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所致口腔溃疡

2024-06-01

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精选八篇)

化疗所致口腔溃疡 篇1

口腔溃疡, 中医称为“口疮”, 是恶性肿瘤化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据文献报道[1], 其发病率高达24.8%~67.0%。患者发生口腔溃疡后, 由于口腔不适、疼痛、咀嚼及吞咽困难,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影响营养的摄入及化疗的顺利进行, 更严重的是溃疡面有可能成为全身感染的原发灶, 并发败血症而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医药学的发展, 临床上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 但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 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或减少复发次数, 因此, 采取积极、正确的口腔护理措施, 预防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尤为重要。笔者自2006年应用碳酸氢钠生理盐水预防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研究,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9月住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86例, 男60例, 女26例, 年龄30~76 (55±9.8) 岁。入院即查体, 示患者口腔黏膜完好, 临床上无口腔溃疡的征象。

1.2 方法

1.2.1 碳酸氢钠生理盐水的配制:

静脉用生理盐水500ml中加入5%碳酸氢纳针剂30ml。

1.2.2 实施方法:

用配置好的碳酸氢钠盐水漱口, 每天晨起、3餐后、晚上睡觉前各1次, 每次漱3~5口。含漱方法:吸漱口液后仰头, 使漱口液流到咽喉部, 停30s, 然后再让漱口液在口腔内滞留2~3min, 吐出。

2结果

86例化疗患者应用碳酸氢钠生理盐水含漱后, 有7例发生口腔溃疡, 发生率为8.1%, 较文献报道明显下降,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协助更多的肿瘤患者顺利度过化疗, 减少了治疗费用, 提高了肿瘤化疗的成功率。

3讨论

3.1 支持疗法

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饮食应多样化, 多吃蔬菜水果, 禁食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 保持大便通畅。适当锻炼, 注意休息, 保持心情舒畅, 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遵照医嘱补液治疗, 多饮水, 保证化疗期间水化碱化液体的输入, 减轻化学药物不良反应, 以减少口腔溃疡发生的机会。

3.2 早期干预

化疗前向患者和家属宣教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 讲解口腔含漱的方法, 确保含漱次数, 每天早8∶00、晚8∶ 00常规观察口腔黏膜情况, 出现溃疡, 记录出现时间、发生部位、溃疡的大小、数目等详细材料, 每次检查都需逐项记录。

3.3 药理作用

碳酸氢钠生理盐水, 即保留了生理盐水对口腔清洁杀菌作用, 同时0.3%碳酸氢钠液可溶解黏蛋白, 清除有机物, 还可改变微生物的酸性环境而抑菌, 使口腔酸碱度维持在正常范围。正常人口腔唾液成分中的溶菌酶在pH值 (6.6~7.1) 正常时具有杀菌作用[2]。由于口腔内寄生的致病菌种类复杂, 各类微生物的pH值变化范围较大[3], 例如葡萄球菌的pH值为7.0~7.5, 白色念珠菌的pH值为3.0~6.0。应用0.3%的碳酸氢钠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含漱,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口腔护理的主观盲目性, 保持口腔pH值在正常生理状态, 发挥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即防止了口腔真菌感染, 又可防止葡萄球菌等乘虚而入引起其他致病菌的口腔感染。

综上所述, 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应用碳酸氢钠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含漱, 有效预防了口腔溃疡的发生, 而且此方法简便易行, 费用低, 患者容易接受,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岳颖.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诱发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2) :144-146.

[2]周衍椒.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218.

艾灸可消除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 篇2

现代研究发现,艾叶燃烧时生成的甲醇提取物具有减少皮肤中过氧化脂质含量的作用。甲醇提取物可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热渗透进入人体内而发挥作用。癌症患者在摄入该物质后,可取得缓解不良情绪、消除恶心、呕吐症状的作用。在临床上,笔者采用艾灸足三里穴、内关穴、中脘穴的方法治疗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用艾灸穴位法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操作方法是:打开艾灸盒的盖子,将整根的艾条点燃后插入艾灸盒的灸孔内,用盒内的卡子进行固定,将盒盖合上。将此艾灸盒放在患者的穴位(可选用足三里穴、内关穴、中脘穴)上,待艾条燃尽后即完成治疗。艾灸盒盒盖上的圆孔内装有金属卡子(不锈钢弹簧片),可固定直径为14~18毫米的艾条。使用艾灸盒施灸的热力均衡,保温性能良好,可长时间连续地对某一穴位进行舒适温热的刺激,其疗效不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将艾条插入艾灸盒内后,其火头悬在盒中,可受到艾灸盒底端金属防护网和阻燃材料的遮挡保护,因此安全性很高。

