家企业均满足2005年度再融资条件的要求,部分公司正在加紧再融资筹备工作。

"非煤"公司积极介入

行业的高景气状况也吸引了一些原本不是从事煤炭经营的一些上市公司,如抚顺特钢、健特生物和*ST长风等均有介入煤炭产业经营的意向。出于对煤炭资产的盈利能力、未来稳定经营现金流的良好预期,许多公司拟以不同形式涉足煤炭经营领域。健特生物拟收购一家焦炭公司(港陆焦化)75%的股权,并且按收购协议该焦炭公司未来三年将实现2亿元以上的净利润,若收购成功将成为公司的一大新利润增长点。抚顺特钢和ST长风则是原大股东拟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预计新大股东入主后将使公司原主业经营转向近年盈利情况较好的煤炭产业,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想像空间。其中抚顺特钢拟受让方为实力雄厚的晋煤集团,并拟对抚顺特钢实施整体资产置换,而ST长风拟受让方为甘肃靖远煤业,靖远煤业是甘肃省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之一,该股权转让尚处意向性接触阶段。

事实上,国内曾有部分上市公司早已悄然介入煤炭行业,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只是未能引起市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如爱使股份(600652)在2002年12月出资4.15亿元收购泰山能源56%的股权,2003年实现煤炭收入88121万元,占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60.6%,实现煤炭主营利润39241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82%;宝光药业(000593)于2003年12月出资1901万元收购习水富邦煤矿有限公司90%的股权,并于2004年3月出资11900万元组建宝光能源投资公司,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做好了战略性资源储备。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篇7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 也是最廉价的能源。近年来,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 价格逐步攀升。分别从全球煤炭行业和我国煤炭行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1 全球煤炭行业概况

近年来,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欧洲各国纷纷以进口煤替代当地煤炭, 国际煤价价格逐步攀升, 例如澳大利亚BJ现货价格在过去的1年里 (2006年11月-2007年11月) 上涨了88%。随着煤价的大幅上涨, 国际煤炭企业业绩大幅提升, 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

1.2 我国煤炭行业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 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 煤炭资源储量和产量主要集中在蒙西、山西、陕西“三西”地区。同时, 在在全国煤炭产量整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 煤炭供应的区域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 晋陕蒙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例不断上升, 产量增量主要来自于内蒙和山西, 其中内蒙地区一直是近几年全国煤炭生产增量的稳定来源。

2. 经济背景分析

2.1 宏观经济背景

2012年我国经济调整压力较大。2013年7月份汇丰PMI初值出炉, 47.7%的数据创下近一年以来新低, 沪指跳水, 环比0.5%的跌幅也体现出当前经济形势的疲弱。国内, 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热钱流入趋势未变, 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下。国际上, 美国“财政悬崖”悬而未决, 欧盟日本经济形势复杂。我国钢铁/焦炭的直接或间接出口更加不确定。

2.2 煤炭行业市场经济分析

1.经济企稳回升实际增长小于预期。

从国际看, 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 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从国内看, 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现象, 但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 电力、铁路运输、价格和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的支撑力量薄弱, 特别是2013年3月份以来, 一些反映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出现下降。一是社会用电增长乏力。2013年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9%, 增速比1——2月份回落3.6个百分点。二是社会用电量增长乏力。2013年一季度全国铁路货物发运量同比下降1.1%, 其中3月份下降3.3%。

2.国内煤炭产能大量释放。

“十一五”以来, 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万亿元, 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巨大的煤炭产能, 主要产煤省区资源整合与技术改造矿井陆续投入生产, 产量不断增加, 进一步加大了生产过剩的能力。

3.进口煤对国内煤炭市场影响较大。

受国际煤炭市场低迷和价格下滑的影响, 我国煤炭进口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2012年我国煤炭净进口2.8亿吨, 按今年前3个月我国煤炭进口增长趋势, 预计全年煤炭进口或将超过3亿吨。

