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背景

2024-05-28

土木工程专业背景(通用6篇)

篇1:土木工程专业背景

专业背景与市场预测

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及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能力;具有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维护管理能力;具有对通信设备、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图的阅读分析及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具有对机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具有阅读英语资料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课程。

课程分类介绍:

①数学:

高等数学----(数学系的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讲的主要是微积分,对学电路的人来说,微积分(一元、多元)、曲线曲面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在后续理论课中经常遇到。

概率统计----凡是跟通信、信号处理有关的课程都要用到概率论。

数学物理方法----有些学校研究生才学,有些学校分成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数学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学习电磁场、微波的数学基础。

还可能会开设随机过程(需要概率作基础)乃至泛函分析。

②理论:

电路原理----基础的课程。

信号与系统----连续与离散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很重要但也很难

数字信号处理----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信号的数字变换、数字滤波器之类。

基本上这两门都需要大量的算法和编程。

通信原理----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论----信息论的应用范围很广,但电子工程专业常把这门课讲成编码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天书般的课程,基本上是物理系的电动力学的翻版,用数学去研究磁场(恒定电磁场、时变电磁场)。

③电路:

模拟电路----晶体管、运放、电源、A/D、D/A。

数字电路----门电路、触发器、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可编程器件,数字电子系统的基础(包括计算机)。

高频电路----无线电电路,放大、调制、解调、混频,比模拟电路难

微波技术----处理方法跟前面几种电路完全不同,需要电磁场理论作基础。

④计算机:

微机原理----80x86硬件工作原理。

汇编语言----直接对应CPU指令的程序设计语言。

单片机----CPU和控制电路做成一块集成电路,各种电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讲解51系列。

C c++语言----(现在只讲c语言的学校可能不多了)写系统程序用的语言,与硬件相关的开发经常用到。

软件基础----(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方法+软件工程)也可能是几门课,讲软件的原理和怎么写软件。

详细课程介绍:

①c语言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工具。

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有点,有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因此,c语言特别适合于编写系统软件。

c语言诞生后,许多原来用汇编语言编写的软件,现在可以用c语言编写了。

初学是切忌过早的滥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如不适当的使用++和--的副作用。学习程序设计,一定要雪活用活,不要死学不会用,要举一反三,在以后的需要时能很快的掌握一种新语言。

②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一门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人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人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要想学好高等数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理解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个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对于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条件和结论以外,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要特别提醒学习者的是,课本上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题的特点和解法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作题时要善于总结----不仅总结方法,也要总结错误。这样,作完之后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举一反三。

第四,理清脉络。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帮助。

③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

本课程针对网络课程的特点,采用了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内容生动活泼,易于理解。课程以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答疑,学生讨论等形式使该课程体现出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等特点。

本课程从概念上可以区分为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两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关的,根据连续信号分解为不同的基本信号,对应推导出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分别为:时域分析、频域 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也是类似的过程。

本课程采用先连续后离散的布局安排知识,可先集中精力学好连续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内容,再通过类比理解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概念。状态分析方法也结合两大块给出,从而建立完整的信号与系统的概念。

本课程除了大纲要求的主要内容外,还给出了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分析,离散傅立叶变换、FFT等内容以扩展知识面。

④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含有互感的电路、三相电路、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双口网络、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状态变量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等。

⑤微机原理

微机原理的侧重点是介绍指令系统和接口,它对于了解微机的硬件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机进行控制、通信,则微机原理是必修的课程。因此,绝大多数专业都将微机原理列为主干课程之一。

C语言被认为是介于高级语言与汇编之间的一种编程语言,也称为中级语言,很多操作系统就是用C实现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层的通信程序、驱动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编写的,其重要原因就在于C语言非常接近汇编语言,换句话说,C语言离计算机的硬件很近,但同时C语言编程又要比汇编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欢C语言。

一般来说,学习微机原理并不需要C语言的基础,而要真正学懂、学通C语言,微机原理是必须具备的基础,如C中的指针操作,就需要对微机的存储器的结构有所了解。

不幸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机原理,笔者认为这实在是误人子弟,不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另外,有些人认为,微机原理作为一门联系硬件与软件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是与该门课程地位不相称的。

⑥通信原理

通信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与检测理论。

在通信原理的课程中,有多处要用到信息论的结论或定理。信息论已成为设计通信系统与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诉工程师们关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

信道中存在噪声。在通信过程中噪声与干扰是无法避免的。随着对噪声与干扰的研究产生了随机过程理论。对信号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随机过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领域,编码是一种技术,是要能用硬件或软件实现的。在数学上可以存在很多码,3 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间,但只有在通信系统中能生成和识别的码才能应用。编码理论与通信结合形成了两个方向: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调制理论可划分为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它们的区别在于线性调制不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非线性调制要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并且往往占有更宽的频带,因而非线性调制通常比线性调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接收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分开,还原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之为解调或检测。