化疗所致口腔溃疡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病例60例, 按化疗发生口腔溃疡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 男性17例, 女性13例;年龄16~68岁, 平均 (40.1±3.2) 岁;病程最长12年, 最短3个月;急性白血病18例, 慢性白血病6例, 恶性淋巴瘤4例, 多发性骨髓瘤2例;甲氨蝶呤引起的溃疡15例, 羟基脲引起者10例, 阿糖胞苷引起者2例, 长春新碱引起者3倒;Ⅰ度溃疡10例, Ⅱ度溃疡8例, Ⅲ度溃疡12例。对照组30例, 男性18例, 女性12例;年龄16~74岁, 平均 (34.6±4.1) 岁;病程最长10年, 最短5个月;急性白血病10例, 慢性白血病8例, 恶性淋巴瘤6例, 多发性骨髓瘤6例;甲氨蝶呤引起的溃疡10例, 羟基脲引起者12例, 硫唑嘌呤引起者5例, 长春新碱引起者3例;Ⅰ度溃疡9例, Ⅱ度溃疡10例, Ⅲ度溃疡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李秉琦[2]主编的《口腔黏膜病学》中关于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分度标准, Ⅰ度溃疡<8 mm2:为单个溃疡:Ⅱ度溃疡>8 mm2, 且<15 mm2的单个溃疡或2个以上Ⅰ度溃疡;Ⅲ度溃疡>15 mm2的单个溃疡或2个以上Ⅱ度溃疡。

1.3 病例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 (2) 有明确的使用化疗药物史。 (3) 本次口腔溃疡的发生时间<3 d。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方可纳入本次研究。

1.4 病例排除标准

(1) 虽诊断为口腔溃疡但与化疗药物的使用无直接相关。 (2) 伴有其他较严重重的系统性疾病, 影响疗效判断者。 (3) 依从性差, 不能遵医嘱用药或试验过程记录不完整、影响疗效判断者。

1.5 治疗方法

用药前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口腔护理, 采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 保持口腔黏膜溃疡创面的清洁, 且在治疗过程中, 指导其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在上述一般处理的基础上, 治疗组采用口腔局部用药+足部涌泉穴药物敷贴治疗。即予鲜芦荟榨汁15 ml加大黄粉10 g调匀, 涂搽溃疡面, 以药粉覆盖溃疡面为度 (严禁将药粉吞入口腔) , 每日分别于早、中餐后1 h和睡前应用, 5 d为1个疗程。如为Ⅲ度溃疡, 溃疡面大, 在使用上述方法前, 可将新鲜芦荟的果冻状部分直接放入口中嚼碎, 含于口中5 min后再采用上法, 以提高疗效。同时用温水浸泡双足10 min, 擦干后将吴茱萸粉用醋调和后外敷于涌泉穴 (位于足底, 在足底前1/3处的凹陷中) , 涂抹直径约10 mm, 厚3 mm, 外敷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2 h后揭去, 每日2次, 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在上述一般处理的基础上, 只采用传统疗法治疗。即先用0.02%呋喃西林和1%~4%的碳酸氢钠溶液含漱, 然后局部撒敷冰硼散, 使用时间和次数同治疗组, 疗程为5 d。两组均于治疗后的第6天评价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全部停用其他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

1.6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溃疡于用药后3 d内完全愈合, 肿痛消失。显效:5 d内溃疡面愈合, 肿痛基本消失。有效:5 d溃疡面积缩小1/2, 充血疼痛减轻。无效:5 d内溃疡面积、充血肿痛无明显改善。

