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降钙素原

2024-05-06

血糖降钙素原(精选十篇)

血糖降钙素原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HC患者(包括HHS和DKA)16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38~74岁,平均62.7岁。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标准,排除继发性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HHS、DKA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2年版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1]。根据有无感染分为HC感染组和HC非感染组。HC感染组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38~71岁,平均61.1岁。HC非感染组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41~74岁,平均64.3岁。感染评价以病原学检测阳性作为指标。非感染组经住院期间临床表现、血尿常规、肺部影像学、腹部B超等动态观察排除感染。

另设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无HC组)50例,无DKA,无感染依据。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6~77岁,平均62.6岁。3组排除指标:其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乳酸性酸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术、创伤、休克、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胰腺炎、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各组间在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上保持齐同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感染组在应用抗生素之前)立即进行血PCT检测并同时进行血酮、血乳酸、肾功能、电解质、血尿常规、淀粉酶等各项常规指标检测,考虑感染者同时收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随后有明确抗生素应用指征者予以抗生素治疗。空腹12 h后次晨抽取静脉血查肝功能、血脂等。血PCT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仪器系罗氏公司全自动免疫分析仪(Elecsys 2010)。血乳酸测定采用英国朗道试剂盒,日立7600-20生化全自动分析仪,以氧化酶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以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PCT、血白细胞(whitee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率等对感染的诊断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gcharacteristic,ROC)分析,参数间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PCT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对照组、HC非感染组和HC感染组的主要临床指标比较

3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血尿淀粉酶、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乳酸、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超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T,hs-Tn T)以及PCT各指标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无论有无感染,发生HC的两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无HC组。有感染的糖尿病患者PCT明显高于无感染的两组糖尿患者。在同样无感染的情况下,发生HC的糖尿患者PCT值达(0.79±0.74)ng/ml,明显高于无HC的糖尿病患者(0.07±0.05)ng/ml。见表1。

2.2 HC两组PCT、WBC、中性粒细胞率诊断感染的ROC曲线分析

对有无感染的两组HC患者PCT、WBC、中性粒细胞率诊断感染的价值进行ROC曲线分析,可见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仅0.685,低于WBC和中性粒细胞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后两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6和0.702。见附图。

(±s)

注:1)与糖尿病无HC组比较,P<0.05;2)与HC无感染组比较,P<0.05

(n=40,±s)

2.3 HHS和DKA亚组临床指标比较

将所有无感染的HC患者分为HHS亚组和DKA亚组,两组临床指标比较结果表明,HHS患者Scr、hs-Tn T明显高于DKA组,但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DKA组。两组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KA组较HHS组有升高的趋势。见表2。

2.4 HHS和DKA亚组影响PCT因素的Pearson简单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对40例无感染的HHS亚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进行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发现PCT仅与Scr、血乳酸、hs-Tn T、血渗透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0.411、0.324和0.445。以PCT为因变量,其余各指标为自变量(GLU因纳入渗透压的计算公式故排除在外,纳入标准P<0.05,排除标准P>0.10)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血渗透压、血乳酸、WBC 3个指标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如下:PCT=-5.278+0.016×血渗透压+0.056×血乳酸+0.027×WBC,3者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23、0.287和0.275。见表3。

以同样方法对40例无感染的DKA亚组患者进行简单相关分析,PCT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Scr、血乳酸、p H、WBC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8、0.414、0.436、0.514、-0.491和0.426。以PCT为因变量,其余各指标为自变量(GLU因纳入渗透压的计算公式故排除在外,纳入标准P<0.05,排除标准P>0.10)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血乳酸、血淀粉酶2个指标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如下:PCT=-0.102+0.112×血乳酸+0.003×血淀粉酶,两者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2.219和2.141。见表4。

3 讨论

以HHS和DKA为主要表现的HC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急重症,其病理生理的严重紊乱,如酸中毒、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循环衰竭等均可导致组织器官的严重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中发生HC的160例糖尿病患者肝功能、肾功能、BNP、hs-Tn T、血尿淀粉酶等指标均明显高于非HC的糖尿病患者,可见组织器官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突出的病理生理紊乱是否会影响血PCT值,在HC发生时血PCT对感染的诊断价值如何,目前国内相关报道极少,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笔者发现,合并感染的糖尿病患者PCT明显高于非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即使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发生HC时,糖尿患者外周血PCT值仍明显高于非HC糖尿病患者。用ROC曲线评价HC发生时PCT、WBC、中性粒细胞率对感染的诊断价值,笔者发现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仅0.685,甚至低于WBC、中性粒细胞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可见在HC发生时外周血PCT值有所升高,合并感染时数值可能进一步升高,但其对感染的诊断价值有限。本研究例数不算太多,如果进一步扩大样本量,HC发生时PCT对感染的诊断价值是否会有所提高,甚至能找到有意义的切点值,可以进一步研究,但该切点值显然应该明显高于P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所推荐的常见感染切点值(0.25 ng/ml)[2]。

本研究中,无感染的HHS和DKA两组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KA组患者PCT的升高趋势更为明显。用简单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无感染情况下,PCT升高的影响因素时,笔者看到HHS时,PCT的升高与血渗透压、血乳酸、WBC关系紧密。DKA发生时,PCT的升高与血乳酸、血淀粉酶的升高联系紧密。可见不管何种HC情况下,PCT的升高均与血乳酸密切相关。本研究中DKA一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HHS一组,而DKA组患者PCT的相对升高趋势也可能与此有关。血乳酸是组织低灌注和氧供不足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葡萄糖有氧氧化产生能量,乳酸产量不多,并可以通过肝脏迅速代谢,血乳酸水平不超过2 mmol/L。缺氧时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超过机体清除能力。血乳酸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氧供、代谢和灌注情况,且检测容易,大量研究已显示,外周血乳酸水平能较好地评估各脏器功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3,4,5]。PCT与乳酸的紧密联系在脓毒血症的研究中也有发现[6]。但在无感染情况下,在糖尿病危急重症情况下这种联系是否仍然存在,既往研究均未涉及。本研究证实,HC发生时即使无感染存在PCT也可能明显升高,PCT与血乳酸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CT的升高并非感染所致,是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是功能障碍的表现,将PCT与血乳酸2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更有助于临床对PCT价值的综合判断。

