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背景

2024-06-15

大工程背景(精选十篇)

大工程背景 篇1

拓展专业口径, 形成“大土木”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我校 (即石家庄铁道大学, 以下简称“我校”) 具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地下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五个专业方向, 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办学风格和社会广泛认可的教学特色, 这体现在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 这些也已形成的优势在“大土木”工程背景下显得有些黯然。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突现出来一些问题, 譬如“宽”与“专”的矛盾, “眼下”就业与“长远”发展的矛盾, 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等等。

因此, 如何正确认识时代对“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 能否在这种新形势下, 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 将是直接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 从课程体系改革、新技术新理论应用、高水平教材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几方面入手, 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大土木”背景下道路与铁道工程课程群的建设。

2.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课程中,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均设置较多, 而专业课却不全面, 难以满足当前“大土木”工程教学规划的要求。

(2) 教学内容的滞后。注重经典理论知识传授、专业面窄的现象在我校仍普遍存在, 学科交叉、边缘学科融入少是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教学“死板”的重要原因。

(3) 教学内容的重复。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各专业交叉内容较多, 如《路基工程》和《铁道工程》中有关铁路路基部分的内容基本是重复的。这导致学生到课率低、学时不够等问题。

(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环节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大, 往往是走马观花、缺乏指导;同时, 毕业设计也是缺乏创意, 多人重题。

3. 道路与铁道工程课程群优化与实践

3.1 课程体系改革

表1和表2分别为我校2005年和2008年课程体系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分配比例。从表中可以看出, 2005年教学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和集中实践环节构成, 其中理论部分包括人文社科、公共基础、专业课程和拓宽部分;实践部分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创新性实验和集中实践环节。根据改革思路, 以“宽口径、大土木”为理念, 于2008年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大幅调动, 如表2所列。本专业的学生, 第一至第三学年的课程全部相同, 第四年分专业教学, 即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同时, 为了解决学生专业知识面窄的问题, 在第四学年开设各专业平台课, 学生科自主选择课程, 以了解道路与铁道工程的相关知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至少完成10学分, 其他任选课则要求完成7学分。

通过此次课程体系改革, 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同时, 总学分比2005年减少了7%。同时, 相比2005年, 学位课和必修课学分均有所降低, 而选修课则增加了17%,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2 新理论和技术的融合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将新的技术和理论融入到教学、实习、试验以及毕业设计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为“大土木”创新型人才服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例如,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授基本知识, 然后参观铁路线路教学沙盘、道岔模型等, 生动地展现桥、涵、隧、路、轨道等内容, 让学生对道路与铁道工程有一个初步认识, 最后通过现场的认识实习, 达到教学目标。

又如, 在毕业设计环节, 增加科研类设计题目, 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当中,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通过毕业设计,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应用的新技术和新理论, 并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三维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正在从传统的纸质和黑板教学方式向数字化、电子化方式转变, 形成了以纸质和数字化相结合的三维立体化教学资源。三维立体化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高校教师如何合理利用, 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左右臂膀,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首先, 建立以国家级教材《高速铁路技术》、《路基路面工程》为核心, 以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资料库为补充的立体化教材, 构建教师—学生—企业的无缝连接教学模式, 共同完成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克服以往教材形式单一的缺陷, 满足现代学习者多种学习方式的要求, 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其次, 进一步完善省级精品课程《铁道工程》和《路基路面工程》的网络课件, 两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网络课件的进一步完善, 使得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4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以学术带头人引领, 教师成员协作的模式开展道路与铁道工程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 团队各成员应积极树立以科研促教学的意识, 加强定期合作交流, 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体会、创新思维等渗透到教学、讲座等培养环节。首先, 教学团队成员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 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以启发、引导的方式, 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团队成员借助论坛、讲座、网络等平台将科研成果传递给学生,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 结束语

“大土木”背景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校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新技术理论的应用、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几方面入手, 对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课程群进行了有效地改革。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 新的课程群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 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充分表明道路与铁道工程课程群的建设是成功的, 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致谢:

本文为省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土木”背景下道路与铁道工程课程群的优化与实践》 (O8020363) 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D.P.Ausubel, The psychology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 New York:Grune and Statton, 1963.

[2]S.D.Kras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Pergamon, 1982.

[3]严战友, 赵国芳, 王扬.浅谈大土木背景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课程群的设置[J].中国电力教育.2011, 2:66-68.

[4]胡元聪.高校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法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 14 (4) :118-123.

高考历史背景大题 篇2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3、原因

(一)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二)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4、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等。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6、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7、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8、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9、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二.高考历史的答题方法

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熟读教材,落实教材

很多同学在做完题目之后就会大发感慨,历史花费的时间很多,也看了不少书,但是就是做不出题目。这是因为看了书不代表就是熟悉了教材,要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落实教材,那么,要怎么落实教材呢?一是结构法,也就是抓住课文的主题,然后系统、细化的落实教材内容;二是比照法,也就是同类事物一般有相同的影响因素。这样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既系统又细化到位。

三..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

审范围。所谓“范围”,指的是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论述时应涉及的论点、论据。

审重点。就是分析试题的设问指向。试题所问的方式、角度、侧重点不同,回答的重点也不同。 审题要冷静、细致,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梳理知识,抓住要点,然后精心作答,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审字词。就是从语法修饰的角度分析句子成分,找出试题的中心词,然后再找出哪些是修辞或补充中心词的附加成分和连带成分,特别是要把握住那些表示时间概念、地域范围、程度高低、数量多少的带限制性的关键词。

审题型。高考历史主观题主要有叙述、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历史试题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要求考生分析的也是背景和影响。试题的要求是叙述加分析,这是试题的重点。

★ 陶渊明 饮酒

★ 陶渊明号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 陶渊明文集

★ 饮酒 陶渊明

★ 陶渊明诗

★ 陶渊明简介

★ 陶渊明谥号

★ 陶渊明乞食

大工程背景 篇3

摘要:本文针对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现状和当前高职教师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就“三学”内涵、必要性和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教学改革措施作了总结,最后重点对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三学”大讨论 教学改革 高职教师发展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民办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该校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三学”大讨论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等方面做出的改革进行探讨。

1 “三学”内涵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全院教师开展“三学”(即学院、学生、学习)主题大讨论。解决该院“三学”问题,就像农业存在着“三农”问题一样。首先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我们的学院是干什么的”;明确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的学生是什么样的”;明确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大职教观,真正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和特点去进行全方位的内涵建设。

2 “三学”大讨论的必要性

学院是新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系又是最“年轻”的系,教师中除了其他院校退休老教师之外,其余一线教师均为近3年刚毕业大学生,况且这些教师大都是在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没有建筑行业企业实践经历。

学生方面,随着生源下降以及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最低录取分数线一路下探,况且招生学生里面,有中专生、对口生、普高文科生、普高理科生。学生“英语听不懂”,“上课坐不住”,“不会记笔记”,“迟到、早退像家常便饭,最大兴趣就是上网打游戏。”因此,如何尽快培养高质量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和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让他们学有所成,成为该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3 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院系实际,在教学改革中,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首先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要求和建筑工程技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原则,具有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自己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和社会调研,考虑到运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房地产产业发展和建筑企业发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要求。

根据专业自身特点,按照合作企业、行业特点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及学生身心特点,探索和实施灵活多样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建筑类专业施工季节和现场技术要求,构建了“季节学期,现场教学,任务培养,项目考核”的“13428”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完整的建筑施工周期,3个工作环节,4个基本能力,2个资格证书,8大员培养目标。

3.2 新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给什么”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认真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在明确岗位能力,明确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知工艺、能组织、精技术、会管理”的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在明确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了“建筑工程语言能力”“施工技术能力”“施工组织能力”“基础设计能力”等专业基本能力,并将每一个专业基本能力分解成若干小能力,使所设计的每一门课程都对应一个基本能力点,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规律的特点。比如:“施工技术能力”基本能力,对应建筑材料的识别和选用能力、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能力、现场抄平放线能力、建筑设备器材的识别和选用能力、专项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等。

3.3 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第一,课程标准建设与实施。目前,18门课程标准已建设完毕,正在实施中,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与能力要求,例如,在设计基本建筑构件时,明确了梁跨度、房屋高度与层数,建筑面积,时间限制等条件,所有内容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考核性。课程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改变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多数课堂教学根据不同课程自身的特点创新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针对《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等课程的内容特点,我们将课堂“搬”到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利用课前3-5分钟时间,进一步推进“6个1”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动态,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应用情况。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第三,改革考核方式。在《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课程采取项目和作品相结合考核模式基础上,对其余所有课程,进行考核模式改革,课程的考核也由原来传统的卷面考试变成了任务完成情况、技术能力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工作态度表现等方面的现场任务和过程考核。

4 教师培养措施

针对学院与学生实际,为了提高学院内涵建设与教学质量,除了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外,教师水平的提高也非常重要。一切教学改革的问题主要是教师问题,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也是教师,民办院校的教师更是如此。下面就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规划问题与青年教师培养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高职教师的成长必须以专业发展为基础,通过课程学习和学历、学位提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增进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参加实践锻炼、技能训练,提高自身技术应用和技能水平。学院开展的“青蓝工程”中,我系所有教师都进行建筑CAD基本技能考核与图书馆项目基础工程测量放线技能考核,寒暑假进行“学院与企业并行”的专业大调研活动等等。

第二,重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良好的教学团队能使教师共享智慧、协同发展并得到归属感。探索“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建设,专业带头人由系主任陈东佐和运城建筑设计研究院裴红梅共同担任。陈东佐负责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裴红梅总工负责分析工作过程、提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实践能力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第三,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要求设立为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研究。还可通过组织教学观摩、开展教学竞赛,教学质量等级评定等等,促进广大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学校已在有限的经费中列支教师发展专项经费,设立“长江基金”,用于资助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

第五,启动了“烛光工程”结对帮扶计划,并且首批231名生活贫困或学习贫困生与教师已经结成对子,这一活动以后必将常态化,使学院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良好氛围,大大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能力。

5 小结

通过“三学”大讨论,并结合院情、师情、学情以及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定位、找准方向,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作为民办高校教师,应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安心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徐延宇.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特点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3):131.

