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2024-06-11

植物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精选十篇)

植物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篇1

1 小叶病

常发生于桃、苹果、柑桔等植物上, 发病原因可因土壤中锌元素缺乏或不可溶状态, 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所引起。在极度锌饥饿状态下, 桃树叶片退绿, 叶脉间黄绿相间, 顶端小叶成簇, 叶柄短细并早脱。苹果小叶病, 节间缩短, 叶片狭小不展, 叶缘向上, 质脆硬。沙砾土或碱地常因养分流失或锌元素转化为不溶性状态, 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 故发生较普遍。酸性土及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发病少。防治方法:一是叶面喷洒3%~5%硫酸锌, 虽可恢复, 但药效一般只限于当年;二是增施有机肥料。

2 黄化病

常见于桃、柑桔、桅子花、悬铃木等植物。叶片变薄, 叶色苍白, 但网状叶脉呈极细的绿色, 症状多表现于植株顶端, 严重时脱叶或坏死。病原:缺锌。冬、春季比夏季发病严重。土壤碱性过大, 也与缺锌有关。防治方法:一是根际周围, 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亚铁液;二是树干注射硫酸亚铁15g、尿素50g、硫酸镁5g、水1000ml的混合液;三是叶面喷洒硫酸亚铁溶液, 可使叶面逐步恢复绿色。

3 流胶病

桃及其它核果类植物枝干易发生。病部初起时稍肿起, 渐渐分泌出赤褐色软胶, 干时硬化, 流胶时可削弱树势。伤口、生理失调、地下水位过高、土壤粘重过酸等均可引起。春季最盛;2~3年生幼树尤重。防治方法:一是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树势, 是防止或减轻该病的根本措施;二是尽量减少或避免伤口, 及时防治枝干病虫害;三是冬季刮除病部, 涂以煤焦油或5°Be石灰硫磺合剂液消毒。

4 其它生理病害

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 由于气候条件不适或管理不当, 常导致冻害、徒长、老化、沤根、萎蔫、药害等情况发生。可通过适时浇水、施肥、松土、通风、日照等措施预防和防治这些生理病害。

4.1 冻害

冻害对早春花苗生长构成最大威胁。应经常注意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当寒流来临时, 要加温或增加覆盖物, 以保温防寒, 另外要适当控制浇水, 合理增加磷钾肥, 多施有机肥, 提高小苗的抗寒能力, 使小苗免遭冻害。

4.2 徒长

避免植株拥挤, 相互遮挡不利于通风透光。应尽量增加光照, 防止过分遮阳, 否则易产生细弱、节间长的徒长苗。根据花苗的长势, 可适当叶面喷施0.2%~0.3%KH2PO4或100~200mg/kg多效唑, 促使花苗生长健壮。

4.3 老化

在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 因蹲苗时间过长而产生老化苗。当小苗生长异常缓慢时, 要改挖苗为促苗, 蹲苗时间长短应适度, 要控温不控水, 加强肥水管理, 也可喷施10~30mg/kg赤霉素, 刺激幼苗生长。

4.4 沤根

造成沤根的原因主要是土壤湿度过大, 温度过低引起。在播种前, 首先要选择透气性好, 肥沃的腐殖质或草炭土等作为基质;其次要提高土壤温度, 夜间要保持l0~15℃, 白天要保持20~25℃, 昼夜温差不能相差过大, 否则不利于幼苗根系正常生长。土壤干时, 按需水情况浇水, 并及时松土、通风排湿, 促进水分蒸发, 可防止沤根的发生。

4.5 药害

植物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篇2

一、气害多因基肥施用不当造成

有些种植户由于认识上或时间上的原因,在整地时将没有充分腐熟好的鸡粪或其他圈粪混合其他肥料施入,这样就会造成基肥后期腐熟过程中缓慢释放出有毒气体,而在追肥时氮素化肥和含氮复合肥冲施时也能释放出有毒气体。气害在叶片上表现较为突出:一种是出现叶缘腐烂,绿色干枯;一种是叶面出现白色不规则的斑点,易破裂,很像药害。发现气害后可以适当多通风。

二、冻害和冷害要区别对待

冬季遇到寒流突然降温天气,由于作物不适应温度的陡然变化,放风过急就会引起植株急性萎焉,菜农称之为“闪了”。冷风也能冻坏叶片,出现鱼鳞状的白干斑,易和细菌性病害混淆。在阴冷低温天气中,冷害的表现是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卷缩。对于刮大风、急降温、大雪等特殊天气时可以不揭帘;而遇连阴天气时则要保证天天揭帘见光。

三、缺素症的治理

黄瓜下部叶片发黄,多由缺氮、镁所致;中部叶片发黄多由缺钾造成;缺锌、硼可引起叶缘金边;缺钙易得烂头顶病,等等。其实北方土壤富含氮镁钾钙,缺素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土壤的盐渍化。因此缺素症的防治要综合、立体进行,可采取喷施叶面肥和灌根的办法,达到养根促根,补充缺素的目的。

