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

2024-06-25

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精选九篇)

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 篇1

双关这种修辞是有意借用一个词语或句子同时关涉两个事物, 包含两种意思, 表面一层意思, 实际上隐含另外一层意思, 并且以隐含意思为主, 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 制造出幽默、影射、传达复杂思想等效果。要在翻译中反映这些效果, 就必须将原文的双关修辞准确地再现在译文中。但是, 双关语的翻译仍然是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一、双关的定义

英语双关语pun, 又叫paronomasia或play on words, 是利用语言中的谐音、歧义、模糊等现象, 让一个词语, 一个短语, 一个句子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兼顾两种事物, 或表达双层意思。一个是表面的, 一个是隐含的, 并以隐含意思为主。这种双关语的恰当运用, 可以使语言生动有趣, 或借题发挥, 旁敲侧击, 或指桑骂槐, 冷嘲热讽, 收到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效果。

《牛津英语词典》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给“pun”下的定义: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 (用一个词去暗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或引起不同的联想, 或者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 以产生一种幽默效果。)

《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1981) 给“pun”下的定义: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different meanings or applications,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 a play on words. (词汇的幽默用法, 用一个词去暗示不同的意义或引起不同的联想, 或者用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一种文字游戏。)

而国内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 (1979:96) 先生则将双关解释为:“双关是用了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通过上面的解释, 我们可以明白, 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手段, 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 表面上说的是甲义, 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语双关、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可见, 双关表面上的意思, 不是说话或写文章的真正意图, 它要表达的意思是“弦外之音”。我们理解双关语, 正要领会那“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二、双关语的翻译困难

虽然双关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修辞方式, 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 在语音、词汇、句法方面存在很大区别, 再加上思维方式与文化上的差异, 致使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可译因素。

1.关于不可译

在英汉互译中, 有时无法将原语或源语 (source language) 翻译成译入语或目的语 (target language) , 会造成一定程度上意义的损失, 即“不可译”, 它包括“语言上的不可译”和“文化上的不可译”。

语言结构、语言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法的种种差异, 是造成可译性障碍的基本原因。因此, 翻译中的可译性只能是相对的, 绝对的可译性是不存在的。同理, 翻译中的“忠”与“信”, 也只能是相对的, 绝对忠实于原文的译文也是不存在的。

不可译大致有两种原因——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原因。

2.语言的不可译性

首先,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音体系, 汉语是表意型文字, 而英语是由字母组成的。当语音成为原文主要的表达手段时, 中英文间的翻译几乎难以实现。

其次, 汉语与英语有不同的拼写特点。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们具有不同的拼写形式。因此, 实现在汉语和英语间语言形式的转换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 汉语和英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结构规则。尤其在文字游戏方面, 语言的形式特点起到了主要作用。除非出现巧合, 否则这种现象是很难翻译的。

3.文化的不可译性

现代文化人类学认为, 文化具有如下的4个特征: (1) 文化是经由社会习得的, 而非遗传获得的。 (2) 文化是一个社团所共有的, 而非某一个人所独有的。 (3) 文化具有象征性, 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 (4) 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文化中的每一方面都和其它方面相互关联。所以语言的习得是从语言能力的成熟到社交语言能力的成熟, 最终到文化能力的成熟这一必经过程。

以一种语言为参照, 其它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场中都可能有词汇空缺。首先, 原文可能表达了一个译文文化中不了解的概念。这个概念可能是抽象, 也可能是具体的;它可能同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甚至是某种食物有关。这些通常是具有文化独特性的。第二种情况是原语所表达的概念在译入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汇表示, 出现词汇空缺。译入语文化中可能也有这一概念, 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应的词汇来表示。但是, 这些文化特点是可以通过解释来使译入语的读者理解的, 本质上是可译的。因此, 我们可以说由文化差别所导致的不可译现象是暂时的, 仅仅因为在译入语中尚且无法找到相应的译文, 文化不可译因此可以称为相对不可译。也就是说, 在一些情况下, 它们是不可译的, 但在另外的情况下, 却是可译的。

三、英语双关语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

如果英语中某个词的两层意思恰好对应于汉语里某个词的双层含义, 译文就可能反映出双关语的双重效果。

例1:《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场中, 哈姆雷特使用双关语挖苦旧时同学吉尔登斯吞:Call me what instrument you will, though you can fret me, you cannot play upon me.

由于前文的instrument, fret在此场合的基本意义是弦乐器指板上定音的品, 但fret 同时又有annoy一义。朱生豪和梁实秋均把这个双关语译成“撩拨”。“撩拨”是容易想到的词, 但此时却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这个词在汉语中恰好有“骚扰”、“使人烦恼”的意思。

以上这种保留译法也就是直译法, 不少双关语是借助比喻手段创造出来的, 如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刘闯在黎明时分对秋菊说“洪湖就要天亮了”, 以“天亮”暗喻“革命斗争胜利”。诸如此类, 尽可直译成英语“In Honghu day is going to break (徐仲炳, 1988) .”相信英语民族的读者或观众也能心领神会其双关含义的, 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比喻方面毕竟存在着许多共同的习惯。保留译法能较好的保留其双关意思, 力求做到译文和原文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这是译家求之不得的标准。

例2:The cat weeps over the mouse.

猫哭老鼠, 读者能立刻领悟出其双关意思。

例3:Let’s see how the wind blows, then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swim against or with the stream.

且看风势如何变化, 然后再决定是逆流而上还是随波逐流。

例句中的swim against the stream和swim with the stream分别译作“逆流而上”和“随波逐流”, 两对词组无论在英语中, 还是在汉语中, 都是既可用在游泳者身上, 也可指人在形势变化莫测时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例4:First Gentleman: Thou art always figuring diseases in me, but thou art full of error; I am sound.

Lucio:Nay, not as one would say, healthy; but so sound as things that are hollow; impiety has made a feast of thee.

——W. Shakespeare, Measure for Measure

绅士甲:你总以为我有那种病, 其实你大错特错, 我的身体响当当的。

路奇欧:响当当的, 可并不结实;就像空心的东西那样响当当的:你的骨头都空了;好色的毛病才把你掏空了。

英语sound一词译为汉语“响当当”。其一, 表示“出色”“过硬”;其二, 形容“敲打的声音响亮”, 所谓“空瓶子最响”, 转而表示“外强中空”。于是, “响当当”便集褒贬于一词了。如果说英语的sound作“健全的”“强壮的”解和作“响”“发出声音”解, 两者词性并不对等的话, 那么一经译成汉语, 两者的词性却完全一致了, 这样的译笔实在煞费苦心。

例5:“At least put something warm on, Mr. Boker, ”advised Tessie.

“I'm almost finished.” Morris grunted.

“It’s your health, ”said Nick.

The first floor window shot up. Ida stood there in her flannel nightgown.

“Are you crazy?”She shouted.

“Finished, ”he answered.

“Come up now, ”Ida shouted.