作为通信原理课程,还包含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复用。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只有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同步或者信号间建立相同的时间关系,接收端才能解调和识别信号。信道复用是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号同时通过同一信道的一种约定或者规范,使得多个用户的话音、图像等消息能同时通过同一电缆或者其他信道传输。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专业课程,可以进一步讲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要设计制造通信系统,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硬件(电路、微波)与软件(系统软件与嵌入式软件),这是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另一分支的课程体系结构。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从内容上主要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重点是数字通信的调制、编码、同步等内容。

配合完成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习题作业。期间开设一些验证性实验,同时使用SystemView实验教学,使学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统实际工作的情况。

由于学生通信原理的认识难度,教师加强了该课程的多媒体CAI教学,形象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利用课程组研制成功的电子教案的演示文稿与以难点仿真为主的图示辅助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正在研究与开发成功网上实验教学软件,把教学仪器的使用、重要实验仪器的仿真模拟实验上网,以进一步适应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总之,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CAI课件、综合设计和网络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⑦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基础教程从最基本的门电路讲起,直到各类常见的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存储器、时序电路等等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教程耐心的阐述了各类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比如什么真值表、什么是竞争冒险现象、各种进制中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2进制,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是16进制等等基础的知识,直到让我们可以海阔天空,看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数字电路的由来,发现它并不神秘,甚至要比模拟电路更简单!有了这些基础性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自学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复杂数字电路知识。

⑧模拟电子电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模拟电子电路是中央电大理工科开放专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本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如“现代电子电路与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等)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特点

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 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四、教学总体要求

1.正确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静态与动态,工作点,负载线,非线性失真,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率特性,正反馈和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开环与闭环,自激,零点漂移,差模与共模,共模抑制比,恒流源,互补对称,输出功率与效率,理想运放,虚短、虚地,噪声与干扰等。

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

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电工证、电子CAD中级技能等级证书。

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相近专业

通信工程

就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企业需求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 ;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中国IT行业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轻。新鲜的事物、朝阳的产业总是备受注目。正是这个原因,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不少同学削尖又再削尖了脑袋往这个象牙塔里的象牙顶钻,或为兴趣,或为谋生掌握一门技能,或为前途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比前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的火爆,近年来对这个专业的选择渐趋于了理性和客观。学生和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更利于个人长远自我发展的出发点。

职业方向的选择,想来是更多应届毕业生就业时所想的事情,常看到论坛上不少临近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发出迷茫、困惑的感叹,不知道是否应该将计算机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太多太多关于这个行业的言论,媒体频频爆出的各类关于IT从业者身心受到莫大伤害的大小新闻,IT从业者工作很苦很累,繁琐枯燥的程式、技术心理与现实状态的脱节、加班很普遍、这一行更新很快,业余时间也是常用来学习新的专业技术,没有节假日、没有空余时间,不能陪亲人朋友,工作的性质使生活多了一些单调,生活仿佛学生时代一般的两点一线。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绚丽多彩:张扬的个性源自技能的自信,时尚现代的生活方式由于富余的回报,“办公室政治”的远离,“自由”的思虑空间….,只是现在看来,现实来的更多一些了吧。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似乎有则潜在的规律:职业生涯短暂。所以身未老心先行,思虑着“希望的路”到底应该怎样转弯,IT管理、IT销售、或者横下一条心从头来过去创业、或者干脆转行….,到底干什么,仍旧在徘徊中、在迷茫,之前几年的代码人生似乎恍然被抹去一概不计,只留下空落落的一些什么回忆。

还有计算机的女生,动手能力欠缺,生理的原因、生活家庭的压力等等,就业似乎远不及男生,有着先天的劣势,包括情绪化、大局观,还有对技术的热忱度等。

太多太多的关于这个行业的不好,很多很多前辈的好心建议,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不安的种子,是否应该继续选择这一行,或者职业道路应该就此转弯?选择这一行,似乎意味着选择这种生理和心理的苦难历程,接受这个行业的历练。

退出呢,却是心有不甘,想一想几年来刻苦努力,一张张用铅笔写满程序的稿纸,课堂上的目不转睛,作业时的冥思苦想,少了一些浪漫无边的时间,为的就是将来能多一份自信去呈 6 交一份专业、厚重的职业简历。谁愿意一心的努力最后化作东流的水。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着各自的光鲜和灰暗,只是行外的人不了解。对于刚刚迈进校园的我们,对于已经迈入社会的学长学姐,对于不同岗位上的每一位前辈,举步从来都是维艰的,辉煌的铸就更是循序渐进,我们不可以只看到行业光鲜靓丽的外表,而忽视背后拖起它成长的艰难,两种极端的落差当然巨大,从这样的角度去观察,显然有违客观。而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筑建也是一样,它的雏形,它的打造、它的铸就、它的丰裕、它的厚实,是靠一砖一瓦一步一步累砌而起的。

到底是做一个“入门的,不想入门的,想入门而没有入门的”IT人,答案自在各人心中。

可以说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学科,是不能随意轻视任何一门课程。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它,就要对它有始有终。

请介绍一下DSP和单片机的异同????