[2]秦传江,徐益.论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05):53.

[3]牟在根,金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1(4):50-52.

[4]王志伟,张智钧.实践性教学模块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2009.

作者简介:

大工程背景 篇4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工程研究型人才模式, 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人才, 主要从事更高层次的教育任务。另一种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模式, 培养的是掌握了所学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知识、接受了基本的生产工程实践的训练、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的认才, 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1]。

1 从实际出发, 确定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工程的工作内容不断扩展, 已经形成了以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咨询等为主要过程的工程链。在培养规格上应把握“大工程”的专业特色, 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获得土木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敬业精神, 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2]。

地方高校不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 在构建大土木工程专业及教学改革的背景下,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更是以培养区域性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为主。人才培养的区域性, 是指地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 应当主要是为本地区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等方面, 必须与本地区紧密地结合起来, 必须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为地方建设服务。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突出“应用”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核心, 也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科学定位和办学的立足点。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地方高校必须改革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模式, 实现大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遵循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不削弱基础理论的教学, 扬长避短,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强化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把实践性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坚持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 加强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实现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改变教学观念, 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1 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教学计划的修订既要满足时代要求, 又要有前瞻性。教学计划要注重基础教育, 在增加基础课教育的同时也要兼顾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开阔学生的视野。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教学计划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基础课实验教学, 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环节, 将实践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 特别是对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的投入。

2.2 优化教材建设

教材是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缺乏配套教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沿袭以往教材编写思路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应站在专业整合后的新高度有组织、有计划地解决教材短缺问题, 应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优化知识结构, 系统进行建设教材。

2.3 贯通基本理论, 拓展专业方向

同一专业必然存在教学内容的共性, 不同方向则有其特殊性。土木工程专业有些课程的基本理论相近, 可以加以融合统一讲授。比较建筑结构、路桥、港口、铁路工程等专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除铁路工程规范仍采用许用应力法外, 其它专业规范基本理论相近。若将基本理论优化整合讲授,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比了解掌握不同专业方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为后续课程选择、学习奠定基础, 也为毕业后从事不同专业工作创造条件。就专业特殊性而言, 通过设置建筑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港口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专业方向课, 便于学生多方位选择发展方向。只有拉通专业基础, 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才能打破条块分割界线, 消除授课内容简单重复的弊端, 解决压缩学时与拓展专业教学内容间的矛盾。

2.4 重视经典, 介绍进展

在传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积极推陈出新, 不断增添新知识, 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对土木工程而言, 应要求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掌握经典理论, 并让学生了解规范的发展, 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 激发学习热情, 启发创新意识, 增强职业责任感。

3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进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也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学改革应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3]。

3.1 建立和拓宽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

目前, 已有二十几家建筑企业、公司成为本校长期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 其范围拓宽到了铁路、人防、港口及路桥公司等。学生们除在这些企业、公司真刀真枪演练之外, 还可进行“顶岗”实践, 达到增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地。

3.2 加强实验室建设

本校设有实验中心, 下设材料力学、测量、建材、土工、水工、结构模拟等实验室。这些建在校内的实验设施可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便、及时地互相结合和交融, 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3.3 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从计算机基础知识、CAD绘图、PKPM软件的教学以及计算机仿真模拟试验系统的应用, 使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大为提高。

3.4 由“双师”指导实践教学

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中采用“双师”共同指导的办法, 聘请建设单位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 这种举措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5 到生产实践中组织实践性教学

采取到建设单位“顶岗实践”举措。以小组形式, 参与施工、管理、设计等工作, 使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施工技术、生产组织、工程管理等问题;对于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 也可到生产实践中进行。

4 结语

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利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课题组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 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力度, 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晓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 2005 (4)

[2]付云松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 2010 (25)

大数据背景下生物医学论文 篇5

1大数据

来自生物、医药、医械、临床实验与健康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数据,构成生物医学的各类大数据资源,它们形式多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数据量大,且呈异构、多样性。

(2)难以用数学方式表达其结构及特征。例如:医生对医学影像、信号和其他临床数据的解释多是非结构化的语言或文字形式自由的口述,难以标准化。

(3)数据可能包含冗余的、无意义的或不一致的属性,并且数据经常要更新。

(4)数据采集很难完全避免噪声干扰,而噪声往往会影响处理结果。生物医学大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抽取与集成、分析与挖掘、解释和共享等诸多方面,涉及数据库、信息科学、统计学、高性能计算、网络科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2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2.1数据挖掘在生物医学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数据间的隐含联系,发现未知规律,最终获得知识的过程。挖掘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数据集成、数据规约、数据清理、数据变换、数据挖掘、模式评估和知识表示8个步骤[5]。近年来,数据挖掘是生物医学信息分析的常用手段,尤其是在循证医学研究、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领域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KDNuggets在全球数据挖掘应用行业调查的结果表明:健康行业位居10大数据挖掘应用领域的第3位。生物医学领域大数据多是不完整的、不一致的、有噪声的,数据具有独特的复杂性、丰富性、规模和重要性,需要数据挖掘的特殊关注。数据挖掘经典算法,如:分类、聚类、关联分析、序列等在生物医学数据挖掘时都可使用。

2.1.1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是根据己知数据的特征和分类结果,为每个类找到合理的模型(构造分类器),然后用这些模型对新数据进行分类。K最邻近算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是常用的分类模型构造方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就是典型的分类过程。例如:美国学者利用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以决策树算法为模型,分析挖掘了医疗机构HealthOrg的数据仓库中有关年龄、BMI指数、腰臀比和周锻炼次数等数据,得出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此外,还有一些国内外研究者针对肺癌、乳腺癌的诊断数据,通过分类挖掘的方法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2.1.2 聚类(Clustering)

分析聚类分析是将有共同特征或相似度高的数据对象实例聚成一类的过程,常用来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聚类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属性的相似程度将病例数据划分成若干类,通过比较各个类别之间的临床医学状态特征属性的差异来分析某类疾病。国外学者选取SEER数据库中的217558例肺癌病例,通过分析每个病例的22个临床医学特征属性和23个流行病学特征属性的相似度后,将这些病例划分为20类,这就是典型的聚类分析。

2.1.3 关联(Association)分析

关联反映的是一个事件和其他事件之间依赖或关联的知识,可以通过表征事物特征的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的某种规律性,找出数据之间隐藏的关联关系。关联现象在生物医学领域普遍存在,例如:临床上的某些疾病会同时呈现几种不同的病症,这些病症之间就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关联性,而医生诊断病症的过程常常以观察症状为基础。

2.1.4 序列挖掘(SequenceMining)

序列是指按一定顺序或规律排列构成的一系列符号、数值或事件。存储于DNA、RNA和蛋白质中的`遗传和功能信息可用符号序列表示,分析序列数据能找到其统计规律或发现序列组成部分片段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同性,这是生物信息学研究中最常用方法。此外,还可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某些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例如:欧盟资助的T-IDDM(TelemetricManagementof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项目通过Internet采集糖尿病患者的连续监测数据,经时间序列分析后找到患者一天内血糖水平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医生调整或精确胰岛素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支持。

2.1.5 图挖掘(GraphMining)

利用待研究的数据对象构建图这种数学模型,然后从图中寻找频繁出现的子图,从而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例如:美国学术界整合出H5N1禽流感感染风险地图,经过图挖掘分析出H7N9人类病例区域[11]。此外,从政府管理角度来看,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针对覆盖全国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库进行图挖掘,从而完成全面疫情的监测。

2.2文本挖掘——生物医学文献信息的大数据处理

2.2.1 文本挖掘

目前,全球医药类期刊近3万种,每年发表论文200多万篇,并且以每年7%速度递增,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约有30%以上的是与医学信息相关的。文本挖掘(Text-Mining)和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Visualization)是分析这些数据,揭示知识领域的内在联系的最有效手段。文本挖掘主要结合文字处理技术,利用智能算法,分析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文本源(如文档、电子表格、电子邮件、网页等),抽取散布在文本文件中的有价值知识,并转化为可利用的知识的过程,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挖掘前要完成包括文本收集、文本分析和特征修剪三个步骤的预处理工作。文本挖掘多以计算机技术实现,文档聚类、文档分类和摘要抽取是应用最多的技术。文档聚类主要完成大规模文档集内容的概括、识别文档间隐藏的相似度、减轻浏览相关、相似信息等功能。文档分类多以统计方法或机器学习自动实现,简单贝叶斯分类法,矩阵变换法、K最邻近分类算法以及SVM等都是其常用的分类方法。摘要抽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地从原始文档中提取全面、准确反映该文档中心内容的简单连贯的短文。此外,文本挖掘的结果评价常用分类正确率、查准率、查全率、支持度和支持度置信度等世界公认的重要参数进行评价。生物医学信息处理领域所涉及的DNA序列综合特征分析、蛋白质功能和相互作用分析、疾病基因发现、药物作用靶点预测等都与文本挖掘技术密不可分。在我国,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来研究医学文献背后隐藏的知识。临床上,医生用文本挖掘技术对疾病的处方和中药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