1.7 统计学处理

观察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2。

与对照组比较, χ2=8.212, *P<0.01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原因导致各器官功能低下, 营养状况差, 加之化疗药物引起恶心、呕吐使患者进食较少, 造成机体营养缺乏, 免疫功能低下。导致: (1) 阻止DNA合成的药物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 使黏膜损害, 形成溃疡。 (2) 口腔溃疡患者唾液中的前列腺E2与表皮生长因子 (EGF) 明显降低。EGF的缺乏是造成口腔黏膜自身稳定性和黏膜抵抗有害刺激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4]。 (3) 抑制正常骨髓造血的化疗药物应用, 导致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免疫力低下, 加之化疗后患者饮水不足, 口腔自洁作用减弱, 产生的吲哚硫氢基及胺类引起口臭, 破坏口腔内环境, 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而形成口腔溃疡[5]。 (4) 化疗药物应用时使口腔黏膜发生变化, 唾液分泌减少, 逐步丧失了清洁和滋润作用, 口腔卫生环境破坏, p H值降低, 酸性增加, 也减弱口腔的防卫功能。主要表现为口腔广泛糜烂出血和感染, 可因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进食、睡眠及情绪, 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尤其在患者骨抑制期可继发全身并发症, 使病情恶化, 威胁生命, 是导致化疗中断乃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 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溃疡的感染和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 化疗可致气阴两虚、虚火上炎而出现口疮。《灵枢》有“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头者取之足”的理论。《本草纲目》记载, “咽喉口舌生疮者以吴茱萸末醋调, 贴两足心, 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是根据中医的引火归元、引火下泻原则而设。吴茱萸性辛、苦温, 辛开苦降且有引火下行的作用, 而涌泉穴为肾经井穴。肾为先天之本, 水火之脏, 以吴茱萸外敷肾经之井穴, 可以起到引火归元、引火下泻之效。醋调吴茱萸, 以其酸收之性制约吴茱萸的辛散而增强疗效。《内经》也云:“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中医理论认为, 口疮多是心脾二经病变, 心脾积热, 上攻口舌而生疮, 治疗上采用泻火解毒之法。芦荟味蕾性寒, 具有泄热、抗炎、止痛、止痒、杀虫等功效, 大黄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解毒之功效, 两药合用, 使热毒清、腐肉祛、疼痛止、口疮平。药理研究表明, 芦荟镇痛效果迅速, 其主要成分之一的芦荟酊是很强的抗菌物质, 能直接杀灭致病菌, 抑制病原体的发育繁殖, 具有消炎杀菌、消肿、镇痛、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通过本研究发现, 化疗性口腔溃疡常发生于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 多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感染。患者最直接的表现是体温持续增高。本研究还发现, 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这提示部分患者的发热与口腔溃疡有关。由于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的提前, 因溃疡的疼痛而影响患者进食的时间也相应缩短。所以在保持口腔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吴茱萸外敷涌泉穴再加上鲜芦荟榨汁加大黄粉调匀, 涂搽口腔局部的溃疡面, 上述药物起到了良好的协同作用, 提高了化疗后引起的口腔溃疡的疗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治疗口腔溃疡的同时, 还要加强身心方面的护理工作。 (1) 首先要加强心理护理工作。热情地与患者进行交流, 针对其心理状况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以消除患者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反应。向其介绍治疗的大致方法和疗效, 鼓励其树立治疗信心, 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 (2) 化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口腔黏膜的观察,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 及早治疗, 以防加重病情。 (3) 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做好口腔护理。 (4) 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口腔溃疡处禁用一次性口腔护理海棉棒擦抹。 (5) 做好饮食护理, 加强全身营养。鼓励多饮水, 多进食温凉、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切忌食用刺激溃疡面的食物。 (6) 给予支持治疗, 增强机体抵抗力, 给予免疫增强剂及成分输血或输入新鲜血, 以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和饮食指导,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鲜芦荟榨汁加大黄粉调匀溃疡面涂搽 (每日分别于早、中餐后1h和睡前应用) +吴茱萸粉用醋调和后涌泉穴外敷 (2h后揭去, 每日2次) , 均5d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在一般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传统治疗。即先用0.02%呋喃西林和1%~4%的碳酸氢钠溶液含漱, 然后局部撒敷冰硼散, 使用时间和次数同治疗组, 疗程为5d。两组均于治疗后的第6天评价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全部停用其他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结果: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恢复普食的时间以及溃疡痊愈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均P<0.01) 。结论:鲜芦荟榨汁加大黄粉调匀溃疡面涂擦加吴茱萸粉用醋调和后涌泉穴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口腔溃疡效果好。

关键词:口腔溃疡,化疗,口腔护理

参考文献

[1]陈静云, 彭爱莲, 郝国珍, 等.麦冬合剂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20) :76-77.

[2]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70-76.

[3]周夏兴, 张红梅.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4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 15 (1) :72-73.

[4]刘娟, 丁小萍.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防治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74.