1, DSP是单片机的一个分支。它有专门的FFT算法需要的特殊指令,流水线指令处理。能以较高的速度进行运算。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他。如果你作一个遥控器,选用他就没优势了。因为很多其他的用于遥控的单片机比他更适合用来作遥控器。如果你用89C51来作语音或图像识别就不如DSP了。一个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他的性价比。

2,单片机长于控制场合应用,DSP长于信号分析运算,本身针对了不同的需求,应该不存在互相替代的问题。不过目前这两者特点互相融合的趋势倒是越来越明显。

3,如果你还没进入开发领域,把单片机的硬件摸透了对学DSP帮助很大,如果你还没学单片机把起点架在DSP上也没问题,以我的心得单片机你迟早要遇到,不如先学好他,对单片机能解决的问题,DSP的开发成本大得多,不过你将来要是遇到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如IIR,FIR,FFT)等,就用得上他了,它的速度和实时处理能力单片机是望尘莫及的。

还有一篇文章讲这个的: DSP器件与单片机的比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单片机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简单的智能控制功能。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等的迅速发展,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实时性和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某些领域,低档单片机已不再能满足要求。

近年来,各种集成化的单片DSP的性能得到很大改善,软件和开发工具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价格却大幅度下滑,从而使得DSP器件及技术更容易使用,价格也能够为广大用户接受;越来越多的单片机用户开始考虑选用DSP器件来提高产品性能,DSP器件取代高档单片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性能、价格等方面对单片机和DSP器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以TI的MS320C2XX系列DSP器件为例,探讨DSP器件取代高档单片机的可行性。

1.单片机的特点

所谓单片机就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CPU、RAM、ROM(EPROM或EEPROM)、时钟、定时/计数器、多种功能的串行和并行I/O口。如Intel公司的8031系列等。除了以上基本功能外,有的还集成有A/D、D/A,如Intel公司的8098系列。概括起来说,单片机具有如下特点:

具有位处理能力,强调控制和事务处理功能。价格低廉。如低档单片机价格只有人民币几元钱。开发环境完备,开发工具齐全,应用资料众多。后备人才充足。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单片机课程和单片机实验。

2.DSP器件的特点

与单片机相比,DSP器件具有较高的集成度。DSP具有更快的CPU,更大容量的存储器,内置有波特率发生器和FIFO缓冲器。提供高速、同步串口和标准异步串口。有的片内集成了A/D和采样/保持电路,可提供PWM输出。DSP器件采用改进的哈佛结构,具有独立的程序和数据空 7 间,允许同时存取程序和数据。内置高速的硬件乘法器,增强的多级流水线,使DSP器件具有高速的数据运算能力。DSP器件比16位单片机单指令执行时间快8~10倍,完成一次乘加运算快16~30倍。DSP器件还提供了高度专业化的指令集,提高了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滤波器的运算速度。此外,DSP器件提供JTAG接口,具有更先进的开发手段,批量生产测试更方便,开发工具可实现全空间透明仿真,不占用用户任何资源。软件配有汇编/链接C编译器、C源码调试器。

目前国内推广应用最为广泛的DSP器件是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生产的TMS320系列。DSP开发系统的国产化工作已经完成,国产开发系统的价格至少比进口价格低一半,有的如TMS320C2XX开发系统只有进口开发系统价格的1/5,这大大刺激了DSP器件的应用。目前,已有不少高校计划建立DSP实验室,TI公司和北京闻亭公司都已制订了高校支持计划,将带动国内DSP器件的应用和推广(哈尔滨工程大学就是其中的一所,他们的实力非常强大)3.DSP器件大规模推广指日可待?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得出结论:DSP器件是一种具有高速运算能力的单片机。从应用角度看:DSP器件是运算密集型的,而单片机是事务密集型的,DSP器件可以取代单片机,单片机却不能取代DSP。DSP器件价格大幅度下滑,直逼单片机?DSP器件广泛使用了JTAG硬件仿真,比单片机更易于硬件调试。国产化的DSP开发系统为更多用户采用DSP器件提供了可能性。DSP取代单片机的技术和价格的市场条件已经成熟?大规模推广指日可待?(现在吹牛的人真是一点草稿都不打。不过DSP确实功能够强大。)

结论:使用单片机的不一定了解DSP,并且非要用DSP不可;但使用DSP的一定了解单片机,并且能做出性价比高的产品。

附:

DSP器件的典型应用

随着DSP性能不断改善,用DSP器件来作实时处理已成为当今和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热点。TI公司最新推出的TMS320C2XX系列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基本可以取代16位单片机。其中TMS320C203单片价格不到人民币100元,芯片内置544字的高速SRAM。外部可寻址64K字程序/数据及I/O,指令周期在25ns~50ns之间,实时性处理比16位单片机快2倍以上,可取代一般的单片机。

MS320F206除了具有TMS320C203的功能外,内置32K字零等待快闪存储器,可满足单片设计的要求,能最大限度减少用户板的体积。TMS320F240的指令、DSP核与TMS320C203、F206完全兼容,内置8K/16K字快闪存储器,增加了两路10位A/D,每路采样频率可达166kHz,提供9路独立的PWM输出,内置SCI和SPI接口,内置CAN总线接口。这些大大增强了TMS320X240的处理能力,在电机控制领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一个典型的TMS320F240的用户系统,它实现如下功能:

3相PWM输出/3相电流测量/按键控制、液晶显示/RS232通信,A/D、D/A接口,62K字零等待SRAM,扩展的输入、输出及双向I/O口/JTAG接口。参考资料:http://

篇2:土木工程专业背景

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工程化改革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工程化为视角的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类课程体系改革,要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在力学类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为培养合格工程师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作 者:杨博 孙海涛 杨柳 余旱雨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力学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   工程化  

篇3:土木工程专业背景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继本科教学评估和质量工程后, 当前高校关注的焦点工作。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加强工程实践教育, 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 并最终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在此基础上, 充分吸引企业界的广泛参与, 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 最终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的适应性, 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 实现国际互认。

专业认证制度是由行业协会设置的能力标准体系指导高校的课程设置, 高校的课程设置响应能力标准体系, 并由行业协会提供的组织保障体系对其响应性进行检验。专业认证制度的基础是能力标准体系, 核心是响应能力标准体系的高校课程设置, 组织保障体系对二者的响应性进行检验, 这也构成了专业认证制度的三个核心要素。

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学科于2013年5月接受并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专业认证。笔者有幸参与组织、实施了本次专业认证工作。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专业认证能力标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也是专业认证框架下专业持续发展难以回避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 (1)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从精英教育扩展为大众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多定位于“厚基础、宽口径”, 与精英阶段培养出的“杰出工程师”相比, 目前教育质量落差较大; (2) 在倡导建立“研究型”大学的背景下, 工程教育与企业界脱节、缺乏行业引导和支持, 培养模式单一, 工程实践环节欠缺, 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 工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普遍偏弱, 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化及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愈加明显, 社会对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素、结构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而也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工程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上述专业认证能力标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为切入点, 提出借鉴CDIO教育理念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并将基于“注册测绘师”和“卓越工程师”的职业资格培养引入课堂和实践教学, 设置“工程师模块课程”。以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建设水平及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一)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 切实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CDIO是构思、设计、实现) 及运作的英文缩写, CDIO的基本教育理念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完整生命周期为载体,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工程学习中的各类实践环节。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实践教学是国内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探索。测绘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科专业, 不仅注重测绘理论的学习, 同样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高素质的测绘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 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和工程实践环节和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测绘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引入CDIO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 可从如下几个方面需重点考虑: (1) 加强校企合作, 挖掘校企合作平台的深度融合机制。目前, 已有较多的煤矿企业、测绘企业及知名测绘厂商等与我院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友好合作关系, 下一步需根据测绘行业的特点来夯实双方的合作基础, 其根本途径是, 寻找校企合作的利益链、建立双方灵活多样和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工程实训的深度、广度和作为企业“准员工”的角色度。校企合作平台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缓解学校教学实习经费紧张的问题,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走进企业, 深入直观地了解所学理论知识行业中具体应用的机会; (2) 搭建校内多层次的综合型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以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 对现有实验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实训平台进行整合、优化, 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统一规划并进行功能划分, 为学生提供从低到高、从专业、创新到综合能力训练的适应项目化教学需要的多层次的完整平台。优化后的教学平台既保持原来优势, 也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后续发展需要; (3) 设立特色实验室。根据专业需求, 结合专业特色, 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及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和深度, 并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实验资源共享。

(二)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职业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不同于学历文凭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密切关联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 全面反映了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 以及特定行业劳动者从事这种行业所应具备的实际职业能力和素养。虽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兴起的较早, 但是发展至今一直未能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挂钩。高等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是从业证书申请发放和登记注册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在国际上, 专业认证制度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基本上都将专业认证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直接关联。就测绘工程专业而言, 尽管不同高校在基础和专业课程设置的数量和名称上略有不同, 但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 (模块) 课程”这一课程设置模式, 课程体系在学分、学时、比例上也大同小异, 区分度不大。参考国际发达国家专业认证制度和体系的经验, 我国在测绘工程专业人才上的培养体系方面, 可以尝试针对测绘行业的某一执业资格 (如“注册测绘工程师”) 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来组织安排测绘专业课程体系, 即大学一年级安排数学、力学类及专业基础课程来进行综合培养, 大学二年级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以专项课题形式 (如地形图测绘、数字摄影测量等) 参与实验、实训, 大学三、四年级进入专业模块课程培养。模块课程的设置要与职业资格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有机结合, 如此的模块课程设置不仅可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后续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 而且也为将来职业认证与专业认证挂钩做好积极准备。此外, 此种课程设置思路也可保证测绘学科的相关知识以结构层次化而不是零散化、杂乱无章的形式进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从而促进学生对测绘学科知识的整体认知。综上所述, 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可以设置科学合理的测绘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替代原有的学科专业课程, 并根据职业资格的能力要求有所侧重, 分布合理的课时, 搭建新的测绘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 将科研能力培养引入相应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化及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愈加明显, 社会对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素、结构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而也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工程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测绘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急需培养高水平的工程创新人才。但是, 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而学生对不同工程专业的兴趣选择对其工程能力能否养成及持续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在高等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 学生的工程能力的培养更应关注其对不同工程专业的个性化选择, 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构建自身的合理知识结构, 促进自身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 (1) 可在本科生日常教育教学中建立“科研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兴趣选择参与科研导师的相关科学研究课题。通过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在导师的指导下, 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各级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毕业论文 (设计) 、毕业实习、生产实训及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各环节为载体来完成自选或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的工作, 尽早接触测绘学科前沿, 既增加了学生科研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又可在实战中促进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 (2) 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研究制定的工程评估准则对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共提出了11条标准, 总结起来基本上是强调所学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习能力、职业素养与职业责任感。这些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形成是基于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整个教育教学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特别是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因此, 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现代信息化及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来更多地考虑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如GPS现代定位技术与信号处理领域的交叉融合, 数字摄影测量与数字图像处理及计算机视觉学科的交叉融合,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与网络信息技术及软件工程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等) , 通过上述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 可为学生提供较为先进的测绘学科发展前沿信息, 提高学生对测绘专业的学习兴趣, 增强专业方向对学生的吸引力, 同时, 也为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较为宽泛知识背景, 在此知识背景下, 可使学生对测绘学科及其工程领域的现存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继而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以促进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有效解决和技术创新。