2.2.2 信息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信息转换为具有一定意义图形或图像,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能有效发掘、过滤和研究海量数据,以更直观、有效的方式使研究人员更容易发现隐藏在信息内部的特征和规律,深层次地发掘包括生物医学领域在内的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信息,为研究人员把握研究方向提供帮助。信息可视化的常用工具有TDA、CiteSpace、Histcite、Vxinsight等软件,主要完成数量统计、共现分析和统计图表、共现矩阵、节点链接图、技术报告展示等功能。例如:国外学者针对PubMed数据库中到20的文献,分析了以“电子健康档案”、“医疗记录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诊疗”为主题的文献的引用情况后,用可视化工具展现其研究结果,使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很直观的了解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3总结与展望

大数据背景下的小说格局 篇6

一、人物数据分析

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艺术使命。王雄百万字的汉水文化小说三部曲,共有260位历史人物、312位小说人物活跃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作者以其精巧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塑造了达官贵人、店铺掌柜、夫子学究、江湖艺人、平民百姓等众多人物形象,并让这些人物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秉性和文化品位。高尔基曾经说过,托尔斯泰的人物使人常常想伸手去“抚摸”。王雄手下的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也有一种吸引人“抚摸”的感觉。

195位达官贵人。这是一个外表风光、内部争斗的群体。以清朝末代皇帝、皇后皇妃、王爷为代表的皇室贵族,或明争暗斗、争权夺利,或性情软弱、任人宰割,或逃避现实、自得其乐;以革命人士孙中山、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饱读诗书、学识渊博、思想开化、作风民主,为社会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才智;以袁世凯、蒋介石、段祺瑞、吴佩孚等为代表的官僚人物,欺名盗世、野心膨胀、无视民众,最后都落个悲惨下场;以王占元、黎天才、孙殿英等为代表的行武显要,土匪出身、攀附权贵、唯上唯利、鱼肉百姓,为民众所厌恶。

93位店铺掌柜。这些店铺掌柜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金匮银楼老板贾哲义、祥符古泉店老板祥符得坤、鞭炮铺老板权国思、苍佩室老板陈昔凡等为代表的儒商,有学识、有见地、讲诚信、重感情,心胸开阔,待人厚道;第二类是以韫古斋老板姚兴甫、姚以宾,阿福古玩店老板阿福、庆丰元大烟馆老板皮二等为代表的奸商,工于心计、长于暗算、唯利是图、认钱不认人,反映了商人的本质特征;第三类是以六爷杠子铺老板权六爷为代表的把头,闯荡江湖,心地扭曲,阳奉阴违,讲究义气,以施爱博口碑,阳光与阴暗并存,地地道道的两面人生;第四类是小本生意的商贩,不问时事、勤劳经营,一心想过安稳日子,大事面前无担当,灾难面前求自保。

62位夫子学究。这些学究可以分为老夫子型与新派学究,以王鉴、陈老夫子、戈先生等为代表,他们学识渊博,讲究礼仪,德高望重,受人尊重,但传统影响很大,观念守旧;新派学究以文熙宁、牛主任等人为代表,年轻好学、满腹经纶,却脱离实际、不谙世事,若是单兵独将在现实中拼搏难有作为,需要助力方可有所成就。

61位江湖艺人。一类以汉中丐王黑子、安康丐王棒子、枣木师爷、安老头子、李青山、杨庆山等人为代表的江湖匪首,浪迹江湖、划地为王,称霸为王,逍遥自在;另一类是以西门深人、胡大神、黄大神、马相和文武讨的乞丐为代表的社会杂人,靠点小花招骗人钱财,或靠乞讨度日;第三类是如小凤仙、小玲珑、馥香、香草一样的艺人,有身价高贵的名角,也有流落在二花楼、花船上的艺妓,她们美若天仙、技艺高超,却红颜薄命、飘零江湖。

161位平民百姓。一类是随从、主妇和佣人。如宫女赵氏、家庭主妇潘兰珍等,他们忠心耿耿,唯命是从;另一类是大家族的管家、工匠,他们勤勤恳恳劳作、小心谨慎处事,唯恐得罪主人丢了饭碗;第三类是街坊邻居,他们心地善良,热心快肠,乐于助人,但也会口无遮拦,家长里短,说是道非。

二、事件数据论证

《金匮银楼》和《阴阳碑》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时段,而《传世古》的历史跨度大一些,从清光绪时期始,至2000年止;三部曲的大体时间主要是近现代,几乎是一部襄阳古城的近现代史,也是一部近现代中国的大事记。自古以来,襄阳乃兵家必争之地。小说记述和描绘了大大小小116件历史事件,包括历代朝廷事件、军阀混战事件、国民革命事件、抗日战争事件、解放战争事件以及解放后大规模运动等事件。作者在讲述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时,十分善于将全国的大事件与各地的小事件结合起来,与故事中的人物结合起来,生动传神,有血有肉。

40件历代朝廷事件。既有朝代兴衰、民族存亡的大事件,又有达官贵人兴趣爱好的小故事。在《传世古》中,作者讲述了王莽称王后的“币制改革”大事件,王莽复古币制,发行虚价大额钱币,大肆搜括钱财,导致盗铸四起,生产停滞,民不聊生,最终被义军砍了头。然而,王莽钱以品种多样、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秀而受到世代收藏者推崇。“国宝金匮直万”铁首推其一。正是这枚“国宝金匮直万”钱,让祥符家族四代人为之不懈追求。在三部曲中,类似重大事件引出的小说故事比比皆是,如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等,作者不是空谈大事件,而是通过巧妙设置故事,让大事件与小说人物密切相关。《金匮银楼》中,慈禧太后大笔一挥“斩首金匮银楼”的懿旨,由此诞生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19件军阀混战事件。军阀混战,是民国年间的大戏。三部曲中,民国战事连绵,风云变幻,尽收作者笔下。袁世凯称帝,做起了洪宪皇帝;孙中山坐镇京城,派出党员赴各地起兵声讨袁世凯;蔡锷将军云南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唾骂声中死去;北洋裂变,黎元洪任大总统;“北洋之虎”段祺瑞主政,张勋复辟;湖北王王占元卖身求荣,北洋军占领了襄阳城。小说中,作者并没有枯燥列举这些军阀事件,而是通过多条线索将大事件与襄阳关联,纺织纵横交错的关系网,支撑起有血有肉的襄阳故事。

34件国民革命事件。国民革命轰轰烈烈,大事件风起云涌。小说人物发展与这一时期事件相存相依。三部曲中,有关武昌新军起义和襄阳起义,真可谓浓墨重彩。起义军占领襄阳城后,便以军政分府和分司令部的名义发出文告,传檄所属各县立即起义。同时,起义军在襄阳开始了剪掉长辫子群众运动。小说还涉及到了上海和广州相继爆发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国民政府成立、组建国民革命军等大事件,还原了国民革命军东征、南征肃清反动军阀势力等经典场面。尤其对国民革命军进攻襄阳后,“惩办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的行动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民国二十年,蒋介石亲临襄阳指导革命,点画出人杰地灵效应。当然,在这一时期,还有孙殿英东陵事件、宋美龄惦念孙殿英夫人祖母绿翡翠挂件等事件,这些都构成了小说的丰富资源。

9件抗日战争事件。关系着民族存亡的抗日战争描写,在三部曲中自然是必不可少。“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多次出动飞机,对襄阳和樊城进行狂轰乱炸,全城民众同心协力支援抗日,向国民政府捐献“襄阳号”飞机一架。《传世古》中随着主人公祥符得坤逃难重庆,作者将日军对重庆进行的大轰炸进行了描述:日军共投入飞机4758架次,炸死炸伤民众1万余人。同时,小说还提到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讲述了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襄阳中阻击日军以身殉国的事件。还有日军无条件投降后,襄阳城的欢天喜地场面。小说人物也正是在这些事件背景中活跃、成长。

10件解放战争事件。解放战争时期,襄阳依然硝烟弥漫。日本人走后,襄阳马背巷涌进一批国民党军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进行浴血奋战。民国三十七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发动了著名的襄阳战役。驻守襄阳的国民党军队第十五“绥靖”区康泽部队固守襄阳,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入川。七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对敌宣战,相继攻克老河口、谷城、南漳等地,十六日占领襄阳。不久,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转移。国民党军队整编二十师驻守襄阳。这些事件直接决定着解放新中国的进程,黎明前的襄阳,黑暗沉闷,斗争艰苦卓绝。

