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引领

2024-06-08

课题引领(精选十篇)

课题引领 篇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工作中, 我们发现课题研究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引领教师专业阅读

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中指出, 当今世界谁学习最快, 谁将是这一个领域的领跑者。1999年世界管理大会首次提出的树根理论, 把一个组织、一个人比作一棵大树, 学习力就是大树的根, 是组织、人的生命之根。学习力强, 汲取的营养就多, 树就茁壮成长。美国布莱克曼曾说:“不论时代如何演变, 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受赞助的, 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因此教师必须提升学习力, 做个有效的学习者, 思想有多远, 决定我们能够走多远。在学校课题的引领下,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改变了教师专业学习的无目的性、无计划性的弊端。学校在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的研究过程中, 教师们通过书籍、网络等多渠道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进行了专业的学习;在参加“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课题中, 教师们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谛听教育的春天》, 并从网络上搜集了相关文章和案例。在课题引领下, 教师的专业阅读从不自觉走向自觉, 从要我读走向我要读, 是推动教师专业学习的有力助推器。

二课题引动教师课堂实践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实践研究来提升、来促进发展的实现。在课题引导下教师进行课堂实践, 让教师的实践更有目的、更科学, 更能看到实践的效果。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先后进行了五个指向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 分别是市级课题“探究生活数学课堂模式,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区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全国课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改革的研究”、全国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和省级课题“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在课题的引路下, 我们进行了“三上三反思”观摩课、同年段教师的“同课异构”、老教师的观摩课、实验教师的研讨课观摩、青年教师的实验课研讨等课堂教学实践。在指向课堂实践教学中, 老师们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在不断的研课、讨论中对课堂中的问题不断反思, 不断提出解决的办法与思路, 不断地尝试实践, 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科学、更有目的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升了专业发展水平,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课题引导教师团队互助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团队的合作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团队的合作, 开展团队建设, 促进教师团队互通有无, 共同发展的目标的实现。学校几年来的课题研究都是以学校集体课题研究为主, 这样的课题需要团队的共同协作, 集体作战磨炼了团队的互助能力。我校参加省级“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时, 在学校团队建设中, 我们成立了实验组、指导组、专家组、管理组、保障组进行团体协作。学校把富有教学经验, 又有实验能力和热情的教师安排进实验组开展课题实验;把富有教学思想、有经验的老教师组织起来成立指导组进行课堂观察与指导;外聘资深教研员或专业人员作为专家组定期到校来进行指导;由学校分管教育教学的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成立管理组, 以保障适合课题的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实现学校由传统管理向研究状态下的新的管理文化的转型;由学校后勤以及计算机教师成立保障组, 为课题实验提供软硬件的支持。团队的协作不仅促进了学校团队的高效运行, 而且促进了各部门、各学科、各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课题引发教师自主反思

林崇德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反思, 反思性教学已成为现代重要的教学范式。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不断地去改进、不断地去完善, 因此教师自主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显得尤其重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通过理论学习引导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反思;通过课例研究, 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通过撰写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学案例, 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自拍课堂实录, 教师对课堂实践进行反思……有了课题的带领, 引发了教师的自主反思,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课题引来教师专业引领

俗话说:“萝卜煮萝卜, 还是萝卜。”随着对课题的深入研究, 一些教育教学领域的难点、焦点问题便呈现出来了。破解这些难点问题, 通过同伴的互助也是一时难以解决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通常会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前来进行指导, 帮助课题研究更科学、更有效地实施。我校在参加“网络环境下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时, 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指导;在参加“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时, 余文森教授亲临学校指导;在参加“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课题时, 选派老师到青岛、上海等实验基地学习;同时学校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请我市区两级教研员到校进行课堂指导和带教, 开专题讲座, 帮助教师破解难题。做到急教师专业发展之所需,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只有处于研究状态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有意义的和快乐的。因此, 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方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走出职业倦怠, 走向自主发展, 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一把金钥匙。让每一位为师者能够乘上课题研究这一艘小船走向成功的彼岸, 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摘要:本文从课题引领教师专业阅读、课题引发教师课堂实践、课题引导教师团队互助、课题引发教师自主反思、课题引来教师专业引领五个方面来探讨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

关键词:课题,教师,专业发展,引领

参考文献

[1]王思毅.教师研修三部曲:“想”“问”“做”[J].现代教学, 2012 (Z1)

[2]高祥虎.让师德修养助推教师专业发展[J].班主任, 2012 (2)

[3]赵惠勤、王云芝.以课例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J].现代教学, 2012 (Z1)

专家引领方向,课题带动发展1 篇2

为深化省级规划课题《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研究,提高课题研究拉动学科校本研修效能,5月30日,县师训教研中心在在旬阳县城关二中隆重召开《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第二次研讨会,会议由课题负责人陈文娣老师主持,李宏兵等8位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全县29所初中(九年制学校、含初中中心校)的数学教研组长参加本次观摩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的基本流程为“课堂观察,诊断问题——聚焦问题,解读模式——主题引领,反馈提升”,其中,“课堂观察”主要围绕“三部五环”教学模式所涉及描述型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数学活动课、试卷讲评课等五类课型进行现场观摩;“聚焦问题”主要由参研教师结合课堂观察,对五类课型模式的实施步骤、操作要领等进行详尽解读;“主题引领”时,县师训教研中心数学教研员做了题为《为改善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专题培训,她从优化课堂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精研素材、精优设计、精细实施入手,就本课题研究的方法策略、技术路线进行详尽解读,对研究过程中的实用性技术进行示范培训,就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明细安排部署。县师训教研中心副主任张先波出席研讨会并并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发表了讲话。

课题引领教研 篇3

一、了解学情,群策群力,是搞好海量阅读的前提条件。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要想搞好海量阅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识字。本学期认识600-800字。因此,本届学生未入学,我们5位教师就根据将要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情况,决定:边学拼音边大量识字,为学完拼音后能迅速地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提供保障。那究竟从何入手呢?从哪本书中去大量的识字呢?我们几人冥思苦想。韩兴娥推荐的《三字新童谣》吧,市场上没有卖的。自己像韩老师一样编孩子们熟悉的儿歌或语境歌吧,时间又来不及,而且要印出来人手一份,也是个问题。终于有一天,我们想到了孩子们三年在幼儿园读过的《帮我早读书》的课本。《帮我早读书》这套课本三年共6册,孩子们每学期读一册,经我们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主要读物就是这本书。孩子们基本人手一份,这样既节省钱,大多数孩子又能像读顺口溜一样读下来,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虽然他们在幼儿园能读下来儿歌,但真正地把一些词语或字单独列出来让他们认,能认下来的同学寥寥无几。利用这本书既有利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又适合认字。于是,孩子入学第一天,我们就要求下午来时带上孩子们读过的6本《帮我早读书》,乡下转来的,没有这套书的可以向高年级或仍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借一借。这样孩子们个个手中都有了一套自己会读的读物,所以,每天一进教室就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和以前一进小学不会读书,老师总要求睡觉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生活是充实的,他们的收获是巨大的。从乡下转来的一些孩子,他们根本就没学过这本书,一开始一个字也不会读,但通过跟着大部队齐读,渐渐地一本本书通过他们的嘴巴,不仅读熟练了,而且还背了下来。