“Finished, ”Morris Cried…

——Bernard Malamud, The Assistant

“你至少得穿暧些, ”泰锡劝道。

“我快铲完了, ”英里斯咕噜一声。

“要保重身体。”尼克说道。

二楼窗口突然亮起来。艾达穿着法兰绒睡衣, 站在那儿。

“你疯了?”她对掌柜的大声嚷叫。

“就快完了, ”他答道。

……

“马上上楼来, ”艾达叫道。

“就快完了, ”莫里斯喊了一声 (叶封译) 。

小店主莫里斯一辈子穷困潦倒, 贫病交加。此刻, 他在绝望中竟然不穿大衣冒着严寒在屋外铲雪。房客尼克和泰锡及其妻艾达纷纷劝阻。finished一词在莫里斯口里竟重复达三次之多, 足见作者用心之所在。它既表示“干完了”, 还意味着“完蛋了”, 与汉语中的“完了”基本等值。译者的处理又十分自然、巧妙:finished第一次出现译为“快铲完了”, 先托出双关语的表层意义, 第二三次即过渡为双关语:“就快完了”。最后一次“就快完了”听来煞似一种绝望的呼喊, 临死的哀鸣。果然, 此次铲雪后, 莫里斯便一命呜呼, 了结了悲惨的一生。

2.变通译法

从对双关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最理想的双关语翻译是在目的语语言中找到对应的双关词, 创造双重语境, 从而实现双重话语含义。然而, 正如在第二章中讨论的一样, 双关翻译困难重重, 当我们无法找到相对应的双关词时, 双重语境就失去了有机的结合, 从而造成两个孤立的话语含义。这也是在翻译双关语时必然要面临的障碍, 也正因此, 双关语的翻译一直都被认为是翻译中最大的挑战。

例6: She’s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Shakespeare, Much Ado about Nothing

她皮肤黝黑, 说她“白皙”未免有失公正 (肖运初, 1996) 。

例句中的fair既可意为“皮肤白皙的”, 又可意为“公平、公正”, 构成语义双关, 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段不同, 原文中的双关在译文中已经丧失, 英语双关中音义或形义结合很难在汉语中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

双关语的翻译是一门放弃与再创造的艺术。所谓放弃的艺术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基于中英文语言、文化的千差万别, 充分利用形、音、义手段的双关语修辞格具有抗译性。因而译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放弃原文中双关语幽默含义的传递。二是译者在将双关语的表层语言语境与深层语言语境相联系时, 必须对双关语中的双重语境与双层含义进行取舍。但笔者认为, 无论是前者无可奈何的放弃, 还是后者的积极舍弃, 都有助于译者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束缚, 增大自由创作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2]李国南.双关语翻译初探.现代外语, 1979, 39 (4) :60-65.

[3]王璐.英语双关:分类、特点及翻译.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108.

[4]刘玉敏, 潘明霞.莎剧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安徽大学学报, 2001, 25 (4) .

[5]肖运初.谈谈双关语的英译汉问题.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6, 61 (14) :39-43.

[6]肖运初, 陈登.论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其处理,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5, 58 (13) :61-65.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 篇2

摘要: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双关语的翻译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而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则更加复杂。英语中的双关语主要分为语音双关、语意双关、语法双关和成语、俗语双关等表现形式。从双关语的双重含义及广告语体风格考虑,双关语的汉译可以采用分别表义法、套译法、侧重译法和补偿译法等方法。

关键词:英语广告;双关语;翻译

一、引言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广告几乎无处不在。广告形式千姿百态,广告创意千变万化(http:///)。广告语言是广告的语言文字要素,是实现广告目的的主要手段。它要利用推销原理写出雅俗共赏、生动有趣的文字,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读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段是广告创作常用的技巧。双关,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双重意义,既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双关语具有简洁凝练,风趣幽默,新颖别致等修辞效果,能够突出广告的特点,因而在广告中得到大量应用。

二、广告双关语的类型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技巧更加纷繁复杂。巧妙的双关能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英语论文/外语翻译论文 http:///)。较为常见的如下: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Goodbuy

Winter!

100%Cotton Knitwear $40

这是一则冬季服装削价出售的广告。从字面上看,是指物美价廉的一桩划算的好买卖。但当读者把Goodbuy 与 winter 连起来读的时候,才懂得该广告暗藏玄机,妙语双关。它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明媚的春天就要到来(Goodbye winter!)。本公司在进行换季大甩卖,提醒人们这是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作者利用Goodbuy 和Goodbye 谐音这一特点,使同一发音暗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划算的好买卖;二是向(寒冷的冬天)道别。一箭双雕,旨意深远,耐人寻味。

(2)Trust us.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译文: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推销广告。从字面看,它说明了该产品已经接受了众多消费者的考验,但字里行间巧妙地嵌入一对谐音字ears-years,充分暗示了该产品悠久的历史,久经考验的上乘质量。

许多广告都在商品品牌的名称上做文章。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不仅能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更重要的是使品牌名称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便于记忆,增加宣传攻势力度,以此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大多采用谐音的方法。

(3)WEAR-EVER introduces a new concept in glass oven ware: CLEANABILITY.译文:“恒久”玻璃炉具带给你一个全新概念:洁净。

这里生产商利用其商标WEAR-EVER一词多义的特点,大力推销其产品:一方面WEAR-EVER为其品牌名称,另一方面该词又另有含义:既为wear forever(体现产品结实耐用),又为wherever(说明到处受人欢迎)。该广告从多角度推销其产品,能够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具有一定的劝说作用。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这种双关在广告中运用得也非常广泛,它与谐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4)Money doesn’t grow on the trees.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这是Lioyd Bank(英国劳埃德银行)所做的户外广告。广告字面意思是:树上是长不出钱来的,但它会在我们的树枝上开花结果。这则广告里的branch这个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字面意思,即树枝;而更深一层含义是指该银行的各个支行。该广告蕴含的意思则是:如果你把钱存到劳埃德银行,你的钱就会不断增值。就像枝头上的蓓蕾一样年年不断的绽放、开花、结出累累硕果,永不枯竭。

(5)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译文:尽情大吃,不增体重。

这是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广告标题,这种冰淇淋是专为节食者生产的。双关不仅存在于商品商标名称中,标题中的spoil也是双关所在。spoil oneself意为“尽兴”;而spoil one’s figure则意为“破坏了体形”。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该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6)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译文:和我们做买卖意味着您做了一笔好买卖。

该句的妙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句中deal的三种含义,“做买卖”、“一笔好买卖”和“许多”。a good deal构成一个绝妙的双关。

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

(7)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 This 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译文: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

这是一则Lager牌淡啤酒的广告。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名词(饮料罐)。由于can一语双关,加上Lager的品牌名称双关,以及旁边插图的妙用,使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无独有偶,可口可乐公司也在can字上做文章。

(8)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译文: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句中can既可理解为名词“罐,听”,又可看成是情态动词“能”,全句可理解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can: tin, drink)can(refresh you)。这则广告诙谐机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连同这一广告词一起久久印在读者记忆里。

4.成语或俗语双关

广告语言特别善于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这些广告以人们原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基础,以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既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又体现了广告语言的艺术性,更使广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9)Try our sweet corn.You’ll smile from ear to ear.译文:尝尝我们的甜玉米,包你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推销甜玉米的商业广告,ear具有“穗”和“耳朵”双层含义。成语from ear to ear一语双关,既表示了因满意而乐得合不拢嘴,又表示因喜欢而吃了一穗又一穗。广告词中的双关语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令人难忘,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10)You’ll go nuts for the nuts you get in Nux.译文:纳克斯坚果让你爱不释口。

从广告的字面意义看,to go nuts是“去买坚果”,但它同时还是一句成语,意为“疯狂、发疯”。双关语的运用表明了纳克斯牌坚果对人们的吸引力是无以抗拒的。

(11)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译文: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

这则广告让人们联想起两条非常熟悉的成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s away和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该广告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借用了成语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了两条成语的内容,让人们从久已熟知的成语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玛斯牌巧克力不仅能使人们健康,而且让人们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

三、广告双关语的翻译

广告语言是一种精炼、含蓄、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而双关又是双重意义的表达,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可译性障碍。因此,英语广告双关的翻译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既要充分照顾到原文的语体风格,又要尽量传达出原文的信息。采用辩证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减少双关语在翻译中信息量的流失,增强广告语体特征。