3件解放后的事件。《传世古》是三部曲中唯一写到了解放后历史的。小说涉及到了解放后3次大规模运动。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襄阳开始了镇压反革命的斗争,着重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简称“清匪反霸”运动;在蒋介石反攻大陆时期,《传世古》小说人物“我的父亲”因一块貌似蒋介石像的玉石,而锒铛入狱;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襄阳钱王祥符得坤、王鉴老人等一批文化人受到批判,吃尽苦头。王鉴为此丧命。为保护文物,他们将许多古钱珍品埋入汉江沙滩中,却不幸遇洪水暴发,全部珍品销声匿迹。

三、店铺数据文化

在作者的笔下,种类繁多的商铺院楼可以说是一道十分亮丽的景观。这些店铺分布地域较大,以襄阳为中心,上至北京、下至杭州。有银楼、铺庄、当铺、鞭炮铺、灯彩铺,还有茶楼会馆、古玩店、餐饮店、服装店、药铺等,多达106家。

29家古玩店。这些古玩店大都经营钱币、玉器、瓷器、青铜器等,按照古玩行业的行规运转。店门高悬匾牌,店内古朴典雅,一件件古玩摆放有序,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店老板精通历史,识文断字,鉴赏古玩,其乐无穷也。小说中,襄阳祥符古泉店则最为出众,店铺藏品丰富,掌柜学识过人,诚信友善,被誉为“襄阳钱王”。祥符古泉店的生意自然是风生水起。还有樊城阿福古玩店、北京崇古斋为代表的一大批古玩店,“利”字当头,重财轻友,到底是福报不支,生意只是一时兴起,大都逃脱不了倒闭的命运。

18座钱庄、银楼与典当铺。一是钱庄与银楼。旧时钱庄与银楼联系紧密,交易互通。《金匮银楼》中描写道,省城里每日钱盘儿交易的情报上午八点通过电报从武汉传来,樊城钱商总市场开市交易两小时后报出本地价。襄阳樊城的钱庄、银楼都以钱商总市场的报价进行当日交易。二是银楼的显赫地位。旧时对打制金银饰品的店铺,统称银楼。银楼流金淌银,设有管家、首席银匠、银匠及佣人多名。小说中,襄阳金匮银楼、河南陈州汇增银楼,最为显赫。“金匮银楼”为皇帝御笔题匾,陈州汇增银楼的对联则是袁世凯所题写。三是各类典当铺。在那个年代,落魄人家或急需用钱人家,去典当铺当东西极为正常。被逐出皇宫的溥仪也曾偷偷典当古玩度日。

17家餐饮店。一类是豪华大酒店。如鸿运楼、隆中酒楼等,酒菜高档,装修考究,名厨聪明能干,跑堂小伙计嘴勤脚快。满汉全席、八大菜系无所不能,乃政界要员、有钱人家出入的场所。第二类是特色小吃店。如曾家水饺店、陈家羊肉铺、王膀子卤肉店、朱四辈的窝子面店等。这些店门面不大,店伙计不多,但生意火爆,食客川流不息,在襄阳当地很受欢迎。第三类是推车、挑担叫卖。如红炉煮酒、糊辣汤担等,虽没有店铺,却颇具地方特色。

10家服装店。一类是服装店铺。以白海记服装社为代表,这些店以定制服装为主,服务体贴入微,工艺丝丝入扣。其款式不墨守成规,能随着时代的进步随时改进,像掐腰和垫肩这些时髦要求,都会做得很好,很受大户太太的喜欢。另一类是布料店。以永远福布店、鹿角门布店、华昌绸布店、杭州丝绸店等为代表,这些店卖国货,也卖洋货,讲究卖特种布料,卖自认为很时兴的布料。

13家茶楼会馆。一类是以襄阳茶馆、沈氏茶馆为代表的茶馆,主要为客人提供茶水服务,供客人喝茶聊天;搭建平台,请戏班子唱戏,请人说书,供客人娱乐消遣。有的也应客人之需,做些简餐,供客人洽谈业务之用。另一类是像抚州会馆、河南会馆等会馆,这些会馆规模宏大,琼楼玉宇,庭院开阔,正殿巍峨,设有戏院,建有舞台,能彩唱,也可开大戏,后面还有花园鱼池,建筑精美,环境优雅,主要供来襄阳办事的抚州人、河南人食宿之用,为当地有名望有身份的人娱乐消遣之处。

9家鞭炮、灯彩铺。一类是以权府鞭炮铺、万字鞭炮铺等为代表的鞭炮店铺,这些鞭炮铺家大业大,历史悠久,品类繁多,远销全国各地,享有很高声誉。民国二年春,在香港万国博览会上,权府鞭炮铺的“樊鞭”竟然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浏阳鞭炮”,获得金牌,令国人刮目相看。另一类是以廖记灯彩铺、汪记灯彩铺、吴记灯彩铺、皮记灯彩铺为代表的灯彩铺。逢年过节,襄阳城里城外的各家各户总喜欢在大门口悬挂一两盏灯彩,氤氲出一派喜气。廖记灯笼铺的灯好在“新奇”二字上,制作的灯彩很有动感,活灵活现。皮记灯彩行学制京津古雅宫灯,学广东人做走马灯,在四官殿举办的灯会上,一举夺魁,在汉江两岸传为美谈。

10家药铺医院。一类是以顺兴药铺、罗骨医诊所为代表的中药店铺。拿脉看病,开方卖药。这些药铺的掌门人大都慈悲为怀,悬壶济世,坐堂郎中人品端正,医术精湛。如顺兴药铺的正福先生、劳改场诊所的罗骨医医术医德在当地都是有口皆碑的;另一类是以铁佛寺同济医院、杭州教会医院为代表的外国教会医院。这类医院大都是基督教会所办,以洋医生为主,而且这些洋医生大都是很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医术高明,西医显神通,打针吃药,做手术,为民众解脱病痛疾苦;他们医德好,精心救治病人,传播着仁爱思想。

四、风俗数据趣闻

在汉水文化小说三部曲中,作者认真挖掘汉水流域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底蕴,深入用心地开掘汉水流域的文化宝藏,对汉水流域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动态的描绘。共有90种汉水流域的民俗文化趣闻被小说中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给读者呈现出一道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包括庆典文化、佳节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茶馆文化等。

23种庆典文化趣闻。在襄阳,婚丧嫁娶生孩子大都要举行仪式庆祝。大户人家将这些家庭大事看得更重,举行庆典更为隆重,仪式也更为繁复。比如,《阴阳碑》描写权六子出生,先是权府给小巷街坊挨家挨户送红鸡蛋,名曰喜蛋。接着是小巷人家提着馓子、云片糕之类的贺礼前来府上恭贺。按清末的襄阳风俗,婴儿出世三天后,就要举行“洗三”仪式,以示婴儿完全脱离了孕期的胎气。外公外婆要带着猪蹄、鲤鱼、母鸡、红糖、鸡蛋及婴儿衣物等“送粥糜”。《金匮银楼》写道,孩子出生后,襄阳有送长命锁的风俗,孩子十二岁生日时,才能打开长命锁,还要邀请亲朋好友摆开关宴。《金匮银楼》中的银根娶新娘时,吴妈与苗嫂则忙着铺婚床。在床的四角被子底下放了不少的枣子、筷子、花生、核桃、藕等物,预示小两口早(枣)得贵子,快(筷)得贵子,有儿有女花着生,孩子大脑像核桃形聪明,孩子的胳膊、腿长得犹如藕一样粗壮。《铺床歌》唱道:“床两头摸摸,五子登科;床两头按按,得个状元。”就为图个吉利,图个热闹。

21种佳节文化趣闻。汉水流域的佳节文化可谓独具特色,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载着季节的变幻、人们的喜庆,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天贶节,六月六。传说唐僧历尽八十一难终于从西天取来佛经,六月六这天经过大海时,佛经坠入大海中,为水所湿。皇天感其艰辛,当即赐以炎晴天气,将被水所湿佛经全部晒干。自此,便有了天贶节之说。据说,六月六,晒衣衣不蛀,晒书书不蠹,家畜洗澡不生虫。《金匮银楼》中的彩凤就是在天贶节给猫咪洗澡掉入汉江,被小武子救起,引出了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穿天节”则为襄阳古代特有的节令。相传,正月二十一是郑交甫与汉水女神相遇定情的日子,谓之“穿天节”。这天,襄阳城有情男女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城外的万山,乘船沿江而下,在汉江边聚会玩乐,妇女们则在沙滩上捡拾有孔窍的小石子,用彩色丝线穿起来,戴在头上,以祈求早日获得美满的婚姻,祈求早生贵子,全家平安。《阴阳碑》中的寡妇女贞正是在“穿天节”这天来到汉江边捡小白石,犯了大忌,遭到一帮妇女围殴。小说中大量别具特色的节日传说和喜庆方式,为小说增添了不少阅读的乐趣。

