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营销观念

2024-06-22

绿色营销观念(精选五篇)

绿色营销观念 篇1

美国化学学会主席Pas Anderson指出, 绿色化学是要求我们除了在过程末端控制污染度外, 而且在化学品生产过程中产生更少废物甚至零排放以便更有效地生产有用产品的一种新方法。[1]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 即在获得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 实现“零排放”。不仅充分利用资源, 而且不产生污染;并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助剂和催化剂、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人身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二、浅谈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 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全世界都开始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化工生产产生的污染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化工厂排放的“三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过去做有关污染化学题目老是有选择题的选项是:增长烟囱进行排放。我觉得这种方法是非常可笑的。要进行无污染生产需要的当然还是先进技术和设备, 我认为企业如果能花费大量资金来引进对环境友好的技术, 不仅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而且还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迄今为止, 化学工业的绝大多数工艺都是20多年前开发的, 当时的加工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能耗和劳动力的费用。近年来, 由于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 以1993年为例, 美国仅按365种有毒物质排放估算, 化学工业的排放量为30亿磅。因此, 加工费用又增加了废物控制、处理和埋放, 环保监测、达标, 事故责任赔偿等费用。1992年, 美国化学工业用于环保的费用为1 150亿美元, 清理已污染地区花去7 000亿美元。1996年美国Dupont公司的化学品销售总额为180亿美元, 环保费用为10亿美元。所以, 从环保、经济和社会的要求看, 化学工业不能再承担使用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费用, 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

1990年美国颁布了污染防止法案, 将污染防止确立为美国的国策。所谓污染防止就是使得废物不再产生, 不再有废物处理的问题。绿色化学正是实现污染防止的基础和重要工具。1995年4月美国副总统Gore宣布了国家环境技术战略, 其目标为:至2020年地球日时, 将废弃物减少40~50%, 每套装置消耗原材料减少20~25%。1996年美国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这些政府行为都极大地促进了绿色化学的蓬勃发展。另外, 日本也制定了新阳光计划, 在环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领域, 确定了环境无害制造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技术和二氧化碳固定与利用技术等绿色化学的内容。总之, 绿色化学的研究已成为国外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要研究与开发方向。这对我国既是严峻的挑战, 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近年来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

绿色化学是近十几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涉及化学的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 内容广泛。美国化学界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迈向21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则代表了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 该奖设立以来已连续4年颁发了各奖项, 从中可以看出绿色化学与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动向。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 而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概念最早是由美国Stanford大学的M M Trost教授提出的, 针对一般仅用经济性来衡量工艺是否可行的传统作法, 他明确指出应用一种新的标准来评估化学工艺过程, 即选择性和原子经济性两个概念, 后者是考虑在化学反应中究竟有多少原料的原子进入到了产品之中。这一标准既要求尽可能地节约那些一般是不可再生的原料资源, 又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原子经济”的重要性目前已被普遍承认, Trost因此获得了1998年度“总统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要实现反应的高原子经济性, 就要通过开发新的反应途径, 用催化反应代替化学计量反应等手段, 1997年的变更合成路线奖的获得者BCH公司的工作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公司开发了一种合成布洛芬的新工艺, 布洛芬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类固醇类的镇静、止痛药物, 传统生产工艺包括6步化学计量反应, 原子的有效利用率低于40%, 新工艺采用3步催化反应, 原子的有效利用率达80% (如果考虑副产物乙酸的回收则达到99%) 。绿色化学要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 “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也专门设立了变更合成路线奖和变更溶剂/反应条件奖, 其中引入注目的包括:Monsanto公司从无毒无害的二乙醇胺原料出发, 经过催化脱氢, 开发了安全生产氨基二乙酸钠的新工艺, 避免了使用剧毒氢氰酸原料;Flexsys America L P在生产一种橡胶防降解剂化学品家族的关键中间体4—ADPA过程中, 开发了一个新的环境友好路线一一使用碱性促进剂实现氢对芳环的亲核取代反应, 替代了传统的氯化反应, 不仅消除了大量剧毒氯气的储存、使用和处理, 也大大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这两家公司因此分别获得了1996年、1998年变更合成路线奖