4.主要耗煤行业煤炭需求增速放缓。一是火力发电耗煤下降。2013年一季度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2.9%, 3月份增长2.1%, 其中火力发电量当月同比下降;4月上旬重点发电企业日均耗煤量环比下降6.4%, 同比下降4.2%。二是钢材价格下滑、钢材库存较多, 钢铁行业整体不容乐观。由于主要用煤行业下游需求不足, 对后期煤炭市场预期不乐观, 许多电厂和钢厂都减少煤炭采购量

3 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煤炭需求增幅持续回落, 从主要用煤行业分析, 一是全国用电量增速回落。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5.1%, 回落0.4百分点。主要是工业生产对用电增长拉动不足。二是钢铁产量环比下降。三是水电出力继续较快增长, 火电增速依然偏低。产销量双下降, 净进口持续增长, 发运量下降, 库存处于高位, 价格继续下滑我国目前煤炭价格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全国煤炭价格综合指数也一直在持续下滑, 从高位的161点, 一直下跌到今天的137点。

4. 煤炭行业证券走势分析以及投资策略

经济转型与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将导致下游需求持续疲弱, 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压力将使得煤价进一步下移, 高成本矿井竞争压力较大, 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结合煤炭业自身特点和当前盈利下行的经济环境特征, 我认为, 此轮煤炭行业兼并重组不太可能复制钢铁 (行情专区) 行业以及前期山西资源整合的扩能式整合路径, 或将进入关停式整合阶段。

此轮整合有望催生行业龙头, 现金流充沛并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具有储备资源和扩张市场范围的实力, 有望在此轮整合中确立优势地位。

4.2 下半年煤炭板块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速放缓对能源需求下降, 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 创年内新低。美国经济数据开始好转, 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信心越来越明显, 美国退出量化预期也越来越高, 欧盟日本经济仍在挣扎, 政策继续维持宽松。

4.3 下半年煤炭下游需求

动力煤市场:水电发力火电下降, 电煤市场承压回落。电煤龙头企业下调煤价加剧市场下行压力, 下半年煤炭整体市场都在寻求底部。短期仍将下行, 三季度经济增速若有回升, 将提振煤炭市场。

焦煤市场:5月份国内经济运行数据印证经济复苏势头仍然较弱, 我国钢材需求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7月份城镇化规划将要出台, 但短期内对钢材消费拉动有限。建材市场有所好转, 城镇化或将率先提振钢焦煤市场。

无烟煤市场:化肥市场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明显, 无烟煤较其他煤种走势较平稳。

4.4 下半年煤炭下游需求

动力煤市场:水电发力火电下降, 电煤市场承压回落。电煤龙头企业下调煤价加剧市场下行压力, 下半年煤炭整体市场都在寻求底部。短期仍将下行, 三季度经济增速若有回升, 将提振煤炭市场。

焦煤市场:5月份国内经济运行数据印证经济复苏势头仍然较弱, 我国钢材需求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7月份城镇化规划将要出台, 但短期内对钢材消费拉动有限。建材市场有所好转, 城镇化或将率先提振钢焦煤市场。

5 投资建议及风险总结

5.1 经济数据走低, 煤炭行业下游需求低迷

投资建议上半年煤炭市场在短暂的预期需求向好刺激出现一波反弹, 但随着国内经济数据走低, 煤炭下游需求低迷。上半年煤炭市场下行, 三季度煤炭市场是一个探寻底部的阶段。三季度, 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消费和出口的恢复性增长以及前期基数较低为经济保持稳定甚至小幅回升奠定了基础, 三季度初期经济下行压力仍大, 但三季度整体GDP增速有望优于二季度出现回升。市场对国内经济三季度走势偏好预期, 煤炭市场需求有望在持续的弱行中探底, 出现好转。

5.2 煤炭投资风险关注事项

国际经济发达体经济复苏失衡加剧, 量化宽松政策不一,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国内煤炭进口持续增长, 水电发力, 火电下降, 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局面延续, 煤价支撑无力继续深度下跌;环境保护日趋严格, 清洁能源发展加速替代煤炭。