1.分别表义法

若要把双关语的双层意义完整地表述于译文中,可采取变通手法将双关语义剥开,拆成两层来表达。

(12)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在这则加拿大酒广告中,spirit一词是传神之作,它既可作“烈性酒”解,又可作“精神”解。为了保留双重意义,可将双重语义拆开,译为“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独特的加拿大精神”。

(13)I’m More satisfied.(14)Ask for More.这是摩尔香烟在广告语中树立的两个双关典范。它们巧妙地使用more一词的双重意义:more是一个副词,表示“更加,更多”;大写之后,变成了品牌名称。这两则广告使人们轻松记住了商品的品牌,同时又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该产品优于同类产品,能更使消费者满意。译文分别为:“摩尔香烟,我更满意”;“再来一支,还吸摩尔”。双关语义被拆成两

层,在译文中分别表述,而且四字结构,读来朗朗上口。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保留了双关语的双重含义,但原文那种凝炼,诙谐的韵味和一词两义的妙趣却丧失了。

2.套译法

有些广告双关语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英语语言、文化在汉语中的传播形成了双语翻译之间的桥梁。套译法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

(15)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这则广告实际是一条英语成语,意思是“结局好,全都好”。但广告制作者把它用于香烟广告中,ends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动词“结束”和名词“香烟蒂”。这句香烟广告词可以套用原来成语的翻译模式,译成“烟蒂好,烟就好”。

(16)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这是《泰晤士报》为自己做广告时用的一句妙语,它源于奥斯汀的一部传世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报社援引该书名作广告,以标榜自己不偏不倚,主持公道。这则广告可译为:“对于您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对于知道《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的人来说,这种译法的双关内含便不言自明了。

套译法的长处在于它能传递广告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基本能保证原文简洁、凝炼的语言特征,但双关的内涵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展示,所以译文也就失去了原文风趣、机智、幽默的色彩。

3.侧重译法

广告中别具匠心的双关表现手法有时难以表述于译文中,结果只好牺牲形式意义、谐音寓义及暗含情态,尤其是有些广告含有多组双关和一语多关,只好采取侧重译法,守住概念意义。

(17)The driver is safer when the road is dry;The road is safer when the driver is dry.这则宣传交通安全的广告运用了dry一词的两重词义(干燥的;没饮酒的)构成双关,对司机很有警示作用。翻译时,dry一词的两重意义在上、下句中只能各取一意:路面干燥,司机安全;司机清醒,道路安全。

(18)When the wind has a bite…and you feel like a bite…then bite on a whole Nut.bite一词在这里有多层意思:刺痛;食物;咬。它的多层含义使全营养坚果给饥寒交迫的人们带来的感受跃然而出。这句广告词的翻译可分别把bite一词表达的多重意义表述出来:“当寒风刺骨而您又想吃点儿什么的时候,请嚼嚼全营养坚果”。

侧重译法是对广告双关的双重乃至多重意义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取舍。经过这种取舍后,双关的双重意义在译文中只剩下一层,所以也就没有双关可言了。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适合这种翻译方法,事实上,这种侧重译法正是双关语具有可译性障碍的例证。

4.补偿译法

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能通过侧重译法译出。但是有时双关语的一层意义译出后,另外一层意义也很重要,但却无法同时译出,这时,可采用一些补偿手段加以弥补。对于广告来说,这些补偿手段主要指承载广告的媒体,如电视的图像、广播的声音及报纸的版式设计等。

(19)OIC

这是一则眼镜广告,三个简洁的大写字母形状像眼镜,读音为“oh,I see”。该广告既利用视觉语言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又利用听觉语言表现此眼镜给视力不佳的顾客带来的欣喜之情。然而,该广告的翻译很难同时兼顾到视觉和听觉,只能从听觉上译为:“哇!我看见了”。视觉上三个字母形成的眼镜形状却可以通过承载广告的媒体,利用图形这一视觉语言要素来弥补。对于依靠媒体而存在的广告来说,这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补偿手段。

四、结束语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 篇3

关键词:广告英语 双关语 翻译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国际间商品流通的日益频繁,广告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无处不在。但是如何要一则广告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不容易。为了设计出成功的广告,创造出形象生动,精辟独到的广告词来,广告创意者们也特别注意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雙关语就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广告创作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修辞方法。

一、双关语的特点

双关语,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修辞格的种类繁多,各有千秋,不一而是。而其中最发人深思的,最能表达作者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心情的,当属双关语。双关语最早是在民间流传的趣味性文字游戏,即“play on words”, 这种文字游戏具有“声东击西”或“一石二鸟”的特征,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双关语以一面示人,而另一面却等待着读者睿智的发现,比其它修辞方式更为隐蔽,透着更多的智慧,并且言筒意赅,幽默传神。作为一种高超的语言技巧,双关语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是无处不在的。一个好的双关语能使人从不解其中味,到深刻沉思,进而心领神会地微笑,达到心灵上的陶醉及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

二、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运用

在评价一则广告的质量时,通常会考虑到这则广告是否同时具备信息价值、注意力价值、兴趣价值、美学价值和记忆价值,以及这五个价值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即说服消费者进行购买。双关语的形式和特点决定了它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在广告创作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注意力,就谈不上了解的兴趣和最终的购买。而双关语同时也满足了广告语所遵循的简洁有力的原则,它的运用能使广告生动活泼,幽默有趣,既引人注目,又给人以深刻印象,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想象,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因此双关在广告语中的大量运用就不足为奇了。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语音双关。语音双关,又称谐音双关,是用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拼写和词义不同的词所构成的。这种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感染力强,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译文: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广告。它巧妙地用了“ears”与“years”的谐音双关,使广告琅琅上口,俏皮风趣。从字面意思看,它说明了该产品经历了众多消费者的检验,但同时“ears”与“years”的谐音,又暗示了该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二)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是利用某个词语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在字面上只有一个词语,而实际上同时有着两种不同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从而造成一种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意境,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语义双关与语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也十分普遍。例如:

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

译文:尽情大吃,不增体重。

这是一则减肥冰激凌广告,这种冰激凌是专门为节食者生产的。“spoil”是双关所在。“spoil yourself”是尽情享受的意思,而“spoil your figure”是破坏体形的意思。该广告通过这一双关语,使那些想吃冰欺凌而又怕长胖的消费者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乐意接受该广告并产生购买欲望。

(三)语法双关。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关系,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法功能而产生的双关。语法双关的运用能使广告英语语言更加简洁、凝练、诙谐、机智。例如: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译文:没有什么别的罐装饮料能够像罐装可乐那样令你心旷神怡。

这是一则听装可乐的广告词。“can”是语法双关,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情态动词,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名词“罐、听”的意思,在此广告词中一词表示两种语法功能,使得广告诙谐机智,让人回味无穷。

(四)成语或俗语双关。有些广告的双关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基础之上的。成语或俗语双关是指广告设计者引用和模仿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习语以及谚语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些广告往往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可以给人们造成强大的视(听)觉冲击,达到过目(耳)不忘的效果。例如:

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

译文: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这是丰田汽车的广告语。显而易见,广告设计者巧妙地套用了“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这一人们耳熟能详的英语谚语模式,因此能够很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便于记忆。当消费者想要买车时,便自然而然地想起“there is a Toyota”,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

三、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双关语是广告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同时也是一个翻译难点。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其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再加上中西方文化,历史和社会等差异的限制,给双关语带来一定的不可译性。有时候无论译者采取什么折衷手段,都会失去广告原有的部分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双关语完全不可译。译者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其语体风格,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使译文和原文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可视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几种译法:

(一)契合译法。契合译法是指在译语中找到与原文对应或基本对应的双关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这种情况很少,但也是存在的。例如:

Easier dusting by a stre-e-etch.