四、应对环境污染研制对环境无害的新型材料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原子经济性”, 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 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 又能防止污染。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二,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R”上:第一是Reduction一一“减量”, 即减少“三废”排放;第二是Reuse———“重复使用”, 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 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第三是Recycling———“回收”, 可以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第四是Regeneration———“再生”, 即变废为宝, 节省资源、能源, 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第五是Rejection———“拒用”, 指对一些无法替代, 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 有毒副作用及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 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 这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方法。自然界资源有限, 因此人类生产的各种化学品能否回收、再生和循环使用也是绿色化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以塑料为例, 西欧各国提出了三R原则, 即reduce, reuse、recycle, 而这一原则对能源、燃料化学品方面也适用。充分开展资源再生和循环使用技术是绿色化学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机动车燃烧汽油和柴油产生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根源。适应绿色化学的要求, 汽油的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 既限制汽油的蒸气压、苯含量、芳烃、烯烃含量, 还要求在汽油中加入数量相当的含氧化合物。

一百多年前, 人们对如何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曾经一筹莫展, 但经过化学家的不懈努力, 目前95%以上的有机化学品来自石油。现在绿色化学工业从设想变成现实可能至少需要几十年的努力, 但可以预见, 在实现化学绿色化和绿色植物的化学转化技术方面领先的国家, 在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将立于十分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叶君, 赵星飞, 熊犍.第十二届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J].化工进展, 2007 (9) .

[2]黄问航, 陈立宏.开展国际合作加强环境保护[J].中国财政, 2007 (8) .

[3]张钟宪, 等.环境与绿色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汽车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渐渐成为千家万户的必需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我国的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中,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在进行下一步的生产销售前,对于市场的需求以及观念进行一个系统客观的深度调研。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明确,在他们心中,外观整体造型、安全配备、底盘技术和发动机已经成为主要的考量标准。另外,中国的消费者追求个性、讲求品味的购车趋势日益显著。同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流消费族群中的一部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追求地位、财富的外在享受转到追求品质、文化和内在修养,即从物质主义向本质回归,审美取向从单纯的追求奢华、显富转向对高雅、品位、内涵的欣赏。此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平时广泛接触网络,对于科技,数字化的前卫概念的接受和认知程度也很高。可以说,老百姓对汽车的要求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了,不但要安全可靠,更追求时尚与潮流。

“两山理论”蕴涵的绿色新观念 篇3

那么,“两山理论”蕴涵了哪些绿色新观念呢?

在笔者看来,“两山理论”蕴涵的绿色新观念,首先是一种绿色发展观,即:人类的发展不只是要发展好经济,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努力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好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正是运用人民群众易于理解的通俗语言和形象比喻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对此,习近平早在2006年3月23日的《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一文中说得十分清楚:“这‘两座山’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可以说,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结束后回答学生提问时更是明确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笔者看来,这正是对绿色发展观的最准确、最完整的阐述。其中,“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指的是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即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发展好经济,二者缺一不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指的是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特定条件下一定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的是绿色发展的努力方向和最高境界,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好适于当地发展的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上,包括企业界、学术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在内,社会各界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纯经济主义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高于一切,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即使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也没有关系,可以先破坏后治理;二是极端生态主义的观点,认为生态环境保护高于一切,经济发展与否无关紧要,甚至认为自然界的一切自然物都不能改变,人类只能像其他动物那样,被动地适应自然、屈从自然,最好是完全“回归自然”;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是可以辩证统一的,主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好经济。其中的第一种观点,即“经济发展高于一切”的经济主义观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两山理论”中蕴涵的绿色发展观,既是对长期以来存在于社会各界中这三种不同观点的争论做出了惟一正确的结论,也是对传统发展观进行的最全面、最彻底的批判。正如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在学习“两山理论”时所说的那样,长期以来我们光讲“发展是硬道理”,而不管这种“发展”是否绿色发展,事实上就是光讲金山银山而不顾绿水青山,甚至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其结果是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无异于饮鸩止渴。如今,通过学习“两山理论”蕴涵的绿色发展观,才真正懂得了,只有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自觉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切实做到两者兼顾,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良性循环。

“两山理论”蕴涵的另一种绿色新观念,是绿色幸福观,即:人民的福祉不只是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上,还要体现在生态良好上,要努力使人民群众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又能享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态产品,真正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说,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说到底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建设生态文明是这样,加快经济发展是这样,保护生态环境也是这样。