总之,糖尿病并HC时,即使在无感染的情况下,血PCT值也常明显升高,PCT的升高与血乳酸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这是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缺氧的表现。在HC发生时PCT对感染的诊断价值有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8):449-461.

[2]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944-951.

[3]HUSAIN F A,MARTIN M J,MULLENIX P S,et al.Serum lactate and base deficit as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J].AM J Surg,2003,185(5):485-491.

[4]THORSTEN S,STEFANIE S,BILLY S,et al.Lactate infusion at rest increases BDNF blood concentration in humans[J].Neurose Letters,2011,488(3):234-237.

[5]BARI M,DOUGLAS W,ZDENKA R,et al.The importance of blood lactate clearance as a predictor of early mortality following the modified norwood procedure[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1,40(5):1207-1214.

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篇2

细菌感染时诱导产生,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病时水平很低。由特定的蛋白酶降解,经肾排出很少,肾衰患者血浆PCT并无明显增高。

PCT可于2小时血中监测到;6-8小时含量快速升高;12-48小时达到并维持峰值;2-3天恢复正常。

PCT明显升高的原因:全身细菌感染;严重的组织创伤;严重休克、SIRS、MODS。

PCT轻度升高的原因: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结核;病毒感染;肿瘤;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局部感染。

PCT的临床价值

PCT的价值体现在诊断脓毒症及判断脓毒症预后:

PCT < 0.5 ng/ml不可能是脓毒症;

PCT≥ 0.5 ng/ml极可能是脓毒症;

PCT﹥2 ng/ml为脓毒症或者非常有可能升级为败血症休克;

脓毒症:PCT浓度升高时预后不良;

MODS:PCT浓度持续升高时提示预后不良;

感染:抗感染治疗有效,PCT几天内恢复正常;

如果已经使用了抗生素,则:在第3、5、7天的时候重新检测PCT,使用上述相同的界点值停止使用抗生素;如一开始PCT值≥10 ng/ml,当PCT峰值下降80-90%后停止抗生素;如果PCT持续较高水平,考虑治疗失败(如耐药菌株、脓肿、ARDS);

PCT在严重细菌感染早期(2-3小时后)即可升高,具有早期诊断价值;PCT可用于各种临床情况的鉴别诊断,在局部感染、病毒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症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明显增加;PCT又可作为判断病情与预后以及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PCT浓度和炎症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PCT在临床上具有广泛而又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对ICU病人的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提供标准。

病毒感染PCT:多小于0.5ng/ml。

肿瘤、结缔组织病PCT:多小于0.5ng/ml。

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的PCT水平:

PCT与真菌感染:

1、念珠菌:在大多数情况下,PCT始终在0.05-2 ng/ml之间起伏;其引起的脓毒症PCT水平显著低于菌血症;

2、曲霉菌:PCT会延迟上升,大多数情况下,PCT浓度前期在0.05-2 ng/ml之间起伏,然后会有非常明显的升高,甚至可达到几十;

3、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如PCT长期在灰色浓度间起伏/血培养阴性,但又存在炎性症状,可考虑真菌感染可能性大;

4、单单一次PCT监测不容易鉴别细菌和真菌感染;连续监测PCT浓度变化,更容易看出真菌感染的变化规律。

PCT监测的局限性

PCT监测的局限性包括:

1、可能假阳性:手术创伤/多处创伤;术后的前两天;出生48小时以内的新生儿;免疫刺激药物;严重烧伤;血液透析;中暑。

危重症患者:大手术后建议用PCT监控,复合外伤的患者,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恶性疾病,免疫抑制的患者,长期机械通气患者,PCT浓度会因为细菌感染的发生而升高。

手术后患者:小或中等规模的外科手术后,PCT浓度正常,大的外科手术,如食管切除和心血管手术,PCT浓度升高,几乎>10ng/ml,术后1-4d中,如果浓度没有在第三天下降或者小外科手术后也升高,必须考虑感染并发症。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器官移植排斥PCT并不会升高,即使在免疫抑制下,PCT浓度升高也提示细菌或真菌感染,在移植前,PCT可以提示细菌或真菌感染存在的线索。

2、PCT略增加:感染早期(6-12小时后重新检测);之前进行过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非典型性肺炎(肺炎支/衣原体);局部感染(肾炎)。

PCT局限性研究

根据国外公布结果显示,现发现降钙素原浓度对于检测急性肝衰竭患者感染情况,是一个并不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由于炎症的原因。

研究人员分析了1998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纳入美国急性肝衰竭研究的1863例急性肝衰竭(ALF)患者的数据。这些数据与20例未患任何形式慢性肝病的对照者数据进行对比。每天对其血清样本及其他临床数据进行收集,一共连续7天。ALF患者分为4组: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患者(SIRS;n=628),有SIRS的患者(n=1407),有严重败血症的患者(n=387)以及感染性休克的患者(n=31)。

nlc202309090015

一旦患者被归类为SIRS类别,基于数据可用性和患者ALF情况,会随机选出115例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当中。

