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与血糖

2024-06-28

血脂与血糖(精选十篇)

血脂与血糖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老年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 每组40例。常规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62~84岁, 平均70.4岁;患糖尿病时间1~13年, 平均4.2年;干预组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61~86岁, 平均71.1岁;患糖尿病时间为2~15年, 平均4.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血糖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为: (1) 饮食:该项护理的重点是为患者决定日常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所占的理想比例,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饮食方案, 满足患者身体的正常所需, 不要对药物和运动造成影响。主要内容包括:使饮食结构保持均衡, 饮食种类应该包括谷类、蔬菜、蛋白质, 可适当增加一些粗纤维食物;帮助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不可出现饥饱无常现象[2]。 (2) 运动:该项护理干预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使机体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 对肌肉及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体重减轻, 使脂肪及血液黏度降低, 并且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防止发生并发症。将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向患者进行介绍, 使其能够充分把握运动方式、运动量及注意事项[3]。 (3) 认知:将2型糖尿病的具体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表现、治疗的主要方法、并发症预防知识向患者进行介绍, 并针对认识误区进行指导。对患者能力进行评估后, 对其实施不同程度及形式的指导, 使患者及其家属对2型糖尿病的诊疗和预防知识、服药治疗的重要性有更加系统的了解。对于一些年龄偏大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患者, 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指导, 对自我防治知识进行普及。每月至少通过电话进行1次随访, 并指导患者对血糖、血压水平进行测量, 对护理干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4]。 (4) 并发症:对导致低血糖发生的先兆症状有充分掌握, 一旦发生要及时处理;对感染的预防给予充分重视, 该类患者免疫力低下, 应将提高免疫功能方法及感染处理的简单方法向患者进行讲解。熟悉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一些并发症及保护措施[5]。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症状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异常人数减少幅度进行比较。

1.3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的尿糖及血糖的监测结果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 症状彻底消失;有效:血糖水平低于8.0 mmol/L, 血糖以及尿糖监测的结果两项指标存在明显控制程度, 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血糖水平高于8.0 mmol/L, 尿糖检测显示为 (2+) 或者是更高[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症状治疗效果比较

在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 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 有效19例, 无效9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7.5%;干预组显效16例, 有效22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血糖和血脂异常改善情况

对照组干预前后血糖和血脂异常人数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糖以及血脂异常人数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护理之前,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规范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进一步提高, 增强自我监测和管理的能力, 使血糖和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使并发症出现几率显著降低, 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7,8]。

摘要:目的:对应用血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80例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 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 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血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异常人数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结论:应用血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血糖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肖晓燕, 兰佳庆, 侯绍蔚, 等.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5 (14) :140-141.

[2]刘士敏.护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康复中的意义与作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 23 (17) :190-191.

[3]彭巧君, 阿依古丽, 胡尔西达.应用食物模型进行糖尿病饮食教育的方法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38 (10) :788-789.

[4]常秀萍.不同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3 (10) :76.

[5]邓行爱, 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38 (19) :707-708.

[6]顾竹影.日本医院人性化护理的现状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0 (27) :550-552.

[7]褚爱莲.48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3) :253-254.

降血脂降血糖的方法有吗? 篇2

1莲子粳米粥的做法:

(1)将干莲子用冷水泡发4小时,泡涨后去皮及莲子心,放入锅中,加水炖煮至莲肉熟烂。

(2)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调入熟烂的莲肉及汤汁,改用小火煮成粥。早晚2次分服,连食7~10日。

2海带菠菜汤的做法:

将海带洗净切丝放入沙锅中,加水300毫升,煮15分钟,再将菠菜洗净切段后放入,同煮10分钟,加人精盐、味精,淋入麻油即可。分l~2次趁热食菜、喝汤。

3洋葱豆腐的做法:

将豆腐切成小长方块,用油炸成金黄色。洋葱、生姜切成小长方条。炒锅上火,放油烧热,放入洋葱、大茴香、桂皮粉、生姜、花椒粉和酱油炝锅,然后将炸好的豆腐及黄酒、鸡汤入锅内焖一会儿,见汤不多时放入精盐、味精,用湿淀粉勾芡,出锅即成。