四、花打顶的对策

致病原因有两条:一是低温,一是点花浓度过大。症状是植株中下部叶片正常,上部叶变小,卷须弱,龙头弯曲,生长点簇生小花,严重时生长点消失。对策:摘除上部小花小瓜;早揭晚盖,增光保温,可小水勤浇,配合喷施叶面肥。

五、药害问题

植株顶叶皱缩不长因点花引起;叶片出现不规则白色干斑,或叶片发生叶缘干枯,大多是打药造成的急性药害。当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且老化硬脆的情况,也是连续用药或用药不当引起的一种慢性药害反应。遇到此类问题,适当喷施芸苔素或细胞分裂素即可。

六、瓜把、瓜条长皴各有原因

瓜把长皴是因为生理性缺硼造成。一些菜农认为是冷风引起,也与此相关,冷风可以加快木栓化,但不是根本原因,可以喷施硼肥解决。瓜条长皴多是药害或放风不当造成,一些菜农在用药时随意加大浓度或混用不当,加上现时很多药厂为了增加药效往往添加一些成分,造成瓜条过敏反应。

七、流胶现象的观察

实际生产中,由于打老叶、摘瓜等,叶柄,瓜条,茎蔓都可能流胶,但只要流的是白色胶体,就基本为生理性流胶。若是因虫咬、机械损伤或裂口而产生的流胶,就可能继发感染细菌病害,需要留意,可尽早喷施铜制剂或抗生素,防止发病。

八、畸形瓜的防治

芹菜常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篇3

1. 症状及发病原因。

染病初期, 心叶叶脉间变褐, 而后叶缘变黑褐色。该病主要发生在11~12片叶期, 主要由缺钙引起。大量施用化肥易使土壤酸化而缺钙, 施肥过多, 特别是氮肥、钾肥过多, 会影响根系对钙的正常吸收。另外, 低温、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均会降低根系活力, 加重缺钙。

2. 防治方法。

选择中性土壤种植芹菜, 对酸性土壤要施入适量石灰进行调整。多施有机肥, 避免过施氮肥、钾肥, 尤其不要一次大量施用速效氮肥。避免高温、干旱, 温度过高时要通风降温。保持土壤湿润, 小水勤浇, 不能忽干忽湿。发生烧心时, 要及时叶面喷施0.5%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 也可喷施绿芬威3号等钙肥。

二、空心

1. 症状及发病原因。

芹菜空心是组织老化的一种表现, 从叶柄基部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 空心部位出现白色絮状木栓化组织。该病多发生在土壤瘠薄的地块, 特别是中后期遇高温干旱、肥料不足、病虫危害、肥多烧根、缺硼、受冻、收获过迟等, 均易发生。

2. 防治方法。

(1) 选择优良品种。选择纯正、优质、实心芹菜品种。 (2) 选择适宜的地块种植。以选择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条件好的沙壤土为宜, 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好, 忌在黏土或沙性土地种植。 (3) 温度调控。芹菜喜冷凉湿润条件, 棚室内白天气温以15~20℃为宜, 最高不超过25℃, 夜间保持10℃左右, 不要低于5℃;平时应适当通风, 降低空气湿度。 (4) 肥水管理。施足底肥,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 000千克左右, 最好加施发酵好的鸡粪100~200千克或磷酸二铵15千克左右, 注意撒施均匀。定植缓苗后, 每667平方米随水施硫酸铵10千克左右或施发酵好的人粪尿。生长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配合钾肥, 每次每667平方米施20千克左右, 每隔15天左右追肥1次。为防缺硼空心, 可用0.3%~0.5%硼砂溶液叶面施肥。小水勤浇, 经常保持畦土湿润。此外, 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和及时收获。

三、叶柄开裂

1. 症状及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表现为茎基连同叶柄同时开裂。缺硼、低温、干旱以及突发性高温、多湿, 均会引发此病。

2. 防治方法。

茄子常见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篇4

1.嫩叶黄化。幼叶呈鲜黄白色,叶尖残留绿色,中下部叶片上出现铁锈色条斑。原因:多肥,高湿,土壤偏酸或锰素营养过剩,抑制铁素吸收等,易导致新叶黄化。防治措施:发病后,叶面上喷硫酸亚铁500倍液(勿过量);田间施入氢氧化镁和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补充钾素以平衡营养,满足或促进铁素供应。

2.花蕾不开放。子房不膨大,花蕾紧缩不开放,影响授粉受精而成僵果。其原因是:在寒冷季节,田间缺水,空气湿润,土壤pH值在7.5以上,土壤中硼的有效性降低;田间有过量石灰钙,诱发植株缺硼,均可造成花蕾长时期不开放。防治措施:叶面上喷硼砂700倍液或氨基酸多肽授粉剂。