化疗所致口腔溃疡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7例, 男62例, 女65例;年龄21~79岁, 平均53岁;肺癌18例, 乳癌18例, 结肠癌34例, 胃癌11例, 食管癌9例, 鼻咽癌6例, 喉癌5例, 宫颈癌8例, 直肠癌8例;发生口腔溃疡47例, 发生率为36.7%。按照口腔溃疡评价标准, 其中Ⅰ级16例, Ⅱ级14例, Ⅲ级11例, Ⅳ级6例。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化疗期间, 患者对化疗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 加之化疗不良反应的困扰, 患者情绪会更加不稳定, 甚至不配合治疗, 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应主动关心他们, 多与其沟通、交流, 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化疗的知识, 告知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是难免的, 开导患者正确看待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只要能积极治疗, 其不良反应很快就会恢复。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的知识。嘱患者家属给予心理上安慰, 让患者树立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 愉快的心情, 顺利完成化疗。

1.2.2 健康指导

化疗患者, 特别是初次化疗的患者对化疗后并发症缺乏了解, 向患者讲解化疗药物可致口腔炎的原因,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 以及化疗前后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介绍各种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炎的方法, 使用加湿器, 保持房间湿度, 使用口唇润滑剂, 嘱患者戒烟酒。做好医护结合, 护士每天参与医师的查房, 了解医师的化疗方案。嘱患者多饮水, 多食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以促进化疗药物的排泄, 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1.2.3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的基础是良好的口腔卫生, 治疗前嘱患者进行口腔检查, 清洁牙斑和牙垢, 治疗龋齿, 修复破损的牙齿。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常用清水、盐水、茶水漱口, 以清除口腔内的残渣, 润滑口腔黏膜, 减轻因化疗带来的灼热、口干。选用合理的漱口水[2], p H值升高时选用偏酸性漱口水, 如2%硼酸液, p H值下降时选用碱性漱口水, 如2.5%碳酸氢钠, 正常情况选用酸、碱性漱口水交替含漱, 对于自行漱口有困难的患者协助其进行口腔护理。指导患者晨起及睡前用软毛刷或海绵刷牙, 使用含氟牙膏。当血小板数低于20×109/L, 改用软棉擦拭牙齿, 防止出血。避免使用含酒精和柠檬甘油的口腔清洁用品, 因可令口腔更干燥和有不舒服的味道。良好的口腔护理, 可以避免口腔炎的发生, 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1.2.4 饮食指导

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 也抑制口腔黏膜细胞的增殖更新, 易诱发溃疡、局部感染, 故必须重视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选用可口饮食, 少量多餐地增加营养。能进食的患者, 要求进食高蛋白, 含高维生素C和维生素B, 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食物应新鲜可口, 避免进食粗糙、坚硬、带骨刺、辛辣、过热或过冷食物, 避免进食柑橘类饮料或食物, 因其刺激口腔黏膜。鼓励患者多饮水, 多食多汁的饮食来促进口腔黏膜的新陈代谢。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 要使用氨基酸以给予营养, 低蛋白血症时, 使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 以支持治疗。

1.2.5 隔离护理

在骨髓抑制期, 机体的免疫功能很弱, 应采取隔离护理,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者住层流病房, 控制探视次数, 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接触患者前要戴口罩、洗手,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房每天用84消毒液 (1∶50) 拖地, 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 每次30min, 定时开窗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1.2.6 疼痛护理

疼痛是口腔黏膜炎常见的并发症, 在漱口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局麻药可有效缓解疼痛。在大剂量化疗之后, 会引起咽部黏膜充血、黏膜障碍、吞咽困难, 可采用口腔冷却疗法[3], 使口腔内血管收缩, 降低局部药物浓度, 从而减少化疗药到达口腔黏膜的量, 缓解疼痛。具体方法, 从静滴化疗药的晨始, 将蒸馏水冷冻而成, 大小约3cm的冰块放入患者口腔, 于口腔内转动, 并施以压力, 按压在口腔黏膜上, 使黏膜充分都得到冷却, 同时把冷却板贴在两颊和咽喉部, 将毛巾包裹的冰袋放在头部, 含冰的时间可根据治疗时间及患者耐受情况而定。冷却法不仅能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 而且减轻口腔溃疡的严重程度。

2 评价标准及结果

2.1 评价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标准, 将口腔黏膜炎分为0~Ⅳ级[4]。0级, 口腔黏膜无异常;I级, 口腔黏膜有1~2个<1.0 cm的溃疡, 出现红斑疼痛;Ⅱ级, 口腔黏膜有1个>1.0cm的溃疡和数个小溃疡, 但患者能进食;Ⅲ级, 口腔黏膜有2个>1.0cm的溃疡和数个小溃疡, 能进流质饮食;Ⅳ级, 口腔黏膜有2个以上>1.0cm的溃疡或/和融合溃疡, 不能进食。