23种饮食文化趣闻。三部曲中,饮食文化是很重要的章节。襄阳人爱吃、会吃、讲究吃,很多襄阳名吃应运而生。譬如,陈家羊肉铺的“蒸而炸”是用羊肉西葫芦作馅而成,羊肉与西葫芦相配,蒸与炸的结合,使“蒸而炸”味美色香,许多大老板专门从外地赶过来吃;曾家水饺的特点是,选料优良,制作精细,外形美观,皮薄馅大,鲜味独特。饺馅选用上等猪肉,调味适口,各种配料都有一定的比例,用油炸之后,再放入骨汤爆煨十五分钟,使收缩的猪肉馅充分吸水恢复原样,这样吃到嘴里滑嫩无比。作者的描写精致老道,令人馋涎欲滴。另外还有“汉江三鲜”、汉元汤包、王膀子卤肉、红炉煮酒、诸葛菜、槐花饭、槐花饼和槐花饺子,深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11种民居文化趣闻。防水防火,是襄阳民居的两大特征。襄阳马背巷靠江面的房屋大多是“一面墙”的门面楼,屋后拖出一溜的吊脚楼齐着江岸,吊脚楼的木柱就立在堤坡上或江水里。而靠城边的房屋,一溜的后墙则悬在古城的房头上。马背巷人在建筑房子时,特别重视房子的实用性和防火功能。左邻右舍间都是卧砖做到顶,风火垛子的隔山墙,排出一溜溜巨大的“脊”,肩负着主人的安危。这里的檐角屋脊挺有趣,立着许多数不清的小动物,以“仙人骑凤”领头,列队端坐,栩栩如生,有着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稳重和宁静。

再看看院内房屋结构特点,以《金匮银楼》的贾府为例,穿过前厅,就是由几面房子围成的一方天井,两边由南至北纵向深入,分别用作账房、管事、银匠和伙计的住处。中间是一栋上下两层的楼房,共有八个房间,居住着老爷、太太,还没有成家的子女,以及伺候老爷太太的老妈子和丫头。金匮银楼的后院很宽阔,中央长着一株参天的古槐树,根深叶茂。两边是八间厢房,用作杂物库、粮房、灶房等。临江一溜的住房是吊脚楼,为银炉作坊、贮藏室等。吊脚楼靠三十根檀木柱支撑在堤坡上,楼下是滔滔江水。

12种戏曲文化趣闻。看戏、听戏是襄阳民众的精神生活之一。各个会馆、茶楼经常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戏班子演出。显贵之家的男男女女,当然不会错过名家演出,小户人家也热衷于看戏助热闹。在三部曲中,在襄阳各家舞台上先后上演过汉剧、楚剧、豫剧、苏州评弹、江西宜黄旧腔、滇曲、安徽高拨子、京剧、西皮腔、二黄、曲剧、越调、二夹弦、梆子戏、四平调、紫阳民歌等众多的戏种,《陈圆圆》《空城计》《追韩信》《铡美案》《汉宫秋》《春江花月夜》《五蝶大红袍》《金镯玉环记》等多个剧目,丰富了汉水文化内涵,深受民众喜爱。

襄阳腔、襄阳皮影植根于汉水民众,经久不衰,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襄阳腔作为南北交通要塞上一个戏种,在集纳来自各地剧种精华的同时,也被各地戏班、游客所传扬,至今很多地方戏都保留着襄阳腔的韵味。襄阳皮影戏的艺术元素十分宽广,是一门兼有戏曲、木偶、剪纸、动画等艺术特色的综合艺术。一本皮影戏可以连续演上两个多月,每天留有悬念,戏迷们欲罢不能,非接着看下去不可。

五、大数据支撑起三部曲格局

所谓小说格局,就是小说人物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群体结构和布局,包括小说的态势、度量与胸襟。本文通过对三部曲海量数据的梳理、整合和分析,不难发现,大数据支撑起了“汉水文化三部曲”的小说格局,呈现出一种可贵的小说度量与态势。

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占有了制高点。这种制高点,文学创作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在一部作品中,如果塑造的人物越多,人物的生活层次越丰富,历史事件越充沛,空间维度越广阔,那么这部作品的厚度、高度和力度无疑会被这些大数据拓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呈现出一种宏大的格局效应。

展现了人物驰骋的开放度。像《荷马史诗》《战争与和平》《红楼梦》中广阔的场景一样,王雄的“汉水文化三部曲”中活跃着260位历史人物、312位小说人物,既有达官贵人、店铺掌柜、夫子学究,也有江湖艺人、平民百姓。这些人物或者在历史的巨浪中起起伏伏,或者在权势的争斗中激烈博弈,或者在利益的天秤上锱铢必较,或者在学识的天地里自我陶醉,或者在江湖的对峙中扩大圈地,当然更多的是在普通的岁月里度日。他们中既有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试图改写中国的历史,也有像银匠小武子一样渺小的普通人,只知做好本分工作;既有祥符得坤之类的儒雅人物,富有精神追求,守望着民族的星空,也有像吴妈、苗嫂这样卑微平凡人,生活所迫每日为生活奔波……这些人物以各自相同的生活方式活跃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们的渴望,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他们的追求。他们是小说人物大军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现实中是助推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由此共同构成了小说中最活跃的人物群体,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人物场景。

彰显了大千世界的广阔度。汉水文化三部曲从多个维度展现了广阔而丰富的大千世界。从时间上讲,三部曲几乎跨越了两个世纪。从空间上讲,小说故事远涉美国纽约拍卖会、香港拍卖会,近至汉水码头;在国内,人物活跃北至北京、天津,南到广州、杭州。从历史事件讲,既有军阀混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有历史人物的小故事、小爱好、小情调。从小说故事讲,既叙述了三个襄阳大家族的故事,又有无数平民故事推动着剧情发展。譬如,《传世古》讲述了祥符家庭四代人寻觅“国宝金匮直万”钱的故事,而这个大故事中又有姚兴甫设计陷害高祖、汪无事和汇丰票号的大少爷联合做“局”诱导姚兴甫上当等一系列小故事,其中涉及鉴宝知识、行内规矩、察人常识和诱敌入“套”等趣事,让读者欣赏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小说的广阔天地。

矗立起经纬交织的文化空间。这个文化空间是自由的,是一个可以恣意泼洒情感和才情的地方。三部曲中共涉及90种汉水流域民俗文化表现,通过这些民俗表现,呈现出汉水流域的文化生态、文化厚度和文化力量,给读者亮出一道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中国自古就有“地灵人杰”“钟灵毓秀”之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一个地方的山水地貌养育一方人,传承着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由此形成这一地域特有的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汉水两岸的文化空间滋养了“博大精深”的汉水文化,如古玩文化、银楼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庆文化等,弥漫在整个襄阳古城,镶嵌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从而共同承载起大文化的格局。

作者的文化眼界决定了小说的格局。作者是一位汉水文化学者,熟读汉水流域历史,熟悉民众生存状态。在小说创作期间,他多次行走于汉水上下,感受汉水文化的张力和厚度。他习惯于用一种文化的视野,考察历史,观察社会,探究在河流文化背景下的人物性格、人物气节和人的生存状况。基于作者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加之他从事新闻宣传所具备的敏锐目光和著名钱币收藏家的丰富阅历,以及作为男性作家的广阔胸襟,使得他的汉水文化小说站在了传播民族先进文化和精品文化的高度。由此很容易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种责无旁贷的文化担当,讲好汉水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在这样的创作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汉水文化小说的宏大格局。

大工程背景 篇7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原名“金属工艺学”,该系列课程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其内容已从金工实习、金属材料、热加工以及冷加工工艺分别拓宽为“工程训练”、“工程材料”、“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以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系列课程。到目前为止,该系列课程虽然已构建了较完整的理论、实践、知识、能力、素质教学体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工程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现代制造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和能力有了新的要求。由此,产生了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有机整体与“分片包干式”教学体制之间的矛盾、“学时锐减与新知识点剧增”之间的矛盾以及课程的改革进程滞后于当今创新型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所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大工程背景下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1.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有机整体与“分片包干式”教学体制之间的矛盾。在20世纪60~8年代,我国高等学校的工科类学生除了有相应的实验教学外,一般还要在校内的金工实习6~8周,在企业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和专业实习4周,以保证工科类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和工程能力的提高。而且金属工艺学课程是理论教学、实验与工程训练紧密结合的工程应用型课程。绝大部分高校的金属工艺学课程由来自同一教研室的教师讲授,讲授工程材料及冷热加工的教师可方便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探讨。另外,金工实习的时间、地点的选择与安排也符合工科院校学生“认知实习—理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探索性认知实践”这一工程知识的认知规律[1,2,3]。但随着“九五”期间高校的扩招和高校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拓展要求,绝大多数工科院校的金属工艺学理论课程(现在的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已细分成工程材料、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三门课程,而且分属于不同的学院或专业的教师讲授。这样,有些院校在课程内容的取舍和凝练过程中,因未充分理顺课程关系,存在知识体系分化、割裂、相互脱节现象;在组织形式上存在课程的学期安排不合理,未充分体现在知识传授上的由浅入深、能力培养上的由认知实践过程向创新实践过程的过渡;在主讲教师的所属关系上由于教师之间因不属于同一个教研室,甚至是不同学院,因此很难从行政角度组织相应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探讨。即尽管这三门理论课程的内容是紧密相连、相互交叉渗透的,但讲授这门系列课程的教师之间业务联系少,少有教学经验的交流,出现了低效率的“分片包干式”教学管理体制。早在1998年,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傅水根教授就指出[4],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涉及培养人才的长远战略大计,也是一件十分艰巨和慎重的工作。课程的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局部,局部要服从于整体。而且,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和改革内涵的不断深入,人们从系统论的观点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局部优化”不等于“整体优化”。因此,不能从一两门课程的角度来探讨改革,而必须站在教育改革的全局上,站在21世纪需培养什么样高级科技人才的战略全局上来探讨改革。具体地说,从体制上,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应该与实践教学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由学校或机械工程学院实施统一指导和管理,这样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确保工程训练和有关工艺性课程的有机结合,保证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稳定发展。