但是,长期以来,在什么是人民福祉、怎样增进人民福祉、如何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流行的传统的幸福观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人民的福祉也就自然而然地增进了;只要人民享有的物质文化产品丰富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然而,无数事实表明,人民福祉的增进并非只取决于经济增长这一个因素,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也并非和物质文化产品的丰富程度完全成正比。事实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福祉的内涵并不像传统的幸福观所描述的那么简单,而有着更加丰富的内容。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他提出的“两山理论”和相关讲话中为我们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深刻阐述。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包括:

nlc202309022117

第一,增进人民福祉,“既要金山银山”,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又要绿水青山”,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静等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求;“森林就是肺,湿地就是肾,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要创新发展思路……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经验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二,“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如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给破坏了,最后还要用获得的财富来修复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环境,这就是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这就是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因而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切实加以保护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坚持这一前提和基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保护好生态环境→生产更加发展、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良好”这样良性循环的文明发展道路,彻底摆脱“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造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遭受破坏→用获取的财富修复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导致生产、生活遭受更加严重的影响”这样的逻辑怪圈。

第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这就是说,我们党和国家要追求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这种幸福又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作为民生福祉基本要素之一的物质文化产品,却由于经济的、社会的和历史的等种种原因,至今还存在不够公平、普惠的现象,致使在全社会物质文化产品总量日益丰富的大背景下还难以做到人人均等共享。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最基本的要素,又具有人人均等共享的“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品格,其对于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公共效应和普惠效应,是远非物质文化产品所能比拟的,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倍加珍惜,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中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优先指标和关键因素。

第四,“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所谓‘富足’”。这就是说“两山理论”蕴涵的绿色幸福观是充分体现了“代际公平”原则的可持续发展的幸福观。也就是说,它不仅要为当代全体中国人民谋福祉,还要为子孙后代的全体中国人民谋福祉,决不能为了当代中国人的所谓“富足”而牺牲后代中国人的幸福,不能“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不难看出,这种绿色的幸福观是同党的18大确定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战略定位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完全一致的,也是同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所有炎黄子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全一致的。

“两山理论”蕴涵的又一种绿色新观念,是绿色财富观,即:不只有金钱是财富、人造资产是财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是财富,而且是更具基础性和本源性的财富,因此,人们在追求金钱、创造财富的全过程都必须确保以“生态安全”为前提。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和相关重要讲话,就不难发现,这种绿色财富观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其基本内涵是:

第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是财富,“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根据生态学原理,“绿水青山”作为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它本身就对人类有着良好的服务功能,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如著名生态学家康斯坦赞就曾将地球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分成以下17类:1、大气调节;2、气候调节;3、干扰调节;4、水调节;5、水储存;6、控制侵蚀和保持沉积物;7、土壤形成;8、养分循环;9、废物处理;10、传粉;11、生物防治;12、避难所;13、食物生产;14、生产和生活原材料的提供;15、基因资源的提供;16、休闲娱乐;17、文化塑造功能。总的说,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生命支持系统的方方面面都包括在里面。其中,既包括有形的服务,也包括无形的服务;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生态产品;既包括直接的价值,也包括间接的价值;既包括经济功能,也包括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既包括现实的功能,也包括潜在的功能;既包括可以量化的价值,也包括不可量化的价值;如此等等,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这本身就有价值,就是财富。

第二,绿水青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这里所说的“条件”,最根本的一条是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自然资本和自然价值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因地制宜选择好适于当地发展的生态产业(或生态工业,或生态农业,或生态林业,或生态旅游业、或生态渔业、或生态服务业等),让绿水青山在提供好生态产品、发挥好生态效益的同时,提供好物质产品、发挥好经济效益,也就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第三,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相较于金钱和人造资产,更具有基础性和本源性的属性。离开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都将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因此,人们在追求金钱、创造财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坚守“生态安全”的底线。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物质财富创造二者发生矛盾、冲突的特定情况下,一定要懂得“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和“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的道理,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切实做到把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决不走“先破坏后修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做“牺牲绿水青山去换取金山银山”那种饮鸩止渴、竭泽而渔的蠢事。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是财富,而且是比金钱和人造资产更具基础性和本源性的财富。因此,人们在追求金钱、创造财富的全过程都必须以确保 “生态安全”为前提。换句话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的一切财富,都应该是绿色财富。

显然,这种以“生态安全”为前提的绿色财富观,同长期以来那种认为“只有金钱是财富、人造资产是财富”,而从来不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纳入财富范围,从来都为追求金钱而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传统财富观,是完全不同的。