用法:食用,用量随意。

血脂与血糖 篇3

【中图分类号】 R5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37-02

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是个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体内神经代谢因子都会受到影响,为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和血脂、血糖的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将我院2004年以来确诊为不同程度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均除外糖尿病病史)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4—03/2010—12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的住院患者328例:经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其中男172例,女158例,年龄49—82岁,平均59.15±10.6l岁,均除外糖尿病病史、肺部疾病。

1.2方法根据入院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3组,并根据入院时检测的血清瘦素水平(Leptin LP)将278例分为三组:甲组:血清瘦素LP<8.06μg/L,乙组:8.06μg/L≤LP<11.59μg/L,丙组LP≥11.59μg /L,再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

1.3标本采集入选患者于就诊入院时立刻测量随机静脉血血糖。第2天清晨,静脉采集空腹晨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

1.4统计学处理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组间差异用c2检验,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三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及血清瘦素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

按心力衰竭分级Ⅱ-Ⅳ级分成3组,分别记录血脂、血清瘦素的含量,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总胆固醇(TC)心衰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甘油三酯(TG)和瘦素的心衰程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l)。见表l。

2.2瘦素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按血清瘦素水平分为甲、乙、丙三组,分析表明丙组病死率明显高于甲、乙组(p<0.01),丙组中的心功能NYHAⅣ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甲、乙组(p<0.01)见表2。

2.3心力衰竭患者血糖测定结果与预后的关系:

328例心力衰竭中,有117例伴血糖增高,占总例数的35.67%,其中15例血糖明显增高(>17mmoi/L),并伴有感染和水电解质紊乱,经抢救无效死亡。另82例血糖在7.61mmoI/L-15.19mmoI/L之间,大部分经治疗分别好转或治愈,血糖恢复正常;余下20例经治疗后,血糖仍波动在6.25-11.57mmoI/L之间,未完全恢复正常。117例心力衰竭中治愈41例,治愈率达35.04%。血糖正常组221人,治愈102例,治愈率为48.3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有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心室重塑是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介导的心肌结构功能变化。在进一步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梗死、炎症)后,促进心力衰竭发生。此时,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加速心功能恶化。高血压、冠心病易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及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力衰竭病因。高血压、冠心病的形成多以动脉硬化为病理基础,血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血液粘稠、血细胞聚集性增加,使血管局部组织血流明显减少而加速动脉硬化,诱发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时,若并存高血糖,常与临床状况不佳直接相关,非糖尿病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高血糖组比正常组发生重度心力衰竭的机会高,推测高血糖伴有心肌的高代谢及导致高乳酸血症,血糖高低直接涉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已证实瘦素在肥胖相关的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胆固醇相关[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血糖升高也是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的一种重要因素。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3]:空腹胰岛素水平与瘦素浓度呈正相关,瘦素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和空腹血糖相关。有研究发现[4]:脂肪堆积可引起瘦素增加,通过胰岛β细胞去极化,而使胰岛素分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可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的分解,使瘦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本身就造成胰岛素抵抗。研究者还发现瘦素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密切相关,瘦素可促进炎性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处聚集,加速炎性反应[5-6]。瘦素可能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7]。本文结果表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说明瘦素和的心衰发病密切相关。瘦素可调节应激相关激素水平,Quehenberger等[8]进行的体外实验表明,瘦素可促使内皮细胞内皮素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内皮素升高可引起冠状动脉血管强烈收缩,冠状动脉内血流减少,心脏组织缺血缺氧,可加重心衰。还有研究表明,高水平瘦素可以直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9]。Straznicky等[10]研究证实:瘦素水平和交感神经活性相关,瘦素水平升高可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瘦素水平降低可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增加心衰发生的危险。

心衰发展中的各种因素是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本研究仅对临床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因果关系不能定论,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相关因素分析得出更确切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Ntyintyane L,Panz V,Real FJ,et a1.Leptin,adiponectin,an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relation to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urban South African blacks with and with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Metab Syndr Relat Disord,2009,7(3):243—248.