译文:拉拉拉长,除尘力强。

这是一则除尘布的广告。在这则广告中,“stretch”一词,正好与汉语的“拉长”契合,既有拉长的意思,又表示商品的品名。另外,“stretch”一词的拼写还被别出心裁地拉长,而译文中“拉”字的重复再现了原文中单词被拉长的效果,且四字短语和押韵的使用都非常符合汉语广告的语体特征。

(二)分译法。分译法是指将双关语中的两层意思完整地表述于译文中,将双关语义剖开,拆成两层来表达。例如:

Ask for More.

译文:摩尔香烟,多而不厌。

这是摩尔香烟在广告语中树立的双关典范。它巧妙地利用了单词“more”的双关含义,一方面作副词,表示“更多”的意思,另一方面大写代表商品的品牌名称。双关语义被拆成两层,在译文中分别表述,且采用四字短语,读起来琅琅上口。

(三)套译法。套译法是指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例如: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译文:晚了总比完了好。

这是一则交通公益广告,出自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到好)。它巧妙地利用了成语的结构和“late”的双关意思,第一个“late”是迟到的意思,“the late”的意思是去世的人。译文不但套用了成语的模式,并且“晚”和“完”还是谐音双关,用在交通广告中不但顺口,还使人警醒。

(四)侧重译法。侧重译法是指当广告英语中别具匠心的表现手法难以表述于译文中时,在翻译时采取牺牲形式意义,谐音寓意或暗含情态,守住概念意义,传达原文的信息。例如:

She wants to put her tongue in your mouth.

译文:她要把语言交给你。

这是一则语言学习的广告。“tongue”是此句的双关所在,既有“舌头”的意思,也有“语言”的意思。但是在这里,只能放弃一种意思,侧重于另一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双关语是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不仅能使广告语言凝练,丰富,诙谐,而且能让人印象深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以上只是讨论了几种广告双关语的翻译模式,要想翻译出比较好的广告,译者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吸收更广泛的知识,努力做到译文与原文最大限度的等值。

参考文献

1.严伟强.浅谈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8(7).

2.刘宝青.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技巧[J].网络财富,2009(7).

3.熊小红.浅谈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J].前沿,2009(4).

英语双关语应用及其翻译方法的探讨 篇4

双关语Pun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巧妙的修辞格, 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大量使用双关语, 如莎士比亚作品中据不完全统计, 使用3000多个双关。 (李鑫华2000:98)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恰当使用语言中的同音、谐音、一词多义、歧义、同形异义的特点等现象, 能表达双层含义, 不仅使语言幽默风趣, 生动形象, 同时也能使某些批评讽刺更加委婉。然而, 关于双关的类别, 不同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分类,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语音双关包括同音双关、近音双关、谐音双关等, 如weak和week、sea和see、sun和son、sole、soul、等词语;语义双关包括一词多义双关、歧义双关、同形异义双关、一词多义双关、一词异义双关等。如sentence既可以作“句子”之意, 又可以做“判决”之意, “make face”意思是“做鬼脸”, 如果与钟表厂联系起来就是“做钟面”的意思。再者我们来看富兰克林的名言“We must all hang to either-or we shall all hang separately”.这里, 双关语hang有团结和吊死的双层含义, 属于一词异义双关。双关语的使用能够使语言新鲜活泼, 诙谐有趣, 因此在日常交际、文学作品、广告文体中应用十分广泛。

二、英语双关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1、英语双关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例1.海明威的著名小说A Farewell to Arms, 根据小说内容这里Arms既可以作“武器”之意, 又可作“手臂”, 象征“爱情”, 因此Arms表示双层含义, 译为“别了武器, 别了爱情”, 使用双关, 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例2.Bass:Why dost thou whet the knife So earnestly?Shylock:To cut the forfeiture from that bankrupt there.

Gra:Not on the sole, but on the soul, harsh Jew, thou mak‘st thy knife kee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巴珊尼:你干嘛一股劲磨着刀子?

夏洛克:好从那债鬼身上割下一磅肉。

葛莱性:你不是在鞋口上磨刀, 狠毒的犹太人, 你这把刀是在你心口上磨。 (方平译)

对白中的sole、soul语音相同, 构成谐音双关, 莎士比亚用这两个词深刻的阐述了夏洛克企图想把安东尼置于死地的残忍和恶毒。

2、英语双关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

例1.A:Why do you want to park your car there?

B:There was a big sign that read:Fine for parking.

A:你问什么要在那停车呢

B:因为那有个很大牌子写着:停车好地方

Fine一词多义既可以作形容词, “美好的”, “杰出的”, “优秀的”, 也可以作名词“罚款”, 使语言妙趣横生, 新颖醒目。

例2.A:yesterday, I have a match of swimming with my husband.

B:which won?

The wife didn’t answer, “Which won?The friend repeated.”Which one?The wife angrily answered:“how many husband do you think I have?”

Won和one发音形同, 利用谐音双关, 增加幽默的效果, 而且能起到嘲讽讥笑, 入木三分的作用。

3、英语双关语在广告中的应用

例1、The driver is safer when the road is dry;The road is safer when the driver is dry.

这是一则警示广告语, 劝说司机不要酒后开车, 广告中的两个句子对称整齐, “Dry”有很多含义, 在这句广告语中, 第一句中“dry”意思是“干的”, 第二句“dry”意思是“禁酒的”, 笔者试译为:道路干燥了司机才安全, 司机不喝酒, 行人才安全。这则广告语以巧妙的构思和机智的用词吸引了司机和行人, 既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 又收到出奇制胜效果。

例2:We doctor shoes, heel them, attend to their dyeing needs and save their soles.

这是一家修鞋店广告语, “doctor”可作动词“医治”, “heel”可解释为“治愈”, 很形象的把鞋子拟人化, 语义双关, 语言生动形象, 且有谐音相关, sole与soul同音, 这则广告语表面上是修鞋, 暗含一种人性化的关怀, 把鞋子比作生了病的病人, 需要去医治,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他们服务的质量, 不仅起到幽默风趣效果, 同时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三、英语双关语翻译方法探讨

双关语旨在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 制造出幽默、风趣、讽刺、影射等效果。通过查阅资料, 搜集文献, 前人对双关语翻译有了一定的研究, 归纳总结主要有两大点: (1)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 在语音、词、句、语法方面存在很大区别, 它们具有不同的拼写形式, 具有不同的语言结构规则, 双关语不可译, 即便个别能译, 也完全是巧合; (2) 文化上的差异, 人和翻译都离不开文化, 两种语言文化习俗差异必然导致了其翻译的局限性, 本文不对这些观点妄下结论, 而是以双关语的翻译实例为基础, 对英语双关语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1、变通翻译法

原文双关语意思不好理解的, 翻译者可通过变通, 进行调整, 但要忠实于原文, 尽可能求得神似。虽然“得意”而“变形”, 但与原文基本上“功能对等”, 不能破坏原文的主旨思想。

例1.“You seethe earth takes twenty-four hours to turn round on its axis——”“要知道地球绕轴转一圈要用二十四个钟头。”“Talking of axes, ”said the Duchess.“Chop off her head, ”, “说什么头”, 公爵夫人说, “把她的头砍掉!”