我班从蟒河转来的陈梦鑫家长就一直和我说:"老师,真的很感谢您,我孩子原来一个字都不会念,现在1、2册都能背的很熟练了,后面的4本也差不多能读下来了,这种方法真好。确实,我也认为这种方法不错,孩子们是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能读下来的背,读不下来的赶紧努力读,切实做到了尊重差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了解学情,群策群力,确实是搞好海量阅读的前提条件。

二、同伴互助,资源共享,是搞好海量阅读的制胜法宝。

有了阅读的内容,有了识字的具体目标,究竟该如何具体实施呢?怎样才能保证在短短3个多月,个个都能认600——800字呢?这一难题又拦在了我们面前。于是,我们共同分工,将6本书中每课中的重点词语的生字打印出来。以能贴在学生书上对应课的旁边为大小,以表格的形式打印出来,让孩子们带回家,请家长帮忙粘贴在对应课旁。采用“定位认读”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多认字。什么叫定位认读呢?可能大家都知道:就是孩子们在认读这些词语和生字时,如果遇到了困难不认识,就读一读旁边那首会读的儿歌,当读到要认识的这个词或字时,会欣喜若狂,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非常高兴,非常激动。因为,那是他的劳动成果(即通过自己的能力学会的)。借此机会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组的全体老师准备将孩子们已认识完的,上面粘贴有要认识的生字词语的那些凝聚着几人心血的《帮我早读书》收起来,充实到图书室,以备今后的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能读书,就能认字。同伴的互相帮助,凝聚着智慧,同时大大减轻了彼此的工作量,如果想真正地搞好海量阅读,离开了同伴的互相帮助和竭力配合是万万不行的。

三、狠抓教研,按班落实,是搞好海量阅读的根本保证。

大家都知道,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搞好课程改革、课堂改革的生命线。那自然,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搞好海量阅读的生命线。因此,本学期以来我们组定时不定时地组织教研,重点研究如何进行海量阅读。

我们根据课程开展情况,依次重点教研了:如何让孩子们借着《帮我早读书》这套书大量识字?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汉语拼音语境歌的过程中识字?如何让孩子们借着拼音快速识字?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多读几本书,多提供和每个生字见面的机会,牢固识字?

如何让孩子们借着《帮我早读书》这套书大量识字?我们一是采用了上面提到的孩子们依靠自己的能力晨读时或晚上“定位认读”;二是每周我们每班专门抽出1-2节课,教师指导认读。正音、检测孩子们的认读情况。三是利用家长帮助我们检查,如果孩子把某课中的生词生字认读下来了,就在纸条上画一五角星。整本书都认识下来了,在第一页画一面红旗。

四、搭建平台,家校沟通,是搞好海量阅读的重要保障。

每班75位家长,就多了75个助手。海量阅读,容量大,节奏快,需要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语言文字兼美的文章肯定要多。那怎样保证一些语言文字兼美的文章能适时、及时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呢?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取得家长的鼎力帮助,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一年级上学期要想在短短的3个多月内认识600多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这么多人,教师怎样一个个落实、检测呢?只有靠家长。首先说落实。前面提到的学生根据小纸条认的字,到底认下来了吗?怎样落实?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帮助我们将要认识的词语和生字,全部做成了卡片,以便课堂上教师适时进行检测,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卡片的数量来推测大约到目前为止认识了多少字的情况。每个孩子究竟能认多少个字,我们是通过让孩子们圈每期《童声报》上孩子们认识的字,然后让家长将孩子认识的字整理下来数一数,了解和检测孩子们的认字情况。目前,我们年级平均认字量在400字左右。预期,本学期能完成认字这项目标。确实,有效沟通,获得家长的帮助,是搞好海量阅读的重要保障。

五、激励为主,激发兴趣,是搞好海量阅读的不竭动力。

课题引领 篇4

产生“引领全区开展后勤管理课题研究”的想法来源于自己多年从事干部培训工作, 又加之近年来对教科研工作的参与和课题研究在中小学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向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果也能够一改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 以寻找工作的问题为切入口, 引领这支队伍开展学习、研究工作是否可行?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强大而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更行, 看到那儿有个穿大衣的老头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使他脱掉大衣。”于是, 太阳躲到云层后面, 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 大到像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 老人愈把大衣紧裹在身上。终于, 风平息下来、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露面, 开始以她温和的微笑照着老人。不久, 老人开始擦汗, 继而, 脱掉了大衣。于是, 太阳对风说:“温和和友善总是要比愤怒和暴力更强而有力。”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太阳的温和使人们乐意脱去外衣, 风的冷竣反而使人们更加裹衣防卫。在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 不是也可以借鉴吗?创造一种让后勤管理成员乐于研究、喜欢工作的氛围不是提高管理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吗?于是我产生了引领后勤管理工作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的的想法。让我们的后勤管理团队能够在温和的阳光下开展工作, 提高质量, 发展自己。

一、实践背景

1. 我区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

通州区作为北京新城, 它既是北京的一扇大门, 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地段, 处于桥头堡的位置。目前外来人口不断涌进, 各校生源在迅猛增长。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 北京市内3所名校在我区建了分校, 我区不断发挥乡镇等方面的积极性, 先后建成了高标准中学4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2所等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学校。面临新的教育形势, 要真正使我区的教育上档次, 有水平,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必须对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管理。

2. 后勤队伍现状迫使我们必须对其加强管理

我区目前教职工队伍人数共有八千多名, 后勤管理的队伍占有不小的比例。这支队伍存在明显的十多十少特点:

(1) 从这支队伍的学历层次看, 学历低得多, 学历高的少。

(2) 从工作经历看, 工作变换岗位的人多, 从事教育教学一线领域工作的人少。

(3) 从年龄结构看, 年岁大的人多, 年轻人少。

(4) 从性别看, 男同志多, 女同志少。

(5) 从工作意识看, 被动服从的多, 主动、创造性工作的少。

(6) 从工作性质讲, 干得多, 写得少。

(7) 从理论学习看, 不感兴趣的多, 善于学习的少。

(8) 从总结的方式讲, 说得多, 写得少。

(9) 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上看, 关注微观的多, 宏观地少。

(10) 从注意力角度讲, 关注具体体力劳动的多, 关注学校整体发展 (尤其是学生发展) 的少。

从以上特点, 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队伍理论功底较薄, 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难度较大。

但要使他们真正承担起保障者的重任, 是有一定难度的。其理由是:第一, 当今的学校后勤管理不再是原来的被动管理, 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应该是主动管理;第二, 后勤管理不再是只对财、物等桌椅板凳的简单管理, 而是要对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真正做到超前服务, 高效管理。第三, 后勤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 更新采买, 而是要对于学校的人、财、物、事、时间、空间和信息这七大要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并对此规划出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管理策略, 因势利导, 进行创造性地管理。

3. 首都教育的发展, 需要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工作质量

中国三十多年的发展表明, 人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努力促进人的发展, 将延缓甚至损伤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现代化的主体是人, 人是现代化的实践者, 也是现代化的受益者。首都教育的发展, 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和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在现代化设备面前, 让后勤管理人员能够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为课程改革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 很多问题的发生是人造成的, 解决问题也要依靠人的发展。我们必须要集中力量解决后勤人员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那么, 就要引领后勤管理人员开展课题研究, 实现在研究中发展之目的。