[2]De Rosa S,Cirillo P,Pacileo M,d a1.Leptin Stimulated C—Reactive Protein Production by 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J].J Vase Res,2009,46(6):609-617.

[3]De Courten M,Zmmet P,Hodge A,et al.Hyperlep tinem ia:The missing link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J]. Diabetes Med,1997,14(3):200-208.

[4]Bray GA,York DA.Leptin and clinical medicine:A new piece in the puzzle of obesity[J].J Clin Endocrino Metab,1997,82:2771-2776.

[5]Amasyali B,Aytemir K,Kose S,et a1.Admission plasma leptin level strongly correlates with the Success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ngiology,2006,57(6):67l-680.

[6]Wouters EF.Local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Proc Am Thorac Soc,2005,2(1):26-33.

[7]Piestrzeniewicz K,Luezak K,Lelonek M,et a1.Obesity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men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J].Cardiol J,2008,15(1) 43-49:

[8] Quehenberger P,Exner M.Sunder PR.et a1.Leptin induces endothelin-l in endothelial cell in vitro[J].Circ Res,2002,90(6):711-718.

[9]Oda A.Taniguehi T.Yokoyama M.Leptin stimulates rat aoric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J].Kobe J Med Sci.2001,47(3):141-150.

[10] Straznicky NE.Lambert EA.Lambert GW,et a1.Effects of dietary weight loss on sympathetic activity and cardiac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J].J Clin Endoerinol Metab.2005.90(11):5998-6005.

血脂与血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地区近2年来我院常规查体抽样520人次,其中男430人次,占82.6%,女90人次。占17.4%。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为(39.74±2.13)岁。

1.2 方法

清晨空腹用真空肝索抗凝管肘静脉采静脉血,检测血清甘油兰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Glu)、谷-丙转氨酶(GP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蛋白(T)、白蛋白(A)、球蛋白(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一般营养过剩的脂肪肝患者,其GOT、GPT值会轻微升高,但一般来说,指数都还维持在100以下。如果GOT、GPT值高过100以上,就要考虑是否是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脂肪肝。如果指数高达数百,那就可以确定脂肪肝并非营养过剩引起,可能是慢性肝炎造成的。

2 结果

从520例查体者中,检测发现145例脂肪肝患者,375例非脂肪肝者。145例脂肪肝病人甘油三酯增高62例,胆固醇增高58例,两者均增高25例,脂肪肝患者中血糖增高者55例。脂肪肝病人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均高于非脂肪肝者,差异均有显著性,尤其是甘油三酯。

表1中脂肪肝患者TG和TC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P<0.05)而HDL-C却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这说明脂肪肝与肝功能及血脂异常有关,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TG代谢紊乱,HDL-C的代谢与脂肪肝的发生也可能存在联系。高脂血症尤其是高TG血症可增加脂肪肝发生的危险性,高脂血症发生脂肪肝的机制可能与高TG血症的游离脂肪酸(FFA)增多,并通过FFA干扰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作用减弱并伴有胰岛素抵抗(IR),导致脂肪在肝脏沉积。

根据脂肪肝患者和非脂肪肝者的生活饮食情况分析(表2),脂肪肝患者常见于体型过于肥胖或长期饮酒者,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居多。肥胖和高脂血症为主要原因。

3 讨论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独立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当机体摄入的脂肪和糖类超出机体热量消耗时,肝内即堆积大量脂肪并释放出过量的末酯化脂肪酸,末酯化脂肪酸是甘油三酯的前驱物质,未酯化脂肪酸增加可导致肝内合成甘油三酯增加,如肝内合成甘油三酯速度超过了组合为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其分泌入血流的速度时,便出现了肝脏甘油三酯的堆积引起脂肪肝。