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那种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观,还是那种只图生活富裕、无视生存环境的传统幸福观,抑或是那种只承认金钱和人造资产是财富、不承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是财富的传统财富观,都给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终将随着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步伐进入历史的博物馆。而“两山理论”蕴涵的绿色发展观、绿色幸福观和绿色财富观则因其固有的“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兼顾”和“生态优先”、“生态安全”的核心理念同生态文明理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的高度契合,必将逐步成为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的主流发展观、主流幸福观和主流财富观,与此相应,绿色发展、绿色幸福和绿色财富也将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人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人们都像追求“经济增长”那样追求绿色发展,都像追求“生活富裕”那样追求绿色幸福,都像追求金钱那样追求绿色财富,那么人们群众衷心期盼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好愿景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真正实现,也就为期不远了!或许,这也是衡量我们各族干部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是否真正学懂、学通,是否真正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吧。

绿色营销观念 篇4

绿色包装设计中通过材料本体对绿色观念的传播, 成为设计介入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同时, 绿色包装设计又是社会的设计, 社会是其生存的环境、背景和土壤, “无论什么时代的艺术和设计都扎根于带有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样式方面的界限和倾向等同一个社会生活之中。”[1]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是人, 所以, “从根本意义上讲, 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的, 最终是为人的设计。”[2]

一、绿色包装设计中的材料本体性

本体性, 是指客观事物的本来属性。本文论及包装设计材料的本体性, 是对绿色包装材料的本身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即是在绿色观念指导下, 抛离让人眼花缭乱、错综复杂的平面视觉符号和印刷工艺堆积的基础上, 让绿色包装材料本体叙事。

罗马出生的意大利时装设计师艾尔莎·斯基亚帕雷利对材料的创意应用, 可作为我们有益的参考。“什么材料到她手上都会被赋予生机, 阿司匹林药丸可以做项链, 塑料、甲虫、蜜蜂拿来做首饰, 拉链用来装饰华贵的晚装, 好比玻璃纸也用来设计时装……把一些有趣的小昆虫、小动物、人物和其他物品作为模型, 制作纽扣, 比如蟋蟀、马戏团的小马、小丑、糖果, 等等。”[3]她设计的许多作品, 都是以热爱生活、赞美生活为主题的, 其主题能够有效凸现, 起到最大作用的莫过于对材料本体属性的创意性发掘与应用。这样的效应, 在绿色包装设计上也能够达成。

通过设计师对绿色包装材料本体的发掘, 在设计的作用下, 使包装超脱于视觉, 而成为一种深入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信息传达途径和文化性的表现媒介。格罗佩斯阐述自己的设计观时曾经说过:“对于充分文明的生活来说, 人类心灵上美的满足比起解决物质上的舒适要求是同等的甚至是更为重要的。”[4]消费者面对将绿色包装材料本体属性有效组合的设计时, 其想象力参与创造、求知欲得到满足, 以及与设计师产生的共鸣, 都会导致舒心带来的喜悦。

包装材料是完成包装设计视觉形式美的物质基础, 是实现包装各种功能的先决条件。在包装的实际制作中, 往往材料先行, 塑造包装的不同形态和特征, 为设计带来更新的形式语言, 给予人们不同的审美视觉心理作用。在众多的绿色包装材料中, 来源于大自然的天然材料, 如稻穗、竹子、木材等, 还有充满中国传统精神的一些材料, 如蓝印花布、丝绸、陶瓷等, 这些材料都是既能够循环利用, 体现环保精神, 又能够表现民族文化, 将生活与回忆融汇于产品包装中。这种日常生活中感觉司空见惯的材料, 作为适合自己并可能陪伴自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的事物, 人们总是会赋予更多的偏爱并从中感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

二、绿色包装设计中的材料本体传播功能

对于传播, 美国传播学家贝雷尔森给出过定义:“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情感、技术以及其他内容, 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称为传播。”[5]我们必须注意到他所论及的符号手段的多样性和不限于信息的传播内容的多样性。也就是说, 绿色包装设计中的材料本体, 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媒介, 本身已经成为符号, 具有传播功能。

前文所论及的蓝印花布、丝绸、陶瓷等绿色包装材料, 应用于包装的设计, 因其本体属性使然, 总能传达出某些文化的信息。这种传播是在受众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 通过上述材料的感召, 引发了受众对文化的唤起, 引致感动。人们很情愿看到自己过去熟悉的事物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 如此激起的无限怀想、触情、感动, 是其他物质满足所无法给以的。