总体而言,155例ALF、严重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有56例细菌培养试验阳性。慢性肝病、非SIRS和SIRS组在研究期间或研究之前均未报道细菌培养阳性。上述56例患者中有23例存在血液感染,伴或不伴其他培养阳性。23例患者中大多数患有气管感染(n=16),尿路感染(n=8)或多例无血液感染(n=4),根据研究显示。

大多数患者样本中,降钙素原(PCT)血清水平高,所有ALF组的中位值接近或高于2 ng/mL。“通常表明有严重败血症,”研究人员写道。随着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加,PCT水平会有轻度增加。然而,PCT水平在非SIRS与SIRS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没有记录的感染—或严重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组间也无明显差异,有相关记录感染(P=0.169)。

所有ALF组中慢性肝病患者的PCT水平是不同的(P≤0.001)。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的平均PCT水平大于2 ng/mL,不管其SIRS特征如何,然而也有一些培养阳性患者的PCT水平小于2 ng/mL。根据研究显示,很多PCT水平大于2 ng/mL的患者没有感染的证据。

研究人员总结道:“在一般人群中降钙素原可以检测细菌感染和败血症,而对于中重度炎症来说,它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标志物。因此,降钙素原作为单一标志物辨别急性肝衰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价值有限,但结合其他标志物一起就可能变得很有价值。一项关于应用感染前瞻性测定和规范抗生素使用的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可能提供关于PCT与严重肝损伤,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二者之间关系的额外信息。”

PCT的临床应用

以临床常见的婴幼儿发热为例,通常,在3月龄以下的发热幼儿,约5%-9%存在尿道感染,2%的患儿发生菌血症,0.5%左右的患儿为细菌性脑膜炎。这三种类型的感染被称作严重细菌感染,后两者为侵袭性细菌感染。由于能可靠诊断的临床表现较少,对年幼儿的严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

婴幼儿侵袭性细菌感染的漏诊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相反,过度诊断则会增加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如腰椎穿刺、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引起的细菌耐药、以及不必要的住院治疗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因此,对发热婴幼儿的准确诊断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一直希望通过联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准确鉴定出存在严重细菌感染风险的发热婴幼儿。传统的生物标志,包括CRP、白细胞、血沉和临床症状与体征,对于指导感染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不足够敏感和特异。有证据显示,使用降钙素原(PCT)作为生物标志能够改善细菌感染的治疗和指导抗生素的应用。而进行血清PCT的实验室筛查,有助于发热婴幼儿侵袭性细菌感染的诊断。

与CRP和其他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同的是,PCT在病毒感染时极少增加,意味着PCT水平可能有助于鉴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研究证实在小于3岁的发热儿童,血清PCT水平在诊断侵袭性细菌感染方面优于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RP检测。

而对于严重的脓毒症患者,没有任何生物标志可以替代临床判断,临床特征并不能作为侵袭性细菌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该研究表明PCT可以作为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优势标志物,在临界值为0.3 ng/ml时,可能避免了不必要的腰椎穿刺,特别是在大于1个月、PCT水平低于0.3 ng/ml的发热患儿。尽管PCT检测可能是当前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最好的生物标志物,PCT检测联合病史、体格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测诊断侵袭性细菌感染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总结

PCT是判断细菌/脓毒症最好的生物学指标:可早期判断细菌感染;对细菌感染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快速反应抗生素治疗效果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血糖降钙素原 篇3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血乳酸,降钙素原,血糖

近年来,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以5岁以下儿童为发病主体。临床研究显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会合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各类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1,2]。因此,临床中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诊断和评估尤为重要,关乎患儿的预后状况[3]。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的明确,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也是实现对患儿治疗的重点。本研究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诊的14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情状况分为重症组65例、轻症组75例,整个研究过程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实施,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重症组患儿,男35例,女30例;年龄2~5岁,中位年龄3.5岁;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以及血糖增高,且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异常。轻症组患儿,男39例,女36例;年龄2~5岁,中位年龄3.4岁;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及臀部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现象。对照组儿童,男25例,女25例;年龄2~7岁,中位年龄4.0岁。3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把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早期表现定义为病程在4 d内,出现发热或皮疹,或伴有呕吐、惊跳、嗜睡、肺部啰音、咳红色泡沫痰、心率增快和紫绀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HFMD重症和轻症病例的判定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4]的标准判定;同时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及严重脑、肺、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患儿,且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

1.3 方法

入选对象在入院6 h内,进行清晨空腹静脉抽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去上层清液后,下层液体作为检测管,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仪器CX5型进行酶比色法测定血乳酸水平;采用北京热景公司提供的试剂盒(CA125)仪器进行双抗夹心法测定降钙素原水平;采用己糖激酶法进行血糖的测定方法,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血乳酸(mmol/L)、降钙素原(ng/ml)及血糖水平(mmol/L)进行检测和比较;收集重症组里死亡患儿上述3项指标相关数据,设为死亡亚组,其余重症组存活患儿为存活亚组,并比较两亚组间3项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取SNK-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中位年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研究对象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比较

3组研究对象3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患儿(P<0.05);重症组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见表1。

(±s)

注:q1、P1值为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q2、P2值为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q3、P3值为轻症组与对照组比较。

2.2 重症组中死亡亚组与存活亚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比较

重症患儿中死亡亚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亚组患儿(P<0.05),死亡亚组与存活亚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春夏交替之际。患儿表现为手、足以及口腔等部位出现红色的斑丘疹,尤其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病较快,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需要临床重点关注和诊疗。临床研究显示,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与肠道病毒71型密切相关[4],肠道病毒71型具有较强的噬神经性,可对患儿的神经、呼吸以及消化等系统造成较强的损伤,导致精神差、惊跳、嗜睡、肺部啰音、咳红色泡沫痰、心率增快、皮肤呈花斑样改变和紫绀等神经、呼吸以及消化等系统受累时症状[5]。