2.2 结果

通过精心的护理, 本组127例患者, 其中47例口腔炎患者症状转为0级, 其余患者无口腔溃疡的发生, 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口腔黏膜炎是化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仰制,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口腔唾液分泌减少, p H值发生变化, 不能有效的抑制口腔内的细菌, 口腔自净作用下降, 引起口臭, 破坏口腔内环境, 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形成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身体上的痛苦, 还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本组病例均通过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降低了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对于已发生的口腔黏膜炎, 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疼痛、促进愈合、缩短病程, 视患者的具体情况, 做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有效的减轻的患者的痛苦, 保正化疗顺利进行, 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总结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健康指导, 结合营养支持, 做好化疗期间的口腔护理, 减少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并通过口腔降温等改善口腔黏膜炎带来的不适。结果 本组127例患者, 其中47例口腔黏膜炎患者症状转为0级, 其余患者无口腔溃疡的发生, 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能明显降低化疗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的不适。

关键词:化疗,口腔黏膜炎,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建红, 郑晓莉, 付春梅.4种方法预防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效果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3 (1) :16-19.

[2]李艳.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观察与护理[J].天津护理, 2009, 17 (3) :153-154.

[3]程清琳, 潘文姣.化疗所致口腔炎的预防和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8) :1246-1247.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护理对策 篇5

1 发生机制

1.1 恶心

恶心是由于延髓中枢与呕吐中枢紧密相连的化学接受感应区或是呕吐中枢本身受到刺激, 经由神经的认知传导, 引起想要呕吐的感觉。通常发生在胃上部、咽喉或扩散到整个腹部。常伴有胃部收缩力消失、肠道蠕动减少、十二指肠及小肠内容物回流到胃部的情形。

1.2 呕吐

呕吐是由于横膈膜上移、腹部肌肉强力的收缩, 使胸膜腔内压突然的增加, 并配合着胃括约肌的放松, 将胃、十二指肠或空肠的内容物由口腔反射性的被强力排出体外。同时伴有出冷汗、皮肤苍白、脉搏改变、感觉虚弱、眩晕、呼吸速率不规则及血压下降等。

2 护理

虽然药物治疗是目前抗呕吐治疗的主轴, 但适当的护理在预防或减轻恶心、呕吐症状也可发挥其独特的角色和功能。

2.1 心理护理

对首次接受化疗的病人, 护理人员应解释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使病人了解有关知识, 但不必过于强调对恶心呕吐的方法处理, 以免人为造成病人的紧张心理, 产生不良效果。曾经化疗但呕吐较剧烈的病人, 往往在未化疗前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 这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 帮助病人分析致吐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初次复发的病人再次接受化疗时, 会对化疗药物治疗疾病信心不足, 护士要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采用松弛疗法, 行为放松技巧可降低预期性的恶心、呕吐, 渐进式肌肉放松技巧、减敏感法及引导式想象在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或预期性的恶心、呕吐均可发挥其效果。调整给药时间在睡眠中给药可预防化疗所致的呕吐。对呕吐频繁者可采取午睡时给药。静脉化疗于餐后3 h~4 h用药较适宜, 此时胃充盈度小, 胃内压力低, 发生呕吐症状少。

2.2 创造良好环境

保持病室内的整洁安静, 为病人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一些爱好音乐的病人, 化疗时播放其喜欢的音乐, 病人听音乐时自主神经兴奋性下降, 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及情感反应, 可分散注意力, 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

2.3 饮食护理

2.3.1 化疗当天饮食

化疗用药当天, 把早饭提前、晚饭推后, 以避开反应时间, 可避免或减轻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有报道, 呕吐与胃充盈度有关, 根据胃完全排空需要4 h~6 h的特点, 化疗病人采取早餐进清淡的食物, 量取平时的1/2, 3 h~4 h后进行静脉化疗, 可有效地减轻化疗所致呕吐的症状。