如不加以预防,脂肪肝则可导致肝细胞的解毒、代谢等功能不同程度降低,可引起肝纤维化,部分患者可演变为肝硬化等多种严重肝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脂肪肝与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脂肪肝的主要预防方法就是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高脂肪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饮酒等。并应进行血脂和肝功酶学指标的监测,以利于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脂肪和食物的摄入过多、饮酒过量的现象较为普遍。脂肪肝的患病率有急剧升高趋势,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改进不良生活习惯,控制高脂高糖饮食,合理营养不饮洒,降低血脂、血糖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摘要:目的 研究脂肪肝病人的发病率及年龄分布情况,探讨脂肪肝的诊断、发病因素与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8年至2009两个年度内本地区健康查体抽样520人次,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检测分析血糖、血脂。结果 145例脂肪肝病人甘油三酯增高62例,胆固醇增高58例,两者均增高25例。血糖增高55例。结论 脂肪肝与高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血糖增高有密切的关系。脂肪肝病人中甘油三酯升高尤为显著,是较好的观察指标之一。肥胖、嗜酒、职业特点及糖尿病等均为引起脂肪肝的因素。

关键词:健康查体,脂肪肝,血脂,血糖,检测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慧敏,巩文彦.脂肪肝血脂和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905~906.

[2]王萍玉,谢书阳,杜秀娟.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肝功能等因素的Logistic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24~1026.

[3]Yu As,Keeffe EB.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Rev Gastroenterol Disord,2002,2(1):11.

[4]Angulop,Lindor K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2,17(Suppl):918.

血脂与血糖 篇5

芦笋是一种具有保健价值的功能蔬菜,富含芦丁、皂甙、植物多糖、有机硒、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及降血压等功能。研究发现,芦笋中含有的N-丁醇结构物能够明显降低高脂喂食小鼠的血脂浓度。芦笋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膳食纤维等活性因子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芦笋提取物能通过调控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β-细胞的功能来控制链唑霉素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含量,近日刊登在《英国营养学期刊》的一项新研究报告显示,芦笋可协助控制人体的血糖浓度,并增加人体产生有助于吸收葡萄糖的胰岛素,可能是对抗糖尿病的新利器。对高脂摄入量的小鼠试验表明,芦笋浸提物对降低血脂含量及保护肝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芦笋重要的近缘种A.racemosus也能调控血糖、肌酸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含量,且A.racemosus对降低血压作用明显,科研人员用A.racemosus喂养水牛后,发现其体内的血浆泌乳素和皮质醇含量均有增加,但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下降。芦笋另一近缘种A.

falcatus(fLinn)中的内酯成分能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的增殖生长,具抗血管生成活性。

血脂与血糖 篇6

关键词:中老年干部,血压,血糖,血脂,肥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肥胖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肥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我们通过对参加体检的中老年干部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 为作好中老年干部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河源市人民医院收集参加健康检查的中老年干部2466例, 其中女性1083例, 男性1383例。年龄38~86岁, 平均 (50.26±8.65) 岁。

1.2 方法

受检者均由专业医务人员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

1.3 结果判断标准

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 ]2, BMI>25为超重或肥胖;收缩压 (SBP) ≥140mm Hg和 (或) 舒张压 (DBP) ≥90mm Hg为高血压;空腹血糖 (GLU) ≥7.0mmol/L为糖尿病;总胆固醇 (TC) >5.72mmol/L或甘油三酯 (TG) >1.70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3.64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0.91mmol定为血脂异常[1]。

1.4 统计方法

建立EpiData数据库,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 BMI、SBP、DBP、GLU、TC、TG、LDL-C、HDL-C的水平用x±s表示, 各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发生率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42.9%、26.0%、5.9%和42.2%。

2.2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中老年干部的BMI、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水平

见表1。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 DBP, LDL-C在50~69岁年龄段的水平是最高的。男性的BMI、TG水平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 其他各项指标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升高水平也在升高, 并且男性的水平大于同年龄组的女性。

2.3 不同水平的BMI之间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比较

BMI>25组和BMI≤25组, 即超重组或肥胖组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各项指标水平都高于非肥胖组的各项指标水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2。

