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输注泵

2024-06-11

肠内输注泵(精选三篇)

肠内输注泵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这四年时间里, 抽取86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部手术的临床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两组, 患者年龄在21~85岁之间, 平均年龄45.2岁;其中包括35例男性患者和51例女性患者;患者的手术范围包括胃癌手术、肠癌手术、肠梗阻手术、肝胆手术、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 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 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 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86例临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43例。A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肠内输注泵进行恢复治疗;B组患者采用临床传统方法进行恢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满意度、护理措施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

1.3 输注泵使用方法

将输注泵内的液体充分摇匀, 再将其置于距腋中线35cm左右的输液架上, 患者取平卧位, 流量调节器滴壶内液体1/3量, 将硅胶管绕在泵的转轴上, 固定器嵌入泵的支架上, 泵管出泵后要与鼻胃管进行连接, 加温泵的温度控制在40℃左右[2], 开始时喂养的速度要控制在20mL/h左右, 根据患者的实际耐受量在80mL/h的范围内可以逐渐将输注速度适当增加, 达到需要量的时候进行匀速持续输注[3]。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差异性显著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

在使用输注泵之前患者要选择合适的体位, 根据喂养的位置及患者实际病情而定, 对患者胃内的残留量进行预测, 以防由于胃潴留现象所导致的反流和误吸现象出现[4]。营养液的浓度和渗透压如果过高会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肠痉挛和腹泻的症状, 所以要按照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顺序进行。可以将营养液稀释至等渗, 根据患者的胃肠道的实际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浓度。温度以与患者的体温接近为宜, 过烫会将患者胃肠道黏膜灼伤, 过冷则会对患者胃肠道产生刺激, 导致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5]。伴同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反应现象, 例如广谱抗生素类药物会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出现腹泻症状, 应暂停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 而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以使患者出现肠痉挛或渗透性腹泻等症状, 应在稀释后再经喂进行养管注入。输注期间, 每隔4h用20mL的温开水对管进行1次冲洗, 防止缓慢输入的黏稠营养液将管腔堵塞。长期留置喂养管, 可因其压迫鼻咽部黏膜导致出现溃疡现象, 应坚持每日用油膏进行涂擦, 润滑患者鼻腔的黏膜, 每日对患者进行2次口腔护理[6]。

3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患者均在预计的时间内康复出院。A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比B组理想得多,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该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也明显少于B组患者,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4 体会

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应用肠内输注泵进行恢复性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感减轻, 不会引起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在恢复治疗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可以使患者的恢复速度显著加快。

参考文献

[1]缪丁丁.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06, 13 (2) :198-199.

[2]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草案) [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5) :298-299.

[3]黎介寿.围手术营养支持的需要性[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6, 13 (3) :129-130.

[4]王世平.成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52-353.

[5]黎介寿.提高外科营养支持水平[J].中华外科杂志, 2009, 28 (12) :709-710.

使用输注泵化疗的观察和护理 篇2

【关键词】肿瘤;化疗;微量输注泵;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59-01

消化道肿瘤的化疗临床一般采用微量输注泵,其目的主要是将化疗药持续泵入体内维持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抗肿瘤提高药物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输注泵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共计1.8例。其中肠癌56例,胃癌37例,食道癌12例,胰腺癌3例,年龄在34-76岁之间。男性67例,女性41例。

2使用输注泵前的准备

2.1 在应用输注泵前,应用病人解释输注泵的作用,目的,优势。

2.2病人置管的准备,可择选PICC导管和留置针。

2.3器材准备:275ml输注泵,流速为5ml/h。

3使用输注泵的护理

3.1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药前年将药液稀释到所需浓度,然后再注入储液囊,以防未稀释的药液直接进入连接管道。

3.2连接泵之前先检查PICC导管和留置针是否通畅,并记录储液囊的刻度。

3.3加强巡视 每2-3小时注意观察泵的工作状态,储药囊的大小及刻度的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

3.4调整流速,如输注泵流速过快,可将泵放在低于注射部位以下,如输注泵流速过慢,可将泵适当挂高,保证化疗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用药。

3.5向患者交待带泵的注意事项,告知带泵期间延长管勿打折,勿扭曲。穿衣服时动作要轻,防止输注泵及置管脱出。

4讨论

肠内输注泵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胃癌行胃切除术后病人183例, 男104例, 女79例;年龄21岁~87岁, 平均54岁;术前均诊断为胃癌, 行胃切除术。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 观察组102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所有病人术后均给予常规的禁食、持续胃肠降压、抗感染、抑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定容性微量泵输注生长抑素, 即用5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48 mL, 6 mg生长抑素, 置于微量泵中, 按2 mL/h持续泵入24 h。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输注泵输注生长抑素 (浙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一次性输注泵) , 将生长抑素6 mg及生理盐水48 mL, 加入一次性输注泵中, 选择2 mL/h速度, 持续泵入24 h。持续使用3 d~7 d, 做好药物及输注泵相关知识的宣教, 加强巡视及严格交接班。

1.2.2 观察指标

①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疗效评定标准[3], 显效:术后3 d内首次肛门排气;有效:术后4 d或5 d首次肛门排气;无效:5 d后首次肛门排气。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②应用生长抑素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恶心、呕吐、眩晕、面色潮红。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肠漏、深静脉血栓。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4例 (13.7%) , 其中恶心5例, 呕吐2例, 面色潮红7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3例 (16.0%) , 其中恶心4例, 呕吐3例, 眩晕1例, 脸色潮红5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23, P>0.05)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 为肠瘘3例 (2.9%) ;对照组4例 (4.9%) , 其中肠瘘2例, 深静脉血栓2例,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547, P>0.05) 。

3 讨论

临床上利用生长抑素对机体多种生理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的特性, 在较大型、较长时间的腹部手术的围术期内, 要求常规使用生长抑素, 以期通过有效减少胃肠道生理分泌量, 减轻胃肠道压力, 改善血液供应和组织通透性;有效降低应激状态、炎症反应等对机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保护和维持良好的机体内稳态, 使病人安全平稳地渡过围术期[4,5,6]。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虽然对照组使用的微量泵速度可控制, 其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不能排除护士设置速度时出现错误的设定, 而且微量泵需要电力支持, 限制了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不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一次性使用输注泵其工作原理是以硅胶球囊的弹力回缩为动力, 用流量控制管控制药液流速, 实现微量输注。本研究病例使用的一次性输注泵为浙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一次性输注泵, 流速设定有每小时2 mL、3 mL、5 mL, 可根据需要选择设定的速度, 避免了输注时间上的滞后。一次性输注泵无需电力支持, 方便携带, 解除了病人需卧床输液的痛苦, 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胃癌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有利于病人康复。

参考文献

[1]赵滨, 杨静, 孙勇伟, 等.生长抑素对胃癌VEGFs和VEGF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 2011, 26 (1) :27-30.

[2]李洁秀, 李华.肠内外营养与生长抑素在胃癌术后联合应用及护理要点[J].广东医学, 2006, 27 (10) :1586-1587.

[3]张瑞敏.微泵输注垂体后叶素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5, 15 (8) :67.

[4]Berger MM, Bergergryllaki M, Wiesel PH, et al.Intestinal absorp-tion in patients after cardiac surgery[J].Crit Care Med, 2000, 28:2217-2223.

[5]Tanguy M, Seguin P, Maliedant Y.Benchtoebedside review:Rou-tine postoperative use of the nasogastric tube utility or futility?[J].J Crit Care, 2007, 11:201-205.

上一篇:关于公路的工程监理下一篇:当前的问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