3.果实僵裂。果实僵硬而不膨大,海绵组织紧密,皮色无光泽,有花白条纹,浇水后成裂果,长不大,品质差。茄皮木栓化后遇晴天浇水会裂果。原因:低温弱光和高温强光期,正值果实膨大期,对氮、钾、硼吸收量增多,磷相对需要量较少,如磷肥投入量过大,影响钾、硼吸收,会使果实籽多肉少而僵化。防治措施:磷肥主要施在定植时的幼苗根下,后期每次每667平方米(1亩)施纯磷2~3公斤;结果期主要施入钾肥。

西瓜常见生理性病害诊断与防治 篇5

一、西瓜化瓜

症状:化瓜主要表现为幼瓜发育一段时间后慢慢停止生长,逐渐褪绿变黄,最后萎缩坏死。

发病原因:一是开花后雌花未授粉授精。西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花期如果遇到阴雨天,花粉就会吸湿破裂。二是雌花花器或是雄花器不正常。三是植株生长过盛或过弱都会引起化瓜。四是花期土壤水分不合理。五是环境条件不利。花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花粉管伸长,使受精不良。六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

防治方法:首先,安排好播期,避开不利于西瓜开花坐果的时期;其次,科学施肥浇水,播种前要重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速效氮肥、磷肥及钾肥等;再次,植株生长过旺的瓜田,在幼瓜正常授粉后,将瓜后茎蔓用力一捏,这样可减少水肥向顶端的输送能力,集中养分供应幼瓜,减少化瓜现象。

二、西瓜裂果

症状:裂果发生在果实膨大期,果实纵向开裂,大部分是从尾端开始开裂,从而影响品质和产量。

发病原因:一是有可能是品种皮薄,容易造成裂瓜;二是当土壤长期缺水,而后突然浇大水,植株的营养物质向果实输送过多,此时果肉的生长速度比果皮的生长速度快,也会导致裂瓜;三是果实发育期的前期温度较低,而后温度突然升高,促使果实迅速膨大,而造成裂瓜。

防治方法:选择较耐裂的品种种植。注意水分的管理尤其是进入开花结果期后,浇水不可忽大忽小。保护地栽培注意温度的控制,及时放风降温降湿。

三、西瓜黄带果

症状:将西瓜切开后,会看到果肉的维管束变为黄色发达的纤维质带。

发病原因:植株长势过旺,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如果遇到低温或叶片大量受损从茎叶向果实运送营养物质不足、运输受阻,使果实成熟时仍保留发达的维管束所导致。采用南瓜砧木嫁接的西瓜也容易产生这种现象。土壤中缺钙,高温干旱、土层干燥、缺硼等因素都能影响钙的吸收,都会促进黄带果的增加。有黄带果的果实糖度较低,口感差。

防治方法:整地时可以施入含钙的肥料或施入适量石灰,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适量追肥浇水,可叶面补施钙、硼肥;高温季节可适当加大浇水量,促进植株生长。

四、低温障碍

症状:北方早春栽培西瓜多有低温寒害现象发生。瓜叶呈湿绿、萎蔫状,检查根系很少有新根和须根。生长点和叶片生长停止。叶片从叶缘开始黄化,植株枯黄,叶肉脱色,发白,重症时整株成片的秧蔓冻死。

发病原因:西瓜是耐热不耐寒的喜温作物,在寒冷的环境里耐受程度是有限的。西瓜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8℃。当冬春季或秋冬季节定植或育苗时,遭遇寒冷,或长时间低温或霜冻,西瓜植株本身会产生因低温障碍的寒苗。育苗、移栽浇水量过大、持续低温阴天、土壤积水通透性差、根系吸氧不足,发病重。

西瓜常见生理病害与防治 篇6

一是徒长苗。瓜苗在前期生长较快, 子叶或真叶薄大、色淡, 下胚轴细长, 根系小而弱。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光照不足、氮肥过多、炼苗时间短等因素所致。可采取放风、降温、降湿、补光、加强炼苗等措施[1,2]。二是弱苗、僵苗。育苗时间长, 但瓜苗出叶慢, 苗小, 叶少, 下胚轴纤细, 根系小而少, 呈黄色或褐色。产生原因为低温、床土干燥等。应提升温度、补充肥水。三是戴帽苗。西瓜种子在发芽过程中, 时常出现外壳不易脱落的“戴帽”现象, 需人工剥除, 否则影响子叶发育和瓜苗生长。原因是覆土较薄、泥土干松。应增加覆土厚度、保持苗床湿润状况。四是子叶色淡、尖端下垂。产生原因因为苗床湿度过大、温度过低。应提高床温、控制浇水。五是2片子叶向上翘起。主要由于苗床温度过高, 受烟害、药害、煤气所致, 应注意通风降温。六是子叶白边或子叶下垂。主要产生原因为外界气温过低时突然揭开苗床覆盖物, 受冷空气伤害所致。因此, 苗床管理时, 外界气温过低时暂不放风, 高温时通风口要由小到大逐渐通风。七是子叶色淡或子叶小。子叶色浅, 下胚轴细长, 这是水分多、缺肥、光照不足的表现。应停止浇水、加强光照、适当追肥、促进幼苗发育。