综上所述, 煤炭行业的投资策略应该为:短期行业仍有下行空间, 支撑动力尚不明朗, 重点跟踪三季度经济下滑幅度以及行业去库存力度, 期待后续补库存叠加政策支撑的反弹行情;中长期关注行业新一轮整合可能带来的产能收缩和优势公司扩张机会。

摘要:煤炭是我国储量最为丰富的资源, 位居世界第三, 产量居世界第一, 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原煤产量与GDP总体呈现同向增长趋势。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作为国民经济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的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首先阐述了煤炭行业的现状, 然后从经济背景和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同时结合证券走势, 给出相关投资策略, 最后结合本文的分析给出投资建议以及分先总结。

关键词: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艳梅、王晓松.煤炭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北京:中国煤炭, 2012

[2]吴永平、宋华岭、李金克.煤炭资源供应链国际化系统的复杂性研究[J].北京:中国矿业, 2013.

[3]陈建生、王立杰.论煤炭企业物流供应链联盟[J].北京:管理世界, 2014

证券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篇8

近年来,证券市场经历了2006年空前繁荣时期,也经历了2008年深度调整时期。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通过近几年的政策支持以及证券行业的自身努力,证券行业已开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一系列积极而重要的变化正在发生,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行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正在逐步提高,行业的进取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所增强,对审慎、稳健经营和协调、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思考也更为深刻,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资本市场发展全局、务实有效地推进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化发展分析

信息技术自从诞生以来就对证券行业产生了影响,从早期的以储存和信息传递为主到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证券业的全面结合。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战略性IT技术从趋势走向主流应用,使得移动互联网从一种技术演变为人们生活的环境,人们希望便捷、快速、无缝地获得针对自己的个性金融产品,享受全天候服务。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有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受金融理财服务的需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通过移动交易终端下单数量已经占据证券公司非现场交易的15%以上,在日韩等国家更是达到了30%以上,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还将继续提高。在证券行业,“水泥”+“鼠标”+“拇指”的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几年证券行业信息化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客户服务相关系统的开发

“以客户为中心”是行业发展方向,证券公司信息系统正在做演变,从以业务员为中心,发展到以项目为中心,最后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证券公司只有通过信息化系统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充分服务好投资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以营销服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开展

在证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营销工作在证券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且不断创新。

2012年12月,中国证券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明确把证券营业部类型划分为A、B、C三类,其中C型模式为非现场营业部模式(不设现场交易大厅,不提供现场交易,仅提供开户、营销与客户服务等功能的小型营业部),大大降低证券营业部建设成本,有利于证券公司快速部署新的营业网点,加强营销服务。

3. 办公系统建设从自动化走向移动化

伴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办公事务自动化在证券公司基本得到实现,全国证券公司114家、证券营业部4978家,基本构建了以总部为中心的办公事务自动化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普及和加深,人们办公不再局限于同一的物理位置上。证券公司日益壮大,公司领导及员工外出去办公更加繁忙,人们期望能用手中的移动终端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充分利用手中的信息资源。因此,证券公司的办公系统建设正在从自动化向移动化发展。

4. 重视咨询系统的开发

证券公司普遍增加了对投资顾问业务的重视,投资顾问团队规模快速扩大。投资顾问业务涵盖了客户风险承受识别、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资产配置、组合投资建议等。因此,投资顾问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是证券公司近年来IT业务建设的重点工程。

5. 注重非现场开户及交易系统的建设

2013年3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开立客户账户规范》,放开非现场开户限制,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见证或网上方式为客户开立账户。目前,大多数证券公司已开始对非现场开户系统进行部署。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非现场交易越来越成为投资者的重要交易手段。电话、手机、互联网、PDA等的综合交易量在许多证券公司或证券营业部已经超过了现场委托的交易量,并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整个行业将进一步加强非现场交易系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2013年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www.csrc.gov.cn