当患儿神经系统被肠道病毒71型破坏后,患儿的交感神经兴奋,会大量释放儿茶酚胺类的激素,糖皮质激素大量增多后,加上严重的病情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故引起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等指标的失衡,影响蛋白质糖异生,进而导致患儿血糖水平升高[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轻症组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P<0.05)。出现以上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是因为:1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其全身广泛的炎症反应,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低氧血症,故外周血液内囤积大量乳酸[7],导致乳酸水平提高;2在正常人体中,血清降钙素原维持在一个稳定较低的水平,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由于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故其全身高水平炎症因子会促进机体产生大量的降钙素原[8,9];3重症手足口病可以引起患儿神经呼吸消化等一系列器官系统功能的紊乱甚至衰竭,导致机体处于较高的应激水平,致使重症组患儿血糖水平较高。另外本组研究还表明,重症患儿中死亡亚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亚组患儿,也进一步说明上述3项指标水平除了能够评估手足口患儿病情以外,还能对其疾病预后和转归进行预测。从患儿的发病机制方面研究,患儿在疾病进程中会出现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水平的升高,但是目前临床中对于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尚不明确,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与患儿预后的判定关系也未研究[10,11]。

综上所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的明显的升高,对于患儿的病情状况及预后的判定有指导性意义,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获取患者的早期表现资料,注意监测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提高警惕,掌握本病早期情况或者及时发现病情发展,并采取相应临床措施,从而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率,提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靳妍,张静,孙军玲,等.2011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9):676-679.

[2]郑跃杰,王文建.儿童手足口病[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2):1692-1694.

[3]Qui PT,Khanh TH,Trieu HT,et al.Intravenous magnesium sulf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with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ysregulation in Vietnamese children: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J].Trials,2016,17(1):9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4.

[5]Lai CC,Jiang DS,Wu HM,et al.dynamic model for the outbreaks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Taiwan[J].Epidemiol Infect,2016,144(7):1500-1511.

[6]隋美丽,马晓梅,段广才,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指标的判别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4):504-508.

[7]刘春峰,熊小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诊治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8):1377-1380.

[8]韦佩俭,陈浩,韦松盛,等.血糖与血乳酸水平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5,35(3):111-112.

[9]杜潘艳,高翠红,王宝林,等.HFMD患儿外周血中胰岛素、血糖、乳酸、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检测[J].重庆医学,2015,44(23):3266-3268.

[10]刘丹,苏豪浩,王建红,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995-998.

血糖降钙素原 篇4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菌感染 急性加重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5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发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诱发因素80%是下呼吸道感染,其中50%左右为细菌感染[1]。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激素,血PCT水平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2]。本研究探讨PCT水平对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价值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20011年1~6月收治AECOPD患者89例,男60例,女29例,年龄52~83岁。AECOP的诊断均符合我国2002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排除标准[3]:入选时急性加重期病程已超过5天;胸片证实肺炎:入选前1周内应用过抗生素;合并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之外的部位存在细菌感染。随机分为PCT组(n=46)和常规治疗组(n=43),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成PCT组(n=46)和常规治疗组(n=43)。PCT组于第1、5、7、10天检测PCT水平,然后根据血清PCT水平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常规治疗组由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大多均使用10~14天(具体停药指标目前临床尚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患者患者痰的性状和颜色、体温、临床症状的缓解及白细胞计数和痰细菌学的变化等进行判定)。同时进行痰细菌学的检查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如血白细胞计数(WBC)等。主要观察指标为抗生素的使用天数、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痊愈加显效合并计算有效率)等。①PCT的测定:PCT组分别于第1、5、7、10天测定PCT值。采静脉血3ml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CT含量。PCT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②PCT指导抗生素使用的具体方法:根据血清PCT的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当PCT浓度<0.10μg/L时认为缺乏细菌感染,避免应用抗生素;0.10μg/L≤PCT<0.25μg/L认为细菌感染不可能,不鼓励应用抗生素;0.25μg/L≤PCT<0.50μg/L认为细菌感染可能,建议应用抗生素;PCT≥0.50μg/L认为细菌感染存在,强烈建议应用抗生素,选择PCT≥0.25μg/L为细菌感染的截断点。

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均使用SPSS12.0软件完成。

结果

治疗后,PCT组与常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白细胞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PCT组,根据血清PCT水平决定抗生素的使用时间(PCT<0.25μg/L时停用抗生素),抗菌疗程多分布在7~10天;而常规治疗组大部分在两周甚至更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值=9.21,P<0.01);PCT组住院时间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常规治疗组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CT组(分别为16.2%和4.3%),P<0.05,见表2。

讨论

随着短程抗菌治疗策略的提出,AECOPD患者优化抗生素使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PCT作为一种炎性标记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抗生素的优化使用,尤其对AECOPD患者的个体化用药、减少细菌耐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避免了更多的细菌耐药的发生和过度应用抗生素副反应的发生。因此,采用PCT指导AECOPD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经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Saint S,Flaherty K R,Abrahamse P,et al.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bronchitis disease-specific issues that influenc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J].Clin Ther,2001,23(3):499-512.

2 Gendrel D,Bohuon C.Procalctonin as a marker of bacterial infection.bacterial infection[J].Ped iatr Infect D is J,2000,19(7):679-688.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60.