三、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建设

任何教学改革均需要相对合理教学管理制度来加以保障,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1) 教师层面。明确教师参与并指导工程训练、教改活动等各环节的职责, 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推动教师思想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形成良好的“推动、约束、激励、淘汰”机制; (2) 学生层面。在奖学金评定、推荐研究生加分、竞赛奖励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 形成良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 (3) 配套文件制定或修订。项目化教学内容、培养计划、实训大纲、实验室开放及管理制度、配套教学文件等的制定或修订, 使改革的成果以规范的、“立法”的形式“内化”为学科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上述措施确保改革成果相对“固化”, 并最终“内化”为教师和学生参与工程实训的自觉意识。

摘要:本文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为切入点, 指出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专业认证能力标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借鉴CDIO教育理念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将基于“注册测绘师”和“卓越工程师”的职业资格培养引入课堂和实践教学, 设置“工程师模块课程”, 同时重视科研能力, 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以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绘工程,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严玲, 闫金芹.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 33 (4) :80-88.

篇4:土木工程专业背景

摘 要:随着我国土木工程行业与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建立网上教学资源库、完善考核方法、开设专业英语学习第二课堂等方面阐述了提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一、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

专业英语是将英语应用在专业中的重要纽带和桥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与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重大项目进行国际招投标。在国际招投标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熟知FIDIC条款,并能用外语与海外投标方进行流畅的交流。如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

2.中国企业承建了很多大型的海外工程。海外工程施工,要求现场施工人员能够看懂国外的规范标准,用英语编写相关技术文件。

3.每年均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在我国举行。国际学术会议一般要求全英文投稿,这就要求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此外,众多国际学术组织也纷纷在中国建立分会等。

2010年,中建集团在沙特的轻轨项目亏损了41.53亿。究其原因,沟通不畅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在土木工程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大量的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国际化、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权威的评价方式。目前,评价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权威方法仍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些学校甚至把四级证书和学生的毕业证书挂钩,使得学生一门心思准备国家考试而无暇顾及专业英语的学习。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对专业英语缺乏了解,专业英语也缺乏权威的、社会认可度高的评价方法。

2.课时相对较少。以某校为例,专业英语为专业限选课,学时为32。教师在有限时间内要把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讲完,只能采用常规的讲授方式,难以展开教学,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术语,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学生难以将专业课和英语有效地结合。笔者粗略做过统计,在课堂上以翻译一个30个单词左右的专业英语短句为例,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放弃,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翻译得支离破碎,丝毫不具有专业素养。由此看来,虽然经过了十年的英语熏陶和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但是学生依然无法将英语与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

4.学生在校期间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一位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在他的个人空间里写道:“如果再给我一次读大学的机会,我一定好好学习专业英语,就不至于现在翻译一段摘要都要半天时间。”由此可见,许多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逐渐认识到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但是,绝大部分在校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在考研、找工作等诸多事情来袭,时间和精力都紧缺的情况下,一些学生放弃了专业英语的学习,导致该课程历年来出勤率不高。

三、解决途径

1.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邀请毕业生通过网络、面对面等多种方式与在校生进行交流,从毕业后学习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向在校生介绍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提高在校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

2.建立网上资源库。上传课件、视频资料等供学生学习。同时我校专业英语课程已列入慕课专项,力争在2017年前完成该课程的慕课任务。

3.专业课学习与专业英语相结合。在专业课讲授的过程中,每堂课引入5~10个专业词汇,使专业英语的学习贯穿整个专业课;每章节学习完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英语专业文章;专业课考试中与课程相关的专业英语题目占10%左右,以考促学。

4.实践教学与专业英语相结合。许多学校都规定,毕业设计必须包含一篇外文专业文献翻译,并计入成绩。此外,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对设计任务书进行翻译,并计入课程设计成绩。在课程实习期间,安排半天时间为学生播放与设计施工有关的英语视频,提高学生和工程相关的英语听说能力。

5.开设专业英语学习第二课堂。开设专业英语学习第二课堂,吸引土木工程专业中英语成绩较好、基础扎实、对专业英语学习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每周组织一次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6.完善考核方法。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提问、论文摘要写作等。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基础知识如基本词汇、基本表达方式、简单翻译等采用闭卷方式;对于阅读量大、有一定难度的翻译资料以及写作则采用借助词典的开卷形式。

参考文献:

[1]王清标,李庆学,初明祥,等.国际化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5):101-104.