面对我区后勤队伍现状, 首先对全区后勤队伍现状作了相关情况的调查问卷, 根据了解的情况, 我们分析认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缺失是软件, 而不是硬件。也就是队伍素质的提高, 研究意识的增强, 管理理念的更新, 管理水平的提高。故此, 我们将“加强队伍培训, 增强科研意识, 从工作中找问题, 从问题中选课题, 大力开展后勤管理的课题研究”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 全面启动了引领后勤管理队伍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

二、实践过程

1. 培训——进入角色

我区的后勤管理队伍成员, 大多数很少动笔写东西, 更没有搞过科研。组织这些同志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 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 我们本着低起点, 抓学习;稳步走, 选准题;重实际, 不攀比;量力行, 创效益的原则, 首先组织了全区全体后勤干部教师的培训。目的是让大家从原来对自己工作的认识角度走出来。然后, 结合后勤管理的实际工作, 开展科研知识的培训讲座。目的是让大家走出误区, 去掉心理上的科研神秘感和科研就是纸面上做文章的错误认识, 解决对科研的畏难情绪。第三是交给他们选题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培训学习, 大家清楚了:学校后勤管理的科研课题实际上就是自己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要具体化、界限要清晰、范围要小。而且要具有可行性。

2. 结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选题、申报课题——选准切入口

培训之后, 全区各学校积极行动起来, 结合本校工作实际, 大胆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后勤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要求, 全区各学校均能申报自己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经过筛选, 我们选取了42项课题申报到北京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经审定, 有23个课题被批准为市级重点立项课题, 19个批准为一般立项课题。

在这些课题中, 由党政一把手作为课题负责人的就有10个立项课题。这些校长们以身作则, 带领全体领导干部开展后勤管理的课题研究。他们的现身说法, 极大地鼓舞了后勤管理队伍科研的积极性。

3. 课题研究实践——“研修一体”的方式

“研”如果以正式的或规范的形式进行, 即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产生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使其转化为培训课程。

我们在学校后勤管理的研究实践中, 以课题为引领, 在课题研究中将有价值的成果进一步整合、分类、规范, 成为培训的第一手材料, 将大家认为的共性问题, 通过培训、进修, 完成对问题的理解, 提高认识, 找到解决的方法。

为使我区的课题研究工作能够全面、有序的开展, 我们召开了“通州区中小学后勤管理立项课题揭晓与培训大会”。全区近200名后勤管理干部、教师参加了会议。大会由区教科所所长主持, 区教委主管此项工作的主任亲自到会参加, 并作了重要讲话。分院院长具有指导和激励性的讲话。四位课题组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区教委为所有立项课题学校拨发了课题研究启动资金。 (重点立项课题2000元, 一般立项课题1000元) 。至此, 全区的后勤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全面进入研究阶段。

在研究工作中, 我们开展了以核心组为依托, 以典型校为引领, 从开题论证会起步, 在过程中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 在观摩研讨中及时进行课题研究规范知识的指导和培训。像细雨一样将规范的科研过程湛透到每个课题组成员的心中, 让大家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

三、实践成效

1. 认识的变化

全区学校后勤管理干部教师, 对于本职工作的认识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他们从开始的“参加培训就是为了拿继续教育学分, 搞课题研究更是天方夜谭”——发展到“参加培训有作用, 使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进而发展为“要提升工作质量, 要使自己有发展, 就必须学习、培训”——直到认识到“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 才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工作”。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 观念的不断变化, 使全区后勤管理干部教师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2. 行动的变化

他们从“被动研究、学习”到“主动深入学习, 有问题找研修员学习探讨”, 从“没想过问题”到“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 从“问题确定后等待主管部门督促”到“主动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课题组成员坐下来认真切磋、商量、研究 (即真研究) ”到“有了问题, 主动邀请市、区专家、同行们的指导帮助”, 一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识深刻, 行动到位。

3. 取得成果

几年的实践, 全区大部分课题学校都能够围绕课题进行行动研究, 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将解决学校后勤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在学校开展的“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中, 他们认真研究, 大胆创新, 努力实践。失败了再来, 不成功再改, 在实践中体验到自身价值, 在创新中提升人生品位, 在成功中享受到后勤团队的合作乐趣。在我区, 呈现出一批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典型经验。如:某校对学生及教师的课桌椅及办公桌椅的管理虽然也比较严格, 但是缺乏规范性, 只是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进行一次修理, 并按班内人数进行配制, 并未将桌椅固定每一位学生身上, 学生缺乏对桌椅的保护意识教师的办公桌椅虽固定在每个人身上, 但每个学期由于所教年级学生楼层的变化, 每学年开始时, 教师将桌椅从楼上搬到楼下, 从楼下搬到楼上, 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样既增大了总务人员和教师的劳动强度, 又造成了桌椅在搬动中损坏现象的发生。这样桌椅损坏情况比较严重,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将学生桌椅进行编号, 落实到个人。如, 初一年级为A开头, 初一 (1) 班就是A1开头, 班里的学生数如果是40人, 就从A101、A102到A140排列, 初二年级为B开头, 初二 (2) 班的号码就是B2开头, 那就是B201、B202到B240排列, 初三年级为C, 初三 (3) 班就是C301、C302到C340排列, 每个学年让每班的公物管理员进行登记, 这样就将桌椅固定到每一个教室, 落实到每一个人, 省去了扯皮, 提高了学生对桌椅的保护意识。第二设置公物管理员。即每个班设置了公物管理员, 在每个学期初, 都对公物管理员进行培训, 要求其了解工作的范围, 即对班内的桌椅、照明设备、电教设备、窗帘等进行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到总务处报修, 从而减少了“破窗效应”的发生。第三建立检查登记和维修制度。即每个学期初, 由总务处牵头, 总务处、政教处人员及各班公物管理员, 对班内桌椅逐一检查, 并对每个桌椅的原始损坏情况进行登记。每个月进行普查, 在普查过程中, 对桌椅及公物损坏情况进行记录, 和班主任管理工作挂钩。第四建立损坏赔偿及奖励制度。第五加强教师办公桌椅的管理。即对教师的办公桌椅和文件柜进行编号, 这样教师因工作变动楼层时, 只须带自己的私人物品, 减少了办公桌椅在搬动过程中的损坏。办公桌和柜子的钥匙, 由总务处固定资产员进行备份, 教师在更换的时候如有丢失现象, 可以由编号进行查找, 减少了教师因为钥匙丢失撬锁带来的办公桌和文件柜的损坏, 延长了桌椅和文件柜的寿命。这所学校经过这样的实践, 使学校的桌椅及公物管理形成了“物物有人管, 时时有人管”的局面, 桌椅的破损率, 由每学年原来的21.5%, 下降到现在的4.3%, 培养了学生爱护公物、节约资源的意识。还有的学校在废旧资源利用上展开研究、有的学校在利用太阳能上“土法”上马, 解决了具体问题……在后勤管理上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局面。2009年4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召开的“节约型学校典型经验表彰会”上, 我区有3所中学、1所大学受到表彰。5所学校成为北京教科院批准的节能减排实验学校, 1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百所“节能减排”示范学校。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 我们通过对全区后勤管理队伍开展课题研究的引领, 大部分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素质得到了提高, 他们从只关注一方面工作到能够关注学校整体工作;从不善于学习和写作, 到开始尝试写一点小短文;从只被动服从到主动设计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发展前景展望