例句文中“axis”表示轴;轴线, “axes”意思是斧头, 两者的发音相同, 拼写相似, 意义不同, 因此是同音异形异义双关语, 按字面的意思很难翻译, “head”是“人头”, “axes”是“斧头”, 通过变通可把“axis”翻译成“钟头”, 使用“钟头”、“头”与原文表达基本相同的效果。

2、增加语境翻译法

有时双关语离开上下文, 语义难以判断, 只能靠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根据具体的语境来推断语义, 就可以有效地克服理解上的障碍, 带来不必要的笑话。

例1.“Xiao Ming holding太a clock, said with genuine delight:"Uncle, I sent the clock to you.”

Clock既可做“钟表”也可以作为“时间”, 引申为“送终”, 如果抛开语言文化背景, 翻译为, “舅舅, 我给你送钟来了。”容易引起人们不好的联想, 难免会使人想到“送终”即“送葬”, 产生尴尬局面, 舅舅听了会感到不愉快, 如果外甥这么说:“舅舅, 昨天你让我修理的钟表, 已经修好了, 今天我给您送来了。”增加一定的语言环境, 使译文更自然, 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例2.奥斯汀的一部传世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如果了解这部书的人看了下面这个广告语, 自然就能很容易翻译, 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这是《泰晤士报》为自己做的广告语, 有了《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的背景知识, 我们不难翻译出“对于您的偏见, 我们没有傲慢”。非常巧妙的表达了《泰晤士报》谦虚的态度。

3、翻译加注释法

有些双关语如只按原来意思译出, 很难明白其中之意, 因此, 翻译加注释法就是只译出双关的一层意思, 另一层意思用注释加以说明。

例1.The teacher came to class and shouted:“boys and girls, order!”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er!

“老师走进教室, 看到同学们喧闹不停, 大声说:同学们, 安静下来!全班同学大声喊道:啤酒!”

看这个翻译, 似乎很难理解, 安静和啤酒有什么联系, “order”有多层含义, 一词多义双关, 注释“order”为“菜单”的意思, 因此在某些双关语中只有注释才能明白其中含义。

4、谐音翻译法

谐音双关多用于广告制作中, 具有幽默、俏皮、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 不仅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同时给消费者留下遐想的空间, 因此广告商往往挖空心思选择能激起人们情感的或消费欲望的褒义词。徐振忠将这种方法称为谐音双关法。

如:Coca-Cola可口可乐 (饮料) , Pepsi Cola百事可乐 (饮料) , Benz奔驰 (汽车) , Gold lion金利来 (服饰) , Rolex劳力士 (手表) 等等。

5、并译法

所谓并译法就是把双关语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义一并翻译出来, 起到一个强调作用。

例1.The wounded captive, an enemy high ranking officer lies before the doctor.

受伤的俘虏是敌人高级军官, 他躺在医生面前——对医生撒谎。 (黄龙:1988)

本句中的lie表层意思为“躺着”, 深层意思为“撒谎”, 属于语义双关。

四、结束语

英语双关语的应用及翻译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笔者认为英语双关语的翻译必须采取灵活的方法, 不宜直译的,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变通译法, 只有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才能不断创新。

摘要:英语双关语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巧妙的修辞格, 广泛地应用在日常交际、文学作品、广告等文体中, 使语言变得幽默、诙谐、生动、有力。本文对双关语的分类、应用, 翻译中的困难、及其翻译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英语双关语,分类,应用,翻译难度,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侯国金.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2]Nida, E 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3]王志伟.英语双关语的翻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9) .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 篇5

1谐音双关

英语中谐音双关称homophonic pun, 指利用词语拼写相似, 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关系构成的双关 (pairs or more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 。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 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 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T he“in”idea in business travel—H ilton Inns

译文:宾至如归—希尔顿旅馆

这是希尔顿旅馆的广告, “in”表示“最时尚, 最潮流的”与“inn”谐音, 告诉消费者来希尔顿旅馆是最时尚的选择, 另外其隐含的意思“宾至如归”表达出假如你身在旅馆的话, 一定会让你感受到旅馆贴心的服务, 让你感觉到舒适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同时又点出了希尔顿旅馆的名字, 达到广告宣传的作用。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的特点, 使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

例如:F resh up with 7-up.

译文:君饮七喜, 提神醒脑。

这是美国七喜汽水的广告。“7”在西方国家是个吉祥的数字, 赌博时掷色子的“7”者为赢, U p指“come up with” (突然想到) 也有“活泼向上, 使人清醒”的意思, 同时7-up又是饮料的商标, 整个广告语读起来铿锵有力, 富有节奏性, 且具感召力让人一目了然。因此, 代表积极向上的7-up的饮料在西方市场极为畅销。

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 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

例如:W 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 erman?

T his can. (旁边画有一罐啤酒)

译文: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

二、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

信息的内涵是多方面的, 包括意义、思想、内容、感情、修辞、文体、风格、文化及其形式。广告语言含蓄、精练、诙谐, 富有感召力和表现力, 而双关语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一明一暗, 双重意义”, 在翻译英语广告时就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因此, 在翻译时应根据商家要宣传的产品项目和广告的特点, 采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 以避免原文信息的流失, 又能保持原文的风格。

1契合译法

一般来说, 双关语由音、形、义等手段构成了可译性障碍, 存在不可译性。但“有些双关语也不是绝对不可译。双语偶合, 是可能的”。契合译法在双语偶合的基础上, 兼顾了广告双关语的形式和内容, 是广告双关语翻译的最高境界。

例如:E asier dusting by a stre-e-etch!

译文:拉拉拉长, 除尘力强。

stretch一词除了作为除尘布的品牌名称“拉长”外, 其拼写还被别出心裁地拉长, 传达出该词的本意“延伸”。让人很容易感到除尘布能延长人手臂的功能, 真切而形象地渲染了“拉拉拉长, 除尘力强”的功效。译文中“拉”字的重复再现了原文中stretch一词被拉长的效果, 形成感觉上的延伸。四字短语及押韵的使用都符合汉语广告的语体特征。

2分别表义法

如果要把双关语的双层意义完整地表述于译文中, 除了在双语偶合的情况下, 采用契合译法外, “也可以采取变通手法, 将双关语义剥开, 拆成两层来表达”。

例如:T he Self-made woman.She’s living better all the time。

译文:《自我》造就的女性, 生活总是这么称心。

这是美国Self女性杂志的广告。Self有两层意思, 其一为杂志名《自我》;其二self-made译为“自行造就”即“自我培养使有成就”。

3套译法

有些广告双关语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英语语言、文化在汉语中的传播形成了双语翻译之间的桥梁。套译法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 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

例如: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 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广告,作为一个沟通产品潜在客户之间的渠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传达广告产品的信息,它也有助于树立形象。一个良好广告是努力工作和精心设计的结果。要达到促销的目标,就要在广告中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方法。其中,双关语的使用很频繁,在英语广告中也是如此。

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

这样翻译达到了“信”“达”的程度,但是其中的英语双关并未能在中文中体现。这里面的“black,white”和“colorful”是双关词语。“black,white”除了黑和白的意思以外,更多的是想表达平淡如水、索然无味的生活就像黑白照片一样。虽然照片应有的功能都已具备,但还有些美中不足、差强人意的感觉。自从有了轩尼诗酒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丰富多彩、绚烂缤纷。这则英语广告令人对轩尼诗这一商品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浮想联翩,跃跃欲试,广告所起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但对应的中文翻译心领神会,却无法言传,这就体现需要传神翻译的重要性,能体现话语的非自然意义。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也就是双关。表达非自然意义或语用含义的要求是交际者意欲使说话在交际对象身上产生某中效果,交际对象能领会到交际者的意图。如果后者做到.前者就能实现。这点符合广告的交际原则。