血糖降钙素原 篇5

关键词:降钙素原,预测菌血症,临床价值

菌血症是导致住院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本院在此次研究中, 选取本院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确诊为菌血症的110 例患者, 观测其NEU、WBC和PCT的水平变化, 分析PCT在预测菌血症中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确诊为菌血症的11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64 例, 女46 例, 年龄为46~76 岁, 平均 (57.63±8.41) 岁;病程为2~14 年, 平均 (8.67±3.55) 年;合并症:糖尿病29 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 例, 肾脏疾病28 例, 心脏疾病19 例。依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菌血症组60 例和非菌血症组50 例, 两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排除PCT或者血常规检测的时间间隔超过12 h的患者, 110 例患者或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酶联荧光法进行PCT测定, 其测定仪器为法国梅里埃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血培养检测则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使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传统手工生化微量管进行细菌鉴定, 样品采集和检测程序都严格依据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非正太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 (P25, P75)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应用ROC曲线评估各个炎性指标预测菌血症的临床价值, 以P<0.0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菌血症组的NEU、WBC和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菌血症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比较各指标对于菌血症的预测价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对各个指标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PCT在菌血症预测中曲线下面积最大, 即0.842 (95%CI:0.756~0.902) , 明显高于WBC的0.675 (95%CI:0.615~0.791) 和NEU的0.676 (95%CI:0.616~0.79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WBC和NEU的ROC曲线面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PCT不同临界值时判断菌血症的临床效能PCT临界值为0.43 ng/m L时, 其阴性预测值为95.3%, 可排除菌血症, 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来, 伴随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 其所导致的菌血症病死率也随之提升, 因此, 对菌血症进行有效预测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对于菌血症的诊断, 临床上通常采取血培养方法作为其诊断的“金标准”, 但因其检测时间长、敏感度较低且标本容易受到污染等, 容易影响其诊断的准确性[3,4]。降钙素原属于一种炎症特异性标志物, 其对于菌血症的预测价值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5]。

PCT属于一种没有激素活性的、由甲状腺C细胞所产生的降钙素前肽物质[6]。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健康人体的血清PCT浓度非常低, 通常在0.1 ng/m L以下, 而细菌感染患者的PCT浓度会增加[7]。因为其半衰期时间相对较短, 大约是25~30 h, 细菌感染患者在2~3 h内PCT即能提升, 因此, 早期细胞感染患者的临床预测中PCT是一个极为有用的指标参数, 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8,9,10]。本组研究结果提示, 相较于非菌血症组患者, 菌血症组患者的NEU、WBC和PCT指标水平均比较高, 同时PCT在菌血症预测中的POC曲线下面积最大, 可见其预测菌血症的临床价值最高。理想的血流感染检测指标应同时具备特异性与敏感性, 不仅容易快速获得检验结果, 还能反应其感染严重程度与预后效果[11,12]。本组资料研究发现, PCT临界值是0.43 ng/m L其阴性预测值为95.3%, 因此可排除菌血症, 而PCT的最佳临界值是2.27 ng/m L时, 其诊断菌血症的特异度是90.02%, 灵敏度是74.48%, 阳性预测值是83.6%, 阴性预测值是84.1%。

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2005年儿科危重症医学杂志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诊断标准[1], 选自儿科收治的脓毒症患儿95例, 其中细菌性脓毒症43例、非细菌性脓毒症52例。细菌性脓毒症组, 男20例, 女23例, 年龄2个月~10岁;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 链球菌咽炎7例, 细菌性肺炎6例, 化脑1例, 细菌性肠炎11例, 败血症8例, 泌尿道感染2例。非细菌性脓毒症组52例中, 男28例, 女24例, 年龄1个月~11岁;支原体肺炎5例, 合胞病毒肺炎7例, 腺病毒肺炎2例。疱疹性口炎17例, 手足口病9例, 轮状病毒肠炎12例。细菌性脓毒症组和对非细菌性脓毒症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24h内均抽血检测PCT、CRP及ESR。用罗氏诊断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化学发光仪 (型号C601) 测定血PCT水平, 试剂盒由罗氏诊断有限公司提供。PCT>0.5ng/mL为阳性阈值。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检测仪器采用HITACHI 2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RP>8mg/L为阳性阈值。ESR>20mm/h为阳性阈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算3指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ROC曲线) 。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清PCT、CRP和ESR阳性率比较

细菌性脓毒症组的PCT阳性率与非细菌性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细菌性脓毒症组CRP阳性率与非细菌性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细菌性脓毒症组血沉阳性率与非细菌性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1。

注:与细菌性脓毒症组比较, 1) P<0.01;与细菌性脓毒症组比较, 2) P>0.05

2.2 PCT、CRP和血沉各指标在细菌性脓毒症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

PCT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CRP和ESR, 见表2。

2.3 PCT、CRP和ESR各指标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PCT曲线下面积值 (AUC) 高于CRP和血沉, 见表3。

3 讨论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是体内炎性反应系统与抗炎性反应系统平衡失调的状态, 如继续发展, 可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认识、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不同病原体所致的脓毒症临床表现非常相似, 尤其是在疾病早期更不易鉴别。因病原体不明, 滥用抗生素或贻误病情可能发生, 临床上常用的感染检测指标是C-反应蛋白 (CRP) 、血沉、血常规和血培养等。血培养虽然是判断感染的最可靠的指标, 但敏感度低, 需要时间长, 检测阳性率低。因此, 临床上需要更为准确、简便的指标, 来早期判断是否为细菌性感染。