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培训向纵深发展 篇5

澧县地处湘西北,是一个有90余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虽然在省内位置偏远,经济也欠发达,但自古即有尊师重教、崇尚斯文的优良传统,教育基础一直很好。目前,全县有中小学187所,在校中小学生67446人,在职教师6776人。澧县教育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教师培训工作,1996年,澧县教师进修学校被确定为全省“微格教学”试点单位。本世纪初,为全面提高本县教师的素质,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二一三三”工程,用了三年的时间对全县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普通话和教学技能培训与测试。2000年1月19日—21日,“湖南省200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湖南省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协作会议”以澧县教师进修学校为现场同时在澧县举行。近些年来,澧县围绕建设教育强县目标,立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创建人民满意学校、争当人民满意教师,一直把教育科研当作提升教育内涵的着力点,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大力推进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育效果初步显现。2010年高考,我县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市乃至全省领先水平,澧县一中的高考指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有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小学、初中等学业水平检测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10月,全省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暨成果观摩会在我县召开。以上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得益于教师水平的整体提升,这其中课题研究引领校本培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认识,组织课题申报

课题研究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我县教育局对此十分重视,一直以来,县教育局以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学研究室为主要研训基地,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涌现出来一批成效显著的研 1

训单位和研训队伍。“十·五”期间,由我县二中承担的课题《普通高中自能发展研究》,获得省级评选一等奖;县六中承担的《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小渡口镇中学承担的《社区环境对小学生心态影响的研究》,也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县教师进修学校参与或承担的课题“现代活动教学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自我教育与学生素质全面协同自主发展》、《区域性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保障机制研究》等研究课题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十一·五”期间,澧县的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比“十·五”期间又上一层台阶,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6项,市级课题10项,县级课题38项,其中由澧县一中申报的课题《以优良的学校文化基因引领普高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这是县级中学中独立承担的为数较少的国家级研究课题;由澧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教师教育科研课题《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被省确定为十个重点资助师训课题之一;还有九个课题被省规划办立项为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其中三项为资助课题。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提升了澧县教育的品味与质量,扩大了澧县教育的影响,也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2005年,澧县教师进修学校首批被确定为全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2007和2009年,澧县教育局教研室两次被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选为课题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澧县二中被省规划办确立为湖南省首批教育科学学科研究基地;2009年,澧县一中首批进入教育部300所特色高中建设示范校。前不久传来消息,我县澧阳镇实验小学的课题《快乐体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填写了我市国家级奖项的空白。

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关键是要看到它们的价值,对此,县教育局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作为基础教育课题,它的引领价值主要体现在 2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引领我县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二是可以整体提高我县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可以提升我县教育科研层次,通过教育科研形成的名教师、名学校,可以增强我县教育科研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扩大我县教育科研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是对基础教育的社会效益性引领。基于这三点认识,我们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下大力气抓好课题研究,特别是抓好国家级和省级的课题研究。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抓宣传发动。对于省级以上的教育科学课题,在一部分学校校长和教师中还存在两种模糊的认识:第一,认为课题级别越高越难,基层学校没有科研力量保证,难得搞;第二,课题级别越高理论性越强,与一线教育教学具体实践的距离就越远,没必要搞。这两种模糊认识的根源,就在于这部分学校和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高级别课题研究的价值,缺乏高级别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们的宣传发动,就是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对基础教育的价值着手,让校长和教师明白,做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三大引领价值,以课题的价值激励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让学校和教师从想做而又怕做课题变为想做而又敢做课题。

二抓政策导向。为了让学校和教师把课题研究真正开展起来,从本世纪初开始,我们便在全县明确提出了“校校有课题,人人做科研”的口号,要求教师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抓住问题进行探究和反思,并在实践中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我们把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了有效对接,使教师们感到做课题不难,而且很有价值。从2006年开始,我们把课题研究纳入到校本培训的检查评估之中,并作为学校工作的评估标准,按照承担课题的级别和课题研究质量的高低,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不同的评估。我们还对课题研究实行专项奖励,凡承担的各级课题,根据不同的层次给予专项研究经费。对参与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教师,在绩效考核、评先 3

评岗、职称晋级中都设立了专项指标。我们不仅要让学校和教师,看到课题研究的社会价值,还要让他们看到这项工作的个人利益。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两者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励了学校和教师的课题研究热情,在全县掀起了一个课题研究高潮。

三抓选题指导。在县一级的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选题是关键。我们要求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研室联合抓好学校的课题申报工作,并做好相关的指导。不仅要把握课题的宽度,还要注重课题的指向,更要注重课题的特色。2008年,澧县三中向省规划办申报的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自育能力培养研究”,就是在湖南师大郑和钧教授的自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村薄弱高中的学生特点和教育需要进行选题的。课题报上去,受到省规划办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得到成功立项。我县双龙乡中心小学,地处偏远山乡,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家庭教育方式普遍比较落后和简单,他们便选了“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方式研究”这个课题。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现实意义大,因而有研究价值,省规划办也就立项了。上面两个课题开题时,省教科院的领导对它们的选题都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表扬。

四是抓课题培养。教师研究课题的能力和水平主要是培养出来的。我们支持和鼓励学校与教师进行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但我们也主张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的渐进性。先把学校和教师放在校级、县级或市级课题中,让他们在比较低端的课题里面,积累研究的理论素养,积累对问题的敏感和把握能力,通过积累来夯实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基础和条件。没有从事过县、市级课题研究的学校和教师,原则上是不允许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课题的。

正是我们注意做好了宣传发动、政策导向、选题指导和课题培养工作,所以澧县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申报数量和立项数量才有保证,课题立项之后,研究的过程也才扎实,研究的效果也才好。

二、强化课题指导,提高研究质量

课题研究,层次高、要求严,不加强管理不行。也只有加强了管理,才能保证课题研究过程的规范、有序,保证课题研究完成预期的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县申报的课题较多,县教育局党委对课题的管理十分重视,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为了管好各种课题,我们主要制定了三个制度:一是课题的培养与申报制度;二是课题研究制度;三是课题督查与评估制度。对课题的督查与评估制度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评估。

二抓队伍建设和骨干作用发挥。我县在教育科研中重点抓了两支队伍,一支是课题管理和指导队伍。为了抓好这支队伍,2007年年初,教育局党委专门面向全县公开招聘了专职的理论教研员,县教师进修学校原教科室主任、教育心理学高级讲师叶明双同志应聘为理论教研员,并从2007年开始,实行教研员的集中业务学习与下校蹲点制度,提高了教研员的课题指导与服务能力。县教师进修学校结合教师培训的有利条件在学校开办的校长培训班、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培训班等班中开设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课程,并重点选拔一批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加以培养。我们还把全县学识水平相对较高、课题研究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集中起来,组成澧县课题研究专家指导团队,深入课题学校,对教师进行指导。县教师进修学校原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铮传长期致力于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讲座,虽然现已退休,但在课题指导方面任然兢兢业业。另一支是课题研究的骨干队伍。课题研究除了教师的全员参与外,还需要一批研究骨干来发挥引领作用。为了抓好这支队伍,我县一是给学习机会。包括外派学习和县域交流,同时提供网上学习的平台。二是给研究任务。对课题骨干教师,除了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之外,还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其它热点问题给他们,让他们研究,既充分发挥 5