如:Time is what you make of.(Swatch手表)这则广告词就是话语双关的经典之作。话语的自然意思是“时间在于你是如何利用的”。但它的语用隐含意义是Swatch手表可以使你的时间,也就是你的生活发生改变,进而激起广告受众,也就是话语的交际者的购买欲望。

一箭双雕,旨意深远,耐人寻味。但因为双关语是双重意义的表达,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有着复杂的可译性障碍。为了能欣赏和借鉴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如何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既尽量传达原文信息,又要充分照顾原文的语体风格就成了一个难题[1]。在此采用适当的翻译理论来作为依托就能事半功倍,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无疑给出了很多的启示。

2 翻译英语双关语的理论参考

因为所有的翻译行为都是一种在源文本作者和目标文本读者之间的交流方式,所以翻译者要能准确传达源文本中的暗含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有了对翻译理论的要求,其主要功能就是确定适当的翻译方法。此外,它提供一个针对文本翻译的原则、限定和提示的框架。

2.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最先奈达提出的是动态对等(the Dynamic Equivalence),要求目标文本“最接近于原文信息”(“the closest equivalent to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2]。后来奈达将语言、文化和翻译中的“动态对等”概念转变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因为“动态”可能很容易被有些人误解只涉及有影响的[3]。

为了加深对功能对等的理解,奈达将“功能对等”区分为两个层次,“最低的,实际功能对等---最高的,理想功能对等。”(“the minimal,realistic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the maximal,ideal functional equivalence.”)[4]功能对等最低层次,实际的解释被阐释为“译文的读者应该能透过对译文的理解来达到原文读者能了解和欣赏的程度”[5]。而最高的,理想功能对等被形容“译文读者应该能以和原文读者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6]。特别,译者应试着用目标语言再现“最接近源文本的,首先根据含义和其次根据风格”。以功能对等为依据,只注意复制信息是错误的。这要求翻译者不用去在意源语言文化,而尽力排外。

2.2 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到双关语翻译

翻译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是一件复杂的工作,这涉及语言学,营销,消费者心理,美学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由于双关语的功能,双关语翻译不仅是以目标语言代替源语言,而且还得功能对等。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当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语言学和文化差异时,适当的修改是需要的。此外,他建议翻译者能根据由此产生的理解困难程度采取相应的策略。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译者能联系源语言读者和目标语言读者的反应,更强调目标语言读者。这是因为在其理论中的适应策略能满足处理双关语翻译中的语言学和文化差异。

广告作为一种专门用途文体,有其特殊的功能和语言特征,这决定了广告翻译在遵循翻译的一般规则的同时又有其特殊的标准和特点,以便能达到广告的最终商业目的。以往的翻译理论重视译文与原文的对照,单纯从语言转换的角度来研究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拘泥于简单的形式对等。与传统理论不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广告翻译的标准[7]。要达到理想的翻译,就要找到与原文最自然且最贴近的对等语,强调读者的主体作用。换句话说,译文的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等值[5]。

双关语可以使广告吸引消费者,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一个翻译过的双关语也应该表现的跟源语言一样。正如“功能对等”所说,一个有效翻译应该能够生产相等的功能,换句话说,对于目标受众和源语言受众应产生最大程度相似的效果。

3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翻译的实例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翻译总是被认为非常困难。因为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有其特性,而且在广告中起着独特的作用[1]。

译者不得不舍弃或改变原文的形式或修辞,使用目的语习惯表达法,或运用目的语读者易懂的切合原文意思的词语,并选用恰当句式来传达原文的含义和精神。这就要考虑到功能对等性。翻译此类广告时,有时必须采用意译法。意译法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在英语广告语言里,有不少双关语涉及到英语国家的语言特点、习惯或文化习俗,它们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不为目标语读者所熟悉,因此对这样的实例要能传达出意图信息就只能意译。

尝尝我们的甜玉米,包你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一则农产品广告“ear”语带双关,既有平常众所周知的“耳朵”之意,又有“穗”的含义。所以“from ear to ear”一方面表示因喜欢而吃了一穗又一穗,又表示因满意而开怀大笑,乐得合不拢嘴,广告因此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4 结束语

翻译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涉及语言学和文化因素。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辩证思维。发现在目标语言中有对等的双关语翻译是,采用字面翻译策略是明智的,因为它不仅传达暗含意义而且保留原风格。但究竟采用哪种译法为宜,不同的译者可能采用不同的译法,但都必须以“忠实、简练、传神”为原则,译者首先要吃透理解原文的双层含义,然后仔细推敲源语言与目标语的异同,尽量做到形神兼备,既保留原文的风韵和内涵,又结合目标语言的特色,从而选用恰当译法,从目的语中精选词语和句式来传达源语双关的显义和含义。

摘要:该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阐释了其对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翻译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在英语广告双关语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

关键词:功能对等,双关语翻译,英语广告

参考文献

[1]陈春华.论广告中双关修辞的翻译[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Nida E A.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 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

[3]汤玉洁.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4]Nida E A,Taber C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 tion[M].Leiden:E.J.Brill,1969.

[5]宋志平.选择与顺应——翻译过程研究的语用综观论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李茂林.从读者角度看广告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5).

英语广告中的双关修辞与翻译 篇7

一、英语广告中双关修辞的种类:

英语双关与汉语双关一样, 是利用某些词语的语意或语音条件, 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双重含义。

1. 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利用同形异义词, 即发音、拼写相同但意义不同, 或者发音相同但拼写、意义不同的词, 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双重含义。例如: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在这则广告中, 制作者运用了sun-son, air-heir这两对谐音字, 使广告语言朗朗上口, 风趣、幽默, 具有感召力。

2. 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一词多义现象来达到双关效果。例如: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这则冰淇淋广告是专为节食者生产的。其中的spoil是双关所在。spoil oneself意为“尽兴”;而spoil one’s figure则意为“破坏了体形”。

3. 成语或俗语双关

广告语言特别善于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这些广告以人们原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基础, 以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例如: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制作者巧妙地利用了“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这一明言警句的模式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当消费者想要买车时, 便自然而然地想起“there is a Toyota”。

4. 词性双关

词性双关主要是由于词性变化所致, 一个词汇通常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利用这一特性, 使广告具有双关的作用。例如: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句中的“can”一词双关, 既可以看作是省略句中的情态动词 (can refresh you) , 又可理解成是各种罐装饮料, 这时can=tin。

二、英语广告双关修辞的翻译

英语广告双关修辞的翻译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 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 既要充分照顾到原文的语体风格, 又要尽量传达出原文的信息。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直译法

直译是保留原文句子结构和修辞, 努力再现其形式、内容和风格, “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有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这是广告双关语翻译的最高境界。例如:Easier dusting by a stre-e-etch!译文:“拉拉拉长, 除尘力强。”stretch一词除了作为除尘布的品牌名称“拉长”外, 其拼写还被别出心裁地拉长, 传达出该词的本意“延伸”。译文中“拉”字的重复再现了原文中stretch一词被拉长的效果, 形成感觉上的延伸。

2. 意译法

为了使译文传达的信息自然、贴切、可读性强, 有时不得不舍弃原文双关的形式, 采取意译法, 传达其确切意义。例如:Catch the Raincheetahs and cheat the rain.译文:“有了Raincheetah牌雨衣, 你就可以与雨嬉戏。”这是一则雨衣广告, Raincheetah是雨衣的牌子, 与raincheater同音, raincheater是从windcheater (防风上衣) 衍生而来的。下半句又用了cheat这个同音动词, 构成双关。但是很难翻译出相应的汉语双关, 所以不得不舍弃原文双关的形式, 采取意译法。