2.解决方案。傅水根教授在多次的报告中指出[5],直到今天,在我国的高等工科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设计轻工艺、重软件轻硬件”的传统习惯势力和偏见仍普遍存在。纵观国内外,任何先进的制造技术,最后都要落实在工艺方法和工艺装备上,落实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工艺装备硬件的集成上。没有普及的工艺教育,没有先进的工艺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只是一句空话。随着国家提出大工程背景下的“中国制造2025”以来,“教育回归工程,教学回归实践”成为当代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6,7,8]。因此,我们应当摈弃“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思想[9],把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理论课回归到“工程实践”中去。这种回归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从教学管理“体制”上,应把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群的任课教师的编制归到“工程训练中心”去,确保工程训练中心的人员由理论课教师、实践课教师、实践技术人员(高级技工)和管理人员构成。让工程训练中心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实践教学单位,而不是教辅单位。另外,把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课程群的课堂搬到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室”,这样,学生每次习得理论知识后,走出来就可感受、体验、领会、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这不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未来胜任现代制造业工作岗位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3.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学时锐减与新知识点剧增”之间的矛盾。新中国诞生后,中国高校的发展和探索前进的道路得到了前苏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而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更多地是与行业和工种的发展相联系,高校专业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紧紧与具体的工种相结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知识体系是“倒金字塔”型的,即越深入到专业课程,所学习的专业知识面越深且窄。在机械的集成化程度不高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基本能够满足当时的制造业要求。但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制造技术已衍变为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产物,许多学科乃至新兴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有可能应用到现代制造领域中来。例如数控机床,它是机械、电机、电子和计算机结合的产物;超声波加工机床是机械、电机、电子和声学结合的产物;快速激光原型/零件制造机床是机械、电机、电子、计算机、材料科学和光学结合的产物。因此,高校的发展为了适应和迎合这种快速的现代工业发展,纷纷提出“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淡化专业”的理念,即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和能力体系不再是针对就业为主的某一工种和行业,而是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具备“项目驱动式”综合能力的通识人才。在这种形势下,目前高校面对着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不断纳新而学时却不断地缩减的严峻问题。

4.解决方案。解决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学时锐减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内容剧增带来矛盾的关键是彻底改变“教”与“学”的传统教学理念[10]。今后的教学不应该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项目驱动下的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目标指向式教学。这样获取知识的过程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统“填鸭式”学习习惯,而变成项目驱动下需要什么知识,学生“主动”地追寻和探求相关的知识。学习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文献、与教师进行讨论式学习。学习内容也打破了传统的学校设置什么课程学生学什么课程,而是项目需要什么知识点和能力点,学生选修相关的课程学习。师生关系也不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面对同一个项目下的共同探讨者和引导者。

5.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改革进程滞后于创新型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比较全面地收集各高校的工程材料、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以及工程训练的教学大纲,并经深入分析和研究表明,反映当今现代制造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占课程讲授比例,一般工科院校往往不足10%,重点高校一般较高,在10%~30%。部分地方工科院校至今还停留在“金属材料”而不是工程材料、“金属材料热加工”而不是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机械加工技术基础”而不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低层次阶段。说明我国相当一部分工科院校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当今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先导性、基础性认识不足。而且,在很多院校中,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更多局限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自身的特点和教学需求,一定程度上缺少基于工科和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的“顶层设计”和统一指导。这与“中国制造2025”、“华盛顿协议”和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互认体系组成的“博洛尼亚进程”[11]等国际工程教育认证[12]要求有一定差距。

6.解决方案。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21世纪最重要的人才特征就是创新。因此,在大工程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必要在保留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传统核心知识体系并加以凝练的基础上,在工程材料课程上由金属材料发展为非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环保材料以及智能材料;针对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要在传统的铸锻焊成形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表面工程技术、粉末冶金技术、高分子塑料成形技术以及快速成形技术等;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上,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包括电火花成形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激光加工、电化学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等。在工程训练方面,毫无疑问,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是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工程训练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协同用力才能促进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发展与提高。总之,新的制造技术在课程中要不断得到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完善也要为机械制造实习不断提供新的训练内容,使其能持续为实践教学提供“活水”。

三、结论

1.针对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有机整体与“分片包干式”的教学体制之间的矛盾,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培养规格和目标,学校和院级教学管理部门要从“顶层设计”或“统一思想”来系统地优化课程体系。

2.针对大工程背景下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学时锐减与新知识点剧增”的矛盾,要彻底改变“教”与“学”的传统教学理念。今后的教学不应该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而应该是“项目驱动下的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知识创造过程。

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知识服务 篇8

档案领域也已具备大数据特征。数据量的剧增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档案用户已不满足于仅限于数据或文件的利用,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数据背后的信息以及信息蕴藏的知识。然而,知识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信息集合中,特别是蕴含在档案中的知识,有时我们得到的知识仅仅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信息知识往往需要我们运用技术进行深入发掘,因此抽取和挖掘全方面的知识才是解决之道。通过档案的知识管理,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服务,不仅能满足用户对海量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也能推动档案管理由实体管理向知识管理发展,尤其在海量档案和非结构数据盛行的今天。可以预见,知识服务是今后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大数据档案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大数据背景下的知识服务随着近年大数据浪潮而受到关注。笔者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为数据源,共检索到题名中含有“大数据”和“知识服务”或“大数据”和“知识管理”的文献35 篇(检索日期为2015 年1 月22 日),经过筛选并去除无效文献得到关于大数据知识服务的文献共29 篇。其中最早的是李奕于2012 年在《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的《大数据应用方式:从数据服务、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文中认为企业的数据处理、融合和分析挖掘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智商和竞争力,数据的价值在于催生新的服务形态,这些服务形态也是大数据落地的应用方式。从数据本身的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在数据服务和信息加工的基础上,数据融合开始体现出价值,企业可以通过长时间数据积累以及大数据分析为本企业提供知识,服务于企业的各个方面,甚至对市场和整个行业形成影响和干预[3]。但文章并未对大数据知识服务做出具体界定。其他论文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主题开展研究的。

1.大数据知识服务的内涵及平台构建。关于大数据知识服务的内涵,目前只有秦晓珠等人[4]18就大数据知识服务的具体内涵和典型特征进行了具体界定。他们认为大数据知识服务是为适应信息服务业智慧化、协作化、绿色化、先觉化和泛在化的发展趋势而衍生的一种基于网络的,用以解决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多维度处理的信息服务新模式。通过构建知识服务平台,将大数据获取、存储、组织、分析和决策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资源、知识、能力及过程虚拟化、智慧化,最终为用户提供面向智慧服务和自主需求、绿色环保的知识服务模式。

在大数据知识服务模式下,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成为大数据知识服务的工具。平台构建可分为五个服务体系[5]29:基础框架体系、大数据处理体系、过程管理体系、大数据分析与决策体系、交互体系。基础框架体系为平台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体系框架及服务模块的形式提供给第三方大数据处理体系及过程管理体系;大数据处理体系构建于基础框架体系之上,主要负责数据获取、组织及存储等过程中针对大数据的管理及处理技术;过程管理体系为知识服务过程的协作提供服务支撑;大数据分析与决策体系从海量数据中归纳、过滤并分析数据做出决策;交互体系主要负责大数据知识服务供应端各类服务资源和服务技术的服务终端封装、接入、调动等,并负责大数据知识请求端接入平台、访问和调用平台中服务的技术体系。

2.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在检索获得的29 篇文献中,共有11 篇文献是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其研究的热门程度可见一斑。在这些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图书馆资源已经具有大数据特征,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图书馆要运用新的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原来的知识服务进行创新和再拓展[6]33;提出图书馆要抓住大数据的时代潮流,利用大数据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引擎[7]48和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以此应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要求;针对具体的高校、军队图书馆,基于各自的特点,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军队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面临的问题以及知识服务创新提出思考[8]15;阐述知识咨询服务[9]74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模式,在这样的时代,图书馆知识咨询服务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注重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图书馆知识咨询服务的发展。

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虽然知识服务早已在我国提出,但大数据热潮近两年来才兴起,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课题研究的为数不多。因此目前看来,我国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情报等领域,已经开始意识到要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服务,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这与它们自身领域推行的知识服务有关,但相关措施集中在宏观层面,对于具体的大数据知识服务模式如何运作或大数据知识服务的方法涉及不多。

档案领域目前对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服务缺乏研究,只有企事业档案部门鲜少涉及。张宗亮等人探讨了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档案知识管理应用[10],提出建立工程知识资源管理系统和工程知识资源利用平台推动知识服务。基于大数据的档案知识服务虽然还没有深入展开,但已有企业档案部门意识到大数据环境下开展档案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加上大数据与知识服务的深入人心,可以预见基于大数据的档案知识服务将是未来档案工作的一个方向,也会有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二、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知识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知识服务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条件,笔者将从理论依据、技术、人员建设三方面对大数据知识服务的可行性进行论述。