他们的才干与作用,同时也促进他们进一步成长。三是给展示平台。县教育局每年暑假举办一次 “县域教育发展论坛”,在每次论坛上都安排在教育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课题主持人和主研教师交流他们的研究体会和成果。我县还以县教育学会为依托,按照学科类别,在全县范围内成立了九个教育科研联组,每个科研联组每学期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典型发言。同时,我县还在自己主办的教师内部刊物《澧县师训》、《澧县教研》中开辟了“课题研究”专栏,为教师创建研究成果交流与展示的机会。现在,澧县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支精干稳定的,有思想、有经验、善于行动、善于总结的骨干教师队伍,这支队伍随着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还在不断壮大。

三抓对课题的动态跟踪。县教育局每年都安排相关的师训人员、教研员参与到各个学校承担的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中去,和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研究、一起实践、一起反思、一起总结。师训人员和教研员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协助课题主持人把握好课题研究过程的动态发展。事实证明,县进修学校和县教研室主动把自己的工作职能下移到学校,在做课题中去管课题,对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

三、加强效果推广,促进校本教研

县教育局对课题研究的效果推广十分重视,除在“十五”和“十一.五”等开局之年制定出详细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规划之外,每年都安排进行一次大型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检查,并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现场会,县教育局连续举办了县域教育发展校长论坛三届,论坛已逐步从校长向教师开放。这些举措较好地促进了全县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全面开展,也对我县教育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仅来自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来自于 6

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实效。课题研究只有回归于教育教学实践,它才能真正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我县一直十分注重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如何通过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全面带动和促进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想了不少办法。今年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县教育局从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育局组织人事股和县教学研究室抽调部分人员,分两组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进行了督查,并对各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每个学校都安排了半天的时间,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各校校本培训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地打分,并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在籍、在岗人员参加校本培训情况进行了学时认定,总的情况反映很好,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澧县一中在课题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从人员、经费、时间等方面优先予以保证,不仅承担的课题研究项目多,而且承担的课题研究级别高,多项课题获得省市奖励,课题研究工作地有效开展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连续多年创新高,处于省市同类学校前列,今年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澧阳镇实验小学作为我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和一所全新的实验小学,在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方面效果特别突出,不仅为我县教师培训和小学校长培训提供实践平台,而且还多次承担省市县师训会议现场,该校先后承担、参与了16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有多项课题研究在省市获奖,今年年底,课题《快乐体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研究》又获得国家级荣誉,给我县、我市课题研究工作又添新光。澧县双龙乡中心完小,地处澧县东北丘陵地区,学校规模不大,办学条件比较差,教师的平均年龄接近50岁。可是这所学校的校长胡生平同志,在困难面前有着满腔的教育科研热情,带领全校教师,以省规划课题《家庭教育方式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作 7

为依托,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做得扎实,也做得很有成绩。去年上半年,我县召开全县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教育局向全县各中小学全面推介了双龙乡中心小学的研究实绩和经验,面前全县农村学校都在推广他们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工作经验。

在区域推进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把眼光投向我们自己的课题研究和成果应用上。对待别人的课题研究成果,只要有价值,我们就学习、就应用、就推广。前些年,我们参与并引进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胡重光教授的活动教学研究成果,在全县中小学积极开展活动教学的尝试与实践,老师们通过实践和反思,认识到了《活动教学》的意义,学到了活动教学的方法,大大优化了我县课堂教学的结构。从去年开始,我们又在全县积极倡导并推广刘济远教授的《本色作文导写》研究成果,为了突出实效,县教育局连续两年举行了全县型的本色作文导写的教学竞赛,通过应用推广,我们的教学还真正还原了学生习作主体的生命本色、习作内容的生活本色和习作形式的自然本色。

总之,我们在做课题研究中尝到了甜头,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品味,而且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全县教师的整体素质,更重要地市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我们决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我们的宗旨是促进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本文作者:樊希玉 皮修锡 陈德英

《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教育改革与 科学教育》

教研活动需要课题研究引领 篇6

1.课题研究解决教研的困惑。很多教师之所以开展课题研究,是因为用以往的方式、方法已解决不了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或者说已想到了解决难题的方法,但没有进行过试验,还不敢判定是否有效。在教学中碰到了困惑或难题,这就激发了教研团队课题研究的灵感,产生了研究的课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将研究出来的方法或经验上升到理论,这就是提升教研实效的法宝。如“学生害怕写作”是备课组乃至教研组的困惑点,要解决这个难题,单靠一师之力很难成功。若是将它作为教研组的课题进行研究,一部分教师研究材料积累,另一部分教师研究写作技法,还有一部分教师研究作文评改及讲评的方式和方法,群策群力,向各自方向努力。然后将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做法汇总,再将成功的方法加以实践、完善,形成一整套解决“学生害怕写作”这个难题的成功教学策略或方法,全体教师都来分享,教研实效岂不是大大提高了?

2.课题研究引导教研的方向。不同学校及不同教研组在不同阶段和时期,教研的困惑各有不同:有的是整体性的,有的是局部性的;有些需尽快解决,有些可缓慢图之;有的因教学条件欠佳造成,有的也许因个人教学经验不足所致。如果要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这就需要集思广益、遴选出最大的一两个方向,结合学校及教师自身条件综合考虑,具备了条件进行研究的困惑点首先列入课题研究方向,然后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一举攻克,以期早日取得教研实效。教研活动在这些困惑点的引导下,具备条件一个就解决一个,研究好一个即运用一个,教研方向解决了,改善教学质量才有坚强的后盾。

3.课题研究提升教研团队的素质。教研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某个方面出了问题,而可能是系统性地出现了问题。单纯解决一两个方面常常是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如“学生难解几何难题”,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太大,导致他们理解上有欠缺。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需要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及推理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需要借助课件中的动画演示,用上动画演示则有赖于教师掌握几何画板;而掌握几何画板又涉及计算机软件配置及使用问题。于是就必须将这个系统工程列为研究课题,教师分工负责,互学互助,共同探讨,当课题研究完成之时,整个课题组成员的能力均提升了一大截,都懂得了运用新的理念、方法及技术解决前面所述的难题,这就提升了教研实效。

4.课题研究成果的落实应成为教研活动的要务。一个研究课题从提出方案到科学系统地完成研究,少则费时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甚至上十载,其间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殊为可观。但不少学校在取得上级教研部门的结项批准后,往往将它束之高阁,作为某个领导的政绩加以保管封存。课题研究成果受到这种对待确实可惜。每个研究课题的产生都是基于学校或本地区的教研实际而提出的,可算得上是本校或本地区解决教学困难的具体方案,加上在课题研究期间建设的软件或硬件资源,其实用性和价值根本无需再去论证或研究。各校、各地区开展教研活动,落实已取得的课题研究成果不但十分需要,而且很有必要。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加以细化和个性化处理,该补充的补充,该调整的调整,需深入的再深入。将已配置的软件或硬件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效用,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善莫大焉。即使本校、本学科暂时没有可供使用的课题研究成果,与取得了研究成果的其他学校共享成果和资源,也可以作为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向。将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素质相似的其他学校的课题研究成果拿来为己所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资源,这是有效提升教研实效的捷径。

课题引领 篇7

一是课题研究是为了获取利益。在课题研究中, 有的教师进行研究并不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而是为获取职称晋升、考核奖励,结果就出现了只立项、不研究,有研究、无结果,有结果、无过程等现象,导致课题研究工作走了务“空”和务“虚”之路。