我国证券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分析 篇9

证券行业系统性风险是相对于非系统性风险而言的,它是一种作用于整个证券行业的全局性风险,例如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波动、利率政策调整、政治动乱等因素对所有的证券公司的盈利情况产生不利的影响[1]。证券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负外部性。证券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是个别证券公司的风险溢出,在金融市场正常运行时,单个的证券公司不必为这种风险买单;但是,当系统性风险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一定范围内的每个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都要受到影响。

(2)累积性。风险的发展总存在一个兴起、发展、消失的过程。从整个证券行业而言,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由单个的证券公司的风险累积形成的,当风险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往往引起这个行业的波动。从单个证券公司而言,系统性风险导致证券公司业绩的下滑也存在一个过程。

(3)传导性。各个证券公司的经营业绩往往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一家证券公司经营经营困难或者倒闭时,往往对整个证券行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单个证券公司由于违规操作出现信任危机,往往导致投资者对证券行业的不信任,进而影响整个证券行业的经营业绩。

(4)与投资者预期相关。当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充满信心时,证券市场往往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进而导致证券行业的繁荣和发展。反之,投资者不看好证券行业,往往会抛售股票、债券、期货,使得证券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大量资金流出证券市场,进而可能带来证券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2 我国证券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原因

2.1 政府的过度控制

政府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又是股民利益的的保护者,同时也承担着市场监督的职能。这样政府可以下证券市场中进行两方面的操作,一方面当证券市场低迷时,政府为维护其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股民的利益,向证券市场注资,加大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当证券市场过度繁荣时,政府作为股票市场的监督者,政府往往会出台相应的政策,促使资金的分流。政府的过度控制实际上形成了一种隐形担保,即形成了一个隐形的政策上限和政策下限,扭曲了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的固有作用。隐形担保的实质上是一种风险转移,即政府将固有股市的风险转移到自己手中。一旦政府的隐形担保到达一定的限度,接踵而来的便是证券市场的动荡[2]。

2.2 不合理的发行制度

一方面,从发行对象的选择上,国有企业的比重比较大,而民营企业的比重较小。民营经济已经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按照社会效率最大化原则,资金应当向民营经济倾斜,但是现实中证券管理机构往往对民营企业的上市存在一定的偏见。另一方面,从证券市场的供需双方来看,目前股票市场的证券交易日益市场化,股民相当自由地进入、进行交易和退出股票市场,但是股票的发行环节仍然是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使得股票发行的配额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一些公司将为寻求上市而在一级市场开展大量的寻租活动,而掌握分配配额权利的政府官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会根据租金的多少决定股票的发行权。

2.3 风险规避工具缺乏

风险规避的工具缺乏,使得我国证券行业在面临系统风险时,常常无法将风险进行转移、分散,而直接导致自身客户数量的减少、业绩的下降。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对于期货市场的发展持谨慎的态度,导致我国期货行业的发展滞后于其他证券品种。和实物期货相比,股指期货更为滞后。股指期货由多种在股市中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加权组成,其实际上是投资于整个股市因此只要进行反向操作就可以规避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股指期货市场的不完善,使得证券行业难以进行采取跨期套利和跨市套利的方法,对合约在不同的时间和市场范围内进行套利操作。在面对2008年危机金融中,由于全球股市的低迷,股票价值大量缩水,出现大量股民退市的情况,股市大量资金出现外流,证券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2.4 证券市场监管缺位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重要形式,但是也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证券公司的往往因为个体理性而进行某一些违规操作,损害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独立人格的监管机构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证券市场的监管缺位,主体涉及到政府官员、证券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上市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证券市场监管缺位的一个表现就是,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一些上市公司串通会计事务所和证券公司披露虚假信息,进而误导了证券投资者的科学决策。一旦这些虚假信息被曝光,投资者将减持有关的证券类资产,证券行业的发展也将面临挑战。证券市场监管缺位还体现在监管机构对于违反信息披露准侧的相关单位和个人惩罚不严[3]。