1. 档案知识服务为大数据档案知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档案知识服务在我国档案界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学者们在借鉴相关学科的基础上对档案知识服务进行了探讨。周毅认为档案知识服务不同于信息资源开发[11]48,论述了开展档案知识服务要完成的外化、内化、中介、提升的四项工作内容,并提出了档案知识服务引发的档案理论思考。徐拥军等人基于知识服务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12]24。只是随着数据库文件、字处理文档、电子邮件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件在档案领域的迅速蔓延,大数据档案知识服务显得尤为迫切。

2.大数据技术为大数据档案知识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档案知识服务的实现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提升知识价值。先进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令隐性知识显性化,为大数据知识服务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档案用户对档案产生知识需求并传达给档案工作人员后,档案人员借助知识挖掘技术,将分布在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抽取到临时中间层,进行辨析、清洗、转换、集成等环节,最后加载到分布式数据库[13],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整合和提炼,分析对比档案知识库,通过聚类和关联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价值。

3.人才建设为大数据档案知识服务提供人员保障。档案知识服务的实现终究需要人员的推动,因此如今的档案部门也十分注重人才建设,特别是技术型人才和善于进行知识管理的人才的培养,可有效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知识服务。善于运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与创新并提供给档案用户的档案人员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应具备扎实的档案基础理论。另外,海量档案资源需要的是维护数据的清晰完整,因此档案部门需要的是发挥自身价值、注重团队协作的人才,不仅能维护好、利用好自身负责的数据,也熟悉其他档案人员的数据留存方法,进行实时交流和相互学习,互相配合,为整个档案部门留下真实可用的数据,最终服务于大数据档案知识服务。

三、大数据档案知识服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大数据时代推行档案知识服务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上文也从大数据技术、人员建设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档案知识服务的可行性。但在实际的档案知识服务过程中仍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数据的保存和管理问题。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是数据,但由于数据的异质、异构、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等特征,大数据时代推行档案知识管理会面临数据的可靠性、可表示、可处理和可融合问题[4]18。档案部门具有先天的数据积淀,档案是真实可靠的记录,因此不存在数据可靠性问题,但档案部门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因此要在了解数据现存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库对海量档案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便于实现档案知识服务。例如SQL既可以做关系数据,也可以做空间数据、图像、数据流等非结构化数据,不会遭受元数据管理的困扰[14]48。近年来兴起的No SQL数据库不仅支持处理海量数据,模式自由,而且支持简单的备份[15]146,这不失为解决档案资源的存储和备份的好办法。面对井喷式的数据,只有解决了数据的保存和管理问题,档案人员才可有效地为知识需求者提供知识服务。

2.档案个性化知识服务问题。大数据时代,面对每天产生的源源不断的用户数据和信息,亚马逊和淘宝网等购物网站会根据用户的这些浏览记录、购买记录等数据来向用户推荐商品,为用户提供专门服务,并且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档案部门在提供知识服务的时候,也可以此为借鉴向不同的知识需求者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每个档案用户的知识需求方向及需求深度各不相同,例如领导管理人员需要的是国家政策以及管理层面的知识;科研技术人员需要的是科研方面的技术知识。档案人员可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档案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分析,得出用户的利用需求和偏好,并针对得出的信息向用户提供专门的知识服务。还可分析用户的潜在需求,并据此定期向用户推送知识,扩大用户的档案资源利用。用户满意后会提高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档案知识服务的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

3.知识资源共享与保密问题。为了避免“信息孤岛”,对于不涉及保密问题的档案知识资源,用户可通过相应的档案知识资源共享及反馈平台进行知识共享与反馈。用户通过平台提交知识需求后,档案人员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并找到档案用户所需的知识,通过平台提供给用户,同时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而用户在获得知识后可进行及时反馈,其他专家或有经验的用户可对此知识信息进行纠正或深层次的提升,档案人员收到这两方面的反馈信息后可对之前提供的知识服务进行完善和补充,以便今后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知识服务,促进整个大数据档案知识服务体系的完善。如果档案信息资源涉及个人隐私等保密问题,档案人员必须对档案知识进行加密才可上传到档案知识共享平台,或者在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共享到档案知识服务平台。

“大数据”背景下的烟草营销 篇9

麦肯锡认为, 大数据 (big data) , 或称巨量资料, 是指那些超过传统数据库系统处理能力的数据集, 作为一种海量、高价值的信息资产需要在新处理模式下才能成为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经营决策的资讯。大数据的核心战略价值在于将储存的海量数据通过科学的分析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价值, 从而实现数据的“增值”。具有数据量大, 类型繁多, 处理速度快, 价值高的显著特点。

当前大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之中。随着我国烟草行业市场化导向改革的逐步深入, 如何更好地进行烟草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我们应该注意到, 目前为止我国烟草企业已经建立了包括专卖系统、营销系统、物流系统等在内的信息系统, 积累了海量数据, 为“大数据”的利用提供了数据基础。例如, 营销系统中的新商盟网络营销平台, 据统计该平台目前拥有接近三百万的用户, 近百万笔交易每天在这里进行, 这其中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如果将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分析, 将有效地帮助企业优化营销流程、开展个性服务、推进精准营销, 从而显著提升营销活动的效能。

大数据的应用上对宏观国民经济下对私人商业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经济作用。大数据的价值在烟草营销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进精准营销。

通过分析终端零售商的经营数据, 可以准确把握市场趋势, 对市场供需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同时利用烟草商业企业建立的终端零售商基础档案数据库, 结合该阶段的品牌发展战略, 有针对性的进行货源管理, 确保货源投放的科学性、及时性;最后可以据此分析出每个零售客户的需求偏好, 进行个性化的订货指导, 提升客户订货体验。

2. 实现精益物流。

通过对烟草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数据的深入分析, 能够进行物流配送路线的优化, 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配送成本, 从而建立起高效率低成本的精益供应链物流体系。

3. 提升客户关系。

一是根据存储的终端零售客户的定量和定性数据, 对零售客户进行细致的分类和评级, 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服务, 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二是科学个性化的拜访系统, 能够使客户经理随时了解零售客户的动态, 合理安排拜访时间和内容, 增强企业和客户的有效沟通。

4. 辅助经营决策。

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市场规律和企业运营规律, 帮助决策者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增强决策的科学定和准确性。

二、大数据在烟草营销中的应用

1.“立体式”烟草大数据营销体系

在整个大数据营销体系中, 采集、分析和应用是科学营销的三大步骤。对此可建立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应用系统的烟草大数据营销体系。数据采集系统, 企业通过建立详尽的客户基础信息档案, 进行数据储备;数据分析系统, 应用主体是烟草企业, 构建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 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应用系统, 应用主体是企业营销决策者, 在科学分析数据的条件下进行营销决策。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关系。结合现有的烟草营销体系, 可以用“立体化”来概括整个大数据营销体系的基本面貌:第一系统分为信息采集、分析、利用三个步骤;第二系统的构建和利用贯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第三涉及市场、品牌、客户三个维度。

2. 大数据在烟草营销中的具体应用

市场、品牌和终端构成烟草营销的主体, 围绕着这三方面具体分析设想如何利用大数据开展烟草营销。

(1) 对市场供需进行科学预测

对市场状况进行科学的预测, 是企业制定下一步营销计划和开展营销活动的关键。简单来说, 其解决的是烟草企业要卖什么卖多少的问题。要做到对市场需求的准确预测和调节, 烟草企业首先需要对市场进行评估, 定位出市场的饱和程度, 继而推测还原出合理的市场需求, 最终对供需平衡点进行预测。这需要企业对市场情况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 利用大数据的海量信息加上科学的预测和评价指标使精准的市场预测评估成为现实。

结合当前安徽省及浙江省等对烟草大数据营销系统的构建情况, “量价指标”和订单满足率成为对市场进行预测的主要指标。量价指标反映的是成交量和成交价格之间的关系。在营销活动中, 量价指标指的是社会存销比与零售价格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 价格上涨, 货源紧俏, 社会存销比会下降, 就说明供需紧张、市场空缺。反之, 则说明货源过剩, 供需偏松、市场饱和。同时, 针对当前卷烟供应计划与订单需求脱节时会导致量价关系背离的情况, 引入订单满足率作为辅助指标。最后, 企业通过构建科学的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 再以图表形式直观呈现量、价和销售额三类数据的波动变化情况, 对市场进行准确和科学的评估预测。

(2) 品牌策略的制定

在市场营销中一个好的品牌策略就是要求企业能够解答好怎么引进品牌、培育什么品牌、怎么培育和怎么退出等这些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如何制定相应的供应策略、渠道策略等去解决怎么卖的问题。大数据在烟草行业品牌营销中的应用能够为企业解答以上问题提供科学的市场依据, 避免决策制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烟草大数据营销体系中, 我们将品牌策略的制定定义为基于品牌发展阶段与健康指数上的策略制定。烟草商业企业依据某一时期内品牌的上柜率的销售增长率将品牌发展阶段划分为:导入、成长、稳定和衰退四个阶段。根据企业当前所处的阶段, 通过具体分析该阶段社会存销比、上柜率、再购率等二级指标确定阶段品牌的健康指数 (具体包括零售状态、客户要货意愿、消费者购买意愿和品牌供应策略等) [4]。每一个阶段指标相同但是权重有所不同, 权重的不同表示着每一阶段烟草商业企业关注的点不同, 最终导向差异化的品牌营销策略。烟草商业企业首先确定品牌目前所处的阶段, 利用构建好分析模型对该阶段品牌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分析出导致该状况的因素, 进而制定下一步的品牌策略。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切科学精确的分析, 是建立在烟草商业对科学的分析模型的构建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分析模型一切的分析也没有意义。