二是课题研究就是教学成果。有的教师认为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写出一篇像样的教学论文。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科研成果缺乏转化、缺乏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科研来说,研究的一切目的都在于应用,不能被应用的研究成果将毫无意义。

三是课题研究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有的领导认为教师申请的课题研究是教师为自己而研究的,就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教师研究不研究学校无法监督, 指导不指导更是无关紧要,导致教师研究过程中困难重重,力不从心,甚至因缺少管理而使研究工作放任自流、有始无终、不了了之。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学校要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帮助教师逐渐形成自觉研究的行为,开展好小课题研究。

一、引领教师正确理解小课题研究的定位——解决“为什么研究”的问题

1.课题研究不神秘。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研究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教师只搞好教学就行了,对科研工作拒之千里。我校重视教师科研,把科研工作定位在形成学习和研究的氛围上,即,“教学即研究”,教师本身就是一个研究者,教学成绩高的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研究者。“反思即研究”,教师教学不可能不想,想了就是一种研究方式,这样让教师对课题研究不再感到神秘、神圣和畏惧。

2.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息息相关。我们结合学校 “高效课堂”的构建活动,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教科研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要求教师去探索和构建符合某个理论的规律和方法,而是让课题理论渗透到教学常态中,改变那些“非理性” 和“无意识”的教学常态,让教师自己的经验变得可靠些。教师要坚持“课题从课堂教学中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做、答案从课堂教学中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用”。

3.课题研究是为教师自己服务的,更应与他人共享研究成果。教师做课题是为已所用,解决自己的问题,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撰写的论文,不是为了发表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的教学产生最大的课堂效益。但是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很多,如果人人都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相同的课题,势必造成资源浪费,而如果能借鉴应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就可以研究其他的课题。同时,有的课题仅凭一人之力, 完成的效率、效果并不理想,而如果实施同伴合作、 共同研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研究成果加以推广应用,让更多人便捷、快捷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引领教师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

我们将课题研究立足于“有用而为”“有效而为”,从“发现问题—课题研究—再发现问题—再课题研究”的循环中,调动每一位教师研究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引领教师向专业化自主发展迈进。我们引领教师从课标、教材、学生、课堂等方面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确立研究的小课题。

研究课标———课程标准是学科课程领域的基本规范,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 而准确理解和揣摩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将其物化到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所以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精神实质、 教学内容的学段目标要求、评价建议等都可以结合教学的困惑转变成教师研究的课题。

研究教材———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文本的广度与深度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成功与高效的基础和前提。中小学课程结构体系、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编排的意图、各年级知识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以及课堂教学策略等也可转变成教师研究的课题。

研究学生———学生,也是一本“书”,研究学生是教育基本元素。研究学生主要围绕研究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研究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研究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诸多因素。

研究课堂——研教和研学。“研教”的主要目标是探索符合教学规律、切适学生实际且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思路和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预设、教学内容的取舍和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的选择和设计、课堂的生长点等。 “研学”,指向研究学习理论,按学习规律施教。了解和准确把握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做到按学习规律施教。

三、引领教师如何具体研究——解决“怎样研究”的问题

1.理论学习。我校为每位教师订阅了一本学科教学期刊,引导教师阅读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提升专业技巧。我们充分发挥指导小组的引领作用,筛选出适合课题研究的阅读内容,每月推荐一次。我们倡导教师广泛阅读,向文化求援,向哲人求助,丰富自我, 学校定期召开“共享教育智慧”教师读书交流会,共享读书收获。学校先后邀请教科研专家来校讲课辅导,传播先进的理论,传授研究方法、研究的步骤,总结研究的成果。

2.大课题带动。利用学校承担的市区级课题研究工作规范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召开大课题的开题仪式, 阶段性工作总结、定期的课题调研、总结表彰等会议,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在大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实施引领,掌握小课题研究的工作方法。例如,有的教师不会写工作总结,就提供一些范例或由研究指导小组帮助教师边反思边总结,使人人都会做研究。

3.小课题统筹。每学期初,我们都让教师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由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提出的问题可能过大、过小或没有研究的价值,因此先由研究指导小组逐一审查,采取 “简单问题递上来”“疑难问题走下去”“复杂问题联起来”的办法解决。我们将提出类似问题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实施研究,将零散的课题统一在几个课题之下,便于集中研究。我们还发挥学科组的效能,提出小组成员共同研究的小课题。学校课题研究指导小组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座谈、交流,帮助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指导工作真正做到位,做到实处。

4.课例研讨。我们把课例交流作为教师在互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的载体,把经过反思的案例交流作为观点碰撞、 成果共享、理念提升的教研途径。按照“教学设计— 课堂观察—反思调整”的循环跟进模式共同研究。例如,我们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时, 围绕课题的主题开展了优秀课展评、师徒献课、同课异构、说课说教材比赛、学科组现场教研展示等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收获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5.建设教研组、科研组群体研究组。我们组织专题研讨的课题组、教研组的自主、整体展示交流活动,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积极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文化、教学研究文化和科研实践文化,营造一个持久的教师群体自主发展的“场”。 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思考者、表达者与实践者,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道理、谈自己的设想,展现闪光点,释放智慧。

6.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学校创造多种形式的课题展示平台,为教师营造奋发向上的氛围和成果展示的环境。由学校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定期编印教科研资讯《耕耘》,用以交流教师的研究成果;我们组织了教师自我发展的专题论坛交流活动,使教师们碰撞智慧,相互启迪,共同进步;我们在学校网站中建立了“教师科研”园地,为教师提供更开放的交流展示空间。与此同时,通过对课题成果、科研积极分子、 优秀课题组进行表彰等奖励机制也给予教师充分的肯定。

近两年,我校教师的人人有小课题研究,65%教师有区级以上成果,五名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天津市优质课评选中均获一、二等奖。

课题引领 篇8

一、组织保障——领导重视,健全机制

师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由此可知,园本培训工作是何等重要。根据我园实际,我们建立以园长张颖为组长的园本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开展了“3~6岁幼儿探索型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全园培训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相关精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进行讨论与反馈调整,并从理论培训、专家实践指导、点面结合、实践观摩分析、共享交流(信息)、资料收集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合作,使园本课程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培训管理——管理科学,制度完善

我们加大教师培训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建构教师立体的知识结构。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参加市级培训、园级分层培训、教研分组讨论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课改观念、教法、灵活运用教材等方面的培训。在园本培训中,我们既依托新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新教材,注意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寻找特色游戏与新教材的衔接点,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目标,既关注幼儿的已有体验,又关注幼儿的情感,使教学活动焕发出师生有效互动的生机。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按时到位,组长做好考勤记录;认真参加每次培训活动,做好相关记录;积极参加研讨交流,主动发言,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及时完成作业,真实反映学习成果。我们还采取了相应的考核方式,要求每位教师按时完成观课评课、探索型体育活动的教学设计、游戏编写和案例撰写,完成“探索型体育活动实践后的思考”的体会文章,针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评选“优秀学员”,并纳入奖励机制。

三、培训开展——形式多样,重在实效

为了更好地以国家级课题“3~6岁幼儿探索型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引领,推动全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秉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专家讲授与个性讲授相结合、个人反思与小组研讨相结合的原则。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使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以幼儿本位为标尺,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发展;以撰写个案为基础,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课例研究为杠杆,落实到教学活动主阵地;以课题研讨为载体,创设研训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四、培训效果——成效明显,进步显著