3 我国证券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3.1 实行政府的适度干预

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市场应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新旧制度转轨过程中,旧的观点和制度影响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新的经济制度仍处于不完善的境地,因此经常出现求助于旧制度的困境。因此应当在维持证券市场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中的行政色彩,简化审批程序,鼓励民营经济上市。在证券市场中我们应当避免政府的政策意图挤占市场信用制度,发构建合理的股票定价机制,增加股票价格的市场弹性,使股票的价格波动更多的由市场因素反映[4]。

3.2 完善证券发行制度

首先,引导民营企业上市。财税与金融部门应当推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会计制度、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减少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和偏见,鼓励那些合乎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简化其上市程序,降低其上市和股票发行的成本,畅通的上市渠道。其次,预防证券发行中的寻租行为。我国长期采取配额管理和审批制度进行证券发行,一些公司将为寻求上市而在一级市场开展大量的寻租活动。完善证券发行制度可以使得真正具备业绩优良的公司上市发行,进而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带动证券公司业务增长,减少证券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3.3 完善风险规避工具

不断创新证券服务体系,为证券行业提供更多的风险规避工具,进一步借鉴发达资本市场的经验,完善我国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开市时间大体一致,从而使得市场价格的发现功能可以充分的反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发展的活跃以及投资者数量的增加和股市的资金容量的扩大,股指期货的完善日益重要,和其他避险工具相比股指期货往往更具有风险规避的功能。风险规避工具的丰富,有利于证券购买者的选择空间的增大,进而增大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促进证券市场的活跃和繁荣。

3.4 加强证券市场监督

首先,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证券管理机构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使得上市公司的相关财报可以准确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而可以上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股票价格的预判,促进股票市场的长期稳定。同时,证券监管机构应当抑制用内幕交易、欺诈等多种方式进行的证券投机套利行为,为证券投资者公平参与证券交易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制度的完善,将有利于证券监管机构对于违反证券市场操作的行为作出处理。此外,加大对违反信息披露工作的机构和个人的处罚力度,也有促进利于证券市场规范化运行健康发展[5]。

3.5 提升证券公司整体实力

首先,适时地推进我国证券行业的机构合并重组,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的资金规模、加强其网点建设,进而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其次,加强证券公司的内部治理制度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形成一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团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同时提升努力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的服务质量,不断创新金融品种,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保值增值等多种需求,进而提升自身经营业绩,缩小与国外其他优秀券商的能力差距,增强自身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斯蒂文·L·施瓦茨,沈晖,缪因知.金融系统性风险[J].金融法,2013,1.

[2]陈曙亮.中国证券市场行业系统性风险和羊群效应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王辉.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形成的理论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2.

[4]赖娟.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1.

数据仓库在证券行业的建设规划 篇10

关键词:数据仓库,证券,建设,规划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证券公司经过了多年的发展, 特别在经过之前牛市的井喷, 业务量的迅猛扩大, 各家都在积极的建设各套系统, OA系统、集中交易系统、统一开户系统、CRM系统及ERP财务系统、风险监控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为证券公司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 数据量的

快速增加, 当前的数据管理方式将受到进一步挑战:大量数据对存储体系、响应时间形成了挑战;分散的数据和相对独立的数据格式给数据的统一管理、后续的数据挖掘和决策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业务系统变化导致数据源系统的混乱。基于这种情况, 急需建设一套数据仓库系统, 来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各类数据。

2 建设目标

2.1 建设公司级数据仓库

将数据逻辑模型固化, 形成存储结构合理、层次明确的数据仓库层级。对各类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存储、清理、转换、汇总, 形成公司统一数据字典以及统一数据口径。涵盖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的整合。

2.2 构建公司级数据仓库模型

以金融行业为蓝本, 兼顾证券行业特点, 具有稳定性、可扩展性、灵活性以及前瞻性。数据仓库模型具有清晰的主题结构, 主题域涵盖证券公司各项业务, 能够支撑运营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咨询服务等, 囊括证券公司现有以及目前可预见的全部业务。