2.4 不同水平的BMI之间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关系

超重组或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较高, 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见表3。

3 讨论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近几年都有上升趋势, 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变等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它们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而肥胖又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存在着一定的关系[2,3,4,5,6]。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 在中老年干部中, 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高达42.9%, 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26%、5.9%和42.2%, 说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在中老年干部中已经成为常见病。这可能与知识分子、领导干部的饮食结构、工作紧张, 体力活动少等有一定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 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各项指标水平随着BMI水平的增加也在增加,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在肥胖组中的患病率已经高达39%、8%、53%, 严重影响到中老年干部的健康。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 BMI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有关, BMI越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越高。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因素中, 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不可控制, 但是生活行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平衡膳食、合理运动、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积极控制体重、控制BMI、降低慢性病发生率, 已成为提高生命质的必要之举。

参考文献

[1]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46-160.

[2]李绍刚, 李必迅, 黄慧, 等.广西部分高校知识分子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11) :1022-1023.

[3]孙佳艺, 赵冬, 王薇, 等.体重指数对10年累积高血压发病危险的预测作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 (5) :436-438.

[4]陈秋雯, 周建新, 赵炜磊, 等.上海城乡结合部60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现况调查 (附11220例报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9, 25 (2) :322-323.

[5]郭剑津, 饶华祥, 侯玉英, 等.山西省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4) :646-647.

血脂与血糖 篇7

关键词:教师人群,血糖血脂,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 (BMI) 是目前评价超重肥胖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了解教师人群血压、血糖、血脂与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 对教师人群随机抽取105名教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至11月教师人群随机抽取105名教师, 根据体重指数分组, 超重组62例, 体重指数 (BMI) ≥24kg/m2, 正常组43例 (BMI<24kg/m2) , 其中男63例, 女42例;年龄28~69岁, 平均年龄 (49.96±11.65) 岁, 对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 并对结果分析。

1.2 方法

随机抽取教师人群教师105名, 对105名教师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 对身高、体重, 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其中体重指数 (BMI) ≥24kg/m2为超重组62例, BMI<24kg/m2为正常组43例, 对两组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进行统计, 对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病率进行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1.3 判断标准

(1) 按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标准, 24≤BMI<28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BMI<18.5为体重过轻, 18.5≤BMI<23.9为正常[1]。根据BMI=体重/身高2 (kg/m2) , 测定体重和身高, 计算BMI。 (2) 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 根据2001年颁布的国际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报告血脂异常诊断标准为[2]:血清胆固醇浓度>5.7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 总胆固醇 (TC) 低于5.20mmol/L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低于3.12mmol/L为正常, 高于3.64mmol/L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高于1.04mmol/L正常, 低于0.91mmol/L异常;甘油三酯 (TG) 低于1.70mmol/L为正常, 高于1.70mmol/L为异常。 (3) 血脂、血糖测定: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受检者需要空腹抽血,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及空腹血糖的判断标准分别为:TC≥5.7 mmol/L和/或TG≥1.7mmol/L[3];空腹血糖≥6.1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II13.0数据包处理, 两组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体重指数105例教师体重指数具体见表1。

2.2 两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比较, 见表2。

注:两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因此, 我们认为加强健康教育, 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正常体重对减少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因此, 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超重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对增加, 加强对教师人群的体检筛查, 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心血管相关疾病,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5~1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实用本) [J].高血压杂志, 2004, 12:483~486.