PCT是一种含11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无激素活性。是降钙素的前体蛋白质。在生理情况下, PCT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 其量极少, 但在严重感染并有全身性炎性反应时, PCT由甲状腺以外组织产生, 如肝脏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肺与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都能合成及分泌, 故血清中PCT水平明显上升[2]。近年来对PCT的大量研究证实, 全身细菌感染时, 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就升高, 而病毒感染时即使是严重病毒感染, PCT也正常或仅有轻微增高, 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无明显增高, 这点优于其他急性反应蛋白[3,4], 而且PCT半衰期较长, 与其他炎性介质相比, PCT在体外稳定性很好, 采集标本后室温下数小时不受影响, 方法简便、可靠、耗时短[5]。表明PCT在早期预测细菌感染所致的脓毒症有较大的意义。

本实验结果显示PCT在诊断细菌性脓毒症与CRP、ESR比较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以PCT>0.5ng/mL为阳性阈值, 诊断细菌性脓毒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05%、88.00%。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特点可作为细菌性脓毒症早期检测的可靠指标;ROC曲线结果显示, PCT的AUC为0.941, 明显高于CRP的0.769, 提示其作为诊断细菌性脓毒症指标的准确性较高。

综上所述, 表明血清PCT作为辅助指标对细菌感染所致的脓毒症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可减少抗生素滥用。

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 (PCT) 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43例细菌性脓毒症患儿和52例非细菌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血清PCT与C反应蛋白 (CRP) 、血沉 (ESR) 传统炎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ROC曲线) 。结果 细菌性脓毒症组的PCT、CRP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性脓毒症组 (P<0.001) 。PCT诊断细菌性脓毒症敏感性、特异性高于CRP和ESR。结论 PCT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的可靠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儿童,脓毒症

参考文献

[1]喻文亮, 陆铸今, 孙波.小儿、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新定义[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 13 (2) :1-4.

[2]张瑾, 赵诸慧.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0, 27 (1) :7-9.

[3]刘春峰, 蔡栩栩, 许巍.血降钙素原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6.8 (1) :18-20.

[4]陈国员, 戎奇吉, 岑先杰.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监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 (5) :1153-1154.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11月住院患者787例, 男467例, 女320例。年龄1天~90岁, 平均67.7岁, 所有受检者, 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前,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测定血浆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 (CRP) 。对照组为我院体检正常人, 随机抽取50例,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35~67岁, 平均57.8岁。

方法:787例检测PCT的患者有187例做PCT的同时, 送检了血、痰、分泌物做细菌培养;77例送检呼吸六项做病毒指标。所以本文仅对这187例患者进行分析。

仪器和试剂:检测PCT的仪器为深圳产MAGLUNI2000PLUS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和配套试剂。检测原理为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 按仪器操作程序进行, 仪器自动完成检测。检测CRP的仪器为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为上海产品, 检测原理为免疫透射比作法, 按说明书上机操作。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并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平均值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使用ROC曲线评价PCT对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病原体检测结果, 187例送检培养标本, 有165例培养结果阳性, 其中痰培养阳性110例 (58.8%) , 分泌物培养阳性57例 (30.4%) , 血培养阳性20例 (10.6%) , 见表1。

PCT和CRP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3.2719, P=0.005 (P<0.01) ;细菌感染组CRP与对照组比较t=3.951, P=0.005 (P<0.01) , 见表2。

PCR和CRP对感染诊断准确性的评价:使用ROC曲线得知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和0.699,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1981年Jacobs等首先报道并证实了PCT是一种糖蛋白。1993年Assicot首次发现在严重细菌感染时显著升高, 而且非细菌感染时不升高。现在已知, 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经细胞内蛋白水解后形成的活性成分, 在人体内含量极其微量 (<0.1ng/L) , 且在体内外的稳定性非常好, 半衰期25~30小时。

本文结果也提示PCT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187例PCT升高者同时做细菌培养, 有165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 而且PCT浓度大部分>1ng/L, 最高值达100ng/L。说明感染越严重, PCT值就越高, 从而也就证实了PCT值的高低, 可提示感染的严重性。一旦感染得到了控制, PCT值也随之下降。本次检查有2例患者的PCT值≥100ng/L, 随着治疗临床有效, PCT值也逐渐下降, 直至正常。