2.3 形成统一的数据调度、监控平台

主要实现EE作业、SE作业、命令行程序、PL/SQL程序等作业的定义、调度管理和运维监控。利用可视化的作业流程集成管理, 实例化各种作业组件并通过拖拽方式设计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和触发机制。通过统一的监控平台, 可以监测整个数据仓库的各程序运行情况、系统CUP和磁盘等资源占用情况以及数据库表使用情况等。

2.4 建立统一的数据管控平台

实现在数据ETL过程中的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管理和数据质量管理。元数据管理通过对相关的技术、业务元数据进行统一的归集, 实现数据间的血缘分析和影响分析;数据标准管理主要实现数据层面的代码数据标准化和业务层面的作业标准化;数据质量管理主要涵盖数据质量检查定义、数据质量检查、数据质量检查分析、数据治理问题管理和数据质量知识管理。

2.5 打造规范的数据服务平台

在数据仓库模型层统一、规范的数据基础上, 按照业务的特性整理出通用的指标数据, 为业务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3 建设规划

数据仓库数据处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通过数据采集, 将各基础业务系统数据集中、非结构化数据, 同步到贴源数据层;再经过清洗、变换、转换、标准化, 依据企业的统一标准和规则对来自企业内外分散在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消除非一致性的集成和标准化的处理, 数据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存储在核心层;通用指标汇总层按照业务数据的通用性汇总形成各种通用数据指标;业务指标层则根据各业务部门的不同需求对通用指标再加工, 形成业务指标层;第三方应用集市根据应用要求,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并最终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服务。

源数据层:源数据层是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 包含各种交易类和管理类的业务数据以及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存储层:包括缓冲层、贴源数据层、规范存储层、汇总层和第三方应用集市层。

缓冲层:即源数据中间层, 用于存放部分基础业务系统的数据文件并可作为基础数据源对外提供数据直传服务;

贴源数据层:用于存放从源数据中间层经过基本清洗转换后的数据, 贴源数据层的数据模型与业务系统基本保持一致;

核心层:从贴源数据层经过清洗、转换和整合后可靠的、一致的、规范的数据, 按金融数据模型对贴源数据层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统一, 解决信息孤岛

通用指标层:按照业务的特性整理出通用的指标数据;

业务指标层:按照各业务条线对指标的特殊要求, 形成业务指标层直接供业务部门使用;

第三方应用集市层:数据集市层是以具体应用为主题, 所存储的数据都是根据具体应用进行运行和汇总的各类指标数据。

数据调度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清洗、转换以及数据转换的调度管理。

数据服务平台:为业务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包括数据直传、数据推送、API接口、Web Service接口等。

数据管控平台:包括数据质量与标准、元数据管理、数据脱敏管理。通过统一的管控平台, 可以监测整个数据仓库的各程序运行情况、系统cpu和磁盘等资源占用情况、数据库表使用情况等;可以了解数据源采集、数据入库、数据转换、关键后续任务运行等数据处理状态;并可以通过信号灯、声音、邮件或短信等形式报告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数据的处理状态;为数据仓库的运行维护保驾护航。

应用层:包括中间服务层和访问控制层。中间服务层主要是生成数据集、各种报表和数据分析, 并提供各种查询和分析功能;门户作为访问控制层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安全认证访问体系。

展现层:根据对数据仓库的需求, 来进行报表界面的开发。一般可分为普通用户、技术用户和高级用户三类, 普通用户主要访问一些静态的报表, 技术用户主要是通过展现工具生成一些动态报表, 满足业务的急迫需要。高级用户是关注决策有关的一些关键指标和报表。

4 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数据在证券公司的业务可持续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的战略思想, 通过分析数据仓库的建设规划来阐述如何更好的帮助证券公司建设统一的数据仓库平台。为未来各种新兴业务的开展、客户的挖掘、企业决策等提供了一套思路, 从而达到公司的良好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京民.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祝峰.数据仓库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 2010 (5) .

上一篇:无效治疗下一篇:关系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