就我们目光所及, 能进行社会文化的感染传播的绿色包装设计, 也并不少见。设计师越来越超脱于欧美国际框架的束缚, 回归到自己的本土文化上来, 努力发掘本土文化象征的元素, 通过绿色材料进行设计表现, 其传播效应也是明显的。如一名日本设计师设计的果冻包装 (图1) , 运用布料, 将整个包装设计成为旧时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包袱。包袱是人们整理自己喜欢的事物、贵重的财物或携带物品外出时使用的工具, 随着储藏和携带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 包袱已经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包装设计恰恰重新唤起了生活在喧嚣都市中的人们对以前简约生活的追忆。天荷莲藕粉包装 (图2) 是为杭州一家专门从事藕粉加工商品所做的包装设计, 设计师运用陶瓷材料将包装设计成一艘小船结构, 让人联想到夏天划着小船, 采摘莲藕的惬意。图3的茶叶包装, 更是运用半透明的可降解纸张, 将包装设计成为灯笼的构造, 表现出文人士大夫与世无争的情怀, 让受众深深触动。

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与设计相接触的人们, 其心理及行为受到设计特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常常是暗示、唤起、熏陶或感动。设计的感染功能借助于外部有特定氛围的社会环境条件来实现, 使公众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某种相同的观念情感。绿色包装设计中因材料本体所产生的社会文化的感染传播, 是设计师有意识地传递文化信息以及受众有意识地接纳设计信息的过程, 这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人们知识、经验、印象、联想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可能, “事实上, 将人们联结起来的是他们的文化, 即人们所具有的共同的思想和准则。”[6]因此,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材料本体的社会文化感染传播效果, 设计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并将这些潜在的、精神层面上的信息通过包装材料等要素进行有效的表达。

结论

我们国内社会, 自改革开放以来, 刚刚从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中解放出来, 一下子爆发出对快捷和舒适的追求, 迈上大生产和大消费的道路。在我们的意识里面, 令人不安的现象日益增多, 地球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等, 一系列难题, 渐渐堆积如山。“等待着21世纪及其设计的, 正是这样一种无可避免的处境。”[7]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关注绿色观念的传播, 关注绿色包装设计, 拓展绿色材料语言的设计应用, 显然有积极的意义所在。

绿色包装材料本体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及其对环境的亲和性方面, 成为绿色包装在绿色观念的传播上成为可能。在我们的身边, 缺乏的不是这些材料的存在, 缺乏的是我们发现的目光和创新的智慧。

注释

1[1][日]大智浩、佐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 张福昌译,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年, 第26页.

2[2]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166页.

3[3]王受之:《世界时装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 第78页.

4[4]转引自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编写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年, 第77页.

5[5]转引自丁长有编著:《广告传播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 第15页.

6[6][美]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 张燕、傅铿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 第15页.

企业营销战略发展及其营销观念创新 篇5

前言: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与营销观念的创新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影响因素,是保

证企业长久、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本文在分析市场战略发展与营销观念创新

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谋划是战略发展与观念创新的前提,理念是根本,管理是保证。

企业要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经营管理

问题,必须在目标、资源和市场机会三者之间找到最佳的配合方式,从而赢得有利的市

场地位。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会进入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瓶颈期。前有行业巨头打压

后有后起之秀追赶,正是一个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关键时刻。企业自身情况变了,企业

环境变了,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应该变化。如果固守创业伊始的经营思路,来从事企业发

展到一定规模时期的经营,企业早晚会进退维谷,陷人困境。

一,营销战略的形成1、预见性

2、应变性

3、可能性

4、创造性

二,营销观念的创新

1、大市场营销

2、关系营销

3、服务营销

4.、绿色营销

5、文化营销

三,企业营销战略和观念创新的关系

(期间顾客的满意度,保障顾客的消费者权益也概括其中一点)

用“达芬奇家具的事件”来反衬出营销中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虽然说他是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绿色营销观念】相关文章:

论文-绿色营销05-18

绿色营销论文06-06

酒店绿色营销06-25

绿色营销战略论文04-15

企业绿色营销论文04-16

绿色营销发展论文04-16

饭店绿色营销论文04-16

绿色营销论文范文05-10

企业绿色营销论文04-29

绿色市场营销05-24

上一篇:交通信息平台下一篇:数字医疗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