3. 弥补法

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 对于不能翻译的双关, 尽可能补救。这种方法称为弥补法。例如:Shhhhh……译文:“听!……在洗碗!”这是一个洗碗机的广告, 当消费者单纯看到“Shhhhh……”这样的广告时, 通常会觉得不知所云, 搞不清楚推销的是什么产品。这时一些弥补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利用声音语言来吸引大众的注意, 或利用视觉上的效果——通过电视或杂志画面来补充了, 单是这样可能没办法引起某些人的注意。因此翻译时多用一些说明文字来作“弥补”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 此广告可译为“听!……在洗碗”, 用这样的背景文字进行补充说明。

4. 套译法

英语中有不少广告借用现成的成语、谚语、短语等来获得文体效果, 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 套译法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 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例如: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译文:“烟蒂好, 烟就好。”这则广告实际是一条英语成语“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 意思是“结局好, 全都好”。但广告制作者把它用于香烟广告中, ends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动词“结束”和名词“香烟蒂”。这句香烟广告词可以套用原来成语的翻译模式, 译成“烟蒂好, 烟就好”。

5. 创译法

创译又称再创型翻译, 是指已经基本脱离翻译范畴, 是重新创造。

例如:Good to the last drop!译文:“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

总而言之,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但同时也是一个翻译的难点。为了达到“信、达、雅”, 翻译工作者在注重字面翻译的同时, 还要充分考虑目标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参考文献

[1]崔 刚:广告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 篇8

一、双关语的定义和分类

《牛津英语词典》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1989) 给“pun”下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 (通过一个词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或产生不同的联想, 或者一个词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相近的发音而不同的意义, 从而以产生一种幽默效果。)

通过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 双关语就类似平时所说的一语双关, 一石二鸟, 言在此而意在彼, 即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是掩饰义, 深层含义是所指义。因此对双关语理解的关键就在于对其“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的理解。通常双关语可以分为同音双关、近音双关、同音异义双关、一词多义双关、歧解双关、反语、暗讽、讥讽、修辞问句和讽喻 (徐鹏:496) 。

二、双关语的不可译性

卡德福特提出的不可译性可以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 前者产生于 (1) 一词多义; (2) 词语与语法的“词形异构”。英国语言学家约瑟夫·艾迪生认为, 如果在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有某些部分缺失了, 那确实的那个部分肯定是个双关。双关语与其翻译之间永远无法完全对等, 因此双关语的不可译性从一定程度来说是存在的。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双关语的不可译性:

1、语音双关的不可译性

语音双关指的是谐音双关, 是利用某些词语发音相同相似而构成双关。 (黄任:139) 由于英汉发音上存在的差异, 因此很难在翻译上实现对等, 英语双关语中诙谐幽默的色彩也无法保留。

(1) Not on thy sole but on thy soul, harsh Jew, thou makest thy knife Keen.无情的犹太人, 他们磨刀不用鞋底蹭, 却用灵魂。

这句话就翻译得极为吃力。不但莎士比亚原句的光彩全失, 单从“不用鞋底蹭, 却用灵魂”的译文来看也颇令人费解。原文sole与soul同音不同义。汉语“鞋底”和“灵魂”互不相干。原文的巧妙构思荡然无存。

(2) 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礼拜天他们为你祈祷, 而礼拜一却开始掠夺你。

这句的译文也丧失了原句的巧妙。句中出现的pray和prey同音不同义, 两个词义的强烈反差, 从而达到一种讽刺效果。而现在的译文却因无法兼顾其形神而无法让中文读者原汁原味地品味原句中双关带来的强烈的讽刺。

2、语义双关的不可译性

语义双关是指通过一词多义或者词语的歧义来实现双关, 让一个简单的词语就能给整个句子带来丰富的内涵。

(1) She’s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她皮肤黝黑, 说她‘白皙’未免过奖了。

这句中的fair就是一个双关语, 其词义有两个:一是“白皙的肤色”中的“白皙”, 而是“公平”, 如此一来, 在原语中构成的语义双关在译语已经丧失。

(2) “He has said the last word on the problem.”“Oh, that’s the last word one can say.”“他已就此问题作出定论。”“唉, 话哪能这么说。”

这一对话争锋相对。句中的last是个多义词。他在前句中的意思为“具有结论性的”、“具有权威性的”, 也就是“不能推翻或更改”的意思。而在后句中, last为“最不适当的”意思。双方各取一个意思, 形成对立。而在译文中就很难相应地将这种对立表现出来。

三、双关语不可译性的补偿方法

一切形式的文字形体修辞手段都可能构成无法逾越的可译性障碍。英语中有很多借形寓义的修辞手法, 如“Homer wrote the Oddity.”中的Oddity是有意与Odyssey谐音近形, 以造成谐谑。可惜的是, 在双语转换中原文作者借形 (音) 寓义的匠心常常难以在译文中表述出来, 形式意义、谐音寓义和暗含情态也无法保留。而这些通常被人们称作翻译损失现象, 即在翻译过程中信息、意义、语用功能、文化因素、审美形式及其功能的丧失。对于这种现象, 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补偿方法, 减少翻译的损失, 并将不可译性降到最低, 尽量保留双关语原有的韵味。

译者在翻译双关语时可以通过转移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补偿双关语语义上的趋势, 从而尽可能保留其修辞效果。如在“A week without water makes one weak.”这个例句中, “week”和“weak”属于同音异义词, 是典型的语音双关, 同音异义词的使用使得这个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此就可以通过采用押韵转移的方法来保留这一特点。如将该句译成“七天不喝水虚得拉不动腿”, 通过“水”和“腿”的谐音押韵, 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句中的音韵美, 并将意义合理地传达出来。

因此在双关语的翻译中, 如若无法将双关语的意蕴完全表达出来, 可以采用其他的修辞方式对其进行补偿, 以将双关语的不可译性降到最小, 将原语中的特色尽量展现出来。

四、结语

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双关语的翻译更是如此。只要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存在一天, 翻译的障碍就会存在一天。对于双关语这类特殊修辞的翻译就需要译者找到扬弃之间的平衡点, 在传达表层意思的同时, 也能将深层意思表达出来, 真正实现译文的“由表及里”并且能够顺利地表述出双关语的“弦外之音”。

参考文献

[1]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3]卢炳群.英汉辞格比较与唐诗英译散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3.

[4]陆莲枝.英汉双关语转换中的不可译性[J].百色学院学报, 2007, 20 (1) .

[5]夏延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

[6]刘玉敏, 潘明霞.莎剧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 2001, 25 (4) .

[7]王璐.英语双关:分类、特点及翻译.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108.

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 篇9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词语和语义之间的联系是随意的, 同一词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 在句子里可能导致两种以上的意思, 我们说这种词语是歧义的。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 英语也不例外。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en把歧义 (ambiguity) 看成是任何自然语言的固有特征。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说:“歧义是语言中反常的通病”。逻辑学家把歧义看成是谬误推理的根源。宣传和公众舆论学家把歧义看成是成功交际的巨大障碍。甚至在科学界的论战中, 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围绕术语的多种含混意义进行累赘的辩论。可以说, 歧义是一种普遍而永恒的语言现象, 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句子的正确理解和翻译, 甚至影响人们的正常交流。那么, 歧义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否对所有的歧义现象都应该避之如讳呢?