(3) 对终端客户的服务管理

终端作为烟草营销的最后一环, 烟草商业企业加强对终端零售客户的销售培育、经营指导以及个性的营销服务对于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加充分地了解终端零售客户, 烟草商业企业应该为每一个客户建立非常详细的基础数据档案, 既包括店面大小、销售额等定量的数据, 也包含位置、所属商圈等定性的描述。在此基础上, 企业对终端零售客户的品牌培育能力、销售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评估, 最终确定货源的投放对象和投放数量, 做到为客户找品牌、为品牌找客户。

在对终端零售客户进行经营指导方面, 利用实时库存监控模块, 客户经理可随时查询各终端在某一时间段的库存明细, 从而进行有针对的配货服务;利用赢利模块, 可以推算出零售客户的合理利润情况, 结合其销售额与成本情况判断其赢利水平和卷烟结构是否合理。

在为零售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方面, 烟草大数据营销系统包含科学人性化的拜访系统。客户经理依托后台海量的数据库, 利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了解市场整体趋势及终端零售客户的基本情况, 为有针对性经营指导和拜访提供了可能。比如, 在客户经理拜访时间管理方面, 利用现代零售终端经营流水数据, 分析出零售户一天不同时段的经营繁忙程度, 进而避开繁忙时段科学安排拜访流程;在拜访服务内容管理方面, 通过整合自动识别的潜在服务需求、客户直接服务需求等各种信息, 将服务需求与营销计划进行匹配, 自动生成个性化拜访服务方案, 从而在提高服务营销方案制定效率的同时提高其针对性。

三、烟草大数据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

大数据作为时代的新兴产物, 在烟草营销中的利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烟草大数据营销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烟草商业企业应该主动去顺应和迎合这种趋势, 推进烟草行业的转型和发展。烟草商业企业在构建烟草大数据营销系统的时候, 应该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1. 全面多层次收集数据, 提高信息质量

数据的质量和数量作为整个烟草大数据营销系统运行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最终营销决策的正确科学与否。第一, 烟草商业企业应该认识到大数据即小数据的延伸和拓展, 企业首先应该收集和利用好自身内部的核心数据, 据此建立企业的大数据体系。比如, 当前烟草商业企业建立了包括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以及“网上订货、网上配货、网上支付、网上营销”为核心功能的“四网合一”的新商盟系统, 能够为烟草商业企业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但数据之间各自独立、集成性较差, 终端数据的代表性不足。因此, 对数据进行分层管理以及利用二维码扫描、网络客户自定传输等多种手段收集数据非常具有必要性。第二, 通过企业的各类活动收集引入大量的外围数据, 如消费者的对商品的态度、购买情况等信息。第三, 获取常规渠道信息, 丰富自身的数据库。这就要求我们烟草商业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必须要与终端零售客户及消费者建立数据连结的关系,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的作用。

2. 构建科学的分析模型

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而在于数据隐含的价值, 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烟草商业企业掌握了足够多的数据, 但是大量的数据只是简单的堆叠在一起, 信息之间独立性强, 缺乏相关性, 使科学的营销决策缺乏多层次立体的信息支撑。就这要求烟草商业企业根据自身的营销目标, 从杂乱海量的数据库中抽取有效数据, 利用统计学及构建数学模型等专业知识, 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 对数据进行深加工, 找出数据隐藏的价值, 并以图标等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为下一步的营销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 推动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在烟草营销中的利用能够提高营销活动每一环节的效率和质量, 如准确的预测市场需求, 合理的投放货源等, 最终增强对市场的把控力。所以烟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是结果导向型的, 要从营销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 提取进入分析的相关数据, 设计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的算法。

四、结语

大数据营销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烟草商业企业利用大数据进行烟草营销具有良好的数据基础, 同时能够构建现代化的营销体系, 优化烟草营销流程, 提高营销效率, 实现精准营销, 最终实现企业、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利共赢, 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建立大数据烟草营销体系很有必要。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为实现上述目标, 烟草行业同样面临一些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是大数据烟草营销体系会对数据的储存与管理、整合和分析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如数据存储技术, 数据的分析技术等;二是对专业的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问题, 当前我国相关人才比较缺乏, 尤其是缺少拥有统计学和计算机学习方面专长的人, 以及知道如何通过运用从大数据获得的信息来运营企业的管理者和分析师。如何培养和引进大量的相关人才, 以满足大数据应用创新的业务需求是烟草商业企业下一步应该思考的问题。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推动下, 我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作为拥有着海量数据的烟草行业, “大数据”为其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本文着重从烟草营销的角度分析大数据在烟草行业的应用, 分析烟草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营销系统的构建, 并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烟草营销

参考文献

[1]麦肯锡.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 2011.

[2]苏金树等.大数据的技术挑战与机遇[J].国防科技, 2013 (2) .

[3]周亮.“大数据”技术在浙江烟草新时期的应用[J].硅谷, 2013 (19) .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新闻的研究 篇10

近年来, 随着数据信息的迅速增加, 人们逐渐迎来了大数据时代。而数据信息的增加, 在促进新闻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 也为新闻报道人员带来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因此, 在大数据背景下, 新闻报道产生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而数据新闻则应运而生。而数据新闻的产生, 不仅从复杂的网络数据资源中挖掘出了有价值的新闻数据, 还使得新闻业拥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所以, 数据新闻在大数据背景下得到了兴起, 并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一、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新闻的产生

(一) 大数据时代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 海量数据得到了汇聚, 从而使大数据的时代得以到来。而大数据其实指的就是无法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其内容管理和处理的数据的集合[1]。在近几年,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 大数据被人们广泛的提起, 而数据科学也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从而更进一步的证明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对于新闻界来说, 世界各地每天发生的事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被展现出来, 进而成为新闻界需要处理的“大数据”。

(二) 数据新闻的产生

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 有用的信息只有少部分。所以, 需要有专人进行数据的筛选和处理, 并利用简单的方式来进行复杂信息的解读。同时, 在生活节奏较快的今天, 人们的阅读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新闻媒体不得不进行大数据的处理, 进而使大数据以简明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所以, 数据新闻作为一种可以利用数字或图表进行大量的数据信息的报道的新的新闻呈现方式,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产生, 进而成为了新闻产业应对时代变化的重要手段。

二、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

数据新闻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而就其发展现状来看, 数据新闻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并具有了一定的发展优势。

(一) 数据新闻的特点

数据新闻的发展时间尚短, 所以不同的新闻人对数据新闻的特点有着不同的总结。但是, 无论是哪种总结, 海量数据的获取、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可视化数据的呈现都是制作数据新闻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 数据新闻报道的基础就是对海量数据信息的获取。媒体不仅要进行通过自行调查来进行一手数据的搜集, 还要从相关公开的数据库中进行二手数据的搜集[2]。其次, 在进行数据新闻制作的过程中, 媒体必须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一方面, 从业者要对搜集到数据信息进行核对, 从而辨别数据的真伪。另一方面, 人员需要利用多种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筛选和整理, 进而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另外, 人员还要对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 进而使数据拥有统一的格式。再者, 可视化数据的呈现也是数据新闻的重要特点。人员需要利用图表、数字等多种视觉方式, 将数据新闻生动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二) 数据新闻的优势

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 数据新闻有着多种优势, 进而获得了读者的喜爱, 首先, 数据新闻能够将新闻以信息图表方式呈现出来, 进而便于人们阅读。其次, 数据新闻可以使新闻的要点被突显出来, 进而提高人们对报道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进行新闻的记忆和理解。再者, 数据新闻具有清晰的条理和生动的内容, 可以吸引读者进行内容的阅读。另外, 数据新闻可以为人们了解大量信息数据提供便利, 进而完成小数据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报道。

三、数据新闻的发展前景

(一) 数据新闻的挑战

虽然数据新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 但是在发展上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一方面, 数据新闻的制作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 所以将涉及到统计学、数据学和平面设计等多种学科, 因此将使新闻从业者承担更多的工作压力和任务。另一方面, 想要制作出好的数据新闻, 需要制作者具有一定的能力进行大量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所以, 数据新闻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较高, 因此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二) 数据新闻的机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数据信息只会越来越多。所以, 在数据信息过剩的情况下, 新闻从业者通过处理大量数据信息来进行新闻报道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一方面, 数据新闻的出现, 使得多数新闻从业人员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进而为新闻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3]。另一方面, 数据新闻可以帮助媒体找到事件的发展规律和方向, 进而使媒体发现更多的新闻主题。所以, 数据新闻是新闻产业的新的推动力, 因此也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论

总而言之,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不仅促进了新闻产业的繁荣发展, 还直接促使了数据新闻的产生。而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 采用数据新闻进行新闻的报道, 使得数据的处理更加容易, 进而为数据新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动力。所以, 国内的新闻产业应该做好数据新闻的发展前景的判断, 从而把握数据新闻为其带来的机遇, 积极的应对所要面临的挑战, 进而促使新闻产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骋, 禤支兰.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新闻的生产和挑战[J].新闻知识, 2014, 06 (01) :23-25.

[2]方洁, 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 2013, 06 (01) :73-78.

上一篇:竞业禁止问题下一篇:幼儿音乐感受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