血脂与血糖 篇8

关键词:BMI,血糖,血脂指标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膳食结果的改变, 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在大城市肥胖流行程度接近发达国家。1985-2000年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资料, 在沿海大城市7-18岁男生的超重肥胖率从1991年的7.6%上升至2000年的23.6%, 女生从4.2%上升至13.6%[1]。肥胖伴随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致残率也明显增加,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此探讨BMI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山东省济南市区随机抽取2所小学560名8~12岁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对其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其中男生275名, 占49.1%;女生285名, 占50.9%;8岁105人, (18.8%) ;9岁106人, (18.9%) ;10岁112人, (20.0%) ;11岁120人, (21.4%) ;12岁117人, (20.9%)

1.2. 测量方法

对入选的学生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有专业人员测量身高和体重身高记录时以cm为单位, 精确度到0.1cm, 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1cm。体重以千克为单位, 精确到0.1kg, 测量的误差不得超过0.1kg。研究对象在禁食12 h后, 于次日清晨由专业人员采空腹静脉血5m L, 分离血清后进行血脂测定, 包括血糖、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1.3 指标计算

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参考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2]。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建立数据库, 整理资料, 求各组均数标准差、并进行t检验。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计算相关系数。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血清血糖、TC、TG、HDL-C和LDL-C的平均水平分别为 (4.46±0.42) mmol/L, (4.32±0.44) mmol/L、 (0.70±0.30) mmol/L、 (1.45±0.31) mmol/L、 (2.42±0.50) mmol/L。两组 (不同BMI组) 血糖、TC、TG、HDL-C和LDL-C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即超重肥胖组血糖、TC、TG和LDL-C显著高于正常组, HDL-C显著低于正常组 (表1) 。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与血糖、TC、TG、HDL-C和LDL-C呈显著性正相关 (P<0.05) (表2) 。

3 讨论

体重指数 (BMI) 这是一种近年来国际流行的标准体重测量方法, 是WHO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判断超重肥胖的重要指标, 而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肥胖不仅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而且可能导致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 极大地加重社会的疾病负担。因此世界卫生组织 (WHO) 正式将肥胖确定为威胁健康的三个最重要的慢性流行性疾病之一。

本组资料显示, BMI与血糖、血脂指标关系密切, 当BMI增加超过正常标准, 而成为超重肥胖者, 其血糖、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这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和美国Bogalusa的调查结果一致。肥胖儿童和超重儿童高血糖的血脂异常的风险是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的儿童[3,4]。而血糖, 血脂指标增高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因素。这也提示降低BMI值能显著降低血压、血糖、血脂心脑血管危害因素水平, 预防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特别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直线相关分析发现BMI与BMI与血糖、TC、TG、HDL-C和LDL-C均有显著意义的相关, 这是由于随着BMI值的增加, 体内脂肪组织增加, 致使血糖血脂增高;结果和周冬梅等人报道有所差别[5], 可能本地饮食习惯、结构差异所致, 因为血脂、血糖异常即受机体自身代谢因素, 又受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控制血糖、TC、TG、HDL-C和LDL-C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资料证实BMI超出正常者其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于正常人, 因此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BMI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JI CY.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Scholi-aged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urban China, 1985-2000.Biomed EnvironSCI.2007, 20 (1) :1-5.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S].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 (2) :97-102.

[3]Li YP, Yang XG, Zhai FY, et al.Disease Risks of Children Obesity in China.Biomed Environ SCI.2005, 18 (6) :401-410.

[4]Freedman DS, Dietz WH, Srinivasan SR, et al.The relation of overweight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The Bogalusa Heartstudy.Pediatrics.1999, 103 (6) :1175-1182.

血脂与血糖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糖尿病组:选取2011年在该社区门诊2型老年糖尿病体检患者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 140例, 病程1个月~5年, 平均 (2.6±0.5) 年;年龄60~87岁, 平均 (52.6±11.3) 岁。按照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 超过572 mmol/L, 本组高脂血症患者60例, 非高脂血症患者80例。 (2) 正常对照组:选择体检中健康的老年人70例, 男40例, 女30例, 明确排除2型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各组间性别及年龄分布基本匹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检测方法

各受试者禁食8~10 h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约5mL, 送检血糖与血脂等指标, 其中胰岛素抵抗 (HOMA-IR) 指数公式:FPG (mmol/L) ×FINS (mIU/L) /22.5来评估胰岛素抵抗。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 各种变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两指标间联系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对比