篇5:土木工程专业背景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开展,水资源呈现出水质性缺水问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培育目的也发作了相应的调整。文章讨论了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增强环境类课程的教学,提出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中应展开水质剖析、水生态系统、水质模型和水环境经济四个方面的环境类内容的教学,在教学理论环节增加相应的实习内容,以顺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开展的需求。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环境类课程 教学

一、前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以地球科学根本理论为根底,以水资源为主要研讨对象,经过系统学习水资源的散布、构成、迁移和转化等方面的专业学问和技艺,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开展效劳的一个新兴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我国大致阅历了三个开展阶段:陆地水文阶段、水文及水资源应用阶段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阶段[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开展的总趋向是,越来越注重水环境问题的教学与研讨。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可归结为:水多、水少和水脏。由于我国所处的天文位置,决议了我国的水资源存在南方多、北方少的空间散布不均问题;由于受季习尚候的影响招致我国水资源存在年内分配不均的问题,即夏秋季多、冬春季少的特性,大局部地域70%~80%的降雨集在3~4个月内,从而形成水资源的时间上分配不平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开展,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许多水资源丰厚的地域呈现了水质性缺水的问题。

依据当前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和水污染的形势,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中增强环境类课程的教学和理论已获得根本的共识,但关于增强哪些学问的学习和才能的培育还需求进一步讨论。由于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根底不同,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目前还存在比拟大的差别,以至局部学校还存在依据师资条件设置课程的现象。在这样的状况下,讨论并逐渐明白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中增加哪方面的环境类课程的教学和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具备的环境科学学问

环境科学专业所触及的内容非常普遍,关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学问。

(一)水质监测剖析方面的学问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水污染现象日益凸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水质剖析、水环境监测方面的相关学问。理解每项水质指标的意义及其剖析原理办法。水质指标大致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放射性指标。关于每一类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剖析办法应有所理解,熟习我国对水环境的分类和不同类型水体的适用范围。

(二)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学问

水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局部和物质根底。生态系统有其根本的组成:消费者、消费者、合成者及无机物质和能量。在水生态系统内消费者主要是水中的植物、浮游的藻类等自养型生物;消费者主要为各种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等;合成者为各种细菌等微生物;无机物质则包括氮、磷、硫、碳、氢和氧等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水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物质,它是生物所需物质的载体,同时也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局部。

关于水资源必需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停止认识,将水资源的演化过程与生态系统的开展演化过程相分离起来。随着生态系统的开展、演替,其相应的水环境条件会发作变化。如在水体中随着各种植物的增加,水体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会发作变化,进而影响水中动物、微生物的变化;由于人类城市生态系统的开展,还会形成城市河段水体的水质恶化等。

(三)水质模型方面的学问

水质模型是依据质量守恒原理运用数学言语和办法描绘参与水循环的水质组分所发作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互相关系的数学模型。水质模型是研讨水环境的重要办法之一,经过模型模仿水质变化过程能够进一步认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演化规律。水质模型能够为分:零维模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依据不同的水体选择相应的模型停止模仿,一维和二维模型在实践中采用得比拟多。随着散布式水文模型的开展,具有散布式特征的水质模型也得到了快速开展。

水质模型的树立可分为:模型概化、模型性质研讨、模型参数估量、模型的考证和模型应用等步骤。水质模型的计算通常需求求解高阶的动力方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可在学习水力学、数值法等课程根底上开设相关课程。

(四)水环境经济方面的学问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越来越突出,流域内水资源争端也愈加剧烈。如何均衡好流域内水资源的利益问题显得非常重要。普通而言,经济比拟兴旺的地域都位于一条流域的下游地域。同时,也需求更多的水资源来支撑经济的开展。上游地域为了维护水资源而不能鼎力开展污染比拟大的工业,这样便形成了流域内地域经济开展的不均衡。如何补偿上游地域为维护水资源而作出的牺牲,需求运用环境经济方面的学问。因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水环境经济方面的学问,以便在处置水争端时,能充沛思索各方面的利益。

三、增强理论,进步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学生运用环境科学学问的才能

针对当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环境科学学问理论内容较少的理想,有必要在课程设计上增加相关内容,同时在理论环节中增强对环境科学学问的运用。

(一)恰当开设水环境监测实验内容

依据水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在水环境化学课程或水环境维护概论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水环境监测方面的实验。实验的内容主要为水质剖析中的常规指标的剖析,如水中溶解氧(DO)、pH、COD、氮、磷、叶绿素等指标的剖析。经过实验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才能。