PCT和CRP都可以用来区分细菌性感染, 本文结果也支持这一点, 但CRP除细菌感染外, 心血管疾病、手术、风湿性疾病均可升高, 尤其可作为动脉硬化的指标, 故对中老年人来讲, CRP用做判断细菌性感染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我们通过使用ROC曲线也得知, 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和0.699, 说明对于细菌性感染而言, PCT比CRP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血糖降钙素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神经外科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87例, 其中45例患者经临床检查, 病理检查及CT或MRI检查确诊为颅内感染, 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相关症状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肺、肝及肾等疾病患者, 免疫功能障碍患者, 恶性肿瘤患者及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将确诊为颅内感染患者45例作为感染组, 其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 (46.2±3.2) 岁;其中颅内肿瘤19例, 自发性脑出血16例, 蛛网膜囊肿6例, 其他4例。将未有颅内感染患者42例作为未感染组, 其中男24例, 女18例, 年龄19~66岁, 平均年龄 (45.2±3.1) 岁, 其中颅内肿瘤16例, 自发性脑出血15例, 蛛网膜囊肿7例, 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 病情及体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19~70岁, 平均年龄 (44.9±3.4) 岁。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进行空腹静脉采血, 体积为2 ml, 离心20 min后收集血清, 并保存于-20℃冰箱待测[3], PCT检测试剂盒购自Beckman公司 (美国) , 检测方法为免疫发光分析法。之后分别于治疗后1、3、5、7、14 d再次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PCT检测结果见表1。感染组治疗后1、3、5、7、14 d PCT值分别为 (24.53±13.24) μg/L、 (13.42±4.51) μg/L、 (6.56±3.24) μg/L、 (1.45±0.63) μg/L、 (0.44±0.12) μg/L;未感染组治疗后1、3、5、7、14 d PCT值分别为 (0.54±0.13) μg/L、 (0.47±0.15) μg/L、 (0.39±0.11) μg/L、 (0.44±0.09) μg/L、 (0.51±0.14) μg/L;对照组首次体检后1、3、5、7、14 d PCT值分别为 (0.34±0.14) μg/L、 (0.32±0.09) μg/L、 (0.29±0.16) μg/L、 (0.41±0.07) μg/L、 (0.31±0.13) μg/L;三组研究对象2周内P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且感染组PCT值显著性高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 (P<0.05) , 但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感染组与其他两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颅内感染为神经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 主要原因可能为手术时间过长, 脑室引流管留置, 人工材料植入及瘤腔引流管留置等[4], 颅脑感染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和意识障碍等, 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准确的诊断为及时治疗的前提, 目前临床上诊断颅脑感染主要为临床症状判断, 实验室检查等, 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效果, 但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 故需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或指标对颅内感染做出准确诊断[5]。降钙素原为人类降钙素前体物质, 该基因位于人体11号染色体上, 通过可变剪接可形成PCT, 研究表明PCT在判断人体是否出现炎症反应时具有明显效果。本文对在本院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均进行PCT检测, 结果发现颅内感染患者PCT值显著性高于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 且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PCT值与健康人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表明检测PCT值在判断患者是否为颅内感染具有满意效果。

早期检测降钙素原值对诊断患者是否为颅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感染患者检测降钙素原 (PCT) 的临床意义。方法 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87例, 根据是否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 (45例) 和未感染组 (42例) , 另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多次检测PCT值并比较差异。结果 感染组治疗后1、3、5、7、14 d PCT值分别为 (24.53±13.24) μg/L、 (13.42±4.51) μg/L、 (6.56±3.24) μg/L、 (1.45±0.63) μg/L、 (0.44±0.12) μg/L;未感染组治疗后1、3、5、7、14 d PCT值分别为 (0.54±0.13) μg/L、 (0.47±0.15) μg/L、 (0.39±0.11) μg/L、 (0.44±0.09) μg/L、 (0.51±0.14) μg/L;对照组首次体检后1、3、5、7、14 d PCT值分别为 (0.34±0.14) μg/L、 (0.32±0.09) μg/L、 (0.29±0.16) μg/L、 (0.41±0.07) μg/L、 (0.31±0.13) μg/L;三组研究对象2周内P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且感染组PCT值显著性高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 (P<0.05) , 但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早期检测降钙素原值对诊断患者是否为颅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内感染,降钙素原,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罗雯媛.降钙素原在颅内感染患者中测定意义.河北医学, 2011, 17 (4) :486-487.

[2]方浩威, 黄晓芸, 梅志忠, 等.降钙素原在颅内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21) :3164-3166.

[3]张翼, 余刚.降钙素原在颅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4) :2732-2734.

[4]Barati M, Alinejad F, Bahar MA, et al.Comparison of WBC, ESR, CRP and PCT serum levels in septic and nonseptic burn cases.Burns, 2008, 34 (6) :770-774.

血糖降钙素原 篇9

【摘 要】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早期识别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89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30例和病毒感染组27例。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清晨取静脉血进行血清CRP、WBC、PCT检测。观察三组患儿血清CRP、WBC、PCT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RP、WBC、PCT水平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WBC、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WBC、PCT在早期识别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PCT,在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方面,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细菌感染性疾病;儿童;降钙素原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098-02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重要疾病之一,多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儿童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1]。临床多通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等进行诊断。本文主要分析了PCT在早期识别儿童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价值。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30例和病毒感染组27例。细菌感染组中:男20例,女12例,患儿年龄为3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5.97±1.48)岁;其中,细菌性肺炎2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败血症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中:男19例,女11例,患儿年龄为3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为(5.88±1.57)岁;均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组中:男17例,女10例,患儿年龄为4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为(5.91±2.33)岁;其中,病毒性脑炎10例,疱疹性咽峡炎5例,婴幼儿急诊3例,轮状病毒肠炎2例,麻疹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三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清晨取静脉血进行血清CRP、WBC、PCT检测。PCT检测方法采取免疫荧光定量法,CRP检测方法采取免疫比浊法,WBC采取常规测定法。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儿血清CRP、WBC、PCT检测结果。CRP正常参考值:≤8mg/L;WBC正常参考值:4~10×109/L;PCT正常参考值:≤0.5ug/L[2]。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和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TX-*3]±s)表示,多组间均值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比较采取LSD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CRP、WBC、PCT水平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WBC、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炎症标志物的表达和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多被用于细菌感染的鉴别。常见的炎症标志物包括WBC、CRP、TNF-α,PCT等[3-5]。WBC在血液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其水平变化,能够判断感染性疾病。但WBC水平容易受患者年龄、生理、应激、机体免疫等因素的影响,特异性较差。

CRP多被用于鉴别细菌感染,在健康人群中,其含量较低,当机体发生感染后,其水平会有显著变化[6-7]。CRP水平的高低和疾病的炎症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但在其他病理状态下,也会出现CRP水平的升高,因此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欠佳[8-9]。

PCT在细菌感染时会明显升高,在病毒感染时则不会,在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方面,效果较好。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血清CRP、WBC、PCT水平高于肺炎

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WBC、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正常情况下,在人体中的含量较低,但当机体被细菌感染时,会使全身不同组织、器官中大量释放PCT。在机体被细菌感染时,PCT的水平和CRP、WBC的变化一致。

PCT是脓血症特异性的标志物,对于全身性细菌、真菌感染有特异的反应。对怀疑感染的住院儿童进行检查,发现其PCT水平均有升高。且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时血清PCT升高最为明显。可通过血清PCT对新生儿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总之,CRP、WBC、PCT在早期识别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PCT,在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方面,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参考文献

[1] 彭宝玲,朱翠平,万根平. 降钙素原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197-3200.