2 西瓜徒长, 不坐瓜

在西瓜栽培时, 若喷施农药不当、肥水管理不当等原因可使植株营养失调, 出现瓜秧旺长而不坐瓜。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控制生长。可喷施1%过磷酸钙浸出液或撒草木灰, 促进蔓叶老化、控制生长。二是稀植栽培。改善田间光照和通风条件。三是控制主蔓生长, 在不能坐瓜时, 可在生长点下用手轻轻捏裂或去掉主蔓生长点, 控制主蔓生长, 利于坐果。四是扭伤、重压蔓, 摘心。当果实长到鸡蛋大小时, 对瓜前的4~5节蔓采取扭伤或重压蔓, 同时摘掉顶心和不结瓜的子蔓, 以使幼瓜发育良好。五是喷施PBO。在第2朵雌花开花前4~5 d喷洒PBO 400~500倍液, 在幼瓜鸡蛋大小时喷洒200~300倍液, 可以明显促进坐瓜[3]。

3 畸形瓜

畸形瓜是扁平瓜、歪瓜、葫芦瓜的总称。西瓜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遇到不良天气或栽培技术不当容易形成畸形果实, 直接影响收益。一是扁平瓜。主要发生在圆果型品种, 因果实纵径和横径发育速度不均衡所致。西瓜果实发育的特点是前期以纵向发育为主, 中后期以横向发育为主, 如果果实前期气温低, 果实纵向发育速度缓慢, 难以达到应有的发育速度, 果实发育中后期气温适宜, 果实横向发育速度加快, 从而形成横径大于纵径的扁平果实。扁平瓜的外部特征是果肩部较宽、果蒂部呈凹陷状。内部特征是果皮变厚、瓜瓤出现空心、纤维增多。二是歪瓜。又叫偏头瓜, 是指西瓜一侧充分膨大, 另一侧发育不良的果实。其形成原因为:花芽分化期, 遇到低温形成畸形花, 进而发育成畸形果实;开花坐果期间授粉不良, 导致果实种子分布不均匀, 种子多的部位, 果皮瓜瓤相应膨大, 没有种子的部位, 果实发育较慢, 从而形成歪瓜。三是葫芦瓜。长形果或椭圆形果的品种容易发生。其特点是果肩部没有充分发育, 而果实中部和果蒂部发育正常, 形成一头大一头小的果实。形成原因是结果前期、中期肥水不足, 尤其是缺水, 造成植树生长不良、坠秧、病虫害等, 使幼果发育严重受阻, 而果实发育中后期条件改善, 果实又迅速发育而形成葫芦形。预防措施是在果实褪毛后及时浇灌膨瓜水, 结合浇水追施膨瓜肥。

4 裂瓜与死瓤

裂瓜与死瓤均系因气候和环境因素造成的生理病害。裂果一般在干旱后下暴雨或浇水容易造成, 特别易在瓜皮花痕处产生龟裂[4]。幼果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龟裂。死瓤又叫果肉溃烂病, 主要是果实受到高温或阳光直射, 使运送的养分和水分流通不畅而形成, 西瓜种子周围呈水浸状紫红色或暗红色, 肉软味差, 无法食用。对裂瓜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用地膜或秸秆进行覆盖, 以避免土壤水分的突然变化;二是加深耕层, 使根系下扎, 浇水应在早上或夜晚进行, 不宜在中午用井水浇灌;三是喷洒氨基酸钙500倍液。对死瓤果实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用叶片遮盖, 若叶片不够, 也要用杂草等取代物遮盖;二是适时翻果体, 使每个部分都能够均衡地受到阳光照射, 以利于果肉糖分的均衡积累, 避免死瓤;三是在干旱情况下, 若西瓜生长弱, 可以不整枝。

5 西瓜除草剂危害

在种植玉米期间, 鲁山县普遍使用乙草胺, 大气弥漫着乙草胺挥发剂, 致使瓜秧头部翘起, 叶发黄, 甚至发焦, 瓜果停止发育, 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在喷除草剂前使用绿之神200倍液或发生危害初期使用绿之神100倍液喷洒, 可以减轻乙草胺对西瓜的危害。

摘要:总结了西瓜常见生理病害, 包括苗期病害、徒长不坐瓜、畸形瓜、裂瓜与死瓤、除草剂危害等, 并提出防治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西瓜,生理病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单保强.大棚西瓜苗期病害的发生和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 2008 (7) :193-194.