(二)在消费实习中增加水生态调查内容

消费实习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实习,其目的在于经过实习,到达根本能综合运用相关学问的才能。为了进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运用环境科学学问的才能,能够在消费实习环节增加水生态调查方面的内容。如调查不同污染水平水体中底栖生物的品种、数量的变化,调查不同污染河段中浮游动、植物的变化,水体中叶绿素的变化等,进而认识水环境污染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装备高性能计算机,进步学生运用水质模型的才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关于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过程的模仿由零维和一维逐渐开展到二维、三维;模型参数也由最初的DO、BOD参数开展到更多参数,如N、P、叶绿素等参数;模仿的对象由以前单纯模仿水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开展到大气―水体、水体―堆积物等介质中污染物的交流、扩散等过程。随着水质模型维数、参数的增加和界面过程的参加,水环境模型的计算量也成倍地增加。采用高性能计算机来求解水质模型是大势所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有针对性地开设水质模型的树立、求解的相关内容。如能够先让学生学习如何树立并求解较简单的零维水箱模型或一维BOD-DO模型,然后再逐渐引入其他参数。水环境模型的树立和运用还能够交融到天文信息系统(GIS),使模仿结果可视化。经过树立和求解水环境模型,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计算机处理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才能。

(四)小流域调查时增加水污染调查内容,培育学生全流域管理理念

小流域调查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比拟重要的一次实习。目的在于综合运用所学的水文与水资源学问对一个流域停止剖析研讨,其触及的内容较多。随着水环境问题的凸显,在小流域调查过程中能够恰当增加水污染的调查,如流域内点源、非点源的调查,上、下游水污染的关系。运用环境经济学的观念来剖析水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关系,如剖析水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流域内水环境污染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及如何坚持流域的可持续开展等。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育目的也发作了一定的变化。由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也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应战。作为培育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高级特地人才的高校,应顺应社会经济开展的需求,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中恰当增加环境科学的相关学问,在理论环节中增强对环境科学相关学问的运用,使培育出的人才愈加能契合社会和经济开展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升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育动态及问题剖析[J].中国电力教育,,(17):18-20.

[2] 宋松柏,康艳.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剖析与考虑[J].中国地质教育,,(3):68-73.

[3] 赵华荣,夏北成,江学顶.桂林市近50年降雨变化特征剖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31(2):202-206.

[4] 吴吉春,张景飞.水环境化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5] 周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育计划修订的若干考虑[J].中国地质教育,,(1):56-58.

篇6:中职专业课改背景下

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摘要:作为第一批省课改基地学校,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建设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联合行业,深入企业,分解汽修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研发教学项目,并将之软件化、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既应用于教师自主研修和技能教学中,又应用于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技能强化训练中,效果显著。关键词:课程改革 中职汽修 教学资源库

2006年,我省启动了数控、服装、汽修和旅游四个专业的课程改革,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先导,以职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建构了四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编写了相应的专业课程新教材。省中职课改的理念与模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开展教学与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念与可行的操作模式,也为我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理念指导,指引着我校“草根式”改革向省中职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理念靠近,朝着更加正确、有效的方向发展。

我校作为第一批省专业课改基地学校,如何发挥基地学校在课改方面的示范作用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在认真学习课改新理念、钻研新教材的的过程中,我校积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汽修行业发展的趋势,探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新教学模式。在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想更好地贯彻这一理念,不能仅停留在课改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项目及相关书面材料上,需要将相关教学项目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 1 加以实施,同时需要结合行业最新与最权威的标准来补充相应的汽修教学项目。另外,要想进一步落实课改理念,解决中职学校在汽修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师资技能素质构成不全面,设备、实训场地不足等问题,需要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角度来落实教学项目与提升核心技能的教学效果。

一、概念界定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立足于服务教学,是以深入研究工作岗位中的岗位任务为基础,采用文字、图片、3D、动画、视频等多种文件形式,借助计算机技术将复杂的技能教学内容细化、简单化、数字化,从而实现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于一体;向教师提供全套的技能教学方案,为学生的技能学习全程护航的信息化教学内容载体。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独特内涵,提升技能教学的效率,强化学生在专业核心技能方面的学习效果。

二、建设过程

在汽修专业课程改革中,始终坚持“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教学改革重点”的浙江省中专业课程改革新思路,我们在课改教材所涉及的教学项目基础上,开发校本特色的教学项目资源。一方面在课改教材教学项目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项目,另一方面将所开发的教学项目资源信息化。

(一)校企合作分解核心技能

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组织人员深入走访丰田、通用等知名汽修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对汽修专业中各种岗位的工 2 作任务、技能要求作详细的调查,再与各个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对众多调查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整理。

接着,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每一工作岗位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加以分析、提炼、完善,并仔细思考完成每一工作任务所要达到的技能要求。如我们对“二级维护”岗位所包含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请行业专家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分析过程中,根据汽车4S店举升机顶起位臵的变化来分类,分解出15项工作任务,逐一分别明确技能要求,以便进一步制作教学项目。