[2] Schuetz P, Mueller B.Procalcitonin: An Effective Screening Tool and Safe Therapeutic Decisionmaking Aid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epsis[J].Ann Emerg Med,2015,66(3):318-319.

[3]朱巧玲,罗孟军.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0):35-36.

[4]任艳丽, 陈涵强. 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疾病的临床意义[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9, 24(2): 125-128.

[5]郭伟中, 蔡燕鸿, 吴盛桥. 血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7): 64-65.

[6]梁玉美, 陈霞静, 潘红飞, 等.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19): 2684-2686.

[7]宋鉴清, 周雯雯, 满东亮, 等.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8): 1013-1015.

[8]徐哲, 葛昌玲, 陈华英, 等.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价值初探[J]. 儿科药学杂志, 2010, 16(5): 4-7.

[9]蓝国锋,黄景雄,吴时光,等.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34(7):114-115.

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现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范围内选取的重症肺炎患者总共为120例展开分析调查,将其作为实验组。与此同时,从本院选取轻型肺炎患者同样总共为120例展开分析调查,将其作为作为对照组。在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选取过程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在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分别为70例与50例,患者年龄介于40岁-75岁范围内,患者平均年龄达到了(58.75±4.73)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分别为75例与4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6岁-72岁之间,患者平均为(54.28±4.17)岁。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诸多方面都不存在较为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患者,都对其开展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需入院4h内完成。与此同时,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然后才能进行抗生素应用。根据本院规范流程,借助化学发光法对两组患者开展血清PTC检验,同时也对C反应蛋白具体实际情况开展检查,并对白细胞进行计数。按照PTC水平方面不同,将实验组分为I、II、III、IV不同四组。其中,组PTC不超过0.5μg/L,II组PTC介于0.5μg/L-2μg/L范围内,III组PTC介于2μg/L-10μg/L范围内,IV组PTC水平超过10μg/L。

1.3 观察指标[2]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对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详细资料加以记录,例如患者发病状况、性别与年龄等。与此同时,加强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指标等方面的观察,尤其是注意PTC水平方面的变化,同时呼吸机具体实际使用次数、抗生素具体实际应用时间也要加以重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组及对照组在PTC、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指标方面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无论是C反应蛋白还是降钙素原,都呈现出一定上升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但是,在体温状况与白细胞计数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十分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 降钙素原指标与重症肺炎患者实际病情相关性探讨

经过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对比实验,得出随着PTC水平不断增高,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其呼吸机使用次数也在不断增加,抗生素应用率也在不断加大,时间逐渐变长。与此同时,随着PTC水平不断增高,死亡率同样出现一定程度加大,具体数据结果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目前来说,受到微生物感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肺炎病症。尤其是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本身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经过本次实验探究,PTC与患者实际病情密切相关,能对病情进行充分反应。由此可见,无论是患者病情诊断还是患者病情评估,PTC都具有十分广泛应用[3]。从化学本质上讲,PTC本身属于糖蛋白,而糖蛋白本身构成成分为氨基酸。重症肺癌患者当处于发病状态时,血清PTC也会根据实际病情不同,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经过本次实验统计调查,PTC水平和C反应蛋白两组差异性较大,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指标方面几乎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随着PTC水平不断升高,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其呼吸机使用次数也在不断增加,抗生素应用率也在不断加大,时间逐渐变长。与此同时,随着PTC水平不断增高,死亡率同样出现一定程度加大。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最终确定,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降钙素原能切实具备一定临床诊断及其评估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降钙素原所起到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范围内,从本院选取重症肺炎患者总共为120例展开分析调查,将其作为实验组。与此同时,从本院选取轻型肺炎患者同样总共为120例展开分析调查,将其作为对照组。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对患者采集静脉血,然后对两组患者开展血常规检验。对实验组及对照组降钙素原进行比较,同时对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指标也要进行对比,按照PTC水平方面不同,将实验组分为I、II、III、IV不同四组。其中,I组PTC不超过0.5μg/L,II组PTC介于0.5μg/L-2μg/L范围内,III组PTC介于2μg/L-10μg/L范围内,IV组PTC水平超过10μg/L。对实验组及观察组进行观察研究,主要包括抗生素应用情况、患者有无出现病死及其患者住院期间呼吸机使用情况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无论是C反应蛋白还是降钙素原,都呈现出一定上升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随着PTC水平不断增高,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其呼吸机使用次数也在不断增加,抗生素应用率也在不断加大,时间逐渐变长。结论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降钙素原能切实起到良好应用效果,非常有利于病情诊断评估。

关键词:降钙素原,重症肺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云娇.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2):40-42.

[2]唐伦先,叶海燕,张常晶等.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7):587-59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血糖降钙素原】相关文章:

快速血糖测定应用于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价值评价09-11

血糖代谢06-02

血糖、肾功06-21

空腹血糖06-26

自测血糖07-03

降血糖04-08

血糖代谢异常05-04

血糖监测护理05-09

血糖指标水平05-15

空腹血糖异常05-18

上一篇:养护精细化下一篇:造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