[2]邱强.西瓜病虫害图谱[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2.

[3]赵学庆.西瓜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J].乡村科技, 2010 (1) :21.

棚室蔬菜常见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篇7

一、激素危害

棚室蔬菜冬季生长往往易产生落花、落蕾、落果现象, 菜农为了提高坐果率, 普遍应用2, 4-D等激素进行蘸花、蘸果, 但有时激素使用不当, 会导致激素危害。形成叶片向下弯曲, 新叶细长、叶缘扭曲不能正常伸展, 叶片色变浅;果实多在脐部突起或出现裂果、僵果、畸形果。

防治方法: (1) 蘸花要适时:一般在花半开或全开时进行, 蘸花或涂抹花梗, 严禁重复蘸花; (2) 严格掌握浓度, 20℃以下时, 使用2, 4-DO.5毫克/千克, 20~25℃时, 用10毫克/千克浓度。尽量不喷洒叶片避免药害; (3) 使用防落素、番茄灵蘸花或喷花不得喷在叶片上; (4) 辣椒用番茄灵保花、保果效果好, 用0.00005萘乙酸能增产、提高抗病毒能力, 果实生长快。

二、药害

一般急性受害后几个小时至3~4天出现症状, 显现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慢性药害会在较长时间后才表现症状;生理活动受抑、生长不良、叶片畸形、成熟推迟、品质恶劣等。出现药害的主要原因是: (1) 未能对症下药, 对所用药剂未能弄清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2) 未掌握好用药时期; (3) 使用农药浓度过高; (4) 使用对作物敏感农药, 或将酸碱性农药混配等;使用伪劣假农药。

防治方法: (1) 选用对路、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 并注意合理搭配、交替使用; (2) 严格掌握用药技术, 按照标签说明使用, 严格使用浓度, 用量要准确, 混合要充分, 喷施要均匀, 科学混用; (3) 严禁使用伪劣假农药, 信誉好的农药经营部门购买; (4) 掌握好喷药时间:一般根据大棚内温湿度来决定。因早晨棚室湿度大, 喷洒会降低农药浓度, 但喷可湿性粉剂有利于溶于露水, 从而加快药剂的吸收;如中午喷药, 因棚室温度高蒸腾快, 药物来不及被吸收就会干, 此刻特别是锰锌类农药会产生药害;傍晚喷药来不及完全吸收就会分解, 也会造成药害; (5) 发生药害的具体解决方法:灌水排毒, 主要是针对土壤施药过量造成的药害, 可采用灌水洗田, 稀释药物, 减轻药害;秧苗、叶片、或植株受害较重时, 可浇水、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 促进根系发育, 增强抗性, 降低作物药物含量;对喷错了药, 引起的作物叶片受害, 可喷洒清水冲洗叶片上残留的药物, 并加强田间管理;喷缓释剂降解药害, 促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如叶面宝、绿风95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施有机肥、腐植酸、促丰宝、爱农等都可缓解药害。

三、肥害

由于施化肥过多、品种单一, 用氮肥过多;追肥不及时, 结果期肥料供给不上, 或施未腐熟的有机肥, 施肥不当等造成的作用出现早衰、徒长、长势弱、花打顶、落花、落果、化瓜、畸形瓜、大肚瓜、苦果、脐腐等;也有的植株矮小、叶色浓绿翻卷、秧苗烂根、死秧、根少而锈色, 病害重等, 甚至引起盐害。

防治方法: (1) 提倡合理施肥, 增施腐熟的有机肥, 磷钾肥、微肥; (2) 追肥要及时、适时, 适当进行叶面喷肥; (3) 发生盐害和棚室在拉秧后, 用清水冲洗土壤, 减少盐分。

四、低温冻害

河北省冬季常有连阴天、降雪、大风、多次寒流入侵等, 是棚室蔬菜、花卉、草莓等作物生产的灾害性天气。轻者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重者会造成死亡, 同时常因低温寡照, 植株生长瘦弱, 当时又不宜放风造成棚室高湿低温, 诱发病害发生和蔓延, 形成毁棚而受到严重损失;或低湿寡照及植株营养供应不足, 形成的生理性病害:落花、落蕾、落果、茎叶萎蔫, 产生畸形瓜果、苦瓜等;受冻害的植株表现组织变软、叶片萎蔫或呈烫伤状, 严重的叶缘干枯死亡, 中下部叶片微呈紫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棚室构造不合理, 防寒保温性差, 或使用的隔年旧草帘不太防寒;或保温措施没跟上;也有的是棚室内温度低于10℃或短期低于8℃, 没有采取增温措施;阴天棚内温度低怕再降温而长时间不揭草帘降湿等。