2.3.2 调整饮食习惯

宜少吃多餐, 原则上每天4餐~6餐。根据病人口味给予清淡宜消化饮食, 便于快速通过胃。避免过甜、油腻、过咸及辛辣的食物;慢慢咀嚼食物以助于消化。

2.3.3 掌握进食时间

对已有呕吐的病人灵活掌握进食时间, 可指导病人在呕吐间歇期进食, 清淡的饮食可缓解恶心的感觉, 如果汁、饼干、吐司、清汤饮料可选用冷冻、清洁、不太甜的果汁, 不要在进餐时喝过多饮料, 进食后在椅子上休息, 不要平躺超过2 h。

2.3.4 限制一些特定饮食

限制含5-羟色胺丰富的水果、蔬菜, 如香蕉、核桃、茄子, 以及含色氨酸的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少体内游离5-羟色胺含量。

2.4 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清洁剂的选择以个人喜好为主, 并以不增加恶心呕吐感为原则。

3 小结

化疗所致口腔溃疡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符合纳入条件的化疗导致皮肤损害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3例,总计51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25~64岁,平均(37.13±8.67)岁。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患者清洗受损的皮肤,将药物外敷于患者皮肤上,注意避开静脉注射的创口,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果皮肤损伤情况没有减轻,则适当加大用药剂量,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则根据实际情况停止用药。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化疗所致的皮肤损害,使用鱼石脂软膏进行涂抹,1日2次,7日为一个疗程,使用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金黄散外敷疗法,在为患者皮肤进行清洁后,将金黄散与生理盐水进行混合、调制,直接敷在皮肤损害处,1日1次,7日为一个疗程,使用3个疗程。金黄散药物为我院自拟,主要成份有天花粉、大黄、白芷、甘草、陈皮、黄柏、姜黄、苍术、胆南星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化疗所致皮肤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患者受到损害的皮肤已经愈合,皮肤红肿消退,疼痛感消失;显效:患者受到损害的皮肤有三分之二已经愈合,皮肤红肿大面积消退,疼痛感轻微;有效:患者受到损害的皮肤有愈合的迹象,皮肤红肿有所消退,疼痛感有所减轻;无效:患者受到损害的皮肤情况没有好转,皮肤红肿没有消退,疼痛感没有得到减轻。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的金黄散外敷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化疗是一种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通常被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疾病中,由于化疗药物和人体细胞中的DNA进行结合后,会产生对细胞具有毒性的物质[2],从而破坏正常细胞,因此,在化疗的过程中,患者皮肤将会出现受损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患者皮肤出现破损、红肿,并伴随疼痛感,严重者会出现皮肤溃烂,往往难以治愈[3]。化疗所致皮肤损害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降低了治疗效率和患者生存率,而且给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带来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目前,治疗化疗所致的皮肤损害主要是采用外敷西药的方法,但是该类西药对皮肤刺激性较强,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所以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化疗所致的皮肤损害是由于热毒淤积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中引起的,毒邪难以排出,从而导致皮肤出现红肿、溃烂,需要使用中药进行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促进皮肤破损处的血液循环,从而加速皮肤的生长,修复皮肤损伤。我院采用的金黄散外敷药物,主要以大黄进行解毒,使用黄柏清热凉血,使用姜黄、胆南星进行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使用天花粉、白芷通络生肌。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外敷的方法,能够使中药直接渗入患处,增强皮肤对药物的吸收,提高治疗的效率。

从实验结果上看,使用金黄散外敷的方法治疗化疗所致的皮肤损害,不仅对患者的皮肤刺激较小,几乎没有不良反应,使用安全、可靠,而且相比常规的西药疗法在疗效上更为稳定,能够有效修复患者皮肤,促进皮肤再生,缓解患者对化疗的焦虑、恐惧心理,消除患者疑虑,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相较常规治疗方法,使用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所致皮肤损害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该疗法能够有效消除皮肤红肿、溃烂的现象,帮助皮肤再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建议医院在治疗化疗所致皮肤损害上选用金黄散外敷疗法,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研究金黄散外敷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皮肤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51例因化疗所致皮肤损害的患者为例,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3例,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金黄散外敷疗法,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78.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沪<0.05)。结论采用金黄散外敷疗法能够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皮肤损伤,值得临床推荐和使用。

关键词:金黄散,化疗,皮肤损害

参考文献

[1]任跃君,李云兰.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化疗所致浅表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2,21(10):16-17.

[2]周霞,孟娣娟.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28(10):2612-2614.