在实施园本课程培训中,我们结合园内“快乐体育”课程方案的实施,以教研组和课题研究小组为核心,以“研训合一”和“一课三研”中的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师个性特长为展示平台,开展了系列性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形成教育教学的研究氛围

人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1)在研讨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我们利用园本研修活动进行课改研讨和课题研究,教师们都努力把自己置身于课例研究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从不同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形成一定的认同性。

(2)在实践中发挥教师的长处与优势。我们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为此,我们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在课改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优势,将各位教师置身于适合个人发展的领域之中。

2. 成就幼儿教师的园本课程培训

园本课程培训方案的实施,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搭建了平台,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和空间。教师们已经认识到自己就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不再是简单地学习某种理论或教育杂志上的文章,而是紧密地与本园课程方案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进行。在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合作探讨的良好状态中,获得更多的成绩;在交流、协作中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教师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 促进了幼儿园的纵向发展

课题引领 篇9

针对以上问题, 我校尝试课题研究引领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把课题研究的问题作为教研组研修的主题,试图通过开展系列化的主题式教研活动,逐步破解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从而在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中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下面结合近三年来我校几个课题研究,谈谈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操作经验。

一、制订课题方案,充盈主题选择和提炼的“源泉”

一个完整可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背景的阐述、研究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的提炼、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的设计及研究分工,历经专家的开题论证和课题组的多次研讨。一份完善的课题方案就是一枚“指南针”,解读课题方案,从中选择和提炼出主题,便可寻找教研的“源头活水”。

(一 )源自研究背景的“炙热点”。教研组可针对课题研究背景的难点、热点问题,提炼研修主题。如四年前我校申报了一项市级课题———《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当时还没有刮起“生本课堂”这一阵教育改革风潮,可参阅的文献资料不多。我们基于研究背景中教师评课视角“偏离学生”的现状,提炼出我校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后来经课题组讨论,课题题目调整为可操作的《关注学习状态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研究》。

(二 )源自研究目标的“着力点”。课题方案中研究目标的设定是教研组活动的有效“着力点”,找准它,课题研修主题就自然诞生了。如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提出如下的研究目标:1.通过对阅读练习设计,提炼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需求的阅读练习集;2.依托课例研究,积累典型的阅读教学练习设计案例;3. 探索出指向阅读能力的练习设计的可操作模式;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阅读练习设计理念。根据第一、三项目标,分别提炼出教研组研修大主题: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

(三 )源自研究内容的“空白点”。课题的研究内容提示教研组活动的导向,好的研修的主题可以来自课题研究内容的“空白点”。如我校一位骨干教师研究的一项《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地理素材”教学实践研究 》,针对地理素材研究的“空白点”提炼出街道品德教研组的研修主题:积累素材,服务课堂。又如我校2000—2001年低语组教研活动主题,就是源自小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语言》研究的内容“故事引领,发展语言”。

(四 )源自研究过程的“生成点”。通过序列化教研活动 ,主题的研讨逐渐深入,还会生成新的主题。如高段语文组根据小课题《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定的研修主题是“整体设计,有效提升”,但在研究过程中,又生成新的操作性更强的研修主题:1.单元导读课研讨主题:关注起点,有效引导;2.单元总结课研讨主题:有序梳理,有效提升。

总之,课题实施方案是课题组立足学情,多次研讨,专家论证后深思熟虑写成的,就像研讨主题提炼的“原始森林”,处处充满研讨的生机。

二、制订研究计划,提炼与分解主题

研修主题明确后,需要对它进行分解与梳理,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循序推进的子主题。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为分解主题提供研修的“轨道”。如根据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制订的研究计划,将“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这一大主题分解为两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分层练习 ,提高阅读实效。将之具体细化为可操作性强的子主题:1.星级作业,分层练习;2.课内阅读一页纸专项练习设计;3.课后阅读加餐分层作业设计。

(二 )第二阶段指向阅读 ,有效练习。可分解如下 :1.指向阅读能力的练习设计(又可分解为提取文本信息、整体感知文本、语言积累运用、解释评价文本的练习);2.指向阅读方法的练习设计(又可分解为摘录批注式、统整归纳式、联结推论式、图表归纳式)。

根据细化的主题,教研组长要系统策划学期教研组活动。如以下的学期教研活动序列:

案例1:“指向阅读,有效练习”高语组学期教研活动策划

主题序列化的教研活动立足学情和现状分析, 以课例研讨为有效载体,在同伴研讨中分享智慧,在课堂实践中反思,借鉴他人成功经验。这样的教研组活动策划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焕发出的是团队真正合作、个体自主反思的有效研修的激情。

三、设计研究过程,促进主题的互动与深入

学校有关制度规定,落实课题研究有几个必走流程: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方案———邀请专家开题论证———阶段行动研究(结合课例)———一次中期汇报,梳理课题成果———后续改进行动研究 (结合课例)———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市区级课题的开题论证和结题指导由教科室牵头落实,小课题在教研组组内论证。

(一 )开题论证:主题的互动从笼统到明确。来自课题的研修主题刚开始可能是模糊笼统的,但课题开题论证时,课题组成员通过与专家的对话,对研修主题的认识从笼统到明确。如几年前我校申报了课题《减负背景下中高年级有效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时,专家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过大,可操作性不强,于是我们根据专家的意见做了如下调整:

1.调整研究内容使主题细化,研讨更深入。 (1)以分层作业设计为核心辐射全课题研究;(2)研究作业形式和指向性目标。建议作业设计的指向性是阅读能力: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做成评价、整体感知及产生文学体验的能力。考虑文体指向不同的阅读能力,学生的真实起点、教材特点、阅读过程、方法的体验。

2.调整研究方法使主题明确 ,更具有操作性。 (1)设计分层作业,通过前后测数据对比,检测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业成绩,验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2)设计作业序列表,尝试设计一页纸作业并逐步积累;(3)针对阅读题进行质量分析对比评价。

(二 )课例研究 :主题的互动从理论到实践。课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再现,课例研究是行动研究的重要形式。主题式教研活动凭借行为跟进式的课例研讨,设计集体备课活动、展示研讨活动、反思总结活动等活动步骤。每个环节如何设计教师的参与点,让教师真正融入研修活动? 精心策划每次教研活动,得先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可操作的课堂观察视角, 并给每位教研成员一定的研修任务。

1.分点观察,点式评课。主题式研修的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怎样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应尝试角色分工,分点评课。如在主题为“精选内容,有效语用”的高段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尝试“点式评课”,即将课堂观察视角分为两组“教学内容的选择、语用的有效性”,并设计以下A、B两份观察记录表:

2.全体参与 , 主题解读。课题研究引领下的主题式研修的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提炼教学策略。怎样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应设计参与式任务。如以下是课题《基于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的研究》子主题“感悟型文本教学价值”的教研活动现场,展示的课例是《给予是快乐的》,每位老师就“给予”这个关键词画简笔画,并简短地进行解读。

3.团队认领 , 小组展示。课例研究中课堂观察评课是关键,如何发挥团队的智慧? 在“借助学单,促有效阅读”课例研究中,先就主题分解三个课堂观察点:“助学单设计解读、助学单效果呈现、怎样在助学单中渗透阅读方法。”将教研组成员按年级组分成三组,每组认领一个观察点。主题评课时小组讨论后,以”招贴画“的方式展示评课(如下图)。