植物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篇8

1 植物生理障碍防治

1.1 地上部生理障碍防治

1.1.1 光照管理。

光照过强, 作物发生烧叶及生育障碍, 一般用黑色寒冷纱及竹帘等遮光预防。遮光材料与物面之间留一定空隙, 可挂在屋外或者挂在屋内, 二者遮光效果相同, 但降温效果前者更好。光照弱时, 光合作用不足, 落蕾的同时, 植物出现畸形。电灯补光增加栽培成本, 生产上无法应用, 故生产上应该尽可能稀植, 让作物充分光照;起高畦, 加强水分管理以防止叶片过大。双层拱棚、草席、帷幕等多层保温材料日出后立刻打开, 日落前拉上, 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但与没有加温的保护地温度管理又很难兼顾, 必须错开播期, 或者换成对光照要求不强的植物。紫外线强时, 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 节间缩短, 株高降低;紫外线不足时, 花青素不充分显色。蜜蜂没有紫外线时可能由于无法感光而不飞入保护地, 导致植物不能正常授粉而致畸形果增加。因此, 需花青素显色的植物及虫媒植物, 不能使用滤去紫外线的覆盖材料。

1.1.2 温度、湿度管理。

温度、湿度的管理必须适于作物的生长发育。通常日温最适温度20~30℃, 夜温最适温度l5~2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 但湿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很难控制在这个范围。玻璃温室内容易干燥, 可以通过灌水或加湿器来保持适宜湿度, 室内加温是降低湿度最简单的方法。不加温的保护地的湿度, 必须通过白天充分换气、加强排水、地膜覆盖、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等措施来降湿。

1.1.3 释放访花昆虫。

保护地多在冬、春季节进行栽培, 外温低, 保护地的出入口又关闭, 没有访花昆虫飞入;而对于异花授粉的植物, 如果授粉不足, 就会导致畸形果的发生。因人工授粉费时费力, 必须在保护地内放养蜜蜂及花虻等, 并为传粉昆虫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1.2 地下部生理障碍防治

1.2.1 地温管理。

保护地植物除对室温有要求外, 对地温也有要求, 进行适温管理非常必要。通常适宜的地温是15~20℃, 温度高时, 根系呼吸旺盛, 会因缺氧而发生病害;温度低时, 根系不能吸收养分、水分, 特别是磷、氮等元素在低温时吸收受阻, 使植物叶片易形成花青素, 叶片浓绿, 生育延迟。为保证适宜地温, 需要用电热线加温或地膜覆盖。

1.2.2 土壤管理。

防止湿害和透气不良引起的生理障碍, 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作物根系的生理活性。排水不良的圃场, 必须在保护地的周围挖明渠, 保护地内部设置暗渠。还应深耕, 增施有机肥, 起高畦。

1.2.3 灌水管理。

根据天气状况、作物的生长发育状态、保护地内的湿度情况, 适度灌水。可使用张力计, 参考pH值进行灌水。灌水过多, 保护地内湿度大, 产生湿害;但过分干燥, 易产生畸形果。

1.2.4 培肥管理。

保护地栽培很少因施肥量少引起养分缺乏, 绝大多数是因过量施肥而产生盐渍危害。种植前必须测定土壤的EC值和pH值, 确定施肥计划。盐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 深耕土壤, 增施有机肥。但并非所有有机肥都有效, 一般畜牧业废弃物用量大时, 土壤中钾及镁的含量升高, 而林业废弃物增加土壤中钠及氯的含量, 应该注意防止盐类障碍及养分不均衡引起的缺素症。 (2) 进行保护地灌水。即夏季保护地闲置期大水漫灌, 提高地温, 杀菌除盐。但灌水后如果水不流动, 也没有除盐的作用。除盐后的水应注入净水池, 以免引起环境污染。 (3) 与生长期短的作物进行轮作。保护地夏季闲置期, 栽植养分吸收量大的高粱、玉米等, 吸收前茬的剩余盐类, 有利于有机肥的供给及土传病的防治。

2 病害的防治

首先, 防止出现利于病害发生的栽培条件, 即回避不合理的栽培类型、栽培时期及低温高湿的内部环境条件, 不使用对主要病害抗性较弱的品种, 避免降低地力的连作等助长病害多发的条件。其次, 病害发生时, 一般用单一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必须结合保护地内温度湿度的科学管理、适当的栽培措施、及时的药剂防治等进行综合防治。

2.1 空气传染性病害防治

2.1.1 温度、湿度管理。

空气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受湿度影响很大, 有的病害在多湿条件下发生, 有的病害在干燥条件下发生, 以高湿条件下发生的病害较多。适于病原菌生育的湿度条件持续时间越长, 各种病害发生越严重。因此, 可通过天窗或换气扇换气、畦面地膜覆盖、取暖加温等措施防止室内过湿, 抑制病害发生。另外, 保护地有很多病害在较低温度下发生, 也应加强温度管理。

2.1.2 选择抗病品种。

在经常发生病害的保护地中, 防治的关键是创造不适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及选用抗病品种。没有育成抗病品种的植物也要选择对保护地主要病害有一定抗性的品种。