经过测量, 糖尿病组患者的FPG、FINS、HOMA-IR、TC、TG、HDL-C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2.2 高脂血症组与非高脂血症组对比

经过测量, 高脂血症组患者的FINS、HOMA-IR、TG、HDL-C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组 (P<0.05) , 其他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情况见表2。

2.3 相关性分析

通过直线相关分析, 以HOMA-IR指数为应变量, 其它参数为自变量,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FPG、FINS是影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两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因子。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陆续有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在血糖和血脂的各项具体指标的相互关联性方面进行探究, 发现规律[6]。例如国内外都有学者指出, 对血浆CHOL/HDLC或TG/HDL-C比值的检测, 可以作为预测或筛检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敏感指标[7,8]。

众所周知, 胰岛素抵抗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是高血脂, 高血脂是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脂者脂肪细胞肥大, 胰岛素受体稀疏, 与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 导致血糖和血脂代谢异常。本文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患者的FPG、FINS、HOMA-IR、TC、TG、HDL-C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高脂血症组患者的FINS、HOMA-IR、TG、HDL-C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组 (P<0.05) , 其他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相关性方面, FPG、FINS是影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两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因子。

总之, 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血糖与血脂异常率比较高, 两者可以相互影响, 在社区中要加强预防与管理, 合理应用药物。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9, 22 (3) :129-131.

[2]汤亚飞.脂肪肝与胰岛素抗性的关系[J].医学信息, 2010, 18 (5) :493-495.

[3]周殿元, 周正端.现代临床疾病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杜, 2007:517-518.

[4]李晓红, 申黎艳, 段文若.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 2003, 43 (1) .

[5]范建高, 曾民德.脂肪肝[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15-188.

[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9, 11 (2) :31.

[7]范建高, 曾民德.脂肪性肝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5-228.

血脂与血糖 篇10

项目简介: 品名:回春养生长命饮

本品由二十二味中药配制而成,不加糖,无任何添加剂,系天然绿色饮品。饮之略感酸甜、美味可口。纵观国内外各种饮料,其功能多为解渴、补充人体水分、美味爽口、休闲之用。鲜有本品这种集养生健身、葆青春抗衰老、使人重获青春活力、增强和恢复男女性功能、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等防病治病、保障健康等优秀作用于一身者。且现市场流行之饮料多源自舶来品,其中中药饮料可谓凤毛麟角。为发扬中医中药科学宝贵遗产,特推出此佳酿。本品一经问世必将成为大宗热门饮品,热销全世界,其销量必将与可口可乐相媲美。

(21)申请号 201110212171.7 (22)申请日 2011.07.27

(73)专利权人 陈忠和 地址 51906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大道一号华发新城二期80栋301房 (72)发明人 陈忠和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代理人 刘媖

(51)1nt.C1 A23L 2/38(2006.01) A23L 1/29(2006.01) 审查员 洪梦实

(54)发明名称 一种回复青春活力的抗衰老延寿饮品

(57)摘要

本品涉及一种能回复青春活力的抗衰老延寿饮品,其是选用人参、金银花、锁阳、大枣、酸枣仁、柏子仁、蜂蜜、山楂、乌梅、山茱萸、枸杞子、桑椹、龙眼肉、五味子、黄芪、杜仲、肉苁蓉、菟丝子、党参、覆盆子和绞股蓝等二十二味中药按一定重量配置制成的中药饮品。本发明能回复青春活力的抗衰老延寿饮品,不含有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不加糖,无任何添加剂,系纯天然绿色饮品,且集养生健身、回春抗衰老,使人重获青春活力、防病治病、保障健康等诸多优秀作用于一身。

1998年-2003年该产品还在海南中西医结合医院、海南省工人疗养院、海南省农垦总院500例患者临床试验中试用,效果均好。

地址:51906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大道一号华发新城二期80栋301房

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发明名称:一种能回复青春活力的抗衰老延寿饮品

专利号:201110212171.7 专利权人:陈忠和 电话:15363951900

上一篇:同步辐射下一篇:门式与桥式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