(二)整合生成技能导向的教学项目

通过使用DACUM技能分析表,汽修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一起研讨制作基于核心技能的教学项目,使之符合汽修专业特点和中职生技能学习心理。在此过程中,学校分别与丰田、通用和现代三大汽车企业合作研发“二级维护”教学项目组,与博世、斯必克合作研发“汽车电气”教学项目组,与美国PPG、巴斯夫合作研发“汽车涂装”教学项目组,与奔腾、斯宾尼斯合作研发“汽车钣金”教学项目组。

我们研发完成了由11个项目组构成的教学项目体系,分为汽修入门模块、基础技能模块和专项技能模块三部分。教学项目体系以各种工作任务为项目组织的参照点,以实践为核心,利于开展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技能实训教学,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技能实训学习全程护航。

(三)将教学项目信息化

与专业软件制作公司合作,将所有教学项目软件化、信息化,整合生成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所有教学资源库内容均以专门软件 3 技术为基础,既有文字,又有图片、视频与动画,更充分利用了三维动画技术,以友好的人机互动方式来操作,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简单易用。

三、内容构成

我校构建的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主要分成四大内容:基础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内容、探索性内容和常识性内容。

(一)基础教学内容

基础教学内容分成五大专业(汽车维修、钣金喷涂、整车营销、零部件营销、美容装潢)。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结合岗位工作任务,细分成各种教学项目。以任务引领的形式,让学生顺利学会各种操作技能和熟悉汽车基础知识。

(二)案例分析内容

案例分析内容由经典汽车维修案例、一线技术人员心得、专家实时答疑三部分组成。既可服务于一线的员工,也可以服务于教师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进修,更可以服务于学生观摩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他们方便地从中学到实践经验,灵活运用汽车维修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探究学习内容

探究学习内容主要是对常见问题的调查、分析、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等开放性教学资源与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探究在汽修专业上具有较高难度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如现在每年多有大量汽车发生自燃,有操作不当引起的,有设计不合理引起的,等等。我们选择一些案例,将之设计成研究任务,加以调查、分析、实验找出其原因,锻炼学生的 4 创新能力。

(四)常识学习内容

常识性模块介绍汽车的基本常识、汽车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汽车的保险消费知识等内容,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各种知识,以促进他们专业技能的发展,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以达到规范汽车后市场和低碳环保目的。

四、应用实践

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并将之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是我校提升汽修专业教学质量的实际要求。

(一)教学资源库在教师研修与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教师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库的便捷应用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不同需求,迅速选取和下载教学资料,开展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资源库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来说,既丰富了教材中的教学项目内容,同时也彻底转变了实训教师的教学职能,由原来以个人讲授为主、以组织管理为辅,转变成为以组织管理为主、以个人讲授为辅,教学任务主要由教学资源库完成,充分体现个体教学与集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2.教师自主研修的平台

借助教学资源库,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全面熟悉教学业务,并通过资源库平台关注新技术、新工艺,关注他人教学成果,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学校则利用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师的自主研修。教学资源库根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作业工艺标准,依据教学需要设臵教学项目,并给每一项目创建一个系统的教学资 5 源,可供各位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有了教学资源库,一名新教师可以很快上手并胜任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甚至可以做到没有任何技能知识与技能教学经验的“理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库实现技能教学的自主研修,胜任技能教学。

(二)教学资源库在学生自主学习与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应用 1.学生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提升的强化训练

在一般的汽修技能教学实践中,由于设备与师资的限制,教师示范的次数少,且一旦下课,教师不在场时,学生对于技能的困惑就更难以得到解答,这也是技能教学最难突破的一个瓶颈。由于有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技能教学可以围绕工作任务开展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学生一旦学会了使用教学资源库,就可以反复观看关键技能操作的录像与相应理论,技能训练得到了强化;并且可以通过典型教学项目的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在提升汽修技能的同时,也形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的中介

有了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在教师合理监控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既可以小组合作分工,也可以带着项目任务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由于教学资源库的操作界面简单友好,教学资源不仅丰富而且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极高,学生可以借助动画、3D、视频等文件形式,自已通过数字化软件技术平台形象地学习汽修技术。而且,由于资源库中的相应教学项目与行业岗位完全一致,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可以很好地得到激发与保持。

总而言之,在浙江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汽修 6 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步建成,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培养汽修岗位的各种合格人才,效果显著。

通过“教学资源库”严格规范的实训教学,学生的汽修技能获得迅速提升。在近四年中,已经拥有全国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市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尤其在2010年6月,我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一举获得汽修项目四枚金牌,创下全国中职学校最佳成绩。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我校的不少专业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了专业成长,他们纷纷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荣获重大荣誉,形成了一支技能高超、教学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为省市区有关专家领导所首肯。

在汽修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我校将更加注重隐性课程建设,形成专业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良好课改文化,发挥学校物质、社会、文化环境等各种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真正创建体现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与学校办学风格。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午餐管理实施方案下一篇:期中学习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