2.1.3 药剂防冶。

用农药防治病害, 速效、省力, 对气传病害更具威力。但喷布药液时, 提高室内湿度, 加之保护地相对密闭, 对操作者危害很大。因此, 多采用烟剂、颗粒剂、熏蒸剂等适于微量喷布的剂型为宜。一般在傍晚喷施, 保护地需要密闭1夜, 但并非所有农药都适用这种方法, 在实践中应不断探讨。另外, 应避免连续使用1种农药及滥用农药, 以免产生抗性菌, 而使病害防治陷入困境。

2.2 土壤传染性病害防治

2.2.1 生态防治。

保护地栽培, 作物种类少, 高度连作, 土壤传染性病害已成为保护地生产的大敌, 而且发病后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 要加强生态防治, 即应尽量与其他蔬菜及作物进行轮作, 增施有机肥, 提高地力, 创造适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繁衍生息的土壤条件, 注意圃场的清洁卫生, 采用无土栽培、选用抗病砧木等方法。

2.2.2 种子消毒。

土壤病害中, 有很多是通过种子传染的, 可利用药剂浸种、种子包衣、干热法等方法进行种子消毒。2.2.3土壤消毒。保护地内的苗床土壤一般均进行消毒或选用无病土壤, 但也有发生土壤病害的危险, 甚至造成危害。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化苦、溴甲烷熏蒸消毒法或蒸汽热消毒法。但此法除杀死土壤的病原菌外, 也杀死其他微生物, 其中包括有益微生物, 使消毒后的土壤易被病原菌侵染, 发生意想不到的病害。而利用太阳能消毒土壤效果很好。方法为:梅雨季节过后, 立刻趁高温期翻耕保护地土壤, 施入石灰氮及稻草, 作畦, 灌水, 覆盖塑料薄膜后, 密闭大棚, 焖棚20~30d, 由于石灰氮与高温有杀菌作用, 稻草分解后又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故此法既消毒又能提高产量。

2.3 病毒性病害防治

目前, 病毒病发病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应防止病毒的侵染, 了解病毒的传染方式, 采取回避传染或阻断传染的方法进行预防。

2.3.1 接触传染性病毒。

该病毒致病力强, 通过种子、土壤等途径传染其他秧苗, 定植后, 在栽培管理中继续传染。因此, 在使用健康种子的基础上, 应用磷酸三钠进行种子表面病毒的消毒, 或进行2~3d 70℃的干热处理。发现病苗立刻拔除, 用肥皂洗手消毒;在幼苗期接种弱毒化病毒, 以增强其抗病毒能力。

2.3.2 虫媒传染性病毒。

簿皮甜瓜常见生理病害及预防措施 篇9

关键词:薄皮甜瓜;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153-1

1沤根

甜瓜早春冷棚育苗,沤根现象发生较多,主要表现为瓜苗出土后很长时间不长新根,幼根表皮呈锈褐色,逐渐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秧苗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产生沤根的直接原因是床土温度较长时间低于15~C,再加上有部分户浇水量过大,土壤湿度大,氧气缺乏,不能满足根系生长的条件,阻碍根系的正常生长和根毛的产生,导致地上部生长发育缓慢,严重的短期内停滞生长。预防措施应注重改善育苗棚室的环境条件,采取增温保温措施,采用电热温床或火炕温床育苗,提高床土温度。增强棚膜的透光度,既能增温又能促进光合作用速率,制造积累较多的有机物质。科学配制疏松透气肥沃的床土,有利于提高床土的温度并能较长时间内保持湿度。早春苗床土壤湿度不要过大,控制在60%的含水量比较适宜。

2徒长苗

徒长苗多发生在秧苗生長的中后期,表现为茎秆细长,节间长而稀疏,叶色淡绿,叶柄细长,组织柔嫩,根须稀少,花芽形成和发育慢,而且数量少,移栽后缓苗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偏高,光照不足。受温度高的影响,秧苗体内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养料多,苗体内干物质积累少,苗子呈虚弱状态。光照强度不够,光照时间不足,再遇多云阴雨天气,秧苗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少,体内有机物质积累少。秧苗生长的中后期,环境温度增高,棚内没有及时通风降温。另一个原因是秧苗生长的中后期。秧苗株体大,叶片多,没有及时进行分苗处理,秧苗相互间拥挤,被遮挡的部分叶片难以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秧苗徒长。预防措施是苗床温度应采取分段管理,中后期一般白天保持在27-30℃,夜间保持在20℃左右,要及时通风排湿。要及时分苗,保持秧苗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利于通风透光。