邱述德教授认为, “歧义是语言结构形式同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具有一个以上意义的同一结构就是歧义的。” (邱述德, 1998:591) 我们知道,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而语言是有限的。人们给世间万物的命名是任意的, 约定俗成的。然而, 如果每件事物都具有一个单独的名称, 那对人脑来说是极重的负荷, 而且也没有必要。世界上的每种语言大都以一定量的词汇为核心, 利用延伸、扩展、转换等手段从基本的词汇中派生出众多的义项。一个词刚被创造出来时只表示特定的概念或事物, 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 后认识的新事物往往根据先出现的事物或概念进行命名, 这样通过转义而形成了多义词。

从语言学的角度讲, “语言是一系列有限符号的结合, 从而生产出无限个言语形式, 由于语义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矛盾客观存在, 人们使用有限的语符系统去表达、界定事物时, 在客观上必然导致承载某些所指意义的语义符号在语音或语法形式的雷同和相似。” (项东成, 2000:47) 因此, 语符系统的有限性为歧义的存在创造了条件。总之, 在使用有限的符号表达千变万化的事物时, 在客观上也会引起某些语言符号在语音和语法形式上的相似, 歧义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近代语言学家Jesperson等认为, 歧义是人类自然语言的特点, 不能过分夸大它对语言交际的障碍。在许多情况下, 人们能够依据一定的语境判断出一词一句的确切含义。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 说话者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同音或同义的关系, 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语双关。

双关是一种极富魅力的修辞方式。朗文现代英汉词典 (《Longman Contemporary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对双关所作的解释为:An amusing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 has two meanings or words having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双关就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中的同音异义、同形异义或一词多义现象, 使某些词语或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带有明显的双重意义而导致“一语双关”。它体现了表达者的睿智, 可以收到“话里有话”, “一举两得”的表达效果。

“双关辞格的第一个本质上的特点, 在于双关辞格的话语意义的重心落在歧义上, 不管是同 (谐) 音还是同词, 说话人要表达的重点不在‘同’上而在歧义上。” (李鑫华, 2000:193) 在正常的表达情况下, 我们在交际中总要尽量避免歧义, 而双关辞格看重的却正是歧义, 这种歧义使语言诙谐幽默, 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代语言学家认为歧义主要表现在三个全然不同的语言学的平面上, 即语音结构, 语法结构 (表层结构以及深层结构) 和词汇。” (秦洪林, 贾德林, 1991:23) 一般来说, 语言中出现最多的是词汇歧义。该文主要就词汇歧义及其积极的双关修辞效用进行分析。

2 英语词汇歧义类型及双关修辞效用

英语词汇庞大, 包含无数的词, 根据P.B.Ballard所说, 英语有500, 000个词。同义词、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词, 词义灵活, 涵义范围宽泛等等这些特点使人们表达的思想更加丰富多彩、灵活, 但也容易引起歧义。

2.1 由同形异义词或同音异义词引起的歧义

在现代英语中有许多的同形异义词或同音异义词, 一般情况下这些词不会产生歧义。但表达者经常故意使用它们造成歧义, 其目的是进行文字游戏, 以期达到幽默诙谐的效果。

例 (1) If Ford and Dole win, I’ll lose my Ford and have to goon the dole.在1976年美国大选中, 一个参加竞选的对手就大选发表演说, 其中讲了上面这句话。他在这句话中, 运用了两对同形异义词, Ford既可指美国第38任总统查·鲁·福特 (G.R.Ford) , 也可指福特牌汽车;Dole指另一个竞选对手多尔, 而dole意为“施舍物”;on the dole则是“处于被救济状态”。全句的蕴涵是“如果福特和多尔获胜, 我就会失去福特车, 而不得不靠救济过活”。真是一语双关, 忍俊不禁。

例下面的这条广告也是通过使用同音异义词, 使其语言更具有鼓动性和强烈的说服力: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and heir.

“我们这里阳光充足, 空气新鲜, 对您的儿子——事业和遗产的继承人——大有好处。”这是一条为海滨浴场作宣传的广告。其中用了两对同音异义词 (sun/son和air/heir) , 构成了两对“双关语” (sun and air和son and heir) 。作者通过对语言音、义上的巧妙搭配和艺术加工, 使其读来饶有韵味, 产生了强烈的号召力.

例 (3) I finally figure out how government works.The Senategets the bill from the House, the President gets the bill from the Sen-ate.And we get the bill for everything.这句中有三个bill, 前面两个意指会议提案, 第三个意指账单。议会的提案由众议院转到参议院, 再转到总统, 而轮到人民大众却只有支付一切账单。贬斥之情, 跃然纸上, 两个词构成的幽默与诙谐, 令人回味无穷。

例 (4) Customer:I would like a book, please.Bookseller:Some-thing light?Customer:That doesn’t matter, I have my car with me.这里light有两个意思, 1、轻松的, 消遣的 (not serious) ;2、轻的 (not heavy) , 显然顾客是在用light开玩笑。

2.2 由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

多义词 (polysemy) 指有一个以上意义的词。多义词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使句子产生歧义。美国语言学家G.L.Brook曾说:“一词多义是歧义的语言基础” (Words In Everyday Life, 1981) 。在口语体或书面体中, 我们常常故意利用一词多义的现象达到一语双关、幽默诙谐的效果。

例man...Shakespeare:Romeo and Juliet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 乐观、开朗的Mercutio受到致命创伤, 临死前还对Romeo说了这么一句俏皮话。句中grave作名词意为“坟墓”, 作形容词意为“严肃”。既然Mercutio身负重伤, 到Romeo第二天去找他时他自然是“墓中人”永远“缄默不语”了, 真是一语双关, 妙趣横生。

例 (2) A professor t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Gentle-men-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er!”

一位教授敲着桌子喊道:“先生们, 安静!”

全班一致回答:“啤酒!”

“order”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安静”;其二是“订购”。双关语“order”的双关效果是有表达者和受话者共同完成的。表达者要学生遵守秩序安静下来;受话者有意曲解老师的话, 你不是要我们“订购”吗, 好, 我们订购啤酒好了。这则笑话由“order”的一词多义所引发的双关效用是不言而喻的。

2.3 由词性转换引起的歧义

英语单词不仅词汇意义灵活, 而且词类也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同一个词可能具有两个以上的词类属性, 即一词多类。这种因词类转换所造成的歧义在英语中也是比较普遍的, 由此类歧义所造成的一语双关也不乏其例。试看下面的例子:

例 (1) John was offended.本例中offended可以理解为两种词性:形容词“感到生气的”和被动形式的动词“被冒犯”。因此, 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翻译为: (1) “约翰感到生气” (2) “约翰被冒犯了”。

例 (2) They were relieved.本例中relieved可以理解为两种词性:形容词“感到宽慰的”和被动形式的动词“被救济”。因此, 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翻译为: (1) “他们感到宽慰。” (2) “他们被救济”。

3 结束语

词汇歧义是语言本身的一种内在的现象, 也是语言本身一种优越的特征。它冲破了思维的惯性和惰性, 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类丰富的观念和情感。通过对词汇歧义现象的研究, 我们不仅可以在交际中减少误会和障碍, 而且还可以通过恰如其分地运用词汇歧义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 使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 语言内涵更加深厚, 文字的感染力更强, 语言的表现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摘要:歧义是一种自然的语言现象。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句子的正确理解和翻译, 影响人们的正常交流。词汇歧义并不总是消极的, 它也有积极的双关的修辞效用。在日常交际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词汇歧义, 往往能取得一语双关的效果, 使语言表达出乎意料之外而又显得幽默诙谐、妙趣横生。该文分析了英语词汇歧义产生的主要理论依据及原因, 从而挖掘它在我们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英语歧义,词汇歧义,词类转换,双关,幽默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宋协立.英语中的歧义现象[J].现代外语, 1985 (1) .

[3]邱述德.英语歧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4]项东成.歧义的功能[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0 (1) .

上一篇:胃溃疡的内科治疗下一篇:神秘的幽灵船