化疗所致口腔溃疡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12月我院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49例,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性别与肿瘤类型不限);可耐受化疗;依从性好;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肝、肾功能异常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与对照组(25例)。试验组男19例,女5例,年龄(55.39±9.89)岁;类型:胃癌7例,结肠癌4例,食管癌4例,肺癌3例,卵巢癌3例,鼻咽癌2例,宫颈癌1例;分期[参照P-TNM分期标准(1997年修订)]:Ⅰ~Ⅱ期6例,Ⅲ~Ⅳ期18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8.54±10.74)岁;类型:食管癌6例,鼻咽癌4例,胃癌3例,结肠癌3例,卵巢癌3例,肺癌2例,胰腺癌1例,甲状腺癌1例,宫颈癌1例,膀胱癌1例;分期:Ⅰ~Ⅱ期5例,Ⅲ~Ⅳ期20例。另:试验组转移16例,脱落2例;对照组转移15例,脱落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2组均接受化疗,化疗方案参照NCCN指南,试验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阿胶浆[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7021371(含糖),Z20083345(无蔗糖))口服],每次1支(20ml),每天3次,共1个周期(21d为1个周期)。具体流程如下:

1.2.1 治疗前(-7~0d):

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核查临床诊断及肿瘤类型、分期、肿瘤转移情况;于-3~-1d完成血常规、血生化(可选)检查,记录生命质量量表(QLQ-C30评分)与体力状况ECOG评分。

1.2.2 治疗中:

确认受试者分组,向试验组发放复方阿胶浆;于第7、14天记录血常规、合并用药及不良事件(参照NCI-CT-CAE3.0标准)发生情况。

1.2.3 治疗后:

第21天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体质量、QLQ-C30与ECOG评分以及第21天的血常规、血生化(可选);记录不良事件;回收剩余复方阿胶浆,评估依从性。

记录2组化疗前、第7、14和21天时血象水平[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QLQ-C30评分、ECOG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主要治疗指标:

根据第21天实验室血常规检查RBC、WBC、ANC、Hb、PLT达到1~5级发生率与抗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AE3.0)。(1)显效:第21天实验室血常规检查WBC、ANC、PLT、RBC、Hb均在正常值范围,或依据NCI-CTCAE3.0,与疗前比较提高1个分级以上;(2)有效:第21天实验室血常规检查WBC、ANC、PLT、RBC、Hb,依据NCI-CTCAE3.0,与疗前比较处于同一分级;(3)无效:第21天实验室血常规检查WBC、ANC、PLT、RBC、Hb,依据NCI-CTCAE3.0,与疗前比较下降1个分级以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次要治疗指标:

(1)治疗第7、14天时实验室血常规检查RBC、WBC、ANC、Hb、PLT达到1~5级的发生率(评定方法同主要治疗指标)。(2)ECOG评分:评分变化分为降低、稳定、提高共3个级别,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1个等级为提高,减少≥1个级别为降低,无变化者为稳定。(3)QLQ-C30评分: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20分;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10~20分;无变化:治疗后评分变化在0~9分之间;加重:治疗后评分比治疗前减少10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象指标

化疗后2组RBC、WBC、ANC、Hb、PL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各项指标仅第21天Hb水平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第7、14天Hb水平及第7、14、21天RBC、WBC、AN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象指标改善情况

化疗后第21天,试验组仅血红蛋白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ECOG评分和QLQ-C30评分

化疗后第21天2组ECOG评分和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研究结果尚不足以证明复方阿胶浆可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体力状况。见表3、4。

2.4 不良反应

试验组出现便秘、腹痛3例,呼吸困难1例,胸闷气喘加重1例,但研究者考虑此不良反应均与复方阿胶浆无关。

3 讨论

化疗为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针对中晚期癌症有较好的疗效。但化疗多会引起骨髓抑制、胃肠功能紊乱、脱发等严重不良反应,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复方阿胶浆由阿胶、红参、党参和山楂等中药组成,方中阿胶补血养血;党参与红参生津止渴、益气生血,并兼增加心脏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之功效[3];山楂健脾开胃,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健脾,补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4]。故复方阿胶浆临床多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及贫血等,也逐步应用于放、化疗及药物或职业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5,6]。