(三)专家引领:主题的互动从肤浅到深刻。教研组活动策划中如何围绕主题进行理论的有效指导? 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主题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教研活动从实践到理论,从肤浅到深刻。如在区级小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语言》的引领下,围绕“故事引领,发展语言”这一主题进行学期教研活动时,邀请区教师发展中心董晓群老师做《阅读,让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课外阅读指导专题讲座,对课题组老师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利用故事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有深层次的指导,这样的理论指导无疑是“及时雨”。又如区级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面临“中原期”———阅读练习的设计如何推陈出新,指向阅读能力?课题组又请来董晓群老师做《课堂练习: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快捷键》专题讲座。董老师从教材的独特解读,对阅读课现状归因的透彻分析,到课堂练习设计的精辟论述都让人耳目一新。把脉课堂练习设计,聚焦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出七个“指向”,从理论高度到实践操作深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范例或可操作的方法。专家的引领使主题教研活动从实践走向理论,又将理论运用实践中验证。

(四 )中期汇报 :主题的互动从零乱到整合。借力课题研究的主题式教研组活动不仅有针对性的研讨主题, 最重要的是主题研讨始终是教师自发、自觉的研究行为。如果举行课题中期汇报活动时,教研组就会精心策划研讨活动,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盘点研究成效。如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教研组活动展示了精品课例,在同行的互动评课和专家点评中提炼出故事引领,发展语言的简约策略:1.凭借故事“语言链”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2.寻找故事 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3.探索文本与语言的“撞击点”,发展学生语言。这样主题研修具有层次性的提升。

四、提炼研究成果,促进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通过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 教研组的研修主题在同伴互助中得以延续和突破。如在提炼品德课题《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地理素材”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研修主题从“积累素材,服务课堂”延续到“巧用素材,服务课堂”,又延伸至“运用现代技术,优化素材呈现方式”。又如我校高段语文组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将原来的研修主题“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延续为助学单设计的专项研修。

总之,课题研究背景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主题研讨有计划、有成效、有突破、有跟进,解决教研组活动主题针对性不强、缺乏连续性和生成性等问题,我校的校本研修逐步走上主题式教研组活动的“轨道”。同时主题式教研活动助力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走出无过程或过程不扎实的哑铃状态,促使我校课题研究成果的精品化和具有连续性特色。

案例2:“给予”的个性化解读(片段)

林老师:关于“给予”,文本中出现的解读词汇就有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其实,它包含的内涵更为丰富,有尊重、平等、快乐等。尊重与体贴显得尤为重要。援助中心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机构,帮助穷人又不失尊重和体贴。得到帮助的穷人不失尊严,不用弯腰接受施舍。

何老师:给予是付出,是帮助,是善意,是宽容……涵义诸般,但我最想说的是给予是平等的,给予是无痕的。现在的给予,我认为更应该是对被给予者的保护。真正的给予应该是平等的,给予别人而不要求回报,被给予而不至于承受心理压力。真正的给予应该是互相尊重的,感激可以有,快乐可以有,但不需要膨胀,更不需要矮人一头的失掉自尊。

潘老师:我认为给予是一种快乐,给予小到一颗糖、一个眼神、一句话,付出并不是得到回报,因为一个懂得如何付出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

张老师:我认为给予不仅是物质的的帮助,还是心灵的关怀,是一把火焰点燃心中的温暖,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不是大摇大摆的慈善,更不是指名道姓的同情。给予不是强者的施舍,要学会善意的隐藏,老师的给予还是救赎,是给予特殊家庭的孩子一种向上的力量。

摘要:本文按照课题研究的轨道,结合研修案例论述课题研究引领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策划。课题方案的制订为主题的选择和提炼提供“源泉”,研究计划的制订助力主题的分解与策划,研究过程的设计促动主题的互动与深入,研究成果的提炼又带动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课题引领 篇10

课间文化吧:在偷闲中分享“点子盛宴”

“课间十分钟”既是教师休息调整的时间, 更是教师思维碰撞的最佳时间, 因为此时的教师往往还沉浸在某一个“课堂场景”之中, 此时的转述最能给听众身临其境之感, 引发共鸣并产生研讨趋向。我校在各办公室积极推行“文化吧”建设, 引导教师在无拘无束的交谈中, 用积极的思维碰撞“挤”走无聊的闲谈, 用连绵的点子生成“汇”就智慧的源泉。“课间文化吧”里没有优雅的轻音乐, 也没有沁人的香茗, 有的只是从课堂内、教学中溢渗出的话题、经验与困惑, 大家在这里烹调并分享着一道道“点子盛宴”, 其乐融融。

科研工作室:在互助中创造“精神接力”

由于微型课题是教师个体或小群体的研究行为, 研究的水平参差不齐,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科研骨干姓名命名的“××工作室”或以课题名称命名的“课题工作室”。工作室组成人员实行开放、动态管理, 大家因研究志趣而相聚, 工作室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 但是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师的求助和质询, 为教师研究出谋划策。来自身边的科研骨干, 耳闻目睹的研究经历, 吸引着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这一场没有终点的“精神接力”之中。一段时间后, 互助的力量逐渐显现, 不少教师从“工作室”加盟者的身份中蜕变出来, 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并有滋有味地研究起自己的课题, 而且研究的范域涉猎到各门学科、教育教学的各个细节。

校园BBS:在虚拟中实现“思想游走”

“网络使我们走得更近, 网络使我们视野更广”, 这是我校一名教师在参加2009年度“水韵杯”教育科研论坛时的表白。我校在校园网中专设了“微型课题研究”板块, 开通校园BBS平台, 教师通过网络论坛既可以加入到某一个话题的讨论研究中, 还可以张贴“求助帖”“主题帖”, 吸引更多的“同道”来共享智慧。学校教科室有专门人员负责论坛的管理, 适时做好组织引领、提供资料、点评小结等工作, 使研讨既充分自由, 又有序有效展开。校园BBS, 营造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 教师的思想在高度开放的空间里, 真情表白, 自由游走;校园BBS, 搭建了广泛交流的平台, 实现了同伴互助、经验分享, 拓宽了研究范围, 开掘了研究深度。在年终, 教科室对全校教师在论坛上发表“主题帖”以及跟帖的情况进行量化, 作为校本研修的内容计算继续教育学分, 也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亮相大展台:在PK中体悟“成长幸福”

教师以肯定的心态来评价自己的研究经历, 就会觉得参与研究是自己的内在需求, 是自我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 是自己在专业成长中“幸福因子”的累积。基于这样的认识, 学校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创设“出头露面”的机会, 为他们铺就一条条“星光大道”。我校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微型成果展示月”, 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故事征集演讲、微型课题研究成果PK、课题研究示范课展评、教育教学精彩回放等形式搭建亮相大展台, 让更多的研究者从后台走上前台, 讲述自己研究中的“历史真实”, 讲述自己研究中的酸甜苦辣;让更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惠及教师的专业成长, 惠及学生的快乐童年, 惠及教育的有效变革;让更多的教育精彩存留记忆, 成为一种温暖的回味, 一道不腻的点心, 一处靓丽的风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课题引领】相关文章: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课题10-27

有关引领朗读的教学随笔:第一次朗读引领04-17

引领词04-08

党旗引领05-20

梦想引领06-05

引领潮流05-10

引领发展05-10

引领式05-24

骨干引领05-27

规划引领06-10

上一篇:文化局限性下一篇: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