3化瓜

在早春棚室栽培中常出现化瓜现象,推迟坐果,直接影响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雌花开放后,子房不能迅速膨大,2-3d后开始萎缩,变黄,最后干枯或烂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湿度不稳定,直接影响花粉发育和花粉管伸长,造成授粉不良,难以坐果。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因得不到养分供给,易出现化瓜现象。另外,瓜株体生长不良,栽培密度过大,叶片光合效率差,氮肥施用过多,植株体生长过旺,这些不良因素,导致幼瓜得不到养分供应也易出现化瓜现象。预防措施是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整枝摘心,科学进行肥水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体,保持棚膜透光率,增强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没有昆虫的棚室应采取人工授粉。使用坐瓜灵等激素处理时,要按要求掌握好浓度和操作方法。

4裂瓜

裂瓜现象在生产中也比较普遍,直接影响甜瓜的质量和商品性,难以出售,效益大幅度降低。主要症状表现是在果实表面形成大而深的裂口,而伤口又难以愈合,多是在果肉较簿的果脐部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结瓜期水分管理不协调,裂瓜多是在瓜表面硬化后吸水过多,瓜吸水后内部进行剧烈的生长发育,而硬化的果皮不能相应迅速的生长,易在簿的果蒂处裂开形成裂瓜。预防措施是根据各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量,科学供水,注重浇水时间和浇水量,果实生育后期避免田间积水。果实“定个”以后要控制水分供应,严禁大水漫灌。保护果实附近叶片,防止果实在阳光下暴晒,以免果皮早期硬化。

5苦味瓜

植物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篇10

一、马铃薯常见生理性病害及发生的原因

1.马铃薯长秧不结薯

(1) 播种时期选择不当。 建平县一季作马铃薯生产, 一般在5 月中旬播种, 6 月上中旬出苗, 7 月中旬薯块膨大, 9 月中旬收获。 如果播种时间选择不当, 薯块膨大期正值建平县高温天气, 当气温高于25℃时, 块茎停止生长, 而茎叶生长旺盛, 这时茎叶制造的养分全部用于地上部植株生长, 出现只长秧不结薯的现象。

(2) 水肥管理不当。出现这种情况的地块, 一般都是肯投入、管理精心的农户。 听到技术员讲要增施有机肥, 重视水分管理, 结果, 在本应控水蹲苗的时期, 水肥供应过量, 导致秧子疯长, 使块茎的形成受到严重的影响, 直接造成减产。

2.块茎畸形

块茎畸形主要有肿瘤型畸形, 即在块茎的芽眼部位突出一个或几个肿瘤状小薯; 链状二次生长型畸形, 即糖葫芦型薯块, 是块茎上长出的匍匐茎, 顶端再次膨大形成小块茎;次生块茎, 即在块茎上再形成块茎。产生这些畸形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温干旱与高湿交替, 即土壤忽干忽湿造成块茎二次生长形成的。在块茎形成与膨大期, 由于高温干旱导致块茎停止生长, 进而表皮木栓化, 这时下雨或浇水, 新吸收的养分和水分就会运送到能够继续生长的芽眼部位, 即引起畸形薯的形成。 种植的品种不同, 二次生长引起的畸形程度也不相同。

3.块茎裂口

在收获时, 有的块茎表面有一条或数条纵向裂痕, 表面有马铃薯皮覆盖。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土壤忽干忽湿造成的, 在土壤干旱时, 块茎停止生长, 表皮木栓化, 当下雨或浇水时, 块茎继续膨大导致表皮破裂。

4.块茎空心

较大的块茎发生空心现象, 空心多呈白色或棕褐色, 而且外部看不出任何症状。 这是由于块茎膨大期时肥水供应充足, 使块茎膨大速度过快造成的;施肥不合理, 钾肥施用不足或钙肥缺乏也会导致空心现象的发生;还有些品种特性容易发生空心现象, 如大西洋。

5.块茎黑心

在块茎内部, 出现黑色或灰色的病斑, 病斑边界与健康组织边界不明显, 病斑处块茎不易煮熟, 且口感发脆, 是由于钾肥施用不足造成的, 钙肥缺乏时也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贮藏期间, 块茎内部出现黑色病斑, 病斑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 是由于块茎内部缺氧导致的。 主要是由于薯堆过大或贮藏窖密封过严, 通风不良, 导致薯块呼吸作用增强, 薯窖内温度升高, 引起块茎内部缺氧变黑。

二、预防措施

1.只长秧不结薯

适时播种, 使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处于较适宜的气温条件下, 避开高温期。 科学水肥管理, 增施有机肥, 苗期适时控水蹲苗, 如有徒长现象, 及时喷矮壮素控制长势。

2.块茎畸形和裂口的预防

增施有机肥, 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尤其在块茎膨大期, 应及时浇水, 避免土壤干旱。

3.块茎空心、黑心病

在薯块膨大期,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进行合理密植, 根据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增施钾肥, 补充钙肥。

4.贮藏期间黑心病的预防

上一篇:中外史合编下一篇:非职业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