徐瑞荣等[7]关于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的研究表明,治疗前试验组和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服用复方阿胶浆治疗3个疗程后,试验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提示复方阿胶浆具有改善、治疗贫血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各项指标仅第21天Hb水平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红蛋白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印证了复方阿胶浆确有改善患者贫血的作用。付雷等[8]研究发现复方阿胶浆可提高血小板水平。许能文等[9]研究表明复方阿胶浆能有效提高白细胞数目。但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第7、14、21天RBC、WBC、AN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论不符,考虑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过小且治疗疗程短存在一定关系。此外,本研究中化疗后第21天2组ECOG评分和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研究结果尚不足以证明复方阿胶浆可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体力状况。本研究中试验组出现便秘、腹痛3例,呼吸困难1例,胸闷气喘加重1例,但研究者考虑此类不良反应均与复方阿胶浆无关。2001年王昌荣等[10]报道了1例患者因服用复方阿胶致严重过敏性皮疹的案例,考虑患者可能为过敏体质,且不排除为阿胶原料中(驴皮)某类蛋白所致。本研究尚存较多不足,如样本量小、疗程短,加之纳入患者身体状况、所患疾病类型存在差异,不同化疗药物骨髓抑制程度不同等,诸多因素均可能导致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存在出入。故仍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以证明复方阿胶浆在预防化疗引起的血象下降的临床应用价值。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中医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治疗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方面具有值得肯定的疗效,特别在治疗贫血方面,是中医的亮点所在。在中医的益气、养血、生髓,先天共补原则指导下,中药能有发挥有效保护骨髓功能,疗效确切,且价格更经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陈丹,陈理.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2,44(7):76-77.

[3]方文贤,宋崇顺.医用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690

[4]朱海芳,海娟,张路,等.复方阿胶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评价,2013,30(3):135-137.

[5]张荻,猴丽,孙韬,等.复方阿胶浆改善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19(3):15-18.

[6]陈慧慧,尤金花,田守生,等.复方阿胶浆药理及临床研究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021-3023.

[7]徐瑞荣,沈莉萍.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3):289-291.

[8]付雷,付慧,刘立青,等.复方阿胶浆对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发生骨髓抑制的疗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19(8):739-742.

[9]许能文,陈红霞,李琳洁,等.复方阿胶浆防治B细胞性淋巴瘤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6):677-679.

化疗所致口腔溃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4~8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24例, 均符合卫生部2008年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及《肠道病毒BV71型感染诊疗指南》。其中174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表现, 均有典型的手、足、口腔内疱疹症状, 其中男94例, 女80例, 年龄4个月~8岁, 并发支气管肺炎37例, 有胃肠道症状33例, 据患儿配合及家长是否愿意接受情况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81例, 治疗组男62例, 女31例;对照组男44例, 女37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补液、抗病毒、对症治疗。治疗组予以蒙脱石散1g加入温盐水5ml调成糊状, 用棉棒蘸取少许涂于口腔溃疡部位, 间隔2~4h重复1次, 连用2~4d。对照组予以西瓜霜喷剂, 每天3次, 连用2~4d。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用药2~4d, 患儿口腔溃疡愈合, 口腔黏膜光滑, 可正常进食。显效:用药2~4d, 患儿口腔溃疡面明显缩小, 无疼痛、流涎, 可进流食、半流食。有效:用药2~4d, 患儿口腔溃疡面较前缩小, 无疼痛, 仍有流涎, 可进流食。无效:患儿口腔溃疡无明显变化, 疼痛、流涎明显, 不能进食。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例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不良反应

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病原菌为小RNA病毒科, 肠道病毒属的科萨奇病毒 (COX) 、埃可病毒 (ECHO) 和EV71, 其中以EV71型及COX16型最常见[2]。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症状较重, 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及瘫痪[3]。临床表现典型, 发病前患儿多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 有1~3d持续性低热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表现为口腔及咽部疼痛不能进食, 皮疹多在第2天出现, 常见于手指、手掌心、足趾、足底、肛周及阴部。口腔黏膜及软腭分布的疱疹, 极易破溃, 形成溃疡, 呈灰白色假膜且周围黏膜充血、红肿。患儿表现为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症状。上述17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

蒙脱石散的有效成份是八面体蒙脱石微粒, 具有层纹状分子结构, 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 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 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 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蒙脱石散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并连同所固定的攻击因子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 因此对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本资料显示蒙脱石散涂摖口腔治疗手足口病所致的口腔溃疡明显优于对照组, 能迅速缓解症状, 明显缩短疗程, 减少患儿痛苦, 减轻家长经济支出, 且蒙脱石散口味香甜, 患儿易于接受, 便于在基层小儿内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亦林.传染病学[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45.

[2]张寿斌, 廖华, 黄呈辉.深圳237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血清型基因及临床特征[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8, 10 (1) :38.

上一篇:动物检疫执法下一篇:工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