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所致慢性肾衰竭原因的相关性分析

2022-09-10

中药即中医用药, 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 除了植物药以外, 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 如西洋参等。随着中医药的研究发展, 中药及中药制剂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因药物剂量过大、长期服用、炮制欠佳、配伍不当等原因, 中药的毒副不良反应也随之出现, 所以, 如何合理使用中药以及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成分, 避免中药毒性作用的发生是中医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1]。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 我院共收治38例因服用中药而导致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笔者分析了所有患者的致病原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 我院共收治38例因服用中药而导致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其中男16例, 女22例;年龄34~76岁, 平均 (54.3±3.2) 岁, 多为>50岁患者, >50的患者12例, >60岁的患者15例;病程2个月~2年, 平均 (1.1±0.3) 年。全部患者在发病前均无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1.2 服用中药时间

所有38例患者均合并有其他疾病。8例患者为糖尿病患者;11例患者为肝炎患者;10例患者为泌尿系结石患者;5例为失眠患者;4例为风湿或类风湿患者;5例为长期服用中药进行减肥的患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病程、服用中药时间, 见表1。

1.3 治疗方法

所有38例患者, 19例患者经饮食加药物进行治疗;16例患者行血液透析进行治疗;3例患者行肾移植术进行治疗。

1.4 临床分期

根据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内科学教材第6版关于慢性肾衰竭分期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期。 (1) 肾贮备能力下降期:GFR减少至正常的约50%~80%, 血肌酐 (Scr) 维持正常水平 (133~177μmol/L) , 临床上无症状, 无血尿素氮 (BUN) 等代谢物质储留。 (2) 氮质血症期:GFR减少至正常的约25%~50%, 出现氮质血症, Scr高于正常, 但<450μmol/L, 通常无明显症状, 可有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 (3) 肾衰竭期:GFR减少至正常的约10%~25%, Scr显著升高 (约为450~707μmol/L) , 贫血较明显, 夜尿增多及水电解质失调, 并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 尿毒症期:GFR减少至正常的10%以下, Scr>707μmol/L, 肾衰的临床表现和血生化异常已十分显著。

2 结果

所有38例中药所致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分期, 21例患者为肾功能衰竭期, Scr:510~700μmol/L;17例患者为尿毒症期, Scr:730~1136μmol/L。所有38例患者, 19例患者经饮食加药物进行治疗, 好转10例, 无效9例;16例患者行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维持现状;3例患者行肾移植术进行治疗, 现正进行器官排斥反应治疗。无一例死亡患者。

3 讨论

近些年来, 因滥服中草药而导致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日趋增多。临床上西药所致的肾脏毒副作用及肾损害医生比较熟悉, 一般会采取防范措施进行预防。而中药所致肾损害, 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容易忽视出现误诊, 以至于出现慢性肾衰竭, 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 需临床医生高度重视起来。故此, 专家呼吁必须提高人们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2]。

多年来“中药副作用少”的说法让人们对某些中草药的肾毒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90年代中期, 比利时医生首先发现, 相当数量的减肥患者在无所禁忌地服用减肥中药后发生急性肾衰, 由此提出了“中药肾病”的概念。本组资料中有5例患者为长期服用中药进行减肥的患者。

有研究证明中药木通、厚朴、粉陀已、细辛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肾小管及间质、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临床早期会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 随着时间的推移, 转变成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而这些患者的治疗极为困难, 往往逐步走向终末期衰竭。

有研究证明雷公藤等含雷公藤碱, 中毒剂量可引起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 肾曲管上皮轻度脂肪变性, 而稍小剂量的致死多以肾功能衰竭为主。治疗风湿或类风湿疾病易于应用雷公藤进行治疗, 本组资料中4例为风湿或类风湿患者。木通所含的木通皂苷水解后得长春藤皂苷元等, 能损害肾小管, 导致其上皮细胞坏死, 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治疗泌尿系疾病易于应用木通进行治疗, 本组资料中有10例患者为泌尿系结石患者。砒石 (红砒、白砒) 成分为三氧化二砷, 其可致使发生肾衰、中毒性肝炎、心肌炎等。水银、轻粉等含有汞, 汞化合物能抑制酶的活性, 严重时刻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3~6]。

已证明某些中成药也可导致肾损害, 如紫雪丹、局方至宝丹、大活络丹、再造丸、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安宫牛黄丸、天王补心丹、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等[7~8]。

经对本组资料中38例患者进行分析, 中药导致慢性肾衰竭及肾损害的原因一般有如下原因: (1) 患者为了治疗疾病而长期服用具有对肾有毒性的中药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2) 中药不少名称混乱, 以假乱真, 同名异物, 同物异名存在的现象, 导致误用药、用错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3) 患者为了治疗疗效, 长超大剂量服用中药或中成药进行治疗。这其中又以患者长期服用具有对肾有毒性的中药或中成药为主要的原因。

综上所述, 中药所导致的慢性肾衰竭以长期服用对肾有损害的中药为主要原因, 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 易于出现误诊情况的发生, 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应用中药时要避免长期应用对脏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 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因服用中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 并分析其主要致病的原因。结果 所有38例中药所致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分期, 21例患者为肾功能衰竭期, Scr:510~700μmol/L;17例患者为尿毒症期, Scr:730~1136μmol/L。结论 中药所导致的慢性肾衰竭以长期服用对肾有损害的中药为主要原因, 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 易于出现误诊情况的发生, 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应用中药时要避免长期应用对脏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 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慢性肾衰竭,原因

参考文献

[1] 黄文权, 程相岭, 肖鸿.中药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的毒理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1) :678~680.

[2] 王玉琢.木通的本草记载及其混乱品种[J].辽宁中医杂志, 2003 (9) :343~346.

[3] 李东晓, 王岚.浅谈中医临床控制药物毒副作用的方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 (1) :124~126.

[4] 吕保印, 刘光印, 金花珍.服用中药蜈蚣致肾损害2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2 (3) :565~569.

[5] 段新亚, 李光荫, 宋开梅.木通中毒致肾功能损害一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2 (1) .

[6] 李桂清, 崔光富.口服雷公藤煎剂引起急性肾衰一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0 (4) :3445~3448.

[7] 王明臣, 任占屹.斑蝥酒中毒致上消化道出血及肾脏损害一例报告[J].河南中医, 1989 (1) :223.

[8] 刘雪梅, 李瑞英.牛黄解毒片致出血性膀胱炎一例[J].陕西中医, 1996 (7) :544.

上一篇:多层交换技术在园区网中的应用下一篇:四川省中学中职学生团员意识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